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鸡宝宝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09-05 17:44:02

小班鸡宝宝教案反思

1、小班鸡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2、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反思

  主题活动:鸡妈妈和鸡宝宝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3、小班数学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4、小班科学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5、小班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6、小班数学活动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7、小班数学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整个过程的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我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没能对不积极参与游戏的个别幼儿给予鼓励。

8、小班游戏优秀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 “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 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 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 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 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 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9、小班优秀主题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的: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活动延伸: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教学反思:

  这一话题,孩子们比较感兴趣,都愿意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

10、小班游戏儿歌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游戏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我发现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有趣的游戏思维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游戏目标]

  1、以游戏形式帮助幼儿感知 "1"和"许多"。

  2、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老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游戏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学习儿歌《母鸡生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许多许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3、幼儿找蛋。

  二、还蛋

  1、 引导每个幼儿找回1只鸡蛋,找到的鸡蛋放进箩筐。

  2、 师:你们找回了多少鸡蛋?(许多)。

  3、 问个别小鸡:你找回了几只鸡蛋?(1只)

  4、 鸡妈妈有许多孩子,1只小鸡找回1只鸡蛋,1只1只合起来是多少?(许多)

  5、 继续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师:这只蛋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是不是(鸡)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6、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7、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幼儿每人拿一只蛋,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回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附:儿歌《母鸡生蛋》

  老母鸡,真能干。

  会捉虫,会生蛋。

  数一数,几个蛋?

  一二三,三个蛋。

  老母鸡,把歌唱。

  咯咯咯,咯咯咯。

  咯哒咯哒咯咯哒。

  教学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其中,并且都能够正确的区分“1”个“许多”,但在活动设计中感知“许多”的环节有点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本次的教训把过程设计的更合理!争取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自己有更完美的表现。

11、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2、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与教学反思:鸡妈妈和鸡宝宝

  思路

  根据小班幼儿学习数的特点来看。孩子学数比较形象、直观。因此,设计了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通过教师所提供的特定材料来感知“1”和“许多”,使幼儿在愉悦的气氛中感知数概念。并通过游戏“找蛋”“还蛋”来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 “1”和“许多”。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2、师:这一只蛋怎么不一样的?和你们手里的蛋有什么不同?(颜色、大小)它不是妈妈生的?会是谁生的?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1、师:咯咯嗒,咯咯嗒谁在生蛋呀?(出示《母鸡生蛋》图)原来是这只鸡妈妈要生蛋了,看看它生了几只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活动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让幼儿直接参与的情景教学方法,让幼儿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景中,始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既符合小班幼儿好动的特点,又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并感知了“1”和“许多”,引起幼儿对数的好奇和探索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13、小班主题教案《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小鸡。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感受作品的美感。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 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 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 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 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 延伸

  1、(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14、小班教案《鸡宝宝长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行走、跑的能力。

  2.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能力。

  3.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箱自制老母鸡、小虫卡片、鸡宝宝头饰若干

重点难点:

  幼儿走跑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示范引入

  教师藏在老母鸡的肚子里,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鸡宝宝鸡宝宝长大了,伸伸脑袋出来了;鸡宝宝鸡宝宝长大了,拍拍翅膀出来了;鸡宝宝鸡宝宝长大了,两条小腿出来了;鸡宝宝鸡宝宝长大了,高高兴兴蹦出来了。”

  请幼儿仔细看鸡宝宝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

  二、师幼共同玩游戏

  1.幼儿说儿歌,教幼玩鸡宝宝出壳的游戏。

  2.捉小虫

  谈话:小朋友你们看草地上有许多小虫子,现在鸡宝宝长大了、我们该自己到草地上捉小虫子了。

  其中两个幼儿合作钻进老母鸡的肚子里走一走、跑一跑到草地捉小虫;看哪一组桌的虫儿最多。

  师幼开始游戏。

  注意事项:走跑时要小心绊倒、以免碰撞。

  三、游戏:老鹰抓鸡宝宝

  小朋友,鸡宝宝已经长大了,老鹰要来捉鸡宝宝,我们应该怎么办。

  老师扮演老鹰,幼儿扮演鸡宝宝。

活动延伸:

  请几名幼儿手拿纸箱一个跟着一个走,连在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这一游戏很感兴趣,锻炼了幼儿的走跑的能力。许多幼儿都能顺利完成任务,教师要随时提醒幼儿不要碰撞,对于小班的幼儿躲闪的能力还有一定的难度,可多加练习。

15、小班主题教案活动《鸡宝宝》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教师有着三方面的考虑:

  1、孩子们对饲养角里的小乌龟特别感兴趣,每天自由活动时,总能看见一群孩子围着小乌龟说得说,笑得笑,有的孩子还猜测想象着小乌龟的动作,小乌龟的想法。可当教师问起小乌龟的常识时,孩子们知之甚少。

  2、《鸡蛋变娃娃》是我班开展的《娃娃家》主题中的一个线索点,在欣赏故事时,孩子们对小鸡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将“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这个问题交给了孩子们的家长,让他们帮助解答,满足幼儿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3、教师在活动中准备采用学看步骤图的方法让幼儿自己学着看,学着做,这是考虑到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是有了以上三点的考虑,因此教师设计了本次活动《鸡宝宝》

活动目标:

  1、学看制作步骤图,按步骤来制作小鸡。

  2、在看看、撕撕、贴贴、画画中体验自制玩具的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材料与环境创设:

  幼儿用材料:

  1、每位幼儿一只操作盒

  (内放:幼儿自带的熟鸡蛋一只、自制小鸡材料一套、记号笔一支)

  2、每位幼儿一张自制小鸡玩具操作步骤图

  教师用材料:kT板蛋壳内藏小动物、自制的鸡蛋小鸡一只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起兴趣

  1、(出示kT板做得蛋壳)这象什么?

  2、里面会藏着哪个动物宝宝,听我唱首歌,答案就在歌里。

  3、你从哪句歌词里听出来的?

  二、猜一猜

  1、除了小鸡,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出来的?

  2、(出示有裂缝的蛋)根据幼儿的回答,揭晓秘密。

  三、变一变

  1、请一位幼儿配合教师变魔术。

  2、这只小鸡是用什么材料变出来的?

  四、看一看

  1、怎么变呢?学看操作步骤图。

  2、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圆点、数字、箭头三种标记。

  五、做一做

  1、引导幼儿先看步骤图,看好再做。

  2、辅导能力较弱的孩子,帮助其观察、制作。

  六、延伸

  (出示小鸡的家),天冷了,小鸡的家没有门,小鸡会冻得生病的,我们明天在区角活动里帮助他们做门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是我第一次让我们班级的幼儿尝试看步骤图来制作小玩具,教师希望孩子们能从小学着看步骤图是出于对孩子终生发展的一个考虑,因为教师感到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有很多地方需要看示意图或是步骤图,如行―――地铁内的自动购票机;自动饮料机;吃―――方便面的泡面方法;住―――平板家具的安装等等,如果能从小培养幼儿看步骤图,不但对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有帮助,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及观察能力。

  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师采用了实物鸡蛋,从孩子们的操作过程中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一手拿捏鸡蛋,一手制作有一定难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16、小班主题教案《可爱的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贴画小鸡的技能,体验贴画活动带来的快乐。

  2、能按照数量进行匹配,体验5以内的数序。

  活动准备:

  1、美工区:圆片纸若干、箩筐、黑色蜡笔等

  2、数学区:夹子、动物卡片、果冻盒、彩色毛根、火车大卡片等

  3、音乐区:录音机、《下蛋了》磁带、“鸡窝”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粘贴好的小鸡,“这只小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教师结合示意图讲解小鸡的贴画步骤。

  第一步:贴圆、画小尖嘴“鸡妈妈在孵蛋,过了很长一会儿,听到“督督督”的声音,是小鸡在啄蛋壳呢,不一会儿,啄出一个小洞来,露出什么呀?(小尖嘴)

  第二步:贴眼睛“小鸡睁开圆圆的眼睛,东瞧瞧,西望望”

  第三步:画小鸡的两只脚“可是小鸡站不起来呀?怎么办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来帮助它,一、二、三、小鸡站起来;一、二、三、小鸡向前走。小鸡走进花园,开心得玩起来。”重点引导幼儿了解箭头表示的意思。

  3、出示《小鸡吃毛毛虫》的操作材料,请幼儿介绍游戏玩法。

  4、教师介绍音乐区的游戏,提醒幼儿活动时要坚持。

  5、幼儿活动,教师加以适当指导。鼓励能力强的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画、贴)来表现小鸡。

  6、活动评价。

  带领幼儿参观粘贴好的小鸡,让幼儿说说自己粘贴的小鸡在哪里,鼓励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反思:

  活动后,我把孩子们的作品一一展示在走廊上,不管自己的作品如何,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17、小班体育游戏教案《勇敢的鸡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走、跑、跳和平衡等动作。

  2.探索并说出彩绳的不同玩法。

  3.能积极地参与游戏。

  4.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5.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活动准备:

  ◎小鸡头饰每人一个、彩绳每人一条、老鹰头饰一个。

  ◎欢快的音乐。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扮演"鸡妈妈",幼儿扮演"小鸡","鸡妈妈"带"小鸡"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小鸡小鸡扇翅膀,(上肢运动)小鸡小鸡啄虫子,(下蹲运动)小鸡小鸡理理毛,(体侧运动)小鸡小鸡磨爪子,(腹背运动)小鸡小鸡跳跳舞。(跳跃运动)

  ☆探索1.取彩绳教师:"妈妈"带"小鸡"去捉虫子(彩绳),每只"小鸡"捉一条虫子。

  2.玩彩绳幼儿想象将虫子变成彩绳,一起玩彩绳。

  教师:我们把小虫子当做彩绳,一起玩一玩,看谁玩的和别人不一样。

  ☆游戏配班教师扮演"老鹰"抓"小鸡",被抓到的"小鸡"到一旁休息。

  教师:老鹰来了,宝宝快跑啊,我们一起打老鹰吧。

  ☆整理用彩绳做小车,随音乐开车回到活动室,结束活动。

  教师:鸡宝宝们真勇敢,战胜了老鹰,咱们一起开车回家吧。

◆活动建议:

  这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活动,活动前,教师要保证活动场地的平整、无障碍物,保证幼儿活动时的安全。

  本活动的重点是探索彩绳的多种玩法, 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彩绳摆成不同路线,不同的距离,丰富游戏的形式。游戏时,教师应反复提示幼儿不要推挤,避免发生碰撞,要注意安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调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对于体弱和动作迟缓的幼儿,要给与必要的鼓励和帮助,同时要注意动静交替,不要使幼儿过于疲劳。

  活动中的彩绳可用布条编成辫子来代替。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18、幼儿园小班语言《鸡妈妈的蛋宝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

  2.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

  3.体会故事情景中鸡妈妈找宝宝的急切心情。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重点和难点]重点: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

  难点: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

  [活动准备]

  课件《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1.师:小朋友们,你们好呀!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们分享故事啦,但在分享故事之前,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吧。

  2.师: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猜一种动物。你知道是什么动物吗?对啦,就是鸡!

  3.师:鸡妈妈今天不知道怎么了,总是跑来跑去的,我们一起来看看在鸡妈妈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吧。

  二、观看故事,学习动作“跑”、“站”、“走近看”

  1.师:故事:鸡妈妈的蛋宝宝。鸡妈妈经过二十一天的努力,马上就要孵出鸡宝宝了。可就在这时,鸡妈妈发现心爱的蛋宝宝竟然少了一个。这可急坏了鸡妈妈。

  2.师:小朋友猜猜看,鸡妈妈会去哪里找蛋宝宝呢?

  3.师:原来,鸡妈妈去问邻居鸭妈妈了,那鸡妈妈是怎么询问鸭妈妈的呢?我们一起来听听!小朋友,你觉得鸡妈妈的蛋宝宝不见了她着急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跑的动作)

  4.师:鸡妈妈这次会请谁帮忙呢?她是怎么问的?鸡妈妈着急吗?你怎么知道?(走近一看)

  5.师:这次,鸡妈妈又会去问谁呢?那鸡妈妈现在心情怎么样呢?她着急吗?(站在石头上)

  6.师:最后鸡妈妈去找了谁?这时候的鸡妈妈是不是更着急了?你怎么知道的?(请求)

  三、玩游戏,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

  1.师: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玩一个记忆小游戏吧,看看谁的小脑袋记得最清楚。

  2.师:故事中的鸡妈妈去找蛋宝宝时,第一个询问的是?(鸭妈妈)鸡妈妈是怎么问的?你说对了吗?接下来,鸡妈妈又去问了谁呢?(兔子妹妹)

  这次鸡妈妈是怎么问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你说的对不对。

  3.师:鸡妈妈后来又是怎么问山羊爷爷的呢?最后鸡妈妈又去问了谁?鸡妈妈是怎么问它们的?恭喜你!回答正确,太棒了!

  三、结束部分

  1.师:小朋友们,今天的游戏就到此结束了,但故事还没有结束,你们猜猜故事里的小老鼠会拿鸡蛋壳做什么呢?我们下期再见咯!

  [活动反思]

  绘本《鸡妈妈的蛋宝宝》是一个充满温馨的亲情故事,整个活动设计以“蛋”为主干线,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考虑到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优势以及爱模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特意设计了动画模式和声音模拟的形式,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对于故事中鸡妈妈丢蛋的事情感到十分地好奇,在故事线索的带动下,大家开始跟着鸡妈妈学说短句:“请问你看到我的蛋宝宝了吗?”对于故事的结尾部分,小朋友们给出的答案也很多,大家积极动脑思考,踊跃表达想法。

19、小班语言教案《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境中体会鸡妈妈对宝宝的关心。

  2、学说短句“我在xx找到了xx。”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自制立体图画书,捉小虫场景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过程:

  一、开始(导入)部分:

  1、阅读故事封面,指导语:看,这是谁呀?引导幼儿观察母鸡的外形特点。

  2、教师以儿歌的形式小结:“圆圆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

  3、教师介绍鸡妈妈:她是一只非常幸福、快乐的鸡妈妈,因为她胜利很多的蛋。

  二、基本部分:

  (一)师幼共同阅读故事

  1、鸡妈妈的蛋丢了

  引导语:鸡妈妈怎么了?她可能遇到什么事情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并学习表述鸡妈妈着急的心情。

  2、帮助鸡妈妈找蛋宝宝

  引导语:我们一起帮鸡妈妈找找吧!引导幼儿在书中的场景中找出蛋宝宝,并学说语句:“我在xx找到了蛋宝宝。”

  教师扮演鸡妈妈与幼儿简单互动,以鸡妈妈的口吻感谢幼儿:“谢谢你们帮我从花丛中、石头后面、大树下面、蘑菇旁边找到了蛋宝宝,我真开心!”

  3、感受鸡妈妈抱宝宝时的幸福

  教师讲述故事:蛋宝宝全找到了,鸡妈妈可高兴了!她把蛋宝宝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用它大大的翅膀轻轻的盖在蛋宝宝的身上,厚厚的、暖暖的。

  引导幼儿回忆经验:当妈妈抱着你的时候,你心里的感觉是怎样的?(引导幼儿用语言或表情大胆表述)

  教师小结:鸡妈妈爱它的宝宝就像妈妈爱你们一样,每天都会给它唱歌、讲故事,蛋宝宝也特别喜欢鸡妈妈,天天躲在鸡妈妈的翅膀下温暖地睡觉。

  4、小鸡出壳了

  (1)教师讲述:不知不觉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了,蛋宝宝在鸡妈妈的怀里甜甜地睡着。1天、2天……到了21天的时候,鸡妈妈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发生什么事啦?

  (2)帮助鸡妈妈把鸡宝宝抱出来。

  引导幼儿对小鸡说一句好听的话,然后将鸡宝宝从蛋壳中抱出来送到小院子里。教师扮演鸡妈妈与幼儿简单互动。

  小结:鸡宝宝都出来了,鸡妈妈和宝宝们玩得真开心呀!

  (二)捉虫子游戏

  1、教师讲述:鸡妈妈可爱她的宝宝了,每天去捉小虫子给她的宝宝们吃,鸡宝宝一天天长大了,妈妈也越来越辛苦了,我们一起帮鸡妈妈去捉虫子好吗?哪里有小虫子呢?引导幼儿根据活动场景学说方位词。

  2、幼儿自主捉虫,教师巡视并与幼儿互动,引导幼儿学说语句:“我在xx捉到了小虫子。”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以鸡妈妈口吻感谢:“谢谢你们帮我捉到这么多的小虫子!鸡宝宝们好高兴啊!我们一起去外面喂鸡宝宝吃虫子吧!”带领幼儿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鸡妈妈和它的宝宝们》是一个充满温馨的亲情故事,活动中通过鸡妈妈丢蛋、找蛋、孵蛋等情节,设计了帮鸡妈妈找蛋、抱鸡妈妈出来、帮小鸡找虫吃等游戏环节,让幼儿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在游戏情境中学习表达表现出对鸡妈妈和宝宝们的安慰、关心和帮助,教师以亲切的声音讲述了鸡妈妈对宝宝们的关爱。同时也考虑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情景教学为主,自制了可操作互动的立体图画书,深深的吸引了孩子和听课老师们的目光;还布置了具有强烈温馨感的活动场景,使温馨的亲子情感在活动的体验中得以进一步烘托。整个课堂还是比较温馨、生动、有趣。 不足之处:

  1、课中利用了小儿歌的形式来总结鸡妈妈的特点。还可以明显的和鸡宝宝的儿歌做一个比较,如: 鸡妈妈 大大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 鸡宝宝 小小的脑袋,尖尖的嘴。黄黄的羽毛,细细的腿。[.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2、对于教具还需要适当的修改,如图一,应该在排放鸡蛋的时候可以重叠的放。这样可以增加幼儿的难度。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还有再藏鸡蛋的时候可以露出一个角,增加色彩的关系,大小摆放也要合适。

  3、孩子在言语表达上有些不完整、有些单一。我在提问“鸡宝宝出来你要和鸡宝宝怎么说?”有一位小朋友说我好喜欢你,就有很多小朋友都这么说。是我在引导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说不一样的话。导致千篇一律。

  4、多鼓励胆小的孩子积极发言。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鸡妈妈们爱她们宝宝,在课堂上,我发现孩子们对活动都很感兴趣,而且都愿意模仿这些动作,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比较小,回答问题时不出声,只是用眼睛看着老师,这个时候,我都是让踊跃的、爱表现的孩子来帮他回答,但之后却忽视了给胆小的孩子再表现的机会。我想以后上课时要注意多给些机会给胆小的孩子,让他们多多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20、幼儿园简短教案《找黄豆宝宝》小班健康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黄豆及制品,知道豆制品主要是用黄豆加工制成的,价廉物美。

  2.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习惯。

  3.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活动准备】

  ⒈图片:豆腐一块,黄豆一把(可事先浸泡好一部分)。

  ⒉黄豆爷爷头饰一个。

  ⒊幼儿操作材料黄豆爷爷找宝宝

  【活动过程】

  ⒈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

  ⑴谜语: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营养很好,做菜做汤。

  ⑵出示豆腐,讨论豆腐是用什么作成的。(出示黄豆,让幼儿知道用黄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东西叫豆制品)

  ⒉游戏“黄豆爷爷找宝宝”,认识其他豆制品。

  老师戴上“黄豆爷爷”的头饰,问:我的宝宝在哪里?幼儿答:你的宝宝在这里!(让幼儿从操作材料中找出“宝宝图”,如干丝、百叶、豆腐乳、面筋、油炸豆腐果等)

  ⒊帮助幼儿认识豆制品的价值。

  引导幼儿讨论:豆制品可以怎样吃?

  豆制品如果和鱼肉放在一起烧,营养就更丰富、更全面了,请小朋友说说看,你吃到的豆制品是怎样烧的?(千张卷肉、豆腐鱼头汤、豆腐果烧肉等)

  让幼儿知道经常吃豆制品,身体会更健康。

  课后反思:

  豆制品是幼儿常见的食物,它的种类较多,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也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所以我选择了此次活动。老师巡回指导也没多大效果。此问题值得我在以后的活动中研究探讨。总的来说由于活动选题较合理,活动准备也很充分,整个活动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21、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药片宝宝的话》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药物,知道生病时才吃药。

  2.学会在成人的指导下吃药,自己不随意拿药吃。

  3.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重点和难点]

  活动重点:知道生病时才吃药,自己不随意拿药吃。

  活动难点:认识一些药物,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药片,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些药):这些是什么?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教师:这些都是药,当我们生病时,它们能帮助我们恢复健康。今天老师请来药片宝宝,来听听药片宝宝的话。

  二、观看视频了解药片,并知道小朋友不能随意拿药吃

  1.引出药片宝宝,并以药片的口吻与幼儿交谈。

  引导语: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药片宝宝,你们在哪里见过我?

  我常常出现在医院、药店里,医生和生病的小朋友需要我,病毒、细菌都不喜欢我,但是你们不能随便乱吃我,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现在请小朋友们观看图片。

  2.观看图片,了解图片内容。

  3.提问:

  (1)视频里的男孩为什么会肚子疼?(他把药片当糖果吃,乱吃很多药片会伤害身体,甚至会出现生病危险)

  (2)当我们在家看见不认识的物品应该怎么做?(询问大人不能乱吃,同时大人收纳好的药品,小朋友不能随便拿取)

  (3)认识常见药物(有胶囊状和片状的药、有开水冲服的冲剂、玻璃瓶里的口服液、大瓶子里的止咳糖浆,还有喷雾等等,这些药可以缓解病情,促进身体痊愈)

  三、安全对错小游戏

  看完药片宝宝的视频,现在让我来考考你们吧!

  1.全全趁着家人不在,把药当糖吃。(错)

  2.妮妮觉得琵琶糖浆很好吃,每次都多吃一点。(错)

  3.安安生病 ,在有医生的指导下,定时定量吃药。(对)

  四、小结

  药片宝宝:小朋友们,要记住我说的话,不要随意拿药吃,祝你们有个健康的身体。

  [活动延伸]提醒家长在家也叮嘱孩幼儿药物不可以随便拿来吃,避免幼儿因误食而导致危险。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教育一直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自我意识薄弱,对任何的事物都充满的好奇心,不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所以我在班里和孩子们开展了一个健康活动:《药片宝宝的话》,活动主要让孩子们要懂得药片不能随便吃,吃错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知道在成人的指导下服药,不随便吃药,并培养小朋友的安全意识。

22、小班主题教案《我上小班啦》含反思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一周

  1.宝宝有礼貌(社会)

  2.点点爱上幼儿园(语言)

  3.小手真干净(健康)

  4.参观大班的画展(美术)

  5.拍手点头(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二周

  1.保健老师,你好(社会)

  2.我能,我会(语言)

  3.玩具找家(科学)

  4.神气的画笔(美术)

  5.亲亲(音乐)

活动目标

  ⒈知道自已上幼儿园了,对幼儿园产生安全感和亲切感,接受本班教师和小朋友,逐步适应集体生活,能高高兴兴的上幼儿园。

  ⒉初步适应集体生活,逐步形成基本常规,如在集体中能听教师,听同伴讲话,愿意自已进餐,入睡,学会洗手,入厕等。

  ⒊乐意用纸和笔大胆涂鸦,喜欢和大家一起唱歌,跟着音乐做动作。

  ⒋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会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和跑,愿意做模仿操。

  ⒌能按物体的某外部特征(颜色特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实物与相应标记匹配。

活动安排

  第三周

  1.我是xx组小朋友(社会)

  2.开火车(美术)

  3.你是我的好朋友(语言)

  4.我上幼儿园(音乐)

  5.我要上厕所(健康)

  1、早上送孩子入园时,孩子会拼命挣扎,(个别孩子),情形很让家长心疼,其实,等家长一走,孩子也就"既来之则安之"了,但是,家长会一天都心神不定,满脑子里是泪流满面的孩子,这是一种煎熬,也是一种磨练,孩子终将要离开父母独自飞翔,孩子入园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所以家长不必心神不宁,应该泰然处之。

  2、下午接孩子时会出现几种情况:高高兴兴,悲喜交加,放声大哭等,对孩子的种种表现家长都应该把它视为正常,毕竟孩子离开家长在陌生环境里和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生活了一天,不容易,特别是看到家长会放声大哭的小朋友,家长可能会有误解:老师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23、幼儿园教案小班社会活动《做有礼仪得好宝宝》教案加反思

  小班社会教案(附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并学习拍手、握手、摆手等礼仪动作和用语,学习礼仪儿歌。

  2.在日常与朋友的交往知道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体验知礼、懂礼、学礼的快乐。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视频三段动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1. 观看第一段视频(1)今天孙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请你仔细地看一看,有谁?他们说了什么?幼儿观看视频。

  (2)结束提问:你看到了谁?发生在什么时候?早上来园哥哥姐姐见到叔叔、老师他们说了什么?(你早)在说“你早”的时候,他们不仅会停下小脚说,而且还做了一个什么动作?哪个仔细观察的小朋友发现了(老师示范弯腰动作)仔细看看我的头有没有低下呀?

  (3)原来要做个礼仪好宝宝,早上到园见到老师、叔叔会弯下腰来说你早,我们跟着哥哥姐姐来学一学。(轻轻起立)幼儿模仿动作(几遍)(老师提醒边说边做动作)学说儿歌:你早你早弯弯腰2.观看第二段视频(1)小朋友走进了幼儿园,这时她见到了好朋友,会说什么?说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与人有礼貌的打招呼?(幼儿先说后观看第二段视频)请你看看姐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2)观看结束提问“朋友见面了,说了什么?边说边做什么?教师总结:你好你好点点头。

  (3)哪两个小朋友来学一学3.看图模仿动作学儿歌(1)做个礼仪好宝宝,除了会你早你早弯弯腰,你好你好点点头,平常,在教室里老师还听到小朋友说“谢谢”,我们什么时候要说谢谢?说谢谢的时候可以做什么动作?引出儿歌:“谢谢谢谢拱拱手”一起学一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将礼仪要求展现给幼儿,符合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还让幼儿进行现场的实际练习,相信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手机扫码阅读小班鸡宝宝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