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探玩电珠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0-31 13:44:03

大班科探玩电珠教案反思

1、大班科探玩电珠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既好奇有乐于参加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操作的特点,同时作为参与到活动中的指导教师来说,既要及时给与指导又要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2、大班科学优秀教案《科探活动玩电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快思老.师教案网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3、大班科学教案《玩电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比较,知道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了解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关系。

  2、知道实验验证的重要性以及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电筒,引导幼儿探究手电筒发光的基本原理。

  目的:通过手电筒的发亮现象,让幼儿初步知道导电材料有什么作用,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通过教师的实验示范,让幼儿知道电珠发亮实验是如何操作的。

  (1)问题讨论: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教师演示电珠发光的实验,引出导电材料这一名词。

  二、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目的:让幼儿通过电珠发光实验的结果比较,找出一些常见的导电材料。初步感知在常态下金属材料不是都能导电的现象。

  出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哪些是导电材料的兴趣。

  幼儿进行寻找导电材料的实验实验结果分享与交流实验结果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进一步验证实验结果:金属材料是否都可以导电?

  三、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的系列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设计与验证,让幼儿更深刻地知道了电珠发亮与电池的关系,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实验验证对实验结论的重要性。

  (1)引导幼儿观察"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的现象。

  (2)验证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验证第二次结论: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问题讨论:为什么电池连接得那么多,电珠却不亮了?

  (引导幼儿感受烧坏的电珠的温度,引出安全用电的知识。)

教学反思:

  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对于幼儿来说,既好奇有乐于参加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大胆操作的特点,同时作为参与到活动中的指导教师来说,既要及时给与指导又要帮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4、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玩电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常用的导电材料。

  2.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干电池 电珠

  铜线 铁丝 钢丝 铝线 橡皮管 棉线 塑料管 纸棒

  手电筒 记录纸 笔

  活动过程

  1.手电筒的发光原理

  (1)出示手电筒

  问题: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2)探究手电筒的结构

  a.幼儿回答手电筒怎么会发光。

  b.拆卸手电筒

  电珠 电池 铜片

  结论:光有电珠和电池手电筒是不会发光的,必须有铜片把电珠和电池连接,电珠才会发光。铜片是可以通电的导线。

  2.实验:寻找能通电的导线

  (1)问题:除了铜片,还有哪些是常用的导电材料?

  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提供材料,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

  (3)总结: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思考:在任何情况下金属都是可以导电的吗/非金属都是不可以导电的吗?

  3.电池与电珠发亮的系列实验

  (1)现象:相比较一节电池,两节电池能使电珠更亮。

  a.幼儿实验展示

  b.第一次结论: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2)第一次验证: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三节电池做实验,其中一节放反,电珠反而变暗。

  b.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c.第二次总结: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3)第二次验证:每节电池必须正负极相连摆放,“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电池越多,电珠越亮。

  a.根据第二次的总结,幼儿自由操作实验。

  b.实验结果:电池电压超过电珠负荷电压,电珠会烧坏不亮。

  c.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情况?

  幼儿自由讨论。

  4.延续问题:电对人体的伤害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玩手影的区角游戏时,对不同型号手电筒发光程度不一样的现象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电池大的电量就大。”

  “你们看,前面的小电珠有大小的。”

  “这个手电筒装了两节电池,怪不得比较亮。”

  ……

  电的概念,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在活动设计中,幼儿的所有探索都辅助于小电珠这一很好的载体,通过小电珠的发亮情况,来让幼儿感受电的神奇力量。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试图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5、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小电珠亮起来》含反思

  游戏目标:

  1、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来了解电池的特性和用途。

  2、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安装、使用电池。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游戏准备:

  1、各种废旧电池、电珠、电线各若干,正确安装电池的操作图示。

  2、铁丝、毛线、记录纸、笔等若干。

  游戏玩法:

  1.将一根电线连接在电池上(一边连接在"+"上,另一边连接在"-")。

  2.把电珠连接在"+"上,"屈,老师.教,案,网"看一看电珠是否亮了。

  3.运用铁丝、纸条、毛线等物品做实验,看看电珠是否亮了。

  4.记录游戏结果。

  活动反思:

  活动主要分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让幼儿通过自由选材进行电珠发亮实验,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导电材料;第二环节是通过利用电池数量进行电珠发亮实验,初步培养幼儿辨证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从而得出电池数量与电珠发亮程度关系的正确结论。

  活动开始以引起幼儿探索的欲望为切入点,我注重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自己动手,自己去发现。激发幼儿思维的热情,产生想学、爱学的欲望,辅以我的简评、奖励,使孩子们增加了自信心。

  当孩子们认识了电池的正、负极符号后,我又对孩子们说 “刚才我们知道了电池有正负极,那怎样才能用两节电池让小灯泡变亮呢?” 孩子们早已按耐不住了,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操作,我便把机会让给孩子自己动手探索,通过操作,幼儿都知道把正负极相连,接上电池,使电路接通,小灯泡就亮了。看到孩子们都连接对了,我又用激励的口吻对他们说 “你们能用两节电池接上电线,让小灯泡亮起吗?”

  通过孩子的独立探索、亲自尝试,在解决问题、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能自己从不同角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活动中,教师不是主宰安排者,而是一旁的鼓励者、引导者,允许孩子失败与尝试,突现个性化探索。面对教师提供的丰富的尝试材料,孩子们大胆的使用,利用其特征去尝试,在尝试中得到成功,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从而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并能够在尝试中获得成功。

6、大班游戏教案《做做玩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VCR 芭茅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对,它们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

  芭茅花花,像条尾巴, 芭茅杆杆,扯来玩玩,

  编匹马马,跑遍天下, 编颗糖糖,给你尝尝

  编把手枪,一起打仗, 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2、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3、带好自己的草墩。)出发!

  二、 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

  三、 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

  四、 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

  五、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作品展示。

  七、 自主游戏。

  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今天我们还用芭茅杆做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们要象芭茅草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我认为此项活动还可以通过搭建、拼接或体能游戏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玩的兴趣,真正做到“益智益乐”。

7、大班教案《赤足玩沙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赤足脚印各不相同,培养探索自身的兴趣。

  2、 让幼儿知道赤足有助于健康,体验赤足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在水中、沙上自由行走,体验赤足感觉。

  难点 :观察沙上脚印,溅起的水花像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沙池、水池(浅水)。

  2、活动前一天通知幼儿穿松紧鞋带,每人一块擦脚布。

活动过程

  1、 沙上活动。让幼儿脱掉鞋袜,卷起裤脚。

  (1)在沙上轻松自由行走,体验赤足踩沙的感觉。

  (2)踩脚印。说说发现了什么。

  (3)观察脚印。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的脚印,说说自己的脚印什么样,像什么。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说每个人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沙上自由踩脚印,看谁踩出的图形多,并说出图形像什么。

  2、 踩水活动(带幼儿到浅水池赤足踩水)

  (1)说说赤脚踩水的感觉怎样。体验踩水的乐趣。

  (2)观察用力踩水溅起的水花,用一句话说出水花像什么。

  3、 在水泥地上跳“赤脚”舞(感到开心你就跺跺脚),用脚的动作表现赤脚的乐趣。

  4、 总结赤足的好处,鼓励幼儿多参加赤足活动。

  5、 活动结束:幼儿自己洗脚、擦脚、传鞋,比一比谁干得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赤足的乐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既突出游戏性,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洗脚,擦脚,穿鞋,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8、大班游戏详案教案反思《做做玩玩》

  活动设计背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自古以来,大自然和成人的劳作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佳对象,当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却都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们的劳作。脱离自然的教育是贫乏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时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随处可见芭茅草,回想我们儿时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我们童年的幸福!强烈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VCR 芭茅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对,它们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

  芭茅花花,像条尾巴, 芭茅杆杆,扯来玩玩,

  编匹马马,跑遍天下, 编颗糖糖,给你尝尝

  编把手枪,一起打仗, 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2、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3、带好自己的草墩。)出发!

  二、 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

  三、 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

  四、 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

  五、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作品展示。

  七、 自主游戏。

  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今天我们还用芭茅杆做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们要象芭茅草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我认为此项活动还可以通过搭建、拼接或体能游戏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玩的兴趣,真正做到“益智益乐”。

9、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玩玩大皮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玩皮球感兴趣,体验玩皮球的快乐。

  2.学习基本的拍皮球方法,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皮球人手一个,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皮球,体验玩皮球的快乐。

  (1)请会拍皮球的幼儿为大家展示,激发幼儿玩皮球的兴趣。

  (2)游戏“大皮球”:教师边拍球边念儿歌:“大皮球,真正好,拍拍拍,跳跳跳,一会低一会高。”“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念到“跳跳跳”时幼儿就变成“皮球”随意蹦跳。

  2.请幼儿学习拍皮球:

  (1)请会拍球的幼儿为大家示范如何拍一下球抱住,教师根据幼儿动作讲解拍球方法:用手向下拍一次球后,用双手接住。

  (2)指导已经学会拍球的幼儿练习连续拍球。

  3.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如:自抛自接,拍球转身等,吸引幼儿对玩皮球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活动反思

  小小的一个玩球活动让我感悟很深:教师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10、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玩玩填空题》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11、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赤足玩沙玩水》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当前,幼儿多生活在封闭式的套房里,精巧的玩具、电视“保姆”等满足不幼儿的发展需求。根据幼儿的健康教育目标,设计了这个赤足玩沙玩水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赤足脚印各不相同,培养探索自身的兴趣。

  2、 让幼儿知道赤足有助于健康,体验赤足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在水中、沙上自由行走,体验赤足感觉。

  难点 :观察沙上脚印,溅起的水花像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沙池、水池(浅水)。

  2、活动前一天通知幼儿穿松紧鞋带,每人一块擦脚布。

  活动过程

  1、 沙上活动。让幼儿脱掉鞋袜,卷起裤脚。

  (1)在沙上轻松自由行走,体验赤足踩沙的感觉。

  (2)踩脚印。说说发现了什么。

  (3)观察脚印。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的脚印,说说自己的脚印什么样,像什么。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说每个人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沙上自由踩脚印,看谁踩出的图形多,并说出图形像什么。

  2、 踩水活动(带幼儿到浅水池赤足踩水)

  (1)说说赤脚踩水的感觉怎样。体验踩水的乐趣。

  (2)观察用力踩水溅起的水花,用一句话说出水花像什么。

  3、 在水泥地上跳“赤脚”舞(感到开心你就跺跺脚),用脚的动作表现赤脚的乐趣。

  4、 总结赤足的好处,鼓励幼儿多参加赤足活动。

  5、 活动结束:幼儿自己洗脚、擦脚、传鞋,比一比谁干得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赤足的乐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既突出游戏性,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洗脚,擦脚,穿鞋 ,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12、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玩玩填空题》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同理:3+7=10 4+2= 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7-( )=3 ( )-2=8 5-( )=1 ( ) -3=6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着。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13、大班科常优质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小灯泡亮了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旺盛,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强烈的好奇心;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发展各种能力。选择《小灯泡亮了》这节活动,这是顺应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小灯泡发亮的秘密,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乐于参加实验探索活动。

  3、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活动准备

  电池、小灯泡、电线、胶带、剪刀、笔、记录表每组一份。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发现灯泡发亮的方法,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

  2、活动难点:能够正确记录并讲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各种材料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并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

  四、活动过程

  1、结合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 运用生活经验猜测。

  提问:用什么方法能让小灯泡发亮?(教师出示灯泡)

  (2)回忆电池连接的正确方法。(调动幼儿已有的安装电池活动的相关经验,知道电池的正极要与负极相连)

  2、幼儿实验探索:如何让小灯泡发亮。

  (1)教师出示电池、电线、小灯泡,请幼儿试试应怎样连小灯泡才会发亮。

  (2)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小结:将电线的一端连到电池的负极,另一端连到电池的正极,将小灯泡放在电线盒正极连接的地方,小灯泡就会亮了。

  3、幼儿实验探索:电池大小、多少和小灯泡亮度的关系。

  提问:小灯泡亮了,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小灯泡更加亮呢?

  一组:对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二组:探索型号相同、数量不同的电池对小灯泡亮度的影响。

  (1)介绍实验记录表

  (2)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分享实验结果和实验记录。

  讨论:使灯泡发亮的电池的大小和数量与灯泡的亮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电池越大,灯泡越亮;电线连接的电池越多,灯泡越亮。

  4、统计幼儿记录。

  将幼儿的记录表统计在一张大表上,并展示在科学区供幼儿实验参考。

  教学反思:

  为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活动中,老师把幼儿分成几组,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每组有操作员和记录员,每个幼儿都带着任务认真地操作。由于幼儿之前有了安装电池的经验,操作起来比较顺手,整个活动,幼儿的学习兴趣非常高,动手能力很强,而且能举一反三 。通过实验,幼儿懂得多节电池连接的方法:两节电池正负极连接好,电线的一头连接于电池的正极,另一头绕于灯泡上,再连接在电池的负极,实验成功——灯泡亮了。每次实验成功,孩子们都雀跃欢呼,每组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通过多次地尝试和摸索,孩子们探索出小灯泡发亮的秘密,知道电池大小、多少与灯光强弱之间的规律。正确的记录和表达实验结果是本活动的一个难点,在这个环节,老师给与孩子一点提示和帮助后,每组幼儿的记录方法也不一样,有的组是用图画记录,有的组是用文字加图画记录,但得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虽然幼儿交流的时候有点大声,但整个活动,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地给与孩子一点引导和帮助,孩子们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快的,师生、生生互动较好。不足之处,记录和讲解实验结果是幼儿的弱项,在今后的活动中要注意加以培养。最后,教师通过讲解实验记录表,进一步指导幼儿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和肯定今天的实验结果,这个活动效果较好。

1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玩一玩滚一滚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玩一玩,滚一滚》

  年龄段和领域:大班科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3.感受科学操作的乐趣,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活动难点: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2.物质准备:PPT、藤架两个、球体物品(足球、皮球、篮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圆柱体物品(易拉罐、薯片筒、奶粉桶、擀面杖、曲奇盒等)、球杆、拱门、彩纸、“果篮”底板、双面胶、卡纸、辅助材料(毛球、魔法玉米、亮片、纽扣等)、太空泥、自制“蛋糕坯”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雪花奶奶杂货铺”,幼儿在观察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外形的不同。

  1.播放 PPT,引发幼儿参与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小区里的雪花奶奶开了一家杂货铺,今天正好是雪花奶奶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给奶奶过生日吧!

  2.引导幼儿帮助雪花奶奶整理货架。

  指导语:我们来帮奶奶整理整理,一起把桌上的物品分类摆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吧!

  3.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将球体和圆柱体分类放到藤架上。关键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教师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种圆鼓鼓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叫球体;而这种竖着放像柱子,上下有两个一样大的圆面的,叫圆柱体。

  4.幼儿尝试快速在图片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二者特征的认识。关键提问:雪花奶奶要给你们出难题啦!你们能迅速从大屏幕上找出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吗?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果然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把球体和圆柱体区分出来了,可真了不起!

  二、幼儿实际操作,探究球体和圆柱体在运动轨迹上的不同。

  1.播放 PPT,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宝贝,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坐到草地上休息一下,玩个小游戏。我们轮流滚动手中的宝贝,宝贝滚动到谁手上,谁就起来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小秘密。教师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只能躺着向前或者向后滚动。

  3.继续探索哪类物体滚动得快。

  指导语:既然球体和圆柱体的运动轨迹不同,那你们认为,谁滚动得快?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4.幼儿分成两组,讨论使用哪样物品,并选一名幼儿代表进行比赛。指导语:考虑好了吗?支持球体的请站到左边,支持圆柱体的请站到右边,每队选一名代表,并选出比赛用的物品。两队需要用球杆赶着你们的物品,越过地上的障碍,将物品赶入球门。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教师小结:原来,因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比较灵活,所以球体比圆柱体滚动得快。

  三、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1.指导语:今天时雪花奶奶的生日,我们一起来分组为奶奶制作生日礼物吧!

  2.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①彩纸组:引导幼儿用彩纸制作“水果篮”。

  ②卡纸组:提供各色长方形卡纸和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花瓶”。

  ③太空泥组:引导幼儿太空泥制作并装饰“生日蛋糕”。

  3.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集体展示与分享。

  教师小结:你们都太有创意啦,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球体和圆柱体。

  四、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球体和圆柱体。

  指导语: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球体和圆柱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PPT)

  教师小结:球体和圆柱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找找班级中的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两者特征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验证,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我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明确圆柱体与球体的名称与区别之处,从而加深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15、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滚一滚 玩一玩》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 玩一玩”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亲身操作收集到的废旧的桶及球类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分一分”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4.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不能滚动?(有棱角)

  二、游戏“滚一滚”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banzhuren.cn)请小朋友来玩一玩,试一试。

  1.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观察球和桶的样子的。

  (1)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

  小结:像球这样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能向四面八方滚动的我们就叫它球体

  (2)桶有什么特点?

  小结: 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而且上下两个圆都一样大,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找一找

  找出生活中的球体或圆柱体的东西,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薯片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验证,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我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明确圆柱体与球体的名称与区别之处,从而加深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16、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玩一玩,滚一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球、核桃桶、八宝粥桶、圆柱体积木、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玩具若干,小筐四个。

  2.教师教学资源:玩一玩,滚一滚。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

  1.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筐子。

  3.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不能滚动?为什么?哪些会滚动?

  (二)游戏:滚一滚

  1.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探究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讨论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能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

  像球这样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不稳,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我们就叫它球体。

  (3)桶有什么特点?

  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有两个一样大的圆,竖着放起来像柱子,只能躺着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

  1.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www.banzhuren.cn)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出示教学资源,分一分图中哪些东西是球体的,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核桃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

  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五)活动延伸

  把球体、圆柱体的物体放在科学区,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操作、探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及生活,然后设置了游戏情景,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教师适当的指导、提升,培养了幼儿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也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17、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玩一玩,滚一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分组操作: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8、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玩纸盒

  利用环保材料,通过引导幼儿思维,让幼儿发挥想象搭建各种房子,城堡等再通过游戏变换各种玩法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灌输环保意识,欢迎收藏教案网,本课教案免费分享,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思考纸盒的各种玩法,体验自主思考与实施的乐趣。

  2.学习跨、跳越、闪、躲、拿着物体保持平衡等技能,提高自身的耐力和协调能力。

  3.养成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提高与他人合作,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思考问题,养成不畏惧困难,能坚持到底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大纸盒,小纸盒若干。

  2.欢快和静谧的音乐。

  3.平衡木两条,大体操垫六块。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听着音乐跟李老师一起动起来!

  1.围着操场跑两圈

  2.舒展操四节

  师:两臂伸直,变成一个小飞机,小飞机转一个圈散开,找一个小手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准

  备好跟我一起做运动了吗?看谁的动作最标准,准备开始!

  二、自主研究如何玩纸盒。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神秘又有挑战性的任务,你们可以帮我完成吗?在开始任务之前,我们先来练习一下技能。

  1.幼儿自主思考纸盒的各种玩法。

  纸盒除了拿来装东西以外,还能如何利用它玩游戏?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小纸盒研究一下吧!

  提醒幼儿研究时不要伤害纸盒要爱护它

  2.分享研究如何玩纸盒的想法。

  三、快速穿过纸盒阵。

  师:你们的想法真多!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纸盒轻轻放到地上,你们看!刚才研究完的纸盒变成了一个纸盒阵。我来宣布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穿过纸盒阵。

  我们在穿过纸盒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在纸盒阵里面穿过去,而且身体不能碰到纸盒,如果直觉从纸盒阵两边直线冲过去就是犯规了。

  1.集体同向快速穿过纸盒阵。

  请一名幼儿分享自己快速穿过纸盒阵的秘诀(曲线跑)

  2.男女分成两队相向快速穿过纸盒阵。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碰到对面跑来的幼儿同时也不碰到纸盒?

  3.两队相向手拿纸盒快速穿过纸盒阵。

  这次难度又增加了。不但要注意不碰到纸盒和对面跑来的幼儿,还要注意手里拿着的纸盒,不能让它掉地上。

  4.小结

  把刚才幼儿拿纸箱的动作分享给大家有在头上顶着的、抱在怀里的、夹在手臂的、搂着纸盒的、双手抓着纸盒的、举起来的------原来有那么多办法!恭喜大家完成挑战!

  四、运纸盒过路障。

  师:刚刚你们成功完成了第一个挑战,现在第二个挑战是把这边的纸盒全都拿起来,然后通过障碍物把纸盒拿到对面去。

  1.讲述运纸盒的游戏规则,注意路线和走法。

  2.思考如何一次运更多纸盒的办法,盒子不能掉。

  3.在盒子不掉地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的路障。

  提醒小朋友遵守规则,成功运送过去的纸盒两队各放在一边。

  4.小结。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通过不断思考解决了各种困难,第二项挑战顺利完成!

  五、盖房子。

  师:接下来是今天最后一个挑战也是最难的,你们有信心吗?——两队的队员要用刚刚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纸盒盖一间又大又高又漂亮的房子。

  1.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盖房子才不容易倒。

  2.队内商量如何分工。

  3.两队分别与队内成员合作盖一间新房。

  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工与合作。

  4.总结两队盖房子的情况

  五、放松活动:

  1.在垫子上深呼吸放松手脚。

  2.小结:小朋友们喜欢今天的任务吗?你们都很棒,不但玩得投入完成任务也很用心。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吧!(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发现原来普通的纸盒也能玩出各种花样,激发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思考,例如水瓶可以怎么玩,除了这样玩还能怎么样玩等。唯一的不足是活动最后应该普及环保知识,纸盒是可回收物。让幼儿了解大自然遭受的破坏结合环保可以做一个延伸活动。

19、大班教案《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探究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能给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

  3、对水的浮力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探索。

  4、遵守玩水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一定形状,能溶于水的透明液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杯子、醋、盐、糖、牛奶、塑料袋。

  2、经验准备:知道人的生命离不开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谈话活动激发幼儿玩水兴趣。

  1、师:小朋友,给你们猜个谜语,好吗?双手抓不起,刀劈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幼:水

  2、我们在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你们喜欢玩水吗?水有什么秘密呢?那么这我们来一起玩水吧!

  二、桌子上有三人杯子,分别装有牛奶、水、白醋,请幼儿用什么办法来区分?

  (一)1、幼:有一只杯子里是白色液体的牛奶。

  2、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液体用鼻子闻起来酸酸的,是白醋。

  3、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既无色,又无味的是水

  4、幼:可以尝一尝,就会知道哪个杯子是什么。

  5、师:在生活中,我们对水有一定的了解,今天通过比较,更加深了水的特殊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二)1、师:用塑料袋装水,通过塑料袋你看到了什么?

  2、幼:我看到了水可以流动,而且没有一定形状。

  3、师:扎破塑料袋你发现了什么?

  4、幼:水从小口喷散出来。

  5、师:通过这个原理我们来做一个小喷壶吧!

  (三)在容器中放入小石子,豆角籽、气球吹塑纸等物品,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用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幼儿交谈之后师总结,因为水有浮力,所以比较轻的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

  (四)小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洗衣粉、药面儿等。

  三、讨论活动:

  1、水的用途有多大?无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水?

  2、假如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3、水资源是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该怎样用水呢?(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清洗自己的水杯和小手帕,体验劳动的快乐。

20、大班教案《玩轮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轮胎游戏练习跳、钻爬、滚动、搬运等动作,发展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

  2、体会轮胎花样游戏的快乐。

  3、通过玩轮胎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及扩散性思维,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能力。

  4、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5、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轮胎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自编韵律操

  幼儿站到轮胎里面,跟老师一起做

  (深呼吸---拉弓---点头---抬头---耸肩---站到轮胎上再跳到里面3次---站轮胎后面交替脚跳<可摆手>---趴轮胎上做游泳姿势)

  二、分散练习玩轮胎

  1、请幼儿分散玩轮胎,比一比谁的玩法多,谁的玩法最有趣。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撞到别人。

  教师观察幼儿有哪些玩法。

  2、集中,请几位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法。

  三、集体练习玩轮胎

  1、滚轮胎

  1)请小朋友找一个最简单最省力的办法把轮胎送到老师这边。

  师:谁告诉我什么办法是最简单最快的啊?

  2)比一比谁的轮胎跑得最快?分两组进行比赛。

  2、轮胎翻更斗

  1)教师示范怎样让轮胎翻跟斗。

  2)幼儿分两组进行比赛。(提醒:加油!快!加快速度!翻跟头!已经翻好的帮一下后面的小朋友。)

  3、走轮胎

  1)将幼儿分成两组,合作用轮胎铺一座小桥,看看哪组铺的快。

  2)请小朋友从桥的这一端走到桥的那一段,自己注意安全慢慢的走,完成以后回到队伍后面。(提醒:不推不挤,尽量不要摔倒,摔倒了自己起来继续加油!)

  4、爬、钻轮胎

  1)教师拿一个轮胎放在中间做山洞。

  2)请小朋友爬过轮胎再钻过这个山洞,完成后回到队伍后面。(提醒:注意安全,加油!)

  5、攀爬轮胎

  1)请两队幼儿合作把轮胎堆成小山。

  2)幼儿练习爬小山。

  四、结束活动

  幼儿坐回轮胎中,和教师一起做深呼吸,甩下胳膊,坐在轮胎中蹬腿等放松运动。

教学反思:

  从这一实录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活动“预设”与孩子在活动中自发“生成”的关系,它们是连续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教师要恰当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这样才能使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创设了运动环境后,“观察”孩子的活动也是非常重要的:有眼观才会有所察觉。最后才会对自己的察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策略。

21、大班教案《玩报纸》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自由结伴玩报纸,体验集体活动与创造的快乐。

  2、探索各种玩法,掌握跳、钻、爬等技能,发展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教学准备:

  废弃报纸制作的作品、旧报纸若干张,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准备

  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准备活动。

  2、讨论

  (1)参观用废旧报纸制作的物品。

  (2)怎样玩报纸?注意事项。

  (3)自由探索玩法:可一人玩,也可几人合玩,探索多种玩法。

  (4)相互示范并学习各种玩报纸的方法。如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跨过报纸练跳远等等。

  3、结伴玩

  展示不同玩法,教师对幼儿创造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1)轻轻落地跳

  请能力强的幼儿示范,用单脚或双脚在报纸上跳,不把报纸弄破,幼儿自主练习,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差的幼儿轻轻落地跳。

  (2)跳远

  将大报纸对半折后平铺在地,请练得好的幼儿示范,可随意调节距离,幼儿分散练习,教师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尽量跳得远些。

  (3)钻“山洞”

  指导部分幼儿把大报纸连起来高举过头,变成一座“山洞”,其余幼儿玩钻“山洞”的游戏。

  (4)爬行

  幼儿把大报纸一张连一张平铺在地上,请一名幼儿示范,比膝跪在报纸上向前爬行,小心不能弄破报纸。

  4、游戏结束

  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幼儿自编报纸舞愉快结束活动,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以幼儿自由探索报纸的玩法为主线,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幼儿与同伴在一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气氛比较活跃,大部分幼儿还是愿意跟着老师玩游戏,但还是有少部分幼儿不愿意玩。活动满足了幼儿的自我探索能力。

  不足之处:

  准备的报纸量有点少,导致有的小朋友把报纸弄坏了,就没有足够的报纸供他们玩耍,这需在以后的活动中多加注意。

22、大班教案《玩扑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操作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3、认识扑克牌,能根据扑克牌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通过猜数游戏,发展幼儿的逆向思维及思维的流畅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扑克牌若干副,PPT图片、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认识扑克牌,和孩子们一起熟悉各种花色和形状等。

  1、看PPT图片,引入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叫刘谦,曾经在春晚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节目,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在干什么?(玩扑克牌)

  (2)扑克牌上有些什么呢?(数字)那除了数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还有什么呢?(图案)它们的颜色一样吗?(不一样)都有些什么颜色?(红色、黑色)

  2、教师出示一副扑克牌和孩子们共同认识。师:扑克牌上都是些数字几呢?又有些什么图案呢?(梅花、方块、红桃、黑桃)

  小结:每副扑克牌都是有顺序的,除J、Q、K,都是按数字1-10来排列,每副扑克牌都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

  二、魔术游戏:猜猜少了那个教师: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变魔术,和大家一起玩个魔术游戏,你们想玩吗?

  1、介绍游戏方法:幼儿从五张牌中任意抽取一张,教师说出抽掉的牌。

  2、教师准备5张牌(1-5)和(6-10),请幼儿任意抽取,教师观察牌面后说出答案。

  3、请幼儿猜猜老师为什么会猜对。

  4、小结:在这些牌中缺少的那张牌就是被抽走的牌。

  5、教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请个别幼儿任意抽取,猜猜抽掉的是什么。

  三、分类游戏教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样色。那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来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想不想玩?(想)

  1、按颜色分:老师给你们每桌准备了一些牌,请你们一桌的小朋友一起把牌分到2个盘子里。想一想怎样分?

  2、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分法)

  3、按图案分:老师还想让你们把这些牌从2个盘子分到4个盘子里,可以怎样分呢?大家想一想。

  4、幼儿进行操作。请幼儿说一说:你们那一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四、排序游戏

  1、我发现我们大八班的小朋友很能干,一下子就把桌子上的牌按不同的颜色分成了两份,按不同的图案分成了四份,可是它们每一份还想来排排队,怎么办?

  2、看,我这里有一张底版,底版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点)

  3、幼儿进行操作。

  4、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排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队的,有的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的,真整齐。)

  5、看PPT图片,师幼顺数和倒数1-10.小结:每副扑克牌上都有四种图案,每张扑克牌上的图案数量和数字是相对应的。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用扑克牌玩了这么多的游戏,好玩吗?其实扑克牌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它还可以站立起来。扑克牌可以是两个人、三个人,或更多的人一起来玩。今晚回家也和爸爸妈妈玩一下扑克牌游戏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认知的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幼儿相互学习,并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及增长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教学效果比较好。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科探玩电珠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