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04 11:22:04

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

1、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大嘴巴比多少》

活动目标:

  1、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

  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3、大班数学教案《大嘴巴比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

  2.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

  3.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4.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5.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 ,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 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 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 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4、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大嘴巴比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嘴巴比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6、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游戏大嘴巴比多少-10以内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第一层次:能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并会用“〈”“〉”表示其关系;第二层次:尝试用“〈”“〉”表示10以内数量的多少;第三层次:在成人指导下,学习判断10以内数量的多少。

  2、养成玩完活动后按类收拾的习惯。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大的点点比较图三张,方格纸,数字(1—9),符号“〈”“〉”。

  学具:“大嘴巴比多少”(2组12套),每个幼儿2张,每张作业上包括点点比较图和方格纸;符号“〈”“〉”;水彩笔6支;印台每组2个,数字章1—9。

  配组学具:回形针拼图形(1组);数字脸谱连线(1组);大嘴巴比多少(1组提高型)。

  【活动过程】

  一、玩游戏,复习有关数量关系。

  1、玩拍手数数游戏(1—20):集体。

  2、序数游戏(1—10的接数):集体、小组、个别。

  3、根据点卡上的点子数做动作:集体、个别。

  二、介绍新游戏的玩法。

  1、出示“〈”和“〉”,知道其符号名称,并知道大嘴巴一直朝着多的一边。

  2、提出问题,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今天‘点点比较图’上盖了两组点子,它们分别在第一和第三格里。请仔细看一看,它们分别是多少?”(请幼儿个别回答)

  3、介绍新游戏玩法。

  根据点子数,知道相应的格子中应该用数字几表示。再根据比较点子的多少,知道是用“〈”还是“〉”,并把符号放在数字之间。

  4、请两到三名幼儿上来再次尝试。

  三、介绍配组游戏及玩法。

  1、介绍配组游戏。

  “今天我们有两组新游戏,在第一组和第二组,其中,第一组中的‘〈’和‘〉’是直接摆放的,第二组中的‘〈’和‘〉’是用框中的水彩笔去写的。其他组还有回形针拼图形和数字脸谱连线的活动。”

  2、鼓励幼儿去尝试玩新游戏,并抓紧时间玩遍所有的游戏。建议玩的快的幼儿,鼓励他们去玩难度高的一组新游戏。

  3、提出要求,玩过的游戏要按类收拾好。

  四、循环游戏。

  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参与新游戏的活动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对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通过启发性的提问,帮助他们完成游戏,掌握方法。

  五、活动小结。

  1、教师对幼儿游戏中好的行为、方法予以表扬。

  2、再次强化幼儿新游戏的方法。

  3、请幼儿为新游戏起一个名字。(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一堂课下来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7、大班数学教案《大嘴巴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比较数量的多少。

  2、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其含义,并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配合游戏戏使用的音乐。

  2、不同颜色的粉笔或呼中间环啦圈。

  3、不等式题卡若干(正面写不等式,背面写答案)

  4、练习册

  活动过程:

  1、 游戏:大嘴巴吃是,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2、 (1)、小朋友,老师今天想带领你们玩个大嘴巴鱼吃虾子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2)、游戏玩法

  ※11个人一组,选择一个人当大嘴巴鱼,其他10人当虾子。

  ※我们在地上画两个颜色不同的方框当是子的家;两个方框之间画一个圆圈当大嘴巴鱼的家。

  规则:间乐响起,虾子们边游泳边说:“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水面透透气吧”。!.快思.教案网!这时大嘴巴鱼在呼呼大睡。音乐停止,大嘴巴鱼伸个懒腰,张大嘴巴做吃虾子的动作,这时虾子们边游边说:“大嘴巴鱼来了,快回家啊!”(虾子分开跑回两个家里。)大嘴巴鱼跑进圆圈里说:“哈哈,让我来数一数,哪边虾子多,我就把大嘴巴对着哪边,就吃哪边的是虾子”。大嘴巴鱼点数后,张大嘴巴对着虾子较多的一边,若比较正确,就做:“阿呜真好吃”的动作,若比较不正确,就罚下场。一轮游戏结束后,换另一位幼儿当大嘴巴鱼,继续游戏。

  (3)、幼儿分组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小结并表扬在游戏中表现较好的幼儿或其他方面有进步的幼儿。

  3、操作练习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3)、经营活动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教师小结:开口向左边的叫大于号,开口向右边的叫小于号。口子喜欢对数字的大的一边,所以哪边数大它的开口就朝哪。

  4、游戏:抢答赛,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8、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大嘴巴鱼》含反思

活动名称:

  《大嘴巴鱼》(量的比较)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2、技能目标:学习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个数字的大小。

  3、情感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游戏。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重点:

  能熟练判断10以内数字的大小。

活动难点:

  会正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能正确读出不等式。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好大嘴巴鱼和小虾的家、大嘴巴鱼图片。

  3、不等式、数字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幼谈话引出课题。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大嘴巴鱼吃虾”,学习数量多少的比较。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并叫个别幼儿示范游戏。

  (2)指导幼儿分组游戏。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了解其含义。

  (1)观看课件,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通过计数的方式比多少、大小。

  (3)用身体动作表示大于号和小于号。

  (4)看卡片上的数,判断大小。

  (5)观看课件,引导发现。

  (6)练习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

  3、游戏:“找朋友”,巩固10以内数量大小的比较。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9、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大声回答教师的问题。

  2、按要求正确地在排序板上摆放,并尝试一一对应地方法比较俩组物体的多少。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一一对应的俩中物体的多少。

  2、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谁多谁少后,引导幼儿说出多的是谁少的是谁。

活动准备

  玩偶、书、小筐

活动过程

  1、小熊请客。

  2、小狗小猫排排队。

  3、小狗小猫谁多谁少。

  4、幼儿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物体多少的理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10、大班数学教案《图画比一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并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

  2、巩固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3、乐于和大家分享自己找不同的经验。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展示图片。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60-52.

活动过程:

  1、简单的找不同,为后面复杂找不同积累经验。

  2、通过找不同,巩固幼儿按一定顺序和区域进行观察的方法和习惯。

  (1)打开幼儿用书页面,请找出上下两幅图中8个不同之处,全出来并说一说哪里不同?

  (2)观察室,请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再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观察,不要这边看一下,那边看一下,那样找得慢而且容易遗漏。

  (3)幼儿操作,教师巡视,并提醒幼儿找到或完全找出来后不要说出答案,以免干扰同伴答题。

  (4)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并纠正。

  (5)集体验证答案。

  3、请幼儿互相分享找不同的经验。

  (1)你是怎么很快找到答案的?你的技巧是什么?

  (2)找不同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

  (3)你觉得谁的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4)你想学习谁?为什么?

教师小结:

  并表扬今天表现积极或其他方面取得进步的幼儿。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1、大班数学教案《比一比算一算》含反思

设计意图:

  通过在游戏中给我的启发来设计这节活动,引导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幼儿理解图意思,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不一样。

活动目标:

  1.能对同类物体进行不同属性的划分,并依据不同属性分别比较物体的数量。

  2.学习10以内的带量运算。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画册》第3册P19、两种颜色的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数学游戏“比一比”

  看画册理解图意,出示幼儿画册,引导幼儿观察上面一幅画。提问:图上有什么?它们一共有几只?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发现颜色不一样,活动地点一不一样—有的在岸上,有的在水里)?

  2.按不同的属性分类并比较数量。

  (1)有的小朋友看出来小鸭的颜色不一样,那么,小黄鸭有几只?小灰鸭有几只?请你把它们记录在纸上。

  (2)还有的小朋友说小鸭有的在水里,有的在岸上,那么,水里有几只鸭子?岸上有几只鸭子?请你们把安们记录在纸上。

  二、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下面一幅图的数量关系。

  1.提问:小朋友中都是男孩子吗?有几个男孩?几个女孩?谁多谁少?请你分别把们记录在经纸上。

  2.再看看小朋友都在拍球吗?有几个在拍球的和跳绳的哪个多?分别记录在纸上。

  三、幼儿分组操作练习。让幼儿熟悉掌握并运用起来。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2、大班数学教案《还剩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2、幼儿认识减号,帮助幼儿理解减法的含义。

  3、幼儿初步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进一步练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掌握10以内数减法的运算技能。

  活动准备

  挂图《加法和减法》,蜡烛,橡皮泥,数字卡,我的数学操作材料,加减法操作材料,附加题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用橡皮泥做一个10根蜡烛的蛋糕。

  --这是一个神奇的蛋糕,我们可以对它许下心愿。

  请一个幼儿先许愿,再吹灭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没有吹灭。

  写出算式10-1=9。

  再请一个幼儿吹灭一根蜡烛。

  --数一数还剩几根。

  写出算式9-1=8。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材料。

  第三、四组:加减法材料。

  第五、六组:附加题材料。

  3、活动评价。

  请幼儿口述作业单,<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师生共同评价。

  请幼儿看挂图,做一做上面的数学题。

  鼓励幼儿多参与操作活动,提高幼儿操作的能力。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3、大班数学教案《多多少少》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在活动室分别放1元,2元,5元,10元,20元纸币,在开展幼儿集体购物的活动前,需对家长讲清楚让幼儿带钱到幼儿园的目的,同时请家长将家里需要买什么东西告诉幼儿。

  活动目标

  1指导幼儿认识人民币一元,两元,五元,十元,二十元,并尝试用钱购物。

  2让幼儿懂得不同数字的钱能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种商品。

  3引导幼儿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人民币1元,2元,5元,10元,20元。

  难点:买一样东西不知道找多钱,在购买商品时到收银台不知道付款。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人民币共20元,教师准备20元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

  2幼儿教学图片数的选择。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观察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认识1元,2元,5元,10元,20元,并进行简单的交流。

  2教师组织幼儿到活动室购买商品,让幼儿知道应选好商品,看清楚价格后再到收银出缴费。

  3回教室后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展示教学图片,[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让幼儿介绍自己买了些什么商品,用了多少钱,并比一比谁买的商品最多。

  4教师小结:用同样多的钱可以买到不一样多的商品,因为不同商品价格不同,人们到商店去,一般只买自己需要的东西。

  教学反思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由于我选择的是人民币,人人都喜欢,更何况是叫小朋友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整个教学活动清晰简单,环节一个紧扣一个,整个活动幼儿表现不错,很有积极性,注意力很集中,都能灵活的运用钱去买适当的东西,同时我们有时太低估了孩子,不敢或不知怎样给孩子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与任务,孩子们是乐于参加有一难度活动。这让他们找到自我的价值,有更多成功的感觉,在其中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是我们教师或家长想象不到的。在以后的一些活动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一些观念与思维定势,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们能得到更自由的发挥空间。

14、大班数学教案《糖果有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估计10—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3、 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FLASH课件

  2、 操作卡人手一份

  3、 大记录卡一份

  4、 教具画藏有有老鼠的房子4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情景引出活动

  1、师:今天的天气真好,猫妈妈带着它的宝宝们出去散步。他们走呀走,一路上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最后他们来到商业广场,走到糖果店门口的时候,发现这里乱七八糟的。

  猫妈妈:“孩子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的,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的脚印的呢?”

  2、师:我们来想个办法对付他们,好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师: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

  二、估计老鼠的数量,激发幼儿捕老鼠的想法

  师:咦,狡猾的老鼠都躲到哪里去了?(房间里)

  1、出示教具“4间房间”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狡猾的老鼠在不在里面?(教师打开房门)

  师:呀,原来这些坏家伙真的藏里面了。

  师:1号房间里藏着几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如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数

  3、估计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那请你们来估计一下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2号房间里的老鼠看上去比1号房间的老鼠多还是少?

  师:那么会是几只老鼠呢?

  4、将幼儿的猜测记录在记录表中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数目?

  5、师: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

  6、请三名幼儿,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数目,并记录正确答案

  师:谁来数一数究竟其他房间里有几只老鼠?我们一起跟着他数一数。

  师:他是怎么数的?

  7、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与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

  三、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房间

  师:这些老鼠可狡猾了,知道自己藏身的地方已经暴露了,就躲在里面不肯出来。老鼠心里得意的想:“反正我躲在里面不出来,看你能拿我怎么办!”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怎么办?(让小花猫躲起来)

  师:那我们再用一些好吃的糖果,把他们引出来好吗?

  1、出示幼儿操作卡

  师:最左边的盘子里有10块糖果,请你估计一下右边的盘子里有几块糖果?

  2、展示幼儿的操作卡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估计的数目。

  3、请幼儿检查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并及时改正

  4、师:小老鼠闻到了糖果的香味,偷偷的从门缝里张望着,以为小猫咪们都走了,其实聪明的小猫咪是躲起来,准备抓老鼠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它们都藏在了哪里?

  师:老师以为小猫已经离开了,就偷偷的溜出来准备每餐一顿。这下,终于可以捉老鼠啦!

  四、对暗号,捉老鼠

  1、师:但是小老鼠们可狡猾了,待会抓老鼠时,妈妈和会你们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拍手,你们接下去排,让妈妈拍手的次数和你们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2、拍手对暗号,拍对一次上前一步

  3、捉到老鼠,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我自己原创的,活动情境设计的比较合理,能根据老鼠去偷糖果引出本次活动,首先估计老鼠的数量,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来,就再次操作估计糖果的数量,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感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并且课件做的漂亮,利于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幼儿会数,但是老鼠时凌乱的摆放的,数着数着幼儿会搞错,允许幼儿将老鼠边数边有序的摆放好,这样就利于下面的幼儿观察和检查。

  教师在引导幼儿估计三个房间里的数量时,语言可更明确些,先确定第一个为参照物,然后提问:第二个房间里的老鼠多还是少?有的差一两个分不清的可以说:多一点还是多很多?

15、幼儿园数学活动《男孩女孩有多少》大班教案

  【教材分析】

  7 的组成是10 以内数的分与合的一部分,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帮助幼儿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掌握这一内容,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大班幼儿已学习过 2-6 的组成,对于组成的含义及组成中的互补、互换关系已有初步的理解。本次活动创设“男孩女孩有多少”的游戏情境, 为幼儿提供自由发表想法的机会,引导幼儿根据 7 个小朋友中男孩女孩数

  量多少,来探索 7 的分合方法,进一步探索互补、互换规律,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习 7 的组成,理解 7 的组成中的互换和互补规律。

  2.掌握 7 的 6 种分合式。

  3.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黑白双色圆片、数字卡片;田字格本、铅笔。

  【活动过程】

  1.复习 6 的组成。

  (1)请幼儿利用黑白双色圆片摆出 6 的分合式,再用数字卡片摆出 6 的分合式。

  (2)幼儿和小伙伴说一说 6 有几种分合法,各是什么?

  2.请 7 名小朋友上前站成一排,引导幼儿学习 7 的组成。

  提问:一共有几位小朋友,用数字几表示?如果把 7 位小朋友分成两部分,可以怎么分?7 位小朋友还可以怎样分?(如 7 位小朋友还可以分成

  2 个扎小辫的,5 个不扎小辫的;3 个高个子的,4 个矮个子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发现摆出相应的分合式。

  3.游戏“找朋友”,引导幼儿发现互换规律。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7 可以分成 1 和 6”的分合式,找到好朋友“7 可以分成 6 和 1”,教师摆出分合式,请幼儿说说这一组分合式有什么特点,探索发现分合式两边的数字可以交换位置。

  小结:好朋友的数字是相同的,只是分合号的两边交换了位置。

  (2)请幼儿自主探究,帮助“7 可以分成 2 和 5,7 可以分成 3 和 4” 找到好朋友。

  (3)组织幼儿集体验证。

  4.理解互补规律。

  (1)教师摆出 7 的所有分合式,但只出现左边一排数字,请幼儿观察: 从上往下,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个比一个多 1。

  (2)请幼儿根据此规律,自己摆出右边的一排数字,并发现规律:一个比一个少 1。

  (3)游戏:看谁举得快。

  教师和幼儿玩凑数字“7”的游戏,教师举数字“3”幼儿就举数字“4” 依次类推。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糖果有多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估计10—20以内物体的数量。

  2、 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3、 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计数的多种方法。

  4、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FLASH课件

  2、 操作卡人手一份

  3、 大记录卡一份

  4、 教具画藏有有老鼠的房子4间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情景引出活动

  1、师:今天的天气真好,猫妈妈带着它的宝宝们出去散步。<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走呀走,一路上看到很多美丽的风景。最后他们来到商业广场,走到糖果店门口的时候,发现这里乱七八糟的。

  猫妈妈:“孩子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的,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的脚印的呢?”

  2、师:我们来想个办法对付他们,好吗?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师: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

  二、估计老鼠的数量,激发幼儿捕老鼠的想法

  师:咦,狡猾的老鼠都躲到哪里去了?(房间里)

  1、出示教具“4间房间”

  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狡猾的老鼠在不在里面?(教师打开房门)

  师:呀,原来这些坏家伙真的藏里面了。

  师:1号房间里藏着几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的?

  2、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如两个两个、三个三个、五个五个数

  3、估计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那请你们来估计一下其他房间里老鼠的数量!

  师:2号房间里的老鼠看上去比1号房间的老鼠多还是少?

  师:那么会是几只老鼠呢?

  4、将幼儿的猜测记录在记录表中

  师:还有谁愿意说出你估计的数目?

  5、师:大家估计的这些数目,究竟谁的正确?谁的接近?我们怎样验证呢?

  6、请三名幼儿,带领大家数出每盘糖果的数目,并记录正确答案

  师:谁来数一数究竟其他房间里有几只老鼠?我们一起跟着他数一数。

  师:他是怎么数的?

  7、师:哪个估数正确?哪个与估数与实际数目最接近?

  三、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房间

  师:这些老鼠可狡猾了,知道自己藏身的地方已经暴露了,就躲在里面不肯出来。老鼠心里得意的想:“反正我躲在里面不出来,看你能拿我怎么办!”

  师:小朋友们,你们说怎么办?(让小花猫躲起来)

  师:那我们再用一些好吃的糖果,把他们引出来好吗?

  1、出示幼儿操作卡

  师:最左边的盘子里有10块糖果,请你估计一下右边的盘子里有几块糖果?

  2、展示幼儿的操作卡

  师:我们来看看,小朋友估计的数目。

  3、请幼儿检查一下,自己做的是否正确,并及时改正

  4、师:小老鼠闻到了糖果的香味,偷偷的从门缝里张望着,以为小猫咪们都走了,其实聪明的小猫咪是躲起来,准备抓老鼠呢?它们都藏在了哪里?

  师:老师以为小猫已经离开了,就偷偷的溜出来准备每餐一顿。这下,终于可以捉老鼠啦!

  四、对暗号,捉老鼠

  1、师:但是小老鼠们可狡猾了,待会抓老鼠时,妈妈和会你们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拍手,你们接下去排,让妈妈拍手的次数和你们拍手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2、拍手对暗号,拍对一次上前一步

  3、捉到老鼠,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我自己原创的,活动情境设计的比较合理,能根据老鼠去偷糖果引出本次活动,首先估计老鼠的数量,然后我们一起想办法把老鼠引出来,就再次操作估计糖果的数量,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感兴趣、注意集中、思维活跃,能达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并且课件做的漂亮,利于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数数,幼儿会数,但是老鼠时凌乱的摆放的,数着数着幼儿会搞错,允许幼儿将老鼠边数边有序的摆放好,这样就利于下面的幼儿观察和检查。

  教师在引导幼儿估计三个房间里的数量时,语言可更明确些,先确定第一个为参照物,然后提问:第二个房间里的老鼠多还是少?有的差一两个分不清的可以说:多一点还是多很多?

17、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玩具有多少》含反思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 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幼儿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方法得当,大班后期,幼儿的按群计数能力可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范围可达"100",甚至以上。按几个几个数更快,为什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数群越大,数的次数就越少,数群越小,数的次数就越多的函数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计数及依据某种参照物估计一组数量。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 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18、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玩具有多少》含反思

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按数群计数的运用很广泛,通过活动让 幼儿了解按"数群计数"的方法,在操作中,体验运用不同的方法数数的乐趣。并尽可能的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按群计数就是计数时不以单个物体为单位,而是以群体(物体群)为单位。幼儿按群计数能力不是突然产生的,而是在幼儿掌握10以内数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果方法得当,大班后期,幼儿的按群计数能力可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范围可达"100",甚至以上。按几个几个数更快,为什么?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数群越大,数的次数就越少,数群越小,数的次数就越多的函数关系。

教学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计数及依据某种参照物估计一组数量。

活动目标:

  1、学习估计10-30以内物体的数量。

  2、尝试、学习运用多种数数方法(如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对30以内物体的数量正确计数并确定总数。

  3、认真观察、判断同伴的估数,关注和学习同伴的多种方法。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反思:

  1、由于为孩子们预先准备了数量颜色不均等的九盘实物玩具,带给孩子们的是动手操作的浓厚兴趣和快捷的数数速度。

  2、对实物进行按群数数时,"2个2个"地数幼儿比较容易掌握;"5个5个"地数,对于幼儿 较难掌握。但只要掌握规律多练,数数时还是比较容易的,如:2、4、6、8、10、12、14、16、18、20;或5、10、15、20、25、30……

  3、下次作业时需改进:让幼儿在操作卡上学习"按群圈数",这样数起来更清楚。

19、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还剩下多少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购买文具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学习7以内的加减运算。

  2、学习用算式记录自己购买文具的过程。

  3、能够积极参与购买文具的活动,清楚表达自己购物的过程及算式的含义。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文具店”的场景图,见教学挂图。

  2、剪下幼儿用书第9页的1~7的数卡和加、减、等号,剪下幼儿用书第3页的7根雪糕娃娃棒图卡及第7页《时钟接龙卡。幼儿用书第29页《分分合合(三)》的操作材料,笔。

  【活动过程】

  (一)集体玩游戏“一共需要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加法。

  1、教师出示“文具店”场景图,请幼儿观察货架。

  师: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每种文具的价钱是多少?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2、教师提出购物要求:到文具店买两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两种文具的价格各是多少?再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幼儿边看场景图边进行“算算一共需要多少钱”的游戏。

  3、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购买文具的事情。如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

  4、引导幼儿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可以用一道什么算式把“买了2元钱的三角尺和5元钱的铅笔盒,一共需要7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和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二)集体玩“还剩多少钱”学习7以内的减法

  1、教师提出购物要求:用7元钱到文具店买一种文具,说一说所买的这种文具的价格是多少?算一算买了这种文具还剩下多少钱?

  2、幼儿边看图边进行“还剩下多少钱”的游戏。

  3、幼儿讲述自己用7元钱购买一种文具的事情。如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

  4、学习用算式记录购买文具的事情。

  师幼讨论:用一道什么算式可以把“用7元钱买了3元钱的钢笔,还剩下4元钱”的事情记录下来。教师记录幼儿所讲述的算式。

  5、学习讲述算式中数字与符号表示的意义。

  6、幼儿再次进行买文具活动并学习用算式进行记录。

  7、鼓励幼儿两两结伴,先看算式记录卡,再讲述自己买文具的情况,最后相互检查是否正确。

  (三)幼儿分组操作活动。

  1、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每个小朋友到文具店里买两样文具,算算一共用了多少钱?再用算式记录。

  2、还剩多少钱?

  师:每个幼儿用6元钱到文具店买一样文具,算算还剩多少钱?用算式记录。

  3、雪糕娃娃排队。

  师:按顺序为7个雪糕娃娃排队,并说一说你是按什么顺序排队的

  4、时钟接龙。

  师:将时钟接龙卡片按顺序首尾相连,接成一条长龙。

  (四)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介绍“一共需要多少钱”和“还剩下多少钱”的活动结果,集体评价。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利用分点心、分水果的机会,引导幼儿说说“有几块饼干,吃掉几块,还剩几块?并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

  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中经常利用生活中发生的小事情,出题让幼儿计算,如看图书、写字时,可以问问幼儿“我写了4行字,还有2行没有写,请你算算一共要写多少行字?”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0、大班数学教案《数学活动:大脚印,小脚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2、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重点:巩固对几种几何图形特征的认识。

  难点: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统计,并记录统计结果。

活动准备:

  PPT课件各种几何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半圆形、梯形);统计表。

活动过程:

  情景导入:“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小客人,(机器人)在他们身上藏了许多的图形,把他们请出来吧!

  1、请幼儿观察各种图形,巩固图形的概念。

  学习统计方法:数出在机器人身上各种图形的数量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请幼儿按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统计

  3、为幼儿提供几何图形进行进行图形的统计。

  (1)火车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2)轮船里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统计》含PPT课件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大嘴巴比多少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