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跳得有多远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09 17:44:02

大班数学教案跳得有多远

1、大班数学教案跳得有多远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区别远和近,并学习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2、初步感受同样的距离,因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测得的数值也不同,感受测量的相对性。

  3、能与同伴合作,准确、细致地进行测量并记录。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画有线条的活动场地。

  2、等长的短绳、小木棍、纸条、铅笔等测量工具,粉笔若干,纸、笔、画板人手1份。

  活动过程:

  一、游戏"看谁跳得远"1、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跳远比赛。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跳得距离的远近。

  3、引导幼儿思考:除了用眼睛看,能不能用一种方法证实比赛结果,知道自己跳得有多远?

  引导幼儿观察桌上的小木棍。

  二、学习用小木棍测量远近,验证并记录自己跳远的距离。

  1、幼儿用小木棍测量自己跳远的距离,并记录结果。

  2、教师带领大家观察幼儿的记录,并请个别幼儿再现测量的过程,集体验证。

  3、幼儿再次跳远。幼儿自由选定一个固定点,画线记录起始和落脚处,用小木棍进行测量,并记录自己跳远的结果。

  4、鼓励幼儿将测量结果与同伴进行交流。

  5、展示一组幼儿的测量记录,引导幼儿观察。

  三、测量某一物体,感知使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引导幼儿观察所提供的测量工具并讨论。

  2、介绍测量任务3、教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

  4、展示幼儿的记录单,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5、教师小结:测量相同的物体,由于使用使用的测量工具长度不同,测量得到的数值也不同,测量工具长的测量数值要比测量工具短的测量数值少。

  活动反思:

  在此次活动中,孩子跳得很开心,充分让孩子自己主导怎样跳,激发了孩子的积极性,调动了孩子跳得兴趣,尤其是延伸中提出让孩子自己想游戏的玩法,更让孩子的兴趣提高到顶点,孩子自主玩的机会太少,以后要多创设这样的活动,让孩子真正玩的尽兴。

2、大班数学教案《棋子跳跳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 发现并准确说出棋子在格子中的位置,能看棋谱听指令准确找到位置。

  3. 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 、 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12格格子的大图谱。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1、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 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 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2、游戏激趣,感知格子的特征。

  (1)出示课件格子

  师: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呢,竖线有几条呢?(总结:有八个相同的小格,3条横线,5条竖线)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 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

  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四个位置)

  3、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

  (1) 8格格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师:它要召集很多朋友和它一起玩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播放课件)

  (2) 9格格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方法同上,速度加快。(播放课件出示9格格子)

  (3)捉迷藏游戏——找一个的棋子位置

  ①教师说出棋子的位置,让幼儿用魔棒轻击,课件回应,对的会出现棋子,错的会“哭”。

  ②同法,让幼儿说出棋子的位置,另一幼儿用魔棒轻击找出。

  4、竞赛合作游戏——12格格子游戏

  幼儿分三组,每组6人,幼儿作为棋子,看课件在地上的大格子上站好相应的位置。

  师:我们小朋友分成两队红队,白队,棋子们出绝招了,它们在哪我们就追到那。(播放课件,6次)

  5、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3、大班游戏教案《边跳花杆边学数学》

【活动目标】

  1、通过跳花杆的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自由探索了解单数和双数。

  2、感受同伴间相互交流的乐趣。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花片、大数字卡片若干、一幅美丽的图片(各类动植物若干)单双数的汉字词组卡片,花杆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游戏“猜花片”

  我们小朋友很喜欢玩花片,今天老师就用花片和小朋友一起做个猜花片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每人抓一小把花片,数一数有几个花片,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并找出数字卡片。两个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拿得对不对。

  2、探索单双数——游戏“找朋友”

  (1)现在老师请小朋友帮他们找好朋友,要2个2个做好朋友,看看他们能不能全都找到好朋友。全都能找到好朋友的,你把你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挑几张2、4、6、8、10贴在黑板上)不能全部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举起来,(教师挑几张1、3、5、7、9)贴在黑板上)。

  (2)师生共同检验:小朋友看一看你们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3)小结: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们知道叫什么吗?(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卡片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什么?(单数)出示汉字词组。那哪些数字是双数?(2、4、6、8、10)那哪些数字是单数?(1、3、5、7、9)幼儿跟念几遍。

  (4)对啊!这些都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双数”,不能都找到好朋友的数字叫“单数”。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抱双,躲单”的游戏,好吗?

  3、巩固单双数——游戏“抱双,躲单”

  游戏规则:幼儿根据教

  师念或举单数双数,如果教师念的是单数就把头埋在膝盖上,如果教师念的是双数,就用双手抱住手臂。

  4、游戏“跳花杆”

  (1)老师介绍游戏玩法:如双数打开花杆,单数合拢,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做相应的动作。

  (2)游戏数次,由简单到难。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棋子跳跳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发现并准确说出棋子在格子中的位置,能看棋谱听指令准确找到位置。

  3.促进数学空间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的发展,乐意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12格格子的大图谱。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

  1、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个礼物,看看是什么?(放课件,至出现格子)

  (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

  (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2、游戏激趣,感知格子的特征。

  (1)出示课件格子

  师: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呢,竖线有几条呢?(总结:有八个相同的小格,3条横线,5条竖线)

  (2)自由摆放棋子,感知点、线、间。

  (3)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

  师:看,有个棋子要跳出来了,看看它在什么位置,你能说出来吗?

  师:这颗棋子又动了,现在说说它在哪里?(四个位置)

  3、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

  (1)8格格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师:它要召集很多朋友和它一起玩游戏,它跳到哪,你就追到哪,如果你放对了我们就逮到它们了。(播放课件)

  (2)9格格子游戏,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方法同上,速度加快。(播放课件出示9格格子)

  (3)捉迷藏游戏——找一个的棋子位置

  ①教师说出棋子的位置,让幼儿用魔棒轻击,课件回应,对的会出现棋子,错的会“哭”。

  ②同法,让幼儿说出棋子的位置,另一幼儿用魔棒轻击找出。

  4、竞赛合作游戏——12格格子游戏

  幼儿分三组,每组6人,幼儿作为棋子,看课件在地上的大格子上站好相应的位置。

  师:我们小朋友分成两队红队,白队,棋子们出绝招了,它们在哪我们就追到那。(播放课件,6次)

  5、活动延伸:生活中的格子游戏。(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活动反思:

  将数学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他们熟悉的情境进行游戏,他们很感兴趣。此次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也很完美。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跳数字比赛》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复习有关字词;

  2.巩固对10以内数的认识;

  3.增强幼儿竞争意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在户外地面上画好游戏图形;每个格子里放一张数卡(背面写有字或词)

  活动玩法:

  将幼儿分成两组,游戏开始时,每组各出一名幼儿跳进"①"格中,并捡起数"1"读出数卡背面的字(词),读对的就将数卡拿在手里,按数字顺序2、3、4……10逐格跳,读错的就停止游戏,再换同组其他小朋友。比赛结束时,哪组小朋友手里的卡片多,哪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反思:

  这次数学活动,我精心设计了三个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是环环相套,层层递进。活动开始,我神秘地说要与数字朋友做游戏,孩子们注意力一下子给吸引住了,通过让幼儿认认、想想、说说数字,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扩展性思维.接着让幼儿进入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有年妈妈带着孩子住在漂亮蘑菇房子里进行着有趣的游戏,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到了年月日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然后又开了一个展览会,孩子们更是乐开了天更重要的是这个情境激发了孩子人人去探究、人人去发现,自己悟出了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6、大班《汪汪队立大功》大班数学教案

  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要阐述一件物品的位置时,很多时候都离不开序数的帮助。而我发现每当教师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到的物品时,都喜欢用手指指给老师看,而不能熟练的使用序数告诉老师,自己看见的是第几个物品,头脑中缺乏对于序数的概念与运用,所以我设计了此项活动,旨在让孩子在游戏的情境与实际生活能够运用序数,感受序数的作用与数学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在汪汪队游戏情境中,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感受学习与使用序数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尝试从不同方向感知7以内的序数,正确表达物品的位置

  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使用序数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14个装有礼物的纸盒,幼儿操作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5以内的序数,知道“第几个”的意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歌曲《汪汪队立大功》片头曲,带领幼儿入场

  2.谈话引出话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汪汪队的故事吗?汪汪队里有谁?有几只狗狗,他们叫什么?(幼儿回答:莱德队长,毛毛,阿奇,灰灰......)今天我们就去狗狗们的家去参观,你们想去吗?看,是谁来迎接我们了!(PPT出示莱德队长)

  二、基础部分

  (一)创设情境,感受序数的方向性

  1.美食大作战战,在左右方向点数序数

  师:莱德队长现在在哪里啊?(幼儿回答:厨房)现在莱德队长要给狗狗们喂早饭了,孩子们,你们愿意来帮忙吗(幼儿回答:愿意)

  师:现在有几碗狗粮(7碗),说明有几只狗狗需要喂食(7只),每只狗狗想吃不一样的食物,我们先来看毛毛想吃什么

  PPT出示 3

  师:毛毛想吃第几碗,有哪位小朋友看懂了

  教师引导幼儿理解符号 的意义。

  PPT呈现 2

  师:阿奇想吃 2碗狗粮,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助阿奇找到他的食物

  小结:在左右方向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右往左数, 代表从左往右数

  幼儿按顺序帮助其他狗狗找到想吃的食物( 7 , 4 , 3 , 2,

  1 )

  2 .快递领取战,在上下方向点数序数

  师:狗狗遇到麻烦了,他们的快递到了,放在架子上拿不到,你们愿意帮狗狗们拿快递吗?

  PPT出示 2

  师:这是阿奇想要的快递,猜猜看这是什么意思

  师: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2的意思,并说出阿奇的快递在从下往上数第2个柜子

  PPT出示 3

  师:现在毛毛的快递在第几个柜子

  教师引导幼儿猜测 3的意义,并说出毛毛的快递在从上往下数第3个柜子

  小结: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使用序数, 代表从下往上点数, 代表从上往下数

  幼儿依次帮助狗狗拿出想要的快递( 1, 6, 4, 3, 7)

  (二)操作活动:零件收纳大作战

  师:灰灰说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他收拾零件,小朋友们愿意帮忙吗?

  师:这是灰灰的收纳图,上面一共有几层(7层),每层里面可以放几个零件(7个)

  师:这是灰灰需要你们整理的零件,你们能看懂图片的意思吗?

  幼儿猜测图片上符号和数字的意思,教师带领幼儿操作2--3次

  小结:要先根据 确定从上往下数还是从下往上数第几排,再根据 确定第几列。

  工具箱: 操作图:

  幼儿开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展示并点评幼儿的操作

  三、结束部分:礼物大作战,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序数

  师:莱德队长感谢我们小朋友今天的帮助,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份礼物,不过需要通过莱德队长的考验才能拿到礼物。

  在地面上摆放14个纸盒,里面装有小礼物

  摆放示意图:

  师:现在礼物装在了藏宝箱里,小朋友们需要从看提示,从不同的小狗处出发,走规定步数到箱子中领取礼物。(例如从阿奇那里出发,走到第三个盒子那里;从小栎拿出发,走到第四个格子那里)

  教师引导孩子逐一上台按提示领取礼物。

  提示示意图:

  活动总结

  首先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对于游戏情境很敢兴趣,能主动猜测不同符号所带来的的意义并积极投入游戏,但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讲解的不够细致,有幼儿不理解怎样先看排再看列,来确定零件摆放的位置。与此同时在对序数进行名词解释时,表达不够精确。其次我在上课过程中,语速略快,声音比较平淡,在点评环节时过于简单,没有关注到每一位幼儿的操作成果。最后在幼儿操作用具上制作的不够细致,没有完全塑封,出现了漏气的现象。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7、大班数学教案《花包菜有多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关注春天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两盆花包菜。

  活动过程

  一、引发测量兴趣

  1.这两盆花叫什么?在哪儿见过?春天来了,你们发现花包菜变化了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花包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花包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如:塑料拼插条形玩具、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花包菜并做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到户外种植的花包菜处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有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做测量记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花包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关注此环节的难点:①测量的起点。②如何处理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的问题。③幼儿是怎样表达、记录的。)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呈现在展板上。)

  2.与幼儿共同小结:使用了哪些材料做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感受记录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幼儿寻找更多、更合适的材料做测量工具。)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花包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

  【反思】

  以教师的评价为引领,暗示幼儿从线、形的运用和情节两个方面分析同伴的作品,在观察和欣赏中进一步感受对称、疏密、主次、节奏、秩序等美感规律。活动点评:引导幼儿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感悟美感规律,进行自主造型,是本次活动作为突出的地方。传统的线描装饰教学,以模仿教师的范例为主,幼儿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本次活动,教师突破常规,要求幼儿面对卷心菜剖面直接造型,给予了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使幼儿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运用不同的线、形,形成变化丰富的图式表现卷心菜。值得欣赏的是,教师的教学没有仅仅停留在幼儿的自主造型上,而是引领幼儿在自主造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细节表现美。教学时教师选用了两幅风格不同的卷心菜,启发幼儿对记忆中的多种线、形进行重新组合加工,创造出既丰富又充满童趣的卷心菜形象,不仅尊重了幼儿的自由想象宇创造,而且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线描表现水平的提高。

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到底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材料准备:

  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9、大班数学教案《一分钟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体验一分钟时间的长短。

  2、知道时间是宝贵的,懂得珍惜时间,明白要做一个守时的人。

  3、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PPT、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长。

  (一)谈话导入

  (二)游戏:找朋友

  师:现在是上午X点X分,让我们一起来玩找朋友的游戏吧?

  提问:你们觉得刚才这个游戏有多长时间?

  (三)设置问题引发幼儿表述自己对1分钟时长的看法:

  师:你认为一分钟是长还是短呢?(幼儿自由表述)

  二、感知一分钟:

  (一)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1、师出示时钟,认识时针、分针、秒针,

  2、跟着秒针数60次,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知识性的问题使用课件直观的引导幼儿感受,帮助孩子掌握正确的概念,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打基础。)

  (二)体验:一分钟可以做什么

  1、你认为一分钟可以用来做哪些事情呢?(幼儿表述)

  2、请幼儿进行一分钟区域活动

  师:刚才你们用1分钟做了多少事情,一起交流一下。

  小结:怎么1分钟都过得这么快呢?同样花一分钟的时间,但每个人做的事情都不一样,有的事情比较难,有的事情比较简单,所以结果不同。

  (这一环节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既能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一分钟一晃就过去了”,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到节约时间的必要。)

  (三)再次体验一分钟的时长,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

  1、拔萝卜竞赛:体验如何用同样的一分钟做更多事情。

  (1)教师讲解竞赛方法和规则。

  (2)幼儿竞赛,评出获奖队。

  (3)获奖队员分享经验。

  教师小结: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他不会因为喜欢你,就站着不动,等你,也不会因为不喜欢你就快点走。在相同的时间里做相同的事情,但因为每个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动作慢了,完成的事就少了,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要抓紧时间,抓紧每一天,抓紧每一个小时,抓紧每一分钟。要珍惜时间,不要浪费时间!那样我们就会做更多的事情,完成更多的心愿。

  (为孩子创设体验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再次让孩子感受一分钟的时长和时间的紧迫,知道如何有效利用时间,本环节不仅注重幼儿认知的发展,也注重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的和谐发展。)

  三、制订起床时间表,引导幼儿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出示时间表讲解各项内容。

  2、幼儿填表。

  3、展示个别幼儿的计划,交代任务。

  小结: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节约时间、计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本环节将学习的内容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会计划时间)

【活动反思】

  对研读教材的反思研读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对教材有深入的分析,才能顺利的设计活动.新《纲要》中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学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对于大班的孩子,认识时间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孩子时间概念比较模糊,于是为了让幼儿充分感受到时间的宝贵,设计了体验一分钟这一活动.活动《一分钟有多长》关键在于体验,教师应如何使用各种方法让幼儿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时间本身就是抽象的东西,应把抽象的东西物化到具体的操作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体验到一分钟的长短.从而延伸到幼儿对时间观念的增强,学会珍惜每一分钟.结合纲要和教材分析,因此我把活动的目标定于:1、在操作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2、增强时间观念,懂得珍惜每一分钟.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0、幼儿园大班科学数学《一分钟有多长》教案反思

  一、设计意图:

  大多数孩子爱拖拉,为了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拖拉的习惯,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通过操作活动了解一分钟的作用,明白只要珍惜时间一分钟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合理运用时间。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一分钟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时间概念。

  2、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四、活动流程:

  一、故事导入。

  元元上学迟到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感知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通过课件钟表中秒针走动60秒是1分钟,来理解一分钟的长短。

  小结:秒针走动60秒是1分钟。

  三、讨论交流: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1、提问: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一分钟我们能完成什么事情呢?

  2、老师分享生活中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资料:

  附: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一分钟,人大约可以走80米。

  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

  一分钟,大人跳绳可以跳160个… …

  小结:看来一分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一分钟不仅可以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四、操作体验。

  师: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1、介绍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2、介绍规则:幼儿分四组。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

  3、幼儿操作。请数数在一分钟里你夹了几粒弹珠(夹了几粒珠子、图几个圆圈)。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小结:

  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一分钟很短,但如果小朋友抓紧时间,还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一分钟。只要我们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做事专心,不拖拉,我们肯定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11、科学活动《菜园有多大》大班数学教案面积守恒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设计了《菜园有多大》面积守恒,让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幼儿获得“不重叠、不留空白”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活动目标

  1.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

  2.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3.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测量的方法,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难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准备

  操作单:2块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菜地、单位方形片若干、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小花园里新增加了一块菜地,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想用来种萝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你们可以帮助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面积

  1、出示若干测量工具,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

  师:现在这里有回形针、小棒、吸管、大小不同的方块,请你们来试一试

  3、幼儿分享

  师:有谁测出来了?你是用的什么材料测的?有多大?

  4、师友小结

  师:哦,原来回形针、小棒、吸管适合测量物体的长,小方块适合将菜地铺满,数数有几块小方块就知道果园有多大。

  三、学习用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果园的面积

  1、确定测量工具

  师:刚刚你们说要用方块来测量菜地有多大,但是这里有大小两种方块,我们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块来测量吗?为什么?

  师:哦,原来要用同样大小的方块来测量。

  2、幼儿利用小方块,第二次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

  ①能否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

  ②是否有重叠和留空白?

  ③是否对齐边线?

  3、幼儿分享

  师:你用了几块小方块?怎么测量的?

  4、师幼小结:

  ——原来不仅仅是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还要沿着菜地的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能留空白,才能测量准确。

  四、比一比,巩固经验

  1、出示另一块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米奇班的小朋友们知道你们这么厉害,也想请你们来帮忙量一量,你们猜一猜他这两块地那一块要大一点?还是一样大?

  2、幼儿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沿着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留空。

  3、幼儿分享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

  4、师幼总结

  师:因为菜地的形状不同,会让我们觉得它们的大小不同,所以要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大小。

  五、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用你们的积木量一量地上的瓷砖有多大?每个房间的地砖都是一样大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活动的设计上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获得初步经验,再通过师幼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方法巩固测量经验。最后通过出示两块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的菜地,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面积的守恒,所以班级孩子的目标达成还是挺高的。但不足的就是在数学语言的运用上还需要多总结和学习。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1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一分钟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设计: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比较拖拉,那该如何增强孩子的时间观念,改变他们做事拖拉的习惯。为此,我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的活动,目的是想让幼儿通过体验,让幼儿感受一分钟的长短,了解一分钟的作用。知道一分钟很短,但只要珍惜也能做很多事情。从而体会到时间的宝贵,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合理运用时间。并逐步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必需抓紧时间。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一分钟的感知和操作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2、懂得做各项事情都要抓紧时间,知道时间的不可逆转性。

  3、能围绕问题和操作结果分析原因,大胆交流表达自己的看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操作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3、时钟一个、记录用的白纸、彩笔。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谜语:滴答滴答,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时钟有什么用呢?(它告诉我们时间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在游戏中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教师:你们知道一分钟有多长吗?答:60秒,很长。。。

  教师:今天我请小朋友玩个游戏亲自来体验一分钟长短。

  游戏:

  (1)木头人游戏。游戏结束:你觉得这一分钟是长还是短?(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你在什么时候感觉时间特别长的?

  教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一分钟很长,有的说一分钟很短。现在小朋友觉得一分钟长还是短?

  小结:当我们开开心心做游戏时,感觉一分钟很短,很快就过去了。是吗?小朋友还想再玩一个游戏?樊老师再带小朋友玩一个金鸡独立的游戏。

  (2)金鸡独立。(教师示范)当老师说开始的时候,只用一条腿站立,另外一条腿尽量不要落地。如果落地,赶紧抬起来,看谁能坚持一分钟。准备好了吗?我们请孙老师计时,开始……

  教师:时间到了小朋友可以坐下来休息了。这次你们感觉一分钟长还是短呢?

  小结:原来我们在等待在坚持或者很累的时候,就会觉得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三、讨论交流收集的资料:一分钟可以干什么呢?

  1、提问:小朋友可以想一想一分钟我们能完成什么事情呢?

  2、老师与大家分享准备的资料: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了什么事?(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附:一分钟,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

  一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大约可以播800个字。

  一分钟,人大约可以走80米。

  一分钟,汽车大约可以跑1200米。

  一分钟,大人跳绳可以跳160个… …

  小结:看来一分钟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太重要了,一分钟不仅可以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还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

  四、操作体验。

  师:一分钟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现在老师就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看看一分钟你到底能做多少事情。

  1、介绍材料:筷子、弹珠;泥工板、油泥;彩笔、形状涂色。

  2、介绍规则:幼儿分四组。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一分钟结束以后请数数,并把数字记住。准备好了吗?开始!

  3、幼儿操作。请数数在一分钟里你夹了几粒弹珠(夹了几粒珠子、图几个圆圈)。

  4、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请幼儿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儿报的数字。)

  (1)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2)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教师:小朋友时间过去了,还能回来吗?

  小结:时间是很宝贵的,这一分钟过去了,就再也不会回来了。一分钟很短,但如果小朋友抓紧时间,还是能做很多事情,我们可不能小看了一分钟。只要我们抓紧每一分钟的时间,做事专心,不拖拉,我们肯定会做更多的事情。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

  五、活动结束:

  幼儿一分钟整理物品回教室。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13、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到底有多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用自然物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长度,理解用不同长度的自然物测量,数据不同但结果相同。

  2、在听赏故事中引发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材料准备:ppt课件、木夹子、吸管等。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引发测量兴趣(价值分析:通过谈话,引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提问:知道蛇究竟有多长,可以用什么方法?

  小结:测量可以知道物体有多长。

  二、根据故事,尝试工具测量(价值分析:梳理测量要点)

  (一)、提问:许多相同的夹子,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操作,尝试用首尾相接的方法测量)

  小结:很多夹子用一个接一个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二)、提问:一根吸管,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探索,尝试用做记号的方法测量)

  小结:一根吸管用做记号的方法可以测量出蛇的身长。

  (三)、提问:没有材料,怎么量?(价值分析:通过交流,了解身体的某一部分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小结:没有材料时用自己的身体的某个部位也能测量。

  (四)、提问:同样是蛇,量出的长度为什么不同?(价值分析:通过比较,理解用不同的测量物测量,结果不同)

  小结: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数据不同但长度相同。

  三、延伸故事,巩固测量方法(价值分析:通过到环境中去寻找,进一步探究生活中的测量工具)

  我们再去找找其它的测量工具来测测小蛇的身长,看看结果怎样?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4、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一分钟有多长》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分钟能干什么”。

  2.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

  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幼儿可能会回答“60秒”。)

  师:60秒又有多长呢?

  师:我们请时钟走一分钟吧。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1、一分钟有多长?

  (播放多媒体课件)幼儿观察时钟画面,体验一分钟的长短。

  (1)(教师出示钟面)我们都认识钟,请问哪一根针转一圈就告诉我们一分钟到了?(秒针。)

  (2)如果有的钟只有两根针,没有秒针,我们怎么知道一分钟到了呢?

  (3)教师小结:秒针走一圈或分针走一小格都表示过了一分钟。

  (4)现在我们让秒针走一圈,请大家体验一下一分钟究竟有多长。

  教师小结:秒针走了60秒,也就是一分钟。

  2、一分钟能做什么?

  师:人们在一分钟里能做些什么事呢?老师上网查了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边播放多媒体课件边解释:)

  ●一分钟人能跑200米。

  师:你们知道200米有多远吗?

  ●一分钟人能踢毽子48个。

  ●一分钟人能包30个大馄饨。

  3、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

  (1)我们一分钟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不想动手试试?

  (2)教师介绍操作内容,让幼儿知道每组的材料都是不同的。

  (3)秒针开始走时,大家要一起动手,一分钟到时立刻停下来,看看大家一分钟里能干些什么。

  (4)幼儿操作。

  (5)交流汇总,教师记录结果。

  A.请你数一下在一分钟里夹了几粒弹珠(穿了几粒珠子、几个套环)。

  B.分组介绍一分钟的成果,方法是:一组幼儿依次报数,另一组幼儿仔细倾听,说出一分钟内谁做得最多。(教师记录幼儿的报数。)

  C.同样花了一分钟时间,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D.我刚才发现穿珠子小组的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相同,可他们的结果也不一样,为什么?(当场让该组幼儿再次报数验证。)

  结论:在相同的时间里做同样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动作有快有慢,所以结果也会不同。

  (三)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些日子,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对照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6、小学生每天要自己安排时间,比如安排课间十分钟。谁知道课间十分钟要完成哪些事情?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活动反思: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1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花包菜有多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有关注春天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和观察、比较能力。

  2、能寻找合适材料测量花包菜的高度。

  3、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和表达测量的结果。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观察春天植物的变化,找好室外观察测量的场地,在合适位置摆放笔、纸、板以及浆糊、胶带、钉子等材料,大展板一块,两盆花包菜。

  【活动过程】

  一、引发测量兴趣。

  1、这两盆花叫什么?在哪儿见过?春天来了,你们发现花包菜变化了吗?

  2、弟弟妹妹很想知道花包菜有多高,你能用什么办法告诉他们?

  二、准备测量工具。

  1、讨论:什么材料和工具可以测量出花包菜的高度呢?

  2、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塑料拼插条形玩具、水彩笔、长纸条、筷子、数学操作材料等,提示有困难的幼儿可以请老师或小朋友帮忙。)

  三、测量花包菜并做记录。

  1、幼儿带好测量工具和材料,到户外种植的花包菜处现场测量。(老师观察幼儿如何测量,并在测量范围内准备一些工具,便于有需要的幼儿调换。)

  2、交流测量经验,发现问题,讨论并解决测量中的问题。例如:自己使用了什么工具:测量的起点在哪里;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怎么办等。

  3、再次测量并做测量记录。

  4、讨论如何记录测量结果。

  5、幼儿继续测量花包菜并用自己的方式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关注此环节的难点:①测量的起点。②如何处理测量工具和花包菜不一样长的问题。③幼儿是怎样表达、记录的。)

  四、交流、分享。

  1、介绍各自选用的工具及测量结果。(将幼儿的记录表呈现在展板上。)

  2、与幼儿共同小结:使用了哪些材料做测量工具、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感受记录方法的多样性,鼓励幼儿寻找更多、更合适的材料做测量工具。)

  活动延伸:

  1、继续探索用相同的材料测量结果会怎样。

  2、比较花包菜的高矮,并尝试分析原因。(幼儿教育)

16、大班数学活动观摩课教案:看谁猜得准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感知形状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幼儿空间知觉与组合构建的能力。

  2.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幼儿的自主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各种大小的盒子·····

  活动过程:

  一.猜猜今天来了 多少位客人老师?

  二.1.师:今天和小朋友玩个闯关游戏,第一关:比一比,猜一猜(出示货车教具)有一辆车到饼干厂去运饼干,像这样的饼干箱这样的货车能装下多少个?注意不能超过车厢的长也不能超过车厢的高。

  你是怎么猜到的?(验证)

  2.又来了一辆大货车,和第一辆车比一比,有什么区别?(更长了)能装下多少个这样的饼干箱?

  3.小结:车长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三. 恭喜小朋友顺利的闯过第一关,接下来是第二关:比赛游戏:看谁猜得准

  比赛规则:1.猜出答案后不能大声的说出来,不可以告诉别人。2.把猜出来的答案写在纸片上贴在自己名字旁边相应的格子里。

  1. 第一题;请你猜一猜,1号盒子能装下这样的牛奶多少盒?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总结验证鼓励好的方法)

  2. 依次出示2号和3号盒子总结验证:猜时可以拿牛奶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也可以拿盒子和盒子比一比猜一猜,盒子大了装的东西也就多了。

  四.接下来是第3关:猜一猜摆一摆

  1.(出示示范的盒子):瞧这是第3关中要用到的宝贝,等会小朋友拿到盒子后像老师这样先猜猜能放多少个这样的糕点,把猜出来的数字写在盒子后面,再到这边拿糕点摆一摆,看自己猜对没有,然后回到座位上。请得到一颗星的小朋友到一号桌,两颗星的小朋友到2号桌,3颗星的小朋友到3号桌拿盒子。

  2.反馈结果让学生上台讲述是怎样猜出来的。

  五.结束语:闯关游戏到此结束,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非常顺利的闯过了 3关,也有的小朋友在闯关中遇到了一点小困难,但都勇敢的走过来了。所以为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鼓鼓掌吧。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道加赛题(出示教具)对比猜猜比刚才老师猜的盒子区别在哪?(高了) 这样的盒子能放下多少盒?

17、大班数学教案《得数是4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得数是4的加法》含反思

  教学经验: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使幼儿进一步理解两个部分数的交换关系。

  4、培养幼儿分析推理能力,思维的敏捷性及幼儿动手尝试的精神,训练幼儿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激发兴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

  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始终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分层练习体现不够,课堂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课堂语言还不够生动简练等。

  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慢慢感知体会算法,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自我感悟,让他们经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发自内心的选择出对于他们来说最简便的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怎么思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个性和潜能,在体验中获取到知识,在成功中找回自信,更深刻地品味到学习的乐趣!

1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得数是4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 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20、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得数是4的加法》含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幼儿好动,喜欢操作的特点,我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4以内数的组成。

  2、通过创设情景,让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尝试自己列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尝试自编得数是4的加法应用题。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3以内加法算式卡、数卡4,苹果、梨图片4张,每个幼儿4个萝卜,4朵花,蘑菇图片4张,兔妈妈、小兔头饰,布置好活动场景。

  活动过程:

  随《十个数字跳舞》音乐,做手指游戏。

  一、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复习4的组成

  1.游戏“开火车”复习得数是3以内的加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很喜欢看动画片,《动画城》节目你们看过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动画城里的聪明屋有位金龟子姐姐,她呀今天邀请我们到聪明屋去做客,她呀要看一下谁是最聪明的小朋友,现在我们就到聪明屋去吧!怎么去呢?我们坐火车去吧!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加法题卡)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我们的火车2点开……

  2.游戏“又有苹果、又有梨”复习4的组成

  呜……火车开到了聪明屋,看看,金龟子姐姐他们拿什么来招待我们呢?导出“又有苹果又有梨”的游戏,一个苹果几个梨?(3个)……

  3.游戏“对数”

  刚才小朋友们对得真好,老师也来考考你们,我们来对数,举起你们的小小手,我出1,你出几?(3),1和3合起来就是4……

  二、创设情景,在操作中尝试写出得数是4的加法算式

  金龟子姐姐说:“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要请你们到智力迷宫玩,去智力迷宫前,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新本领才能去,学什么本领呢?

  兔宝宝,我是兔妈妈,我告诉你们一件高兴事儿,我们种的萝卜丰收了,请兔宝宝跟着妈妈到地里去拔萝卜,每个宝宝拔4个萝卜,自己分一分,看有几种分法?(个别回答,老师演示)拔了这么多萝卜,我们把萝卜搬回家,搬的时候要听妈妈的指挥,看看两只手上的萝卜一共有多少根?(4根),你们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加法),怎样列出这个加法算式,请兔宝宝将它写在答题卡上,写的时候,字要写大一点,不然兔妈妈看不清楚,(兔妈妈帮助能力差的小兔讲解列式)。

  我们的萝卜丰收了,你们高兴吧!我们来开个庆祝会吧!我们去采花来装饰一下,我们每个宝宝都采到了花,一共采了几朵(4朵),我们把手里的花举起来,看看两只手上的花交换位置合起来还是几朵花?(4朵),两只手上的花虽然交换了位置,但是它们的和没有变,请兔宝宝将加法算式写在答题卡上,写完之后把答题卡举起来,小兔互相检查一下你写对了吗?

  今天,我们学会了新本领又可去智力迷宫玩,来,我们鼓鼓掌、嘿嘿,我真棒!

  三、活动延伸

  金龟子姐姐还想看看哪个小朋友最爱动脑筋,用老师提供的蘑菇图片,自己试着编加法应用题,注意编加法应用题要讲一件事,出现两个数,提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合起来是多少?

  编应用题又是一样新本领,会编的小朋友很能干,不会编的也不用着急,下次老师要教你们编加法应用题的新本领。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发现,幼儿对操作很感兴趣,幼儿有创新意识,但少数幼儿还是不会写出算式,我认为对于这些幼儿,老师日常活动中多加以个别指导,他们一定会成功。

21、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2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24、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5、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2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相邻数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相邻数的概念,掌握1--10的相邻数,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7、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相邻数的含义,掌握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1套、学具袋、羊羊数字头饰、灰太狼头饰

  活动过程:

  一、师生互动,随音乐进入教室

  1、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数字王国里,和数字宝宝交朋友好吗?看小汽车来了,我们快快出发吧!

  2、放音乐《去郊游》师生一起做开车动作,随音乐进入教室。

  二、谈话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什么叫邻居吗?你旁边和你挨住坐的两个朋友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指名说)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数字王国的数字宝宝急着要和我们见面了,我们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出示数字卡片1--10)。

  2、教师打乱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小朋友认读。

  3、请小朋友给数字宝宝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课件出示)

  三、初步认识相邻数

  1、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给数字宝宝找邻居吧!

  (1)我们来看看数字宝宝2的邻居是谁呀?2的前面是几?(是1),2的后面呢?(是3)( 1和3是2的邻居,也叫做2的相邻数。)

  (2)数字宝宝5也想找邻居了,小朋友们快帮帮他吧!(把5贴在黑板上,让幼儿给5找邻居)

  (3)出示卡片9让幼儿给9找邻居。

  小结:刚才小朋友给数字宝宝们找到了邻居,我们的宝宝们真棒!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每个数字宝宝都有两个相邻数,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小朋友们可要记清楚了。

  四、拓展活动,加深幼儿理解

  1、给小动物找邻居。

  教师课件出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数一数它的个数,并说一说它邻居的个数。

  2、游戏<<智救羊羊>>

  游戏规则:教师请10名幼儿扮演羊羊,给他们戴上写有编号的羊羊头饰,并请幼儿记住编号。教师扮演灰太狼。播放音乐《我只是一只羊》,音乐响起羊羊们在欢快的玩耍。音乐一停灰太狼就抓住一只羊羊。并告诉其他的羊羊,要想救走这只羊羊就要他的邻居来才行。(游戏数遍)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小朋友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2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教案跳得有多远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