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阅读教案大石头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05 14:47:04

大班阅读教案大石头

1、大班阅读教案大石头

  幼儿园大班阅读教案:大石头

  (一)内容简介

  田鼠村庄里出大事了,一块又大又圆的石头把刚挖好的游泳池填得满满的。村里有特殊本领的人都来了,他们一个个运用自己的特长,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想把大石头搬走,结果都失败了。这时,田鼠宝宝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想了什么好办法呢?

  (二)主题分析

  现在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即便碰到困难或问题,他们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立场。 图书说了一个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故事。通过田鼠村里的田鼠们想办法搬走大石头

  的过程,故事让孩子明白:大家团结合作会拥有比任何一个更强大的力量。

  (三)情节分析

  故事以田鼠们碰到一个大难题开始:怎么把不请自来的大石头搬走呢?于是,田鼠们想了各种办法,大力士、科学家……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居然都没能成功。想办法的过程正是孩子运用已有知识的想象过程。而失败所带来的情绪低落,为下一情节的峰回路转又做好了铺垫。

  这时,居然出现了一个田鼠宝宝,他想了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团结合作。在读者足够的关注中,高潮竞这样风轻云淡地来临,以此更凸显故事的主题。

  故事的结束部分,在快乐的场景里,孩子再一次感受到团结合作带来的成就和满足o

  (四)角色分析

  画面中一个个智者高手,看似强大的田鼠却最终一个个落败。图画将自信得意而来、苦恼失意而归的众田鼠形象,描绘得特征鲜明而生动直观,易于孩子观察感受。

  看似不起眼的田鼠宝宝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此强烈的角色对比令人更深刻地认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同时,也起到了“别看小”的良好心理品质的暗示作用。

  (五)图画分析

  本书整体的绘画风格采用暖色调为基调,从中一窥田鼠村里的居民们热闹、祥和、富足的生活景象。画面视角以俯视居多,让孩子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田鼠村里发生大

  事情后的忙乱场景。

  图画里田鼠们带着惊讶困惑的表情,围着一块大石头犯愁,烘托了故事的氛围,激起了孩子阅读的好奇心。

  随后出现的田鼠村里的大力士科学家、矿工、魔术师、发明家,每个角色的出现却都有两张截然不同的表情画面,一张是神气十足,跃跃欲试;一张则是垂头丧气,以失败而告终。画面把角色前后的两个表情刻画得非常逼真而且夸张,便于孩子理解角色的情绪情感。

  本书的最后一幅图温馨惬意,老鼠们在原本堵着石头的游泳池里游泳,吃着这块被误认为是大石头的面包,画面浪漫而富有想象力。

  (六)语言分析

  本书基本采用叙事性语言讲述事情发生的过程,其中出现的诸多动词,如滚、挖、跑、抬、钻、捆、飞、搬、推、拉、玩、吃等,表现了故事的动感发展。

  反复出现的感叹词“嘿哟、嘿哟和象声词“哐当”,增添了故事的动感与趣味。

  (一)活动设计1

  1、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开始接受合作教育了,《大石头》故事是个非常好的媒介。孩子从“搬大石头”的曲折情节中,自然地感受到“团结合作的力量比任何个体的力量都强大”

  的道理。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对不同职业的专长感兴趣,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2)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大胆地推理和想象。

  3、活动准备

  ·《大石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

  ·汉字“大石头”

  ·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

  4、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①出示第2~3面:

  一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忽然,有一块又大叉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哐当!这会是什么呢?

  一原来是块大石头(出示汉字)。这块大石头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田鼠村庄再也不能平静。

  ②出示第4~5面:

  一第二天一大早,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原来大石头躺进了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这可怎么办?

  (2)情景体验:我来搬石头

  一你觉得该请谁来搬这块石头?为什么?

  一这就是那块大石头,怎么才能把它搬走?你们有好办法吗?请来试一试。

  一出示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幼儿个别或合作进行尝试。

  小结:团结合作一起干,事情就能干得好。

  (3)推理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6、8、1 o、1 2、1 4面:

  一大力士、科学家、矿工、魔术师、发明家他们都很神气地来了,你认为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

  一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准备搬走大石头?他们做了什么动作?你来学一学。

  一除了他们,田鼠村里还会有哪些有特殊本领的人?(交流分享各种职业人的特点)

  ②出示第7、9、1 1、1 3、1 5面: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结合故事情节逐一出示。(可以不按绘本图片顺序)

  一他们是怎么搬大石头的?一起来帮忙,学学“嘿哟、嘿哟”喊号子。

  一他们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讨论图片上田鼠们前后不同的表情)

  ③出示第1 6~1 7面:

  一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获得成功,怎么办?你想到什么好办法没有?

  看看田鼠村庄里究竟还有谁能想到好办法?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④出示第1 8~1 9面: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对大家说了些什么呢?

  一你认为这一回田鼠宝宝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为什么?

  ⑧出示第20~25面:

  一大石头搬走了没有?田鼠们在干什么?

  一当大家发现一起搬起来的不是大石头,而是大面包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大石头》的故事讲完了,田鼠们一起搬走了“大石头”,享受着大面包的美味。

  (4)活动延伸:

  一生活中我们还会碰到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呢?(可以指导幼儿做些记录)

  (二)活动设计2

  1、设计思路

  在理解了绘本内容之后,第二个活动将孩子的目光从绘本的故事情节中拉回到现实生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孩子亲身经历的团结合作的画面集中呈现,让孩子们更

  深切地感受到团结合作的重要,进而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让孩子们喜欢合作,乐于合作。

  2、活动目标

  (1)完整阅读图画书,感受田鼠们的动作特点,体验团结合作的重要。

  (2)在为日常难题的解惑中,探索与同伴合作的方法,喜欢合作。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大石头》,幼儿合作的视频及相关照片

  ·田鼠村庄照片

  ·汉字卡片:滚、挖、跑、抬、钻、捆、飞、搬、推、拉、玩、吃

  4、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内容

  ①出示图书:

  一你还记得故事的名字吗?

  ②翻阅图书,’·讲述故事。插问:

  一大石头躺进了游泳池,谁尝试过搬走它?成功了没有?

  一最后谁想出了什么办法搬走了大石头?他们是怎么做的?做了哪些动作?我

  们一起来学学他们的动作。(结合汉字卡片了解动作的意义,并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一如果不是所有的田鼠都来帮忙,事情会变成什么样?为什么需要大家合作呢?

  小结:团结合作力量大。

  (2)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一生活中有哪些事情是自己一个人做不了、需要大家一起来合作完成的?这些事情最后有没有成功?(可以出示孩子们的记录纸进行交流)

  一(扩展到团结、合作、互助)你看到了哪些小朋友一起合作完成了什么事情?

  小结:生活中团结合作一起完成的事情还真多。

  (3)探索合作的方法

  一你们平时是怎么和别人合作的?

  出示绘本第1 8~1 9面:

  一田鼠们是怎么合作的?田鼠宝宝在干什么?地下是谁?他在干什么?热气球

  上的发明家在干什么?他们这样合作好吗?为什么?

  小结:原来分工是一种好方法,它会让合作更有效。

  (4)体验任务,感受乐趣

  ①自由分组,搭建田鼠村庄。

  ②出示田鼠村庄照片,讨论搭建的方法和要求(有花,有房,有田鼠,有游泳池)。

  一看看哪组先完成?每位组员都做了些什么?你们是怎样合作的?都做了哪些

  动作?

  (三)活动拓展

  幼儿园分组魔方和故事中的内容与画面。

  (四)阅读区的阅读活动

  1.活动名称:小鬼当家

  2.材料准备:任务卡若干,定时器,人物卡中涉及的材料,纸和笔。

  3.游戏方法:幼儿园选择任务后卡都进行解毒,根据任务卡是那个的额规定调好定时器(如半分钟剥30个毛豆等),记录任务完成情况(记录共需几人合作才能完成)

2、大班教案《大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不同职业的专长引起兴趣。

  (2)大胆推理和想象。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大石头》图画书,教学课件(PPT)、汉字“大石头”、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发悬念

  ①出示第2~3面

  一这是一个静悄悄的夜晚,忽然,有一块又大叉圆的东西轰隆隆地朝田鼠村庄滚了过来。哐当!这会是什么呢?

  一原来是块大石头(出示汉字)。这块大石头的到来,让原本平静的田鼠村庄再也不能平静。

  ②出示第4~5面

  一第二天一大早,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原来大石头躺进了准备造游泳池的大洞里。这可怎么办?

  (2)情景体验:我来搬石头

  一你觉得该请谁来搬这块石头?为什么?

  一这就是那块大石头,怎么才能把它搬走?你们有好办法吗?请来试一试。

  一出示装扮成大石头的饮水桶,幼儿个别或合作进行尝试。

  小结:团结合作一起干,事情就能干得好。

  (3)推理故事情节

  ①出示第6、8、10、12、14面

  一大力士、科学家、矿工、魔术师、发明家他们都很神气地来了,你认为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

  一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准备搬走大石头?他们做了什么动作?你来学一学。

  一除了他们,田鼠村里还会有哪些有特殊本领的人?(交流分享各种职业人的特点)

  ②出示第7、9、1 1、1 3、1 5面

  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结合故事情节逐一出示。(可以不按绘本图片顺序)

  一他们是怎么搬大石头的?一起来帮忙,学学“嘿哟、嘿哟”喊号子。

  一他们成功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观察讨论图片上田鼠们前后不同的表情)

  ③出示第16~17面

  一这么多有特殊本领的田鼠都没有获得成功,怎么办?你想到什么好办法没有?看看田鼠村庄里究竟还有谁能想到好办法?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

  ④出示第18~19面

  一田鼠宝宝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他对大家说了些什么呢?

  一你认为这一回田鼠宝宝的办法会不会获得成功?为什么?

  ⑧出示第20~25面

  一大石头搬走了没有?田鼠们在干什么?

  一当大家发现一起搬起来的不是大石头,而是大面包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小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大石头》的故事讲完了,田鼠们一起搬走了“大石头”,享受着大面包的美味。

活动延伸:

  一生活中我们还会碰到哪些事情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呢?(可以指导幼儿做些记录)

活动反思: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3、大班下学期语言教案《大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根据不同职业的专长推测故事情节发展。

  2.感知故事的情趣性,体会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3.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发悬念

  1.教师讲述故事开头。

  2.提问:发生什么事了?(幼儿自由猜测)

  3.设疑:田鼠们都被吓了一跳,这可怎么办?谁来帮他们想想办法?

  二、推测故事情节

  1.认识各种有本领的田鼠:谁来搬呢?田鼠村里有本领的人都来了。

  2.推测:谁最有可能搬走这块大石头?为什么?结果怎么样?

  3.感知情节变化:难道就没有办法把石头搬走了吗?田鼠宝宝有什么好办法?所有人是指哪些人?

  小结:他们有的推,有的拉,有的挖,还有的撬,在田鼠宝宝的指挥下,大家的劲都往一处使,原来这不是石头,是个大面包!

  三、完整欣赏故事

  1.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2.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总结:原来一个人的力量很有限,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一个人做不了或者很难做到的事情,这就需要大家合作,一起来完成。

  活动反思:

  故事围绕搬走大石头的问题,出现了很多有特殊本领的人。孩子在猜测推理、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方面对不同职业的特别专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了解到即便拥有特殊的本领,如果只靠一个人的力量,仍然不能搬走大石头,从而凸显了团结合作力量大的道理。

4、大班教案《石头》

设计思路:

  石头这一大自然中很平凡、很不起眼的东西。《礼物》这篇童话说了一件出乎小朋友们意料的事。故事通过设疑“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什么礼物呢?”激起了一群小动物由期待转为失望,进而又萌发喜爱的一连串心理变化,塑造了一群可爱的、爱动脑筋的、积极向上的小动物形象。

活动设计:

  1.投入玩石头、画石头、贴石头、拼石头、打石头等一系列活动中。

  2.理解作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体验。

  4.引导幼儿积极与石头互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5.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快乐。

活动过程:

  【活动一】 玩石头(分散活动)

  活动准备:准备各种大小、种类的石头、密封的盒子、布置的一个活动角。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装满各式各样石头的盒子,引起幼儿自己观察石头的兴趣。

  盒子里装了好多东西、你猜会是什么呢?”

  2.议石头,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你摸到的是什么石头?它是做什么用的?

  这些石头是什么形状?摸上感觉怎么样?”

  3.玩石头,鼓励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二】石头的故事

  活动准备:图片三幅、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在让幼儿自由推测、猜想:小图、小鸭、小松鼠、小鸟、小猴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后,问:“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小动物们看见石头怎么样了?他们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

  3.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男孩?变成鱼?变成螃蟹?探索交流。

  4.欣赏、感受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语言。

  大象伯伯送的礼物好吗?为什么?你喜欢吗?

  延伸活动:

  1.提供《礼物》图书,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2.想用石头做什么?

  【活动三】 制作礼物(团体活动)

  活动准备:

  石头、纸、习惯、海绵、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在生活中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各种色纸、挂历纸。

  2.幼儿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

  3.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这块石头像什么?可以制作成什么东西?还需用什么材料?

  4.幼儿操作互动。

  5.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交谈3-4分钟。

延伸活动:

  1.将作好的礼物,放在小小作品展览上,以供大家欣赏。

  2.展览结束后,可以将礼物送给好朋友或家人、弟弟妹妹、客人老师等,也可作为个人珍品保存。

活动反思:

  石头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本活动在让幼儿欣赏故事的过程中,通过尝试“摸石头” “议石头”“玩石头”等一些列匠心独具的设计,使幼儿体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并依据石头的形状、颜色等,引导幼儿在观察周围事物,回忆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动手操作,使石头变成了一件件可爱有趣的小礼物,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展开操作与想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大班教案《胖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图画书、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

  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答,有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敏感性。当幼儿都以单字句回答时,教师能即时提醒幼儿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当幼儿表达很清楚时,教师就给予明确具体的正向评价,对其他幼儿来说就是如何表达的一种引导。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3)师:哦,王子和白雪公主都是主角。有一个幼儿园,今天晚上要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个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角色?

  幼:王子;小矮人……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评析: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

  2.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师:刚才故事里说:“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胖胖到底演的是谁?

  幼:哦,是大石头。

  评析: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

  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

  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评析: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4)师:……胖胖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大家都给胖胖鼓掌,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呢?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

  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师:能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很棒!

  评析:“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是对前一个体验环节的深入。因为有了倾听故事和角色体验的经验,所以,幼儿对什么是“认真”、“专心”、“坚持”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能即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反馈,教育引导渗透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感。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4.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

  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5.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师: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要认真听。

  评析:在活动(特别是社会活动)结束前,教师往往都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似乎缺了这个环节活动的教育意义就好像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这种“教育”已经渗透了,也不一定要再提。不过,教师对现场资源运用得非常好,当其他孩子在发言时,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把“主角和配角都很重要”的思想自然渗透。

课后反思

  《胖石头》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6、大班教案《石头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石头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常见,十分熟悉的。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较好的达到了我预定的活动目标。除此之外,我觉得我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教育价值的取向还是比较确定的,这节美工活动的教育取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从技能方面来看,我主要是发挥想象里,能够通过石头的组合来表现事物,在这基础上,在利用各种辅助材料来完善整个石头画;二是从生活化的纲要精神来看,具体的就是我上述的内容。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操作完材料后,再来听老师的讲解,这时候,太多数的孩子的注意力都被石头给吸引了,而非在老师的语言上了。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以前我的观念是上好一节课就是在你组织的时候孩子们能够按照你的思路走,能够较好的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可是不然,一次好的活动,除了活动中老师的指导要到位,能够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达到你预定的目标外,老师课前的准备活动也是十分重要的,这里所说的准备既包括知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我的范例在这次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并没能很好的体现,由于范例过小,就造成了幼儿观察的不便。本来范例在这个活动中是起到一种示范并协助老师讲解方法的作用,可是过想细想,我本未能很好的来体现范例的这一特征,范例在活动中就象走场一样,并无其他用处了。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有许多创新之处。如,卓卓小朋友用石头组合了一个小人,最后用稻草给小人弄了一头美丽的“头发”;欣欣小朋友用吸管为她不倒翁的气球制作了一条绳子,并且懂得用吸管的折叠来体现绳子的动态。另外,也有许多孩子对石头外型观察的十分仔细,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来创作,很多孩子的作品都让我们刮目相看。

7、大班美术教案《石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5、愿意参加美术活动,感受绘画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8、大班下学期美术教案《石头娃娃》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泥塑、粘贴、彩绘等手段在石头上装饰,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培养幼儿的美感。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及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合作的乐趣。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幻灯片-各种各样的石头。

  2、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

  3、广告颜料、油画棒、棉签、剪刀、线、色纸、自粘纸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石头娃娃今天晚上要举行生日宴会,小朋友来当小小化妆师,把石头娃娃打扮打扮好吗?

  二、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小朋友想怎么打扮石头娃娃?

  你想用什么来装扮石头娃娃?想把他装扮成什么?

  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象。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它可以用来做什么?你准备用哪些材料?

  2、要求:

  (1)等会儿小朋友先想好,到哪个组?和哪些小朋友一起打扮石头娃娃?

  (2)先观察石头的形状、颜色像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然后再进行妆扮。

  (3)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观察指导。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如何选择同伴,并适当引导幼儿进行合作。

  重点指导石子连环画组的幼儿,启发引导幼儿进行讲述。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做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

  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你把石头娃娃装扮成了什么?

  在装扮石头娃娃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幼儿相互评价,夸夸他好在哪?

  3、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六、介绍作品,分享快乐。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9、大班教案《石头剪刀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练掌握手脚同时做石头、剪刀、布的动作。

  2、知道跳起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增强小腿力量和手脚协调能力。

  3、积极参加“攻城”和“夺宝”游戏,游戏中诚实、合作有竞争精神。

  4、学会与同伴协商合作游戏。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音乐,红色标志和蓝色标志若干,宝贝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集体报数

  老师: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玩游戏,出发之前要请小朋友报数,从最右边的小朋友开始报数,一、二、三、四......这样顺数报数。开始——

  2、红队和蓝队分成两路纵队,跟着老师听音乐进场

  老师:现在请红队和蓝队的小朋友站成两路纵队,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沿外围方形的线慢跑——快跑;然后顺着点绕S型最慢跑,最快跑;最后再沿外围方形的线慢跑,听老师口令两两双手击掌,双拳对碰,脚尖互点,两两握手,互相抱抱)

  3、准备活动:听老师哨子两路纵队分别站到点上听音乐做脚踝运动、提踵运动、膝关节运动、体转运动、头部运动、蹲起。分别作两边,第二遍看老师手势和口令变成面对面,互相拉手重复做一次准备活动。

  二、基本部分

  1、用手玩《石头、剪刀、布》游戏

  (1)幼儿和教师一起复习石头、剪刀、布的动作

  老师:小朋友还记得《石头、剪刀、布》的玩法吗?那我来考考你们这些动作,我说什么动作,你们就做给我看,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2)幼儿和教师一起玩左手赢右手,右手赢左手的游戏。

  老师:现在我们一起用小手玩这个游戏好吗?但是老师有要求,老师希望你们是用左手跟右手玩这个游戏,一边的小朋友用左手,另一个的小朋友用右手,能不能做到?

  老师口令变成一路纵队,指令:左手,右手,让幼儿听指令举起自己的左手或右手。

  老师:请小朋友们自己找一个好朋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记住哦,两个人不能用同一只手玩,看看谁赢得多。

  玩一会后,请两个好朋友互换左右手玩一玩,看看哪只手赢得多。老师巡视指导。

  2、让幼儿用脚玩《石头、剪刀、布》游戏。

  (1)请幼儿示范用脚做石头、剪刀、布的动作。

  老师:除了用手可以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我们还能用身体的什么部位玩这个游戏?怎么玩?请幼儿分别示范。

  (2)幼儿和教师一起练习用脚做石头、剪刀、布的动作

  老师:那我们一起用脚做一做好吗,看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3)幼儿和教师一起练习手脚同时做石头、剪刀、布的动作。

  老师:现在我们加上手一起做,你们能做到吗?挑战一下好吗。看看是你们厉害还是老师厉害。

  (4)幼儿听老师口令做动作,教师做错误动作干扰幼儿。

  老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老师再加深难度,老师不做,你们听我的口令,比比你们之间谁最做得又快又对。

  (5)两个小伙伴一起用手脚同时做的方法,玩《石头、剪刀、布》游戏

  老师:小朋友们太棒了,现在你们想不想比赛一下。请你们找一个好朋友,用手脚同时做的方法玩一玩,看看谁做的动作又对又能赢对方。

  老师小结:小朋友们不但会用手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还会用脚做动作,现在是连手脚都学会了,太棒了。现在老师要请你们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想玩吗?

  3、集体游戏

  (1)老师带队玩“攻城”游戏,幼儿分成红队和蓝队两队,由两个老师分别带领一队。集体玩“攻城”游戏,看哪一队胜利。

  老师讲解玩法:这个游戏要分成两组,游戏的名字叫“攻城”,就是一组小朋友分别站在这个正方形的边上,正方形就是你们的家,你们要保护你们的家,另一组小朋友是做进攻的人,我们要想办法占领对方的家,想办法钻进去或跑进去,看哪一对胜利。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能推或者去撞小朋友。

  老师小结:为什么有些小朋友能进去,有些小朋友能守住,要怎么才能一起守住自己的家?

  (2)集体玩“夺宝”游戏。

  老师:刚刚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玩“攻城”的游戏,现在老师要加深难度,现在我们要互换角色,现在守家的换成是蓝队,红队是进攻的,进攻的要求又不一样了,现在的家里有很多的宝贝,我们进攻的要进去把宝贝给拿出来,这会看那组最会守住自己的宝贝,哪组最会去夺宝贝。

  小结:让幼儿自己说哪组赢了,为什么。老师小结情况,应该注意什么。鼓励两组幼儿的表现。

  三、结束部分

  1、小结本次活动:今天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玩了什么游戏?好玩吗,那我们回去把这些本领教给班上的老师还有其他小朋友好吗?回去之前,我们一起放松一下。

  2、放松:手势指令幼儿围成圆圈做10个蹲起,调整呼吸,坐地拉伸和拍打小腿。

反思:

  剪刀石头布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把剪刀石头布的手上游戏创新为手脚并用游戏,具有挑战性,符合大班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在此游戏的创新活动中,从幼儿自己单手游戏到双手游戏,再到脚上创新游戏,最后小组竞争分组比赛,……即体现了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双人到多人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既锻炼了幼儿的腿部力量,提高了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又使他们从中体验到了合作游戏的快乐!

  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们在设计和开展皮筋游戏时,遵循了游戏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1、游戏化原则

  我们给每一个孩子都提供充分游戏的机会,从小班开始,孩子们就会玩单手的剪刀石头布游戏,只不过是游戏的规则意识不强,在这个活动中,老师把握培养了孩子自主建立规则的意识,以及团队的配合,幼儿团队合作竞争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还激发了大班孩子的竞争意识。特别是对于游戏里输的孩子进行惩罚——学小狗叫,孩子们玩得很开心。

  2、发展性原则

  我们把促进幼儿发展作为游戏活动设计的落脚点。在练习单人双手游戏、单人脚上创新游戏、双人合作、小组竞赛等一系列动作来发展幼儿的体能,老师在活动过程中还不断提示孩子跳起落地时前脚掌着地。

  不足与改进之处:

  1、队形队列练习可以更丰富。

  2、本次活动幼儿参与积极性很高,因两两比赛前规则强调的不太明确,所以很多孩子在石头剪刀布的口令已经停止时还换动作了,所以引起争吵。以后一定要注意重点强调规则,使幼儿从小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

10、大班主题优秀教案《泥土和石头》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区分泥土,石头,了解它们的性能用途。

  2. 通过尝试,激发幼儿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3.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石头、泥土、水箱、小筐、小工具、抹布等。

  活动过程:

  区分泥土和石头

  1. 幼儿尝试区分泥土和石头。

  师:这是什么?请你们试着把他们分开。

  2.老师巡回指导:了解幼儿用了哪些不同的方法区分?

  3. 引导幼儿边分边讲,鼓励幼儿讲述。

  4. 说一说你是怎能么发现这里有泥土和石头的。

  5. 老师归纳小结不同的区分方法。

  6. 让幼儿再尝试的分找泥土和石头。

  一、 给泥土石头洗澡

  1. 师:给石头洗澡,看看石头有什么变化?

  2. 试说给石头洗澡后的结果。

  3. 给泥土洗澡,观察泥土的变化和洗后的结果,引导幼儿将两种物体作比较,并小结。

  二、 做泥团

  1. 能不能试着把泥做成团?

  2. 引导幼儿尝试泥干了怎么办?"屈,老师.教,案,网" 湿了怎么办?

  3. 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成功地把泥团起来的?

  4. 观察泥土在水里的变化。(变混合)

  三、 介绍泥土和石头用途

  1. 请幼儿试说石头的用处。

  2.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造桥、铺路、假山、石雕、石桌等)。

  3. 请幼儿试着说出泥土的用处。

  4. 老师和幼儿一起小结(种杆、雕像、陶器、泥房、泥娃娃)。

  5. 大家都知道石头和泥土的本领。等我们长大,我们要让石头和泥土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11、大班语言:好神奇的小石头教案

  设计意图

  近期,班级幼儿对《好神奇的小石头》这本书特别感兴趣,书里面的童谣妙趣横生、朗朗上口,很容易被幼儿学习和吟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可以根据情节猜想或续编、创编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图画书中童谣的句式。

  2.大胆添画,能根据自己添画的作品,尝试仿照童谣句式进行创编。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童谣创编,对自己和他人的仿编有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仿编童谣。

  难点:能够根据图画书中童谣的句式进行仿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组织过《好神奇的小石头》第一次活动、幼儿熟悉图画书内容,并且能够吟诵童谣。

  【物质准备】:

  《好神奇的小石头》图画书、创意添画材料(底纸、各种颜色的小石头纸、胶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回顾图画书,复习童谣句式,提出本次活动任务:添画和仿编童谣。

  1.出示图画书,进行回顾。

  教师:谁还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教师:书里都有哪些颜色的小石头?

  教师:不同颜色的石头变成不同的东西,而且都有一首小石头变身的童谣,我们一起复习一下吧?

  2.教师带着幼儿,一边翻阅图画书,一边吟诵童谣。

  教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书中童谣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押韵以及句式字数的归整——第一句三个字,第二句三个字,第三句七个字)

  3. 出示材料,介绍添画和仿编童谣要求。

  教师:你们今天也来当创意大师,你们觉得小石头还能变成什么?(听幼儿表达,并及时进行肯定和引导)

  教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小石头,你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先把小石头变成新的东西,然后再尝试把它编成童谣,一会儿我们来分享。

  (二)基本部分:幼儿操作,进行想象创意添画,尝试仿编童谣。

  1.自主选择材料,幼儿进行创意添画。

  指导重点:

  1)指导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2)教师对好的作品进行及时肯定,对个别幼儿作品进行适当引导。

  2.鼓励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添画作品仿编童谣。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创编时符合图画书童谣的归整字数。

  2)肯定幼儿有趣、合适的表达,对个别幼儿进行表达准确上以及归整上的指导。

  3.仿编完成后,进行同伴间的交流分享。

  教师:你把小石头变成了什么?你编了一首什么童谣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指导重点:

  1)安静倾听他人的分享。

  2)大胆说出他人分享的作品有趣在哪?

  3)一起吟诵自己和同伴的创编内容,进行充分的感受和表达体验。

  教师小结:今天,大家都当了一回创意大师,不仅创意出自己的添画作品,还创意表达出自己的童谣,大家的分享都很棒。

  (三)结束部分:将幼儿的童谣串在一起,进行完整吟诵。

  教师:我把大家创编的作品串在一起,编上了页码,这样就成为咱们班级的图画书,现在咱们一起来吟诵一下我们的作品吧。

  活动延伸:

  1.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创编整理装订成册,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区域阅读。

  2.在美术区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继续创作和创编。

  3.可组织第三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尝试有押韵的创编。

  活动总结

  《好神奇的小石头》童谣朗朗上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感兴趣,而且童谣句式字数有规律也很归整,对幼儿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仿编。

  本次活动核心目标为:根据童谣的句式进行仿编。在活动设计上,我重点考虑了幼儿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点,选择先通过幼儿和材料互动,添画出具体的事物或场景,然后根据添画出的画面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仿编。这样创编难度降低,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幼儿的仿编有抓手。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有兴趣,参与性强,积极主动,师幼互动良好,从添画的作品和幼儿童谣创编的表达上看到了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活动目标完成度较好。

12、大班教案《在石头上画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水彩笔或者颜料和其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感受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学会尝试,敢于发现新事物,从中取得乐趣。

  难点:在石头上作画比较难,同样挑选石头,设计新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比较难。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皱纹纸等装饰品(可根据需要准备)、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事先画好的石头,并讲述编好的小故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1、大家看这是什么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像不像化了妆的小朋友?

  3、这和我们平常画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呀?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和自己旁边的小伙伴讨论讨论。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会组合什么样子呢?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先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1,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东西,本次活动的构思也是来源于一次偶然发现。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感受到了在石头上画画的乐趣,孩子们的作品不同程度的受到老师范例的影响,也有自己的一些创新,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可以说孩子们还是达到了预定的活动目标。

  2,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想,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或许就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还有在讲解过程中应该使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话语,这样便于孩子和自己的交流。总之,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来说,我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在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还要跟其他老教师好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

13、大班教案《熊和石头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根据歌词曲内容创编表演动作和游戏。

  2.在歌曲的表演与游戏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大胆表现,体验表演与游戏的快乐。

  3、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5、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6、理解歌曲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大熊头饰、已初步学会歌曲的演唱。

活动过程:

  一、 复习并熟练歌曲的演唱。

  1.T:“老师带来了一首歌曲的图谱,我们一起看一看,你知道是哪一首歌曲吗?”

  (评析:以图谱帮助幼儿回忆歌曲,这样的呈现方式显得很自然,这样的逐步唤醒法也比较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2.复习演唱歌曲。

  3.老师也来唱一唱,鼓励幼儿听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4.(结合图谱提问)

  T:“哪一句最特别?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半句和后半句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这样唱?”

  前半句:告诉大家大熊来了;后半句:赶紧轻轻地隐蔽,别让大熊发现。

  5.幼儿集体演唱歌曲,要求能用强弱不同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最后一句。

  (评析:这一环节里包含了听辨强弱和表现强弱的学习点,结合歌曲情节进行的先听辨后学唱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理解了“怎么样?”“为什么?”两个问题,使之后的学唱变得轻松。)

  二、自由探索表演,为歌曲创编表演动作。

  1.T:“这首歌曲真好听,如果加上动作表演一定更美,我们可以为歌曲配上哪些好看的大作呢?”(鼓励幼儿找个好朋友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

  2.鼓励幼儿三两分组,讨论歌曲的表演,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3.请个别幼儿尝试表演。(关注动作的节奏和美感,并鼓励相互学习。)

  (评析:仔细分析歌曲我们会发现,歌曲内容非常简单,在动作表演上基本没有什么难度,鼓励幼儿“唱唱、想想,为歌曲配上好看的动作”,使这一环节的学习变得自主,同时,也为表演的多样化创造了条件。)

  4.尝试第一次表演。

  5.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一句不太会表演?”引导幼儿探索适合的动作并相互学习。

  (评析:鼓励幼儿提出自己学习中的困难,通过相互的学习帮助解决,这里既体现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理念,也是在帮助幼儿丰富一个学习方法。)

  6.帮助幼儿梳理表演动作,再次表演。关注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也可以表演给个人老师看)

  7.T:“刚才歌曲里唱到大熊来了,听,是谁来了?”为什么觉得是大熊来的?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觉?”

  8.随乐模仿大熊的表演。

  1)幼儿学习用双手在膝盖上一拍一次“学熊走”。

  2)幼儿学习模仿大熊表演。

  (评析:将大熊的表演这一次学习环节分为了两个部分,有效地帮助幼儿更好掌握一拍一次这个节奏,为之后的游戏打基础。)

  三、根据歌曲内容,尝试设计游戏方案,并快乐游戏。

  1.提出歌曲可以变成好玩的游戏。“把这首好听的歌变成游戏一起玩一玩。”

  2.讨论游戏方案,鼓励幼儿说说变成游戏可以怎么玩?(a角色b情节)

  1)启发提问:游戏要有谁?大熊什么时候出现?大熊出现前小朋友做什么?大熊出现后小朋友怎么办?

  2)练习变石头人的本领。(提出相关要求)

  3)大熊可以把谁带走?

  4)预设游戏方案:歌曲前半段幼儿自由演唱并表演,唱到“大家可别乱跑”时,幼儿变“石头人”,老师弹奏大熊音乐,大熊角色出场,将动的“石头人”带走。

  3.快乐游戏。

  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也可以对石头人的扮演提出新的要求,游戏可进行2~3次。

  4.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5.小结,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熊和石头人》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石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石头汤》

  教学目标:

  1、品读故事,通过村民的变化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知道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2、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愿意在幼活中付出和与人分享。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这几天可真冷啊,要是能喝上一碗美味的热汤该多好啊!哎,对了,你喜欢什么汤?

  幼:介绍自己喜欢的汤。

  师: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汤,酸的甜的咸的辣的,但有一种汤大家一定没喝过,那就是石头汤。

  师:你一定很奇怪,鸡蛋能做汤、丝瓜能做汤,石头怎么能做汤呢?石头汤什么味道?石头汤到底是什么?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课件:石头汤)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故事里找答案吧!

  二、品读故事

  1、感受村民之前的行为表现

  师:有三个和尚,名叫阿福、阿禄和阿寿,他们外出旅行时来到了长城山脚下有一个小村庄,我们来认识村庄里的一些人。

  观察他们的表情与眼神,他们是一群什么样子的人?

  引导幼儿挖掘人物内心,找同他们各自的特点:自私、冷漠、孤独。!.快思.教案网出处!

  师:对,村民们长时间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他们的心肠变得很坚硬,不相信任何人,不接纳任何朋友,村里的人很少来往。

  师:所以和尚们进村时他们是怎样做的呢?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幼1:关上门和窗户。

  幼2:他们不想招待他们。

  幼3:他们不想给和尚们食物。

  师:和尚是怎么做的呢?继续讲述故事。

  2:感受村民的行为变化。

  师:观察画面,小女孩与妈妈的对话被谁偷听到了?

  幼:邻居。

  师:他们用什么们的表情看着母女?

  幼:怀疑、冷静

  师:他们相信小女孩的话吗?

  幼:不相信。

  师:你觉得他们的石头汤会好喝吗?

  幼:不好喝。

  村里人一个接着一个走出家门,想看看石头汤到底怎么煮?继续讲述故事。

  重点抓住下面二个环节:

  A秀才回来时除了拿着盐和胡椒粉,还有一点别的东西。

  B妇人说“我家可能有!不过只有几根。”回来时捧着许多胡萝卜,多得都快抱不住了。

  师:感悟秀才的行为和妇人的语言变化,妇人为什么说“可能有”“只有几根”?

  (引导幼儿感受妇人语气的变化及心理变化)

  幼:她开始不想拿出来,后来有点不舍得,再后来她的行为却很大方。

  师:开始她有些不情愿,后来却得的慷慨大方了。

  故事:和尚们搅啊搅啊,汤咕噜咕噜冒着泡。闻起来可真香!喝起来一定更想!村民们一个个都变得慷慨好施!

  师:比一比现在的村民们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了?

  幼1:快乐了。

  幼2:大方了。

  幼3:知道付出了。

  3:知道付出是快乐的

  师:你觉得现在的石头汤好喝吗?为什么?

  幼:好喝,里面加了其他许多好吃的东西

  师:原来每个人都拿出一点汤就边的好喝了。

  3、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师:汤马上就要出锅了,猜一猜接下来他们要做什么了?看图大家在干什么?

  幼1:一起吃饭。

  幼2:很快乐的喝汤。

  师:你能感觉到宴会的气氛是怎样的?

  幼:欢快、热闹、开心

  师:以前村民有没有像现在一样聚在一起?现在呢?

  幼:他们成了好邻居在分享快乐

  幼:大家在一起会很快乐。

  师:晚宴后他们还会做些什么?

  幼:唱歌,看皮影。

  师:村民们对和尚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幼:他们敞开大门,争着把和尚请到自己家,给他们住非常舒适的房间。

  师: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天亮了,和尚要回去了。观察画面风景,这时的村民与和尚们会说些什么?讲述故事。

  师:石头汤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其实幸福就在付出当中,愉快的为他人付出你就会得到快乐,当你感动快乐的时候,要记得和朋友们一起分享。

  三、结束部分

  师:要是再有人来这个村庄,村民们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呢?

  幼发表看法。

  师:你愿意做一个大方,肯为他人付出的人吗?我们可以为别人付出什么?

  师总结:小朋友们,其实我们身边就有许多神奇的石头汤,(举例:拿来自己的图书,元旦时装饰教室等等),让我学会为别人付出,找到快乐的源泉,做一个使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的人吧!

  四、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去后仔细地读一读这本书,并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分享这个绘本故事吧!

  教学反思:

  绘本《石头汤》是美国的琼·穆特的作品,讲的是三个和尚来到了一个饱经苦难的村庄,那里的村民常年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煎熬,心肠变得坚硬,不愿接受任何人和事物。后来三个和尚想了个煮石头汤的办法,使那里的人们学会了付出,并懂得了付出得越多才会收获得越多的道理。告诉人们其实生活就像煮石头汤那样简单。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生活,朋友之间你给我一个苹果,我送你一张贺卡,彼此间就增进了友谊。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奉献一颗真诚的心,孤独的人就少了。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这正是我想告诉孩子们的。

  虽然对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个故事对于孩子的理解能力来说还有一点难度,但经过处理,通过有选择性的让孩子观察画面,通过感受故事中村民前后行为的变化,孩子们还是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故事的含义,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15、大班游戏教案《剪刀石头布》含反思

  游戏目的:

  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活性。

  游戏玩法:

  全体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从每队第一位幼儿开始猜拳比赛。;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果手势相同,继续猜拳;如果手势不同,决出输赢。输的幼儿被淘汰,换后面一位幼儿继续进行,最后看哪一队留下的幼儿多,则胜。

  游戏规则:

  猜拳时要同时亮出手势。

  "剪刀"赢"布","布"赢"鎯头","鎯头"赢"剪刀"。

  游戏反思: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16、大班社会优秀教案《胖石头》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在生活中,无论是主角、配角,认真努力地表现都值得肯定。

  2.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扮演活动的认真与投入。

  3.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正确对待输赢,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二、活动准备:图画书、视频转换仪

  三、活动过程

  1.导入

  (1)师:我们都听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里边有谁?

  幼1:有白雪公主。

  幼2:有王子。

  幼3:王后。

  师:能不能说得清楚、完整一点呢?

  幼4:故事里有一个巫婆。

  幼5:故事中有七个小矮人。

  师:哦,有七个小矮人,讲得真清楚!

  评析:教师能关注幼儿的回答,有培养幼儿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敏感性。当幼儿都以单字句回答时,教师能即时提醒幼儿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当幼儿表达很清楚时,教师就给予明确具体的正向评价,对其他幼儿来说就是如何表达的一种引导。

  (2)师:如果让你表演故事,你想演哪个角色?

  幼1:我想演王子。

  师:为什么?

  幼1:因为王子长得很帅!

  幼2:我想演白雪公主,因为她很漂亮。

  (3)师:哦,王子和白雪公主都是主角。有一个幼儿园,今天晚上要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有个胖胖,你们猜他演了什么角色?

  幼:王子;小矮人……师:他到底演了什么角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

  评析: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

  2.倾听、理解故事,感受主人公胖胖对角色的认真与投入。

  (1)教师讲述故事《胖石头》,讲到“当然演了!你们没有看见吗?”时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师:找找看,胖胖演的是谁?

  幼1:白雪公主。

  幼2:是白雪公主靠的那块大石头。

  幼3:白雪公主。

  师:刚才故事里说:“胖胖的爸爸和妈妈看到公主出来了,不是胖胖演的……”胖胖到底演的是谁?

  幼:哦,是大石头。

  评析: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

  (2)教师继续讲述故事。

  师:扮演大石头容易吗?

  幼1:不容易,因为不能动,也不能讲话。

  幼2:不好演的,不能喘气,不能动,还要被白雪公主靠着,很不舒服的。

  (3)幼儿体验扮演大石头的不容易。

  师:表演一场戏要很长时间的,我们来扮大石头试一试。

  幼儿模仿大石头一动也不动的样子。

  师:谈谈你的感受。

  幼1:胖胖要睡着了。

  师:那么能睡吗?

  幼1:不能睡,因为他是在演戏。

  幼2:很累的。……评析: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4)师:……胖胖虽然很累,但坚持下来了,大家都给胖胖鼓掌,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呢?

  幼1:因为胖胖他很坚强、很认真的。

  幼2:胖胖表演时很专心的。

  师:认真、专心都是很好的品质,我们要向胖胖学习哦。

  幼3:胖胖能坚持。

  师:能坚持做好一件事,真的很棒!

  评析:“为什么要给胖胖鼓掌”是对前一个体验环节的深入。因为有了倾听故事和角色体验的经验,所以,幼儿对什么是“认真”、“专心”、“坚持”等有了直观的认识。教师能即时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和反馈,教育引导渗透得非常自然,没有一点生硬感。

  3.幼儿完整欣赏故事(教师结合图片讲述)。

  4.给故事取名字。

  师:……我们给这个故事取一个名字吧。

  幼1:我取“胖石头”。

  幼2:很棒。

  师:表扬谁呢?

  幼3:胖胖很棒。

  师:这个名字也可以,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名字。(一起读书名“胖石头”)5.联系幼儿生活。

  师:小朋友在平时生活中哪些地方也要向胖胖学习?

  幼1:游戏时要遵守规则。

  幼2:要勇敢。……师:我要表扬我们这些小朋友。别人在回答问题的时都能认真地听。回答问题的孩子是主角,其他小朋友就是配角,要认真听。

  评析:在活动(特别是社会活动)结束前,教师往往都要联系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教育”,似乎缺了这个环节活动的教育意义就好像没有充分发挥。其实,在前面的一些环节中,这种“教育”已经渗透了,也不一定要再提。不过,教师对现场资源运用得非常好,当其他孩子在发言时,及时肯定认真倾听的孩子,把“主角和配角都很重要”的思想自然渗透。

  课后反思

  《胖石头》导入环节直接从幼儿非常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故事中的角色切入,并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演的角色,自然地引出了“胖胖会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为下面的故事欣赏留下了一个悬念。教师的引导很有艺术性。因为画面上胖胖演的大石头必须仔细看才能发现,所以有两个幼儿都说胖胖演的是白雪公主。这时,教师没有直接否定,而是引导幼儿听辨故事里的话,让他们知道胖胖演的不是大石头。教师再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发现胖胖演的是大石头。这对培养幼儿的认真倾听和仔细观察习惯是很有帮助的。在这个环节,角色体验法用得非常巧妙,也很必要。正因为幼儿有了亲身的体验,所以,他们的语言表达更真实,更有利于他们感受胖胖的认真与投入。

17、大班音乐游戏教案《熊和石头人》

  活动目标:

  1、学玩音乐游戏《熊和石头人》。在学习歌曲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2、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舞曲音乐即兴舞蹈,并在"熊"出现时能保持自由造型不动。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及控制性活动带来的快乐。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熊"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在《蝴蝶找花》乐曲中进教室。

  2、复习儿歌《十二生肖歌》。

  -齐唱歌曲,注意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集体歌表演。结合歌中的动物形象,边唱边做动作,生动地表现它们的不同神态。

  3、学习歌表演-教师范唱歌曲《熊和石头人》。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内容。

  -熟悉歌词-教师放慢弹奏速度,幼儿跟琴学唱歌曲。

  -教师与幼儿讨论歌曲的感情处理。

  "小朋友和小动物在树林里快乐的玩,怎样唱?""如果大熊来了,大家别乱跑,该怎样唱?"-即兴歌表演。根据幼儿动作予以综合完善,并与幼儿一起练习。

  4、随乐即兴舞蹈并学做石头人。

  在舞蹈过程中,乐曲突然停止,幼儿必须保持一个动作姿态不动,既变为石头人了。

  5、学习"熊走"动作。

  鼓励幼儿在"熊走"音乐声中,用不动的动作扮演"熊",并合拍地行走。

  6、完整游戏

1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熊和石头人》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熟悉(熊和石头人)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熊和石头人》。

  2、树林背景图一张,小鸟、小兔、小朋友图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幼儿自由想象模仿各种动物动作。

  1、师:今天天气真好,树林里面小动物们都出来玩了,你想学什么小动物呢?请你听着音乐,有节奏地模仿这个小动物的样子。

  2、教师弹奏“熊和石头人”的音乐,幼儿按节奏模仿动物的动作,音乐停止回座位。

  3、请幼儿介绍刚才模仿了哪个小动物,并请他做做动作。

  二、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新歌。

  1、师:树林里面真热闹,到底有谁呢?我们仔细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

  3、师:你们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4、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将相应图片贴在背景图上。

  5、播放音乐,幼儿倾听。

  师:我们来听听,是不是都说到了。

  6、听音乐,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学唱歌曲。

  (1)师:我们来玩个游戏,我来唱,你来做。我唱到什么小动物,你就把这个小动物的动作做出来。

  (2)教师清唱,幼儿做动作。如,教师唱“小鸟喳喳叫”,小朋友可以做把小手放在嘴边做小鸟叫的动作。

  (3)请动作做的好的幼儿表演给大家看,教师哼唱。

  7、听着音乐做动作。

  师:我们听着音乐一起来表演。

  8、教师弹琴,幼儿唱。

  (1)师:小动物和小朋友都来树林里玩,他们的心情怎么样?

  (2)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和表情来唱。

  (3)引导幼儿用愉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三、初步学玩游戏“熊和石头人”。

  1、师:歌里唱到的熊什么时候会出来呢?我们来听听。

  2、播放音乐,幼儿边唱边表演。接着播放最后熊走出来的音乐。提醒幼儿是谁来了?应该怎么样?(别乱跑)

  3、第二遍播放音乐,并告诉幼儿熊来的时候,不能乱跑,可以原地不动,当成是一块石头,这样熊就不会发现了。

19、大班音乐教案《石头剪刀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并用良好的心态对待输赢。

  2、在老师引导下初步尝试与同伴间的合作学习与游戏,增进与同伴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3、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学会换位置找朋友的方法,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石头剪刀布》。

  二、新授游戏《石头剪刀布》。

  1、游戏一:石头剪刀布。

  (1)初步尝试合着音乐玩游戏。

  (2)提问:刚刚玩游戏谁赢了?谁输了?输的人要怎样?歌里是怎样唱的?由谁来打屁股?你们打了几下屁股?那平局怎么办?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友好与加油?

  (3)合着音乐完整玩游戏。

  2、游戏二:变魔术

  (1)魔法师引入。

  魔法师说:“你们石头剪刀布,谁赢了就要变成小猫,谁输了就要变成小老鼠,如果是平局就变成小鸟。”

  (2)提问:赢了变成什么?那输了呢?什么时候变成小鸟?

  (3)两位教师示范游戏。

  (4)提问:我们是在唱完哪一句变小猫、小老鼠和小鸟的?

  (5)幼儿尝试合着音乐玩游戏。

  (6)请幼儿站起来合着音乐完整游戏。

  3、游戏三:换位置找朋友玩游戏。

  (1)引导幼儿将单圈变成双圈。

  (2)教师示范换位置找朋友。

  (3)请幼儿练习换位置找朋友。

  (4)合着音乐完整游戏。

  三、与客人老师一起玩游戏,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石头、剪刀、布》是一个非常传统的游戏,很多孩子都爱玩。本节课石头、剪刀、布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游戏,趣味性强,不仅能锻炼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还能训练幼儿快速的反应能力。他们多习惯于用手来完成,但如果用脚来做这个游戏,却比较陌生。

  活动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且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都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活动不但锻炼了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训练了幼儿反应的灵敏性,同时使他们体验到了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20、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与石头人》

  一、活动目标:

  1、能够根据幻灯片内容大胆表现欢快和笨重的两种不同音乐,并能根据音乐性质进行游戏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二、活动准备:

  1、幻灯片、碰铃、双响筒、鼓。

  2、了解小鸟、兔子、熊等动物的动作特点。

  三、活动过程:

  (一)观看幻灯片,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

  1、看一看:

  (1)这是什么地方?

  (2)发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谁?

  (4)后来怎么样?

  2、说一说:

  (1)这里这么安静,怎样才能让森林热闹起来?

  (2)每部分图片要配什么样的音乐?(幼儿根据自己对图片的感受,说说图片要配什么样的背景音乐。)

  3、听一听:

  (1)幼儿倾听教师准备的音乐,听一听是几拍子的音乐?

  (2)感受图片与音乐相结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师弹奏,幼儿尝试跟着音乐唱唱跳跳。

  (二)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1、教师扮大熊,幼儿扮小动物游戏。

  2、个别幼儿扮大熊,其他幼儿扮小动物自由选择造型游戏。

  3、打击乐伴奏深化游戏。幼儿按意愿扮演小动物,其余幼儿选择乐器为音乐伴奏。

  4、游戏规则:教师弹奏舞曲,幼儿自由结伴舞蹈。教师弹奏《熊走》音乐,扮演“熊”的幼儿按节奏走出来,扮演小动物的幼儿自由做造型不动,动的“小动物”则被“熊”吃掉,退出游戏回座位等待。

  (三)教师提出问题结束游戏。“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开心,请你们回家以后想一想,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样?”

21、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石头》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2、大班美术详案教案《石头》含反思

  设计背景

  我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儿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曾在他提出的《课程论》中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设计此次活动正是源于“活教育”的课程特点,从幼儿熟知的、感兴趣的生活入手。在幼儿园里、居住的小区里,随处可见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工人休息的石桌石凳。还有幼儿所见到的玉石制品以及石制工艺品等。以幼儿感兴趣的石头为中心,感知石头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石头的作用。认识石头种类的多样性,知道他们各有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颜料或各种辅助材料来装饰石头,体验在石头上做画的乐趣。

  2、能大胆的进行石头的组合,创造出新颖的形象。

  3、尝试用装饰好的石头造型来创编故事,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知道石头的种类及功能。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小石头(已洗净凉干并分类)

  2、油画棒、棉签、橡皮泥、各色纸、毛线、假花、双面胶、吸管、稻草、瓶盖、牙签、皱纹纸等。

  3、各组一块抹布。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动画片形象引入,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问题:

  1、他们是什么做的呀?

  2、你们觉得这块小石头象什么?

  3、他们的样子是一样的吗?

  (二)教师引导幼儿看看、说说、想想石头象什么?

  要求:

  1、每个小朋友去挑选一块自己最喜欢的石头,玩玩、说说、想想它的形状象什么,可以变成什么?

  2、和同伴说说你的石头可以变成什么?为什么?

  3、如果将石头组合起来,你觉得它又象什么?

  (三)教师介绍制作方法,可以和同伴一起商量,一起合作。<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先在纸盒内组合石头,然后对石头进行装饰,再用双面胶将石头固定在纸盒上,最后对纸盒进行装饰,完成作品。

  (四)教师提出活动要求

  要求:

  1、小朋友要先想好要把你的小石头变成什么。

  2、要用上各种好看的颜色。

  3、在装饰纸盒的时候要先想好,你要如何装饰才能编出一个好听的故事来。

  (五)幼儿创作石头画,教师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大胆想象,能利用各种石头进行组合,创作出各种造型。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各种辅助材料及工具。

  (六)创编故事

  教师组织先完成作品的幼儿利用自己制作的石头来创编故事。

  教学反思

  (一)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

  石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事物,本次活动的生成也是来源于孩子的一次偶然发现,可以说该活动是生成于孩子的兴趣。这就符合了新纲要中所提到的“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教育活动要生活化”的精神。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都体验到了进行石头画创作的乐趣,大多数孩子的作品能够不受老师范例的影响,有自己的创新之处,并能大胆、合理的运用各种辅助材料。

  (二)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及提出新的设想

  在这次活动中,经过过后的反思,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老师在向幼儿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有的孩子却是在张望着他刚刚在摆弄的石头。课后我在思考,如果我把介绍制作方法这个环节提前到前面,过后在让幼儿去操作石头,这样是否比较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2、由于老师材料摆放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幼儿操作的不便。这个问题在于我课前准备活动时没有考虑周到,没能以孩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材料的摆放。识方面的准备,也包括老师材料的摆放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要,是否便于幼儿操作等等。

  3、教师的范例过小,不利于幼儿的观察。

  (三)幼儿的创新之处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得到了较好的发挥。

23、大班主题详案教案《石头》含反思

  设计思路:

  石头这一大自然中很平凡、很不起眼的东西。《礼物》这篇童话说了一件出乎小朋友们意料的事。故事通过设疑“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什么礼物呢?”激起了一群小动物由期待转为失望,进而又萌发喜爱的一连串心理变化,塑造了一群可爱的、爱动脑筋的、积极向上的小动物形象。

  活动目标:

  1.投入玩石头、画石头、贴石头、拼石头、打石头等一系列活动中。

  2.理解作品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3.用语言交流自己的体验。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一】 玩石头(分散活动)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大小、种类的石头、密封的盒子、布置的一个活动角。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装满各式各样石头的盒子,引起幼儿自己观察石头的兴趣。

  盒子里装了好多东西、你猜会是什么呢?”

  2.议石头,了解幼儿生活经验。

  你摸到的是什么石头?它是做什么用的?

  这些石头是什么形状?摸上感觉怎么样?”

  3.玩石头,鼓励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二】石头的故事

  活动准备:

  图片三幅、图书若干。

  活动过程:

  1.利用故事设置“悬念”引导幼儿进入故事情景。

  在让幼儿自由推测、猜想:小图、小鸭、小松鼠、小鸟、小猴希望得到的礼物是什么后,问:“大象伯伯到底带来了什么礼物呢?”关注故事情节,激发幼儿听故事的兴趣。

  2.小动物们看见石头怎么样了?他们喜欢吗?为什么不喜欢?

  3.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男孩?变成鱼?变成螃蟹?探索交流。

  4.欣赏、感受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语言。

  大象伯伯送的礼物好吗?为什么?你喜欢吗?

  延伸活动:

  1.提供《礼物》图书,引导幼儿边看边说。

  2.想用石头做什么?

  【活动三】 制作礼物(团体活动)

  活动准备:

  石头、纸、习惯、海绵、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在生活中收集一些自己喜欢的石头。各种色纸、挂历纸。

  2.幼儿把自己收集的材料拿出来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

  3.让幼儿说说自己的这块石头像什么?可以制作成什么东西?还需用什么材料?

  4.幼儿操作互动。

  5.幼儿拿着自己的作品,互相交谈3-4分钟。

  延伸活动:

  1.将作好的礼物,放在小小作品展览上,以供大家欣赏。

  2.展览结束后,可以将礼物送给好朋友或家人、弟弟妹妹、客人老师等,也可作为个人珍品保存。

  活动反思:

  石头是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东西,本活动在让幼儿欣赏故事的过程中,(.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通过尝试“摸石头” “议石头”“玩石头”等一些列匠心独具的设计,使幼儿体验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并依据石头的形状、颜色等,引导幼儿在观察周围事物,回忆已有表象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动手操作,使石头变成了一件件可爱有趣的小礼物,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展开操作与想象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阅读教案大石头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