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0-31 09:31:03

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反思

1、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双簧表演,了解"前脸"、"后脸"、"醒木"、"双簧"等概念。

  2、通过观察和尝试表演,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

  3、大胆参与表演,体验双簧表演中的幽默、诙谐,激发幼儿对曲艺表演的兴趣。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双簧录象一段、屏风一个、醒木一块。

  活动过程:

  一、观看教师双簧表演,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天上的太阳大大大,地上的我啊热热热,脱掉外套我吹吹风,喝杯凉水我好凉快,拿块手绢擦擦汗,哎呀呀不得了,寒风吹雪花飘,冻得我直跳,赶快跑回家,又有肉来又有汤,乐得我啊哈哈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一口肉,我喝一口汤,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吃……我喝……我实在是吃不下了,哎呀呀….哎呀呀…..

  二、 再次欣赏教师表演,初步了解"前脸"、"后脸"、"双簧"等名称,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教师完整表演双簧,抖出笑料包袱,揭示双簧表演中角色的分配――"前脸"、"后脸"。节目的形式叫"双簧"。

  三、幼儿尝试表演双簧。

  1、复习儿歌"小蚱蜢"。

  2、集体练习双簧"小蚱蜢"中"前脸"表演的部分(交代前脸表演的要求。)。

  3、全体幼儿与老师分别扮演"前脸"、"后脸",尝试合作表演。

  4、幼儿自己练习表演,教师指导。

  5、请两组幼儿上台表演(在幼儿表演结束后,请幼儿和老师点评,鼓励幼儿并提出改进的地方)6、幼儿两两合作集体表演。

  (前脸坐椅子上,后脸躲在椅子后面)四、欣赏双簧VCD,体验双簧艺术的幽默、诙谐。

  五、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应该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严谨性、审美性。

2、大班体育课教案《双簧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自由探索,逐步完成双簧人行走、转向、传球、捡球、推车等动作,发展身体的协调性。

  2、在活动中,幼儿能自主结伴,分工合作,培养幼儿间合作游戏的能力。

  3、幼儿能感受到双簧游戏的诙谐与幽默,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情绪。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纸团若干,推车3辆,饮料瓶8个(里面灌满水)。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听音乐进场,进行队列训练。

  2、准备操"动一动"。

  二、基本部分

  (一)幼儿自由探索双簧人游戏。

  1、初步尝试练习双簧人动作。

  (1)幼儿每两人为一组结合成双簧人,四散于场地上,自由探索练习双簧人动作:即两人一前一后,前者双臂反背于腰间,后者伸手从腋下至前者的胸前,形成双簧人组合,尝试练习不同动作。

  (2)教师小结并请有创意的幼儿示范表演。

  (3)幼儿交换伙伴再次练习双簧人动作(要求双簧人完成行走、转向、与其他双簧人握手道别等有趣动作)。

  2、增加活动器械,进一步尝试双簧人动作。

  (二)幼儿分工合作,完成双簧人合作游戏。

  1、双簧人接力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由结合,分成两组,教师提出合作游戏"接力运球"的活动规则。

  (2)双簧人讨论并探索"接力运球"的方法,并进行游戏。

  (3)教师小结,并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2、双簧人推小车运球比赛。

  (1)双簧人自主设计运球路线并初步尝试。

  (2)两组进行运球竞赛。

  (3)教师小结,并对幼儿在竞赛中的表现加以肯定和鼓励。

  三、结束部分

  1、放松运动:《找朋友》

  2、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开展合作游戏:如双簧人互喂饼干,互相给水喝等。

  2、开展表演游戏:"双簧",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配合。

教学反思:

  活动过程中,教师控制比较多,幼儿自主表达、交流的机会较少。应该让幼儿在表达、交流中更清晰地理解双簧表演的特点。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促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参与活动。

  双簧是一种曲艺形式,也是一门舞台艺术。因此,在幼儿表演过程中除了要关注幼儿相互间的配合,还要提升幼儿的表演技能,让幼儿在欣赏、练习和表演中初步感受到演员传达给观众的艺术严谨性、审美性。

3、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滑稽双簧》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双簧是中国传统曲艺里的一种,了解双簧表演的独特形式和方法,并尝试运用双簧的表演形式来表演律动《幼幼小英雄》。

  2、学习双簧表演中"前脸"、"后脸"的分工与配合,并运用夸张的面部表情来表现双簧的滑稽。

  3、体验双簧诙谐、幽默的情趣,感受合作表演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二、活动准备

  1、道具:衣服、鞋子、袜子、电视屏幕、相机。

  2、知识准备:会律动《幼幼小英雄》,曾在电视里看过双簧表演。

  三、活动过程

  1、观看教师表演双簧,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有趣的表演,请看!

  提示:引导幼儿说出老师的表演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并点出:滑稽!

  2、谈论教师的表演,在谈论中揭开秘密,初步了解"前脸"、"后脸"、"双簧"等名称,并理解"前脸"、"后脸"在表演中角色的分工。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李老师进到"电视"里就会变得很矮很滑稽呢?

  提示:由两个人表演,但却只能看到一个人的,逗人开心的滑稽表演形式,叫双簧。其中,看得到的人叫前脸,看不到的人叫后脸。前脸的手臂向下并拢垂直,当成人物的腿;后脸的手臂从前脸的肩膀处伸出来,当成人物的手。

  指导语:前脸,预备!后脸!(通过做前脸和后脸的预备动作来区分角色。)

  3、教师在幼儿面前呈透明状表演,让幼儿更真切地观察前脸和后脸的配合。

  指导语:我们再来表演一次,请仔细观察哦!

  4、两两合作,尝试做简单的造型和表情,如:敬礼、叉腰、踏步等。

  指导语:两个两个找朋友,商量好谁当前脸,谁当后脸!前脸,预备!后脸预备!

  提示:镜头转转转,我现在很开心!/我现在很生气!/我现在很伤心!/我是大力士!/我是爱美的小花猫!……(教师用相机抓拍表情和造型好的幼儿。)

  5、幼儿尝试表演双簧。

  (1)复习律动《幼幼小英雄》。

  指导语:老师今天表演的双簧是《幼幼小英雄》,我们来复习一下律动吧!

  (2)集体练习双簧《幼幼小英雄》中的"前脸"表演的部分。(袜子)

  指导语:前脸的动作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感觉一下笨笨的小脚丫!预备!

  (3)幼儿找朋友合作练习表演,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能让两人更加有默契。

  指导语:刚才有些小朋友的表情可吸引人啦!现在,两个两个找朋友,后脸的小朋友请把袜子放回椅子下面。

  指导语:请跟旁边的小朋友打个招呼吧!我们和着音乐试一试,请注意你的表情。

  (4)树典型,请一两组幼儿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进行点评,再次鼓励幼儿并提出改进的地方。

  (5)听音乐,幼儿再次练习双簧表演。

  6、幼儿两两合作穿上衣服和鞋子,集体在"电视"里表演双簧。

  指导语:现在,请小演员们去电视台录节目咯!打扮好了就可以出场啦!

  7、一边观看照片,一边回顾对双簧的艺术形式的了解。

  指导语:双簧就是……,现在,我们赶紧把这滑稽的表演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吧!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习》,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4、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设计《柳树姑娘》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用连贯、优美、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学习在每句歌词的结尾处添加衬词,体验不同演唱方式的特殊效果。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让幼儿观察柳树枝条的形态和叶子的排列特点。

  2、《柳树姑娘》歌曲磁带、录音机。

  3、歌词节奏图谱(用红色标出重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感受三拍子节奏特点,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为歌曲添衬词,体验二声部演唱及合作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活动,谈话练习节奏。

  1、谜语:小姑娘,本事大,南方北方都安家。湖水替她照镜子,风儿帮她梳头发。(打一种树)

  问: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2、谈话:冬天的时候柳树姑娘是什么样子的?

  春天来了,猜猜是谁叫醒了熟睡的柳树姑娘?她会怎样喊她?

  引导幼儿用节奏性语言说:

  柳、树姑︱娘——︱春、天来︱了——‖。

  风儿一吹,柳树的枝条会发出什么声音?

  刷、刷刷刷︱刷——‖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歌曲,熟悉歌曲:

  (1)你听了歌曲有什么感觉?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鼓励幼儿表述听到的歌词。)

  (2)你觉得这是几拍子的歌曲?(鼓励幼儿拍拍三拍子的节奏。

  (3)要求幼儿听音乐拍节奏,轻声试着跟说歌词。

  2、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出示图谱问:这个图谱有什么特点?(小结:红色的表示强拍。)

  看图谱用节奏语言朗诵歌词,用喜欢的动作表现出三拍子的特点。

  3、模唱歌曲,有表情的表现歌曲:

  (1)请幼儿自己跟录音试填歌词。

  (2)引导用合适的情绪表演歌曲:

  你觉得开头的两句歌词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优美抒情)甩的动作怎样表示?

  柳树姑娘洗头发时心情怎样?我们应该用什么情绪来唱?(活泼轻快)

  (3)完整表演歌曲:

  要求幼儿注意情绪,唱出重拍;教师添加衬词跟唱,为衬词的添加做伏笔。

  (三)指导幼儿添加衬词,体验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

  刚才你感觉到老师的声音了吗?是怎样唱的?(在每一句的句尾添加了衬词:啦啦啦。)

  1、幼儿表演歌曲,老师添加衬词请幼儿再感觉一下。

  2、将幼儿分两声部,分别唱歌曲和衬词,两组交换进行。

  提醒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衬词要唱对位置,声音要轻柔些。

  3、想想看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衬词?添到歌曲中试一试。

  鼓励幼儿添加不同的衬词(如沙沙沙、阿里里等)并分二声部演唱,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快乐。

  4、交换角色表演。对幼儿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四)谈话结束活动:

  柳树姑娘听了小朋友的赞美,特别开心,她来邀请小朋友一起和风儿做游戏。我们出发吧。

  活动延伸:

  1、帮柳树姑娘画叶子:(幼儿用书第二册第9页)

  2、请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关于柳树的诗,大家共同欣赏。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5、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设计与反思:有趣的饼干

  大班艺术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饼干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做饼干,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复习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种印花工具、各种形状的饼干。

  2、吃点心时,让幼儿吃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饼干。

  3、学会做饼干。

  活动过程:

  1、律动《饼干》歌。

  “饼干,饼干圆圆,我最喜欢吃饼干••••••”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饼干的形状。

  师:小朋友唱得很好,你们喜欢吃饼干吗?

  幼:喜欢。

  师: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老师逐一出示食物饼干;

  我们吃过的饼干上有没有花纹呢?

  幼:有

  师:你们见过有花纹的饼干吗?(小兔•花蝴蝶)老师出示饼干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饼干,好吗?

  幼:好

  3、幼儿探索:自己做饼干

  4、老师示范: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b.把团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d、用几何图形模具将橡皮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饼干,将边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5、小朋友自己来学做饼干......(放一点音乐)

  师: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过饼干,你学着老师的样子再做做看看。

  6、请小朋友把做好的饼干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7、评讲幼儿作品:

  师:多漂亮的饼干呀!说一说你做的饼干是什么颜色的?

  幼:有红色、绿色、蓝色……

  师:说一说你的饼干是什么样的?

  幼:是红的,花的,好看吗?老师

  总结: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饼干,真棒!

  8、奖励饼干:

  你们觉得自己做的饼干好吃吗?我们大家来尝一尝吧,你喜欢什么形状,就拿什么形状的饼干吃,尝一尝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课前准备的饼干)

  【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尝一尝、做一做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具,帮助幼儿完成作品的创作,幼儿做出的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美观,形状各异,幼儿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6、大班艺术活动教案设计附反思:会说话的石头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吗?

  3、**和**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区域活动

  名 称

  材 料

  指 导

  巧手角

  各种石头、广告画颜料、面签、玻璃胶

  指导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创作立体的石头画

  艺术纺

  纸盒、塑料花、各色纸、白乳胶

  鼓励有兴趣的幼儿继续创作石头画

  结构角

  各种结构材料、石头

  指导幼儿里通外国石头来搭建小公园

  游戏角

  提供各种形状的石头、钓鱼玩具、台球玩具

  指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与同伴协商、愉快的游戏

  语言角

  提供小房子、小树及幼儿的石头作品

  利用石头及各种辅助材料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探索角

  提供放大镜、石臼、锤子、石头

  引导幼儿发现石头的秘密(内部构造等)

  美工活动《有趣的石头》课后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众所周知,我们泉州是盛产石头的地方,是石头的“故乡”。孩子们家中都有一两件石头工艺品,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我主要是发挥想象里,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从生活化的纲要精神来看,具体的就是我上述的内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刚开始的引入过于繁琐,导致了在后面介绍制作方法,特别是用双面胶将石头粘在鞋盒这个重点没能与孩子交代清楚,导致后面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我想作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除了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外,还能具备较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果把你的语言,把你要表达的意思让幼儿听明白,这是当前我的困惑,我想也是我们几个新老师的困惑。今后,我想自己除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外,关键的就是要找到一条正确的与幼儿交谈,交流的“路”,让孩子能够“听”得懂你所要表达的意思,打破孩子与我之间的那堵墙。

  4、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腾祥小朋友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予晴小朋友用吸管为她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7、大班民间艺术活动《有趣的扎染》二等大班美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扎染是我国民间艺术,在云南大理的历史已有千年,由于保山和大理相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已经通过各种途径见过扎染作品,扎染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色彩变化的神秘感深受人们的喜爱。为此我设计了这节扎染活动,这节扎染活动不仅充分调动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让幼儿在自主的扎染活动中体验扎染艺术的魅力,感受活动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欣赏并感受扎染色彩的艳丽和形象的造型美。

  能力目标: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情感目标:感受民间艺术的美,体验创造的快乐。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观看扎染步骤图,尝试做出扎染作品。

  难点:能运用各种工具完成扎染作品。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皮筋、玩具等工具和材料进行扎染的经验。

  2、裁剪好未扎染的衣物、包包、手帕、剪刀,展示板、橡皮筋、颜料盆,清水桶,抹布。

  3、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扎染成品,引起孩子兴趣。

  (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董老师身上的衣服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幼儿自由回答)董老师在里面也准备了许多和我衣服一样漂亮的作品,我想请小朋友去看看,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我要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些作品都有哪些图案?和有哪些漂亮的颜色。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参观。

  师:小朋友看这些作品漂亮吗?其实它们都是用你们穿旧的白色衣服改造的,有包包、围巾、手帕等等。

  2、提问:现在我要请小朋友跟我们分享一下,你们刚刚都看到了哪些图案?有哪些颜色?(幼儿用完整的话回答)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其实这些美丽的作品都是扎染出来的(出示扎染PPT),扎染是我们云南白族地区最古老的民间艺术,因为它独特的扎染方法和它颜色的艳丽在近几年深受人们的喜欢。

  (二)了解扎染,学习扎染。

  1、播放课件,学习捆扎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董老师身上这件扎染衣服的图案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其实这个图案叫螺旋状,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螺旋状是怎么扎染出来的。(观看视频)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是怎么扎染出来的?(幼儿回答)观看PPT捆扎法操作流程图,教师做示范讲解。

  2、幼儿自主学习包扎法

  师:刚刚我们学习的捆扎法是扎染中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还要学习第二种方法包扎法,董老师已经把这种方法的视频放在了桌子上的平板电脑里,我要请小朋友自学,在学的过程中小朋友可以再把材料拿出来跟着视频边学边做,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做轻声的交流,待会儿我要请小朋友和我们做一个分享。

  3、幼儿分享包扎法过程,教师讲解操作流程图,加深学习。

  师:视频看完了,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幼儿回答)小朋友说的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说的对不对?依次讲解操作流程图,教师边说边操作。

  (三)幼儿尝试扎染(配乐)

  师:小朋友真棒,接下来就到你们操作的时间了,但是在操作前董老师有四点要求:1、董老师给你们准备了这样的操作流程图,你们可以选择一种喜欢的方法进行操作,如果忘记了步骤它可以提示你哟。2、我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有包包、衣服、手帕小朋友待会儿可以到这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物品进行操作。3、小朋友选择的材料可以在桌面上进行操作,带作品包扎或者捆扎好请你们戴上手套把作品放在盘子上进行染色。4、染色完成后请小朋友举手示意,董老师会帮助你把作品上的水拧干和晾晒。现在请小朋友有序的到材料区领取物品。

  (四)晾晒作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的学习中,我注意安排了观察、比较、归纳、演示、组合创作、总结等环节,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方法自己去看、自己去想、去做,这样就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使幼儿对老师有亲切感,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8、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夸夸我的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夸夸我的好朋友是大班的艺术领域的教学活动,它的教学目标是

  让幼儿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以及欣赏同伴的优点,并且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夸夸我的好朋友》的教学过程:1先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都有好朋友吗?”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2介绍自己的自画像,并说说自己的五官特征以及优点。

  3游戏:击鼓传花的方式进行游戏,花落谁手就从小塑料筐里取出一张自画像,先猜猜他是谁,然后说说这个小朋友的优点,回答正确了的就发一个五角星的印章。

  4小结: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夸夸自己的好朋友。

  这节课的活动准备是,每人一张自画像,小红花一朵,五角星印章数枚。

  这次的教学活动还是一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小朋友在游戏中感受到了夸夸好朋友的快乐,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完整地表达自己感情的能力,但是在材料准备上,总有那么不足,自画像的提供,可以改成小朋友平时的照片,这样在猜猜他是谁的时候能清楚地看出来。还有就是活动结束有点冷场,既然小朋友喜欢游戏,活动结尾的时候也可以选择游戏的方式结束,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一点,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9、大班艺术领域音乐教案《迷路的小花鸭》设计意图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结合在小班开展的《可爱的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来进行的。在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动物》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可是有部分幼儿在喜爱动物的同时,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从《领域活动指导》中,选取了音乐欣赏活动——《迷路的小花鸭》,让幼儿在充分感受和欣赏音乐的同时,激发幼儿爱护小动物及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和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2、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3、感受人与动物间和谐美好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理解两段歌词及表达的不同情感,在学会唱歌的基础上学习用轻柔、跳跃的歌声加以表现。

  难点:尝试创编歌词及制作图谱,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迷路的小花鸭》(一)(二),图谱(一)(二),哭笑脸谱各一个。

  活动过程

  1、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5 个音阶)

  2、故事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出示图片(一),师:你看到了什么?

  幼 A:我看到有一天,一只小鸭子在池塘边玩。幼 B:我看到小鸭子哭了。因为它想妈妈了。幼 C:我还看到了柳树。

  师讲述故事:有一天,小花鸭在池塘边的柳树下玩,玩着玩着它迷路了,找不到家也找不到妈妈了,它哭了,哭着喊着叫它的妈妈。

  3、教师随旋律跳一段舞,让幼儿猜猜老师想要告诉大家什么。 幼 A:我看到老师做这个是水波的意思(做手指波动状)。

  幼 B:我看到树在摇摆(手臂挥动)。

  幼 C:我看到小鸭子在叫,这样是哭(做擦泪动作)。

  4、师生合作填充完成图谱(一),学唱歌曲第一段。

  (1)出示图谱,了解每一格表示一句歌词。教师唱,幼儿按序指图,师:碰到了什么问题?

  幼:第 1、2、3 格是空格,没有小图片。

  (2)指 4、5、6 三格,师:你听到老师刚才在这几个地方唱了什么? 幼 A:这是鸭子的嘴巴,我听到(唱):呷呷呷呷,呷呷呷呷。

  幼 B:第 6 格画的是鸭妈妈,(引导唱):哭着叫妈妈。幼儿指图学唱 4、5、6 句。

  (3)师:小花鸭在什么地方叫妈妈呢?

  幼:在池塘边,柳树下。边听老师唱,边随幼儿的回答填充 1、2、3 格,幼儿学唱 1、2、3 句。

  (4)师生一起看图谱唱歌,检查贴得是否正确。

  (5)请幼儿一边看图,一边唱歌。

  5、学习制作图谱(二),创编第二段歌词。

  (1)出示图片(二),师:小花鸭迷路了,请小朋友猜一猜这时谁看见了它?幼:是小朋友看见了它。

  提示幼儿在小图片中找出小朋友、眼睛,贴进 1、2 两格,学唱 1、2 两句。

  (2)师: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幼:把小花鸭抱起来。

  引导幼儿贴第 3 格,连唱 1、2、3 句。

  (3)师:小朋友很高兴,她是怎么唱歌的?找找应该贴哪幅图片?

  幼:啦啦啦

  引导幼儿贴第 4、5 格,连唱第 1~~5 句。

  (4)引导幼儿将小房子贴入最后一格,并检查是否正确。连唱第二段。

  (5)边看图谱,边试着唱出歌曲第二段。

  6、边指图谱,边完整演唱歌曲。

  7、体会歌曲不同情感,学习有感情地演唱。

  出示哭、笑两张表情脸谱,请幼儿分别贴到图谱前,该如何贴?为什么?

  幼:哭的脸贴上面,因为小花鸭找不到妈妈就哭了,笑的脸贴下面,小花鸭回家了很高兴。

  师小结:第一段讲小花鸭迷路了,找不到妈妈,心里很难过,我们要用轻柔的、伤心难过的声音来唱,第二段讲小朋友把小花鸭送回家,小花鸭心里很高兴,所以我们要用高兴的、跳跃的声音来唱。

  听琴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两遍。

  8、尝试用动作进行歌表演。

  (1)请幼儿边唱边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每一句歌词。

  (2)请幼儿找个空位子进行歌表演。

  活动总结

  这次活动,幼儿通过感受音乐,为小花鸭的迷路而同情、着急,为能帮助小花鸭找到自己的家而欢呼雀跃,完全沉浸在音乐的情绪中,并且刚开始复习欢快的《快乐的小鸭子》的歌曲性质和《迷路的小花鸭》的歌曲性质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幼儿很快能认识到“《迷路的小花鸭》听起来的唱得很慢, 声音软软的,连起来的,听了心里很难过,很伤心。”体验到离开亲人独自一人悲伤的心情。通过教师讲故事和看多媒体课件,让幼儿的感知从抽象到形象,激发幼儿同情、关心他人的情感,有的幼儿甚至眼眶里含满了泪水, 深深的为歌曲的情景所感染,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投入到歌曲的情景中, 激发幼儿关心迷路的小花鸭的情感,并帮助小花鸭想办法找妈妈,引导幼儿一起帮小鸭子在四周大声多次练习叫妈妈:“妈妈——,妈妈——,你在哪里……我想你呀!”然后教师抱起小花鸭边唱第二段,边带领幼儿把小鸭子送回家。另一位教师扮演鸭妈妈接过小鸭:“谢谢你们,把我的宝宝送回了家。”幼儿说:“不用谢,鸭妈妈再见!”幼儿见小花鸭真的找到了妈妈, 从心里感到高兴,体验了帮助别人的乐趣,并且在活动中,能使用文明礼貌的语言。因此活动的目标基本达到。

10、大班艺术领域活动公开课设计《愉快的古尔邦节》教案与教学反思、点评

  设计思路: 新疆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共同团结是发展的前提,11月26日是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班上有很多少数民族小朋友,我与汉族小朋友们一起走进他们盛大节日,了解他们的风俗,体验一大家人过节的乐趣。于是我将我园的园本课程《古尔邦节》做了一些调整,设计了本次活动。

  内容与要求:

  1、通过活动使幼儿感受古尔邦节节日的快乐气氛。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回族人民是怎样过古尔邦节的。

  3、指导幼儿自主选择多种材料制作过节的食品和服装,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回族人是怎样过古尔邦节的。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制作回族服饰和食品。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1、布置回族家庭的场景。请来一位回族老师和回族小朋友。

  2、《花儿与少年》音乐,回族小帽20只。

  3、准备一些馓子、油香、等食物。

  4、有关回族过古尔邦节的录像片。宰羊、做粉汤、油香、馓子、烤肉、拜年、唱歌跳舞等。

  5、分组活动的材料:玩具羊、玩具刀、彩笔、小纸盘、毛线、皱纹纸、橡皮泥等。

  指导要点:

  一、以回族老师过节请客的形式引出课题。

  1、教师带领幼儿听《花儿与少年》音乐跳回族舞蹈入场。

  2、师:“小朋友,刚才你们跳的是什么民族的舞蹈呢?”

  师:“今天还有一些回族朋友请你们到她们家来作客,我们来看看她们是谁?”

  回族老师:“小朋友,你们好,我是马老师,这是我的女儿迪娜,今天是古尔邦节,我和我的女儿请你们来我家作客,一起来庆祝我们的古尔邦节,好吗?”师:“今天是古尔邦节,是回族的节日,让我们先为马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吧。” (指导幼儿学说问候语和学习简单的回族礼节)马老师:“小朋友们请坐吧。”让幼儿知道古尔邦节是回族的传统节日,类似于汉族人的春节。)

  二、了解回族在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

  1、通过询问主人了解节庆内容。

  师:“我们请马老师的女儿说说他们是怎么过古尔邦节的。”

  2、教师播放录像片段,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古尔邦节的节日内容。

  师:“马老师的家里还有他们过古尔邦节的录像,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过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如:宰羊、做油香、馓子、穿漂亮的衣服、唱歌跳舞等。

  请幼儿互相讨论。

  师:“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回族在古尔邦节时都做些什么呢?”

  三、教师提议请大家帮助回族老师家准备过节的食品和服装。(以教师与回族教师互动的形式引出这一环节。)

  师:“哎,马老师,刚才我们从录像里看到你们过古尔邦节时要做许多食物,一定会很忙吧。”马老师:“是的,我和我的女儿都快忙不过来了,”师:“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吧。”

  1、以一问一答形式向大家介绍材料。(将材料分成两组。制作食品和服装)

  2、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制作。将制作好的食物摆在餐桌上,请制作服装的小朋友将做好的服装给几位回族小朋友穿在身上。

  四、师生共同品尝美食,欢庆节日。

  1、回族老师招待大家品尝美食:“小朋友们,请来品尝美食吧。”

  2、播放花儿与少年音乐,带领大家一起跳舞,感受古尔邦节的快乐氛围,结束。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我幼儿园的本土课程,因为我们昌吉是回族自治州,属于是少数民族比较多的地州。我们班本身就是一个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班级,有3名哈族小朋友,2名维吾尔族小朋友,还有十几个回族小朋友,而古尔邦节又是少数民族同胞的盛大节日,正好赶上11月古尔邦节到来之际,我集结了我园一些优秀老师的思想,创编了这个活动。为了让大部分幼儿能有一个已有经验的连接,我用汉族人的春节有什么特点,在前一天做了铺垫。这也是应用了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是由儿童能够独立地做什么以及儿童在成长或能力较强发的同伴的帮助下能够做什么这两者共同决定的。“让他们跳起来就能够得着”这样既有成就感,还能积累新经验。

  如果重新组织这堂教学,我会分两个课时来上,一节课25~30分钟热身的《花儿与少年》即兴舞蹈,看录像片,组织大家装饰回族小马甲和回族小帽子,介绍装饰材料等。时间整体上有点紧,我之前上这次课大概用了40分钟,时间没把握好。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分两个课时,这样每个课时都会充分一些,孩子们掌握的也会扎实一点。

  点评:

  活动的主题很好,既来自于儿童的生活经验,又丰富提升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设计思路上也体现了将儿童的感受体验和认知丰富相结合的宗旨。活动的准备较为丰富和扎实,但值得注意的是,儿童的经验提升和情感丰富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集体教学活动要有目标要求但又不能太过于饱满,因为儿童的情感体验是有一个过程性的,如果定位在艺术活动可以侧重情感上的体验和表达,对于古尔邦节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认知丰富可以放在活动前期,它也能为儿童的艺术表现与表达提供基础。

11、大班艺术教案《小脚丫会画画》教案反思

  知识点描述

  了解绘画的多样性、丰富性、趣味性,运用脚印组合、添画的方法进行设计想象,完成脚印想象画。

  设计思路:

  《纲要》中提出: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一次美术活动时,一名幼儿不小心踩到了洒在地上的颜料,留下了一串串脚印,孩子们蹲在脚印旁议论着:“哇!这脚印像小船。”“这个像小狗”......我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生成大班艺术活动《小脚丫会画画》。

  活动目标:

  1、根据色块进行想象,大胆作画。

  2、学会用心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和创造美。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用不同材料踩出不同形状的色块。

  难点:根据色块进行想象创作。

  活动准备:

  1、画纸、颜料、画笔、调色桶、纸巾、背景音乐。

  2、脚套、纸盒、发泡网、塑料袋等废旧物品若干。

  教学方法

  游戏情景法、物象分析法、观察引导法、过程指导法、作品赏析法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介绍所需要的材料,提出制作规则。

  三、自由拓印。选择废旧物品和自己喜欢的颜料,随音乐大胆的拓印。

  四、观察色块,借形想象,进行添画。引导幼儿找到色块,进行想象,用黑色或白色颜料勾线添画。

  五、自由讨论,欣赏作品,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其他小朋友。

  《小脚丫会画画》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非常有趣的想象画活动,幼儿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参与性强,通过借行想象,运用脚印组合的方法进行添画设计,在思考、探索、想象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趣”贯穿于教学始终,想象是幼儿探索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活动中,有部分幼儿借形想象内容不够丰富,不敢大胆尝试,教师的引导语尤为重要,要更贴近幼儿生活,如:给色块勾线说成“穿衣服”,在美工区提供更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12、大班数学教案:谁是猜拳高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谁是猜拳高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1、活动来源——真实生活情境

  大班幼儿好胜心强,喜欢竞赛性游戏,但常会为了赢输而起争执,原因之一是统计方法不合理,记不清输赢。本次活动通过“谁是猜拳高手”的游戏,让幼儿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探索统计方法,既满足他们的游戏需求,又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

  2、活动定位——概括提升原有经验

  梳理、归纳、概括是集体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本活动以经验呈现——概括提升——巩固运用为主线,通过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引导幼儿主动建构经验,感受统计的重要和有趣。

  3、教材价值——培养统计意识,发展数学思维

  统计是探究性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包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本活动不仅发展幼儿的计数、比较数量等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辩析的过程中学习统计记录的方法,有助于培养统计意识,形成科学的思维能力。

  二、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萌发对统计的兴趣,感知统计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通过数量比较判断输赢。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用记录的方法收集数据,在经验分享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有玩竞赛性游戏的经验

  材料准备:实物投影仪、黑板、记录纸、笔等

  四、活动过程

  主要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取队名,营造气氛

  “我们要在男孩和女孩之间举行一次猜拳比赛,先为自己队取个名字。”

  2、猜输赢,激发兴趣

  3、想办法,引出比赛

  “两队都有希望获胜,到底谁能赢只有比一比才知道,你认为应该怎样比呢?”(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设想比赛方法:如男女对抗,赢的人数多的队获胜;组内选拔,选派获胜次数多的人参加总决赛等)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经验呈现,概括提升

  1、第一轮游戏,运用自己的方法统计(游戏方法:男女对抗)

  = 1 * gb3 ①二人游戏

  = 2 * gb3 ②集体交流

  交流游戏结果并引出统计方法

  “你和谁比?赢了几次,你是怎么记住的?”

  = 3 * gb3 ③小结

  肯定幼儿的方法,知道在数据少的情况下,可以用简单方法统计。

  2、第二轮游戏,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统计

  = 1 * gb3 ①为失利的队鼓劲,引出第二轮游戏(游戏方法:队内轮流比赛,每队选出一位猜拳高手,进行总决赛)

  = 2 * gb3 ②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统计记录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是否明确操作要求,记录的方法,提醒幼儿及时交换玩伴。

  = 3 * gb3 ③交流记录数据的方法

  幼儿把记录纸贴在黑板上,介绍记录的方法

  “你和几个人玩了?你赢了几次?”

  “你是用什么记号表示的?”

  = 4 * gb3 ④教师归纳概括,引入新经验

  用简洁的符号记录次数,有一定的条理性创设不同的游戏情境,体验不同的统计方法。

  从原有经验中归纳提升出新经验,有助于幼儿的主动建构。

  视幼儿的经验随机调整

  三、巩固运用,感受体验

  1、第三轮游戏,运用新经验统计

  教师观察指导重点:方法的运用,个别指导

  2、交流分析统计记录

  采用幼儿介绍与同伴观察两种方法交流分析记录方法。

  “从记录上你能看出些什么?”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以游戏作引导,以掌握概念为目标,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使操作精,在动手和观察过程中认识时钟的结构,运行规律和整点,同时又渗透了时间观念教育,将原本枯燥的教学活动变为趣味盎然的活动。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以比赛的形式进行,又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美中不足的是有小部分幼儿在学习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这个环节时刚开始时有点不理时针和分针的关系,还有的幼儿是理解之后却不能用语言来表述。我相信下次再上这节课,我会更加注重一些小细节,让整个课程活动更加活跃,效果更好。

1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端午节》教学设计节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知道端午节的日期及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习俗。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对过端午有一定印象。

  课件准备:《端午节》动画视频;“端午习俗”组图;《过端午》儿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播放动画视频《端午节》,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你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和谁有关?

  小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的来历,最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

  出示组图“端午习俗”,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教师也可出示粽子、艾草、香囊、五彩绳、彩蛋等实物)

  ——除了吃粽子和划龙舟,你家过端午还有什么其他习俗吗?

  ——图片上的习俗你知道哪些?说说看是什么。

  小结:端午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这一天,大家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配香囊、戴彩绳、挂彩蛋。

  播放儿歌音频及图片《过端午》,带领幼儿诵读儿歌。

  ——我们把端午节的一些习俗编成了一首儿歌,来听听看吧。

  ——跟着老师念一念。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在生活区,投放粽叶、糯米、馅料、绳子等,组织幼儿亲手包粽子。

  2.在美工区,投放绘画彩蛋,组织幼儿画彩蛋。

  日常活动

  制作简单的报纸圈,组织幼儿到操场上模仿划龙舟的动作,分组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家园共育

  请家长在端午节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受端午习俗。

  附【儿歌】

  过端午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活动反思

  重新站上讲台,一切都是新的。第一次在新的学校里上公开课,我不敢有任何懈怠,提前很多天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做准备。在一番对课文和相关资料的细致研读后,大致的教学思路逐渐形成。一篇文章,尤其是大家的文章,可讲的东西很多,但要上好课显然不宜面面俱到。本着“一课一得”的有效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学习精彩的场景描写”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方案并付诸实施。

  临到上课时,教室后面坐着的一排老师让我的学生们多少有些紧张,我自觉准备还算充分,自然要以微笑鼓励他们。整节课基本上顺利地按计划进行,也基本达到我所预期的教学目标。但课还没上完,我已经有了遗憾之感。因为临场发挥的能力和经验的欠缺,交流讨论场景鉴赏和实践场景描写两个板块完成得比较仓促,未能达到应有的程度和水平。

  现在想来,这些应该算是我对自己的教学所做的最原生态的反思,而真正的反思是在聆听了各位前辈和同仁的评价之后开始的。他们在给予肯定的同时,给了我很多切实有力、极富启发性的指点。我归纳总结为以下三点:

  第一、语文课应该实现内容的深化理解。孔子有言:“文胜质则野,质胜文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想,为人、为文固然要追求文质兼美,上课也应该以此为旨归。而我这节课在处理内容和形式时有些偏颇,执着于穷尽对描写手法的鉴赏,而对课文本身的核心内容有所忽略。《端午日》中流动的是浓郁的湘西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也是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而我却未能加以强化,这是一处不容忽视的败笔。另有,在PPT的制作上也有形式大于内容的倾向,多配的动画图片有点喧宾夺主。

  第二,语文课应该实现方法的落实掌握。本课中,我着重以《端午日》的场景描写为例子,系统地总结了文中所体现的各种描写方法。遗憾的是,我在讲授这个环节时没有进行强化总结,这使得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流于仓促和浮泛,对这几种描写方法的认知不够扎实。在随后的对“追鸭竞赛”的场景描写中,有的学生就没有能够有意识地以清晰的思路去加以练习。

  第三,语文课必须重视语文特有的感悟体验。在本课中,我在强化方法的指导的同时,弱化了对朗读的要求。我想,语文课要有明晰的方法指导,更要有朗读感悟,这二者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上课时当把二者有机结合,以理解促进朗读,用朗读体现理解。

  再次回望开公开课的前前后后,感受最深的是那种无形的压力,然而也深知这些压力正是成长的契机。我想,也只有在不断的历练与反思中才能不断地成长吧。

14、大班艺术教案《郊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极地参与活动,在游戏中获得愉快地情感体验。

  2、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能与同伴相互合作,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大胆地表演。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录音机、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提出与幼儿一起去郊游,讨论用什么方式去公园,以孩子们的决定做随意的动作进“公园”。

  二、请幼儿与同样商量合作表演公园里的景物。

  三、提出问题,并进行表演。

  1、你们放过风筝吗?都见过怎样的风筝?(幼儿自由回答)

  2、风筝是怎样放的?(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

  3、教师与幼儿一起合作放风筝。

  4、教师与全体幼儿配合放风筝。

  四、根据自己的经验,通过想象表演发生各种情况的风筝。

  提问:风筝在天空中飞,有时候会发生一些情况,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幼儿自由回答)

  同时请幼儿与老师一起进行表演。鼓励幼儿能大胆地上来,并能邀请自己的同伴共同合作。启发幼儿想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例如:挂在大树上、缠绕等等,选择一两种为表演重点)

  五、请听课教师与幼儿互动,表演放风筝的游戏。

延伸活动:

  1、探讨并表演另一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想出解决的方法。

  2、小组合作来装饰大风筝。

课后反思:

  听了张老师的活动,我深深感到她是一位创造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得就像一首音乐诗,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丝丝笑意,都给孩子们信心和勇气,使音乐融入了幼儿的学习之中,开启心智,抒发情感,激起想象,引导创新,使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都能愉快而和谐地成长。现在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可是以往的教育活动中,总有部分是“老演员”,有一部分是“观众”,那些有天赋的幼儿经常有机会参与活动,而那些发性格内向的幼儿胆小、自卑不愿意参与活动。张老师为他们设计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使教学个别化,使每个幼儿能按各自的步调向前发展,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提高。如:一开始,她提出带幼儿去郊游,这一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孩子们便能很快地投入到活动中,老师再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幼儿回答,我们乘什么交通工具去公园玩?孩子们便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说,有的孩子说乘三轮车,有的孩子说乘公共汽车,有的孩子说骑自行车,孩子们说的各不一样,老师请孩子们商量一下这么多人一起去的话,用什么交通工具,孩子们马上说出了应该是乘公共汽车去。张教师说,那么我来当司机,你们乘我的公共汽车一起去吧,孩子们便在轻松愉快的音乐声中投入到活动中。在去公园的路上我们要过桥,要钻山洞……孩子们便在张老师的引导下轻松自然地运用动作来表达遇到的各种情况。到了公园了,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摆出各种造型,来说一说在公园里我们会看到什么,孩子们便很自然地三三两两组合起来,摆出各种不同的造型——“小桥”“小活动,需要合作才能完成。张老师在活动中请幼儿两人一组来表演放风筝的情景,把个体的创造和群体的合作交往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幼儿个体发展,又注意群体合作交往。通过合作表演,培养了幼儿分工合作的社会精神,帮助幼儿与人交往,学习“摆脱自我”,而从“他我”关系中获得最初的人生经验,使合作交往过程充满和谐的乐趣,幼儿建立了自信,在群体中相互适应、配合和协调,并学会被人接受自我,获得成就感。

  正如曹冰洁老师所说的:“音乐教育不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小歌唱家、小演奏家,而是要对孩子进行一定的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用音乐教育来陶冶孩子的品格和品德,发展全心全意的音乐才能,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及艺术趣味,所以应着重在培养孩子感受和理解音乐,在全心全意力所能及的程度上用音乐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体验,而不应过分强调技巧训练,追求庞大的演出场面和完满折演出效果,享受音乐的美,通过自己的不断地探索、尝试、表现音乐,最终获得全面发展。”而张老师的活动就是培养幼儿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活动,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很投入地参与活动,满足幼儿自我表现需要,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

15、大班艺术泥塑《麻花》教案反思

  大班手工活动教案,本课活动包含: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设计意图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的一种,它早已走出国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在民间俗称“彩塑”、“泥玩”。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泥塑一直伴随着生活不断传承,从陶器皿、陶佛泥像,到儿童玩具,从没有间断过。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对泥土有着特有的兴趣,他们觉得新奇好玩,百玩不厌。

  而此次活动的对象是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为了让孩子认识麻花,了解做麻花的民间传统手艺,并结合小班孩子对泥的认识、平常的搓泥经验创设了这节泥塑活动麻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2、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拧的方法,学习和巩固搓泥、分泥的技能。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活动前已进行过搓长条的练习。

  物质准备:麻花图片、麻花制作流程图、泥和盘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感知

  实物导入,欣赏泥塑小狗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看看它是什么小动物?他有什么颜色?

  通过图片欣赏其他泥塑作品,知道泥塑在很久以前早就就有了。

  师:小朋友,其实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我们它们泥塑,泥塑在很久以前就有了,以前的人就用泥土捏出了许多好玩的东西,等泥土干了就做成了泥塑。

  二、出示实物麻花,引导幼儿观察麻花的形状,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也想请你们来玩玩泥土,我先请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麻花)这个食物的名字叫“麻花”,它是中国的特色面点,是中国传统民间特色小吃之一,吃起来香香的、脆脆的,很好吃的!你们看,这个麻花是什么形状的呀?(长长的、弯弯曲曲的)

  三、教师利用儿歌进行示范操作

  1、利用儿歌进行示范

  师:软软的泥真好玩,手中捏一捏,拉拉长(取一段泥给它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搓成长长的细圆棒(搓成小泥条),捏起两端轻轻拧拧(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拿两端,轻轻拧一拧)。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他轻轻放入盘子中。

  2、强调拧的动作

  师:把两条搓好的陶泥拧在一起,可以像老师这样用手捏住陶泥的两头,两只手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转动,这样麻花就拧好了。

  四、幼儿学习制作麻花,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我请小朋友都来当小小厨师拧一拧麻花吧!

  (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和巩固分泥,搓泥的技巧。对已经会搓泥条的孩子进行制作麻花的动作指导)。

  四、欣赏评议

  1、集中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欣赏。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创作,教师对有创意的幼儿给予鼓励。

  五、结束活动

  师:刚刚老师接到一个紧急的电话是超市的阿姨打过来的,说现在超市的麻花都卖完了,需要我们的小朋友马上把做好的麻花送到超市里去吧!请幼儿扮演小小售货员把做好的麻花装在纸盘里给超市送货去。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陶泥有着特有的兴趣,在他们眼里觉得是新奇好玩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很认真,一个个都对陶泥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孩子们在拧的过程中充分表现自己,有的麻花拧的很紧,有的麻花拧的松,麻花也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活动过程中我觉得应该在拧麻花的这个动作上可以探索更加简单适合孩子拧的方法,比如对折拧,或者利用甩的动作达到拧的效果,还有在示范过程中忽略了儿歌,可以将儿歌加入使拧麻花更加生动,让孩子便于理解。

16、大班艺术活动:书法王国幼儿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毛笔是我国古代时发明的书写工具。

  2、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感受书法的美,激发幼儿对书法的兴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新接触书法,感受握笔,感受书法之美。

  活动准备

  1、图片、视频、音乐CD、书法作品、黑板、宣纸、毛笔、砚台、墨汁。

  2、新毛笔、笔搁、墨汁、水桶、毛边纸、旧报纸、抹布、盘子。

  活动过程

  一、 听音乐,参观书画展。

  小朋友, 老师今天带你们去参观书画展,好吗?(提前在教室里展出若干书法作品)

  二、 认识毛笔。

  1、小朋友刚才看了许多毛笔,这些毛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笔杆、笔头)那它们有什么不同呢?(有大小、粗细、长短)

  2、小朋友知道毛笔为什么叫毛笔呢?(笔头是毛做成的)那是什么毛呢?(羊毛、黄鼠狼毛)

  三、观看视频。

  让幼儿知道书法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并认识毛笔的种类。

  四、引入故事《墨池》。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很多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五、 幼儿自由尝试书写。

  1、让幼儿自由探索毛笔的使用方法,并且用清水在毛边纸上写写画画。(请个别小朋友示范一下是怎样握毛笔的?)

  2、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握笔的正确书写方式。

  六、 再次尝试书写。

  1、教师做“山”、“力”字的示范。

  2、幼儿进行蘸墨,尝试书写。

  3、作品分享,教师小结。

  4、请幼儿将作品送给客人老师,请客人老师点评。

  七、活动延伸,观看图片。

  提问:毛笔除了写字还可以做什么呢?(画画)

  让幼儿欣赏中国水墨画,认识毛笔出了写字还可以作画。

  八、活动结束。

  快把写好的书法作品拿出去给隔壁班的小朋友也欣赏欣赏吧…

  活动总结:

  书法教学活动需要教师和孩子共同来完成,需要双方互相协作,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因此,孩子们不应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是初次接触书法知识,对笔墨纸砚等并不了解,作为教师要把握住活动节奏,要分清楚活动中的重难点,要有突出性,让孩子们有清晰的切入点,由易到难。我的课间中有两个视频,活动开展中,我发现视频内容太多,孩子们消化不了,重难点没有突出,不得要领,之后我又重新反思和思考。一个好的教学活动是要以孩子出发,要适于孩子的需要和发展。于是,我调整了活动环节,预留了更多地时间让孩子们去交流、尝试、体验。书法是一种国粹,是我国传统的文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把这一系列活动继续延伸,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制力,养成做事耐心、专心、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17、幼儿园艺术活动《蝴蝶》大班教案反思

  这是一节有趣的大班美术教案,通过蝴蝶找花的游戏引导幼儿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幼师如何上好一节美术课?一起来看看这篇由整理的大班拓印画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棉签拓印画以及添画技巧的基本技能。

  2、知道用区分好颜色的棉签均匀的涂色画画,不弄脏手和纸。

  3、在活动中感受拓印蝴蝶的乐趣和美感,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1、棉签 颜料 颜料盘 白纸 擦手巾 剪刀

  2、情境创设:活动室布置成大花园氛围

活动过程:

  一、 蝴蝶找花

  ——律动导人,游戏中感受“花园”色彩的美丽

  1、师:美丽的春天来了,让我们变变变,变成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飞到花园里去吧……(播放课件“花园”,师幼随音乐“春天”做飞舞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2、游戏“蝴蝶找花”

  (1)找朵红花做朋友。问:你们找到的是什么颜色的花?

  (2)找朵黄花做朋友(同上)。

  (3)找个好朋友说说,还看见了什么颜色的花?

  (4)音乐起,“蝴蝶”(师)绕着“花朵”(幼)自由做动作,边飞边说:“好香啊”、“你好啊”、“真美呀”、“拥抱一下吧”。

  二、我来试一试

  ——介绍作画工具——棉签,个别幼儿尝试作画’

  1、蝴蝶高兴吗?你们想不想画一只高兴又漂亮的蝴蝶呢?

  2、教师示范拓印

  先将白纸对折,蘸取一种颜色后在白纸上绘画蝴蝶轮廓,力量适宜,颜色均匀的涂抹在白纸上,再用不同的颜色将画好一半的蝴蝶进行装扮添画,然后沿着对折线对折。

  三、幼儿创作活动。

  幼儿自由选择颜料,自由选择组合方式进行创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把漂亮的蝴蝶剪下来。

  1、个别交流

  引导幼儿说说用了哪些颜色?

  2、师幼把拓印好的画剪贴展示,拍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游戏“蝴蝶找花”,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师幼“飞”出活动室,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节美术活动中幼儿表现的都很积极,但从绘画出来的作品来看,孩子们在拓印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他们并不是很会利用棉签绘画,不能均匀的涂色,甚至对蝴蝶的大型轮廓都不能完整的勾画,只是等待老师的指导。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使我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我及时需要作如下调整:

  1.在美工区域墙面上画了几张步骤图供幼儿参考。并且在区域活动开展前介绍了这几张步骤图。

  2.多准备了一些用来拓印画的工具,比如:皱纹纸、海绵纸、蔬菜根等。

18、大班艺术《快乐的皮影人》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皮影戏的特点,知道皮影戏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艺术。

  2.感受皮影舞的幽默、滑稽,能模仿皮影人的动作合作进行表演。

  3.体验表演皮影人的乐趣,产生对皮影戏这一民间艺术的喜爱。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欣赏并了解皮影戏的特点以及学习皮影动作

  难点:能够运用整齐动作和不同造型动作,合作性的表演。

  活动准备

  1.皮影人一个、皮影戏《火焰山》视频片段

  2.舞蹈《俏夕阳》的视频片段

  3.一块长白布、太阳灯

  4.不同造型动作图片两幅

  5.《俏夕阳》舞蹈音乐

  活动过程

  一、欣赏皮影戏,了解皮影戏的特点。

  ——师:你们看过皮影戏吗?”那今天老师带来一段有趣的皮影戏,我们一起欣赏一下。播放《火焰山》的皮影戏视频请幼儿观看。

  师:这段皮影戏精彩吗?演的是什么故事?皮影戏是用什么表演的?是怎么表演的呢?

  小结:皮影戏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我们家乡唐山的有名的地方戏。表演时,灯光照着皮影人,它的影像就出现在幕布上。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遍操纵影人,一边演唱,还有的人用乐器伴奏。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皮影人,你们看看是什么样子的(薄薄的是侧面人,)?猜猜它是用什么制作的?(驴皮雕刻的)我们一起看看皮影人是怎么动起来的。老师操纵皮影人引导幼儿发现是用小棒牵动关节带动手臂。

  二、游戏“皮影人变变变”,通过模仿感知皮影人动作特点。

  ——师:刚才我们看了皮影戏,皮影人的动作是怎样的?请幼儿做一做。

  ——师:现在我们玩一个游戏“皮影人变变变”,请你快速模仿皮影人动作,看谁变得像,变得快。出示皮影人动作图片,请幼儿初步尝试模仿动作,感受各个关节的动作。

  三、欣赏舞蹈《俏夕阳》,学习皮影舞的动作。

  ——欣赏皮影舞《俏夕阳》片段

  师:刚才小朋友们模仿皮影人的动作可真好。有一群老奶奶模仿的皮影更厉害呢!她们把皮影人的动作编成了舞蹈,我们一起看看吧!

  师:刚刚看到电视了的观众和小朋友们都笑了?为什么?是不是觉得很幽默、滑稽?

  ——学习模仿基本动作

  师:老奶奶的皮影舞是怎么表演的?谁来学一学?重点引导幼儿学习走路、大笑和跳的动作。

  师:请幼儿随音乐和老师一起绕圈练习皮影舞各种动作。

  ——学习合作变造型

  师:除了刚才我们学的动作,老奶奶每个人都做了不同的造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师:现在我们分成两组,请你找到跟你身上数字相对应的皮影人学一学。老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身体、两只手臂和腿的姿势的变化,并指导有困难的幼儿。

  师:皮影人是一起变的造型吗?(是一个接着一个)引导幼儿一个接着一个变造型。

  四、完整表演皮影舞,体验合作表演舞蹈的乐趣。

  ——师:我们把皮影人走路和摆造型的动作连起来表演一次吧!幼儿分两组尝试表演。老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开始一个接一个摆造型。

  ——出示幕布和灯光。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幕布,我们可以在幕布后面表演皮影舞。两组轮流表演和观看,体验影子表演的效果。

  五、结束部分:教师带领幼儿跳皮影舞走出教室。

  活动总结

  为了激发幼儿对皮影戏的兴趣,我采用幼儿熟悉和喜爱的故事《火焰山》这一皮影戏片段,孩子们一下子就被这一新鲜的表演吸引住了,潜移默化的感知了皮影戏的特点。学习皮影动作表演舞蹈是这个活动的重点难点,如何让幼儿学会基本动作,并且合作完成一个舞蹈呢?这对于没有经验的幼儿来说非常难。在这个环节我我巧妙的设计了“皮影人变变变”的游戏,大家在口令下快速模仿变出各种动作,体验活动的有趣,为接下来舞蹈表演奠定前期基础。在观看完《俏夕阳》舞蹈以后,利用不同造型图片让幼儿自主探索学习,进行合作表演,充分让幼儿体验皮影舞蹈的乐趣,突破重点难点,达到预期目标。在为幼儿创设了灯光和幕布完成表演皮影舞蹈的时候,活动达到高潮,幼儿互相欣赏美、表现美、体验到了表演的乐趣和成功。

19、大班艺术活动《戏说脸谱》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在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歌唱活动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最常见的教育形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特设计此课。通过让幼儿看、动口唱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性。

  活动目标

  1、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2、回忆对即有人物脸谱的认识。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重点难点

  幼儿初步了解中国国粹——京剧艺术,并逐步喜爱京剧艺术。感受京剧独特的曲调和韵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欣赏过京剧脸谱,对即有人物脸谱有所认识。

  材料准备:各种京剧脸谱图片PPT、 教师戏服一套,乐曲《戏说脸谱》、视频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入场:现在我们像京剧演员一样走上台去。小京剧演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要亮相了。进场。

  2、今天要带小朋友看一段京剧表演,看的时候要仔细的想一想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是不是一样的。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观看视频)

  3、提问:京剧表演和我们平时唱歌一样吗?哪里不一样??他们脸上的妆容和我们平时画的妆一样吗?他们脸上画的是脸谱。

  二、中间部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有关于脸谱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都有哪些脸谱人物。都有什么颜色的脸谱。

  2、一起出示图片(窦尔敦、关公、孙猴、曹操、张飞),教师讲故事。(蓝脸的窦尔敦偷走了皇帝的御马,红脸的关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花脸的孙侯特别神通广大,它会七十二变,白脸的曹操很聪明,但他奸诈、狡猾,黑脸的张飞最仗义,但是他的脾气有点坏,生气起来叫喳喳的,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他的声音。)

  3、提问:故事讲完了,老师要考考你们,花脸的是谁?白脸是又是谁?~~~

  4、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京剧里的乐器,这叫做板,老师打着板来说一说刚才的故事。(提问:刚才老师先打板再说,还是先说再打板?小朋友的手来当板,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个故事)

  打板依次念词: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战场杀、

  花脸的孙猴、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5、接励游戏:老师说前段,幼儿接后段。

  三、结束部分(学唱歌曲)

  1、老师想用京剧的唱腔来表演刚才的故事,你们来当小票友,如果老师表演的好,你们给我鼓励鼓励,好吗?(教师表演)

  2、提问:老师用京剧唱腔唱的和平时你们听到的歌一样吗?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遍完整的音乐。小朋友们可以跟着哼唱。我们找一找哪一句拖音最长。

  4、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啊”

  5、尝试加上眼神、动作,或模仿教师表演歌曲。

  6、师:小朋友表演的真棒,回到家后可以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活动反思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作为中国的孩子,应该了解她;作为老师,我也有义务把她介绍给孩子们。活动之前,想让孩子们对三国中的人物有一点了解,于是就想给孩子们讲一讲三国的故事,谁知,刚说到这个话题,孩子们便你一言我-语的讲了起来,他们提到的很多人物我都不太熟悉,看来,该“充电”的那个人是我才对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次音乐活动,因为孩子的好奇和兴趣,所以整个活动气氛非常活跃。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充分变抽象为直观,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学唱京歌《戏说脸谱》时,我先让幼儿欣赏京剧的表演片段,让幼儿从京剧的服装、动作、唱腔来感受京剧的特征。再通过手绘的脸谱,介绍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然后将歌词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孩子听。突破难点时我利用了简单的图谱,让幼儿通过看节奏图谱学会演唱并让幼儿用动作进行表演。

  这次活动给了我一些启示,今后,在设计主题活动时,我不仅要考虑到活动的选材,还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认知水平,要根据孩子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来选择适合他们的活动形式,那样,才能让活动更加精彩!

20、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叶趣反思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

  叶趣(树叶拼贴)

  活动目标:

  1、感受树叶的自然美

  2、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

  3、提高剪贴制作能力、垃圾分类的能力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资源:

  1、经验准备:尝试较简单的树叶制作

  2、物质准备:色纸边角料、剪刀、双面胶、牙签、放置落叶的筐、垃圾分类箱

  活动与指导:

  一、捡落叶,观察感受树叶的美。

  大家一起到幼儿园的后花园观察秋天、捡落叶。提醒幼儿要捡各种完整的落叶。

  二、整理落叶,发展分类能力。

  回到活动室,要求幼儿把自己组的落叶分类,分类的标准由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决定。

  三、制作树叶玩具,发展动手能力。

  师:“你们想想看,这些漂亮落叶可以用来做什么?” (幼儿自由讨论)

  教师示范做拖鞋:找一片大一点的厚一点的叶子,在树叶的前面一点的中间划一个小口子,然后把靠近叶柄的叶子划出一圈,把叶柄插到切口处固定。一只可爱的叶子拖鞋就做好了。教师请一个幼儿穿这只拖鞋,走一走,激发幼儿制作的兴趣。

  四、教师提创作要求

  1.做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

  2.可以和同伴协作完成;

  3.可以利用辅助的材料。

  五、幼儿分组制作

  教师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幼儿完成作品,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醒幼儿注意树叶的特性,在制作的过程中要小心。

  六、展示作品,场地整理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放置在展览区,大家自由参观。

  每组幼儿先在组内进行选拔,推荐出一件最佳作品,向大家展示和讲解。

  最后是场地整理:工具归位,多余的材料放回原处,废物分类放到分类垃圾箱。

  延伸活动

  1.剩余的完整叶子放在美工区,为区角活动提供材料。

  2.剪下的树叶、破的树叶,自由活动的时候拿到后花园进行填埋,为树木提供养料,使树木明年长得更好。

  活动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活动在设计时,在考虑提高幼儿美工技能的同时,十分注意幼儿环境情感方面的培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树叶之美,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之情。活动中,首先组织幼儿捡落叶,并进行落叶分类,让幼儿在环境实践活动中真切地体验环境的美,然后请幼儿利用树叶的自然形态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进一步感受自然物的天然美及艺术美。利用大自然中的废弃物制作玩具,玩具淘汰以后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体现“为了环境的教育”理念。

  二、效果分析

  这个活动幼儿很感兴趣,因为从来没有用过如此“脆弱”自然物制作过玩具,所以他们都细心地进行制作,大部分幼儿都能够独立完成,他们制作了很多的玩具:如手表、帽子、盒子、动物面具(兔子、蝴蝶等)、花篮……在最后的整理中,幼儿能够把自己的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很多幼儿在延伸活动中还在兴致勃勃地“研究”。

21、大班艺术手工《美丽的花儿》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先让幼儿以三原色为基础进行玩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花儿的美丽与色彩,能够愉快大胆的作画。

  2、能够使用蔬菜水果等自然材料沾上颜料拓印。

  3、体验印画的快乐,并对颜色产生浓厚的兴趣。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重点难点

  1、通过运用自然材料,培养幼儿对颜色的探索。

  2、培养幼儿对颜色的运用。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鲜花、果蔬、纸团、剪好的小叶子、颜料、纸盘、胶棒、纸张若干、小抹布。

  幼儿经验准备:有粗浅的绘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完成目标一)

  1、观察花儿

  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感受花儿的特征。如看看摸摸闻闻。

  2、通过提问,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天气越来越暖了,公园的花儿也越来越多,老师想请小朋友们来画一些漂亮的花儿来装饰幼儿园,我们画画需要用什么工具呢?

  教师小结:绘画需要各式各样的笔。

  师:如果我们不用这些画笔进行画画,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材料画画呢?

  二、基本部分(完成目标二、三)

  1、神奇的画笔

  小朋友们都认真动脑思考了,原来,我们不用画笔也会有这么多的材料代替画笔,老师准备了一些材料,我们来看看该如何使用吧?

  *小手拿稳,轻轻沾颜料。

  *印在画纸上,默念咒语123。(允许幼儿创意)

  *画纸上留白,花儿在中间。

  幼儿玩色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如果有颜料占到手上可以用小毛巾擦一擦)

  2、为美丽的花儿添叶子

  *注意胶棒的使用方法。

  *深色叶子和浅色叶子交替粘贴。

  三、结束部分

  1、请小朋友们把创作好的作品放到展示台,幼儿围观讨论。

  2、欣赏幼儿作品给予表扬。个别问题,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

  活动延伸:

  1、还知道哪些好玩的创意画?我们一起创作。

  2、展示自己的新作品并教老师和小朋友用新的方式方法创作。

  活动反思

  利用颜料进行玩色是孩子们非常喜欢操作的一项活动,活动又请小朋友体验了各式各样的“画笔”。虽然教师提出要求了,但个别幼儿还是会把颜色混在一起,结束部分也让幼儿相互观察欣赏一下混色的效果,引发幼儿想玩混色的欲望。

22、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手指变变变》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手指变变变

  活动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具有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手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到和最常用的,一双小小的手,它不仅能做许多事,还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大班幼儿对自己手的了解更理性一些,愿意了解每个手指的名称,体会自己手的本领,同时愿意尝试各种和手有关的创意活动。因此,我设计了本次美术活动《手指变变变》。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对手指画的全新认识,了解手指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

  2、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指印画、添画,并掌握手指印画的方法。

  3、幼儿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方法,基本掌握印画方法及添画、添画时大胆尝试。

  难点:概括事物的形象特征,在将手印按在绘画纸的实际操作。

  活动准备:

  绘画纸、勾线笔、手指印泥、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手指宝宝带来它的老朋友手指印泥、勾线笔、抹布、绘画纸,它们一起来我们这里做客。”出示手指印画的工具。

  用到的方法有:平按法、点触法、笔触法

  二、基本活动:

  (1)学习画人物(平按法)

  老师伸出大拇指,用大拇指的螺纹面醮上颜色,在示范用纸上平平的用力压一下,留下一个指印,人物的身体画好了。(2)学习添画

  出示记号笔或水彩笔,给人物填上五官、四肢。

  比如:踢球的小人,高兴的小人、行走的小人等。

  (3)学画苹果树(点触法和笔触法)

  老师先画出苹果树的轮廓,用大拇指的指尖蘸色,然后在苹果树上进行点触,画出的是圆形图样。

  (4)学习添画

  老师给苹果添上短枝,红红的苹果就画好了。

  (5)给苹果树涂色(笔触法)

  老师用食指的指头蘸色像画笔一样一笔一笔短而快地在苹果树上涂抹,树叶和树干画好了,一课完整的苹果树就画好了。

  三、结束活动(作品展示)

  小朋友们老师的创意很棒吧!充分发挥你的想象能力,画出许多你喜欢的东西来,在做的时候要注意随时擦干净手指哦。

  四、活动延伸

  在手指印画的基础上,合理加入手掌印画和手的其他部位的印画方式,让画面更丰富。

  《手指变变变》活动反思

  手印画能够锻炼幼儿的创造力,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促进大脑更快发展。这一活动的题材来自幼儿的生活,幼儿对自己的小手有一定了解,并且幼儿对人物没有陌生感,而且对手印画充满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生成了这次活动,我把这次活动目标定为:引导幼儿对手指画的全新认识,了解手指印画,展开联想,进行适当添画。幼儿能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指印画、添画,并掌握手指印画的方法。幼儿感受手指印画的乐趣,体验创作的快乐。活动中我是让幼儿掌握印画的基本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添画。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是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本次活动,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然后通过与幼儿谈话的方式复习手的各个部位名称,再让幼儿用手变出更多动物,让幼儿感知我们手的灵活性,为下面用手指印画做好铺垫。我们知道情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它创设了兴趣,而兴趣又是幼儿游戏、学习的维系纽带,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所以我创设了幼儿踢球、遇到某一高兴事的一些表情这一情境,以激起幼儿的作画愿望。在讲解示范手印画这一重点环节,先让幼儿观察人物踢球图片,让幼儿直观认知人物特征。接下来先画身体时我们要用到的方法是什么,还让个别幼儿示范,实现师幼互动,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用表扬法鼓励幼儿向画得好的幼儿学习,体现师幼互动的理念。在画苹果树时我们重点要知道用了什么方法来画树,怎样才能画出圆的形状,幼儿自己先试着画,然后师幼一起来总结画圆的方法。整个活动过程,动静结合,各环节衔接得自然,从作画结果看,幼儿基本掌握这一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体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活动中,也许是教学经验不够,我感觉自己对幼儿随机教育不够。

23、大班美术艺术教案《送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伞型,并能大胆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伞面。

  2、能快速、光滑地剪下自己设计的伞,并粘贴在画面的合适位置上,注意合理布局。

  3、知道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关心。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背景图(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

  2、音乐,录音机,

  3、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

  1、律动入座

  2、音乐情境导入

  3、教师小结

  二、说一说

  1、你见过什么样的伞?

  2、你喜欢什么样的伞?

  三、画一画

  1、请画下你喜欢的伞的轮廓

  四、剪一剪

  1、请剪下小伞

  2、请撑伞走一走

  五、穿新衣

  1、认识操作标记: 第一组是黑白线条装饰;

  第二组是黑白线条与蜡笔结合装饰;

  第三组是黑白线条与剪贴结合装饰。

  2、自由选择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布局

  3、撑伞走一走

  六、去送伞

  1、展现故事情境境,移情想象

  2、送伞活动(粘贴好上一次画好的雨中的路人)

  3、音乐,录音机,

  4、粗细黑笔,蜡笔、粘纸,剪刀等。

活动反思:

  撕纸是小班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活动,它不仅能锻炼手部肌肉的精细动作,还可提高手眼的协调性,纸被撕碎时发出的声音以及撕后的形状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极大的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感兴趣,他们团结协作,共同的在轻松的氛围中欣赏了美、创造了美、感受了美。

24、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小毛驴》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与活泼,乐意参与音乐活动。

  2.学习2/4拍的节奏,能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3.能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会相会合作、配合游戏,体现集体游戏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小毛驴》、杯子人手一个、杯子演奏视频

  活动过程:

  一、出示杯子,说说如何让杯子发出好听的声音。

  1.出示杯子,请幼儿想象怎么让杯子发出声音?(用杯子敲桌子、直接敲杯子、借用工具等等)

  2.观看杯子演奏视频,说一说视频中的杯子都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3.跟随教师的节奏用杯子敲击桌面,探讨怎样的声音更好听。

  二、跟随音乐,进行节奏游戏。

  1.完整播放音乐,请幼儿说说感受。

  2.分段感受音乐,跟随教师的节奏进行演奏。

  3.强调重点节奏型,幼儿自由进行练习。

  4.分组尝试演奏完整音乐,说一说哪一组表演的更完整。

  三、自由跟随音乐,进行节奏表演。

  邀请请所有幼儿进行完整演奏,可让幼儿在家给长辈表演,提高幼儿自信。

  活动反思: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艺术是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新疆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小毛驴》这首童谣诙谐、幽默、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选择这节音乐课作为节奏游戏,就是让幼儿通过学习能够更好地感受和表现我国少数民族富有特色的音乐特点。杯子节奏游戏作为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在教学中着重发展幼儿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参与性和合作,这节活动中各种杯子练习为幼儿学习增添了浓厚的兴趣。本次活动为第一课时,第二课时会跟随音乐进行节奏传递,相信幼儿会在合作中找到乐趣。不足之处:在拍摄视频时可加入2-3位幼儿一起进行。

25、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水墨青花》教案反思

  幼儿园微课教(程)设计方案

  授课教师姓名

  吴豆

  领域

  艺术

  教龄

  8

  年龄段及微课名称

  大班《水墨青花》

  视频长度

  11分20秒

  录制时间

  2018年12月18日

  知识点来源

  领域: 艺术班级:大班教材版本: 江苏教育出版社

  知识点描述

  1.初步了解青花瓷及二方连续图案的特点。

  2.能够较熟练的运用毛笔和墨水进行印染和装饰。

  3.体验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萌发对国画的热爱。

  4.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5.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预备知识

  经验准备:有使用毛笔的经验。

  物质准备:毛笔、蓝墨水、清水、固体胶、宣纸等操作材料。

  活动类型

  集体教学

  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设计思路

  “水墨青花”来源于生活中有关中国画元素以及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主动探索到的水墨滴画而生成的一节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画的特点,采用水墨滴画的技巧,结合中国画的元素,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力, 发展创造力,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微 过 程

  基本部分

  一、视频导入。

  欣赏舞蹈《青花》。

  二、基本部分

  1.认识青花图案。

  2.示范青花印染画。

  3.欣赏青花瓷瓶。

  4.认识二方连续图案。

  5.示范用二方连续图案装饰花瓶。

  6.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作品展示。

  大班艺术活动《水墨青花》(美术)微反思

  该微课采用水墨滴画技巧,结合中国画元素,让幼儿在观察、感受和操作中,掌握水墨印染画步骤;利用二方连续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创造性地装饰青花瓷瓶,从而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国画的喜爱之情,萌发爱国情感,丰富想象, 发展创造力,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本次活动,通过欣赏、观察、感受、操作一系列的过程,自然地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从而有效的达成目标。而在认识二方连续图案的时候应该多展示一些图片,以便于幼儿观察,从而在创作的时候才能想象力才会更丰富。

26、大班科学《神奇的静电》艺术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孩子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干燥的秋季节玩滑梯时头发会竖起来,晚上睡觉脱衣服时,黑暗中常听到噼啪的声响,而且伴有亮光;见面握手时,手指刚一接触到对方,会突然感到指尖针刺般刺痛;早上起来梳头时,头发会经常“飘”起来,越理越乱;拉门把手、开水龙头时会“触电”的感觉,这是什么现象呢?我们通过科学实验的形式探索静电产生的原因及消除静电的方法。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2.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3.对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生活中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掌握清除静电的方法。

  难点:学会运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产生静电。

  活动准备:

  1.塑料梳子、塑料彩条、纸杯、科学实验盘、电光纸制作的蝴蝶、喷壶(装满水)、

  2.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木棍、纸片、塑料手套、气球、棉布等不同材质的材料

  3.背景纸、电光纸碎片、毛皮、尼龙袜。

  4.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小小魔术师”魔术导入

  1.小朋友快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蝴蝶”引起兴趣。) 猜一猜这是用什么做的?(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2.怎样才能让蝴蝶飞起来呢?(请幼儿尝试,教师及时鼓励。)

  3.听说有一位魔法师能让蝴蝶飞起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出示小动物手偶操作)

  a.拿梳子直接在蝴蝶上面吸。(现象:蝴蝶没有动。)

  b.用塑料梳子和毛皮摩擦后在蝴蝶上面吸。(现象:蝴蝶飞起来了。)

  4.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表达。)

  ‚为什么蝴蝶会飞起来呢?(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5.小结:原来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塑料梳子好毛皮摩擦后就产生了静电,所以“蝴蝶”就被吸起来了。

  二、幼儿实验操作(重点部分)

  1.小朋友,你也想变魔术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今天的科学宝贝吧。(请幼儿一一认识操作材料)

  塑料梳子、‚背景纸、ƒ电光纸碎片、④毛皮、⑤尼龙袜

  2.操作:

  请把彩片倒在背景纸上。

  ‚请你试一试,怎样才能让彩片飞起来呢?(引导幼儿用梳子和毛皮、尼龙袜摩擦。)(播放轻音乐)

  ƒ提问:你是怎样做的?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④请你试一试,怎样才能让你的头发飞起来呢?

  ⑤提问:你是怎样做的? (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三、拓展“静电的秘密”(突破难点)

  1.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静电现象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出示生活中静电的图片,并进行简单讲解。)

  2.静电有时候会让我们感到不舒服,你知道怎样消除静电吗?(引导幼儿大胆猜测。)

  3.小实验:梳子摩擦头发后会发生静电现象(头发会立起来。)

  提问:怎样才能让头发乖乖听话呢?(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实验:用喷壶在头上喷些水后再用梳子梳头发。

  ƒ小结:防止静电的有效方法:

  a.出门前去洗个手,或者先把手放墙上抹一下去除静电!还有尽量穿纯棉的衣服。

  b.为避免静电击打,可用小金属器件(如钥匙)、棉抹布等先碰触大门、门把、水龙头、椅背、床栏等消除静电,再用手触及。

  c.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

  四、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1.科学家利用静电原理发明了许多有用的发明,如

  静电印花、静电喷涂、静电除尘等,都已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静电也开始在淡化海水,喷洒农药、人工降雨、低温冷冻等许多方面大显身手,甚至在宇宙飞船上也安装有静电加料器等静电装置呢。

  2.教学延伸:小朋友,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聊一聊你学到的关于静电的知识吧!

  活动反思:

  这节教学活动目标体现了三个维度。

  导入环节“蝴蝶会飞起来”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从而引出“静电”现象,孩子们知道了摩擦后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在幼儿的操作环节,我给了孩子们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孩子们尝试着拿着梳子反复摩擦,然后用摩擦过的梳子对着自己的头发,尝试把自己的头发吸起来,可是“静电现象”并不明显。我发现这跟操作材料有关,于是我请孩子们更换不同的材料来尝试,孩子们惊奇的发现动物毛皮经过摩擦后静电效果更明显,于是孩子们用毛皮在梳子上反复摩擦之后仔细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在拓展“静电的秘密”环节中,我出示了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图片,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开门时电到手、玩滑梯时头发飞起来都是静电现象。孩子们从中学会了消除静电的方法,如:开门前摸摸墙、头发静电飞起来手沾些水……

  在结束环节,拓展了孩子们的视野,孩子们了解到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呢!

  在“神奇的静电”活动中,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实际操作中获得了对于静电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

  文章来源于网络,由小编转载整理,只为分享优秀教育理念,促进幼教行业健康发展。感谢原创作者的辛苦创作的付出,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版权归原作者和原出处所有,谢谢!

27、大班艺术手工活动《可爱的蜗牛》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卡纸制作蜗牛,表现蜗牛的身体。

  2.通过观看示范,了解制作的基本方法,把握剪和折的方法。

  3.在手工活动中,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养成良好的手工活动习惯。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每组有小箩筐一个(里面有各种颜色的卡纸)

  2.记号笔,固体胶,剪刀

  3.蜗牛范例一个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朋友,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着房子到处走.要是有人碰碰它,赶紧躲到房子里。你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动脑筋想一想哦!(这是蜗牛)

  2.你们喜欢蜗牛吗?我们一起来做可爱的小蜗牛。

  二、课件演示

  三、观察学习

  1.认识做蜗牛的材料。(剪刀、固体胶、记号笔、卡纸)

  2.出示一只做好的蜗牛,幼儿观察。

  3.示范蜗牛制作方法:

  (1)用记号笔在卡纸上画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用剪刀剪下来。

  (2)画上两个大大的眼睛,用剪刀剪下来。

  (3)在校园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纹,这是蜗牛的房子。

  (4)还要剪下一条长长的触角,用手对折拉开。

  (5)最后,请固体胶来帮助把它们变成一只可爱的蜗牛。(大大圆对折做蜗牛的身体,房子贴在身体上,触角贴在蜗牛的头上,再贴上两个小眼睛,蜗牛就变出来了)

  (6)还要贴上小草,给蜗牛做朋友。(用绿色卡纸对折,画上小草剪下来,再打开折一下,小草就可以立起来了)

  四、动手操作

  重点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画出有个性的“房子”,将做好的蜗牛放在纸上,再在旁边添加草地就完成了。

  五、作品评价

  幼儿相互欣赏同伴制作的蜗牛,感知体验成功制作小蜗牛的快乐。

  活动延伸:

  1.可迁移其他材料制作蜗牛。

  2.举行蜗牛展览会。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通过形象可爱的PPT图片,吸引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循序渐进的介绍,让幼儿能清晰的了解蜗牛的制作方法;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帮助幼儿记忆制作的步骤。出示做好的蜗牛成品时,能详细介绍一下蜗牛,效果会更好。

28、大班艺术教案《狗狗抬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特点。

  2、积极参与活动,能大胆进行表演。

  3、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一份;头饰一套;磁带;录音机;扇子一把;花轿一顶;

  2、简单欣赏儿歌《小狗抬花轿》3、桌面设置为花轿图案。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并熟悉歌词。

  1)"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花轿)"在哪看过的,里面一般坐着谁?""现在我们来看动画里是谁坐在花轿里,又是谁在抬轿?"

  2)放课件,欣赏课件一遍。"刚才你听到了儿歌中说了些什么?"

  3)跟着动画一起说一遍。(放课件)

  4)"我们来给动画配音"(进一步熟悉儿歌)

  2、用动作感受歌曲旋律

  1)、小狗是怎样抬轿的?

  2)、老虎神气的动作又是怎样的?

  3)、鼓乐队的动作。

  3、尝试大胆演唱歌曲

  1)"我们把刚才的儿歌配上这个好听的音乐唱出来,怎么样?"教师示范一遍。

  2)听音乐轻声唱。

  3)分两组演唱。一组做动作,一组歌唱。(教师提醒幼儿将小狗可怜和老虎神气的动作表现出来)

  4、游戏表演教师提供花轿、扇子、头饰等道具,幼儿参与游戏,教师指导。

  5、结束"老虎被我们甩掉了,我们抬着花轿去玩了"(放音乐,幼儿抬着花轿出教室)

附:歌曲小狗抬花轿

  3 3 2 3 3 2 | 1 5 5 | 6 6 5 6 6 5|1 5 3 2|

  八只小狗抬花轿,老虎坐轿把扇摇,小狗气得汪汪叫,老虎却在睡大觉,

  3 3 2 3 3 2 | 5 3 3 2 1 1|2 2 3 2 1 1 6 | 5 1 1 |

  一只小狗跌一跤, 老虎对它踢一 脚。小狗抬轿到山腰, 想个办法真正好。

  1 6 6 5 4 | 1 6 6 5 4 | 5 5 5 5 | 1 6 6 5 5|

  一二三向上抛, 老虎摔了一大跤

  1 6 6 5 4 | 1 6 6 5 4|5 5 5 5|1 1 1 |

  一二三向上抛, 老虎摔了一大跤

活动反思:

  1、孩子们认知能力进一步提高了,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强,喜欢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认知和情感,具有一定的创造力。根据幼儿这一年龄特点,结合课程主题,激发了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好奇心及探索欲望,充分感受动物的美,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但孩子们的表现欲望都很强,很多孩子都积极参与活动中,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对游戏中角色的扮演都很感兴趣。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很轻松自在的表现自我。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首先这个活动是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根据幼儿已有的认知经验,对狗有了很好的了解,适合他们的年龄特征。教学活动与孩子的发展水平、经验、能力等相结合,使孩子真正的获得满足和成功,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3)教师让幼儿参与了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乐趣。

  3.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导入的音乐表现不太好,在让幼儿参与游戏中要有条理的组织幼儿,把握好时间。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堂课,我的导入要更新一下,在游戏环节注意组织要更有条理些,充分发挥幼儿的表现力。通过上了这堂课,让我知道了在平时要打好基本功,在教学中,要多找资料,准备要充分,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锻炼,多吸取经验,不断反思,争取更大的进步。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艺术设计双簧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