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菜地里的歌教案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0-28 18:23:01

大班语言菜地里的歌教案

1、大班语言菜地里的歌教案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幼儿活动时遵守秩序的观念。

  活动准备:

  1.PPT《菜地里的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 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2、猜测:这些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地点。

  小结:豆角、黄瓜都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也有腾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1、联系画面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并找出答案。

  过渡:你们都猜对了,那请你们记住答案哦,我们现在来一起念一念。

  3、师幼问答。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幼:豆角青青细又长。

  4、完整欣赏儿歌,请幼儿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三、大家来对歌1、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分男女两队,一队问一队答,用对歌的形式念儿歌。

  教师:你们都很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我们来换个方式,用对歌的方法来念儿歌。就像刚刚那样我问一句你们答一句,这就是对歌了。我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看看哪个组更厉害。

  女:什么青青细又长?男:豆角青青细又长。

  2、两队互换问答。

  3、分成太阳组和月亮组,采取两句一问两句一答的方式进行对歌。完成一次后互换问答。

  太阳队: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地下捉迷藏?

  月亮队:豆角青青细又长,萝卜地下捉迷藏。

  4、按照“(个人)什么青青细又长,(众)嘿~细又长?”的方式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每念一句儿歌,就在后面重复最后三个字,并加上“嘿”,比如我说“什么青青细又长”。你们说“嘿,细又长”。

2、大班公开课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别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习用对歌的方式学念儿歌。

  3.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4.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菜地里的歌》

活动过程:

  一、交流谈论。

  1、观察图片,说说各种蔬菜的名称。

  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蔬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提问:图片里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黄瓜、南瓜、茄子,绿绿的、圆圆的、长长的)小结:豆角是青色的,又细又长;萝卜白白胖胖的;黄瓜绿绿的,像穿了一件绿衣裳; 茄子紫紫的,表面很光滑;辣椒红红的,下面尖尖的像是一个长着尖尖的嘴;南瓜的皮越老越黄。

  2、猜测:这些蔬菜生长在什么地方?

  小结:可能在泥土里,可能在水里。

  3、请幼儿仔细观察,说出每种蔬菜的生长地点。

  小结:豆角、黄瓜都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也有腾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联系画面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2、播放PPT图片,请幼儿欣赏并找出答案。

  过渡:你们都猜对了,那请你们记住答案哦,我们现在来一起念一念。

  3、师幼问答。

  教师:什么青青细又长?幼:豆角青青细又长。

  4、完整欣赏儿歌,请幼儿一起完整地念儿歌。

  三、大家来对歌

  1、在熟悉儿歌的基础上分男女两队,一队问一队答,用对歌的形式念儿歌。

  教师:你们都很厉害,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现在我们来换个方式,用对歌的方法来念儿歌。就像刚刚那样我问一句你们答一句,这就是对歌了。我请女生来问,男生来回答,看看哪个组更厉害。

  女:什么青青细又长?男:豆角青青细又长。

  2、两队互换问答。

  3、分成太阳组和月亮组,采取两句一问两句一答的方式进行对歌。完成一次后互换问答。

  太阳队:什么青青细又长?什么地下捉迷藏?

  月亮队:豆角青青细又长,萝卜地下捉迷藏。

  4、按照“(个人)什么青青细又长,(众)嘿~细又长?”的方式念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每念一句儿歌,就在后面重复最后三个字,并加上“嘿”,比如我说“什么青青细又长”。你们说“嘿,细又长”。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3、大班上学期语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常见蔬菜的不同特征,尝试仿编歌谣,体验仿编问答式儿歌的快乐。(重、难点)

  2、知道蔬菜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课件;蔬菜及儿歌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说说蔬菜。

  1、出示PPT1:

  这个影子可能是什么蔬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蔬菜只有细长的形状吗?

  小结:蔬菜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出示PPT2:

  这绿绿的会是什么蔬菜?蔬菜都是绿色的吗?你还知道哪些颜色的菜?

  小结:蔬菜是五颜六色的。

  3、出示PPT3:

  (1)这是蔬菜,你还能说出其他藏在泥土里的蔬菜吗?

  (2)除了藏在泥土里,有没有长在其他地方的蔬菜?(藤上、水里)

  小结:菜地里的蔬菜长得真奇妙。有的形状不同,有的颜色不同,还有的生长地方也不一样。

  4、你们喜欢吃蔬菜吗?为什么?

  小结: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念念歌谣。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有趣的歌谣《菜地里的歌》,这首歌谣和我们平时念的可不一样,我们来听一听吧!

  1、根据线索,破译歌谣。

  提问:它告诉了我们蔬菜的什么特征?

  小结:歌谣是根据蔬菜的形状、颜色、生长环境等特征来介绍蔬菜的。

  2、跟着节奏,念念儿歌。(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问,教师答。

  第三遍:个别幼儿问,其他幼儿答。

  小结:这首儿歌一句问、一句答,线索就在问句中,这样的儿歌形式叫做问答儿歌,非常有趣。

  三、编编歌谣。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他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我们编的时候可以根据蔬菜的颜色、外形、生长地方来仿编。

  1、交代要求。

  (1)两人一组。

  (2)商量选择两种或三种不同的蔬菜。

  (3)编一编、说一说,一个问、一个答。

  2、小组介绍。

  四、活动延伸。

  将生活中其他的蔬菜也编进歌谣里。(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4、大班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3、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儿歌内容尝试仿编儿歌的最后一句。

  4、体验儿歌中的欢快情绪。

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难点: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活动准备:

  1.生长在泥土上、泥土里、水里和藤蔓上的4幅蔬菜的图片(挂图“生长的蔬菜”)。

  2.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茄子、南瓜等蔬菜等图片。

  3.儿歌“菜地里的歌”录音磁。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师:今天施老师带来了菜地里的各种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些什么蔬菜?(出示蔬菜图片)

  2、师:它们是什么?长什么样子的?

  大班学习活动:菜地里的歌

  (1)幼儿边讲出蔬菜名称,教师边出示蔬菜名称的汉字。(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茄子、南瓜)

  (2)教师引导幼儿从蔬菜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加以引导。

  如:萝卜下面可以吃的部分是白白的、上面的叶子是绿绿的;黄瓜是长条形的、绿绿的、摸上去刺刺的,等等。

  (3)教师小结: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南瓜虽然也有藤蔓,但都长在地面上,黄瓜、豆角挂在藤蔓上。这些蔬菜都是很有营养的,有丰富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我们小朋友要爱吃蔬菜,身体才会长的健康。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欣赏儿歌《菜地里的歌》前半部分。

  2、联系蔬菜图片特征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3、幼儿继续倾听儿歌,用图片排列与儿歌中对应的蔬菜。

  4、幼儿完整欣赏儿歌,整体感受理解儿歌的内容。(教师播放儿歌录音一边)

  提问:引导幼儿学一学用儿歌中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个别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引导全体幼儿学一学)

  5、教师引导幼儿用说上句接下句的方法学习儿歌。(师幼问答、男孩女孩问答等不同形式)

  三、操作材料《菜地里的歌》

  1、教师:我们小朋友要沿直线剪开,沿虚线往后折进行观察,说出正确名称。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5、大班主题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活动设计:

  进入大班,幼儿的目光开始投向周围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思想也更加活动起来。他们对周围事物探索和发现的欲望越来越强,对问题的探究也越来越主动。最近,随着我们“绿色菜篮子”小主题的开展,幼儿的关注集中在了蔬菜上,如:吃饭时对家里吃的蔬菜感到好奇,想知道它们是什么蔬菜,是什么样子的,哪些部位可以吃,怎么吃。在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班幼儿对关于蔬菜的儿歌和谜语都特别感兴趣。为了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学习儿歌的能力,安排了这样一次活动,通过集中观察比较蔬菜,在充分了解蔬菜外部特征和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学习儿歌、进行对歌,并引发幼儿对生活中更多蔬菜的关注。

  活动目标:

  1、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2、学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学用对歌的方式念儿歌。

  难点:区分不同蔬菜的特点,了解它们生长在不同的地方。

  活动准备:

  1.生长在泥土上、泥土里、水里和藤蔓上的4幅蔬菜的图片(挂图“生长的蔬菜”)。

  2.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茄子、南瓜等蔬菜等图片。

  3.儿歌“菜地里的歌”录音磁。

  活动过程:

  一、交流讨论

  1、师:今天施老师带来了菜地里的各种蔬菜,我们一起看看有些什么蔬菜?(出示蔬菜图片)

  2、师:它们是什么?长什么样子的?

  大班学习活动:菜地里的歌

  (1)幼儿边讲出蔬菜名称,教师边出示蔬菜名称的汉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豆角、萝卜、黄瓜、辣椒、茄子、南瓜)

  (2)教师引导幼儿从蔬菜的形状、颜色等方面加以引导。

  如:萝卜下面可以吃的部分是白白的、上面的叶子是绿绿的;黄瓜是长条形的、绿绿的、摸上去刺刺的,等等。

  (3)教师小结:萝卜藏在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南瓜虽然也有藤蔓,但都长在地面上,黄瓜、豆角挂在藤蔓上。这些蔬菜都是很有营养的,有丰富的叶绿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等,我们小朋友要爱吃蔬菜,身体才会长的健康。

  二、猜猜说说学儿歌

  1、欣赏儿歌《菜地里的歌》前半部分。

  2、联系蔬菜图片特征猜一猜,儿歌里分别说的是哪些蔬菜。

  3、幼儿继续倾听儿歌,用图片排列与儿歌中对应的蔬菜。

  4、幼儿完整欣赏儿歌,整体感受理解儿歌的内容。(教师播放儿歌录音一边)

  提问:引导幼儿学一学用儿歌中好听的话来说一说。(个别幼儿回答完后,教师引导全体幼儿学一学)

  5、教师引导幼儿用说上句接下句的方法学习儿歌。(师幼问答、男孩女孩问答等不同形式)

  三、操作材料《菜地里的歌》

  1、教师:我们小朋友要沿直线剪开,沿虚线往后折进行观察,说出正确名称。

  2、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6、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菜地里的歌》含反思

活动名称:

  菜地里的歌

活动目标:

  1、在区别菠菜、荠菜、草头、豆苗并了解它们特征的过程中,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和概括事物的能力。

  2、在了解蔬菜生长在不同地方的基础上,学用对歌方式进行语言游戏。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对蔬菜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四种菜,其他品种的蔬菜图片。

关键点:

  观察、交流并了解常见蔬菜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观察比较,认识蔬菜

  1、认识蔬菜。

  四种蔬菜中,你认识哪几个,说出名称?

  2、区别、比较。(颜色、叶子形状、茎)

  (1)仔细看看哪两种菜很像?(菠菜和荠菜、草头和豆苗)

  (2)它们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

  (3)这四种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叶片菜,绿色,蔬菜)

  3、小结:菠菜的根是红的,叶子是椭圆形的,茎比较粗;

  荠菜的根是白的,叶子是锯齿形的,茎比较细。

  草头是摘下来的,没有根,三片叶子,个子小;

  豆苗也是摘下来的,没根,有须,茎是空心的。

  但它们都是叶片菜,都是绿色的蔬菜。

  二、交流谈论,了解特点

  1、了解更多蔬菜。

  (1)这四种蔬菜是长在上面地方的?除了这四种菜,你们平时还吃过、看过哪些蔬菜?

  (2)它们又是生长在上面地方的?

  (3)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

  (4)小结:豆角、黄瓜挂在藤蔓上、南瓜虽然有藤蔓,但都在地面上、萝卜地底下,地面上只露出叶子。

  2、复习儿歌《菜地里的歌》。

  按照“(个人)什么长在泥土上,(众)XX长在泥土上”的方式念儿歌。

  三、对歌游戏,语言提升

  1、游戏:分成男女两队,一问一答,每队推选出一名幼儿带领。

  2、每次对歌后两队互换,回答一队可变换蔬菜名称。

  如:什么长在泥土上|躲在地下藏|就在水里长|挂在藤蔓上?(白菜、土豆、菱角、黄瓜)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动静交替,气氛活跃,孩子们情绪高涨,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在了解蔬菜的品种时,由于孩子们对蔬菜的品种还不是很熟悉,因此发言的孩子都集中在几个孩子身上。在表达儿歌这一环节上,幼儿比较主动,能大胆尝试,积极表现,因此准备再进行一次延伸活动。

7、大班主题教案《爷爷奶奶的菜地》含反思

主题来源:

  我们幼儿园地处农村,这里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周围有农田、有橘园、有菜地……,可以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本土资源开展主题性活动,一直是我们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植物中的蔬菜产生了兴趣,提出了蔬菜的种植、蔬菜的买卖等,可活动刚开始就产生了许多问题,于是,我们利用家长、周边的资源再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展开了《爷爷奶奶的菜地》的主题活动。通过带孩子们参观菜地,鼓励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绿色菜篮子,从中知道蔬菜的知识和统计的方法,引导孩子们自助配菜,使孩子们了解样样食物都有营养,帮助孩子们改掉挑食的坏习惯,也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合作、交往,为他们今后的自主学习奠定基础。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探究的兴趣。

  2、让幼儿通过看看、做做、尝尝等亲自经历过程中,萌发喜欢蔬菜的情感,让幼儿懂得蔬菜是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好朋友。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环境创设:

  1、师幼共同创设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和记录的蔬菜的品种及价格;幼儿带来的各种蔬菜的图片等。

  2、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进行发芽的实验;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

家园联系:

  1、通过家长会,让家长了解主题探究活动的内容、范围及意义。

  2、通过“家园之窗”,让家长了解在主题活动中可能需要配合的活动。如:带幼儿到超市去看蔬菜、选购蔬菜、拓宽幼儿对蔬菜的了解等。

  3、书写通知,告诉家长孩子们的探究进程,求得家长的协助。

  4、每位幼儿带蔬菜的种子或秧苗来丰富自然角。

主题小结:

  “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一主题以幼儿天天食用的蔬菜为核心,通过参观菜地,看爷爷奶奶种菜、与爷爷奶奶一起收菜卖菜并亲手实践做蔬菜沙拉、蔬菜造型、榨菜汁等活动,以及认识各种蔬菜,了解蔬菜的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农民伯伯种菜的辛劳,从而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

  在实施主题过程中,首先我们带幼儿到的蔬菜特征进行了记录;第二天又去参观了菜场,鼓励孩子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以及蔬菜的价格等等;从而认识了更多的蔬菜宝宝。

  在教室里,我们创设了一个给予幼儿自由观察认识蔬菜的环境,如:师幼共同布置的主题墙,墙上张贴小朋友参观菜园地拍摄的照片、记录和一些常见蔬菜的图片等;自然角中也投放一些常见的蔬菜实物、种子发芽的实验,另外还有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的蔬菜造型——洋葱娃娃、萝卜小船等。然后在区角中投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如:蔬菜拓印、蔬菜变变变、奶奶的菜篮子、什么部位能吃?健康宝塔等;还自制了蔬菜玩具投放于蔬菜超市,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与蔬菜进一步接触、认识。与此同时我们还抓住小朋友午餐时机随机教育,如:由老师或小朋友向大家介绍当天吃的蔬菜名称、烹饪方法、营养价值等,提醒小朋友爱吃各种蔬菜。当然,我们更围绕“蔬菜”这一主题源层层展开线索,开展了“蔬菜变变变”、“蔬菜沙拉”、“蔬菜品尝会”、“配菜”、“运菜忙”、“菜地里的歌”、“彩色点心”等主题式教学活动。

  通过本主题的实施,小朋友认识了许多蔬菜,了解了蔬菜的不同烹饪食用方法、营养价值,知道了菜农种菜的辛劳,并通过做做吃吃“彩色点心”,进一步了解了蔬菜的广泛用途,发展了幼儿实践操作能力,逐步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使幼儿喜欢吃蔬菜,与蔬菜成为好朋友。活动开展以后,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都比以前喜欢吃蔬菜了,还嚷着要自己做冷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家长说:孩子最近的话题总离不开蔬菜,而且问题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喜欢,都有话可说。

  对于“爷爷奶奶的菜地”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说,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8、大班主题教案《菜地唱歌谣》含反思

  一、设计思路

  在《有用的植物》主题二级分支“绿色菜篮子”中,有一首儿歌“菜地歌谣”,它将蔬菜的外形特征、口味、生长位置编成琅琅上口的问答歌,让幼儿在一问一答中巩固对蔬菜的认识。我以这首儿歌为载体,将其删减改编,使每一句中的蔬菜特征更突显,并精减至四句,为幼儿创编预留空间。

  二、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辨别常见蔬菜在外形、味道、食用部位等方面的不同,借助歌谣大胆进行表达。

  2、知道蔬菜中营养丰富,多吃蔬菜有益健康。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菜地各要”翻翻板、幼儿操作材料(长方形底板、正方形纸、蔬菜图片、水彩笔)

  活动流程:

  一、我最喜爱的蔬菜

  导语:蔬菜是我们食物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最喜欢吃哪一种蔬菜?说说对这种蔬菜的了解。

  提问:它的外形是怎么样的?味道如何?我们吃的是什么部位?吃过哪些用它烹调的菜?

  (教师将幼儿的表述以歌谣中的句式进行小结)

  小结:正如小朋友所介绍的,蔬菜既美味营养又丰富,特别是维生素含量高,平时多吃新鲜的蔬菜能使我们更健康。

  二、菜地歌谣

  导语:这首歌谣中每一句话都介绍了一种蔬菜,根据线索猜一猜,就能欣赏完整的歌谣,想不想挑战一下?

  1、根据线索,破译歌谣。

  提问:这个关键词提示我们蔬菜的什么?

  2、跟着节奏,念念儿歌。(口齿,速度)

  第一遍:教师问幼儿答

  第二遍:幼儿开火车问答

  第三遍:幼儿点名问答

  过渡:这些只是蔬菜家族中的一小部分,你们想不想将其它品种的蔬菜也编进菜地歌谣呀?

  三、结合经验,仿编歌谣。

  1、小组合作,仿编歌谣。

  提问:可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

  要求:

  1.三人合作,人人都要出力

  2.你可以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记录(文字,图案)

  3.时间5分钟

  2、小组介绍,幼儿猜猜。

  延伸:猜猜今天午餐吃什么?

  附:

  什么青青细又长?豇豆青青细又长。

  什么黄黄藏地下?土豆黄黄藏地下。

  什么脆脆藤上长?黄瓜脆脆藤上长。

  什么辣辣尖又尖?辣椒辣辣尖又尖。

  三、活动反思

  活动分三个环节,以经验再现——经验唤起——经验运用的线索层层推进,达成活动目标。

  第一环节: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蔬菜。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说说你对这种蔬菜的了解?”由于问题的切入点贴切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回应的面广且个性化。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因为喜欢它桔桔的颜色,而且吃了胡萝卜眼睛会亮。”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青菜,因为它吃起来糯糯的,它绿油油的颜色像春天。”……幼儿结合自己一日三餐以及对蔬菜感性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实现了有效的经验分享。

  第二环节,根据线索,破译“菜地歌谣”。在肯定了幼儿对蔬菜的丰富认知后,我又以询问“想不想根据线索猜猜,欣赏完整的儿歌?”引发幼儿挑战的兴趣,符合大班年龄特点。每次教师翻转出示或幼儿选择翻开一个提示蔬菜的关键词,通过系列追问帮助幼儿进行猜测,如出示图夹文“藏地下”进行追问“藏地下提示了我们蔬菜的什么?”“什么蔬菜是藏在地下的?除此之外还有吗?”“你为什么认为是土豆?”等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仿编歌谣。我预设了提问“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引发幼儿从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营养等方面来思考仿编儿歌。

  四、专家点评

  教师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学习书的的素材点进行适当的改编,符合本班幼儿的发展需求。

  教师的随机性比较强,当教师发现一名幼儿在念儿歌时不自觉地拍起了手的时候,教师及时跟进追问“为什么你会情不自禁拍起了手呢?”引发幼儿关注已经潜在感受到的儿歌韵律和节奏。教师斟酌了活动中的每一个提问、每一次回应,其实在活动中还有许多细节不容忽视,我们可以通过预设活动细节来引发师幼间的有效互动。在大班活动“菜地歌谣”中,教师通过几个细节的预设,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反思

  活动分三个环节,以经验再现——经验唤起——经验运用的线索层层推进,达成活动目标。

  第一环节:说说自己最喜爱的蔬菜。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开放性的提问“你最喜欢吃什么蔬菜?说说你对这种蔬菜的了解?”由于问题的切入点贴切幼儿日常生活,幼儿回应的面广且个性化。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胡萝卜,因为喜欢它桔桔的颜色,而且吃了胡萝卜眼睛会亮。”有的幼儿说:“我喜欢吃青菜,因为它吃起来糯糯的,它绿油油的颜色像春天。”……幼儿结合自己一日三餐以及对蔬菜感性的生活经验各抒己见,实现了有效的经验分享。

  第二环节,根据线索,破译“菜地歌谣”。在肯定了幼儿对蔬菜的丰富认知后,我又以询问“想不想根据线索猜猜,欣赏完整的儿歌?”引发幼儿挑战的兴趣,符合大班年龄特点。每次教师翻转出示或幼儿选择翻开一个提示蔬菜的关键词,通过系列追问帮助幼儿进行猜测,如出示图夹文 “藏地下”进行追问“藏地下提示了我们蔬菜的什么?”“什么蔬菜是藏在地下的?除此之外还有吗?”“你为什么认为是土豆?”等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第三环节,小组合作,仿编歌谣。我预设了提问“以从哪些方面考虑关键词呢?”引发幼儿从颜色、外形、口味、生长位置、营养等方面来思考仿编儿歌。

9、大班语言《粽子里的故事》节日教案

  《粽子里的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通过这个和端午有关的语言活动,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和表达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积极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 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10、大班语言教案《鸟窝里的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地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3.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角色和主要情节。理解词汇:辛辛苦苦 轻手轻脚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轻音乐,小鸟、大树头饰,小树苗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出故事

  你见过树吗?在哪见的?你见过鸟窝里长出的树吗?今天老师带来一个故事就叫“鸟窝里的树”。

  二、大胆想象 体验故事

  教师采用故事中断法,边看图边讲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故事情节的有趣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1、鸟窝里长出了一棵树,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为什么?

  2、对于鸟窝里地小树苗,鸟太太、鸟先生、螳螂、蚱蜢的看法一样吗?他们都是怎么说的?

  3、螳螂先生怎么说的?它有什么本领?树苗砍了吗?为什么没砍?鸟太太怎么说的?

  4、蚱蜢先生怎么说的?搬家了吗?谁不舍得搬?为什么?

  5、小朋友支持谁的想法?为什么?

  6、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小树苗,保护好小树苗?

  7、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也需要我们轻手轻脚的?

  8、体验:传递小树苗 (实施目标:1、3)

  9、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对小树苗说一句话?

  10、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真有爱心,(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他们懂得不伤害小树苗,小树苗长大后有成了他们的新家,(整个环节重点实施目标:2、3)

  三、整体感知 欣赏故事

  欣赏后提问:

  1、故事中的小树苗是从哪长出来的?

  2、这棵小树苗长在鸟窝里好不好?为什么?

  3、森林里的小动物最后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好办法?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好办法?

  (1)为什么把小树苗砍掉不好?为什么让鸟先生搬家不好。

  (2)帮小树苗搬家后小树苗怎样啦?长大后这棵小树苗又成了谁的家?小鸟不舍得把小树苗砍掉,还帮他搬了家,小树苗长大后为了有成了它的新家,所以,我们帮助了别人 ,也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教师小结: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真有爱心,同伴间遇到困难互相帮助,鸟先生的窝里长出了一颗小树苗,他们都来想办法帮忙,最后把小树苗搬到了泥土里。

  4、小朋友应该向小动物们学习什么?

  四.游戏模仿 体验故事

  让幼儿戴头饰模仿小鸟,螳螂,蚱蜢,为大树浇水,捉虫,施肥,让幼儿进一步体验大树与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快乐。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亲身融入到为别人着想的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的讨论、表演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师没能参与到表演中,减少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应该多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1、大班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中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美好情感。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并体验语言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地表达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做语言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粽子里的故事》PPT、一段背景音乐、粽子、故事盒等

活动过程:

  一、 回忆经验并导入

  1、出示PPT:猜猜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故事?

  在什么时候要吃粽子?

  你吃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

  小结: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一天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我们都要吃粽子。香香的粽子里可以包着各种各样好吃的馅料。

  ☆结合音乐欣赏故事,教师和着音乐节奏有感情地讲述故事,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感受故事的魅力。

  二、 看看讲讲故事

  今天这个神奇的粽子里包着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吧。(播放PPT,欣赏故事)

  1、 倾听故事第一部分(在密密的树林里——谁就会讲故事了)

  T: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呢? T:看,谁来了?它们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

  2、看看讲讲故事第二部分

  T:先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

  ☆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子(兔子、狐狸、松鼠、小鸟)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小猴子“吱吱吱吱”讲不出故事。

  T: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讲不出故事,真着急,怎么办?还能请谁来帮忙呢?

  ☆以“吃吧吃吧,吃了故事讲故事……”这句话贯穿故事始终,成为活动的线索,让活动紧紧扣住中心。

  3、倾听、理解故事最后一部分

  T:(出示PPT8):看,谁来到了树林里?她在干什么?

  (PPT9):小动物们是怎么做的?小姑娘呢?它们的邀请成功了么?

  (PPT10、11):小动物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T:小姑娘吃了粽子,会讲故事吗,我们继续听故事。(倾听故事结尾)

  三、 做游戏吃粽子

  T:老奶奶不但请小动物、小姑娘吃粽子,还要请我们小朋友吃粽子,但是在吃粽子前要先完成三个游戏(藏在粽子里):

  1、打开粽子一,游戏:听话。

  要求:幼儿仔细倾听老师的提问并回答问题。

  2、 打开粽子二,游戏:接龙。

  (1)“词语接龙”要求:幼儿用两个字或三个字的词接龙,前一词的词尾是下一词的词首。

  (2)“句子接龙”要求:用许多词说一件事情,后一人要将前一人的话重复一遍再接下去。

  3、打开粽子三,游戏:悄悄话。

  要求:老师在幼儿耳边说一句故事中的话让幼儿传话。

  ☆在玩语言游戏中体验倾听的重要性和培养仔细听认真想的好习惯。

  4、吃粽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幼儿吃粽子)

  四、吃了粽子讲故事

  教师操作故事盒,幼儿讲述故事: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粽子里的故事》……(教师与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以幼儿熟悉的粽子引入到活动中来,使孩子有讲述的愿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活动实施下来,总体感觉,效果非常好,活动很顺利,幼儿非常喜欢,非常投入,活动的微调非常有必要,不但使幼儿能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体验了愉悦,而且,也使每个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都获得了经验的提升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同时,也为活动能顺利、有序的开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础。通过活动,也感觉到,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有一些方面要有待提高和培养。如:学习习惯的培养。当有一个幼儿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幼儿应耐心等待,认真倾听;当你知道问题答案的时候,要养成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如: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如在游戏“悄悄话”中,要认真仔细地听,听清楚了,再按游戏规则进行传话,这样游戏就能顺利进行了。除此之外,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都要注意游戏规则的建立和游戏意识的培养。

12、大班语言活动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 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 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 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5、 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13、大班优秀语言教案《粽子里的故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理解故事的内容。

  2、大胆想象并讲述故事内容。

  3、乐意参与集体游戏。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5、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在活动前对包粽子的材料及方法有所了解。

  2、《粽子里的故事》ppt

活动重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小动物们的动作、表情,大胆猜测故事内容。

  2、难点: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谜语:三角四楞长,珍珠里面藏,要吃珍珠肉,解带脱衣裳。

  提问:猜猜是什么食物?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什么节日我们要吃粽子?(端午节)你喜欢吃什么味道的粽子?

  2、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故事!故事中的粽子里面包的和你们吃过的都不一样,那它包着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图书、听故事吧,答案就在故事里。

  3、教师出示ppt1,引导幼儿认识故事题目《粽子里的故事》。

  二、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大胆讲述故事情节。

  1、出示ppt2,师:老奶奶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她的故事可多啦!大家都喜欢听她的故事。

  提问:有哪些小动物来听老奶奶讲故事啦?(小松鼠、小狐狸、小兔子、小猴子、小鸟)

  这么好听的故事,大家听的怎么样?(认真、专心致志)

  2、出示ppt3,提问:

  ⑴老奶奶生了一场大病以后,不能大声讲话了,大家再也听不到好听的故事了。老奶奶很着急,那该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⑵师:小朋友们帮老奶奶想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来看看老奶奶她是怎么做的呢。

  3、出示ppt4,提问:

  ⑵上有哪些东西?(粽子叶、糯米)

  ⑵老奶奶在干什么?(包粽子)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⑶教师小结:原来,老奶奶她有一个心愿,就是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出好多的故事。

  4、出示ppt5、

  5、老奶奶把粽子做好了,谁会来吃呢?

  6、提问:

  ⑴ppt5:谁来了?(小松鼠)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6:小松鼠吃了粽子讲出故事了吗?"(没有)

  ⑶师小结: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松鼠不会说话,一个

  劲地叫:"吱吱吱···"就是讲不出故事。接下来还会有谁来呢?

  7、出示ppt7、8,提问:

  ⑴ppt7:谁又来了?(小狐狸) 哩哩哩,哩哩哩,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8:小狐狸吃了粽子能讲出故事来吗?(不能)

  ⑶ 教师小结: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就是讲不出故事。

  8、结合小松鼠、小狐狸吃粽子的情景,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其他小动物来吃粽子的情景。

  ⑴除了小松鼠和小狐狸外,还有哪些小动物也来吃过粽子了?(小鸟、小兔、小猴)

  ⑵引导幼儿分别想象并讲述小鸟、小兔、小猴来吃粽子的情景。

  ① 师: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讲小松鼠和小狐狸来吃粽子的话说说其他小动物呢?

  ② 它们都讲出故事了吗?

  ③这么多小动物吃了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那为什么讲不出故事呢? 7、出示ppt9,提问:

  ⑴它们讲不出故事觉得怎么样?(很难过、着急)引导幼儿观察小兔和小狐狸的表情以及小动物们周围的各种符号,大胆猜测小动物们的心理活动。他们之间会说些什么?

  ⑵小动物虽然吃了粽子,但它们不会讲话,讲不出故事,怎么办呢?真着急。你有什么办法吗?

  ⑷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动物们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8、出示ppt10、11,提问:

  ⑴ppt10: 这个时候,谁来了?(小姑娘)小姑娘在干什么?(采蘑菇)

  ⑵师:原来,小动物们是想请小姑娘来帮助它们,为什么小动物们会请小姑娘来帮忙呢?(因为小姑娘会说话) ⑶小姑娘会答应帮它们吗?

  ⑷ppt11:小姑娘答应它们了吗?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呢?

  ⑸教师小结:小动物们高兴得一起冲过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所以,小姑娘扔下竹篮拼命逃。

  9、出示ppt12、13、14,提问:

  ⑴ppt12:小姑娘吓跑了,那该怎么办呢?

  ⑵ppt13:小动物们用了什么办法把小姑娘找回来?

  ⑶ppt14:小姑娘回来了吗?她是怎样回来的? 10、出示ppt15、16、17、18:提问:

  ⑴ppt15:师:小姑娘采呀采,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老奶奶站在门口等着小姑娘,她看到小姑娘,会怎么说?(美丽的小姑娘,快来吃粽子,吃了粽子讲故事) ⑵ppt16:师:香喷喷的粽子真好吃,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把故事全吃到肚子里去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14、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冰箱里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善待动物,感受人类与动物成朋友后的欢乐心情。

  2、能仔细观察画面,在大胆猜测、想象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内容。

  3、初步学习与同伴合作讲述,迁移讲述经验。

  4、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三是4个连着的折页)、幼儿分组讲述用图四幅。

【活动过程】

  一、看图书“冰箱里的秘密”,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

  1、看封面引出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看图书。这是一只奇怪的冰箱,冰箱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丰富词汇:秘密)。

  2、看图一

  师:这是明明,明明打开冰箱门,冰箱里有什么?看到满满的一箱冰淇淋,只剩下2个了,明明是什么表情?他会怎么说?(引导幼儿练习说)

  师:冰淇淋不见了。明明决定查清楚,他怎么查呢?

  3、看图二

  明明飞快地拉开冰箱们,(师操作教具)呀!是谁呀?小企鹅在做什么?

  4、师:明明家的冰箱发生了一件怎样奇怪的事,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说说(完整地讲图一和图二)。

  5、看图三

  (1)师:小企鹅看见明明它会怎么做?明明跟着小企鹅走进了冰箱里(打开折页一),看见怎样的景色(丰富词汇:冰天雪地)?明明还发现了什么?

  (2)师:明明推开冰房子的门(打开折页二),看到了谁?企鹅爸爸和妈妈心情怎样?它们为什么紧张?小企鹅在哪?它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小企鹅害怕了?(幼儿学学小企鹅害怕的样子)

  (3)明明他是怎么做的?(打开折页三)说说明明的表情、说的话。师幼进行角色对话练习。

  (4)企鹅爸爸企鹅妈妈这时还紧张吗?(打开折页四)他们现在又是什么心情?(幼儿学说企鹅爸爸企鹅妈妈感激的话语)

  6、明明跟着小企鹅走进了冰箱,发现冰箱里藏着一个怎样的秘密?冰箱连着南极企鹅的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来讲。(师幼完整讲述图三4幅折页)

  7、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讲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师幼完整讲故事《冰箱里的秘密》

  二、分组讲述,迁移讲述经验。

  1、师小结:小企鹅偷吃了明明家的冰淇淋,明明没有责怪它,企鹅爸爸企鹅妈妈很感激就请明明吃鱼。

  2、师讲分组讲述的要求:冰箱里还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呢?答案就藏在图画里,老师想请大家看图讲讲这些奇怪的事。不过今天讲故事有个要求,小朋友4人一组一起看图讲故事,讲好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故事,比比哪组看图最仔细,讲的故事最精彩。

  3、幼儿4人一组到后面的桌子上看图讲故事,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发现“小动物吃了冰箱里的食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这一讲述线索。

  4、师帮助幼儿将图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代表当众讲故事,讲述过程中师及时肯定、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5、四组幼儿都讲完后,师翻大图书到图四,师:有一天冰箱的门打开了,谁来了?动物们一起来到明明家,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

  三、谈话小结,教育幼儿要爱护动物。

  1、师:企鹅、小兔、小刺猬、鸽子都成了明明的朋友,高兴吗?动物们为什么都和明明做朋友?

  师小结:是啊,因为明明善待了动物,动物们就喜欢上了明明,鸽子为他送信、小猫抓老鼠、小刺猬小兔送来了果子和鲜花,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啊!

  2、师:世界上生活着人类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许多的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帮助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爱护它们。

附故事:

  明明家的冰箱发生了怪事,昨天妈妈刚买的一箱冰激凌,今天怎么就只剩下2个了?明明决定查清楚这件事,他悄悄地躲在冰箱旁边静静地听,“吧嗒吧嗒”冰箱里传来了一阵轻轻的脚步声,明明飞快地拉开冰箱们,呀!一只小企鹅正捧着冰激凌吃得真香呢!

  小企鹅看见明明,转身就逃,明明跟着走进了冰箱,夷,里面好大呀,到处是冰天雪地。明明看见前面有一座半圆形的冰房子,就推门进去了,冰屋里企鹅爸爸和企鹅妈妈睁大了眼睛,紧张地看着明明。小企鹅躲在妈妈的身后,害怕地说:“请你别抓我,我以后再也不偷吃你的冰淇淋了。”明明笑咪咪地说:“别害怕,我不会伤害你们的,小企鹅你喜欢吃冰淇淋,就请吃吧。”企鹅爸爸企鹅妈妈感激地说:“谢谢明明,你对我们家宝宝真好,我们请你吃鱼”。

  原来,明明家的冰箱连着南极企鹅的家呀!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15、大班语言活动教案《鸟窝里的树》含反思

  教材分析

  故事《鸟窝里的树》是爱的教育图画书·童话系列中的一个。它讲了在一个鸟窝里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它每天都在往上长,这样长下去会把鸟窝撑破的,螳螂先生看见了,它提议把小树苗砍掉,可鸟太太却不让这样做,因为它觉得小树苗长的非常好,要是把它砍掉它会死的。蚱蜢先生看见便说不然你们搬家吧,可鸟太太和鸟先生不愿离开它们辛辛苦苦筑的窝。小树苗一个劲地往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后来大家想了一个好办法,它们决定给小树苗搬个家,小树苗被大家种在了泥土里。从那以后鸟先生精心的照顾小树苗。小树苗茁壮的成长着,鸟太太的小宝宝们也一个个的争先恐后的钻出了蛋壳。小鸟们长大了,小树也长大了,它们快快乐乐的在这棵大树上生活着。它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掘、体会情感的内涵和意义。这个童话故事构思巧妙,使图画书在温暖、关爱的基调上又微微透出一丝幽默。孩子们可以从快乐、温馨的故事中体会到关爱的奇迹、相伴的温馨、奉献的快乐、宽容的力量,是一套很好的情感教育图画书。《爱的教育图画书》启示孩子学会有目的地生活,这也是作者创作的意图和期望。

  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在欣赏故事的过程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理解文学作品所表达的关爱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故事中的关爱情感并引发孩子情感迁移,培养幼儿学会关爱。

  活动准备:

  故事多媒体、音乐CD、已有过表演“小鸟和大树”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1、导入故事

  师:你见过树吗?在哪见过?鸟窝里长出了小树,有点奇怪吧。今天,崔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就叫《鸟窝里的树》,我们一起来听。

  (简单的导入,利用故事有趣的名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探究的好奇心。)

  2、讨论,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述故事)春天,鸟先生用干草和泥土筑了一个又大又结实的窝,鸟太太就蹲在窝里孵它们的蛋宝宝。一天,鸟窝里的蛋骨碌动了一下,“是我的宝宝要出生了吗?”鸟太太忙起身看个究竟。

  “天啊!”鸟太太惊叫起来,原来鸟窝里长出了一棵小树苗,叶子绿绿的、肥肥的、正一个劲地往上窜呢!

  师:鸟窝里长出了小树苗,你怎么看这件事?这是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唤起幼儿对鸟窝、小树苗知识经验的认知,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好事还是坏事?打破以往听故事问问题的程式化,不拘泥于同一个答案。开放式的提问,使幼儿的思维逐渐活跃,课堂气氛也逐渐宽松、和谐起来。)

  3、回忆对小树苗态度的对话,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述故事)螳螂过来了“快把它砍掉,它会把你们的鸟窝撑破的。”说着举起了大镰刀。

  鸟太太忙阻拦:“多可怜的小树苗啊,瞧它长的多好。”

  蚱蜢开着卡车来了:“那你们就得搬家,不然鸟窝很快就会被小树苗戳出个大窟窿的。”“搬家?”鸟先生和鸟太太说什么也不愿意离开自己辛辛苦苦筑的窝

  树苗一个劲的长,眼看就要把鸟窝撑破了。鸟先生着急了:“这树苗可不能碰坏我筑的窝啊!”“可谁也不许碰我的小树苗。”鸟太太也不示弱。

  ①对鸟窝里的这棵小树苗,螳螂、蚱蜢、鸟先生、鸟太太它们的想法一样吗?是怎么说的?

  (这一环节体现了语言——听故事活动的特点。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再通过回忆故事里人物的对话,一方面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另一方面是进一步加深了对小树苗的关爱之情。孩子们听故事的能力在回忆对话中能够体现,对故事人物的不同态度在回忆对话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帮助幼儿加深理解,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节)

  ②你支持哪种想法?(幼儿自由谈论)为什么?

  (这里是幼儿对关爱这一词理解的初步体现。他们通过自由谈论,与同伴的相互交流,做出自己的一个价值判断。(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在大家想法碰撞的同时,自己对关爱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了。老师能从幼儿的回答中,捕捉到幼儿对关爱的情感需求,为下一环节做好了情感的铺垫与渲染。)

  4、体验关爱之情

  ①幼儿尝试传递小树苗,初步体验关爱之情

  师:怎样搬才能不伤害到小树苗呢?

  师:什么时候我们也会这么小心,轻手轻脚的呢?(结合生活经验讲述)

  (结合生活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才是有用的学习。关爱是个比较抽象的词,情感对5、6岁的幼儿来说又是比较难表达清楚的,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是最真实、最自然的。这里我们把关爱的定义扩大了,关心别人、知道不能去影响别人、懂得保护自己与他人、能做个有礼貌的孩子等等,都可以是孩子们心中的关爱,让爱的意义大于化,让孩子们心中有爱,不就是我们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吗。)

  教师将树苗传给幼儿,请幼儿一个个传递(体验小心呵护的情感)

  (这里利用了实物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传递,当然,教师语言情感的烘托也是必不可 少的。让幼儿亲身体验一下行动上的关爱,加深对关爱的理解,并在传递中用行动表现出对小树苗的呵护、关心,让幼儿从内到外的全身心地体会关爱。情境的设置、音乐的烘托、语言的渲染、幼儿爱心的传递……淡化教学中“教”的成分,使学成为一种自然,一种互学,充分体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氛围。)

  ②对小树说一句话,加深理解关爱之情

  (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述故事)打那以后,鸟太太安安心心地在鸟窝里孵蛋宝宝,鸟先生法呢,在精心地照顾着小树苗。一天天过去了,鸟窝里有了变化,可爱的蛋宝宝们争先恐后地钻出了蛋壳。在鸟先生的照顾下,小树苗也一天天的长大。鸟先生真的很喜欢它,每天还会对小树说一句话——

  师:谁能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地对小树说一句话

  (爱要说、爱要表达。除肢体的表达外,语言的表达使关爱之情得以升华。这里执教者设计的时候想到了利用多媒体,孩子说一句或几句关爱话语后,点击小树苗会长高一点,最后在孩子们充满爱的话语中长成了一棵开满美丽花朵的大树。使幼儿在表达的过程中不单一,有表达的动力,使表达不枯燥,始终充满着表达的热情,达到提高语言表达与情感表现的能力。)

  二、随音乐进一步地表现小鸟与大树之间的关爱之情

  1、讲述故事的尾声 (边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边讲述故事)当四只小鸟学会飞的时候,这棵从鸟窝里搬出来的树也开出了美丽的花,哇!多美丽的合欢树啊! 第二年春天,这棵美丽的大树又成了小鸟们新的家,大家一起快乐地生活着。

  2、(音乐起)请部分幼儿扮大树,部分幼儿扮小鸟,表现小鸟和大树之间美好和谐的友爱之情

  3、全体一起随音乐进行表演

  (故事的结尾,体现了大树与小鸟互存、互爱、共成长的和谐关系,是一种爱的升华。如何将这种爱的讯息传递给幼儿,让孩子们体会、感受这种和谐、关爱的情感呢?执教者想到了语言与音乐的结合,使坐的太久的语言活动“动”起来。在欢快的音乐中,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大树与小鸟之间美好和谐的友爱之情,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教学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表演故事,亲身融入到为别人着想的情境中,并能积极主动的加入自己的想法。这说明幼儿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通过幼儿的讨论、表演过程,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理解能力。但教师没能参与到表演中,减少了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学活动应该多些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与幼儿的互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6、教案大班语言详案《粽子里的故事》反思

  设计思路

  老奶奶有许多好听的故事,可是她突然生了场大病,病好后就不能说话了。为了把故事讲下去,聪明的老奶奶把故事全包进了粽子里,并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开始寻找吃了粽子会讲故事的小朋友……优美的故事娓娓道来,不禁引发了孩子们对粽子的美好向往,也同时激发了他们学语言、讲故事的愿望。

  活动目标

  (1)听故事,理解老奶奶让大家“吃了粽子讲故事”的美好愿望。

  (2)乐于参与传话、词语接龙等语言游戏,体验听说的乐趣。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图画书、PPT课件

  自制大粽子两只:一只用来“传话”,一只用来“接龙”

  粽子糖若干

  活动过程

  (1)经验回顾,引发兴趣

  示封面:

  一吃过粽子吗?粽子里有什么?

  一听说过包着故事的粽子吗?今天就来听一听《粽子里的故事》。

  (2)倾听、理解故事情节

  ①包粽子(出示第1~5页):

  一生病前,老奶奶有什么本领?

  一老奶奶为什么要包粽子?她有什么愿望?

  小结:原来,老奶奶的愿望是: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

  ②吃粽子(出示第6~1 2页):

  一谁吃了老奶奶的粽子?它会讲故事吗?

  一学学小动物吃了粽子后的样子。

  小结:小动物们虽然吃了粽子,但是它们不会说话,所以不会讲故事。

  ③讲故事(出示第1 3~22页):

  一小动物用什么办法找来小姑娘吃粽子?

  一小姑娘吃了粽子后怎么样?

  小结:小动物们为老奶奶引来采蘑菇的小姑娘,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粽子,讲了一个又一个故事。

  ④完整欣赏故事:

  一小姑娘带着一肚子的故事回家了。如果你是小姑娘,你回家后会做什么呢?

  (3)迁移运用,开展游戏

  一老师这里有几只大粽子,我们一起来吃粽子讲故事吧!

  ①(拆开第一只粽子。)传话游戏: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将词组传给每组的第一个,幼儿依次传话至最后一个,公布答案,比比哪组传的准确率高,哪组便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传话者要附在听者耳边传话,声音不能响但应清晰;听话者要仔细倾听传话内容,尽可能正确模仿并传递。

  ②(拆开第二只粽子。)词语接龙:

  玩法: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词组后,由两组幼儿轮流依次接龙,直到接不上为止,接上的一组可获得品尝粽子糖的机会。

  规则:词头接词尾,可同音相接。

  (4)延伸活动

  一你们吃了粽子也练了讲故事的本领,这里还有最后一只粽子,里面有许多好听的故事。老师把它放在区角里,下次你可以和朋友一起去试试一边吃粽子,一边故事接龙哦。

  活动反思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条件优越,拥有几代人的关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太懂得关爱他人,分享意识较弱,情感比较缺失,因此,我就在大班开展了语言活动《粽子里的故事》,活动中,我以粽子为核心,贯穿整个过程,让孩子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通过有趣的语言游戏:“听”、“说”、“接龙”、 “悄悄话”。帮助孩子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并获得更多的情感。

  活动中,我始终坚持把问题抛给孩子,启发他们去寻找答案,如:“悄悄话”游戏,我没有直接告诉孩子怎么玩,而是说:“如果我对他讲了悄悄话,要让最后一个孩子知道,可以怎么做呢?这样,孩子就通过想、说,获得游戏规则。

  整个活动,内容丰富,采用了绘本的情景来开展“听、说”训练,传递了敬爱老人的情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美德,体验了共同分享的快乐。

  总之,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了快乐,收获了知识,活动目标得以有效的达成。但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有时也让我措手不及,今后,我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机智”,让教学活动更丰富有趣,更完美。

17、大班语言教案《面包房里的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3、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有趣情节,体验作品的诙谐情趣。

  2、难点:能随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尝试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8--12页《面包房里的猫》

活动过程:

  1、越变越大的莫格

  有一只猫,他的名字叫莫格,莫格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主阅读,启发幼儿重点观察莫格的体型变化。

  2、故事《面包房里的猫》

  倾听故事

  幼儿讨论:你觉得小猫变大好不好?会发生什么事?为什么?

  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3、莫格的新故事。

  变大的莫格还会遇到那些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莫格变大以后发生的事情。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18、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森林里的动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仔细听辨录音的声音,促使幼儿进行创造性想像,激发幼儿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外形特征、动态及叫声。

  2.通过电脑多媒体教学,激发幼儿参与讲述活动的积极性。

  3.通过又快又好地说动物,培养幼儿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4.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已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并对部分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等有一些了解。

  2.物质准备 录音机、录有动物声音的磁带,各种动物名称字卡、叫声字卡若干,动物头饰、拼图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听录音讲述:这是谁的声音?

  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辨别听到的是什么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动物发出的。(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有不同说法的幼儿)

  (二)游戏 找动物。

  指导:再请幼儿听录音,根据听到的动物声音请幼儿随意拿动物名称字卡或叫声字卡到活动室周围找相应的动物图贴上,边贴边能大胆、流利地讲述。如:这是小鸡叽叽叽,小鸡的嘴巴是尖尖的。咕咕叫的是白鸽,白鸽的毛雪白雪白的。(激发幼儿根据动物声音、外形特征等进行描述,表扬说得快、说得多、说得与众不同的幼儿)

  (三)发散性思维讲述 森林里的动物。

  指导:请幼儿说说森林里还有那些动物,这些动物是怎么样的,它是怎么叫的,它们的外形、叫声会给人怎样的感觉。(鼓励幼儿说得越多越好,说的范围越广越好)

  (四)创编讲述活动 森林里的动物怎么啦?

  指导:让幼儿重点听几种动物的叫声,然后根据动物的叫声、形象特征、活动特征来进行创造性的想像创编故事。如:森林里有一只威风凛凛的狮子出来了,它慢悠悠地边走边看,正在找食物呢。忽然,它昂头大吼一声,猛扑上去。原来它看见了一只兔子。(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肯定讲述的情节离奇、丰富的幼儿)

  (五)表演活动 动物联欢会。

  指导:

  1.请幼儿听音乐进行大胆想像,用身体语言来表演森林里的动物在干什么。

  2.幼儿戴头饰分角色自由表演。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教师富有情境的语言,调动幼儿的兴趣,使幼儿积极的进入活动。另外,设置问题让幼儿去说,带上头饰让幼儿去演,都能使幼儿更好的认识动物,了解动物。但活动中还有欠缺之处,例如没有更好的关注所有幼儿,课堂时间把握的还不够好,以后我会改掉不足,逐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19、大班语言优秀教案《动画片里的人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学习归纳不同人物形象的特点。

  2.按儿童动画片的名称、主要情节、主题倾向引导幼儿一步步围绕话题进行交谈。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师平时注意了解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情况。

  2.教师对近期电影、电视上放映的动画片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以“你最近看过哪些动画片”引出谈话话题。

  以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谈论动画片的兴趣。"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你看过哪些动画片?可让幼儿畅所欲言,尽量让每个幼儿都能说出自己所看动画片的名字,如《小头和爸爸大头儿子》、《宝莲灯》、《花木兰》、《狮子王》等等。

  2.引导幼儿就动画片的主要情节进行自由交谈。

  让幼儿自己寻找同伴进行交流。幼儿可以两两交谈,也可以三五成群地交谈。教师在活动中可引导幼儿从动画片的名称入手,引出动画片中大段的情节来。如《宝莲灯》讲的是一盏灯的故事吧?这是一盏怎样的灯?等等。

  3.引导幼儿就动画片中的主题倾向拓展谈话范围。

  (1)集体谈论动画片。请几名在自由交谈中讲得比较好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谈论。幼儿谈论时,教师可用插话的方式帮助幼儿补充、整理谈话内容,引出对动画片中大段情节的表述。

  (2)通过提问逐步拓展谈话范围。提问:在你们看过的动画片中,哪些人物是善良、聪明的?哪些人物是凶恶.狡猾的?还有哪些人物是滑稽、有趣的?为什么?

  4.在拓展谈话范围的同时,引导幼儿用“轮流”等已掌握的谈话规则进行集体交谈。

  5.教师小结幼儿谈话的情况,引导幼儿体验谈论动画片的快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紧紧跟随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选择了新颖、时尚的动画片,结合了现代元素,与时具进,大胆把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与教学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孩子们的兴趣点一下上升到最高点,为幼儿创设了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氛围,整节课以逛动画城为主,选择了幼儿最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幼儿们大胆表达对小羊们的理解与评价,并落脚到幼儿身上,使幼儿们知道了学习羊儿的哪些优点,为了进一步点燃幼儿的说话激情与兴趣,我还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几部动画片的主题曲,让他们通过听音辨别动画名称来激起幼儿再次大胆表达的火苗,与音乐整合,让他们知道动画片精彩又好看,而且要学习动画娃娃的优点,最后拓展到说自己和别人,选择了孩子们非常喜欢并熟悉的音乐,师幼共舞,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愿意学习,将语言与社会、音乐整合在一起。整节课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自由、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能够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大胆表达个人的见解。

20、大班端午节语言公开课教案《粽子里的故事》

  活动目标:

  1、在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2、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3、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重点: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能用语言清楚连贯的表达。

  难点:看看、说说、猜猜中理解故事的情节。

  活动准备:课件、粽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许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出示幻灯片),请你们看看这一幅图,这是一个关于谁的故事呢?(幼儿看图说图上都有谁)你能猜猜故事里会讲些什么吗?(幼儿自由发言)

  2、小结:猜了那么多,都很有可能哦,那到底是个什么故事呢?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粽子的故事》。(出示课题)

  3、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粽子吗?粽子是什么味道的呢?什么时候吃粽子?(出示图片)请幼儿自由发言

  4、师:那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粽子的故事》吧

  二、欣赏故事

  1、分段听故事,观看PPT

  (奶奶家住在密密的树林里------不能讲故事给小动物们听了。怎么办呢?)

  师:这位奶奶有个非常大的本领是什么呀?

  师:可奶奶不能说话了,那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幼儿讨论)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2、听故事,观看PPT

  (于是,老奶奶把青青的叶子——谁吃了粽子谁就会讲故事。)

  师:奶奶是怎么做的呢?奶奶是用什么来包粽子的?

  师小结:原来奶奶把故事包在粽子里,谁吃了粽子,谁就能讲故事。

  师:粽子是做好了,可是要有人来吃粽子才会讲故事,谁会来呢?如果是你会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幼儿自由发言)

  3、幼儿说了之后,师小结把故事完整讲述并出示小鸟、松鼠、猴子、狐狸、兔子PPT。

  (叽叽喳喳,飞来了一只小鸟,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鸟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小鸟扑棱扑棱讲不出故事。

  吱吱吱,吱吱吱,来了一只小松鼠。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松鼠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马上有了故事,可是小松鼠不会讲话,一个劲的叫:吱吱吱…

  吱、吱吱,跳来了一只猴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猴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是猴子窜上窜下地讲不出故事。

  哩哩哩,哩哩哩,跑来了一只小狐狸。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狐狸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有了故事,可小狐狸也不会说话,一个劲地叫:“哩哩哩……”

  蹦蹦蹦,跳来了一只小兔子。吃吧吃吧,吃了粽子讲故事。小兔子吃了老奶奶的粽子,肚子里也马上有了故事,可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讲不出故事。

  师:大家吃了老奶奶的粽子不会讲故事,真急人。嗯,怎么办呢?那请谁来吃粽子讲故事好呢?(人、小朋友)

  4、师:你们会讲故事吗?那你的故事是从哪里来的?(幼儿讨论)如:看电视学来的,听爸爸妈妈讲的等等。师:是的,我们不仅要会听还要会看才会讲故事

  5、你们想不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如果你们想到老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那就先来吃许老师的粽子,看看你们有没有讲故事的本领?

  6、打开第一个粽子:词语接龙(小熊)

  7、打开第二个粽子:句子接龙(教室里有很多客人)

  8、打开第三个粽子:传话(我很开心、你很棒、你能行的)

  9、师:你们真的有本领去奶奶的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那我们继续往下看谁也去了奶奶屋子里吃粽子讲故事的

  10、观看PPT

  (还得找个会说话的小朋友——扔下竹篮拼命逃。)

  师:动物们找到了谁?

  师:小姑娘为什么要逃跑啊?(因为小动物们一高兴就冲了上去,吱吱吱,哩哩哩,叽叽叽叫个不停。小姑娘吓坏了)

  11、观看PPT

  (糟糕!——一一直采到小房子跟前)

  师:小姑娘吓跑了,动物们用了什么好办法把小姑娘引来?(动物们用蘑菇引来了小姑娘)

  12、观看PPT

  (美丽的小姑娘——把故事说给更多的小朋友听)

  师:小姑娘吃了一个又一个的粽子,发生了什么事?

  师:小姑娘告别老奶奶、小动物们的时候怎么说的呢?

  结束语:你们的奶奶会讲故事吗?你们的奶奶会包粽子吗?回家之后问一问,明天来上学时告诉老师听,好吗?

21、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丰富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2、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念一念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雪景图片、歌曲《雪绒花》

  活动过程 :

  一、出示雪景图,引起幼儿兴趣

  (以景激趣,为幼儿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

  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

  “下起了雪花”

  师: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们,他们在雪地里画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现视频:雪地里画画的小动物们)

  二、引导观察分析都有哪些小画家们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看,都有谁来到了雪地里呀?”

  (出现小鸡)

  小鸡,小鸡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在雪地里画出了竹叶。

  (出现小狗)

  小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呢?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小狗在雪地里画出了梅花。

  (出现小鸭)

  小鸭,小鸭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小鸭在雪地里画出了枫叶。

  (出现小马)

  小马,小马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小马在雪地里画出了月牙。

  三、引出诗歌内容。

  小动物们的脚印可真美呀,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

  (出现雪景图、雪绒花音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让幼儿完整的欣赏、学习诗歌,加深理解)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看,还有些小动物也来到了雪地里,他们的画也很美,我们猜一猜,这些都是谁的脚印呢?”

  (分别出示小猫、小鸡、小猪、小牛的脚印)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猜对了吗?”

  四、活动小结

  小动物们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脚印,它们要回家了,和小画家们说再见吧!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感觉到教师在课前的备学生是很重要的,一定要从他们平时的生活出发,多准备些授课过程中需要的图片,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当下课后孩子们能用童真的声音喊着“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小小的成就感。。

  但是也存在的一点遗憾,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会多准备几种材料。应该多给小朋友们自己发挥的空间,也就不局限于书上说的这几种小动物在雪地里画的画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也可以让小朋友自己想好之后,谈谈自己的想法及还把画出来。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几位听课老师,他们都认为这次活动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难度有点大,不过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很好,也有良好的氛围。我相信有了这次的经验后,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就会更有经验一些。

22、大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冰箱里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懂得要善待动物,感受人类与动物成朋友后的欢乐心情。

  2、能仔细观察画面,在大胆猜测、想象的基础上讲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自制大图书(图三是4个连着的折页)、幼儿分组讲述用图四幅。

  活动过程:

  一、看图书"冰箱里的秘密",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

  1、看封面引出故事。

  师:我们一起来看图书。这是一只奇怪的冰箱,冰箱里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丰富词汇:秘密)。

  2、看图一。

  师:这是明明,明明打开冰箱门,冰箱里有什么?看到满满的一箱冰淇淋,只剩下2个了,明明是什么表情?他会怎么说?(引导幼儿练习说)师:冰淇淋不见了。明明决定查清楚,他怎么查呢?

  3、看图二。

  明明飞快地拉开冰箱们,(师操作教具)呀!是谁呀?小企鹅在做什么?

  4、师:明明家的冰箱发生了一件怎样奇怪的事,我们一起看着图片来说说(完整地讲图一和图二)。

  5、看图三。

  ⑴师:小企鹅看见明明它会怎么做?明明跟着小企鹅走进了冰箱里,看见怎样的景色(丰富词汇:冰天雪地)?明明还发现了什么?

  ⑵师:明明推开冰房子的门,看到了谁?企鹅爸爸企鹅妈妈心情怎样?它们为什么紧张?小企鹅在哪?它怎么了?从哪里看出来小企鹅害怕了?(幼儿学学小企鹅害怕的样子)

  ⑶明明他是怎么做的?(打开折页三)说说明明的表情、说的话。师幼进行角色对话练习。

  ⑷企鹅爸爸企鹅妈妈这时还紧张吗?(打开折页四)他们现在又是什么心情?(幼儿学说企鹅爸爸企鹅妈妈感激的话语)6、明明跟着小企鹅走进了冰箱,发现冰箱里藏着一个怎样的秘密?冰箱连着南极企鹅的家,真是太神奇了,我们一起来讲。(师幼完整讲述图三4幅折页)7、我们一起完整地来讲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师幼完整讲故事《冰箱里的秘密》

  二、分组讲述,迁移讲述经验。

  1、师小结:小企鹅偷吃了明明家的冰淇淋,明明没有责怪它,企鹅爸爸企鹅妈妈很感激就请明明吃鱼。

  2、师讲分组讲述的要求:冰箱里还会发生什么奇怪的事呢?"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答案就藏在图画里,老师想请大家看图讲讲这些奇怪的事。不过今天讲故事有个要求,小朋友4人一组一起看图讲故事,讲好后每组推荐一名代表到前面来讲故事,比比哪组看图最仔细,讲的故事最精彩。

  3、幼儿4人一组到后面的桌子上看图讲故事,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讲述的基础上启发幼儿发现"小动物吃了冰箱里的食物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这一讲述线索。

  4、师帮助幼儿将图出示在黑板上,引导幼儿代表当众讲故事,讲述过程中师及时肯定、鼓励幼儿完整讲述。

  5、四组幼儿都讲完后,师翻大图书到图四,师:有一天冰箱的门打开了,谁来了?动物们一起来到明明家,快乐地唱歌、跳舞、做游戏。

  三、谈话小结,教育幼儿要爱护动物。

  1、师:企鹅、小兔、小刺猬、鸽子都成了明明的朋友,高兴吗?动物们为什么都和明明做朋友?

  师小结:是啊,因为明明善待了动物,动物们就喜欢上了明明,鸽子为他送信、小猫抓老鼠、小刺猬小兔送来了果子和鲜花,这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啊!

  2、师:世界上生活着人类和各种各样的动物,许多的动物对人类都是有帮助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爱护它们。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23、大班优质语言教案《住在鸟窝里的小鱼》含反思

【活动背景】

  《住在鸟窝里的小鱼》是江苏省早期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故事,讲述的内容是: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一天它的妈妈和兄弟姐妹们都被鱼网捉走了,莫卡很伤心,不吃不喝,一只小鸟发现了它,为了使它快乐起来,给它唱歌,做窝,冬天来到了,虽然小鸟去南方过冬了,但莫卡住在温暖的鸟窝里感到非常的幸福。

  整个故事充满了温馨的情感色彩,情节脉落清晰明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孩子在动物认知方面的一些前期经验,并且在理解故事的过程中,使幼儿感受到动物与动物之间,动物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积累更多关于动物的信息,因此可以尝试着把这个教学活动安排在大班上学动物王国的主题中来开展。

  设计本次活动时我也尝试改变了以往故事教学中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模式,从头至尾教师都没有讲述故事,而是借助音乐引发幼儿猜想、提供图片帮助幼儿架构故事框架,表达自己的感受,最终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浓厚情意,凸显语言活动中对幼儿语言表达的要求,也展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活动目标】

  1、借助音乐了解故事中紧张、悲伤、快乐、温馨的情节脉落,并能观察画面大胆表达自己的猜想。

  2、初步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萌发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多媒体;操作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关键性提问:今天我们这里来了一个小客人,(多媒体画面出示动态的小鱼),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莫卡,你们猜猜莫卡可能会住在哪呢?

  幼: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莫卡可能会住在大海里/莫卡可能会住在鱼缸里

  (分析:从幼儿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捕捉到幼儿对于水生动物的经验,在这里教师主要是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不要做过多的评价。)

  小结:刚才小朋友说莫卡可能会住在水里,可能会住在大海里,也可能会住在鱼缸里,可是莫卡是住在鸟窝里的,为什么会住在鸟窝里呢?

  二、幼儿借助音乐猜想故事情节。

  关键性提问:

  1、(播放黑色画面及第一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莫卡被水草缠住出不来了/莫卡被大鱼吃掉了/莫卡被人钓走了/有人在河里放了污水,莫卡透不过气来

  2、(播放灰色画面及第二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二段。

  师:“这时候,你们觉得怎么了?”

  幼:莫卡死了/莫卡的妈妈不见了/莫卡不开心了/莫卡走丢了

  3、(播放红色画面及第三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三段。

  师:“接下来又怎么样了?”

  幼:莫卡找到妈妈了/莫卡没有死,逃出来了/莫卡没有危险了,高兴地唱歌呢

  4、(播放粉色画面及第四段音乐)幼儿猜想故事第四段。

  师:“现在小莫卡会感觉怎么样呢?

  幼:莫卡感到很幸福/莫卡感到很开心/莫卡很舒服/莫卡觉得很温暖

  (分析:在分析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这个故事情节非常鲜明,完全可以借助音乐来引发幼儿猜想,并且这个猜想与故事情节即吻合又不约束幼儿思维,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表达。这里的提问都没有固定的答案,教师要把握的关键是让孩子在音乐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去表达自己仿佛看到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可以借助自己情绪和体态语帮助幼儿捕捉线索更好地进行表达。)

  三、欣赏多媒体,理解故事内容。

  关键性提问: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和小朋友猜的一样。

  (分析:在这里播放的是故事的动画,配上前部分欣赏的四段音乐,没有出示故事录音,目的是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使幼儿的思维围绕一定的情节来开展,当幼儿欣赏完动画片后,画面定格在四幅关键性图片上,教师通过以下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观察到的线索进行表达,逐步建构故事轮廓。)

  “小鱼莫卡原来有一个幸福的家,怎么会变成孤孤单单的一个?”

  幼:莫卡的家人被抓走了/莫卡失去了妈妈和姐姐妹妹/莫卡没有亲人了只有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小莫卡真伤心,谁发现了它?小鸟对莫卡说了什么?小鸟觉得莫卡怎么样?它为莫卡做了什么?”

  幼:小鸟发现了莫卡/小鸟给莫卡唱歌,做窝/莫卡和小鸟成了好朋友

  “鸟窝建在哪里,水里有鸟窝吗?为什么说小鱼住在鸟窝里呢?”

  幼:水里没有鸟窝/是倒影

  小结: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莫卡游到影子里,就好象睡在鸟窝里,感觉很温馨,很幸福。

  分析:在这部分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枯燥的一对一的提问,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表演、对话等多种形式,使活动变得生动。对于水里鸟窝的理解可以引发孩子进行适当的讨论。

  四、完整欣赏故事,感知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点。

  幼儿完整欣赏动画片后教师提问:

  1、“听了这个故事,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幼:我最喜欢小鸟,小鸟帮助别人的/我最喜欢小鸟,它唱歌给小鱼听/我最喜欢小鸟,小鸟很能干

  2、“小鸟真不错,它懂得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是你碰到了伤心的莫卡,你会怎么做?”

  幼:我会给它讲故事/我会给它唱歌/我会永远陪着它,让它开心快乐

  3、“小鱼得到了小鸟和小朋友的帮助后,心里感觉怎么样呢?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幼:它们会永远做朋友/小鱼也会去帮助别人/小鱼会很快乐,还会说谢谢

  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其实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都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分析:在这里给孩子们欣赏的故事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画面,有背景音乐,有故事配音朗诵,整个活动到这里才揭开真正的迷底,让幼儿在验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涵。教师不仅要引导幼儿关注小鱼的情感变化,还要引导幼儿感受小鸟对小鱼的关爱,以及小鱼得到关爱后的内心想法,并且结合实际生活,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小组讲述。

  教师和幼儿一起讲故事。

  分析:这里可以是小组合作讲述,也可以是小朋友和老师一起讲述,看幼儿的具体情况而定。

附故事:《住在鸟窝里的小鱼》

  清亮的小河是小鱼莫卡的家,每天莫卡都要在妈妈的带领下和哥哥姐姐一块儿玩耍。有时妈妈会教莫卡做操,有时还会给莫卡讲有趣的故事。莫卡感到好幸福!他想:“如果能永远待在妈妈身边那该有多好啊!”

  一天,小鱼儿们正在跟妈妈学习跳跃。没注意一张大网撒了下来。妈妈和小鱼儿统统给网住了,只有莫卡身子小,从网里逃了出来。莫卡得救了,却永远失去了亲人。

  莫卡很悲伤,他不吃不喝,让自己漂浮在水面上。一只小鸟到河边喝水,发现了莫卡,他关心地问:“小鱼儿,你怎么了?你不舒服吗?”莫卡不想回答,还是一动也不动的。小鸟很焦急:“难道小鱼儿……”小鸟飞了过去,用尖尖的嘴啄了一下,莫卡痛得叫了起来:“你也想欺负我吗?”小鸟笑了:“小鱼儿朋友,你没事就好,我是担心你呢!”莫卡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小鸟,小鸟觉得小鱼很悲伤,决定留下来陪它。小鸟想:“我要让小鱼快乐起来,做一条快快乐乐的小鱼儿。”小鸟把小河边的一棵树当作舞台,每天唱歌给小鱼儿莫卡听,莫卡渐渐地快乐了起来。它们也成了一对好朋友。一天,小鸟对莫卡说:“小鱼儿,我要建一座新房子,让你住进温暖的鸟窝里。”莫卡笑了:“我住在水里,鸟窝建在树上,怎么住呢?”小鸟笑了笑,不回答,只是每天忙碌着。没过多久,一只精巧的鸟窝挂在了树上。

  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鸟问:“莫卡,你看到水里的鸟窝了吗?”

  嗬!亮晶晶的河面真的有一只精巧的“鸟窝”,和树上的鸟窝一模一样。风轻轻地吹,太阳暖暖地照。小鱼儿莫卡住进了“鸟窝”里,河水一漾一漾的,“鸟窝”也一荡一荡的,小鱼儿莫卡好象睡在摇篮里,好舒服哦!

  秋风起了,小鸟只得离开小鱼儿莫卡到南方过冬去了。

  整个冬天,天气越来越冷,可小鱼儿莫卡却觉得暖洋洋的,因为在他的身边总有一只“鸟窝”温暖着他。

教学反思:

  幼儿非常喜欢听故事,一听老师说要讲故事,都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极渴慕地望着老师,都希望快一点听老师讲故事。在完整的欣赏了故事后,孩子们不由的发起了感慨,为此,教师让孩子们互相说说自己对故事的看法,给幼儿创设了自由表达的空间,幼儿都积极发言,用语言表达着自己内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随后结合挂图,分段欣赏故事,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24、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马戏团里的狮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马戏团里的狮子

  重点领域:语言、社会

  设计思路:

  “马戏团里的大狮子”是“了不起的我”的系列活动之一,我在之前与幼儿共同学习了“我长大啦”、“我能行”、“我做哥哥了”等主题活动,为幼儿学习本次活动打下了基础。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先让幼儿观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想像人物的对话,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又让幼儿感知了大狮子找朋友的过程。

  另一方面,通过看图书、听故事、讨论的形式,使幼儿不仅乐于与同伴交往,而且使幼儿从中学会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大狮子找朋友的经过,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真心相待。

  2、乐于与同伴交往,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师幼相互交流,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谁愿意说说。

  2、逐一观察图片,大胆想象。

  3、边听录音,边看书。

  请幼儿轻轻拿出图书,边看图书边听录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狮子想了哪些办法找朋友?

  (3)狮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会怎么想?

  (4)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5)你打算怎样去找好朋友?

  4、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户外用自己想到的办法去找好朋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25、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丰富知识,引导幼儿大胆想象。

  2、通过看一看,猜一猜,说一说,念一念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诗歌。

  3、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雪景图片、歌曲《雪绒花》

  活动过程 :

  一、出示雪景图,引起幼儿兴趣

  (以景激趣,为幼儿创设相应的语言环境)

  雪绒花音乐起,课件展现下雪场景。

  (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天空里下起了什么?”

  “下起了雪花”

  师: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们,他们在雪地里画出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出现视频:雪地里画画的小动物们)

  二、引导观察分析都有哪些小画家们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看,都有谁来到了雪地里呀?”

  (出现小鸡)

  小鸡,小鸡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鸡的脚印像竹叶,所以小鸡在雪地里画出了竹叶。

  (出现小狗)

  小狗,小狗的脚印像什么呢?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所以小狗在雪地里画出了梅花。

  (出现小鸭)

  小鸭,小鸭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鸭的脚印像枫叶,所以小鸭在雪地里画出了枫叶。

  (出现小马)

  小马,小马的脚印像什么呢?小马的脚印像月牙,所以小马在雪地里画出了月牙。

  三、引出诗歌内容。

  小动物们的脚印可真美呀,我要把你们编进诗歌里。

  (出现雪景图、雪绒花音乐)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小鸡画竹叶,

  小狗画梅花,

  小鸭画枫叶,

  小马画月牙,

  不用颜料,不用笔,

  几步就成一幅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

  (让幼儿完整的欣赏、学习诗歌,加深理解)

  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一看,还有些小动物也来到了雪地里,他们的画也很美,我们猜一猜,这些都是谁的脚印呢?”

  (分别出示小猫、小鸡、小猪、小牛的脚印)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猜对了吗?”

  四、活动小结

  小动物们非常感谢小朋友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脚印,它们要回家了,和小画家们说再见吧!

  《雪地里的小画家》微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一改以往诗歌单一的教学法,而是充分利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手段,以新《纲要》为指导,从“理解——感受——体验”三大块,由浅入深,从理解到感受,使幼儿已有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直观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幼儿的思维、想象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同时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的积极性,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充分感受创造的乐趣。微视频很好的运用到教学中,使语言课堂不再是单纯、枯燥的教与说,使语言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6、幼儿园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掉进酒桶里的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借助画面内容创编“救鼠”和“逃生”故事情节。

  2、能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讲述,发展语言能力及想象力。

  3、体验创造性讲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创编“救鼠”和“逃生”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

  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

  活动准备:

  1、课件

  2、鼠、兔、鸟、狗、羊、鸭、鸡、猴、猫、牛、装有许多酒的酒桶图片各一张,布置在黑板上:酒桶图片在中间,猪、兔、鸟、狗、羊、鸭、鸡、猴、猫、牛图片呈圆形翻贴在酒桶图片外圈。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老鼠图片,激发幼儿观赏兴趣。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这是一只聪明勇敢的小老鼠,今天让我们听一听、看一看这只小老鼠的故事吧!”(教师用一种神秘的口吻介绍幼儿即将看到的录像)

  二、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并创编故事。

  1、播放课件第一部分:从故事开始到小老鼠掉进酒桶里等着有人来救它。

  教师出示事先布置好的黑板,把小老鼠图片放在黑板上的酒桶图片中。教师提问:“小老鼠为什么掉进酒桶里?”“小老鼠在酒桶里怎么样?”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救鼠”情节:“谁会来救小老鼠呢?”“怎样救的?”幼儿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把相应的图片反过来,用粉笔画线把动物与酒桶连起来。如果黑板上没有幼儿创编的动物,教师就用粉笔画出来,幼儿没有提到的动物老师最后把它反过来,并引导幼儿进行创编。(教师给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

  2、播放课件第二部分:从来了一只小花猫到小老鼠同意小花猫救自己上来。

  教师:“小花猫和小老鼠是好朋友吗?”“小花猫为什么要救小老鼠?”“小老鼠为什么同意小花猫救自己?”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为下面的创编打下基础。

  3、播放课件第三部分:从小花猫把小老鼠救上来到张开嘴巴要吃小老鼠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逃生”情节:“小老鼠被小花猫吃了吗?”“它是如何逃脱的?”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创编小老鼠“逃生”过程。

  4、播放课件第四部分:从小花猫张开嘴巴要吃小老鼠到最后。

  教师:“当小花猫要吃小老鼠时,小老鼠说了什么?”“小花猫是怎么做的?”“小老鼠逃回洞里又是怎么说的?”教师要求幼儿用故事中语言进行讲述。

  三、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课件。(教师要求幼儿边看边默默的讲述故事)

  四、请个别幼儿讲故事。

  五、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教师:“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为什么?”“我们应该向小老鼠学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然灾害、迷路、

  教师小结:我们应该向小老鼠一样做个聪明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害怕,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学会保护自己。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27、大班语言详案教案《马戏团里的大狮子》含反思

  设计思路:

  “马戏团里的大狮子”是“了不起的我”的系列活动之一,我在之前与幼儿共同学习了“我长大啦”、“我能行”、“我做哥哥了”等主题活动,为幼儿学习本次活动打下了基础。在本次学习过程中,先让幼儿观察、讨论图片中的内容,想像人物的对话,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又让幼儿感知了大狮子找朋友的过程。

  另一方面,通过看图书、听故事、讨论的形式,使幼儿不仅乐于与同伴交往,而且使幼儿从中学会了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目标:

  1、 了解大狮子找朋友的经过,懂得朋友之间应该真心相待。

  2、 乐于与同伴交往,并学会一些与人交往的方法。

  活动准备:

  图片、录音磁带、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 师幼相互交流,引出课题。

  小朋友,你们有好朋友吗?你们的好朋友是谁呢?你们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谁愿意说说。

  2、 逐一观察图片,大胆想象。

  3、 边听录音,边看书。

  请幼儿轻轻拿出图书,边看图书边听录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 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故事里有哪些小动物。

  (2) 狮子想了哪些办法找朋友?

  (3) 狮子找到朋友以后,心里会怎么想?

  (4)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5) 你打算怎样去找好朋友?

  4、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到户外用自己想到的办法去找好朋友。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语言菜地里的歌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