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08 09:31:11

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1、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幼儿园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节奏练习-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2、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反思

  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

  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准备: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

  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3、大班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若干,呼啦圈六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进场,要求幼儿的脚步随音乐的变化而迅速改变师:秋天到了,小树叶们从树上落了下来,跟着秋风姐姐跳起了舞。

  l、听,风越吹越慢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2、哟,风又大了,我们该怎么飞呢?

  3、真累,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吧!

  二、理解并学拍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

  1、小树叶长得真漂亮,有几片小树叶也想飞上来玩一玩,你看,这片大树叶“*”的一声,就飞到天上去了。这片小树叶也想上来,可它有点害怕,于是又找了一片小树叶,两个人“**”两声也飞到了天上。

  提问:

  a、大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我们把大树叶飞上来的节奏叫一拍。

  b、小树叶是怎么飞上来的?(**)小树叶很灵活,所以一下子就飞上来了。

  c、一共有几片小树叶飞上来呢?(2片)我们把一片小树叶飞上去的节奏叫半拍,用手来拍拍看。

  2、大树叶和小树叶飞上去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我们用手拍一拍。原来,树叶们呆在一起,就是一句好听的节奏了。(幼儿练习用手拍节奏)

  3、落叶的节奏还会变呢!看,把他们的位置换一下,就变成什么样的节奏了?

  4、谁能上来让落叶变成不一样的节奏呢?(请个别幼儿变换节奏,其余幼儿练习)

  三、游戏:小落叶回家

  l、师:秋风姐姐带来了六间小房子(呼啦圈),你们想不想进来作客?不过一间房里最多只能站两片小树叶。现在我们一起唱歌(歌曲附后),被秋风姐姐点到的小树叶就可以飘到小房子里了。(游戏第一遍)提问:这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那间小房子里有几片小树叶?应该怎么拍?

  2、原来:小树叶站在房子里,也是一句好听的节奏。除了拍手,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3、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节奏?谁来当秋风姐姐?(游戏第二次)

  四、认识十六宫格,学拍并创编十六宫格中的节奏

  l、师:小树叶们快回来,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行舞蹈比赛,请小树叶们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怎么编呢?秋风接姐姐编了一个,你看:(出示十六宫格如图一)

  a、一片大树叶表示什么?

  b、一片小树叶表示什么?

  c、空白的地方表示什么?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2、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练习节奏

  a、这么多的格子连起来,就是小落叶的舞蹈了,我们从红色格子开始来拍拍看

  b、加点音乐好不好?跳舞没有音乐可不行。

  c、参加比赛光用手可不行,我们让脚也动起来!

  d、跳得真棒,要是再整齐一点就好了。

  e、你们这么有本事,我也有本事。你看,让我的小格子翻个身,从绿色格子开始,就变成不一样的舞蹈了,我们再来跳跳看。师:原来,从不同颜色的格子起拍,节奏会变得不一样。

  3、师:风姐姐的舞蹈编好了,你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看,那边地上有许多小树叶,你们六人一组,商量一下,编一个好看的舞蹈来跳跳看。(请幼儿合作,将树叶贴到十六宫格纸上,并商量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出不同的节奏。)

  4、师:小落叶们,把你们的舞蹈带过来!

  a、这是哪组编的?谁来跳给大家看一下?(请一位幼儿跳)

  b、这是谁编的舞蹈?(请几位幼儿同时跳)

  c、这又是谁编的?(请这组幼儿一起跳)

  5、师:每一组小落叶都编得这么好看,到底谁去参加比赛呢?这样吧,我们把这三个舞蹈连起来一起去参加比赛。第一段用什么动作表示?第二段?第三段?(全体幼儿把三段舞蹈连起来跳)五、师:森林里的舞蹈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小落叶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吧!(听音乐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本节音乐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幼儿在歌唱时能控制声音的轻重和节奏的快慢,能够表现出小树叶的不同情感。为达成此目标,我在图谱的设计上做了一些改进,比如我用灰亮不同的背景色来表明小树叶的不同心情:灰色表示伤心、亮色表示开心;背景色块形状上高矮、长短的不同代表声音高低和节奏快慢的不同:高短的表示节奏快声音高、矮长的表示节奏慢声音低。在实践操作中,我发现这个方法作用真的很大,通过简单的图谱一方面帮助幼儿理解了歌词含义、另一方面又让幼儿掌握了歌曲节奏,真是一举多得。

  歌唱活动主要就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唱这首歌,让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这首歌。为此,我在设计活动过程时,也是一步步深化,让幼儿先从感受歌曲开始,接着再了解歌曲,然后才是学唱歌曲,最后能够扮演角色表现歌曲。

  在感受歌曲环节中,幼儿通过听老师有情感的演唱,发现两段歌词所表现的情绪是不同的,了解小树叶为什么要这样歌唱。在小朋友的叙述中,他们基本都能够清晰感受到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伤感,还有回到妈妈身边的高兴,还有个别幼儿感同身受,想起了自己的妈妈,伤心的哭了起来。在了解歌曲环节,幼儿再次欣赏歌曲,说说听到了什么,老师出示图片,肯定小朋友的表诉,通过引导让幼儿发现图片传达的含义,理解歌词内容以及图谱含义。然后在学唱部分,我用对比分明的两种状态演唱歌曲,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和表现。最后的角色扮演本来在设计时是分组演唱,可在教学中发现小朋友的情绪很高,于是临时添加修改了这个环节,分别邀请两个小朋友来扮演黄树叶和绿树叶,我来扮演大树妈妈,请大家给他们伴奏演唱,他们来表现不同的两段内容,小朋友的表现力真不错,表演黄树叶的幼儿很伤心的离开了,飘落到了别处,绿树叶高兴的回到了妈妈身边。活动本该到此就结束了 ,可是小朋友依然兴趣很浓,于是我在延伸活动中,让小朋友继续表演,自己分配角色,选好搭档边唱边演。

  通过这次音乐活动,我感受到要想让幼儿学会一首歌,首先得让他了解歌曲的背景、里面包含的不同情感;接着再通过图谱辅助手段帮助他们记忆歌词,当然图谱不是简单的歌词的呈现,也可以包括节奏和情感;最后对歌词内容的动作神态表现,让他们更进一步理解歌曲的涵义。我相信只要我们平时教学时多用心,肯定还能发现更多更加恰当的方法,让幼儿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唱歌。

4、大班音乐教案《落叶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让幼儿熟练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2.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小落叶的图片及头饰若干,铃鼓1个,塑料圈8个。

  活动过程:

  1.请小朋友扮演小落叶,在场地中间自由地走动,可随意做些动作,同时嘴里可发出一些似风声的“呼呼”声。走一会儿后,老师开始敲铃鼓,幼儿的脚步要逐渐合上鼓声。老师的铃鼓声不断变化速度,要求幼儿的脚步要随着鼓声的变化而迅速改变。最后,鼓声渐慢,可解释成风渐渐地小了。幼儿回到座位上表示小落叶休息了。

  2.出现十六宫格,利用小落叶在格子中的自由摆放,让幼儿练习拍节奏。如图所示,横着拍或竖着拍节奏分别为:

  把小落叶的位置变一变,又会出现新的节奏型。选一首乐曲或歌曲,请幼儿听音乐看十六宫格拍节奏。

  3.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一个十六宫格及一些小落叶。由幼儿自己商量、摆放,然后全体一起拍,形成多声部的节奏合奏。

  4.游戏:小落叶回家。

  玩法:8个塑料圈一字摆开,代表小落叶的家。请8名幼儿戴上小落叶的头饰扮小落叶。游戏开始,“小落 叶”们自由地在场地间玩耍,当听到信号(如鼓声)马上回家,即站在塑料圈中,每个圈最多站两个人,也可以空着。站好后,请其他小朋友有节奏地数落叶。如下图所示。换人后,游戏可重新开始。

  5.音乐游戏:数落叶。

  玩法:全体幼儿围成一圈,请一人站在圈里扮数落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歌曲开始,全体幼儿有节奏地拍手,数落叶人每当唱到×片时,轻拍一位小朋友的肩,被拍的小朋友马上到圈中扮飞舞的小落叶自由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结束时或老师的伴奏中间突然停顿时,数落叶人开始捉小落叶,被捉到的离开场地。活动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孩子对落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逐步学会了用歌声表达歌曲变化的情绪。同时,教学应体现在生活化中,活动之后,要及时了解反馈孩子勇敢独立的变化情况,促进孩子勇敢,大胆品格的发展。

5、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奥尔夫音乐半日活动》含反思

  一、生活活动

  1. 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

  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

  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

  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

  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四)、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4、游戏:网小鱼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6、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牙膏舞会》

  设计意图:

  乐曲《七个半跳》诙谐幽默、轻松愉快,尤其是B段层层累加的延长音,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人有千面”,音乐又何尝不是如此?同一首乐曲,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并会演绎成不同的故事。《七个半跳》已被赋予了许多形象,并被设计成许多精彩的教学活动,如《打蚊子》、《撕报纸》等等。而我的灵感,则得益于清晨挤牙膏的一刹那,牙膏条的造型带给我创作的冲动。每天挤牙膏、刷牙是孩子们的“必备功课”,而我在孩子们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加工、提炼,将牙膏、牙膏条拟人化、形象化,使孩子们更加感兴趣,愿意参与进去舞蹈、游戏。你再听B段那或短促、或伸展的延长音,不正好像是一条条长短不一的牙膏条吗?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7、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反思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鸭子拌嘴》

  教学目的:

  1.训练节奏感

  2.训练听力

  3.视谱(图型谱、节奏谱)的入门准备

  4.器乐合奏的训练

  5.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爱好

  6.即兴创作能力训练

  7.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8.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教材分析:

  这是安志顺于1982年编写的一首打击乐曲,取材于我国的西安鼓乐和陕西的民间打击乐。使用了六件打击乐器:小钹、水钹、圪塔钹、大锣、木鱼、云锣。

  这首乐曲是由散板和2/4拍节奏两种节拍类型构成的,其中散板有三处,即头、尾和中部,把2/4拍的节奏段分为两大段(第一、三段),我们根据这个特点设计了一个图型谱。

  我们将第一段音乐编成一段简化的节奏谱,让学生通过亲自敲打,更深体验音乐,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教具准备:

  图型谱、节奏谱、打击乐器(小钹等)、录音机、音带

  教学建议:

  ——出示几个符号,这是几种动物的叫声(有一群小鸟、猫、一群蜜蜂、狗)

  ——讨论,并赏试用嗓音模仿。体验符号怎样“记录”声音。了解符号和声音关系。

  ——我们要听一个关于鸭子的音乐,曲名叫《鸭子拌嘴》。

  ——听两段音乐,它们在描绘鸭子在干什么?(与曲名相关的:吵嘴、走路)。

  ——选择符号标示。

  ——把符号转换成动作,挂图型谱,看谱听音乐做一遍。(根据实际,可在座位上,亦可下座位做),问有几次吵嘴?

  ——看第一段(走路),有个符号☉,问音乐中听到是什么乐器奏的,在动作中加口念“哐”(全曲均照此做)。

  ——用听说法学节奏填词。

  ——每行先学一个声部,基本掌握再学第二、三个声部,并交换声部练习。

  ——挂节奏谱,用声势替换词,第一声部拍手,第二声部拍腿或跺脚。

  ——换打击乐器,分四个声部:钹、双响筒、鼓和三角铁。

  ——节奏谱共六行(每行四小节),除第五、六两行外,均有反复。一行行练习,基本掌握后,交换声部,最好每人每声部都能练到。

  ——听音乐,看图型谱,找出所奏的节奏谱是那一段音乐(第一段)。

  ——选八位学生,每人一付小钹,分四组设计四段即兴(长短不限):出门、嘻戏、吵嘴、回家。

  ——前面学习的节奏谱作主部A。四个即兴段作插部。曲式结构为:ABACADAGA

  ——静听全曲。介绍作品、作者。也可讨论用了什么乐器。

  教学分析:

  a该课例给6一7岁儿童时,主要用律动训练听力,节奏谱和节奏填词均使用听说(奏)法。小学中年级可看谱练习。

  b节奏谱使用是为了学生能亲自参与。每部音乐作品都有自己的音乐语汇,只要其中一段通过亲自参与获得更深体验,对其他部分音乐就会有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通过对节奏谱的练习对这部音乐的节奏语汇,从原先初听时的一片模糊到比较清晰,甚至记忆深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兴趣、理解才有了真正的基础。

  c该课例主要目的是参与,故对节奏谱中个别技术难点(如第二行)不必死扣,大拍子跟上即可。若把过多时间、精力用在技术操练上,会消弱学生学习兴趣,影响整堂课教学结构和目的。

8、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库企企》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图谱的帮助,感受乐曲ABC的结构及风格特点。

  2、为乐曲创编律动表演动作组合,通过创编动作发展创造力,促进小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在理解乐曲基础上,尝试为乐曲配器并创编节奏型进行演奏。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图谱、乐器(铃鼓、圆舞板、碰铃)、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老师讲述故事《找宝贝》引起幼儿兴趣及学习欲望。

  二、感受区分乐句,并按乐句自由做动作。

  (一)欣赏第一乐句

  1、倾听音乐感受:小男孩是骑马上山还是走路上山的?为什么?

  2、再次倾听音乐:共上了几座山?(教师根据音乐画图)

  3、倾听音乐手指图谱画图,引导幼儿感受乐句的第一拍重拍。

  4、倾听音乐自由创编骑马动作。

  5、启发幼儿找找身上的“高山”并用动作表示。

  (二)欣赏第二乐句:

  1、倾听音乐:上了几个台阶?

  2、用动作表示上台阶。

  (三)欣赏第三乐句:

  1、倾听音乐:对山洞说了什么咒语?

  2、边做声势边说咒语。

  3、创编动作,变换山洞方位。

  三、完整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师小结。

  2、表现音乐:

  (1)倾听音乐,根据乐句变换骑马动作,教师指不同的地方为山洞,以发展幼儿的方位感。

  (2)自由结伴,互相创编库乞乞动作,促进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3)以听课老师为山洞,参与到游戏中来,促进师幼互动。

  四、为乐器配器并演奏。

  引导幼儿根据乐句节奏特点为乐曲创编节奏型,商讨配器并演奏打击乐。

  五、谈话:

  你认为山洞里会有什么宝贝?

  拿出“宝贝”——书,并说说为什么是书?进行品德教育,勉励幼儿好好学习。

  奥尔夫音乐活动反思:

  这节课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就是让孩子熟悉并掌握节奏 。所以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幼儿轻松完成本次活动的目标,在活动的开始,我就以节奏游戏的形式开头,其目的是让幼儿熟悉节奏,并把游戏分为三个层次:首先认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会根据音符的排列顺序拍出音符的节奏;其次,培养幼儿听辨节奏的能力;最后初步练习有节奏的说话,感受节奏在语言中的运用,在这一环节中,刚开始时,孩子出现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不合拍的现象,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孩子要创编适当的语言、运用节奏、还需动作节奏的配合,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通过练习,也是对孩子能力的提升。面对这个困难,我引导孩子看音符图谱、用手拍打节奏、并配上相对应的语言节奏。

  当完成第一部分的节奏练习后,我又将节奏 赋予生命,告诉孩子它就藏在一段好听的音乐中,激发孩子认真倾听、寻找节奏的兴趣。自然进入欣赏音乐的环节。

  孩子找到节奏以后,心情很愉悦。我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音乐中会有这么奇怪的话呢?”再次吸引了孩子。这时,我用故事带入,帮助幼儿理解整首音乐的结构,音乐的节奏。为幼儿创编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节奏做好准备。幼儿进入角色以后,我用了一句情境化的语言“这座漂亮的石门是不喜欢听到吵闹的声音,要是太吵,就是念了咒语门也不会开。”就对孩子提出了寻宝要求。这样提出要求更符合幼儿心理特点孩子自然会自觉遵守。所以大家看到我们孩子井然有序的乐器常规。

  找宝贝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我们一起去寻找宝贝吗?孩子要参与游戏,表现音乐,就需要对音乐非常了解,音乐中一共有三种节奏:八分音符的节奏、四分音符的节奏、两者混合的节奏。这三种节奏重复出现。为帮助孩子理解、掌握节奏,我将欢快的八分音符的节奏取名叫骑着小马爬山;四分音符的节奏慢一点是上楼梯;两者混合的节奏比较有力是念咒语;这样来引导幼儿后,抽象的音乐变得故事化、直观化,孩子也能轻松掌握,大胆表现了。

  幼儿积极创编动作,大胆表现音乐节奏。在这段音乐结束时,我们找到 “宝贝”。这一意外惊喜满足孩子的游戏的成功与快乐,也是为进入使用打击乐器演奏这一环节做了自然的过渡。

  在使用打击乐器时,孩子有些好奇,喜欢敲打乐器。我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乐器宝宝发出声音来。但要求他们要看着我的手势,培养他们看指挥的习惯。孩子能轻松使用乐器进行演奏。

  为了让活动更有趣,能充分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展他们主动创编的能力,我设计了寻宝游戏,让孩子在音乐声中体验快乐,大胆表现。同时让孩子的艺术能力在大胆表现过程中发展起来。整个活动在愉快的游戏中自然结束。

9、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呼噜呼噜清洁歌》反思

  音乐第一遍A段: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模仿小猫洗澡的动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四、洗澡时间孩子们,我现在变成了你们的猫妈妈,我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把自己洗干净噢!

  奥尔夫大班音乐教案《呼噜呼噜清洁歌》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感应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图片、CD碟2、道具:铃鼓、沙球、圆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音乐《小白兔与大野狼》跟音乐做游戏进入场地坐定(用软垫,席地而坐)

  二、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讲述故事

  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有一天,小花猫很不高兴,妈妈问它为什么?原来啊,小猫身上痒痒非常难受,于是妈妈带小猫来到河马医生的诊所,河马医生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把小猫身上的跳蚤全都杀光光了,河马医生还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还告诉小花猫每天都要用它来洗澡,这样跳蚤才不会在它身上安家,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得爱清洁讲卫生啦!身上啊香香的!连蝴蝶和蜜蜂都围着小猫亲亲呢!

  提问:听了完小猫的故事以后我想请小朋友今天来当一回小猫,老师来当猫妈妈,你们愿意吗?

  提问:(幼儿讨论回答)

  1、小猫是怎么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2、小猫洗澡都用了哪些工具呢?

  3、小猫是怎样把身上的跳蚤洗掉的呢? (强调抖动这个动作)那么接下来我们来学学小猫洗澡吧!

  三、热身操:

  音乐第一遍A段:幼儿跟随音乐自由模仿小猫洗澡的动作B段:抖水甩落跳蚤

  四、洗澡时间孩子们,我现在变成了你们的猫妈妈,我要来检查一下你们有没有把自己洗干净噢!妈妈发现有几只小猫身上还有几只洗澡跳蚤没洗掉噢!妈妈觉得你们应该用上洗澡工具才能把身上洗干净。今天啊妈妈把你们洗澡要用的工具全都带来了,我一样一样把它们变出来噢!

  依次讨论乐器(洗澡用品)的合理使用

  1、现在妈妈要把第一件工具变出来了,你们看这件工具在洗澡的时候是做什么用的?(出示铃鼓幼儿讨论回答)

  2、音乐第二遍A段洗澡:拍的感应(水袖合着节奏在身体各部位擦洗)B段抖水:颤音感应现在妈妈要把第二件工具变出来了噢!,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水袖)它在洗澡时又能起什么作用呢?(幼儿讨论回答)

  音乐第三遍A段舀水:拍的感应(铃鼓当脸盆舀水,不同方位)B段洒水:颤音感应(铃鼓举高摇晃洒水)现在妈妈要把第三件工具变出来了,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沙球、圆舞板)咦!这第三件工具可是有两个噢!它们在我们洗澡时分别有什么用呢?(幼儿讨论回答)

  音乐第四遍A段剪指甲:拍的感应(圆舞板合着节奏敲动)B段洒香水:颤音感应(沙球作为香水瓶合着音乐在全身上下喷洒)现在妈妈要过来亲亲我的小猫们!(作亲吻状走一圈感觉小猫们身上的香味)夸奖小猫!

  今天啊妈妈还要奖励我的宝宝们到温泉浴场去泡温泉,在温泉浴场里啊有好多的温泉,它们都有不同的效用,我们可以一个一个感受,现在我们就出发吧!

  音乐第五遍泡温泉A段时幼儿随老师沿着呼拉圈走动。

  师:(哈我现在找到一个牛奶温泉啦!)B段颤音幼儿跟随老师自由选择温泉跳入作洗澡状A段时幼儿跳出温泉随老师沿着呼拉圈再次走动。

  师:(孩子们我们现在换个温泉吧!)B段幼儿自由选择再次跳入温泉(哈我现在又找到一个红酒温泉!)A段跳出温泉教师提醒幼儿要回家了!(我们回家啦)

  六、结束:今天我的宝贝们都洗得香香得啦!现在妈妈带你们到户外去让蝴蝶、蜜蜂们也来亲亲你们好吗?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在这几个环节里我让孩子们拿老师准备好的各种乐器来充当洗澡道具,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在这里不是拿着道具告诉孩子这个应该做什么那个做什么,而是让孩子相互商量,孩子们彼此之间商量的很好,根本没有出现争吵的现象,他们明白了什么叫谦让,从而进一步的发展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借助音乐这一个载体,体现了奥尔夫音乐体验——探索——创造——认知方面的发展,而且我觉得音乐应该是孩子们表现自我,表现思想情感的一种活动形式。

10、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展示课教案设计及说课稿

  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活动目标:

  1、熟悉歌词,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歌曲《长又长》。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演唱歌曲的唱名,正确演唱m s s、r f f和m ~ r ~ d ~~。

  3、通过问答游戏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活动准备:

  1、奥尔夫音乐CD秋冬3、钢琴;

  2、森林背景图、四种动物图卡、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律动游戏《请跟我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二、教师引导幼儿以歌曲中的×× ×× ×× ×及××× ××× ×× ×节奏型打招呼、相互问好,熟悉歌曲结构。

  三、导入:

  教师出示森林背景图,介绍做客的小动物,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第一段。

  教师导语:“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歌的名字叫《长又长》,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四、幼儿学唱歌曲《长又长》第一段。

  教师导语:“小动物唱得好听吗?你听到它们唱了什么?”教师引导幼儿简单分析歌词后,学习歌曲。

  1、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钢琴伴奏)

  2、引导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地唱问句,教师唱答句;(钢琴伴奏)

  五、学习歌曲第二段:

  1、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的第二段。

  2、出示唱名条,以小动物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唱名问答。(钢琴伴奏)

  1)m sm sm sm2)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3)m sm sm sm4) 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m ~ r ~ d ~~;

  3、针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出唱名答句: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及r f fr fm ~ r ~ d ~ 。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

  4、唱名问答:

  1)、老师:手拍拍子唱问句;

  幼儿:手拍拍子唱答句。

  2)、启发幼儿以拍子拍奏肢体的其他部位,演唱歌曲第二段。

  教师导语:“我们除了可以拍手为歌曲伴奏,还可以拍哪里?”

  六、引导幼儿模仿四种动物的动作,尝试进行肢体创造。

  教师导语:“刚才我们把小动物的特点都唱出来了!那么我们能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吗?”

  七、分角色完整演唱全曲:

  幼儿自选头饰,分别扮演四种动物。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商量,进行角色定位。

  1)在老师的指挥下配合音乐演唱歌曲。

  2)面向现场教师,为大家演唱全曲,锻炼幼儿的自信心和表现欲。

  八、以“我们一起回到班上为其他的小朋友演唱这首好听的歌”,自然结束活动。

  第六届全省幼儿园优质课调教活动说课稿

  说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歌曲《长又长》

  武警海南总队幼儿园李晖

  指导教师张连珍

  一、 说设计意图:

  音乐是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想让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寻找合适的歌曲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长又长》作为新授歌曲,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真正体现“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我们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师幼互动,运用多种游戏的方法鼓励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分段学习歌曲并分角色表演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歌唱活动中。

  二、 说教材:

  《长又长》这首歌曲选自奥尔夫秋冬课程——大班音乐主题“追追追”,歌曲的旋律活泼、节奏感强。歌曲共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相同,是歌曲的歌词部分。歌词内容来源于孩子们非常喜爱的四种动物,突出了大象、兔子、长颈鹿、猴子这四种动物的明显特征,幽默诙谐,生动有趣,符合孩子喜爱动物的年龄特点,能很好地激发他们学习演唱歌曲的兴趣。第二段是歌曲的唱名部分,这也是奥尔夫音乐活动有别于传统音乐活动的一个地方。唱名旋律和歌词部分的旋律相同,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唱名学习,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一首歌中,看似简单,其实对孩子的自信心、成就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因此,《长又长》是大班幼儿演唱歌曲的好教材。

  三、 说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在详细地分析了教材的基础上,我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音乐活动的要求及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确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熟悉歌词,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

  2、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演唱歌曲的唱名,准确演唱 m s s、r f f和m ~ r ~ d ~~。

  3、通过问答游戏和角色扮演,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四、说重难点: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熟悉歌词,能够用自然声愉快地演唱歌曲。

  为了使孩子们能够轻松、愉快地学会演唱歌曲,在活动的开始,我通过森林背景图以及歌词中四种动物图片的出现,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以“小动物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自然地引入歌曲。孩子们就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要教一首歌”,而是主动地“和小动物一起学唱好听的歌”,将孩子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了情景法、分段学习法和多种感官参与法,注重每一环节的总结和下一环节的铺垫,做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达到熟悉歌词,愉快演唱全曲的目的。

  本次活动的难点我把它定位为:唱名的学习

  唱名的学习对于孩子来说,一直是比较难的部分,没有歌词的带动,唱名显得相对的枯燥一些。因此,我把幼儿学习唱名的演唱作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来解决。为了使孩子们能轻松愉快地掌握唱名的学习,我采用了分解难度、突出难点和动静结合的方法。首先,我将第二段的唱名旋律以唱名条的形式,直观地展现给孩子,并通过白、粉两种不同的颜色来区分问句和答句;而唱名条中的唱名也尽量地按照音符的高低位置做了一些变化,让幼儿在视觉上直观感受唱名高低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体会唱名旋律。在孩子们欣赏了第二段歌曲后,老师及时地将唱名条给孩子们出示,这样孩子们对抽象的唱名就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习的时候也能很好地区分问句和答句。对于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即容易唱错的地方,我将唱名条做成可活动的,根据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将唱名条取下来,和孩子一起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帮助孩子正确掌握唱名演唱。最后,通过肢体的律动问答,和孩子们一起在游戏中加深和巩固了唱名的学习,从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说活动准备:

  为了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和游戏性,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律动游戏,和老师一起有节奏地进行打招呼、问好;

  物质准备:奥尔夫音乐CD秋冬3、钢琴、森林背景图、动物图卡、动物头饰若干;

  六、说教法、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 教歌曲的方法不能公式化,方法要为目标服务。因此,本次活动中我除了以可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外,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我运用了情景法、分段教学法、多种感官参与法等教学方法。

  情景法:本次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设置一幅具有油画风格的森林背景图,在图上布置小动物、出示唱名条,意在通过视觉审美和直观教具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体验音乐美的同时,熟悉歌词和唱名,达到艺术性、知识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分段教学法:根据歌曲《长又长》的特点,我将歌词部分和唱名部分分段学习。通过设置疑问,配以色彩鲜艳的图片,把幼儿带入一个有趣的场景中:视听的结合,有助于幼儿理解歌曲的内容,分段教学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印象,帮助幼儿区别歌词和唱名的特点,有利于教师细腻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多种感官参与法: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遵循由浅

  入深的教学原则,引导幼儿在看看、听听、说说、唱唱、玩玩的愉快气氛中参与艺术活动。

  七、说活动过程:

  教学流程:激发兴趣——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肢体创造——表演唱

  (一)、引入活动,激发兴趣

  1、热身活动:律动游戏《请跟我来》。

  2、教师引导幼儿以歌曲中的×× ×× ×× ×及××× ××× ×× ×节奏型打招呼、相互问好。

  以游戏和打招呼问好开展活动是很好的开始,我将“啦、啦、啦、啦”和肢体律动结合,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又使简单的发声练习巧妙地进行。那么将问好与歌曲的主要节奏型结合,则拉近了师生间距离,同时又熟悉了歌曲节奏,为下一环节学习做铺垫。

  (二)、欣赏歌曲

  教师创设了森林情景,介绍做客的小动物,在分段学习时运用CD,分别欣赏了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音乐和情景的视听结合,把幼儿不由自主地带入了歌词记忆和模仿演唱的学习。

  (三)、学唱歌曲

  幼儿学唱歌曲《长又长》第一段。

  1、教师唱问句,幼儿唱答句;

  2、引导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地唱问句,教师唱答句;

  歌词学习相对于唱名学习较简单,我们避免了枯燥的教唱,采取在欣赏的基础上,以问答游戏进行学习。让幼儿做小老师有表情的唱问句,是对幼儿自信心和表现欲的锻炼。

  学习歌曲第二段:

  1、播放音乐CD,欣赏歌曲的第二段。

  2、出示唱名条,以小动物的口吻引导幼儿学习唱名问答。

  1) m sm sm sm2)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3) m sm sm sm4)r fr fr fr

  m s sm sm sm;r f fr fm ~ r ~ d ~~;

  3、针对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难点,突出唱名答句:m s sm sm sm;r f fr fr fr 及r f fr fm ~ r ~ d ~ 。重点练习答句中m s s、r f f和m ~ r ~ d ~~的演唱变化。

  4、唱名问答:

  1)、老师:手拍拍子唱问句;

  幼儿:手拍拍子唱答句。

  2)、启发幼儿以拍子拍奏肢体的其他部位,演唱歌曲第二段。

  唱名学习是活动的难点,也是整个活动的关键,我们除了采取欣赏、问答游戏之外,制作了唱名条来分解歌词记忆的难度,并通过突出难点和手势引导来辅助幼儿掌握答句中的难点。另外,通过启发幼儿创造性地拍奏身体部位,以动感的肢体伴奏来练习演唱,较好地避免了反复进行唱名演唱给幼儿带来枯燥感。

  (四)、肢体创造

  学唱了小动物的歌,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四种小动物的动作,尝试进行肢体创造。是幼儿创造性的最好体现,也是趣味性地为下一步角色扮演做铺垫,以便幼儿在扮演角色时有良好的角色意识。

  (五)、表演唱

  分角色完整演唱全曲:

  1)在老师的指挥下配合音乐演唱歌曲。

  2)面向现场教师,为大家演唱全曲。

  《纲要》中指出,老师要培养幼儿大胆的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教师让幼儿自选头饰,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引导幼儿分组商量,进行角色定位,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在唱唱、玩玩、演演中有分工有合作地将活动推向高潮。

  评委点评:

  优点:

  1、教师对歌曲演唱强调情绪、动物的特点,是值得提倡的。

  2、教师亲和力强,教态好,歌曲教唱处理环节比较细。

  不足与建议:

  1、难点没有突破,孩子对第二段唱名没法掌握。

  2、歌曲旋律不够熟悉就进入唱名学唱的环节,过于匆忙。

  3、在让幼儿演唱歌曲时,游戏是唱唱名旋律时要在钢琴上给音准。

  4、幼儿在倾听第一遍歌曲后就已基本熟悉歌曲的旋律及内容,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如何帮助幼儿进行提升。

11、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

  活动目标:

  1.感知音的强弱,以丝巾为媒介进行表现。

  2.在熟悉音乐结构和乐曲主要特点的基础上掌握音乐的强与弱,并进行表演。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丝巾

  活动过程:

  一、引入课题1.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丝巾)别小看它,我的丝巾在音乐里会跳舞哦!我们一起来听听看2.幼儿听音乐。

  二、音乐分析--提问:谁来说说看,音乐中的丝巾从头到尾跳的舞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

  幼儿根据讲述进行动作创编--提问:听上去感觉很有力的这部分音乐你的丝巾怎么来跳舞?出示图谱除了做这样的动作,同样有力的音乐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跳?(播放音乐大家一起来做一做,各自做各自想做的动作)--提问:播放轻柔的音乐(方法同上)出示图谱总结:听上去很有力的部分是音乐的强,听上去很轻柔的部分是音乐的弱。

  三、一起来条丝巾舞1、丝巾准备好,请幼儿跟着音乐一起来跳丝巾舞,注意强弱的区分。(幼儿分别根据图谱展示)3.分角色游戏引导幼儿自定游戏规则:有力的部分由谁来演合适(男孩子),轻柔的部分呢?(女孩子),好!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反复游戏数次结束。

  中班奥尔夫音乐《快乐的丝巾舞》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由于在上一天进行了试教,部分环节在黄老师和学科组长的指导下有了调整和改动,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得比较顺利。教师的引导语恰当,对幼儿的情绪调动很到位。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太注重个别儿童的发言,忽视了对其他幼儿的关注和表现,这也是作为一个青年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和临场应变的能力,担心没有举手的孩子会回答错问题,导致教师无法顺利的展开下面的教学环节,影响教学展示的效果。其次,这节课如果能增加形象的图谱,对于幼儿的记忆和表现会更有帮助的。

12、小班奥尔夫音乐优秀教案设计:节奏训练——《青蛙》

  目标:

  1、在游戏中掌握节奏型| * *| * * *|。

  2、通过手指游戏、表演等形式体会音乐生动有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节奏卡一张、小鼓一个、创设“池塘”情境、青蛙头饰人手一个、蛙鸣筒人手一个。

  活动结构:

  1、基本节奏练习

  2、手指游戏

  3、乐器操作

  4、游戏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击鼓,引导幼儿听鼓声模仿节奏,通过拍身体的各部位及声势练习熟悉节奏| * *| * * *|。(由此引出小青蛙的叫声)

  二、出示画有小青蛙叫的节奏卡,引导幼儿练习小青蛙叫| 呱呱| 呱呱 呱|,帮助幼儿感知此节奏型。

  三、谈话引出童谣《数青蛙》,鼓励幼儿自由创编与童谣相符的手指表演,在玩手指游戏过程中熟练童谣和节奏型| * *| * * *|。

  1、结合提问,逐句分析童谣。并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演。

  一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青蛙是怎样跳的?青蛙高兴的时候是怎么叫的?怎么才能表现它大声叫?

  2、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动作表演童谣,教师提炼整合幼儿的表演动作。

  3、完整表演一遍。

  四、完整欣赏音乐《青蛙》,感受音乐的生动有趣,结合提问引导幼儿将童谣与音乐相匹配。

  提问:请小朋友们猜猜音乐中有谁?它在干什么?你是怎么听出来的?

  五、引导幼儿在音乐中玩手指游戏,进一步感受音乐旋律及主要节奏型。

  六、幼儿操作蛙鸣筒,为《青蛙》器乐伴奏。引导幼儿“呱呱”部分用幼儿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跳跳”部分用蛙鸣筒敲出的响声。

  1、请个别幼儿尝试操作蛙鸣筒,自由探索,鼓励幼儿发明出不同的敲击方法,发觉不同的声响。

  师:你们认识它吗?他的名字叫蛙鸣筒。你们和它玩一玩,看看它能发出几种声响?

  2、教师示范两种不同敲击方法。帮助幼儿感知两种不同的声响分别与童谣中的“呱呱”、“跳跳”相呼应。

  3、师幼共同为《青蛙》器乐伴奏。重点引导幼儿把握音乐中的节奏型。

  4、幼儿分组为《青蛙》器乐伴奏,一半幼儿念童谣,一半幼儿操作蛙鸣筒为“呱呱”、“跳跳”部分伴奏。

  七、情景游戏表演《青蛙》。让幼儿在生动、有趣的游戏中巩固练习节奏型| * *| * * *|。

  师:请小青蛙们和青蛙妈妈一起到池塘边练习跳水。(幼儿带青蛙头饰)

13、中班奥尔夫音乐教案《葡萄牙舞》

  奥尔夫音乐:葡萄牙舞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和即兴舞蹈,体验乐曲《葡萄牙舞》欢快跳跃的情绪。

  2、通过故事和图形谱,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3、让幼儿感受乐于助人的快乐。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音乐《葡萄牙舞》、丫丫和哈哈的图片、黑板、图形谱

  活动过程:

  一、用孩子的名字配上声势律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二、感受音乐。(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1、欣赏音乐。

  提问: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听音乐时你想到了什么?

  2、即兴舞蹈。(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师;请你边听音乐边把你想到的东西跳出来。

  三、听故事。

  有个小朋友叫丫丫,(出示丫丫的图片)她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哈哈,丫丫和哈哈这两个好朋友每天在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还一起睡觉呢!有一天,丫丫找不到哈哈了,哈哈到哪里了呢?正在丫丫着急的时候,来了一个老婆婆,她告诉丫丫知道哈哈去了哪里。原来丫丫到一个国家去玩,她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路,回不来啦!丫丫跟老婆婆说:“我要去找丫丫,我要到那个国家去。”婆婆说:“这个国家很远,只能走路去,还要钻山洞。还有那个国家的是房子都很奇怪的,你到了就知道了!”丫丫说:“再远我也要去。”婆婆就告诉了丫丫怎么去,丫丫出发了。

  四、分段了解音乐结构和创编舞蹈动作。

  1、出示两段纸做的道路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出发了,丫丫走了多远,请小朋友把手指伸出来一起帮她数数?

  教师拿着丫丫的图片在图形谱上走八下,教师告诉小朋友:丫丫走了800里,还要继续走,又接着走了800里。

  2、拉拉是怎样走路的?请小朋友创编丫丫走路的动作。

  听音乐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做丫丫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一部分音乐)

  3、出示两座山的图片。

  教师提问:丫丫前面有几座山?(两座山,过一座山还要走一段路。)山太高,丫丫爬不上去,只有钻山洞了。

  3、启发小朋友创编丫丫钻山洞的动作和走路的动作。

  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表演动作(钻山洞——走路——钻山洞——走路),教师示范动作,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4、听音乐小朋友和教师一起做丫丫钻山洞和从山洞出来走路的动作。(放主旋律音乐的第二部分音乐)

  5、丫丫终于到了这个国家,这个国家的人都欢迎丫丫到他们家里去做客,他们一起说了句话欢迎丫丫,你们猜说的什么呢?

  这句话就是: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节奏为(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这个国家的人很热情,还做了动作表示欢迎,按节奏拍手。

  教师带小朋友根据节奏拍手并说欢迎词。

  6、丫丫进了这个国家的人家里去做客,她发现这个国家的房子很奇怪,房子的门很矮,要钻进去,钻进去之后又发现房子里面很大,很高。

  (出示房屋的图片)

  7、请小朋友创编丫丫钻进房子和在房子里走路的动作。

  教师示范动作(钻门——走路——钻门——走路),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动作。

  五、听音乐完整地走图形谱、做律动和舞蹈。

  1、请小朋友听音乐看老师走图形谱,老师拿着丫丫的图片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2、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走图形谱。(放主旋律音乐两次)

  3、老师带小朋友站在原地做律动。(加上丫丫走路的动作和钻山洞、钻门的动作)(放第主旋律音乐两次)

  4、课室内放有用积木搭成的山洞和门,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听音乐舞蹈。使舞蹈具有流动感。(放完整音乐)

  5、渗透德育教育。

  最后在一个门里终于找到了哈哈,大家一起叫“哈哈!”教师提问:丫丫很艰难才找到哈哈,哈哈应该说什么?我们应该向丫丫学习什么?教育小朋友们要团结友爱,乐于助人。

  《葡萄牙舞》全曲是由一个旋律回旋重复了8次组成。旋律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由两句相同的乐句组成,沉稳而又欢快,象士兵在行走,每一个乐句的旋律走向成直线形,两句旋律线象两条宽宽的道路。第二部分也是由两句基本相同的乐句组成,急促而欢快,每个乐句感觉前两拍象人蹲着在钻山洞,后两拍象人站起来昂首挺胸走路。

14、中班音乐欣赏教案《奥尔夫火车舞》

  【设计意图】

  唐老鸭和米老鼠是中班孩子较为熟悉和喜欢的动画人物,从这两个人物导入出发,采用音乐《开火车》这个具有鲜明特点的音乐来作为活动主体音乐,(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该乐曲为三四拍子,风格鲜明,旋律轻快活泼,带有童趣的色彩,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次音乐活动主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感受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及舞步。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四分之三拍子音乐,并认知三拍子音乐的特点及舞步;

  2、感受音乐中的颤音;

  3、锻炼幼儿肢体协调性。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坐垫、纸、笔(均为各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律动

  1、手指跳动;

  2、围圆圈走动;

  3、两两拉手。

  二、有节奏地问好

  介绍自己的名字向大家问好。

  三、活动主体

  1、看图问答

  问:“唐老鸭和米老鼠要坐小火车去迪斯尼乐园玩,小火车前进会发出什么声音?”

  学习小火车,模仿动作。

  2、两两相对坐好,随音乐做动作。

  3、游戏

  老师做火车头,鸣笛处邀请一对不同颜色的宝宝接火车。

  4、任务交接

  每到一处鸣笛,任务交接,前一个火车头向下一个火车头敬礼交接。

  5、画火车轮

  活动延伸:

  乐器操作、合奏:三角铁、碰钟。

15、幼儿园奥尔夫音乐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波浪舞

  一、教学目标:

  1、律动感应曲式AB;

  2、听辨上下行音高的变化;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喜欢听音乐,体验随乐表现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音乐CD、纱巾、打棒(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导

  宝宝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郊外去野营,这是宝宝的第一次野营,宝宝觉得好新鲜,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二)*律动—营地活动

  1、去野营

  A段:跟老师一起边说边拍手(一起去野营)X X XX X的节奏。

  B段:1、问句:小手放低,唱唱名(噜。。。。。。噜)

  2、答句:小手举高,唱唱名(啦。。。。。啦)

  2、搭帐篷

  A段:用拳头在地上钉木桩(一起钉钉子)

  B段:1、问句:弯腰唱唱名(噜。。。。。。。。。。。噜)

  2、答句:昂首唱唱名(啦。。。。。。。。。。啦)

  (三)*纱巾游戏

  A段:边念语词边搭帐篷。

  B段:问句 :用纱巾遮住脸,幷唱唱名。

  答句:把脸露出来,幷唱唱名。

  (四)*打棒演奏

  A段:敲奏语词节奏。

  B段:问句:将乐器藏在身后,幷唱唱名。

  答句:出示乐器,幷唱唱名。

  教学反思:

  “波浪舞”音乐节奏感强,故事贴近孩子的生活,都是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在教学中,我们加入了一些简单的(如:一起拍拍手;一起来烤鱼等等)语词来感应XXXXX 的节奏,并运用动作来感应上下行音高的变化,在本次活动中,大多数孩子都能够很好XXXXX的节奏,并能积极、活跃的参加到音乐游戏中来,但还是有个别孩子不乐意参加集体活动。

1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秋天的落叶》含反思

  活动目的:

  1、组织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动作并合拍地表现树叶飞舞的景象。

  3、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活动准备:落叶头饰人手一个,落叶等。

  活动重难点:幼儿能自己创编动作。

  活动设计:

  1、引入

  师:老师今天带你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想不想去啊?

  看看,这个小园子里地上都是什么啊?(树叶)

  树叶怎么都地上啊?(因为现在是秋天,叶子都落下来了)

  是啊,秋天的时候树上的叶子就都要掉下来了,听——

  2、录音机范唱《秋天》

  师:秋天真美,那你们知道这小树叶是怎么掉下来的吗?

  (幼儿讨论)

  我们在来听听歌里是怎么唱的。

  3、教师一边洒落叶,一边先念歌词,再唱歌曲。

  师:叶子是怎么掉下来的?(幼儿讲讲:飘下来的,飞下来的,滚下来的等。)

  那我们也来做小树叶,来学学树叶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好吗?树叶落到地上后是怎么样的?(睡地上)

  4、幼儿带头饰扮演落叶,模仿落叶的样子。(放录音2遍)

  师:小树叶,你是怎么落下来的?(幼儿讲讲)

  5、挑选动作好的幼儿做示范。

  师:你们的动作都好漂亮!我们在一起做一次!

  6、再次模仿动作。(放录音1遍)

  师:秋天了秋风一吹,树叶宝宝都离开的树妈妈,落在了地上。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我们把落叶都送回家吧,你们先每人捡一片树叶,看看你捡的树叶是什么样子的?

  7、延伸活动:把不同的落叶归类。

  落叶有3种,梧桐树叶,广玉兰树叶,小树叶。请幼儿讲出区别后,把落叶送到指定地点。

  8、小结:

  师:现在这个园子里,又干净,又整洁,小落叶都找到了新家,我们宝宝也回家吧!

  9、回教室,结束。

  教学反思

  结合季节特点,我班在教室里布置了丰收的果园、落叶拼贴作品等充满秋天气息的环境。教室的环境都是孩子们与老师共同参与制作的,所以大家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兴趣浓厚、自然地融入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生活的美,感受语言活动的趣性。

  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乐于表现。孩子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大部分孩子乐意去说、大胆去说。而且在老师的鼓励下尝试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表现歌曲内容

  但是我在采用落叶的教具上欠缺了考虑,所使用的落叶卡片与头饰可以更换真实的叶子,或用叶子做成可以戴在头上、挂在身上、手上等饰品,使其更生动、有趣,这样孩子的参与兴趣会更高。

17、大班音乐课教案《快乐的舞毯舞》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在跳舞毯上进行基本的步伐练习。

  2、体验在跳舞毯上舞蹈的乐趣。

  3、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动感节奏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泡沫板拼装的跳舞毯人手一块、箭头符号图片、跳舞图谱谱一张,跳舞录象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

  (2)提问:他在做什么呀?他站在什么上面跳舞呀?

  二、理解箭头含义,学习基本舞步跳法规则。

  1、认识箭头,学跳基本的几个方向跳法。

  (1)教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带领幼儿练习,教师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2)练习单脚跳。

  A、第一遍,出示图谱(第一段音乐的图谱)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贴好的图谱),上面也有箭头和圆点。一个箭头几个脚跳?一个箭头,一个圆点,一个箭头,一个圆点。这个箭头往哪边?(右边)那我们右脚往右边踩一下,再收回来。那这个箭头往哪边?(左边)那我们左脚往左边踩一下,再收回来。右回、右回、左回、左回(教师适当示范一小段)能不能看着图谱跳呢?谁来试一试?看好图谱,丁老师来帮你喊口令,要看好图谱跳哦。(请个别幼儿跳,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幼儿看图谱跳)

  教师: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B、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教师帮忙喊口令。

  C、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练习双脚跳。

  A、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张图谱,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知道了,原来他是两个脚一起跳。

  那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图谱哦,老师来帮你们点。

  B、带领幼儿练习。

  D、看图示,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也来配上音乐再来试一试。

  三、出示跳舞图示,看图示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

  (1)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跳舞的图谱,还有一段跳舞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什么地方是跳的?什么地方是不跳的?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提示:“这里是前奏,5、6、7起”,教师开始点图谱,间奏部分:“这里是间奏,5、6、7起”,教师继续点图谱。

  教师:你们听出来没有?音乐开始的时候跳不跳?还有哪里是不跳的?(幼儿回答)

  教师: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2)跟着音乐看图谱跳。

  教师:是不是都想跳呀?那我们一起来吧!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哦。丁老师要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

  (3)第二遍,和客人老师互动。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回跳的时候,你的小手可以自由动起来,但小眼睛也要看着图谱哦。(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四、结束部分

  (1)欣赏教师跳舞。

  教师:你们跳的太棒了,丁老师也想来跳一跳。想不想看丁老师跳?看看我和你们跳的一样吗?(欣赏教师舞蹈,发现步伐的不同)

  (2)教师:原来在跳舞毯上还有不一样的跳法,下次丁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来跳。(带领幼儿一起手持跳舞毯离开活动室)

18、大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快乐的舞毯舞》

  活动目标:

  1、根据图谱在跳舞毯上进行基本的步伐练习。

  2、体验在跳舞毯上舞蹈的乐趣。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动感节奏的音乐磁带、录音机、泡沫板拼装的跳舞毯人手一块、箭头符号图

  片、跳舞图谱谱一张,跳舞录象一段。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象,激发兴趣。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录象)

  (2)提问:他在做什么呀?他站在什么上面跳舞呀?

  二、理解箭头含义,学习基本舞步跳法规则。

  1、认识箭头,学跳基本的几个方向跳法。

  (1)教师:看!老师这儿也有一块跳舞毯,上面有什么?(箭头、圆点)

  箭头有什么方向的?(前、后、左、右)

  这些箭头表示什么意思?(个别幼儿回答)

  教师:原来跳舞毯上有四个箭头,箭头表示脚跳舞的方向。向上的箭头表示脚往前,向下的箭头表示脚往后,左边的这个箭头表示脚往左,右边的箭头表示脚往右。中间的圆点是表示把两个脚收回的意思。那我们一起来试试。(带领幼儿练习,教师喊口令:“一、二、三、四、五、六、七、起:左回、右回、前回、后回”)

  (2)练习单脚跳。

  A、第一遍,出示图谱(第一段音乐的图谱)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图谱(贴好的图谱),上面也有箭头和圆点。一个箭头几个脚跳?一个箭头,一个圆点,一个箭头,一个圆点。这个箭头往哪边?(右边)那我们右脚往右边踩一下,再收回来。那这个箭头往哪边?(左边)那我们左脚往左边踩一下,再收回来。右回、右回、左回、左回(教师适当示范一小段)能不能看着图谱跳呢?谁来试一试?看好图谱,丁老师来帮你喊口令,要看好图谱跳哦。(请个别幼儿跳,及时纠正幼儿的动作,提醒幼儿看图谱跳)

  教师:真棒,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试试?

  B、带领全班幼儿练习,教师帮忙喊口令。

  C、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一遍。

  (3)练习双脚跳。

  A、出示第二段音乐图谱。

  教师:老师这还有一张图谱,刚才一个箭头表示一个脚跳,现在有两个箭头,怎么跳?(幼儿回答)

  教师:老师知道了,原来他是两个脚一起跳。

  那我们也来试试,看好图谱哦,老师来帮你们点。

  B、带领幼儿练习。

  D、看图示,随音乐跳。

  教师:那我们也来配上音乐再来试一试。

  三、出示跳舞图示,看图示跟着音乐有节奏的跳舞。

  (1)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老师这里有一张跳舞的图谱,还有一段跳舞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什么地方是跳的?什么地方是不跳的?

  播放音乐,幼儿欣赏,教师提示:“这里是前奏,5、6、7起”,教师开始点图谱,间奏部分:“这里是间奏,5、6、7起”,教师继续点图谱。

  教师:你们听出来没有?音乐开始的时候跳不跳?"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还有哪里是不跳的?(幼儿回答)

  教师:音乐开始不跳的一段是前奏,是让我们小朋友做准备的。音乐中间也有一段不跳的是间奏。

  (2)跟着音乐看图谱跳。

  教师:是不是都想跳呀?那我们一起来吧!跳的时候,小眼睛要看好图谱哦。丁老师要看到你们高兴的样子。

  (3)第二遍,和客人老师互动。

  教师:客人老师,你们觉得我们小朋友跳的好不好?给我们来点掌声呀!请客人老师来和我们一起跳吧。这回跳的时候,你的小手可以自由动起来,但小眼睛也要看着图谱哦。(幼儿请客人老师一起跳)

  六、结束部分

  (1)欣赏教师跳舞。

  教师:你们跳的太棒了,丁老师也想来跳一跳。想不想看丁老师跳?看看我和你们跳的一样吗?(欣赏教师舞蹈,发现步伐的不同)

  (2)教师:原来在跳舞毯上还有不一样的跳法,下次丁老师再和你们一起来跳。(带领幼儿一起手持跳舞毯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19、大班奥尔夫活动优秀教案:《欢乐满山谷》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体验活动的快乐。

  2、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尝试用语词、肢体、乐器为乐曲进行顽固伴奏。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打棒、沙锤若干。

  2、小图片(拍手、拍腿、踏脚、嘴巴)

  活动重点:

  体验活动的快乐,在感应全曲曲式的基础上感应顽固伴奏。

  活动难点:

  能运用肢体、乐器等表现乐曲的顽固伴奏。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1、随音乐节奏引入课题,进行肢体节奏摸拍。

  2、语词节奏模拍——男孩男孩在哪里?女孩女孩在哪里?

  三、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1、幼儿完整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提问:听了曲子你心情怎样?

  2、再次欣赏,肢体律动感应全曲曲式。

  师:原来欢乐谷在开宴会,有好多好吃的东西,还有果汁,小朋友喝过果汁吗?

  果汁是怎样做的呢?(幼儿讨论)

  肢体感应全曲曲式:

  A段:律动榨果汁(洗、洗、洗苹果;削、削、削削皮;切、切、切成块;榨、榨、榨果汁)

  B段:随音乐做打嗝状。

  C段:请朋友帮忙榨果汁。

  游戏可以多遍,可以进行语词替换。

  三、肢体感应节奏:

  师:“小朋友们,你们动动脑筋想想。除了能用手拍出节奏,我们还能用身体的哪些地方表示这些节奏呢?(幼儿讨论)

  好!请小朋友们看一下这些图(出示小图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着图片上的动作练习一下。(放音乐)

  你们真棒!咦?你们发现吗?这4行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像这样节奏型都是相同的我们就叫做“顽固伴奏”

  六 乐器演奏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告诉你们一好消息,欢乐谷的人们想举办一场盛大的“迎新年”晚会,想邀请我们小朋友去参加演出。现在,请小朋友拿出我们的乐器来练习一下。你们都认识这个乐器吗?(打棒、沙锤)好!那我请拿打棒的小朋友说一说怎么拍奏出打棒的声音最好听!沙锤的小朋友也来试一试音,小朋友都表现得很棒。那好!现在老师来当你们的指挥,请拿打棒的小朋友看老师的右手,拿沙锤的小朋友看老师的左手。

  七 活动结束:

  小朋友真棒!我们准备一下出发了!

20、教学设计大班奥尔夫音乐活动《小蚂蚁》反思

  设计意图

  《指南》指出,5-6岁的孩子他们在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己不一样,能倾听和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时会说明理由。于是,就想利用这堂音乐课,培养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能识别并跟着稳定的节拍或节奏做动作。

  2、幼儿描述自己的动作是如何与音乐特征联系起来的。

  3、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重点难点

  幼儿与两个或更多幼儿合作,他们会贡献自己的想法,或把他人想法纳入正在玩的游戏中。

  活动准备

  CD、积木、打棒、圆舞板

  活动过程

  1、节奏问好

  师:小朋友,下午好。

  幼:肖老师,下午好。

  2、森林里要举办音乐会啦,这一次的音乐会邀请了许多的小动物来参加。蝴蝶来了,蜜蜂来了,小蜻蜓、小蚂蚁也来了。而我们的小蚂蚁主动承担了搭建舞台的任务。你们看,小蚂蚁是你帮我,我帮你,大家愉快地合作,一块一块的木材运到了搭舞台的地方。那小蚂蚁是怎样来运木材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理解音乐

  听第一遍音乐,老师跟着节奏拍腿。

  问:(1)你听到了哪些都动作?

  (2)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么搬(推、拉、堆)呢?

  幼儿回答,并做出相应的动作(搬、推、拉、堆),请幼儿自己创编动作,边做边念语词,结束前老师问木材堆完成什么?一下搭成一个大舞台。

  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我们一起来运木材吧!

  (播放第二遍音乐,全体幼儿跟着一起做。)

  4、合作

  出示图片,问:“小蚂蚁是一个人在搬东西吗?对啦,小蚂蚁是一起合作完成的,它们很团结,分工也很明确,很快就把舞台搭建好了。”

  “那边木材厂有很多的木材需要运到这边来搭建舞台,现在你们就是小蚂蚁,你们可以几个人一起合作,把我们的木材运到这边来。接下来有几分钟的时间,你们自己去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商量你们如何分工,怎么来运木材。商量好后请先到老师这里坐下来,听一听大家的计划的是什么?别人是怎么分工的。”

  (几分钟后)

  “我们一起去木材厂吧!现在我是你们的啦啦队,跟着音乐一点一点地把木材运送过去。小蚂蚁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每组搬完后,小朋友们自己搭建舞台,搭好后请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播放第三遍音乐)

  5、合奏

  “现在我们的舞台搭好了,我们的音乐会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表演了吗?”

  出示乐器,分别介绍乐器用法。待会儿请小朋友自由选择想要的乐器,拿到后坐到相应的位置,想好后就来排队吧~(播放《小松鼠进行曲》)

  请小朋友坐在位置上,我们先来预演一次吧!

  (播放第四遍音乐)

  好的,现在请大家交换乐器,我们要到舞台上去表演啦!

  (播放第五遍音乐)

  6、我们的小蚂蚁真棒,一起合作做了这么多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区域里有很多的材料,包括角色扮演、搭舞台的木材等,小朋友在区域游戏的时候可以继续玩搭建舞台的游戏哦~

  活动反思

  本节课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特别是学小蚂蚁动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了,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的参与着,在边唱边做中,感受了本歌曲的语词节奏,也感受到歌曲的欢快、活泼。而且在搭建舞台时也是幼儿一起合作完成,在选择乐器时更是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的乐器。

  但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很多幼儿有自己的想法,可以运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不一定要跟着别人做。在听第一次音乐时,还有些孩子没听清楚,应该帮助强调关键词,或老师加重语词。还可以让幼儿自己创编语词,用孩子自己的想法来表达。

  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活动,需要我不断地摸索、尝试、探索、反思、改进。希望下次音乐活动的开展,能弥补以上的不足,会有惊喜的发现,会有更多的收获。

21、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节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反复感受的基础上,学习创编二拍子的节奏型。

  2.幼儿在活动中学会用身体乐器(小脚)踩节奏,发展动作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

  2.大鼓一只,小鼓若干。

  3.彩色节奏卡若干,音符娃娃若干,小节线若干。

  4.幼儿已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

  活动过程:

  一、复习节奏鼓《鼓旦旦》。

  师:找只小鼓做朋友吧,让我们敲起欢乐的鼓,热情地欢欢迎客人老师!

  1.“比比哪只小鼓节奏最好听。”幼儿根据音乐伴奏的速度,完整演奏。

  2.送小鼓休息

  二、节奏练习。

  1.看一组幼儿在海滩上玩耍的录像。

  2.幼儿互相交流在海滩玩耍的情景。

  3.节奏练习。

  师:“我的大鼓想知道你们在海滩上都玩了些什么。”

  老师有节奏地边敲大鼓边问幼儿:你 在 | 做什 么 |

  幼儿用同样的节奏来回答:我 在 | 踩文 蛤 |

  (1)部分幼儿进行节奏练习。

  (2)变换节奏,幼儿逐个练习。

  师:你 在 做 | 什 么|

  幼:我 在 洗 | 脚 丫 |

  4.幼儿用脚踩出节奏。

  师:你们的小脚丫在海滩上踩出的节奏就像一首快乐的歌。!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把你们的快乐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1)出示节奏,型 X X X | X X X | , 幼儿踩。

  (2)个别幼儿随意踩,大家学。

  三、自编节奏型

  1.出示音符娃娃,引导幼儿说出每个音符是几拍的。

  2.和音符娃娃做游戏:用音符娃娃编二拍子的节奏型,编两个小节。

  3.幼儿分组摆节奏型,教师巡回指导并提醒幼儿用小节线隔开。鼓励编好的,先打出自己的节奏,再用脚踩出来。

  4.将各组编的节奏型排成一队,幼儿集体练习踩节奏。

  5.大鼓加入,幼儿再次练习踩节奏。

  四、复习律动《快乐的啰唆》

  师:玩了这么久,你们快乐吗?还有很多快乐你们没发现呢。走,我们一起找快乐去!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2、音乐律动活动《海草舞》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音乐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至关重要。《指南》、《纲要》中指出:“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从个别性评价向多面性评价发展,例如;大班儿童在评价自己时会说:“我会唱歌跳舞,但画画不行。” “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他们逐渐明白公平的原则和需要服从集体约定的意见,也能向其他伙伴介绍、解释游戏规则。比如,在小舞台表演游戏中几个小朋友能一起分配角色、道具,能以语言、动作等进行表现,并有一定的合作水平。”

  《海草舞》是我们班孩子最喜欢的一首歌,在这首歌曲中,孩子们会随之起舞,感受快乐。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律动活动。

  活动目标:

  1、在熟悉音乐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多种不同肢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2、能够按规则跟随乐曲节拍进行模仿和创编舞蹈动作。

  3、感受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音乐《海草舞》、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发兴趣。

  1.今天我请小朋友们到音乐王国去做客。

  2.音乐王国里住着美丽的仙子,还有许多好玩的游戏,一起去看看吧!

  二、学看图谱,练习舞蹈。

  1.走啊走,我们来到了钢琴城。

  2.出示图谱,幼儿练习。

  提问:(1)这个图谱是什么意思?你能看懂吗?

  (2)谁能用动作来试一试?

  3. 随机出示图谱,幼儿迅速做出相应动作。

  4. 组合图谱,学习舞蹈。

  提问:(1)这些动作,组合起来会怎么样呢?

  (2)我们跟着音乐来试一试吧。

  (3)你发现这些图谱会怎样?是什么意思?

  5.幼儿尝试跟随图谱舞蹈。

  三、观看视频,尝试编舞。

  1.钢琴城可真有趣啊!我们继续往前走吧!(来到吉他城)

  2.观看视频,集体创编。

  吉他城里会有什么好玩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1)视频中的老师做了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几次?

  (2)你们想不想试一试自己编动作来跳一跳?

  3. 交代要求:

  (1)请小朋友分成3组,创编动作并记录。

  (2)记录好后,小组尝试舞蹈。

  4.幼儿分组,尝试创编舞蹈。

  5.幼儿跟随音乐表演。

  四、完整表演,结束活动。

  1.音乐王国里还有一个最奇妙的竖琴城。让我们来看看竖琴城里有些什么吧!

  2.竖琴城里的仙女是什么意思?你看懂了吗?

  3.幼儿完整表演《海草舞》。

  反思:

  这是一节很有趣的音乐课,我利用抖音中的乐曲《海草舞》让幼儿学习,在活动中幼儿十分感兴趣,利用幼儿熟悉的歌曲进行学习舞蹈动作,小朋友们都很愿意小组合作创编新的动作。在活动中,我突出了重难点,图谱简单易懂,幼儿也可以跟着一起创编,整个过程设计的是循序渐进的,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自己创编动作。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情况,1.降低难度,内容过多;2.可以把律动的动作再拎一下,创编和看视频2个环节可以互换一下,这样难易的体现更有层次性。3.孩子的前期经验不足,律动活动没有很好的挖掘舞蹈动作的元素,整个活动内容也多,孩子总体掌握情况不是特别好。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奥尔夫音乐教案小落叶的节奏舞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