睡前故事爸爸不是大熊猫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小山羊、小猪和小熊猫到森林公园里去玩。
小熊猫给小伙伴们表演爬树,可一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受伤了。
“小猪,你去通知小熊猫的爸爸,叫他赶快到森林医院来。”小山羊遇事冷静,镇定自若地安排小猪去通知小熊猫的家长,然后自己背着小熊猫去了森林医院。
小猪虽然常常和小熊猫在一起玩,但他却认识小熊猫的爸爸,想问,可小山羊已经背着小熊猫跑得无影(yǐnɡ)无踪(zōnɡ)。
小猪想,我的爸爸是大猪,小山羊的爸爸是大山羊,那么小熊猫的爸爸应该就是大熊猫。小猪来到大熊猫的竹林公寓(yù),大声说道:“大熊猫先生,不好了,你儿子受伤了。现在,小山羊已经送他去了森林医院,你快点去吧!”
大熊猫的儿子一早出去,到现在还没回来。听小猪这么一说,大熊猫吓坏了,赶紧和小猪赶到森林医院。
“大熊猫不是我爸爸。”小熊猫见来的不是自己的爸爸,很失望。
“他也不是我的儿子。小猪,我的儿子在哪儿呢?”大熊猫感到莫名其妙,以为自己的儿子在其他诊室。
“小猪,也就是我,我的爸爸是大猪;小山羊的爸爸是大山羊;那么小熊猫的爸爸应该就是大熊猫。这有什么不对呀?”小猪搬出自己那套理论。
“可我们长得并不像,一眼就能看出来。”大熊猫和小熊猫异口同声地说道。
小猪一看,大熊猫长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而小熊猫没有圆圆的脸颊(jiá),也没有大大的黑眼圈,更没有胖嘟嘟的身体。的确,他俩长得一点儿也不像。
“这是怎么回事呢?”小猪疑惑地挠(náo)着脑袋。
这时,门诊室外出现了一大一小的两个身躯。原来,大熊猫的儿子和小熊猫的爸爸闻讯赶来了,他们自我介绍起来:
“我叫小大熊猫,是大熊猫爸爸的儿子。”
“我叫九节狼,又叫红熊猫、小猫熊,是小熊猫的爸爸。”
“原来,小熊猫的爸爸不是大熊猫!”看着长得很像的两对父子,小猪明白过来。
寓言故事遗憾的大熊猫
动物园里的大熊猫快要死了。
管理员问大熊猫:你最后还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吧。
大熊猫说:我有两件非常想做的事,第一件就是要治一治我的黑眼圈;第二件就是,唉,我这辈子就想照一张彩色照片。
名人故事他让世界知道了大熊猫
“蜜蜂的本意是觅食,但它传播了花粉”。从明代到近代,西方有大量传教士来到中国,他们中有许多饱学之士。他们的目的本是传教,但无意间却为传播科学做出了贡献。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以传教的目的来中国,却以博物学家留名于世。正是因他的慧眼,让全世界认识了大熊猫、金丝猴等我国独有的珍稀物种。
到中国后,最初几年,戴维转徙于各地传教和进行科学考察。1869年,当他得知四川雅安一带有一些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时,便从上海转道成都,抵达雅安宝兴邓池沟,担任当地天主教堂的神父。
大熊猫走向世界
1869年5月4日,戴维终于捕到一只活的“白熊”。这只憨态可掬的“白熊”有着毛茸茸、黑白相间的皮毛,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戴维喜出望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后,决定将其带回国。遗憾的是,这只小熊经不起长途颠簸,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了。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它的皮制成标本,寄送给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博物馆的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之前在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这个拉丁学名传回中国之后,被误译成了“大熊猫”。于是这个名字将错就错,在中文里一直沿用至今。大熊猫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从此,匿居荒野的大熊猫进入了人类文明的视野。
麋鹿的一段往事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因它脸像马,角像鹿,颈像骆驼,尾像驴,因此又名“四不象”。麋鹿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皇家猎苑内的一群。
早在1865年秋,戴维在北京南郊考察时,无意中发现了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极可能西方尚无记录的鹿。戴维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寄到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在那里,麋鹿最终被确认为一个从未发现的新种,并被称为“戴维鹿”。1866年之后,英、法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非法手段,从猎苑弄走几十头麋鹿,饲养在本国动物园。1894年,北京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猎苑围墙,许多麋鹿逃散出去,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猎苑中的麋鹿被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直到1985年,由于英国政府的无偿捐赠,麋鹿才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的栖息地。
既是传教士,更是科学家
除了大熊猫和麋鹿,金丝猴和珙桐也跟戴维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1871年,一种外形可爱而又独特的长尾猴出现在戴维眼前时,戴维的心为之一振。与我们中国人不同的是,最先引起他关注的,不是它身上金灿灿的皮毛,而是它那仰天的、没有鼻梁的鼻孔。戴维给这种猴子取名“仰鼻猴”。后来经鉴定,这也是一种珍贵的濒临灭绝的新物种。我们今天称其为“金丝猴”。
1888年4月,戴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科学大会上总结了他的研究工作:他在中国发现了200多个种类的动物,其中63个当时不为动物学家所知;发现了807种鸟,其中65种以前未被描述过;此外,他大量收藏了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以及昆虫的标本。
戴维既是传教士,更是科学家。他的发现不仅为丰富人类的知识,也直接推动了对这些动植物的保护。譬如,在戴维发现大熊猫和金丝猴之前,当地人随意捕杀这两种珍贵动物,险些让它们灭绝。但如今,大熊猫和金丝猴都已成了我们国家的瑰宝,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励志故事宁做北极熊,不做大熊猫
在很多年前,有一群熊,欢乐地生活在一片树木茂密、食物充足的森林里,他们在这里繁衍子孙,同其他动物友好相处。后来有一天,地球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片森林被雷电焚烧,各种动物四散奔逃,熊的生命也受到威胁。其中一部分熊提议说:“我们北上吧,在那里我们没有天敌,可以使我们发展得更强大。”另一部分则反对:“那里太冷了,假如到了那里,只怕我们大家都要被冻死、饿死。还不如去找一个暖和的地方好好生存,可供我们吃的食物也很多,我们也很会轻易生存下来。”争论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一部分熊去了北极边缘生活,另一部分则去了一个四季暖和、草木繁茂的盆地居住下来。
到了北极边缘的熊,由于气候严寒,他们逐渐学会了在冰冷的海水中游泳,还学会了潜入水下、到海水中捕食鱼虾,甚至敢于与比自己体积还大的海豹搏斗……长期下来,他们的身体比以前更大更重,更凶猛。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北极熊。另一部分熊到了盆地之后才发现:这里的肉食动物太多了,自己身体粗笨,根本无法和别的肉食动物竞争,便决定不吃肉了,改为吃草。没想到这里的食草的动物更多,竞争更激烈。草也吃不成了,只好改吃别的动物都不吃的东西——竹子,这才得以生存下来。渐渐他们地把竹子作为自己唯一的食物来源。由于没有其他动物和他们争抢食物,他们变得好吃懒动,体态臃肿不堪,就演化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大熊猫。但后来竹林越来越少,大熊猫的数量也越来越少,几乎濒临灭绝,只能被关在动物园里,靠人类的帮助才能生存。
熊的遭遇如此,每个人的创业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假如自己不主动地去竞争,迟早也会和大熊猫的遭遇一样,被别人排挤,甚至被别人吃掉。就业形势日益严重,在创业拼杀的白领们不敢有一丝的懈怠,惟恐“砸”了手中的饭碗。已被划入“老员工”行列的三四十岁的白领们,眼见着学弟学妹们揣着硕士、博士学历,意气风发地加入到自己的行列中,不自觉地就会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然而,这个年龄的人已不像新手们那样了无牵挂,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公事、家事早已压得他们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可看着后来者们“虎视眈眈”的样子,原地踏步只能是死路一条。毕业于哈佛大学的美国哲学家詹姆斯说:“你应该每一两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这是一个永恒不灭的真理,是人生进步的基础和上进的阶梯。有一句名言与这个观点相同:“轻易走的都是下坡路。”辩证法里量变质变定律也讲,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所以不要奢望个人的进步能够立竿见影,只要天天进步一点点就行了。让自己进步的方法很多,“天天做点困难的事”,就是“逼”自己进步的办法之一。
亲情故事他不是不负责任的爸爸
1979年的一天,他带着一岁半的女儿上街,女儿被一些纸折的小鸟、飞机吸引住了。他却偷偷地走过马路,对尚在马路那边的女儿说:“爸爸在这儿啦,你一个人过来。”看见马路上稳稳当当走着的女儿,他笑了。可人们说:“这也太不负责任了。”他却不以为然。女儿在上小学的第一天,他把女儿带到学校,在分完教室后,问女儿:“知道怎么回去吗?”在女儿回答“知道”后,放学时,他不仅自己不去接女儿,也不让太太去接。面对别人的质疑,他却理直气壮地说:“她都满6岁了呀,难道将来我们还要陪她一起约会男朋友吗?”
学校离家有一定的路程,女儿每天7点半必须进教室。然而有一天晚上,女儿到了每天必须睡觉的10点钟仍然在折纸飞机,这样上床睡觉的时间比往常就迟了半小时。
第二天早上,6点40分了,他叫了女儿3次,可女儿嘴上答应着,却又睡了过去。他索性不管女儿了。待女儿自己醒来时,一看时间,已是7点20分,不觉大叫起来:“死了!死了!”这时,他却说:“你可不能怪我哦,是你自己的原因,我已叫过你好几遍了。”女儿心中嘀咕着:“有这样做爸爸的吗?”不过,女儿自打这次后,却再也没迟到过。
女儿对所有的新鲜东西都非常感兴趣,比如前面所说的纸折的小鸟、飞机等。对于女儿的这样一些爱好,他也会偶尔给点钱让女儿去买。慢慢地,女儿也就找到窍门了,她不再用爸爸所给的那点钱直接去买纸鸟纸飞机,而是买了纸自己动手去折。更让人不可小看的是,她还能利用这些东西去赚钱,有一个小男孩一次就花了16块5购买了她的纸钱包等。
女儿说:“行,不过你是漫画家,你总得教我几手吧!”可他只是给了女儿几幅名家的画,说:“画画的技巧都在里面呢,你就照着画吧。”无奈之下,女儿只好先认真“读画”。2003年,她把自己的画汇集在一起,出版了取名为《一个人睡》的个人画集。
他就是台湾的漫画大师蔡志忠,女儿名叫蔡欣怡。
蔡志忠这种“不负责任”,让女儿练就了不同一般的独立能力。蔡欣怡14岁时,也就是他们举家移民到加拿大两年后,一次她打越洋电话对回到台湾的爸爸说:“我要去日本旅行。”他问女儿:“有同伴吗?”蔡欣怡说:“没有。”他又问:“到了日本有朋友接应吗?”女儿仍然回答:“没有。”他在日本本来是有朋友的,可他想了想,认为用不着为女儿做这些,于是说:“既然你已做出决定,那就开路吧。”
蔡欣怡立即背上背包,登上了飞往日本的班机。直到两个星期后,女儿又打来电话,说:“爸爸,我已回家了。”电话中他却得意地笑了。
蔡欣怡小时候总觉得别人的爸爸比自己的爸爸好,可成年后,她却说:“我要感谢我的父亲在我念完大学后没有逼我继续上学;小的时候,没有叫我去补习班,没有叫我去电脑班;也没有将他一生未完成的什么愿望,要我去替他完成。”
蔡志忠则说:“我女儿是全天下最幸福的人,我想她的一生都会很快乐。试问你的孩子你不去爱?你的孩子你不去欣赏,谁会去欣赏?”原来,他的“不负责任”却是对孩子的爱,是对孩子的欣赏。
是的,这样的“不负责任”是对孩子敢于放手,而放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任。放手了,才能培养孩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才是积极主动的,也是最可靠最为长久的。
人生故事爸爸啊爸爸
朋友决定帮我看一下星盘。晚上十一点多,她喝了点酒,说是为了看得更准。没有比这更让人高兴的事情了:我们决定相信某件事,并借由它来设定自己。
我在家里走来走去,将面膜贴在脸上,听她在微信那头分析关于我的种种,好像在听另一个人的八卦——这个人跟我很熟又不是很亲近。
然后她说:你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人是你的父亲,他对你的影响非常大。
我第一反应是:什么?是吗?爸爸?
他满面笑容的形象无需召唤就出现在脑海里,这种笑容最近正慢慢变得勉强和苦涩——仿佛不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他那哀愁而无奈的中年人的形象:渐渐发胖,头发也油腻了。
我想不出他对我有什么影响。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他的反面。事实上,前几天我刚刚挂掉他的电话,让他不要再打电话给我讲那一套老调重弹的话。
他试图威胁我:“那就是不要再联系了?”
“那最好。”我赌气说。
我不知道他有没有觉得难过。事实上,我觉得他应该早就习惯了,不对任何事情感到太难过。过几天,他果然又若无其事地打一个电话过来,问我最近好不好。
从小他就不值得信任,我跟他闹过好几次。自行车前面那个儿童座椅有点问题,他都跟我保证说不会有事。但每次,每次,在快到家的路口右拐时,他总是因为座椅卡住车把,而骑着车冲进水渠里。我坐在前杠上,怀着巨大的惊恐冷静地等待那个时刻的到来。
他从来没有走运过一次。本来有机会去读大学,结果因为一只耳朵不好,没去成;之后当代课教师,一直无法转正;在砖瓦厂拉了很久的砖头,才被调去做技术,跟南京来的一个工程师一起捣鼓了好几年,最终还是失败了;砖瓦厂改制,他充大头表示抗议,自行离开;跟朋友合开一个厂,每天午夜睡,凌晨起,一分钱都没有赚到……但他总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总把手插在裤袋里面,哼着歌。他自认为唱歌像周华健。
更小的时候,他一次次让我觉得新奇,最终又变成失望。
在我很小的时候,他就试图在院子里种草莓。我们那儿从来没长过草莓,他觉得肯定可以卖个好价钱。我每天都去看,爸爸就让我给草莓浇水。盼了很久很久,草莓长了出来,又小又酸。他喜悦地拿给我跟弟弟吃,我们俩皱着眉头吃下了。邻居们好奇地过来尝了尝。当然也不可能拿去卖。
之后他不知道又从哪里搞来几只野鸡。村里面也从来没人见过野鸡。他幻想可以凭养野鸡、卖野鸡蛋补贴家用。野鸡整天凄厉地叫着,蛋倒生了不少,但根本没有人买。他攒下来送给伯伯,伯伯很勉强地收下了。
再后来他又把家门口的一块地挖成了水塘,养螃蟹。辛辛苦苦养了两年,光饲料都花掉不少钱,但螃蟹根本长不大。懂行的人说,我们那边靠近海,水是咸的,养不大螃蟹。终于还是把水塘又填上,继续种田。
就是这样,什么都干不成。
年轻的时候爸爸穿一件白衬衫,头发微卷,是村里最帅的男人。他很爱跟村里的女人们调笑。有一度妈妈觉得他跟厂里一个女同事关系过度亲密。插秧的时候,那女同事也来帮忙。妈妈指给我看:“就是她。”我已经很聪明,对妈妈说:“什么嘛,一点都不好看。”妈妈就有点高兴:“我跟你爸说要告诉你,他吓得要死,不让我说。”后来也就不了了之。
爸爸最爱往外走,很喜欢出差。第一次兴高采烈地给我们带了一瓶可乐回来,我跟弟弟面对面坐着,郑重其事地拿出杯子来喝,只觉得味道怪怪的,又不好扫兴。每到一个新地方,他总能迅速辨识出方向,在陌生的地方反而不惧怕。第一次独自坐车到我的新家,我让他下地铁之后打车,结果他拎着一只包,自己坐公交车来了。“有很多公交可以到呢!”他在小区外边转悠了几圈,就把地形弄清楚了。
这本领又有什么用呢?他又没去过什么遥远的地方。他虽然字也写得好,但也没有什么用,只是总在村里办喜事或者丧事的时候,被喊过去记账。
好奇心旺盛,又天真,孩子气。最喜欢买不中用的东西,花两百元买了号称不用煮就可以做豆浆的机器,还能绞肉……他很高兴地向我们炫耀。我跟弟弟说他被骗了,他便很不高兴,把东西扔在桌上,砸坏了一把勺子。他就像是仅仅年龄比我们大的小伙伴。我从来没有觉得他是“父亲”,只能是“爸爸”。
他总想着要出去玩玩,要出去玩玩。吃完晚饭,他也要出去玩玩。妈妈让我和弟弟偷偷跟着他,看他到底要去玩什么。月亮好大好亮,我和弟弟偷偷跟在他后面,躲在草垛和麦田的阴影里。过了一会儿,看不到他的背影了,跟丢了。我跟弟弟互相埋怨对方。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爸爸嘹亮的歌声……我和弟弟辨着声音跟上了他。
爸爸什么也没干。他在小路上随意走着走着,自己唱了一首歌,在空旷无人的田野里面。
就是这样一个人。
但是啊……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朋友的话,眼泪忽然要掉下来。
“是的,你说得对。爸爸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人,他令我变成今天的自己。”
爸爸啊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