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韵律快乐的阿依古丽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02 13:44:04

大班韵律快乐的阿依古丽

1、大班韵律快乐的阿依古丽

  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快乐的阿依古丽

  活动目标:

  1、在听音乐合拍做动作的基础上,学跳有情节的新疆舞。

  2、按舞蹈情节记忆动作顺序。

  3、初步体验新疆舞蹈的欢快与民族特色。

  活动准备:

  1、新疆娃娃或新疆帽一顶。

  2、人手一件打击乐器。

  活动过程:

  1、在《水果丰收》乐曲伴奏下,复习踵趾步及摘果子等动作。

  2、了解《葡萄丰收》舞蹈情节。

  (1)教师出示新疆娃娃或新疆帽,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新疆小朋友以及新疆人最爱跳舞的特点。

  (2)教师讲解舞蹈情节。

  3、学跳舞蹈。

  (1)教师示范,幼儿欣赏。

  (2)教师再次舞蹈,幼儿观察并说出老师跳了些什么动作。

  (3)先练习“手”的动作。在座位上坐着做、站起来站在椅子前面做。

  (4)重点练习踮步与进退步。

  (5)教师边说故事情节,边示范舞蹈,幼儿跟着老师学习舞蹈。

  (6)重点练习在学习过程中有困难的动作,在继续完整练习舞蹈。

  (7)教师或一些幼儿戴新疆帽舞蹈,其余幼儿欣赏并拍手伴奏,体验新疆帽舞蹈的欢快情绪和民族特色。

  4、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在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下,进行即兴地齐奏或轮奏。  对于踵趾步孩子还是不太会,一折一折的,没有美感!看来不止要教会,还要培养他们对于舞蹈的美感。

  因为教室场地比较小,所以我把动作分成手和脚两部分。先根据情节练习手部动作。然后再站起来练习脚部动作。

  因为有了故事情节动作顺序倒不难记。

  就是踮步与进退步需要特别的练习。

  活动反思:

  这次音乐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学习维吾尔族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位,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学习好这个舞蹈,我预先创编了一个简单的故事。

  活动时,我神秘地对大家说要给大家介绍一位维吾尔族姑娘,有一个动听的名字,叫什么呢?孩子们很好奇,猜各种各样的名字,当我出示“阿依古丽”四个字时大家都说太好听的,有的男孩子还兴奋地笑了。这时我马上给大家讲述创编的故事,想让孩子们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来熟悉舞蹈结构。并提问:“阿依古丽早上做了什么事?她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接着我对孩子们说:“老师把这些事编了一段好看的舞蹈。”随着欢快的音乐,我热情地为孩子们表演舞蹈,让幼儿欣赏舞蹈,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开心极了,都嚷让着想学哪个哪个动作,顿时教室内变的嘈杂起来,我使了很大的劲,才让活动正常进行。整个活动上得非常累人,孩子掌握舞蹈的动作也不是太好。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活动过程和教具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仔细回想,活动中女孩子对舞蹈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学习时认真仔细,积极练习;而男孩子呢,有的动作做的不到位,有的则根本没有认真学,活动时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和其他班老师一交流,她们也出现了这种状况。

  如何改变韵律活动中的类似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针对班内幼儿多的实际情况,可以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这样学习时对掌握不好的孩子老师能个别指导,根据男女幼儿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鼓励女孩创编不同的动作,在自己的实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学习动作时,孩子之间会互相遮挡,可以把动作图谱先分散在教室四周,让孩子自由选择进行模仿练习,教师进行观察指导,等孩子基本掌握动作后,在放在一起连贯表演。这样,更尊重幼儿、主体性得到更好的体现。

  3、老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来控制幼儿的情绪,如眼神、动作。另外音乐指令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如1234567来让幼儿起立准备、7654321回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形成良好的音乐活动常规,让音乐活动上得轻松自如。

2、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韵律《快乐的小野人》活动反思

  设计思路:

  《快乐的小野人》活动的音乐选自《非洲欢迎你》,旋律欢快热情奔放,节奏明快,集汇着鼓声、木琴和人声的巧妙结合,呈现着一幅音乐在生活里,音乐在血液里的动感生活情景,给人一种

  非洲原生态、原始部落的感觉。音乐分为三个乐段,每个乐段由相同的歌唱声和不同的节奏型构成,结构鲜明,蕴含变化,富有挑战性,非常适合作为大班幼儿韵律节奏的感受与学习。

  活动中,通过想象设置“快乐的小野人”生活游戏情境,借助图画、猜问、动作元素递进等策略,启发幼儿在听听、看看、说说、玩玩中感受到音乐的热情奔放,观赏学习非州舞蹈的基本动作元素,体验着快乐趣味的非洲之旅!

  生活化游策略分析

  1.难点前置策略:通过玩节奏打招呼的游戏帮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音乐的基本核心节奏型。

  2.情境聚焦策略:通过创设“快乐的小野人”的森林情境故事一一锻炼身体、练刀打拳、打枪

  等等情节,让幼儿轻松快乐的去感受体验非洲音乐和韵律动作。

  3.元素递进策略:

  ●上肢动作的递进:双手同时往上→双手同时往下一左右手上下交替

  ●韵律动作的递进:手的动作→脚的动作→头的动作一整体动作

  ●空间方位的递进:坐在椅子上跳一站在椅子前面跳一满天星站位跳

  ●合作递进:单人一双人→集体

  4.语言提示策略:通过节奏语言帮助幼儿记忆节奏的特点和顺序。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热情、欢乐、幽默的非洲加纳风格音乐。

  2.借助情境、肢体动作、图画、动作元素递进等策略,让幼儿进一步感知和理解音乐,感受学习非州生活舞蹈的粗旷与奔放。

  3.尝试跟随音乐,有节律地用动作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一起歌舞的快乐。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快乐的小野人”故事情境

  2.小野人故事背景图画

  3.小野人图画

  4.非洲鼓

  活动重难点

  1.重点:感受热情欢快弃放的非洲音乐,并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

  2.难点:掌握非州生活舞蹈的基本动作,并尝试在造型动作上的迁移想象。

  活动过程

  一、节奏游戏,用节奏练习打招呼。(活动难点前置,幼儿感受核心节奏型,练习舞蹈基本动作。)

  1.拍腿一 X X XX X

  2.捶腿 X X XX X

  3.打招呼——嗨嗨你好吗

  教师用拍腿、捶腿、手部等动作示范打招呼后,邀请幼儿一起练习。

  二、借助故事情境,幼儿欣赏完整音乐,感受乐曲热情奔放、欢乐幽默的音乐特点。

  1.情境导人,幼儿欣赏完整音乐的结构和情绪特点。

  (1)一一-师:我听说有一个很好玩的地方,我们一起去看看。来,一起走

  来 来│走走 走│来 来│走走 走(教师带动幼儿跟随)

  动作说明:上肢上举,上肢下摆,踏步走走走。

  (2)ー一师:是一片森林,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一起来听听。(师幼分享所听)

  三、教师完整示范韵律动作《快乐的小野人》,幼儿完整感受欣赏音乐的结构、情绪和非洲舞动作。

  一一师:咦,我看到了森林里有一群人,前面发生了什么?我们来看一看。(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一师:他们在干什么?(师幼分享对话)

  一师:他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师幼分享对话)

  四、借助音乐图画和故事,分解演示韵律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结构和韵律动作。

  出示图画和小野人图像,分享音乐中的故事和想象。

  一一-师:咦,你们说这群人为什么要耍刀、打拳和打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在遥远的非洲,有一片大大的森林,这里有高高的大树、绿绿的小草,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

  还有大大嘴巴的狮子,尖尖牙齿的老虎,还有可怕的眼镜蛇,这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小野人,你们看、他来了。(出示小野人)

  黑黑的头发,黑黑的皮肤,小野人们想要在森林里快乐安全的生活,就要学会很多的本领,早上起来,他们就要锻炼身体,让自己变强壮。小手有力了,胳膊强壮了,张牙舞爪的,连森林里的老虎看了都害怕。小野人们知道,在森林里生活,靠身体强壮是不够的,他们还要学会练刀和打拳,最后小野人还得学会打枪。

  五、借助“变强壮”游戏和动作的语言提示,幼儿学习非洲韵律舞蹈动作。

  (一)幼儿学习音乐A乐段的动作。

  一一师:小野人们锻炼了身体,让肩膀、肚子、屁股,变强壮,把森林里的野兽们都吓跑了然后练刀打拳,最后打枪。我们一起做小野人吧。

  一师:刚才小野人走了几次啊?他们的脚是怎么样的?

  一师:小野人们都准备好了,开始锻炼身体了,拍拍肩膀,拍拍肚子,拍拍这里,变强壮

  师:强壮的小野人们,除了这个动作张牙舞爪的很强壮,还有哪个动作也会很强壮呢?

  (备注语言动作提示:上、下,走走走,上、下,走走走!拍拍肩膀,拍拍肚子,拍拍屁股,变强壮拍拍手,哒哒哒哒,大家都来,身体变强壮!)

  (二)幼儿练习合作韵律游戏(第一乐段),关注幼儿的空间指引。

  一师:找个朋友一起锻炼吧!(两位教师示范表演合作韵律,引导幼儿注意观察)

  一一找个小野人再试试看吧!引导幼儿关注合作要点。(师幼两人合作韵律游戏)

  (备注:语言动作提示:上下,退退退,上下,进进进…拍拍肩,拍拍肚,碰碰屁股。变强壮…)

  (三)幼儿学习第二段、第三段韵律动作,关注练刀、打拳的节奏准确性的引导。

  一一师:好了,身体锻炼好了,我们还要练习什么本领呢?(练刀、打拳)

  一师:刀法要好,枪要打准,一定要先瞄准,再开枪,一起来吧!

  六、韵律游戏:《快乐的小野人》,幼儿完整感受与表现。

  一一师:原始森林里的篝火晚会马上就要进行了,将要选出最强壮、最会跳舞的小野人,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围成圆圈一起韵律游戏,)

  尾声:一起去拍拍玩玩,带给我们快乐和力量的非洲鼓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借助情境、肢体动作、图画、动作元素递进等策略巧妙的将动作和音乐融合到一起,粗旷与奔放的非州生活舞蹈动作把热情、欢乐、幽默的非洲加纳风格音乐表露无遗,整个“快乐小野人的森林故事引领着幼儿保持在情境中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教师也特别注重语言的张弛有度,动作体态的收放自如,表情的生动有趣,有效的感染激发了幼儿跟随舞动的兴趣欲望,活动策略有效令幼儿理解深刻。

3、大班亲子韵律《快乐小木偶》教案设计

  动作建议

  [1-4]小节:双手掌心向下,上肢下上下上律动,两拍一动。

  [5-7」小节:前两拍:快速上下律动;后两拍:两拍一动。

  [8]小节:上肢下上下上律动,两拍一动。

  [9-12]小节:双手掌心向下,上肢下上下上律动,两拍一动。

  [13-15]小节:前两拍:快速上下律动;后两拍:两拍一动。

  [16]小节:上肢下上下上律动,两拍一动。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快慢节奏变化,合乐表现提线人和木偶人的双角色动作。

  2.尝试用手、脚等身体的关节部位创编木偶人动作。

  3.体验与同伴商量分工、合作演提线木偶戏的乐趣。

  4.通过教师讲解舞蹈动作学会跳。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1.木偶戏视频《闹新春》;教学P

  2.音乐《第七阶段);

  3.提线、布袋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木偶戏,了解提线木偶。

  1.观看视频,了解提线木偶。

  关键提问:(1)视频里有谁?(2)小木偶为什么会动?(3)小木偶哪些部位会动?

  2.教师出示提线,在角色互动中明晰木偶人要跟提线人指挥

  师:你当小木偶,能跟着提线人动一动吗?

  二、在演出情境中感知音乐,尝试用上肢、下肢合乐动作

  1.出示节目单(双手),尝试上肢合乐动作。

  2.出示节目单(单脚),尝试下肢单脚合乐动作。

  3.出示节目单(一手一脚),尝试一手一脚合乐动作。

  三、分角色合作游戏,尝试运用身体的关节部位进行合乐表演

  1.感受提线人角色。

  (1)教师当小木偶,一名幼儿当提线人,其他幼儿观察提线人能否控制线。

  (2)一名幼儿当小木偶,教师和其他幼儿当提线人,集体尝试提线人动作。

  2.两两合作演出。

  (1)幼儿两两面对面合作,一名当提线人,一名当小木偶。

  (2)创编身体合乐动作。

  3.拉大幕,演大戏。(谢幕,鞠躬和观众说再见!)

4、大班亲子韵律《草原上的游戏》教案

  动作建议及玩法

  [1-2]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准备开始”

  [3-6]小节:双手握挙,曲臂置于胸前,肘关节朝外。拳眼相对;双脚自然分开,身体微微向前倾,膝盖稍弯曲,双脚交替跺脚,身体自然左右摆动,两小节交替一次,共8次。

  [7-8]小节:双手从身前自然举起,掌心向下,身体左右摆动,每小节交替一次,“嘿”字处双脚离地向上跳一下。

  [9]小节:身体自然站直,双手大拇指翘起向上,上下摆动,每小节交替一次。音乐重复三遍,间奏处騎马、挥马鞭、甩马鞭动作。

  尾声:双手从身前交又向体侧打开,掌心相对。

  游戏玩法:

  [1-2]小节:前奏。幼儿两两面对面,双手握拳,曲臂置于胸前,肘关节朝外,拳眼相对;双脚自然分开,身体微微向前倾,膝盖稍弯曲。教师预令“准备开始”

  [3-6]小节:两两面对面,双脚交替踏步,准备开始玩摔跤游戏。

  [7-8]小节:相互搭在同伴的肩膀上,左右摇晃身体摔跤,“嘿”字处双脚跳一下,随乐喊“嘿”。

  [9]小节:双手竖起大拇指,夸奖同伴:“你是好样的!”

  重复三遍,间奏处骑马换朋友继续玩摔跤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闹欢快、豪迈酒脱的曲风,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对蒙古族和草原产生向往。

  2.在欣赏和游戏中表现乐段的重复以及不断加速的节奏特点。

  3.自信地参与“摔跤”游戏,在音乐节点“嘿”上,能和朋友一起玩。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半圆。

  2.黑板、音乐、PT、简单的图谱

  经验准备:对蒙古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创设草原情境,自然感知欣赏音乐

  1.随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PPT,引出草原游戏主题。

  2.随A段音乐欣赏草原游戏图片,并一起跟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3.提出重点游戏一一摔跤是蒙古人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4.出示草原图谱,播放音乐乐A段,自然感知。

  二、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跟随音乐画谱图,了解曲式结构

  2.教师解说“摔跤故事”和幼儿猜想情节内容相结合。

  3.在座位上利用肢体动作跟随音乐做游戏,再次感知音乐的结构。

  三、随乐分段玩摔跤游戏

  1.创设摔跤游戏情境,请两位幼儿做摔跤手,两个人比一比,第一回合比谁更神气。

  2.出示两位掉跤手搏斗的图片,第二回合比谁更有力气。

  3.两位教师进行错误演示,请幼儿评价,再进行正确示范。

  4.跟随A段音乐师幼游戏一次。

  5.全体幼儿移位两两结伴进行游戏。

  四、完整跟随音乐玩游戏

  1.教师解说要去另外一片草原交朋友,结合图谱,播放三段体完整音乐。

  2.幼幼在座位上和旁边的伙伴一起游戏,随着音乐的加快,动作也越来越快。

  3.全体幼儿移位跟随音乐玩摔跤游戏,间奏处交换朋友。

  五、介绍蒙古族,激发幼儿对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5、大班亲子韵律《勇敢的小甲龙》教案

  动作建议:

  前奏:做2次表示很凶猛的动作。

  A段:甲龙力气大4次。

  B段:躲1次,双手合实往前撞击。再1次“躲”后双手叉腰做用尾动作。第3次“躲”后做吼叫动作。第4次“”后做抓的动作。幼儿仔细观察学本领的基本动作。

  C段:俩俩双手抱住在音乐停止时把对方挤出地盘外面。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音乐结构,通过律动表演,体验音乐句式的转变,随乐用动作表现撞击、甩尾、吼叫、舞爪子的基本情节。

  2、在与同伴配合律动时,能跟随音乐轮流做出撞击、用尾、吼叫、舞爪子等动作。

  3、在守卫“地盘”时,能遵守游戏规则,控制自己不动手,控制情绪不生气,感受与同伴配合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 Dangal》、各个形状的即时贴、迷宫图。

  经验准备:看过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导入活动

  二、借助营救小甲龙的迷官图,幼儿创编显示很凶猛的动作,并感知音乐随乐用动作表现撞击、甩尾、吼叫、舞爪子的基本情节。

  1、从故事情节中提炼动作,教师随乐做动作,幼儿观察记忆动作。

  2、幼儿创编2个显示很凶猛的动作,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3、教师提问动作的顺序,幼儿观察动作顺序,进一步整理动作。

  4、出示迷宫图,鼓励幼儿随乐用动作表现撞击、甩尾、吼叫、舞爪子等情节。

  三、请配班老师做“国王”,通过“国王”选接班人的情节,让幼儿尝试与同伴配合做律动体验与同伴配合游戏的快乐。

  1、“国王”要寻找能守卫好自己地盘的“小甲龙”做新一任国王。幼儿观察T-T配合对决律动的动作。

  2、T-S众练习对决的动作。

  请“国王”与众“小甲龙”对决,幼儿进一步随乐熟悉俩俩轮流做的动作。

  3、T-S练习“国王”与“小甲龙”对决的动作。

  对决前幼儿倾听抢地盘的音乐,并与幼儿一同定下抢地盘时的规则。(请幼儿注意要控制情绪,抢地盘时要双手抱住。)

  4、S1-S2请两个“小甲龙”上前练习对决的动作。

  四、完整游戏。

6、大班韵律《你是最酷的》教案

  音乐建议:

  街舞自由随性,只要是节奏感强的音乐都可以使用,不局限某一首固定的音乐。BPM约在120拍以下,基本元素是标准八分音符,44拍的音乐中重拍通常落在每小节的第一和第三拍上。本次活动中的音乐:韩国组合《疯狂的青蛙》dj版

  动作建议:

  1-2八拍:随意、酷酷的姿势站好

  3—6八拍:身体部位学球跳动,可以是头、一只脚、手、屁股…(顺序可随意调整)

  7-10八拍:双手依次在四个不同方向的拍球动作(四个方向的顺序随意)

  11-14八拍:手臂展开、合拢并配合身体的上下律动

  15——18八拍:尝试不同方式的团身旋转

  音乐停止,酷酷的造型摆住。

  活动目标:

  1、提高肢体表现力及协调性,初步感知街舞的动作和音乐。

  2、能随音乐自信、大胆的展示充满个性的律动,喜欢跳舞。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篮球15个、地贴、街舞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篮球

  活动过程:

  一、经验展示了解基础

  1、教师谈话:你见过爷爷奶奶跳广场舞吗?

  邀请幼儿上前展示一小段(背景音乐《风凰传奇》)

  2、教师引导小结:一模一样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还学过什么样的舞蹈?(邀请幼儿展示)没见过的舞蹈?

  3、教师小调查:喜欢跳舞的小朋友举手。

  二、自由篮球观察状态

  1、教师提问:你平时喜欢玩球吗?你们平时都是怎样玩球的?你会拍球吗?你会转球吗?你会滚球吗?

  2、幼儿自由玩球。教师引导:每位小朋友找到一个球,咱们玩玩看

  三、身体学球个性展示

  1、跳

  教师引导:球这么好玩,今天咱们来用身体学球玩!

  A整个身体学球跳

  教师引导:我来拍拍看,你会学球跳吗?跟上音乐节拍才算厉害呢!(播放舞蹈音乐)

  B身体部位学球跳

  教师引导:你会用头、一只脚、手、屁股等等地方学球跳吗?试试看(播放舞蹈音乐)

  2、拍

  A不同空间方位的律动尝试

  教师引导:我们拍球除了向前拍,还可以在哪里拍?(幼儿尝试展示)

  B不同动作排列顺序的尝试

  教师引导:有四次拍球的变化,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拍球方位顺序,你是什么样的呢?(幼儿随音乐拍出自己的不同拍球律动)

  3、手臂动作

  大球小球游戏:用胳膊的动作变出一个大球,小球,看谁反应快!加上屁股学球跳。

  4、转

  A团身转

  教师引导:球是小小的、圆圆的,那你会用身体来变出来吗?我们转球时,球就怎样动?我们

  好学学看。(邀请幼儿上前展示,同伴学习)

  B酷酷造型

  教师引导: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摆一个酷醋的造型,你是什么样的?

  四、自由发挥自信展示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太会跳了,还跳的与众不同。谁来展示ー下(幼儿自由发挥)

  2、集体展示

  五、总结欣赏

  1、教师总结:有一种舞蹈叫街舞,它随意性强,自由自在,节奏感强,崇尚自然流露,随意

  的肢体动作都可以融入到舞蹈中。所以只要小朋友随音乐动起来,你就算是个会跳舞的人。实际证明,你是最酷的。

  2、视频欣赏:街舞视频

7、大班韵律活动《草原上的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热闹欢快、豪迈酒脱的曲风,对民族音乐感兴趣,对蒙古族和草原产生向往。

  2.在欣赏和游戏中表现乐段的重复以及不断加速的节奏特点。

  3.自信地参与“摔跤”游戏,在音乐节点“嘿”上,能和朋友一起玩。

  4.熟悉《草原上的游戏》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半圆。

  2.黑板、音乐、PT、简单的图谱

  经验准备:对蒙古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创设草原情境,自然感知欣赏音乐

  1.随乐欣赏“美丽的大草原”PPT,引出草原游戏主题。

  2.随A段音乐欣赏草原游戏图片,并一起跟随音乐作出相应的动作。

  3.提出重点游戏一一摔跤是蒙古人交朋友的一种方式。

  4.出示草原图谱,播放音乐乐A段,自然感知。

  二、结合图谱和肢体动作,再次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跟随音乐画谱图,了解曲式结构

  2.教师解说“摔跤故事”和幼儿猜想情节内容相结合。

  3.在座位上利用肢体动作跟随音乐做游戏,再次感知音乐的结构。

  三、随乐分段玩摔跤游戏

  1.创设摔跤游戏情境,请两位幼儿做摔跤手,两个人比一比,第一回合比谁更神气。

  2.出示两位掉跤手搏斗的图片,第二回合比谁更有力气。

  3.两位教师进行错误演示,请幼儿评价,再进行正确示范。

  4.跟随A段音乐师幼游戏一次。

  5.全体幼儿移位两两结伴进行游戏。

  四、完整跟随音乐玩游戏

  1.教师解说要去另外一片草原交朋友,结合图谱,播放三段体完整音乐。

  2.幼幼在座位上和旁边的伙伴一起游戏,随着音乐的加快,动作也越来越快。

  3.全体幼儿移位跟随音乐玩摔跤游戏,间奏处交换朋友。

  五、介绍蒙古族,激发幼儿对蒙古族和大草原的向往

8、大班韵律活动《猪的小镇之巡逻队形》教案

  动作建议:

  前奏:

  动作指令动作

  小猪集合出发了;四散站好,准备出发。

  第一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去一街,去一街:开始踏步走,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二街,去二衡:继续踏着节奏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三街,去三街:继续踏着节奏调整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四街,去四街:站好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踏步。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第二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体息一下玩游戏,体息一下玩游戏:寻找最近的伙伴面对面站好,拍两下手边,双手食指指伙伴。(重复一次)

  一登、叠、啪,二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在对方手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

  三叠、叠、啪,四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叠在对方手背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叠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游戏进行四次。

  集合了,集合了;双手放嘴两旁做呼碱状,同时面问前方。

  尾声

  动作指令

  小值小镇平安啦:拍手四下后双手向上举起做胜利状。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两组,每组八人,游戏开始前,分别挑选确定一份队形图。

  2.前奏部分,两组各自站在自己的区域,组员四散站好。

  3.第一部分,听到一街、巡二街、巡三街、巡四街指令时,可以移动行进,和其他组员合作逐渐站成队形图中的队形。听到有狼吗指令后,停下移动的脚步,仔细查找有无狼的踪连

  4.第二部分,听到“体息一下玩游戏”指今时,队形已经站好,所有组员各自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伙伴,转身两两面对面。听到"一(二、三、四)叠叠啪....”指令时两人玩打手背游戏,玩四次。

  5.尾声部分,听到“集合了”指令时,所有组员保持队形、面向正前方并做指定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与伙伴合作在音乐故事情境“小猪巡查四条街”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站成自选的队形。

  2.通过仔细观察示范、讨论、尝试、检验等方法了解站成各种队形的方法。

  3.游戏过程中努力协作,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悦,初步体验成功是需要齐心协力的。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欢沁)、队形图、手花两个、磁扣、每位幼儿一把小椅子、教师一把小椅子、另备两把小椅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猪巡逻”

  活动过程:

  1.回忆律动游戏:“小猪巡逻”

  (1)幼儿半圆形坐好,听故事:猪小镇的小猜亚队每天都会到街上去仔细检查有没有狼的踪迹,他们守护着小慎的安全。今天,小巡逻队又要出发了,请准备。

  (2)随乐用上肢动作回忆游戏“小猪巡逻”。

  2.确定小巡逻队在音乐的哪一部分开始调整和站成整齐的队形。

  (1)故事:每次小猪巡逻队出去查看有没有的踪迹时都会站成整齐的队形,他们有时站成一横排,有时站成一竖列,有时站成两横排,有时站成两竖列....

  (2)教师示范:今天我和我的朋友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猪巡逻队是怎样站成整齐的队形的。我们要站成一竖列,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从巡第一街时开始调整想站成的队形,巡第几街时站成了想

  站的队形?

  (3)幼儿观察示范。

  (4)数师提问:我们是在巡第几街时站好想站的队形的?我们才在第一街的时候在商量件么?

  3.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1)请4名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站成一竖列。

  (2)尝试后讨论:

  ①变队形时我们要商量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很快速的站好队形?(教师捕捉幼儿站队时的情况并将话题引向“我们不能自己站自己的,得互相看着站,应该看谁呢?需不需要现确定一个人,他

  先站好,我们其他人看着他再站好。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一一领头人。”)

  2)我们所有人应该面向哪里?为什么?

  (3)请8位幼儿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①师这次我们站队的人多了,需不需要有个标志给这个领头人好让大家都看到谁是领头人?(幼儿自选是否需要标志)

  2幼儿尝试

  3试后讨论:我们在巡一街的时候是否商量出谁是领头人?如果没有怎样解决?我们是不是站在场地中心的位置?如果没有怎样解决?

  4.幼儿分为两组,尝试自选队形,并在固定乐句中站成自选的队形。

  (1)分组。

  (2)两组分别选择自已想站的队形

  (3)教师分别引导两组分析自己所选队形。(哪是第一排?每一排分别几人?中心点在哪里?)

  (4)两组分别在自己的场地进行尝试和练习。(教师随乐说提示儿歌。)

  (5)两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6)展示后根据队形图进行检核(中心点、面向、应该站几排、每排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

  (7)如时间允许,两组可再次选择队形并进行尝试和展示。

  5.活动结束

9、大班韵律活动教案《猪的小镇之巡逻队形》

  挑战5循环游戏

  挑战4+游戏2“自选巡逻队形”全体幼几分两组参与游戏。

  挑战3同游戏1,8名幼儿参与游戏。

  挑战2同游戏1,教师和四名幼儿参与游戏。

  挑战2同游戏1,教师和四名幼儿参与游戏。

  挑战1+游戏1“站成巡队形”。两名教师示范结成一列。

  音乐+动作用上肢动作回忆小猪巡逻的游戏。

  故事

  动作建议:

  前奏:

  动作指令动作

  小猪集合出发了;四散站好,准备出发。

  第一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去一街,去一街:开始踏步走,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二街,去二衡:继续踏着节奏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三街,去三街:继续踏着节奏调整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四街,去四街:站好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踏步。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第二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体息一下玩游戏,体息一下玩游戏:寻找最近的伙伴面对面站好,拍两下手边,双手食指指伙伴。(重复一次)

  一登、叠、啪,二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在对方手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

  三叠、叠、啪,四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叠在对方手背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叠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游戏进行四次。

  集合了,集合了;双手放嘴两旁做呼碱状,同时面问前方。

  尾声

  动作指令

  小值小镇平安啦:拍手四下后双手向上举起做胜利状。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两组,每组八人,游戏开始前,分别挑选确定一份队形图。

  2.前奏部分,两组各自站在自己的区域,组员四散站好。

  3.第一部分,听到一街、巡二街、巡三街、巡四街指令时,可以移动行进,和其他组员合作逐渐站成队形图中的队形。听到有狼吗指令后,停下移动的脚步,仔细查找有无狼的踪连

  4.第二部分,听到“体息一下玩游戏”指今时,队形已经站好,所有组员各自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伙伴,转身两两面对面。听到"一(二、三、四)叠叠啪....”指令时两人玩打手背游戏,玩四次。

  5.尾声部分,听到“集合了”指令时,所有组员保持队形、面向正前方并做指定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与伙伴合作在音乐故事情境“小猪巡查四条街”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站成自选的队形。

  2.通过仔细观察示范、讨论、尝试、检验等方法了解站成各种队形的方法。

  3.游戏过程中努力协作,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悦,初步体验成功是需要齐心协力的。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欢沁)、队形图、手花两个、磁扣、每位幼儿一把小椅子、教师一把小椅子、另备两把小椅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猪巡逻”

  活动过程:

  1.回忆律动游戏:“小猪巡逻”

  (1)幼儿半圆形坐好,听故事:猪小镇的小猜亚队每天都会到街上去仔细检查有没有狼的踪迹,他们守护着小慎的安全。今天,小巡逻队又要出发了,请准备。

  (2)随乐用上肢动作回忆游戏“小猪巡逻”。

  2确定小巡逻队在音乐的哪一部分开始调整和站成整齐的队形。

  (1)故事:每次小猪巡逻队出去查看有没有的踪迹时都会站成整齐的队形,他们有时站成一横排,有时站成一竖列,有时站成两横排,有时站成两竖列....

  (2)教师示范:今天我和我的朋友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猪巡逻队是怎样站成整齐的队形的。我们要站成一竖列,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从巡第一街时开始调整想站成的队形,巡第几街时站成了想

  站的队形?

  (3)幼儿观察示范。

  (4)数师提问:我们是在巡第几街时站好想站的队形的?我们才在第一街的时候在商量件么?

  3.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1)请4名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站成一竖列。

  (2)尝试后讨论:

  ①变队形时我们要商量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很快速的站好队形?(教师捕捉幼儿站队时的情况并将话题引向“我们不能自己站自己的,得互相看着站,应该看谁呢?需不需要现确定一个人,他

  先站好,我们其他人看着他再站好。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一一领头人。”)

  2)我们所有人应该面向哪里?为什么?

  (3)请8位幼儿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①师这次我们站队的人多了,需不需要有个标志给这个领头人好让大家都看到谁是领头人?(幼儿自选是否需要标志)

  2幼儿尝试

  3试后讨论:我们在巡一街的时候是否商量出谁是领头人?如果没有怎样解决?我们是不是站在场地中心的位置?如果没有怎样解决?

  4.幼儿分为两组,尝试自选队形,并在固定乐句中站成自选的队形。

  (1)分组。

  (2)两组分别选择自已想站的队形

  (3)教师分别引导两组分析自己所选队形。(哪是第一排?每一排分别几人?中心点在哪里?)

  (4)两组分别在自己的场地进行尝试和练习。(教师随乐说提示儿歌。)

  (5)两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6)展示后根据队形图进行检核(中心点、面向、应该站几排、每排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

  (7)如时间允许,两组可再次选择队形并进行尝试和展示。

  5.活动结束

10、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蚂蚁班的田野冒险》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倾听AB段进行曲,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2.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3.在寻找粮食、营救小蜜蜂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团结努力,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重点:倾听音乐旋律,能融入情境,扮演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活动难点:通过传递游戏以及创编青苔走路和躲蜘蛛的动作发展幼儿节奏感以及艺术表现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截好的音乐、纸板做的房子、石头、草地,小蜜蜂装饰等。

  经验准备:幼儿玩过传递游戏,并且会排成一队走路。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小蚂蚁找粮食过冬。

  教师情境导入:冬天快到了,蚂蚁们需要储存过冬的粮食了,小蚂蚁们,你们愿意跟着蚂蚁班长一起去找粮食吗?

  二、感知并学习小蚂蚁青苔走路、躲避蜘蛛、划船以及传送粮食等动作。

  1.教师第一遍跟随音乐做律动。

  提问:在找粮食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

  师幼共同跟节奏做划船、青苔走路、躲避蜘蛛、传递粮食等动作。

  2.教师第二遍做律动,幼儿跟随教师做。

  师:我先做了什么动作?

  3.师幼练习传送一个、两个粮食。

  师:你们会传粮食吗?我们一起试一试把。

  4.师幼进行第三遍律动练习传送多个粮食。

  5.教师请小朋友做蚂蚁班长运粮食,师幼第四遍律动。

  师:这次谁愿意来当小班长为我们搬运粮食呀?

  6.师幼站起来进行第五遍律动,并反思评价。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有什么解决的好办法呢?

  三、幼儿进行律动游戏活动:小蚂蚁运粮食

  1.创编青苔上滑,站不稳的动作。

  提问:我刚才走在青苔上做什么动作的?你可以做一个和我不一样的动作吗?

  2.游戏:蚂蚁班搬运粮食。

  (1)教师带领幼儿找寻粮食。

  师:小蚂蚁们的本领都学到了,我们准备出发找粮食咯,你们猜猜粮食藏在哪里呢?

  师:有没有呢?班长带队,小蚂蚁们一个跟着一个排好队,一起去看看吧。

  (2)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退位,不做动作,只语音提示。

  (3)幼儿带队找寻粮食,教师完全退位。

  3.教师小结:哇!我们找到这么多粮食,看来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团结在一起就能获得成功哦。

  四、情境游戏:救助小蜜蜂。

  1.配班老师扮演小蜜蜂求救。

  2.幼儿创编救小蜜蜂的动作,幼儿进行律动活动。

  3.教师出示小蜜蜂带给大家的蜂蜜面包。

  五、教师总结,带队回班。

  师:我们蚂蚁班的小蚂蚁们团结努力不仅找到了许多粮食,还救了小蜜蜂,得到了好吃的蜂蜜蛋糕,团队的力量大不大?那么我们以后遇到困难,也要齐心协力,共同面对哦,我们回班一起品尝好吃的蛋糕吧。

11、大班韵律活动教案:猪的小镇之巡逻队形教案优质课

  动作建议:

  前奏:

  动作指令动作

  小猪集合出发了;四散站好,准备出发。

  第一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去一街,去一街:开始踏步走,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二街,去二衡:继续踏着节奏寻找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三街,去三街:继续踏着节奏调整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脚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去四街,去四街:站好自己在队形中的位置,踏步。

  有狼吗,有狼吗:停止步,做四处查看的动作。

  第二部分

  动作指令动作

  体息一下玩游戏,体息一下玩游戏:寻找最近的伙伴面对面站好,拍两下手边,双手食指指伙伴。(重复一次)

  一登、叠、啪,二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在对方手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

  三叠、叠、啪,四叠、叠、啪听到数字指令(一、二、三、四),其中一人先双手手心向下向前伸出另一人听到指令“叠”时双手手心向下叠在对方手背上。再次听到“叠”时,手在最下面的一方将双手叠到对方手上,听到“啪”手在下方的一方快速拍打另一人双手,另一人迅速躲避。游戏进行四次。

  集合了,集合了;双手放嘴两旁做呼碱状,同时面问前方。

  尾声

  动作指令

  小值小镇平安啦:拍手四下后双手向上举起做胜利状。

  游戏玩法:

  1.幼儿分两组,每组八人,游戏开始前,分别挑选确定一份队形图。

  2.前奏部分,两组各自站在自己的区域,组员四散站好。

  3.第一部分,听到一街、巡二街、巡三街、巡四街指令时,可以移动行进,和其他组员合作逐渐站成队形图中的队形。听到有狼吗指令后,停下移动的脚步,仔细查找有无狼的踪连

  4.第二部分,听到“体息一下玩游戏”指今时,队形已经站好,所有组员各自寻找距离自己最近的伙伴,转身两两面对面。听到"一(二、三、四)叠叠啪....”指令时两人玩打手背游戏,玩四次。

  5.尾声部分,听到“集合了”指令时,所有组员保持队形、面向正前方并做指定动作。

  活动目标:

  1.尝试与伙伴合作在音乐故事情境“小猪巡查四条街”处调整自己的位置并站成自选的队形。

  2.通过仔细观察示范、讨论、尝试、检验等方法了解站成各种队形的方法。

  3.游戏过程中努力协作,与他人一起完成任务。体验合作获得成功的悦,初步体验成功是需要齐心协力的。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音乐《欢沁)、队形图、手花两个、磁扣、每位幼儿一把小椅子、教师一把小椅子、另备两把小椅子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音乐游戏“小猪巡逻”

  活动过程:

  1.回忆律动游戏:“小猪巡逻”

  (1)幼儿半圆形坐好,听故事:猪小镇的小猜亚队每天都会到街上去仔细检查有没有狼的踪迹,他们守护着小慎的安全。今天,小巡逻队又要出发了,请准备。

  (2)随乐用上肢动作回忆游戏“小猪巡逻”。

  2确定小巡逻队在音乐的哪一部分开始调整和站成整齐的队形。

  (1)故事:每次小猪巡逻队出去查看有没有的踪迹时都会站成整齐的队形,他们有时站成一横排,有时站成一竖列,有时站成两横排,有时站成两竖列....

  (2)教师示范:今天我和我的朋友给大家示范一下小猪巡逻队是怎样站成整齐的队形的。我们要站成一竖列,请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从巡第一街时开始调整想站成的队形,巡第几街时站成了想

  站的队形?

  (3)幼儿观察示范。

  (4)数师提问:我们是在巡第几街时站好想站的队形的?我们才在第一街的时候在商量件么?

  3.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1)请4名幼儿和教师一起尝试站成一竖列。

  (2)尝试后讨论:

  ①变队形时我们要商量什么才能帮助我们很快速的站好队形?(教师捕捉幼儿站队时的情况并将话题引向“我们不能自己站自己的,得互相看着站,应该看谁呢?需不需要现确定一个人,他

  先站好,我们其他人看着他再站好。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吧一一领头人。”)

  2)我们所有人应该面向哪里?为什么?

  (3)请8位幼儿尝试在固定的几个乐句中站成一竖列。

  ①师这次我们站队的人多了,需不需要有个标志给这个领头人好让大家都看到谁是领头人?(幼儿自选是否需要标志)

  2幼儿尝试

  3试后讨论:我们在巡一街的时候是否商量出谁是领头人?如果没有怎样解决?我们是不是站在场地中心的位置?如果没有怎样解决?

  4.幼儿分为两组,尝试自选队形,并在固定乐句中站成自选的队形。

  (1)分组。

  (2)两组分别选择自已想站的队形

  (3)教师分别引导两组分析自己所选队形。(哪是第一排?每一排分别几人?中心点在哪里?)

  (4)两组分别在自己的场地进行尝试和练习。(教师随乐说提示儿歌。)

  (5)两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成果。

  (6)展示后根据队形图进行检核(中心点、面向、应该站几排、每排几个人、每个人的位置)。

  (7)如时间允许,两组可再次选择队形并进行尝试和展示。

  5.活动结束

12、新教案大班韵律活动《你是最酷的》教学设计

  《你是最酷的》适合大班音乐活动,详情请看下面:

  音乐建议:

  街舞自由随性,只要是节奏感强的音乐都可以使用,不局限某一首固定的音乐。BPM约在120拍以下,基本元素是标准八分音符,44拍的音乐中重拍通常落在每小节的第一和第三拍上。本次活动中的音乐:韩国组合《疯狂的青蛙》dj版

  动作建议:

  1-2八拍:随意、酷酷的姿势站好

  3—6八拍:身体部位学球跳动,可以是头、一只脚、手、屁股…(顺序可随意调整)

  7-10八拍:双手依次在四个不同方向的拍球动作(四个方向的顺序随意)

  11-14八拍:手臂展开、合拢并配合身体的上下律动

  15——18八拍:尝试不同方式的团身旋转

  音乐停止,酷酷的造型摆住。

  活动目标:

  1、提高肢体表现力及协调性,初步感知街舞的动作和音乐。

  2、能随音乐自信、大胆的展示充满个性的律动,喜欢跳舞。

  3、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篮球15个、地贴、街舞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会玩篮球

  活动过程:

  一、经验展示了解基础

  1、教师谈话:你见过爷爷奶奶跳广场舞吗?

  邀请幼儿上前展示一小段(背景音乐《风凰传奇》)

  2、教师引导小结:一模一样的动作。

  教师提问:你还学过什么样的舞蹈?(邀请幼儿展示)没见过的舞蹈?

  3、教师小调查:喜欢跳舞的小朋友举手。

  二、自由篮球观察状态

  1、教师提问:你平时喜欢玩球吗?你们平时都是怎样玩球的?你会拍球吗?你会转球吗?你会滚球吗?

  2、幼儿自由玩球。教师引导:每位小朋友找到一个球,咱们玩玩看

  三、身体学球个性展示

  1、跳

  教师引导:球这么好玩,今天咱们来用身体学球玩!

  A整个身体学球跳

  教师引导:我来拍拍看,你会学球跳吗?跟上音乐节拍才算厉害呢!(播放舞蹈音乐)

  B身体部位学球跳

  教师引导:你会用头、一只脚、手、屁股等等地方学球跳吗?试试看(播放舞蹈音乐)

  2、拍

  A不同空间方位的律动尝试

  教师引导:我们拍球除了向前拍,还可以在哪里拍?(幼儿尝试展示)

  B不同动作排列顺序的尝试

  教师引导:有四次拍球的变化,不同的小朋友有不同的拍球方位顺序,你是什么样的呢?(幼儿随音乐拍出自己的不同拍球律动)

  3、手臂动作

  大球小球游戏:用胳膊的动作变出一个大球,小球,看谁反应快!加上屁股学球跳。

  4、转

  A团身转

  教师引导:球是小小的、圆圆的,那你会用身体来变出来吗?我们转球时,球就怎样动?我们

  好学学看。(邀请幼儿上前展示,同伴学习)

  B酷酷造型

  教师引导:当音乐停下来的时候,我们需要摆一个酷醋的造型,你是什么样的?

  四、自由发挥自信展示

  1、教师引导:小朋友太会跳了,还跳的与众不同。谁来展示ー下(幼儿自由发挥)

  2、集体展示

  五、总结欣赏

  1、教师总结:有一种舞蹈叫街舞,它随意性强,自由自在,节奏感强,崇尚自然流露,随意

  的肢体动作都可以融入到舞蹈中。所以只要小朋友随音乐动起来,你就算是个会跳舞的人。实际证明,你是最酷的。

  2、视频欣赏:街舞视频

13、幼儿园大班韵律《粗心的理发师》音乐优质公开课教案反思

  故事概梗:

  一个顾客来到了一家新开业的理发店理发,由于电视上正播放着一场精彩的球赛,理发师顾着看球把顾客的头发理坏了,接着理发师想出了办法弥补自己的过失。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乐曲旋律和结构的基础上,能按节奏在规定的乐句中完成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身体动作创编出各种洗头、理发等造型。

  3.学习表演,锻炼能力:扮演理发师和扮演顾客的分别能用惊讶、害怕以及生气、愤怒等表情表现出来。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剪辑两个版本(分段、完整)、黑板、图谱、假发、半弧形座位摆放。

  经验准备:幼儿已练习互相帮戴假发的经验。

  活动过程:

  1、完整欣赏音乐。

  2、教师讲述故事,并通过图谱帮助幼儿了解音乐与故事的关系。

  (l)出示图谱,讲述故事大概。

  (2)听音乐看图谱。

  师:这段音乐哪里是理发师的呢?第四段说谁的呢7

  3、学习理发师的完整动作

  (1)教师与幼儿逐段创编A、B、C段音乐动作(洗头、理发、照镜子

  (2)幼儿跟音乐完整游戏一次。

  (3)学习创编顾客生气、愤怒的动作。(顾客音乐)

  4、完整游戏(完整音乐)

  (1)教师与幼儿合乐游戏。

  (2)鼓励幼儿自己看图谱游戏一次。

  (3)教师找到难点,重点练习。

  5、学习分角色游戏

  (1)邀请助教老师合作表演。提示幼儿观察小顾客的表情。

  (2)幼儿模仿助教老师的表情。随乐一起扮演小顾客。

  (3)分角色完整游戏。

  6、“改正”后的理发师正确示范一次。

  教学反思:

  游戏是最适宜于促进幼儿主体性和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因此,教师应积极地将理念转化为行为,注重在活动中观察、捕捉幼儿的兴趣,把握时机及时引导,促使孩子们更深入进行游戏,让孩子在健康游戏中得到更多的发展。

14、大班韵律活动:面包工坊教案

  动作建议

  面包师动作:

  [1-7]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开始做面包”。

  [8]小节:双手交替做握拳至松开的“撒面粉”动作各一次。

  [9]小节:双手于胸前做“採面粉”动作。

  [10、12、14]小节:同8小节。

  [11、13、15]小节:同9小节。

  [16]小节:双手握拳两次。

  [17)小节:双手从下侧在两边打开上举至头顶形成一个大圆。

  [18、20、22小节:同16小节

  [19、21、23]小节:同17小节。

  [24-28]小节:双手抱腿身体蜷缩至慢慢向上打开。

  [25]小节:双手在胸前拍手4次。

  [26]小节:双手在眉前呈“观望”状,左右各一次。

  [27、29、31]小节:同25小节。

  [28、30、32]小节:同26小节。

  [33-34]小节:闭上眼睛做“闻面包香”动作。

  [35-36]小节:双手上下轻轻按压做“摸面包”动作。

  小面粉动作

  [1-7]小节:前奏。教师预令“开始做面包”。

  [8]小节:双手自然下垂,头往左右各摇一次。

  [9]小节:双手自然下垂,头部绕圈摇晃4次。

  [10、12、14]小节:同8小节。

  [1、13、15]小节:同9小节。

  [16]小节:站立,观察面包师动作。

  [17]小节:按照面包师的肢体动作进行模仿。

  [18、20、22]小节:同16小节。

  [19、21、23]小节:同17小节。

  [24-28]小节:双手抱腿身体缩至慢慢向上打开。

  [25-36]小节:双手上下轻轻按压做“摸面包”动作。

  游戏玩法

  幼儿两两一队,一个做面包师,一个做小面粉,分別合乐完成自己的动作。其中27至31小节面包师需要变换队形,最终成功烤出香喷喷的”面包”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快的情结,能随音乐节拍表现面包师面包、做面包以及面相应的动作和情景

  2、能利用情景和生活经验,发挥想象,积极创编(B段)合拍的面包造型动作。

  3、尝试与同伴合作用单圈平移交换舞伴方式跳集体舞,享受与同伴互动舞蹈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音乐、PPT《面包工坊》

  经验准备:1、在第一课时已学习面包师的相关律动

  2、幼儿有一定的双圈集体舞经验,能拉出双图。

  活动过程

  角色动作

  (一)引出面粉动作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创编出面粉动作

  摇摇一变造型一发酵一进烤箱

  2、T-S众教师扮演面包师,幼儿扮演面粉

  (二)创编B段面包造型

  1、集体创编造型

  出示不同造型面包图片拓展幼儿思维

  2、S1-S众

  请一位幼儿扮演面包师,其他幼儿扮演面粉。

  (三)两两合作散点表演一次

  二、队形变换

  (一)双圈队形

  幼儿在双圈队形上律动一次。

  (二)单圈移动

  1、教师示范

  2、个别幼儿示范

  3、集体幼儿眼口令练习队形变换

  4、完整合音乐表演

  三、结束延伸

  香喷喷的面包终于出炉拉,快快带回教室给我们的好朋友尝一尝吧!

15、幼儿园大班韵律活动:丛林秘境

  活动目标:

  1.体会音乐“生机勃勃、神秘奇妙”的意境。

  2.在韵律中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肢体表达。

  3.体验与同伴合作构想与创造的乐趣。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1、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创造性的肢体表达。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对艺术表达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看过或听过关于探险的动画片及故事,初步了解探险的过程。

  2.物质准备:音乐、图谱(课件)、标题卡片、记号笔、秘境背景屏风。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入:

  引入情境,初步感受音乐。

  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朋友,猜猜他们正准备去干嘛?要去哪探险呢?让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基本部分:

  1.感受音乐的奇妙、梦幻。

  音乐律动:

  [1-2]小节:前奏空拍。教师预令“准备出发”

  [3-4]小节:随乐合拍走路踏步动作,一拍一下。

  2.、发挥想象并创造表达,欣赏第二乐段“奇妙秘境”

  [5]小节:一手上举靠额头,手心向下做“看”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两拍一“看”,双手交替进行。

  [6]小节:一手放耳边做“听”的动作,一手向后撑开,一小节一下定格。

  [7-10]小节:同上3-6小节动作。

  3、.幼儿分组讨论创编情境合乐表演,教师询问、倾听、指导,并记录每个情境的标识。

  [11-14]小节:创编动作,随乐做各种小溪里生物的游动动作(大胆想象)。

  [13-22]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

  [23]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

  [24-26]小节:小步走动作,一拍一下,共12拍。

  [27]小节:双手交替作拨开草丛动作,曲臂胸前向外打开。左两拍一下,右两拍一下。[28]小节:小跑步到椅子后面

  [29]小节:第一拍,举起望远镜站立;第二拍,拿着望远镜反坐在椅子上;第三、四拍,拿着望远镜跳望远方。

  3.幼儿尝试表现“奇妙秘境”。

  在角色游戏中完整表现音乐故事,在反思评价中提升艺术表现

  ,借助图谱与幼儿共同回忆梳理音乐情境。

  [30-37]小节:分角色表演。表演“探险家”的孩子原位坐椅子上作观看动作。表演“秘境的孩子4人大胆想象创造,合作表演,共32拍,8小节。

  [38-39]小节:一手放耳边,一手向后撑开,作“倾听”动作。两小节,8拍。教师语音提示“太阳下山了,让我们跟丛林说再见,赶快回家吧!”

  [40-47]小节:同上3-10小节动作。[48-54]小节:尾声,向丛林作再见动作,出教室。

  三、结束部分:

  1、完整表现音乐,请一组幼儿表演“秘境”,其余幼儿扮演探险者。

  2、交换角色,再次完整游戏表演,组织幼儿进行反思评价。

  3、随音乐跟丛林说再见,结束偷快的“探险之旅”。

16、大班韵律活动:榨菜娃娃教案

  设计意图

  涪陵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榨菜之乡",各式品牌的涪陵榨菜远销全国各地。几年来,我园努力把挖掘本土文化资源与幼儿园特色教育结合起来,遵循中国儿童核心素养6大要素中强调了人文底蕴培养的重要性,通过创设本土文化教育情境,引导幼儿在学习、生活中感悟本土文化的内涵。本次活动选择以榨菜为题材,让幼儿通过榨菜了解涪陵,感受涪陵的文化,让幼儿真切的感受到名族文化的自信和认同感,形成民族自信心,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做一个有根的中国人。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是以教师及主观思维为主,以教师的示范教授为主,幼儿往往是被动地跟着教师的节奏、动作进行模仿表演。而今,在《指南》中发现,韵律教学并非像以往单一的“老师创编教授,幼儿模仿学习”,而应是“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能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简而言之,就是以幼儿为主,以游戏为主,把活动还给幼儿,创设各种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自发的感知理解表现音乐作品。这便是我设计这个活动的初衷。

  活动目标

  1、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大胆表现榨菜的生长及特点。

  3、体验与同伴配合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

  能运用肢体动作,在情境表演中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及结构特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菜头的生长过程、产品特点、地域环境等;熟悉音乐旋律与基本动作。

  2、材料准备:音乐《榨菜娃娃》。

  活动过程

  (一)出示榨菜娃娃的图片

  师:这是谁呀?(榨菜娃娃)它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来学一学榨菜娃娃胖乎乎、圆鼓鼓的样子。(鼓励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

  (二)教师讲述故事,激发幼儿兴趣。(放音乐)

  秋天到啦,老奶奶在菜地里撒下许许多多的榨菜种子,慢慢地,种子发芽啦,榨菜娃娃长出了小嫩芽。(PPT)

  奶奶每天给榨菜娃娃浇浇水、松松土,再浇浇水,再松松土。老奶奶累了,在菜地里睡着啦,榨菜娃娃悄悄地长大啦,还开心和小伙伴跳起了舞。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又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可当老奶奶一睡着,调皮的榨菜娃娃又开心地跳了起来。后来啦,榨菜娃娃喊醒了老奶奶,和老奶奶一起回家啦。

  (三)音乐感受与表现

  1、用肢体动作表现A段音乐

  师:故事有谁?

  幼儿:老奶奶和榨菜娃娃。

  师:榨菜娃娃最初只是一颗小小的种子,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呢?孩子们来学一学。(躺、蹲、跪)现在小种子发芽啦,谁来学一学?(不同的发芽动作 )

  师:为了让小嫩芽快快长大,老奶奶还做了什么?

  幼儿:浇水、松土(学一学)

  师:(扮演老奶奶)我现在就是种菜的老奶奶,(围上围裙)你们是小种子。(音乐起)我来看一看,哪棵嫩芽小嘴张得最大,我就来给它浇浇水、松松土。

  2、用肢体动作表现B段音乐

  师:老奶奶太累了,不知不觉睡着了,这时调皮的榨菜娃娃在干嘛?

  幼:和小伙伴开心地跳起舞。

  师:榨菜娃娃可以怎么跳呢?谁来试一试?(尝试,胖胖的榨菜娃娃跳起舞来是什么样子?)谁来试一试?你也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跳。找到小伙伴了吗?榨菜娃娃的肚子好大,碰碰你们圆鼓鼓的肚子。现在让我们跳起来吧。(跳一跳,碰一碰,可以用上你们刚才的动作)

  师:老奶奶睁开眼睛四处瞧,榨菜娃娃马上回到地里,一动也不动。(强调榨菜娃娃不同的造型变化)(反复进行)

  3、用肢体动作完整表现AB段音乐后,再次强调榨菜娃娃不同造型。

  4、用肢体动作表现榨菜切片、切丝后造型。

  师:榨菜长大了,可以加工制作成一道道美味的菜品。你们看一看,榨菜都可以切成哪些形状呢?(片、丝、块)我来切一切,我切,变,你变成了什么?(速度加快后再配合音乐)

  5、切好的榨菜装盘、造型,上菜。

  6、配合音乐,完整表现榨菜生长、制作过程。

  (四)幼儿分角色完整表现音乐

  1、一名幼儿扮老奶奶,其它幼儿扮榨菜娃娃,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2、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完整表现音乐一次。

  (五)结束部份

  随音乐自然结束。

  活动总结

  如何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本土文化,我做了很多思考和尝试。在大班阶段,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过分熟悉的传统音乐风格对他们开始逐渐失去了吸引力。相反,离幼儿较远的民族音乐、异国音乐和成人音乐,都带着适度的陌生性、新异性和挑战性,开始逐渐成为他们自觉追求的对象。我选择的这个音乐属于汉族曲目,结构分层明显,符合大班孩子进行韵律活动,从种子发芽到种子生长最后丰收的过程,是一个完整的情境,让幼儿通过欣赏音乐自主的进行表演。

17、大班亲子韵律《真假美猴王》教案

  动作建议

  A段音乐]按节奏顺时针传递金箍,一个小节传递一次。

  [B段音乐]

  [1-2]拍手

  [3-4]做幼儿创编的美猴王动作

  [5-6]拍手

  [7-8]做幼儿创编的美猴王动作

  以此类推

  游戏玩法

  幼儿扮演猴子,围坐成圈,一名幼儿扮演二郎神,戴眼罩站立圈内

  [A段音乐]围坐圈的幼儿有节奏的传递金箍,A段音乐结束时金箍传递到谁,谁就成为美猴王;美猴王须迅速将金箍藏起。

  [间奏鼓声]二郎神摘下眼罩。

  [B段音乐]美猴王随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其余幼儿模仿其动作;二郎神寻找美猴王;音乐停止时,二郎神须指出自己找到的美猴王。

  [大鼓声]如猜错,则猴子获胜,鼓声不会响起;如猜对,鼓声响起,二郎神与美猴王进行绕圈追逐游戏,捉到美猴王则二郎神胜利,反之美猴王获胜。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活泼、欢快、诙谐的情绪与明显的细节变化。

  2.随游戏情节创编美猴王的动作,大胆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

  3.积极迁移经验叠加游戏玩法,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乐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西游记》故事情节;幼儿已玩过寻找带头人和随乐传递游戏;在区域活动中尝试创编美猴王的动作。

  2.材料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成圈,圈内摆放贴有云雾标识的大型积木一块。

  (2)教师手偶、二郎神面罩、美猴王金箍、大鼓一个、音乐等。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美猴王,鼓励幼儿自由模仿创编美猴王动作随乐入场。

  2.倾听A段音乐,感受音乐欢快、幽默的旋律,迁移传递游戏经验,师幼一同随乐有节奏的传递蟠桃

  美猴王:天庭的王母娘娘要开蟠桃宴,听说那些蟠桃吃了以后会长生不老,俺老孙也拿到了一个你们看(出示蟠桃)。今天,我要让你们都来轮流尝一尝。

  (1)迁移传递游戏经验,教师用肢体动作带领幼儿初步了解传递蟠桃的玩法。

  (2)跟随A段音乐,幼儿有节奏的传递蟠桃。

  3.完整倾听音乐,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

  (1)第一遍完整倾听,初步感受乐曲欢快诙谐的旋律。

  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段音乐,想一想,猜一猜。

  (2)再次完整倾听,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旋律和结构。

  师:玉皇大帝派了谁来捉拿美猴王?在音乐里有一段是提醒猴子们二郎神来了,你们能找到吗?

  4.在反复熟恐B段音乐的基础上,鼓励幼儿以多种形式创编,大胆表现。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美猴王不被二郎神认出来呢?所有的小猴子都做一样动作,就是保护美猴王最好的方法。

  (1)教师呼唱B段音乐,鼓励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创编美猴王动作。

  (2)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加以提升梳理,并请幼儿示范表现。

  (3)教师带领幼儿随B段音乐完整表现,鼓励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动作的顺序。

  5.完整播放音乐,挑战初级游戏,体验传递游戏和创造表现的快乐。

  1)交代游戏玩法,提醒幼儿金箍传到谁,谁就是真美猴王。

  (2)随乐练习,师幼共同反思在传递金箍以及模仿美猴王中遇到的问题。

  (3)助教老师扮演二郎神,完整游戏。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和倾听二郎神摘下面具的提示鼓声。

  6.累加追逐游戏,增添游戏趣味。

  7.跟随音乐自由表现美猴王动作自然结東。

18、大班韵律《狐狸和小猪》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狐狸与小猪》的游戏情境中感知音乐ABC的曲式结构,体验音乐轻快、悠长的曲风以及快乐、诙谐的情绪。

  2.用身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狐狸按摩的动作和小猪享受的样子,合乐的同时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3.在狐狸睡觉和小猪逃离的游戏情境中,大胆自主设计结局和游戏方式.学会自我控制,智慧淡定的面对狐狸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前期故事经验和语词经验

  物质准备:呼啦圈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在故事和音乐的支持下,跟同伴一起合作表演

  难点:学会倾听音乐,大胆自主设计按摩合作的动作和合适的故事结局,并合乐有感情进行表演

  活动过程:

  1.回顾故事的主要情节

  提问:上次分享的故事《幸运的一天》,智慧的小猪用了三种办法把狐狸先生累倒了,最后成功逃脱。你们还记得是哪三个办法吗?

  2.欣赏并学唱A段,进行角色扮演,使用情绪和动作表现小猪智斗狐狸“洗澡和喂养”的环节。

  (1)回顾语词经验

  提问:小猪是怎样央求狐狸的呢?(求求你、求求你、给我洗个澡等等)

  教师扮演狐狸,幼儿扮演小猪

  (2)引导幼儿用唱的方式来表达(倾听教师的演唱,幼儿模仿)

  提问:那狐狸先生听到后会怎么唱呢?(“真好呀,真好呀, 干净更好吃。”教师旋律跟唱)

  提问:根据小猪第二个办法应该怎么唱呢?(求求你!求求你!给我吃东西)狐狸会怎么唱呢?

  播放音乐,S扮演小猪,T扮演狐狸(加入表情与动作进行跟唱)

  3.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创造性的表现狐狸按摩的动作和小猪享受的样子,体验合作的快乐。

  (1)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按摩的动作(随乐段)

  提问:现在我这里有段音乐,你们边听边思考狐狸先生会怎样给小猪按摩呢?请你用动作表达出来。

  (2)教师示范,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并表现小猪享受的表情或动作。

  提问:狐狸给小猪按摩的时候小猪是什么样的表情?

  T对S众

  TSs对S众

  (3)随乐合作表演

  S1对S1

  S1对S1

  4、感知C段,根据音乐及故事鼓励幼儿自主创编故事的结局,并用动作表达。

  提问:我这里有段音乐,你们边听边猜猜狐狸和小猪最后会发生什么?(倾听音乐,幼儿们自主设计故事的结局,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游戏。)

  5、随乐完整游戏。

  玩法建议:可教师扮演狐狸VS幼儿众扮演小猪;也可教师+S众扮演狐狸VS幼儿众扮演小猪。教师是否退位得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来。

  小结:遇到危险时,我们不要害怕,像故事里的小猪一样,用智慧战胜困难。

19、大班韵律《猴子下山》教案反思

  动作建议

  动作:

  [1-8小节]猴子下山动作,边走边挠痒。(可以挠手、头、脖子、屁股等身体部位,建议对称挠痒

  [9-12小节]猴子左右打望、眨眼找食物锣声:猴子发现了好吃的,做出惊喜的定型

  结尾:猴子吃东西。

  游戏玩法说明:

  (农夫与猴子的游戏)T1扮演农夫,T2与幼儿扮演猴子

  [1-8小节]:猴子们(猴先生、猴小姐、猴宝宝)去农场里找好吃的,边走边挠痒,可以表现不同特点猴子的角色动作

  [9-12小节]:猴子们来到农场里左看看有看看找好吃的。

  锣声:农夫来啦,变成不同造型的石头猴定住不动。

  结尾:农夫走了,猴子们开心地吃东西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猴子角色动作的特点以及“跳点步”和“交又步”的基本舞步。

  2.大胆想象和创编猴子角色的动作,进行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3.体验不同的表演风格,感受音乐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有观看与猴子相关的视频,对猴子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音乐、猴于相关动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初步感受音乐,模仿不同类型猴子挠痒、打望的角色动作。

  1.手指游戏《五只猴子吃香蕉》,引出猴子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2.故事导人,教师配乐做猴先生、猴小姐动作,引导幼儿观察猜测,了解猴先生、猴小姐不同动作特点

  3.引出猴宝宝,幼儿配乐扮演猴宝宝跟着猴先生和猴小姐挠痒、打望。

  二、聆听音乐故事,学习猴子下山“跳点步”、“交叉步”等基本动作,并根椐故事情节尝试分角色表演。

  1.教师配合音乐边讲故事,站在座位前做猴先生、猴小姐下山动作,尝试学习“跳点步”、“交叉步”等下肢动作。

  2.幼儿的讨论并猜测,出示图片验证幼儿猜测,

  3.引导幼儿在座位前完整配乐模仿猴先生、猴小姐下山。

  4.引出猴宝宝下山情节,幼儿讨论并创编猴宝宝下山的动作。

  5.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的基本动作特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三、《猴子下山》互动游戏

  1.故事延续,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不被农夫发现的动作。

  2.引出游戏农夫角色,重点引导幼儿聆听农夫出现音乐的变化。

  3.交代游戏规则:当听到在“铛”的锣声时,T1扮演的农夫出现,幼儿变成不同造型的石头猴。

  4.播放音乐进行情境游戏表演。(1-2次)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采用的是幽默之门,整个活动以猴子下山找食物为线索,故事情节与音乐匹配,教师通过猜猜想想策略创设故事情景,调动幼儿对“猴子角色”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猴子的兴趣,提炼动作过程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幼儿在模仿、创编表演中参与意愿强,在角色模仿方面能够较好的区分角色特点,掌握了猴子先生幽风趣的风格及跳点步的学习和猴子小姐美美的神态也就是交叉步的学习,在猴宝宝动作方面,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创编的平台,孩子表现能力强,能够创编出与前面角色不同的动作,突出猴宝宝活泼可爱的一面。在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表现。在最后拓展游戏与农夫互动环节,幼儿能够较快听辨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还是很不错的。

  活动不足及调整建议:在猴子神态模仿方面,教师要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作用,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进行提炼。在分组表演环节,教师退位的语言提示还需加强,适当给幼儿进行“留白”,在猴宝宝动作挖掘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

20、大班韵律《神奇巴士》教案反思

  挑战5加入孕妇角色,幼儿改变坐姿,体验站姿

  挑战4师幼分别改变旅行路线,幼儿游戏

  挑战3加入时光隧道的情节,幼儿收集线索

  挑战2加入空间位移,坐姿变站姿

  挑战1将路线图排序

  音乐师幼坐在座位上做上肢动作

  动作(+音乐)教师随乐示范神奇巴士的旅程

  故事

  动作建议

  前奏:教师预令“出发啦”

  第[1]小节:坐在坐位上,身体上下颠动,一拍一次,共8次。

  第[2]小节:坐在坐位上,身体较大幅度上下颠动,每两拍一次,共4次。

  第[3]小节重复[1]动作

  第[4]小节重复[2]动作

  第[5、6]小节:身体不动,头部做晕头转向状,共16拍

  第[7]小节:身体向左倾斜,保持平衡

  第[8]小节:身体向右倾斜,保持平衡

  第[9]小节:身体向后仰,模拟上坡形态

  第[10]小节:身体向前倾,模拟下坡坡形态

  第[11、12]小节:进入隧道,双手蒙住眼時看不见

  第[13、14]小节:出隧道,把手拿下来,继续坐好,在音乐快结束时教师预令“到站啦

  游戏玩法及建议

  1.幼儿跟随老师学习合乐动作。

  2.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音乐动作的理解,完善旅行地图,既是将记忆图谱。

  3.加人空间位移,坐姿变站姿。

  4.每一次进入时光隧道后,都会穿越到一个地方,找到一个线索,在PPT上找到和线素一样的东西就会得到通行密码,谁的通行证和通行密码一样,谁就是下一次穿越的人

  5.凑齐所有线素后,就能发现一个秘密,完成最后一次穿越。

  6.可以请幼儿做导游,教师退位,改变图谱即旅行地图,幼儿尝试合乐游戏。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节奏,用身体表现乘坐汽车时上下颠簸的动作。

  2.通过练习,整理旅游路线图,根据路线图提示,做出颠簸,左转右转上坡下坡,进隧道出隧道的动作。

  3.收集线索,匹配通行密码,感受穿越的乐趣。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16名幼儿坐成两排,一排8个座位,模仿公交车的座位

  每个孩子衣服或者裤子要有口袋

  磁性黑板一块,可以播放ppt的电视或投影设备

  2.材料准备:路线拼图,ppt,通行证(教师自备)

  3.经验准备:有坐车外出的经验,知道遇到颠簸身体会怎样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交代故事

  二、幼儿学习动作

  1、教师示范,师幼总结归纳所有动作要素。

  2、提出“旅行地图乱了,请幼儿帮忙摆整齐”的任务,请幼儿带着任务再次观察教师动作并跟做。

  3、调整分歧,最后确定正确的地图。

  4、改变坐姿为站姿。

  三、游戏

  1、幼儿改变座位,变成真正的旅游巴士。

  2、在奇妙音效出现之后,介绍游戏规则,累加“在我们做什么动作的什么时候穿越,穿越可以得到什么?”的游戏难度。

  3、加入孕妇角色,传递幼儿正确价值观,累加有人站着有人坐着,让座等游戏体验。

  4、在游戏过程中猜猜谁不见了,谁穿越了,一次调动幼儿游戏兴趣。

  5、请幼儿当导游,其实就是幼儿做指挥,并且改变路线图,游戏两次。

  6、收集到所有线索后,发现一个最大的秘密,完成最后一次穿越。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就让孩子体验到了音乐活动的乐趣,跟着特有节奏感的音乐欢快的乘坐巴士去旅游,兴趣高涨。穿越环节也是亮点,结合现在的流行因素,把整节课推向另外一个高潮。但是在加入孕妇穿越时,问到孕妇上车没有座位了我们应该怎么坐时,孩子们没有一点回应,都没有让座的意思。最后在的鼓励下还有有不少孩子愿意给孕妇让座,传递幼儿正确的价值观。到最后一个环节了孩子们还是意犹未尽,没有轮到自己穿越,所有作为一个延伸环节,课后我们继续穿越。

21、大班韵律《小小功夫王》教案

  动作建议

  引子:准备动作:双手掌心向上随节奏吸气,双手掌心向下呼气

  A段[1-4]小节:在每一句“将军令”处创编武功动作并定格。

  B段[1-3]小节:双手握拳,在胸前快速交替绕圈。

  [4]小节:幼儿面对面做“黑白配”和“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继续游戏。

  C段[1-4]小节:左手手心向上在头顶托起,右手手背向上侧平举,脚随音乐节奏行走。

  游戏玩法及配器说明

  幼儿创编四种武功(螳螂钳、鹰爪功、蛤蟆功、猴拳)、根据地面标记自选武功门派。

  A段「1-4]小节:在每一句“将军令”处创编四种武功动作。

  B段[1-4]小节:前三小节双手握拳,在胸前快速交替绕圈,与好友面对面准备游戏,最后小节进行“黑白配”和“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继续游戏。

  C段「1-4]小节:获胜幼儿行走至下一门派继续修炼武功。

  尾声:完整游戏后,最终胜利的幼儿获得功夫王胸牌。

  活动目标

  1.在游戏化情境中感受乐曲ABC结构,体会A段干净利落的说唱节奏、B段工整规则和C段旋反复的旋律特点。

  2.根据情境,创编“螳螂钳、鹰爪功、始蟆功、猴拳”等武术动作,尝试在A段“将军令处创编武功动作并造型,在C段处学会随音乐节奏行走,有规律地移动位置。

  3.遵守游戏规则,通过“黑白配”和“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胜者继续游戏,输者修炼基本功体会游戏的快乐。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16名幼儿围坐半圆。

  2.地面图示红、黄、黑色贴纸若干。

  3.图片:螳螂、蛤蟆、老鹰、猴。“功夫王”令牌若干

  5.《将军令》音乐剪辑

  经验准条:幼儿已有黑白配、“石头期刀布”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初步感受音乐结构。

  (1)教师随音乐进行武术表演。

  (2)提问:“看完刚刚我的表演,你们觉得我是做什么的?你们知道还有哪些武功?

  2.根据情境,创编武术动作,并能在“将军令”处进行造型。

  (1)出示“老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创编“慶爪功”动作。(大鹏展翅、雄鹰高飞、老鹰觅食等)

  教师清唱,幼儿随节奏做“鹰爪功”动作并在“将军令”处造型。

  随音乐练习。

  (2)根据幼儿讨论分别出示“猴子、蝗螂、蛤蟆”图片,鼓励幼儿创编相应的动作(方法同上),练习在“将军令”处定格不同的武功造型。

  (3)根据地面标识,幼儿自选武功门派,并随音乐表现本门派武功动作,进一步强调在A段“将军令”处定格造型。

  3.学会随音乐节奏行走,按箭头方向有规律地移动位置。

  (1)教师:“只练习一种武功很无聊,还想去别的门派继续修炼吗?准备出发。”

  (2)教师清唱旋律,幼儿随音乐节奏行走,有规律地移动位置。

  (3)鼓励幼儿讨论:刚刚是按照什么路线行走的?

  (4)再次练习,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行走,按箭头方向有规律地移动位置。

  4.通过“黑白配”和“石头剪刀布”游戏决出胜负。

  (1)教师:“我们的挑战要升级喽!我们用什么游戏来决出胜负呢?”(幼儿讨论)

  (2)总结:赢得小朋友去下一门派继续修炼,输得小朋友练习打坐,继续修炼基本功。

  5.完整游戏。

  (1)教师出示令牌:“想赢得功夫王的令牌吗?看看谁能成为真正的小小功夫王!”(随音乐完整游戏)

  (2)结束语:“还想赢得功夫王的令牌吗?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比试比试。”

22、大班韵律活动《小狗看门》教案

  游戏玩法及说明

  头子:小狗(S众粉演小胸围圆圈站好)与陌生人(S1站在圆心)以呼应的方式边用勺敲击杯子边报家门“我是陌生人,想要进家门”“我是小花狗,守在大门ロ”

  溜子:陌生人用不同的表情、动作配合富有变化的乐器发声表达自己进家门的意愿“要进去”,小狗模仿陌生人的表情、动作及乐器发声回应“不让进”。

  尾子:陌生人放下杯匀随乐转圈迷感小胸,小狗模仿其做同样的动作,当“”声响起时小狗们及时牵手”关门”,陌生人则伺机“进门”。

  活动目标

  1.在小狗看门的游戏情境中,尝试用生活中常见的杯子勺子等物品击发声,模仿土家族“打溜子”的艺术表现形式。

  2.在观察模仿学习中准确捕捉教师的表情、动作及乐器击方式,积极的探索乐器发声,在强弱变化中创造性的表现陌生人和小狗的“逗”与“斗”的乐趣。

  3.在学样的游戏互动中学会欣赏和倾听同伴,并在C段小狗关门的游戏情境中努力控制自己,遵守游戏现则,听到锣声的指令后才能做出反应把门关上。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提高幼儿的竞争能力,促进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班级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不锈钢勺子、水杯、盆子、汤句;

  2.剪辑好的民间艺人演绎土家打溜子的视频

  3.地面贴点帮助幼儿游戏时调控空间位置。

  经验准备:有过奏乐的经验,能较准确的表现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等。

  活动过程

  1.玩学样游戏“你好吗”,在玩的过程中鼓励幼儿释放肢体,用丰富夸张的“动作+表情+语气”来表达问候。

  (1)借助语气和表情来做呼应游戏

  (2)在语气和表情的基础上加入肢体动作做呼应游戏;

  (3)保留动作和表情,去掉语气声音用口型/拍手替代来做呼应游戏。

  2.欣赏土家打溜子的视频,萌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提问:他们是怎样说故事的?

  小结:艺人在艺术表现与表达中有丰富的表情、夸张的肢体动作、富有变化的乐器声音等。使表演更具有感染力。

  3.探索乐器的不同音色,教师配合表情动作,讲述故事内容

  (1)幼儿自由探索杯、匀碰撞发出的不同声效。

  指导语:今天,申老师带来了我们平时用的杯子和勺子,我们也来试试,杯子和匀子碰撞有可能会发出哪些不同的声音呢?

  (2)用杯、勺的不同声效,结合表情及肢体动作表现不同的情绪变化。

  指导语:我们怎么样用杯子和勺子来说故事呢?(引导幼儿发出:开心,生气,很可怜,求求你,可爱,发怒等等情绪的声音)。

  (3)讲述故事,在讲述故事中引导幼儿猜一猜、学一学,小狗和陌生人之间的对话。

  指导语:有一只小花狗,它每天都守在主人的家门口,它说,只要有我小花狗在任何陌生人来了都别想进去,这天,真的来了一位陌生人,那小花狗和陌生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它们说了些

  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4.在攻防游戏“小狗看门”中,继续体验“打溜子”逗与斗的乐趣

  (1)教师完整示范表演“小狗看门”

  提问:小狗与阳生人之间最后发生了什么事?

  (2)根据小狗看门的情景,引导幼儿发现游戏规则。

  (3)圆图上的攻防游戏“小狗看门”

  5.结束环节: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梳理总结幼儿在游戏中的反应和存在的问题,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尝试其它的乐器和发声方式,讲述自己喜欢的故事。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韵律快乐的阿依古丽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