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正方形教案反思

中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0-13 14:47:03

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正方形教案反思

1、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正方形教案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认识正方形

  教学目的:

  1、认识正方形,知道正方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区分正方形和长方形,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若干,正方形范例,幼儿操作图形每人一套,数字磁铁。

  教学过程:

  1、导入活动:今天,咱们班来了好多图形娃娃,小朋友高兴吗?看看哪些图形娃娃来了?(教师出示图形,幼儿表述)我们都认识了圆形.三角形.长方形可是还有一个图形娃娃没出来,小朋友欢迎它!(幼儿鼓掌,教师出示正方形)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它吧!

  2、我们请正方形娃娃先自我介绍一下(教师模仿)“小朋友好,我的名字叫正方形,我想和你们做好朋友。我有4条边,4个角。我和长方形有点像,有的小朋友总是把我们认错。小朋友请你找一找我们和长方形哪个地方是一样的?”(通过幼儿动手操作自己说,教师及时提示,让幼儿找出相同点)“小朋友真聪明!我和长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4个角都是一样大。你们现在看看长方形,能找到我们不一样的地方吗?”(操作图形让幼儿自己找,充分的说,正确区分不同点)“对,我们正方形的4条边一样长,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这是我们一样的地方。小朋友现在都认识我了,下次看到我一定叫我的名字啊!小朋友再见!”

  3、正方形娃娃给小朋友带来很多积木,那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图形。(运用操作材料,教师任说长方形,正方形等等由幼儿选出来,让幼儿正确区分各种图形)

  4、我们今天认识了正方形,你能在咱们教室里,幼儿园里找到正方形吗?找到后喊出它的名字。(带领幼儿在幼儿园各处找正方形,活动结束)

  课外延伸:回家找找家里的什么东西是正方形的?

  教学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2、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正方形的名称。

  2.能从现实生活环境中找出与正方形相似的物品。

  3.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大正方形一个以及与大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一根;

  2.材料配套:操作册。

  3.PPT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举得快",复习对三角形、圆形的认识。

  1.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看谁举得快"。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托盘里放了三角形和圆形图片,比如:老师说圆形,小朋友就要把圆形举起来;老师要是说三角形,那小朋友就要把三角形举起来,我们来比比看谁举得最快。

  (二)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并感知正方形的主要特征。

  1.出示正方形,引导幼儿命名。

  师: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另一种图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是什么形状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1.出示与正方形边一样长的小棒,请幼儿用小棒测量正方形的四条边,让幼儿直观感知正方形四条边的特点。

  师:老师在每个桌子上准备了正方形卡片和小棒,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小棒来量一量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现在请小朋友轻轻地像小猫一样地到位置上测量,量好后请你回到椅子上坐好。

  2.教师邀请个别幼儿回答。

  3.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一样长。

  (三)游戏"正方形娃娃找朋友"。

  1.师:现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另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正方形娃娃找朋友。"正方形娃娃喜欢正方形的东西,有谁能告诉老师:你知道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2.出示正方形娃娃和PPT,让幼儿辨别。

  教师: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图片,请你找出图片中是正方形的物品。

  (四)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教师示范操作册内容,引导幼儿认真观看。

  师:等一下老师要请小朋友来完成操作册,现在请小朋友认真看。

  2.提要求:

  (1)在操作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

  (2)操作完后请把彩色笔放回托盘里,拿着你的操作册回到椅子上坐好。

  师:现在请你像小猫一样走到位置上操作。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重点指导幼儿完成操作册内容。

  4.教师点评。

  教师根据幼儿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3、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穿花衣认识数字宝宝4和5》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幼儿虽然会说数字1、2、3、4、5……但他们却对数字表示的意义表现的模糊不清,为了让幼儿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真正理解数字的意义,我设计了这节活动:认识数字4、5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4、5,理解数字与物体的数量关系。

  2、能够积极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数字2、3、4、5的圆点衣服卡片各一张。4和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

  2、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雪花片每人若干,不少于5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数卡,引导幼儿说说卡片上是数字几?“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由于本班幼儿对数字4、5的字形有一定的了解,此环节的设计帮助幼儿复习认识4、5数字。

  二、学习按数字匹配实物

  (1)、复习认识数字宝宝1、2、3.

  (2)、引导幼儿观察ppt上的图片,说说那些实物的数量为4,哪些数字数量为5。

  (3)、出示4、5的数卡,引导幼儿根据数字进行匹配拿出雪花片积木等。

  (4)、教师小结:有几个实物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数字几表示有几个实物(图片)(此环节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的方式进行感知数量,从而真正理解数字与物体数量的关系)

  三、游戏:找朋友师:现在请小朋友根据自己的操作材料,帮助这两个小朋友穿上花衣服,让她们更加漂亮。(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主地学习氛围,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知识。)

  四、评价活动引导幼儿相互好朋友是不是把衣服穿正确了。

  延伸活动区域学习

  (1)、小猫钓鱼

  (2)、拼龙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数字1——5。大多数的幼儿能把数字和图卡相对应。但游戏部分不是很精彩,没有做游戏的幼儿积极性不高。

4、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粗细》含反思

活动要求:

  认识、比较物体的粗细,懂得“粗细”的比较是相对的。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教师演示用的4种不同粗细的物体(小棒、牙签、蜡笔和水彩笔)

  幼儿标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强的为7种不同粗细的物体,能力中等的为5种不向粗细的物体,能力差的为3中不同粗细的物体)(牙签、小棒、蜡笔、记号笔、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认识粗细

  1.请幼儿用自己盒内的东西穿木珠

  提问:你在玩木珠的过程中发现什么了?(牙签、小棒穿进,蜡笔等没穿进)

  2.寻找原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小棒、牙签细,蜡笔粗)

  3.小结:原来东西有粗和细之分。

  二、比较粗细

  1、出示小棒

  师:刚才我们玩了穿木珠的游戏,有的东西穿进去了,而有的东西没有穿进,那么小棒刚刚穿进了,它是粗的还是细的?

  (1)若回答细的,则出示牙签,让幼儿比较

  (2)若回答粗的,则出示蜡笔,让幼儿比较

  那么这支笔到底是粗还是细。

  2.得出结论: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粗细的,要两样东西才能比较出租和细。

  三、利用粗细不同的物体排序

  师:你们盒子里的东西有粗有细,那么我们来帮他们排上队

  1.幼儿操作任意排

  2.提问

  (1)你是怎么排的?(从粗一细,从细一粗)

  (2)你是怎么排出来的?

  3、师生共同小结

  (1)先找出最细的,然后找出最粗的,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依次排队。

  (2)从盒中先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一,然后再在盒中找出最细的,放在第二,反复运用这个方法依次排队

  4、请幼儿采用互换方法比较一种方法排列。

教学反思:

  比较的物体比较少,还没能更好激发孩子对物体比较的粗细的兴趣,老师说的多,孩子说的少,做游戏的时间比较短,整体还不错。

5、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圆形》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游戏的方式,幼儿认识圆形(圆面和圆圈)

  2、发展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圆镜,圆盘子,脸盆;圆形纸片若干,大、中、小圆圈各1只,幼儿每人一套大、中、小圆

活动过程:

  一、实物演示

  1、(出示圆镜)这是什么?这面镜子是什么形状的?

  2、(出示圆盘)这是什么?这只盘子是什么形状的?盘子的口实什么形状的?

  出示脸盆(提问同上)

  3、教师:小朋友,我们周围有许多东西是圆形的,你们动脑筋想一想,平时看到过哪些东西是圆形的?(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圆形的东西很多,在家里,在马路上,在幼儿园里,在许多地方我们都能看到。

  二、图片演示

  1、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各种大小不同的彩色的圆形纸片。

  教师:这里有许多漂亮的纸片,又红的,蓝的,绿的,黄的,小朋友看看他们都是什么形状的?这些圆形有大的,有小的,还有最小的呢。(教师用手逐一指出)你们看看这些圆形像什么?

  2、出示图片:黑地板上贴有两个圆圈,红的大,黄的小。问:这里有几个圆?那个大?那个小?(再出示最小的1个绿色的圆)现在这里有几个圆/?哪一个是最小的圆?(和幼儿一起说出大圆,小圆,最小的圆。)

  教师:小朋友说得真好,这是大圆,我们就叫她大圆妈妈。这是小圆,我们叫她小圆宝宝。最小的圆呢,我们就叫她最小的圆宝宝。(幼儿复述一遍)

  教师:大圆妈妈说话了,她说:“小圆小圆,我的好宝宝,我们来做游戏好吗?请到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小圆就滚呀滚,滚到大圆身边和大院并排站好。

  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快来呀,请你也打我的身边来,并排站好。请一个小朋友帮小圆宝宝滚到妈妈身边去。现在,3个院都靠在一起了。

  教师:圆妈妈又说话了:小圆宝宝,你再过来一点,让我们手拉手,一起跳舞吧!最小的圆宝宝你也来与妈妈拉着手一起跳舞吧!请一位幼儿帮忙。现在三个圆圈手拉手跳舞了。

  教师:大圆妈妈非常喜欢圆宝宝,她又说:小圆宝宝你们全部进来,坐到妈妈身上来。小圆宝宝滚呀滚,全部滚到大圆里。圆妈妈又说,最小的圆宝宝你也全部进来吧!最小的圆宝宝也滚呀滚,全部滚进大圆里了。

  教师:圆妈妈心里真高兴,她说:小圆宝宝请你到妈妈怀中来吧,妈妈抱你睡觉。小圆宝宝就滚到了妈妈身体的当中去了。小圆宝宝说话了:最小的圆弟弟,请你到我怀中来,让我来抱你睡觉。那个小朋友会帮小圆宝宝的忙。好,现在大圆抱着小圆,小圆抱着最小的圆,3个圆真高兴。

  三、幼儿操作练习。

  幼儿每人一套学具,4只大小不同的彩色圆圈

  教师:小朋友,你们没人有几个圆?请你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好吗?(幼儿自己拼放、游戏)。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6、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长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与正方形的比较中认识长方形及它的特征。

  2、诱发学习图形的兴趣,进入数学世界。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正方形纸、长方形纸各1张,各种长方形组成的物体。

活动流程:

  感知长方形——比较正、长方形——寻找长方形。

活动过程:

  感知长方形:说说它象什么?(冰箱、彩梯、桌椅、轮船、寄信)这些东西都是由长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用处很大。

  比较正、长方形:让幼儿从我手中的两张纸中找出已认识的正方形的纸,用折线的方法对正方形的四条边的长短,四个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引导幼儿用折纸方法对这张纸的两边进行比较,使幼儿发现长方形的特征。用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说说他们不同的地方。相对的两条边一样长是正方形,而这张相邻的两条边不一样长是长方形 。(幼儿学会说)

  寻找识别长方形:窗和门都是长方形的,还有什么是长方形的?(汽车、楼梯……)

效果记录:

  对学习长方形很感兴趣,教师一拿出范例,幼儿就能准确的说出这是什么物体,由什么图形组成?对教室里由长方形组成的物体能描绘出来,能明显的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反思:

  1、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和积极性、参与性。2、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表达形式表达的意愿、教师给予配合和支持。3、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给予相应的指导。

7、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梯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巩固对几何图形的认识。

  2,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到梯形,学习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将各种图形变成梯形。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准备: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2,教师演示用具:自制动物模型(小猴子的圆形嘴巴,小兔子的三角形嘴巴等等)几何图形饼干若干(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多媒体课件。

  3:幼儿学具:包含有梯形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活动过程:

  1,游戏:给小动物喂饼干

  2,观察了解梯形特征

  (1)出示梯形,提问:有几条边?.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几个角?这个图形像什么?

  (2)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叫——梯形

  (3)各种各样的梯形。(出示多媒体课件)

  (4)两边一样长,只有一边是滑梯的图形是梯形吗?

  3,操作

  在各种图形的饼干中找梯形饼干喂小动物吃。要求?想拿一块,在拿两块不同的梯形饼干喂小动物。

  4,找梯形

  (1)在教室里,院子里找一找,说一说。

  (2)出示课件:寻找梯形宝宝。

  5,分组活动

  (1)给梯形穿衣服(涂色)

  (2)拼一拼: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拼梯形。)

  6,小结,结束。

  活动反思:

  课堂教学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教学设计.梯形对中班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因为现在的家长也很重视这方面的教育,但是幼儿对体型的认识可能只停留在表面,而不知道其真正的一些特征。所以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对梯形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这节课我设计了认识图形、区分图形、给图形涂颜色和剪图形、游戏、活动延伸等环节。让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强化感性认识并通过自己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给图形涂色的环节中,让幼儿在多个图形中选出梯形并给予涂色,进一步加深对梯形的判断和认识。因为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小朋友在课上剪图形,而把这个过程放到活动区中作为活动的延伸,让小朋友自主的进行,在活动区中,叮当小朋友龙女小朋友模仿着老师在课上变魔术的样子,熟练地使用着剪刀,一丝不苟认真的剪着,这个过程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对梯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能力。虽然有的小朋友剪的不是很到位,但我认为这是他们很宝贵的一个自主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获得了对梯形特征的直接经验。值得说明一点的是希望各位家长多给孩子们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然,在这节课设计问题上,我做的还很不够,很多问题问的比较随意,准备的还有欠缺,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小朋友在游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8、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宽窄》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宽窄,在比较中区分宽窄。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一:比比看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喜欢参与探索活动,会运用感官比较两个以上物体的宽窄。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形。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比较物体的方法(重叠法,并列法)。

  2、物质准备:电脑、课件,各种宽窄不同的纸板若干,活动室置放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过程:

  一、小客人“皮皮”导入活动:(课件)

  1、出示各种纸板,引导幼儿观察并发现纸板的不同。

  2、介绍活动材料,提出操作要求。

  二、游戏:帮助小客人(课件)

  1、启发幼儿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

  2、引导幼儿按意愿分组比较各自的纸板,交流比较结果。

  关注点:幼儿会用正确方法比较物体的宽窄。

  三、游戏:小小修路工(课件)

  幼儿同宽窄不同的纸板拼搭各种路,并比较宽窄。

  四、游戏:超级变变变(课件)

  1、幼儿按指令出示自己手中宽、窄不同的纸板。

  2、幼儿按要求出示后,再相互比较宽窄。(了解宽窄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关注点:幼儿知道物体特征的相对性和可变性。

  五、游戏:找找看

  寻找课件、教室中宽窄不同的物体。

活动二:排排队

  有益的学习经验:

  1、幼儿进一步感知物体出物体的宽窄,并用相应的词描述物体的差异,体验宽窄的相对性。

  2、幼儿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操作比较活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能够熟练比较物体的宽窄。

  2、物质准备:不同宽窄的彩纸,宽窄的纸条若干(同颜色、同长度;同颜色、不同长度);按宽窄差异排序好的材料纸各一张;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小客人“皮皮”,今天我们一起来做游戏。

  2、游戏:比一比

  幼儿运用不同方法比较宽窄,并正确描述。

  3、游戏:排一排

  4、幼儿出示全部彩纸,请幼儿讨论:可以怎样有规律地排列(宽→窄;窄→宽;宽窄宽窄……;窄宽窄宽……;等等)游戏:变一变

  (1)幼儿按教师出示宽窄差异排序好的图示进行宽窄排序操作。

  (2)幼儿按教师出示符号规律,进行相应宽窄排序。如:(X→宽、O→窄)XXOXXO……;OXOOXOXOOX……等。

延伸活动:

  1、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幼儿比较物体的宽窄。

  2、美工活动:折宽窄不同的扇子。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10、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数字7》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安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情绪愉快的参加小组活动的习惯。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

  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若干、小河若干条。

  教学过程:

  一、游戏捕鱼

  ⒈教师:今天天气真好,鸭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

  ⒉个别幼儿讲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⒊集体送鱼。

  二、认识数字7

  ⒈教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办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办法?《去掉一条鱼》

  ⒉教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

  三、游戏猫捉老鼠

  ⒈教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许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⒉幼儿操作四、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11、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数字8》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通过对实际物品的操作,理解8的实际含义。

  2、运用目测、动手操作材料,感知数量8、体会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8’的数字卡片,邀请8位大班幼儿,设置小超市—内置书、盒子、牙刷、笔、(物品图片),幼儿练习本,教师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复习7以内的任意数

  1、为幼儿介绍超市,他们是来邀请大家去超市参加活动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出‘超市中任意物品的数量’,把数数结果展示在展板。奖励一个星!

  二、分享自己的发现,感知‘8’

  1、幼儿相续说说自己的发现—例3把勺子、4见衣服、5个小铃---请幼儿来说说自己是怎么发现数量的

  2、在超市里发现那么多的数量为的’8’物品,请问幼儿有谁认识’8’的?

  出示数字卡片8,一起说说8像什么?

  3、小结:8除了可表示超市里的那些物品外,请孩子来说说还可以表示其他物品?,!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还可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

  4、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目测图片上的原形—分别依颜色将图形分类,出数量是8的图形.

  三、运用自己的认识,作业’8’

  1、感知,了解了8的含义后,请幼儿完成相关作业练习;

  2、教师讲评,提醒幼儿:凡是数数合起来有8样(种)的物品,饰件都可用’8’表示;

  3、活动结束后可找找在幼儿园里,有哪些东西是可用8来表示的;

  活动延伸:

  1、依班级幼儿能力表现,设置相关作业投置益智区,供幼儿练习;

  2、家园配合:利用生活,游戏等,帮助幼儿充分理解8

  活动反思:

  幼儿其实有自己的很多经验,只是这些经验是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教师最大的任务是帮幼儿把这些零散的经验总结概括出来并进行提升。而我在上课一开始就犯了这方面的错误,没有把幼儿对“8”的认识经验进行总结提升,仍旧使幼儿的这一经验处于零散状态。另外,这个提问本身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却因为我语言上缺乏引导性,使它丢失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说明我没有做好幼儿的引导者,违背了《新纲要》宗旨和要求。但是不管怎样,我相信通过自己不断的反思和改进,这些问题都会一个个被解决,并且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12、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教学反思《认识椭圆形》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好方法。将教学目标和内容巧妙地融入其中,大胆尝试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操作,进一步认识椭圆形,培养幼儿扩散思维。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2.乐于参与椭圆形的探究活动。

  3.能在与圆形的比较重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椭圆形,感知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在与圆形的比较中学会正确感知椭圆形。

  活动准备

  1各种椭圆形物品若干。(如:椭圆形的盘子、镜子、饼干、哈密瓜、红枣等)

  2.幼儿用书。

  3.教师演示用具:可以从圆形变成椭圆形的细铁圈,圆形与椭圆形的图片。

  4.幼儿学具:地板上画的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观察感知椭圆形。教师把圆形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成椭圆形的过程。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特征。

  (二)展开部分

  1.操作、比较,展开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形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

  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用绳子测量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由于幼儿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幼儿通过测量,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正圆,椭圆形是圆。

  (4)教师进行小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2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2)数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椭圆形物品。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想,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三)结束部分

  完成幼儿用书中的圆形派对“练习

  教师:“请小明友将图中的椭圆形圈出来。”

  四、活动延伸

  幼儿创意活动“圆形变变变”。教师提供画有椭圆形的纸张,水彩笔、彩纸、胶棒等材料,幼儿通过粘贴、添画等方式制作图形创意画

  活动总结

  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认识了椭圆形,了解椭圆形的主要特点,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类似椭圆形的物体。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了对椭圆形的认识。

13、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数字6、7 》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难点:

  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教具:7只兔,7根胡萝卜。

  2、学具:幼儿画册第21页,彩色笔若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字1--5游戏:"看谁拍得对"师:深秋了,秋风一吹,树叶变黄了,一片一片都落了下来,老师去捡了好多树叶。

  老师分别出示树叶(背后有数字),请幼儿读出数字或拍手数字,巩固认识数字1--5。

  【评析:在这部分采用教师拍手和幼儿拍手游戏,复习对数字1-5的认识,引导幼儿感知数量。】

  二、认识数字6、7,感知其所代表的数量。

  (1)认识数字6。

  秋天还有很多水果都成熟了,让我们一起去果园里看看。

  教师出示两棵树6个苹果、6个梨子,提问:树上有什么?他们各有几个?可以用数字几个表示?

  【评析:在这个活动中,我并没有用实物而是用的图片,因为出示的实物都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东西,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就不容易继续下去了。采用图片的形式既能提起幼儿的兴趣,又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

  了解数字6的外形特征,知道其含义。教师出示数卡6,提问:6像什么?6除了可以表示6个苹果、6个梨子,6还可以表示什么呢?6条狗、6条鱼、6只鸟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2)认识数字7。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在图上添上一个苹果。让幼儿说说: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 6个苹果是怎么变成7个梨子呢?

  在幼儿面前添上1个梨子。启发幼儿说出6个添上1个就是7。6个梨子添上1个变成7个梨子。

  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教师可以这样说:7个苹果、7个梨子可以用什么数字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7,引导幼儿观察:数字7像什么。(像一根小拐杖。)数字7除了可以表示7个苹果,7个梨子还可以表示些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各种数量是7的事物。7支笔、7个小朋友、7张小椅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评析:在孩子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后,让孩子们在熟悉的环境中找找、说说还有哪些物品可以用数字7来表示,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玩",孩子兴趣浓厚,掌握得也很牢固。】

  三、幼儿连线操作,巩固认识6、7数量1、师:果园里还有好多水果,要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运到水果超市去,几个水果就送到几号水果超市。(出示标有4、5、6、7数字的水果超市,幼儿按照水果多少与相应的水果超市连线。)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讲评作业情况,个别幼儿说说:我把几个什么水果送到了几号水果超市。

  【评析:有的孩子操作时是完全对的,可以请孩子来讲一讲自己作对的方法,引导幼儿互相学习操作方法,总结经验。这样,既发展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同时还能帮助幼儿巩固经验。】

  教师根据操作情况提出问题,幼儿集体回答,鼓励和表扬操作材料整洁的幼儿。

  【评析:教师可以直接拿孩子的作品来讲解,并根据活动的侧重点来讲评,不需面面俱到,但要针针见血。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6、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6、7所表示的物体。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少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能力与观察能力。

1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几何拼图——太空城堡。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着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1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正方形二等分》含反思

设计意图:

  根据幼儿生活中出现的等分的问题,如:吃午点,还剩了10个小西红柿,有两个孩子们吃,让他们两个自己分,一人一半;或在美工区活动时孩子们分纸等问题,展开了此次的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的含义,学习二等分的方法。

  2、通过操作探索出不同的方法给图形二等分,体验等分中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

  3、探索对不同图形进行二等分。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发散点:

  运用不同的等分线对图形进行等分。

活动准备:

  正方形彩色纸片若干、多项操作学具、棋盘若干,记录单,剪刀,铅笔、手偶

活动过程:

  (一)等分图形

  1、以情景引入。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了这个问题情境,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同时,也能够更加生活化地展现生活的数学,更加易于幼儿的理解。

  (1)出示手偶:“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是平平姐姐。”

  (2)以手偶表演,教师问:“平平姐姐今天怎么不高兴了,有什么烦恼吗?”平平(教师扮):“今天早上吃早点,我发现只有一片面包片了,可是我要和盈盈一起来分享,小朋友,你们快帮我想想我该怎么办呢?”

  (3)师:“谁想到好办法了?”幼儿:“把面包片分成两份不就行了吗!”

  (4)平平(教师扮):“可是分完了会有大有小,怎么办?”

  (5)教师出示正方形的彩色纸片,提问:“面包片是什么形状的?”幼儿:“正方形的。”教师:“那我们就用正方形的纸来代替面包片帮平平姐姐来分成两块一样大的!”

  2、提供幼儿正方形纸和剪刀,请幼儿操作。提供给幼儿尝试的机会,验证自己的想法,并可以不受限制地尝试各种二等分的方法,用剪刀将其剪开的方法便于幼儿验证两部分是否相等。

  3、小结:

  (1)师:“你把正方形分成了几块什么形状,你是怎样分的?”

  (2)师:“有几种分的方法”(对角和对边折)

  (3)师:“怎样证明这两块一样大呢?”(比一比)

  (4)师:“怎样分才能一样大呢?”

  (5)教师于幼儿共同总结:只要找到了中心线,就可以将一个分成两个一样大的。进一步引导幼儿掌握二等分的关键要点。

  (二)运用学具进一步探索。只用纸来等分,以现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所致,比较精确的二等分方法只有对角和对边折两种,运用学具,抓住学具有洞洞点的特点,可以让幼儿进一步尝试以各种折线为中心线进行正方形的二等分,并且能够保证精确性。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是幼儿在明确等分要求的基础上自由地尝试二等分的多种方法。此环节更加注重幼儿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同时渗透了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的道理。

  1、师:“你们用了两种办法,还有没有更多的方法呢?”

  2、请幼儿运用学具进行尝试,并准确找到不同形状的中心线,探索检验的方法。检验能够证明所分的两部分是一样大的,检验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为幼儿投放了与一块学具板相同的作业单的目的就是能够在记录等分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剪开记录后的作业单进行比较证明。除此方法还可以比较等分线两侧的洞洞子每排数量是否相同等方法。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针对寻找不同的中心线以及检查的办法进行指导,并引导幼儿记录、检验。

  4、小结:展示幼儿作业单,谁来说一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进行了等分,你是怎样指导它们是一样大的。请幼儿将有创新的分法介绍给其他的幼儿,并展示不同检验相等的方法。让幼儿能够有交流展示的机会,并且结合大班幼儿集体学习的特点,鼓励幼儿创新。

活动反思:

  二等分是大班关于“等分”的重要内容,把一份整体分成相同的两份就叫做二等分。

  二等分的运用很多,可以涉及到面积、长短、数量、体积等方面的二等分。平时孩子们也分点心、分玩具、分学习用品等,但有时会因分得不公平而找老师。可见,对于二等分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不能准确地、科学地认识此概念。本节活动重点探索图形面积的二等分,通过游戏“叠叠乐”帮助幼儿获得二等分的初步概念,同时通过实践操作、交流分享的形式,鼓励幼儿尝试对正方形、长方形二等分进行多种分法,巩固建立二等分概念的同时,发展其观察、比较、判断的能力,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在活动导入环节,选取生活材料叠一叠,也是为了孩子能迁移生活经验,并初步了解二等分。但由于材料的层次性,所以我们又在材料中添加了图形——圆,也是为了能让孩子从生活经验逐步转入到教学内容中来,让孩子明白二等分的含义,从而进入下一个环节,探索正方形、长方形的多种分法。

  在磨课的过程中,我看到了选取差异资源对本次活动的重要性。比如在第一环节中,当我初次投入生活材料时,我发现了孩子的叠一叠的经验受生活经验的影响很大,会叠成多份。这时,在交流样本的过程中,除了交流正确的资源,象这样的错误样本就是对孩子经验的一个延伸和巩固,让他进一步了解游戏规则,并在同伴样本中学习经验,在自己样本中学会纠错。

  在第二探索环节中,我认为让孩子尝试多种分法,首先得激发孩子探索的欲望。在插板的设计上,我们尽量将所有分法想到,并加长了插板长度,让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首先不受到学具的影响,能大胆尝试。在孩子探索结束后,交流又是关键,因为孩子全部从生活经验迁移到图形上来了,他迁移得怎么样,就只能看他的操作结果。在交流中,我第一个找的是半错误样本,孩子能给正方形找出两种方法,可是他又继续以同样的方法二等分,只是调整了摆放的位置。这说明孩子理解了二等分,但是不知道二等分含义,为什么这么做,所以活动的主要核心就被我破坏了。我认为我应当先找正确资源,让孩子知道有这样的分法,再在接下来的样本中,追寻,这样两份一样了吗?让孩子在正确中寻找经验,在错误中吸取经验。从而才能进一步延伸到生活经验中来,并进行运用。

  二等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生活中常用到二等分,如分蛋糕,分饮料等,可是绝对的等分在生活中又是比较少见,所以如果能让孩子在游戏情境中理解二等分,并学会运用,那便是活动的价值所体现了。

16、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认识正方形》含反思

设计思路:

  在平时的生活中幼儿会接触到很多很多正方形的物体,如正方形的手帕、手工纸、盒子、窗户、桌面等。在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幼儿已经具备认识正方形的认知基础。

  课程的综合化是当前国际、国内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二期课改 ”的基本理念。综合课程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的发展尚未完全分化,软化学科界限,实施综合化、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产生有意义的学习。这次活动是在二期课改的精神指导下,在生活活动中开展数学活动的一次尝试。

活动目标:

  1、在生活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正方形。

  2、体验探索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洗手用的毛巾每人一条。

  2、正方形饼干若干、圆形饼干若干。

重点与难点:

  1、认识正方形。

  2、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感知讨论:

  1、生活活动常规介绍:怎样洗手。

  2、重点讲述怎样擦手,出示小毛巾。

  师语: 用小毛巾擦擦手心、擦擦手背。请小朋友看看毛巾是什么形状?(幼儿回答正方形)对折后是什么形状?

  看看两条边是不是一样长?(幼儿观察回答:一样长)

  再对折后看看是什么形状?(小的正方形)

  二、操作体验:

  1、师语:今天请我们小朋友擦完手后,把小毛巾叠一叠,两次对折后,看看是什么样子的?是不是变成了小的正方形,四条边是不是一样长。

  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观察。

  三、巩固应用:

  1、教师语:a小朋友你们看看今天我们盘子里的饼干有什么不同?(幼儿回答有两种,圆形和正方形)

  b 今天我们吃点心有个要求,请小朋友拿正方形的饼干吃。

  2、幼儿吃点心:

  a观察指导。(个别指导)师语:你是从哪里看出来是正方形的。

  b 请小朋友数一数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摸一摸正方形的角,什么感觉。

  c今天小朋友有没有都吃到正方形饼干呀?(集体)

  有:师小结,正方形是方方正正的,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没有:区分正方形和圆形。

  四、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正方形宝宝。

  师语:小朋友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正方形。(幼儿找)

  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是正方形的。

  小结:我们小朋好本领真大,找到了窗户…那么多的正方形。

  2、请小朋友在家里、马路上找一找有没有正方形,明天来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17、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怎么排》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物体量的差异,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正、逆排序。

  2、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3、培养幼儿与同伙的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思维的可逆性和传递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

  会独立取放、整理和正确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动准备:

  大小和长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个;筐子每组2个。教学挂图《怎么排》。

  四、活动过程

  一、游戏“找不同”

  1、教师出示瓶子和小棒,让幼儿点数其数量。

  2、请幼儿找出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瓶子与小棒,并说出物品的差异(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长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让幼儿给大小不同的5个瓶子排队(如按由左向右的顺序排列),教师可启发幼儿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2、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比赛,每组幼儿互相协作把若干根小棒按从短到长或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3、想一想:将正排序变成逆排序时,怎样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顺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探索从一种排序方法改变为另一种排序方法时的最佳方案。如:改变5根小棒的排列顺序时,中间的一根不动,将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对调,这种方法最快。

  4、活动结束时,要求幼儿学会整理材料,将材料分门别类放在两个筐子里。

  三、观察画面《怎么排》

  1、教师引导幼观察并讲述画面的内容。

  2、启发幼儿在画册上用点子的数量分别给粗细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说出排列规则。

  活动反思:

  这是中班的一个逻辑数学活动,这个活动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区别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并能用正确的词进行表达,还有能让幼儿学习按照物体的长短、粗细、厚薄,并能用正确词进行表达。五六岁的幼儿缺乏对物体量的认识,在比较长短、粗细、厚薄时,引导幼儿感知被比较的物体应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目测和触摸等方法,理解厚薄是相对而言的,这是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来源于入的内部。因此,幼儿获得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幼儿自己本身,也是每位幼儿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结合数学教育这一特点,我创设了相应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观察、比较、体验理解,并内化迁移为自己的概念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所接触的能通过比较这些排序的物体太少,还能让幼儿去通过外界去了解还有很多可以进行比较和观察。

18、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活动《认识正方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形,感知其特征。

  2、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能从生活中找出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正方形”“火车”;

  2、正方形,非正方形卡纸若干,呼啦圈6个;

  3、圆形,方形饼干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正方形:游戏“神秘袋”。

  教师出示“神秘袋”,让幼儿猜一猜,摸一摸里面有什么。

  出示正方形卡纸,并提问:

  1、正方形有几个角?

  2、正方形有几条边?

  教师指导幼儿在观察,触摸的过程中认识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形,了解其主要特征,操作学具“火车”。

  教师出示学具:没有车厢的“火车”,让幼儿观察发现火车车厢的形状是正方形的,车厢的大小不一样,请幼儿找出大小与车厢匹配的正方形,在操作中发现: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转一转,不变样。

  三、游戏“小企鹅跳冰块”,能从众多图形中找到正方形。

  场景布置:教师将呼啦圈平放在地上当作冰块,正方形与非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卡纸图标各放入呼啦圈中心,没放呼啦圈的地面假设是水。

  听指令:全体幼儿扮演“小企鹅”,教师说指令,“小企鹅”先在水里游泳,当听到“有风浪了”时,就必须找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站上去。因为只有含有正方形标识的冰块是安全的,其它形状的冰块站上去会破掉,就会掉到水里去,所以站在其他形状上的就是失败了。当听到“风停了”,“小企鹅”可到水里游泳。游戏可反复进行。

  四、分享“饼干”,从生活场景中感知正方形的存在。

  教师准备圆形与正方形的饼干若干。

  小朋友们的表现非常棒,教师想请小朋友“吃饼干”,但吃饼干是有要求的,今天我们要吃正方形的饼干,请幼儿来取饼干。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找一找含有正方形的物品,如:正方形折纸,布书,小毛巾,地垫,地板砖等等。

  请小朋友再找找我们生活中含有正方形的物品。

【活动反思】

  运用游戏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符合小班的年龄特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兴趣很高。

  老师针对低年龄的幼儿的特点,以出示神秘袋的方法吸引幼儿仔细观察老师出示的图形,幼儿果然变得专心了,进行对比之后,之后出示孩子们比较喜欢的交通工具火车,让孩子们进一步感知活动内容,继而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点,在选饼干的过程中,使活动内容分回归生活。

  本次活动的选材十分适合小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抓住了他们的最近发展区,用多种形式达到了一个目标,逐层推进、逐步提高要求。各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使幼儿的注意力始终处于集中状态。教师还注重了低年龄幼儿的语言、社会能力的发展。若在最后环节添上一些让幼儿的情绪得到高涨的游戏活动会更贴切小班幼儿的心理。

19、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师:每个格子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提问:

  师 :找到了数字几?;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在哪个颜色里面?

  幼儿: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4,在紫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0,在粉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6

  二:数字的用途提问: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电话机师:车牌在车的哪里?

  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 所表示的意义,教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幼儿:几日几日、礼拜一、礼拜二……

  (2)遥控器师:遥控器有什么用?

  幼儿:遥控器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看的电视。

  (3)体温计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小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由数字0、3、2师: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

  (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由数字3、6、

  五:活动延伸:

  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动手画一画。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我本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主要目的进行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去感受数字和我们生活中的关系,来引导学生去长数字,发现数字,学习数字,会运用数字。

20、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赛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以自身或客体为中心比较物体的前后方位,体验空间的相对性。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方位感。

  活动准备

  活动音乐(开火车)(游戏音乐)

  flish动画“赛车”、 “小动物排队”

  字卡“前面”“后面”

  小动物头饰每个孩子一个

  鹿妈妈头饰一个

  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教师:孩子们,今天小鹿老师要带你们去森林运动场观看赛车比赛,你们高兴吗?(幼儿:高兴)那么我们开上小火车准备出发。在出发前请你看一看你前面的小动物是谁?你后面的小动物是谁?

  2.教师总结:请你们向老师一样立正站好,你的小脸对着的一面就是前面,(教师相应出示字卡“前面”)你的后背对着的一面就是后面,(教师相应出示字卡“后面”)

  二、感知前后

  (一)以自身为主体

  1.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师: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现在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面是谁了,你们一定要跟好前面的小动物,我们的火车出发了。(听音乐幼儿跟老师开火车进入赛车比赛场地)

  2.幼儿互动感知前后;

  师:开了一路小火车,大家都累了,让我们放松一下吧!

  如:请给你前面的小动物捶捶背,揉揉肩;给自己后面的小动物拉拉手;轻轻拍拍你前面小动物的头;轻轻摸摸你后面小动物的脸;往前伸一下腿,往后伸一下胳膊;在你的前面拍三下手;在你的后面拍两下手;

  3.幼儿按教师的指令找一找前后的座位,并坐在座位上;

  师:孩子们,我们准备到座位上去观看比赛吧!请先看一下我们的座位:我们的座位一共有几排呀?

  教师指令如:小猫宝贝们,请你们坐在最前面的座位上;小熊宝贝们,请你们坐在最后面的座位上;请小兔宝贝坐在小猫的后面;请小猴宝贝坐在小熊的前面;等(试试)

  4.请大家看一看你的前面都有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后面都有什么?(试拓展)

  孩子们,离比赛还有一会儿时间,让我们看一看,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幼儿说一说)

  (二)以客体为中心感知前后;

  说一说小鹿老师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1.师:孩子们,你们知道了你的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了,那么你知道小鹿老师的前面有什么吗?后面有什么呢?(幼儿说一说)

  2.师:你们在小鹿老师的前面是吗?是吗?(师转身)

  幼儿说完后引导孩子看一看老师转过身,面向后面,刚才在老师前面的东西在前还是在后?

  3.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们还在老师的前面,老师一转身,你们就不在老师的前面了,这是因为老师面对的方向变了。

  (三)幼儿体验前后空间方位的相对性。

  1.请大家起立站好,看一看小鹿老师在你的前面还是后面?(幼儿:前面)那么你们向后转,看一看,小鹿老师还在你的前面吗?我在你们哪个方向了?(教师多次让孩子面向一面后,再向后转,体验空间的相对性)

  2.教师小结:孩子们刚才你前面的小朋友,在你转过身后,变成了你后面的小朋友,是因为你面对的方向也变了。(铃声响)

  出示flish动画“赛车”,巩固前后方位的认识。

  师:听,比赛的铃声响了,请大家坐好了,认真观看比赛吧!

  1.第一次观察比赛方位。

  (1)教师提问巩固。

  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参加比赛?谁的车开在最前面?谁的车开在最后面?小兔的前面是谁?小熊的后面是谁?

  (2)师:别尽是老师问了,你们也来问一问吧,谁来问?谁来回答?

  (3)幼儿根据画面提问。

  幼儿:小狗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小熊在那辆车的前面?在哪辆车的后面?(适当的找幼儿提问!其他孩子来回答。)

  2.第一次观察比赛方位变化。

  (1)师:请大家继续观看比赛,你要仔细观察,一会儿,小鹿老师会请你说一说谁跑在谁的前面了?谁落在谁的后面了?(幼儿说)

  (2)教师小结:比赛结束了,谁赢了?幼儿(小猴)。

  (3)给小猴子颁奖(音乐、拍手)。

  师:看!小猴子已经走上了领奖台,请你给小猴子颁发奖牌,请你给小猴子赠送鲜花。

  (4)提问:你想对小猴子说什么?

  对没得奖牌的小动物,我们该怎么说?

  (5)小猴子,你想对大家说什么?(老师、老师......)

  三、巩固游戏:给小动物排队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活动很感兴趣,他们还很投入到活动中。他们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还能用完整的话来回答。不过幼儿对辨别空间方位上还不大了解还得继续培养和巩固。活动开展的时间有点长。以后我会吸取更多的教学方法争取上的更好。

21、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拼搭》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图形进行拼搭。

  2、发展小朋友的想象力。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各种图形片,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 找图形(把各种颜色、形状不同、大小不同的图形片放在一起)

  (1) 一组拿红色正方形,第二组拿绿色长方形,第三组黄色三角形,第四组蓝色圆形,第五组红色梯形,第六组绿半圆形,看看哪组拿得又对又快?

  (2) 请每组幼儿分别拿5个红圆,6个黄正方形,8个绿梯形、7个蓝三角、4个红半圆。每组一个幼儿在按要求拿的时候,其他幼儿在该幼儿拿好后要帮他数一数,看他数得对不对?“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幼儿积极性很高,动作较快,也有一个组总是在最后,可组里的成员都在帮忙,帮着找图片,帮着数图片。)(这样的安排主要是考虑本班有这学期新来的幼儿,有的幼儿照着图形会找出同样的图形来,但如果老师叫他自己拿一个图形来,可能要找半天,特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会混洧,梯形也不能很快找出来。通过这两个操作活动,一是帮助幼儿复习图形,二是帮助幼儿复习正确地数实物。)

  2、 拼一拼,说一说,记一记。

  教师为幼儿提供图形片,老师说一个东西,让幼儿来拼,拼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拼的?每种图形用了几个,记录下来。

  (1) 请幼儿拼一个小人。

  我在巡视的时候,有个叫王志鹏的孩子对我说:“老师我拼了一个女的。”我当时只是看了一下,随口说了一声“不错”,但心想:为什么是女的?随后又去看其他幼儿拼的情况,这时由于受王志鹏小朋友的启发,我注意看其他孩子的,发现了孩子们拼的小人各有不同,全班只有几个孩子和别人拼的是一样的,其他都不相同。

  拼好后,我就先请王志鹏说一说,他是怎么拼的?王志鹏说:“我用圆形拼了这个女孩子的头,用正方形拼了她的身体,用长方形拼了她的手,用梯形拼了她的裙子……”张洁说:“我也拼了一个女孩子,是圆形拼了她的头,三角形拼了她的手和身体,梯形拼了她的裙子,腿被裙子挡住了。”也有好多是拼的女孩子,但他们不是体现在裙子上,而是体现在头上,如赵磊用两个半圆拼女孩子的辫子,冠晔是用两个圆拼了辫子……(就拼一个小人,幼儿就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了不同的女孩子而且每个孩子都能把自己拼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孩子不说给你听,你可能粗看一下还不能明白,但经孩子这么一讲解,当时真是恍然大悟,正如瑞吉欧所说: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念头,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

  (2) 拼一个房子幼儿有的拼了三角形的房顶,有的拼了梯形的房顶,有的拼了长方形有房顶……有一个窗子的,有两个的窗子的;有单扇门的,有两扇门的……各式各样的房子呈现在你眼前。

  (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拼房子该用什么图形来拼,而随幼儿用什么来拼,正因为这样,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幼儿都好像是建筑师,造出了各式各样很美的房子,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活动总结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22、幼儿园中班数学:水果列车优质课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水果列车》

  年龄段和领域:中班数学

  活动目标

  1.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 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喜欢动手操作,体验水果宝宝乘列车的快乐。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 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活动难点

  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水果列车》教学课件。

  2.苹果、香蕉、葡萄、草莓、西瓜卡片若干。

  3.一辆操作火车。

  4.五层楼房操作纸

  活动过程

  1.播放教学课(列车),创设《水果宝宝做火车》情境,引导幼儿理解 1—5 的序数的含义。

  (1)认识火车,知道火车的基本组成部分。

  提问:小朋友看,这是什么?火车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火车还有一个名字叫列车,它是由车头和一节一节的车厢组成的。今天,水果宝宝要坐上这辆水果列车去旅游。

  (2)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 表示 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提问:这辆水果列车有几节车厢?数车厢的时候应该从哪里开始数?让我们一起数一数。车头后面的这节车厢排在第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依次进行,这是第几节车厢?用数字几表示?)

  (3)创设《水果宝宝做列车》情境,引导幼儿按照水果车厢的排列次序帮助水果宝宝坐在自己的车厢里。

  小朋友看这是水果宝宝的车票,谁知道苹果宝宝坐在第几节车厢里?(依次进行)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一个水果宝宝送上列车(根据车票图示)并说一说自己的水果宝宝坐在第几节车厢里。(如苹果宝宝坐在第一节车厢里,请上车吧)

  (4)创设检查“水果宝宝”乘车是否正确,引导幼儿理解排列次序。2.变换车头方向,创设《水果宝宝回家》情境,感知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提问:水果列车有什么变化?车厢上的序号还对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调整?水果宝宝现在坐在第几节车厢里?

  引导幼儿感知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创设“送水果宝宝回家”情境,感知从上往下和从下往上排列的次序。

  水果宝宝要回家了,它们住在一座 5 层楼房里,小朋友看这个箭头是什么意思(从上往下数),哪是第一层,用数字几表示?这是第几层用数字几表示?这个箭头 是什么意思(从下往上数),哪是第一层,用数字几表示?这是第几层,用数字几表示?

  4.分组操作,引导根据图示将水果宝宝送回家。

  每份操作材料箭头上方或下方贴有带数字的水果图片,引导幼儿看提示送水果宝宝回家

  5.玩《坐火车》游戏,巩固练习 5 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这里也有一辆列车,我就是车头,请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坐上你的车厢,看谁做的又快又正确!变化车头方向,反复游戏。

  活动反思:

  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23、中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拾落叶反思

  教育目标:

  1、继续学习按外形颜色的一维特征分类,初步探索按外形、颜色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体验参加数学活动的乐趣。

  3、提高思维的敏捷性、观察的细致性。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树叶:黄绿两种颜色,光滑、锯齿两种外形。

  2、五角星:黄绿两种颜色,课前贴在小朋友手背上。

  3、音乐《小树叶》:一首较低沉、一首较活泼。

  4、各种标记。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

  师生表演《小树叶》入场。

  二、第一次拾落叶

  1、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心里真害怕,我们把它拾回家吧!

  2、提要求:每人拾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

  (拾的时候,幼儿都很小心地拿在手里,好像怕把它们弄疼了。对个别幼儿老师适当提醒动作要轻。)

  3、说说你拾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观察细致,回答较多:有黄有绿,有的边上光滑,有的边上有锯齿,有的像手掌,有的像小船。气氛热烈,有的与小朋友交流,有的与老师交流。)

  4、看外形标记放树叶。

  看看小树叶的两个家有什么不同?对了,这是边上光滑的小树叶的家,这是边上有锯齿的小树叶的家,看看你的小树叶应该放在哪一个家里。

  三、第二次拾树叶

  1、提要求:小朋友手上都有一个五角星,请你看手上五角星的颜色去拾一片相同颜色的树叶。

  2、幼儿拾树叶。

  3、游戏“躲猫猫”:老师来和你玩一个“躲猫猫”的游戏,你们躲在树叶后面,让老师来找。

  师唱:许多小宝宝,快呀快躲好,一会儿老师就来找,我的宝宝快躲好,找呀找呀找呀找,宝宝找到了。没找到的宝宝在哪里?

  4、按颜色分类。

  (出示黄绿房子)你的树叶应该放在哪个家里?请你轻轻地放过去。

  四、第三次拾树叶

  1、提要求,按二维特征分类。

  那里还有许多树叶在等着小朋友去拾呢,请你仔细看好这些是什么树叶的家。绿色的边上光滑的小树叶的家,黄色的边上有锯齿的小树叶的家。请你把树叶送回它的家吧!

  2、幼儿拾树叶,每次拾一片送回家,直到全拾空。

  五、听音乐送小树叶回家

  你们看那边是大树妈妈,小树叶在想妈妈呢!我们送它们回家吧!

  (小朋友七手八脚地抬着小树叶放在大树旁,然后随着快乐的《小树叶》音乐跳舞。这里所选音乐是活泼的,让小朋友充分感受到帮助小树叶后的愉快情感,教师同时用自己的身体语言表现快乐。)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以“拾落叶”的游戏形式贯穿始终,趣味性极强。最后的“装袋”游戏既检查了幼儿的数物匹配能力,也让幼儿再次练习了目测数群后接着数的方法。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捡落叶,学中有玩,玩中有学,心情特别轻松愉快,从而油然而生一种与自然亲密无问的情感。

24、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好吃的糖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7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为每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

  2.学习按顺序点数物品。

  3.喜欢参加数学活动,体验动手动脑的快乐。

  4.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1中数卡1-7,糖果卡片5张。

  2.数学操作材料1、3中点卡1-7,数卡1-7,人手1份。

活动过程

  1.游戏:看数拍手。

  教师从1一7的数卡中任意抽取几张逐一出示,说: 我们来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我出一张数卡,你们看看是几,就拍几下手,拍到最后一下时把双手合起来,说"数字x,我拍了x下"。

  以小组为单位玩该游戏几次,一名幼儿出示数卡,其他幼儿拍手。

  2.点数7 以内糖果的数量。

  教师将5张糖果卡片贴在黑板上,说: 请你数数每个糖果罐里有几颗什么颜色的糖果,想想怎么数可以一颗也不漏掉,还能数得又快又准确。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数糖果,提醒幼儿按照从上往下或从前往后的顺序点数。

  引导幼儿讨论、比较、总结不同的点数方法,发现按序点数不易漏数和重复数。

  3.为糖果罐匹配数卡。

  教师: 现在请小朋友根据每个糖果罐里糖果的数量找相应的数字和它做朋友,想想几颗糖果应该找数字几做朋友呢?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为糖果罐匹配数卡,并说明自己选择的理由。

  4.幼儿操作活动: 点卡找朋友。

  教师: 请小朋友们取出你的点卡,数数每张上有几个点,然后按顺序把它们排排队,再把它们的数字朋友放在它们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遥回指导,发现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

  展示幼儿不同的排序方法与典型问题,鼓励大家学习好的方法,讨论并总结应注意的问题。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手机扫码阅读中班数学优质课认识正方形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