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2-12 17:44:05

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2、大班数学《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反思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

  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

  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

  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3、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与物结合》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每天午睡后发午点时,我都可以听到我班小朋友的声音“1、2、3、4、5…”。是呀,这就是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兴趣浓厚,常用数数来表达他们探究的开始。我班小朋友最近在拿午点的时候,很喜欢一边数数一边取,而且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一起数,看着孩子们浓厚的兴趣。于是利用这一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与物结合》。主要以感知5以内的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并结合课题《幼儿探究式、教师的介入》的研究,采用教师提问、多媒体、游戏操作等方式介入,合理的开展活动,完成目标。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

  2、乐于参加集体游戏,感受数学活动的乐趣。

  3、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能在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相应的数量的物体;

  难点: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数学操作卡《数、物拼版1、2》;

  2、数学转盘1个、神秘袋2个、托盘若干;

  3、纸张作业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走线;

  2、律动:5以内《变变变》

  3、(1)、创设环境:数字转盘放手里,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教室出示数字转盘,请一名幼儿转一转,其他幼儿观察并大声读出数字)

  (2)、按数取物;

  a、请出一个小朋友,教师转动几就在魔术袋里取出几个物品;

  b、游戏:《找朋友》

  请出几个小朋友拿着托盘去在教室里找出与盘子里数卡数量对应的物品;(教师弹琴余下小朋友拍手唱歌)

  4、操作蒙氏卡片《数、物拼版1、2》;(孩子自己取出,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转盘做游戏)

  5、教师讲解示范操作:纸张作业;

  6、分组活动,完成纸张作业;

  第一组:操作《按数涂色》;

  第二组:操作《点子与数》;

  第三组:操作《按数盖印章》;

  7、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结束后,引导幼儿将学具及分组操作材料收拾整齐。

  8、活动延伸:

  (1)、完成《操作册》第2册第23---24页得活动。

  (2)、请家长在家陪同孩子完成《作业纸》第2册第45---48页的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时,为了让幼儿注意力集中,我采用了走线和线上游戏(5---变变变)把孩子们带入了课堂上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都很大,在老师的引导都能自主的学习起来,有序的参加活动中(找朋友)的游戏,而且能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学具,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的三大目标1、能按要求取出相应数量的物品。2、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3、进一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含义,理解数与量的关系。在活动的最后我安排了按数涂色和按数连线等操作题,受到家长的好评和孩子的喜爱。本节课总的来说课程内容安排的很合理,游戏和操作的材料、作业都很受孩子的欢迎,让幼儿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我发现因为课程的环节多,所以上课的时间有点长,到后来孩子出现要上厕所、有点坐不住等,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一定要注意课程上时间的安排一定要合理。

4、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5、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按物取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

  2、能根据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教学PPT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按指令正确操作;

  2、难点:能根据物品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活动过程:

  故事:《蚂蚁搬豆》

  1、观看PPT,让幼儿猜谜语,和谁做游戏?(幼儿回答和小蚂蚁)。

  2、观看PPT,让幼儿设想小蚂蚁排队去做什么?(蚂蚁去找食物,去搬豆子)。

  3、观看PPT,蚂蚁搬了几个豆子?(幼儿回答,并说出总数,用数字表示)。

  ①请幼儿将蚂蚁搬的6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1行,并用数字表示;

  ②请幼儿将蚂蚁搬的7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2行,并用数字表示;

  ③请幼儿将蚂蚁搬的8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3行,并用数字表示;

  ④请幼儿将蚂蚁搬的9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4行,并用数字表示;

  ⑤请幼儿将蚂蚁搬的10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5行,并用数字表示.

  4、请小朋友把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储存到棋子盒里。

  5、请幼儿观看电子白板,仔细观察画面,每只蚂蚁搬了多少颗豆子?

  请和相应的数字连在一起。

  ①请个别幼儿上台动手操作;

  ②请幼儿打开自己的书翻到同上图一样,进行连一连。

活动延伸:

  1、活动区可提供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的练习卡让幼儿练习巩固概念;

  2、完成幼儿用书上学期第1册第10页。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6、幼儿园教案《10以内按物取数》大班数学反思

  大班的幼儿对数学已经有一定的认知了,以下这节课通过《蚂蚁搬豆》的故事,让幼儿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并知道用数字表示。以下是本教案完整内容,幼师教案编写学习就来!

活动目标:

  1、能从许多同类物品中取出10以内的物品。

  2、能根据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教学PPT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按指令正确操作;

  2、难点:能根据物品的数量选择相应的数字来表示。

活动过程:

  故事:《蚂蚁搬豆》

  1、观看PPT,让幼儿猜谜语,和谁做游戏?(幼儿回答和小蚂蚁)。

  2、观看PPT,让幼儿设想小蚂蚁排队去做什么?(蚂蚁去找食物,去搬豆子)。

  3、观看PPT,蚂蚁搬了几个豆子?(幼儿回答,并说出总数,用数字表示)。

  ①请幼儿将蚂蚁搬的6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1行,并用数字表示;

  ②请幼儿将蚂蚁搬的7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2行,并用数字表示;

  ③请幼儿将蚂蚁搬的8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3行,并用数字表示;

  ④请幼儿将蚂蚁搬的9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4行,并用数字表示;

  ⑤请幼儿将蚂蚁搬的10个豆用棋子插在洞洞板第5行,并用数字表示.

  4、请小朋友把小蚂蚁搬回来的豆子储存到棋子盒里。

  5、请幼儿观看电子白板,仔细观察画面,每只蚂蚁搬了多少颗豆子?

  请和相应的数字连在一起。

  ①请个别幼儿上台动手操作;

  ②请幼儿打开自己的书翻到同上图一样,进行连一连。

活动延伸:

  1、活动区可提供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的练习卡让幼儿练习巩固概念;

  2、完成幼儿用书上学期第1册第10页。

活动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为使学生更快的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对10以内加减法更有兴趣,于是,我通过网上搜集资料、集思广益等多种手段,最后设计了一个与实际生活贴近的“购物商店”的活动,活动过程中,我在课堂上布置一个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物品的小型商店,并且每个物品都标有10元以内的整元的价格标签。一名学生扮演购物者,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要求正确地付钱、找钱。活动开展中,同学们面对商店内的货物兴趣高涨,他们不断地进行着交易,从买方和卖方两个方面不断的变换角色,让自己在做与评的过程中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

  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深深明白: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让学生深深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及学习生活中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今后的课堂中,我一定会抓住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创设更多的有意义的活动,让课堂更具有魅力!

7、大班优质数学教案《学习5以内数的相邻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相邻数,让幼儿知道2、3、4的相邻数是1和3、2和4、3和5。

  2、初步了解相邻数之间的简单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培养幼儿的专注力,想象力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数字卡(1--5),5间房子,5位客人卡片、1--5数字胸饰,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学具、点子卡。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操作兴趣,摆一摆,发现相邻数多1和少1的关系。

  (1)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朋友喜爱的小客人,它来和小朋友学习新本领,(出示喜洋洋),喜洋洋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爱动手,爱动脑筋,它要和我们来比一比,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学具来摆一摆,和喜洋洋比一比,看谁先发现数字的规律?

  (2)个别小朋友回答,老师小结。

  (3)小结: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前面的小圆片多一个,中间的小圆片比它后面的小圆片少一个。2比1多1,2比3少1,3比2多1,3比4少1,4比3多1,4比5少1。

  (二)理解相邻数的简单关系。

  1、喜洋洋说小朋友这样聪明,和你们一起真好玩,我再请几位好朋友来和你们一起玩,好吗?

  2、出示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来了这么多的客人我们给它们每人安排一间漂亮的房子住,老师请小朋友来帮它们住进新家,给房子依次贴上数字,将羊羊们送进新家。

  3、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我们看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都住进了新家。1号懒羊羊,2号沸羊羊,3号喜羊羊,4号美羊羊,5号慢羊羊。它们互相都有邻居,2号沸羊羊,它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

  4、沸羊羊有邻居,那么我们的数字宝宝2也一样有邻居,它的邻居是谁呀?数字1和3,(刚刚小朋友已经摆了小圆片,2是中心数,2比它前面的1多1个,2比它后面的3少1个,1和3是比2少1和多1的数,它们紧挨着2,象邻居一样,这样的数就叫相邻数。相邻数就是按顺序排列的数,一个数比一个数少1,一个数比一个数多1的数。)5、小朋友知道了2号沸羊羊的邻居是住1号房的懒羊羊和住3号房的喜羊羊,喜羊羊美羊羊的邻居分别是谁?3、4的邻居分别是谁?为什么?

  小结:2的相邻数是1和3,3的相邻数是2和4,4的相邻数是3和5

  (三)小朋友操作,填点卡。

  1、懒洋洋、沸羊羊、美羊羊和慢羊羊住进了新家,大家都非常的高兴,它们给我们每位小朋友都带来了礼物--点子卡,出示点子卡,请小朋友数中间的圆点有多少个,在两边的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它与中间的圆点数成为相邻数。小朋友数两边格内圆点数,在中间空格内填上一定数量的圆点,使两边的圆点数是中间圆点数的相邻数。

  2、小朋友操作,填点卡。教师巡视指导(四)游戏:找朋友小朋友操作填了点卡,我们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请全体小朋友戴上数字胸饰,看自己戴的数字胸饰是数字几,去找比你的数字多1和少1的数字朋友。在音乐中做游戏。

活动反思:

  本课的重点应该是先学会找相邻数,然后再认识相邻属于本数的关系,幼儿接受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样引出相邻数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儿易理解“挨着”这一词来向幼儿介绍出相邻数。首先请5名幼儿带着数字头饰按顺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后请下面的幼儿说说5个数字宝宝互相之间谁挨着谁,并一一指出来,孩子都能说出数字宝宝1挨着数字宝宝2,数字2又挨着“1”和“3”…….虽然台上没有数字“6”,可是幼儿能够说出5挨着“4”和“6”,就这样这一课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对于认识相邻数与本数的关系在一节课中无法得到更深入的学习。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7个10以内数的数学游戏》含反思

  一、10以内初步数概念

  ●序数

  1、找座位--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号。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三列火车第五节车厢就写3-5。幼儿在音乐中学开火车,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号码找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谁找得又快又对。(可分小组进行)

  ●10以内数的组成

  2、碰球--交代游戏要求,如两数合起来是8。师"我的一球碰几球",幼"你的1球碰7球"(拍手7下)。游戏速度逐渐加快。

  3、两牌凑点--先抽上书一数字的纸一张,一幼儿显出一张小组此数字的牌,另一幼儿必须出能凑成此数的牌,否则……

  4、猜纽扣(可用其他东西替代)--教师告诉幼儿纽扣总数后分别把纽扣放在两只手上,先看一只手中的纽扣数量,然后请幼儿猜一猜另一只手里有几粒纽扣。

  5、凑数游戏--教师任意发出一种声音(或出示手指或跺脚等),如动物的叫声,幼儿随即附和,要求两人发出的声音次数(或手指数、跺脚数等)合起来是某一总数。该游戏也可让幼儿两两一对合作玩。

  ●顺数与倒数

  6、拍电报--三人一组,每人以右手食指在桌上敲的动作比拟为拍电报。先以石头、剪子、布的形式来确定拍的先后,然后按确定的先后顺序或顺或逆拍出1-10的自然数,拍的同时嘴里发出"嘀"声。

  ●相邻数

  7、邻居手拉手--幼儿每人带一个有1-10的胸卡,听音乐四散走,音乐一停,立即找到比自己大1和小1的数字,三人手拉手。

  8、接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1-10的扑克牌分发,每位幼儿5张。由一幼儿任出一牌,根据相邻数出牌,三张牌组成相邻数后放一边,游戏继续进行。最后以谁手中的牌最先出完者为胜。

  9、数学娃娃找朋友--幼儿戴上数字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以数字娃娃5为例: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按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单双数10、造房子--在地上画有数字的楼房一幢,三角形的房顶上放一只盒子,上插小红旗若干。

  玩时从格子"1"开始,每个格子都要走到,可以不按顺序。走时,碰到单数必须单脚跳进这格,碰到双数则双脚跳进这格,最后一个若是单数则单脚站立取红旗。在此过程中,若跳错动作则主动退出。

  ●数量对应或匹配11、扑克配对--把牌做成不同颜色的三组(分别是实物组、点卡组和数字组)各十张为一套。一人拿一组,三人同玩,商量确定先出牌者,先出牌者随机出牌,其他两名幼儿必须出相同数量的牌,全部出对就把三张牌放一边,出错牌者必须把先出的牌也收回,以谁先把手中的牌出完者为胜。

  12、扔扣子--将废旧盒子或空罐头放在地板上,在地板上划一条线,这条线离空罐有适当的距离,可以事先试验一下,找出适当的距离,对孩子说:"站在这条线后面,一次扔1个扣子,看你能把多少颗扣子扔到盒子里去。"当所有的扣子扔完后,数数盒子里的扣子,那就是孩子的成绩,然后,把所有的扣子倒出来放在一起再玩,看孩子最多能扔中多少个扣子。

  ●认数字13、按行进路线跳格--在地上画三至四个格子组,每个格子里写上幼儿刚认识的数字(每组书写顺序可不同但不能有重复,幼儿易认错的多写些)。幼儿分成三至四组扮演小兔等会跳跃的动物,分别站到要跳得格子前。请每组幼儿随机抽取本组所有幼儿的行进路线,如8376,并让本组全体幼儿准确记住。

  听口令同时从格子行动,跳错必须回到起点重跳,跳完者跑回来轻轻击本组下一位幼儿的手心后下一位幼儿开始行动,先跳完的一组为胜。

  二、10以内数的加减

  14、猜猜少了多少--教师出示实物若干,让幼儿记住数量,然后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拿掉一部分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还有的数后猜猜少了多少?并说说怎么猜的。

  15、扣碗猜数--先请一幼儿数一数扣子说出总数,然后将其扣子一只碗下,同时从碗中摸出若干颗给幼儿看,然后请其猜一猜碗中还有几粒扣子,说一说是怎么算出来的。

  16、扑克牌凑数--将牌"洗"好,每人各分相等的张数,老师与孩子同时出一张牌,谁将两张牌上的数相加的和说的又快又对,那么牌就归谁,谁的牌先没谁就失败。此也可算减法。

  三、时间与空间概念

  ●时间17、时钟时钟几点啦--教师准备若干个钟面模型,分别是整点状态。师指某一钟面:"时钟时钟几点啦?",幼儿就根据情况发出"当、当、当……"的声音,然后说出"×点啦!"

  教学反思

  我考虑到我们的幼儿是农村的孩子,数感差,如果直观教学,幼儿会不易接受,兴趣也不高,错呀根据幼儿爱玩的天性,我准备了些五彩的小星星来猜数,让他们在玩乐中认知10以内的数,加深认识。在教学中,师幼互动猜数时,我

  发觉每个幼儿高举出示数字的小手,嘴里也嚷嚷着要猜数,参与性特高。为了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表现,我让幼儿每2人一组,继续玩猜数。这就利用了幼儿爱玩的天性学习兴趣就递过来,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在学习中玩乐,这样学习兴趣

  就提高了。用小木棒摆图形,既可促进思维发展,有使幼儿对10以内的数加深认识。幼儿积极、大胆形象摆出了三角形、四边形、星形、圆形(不太规则),有些想象丰富的幼儿在图形中摆上五彩的星星,图形美极了,开阔了幼儿思维。

  课后抽查幼儿的10以内读数,还有3个不能正确读数。如果我再上这节课,这三个幼儿要作为重点教育。还应多加一些教学方法和技巧,多关注后进的幼儿。

9、大班数学《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教案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4. 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二、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三、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四、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五、 活动流程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数的组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幼儿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幼儿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投影仪、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小方块。

  2.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较好地把握知识起点,采用开放教学方式,先让幼儿动手操作摆小棒充分感知,然后再交流,使幼儿在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幼儿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在发散的基础上组织幼儿交流,引导发现。给幼儿充分展示的机会,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比较扎实。]

  c.全班幼儿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d.小结。 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e.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推小棒)

  2.做一做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右手有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3.小组自学4、3、和2的组成

  a.刚才我们通过分小棒编出了5的组成。下面请你在小组中试着编出4、3和2的组成。

  b.填方框

  [把练习设计成猜一猜的游戏,符合幼儿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了5的组成,突破了难点。4、3、和2的组成就可以完全放给幼儿,采取小组使用的方式学习,既培养了幼儿知识迁移的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教学层次清晰。]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

  5.做一做。

  a.动手操作。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幼儿摆学具,同桌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用5的组成连线。

  b.对口令。

  本节课教师能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培养目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找规律、做游戏,使幼儿积极参与了富有趣味的学习过程。教师教法灵活,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幼儿的思维,促使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注意指导小组学习,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在游戏中创设情境,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教师注重让幼儿进行自评、互评等评价方法的使用,培养幼儿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总体来看,既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注重了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体出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知识的欲望,努力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这节课教师就为幼儿创设了“分小棒”的游戏,让幼儿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与合作讨论中自己掌握知识,并初步培养幼儿的自学能力。在这种氛围下,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高,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2.分层练习,逐步提高要求。

  在练习的设计上,教师也努力体现层次性。先让幼儿看实物猜组成,再让幼儿看图填组成,还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摆组成,最后才要求幼儿根据组成将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一系列层次分明的练习让幼儿进一步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是一次由操作实物过渡到抽象出数的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发展了抽象思维能力。

11、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2、大班优秀数学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5以内的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5以内的数和初步理解了加法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标准》认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1、复习铺垫。让学生摆学具,先摆3个,摆5个,再把3个分两堆,把5个分两堆,分别说说怎么分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5以内的组成,为5以内的加法做准备。

  2、探究新知。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感画面,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让学生说出图意后,让学生拿出小棒代替气球摆一摆,让学生知道把小丑两只手上的气球合起来要用加法,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学生很想表现自己会了,争着要边说边做“合起来”,这时多让一些学生说一说,加深印象。再请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并指导学生认识加号。算式列出后,再请学生说说算式中每个数字代表什么什么意思,为学习解决问题作准备。在计算出结果时,问问学生是怎么算的。学生有的说想的分合式,有的说数数算出来的,对此不强调某一种想法,对每一种都表示肯定,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待到以后进行大一些数的加法时再由学生自己选择最方便、最合适的方法,留给他们思考的空间。

  3、分层练习。先让学生左手拿3根小棒,右手拿2根小棒,问合起来一共有几根,体验把两只手的小棒合并在一起就是3+2=5.这样的游戏进行几次后,让学生看书p24“做一做”,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对于第三幅图,有的学生会从图上的人物来说算式的意思,有的会从桌上的纸鹤来说算式意思,都给予肯定。

  本节课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理念,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乐趣。同时教学后觉得在练习多样性、趣味性上还需要再改进。

1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 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活动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4、大班数学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发展表象思维。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

  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5、小班数学活动教案《5以内数物结合》含反思

  活动意图:

  我依托《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根据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幼儿爱游戏、好动、好奇、好探究的心理特征和现阶段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设计了本次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数物结合》。本活动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形式操作和探索,让幼儿感知数量关系。本节活动通过给小动物“送水果”的情景创设,来引发幼儿学数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活动中感知5以内的数量,练习5以内的数物结合,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在游戏操作中感知和体验数的有用和有趣。

  活动目标:

  1、感知数与量的结合,能从多个物体中取出5以内的相应数量的物品,初步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乐于参与集体游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一个数字转盘,一个篮子(内装水果图片若干), 贴有数字和动物图片的篮子5个,数字卡1-5,“神奇的手指”音乐。

  2、学具准备:数字卡1-5、雪花片若干, “数、物拼板”若干,油画棒、印章及操作单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互相问候。

  2、手指游戏:神奇的手指

  二、集体活动:

  1、感官调动、复习数字 创设情境:数字转盘手中拿,转来转去真有趣,轻轻用手动一动,看看指向数字几?

  2、创境激趣,按数取物。 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动物舞会,需要一些水果,有5个小动物来信请求小朋友的帮忙。

  三、分组操作,解决问题。

  第一组:数物连线,幼儿将数字与相对应的物品连起来。

  第二组:盖印章,幼儿根据左边写出的数字,在右边盖上相应数量的印章。

  第三组:幼儿操作“数、物拼板”,使数卡与物卡一一对应拼在底板上。

  第四组:操作数字卡片和雪花插片,相应数量的雪花片与数字卡片对应。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幼儿需要时给予引导与帮助。

  四、游戏巩固,结束活动

  游戏“送水果”。幼儿帮助动物装水果,快乐的去参加动物舞会。

  五、活动延伸,积累经验。

  1、将操作材料投放到活动区,供幼儿自选操作。

  2、在户外活动时玩“点数上车”的游戏。

  六、生活数学,体验用处。

  在日常生活中,凡孩子需要一定数量的物品时,教师或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用数字先表示,然后可按数字表示的数量拿取物品。

  活动反思:

  从目标来看:目标表述角度一致,都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

  材料准备看:材料准备丰富,有精神的和物质的准备,材料投放有阶梯性,体现了 “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这一理念,支持和引导幼儿操作,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有一定的提高,且材料功能性强,有一物多玩的功能。

  从活动过程来看:渗透了社会、艺术等领域,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快思.教案网!体现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这一理念。活动中运用实物教具操作教学有很强的真实感和可操作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活动组织轻松,便于老师引导幼儿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参与兴趣。如:“数字转盘"的转动,提高了幼儿注意力,活跃了思维。“送水果”情境创设激励幼儿准确的数出“水果”,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幼儿自主选择材料,自己探索并动手操作数字与物品的对应,目标在游戏操作中自然完成。

  不足之处:

  1、材料虽然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但开放性还是不够强。

  2、在幼儿操作中对幼儿的适时指导把握的不够准确。

  3、自我专业素养还需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

16、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5以内数的口头加减法》含反思

  一、 设计思路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二、 活动目标

  1. 能用表象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并能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2. 发展表象思维。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三、 重点与难点

  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 难点:用语言表达运算过程。

  四、 材料及环境创设

  1.材料: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1-5的数字卡。加减法图意的图片卡。印章。

  2.环境创设:在数学区放置以上材料,让幼儿操作摆弄,进行探索和复习巩固活动。

  五、 活动流程

  操作体验->讨论理解->复习巩固1.操作。

  (1)实物操作。让幼儿用塑料小动物、雪花片等物品进行加减运算,并用相应的数字卡表示计算结果。如计算三只小白兔与二只小灰兔合起来是几只小兔?

  (2)看图计算。让幼儿根据图意进行加减运算。要求幼儿先讲述图意,然后再计算结果。

  注意:提供的图意要有不同的加减法的表述方法。如加法,有的是计算两个盘子里的水果合起来是几个。.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有的是几个小孩在玩,又走来了几个,……。

  2.讨论。

  (1)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教师口编应用题,幼儿用表象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3)幼儿口头编应用题。

  3.复习。

  幼儿用动物、水果等印章制作加减法的图片卡,并解答同伴制作的卡片上的加减题。

  活动反思

  口头加减法是幼儿学习加减运算的开始,活动的重点让幼儿认识加减法的意义。教学中要避免使幼儿形成错误的思维定势,即题目中有“一共”就是加法,有“还剩”就是减法。设计时可以通过图示或直接演示让幼儿接触不同的表述方法,如加法,一种是把两个部分数“合并起来”,另一种是在一个部分数的基础上“增加几个”。又如减法,一种是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余部分,另一种是已知总数和剩余的部分,求减少的部分。用具体形象的方法帮助幼儿把合或分的心理运算活动与加减运算相结合,使幼儿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本活动的另一个目标是发展幼儿的表象思维。因为,表象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中介,幼儿掌握加减法要经过操作摆弄、运用表象进行计算。最后才能达到对抽象数字的计算。所以,设计时首先要让幼儿积累丰富的表象,然后通过解答口头应用题促使幼儿运用表象进行运算。此外,要求幼儿将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也是提高幼儿表象思维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但开始时幼儿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以适当出示直观教具,帮助幼儿理清思路。

17、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相邻数》教案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感受10以内的自然数例中三者之间的等差关系(及多1和少1的关系)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卡组(数字卡若干)

  2、PPT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呈现已有经验。

  (1)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邻居吗?你们旁边的两个小朋友就是你的邻居,请小朋友们说说你旁边的邻居是谁好吗?(幼儿互相说)

  (2)引导幼儿认识相邻数。

  教师:小朋友们有邻居,数字宝宝也有邻居呢,教师出示房子和数字图卡请小朋友来给数字宝宝搬家,并找邻居。幼儿操作,教师记录。

  2、探索相邻数之间的等差关系。

  (1)请你仔细看一看,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教师小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秘密,就是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它的小邻居,后面的一个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前后两个数就是中间这个数的相邻数。

  3、实际操作,让幼儿运用新经验为数字(3、5、7、)找邻居。

  (1)教师提问:请小朋友为3、5、7、这些数字宝宝找小邻居和大邻居。

  (2)分组讨论,(引导幼儿同伴交流)

  4:拓展:为相邻数找共同的邻居。

  (1)教师出示两张数卡提问:谁是5的邻居,又是7的邻居呢?

  (2)幼儿操作,举卡回答。

  教师小结:6是他们的共同邻居。它是5的大邻居,7的小邻居。

  5:操作幼儿用书,并完成练习。

  (1)引导幼儿填空。

  教师:是相邻数的西瓜娃娃手拉手才是好朋友,请在空白框里写上数字使它们成为好朋友。

  (2)幼儿互相交流操作结果。

  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环节和过程中,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配合老师一起学习知识内容,有条理的操作自己的数字卡,因此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体现幼儿理解了相邻数的关系,操作时能熟练的找出一个数的相邻数。但在一些细小的环节上,还有一些不足,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1、用游戏主导课堂,用游戏的口吻营造课堂情境,用丰富多变的表情吸引幼儿注意,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2、在活动中,如果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情况时,应采取认真地正面应对的方式和态度。孩子对于自己的想法总有独特的见解,教师给予他们表达的空间,让孩子在轻松的气氛中获取知识、经验,在活动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这方面我以后还得多注意。

  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语言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和应变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让幼儿真正意义上做到“玩中学,学中乐”,从而达到教学效果。这节课让我收获颇多,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要勤于动脑思考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1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加减。

  根据物体的某种特征分类计数,并运用特征标记的数字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教具若干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我们来玩一个碰球游戏,你们的球和我的球和起来要是5。谁愿意一个人和大家玩这个游戏?

  复习5以内数的加减。

  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谁会用不同的标记表示他们不一样的地方?现在谁会用这些标记把图上的东西记录下来呢?

  游戏:看谁说的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以内的组成、加减。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并且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及坐姿。

19、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倒数和顺数》大班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顺数与倒数,学会顺接数、倒接数。

  2.感知从1到10,按顺序数逐个多1,倒数逐个少1。体验10以内自然数列中序列之间的可逆性及可传递性。

  3.积极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楼梯图片、数字卡片、小青蛙头饰、荷叶数字卡

  活动过程:

  1.开火车数数

  请幼儿一个接一个进行1-10的顺数。

  2.数字阶梯

  (1)出示楼梯图片请幼儿给阶梯配上相应的数字,给阶梯图排上相应的数字后练习按顺序数、倒数。

  (2)小猴爬楼梯:引导幼儿发现顺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后面的数少1,倒着数时每一个数都比它前面的数多1。

  3.分组游戏“送小青蛙回家”

  (1)请部分幼儿扮演小青蛙,其中一人在地板上放置按照顺数或倒数方式摆放数字荷叶,送小青蛙回家。

  (2)教师隔空摆放荷叶,请幼儿把空的荷叶按照顺数或倒数的方式摆放好荷叶让小青蛙回家。

  活动延伸

  完成幼儿用书p24页“小兔跳跳板”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20、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数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数找出相应的物体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方向卡

  2、动物图片

  3、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儿操作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数字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可爱的数字宝宝,看,他们是谁生:齐说出1-10的数字师:数字宝宝可想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师:看谁表现最好,就把数字宝宝发给谁(分发卡片)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看谁又对又快

  二、检查幼儿的操作并表扬幼儿

  三、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有谁?

  生:小兔、小狗、小鸡i、小鸭……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生:……师:谁能说出按箭头方向数,排第一的是什么……师:一直数下去第六个是什么动物?

  生:……师:谁可以说一说小鸡排第几?

  四、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数物品或数字时,先要看从哪里数,排第几个是什么。

  五、出示图片:

  1、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有什么?。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去第⑤个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应的物品。

  3、小结:圈东西时,先看清楚从哪里数起,再看要找第几个,最后把它圈出来。

  六、出示图形:请幼儿观察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1、先请幼儿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图形,数数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来,排第④个是什么颜色的图形,并在下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3、叫一位幼儿出来操作,其他幼儿做练习

  4、检查并小结八、检查作业

  教学反思

  本主题活动的关键总体目标是了解1-10 的序数,学习明确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和把握序数词,会用几名精确地表明物体在序列中的部位,充分考虑序列是多种多样的,序列的方位并不是固定不动的,课堂教学中,我开展一些序数转变方法,如:

  1.分辨排序方式不一样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竖向排的,

  2.从不一样的方位确定序数,如:从左往右是几名?从右到左是几名?从上向下上几名?从下向上是几名?

  3.确定同类型物体的序列,哪一个物体排几名?

  4.在转变的场景中确定序数,如明确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转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转换后的物体排几名?那样做既有益于产生序数的定义,也有益于发展趋势儿童逻辑思维的协调能力。全部主题活动,儿童从始至终维持了深厚的兴趣爱好,老师与她们相互参加,具有了导向性輔助的功效。这节课教学工具充分准备,游戏体验、挑战性强,课堂氛围活跃性,充足激起了儿童学习主动性。

21、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10以内数的序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指定的方向和序数找出相应的物体并涂色。

  2、能按指定的方向,用数数的方法确定序数。

  3、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观察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方向卡

  2、动物图片

  3、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各若干

  4、幼儿操作卡片,蜡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数字师:今天刘老师带来了可爱的数字宝宝,看,他们是谁生:齐说出1-10的数字师:数字宝宝可想和大家玩游戏了,你们喜欢吗?

  师:看谁表现最好,就把数字宝宝发给谁(分发卡片)请小朋友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看谁又对又快

  二、检查幼儿的操作并表扬幼儿

  三、师:小朋友真聪明,老师特别喜欢你们,老师带来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看!他们有谁?

  生:小兔、小狗、小鸡i、小鸭……

  师: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几只动物生:……

  师:谁能说出按箭头方向数,排第一的是什么……

  师:一直数下去第六个是什么动物?

  生:……师:谁可以说一说小鸡排第几?

  四、小结:

  师:小朋友我们数物品或数字时,先要看从哪里数,排第几个是什么。

  五、出示图片:

  1、请幼儿观察并说说有什么?一共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去第⑤个是什么,并在下面圈出相应的物品。

  3、小结:圈东西时,先看清楚从哪里数起,再看要找第几个,最后把它圈出来。

  六、出示图形:请幼儿观察并涂上相应的颜色

  1、先请幼儿看看有什么颜色的图形,数数有几个?

  2、请幼儿根据箭头的方向数过来,排第④个是什么颜色的图形,并在下图涂上相应的颜色

  3、叫一位幼儿出来操作,其他幼儿做练习4、检查并小结八、检查作业

活动反思:

  本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1-10 的序数,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和掌握序数词,会用第几准确地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考虑到序列是多样的,序列的方向不是固定的,教学中,我进行一些序数变化方式,如:

  1.辨认排列形式不同的“序列”如:横直排的,纵向排的,

  2.从不同的方向确认序数,如:从左到右是第几?从右到左是第几?从上到下上第几?从下到上是第几?

  3.确认同种类物体的序列,哪个物体排第几?

  4.在变化的情景中确认序数,如确定了序列中物体的序数后,变换序列中的物体,再认一认变换后的物体排第几?这样做既有利于形成序数的概念,也有利于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整个活动,幼儿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兴趣,教师与他们共同参与,起到了导向辅助的作用。本节课教具准备充分,游戏性、趣味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了幼儿学习积极性。

22、幼儿园大班数学《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培养观察、比较和逆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6、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活动过程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2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活动的趣味性。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数和倒数。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图片、扑克牌若张、地垫10块、烟灰壳若个、数字卡若张。

  活动过程

  1、学习10以内的顺数。

  (1)以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楼梯图,引导幼儿懂得观察数字与楼梯砖块数量关系。

  (2)教师示范搭楼梯,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上阶梯的时候,砖块的数量有什么变化? (上一级比下一级多1块)教师指着阶梯旁边的数让幼儿练习顺数。

  (3)教师小结:1、2、3……10,像这样数数就叫顺数。顺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2、学习10以内的倒数。

  出示ppt图片。。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边观察小猴吃桃子边结合数字学习倒数10、9、8……1,像这样数数就叫倒数。倒数时,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少1。

  3、练习顺数和倒数。

  教师报一个数幼儿接着往后数到10(或倒数到1)。

  4、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幼儿熟悉玩法后分组游戏。

  第一组:跳房子幼儿从数字1-10或10-1有序双脚、单脚、小兔、蛙跳。

  第二组:翻数字卡幼儿俩人合作幼儿一人持有卡片数字1-10放在桌面另一人翻,翻到数字几就顺数到10或倒数到1。

  第三组:抽扑克牌幼儿俩人合作一人持有数字1-10的扑克由另一人抽俩次再进行顺数和倒数。

  第四组:搭楼梯巩固顺数逐一增加和倒数逐一递减。

  活动延伸

  数学区:把材料放在数学区让幼儿玩区域时可以继续练习顺数和倒数。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24、大班数学课教案《学习10以内数的顺数倒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听辨不同的音乐角色,感受乐曲中有趣的动物形象。

  2、体会音乐情节的变化,尝试用简单的表演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CD播放器、鸭妈妈和小鸡的手偶、幼儿人手1套指偶、幕布台。

  活动过程:

  一、音乐欣赏《农场里的临时妈妈》

  1、讲述故事《农场里的临时妈妈》(手偶配合讲述故事前半段)。

  引导语:农场里住着许多的动物朋友,他们之间经常发生一些有趣的事,今天,我就来讲一个发生在农场里的故事。听好了,我要开始讲了。农场里住着鸡妈妈和它的孩子,他们的邻居是鸭妈妈和他的孩子。有一天,鸡妈妈要出远门于是请鸭妈妈帮它照顾孩子们,鸭妈妈很热情的答应了。鸡妈妈走了,小鸡们和小鸭们一起玩。小鸭在河里游泳,小鸡们岸上看着他们可羡慕了因为小鸡不会游泳。这时鸭妈妈到池塘边来教孩子们回家,于是小鸭们上了岸和小鸡们摇摇摆摆回了家。到了家,鸭妈妈发现小鸡的数量不对少了一只。于是他就回到池塘边寻找,原来啊!有一只小鸡因为很羡慕小鸭游泳的本领正站在池塘边学者小鸭游来游去的动作呢!鸭妈妈大声叫小鸡回家,可是小鸡不愿回去。鸭妈妈大步大步走上前想把小鸡带回去,小鸡看见鸭妈妈来了它连忙向前跑,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听听音乐.

  师:谁听出来了?刚才老师讲过这段音乐讲的谁和谁的事?(可以提示故事里有谁?)

  幼:鸭妈妈、小鸡

  师:音乐里,哪里是鸭妈妈的声音?那里是小鸡的声音?你能听出来吗?我们来听音乐。(单放小鸡和鸭妈妈的音乐引出手型动作)听了音乐,猜猜看小鸡和鸭妈妈发生了什么事?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

  师:我们再来仔细听音乐,这次我要请出小鸡和鸭妈妈,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幼儿听音乐教师用手偶表演)音乐听完了,谁听出来了,音乐开始小鸡和鸭妈妈在干什么?

  幼:小鸡在跑、鸭妈妈在后面追。

  师:你们能不能学一下小鸡在跑,鸭妈妈在追这个动作。(放小鸡和鸭妈妈教师指导)表演的真好,老师跟你们学好吗?准备好了吗?小鸡呢!鸭妈妈呢!不过我有个要求哪里是小鸡在跑,哪里是鸭妈妈在追?请你们用动作大胆表现出来。(放音乐老师带领幼儿学动作在小鸡落水停下)

  师:小鸡怎么了?

  幼:掉进水里了。

  师:小鸡掉进水里会发生什么事?接下来我们继续听音乐。

  师:小鸡掉进水它发生什么事?

  幼:喊救命

  师:喊救命时小鸡的声音会怎么样?

  幼:大声

  师:为什么这么大声?

  幼:希望鸭妈妈来就它。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有没有变化?听听看。(放小鸡落水音乐)

  师:小鸡叫救命时声音是一直很大声吗?一起来听听看,为什么声音会一会大,一会小呢?

  幼:透不过气来。

  师小结:音乐当中会告诉我们许多的讯息,小鸡的声音一会大一会小说明小鸡掉到水里透不过气来,它会被淹死吗?我们来一起听一听。(放谢谢你音乐)

  师:小鸡被淹死了吗?

  幼:小鸡被就起来。

  师:小鸡被救起会说什么?

  幼:谢谢你。

  师:我们听听音乐里小鸡是怎么对鸭妈妈说话的?仔细听听,(放最后的音乐)谁来学一学小鸡说话的节奏?小鸡的这个声音是什么意思?

  师:故事讲完了,音乐也听完了,有趣吗?想不想再听一遍,我们请出小鸡和鸭妈妈跟着音乐一起来表演,小鸡准备好了!鸭妈妈准备好了?小朋友你们准备好了吗?(放整段音乐)

  师:表演的怎么样?那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想一起表演呢?

  师:还有没有谁想来的?在正式表演之前,我们把小鸡和鸭妈妈的动作练一练,好吗?看看你们的小椅子底下有什么?(小鸡、鸭妈妈、幼儿左右手各带一个)

  听音乐和老师一起表演,想不想表演给其他小朋友看呢?带上我们的小鸡和鸭妈妈到外面表演吧!

  活动反思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我们重视挖掘生活中蕴含的数学学习的机会,为幼儿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具有探索性和时效性的数学环境,尝试通过在日常生活,适时利用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促使幼儿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使幼儿能在教师创设的童话世界、儿童乐园、愉悦的操作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加学习,得以全方位亲近数学、体验数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在主动性,感觉到学习数学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教案5以内数与物结合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