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中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11 16:11:15

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1、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2、中班数学教案《蔬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6以内数字的认读,尝试点数并按数取物。

  2.比较数量的多少,能够将蔬菜按照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6块菜地(背景图上粘贴各类蔬菜)

  2.人手一份购物单,教师用购物单

  活动过程:

  一、按数取物——采摘蔬菜

  1.观察购物单

  师:菜园里的蔬菜成熟了,我是超市经理,要进些蔬菜来卖,想请大家帮忙去采摘一些美味的蔬菜。

  师:采摘蔬菜需要根据购物单去摘,谁知道这张购物单的意思?去摘什么菜,数一数,一共有几种蔬菜?摘多少?请你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从蔬菜园中摘取蔬菜,一边摘一边点数,并说出总数。)

  2. 幼儿取购物单,根据购物单到菜地采摘蔬菜。

  3.集中讨论

  师:看看自己摘了几种蔬菜,每一种蔬菜有多少。

  (幼儿点数验证,纠正错误)

  师:我们看看这份购物单上采的蔬菜数量对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少了什么?少了几个?怎么办?(添上*个**)

  二、按序排列——整理蔬菜

  1.学习按序排列蔬菜

  师:我们来看看这份购物单上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师:怎样排队,让人一眼就看出哪种蔬菜最少,哪种蔬菜多一点,哪种蔬菜更多?请你来排一排(个别幼儿示范)

  师:排的时候我们先要找出数量最少的排在最上面,然后看看剩下的蔬菜中哪种少?

  师:请大家也来排一排,排之前我们先要检查什么?如果数量不对怎么办?(幼儿尝试根据从多到少或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蔬菜)

  2.集中讨论

  师:大家互相看看排得对不对。(幼儿互相检查)

  师:看一看这里排得怎么样?(幼儿观察并纠错)

  三、送蔬菜

  师:现在请大家将菜送到超市里来吧。

  教学反思

  在长期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下,幼儿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恐惧。因此,要让学习主体回到幼儿本身,让幼儿从兴趣中产生动机,培养幼儿主体探索、操作建构知识的能力。考虑到孩子们对水果的喜爱之情,水果成为了我贯穿今天整个活动的主要线索。我通过手指游戏、摘果子、、送果子、运果子,不断激起孩子们数数的兴趣,激发孩子们去探索和运用不同的数数方法和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在各环节的设计上,我根据我班孩子对数的已有经验,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开展活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从今天的活动现场来看,孩子们运用较多的是从中间往四周数或从四周望中间数的方法,积累了这方面数数的经验,知道了数数要数得正确一定要数仔细,不能漏数。在摘果子的环节中,既有对前数几种水果中积累的数数方法的运用,又加入了封闭式数数,同时小结了数数在正确方法。而设计最后一个环节的游戏,一方面是基于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用所积累的数数方法的思考,另一方面是我觉得数数的方法千差万别,通过游戏也能启发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探索、运用更多的数数好方法。

  在这个活动中,前半部分教师与幼儿的配合还比较默契,后半部分(送水果回家时),秩序有点乱,如果我能以小组为单位,逐一上来将水果放入车中,既有序,又能观察到每个幼儿的表现。

  通过这一课时,我想我们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注意以下几点,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让幼儿更热爱学习:

  1、以幼儿最感兴趣的“生活化”内容,融入数理概念的知识,让幼儿主动轻松地学习数学的知识,并保持浓厚的兴趣。

  2、以有趣的“游戏化”形式进行活动,让幼儿自行探索发现,建立起经验、沟通、创造的学习过程。

  3、以丰富变化的“多程序”“多模式”题型练习,配合操作道具,让幼儿建立起实验、讨论与表现一致的学习过程。

3、中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 出示果树

  3、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学习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并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经验:幼儿已认识各种水果,了解1-5的数字。

  2、生活环境创设:室内布置有关1-5数字的图片。

  3、教学具准备: 果园(树上贴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1―5的点子图片若干。

  篮子五只(上面贴有1―5数字的卡车图),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摘水果。

  1.边唱歌边带幼儿到立体水果树前。

  师: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2.幼儿摘水果

  3.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4.感知5以内数字。

  二. 送水果。

  1.开来五辆卡车,师提问:开来了几辆卡车?;.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2.为卡车编号。

  3.幼儿讨论:数量与数字的匹配关系。请小朋友边说边送: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

  4.幼儿送水果,教师巡查,辅导。

  三. 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一次。

  1.幼儿摘水果。

  2.引导幼儿再次观察水果上的点卡。

  3.送水果,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上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4.幼儿运水果。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5、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丰收的果园》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乐器表示数字对应的数量

  (2)体验用数字进行游戏的乐趣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4-6数字卡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份4-6数字卡片(放在椅子上)1件乐器(乐器的种类有3种)笔。

  3.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去果园

  1.教师;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随教师做动作进活动场地。

  3.教师;请喜欢苹果的小朋友坐在数字6的座位上,喜欢………(幼儿按指令坐到相应的位置上)

  二.猜水果

  1.教师;小动物们都在果园里摘水果.请你猜一猜小猴摘了几筐梨?(出示数字6)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数字6)再看看,小兔子摘了几筐梨?为什么说是6筐?

  3.教师出示4-6数字卡片,请幼儿猜猜小动物们摘的水果数量。(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欢庆丰收

  (1)教师;果园丰收了,小动物们奏起了乐器庆祝丰收呢!听小玲响起来了!请你用拍手来回应,它响几声你就拍几下手。

  -----幼儿集体用拍手来表示,教师变换敲击的次数,以6声为主。

  -----请幼儿个别或小组用拍手来表示铃声,铃声的数量以6声为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变换敲击的速度。

  三.乐队演奏

  1.教师;请拿出你的乐器,我们一起来欢庆丰收吧!(出示数字卡片)这是数字几?

  ---教师;数字x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敲响自己的乐器。(引导幼儿敲击相应的次数)

  ----数字4-6交替出现。幼儿集体、个别、分组操作。如没有敲对重复原来的数字。

  1.教师;我来做指挥,我的数字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敲响你们的乐器。

  ----教师交替把数字卡片指向不同的乐器组,幼儿敲击相应次数的乐器。(先一种乐器敲几个数字,逐渐变成每种乐器敲1个数字,交替进行。教师变换出示卡片的节奏,让幼儿敲击出的声音就如一首欢快的曲子)。

  2.自由交换乐器,再游戏一遍。

  活动延伸

  丰收的果园

  教师;鸭家的苹果也丰收了。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2页,看看书上有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几只苹果。

  ----教师;红苹果采下来应该放在哪个筐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教师;其他苹果树上的苹果呢?请你用线把筐与苹果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快的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活动准备

  1.4-6数字卡片若干。

  2.幼儿每人一份4-6数字卡片(放在椅子上)1件乐器(乐器的种类有3种)笔。

  3.幼儿用书第12页。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去果园

  1.教师;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看一看吧!

  ----幼儿在音乐声中随教师做动作进活动场地。

  3.教师;请喜欢苹果的小朋友坐在数字6的座位上,喜欢………(幼儿按指令坐到相应的位置上)

  二.猜水果

  1.教师;小动物们都在果园里摘水果.请你猜一猜小猴摘了几筐梨?(出示数字6)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出示数字6)再看看,小兔子摘了几筐梨?为什么说是6筐?

  3.教师出示4-6数字卡片,请幼儿猜猜小动物们摘的水果数量。(可请个别幼儿回答)

  欢庆丰收

  (1)教师;果园丰收了,小动物们奏起了乐器庆祝丰收呢!听小玲响起来了!请你用拍手来回应,它响几声你就拍几下手。

  -----幼儿集体用拍手来表示,教师变换敲击的次数,以6声为主。

  -----请幼儿个别或小组用拍手来表示铃声,铃声的数量以6声为主。教师根据幼儿的能力变换敲击的速度。

  三.乐队演奏

  1.教师;请拿出你的乐器,我们一起来欢庆丰收吧!(出示数字卡片)这是数字几?

  ---教师;数字x可以表示什么?请你敲响自己的乐器。(引导幼儿敲击相应的次数)

  ----数字4-6交替出现。幼儿集体、个别、分组操作。如没有敲对重复原来的数字。

  1.教师;我来做指挥,我的数字指向哪一组,哪一组就敲响你们的乐器。

  ----教师交替把数字卡片指向不同的乐器组,幼儿敲击相应次数的乐器。(先一种乐器敲几个数字,逐渐变成每种乐器敲1个数字,交替进行。教师变换出示卡片的节奏,让幼儿敲击出的声音就如一首欢快的曲子)。

  2.自由交换乐器,再游戏一遍。

  活动延伸

  丰收的果园

  教师;鸭家的苹果也丰收了。请小朋友把书翻到第12页,看看书上有棵苹果树,每棵树上有几只苹果。

  ----教师;红苹果采下来应该放在哪个筐里?为什么?(引导幼儿发现数量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教师;其他苹果树上的苹果呢?请你用线把筐与苹果连起来。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动作快的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6、中班数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庆丰收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果的有序排列,发现规律。

  2.寻找规律,大胆尝试按规律给水果排序。

  3.积极参与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课件:庆丰收。

  2、操作材料:各种水果、每人一个盘子、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游戏“参观动物果园”。

  师: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动物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果园里都有些什么水果呀?(指着图片上各种水果树让幼儿说)有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还有金灿灿的橘子呢。

  二、感知序列,观察水果路、发现水果拼盘的排列规律。

  1.观察水果路,感受水果的不同排列规律。

  师:那果园里是谁在欢迎我们呢?(小猴、小兔、小猪)。

  师:呀!去小动物家的路可真漂亮,是一条条的……(水果路)。这些路一样吗?那儿不一样?(原来是用不同的水果铺成的,每一条水果路上都藏着一个排队的秘密呢),那我们看看去小猴家的水果路上藏着什么排队的秘密呢?

  师:大苹果、小苹果、小苹果、大苹果、小苹果、小苹果、大、小、小、大、小、小。

  师:原来这条路是按大小小的顺序来排队的。

  师:我们小朋友还会画苹果呢,我们一起把这条苹果路画出来吧,来,小蜡笔。

  师:我们再看看去小兔家的水果路上有什么排队的秘密呀?(苹果、香蕉、梨子、苹果、香蕉、梨子......)小兔家的水果路原来是按苹果、香蕉、梨子的顺序三个一组、三个一组的排队的呀。

  师:小朋友想不想也变成水果,排成这样的一条水果路呢?等会儿我们分成两组,分别从前面的篓子里每人拿一张水果卡片挂在胸前,要记住你是什么水果呦?然后按顺序排队,按什么顺序呢?(苹果、香蕉、梨子),好,你们这一组先来,谁是第一个?苹果,苹果后面呢?香蕉,然后呢?我们看看这一队,苹果、香蕉、梨子又是苹果香蕉梨子,哦,都对了,真不错,那把水果卡片轻轻放回篓子里回座位吧,那这一组的小朋友也来排排队,这组小朋友自己检查一下,你说“我是、、、我是、、、”他们排的对吗?我们一起给自己鼓鼓掌。

  师:你们也把水果卡片轻轻放进篓子回座位,看看还有谁在欢迎我们?(小猪),那去小猪家的水果路上有些什么水果呢?(幼儿:苹果、橘子、葡萄),哦,有苹果、橘子、葡萄,又是苹果、橘子、葡萄,看看有几个苹果呀?(三个),橘子呢?(两个),葡萄呢?又是三个苹果,两个橘子,一颗葡萄,三、二、一、、、。这条路上的水果不仅品种在按顺序变化,数量也在按顺序变化着呢。

  小结:小动物们可真聪明,用丰收的水果按照不同的顺序、不同的规律铺成了一条条水果路,看上去既整齐有好看。

  2、发现并尝试按规律接着排水果。

  师:小动物们看到我们小朋友可开心了,还在为我们准备水果拼盘呢。看看,用了哪些水果呢?(葡萄、小番茄、一片片的杨桃、一瓣瓣的橘子)。

  师:这个拼盘里的水果是怎么摆的呢?(两个小番茄,一片杨桃、两个小番茄,一片杨桃),接下来又是?(空一组序列,小朋友续排,老师操作拖入水果),再看看这个拼盘里的水果又是怎么摆的呢?(杨桃、葡萄、橘子),谁来接着摆?好,你来说,我帮你摆。最后一个拼盘里有什么水果?是怎么摆的呢?(幼儿说),接下去我来摆,该摆什么水果了?摆几个?哦,然后我摆番茄,一个,两个,三个。不对?怎么回事?哦,多了,那我就拿掉一个。

  小结:小动物们的拼盘都是按规律来排的,所以很漂亮。

  三、小组活动,小朋友学习制作水果拼盘。

  师:今天我们这也有很多客人老师,你们想像小动物们一样制作水果拼盘来招待客人老师们吗?

  师:那做水果拼盘之前一定要记得先把手擦干净。然后想一想你用什么水果,按什么顺序排队才有规律呢?好了,到后面找个位置开始吧。水果拼盘做好了的小朋友还将拼盘放在桌子上,然后你轻轻回到前面小椅子上等等其他小朋友。

  四、分享活动,和客人老师一起品尝水果。

  师:我看见有些小朋友的水果拼盘很漂亮,我很喜欢,你们想去看看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咦!这个不错,你来说说,他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这个呢?那我们小朋友把你们漂亮的水果拼盘去送给客人老师品尝品尝吧。

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苹果大丰收》含反思

  设计思路:

  苹果是秋天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幼儿也比较喜欢。进入中班以后,对于数数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平时活动中发现,班中幼儿大多只会一个一个的点数,在数数的方式以及经验方面还不足。所以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呈封闭状的物体内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2、萌发对封闭式数数活动的兴趣。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PPT、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图片、数字卡片、固体胶。

  活动流程:

  一、数一数——学习在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的方法。

  1、出示呈封闭式排列的图片,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苹果,说出数量。

  请你们来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2、幼儿演示一下数数的过程。

  为什么你数得快又准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数数时只要记住开始数得起点,,。屈,老师.教案.网出处。这样就不会漏数、重复数。

  二、猜猜是谁数对了——尝试能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1、出示苹果盆,幼儿判断苹果的数量是否正确。

  我这里还有几盆水果,请你们来看看陈老师数的对不对?

  2、比比谁判断正确,数得对。

  3、出示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

  小结: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办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这次都数的很棒!

  三、实物操作——巩固在呈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经验。

  1、根据水果盘上的苹果数将与它相对应的数字贴到盘子的里面。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苹果盆,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盘子的中间。

  要求:数清楚了再找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学会的数数方法。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封闭状物体内正确的数数。

  幼儿是否能找到匹配的数字。

  3、集体分享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数的对不对?

  小结:虽然每个盘子里都有许多的水果,但是只要记住开始数的位置,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就不会数错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8、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苹果大丰收》含反思

活动名称:

  苹果大丰收

设计思路:

  苹果是秋天比较常见的一种水果,幼儿也比较喜欢。进入中班以后,对于数数的要求有所提高,同时在平时活动中发现,班中幼儿大多只会一个一个的点数,在数数的方式以及经验方面还不足。所以本次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水果,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呈封闭状的物体内数数。

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2、萌发对封闭式数数活动的兴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PPT、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图片、数字卡片、固体胶。

活动流程:

  一、数一数——学习在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的方法。

  1、出示呈封闭式排列的图片,请幼儿数数有几只苹果,说出数量。

  请你们来数一数这个盘子里有多少个苹果?

  2、幼儿演示一下数数的过程。

  为什么你数得快又准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小结:数数时只要记住开始数得起点,这样就不会漏数、重复数。

  二、猜猜是谁数对了——尝试能不受物体排列位置影响,正确数数。

  1、出示苹果盆,幼儿判断苹果的数量是否正确。

  我这里还有几盆水果,请你们来看看陈老师数的对不对?

  2、比比谁判断正确,数得对。

  3、出示装有不同数量苹果的苹果盆。

  小结:小朋友按照老师刚才说的办法,记住开始数的起点,这次都数的很棒!

  三、实物操作——巩固在呈封闭状物体内的数数经验。

  1、根据水果盘上的苹果数将与它相对应的数字贴到盘子的里面。

  现在请小朋友每人去拿一个苹果盆,数一数有几个苹果,并找到对应的数字宝宝贴在盘子的中间。

  要求:数清楚了再找数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用学会的数数方法。

  观察要点:幼儿是否能封闭状物体内正确的数数。

  幼儿是否能找到匹配的数字。

  3、集体分享交流。

  你是怎么数的,数的对不对?

  小结:虽然每个盘子里都有许多的水果,但是只要记住开始数的位置,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就不会数错了。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9、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丰收的果实》6的形成和守恒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 6 以内数量的多少。

  2.学习 6 的形成,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能积极探索并主动表达自己的发现。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知道秋天到果实丰收的生活经验等。

  2.物质准备:6 个小橘子,6 个苹果,5 个 1 大梨子,教学挂图水果展示台,可以立起来的大数卡 5—6。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水果:秋天到了,水果都丰收了。我们班的水果店也要开张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师幼共同操作,感知水果数量。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么多的水果混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说应该怎样做呢?

  2.教师出示水果展示台(见附图),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整齐地摆放。初步感知各类水果的数量。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橘子、苹果、梨子哪个最多?哪个最少?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办法来证明哪一种水果是最多的?(运用点数、一一对应的方法。)

  三、幼儿操作,感知 6 的形成与守恒。

  1.第一组、第二组:谁拿的水果最多。

  教师:请小朋友先看看图上有谁?它们各拿了几个什么样的水果?请在相应的图标下面用圆点或短竖线记录数量,并找出拿得最多的动物.在它的旁边画上标记.

  2.第三组、第四组:给水果排队。

  教师:请小朋友从不粘胶材料上选出合适的梨子、草莓粘贴在相应的空位上。

  3.第五组:给小动物找数字朋友。

  教师: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个,在它的旁边找出正确的数字圈起来。

  4.第六组:找规律接着画。

  四、梳理提升,活动评价。

  教师选择问题较多的操作活动进行讲解。

  改编自《青岛市幼儿素质发展课程》中班下《小动物运动会》

10、中班数学教案《蔬菜汤》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在6以内书的认读基础上学习按数取物。

  2.能按指令要求进行比较和取物游戏。

  3.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大图“火锅”一只、“大菜单”一份。

  2.幼儿活动教材《数学》第17页操作材料。

  3.胡萝卜、西红柿、茄子、黄瓜、包心菜、葫芦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小羊过生日,他最爱吃蔬菜汤,我们一起来煮蔬菜汤好吗?我们看看用什么菜吧。

  二、学习按数取物

  1.出示贴有蔬菜的火锅图,提问:你认识什么蔬菜?数数有几种?

  2.出示大菜单图,认一认蔬菜的数量有多少。

  3 . 教师示范1—2个按数取物的方法。

  4 . 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集体评议结果。

  5 . 比一比,什么蔬菜最多,什么蔬菜最少。

  三、 幼儿自主操作

  1 .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

  2 . 幼儿按数取物并贴进火锅内,教师巡视并个别指导。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们煮的蔬菜汤真香哦!给客人老师闻闻我们一起把香喷喷的蔬菜汤送给小羊吧,祝它生日快乐!

课后反思:

  《蔬菜汤》是香香的蔬菜主题中的一个数学活动,经过活动让孩子知道蔬菜汤会更有营养,孩子们也会经常吃到妈妈做的美味汤,现在自己也要做汤了,虽是做做,但相信孩子在活动中还是乐此不彼的,本次活动教学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认识6以内的数字,感知6以内数量的多和少,符合了幼儿的数学是在生活中去学习,在生活中运用。

11、中班优秀数学教案《蔬菜接龙》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能表示相应数量的物体。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正确感知7以内数量。

【活动准备】

  大数字卡1—7各一张,大蔬菜实物卡片6、7各3张(排列方式不同),幼儿每人一份蔬菜接龙卡片,大接龙卡片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复习认读数字1—5。

  1、师生一起玩数数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数卡1—5,请幼儿一边拍手一边数数。

  二、基本部分:

  1、认识数字“6”,知道“6”可以表示很多的有6个的物体。

  (1)出示6个蘑菇的图片

  问:这里有几个蘑菇?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6个),6个蘑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数字6)

  (2)出示数字“6”。

  师:“6”像什么?(像哨子)

  师:数字“6”还可以表示什么?(6个西瓜、6颗葡萄、6块巧克力等)

  教师小结:只要是6个物体,我们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2、改变6个蘑菇的排列方式。

  师:看好啦!蘑菇要排队了啊,我们来看看他们排成什么样了。(出示多种排列方式的图片)它们哪里不一样?(排列方式不一样)

  教师小结:不管物体是怎么排的,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3、认识数字“7”,并尝试对物体进行不同的排列。

  (1)出示7个萝卜图片,数数有几个(7个)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数字7)“7”像什么?(像镰刀)

  (2)师:红萝卜说了,我也要像黄瓜那样排队,哪个小朋友愿意来帮帮他(请幼儿用7个萝卜排列)。

  师:刚刚用了很多种排列方法,但是萝卜只有几个?(7个)所以,不管物体是怎么排的,有几个就用数字几表示。

  三、给数宝宝1—7找相应的好朋友。

  1、师:今天我们来给数字宝宝找好朋友,小朋友们愿意帮助它们吗?好,下面老师说一个数字朋友们就要从你们手里的卡片中找出这个数字相对应的好朋友。

  2、师生一起玩数字宝宝找好朋友的游戏。

  四、蔬菜数字接龙。

  1、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数字宝宝都找到了自己对应的好朋友,数字宝宝很开心,可是我们的蔬菜宝宝却很伤心因为他们也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接下来我们要来玩一个蔬菜数字接龙的游戏,我们来帮助蔬菜宝宝找好朋友。前面是数字后面是蔬菜,第二张卡片的数字要表示前面一张蔬菜的数量。

  2、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课,我觉得在设计一节活动时,设置一个情景,或是安排一个游戏,首先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其次,在愉快的游戏中孩子不知不觉中就把知识掌握,达到这节课的目标。比起教师直接教授知识,效果要好很多。孩子就是孩子,不同于成人。他们不愿意接受教师直接教授的知识,可是如果是在游戏中自己发现的规律或是探索到的一些信息,对孩子来说更有意义,更容易接受,并转化为自己的经验。所以在今后的教学的活动中,在设计一节活动时,要将孩子的年龄特点放在第一位,更多地融入游戏和情景,让孩子在玩中学。

12、中班数学教案《货架上的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知数量1—6。

  2. 通过比较数量,能说出x比x多1或 x比x少1。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比较数量,能说出x比x多1或x比x少1。

  活动准备:

  1. 数字卡片1—6。蔬菜卡片若干,红蓝两辆大卡车,小熊头饰一个。

  2. 幼儿操作材料数学《货架上的蔬菜》

  活动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小朋友看今天谁来了呀?(出示小熊)与小熊打招呼:小熊你好!

  2.今天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的蔬菜超市开张了,欢迎小朋友们来光临。今天我实在太忙了,一个人进货忙不过来,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帮我好吗?(好的)

  3.等一会儿会有送菜的货车来,你们帮我看看是不是这些蔬菜。[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认识蔬菜并说说有几种。(6种)

  二、运货车。

  1.嘀嘀,看,来了几辆货车(出示红蓝2辆货车),我们先来说说分别装着什么蔬菜?(西红柿、土豆)数一数分辨是多少并用数字表示?( 西红柿 5个、土豆4个)比一比,引导幼儿学说x比x多1或 x比x少1。(西红柿比土豆多1、土豆比西红柿少1。)

  2.嘀嘀,看,又运来了什么蔬菜?(同上,请个别幼儿数数比比,青椒2个、胡萝卜3个,胡萝卜比青椒多1、青椒比胡萝卜少1。)

  3. 嘀嘀,看,又运来了什么蔬菜?(同上,请个别幼儿数数比比,黄瓜6个、包心菜5个,黄瓜比包心菜多1、包心菜比黄瓜少1。)

  4.6种蔬菜都运来了,我们都放到仓库了,我们去和小熊说一声吧“小熊蔬菜都运来了。

  三、货架上的蔬菜。

  1.“谢谢你们了,可是我的店里太忙了,有好多客人忙不过来,你们能我吗?(好)

  2,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小熊说,帮我点点一组货架上有多少蔬菜数量,并记一记?引导幼儿数数如茄子6个,黄瓜5个,在边上贴上相应的数字并圈出多一个的茄子。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材料数学《货架上的蔬菜》

  4.请已经帮小熊清点好货架的小朋友把统计下来的结果写到教师的大的单子上,供其他幼儿参考。

  四、结束。

  小熊说:“有你们这么多小朋友的帮忙,今天开业很顺利,谢谢小朋友,下次你们还来帮我好吗?”

  教学反思

  1、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制作前给孩子呈现的蔬菜种类过多,使得孩子在选择要制作的蔬菜时花了好多时间了选择,影响了部分孩子的制作进度。

  2、此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自主操作的优势,让他们有自由的空间展现自己。

  3、教师在幼儿动手操作时在旁边适时的引导帮助,解决了孩子的困难,教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13、中班数学活动教案《为蔬菜匹配点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

  2.能按5以内的数卡、点卡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3.乐意与同伴交流操作结果,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点卡匹配、数卡匹配、写有5以内数的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去过超市吗?

  我听说小熊家的蔬菜超市要开张了,我们去作客喽!

  二、情景游戏快乐学习

  1.巩固4以内的点数

  在《郊游》音乐声中,开车出发,每经过一个站台,教师引导幼儿目测站牌上的点子数目。(教师适时点击画面一:一一呈现五个站牌)。

  2.为蔬菜匹配点卡

  (1)出现画面二:小熊迎接小朋友

  小朋友,我的蔬菜超市就要开张啦,可是货架上的蔬菜,还没来得及标出数量,你们帮帮我,好吗?

  (2)点击画面三:

  看看说说:货架上有哪些蔬菜?每样蔬菜有多少?

  (3)借助白板,根据幼儿的描述教师或幼儿在画面三上画出相应数量的点子。

  3.认识数字5,尝试为数字匹配蔬菜

  (1)点击画面四:小动物买菜

  小熊超市来了哪些小顾客?

  (2)点击画面五~七:

  提问:小动物菜篮上有一个数字,什么意思呢?。

  这个数字是几?像什么?它可能会买哪种蔬菜?为什么?

  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教师或幼儿将相应的蔬菜拖进小兔的篮子里。

  4.幼儿实物卡操作,为数卡匹配实物

  (1)根据操作材料上的实物数量配上相应数字或点子。

  (2)借助白板评价操作情况。

  5.巩固认识5以内数字

  《郊游》音乐声中,沿原路回家。每经过一个站点,辨认站牌上的数字。(教师适时点击画面八)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4、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给小动物送蔬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认识数字5。

  2、在情境化的游戏中,体验送蔬菜的乐趣。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不同蔬菜的卡片,数量分别为1—5。

  2、四个小动物头饰,三张数字卡。

  3、每位幼儿有红、黄、蓝三张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2、3、4。

  (1)玩“看数拍手”的游戏,教师举起数字1(2、3、4),幼儿拍1(2、3、4)。

  (2)教师敲小铃铛,请幼儿在心中默数并说出数量。

  二、认识数字“5”。

  1、翻到“5”的动物的卡片,说说“5”像什么,可以代表什么。

  2、出示实物卡,点数实物数量,写出数字,并用圆点表示。

  3、出示数字,贴相应数量的实物,并用圆点表示。

  三、画圆点。

  取出蓝色的数卡,让幼儿根据数字画上相应数量的圆点。

  四、贴蔬菜。

  取出黄色的数卡,根据数字贴上相应数量的蔬菜。

  五、给小动物送菜。

  1、今天,我接到小动物的电话,它们要请我们帮忙送蔬菜。

  2、请出四位小动物,讨论小动物喜欢吃的蔬菜。

  3、取出红色数卡,要求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字送相应数量的蔬菜。送到后,让检验员检查,并奖励一个五角星。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5、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含反思

【设计意图】

  “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领域提出的目标之一;数学学习扎根于儿童的生活与经验,儿童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是以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为基础的,因此,儿童应更多地通过真实的问题情景运用数学来解决问题,并且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数学和学习数学。有了这样一种认识,我们试着将幼儿数学活动生活化,为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立体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摘水果。

  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最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每位小朋友摘一个你喜欢吃的水果。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3、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评析:从生活中幼儿爱吃的水果入手,以摘水果的形式为切入点,很容易就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立体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听见汽车的声音,大家都高兴地拍起手来,都想上来给汽车排队。)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评析:在送水果乘车的游戏中帮助幼儿积累有关量数匹配的经验,采用这样的方法,人人都能积极参与,个个都能动手,而且是在活动中进行,幼儿兴趣极高,一点也不觉得枯燥。)

  三、游戏:摘水果、送水果继续进行一次。

  师:呀!树上还有那么多的水果,我们把它们都摘下来运出去,好吗?这次小朋友可以摘一个水果,也可以摘两个水果(幼儿摘水果)

  1、提问:你这次摘的是什么水果?上面有几个点子?

  幼儿A:还摘了石榴,上面有五个圆点

  幼儿B:我又摘了苹果,上面有二个圆点。

  2、请小朋友将水果送到相应的汽车上去,并说一句好听的话:几个点子的什么水果我送你乘几号车。(请小朋友检查)

  (评析:此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地进行游戏。幼儿在第一次游戏中积累的经验得到巩固,而且都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

  3、幼儿运水果。

  (1)师:“我们要把汽车上的水果运回去,谁愿意来做1(2、3、4、5)号车上的司机?我们也该乘车回家了,(老师示范乘车方法)看一看你拿的是几个水果的车票,就乘几号车,小朋友赶快上车吧!(检查是否乘错车)

  (听说要乘汽车,大家高兴极了,还抢着做司机)

  幼儿A:我想做司机,我来做吧!

  幼儿B:我会开汽车的,我来做司机。

  (2)“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评析:此环节中幼儿听说要乘车了,更迫不及待地拿“车票”乘车,在乘车过程中,对量数的匹配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幼儿在欢快的游戏氛围中结束了活动。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6、幼儿园中班体肓游戏《丰收乐》中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走、跑、跳,发展动作的敏捷性和协调性。

  2、通过花样玩法,培养发散性思维。

  3、体验游戏的愉快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心情。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6、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7、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稻草16把、草墩18个、草绳18条、草球20个、稻谷10袋(有大有小)。

  2、麻雀头饰2个、老鼠头饰2个、望远镜1个。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1)听音乐踏步入场。

  (2)做稻草操: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两个幼儿拿稻草一起做)、屈伸运动、抬腿运动、腹背运动(两个幼儿拿稻草一起做)、两个幼儿一起做绕手运动。

  2、基本部分

  (1)花样玩稻草制品。请小朋友想一想,稻草制品可以怎么玩,有多少种玩法?(可用单、双脚跳;跨跳、侧跳、走小路、扔草球、绕过草把)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2)请玩得好的幼儿演示。

  (3)请幼儿说出自己想用来玩游戏的方法。

  (4)游戏:丰收乐。

  A 老师交代去郊游的要求:请小朋友跨跳过泥地踩在草墩上。走过小路去看看农民伯伯的田野丰收了没有。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做跨跳和走的动作(如图一),要求幼儿从一个草墩跨跳到另一个草墩上,走小路(草绳)时不能出界,若出界要重新走。

  B 增添要求,提高幼儿跳的兴趣。师:这一块稻田丰收了,我们到其他的稻田看看。幼儿听音乐一个跟一个双脚跳过小沟(草绳),再跳到草墩上。要求幼儿双脚跳时不能踩到草绳,双脚跳到草墩上不能掉下来。(如图二)

  C 提高幼儿奔跑的速度。师:小朋友听有什么声音?(请幼儿用望远镜观望)不好了,是麻雀和老鼠在偷吃粮食。那怎么办好呢?(请幼儿自由说出对付麻雀和老鼠的办法)幼儿听音乐跳过草墩和草绳,拿起草球扔麻雀,拿起草绳找老鼠,找到老鼠后追打。(如图三)

  D 小朋友送稻草和稻谷回家。师:小朋友真能干,帮助农民伯伯赶走了麻雀和老鼠。现在我们帮农民伯伯把稻谷和稻草送回家。小朋友抬着稻谷或挑着稻草走过小路、跨过草墩(草墩的高度增加至三个),高高兴兴回家。

  3、放松活动

  (1)把挑回来的稻草堆成一间草房子,里面放稻谷。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按摩操》。

  活动反思

  本活动让有亲身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农民伯伯的辛苦,粮食的来之不易。虽然活动总的来说是一节体育活动,但是它的教育意义更多的在于通过幼儿体验,教育孩子要爱惜粮食。作为体育课,在游戏环节设计上比较简单。

17、中班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18、中班教案《水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 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 出示果树

  3、 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19、中班主题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 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0、中班优秀美术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重点)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难点)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5、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1、中班美术活动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重点)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难点)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像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像,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2、中班主题活动教案《南瓜丰收了》含反思

  作为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并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活动设计背景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新纲要”中指出 “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遍地飘香的瓜果、金灿沉甸的稻谷、玉米……把秋天装扮得多么丰盈和美丽,更让辛勤耕耘了一年的农民叔叔、阿姨们乐开怀、喜欢欣。在这硕果累累的美丽秋天里,引领孩子们去感知秋天的美丽和富饶,去如同身受地感受、体会农村小朋友家丰收的无比喜悦心情,激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美好的景象非常的有意义。不仅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望得到了满足,而且能很好激发孩子们心中对美好生活和事物的向往和热爱情感。为此,我们中班组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品,选择秋天丰收果实里的典型性硕果——南瓜为表现内容,以激发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情感,在愉悦、积极的感知、体验后能拿起画笔大胆、自信的表现出丰收的各种南瓜形态及其表达出丰收的快乐情景为目的设计了这一绘画活动。将以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形式和生动活泼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引领孩子们快乐、主动地体验和学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椭圆形和弧线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2、尝试用线条添加出南瓜的五官和四肢,将南瓜拟人化成“快乐的南瓜娃娃”。

  3、感受秋天丰收的喜悦。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能用椭圆形和弧线条表现出南瓜的主要特征。”

  难点:尝试用线条表现出不同姿态的“快乐南瓜娃娃

活动准备

  1、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出的圆形南瓜形图一张(不图色)

  2、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一套。

  3、不同可爱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图。

  4、形象可爱、表情愉悦的女孩人物卡片(“丫丫”)、《丰收舞曲》、画纸、记号笔、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并操纵可爱的女孩人物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活动的欲望:“小朋友们好!我是农村的小朋友,名字叫丫丫。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我们农村小朋友家里每天都要丰收许多的瓜果和粮食,今天我家又要大丰收了,我真开心啊,谁想知道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吗?是什么样的吗?”“想知道就帮我一起去丰收吧”,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瓜园”。

  (二) 师生互动部分

  1、以“丫丫”口吻引导幼儿感受丰收的氛围。(体验丰收的喜悦和快乐,诱发美好的情感)

  (1)“我家今天丰收的是什么啊?哇,丰收这么多的南瓜,可以用来做好多好吃的南瓜食品我们大家一起吃了,我好开心啊!你们呢?”

  (2)指大屏幕上:“瞧,农民叔叔阿姨们在干什么?他们为什么笑的那么开心?我们同他们一起来跳丰收舞表达表达丰收的快乐心情吧”。(带领幼儿围着南瓜随《丰收舞曲》的旋律开心地舞动身体)

  2、引导幼儿感知获取南瓜的有关信息。(了解、认识南瓜的外形特征,为绘画南瓜作铺垫)。

  (1)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抱一抱、闻一闻,你发现了南瓜的什么秘密?”(让幼儿自由感知南瓜的特征)

  (2)引导性提问:“南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身体上有些什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头上有什么?(帮助幼儿梳理清对南瓜外形特征的认识)

  3、学习画南瓜的方法(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过程中掌握画南瓜的基本方法,为幼儿能富有个性地表现南瓜的外型特征和姿态奠定基础)

  (1)出示用椭圆形和弧线组合画成的圆形南瓜图,以“丫丫”的角色引导幼儿观察:

  “这是我给什么形状的南瓜画的像?是由几个什么图形和几条什么线条组成的?这个图形象什么?这些线条是什么线?表现的是南瓜的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组成圆形南瓜图的基本元素,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猜猜我是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才会把南瓜画得这么形象?”(训练幼儿的分析能力)

  (2)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引领幼儿学习画南瓜的方法。(通过熟练的演示和利用有趣、形象的儿歌帮助幼儿清楚了解、记忆画南瓜的方法和步骤)

  “丫丫是这样画圆形状的南瓜的”,边念儿歌边演示画南瓜的基本步骤:“小丫丫画南瓜,先画一个鸡蛋蛋,再加两半鸡蛋蛋,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哎呀呀!南瓜不够大,再来加两半,左弧线画一半,右弧线画一半。哈哈!大南瓜画好了,添个瓜柄拎回家”。

  (3)给圆形南瓜绘画步骤图正确排序。(引领幼儿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加深对圆形南瓜绘画步骤的掌握)

  出示顺序打乱的画圆形南瓜步骤图,让幼儿根据“丫丫”念出的儿歌找出相应的步骤图依次排列,然后并边念儿歌边用右手食指进行空画练习。

  (4)引导幼儿在探讨的过程中学习椭圆形南瓜的画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将已学到的知识迁移和变通)

  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小朋友们,我好想也给椭圆形的南瓜也画张漂亮的像,可是我不知道应该怎样画,哪个聪明的小朋友愿意来当我的小老师教教我呀?”

  鼓励幼儿大胆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画椭圆形南瓜的方法,然后,老师以“丫丫”的角色引领大家讨论:“画的象吗?”若画得形象,方法得当,便引领大家学习他的方法,若方法不恰当,画不形象,便加以引导:“画得怎样?哪里不象,应该怎样画?”

  4、幼儿在画纸上画南瓜。

  教师巡回观察,引导孩子们学习合理布局画面,鼓励大胆、自信地下笔,重点激发那些怕下笔的孩子的自信心,并给予适宜的帮助,让他们完成作品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树立“我能行”的自信心。

  5、尝试用线条添画五官和四肢,将南瓜画像变成“可爱的南瓜娃娃”。(给予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地表现提供了机会和条件)

  分别请幼儿做出不同的快乐表情和摆出各种姿势,引导大家观察、讨论:“用什么样的线条表现恰当?怎样画?”

  幼儿在自己的南瓜图上添画自己喜欢的五官和姿态,并为那些绘画表现能力不足的孩子提供不同表情和姿态的南瓜娃娃画像给予他们启发和指引。重点鼓励孩子们自己创造性地表现,不要与别人的相同。

  6、“给南瓜娃娃”穿漂亮衣服。(练习渐变色的搭配和涂色方法)

  提问:南瓜有那些颜色?用什么涂色的方法能会把南瓜娃娃打扮得更美?可用那些颜色渐变来给南瓜涂色?”

  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渐变颜色搭配装扮自己画的南瓜娃娃。

  7、同“南瓜娃娃”一起开“丰收舞会”。(展示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随着欢快的《丰收舞曲》旋律快乐地向大家展示并有节奏舞动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执教教师不仅创遍了直观、有趣的儿歌来帮助孩子们记忆作画步骤,而且还绘制了步骤图引导孩子们通过听儿歌排列步骤图的方式来进一步巩固、记忆画南瓜的方法。注重引导孩子们在探索、发现、练习的过程中去主动学习。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可减少念儿歌反复画和空手练习画的次数。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应再富有感召力些,课堂气愤会更好。决定在此基础上全面优化目标、方法、策略与过程后再开展一次较为优质、有效的活动。就这样,全体教师吸纳了前三次活动中的优点完善了方案后又开展了第四次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并将丰收的氛围和喜悦的渲染了出来,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23、中班主题《我们的玉米丰收了》教案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玉米的多种用途。

  2.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7.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小篮、箩筐、护袖、帽子、电饭锅等。

  活动过程:

  1.让幼儿闭上眼睛,张开嘴巴,教师把事先剥好的熟玉米让幼儿品尝,引起幼儿的兴趣。

  2.教师提问:“谁能告诉老师,刚才吃的是什么?”“什么味道?你以前吃过吗?”(幼儿相互交流)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种下的玉米怎样?

  3.带幼儿去园内的玉米地。

  (1)先引导幼儿观察玉米苞子和玉米穗子。启发幼儿能说出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已经变黄了,是成熟了;有的玉米苞叶和穗子是绿绿的,里面的玉米是嫩嫩的,还没有成熟,所以还不能摘。

  (2)老师示范掰玉米,一手扶着玉米杆,一手用力往下掰。

  (3)幼儿掰玉米,教师指导。

  4. 师幼坐在田头边休息边讨论吃玉米的好处,知道玉米是粗粮,了解玉米的用途。 教师小结:玉米的用处很多。

  (1)可供食用。(煮玉米棒、爆玉米花、剥粒炒菜等)玉米含大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有健脑作用。

  (2)可供工业作用。(玉米用来酿酒、制淀粉、制糖浆、葡萄糖、塑料、酒精等)

  (3)可用来榨油。(玉米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有一定医疗作用)

  (4)可用作饲料。(玉米全株都可作饲料用。有“饲料大王“的称号)同时安全教育,提醒幼儿:已霉变的玉米不能食用,里面有许多有害物质。

  5.幼儿动手:先剥去玉米外面的苞叶,再洗干净,然后放进电饭锅。

  活动延伸:

  1.一起品尝煮熟的玉米棒,并相互谈谈成熟的老玉米和嫩玉米有什么不同的味道。

  2.在已学习剥豆的基础上,把摘下来的玉米先剥去苞衣后洗干净,再把玉米粒一颗一颗地剥下来放在盘字里。

  3.把剥好的玉米粒送到厨房给阿姨做菜用。

  活动反思: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幼儿在“选玉米”—“种玉米”—“我们帮玉米除草、浇水”等系列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收玉米”,兴致特别高,吃得也特别香。是啊,还有什么能比收获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值得高兴的呢?幼儿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劳动的技能,达到了“教学做合一”的目标。

24、小班优质数学教案《苹果丰收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2、学习按苹果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的能力。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青、红苹果图片若干。

  2、红、绿、大、小筐,每桌各一个。

  3、动画片:我喜欢苹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摘苹果的欲望。

  教师:看呀!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二、展开

  1、观察苹果

  (1)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苹果呀?

  (引导幼儿发现,有红苹果,绿苹果,有大苹果,小苹果。)

  (2)小结:我们的这些苹果里面,有红苹果,绿苹果,还有大苹果,小苹果。

  2、摘苹果

  (1)听口令摘苹果

  (2)听拍手声摘苹果

  3、苹果分类

  (1)把红苹果送到红筐里。

  (2)把绿苹果送到绿筐里。

  (3)把红筐里的大苹果拿出来放在大红筐里。

  (4)把绿筐里的小苹果拿出来放在小绿筐里。

  4、收苹果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收不同的苹果。

  (2)数数你收了多少个苹果。

  5、苹果展教师:我们把摘得苹果展览一下好吗?

  引导幼儿思考摆放的方法。

  如:红-绿-红-绿,大-小-大-小,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有序的摆放方法。

  三、结束

  1.教师:今天我们丰收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苹果,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喜欢苹果?

  2.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活动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 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5、教案中班数学《分类》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本节课是老师在幼儿玩积木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几名幼儿不是拿积木搭建什么楼房,汽车,而是有的幼儿拿的三角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正方形的积木,有的拿的是梯形的积木,这样就及时的进行了这一节课的教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学习按物体的某种相同特征(用途、颜色、大小、形状)的东西可以归成一类,培养幼儿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能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注重幼儿在对物品进行分类的同时,理解物品的用途。

  活动准备

  实物:苹果、梨子、香蕉、皮球、玩具汽车、树叶、篮球;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梨子、香蕉、皮球、汽车。(教师问:小朋友,我们要把这些东西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怎样分?)

  2、幼儿小组讨论。

  可能的分法有:

  (1)按用途分类。

  (2)按形状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苹果、皮球是圆形的,梨和车不是圆形的;我是把用途相同的放在一起的:苹果、梨、香蕉是水果,皮球、车是玩具。

  3、以拾落叶的情节出示树叶,树叶大小、颜色不同。

  问:我们要把这些树叶分别放进两个篮子里,可以有几种分法?

  幼儿讨论可能的分法有:

  (1)按大小分类。

  (2)按颜色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我是把颜色相同的放在一起,或者我是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

  4、操作活动。

  分积木:启发幼儿按积木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5、活动延伸:

  1、幼儿继续在其他领域中渗透分类的意识。

  2、教师可利用日常环境让幼儿学习分类,比如:可以对秋天的落叶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还可以对水果、蔬菜按照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

  教学反思

  通过对中班幼儿上的这一节课,该班幼儿基本能掌握对物体进行分类,以及进行分类的方法,在颜色、大小上分类掌握较好,但是在形状、以及用途上掌握较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可通过其他的领域来巩固对物体的分类,也可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进行学习。

26、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教案:数花生

  中班数学教案:数花生

  活动目标:

  1、感知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2、学习用符号记录花生的数量。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花生果每人10颗(提供的花生仁的数量不等)、每组一盒彩笔,两只空盘、小碗;记录纸人手一份。

  2、活动前洗净双手。

  活动过程:

  1、以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花生”。

  谜语:麻房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

  2、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的用途。

  提问:花生果是什么样子的?花生仁是什么样的?花生仁有什么用?

  你吃过花生吗?你吃的花生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师幼共同小结:花生营养丰富,可以榨油,可以煮着吃,也可以烧鱼。

  3、猜猜花生有几颗

  观察盘中的花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能猜对每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选一颗花生果,先猜猜里面的颗数,再剥开看看自己对了吗?

  4、讨论记录方法

  想一想怎样才能记清楚第一颗花生里有几颗花生仁?

  怎样记录?(师生共同讨论)

  得出结论:每剥一次花生果,观察有几颗花生仁,并在记录纸上用自己的符号记录出相应的数量。

  4、探索体验

  幼儿剥花生并作记录。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行为并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

  5、交流分享

  1)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记录情况。

  2)与同伴共同分享、品尝花生。

  6、教师小结

  请小朋友们一起收拾桌面。

27、教案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设计我能够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活动目标和活动形式。由于幼儿直觉行动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年龄特点,整个数学活动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动手的过程中亲自感知、探索、总结。

  中班幼儿在图形认知方面仅限于简单的图形分割与拼合,因此在孩子们开展了三角形二等分的经验基础上,设计了正方形二、四等分和拼合活动,进一步了解各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中采取游戏情景法引入数学活动内容,利用为喜羊羊过生日,结合了幼儿的兴趣和已有经验,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孩子们一看到喜羊羊等图片,情绪十分高涨。针对中班幼儿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情境“给喜羊羊分生日蛋糕,怎样能够分得一样大”,请幼儿集思广益,帮助喜羊羊想办法,孩子们操作的热情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两次探索操作,幼儿充分感知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与拼合,感知和理解图形间的关系以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两次操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且教师结合幼儿的操作进行小结,帮助幼儿梳理经验认识。孩子们到底是否掌握了对正方形图形二、四等分和拼合的理解呢?我又通过一个“和图形娃娃做游戏”的环节,引导幼儿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在游戏的设计中,我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小困难,引导幼儿能够用所学到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些困难。

  最终,幼儿将生活中的知识又运用到生活中,活动的设计比较完整。为了能够突出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重点考虑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活动中提问的设计。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设计的提问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既能够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目标思考问题,又能够激发每个幼儿求异的思维方式,为幼儿在思维上拓展了空间,鼓励幼儿和别人想的不同,如进行正方形二、四等分的提问:怎样能够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四)块呢、还有别的方法吗等。

  第二,操作活动后鼓励幼儿交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正是显示思维差异性的时候,教师作为一名观察者和指导者一定要了解幼儿的操作特点和思维特点,在操作活动后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方法和经验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能够学到别人的经验,这对每一名幼儿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而且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的思考,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的想法,与别人分享。

  第三,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教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在一次教育活动中能够学到一定的知识,而知识的作用正是“学为所用”,因此孩子们能将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十分重要。

  所以我在活动中设计了一个运用知识的游戏环节,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此次数学教育活动只是拉开了图形分割与拼合的序幕,我们还会相继开展圆形、半圆形等图形的分割与拼合活动,引领幼儿在图形学习的领域里探索,为幼儿提供操作、探索与创新的机会,促进幼儿动手、语言和思维等各方面的发展。

28、小班数学教案《水果丰收了(感知5以内数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巩固对5以内数字的认识。

  2、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果园(树上贴有有1—5的点子的不同水果)。

  2、贴有1—5数字的汽车图。

  3、1—5的水果图若干。

  4、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参观果园

  1、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小朋友看一看,果树上有些什么水果呀?

  2、出示果树

  3、师:请小朋友说说看每种水果都有几个呀?

  二、摘水果

  1、师:先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呢?为什么呀?

  (一看到果树上有那么多水果,小朋友高兴极了,都七嘴巴舌地说开了,有的说:我喜欢吃香蕉,有的说我最喜欢吃苹果!)

  幼儿A:我看到了石榴,我最喜欢吃了。

  幼儿B:果树上香蕉,我喜欢吃香蕉。

  2、师:树上这么多水果,我们把这些水果摘下来,好吗?

  3、听音乐把幼儿带到立体水果树前。

  (听说要摘水果,小朋友已经迫不及待了,很快就摘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4、幼儿摘好水果,师提问:水果娃娃上面还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你摘的是几个圆点的水果?

  幼儿A:我的苹果上有圆点,四个圆点。

  幼儿B:我的香蕉上也有,是三个圆点。

  三、送水果 嘀嘀嘀,开来了汽车。(出示汽车)

  1、师:开来几辆汽车?帮汽车排排队。<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请一个小朋友按1-5的顺序排好)

  2、小朋友摘了这么多水果,我们用汽车把水果运回去吧!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你的水果是几个点子,应该乘几号车呢?(幼儿讨论)

  幼儿A:我的是苹果要坐第一辆,因为上面有一个圆点。

  幼儿B:我香蕉上有三个圆点,我的香蕉要坐3号车。

  3、送水果

  师:请小朋友把水果送到点子和数字一样多的汽车上。(老师巡查,辅导)

  4、运水果

  “嘀嘀嘀,汽车出发了“(幼儿开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在主题活动背景下的计算活动课,我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先想到了要从幼儿的兴趣入手,所以就把幼儿喜欢的水果放入课堂中,贴近幼儿的生活,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能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一致,同时我也有了丰富的教具,让幼儿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但这节课上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教学内容有点简单,对大部分幼儿来说没有挑战性,并且在送水果的环节有点混乱,在此之前我没有设想周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不断完善我的教学。

29、中班数学教案《15只老鼠的礼物》教案反思

  老师讲述故事十五只老鼠送礼物,然后提问,通过提问,理解老鼠们为了避开猫,选礼物送礼物的有关情节,在讨论、投票过程中帮助老鼠们选出最适合的礼物避开猫。

  【活动目标】

  1、在为小老鼠们选礼物避开猫的故事情境中,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

  阅读老鼠们投票的有关画面,运用数数、比较、说出总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活动准备】

  PPT、幼儿操作材料(统计表、数字卡片、贴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仓库里,仓库里很温暖舒适,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食物。有一天,老鼠们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留了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今天就算我的自我介绍了,下次见面时,我会饱餐一顿。明白吗?)

  谁来过了?老鼠们看到猫要吃了它们可害怕了?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助老鼠们吗?老鼠们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们商量的结果是在猫脖子上挂点什么?

  二、感知统计

  1、继续讲述故事:在脖子上挂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说:“挂重的东西,让猫动弹不得。”有的老鼠说:“可是太沉,我们怎么搬呢?”“不行,挂重的。”

  “不行,挂轻的”就这样,小老鼠们闹腾开了。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

  出示锁和羽毛的图片,你们觉得哪张图片代表轻的东西,哪张图片代表重的东西。

  幼儿举手表决。

  2、小朋友们认为挂轻的多,那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我们一起数数,选挂重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选挂轻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哪一队多?

  小结: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尝试统计。

  1、幼儿投票:

  重点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小结:袜子、香水能发出臭味,给猫带上就能闻到味道;电筒、灯笼有光亮,给猫带上远远地能闻到味;哨子、铃铛等有声音,如果哨子响就知道猫来了。好像都有道理,可是到底选择什么呢?

  (3)小朋友们,如果是你们,你们会送什么给猫?

  (出示表格)请幼儿将自己的贴纸贴在表格里,数一数我们选择了什么?

  2、统计记录:

  (1)重点提问:看看小老鼠选择了有味道的、会发光的,还是有声音的物体?

  (2)尝试统计

  这一次小老鼠是以什么来投票的?(栗子)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3)集体验证幼儿的统计表。

  小结:选择挂有声音的东西的老鼠有9只最多,老鼠们决定给猫挂上有声音的东西,那就是铃铛。

  四、经验迁移。

  1、谁能把铃铛送给猫呢?什么时候送?(幼儿选择并讲述理由)

  2、小老鼠们有的选择清晨去送、有的选择大半夜,还有的选择中午,分别有几只?

  3、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决定在中午,老鼠们弄来个铃铛并精心包装起来。第二天中午,农场主人家的门铃响起来。叮咚叮咚!

  女主人一开门就看到脚边的礼物盒。“给聪明帅气的猫咪?哎哟,猫咪,给你的礼物耶!”女主人把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从那天开始,老鼠们听到当啷当啷的响声就藏到院子里,田野里,就这样,十五只老鼠欣喜若狂,顿顿饱餐度过了。

  教学反思:

  我意识到本次活动有不足之处。在整个活动中,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过渡时,都是由老师提出问题,没能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在语言组织中,不够精炼。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手机扫码阅读中班数学蔬菜丰收了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