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我们一起去旅游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2-22 09:31:02

大班数学我们一起去旅游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我们一起去旅游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3以内的实际含义。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难点: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一起去旅游》

  2.数字卡

  3.自制的加减算式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旅游见闻吗?(幼儿依据自己实际经验介绍。)

  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吗?(出示图片或者照片)

  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著名城市和风景名胜,幼儿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国家著名的城市和 风景名胜。

  二、游戏

  1.教师:这里有一些旅游卡片,你们可以两个人一起玩。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进行数物对应练习,两人结伴。

  规则:两张卡片出现的加号,则数字相加,按得数取雪花片;若两张卡片出现的是减号,则数字相减。

  三、游戏我们一起去旅游

  1.教师:我们到了那么多地方旅游了,你们都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呢?(教师逐一出示自制的有交通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好不好?

  2.每个幼儿手持写有数字的"票子"(或写有算式的"票子"),以票上的数字(或票上算式答案的数字), 去寻找贴在画有交通工具的图片上的相应式题的答案的数字,以寻找旅游中自己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

  3.让5个幼儿分别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站立在交通工具前,发出指令,如"嘿嘿!我的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持有该试题得数"票子"的幼儿,凭票上车, 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1.相减,按得数行棋。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大班数学上学期教案《我们一起去旅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了解3以内的实际含义。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难点:了解加减法的实际含义

  活动准备:

  1.课件《我们一起去旅游》

  2.数字卡

  3.自制的加减算式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的旅游见闻吗?(幼儿依据自己实际经验介绍。)

  你们知道中国还有哪些有名的地方吗?(出示图片或者照片)

  2.教师播放课件中的著名城市和风景名胜,幼儿通过图片,了解我们国家著名的城市和 风景名胜。

  二、游戏

  1.教师:这里有一些旅游卡片,你们可以两个人一起玩。

  2.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幼儿进行数物对应练习,两人结伴。

  规则:两张卡片出现的加号,则数字相加,按得数取雪花片;若两张卡片出现的是减号,则数字相减。

  三、游戏我们一起去旅游

  1.教师:我们到了那么多地方旅游了,你们都是乘什么交通工具呢?"来;自.屈;老师;教.案;(教师逐一出示自制的有交通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乘坐交通工具去旅行好不好?

  2.每个幼儿手持写有数字的"票子"(或写有算式的"票子"),以票上的数字(或票上算式答案的数字), 去寻找贴在画有交通工具的图片上的相应式题的答案的数字,以寻找旅游中自己将乘坐哪种交通工具。

  3.让5个幼儿分别扮演某种交通工具的司机,站立在交通工具前,发出指令,如"嘿嘿!我的火车(或其他交通工具)就要开,开到北京去,有票的乘客请上来。"持有该试题得数"票子"的幼儿,凭票上车, 直至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开走,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相减,按得数行棋。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去旅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统计在生活中的运用。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飞机、汽车、火车图片各一张,大统计图一份,小统计图若干,动物园情景图,百花园情景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统计图。

  马上就要过五一了,你想去旅游吗?(想)今天老师就提前带小朋友们去旅游一下!

  1、那咱们怎么去呢,选择哪种交通工具呢?(汽车,火车,飞机……)

  2、那坐飞机、火车、汽车都需要买车票,我要各买多少张票呢?(100张,1000张)100张什么票呢?(飞机票)那做火车的小朋友怎么办呢?

  二、出示统计图,介绍统计图。

  老师呢有个好办法,看,这是一张统计图,上面这一行是种类,表示交通工具的种类,下面一行是数量,表示上面交通工具的数量。

  老师呢,只预订了三种票,分别是飞机票、火车票和汽车票(分别将飞机、火车、汽车的图片贴在统计图中)现在呢,选择坐飞机的小朋友站成一列,选择坐汽车的小朋友站成一列,选择坐火车的小朋友站成一列。(小朋友排队站好)老师要定多少张火车票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下吧!(1、2、3……)那这个数字填到哪呢(下面)为什么要填到这里呢(因为要买火车票,只能写在下面)小朋友说的太棒了!数字要写在对应的交通方式下面。

  小结:好了,老师看了这张统计图一下子就知道了,要买× 张火车票,×张汽车票,×张飞机票,真方便啊! "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那现在老师已经预订上了,请小朋友坐上你选择的交通工具,(教书示范动作)咱们出发吧!唱:交通工具快开跑,背上我的小书包,去郊游去郊游,我们出发了。呜――叱,到站了,请小朋友下车。

  三、分组操作统计。

  第一组:记录动物园里动物的数量。

  第二组:观察百花园内的花,从颜色,大小,花型进行分类统计。

  第三组:采访客人老师外出旅游时选择的交通工具和所带的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

  请三组小朋友派出代表,说说自己所记的统计图。

  四、结束旅程。

  小结:统计图很方便,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呢,许多地方都会用到它,比如;咱们幼儿园每天都会给小朋友分发午点,那要给多少个班,多少个小朋友分发多少个午点呢?这就需要我们做统计。

  我们的旅途马上就要结束了,我还不知道小朋友中有多少是女孩,多少是男孩呢?大家一起来统计一下吧(小朋友们排队,进行统计)那现在咱们也去统计一下其他班有多少男孩多少女孩吧!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回教室。

  活动反思:

  活动导入时,由于是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孩子们一下子都很有兴趣,当提出要乘坐交通工具时,孩子们说出了许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大多数孩子喜欢坐飞机。整个活动过程合理,最后的分组,是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设计的,语言能力好的就适合第三组去采访,有几个孩子不善于表达,但是在有的孩子的带动和老师的帮助下,记录的客人老师所带物品不是很多,但是已成功的迈出了一步,相信下次可以更出色。第二组中,孩子们可以根据颜色,大小,种类等进行分类统计,整体完成的很出色。第一组记录的很清晰,明了。

4、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我们乘车去朋友家》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最近,亮亮由于身体原因已经几天没来幼儿园了,孩子们挺想念他,都想去看望他。为了满足幼儿的愿望,我们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5、大班数学教案《旅游统计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交流国庆出外旅游的情况,激发幼儿对旅游景点的向往,培养幼儿(幼儿食品)热爱祖国的情感。

  2、 对已有的简单资料进行汇总,学习用最初步的统计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1、 前一阶段都在进行“我是中国人”的主题活动。

  2、 国庆放假以前发过一张旅游去的统计表,国庆过后资料已回收。

  3、 前一次活动中幼儿对去过的地方进行过交流,并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旅游景点。对每一个旅游景点都统一了标记。

  4、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笔等。

  活动过程:

  一、 问题讨论,集体探索

  1、 提出问题:今年国庆节,很多小朋友都跟着父母外出旅游去了。隔壁班的老师问我,你们班到底有几个小朋友出去了,有几个人没去?都到哪几个地方去过了?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我一下子回答不出,小朋友,你们帮帮忙,你们能帮我算一算吗?

  2、 展示幼儿有关旅游去的绘画作品以及交来的表格。告诉幼儿凡是旅游去的孩子都交来了一张表格,请幼儿用自己的办法统计。(1)逢双数(2)5个5个数(3)逢单数(4)6个6个数(5)一个一个数

  3、 我们班共有35个小朋友,外出旅游的有26个,那么没有出门的有几个呢? (1) 减一减(2)数用来表示没去的人的花片等

  4、 26个出去玩的小朋友当中,有的去的地方是一样的,那么26个人一共去了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1)教师出示空白统计表格。告诉幼儿小格子里表示旅游景点,用标记表示,大格子里用画勾的方式统计去过的人数。(2)按着顺序统计,从第一张第一个景点开始统计,再一张一张往下。(3)统计人数时,也要挨着顺序往下找,有1个人打一个勾。(4)不重复景点,也不重复人数。

  5、 观察得出结论:一共去过18个地方,到杭州去的人最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验证:看一共有几个勾,是否是26个?

  二、 提出问题,小组积累资料

  1、 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在座的小朋友中,弟弟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妹妹朋友一共去过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分成弟弟组,妹妹组,分别把自己旅游去的景点和弟弟妹妹的标记做出来,分别帖到两块黑板上去。

  三、 个别探索,集体交流,了解统计小方法

  1、 弟弟拿着表格,统计妹妹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2、 妹妹拿着表格,统计弟弟去过哪几个地方,去哪个地方的人最多?

  3、 两个两个交流检查,看统计结果是否一样。

  4、 小组绘制成一张大统计表。

  5、 交流弟弟组和妹妹组的统计结果。若发现不同答案,则及时寻找原因:景点重复记或去过的人重复统计等。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我们乘车去朋友家(8以内的加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活动延伸: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7、大班数学教案《去做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看小区地图,根据地址信息找到准确住处。

  2.了解基本的方位关系,提升生活经验。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0页《去做客》;贴有幼儿照片及家庭住址的卡片(同一小区不同楼号、单元号、门牌号)。如:XX小区15-2-402、XX小区17-3-501;简易小区地图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认读家庭住址卡片。

  师:如果我们要去朋友家做客,需要知道哪些信息呢?

  (1)出示数张幼儿家庭住址卡片,引导幼儿认读卡片内容。!出自:快思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家庭住址卡片XX小区15-2-402:这位小朋友住在哪一幢楼?几单元?第几层?第几间?

  (2)请幼儿完整地说出这个小朋友的家庭住址。

  2.出示小区地图引导幼儿寻找最合适的路线。

  师:这几个小朋友同一个小区里,如果我们要去他们家做客,你们能快速的找到他们家吗?从哪个门口进入最合适?怎么走?(请幼儿画出从小区入口到目的地的路线,并说说理由)

  小结:我们要去做客,要先观察小区楼号的排列规律,确定最近的路线,再找楼号,最后找单元号、门牌号。

  3.分组活动:去做客。

  (1)集体解读操作方法。

  师:今天小动物也邀请我们到它们家去做客,你能找到它们的家在哪里吗?去小动物家要先找到什么,再找到什么,最后找到什么?

  师:我们先来找找熊猫的家在哪里?“1-106”这些数字各表示什意思?

  师:小兔、小猴、小鸡、小象、小牛的家在几单元几室?找到之后,将小动物粘纸贴在相应的位置。

  (2)幼儿分组操作

  (3)分享、纠错并改正。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新的教育 理念给我们这样的启事,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应注意整合性。对于我班的孩子来说他们有一定的相关的“10以内开放式数数”的知识经验。于是我就启发他们应用已有的熟悉并掌握的知识经验对应,大小,颜色等知识来挑战8以内封闭式数数,从而获得新知识、新经验使孩子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的表达出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以和谐发展。

  1、活动式的形式,教具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幼儿在数数中对于各种具有大小,方位,颜色特征的水果观察比较仔细。大部分幼儿完成较好,小部分幼儿对没有特征的实物数数不清楚。

8、大班数学教案《去迪士尼乐园》含反思

【教学目标】

  1.理解上下左右箭头的含义,能根据箭头的指示行走路线。

  2.能绘画不同方向的箭头,记录行走路线。

  3.能耐心观察、记录,体验空间思维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上下左右的方位。

  物质准备: 1.交互课件。

  2.乐园地图、乐园密码操作图纸。

  3.箭头扭扭乐游戏垫。

  4.红色左手手套、橘黄色右手手套若干,蓝色左脚鞋套、绿色右脚鞋套若干。

【教学过程】

  一、猜测地点,引出主题:

  教师用探照灯逐一展示景点,幼儿猜测地点。

  二、理解箭头含义,根据路线图寻找对应的景点:

  1. 自主观察线路图,讨论小红去了哪儿。

  原来来到了迪士尼乐园,小红想去玩一玩,她去了哪里呢?

  2. 出示小红的行走线路。

  瞧!小红给我们留下了一张线路图,仔细观察线路图,就一定能知道她去了哪儿。

  3. 幼儿观察线路图和地图,根据线路图在地图上走一走,寻找小红去了哪里。

  小红去了哪儿?你是怎么知道的?箭头表示什么?

  4.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按照线路图上的箭头提示找到对应的景点。

  5. 集体观察线路图,猜猜小蓝去了哪儿。

  教师出示小蓝的行走线路图:小蓝也来了,她去了哪里呢?(banzhuren)幼儿集体观察小蓝的行走路图,说一说小蓝去了哪个景点。

  三、自主设计行走线路图

  1. 激发帮助小黄寻找景点、设计行走线路图的兴趣。

  小黄的家住在后门附近,他想去乐园玩,可又不知道怎么走,谁来帮助他设计一张线路图?

  2.幼儿自主为小黄设计的线路图。

  3.交流、讨论为小黄设计的线路图。

  四、体验空间思维游戏的快乐

  1.游戏:乐园密码运用线路图寻找行径路线,记录整体行径路线后,得出通关密码,揭开悬念。

  2.游戏:箭头扭扭乐转盘上红色区域代表左手,橘黄色区域代表右手,蓝色区域代表左脚,绿色区域代表右脚,每块颜色区域都有上下左右四个箭头,根据箭头和箭头所在的颜色区域,幼儿用相应的身体部位压在游戏垫相应的箭头上。

  直到有人身体不稳倒下,身体其他部位挨到游戏垫子或地面就淘汰,坚持到最后的玩家获得胜利,体验空间思维游戏的快乐。

【活动反思】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 “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9、大班数学教案《乘车去朋友家》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路线图,找出最合适的路线。

  2、在乘车游戏中学习8以内的加减计算。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学过8以内的加减。

  2、去朋友家的路线图(如图,大图一份,小图若干。图上的粗线表示汽车行驶的路线,圆圈里的数字表示在这条路线上的公交车编号,格子数可以表示路程数。两个数字放置在一起表示这里两路车都经过,例如①③表示1路车和3路车都要经过这里。①路车是往左开的,如果想往前走就得换乘③路车)。

  3、自制的标有数字1~7的钱币。

  4、站牌。

  活动过程

  一、讨论去亮亮家的方法

  师:亮亮已经好几天没来幼儿园了,你们都很想去他家看望他。今天我们就来讨论几个问题。你们准备怎样去亮亮家?如果乘公交车去,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工作?

  二、看路线图

  1、寻找出发点和目的地。

  师(出示大路线图):这是一张公交车行车路线图。你能看出我们在哪里,亮亮的家在哪里吗?

  2、观察路线的走向。

  师:这张图上还有些什么?你们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

  师:你们两个两个结伴先在小图上找一找,一共有几条路线可以到达亮亮家。

  (幼儿回答,教师在大路线图边上记录:①路车换乘③路车,④路车换乘②路车,⑥路车直达。)

  三、选择路线

  1、找出最近的路线。

  师:你们认为哪条路线最近?怎样才能知道哪条路线最近?为什么?

  (记录每条路线的路程并比较。)

  2、找出最省钱的路线。

  a、了解每路车的票价:①路车2元,②路车2元,③路车2元,④路车3元,⑥路车5元。

  b、哪条路线最省钱?为什么?

  (幼儿回答,教师记录每条路线的价钱。)

  四、模拟乘车

  1、幼儿每人拿8元自制钱币,分别站到自己选择的路线(站牌)前。

  2、每辆车上有一个幼儿当售票员,一个幼儿当司机。乘客买票上车,随音乐做开汽车动作绕活动室一圈。换车时,售票员提醒乘客再次买票。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想一想原来有多少钱,算一算用去多少钱,比一比谁最省钱。

  2、带幼儿乘公交车去亮亮家。

  活动反思:

  该活动内容来自幼儿生活,“到亮亮家去”这一情景激起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亮亮家,乘公交车必须知道什么等问题勾起了幼儿对生活经验的回忆。在看路线图时,教师没有直接介绍,而是鼓励幼儿提问。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寻找最近的路线和最省线的路线的过程中,幼儿想出了各种方法.应用了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最后的模拟乘车,让幼儿体验了乘车过程,应用了8以内加减的知识。

10、大班数学游戏教案及反思《去旅行》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感知搭配活动中的规律性和次序性。

  2、学习看懂图意,根据图示进行操作,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电脑课件、饭盒、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丁丁旅行"引出课题

  提问1:孩子们,什么叫一套衣服?

  提问2:我们一起来看看,丁丁的衣柜里有几件衣服和几条裤子?

  二、幼儿操作图片,教师运用课件验证。

  (一)幼儿操作

  1、提供给幼儿操作材料,请幼儿自由搭配,要求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2、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用课件进行演示。

  3、教师小结:我们一起来数数,一共有几种搭配的方法?

  (二)比一比

  要求是:

  1、要搭配4套衣服

  2、每套衣服不能重复

  3、比比谁最快搭配好

  (三)交流方法

  三、巩固练习

  提问:这些菜你们吃过吗?它们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呢?

  请你看看今天的菜谱,一共有几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

  1、幼儿每人一个饭盒,自由走动搭配荤菜和素菜。

  2、教师利用课件验证。

  四、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在本次的数学活动中,主要是让幼儿进行搭配,从上衣和下装的搭配中,让幼儿学习一定的搭配方法,培养有序的思考能力,以及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运用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整个活动以丁丁要去旅行为线索,自然将整个环节贯穿,符合幼儿游戏化教学的年龄特点。

  本次教学主要以生活中的丁丁旅行为线索,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菜两个幼儿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并用情景中人物的语言,充分抓住幼儿的好奇心,是幼儿马上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使幼儿自主学习的目的。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结合具体情景,能够进行有序的思考,掌握搭配的方法。难点是使幼儿进行有序的思考,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在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防守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如在这活动中我通过配一配(衣服的搭配),连一连(配餐),从搭配材料的数目上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

  使幼儿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数学活动带的乐趣。

  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兴奋的状态,在操作活动中幼儿对于第一环节掌握的还是很不错的,但是在第二环节中,幼儿操作的不是很好,这也许是我在交代的时候没有把要求讲得很清楚,在我接下来的发现问题调整中,幼儿的注意力就不是很集中,就一直在游戏的环节中了,没有很好的在听老师的要求了。

11、大班数学教案《滚来滚去》含反思

  设计意图

  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地观察中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由于幼儿对球体的滚动很感兴趣,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让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探索球体与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

  4.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乒乓球、皮球、塑料球、弹力球、八宝粥桶、茶叶桶、擀面杖、瓶子、正方体积木、长方体积木、圆形的纸片等。

  2.大纸箱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3. 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4.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橡皮泥、胶棒。

  5.剪刀、白纸、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请你们找一找,哪些东西会滚动,把会滚动的放在大纸箱里。

  2.幼儿通过与伴交流、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讨论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可以滚动。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让幼儿再次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球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圆柱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像这样长长的、中间一样粗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举起你找到的圆柱体让老师看一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5、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6、小结:球体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而圆柱体有两个圆、中间一样粗、横着才会前后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的稳稳当当的。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4页,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圆柱体”的活动。

  (四)制作圆柱体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幼儿在这些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材料,做一个圆柱体,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同伴之间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圆柱体有何异同,再次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五)滚滚乐

  1.球体和圆柱体的本领很大,它们会滚来滚去。我们学习一下它们本领,好吗?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的滚动,教师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活动延伸

  在比较观察中,幼儿总结了球体、圆柱体的体征,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让幼儿寻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并探索

  滚动这一科学现象,从猜测性的探索——实践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累关于圆形物品容易滚动的经验。我不要求幼儿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滚动这个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低估它们对于幼儿的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把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和丰富科学的经验。

12、大班数学教案《去文具店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元、10元的人民币,初步掌握其换算关系。

  2、能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文具的游戏,掌握简单的付钱方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一个“文具店”,分别摆放各种文具及价格牌,价格均为1元、5元钱、10元。

  2、教师教学资源(认识人民币)。

  3、幼儿每人自备小钱包,内装有1元、5元、10元的硬币和纸币。

  4、每人一存折(见幼儿活动资源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自己钱包里的人民币,初步了解人民币的外形特征及名称。

  1、引导幼儿自由观察,与同伴交流,发现各种面值人民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买东西用的钱,我们穿衣服、用的家电,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钱买的。外国的钱叫人民币,上面都有国徽、“中国人民银行”的汉字以及表示钱数的数字、汉子等。他们也有许多不同点,如有硬币和纸币之分;上面的图案、数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游戏:看谁找得快。

  玩法:教师说出人民币的面值,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相应的人民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如教师说:“请找出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人民币。

  二、出示教师教学资源,了解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教学资源,初步理解5元=5个1元的换算关系,鼓励幼儿自主探索10元与1元和5元的换算关系。

  三、第一次“文具店”购物,初步了解购物付钱的几种方法,巩固1元、5元、10元之间的换算关系。

  1、玩法:幼儿带着钱包,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没人一件,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教师担任,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2、建议提问:5元(10元)的商品有几种付钱方式?如5元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元或5个1元来付钱。10元有三种付钱方式。

  四、第二次购物,发现很多种付钱方法,初步探究最简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儿到“文具店”选购文具,每人两件,收银员可由能力较强的幼儿或老师担任,教师重点观察提升幼儿付钱方法。

  2、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问题:“你买的是什么?一共多少钱?你是怎么样付钱的?”如6元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元的来付钱,或用1个5元和1个1元合起来付钱。第二中付钱方法简便多了。

  3、出示“存折”,介绍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儿一个“存折”,教师根据幼儿日常的各种表现,奖励小印章,每个小印章在角色游戏时可以到“银行”兑换“1元钱”,并在游戏中使用。

【活动延伸】

  1、活动后,教师及时督促幼儿洗手,并提醒幼儿人民币上有许多细菌,要认真洗手。

  2、引导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⑥第6~7页,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关系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进一步掌握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各种付钱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以元,角,分为背景,结合购物情景,初步认识小数。我在设计本课时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借助购物情景,帮助学生建立元角分与小数的联系,同时在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验,突破重难点,达到学习目标。如在引导学生探究小数读法的学习活动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小数,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读的过程,这样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通过学生间的相互纠正,互相促进,从而互相分享知识经验,初步建立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找自己喜欢的小数读一读来巩固小数读法的数学模型,最后用小老师的考一考进一步熟悉小数读法,形成正确的知识经验。这样就调动了每一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在潜移默化间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不足之处:练习题的设计不够多样化,也没有体现出层次。再者是对孩子的评价语言单薄,没有针对性,新的教学评价观认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关注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一点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1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15、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6、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人民币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的币值。

  2、学习看钱币上的数字,知道钱币可以用来购买相应同等币值的商品。

  3、有钱币购买商品的愿望,体验自主购物的快乐。

  4、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5、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与在超市做营业员的家长做好事先的购物安排。

  2、请家长为孩子准备不同币值的人民币10元。

  3、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教师让幼儿拿出自己带来的人民币,告诉大家:我带来的是几元钱?

  ◎老师分别出示各种货币的面值,让幼儿认一认。

  ◎观察钱币,读一读上面的数字。

  2、小组活动。

  ◎组织幼儿讨论:钱币有什么用?用钱可以做什么?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币值的人民币?

  3、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带了多少钱?

  ◎提出超市购物要求:明天,我们要出去远足活动,为远足活动准备一些小食品,每个小朋友只有10元钱,每个小朋友事先考虑好,要买什么东西,观看商品的价值,然后在10元的范围内购物。

  ◎幼儿相互讨论,作出打算。

  ◎来到超市,自主购物。教师指导幼儿观看商品的价值,购满需要的商品。

  ◎到柜台结帐。自己核对商品和价钱。

  ◎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讲述自己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活动反思:

  在组织认识人民币这一课前,我们还在犹豫着是让老师自己准备,还是请幼儿自己带?起初我们想自己带省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怕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里要家长配合的地方太多,一会儿带这,一会儿带那,连钱也要带?又怕万一丢了,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但一想,明天刚好是远足活动,也许准备一些食物和水,何不趁此机会来一个购物实践活动?不是“结合家庭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活动”,很好的一个机会吗?通过孩子自己带钱,并去体验购物带来的快乐,一举两得,再麻烦,我们也决定抛开顾虑,试一试。

  于是,我们在家园知心屋中,告知家长需要配合的事项及缘由。大部分孩子都及时带了各种币值的钱币。在认识钱币的时候,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介绍自己带的人民币,我发现他们大多已经能准确无误的说出币值。我意识到,其实让孩子“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探索,学习的过程。这样上起课来,轻松多了。在购物过程中,他们也会盘算着自己有多少钱,明天远足需要些什么东西?有多少钱能买多少东西?

  更令我们欣慰的是,在放学时,家长们见孩子拎着自己买的东西,兴奋地告诉他们自己购物时的经历,那快乐的模样,都感到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中确实成长了,对老师的做法也表示赞同,没有丝毫的责备麻烦的意识,他们纷纷表示,会更加支持我们的工作。

  对家长,对孩子,对自己,多一些信任,相信我们的收获会更大!

1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找朋友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本节课教学设计是在幼儿学习了10以内的数字后安排的一个新教学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理解,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因此本节教学设计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引导幼儿在“玩”中学,“趣”中练,“赛”中增勇气,“乐”中长才干。意在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游戏,使幼儿在玩中学,不知不觉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道中心数比相邻两数多1和少1。通过本科教学帮助幼儿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教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规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活动目标:

  1.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感知相邻数。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7.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圆片教具若、,磁性黑板、1--10的数字卡片(人手1套)、1——10的大数字卡片(人手一张)。

  2.幼儿已学会10以内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 通过语言引出主题:

  小朋友们,你们有朋友吗?你们的朋友是谁呢?

  二、认识相邻数,初步探索并体验三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在磁性黑板上贴出对应并置的两排圆片,数量分别是2和3.师:第一排圆片有几个?第二排圆片有几个?第一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一排圆片呢?我们可以说2比3少1,3比2多1。

  2、教师在3个圆片下面再贴出第三排4个圆片。

  师:第三排有几个圆片?第三排圆片比第二排圆片怎样?第二排圆片比第三排圆片怎样?我们可以说3比4少1,4比3多1.

  3、教师以中间一个数为参照,先与前面一个数比,再与后面一个数比。

  师:3比2怎样?3比4怎样?

  4、师小结:3比2多1,3比4少1,所以3的“好朋友”就是2和4.通常我们就把这排在一起的3个数叫相邻数。

  5、教师把2个圆片取下,在4个圆片的下面贴上5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4比3怎样?4比5怎样?所以4的相邻数是3和5.

  6、教师把3个圆片取下,在5个圆片下面贴上6个圆片,引导幼儿比较5和4怎样?5比6怎样?所以5的相邻数是4和6。

  7、教师直接说数字6、7、8、9,请幼儿说出它们的相邻数是谁和谁?启发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方法找它们的相邻数,幼儿回答后,师可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理解10以内的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三、玩游戏“找朋友”,巩固对相邻数的认识。

  1、“找朋友”的游戏。

  将幼儿分为四组,每组幼儿胸前挂有1——10的数卡。教师请数字3的幼儿找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本组的朋友时,音乐开始,幼儿找到本组的朋友,音乐停止,2、3、4的幼儿手拉手站一排。(先请10位幼儿演示,然后游戏继续。)

  2、卡片游戏。

  师事先发给幼儿1——10的数字卡片,教师说出一个数字,让幼儿找出该数的两个“朋友”,并将卡片举起。

  (通过游戏的形式巩固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和少1的关系。)

  四、结束部分。

  1、游戏后评价。

  2、师小结,教育幼儿要像数字宝宝一样,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设计意图:在数学活动中渗透友爱同伴的意识。)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流程安排合理清晰,一环紧扣一环,,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先是引出课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再衔接到数字朋友中去。整个活动老师通过讲述、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再用卡片操作、评价总结操作结果几个环节帮助幼儿知道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说出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理解10以内各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达到了活动目标。

  在活动中孩子们情绪高涨,老师请幼儿找朋友时,孩子们的小手纷纷举起;老师问题刚提出,孩子们就争着回答;老师请小朋友们做“找朋友”的游戏时,活动气氛非常活跃。

  但在最后一个环节中,还有幼儿不能迅速地找出卡片,在活动后请家长回去利用扑克牌与幼儿巩固10以内的相邻数,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再玩几次类似的游戏。

18、大班优秀数学说课教案《去超市购物》含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9、教案大班数学详案《滚来滚去》反思

  设计意图

  观察能力从来不可能通过传授而获得,只有在充满兴趣的、积极自觉地观察中才能逐渐的发展起来。由于幼儿对球体的滚动很感兴趣,也充满了好奇,所以我让他们在玩球的过程中,探索球体与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借此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感受和体验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

  3、引导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观察。

  4、能够大胆地讲述自己的见解。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6、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不同的物体:乒乓球、皮球、塑料球、弹力球、八宝粥桶、茶叶桶、擀面杖、瓶子、正方体积木、长方体积木、圆形的纸片等。

  2、.大纸箱两个,一个贴“球体”.一个贴“圆柱体”;

  3、. 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和圆柱体的图片。

  4、. 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圆形纸、橡皮泥、胶棒。

  5、剪刀、白纸、绳子、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请你们找一找,哪些东西会滚动,把会滚动的放在大纸箱里。

  2、幼儿通过与伴交流、探索、寻找发现可以滚动的物体。

  (二)讨论球体圆柱体的特征:

  1、幼儿相互交流各自寻找到的可以滚动的物体,并演示证明这些物体可以滚动。

  2、引导幼儿讨论:这些物体滚动时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3、让幼儿再次探索,引导幼儿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不同。

  球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像这样圆圆的、没有角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球体。

  圆柱体:小朋友你们仔细观察观察它又是什么样子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是一样大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像这样长长的、中间一样粗的、上面的圆和下面的圆一样大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圆柱体。举起你找到的圆柱体让老师看一看。

  4、请幼儿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从而感知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5、请幼儿说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6、小结:球体浑身都是圆溜溜的,会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有两个圆、中间一样粗、横着才会前后滚、竖起来时就能站的稳稳当当的。

  (三)请幼儿翻开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4页,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圆柱体”的活动。

  (四)制作圆柱体

  1、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许多的材料,请幼儿在这些材料中,选择自己需要的制作材料,做一个圆柱体,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2、同伴之间玩玩比比大家制作的圆柱体有何异同,再次感知圆柱体的基本特征。

  (五)滚滚乐

  1、球体和圆柱体的本领很大,它们会滚来滚去。我们学习一下它们本领,好吗?

  2、全体幼儿在地毯上自由的滚动,教师时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活动延伸

  在比较观察中,幼儿总结了球体、圆柱体的体征,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力,让幼儿寻找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利用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关注并探索

  滚动这一科学现象,从猜测性的探索——实践操作性的探索,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积累关于圆形物品容易滚动的经验。我不要求幼儿准确地掌握和理解滚动这个科学概念,而是强调让幼儿亲身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并从中获得有关科学经验,这些经验可能是幼儿能够感受到却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教师不能低估它们对于幼儿的意义,在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把每一样东西都试一试,使幼儿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地获取和丰富科学的经验。

20、大班数学教案《4 的分解》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愿意参与操作活动,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结果。

  2、初步感知4的分解规律,认识分合号。

  3、通过游戏、操作,学习4的分解。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帽子、分合号、1-4数字。

  2、纽扣、纸盘、PPT。

  活动过程:

  一、集体游戏:撒纽扣,学习4的分合。

  1、教师:请每位小朋友数出4颗纽扣,小手放在盘子的上方。松开手后把钮扣撒下去,仔细看看盘子里有几颗纽扣,盘子外有几颗纽扣。

  2、幼儿进行游戏,大胆的讲出自己的操作结果。请老师帮助记录数字。(结果相同不重复记录)

  3、学习记录4的分解,认识分合号。

  记录444

  221331

  4、教师出示分合号,幼儿观察。

  二、出示教学图片—帽子,学习分类,进一步学习4的分解。

  教师:羊妈妈给羊宝宝们织了好多顶漂亮的帽子,请你帮助羊宝宝把相同颜色的帽子整理在一起吧。

  整理4

  13

  22

  31

  三、引导幼儿观察4的分解规律。

  教师总结:左边的数字从小到大,右边的数字从大到小。

  四、游戏---拍手打节奏。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1和3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2和2

  4可以分成几和几

  4可以分成3和1

  活动延伸

  在区域提供相应材料,供幼儿操作。

2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10的加法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已经学过1-9的加法,为了激发幼儿更进一步的学习,根据教师指导用书活动要求,设计该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乐意学习10的加法问题。

  2、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3、培养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6、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7、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

  能在解答应用题的基础上列出横式: 1+9=10,2+8=10,3+7=10,4+6=10,5+5=10,6+4=10,7+3=10,8+2=10,9+1=10.

  活动准备

  1、1-10的数字卡片、“+”、“-”、“=”的卡片若干。

  2、笔、纸若干。

  3、蝴蝶、花朵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解答口述应用题

  教师:“今天,老师要考考小朋友,看谁最聪明。”

  教师::“阿依古丽原来有1本书,妈妈又给她买了9本书,阿依古丽现在有多少本书?你是怎么算的?用什么方法算的?为什么?”

  2、教师:“谁能列出算式?”请个别幼儿到前面来列式。

  同法出2+8、3+7、5+5、6+4、7+3、8+2、9+1的应用题,并引导幼儿解答,列式

  二、基本部分

  1、自编应用题并列式:

  (1)提出自编应用提的要求。

  教师: “请小朋友摆一摆桌子上的卡片,然后编10的加法应用题,再列出横式。”

  (2)幼儿摆卡片,自编应用题并列式,教师观察指导。

  三、结束环节

  讨论交流:

  教师:“请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自己编的应用题,考考老师和小朋友”。

  四、延伸环节:

  把卡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选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我从两方面谈一下:因为本班都是维吾尔族小朋友,对于汉语的表达还是有困难的,前几节课学过1-9的加法,部分幼儿有了一些基础。因为是纯汉语授课,对于我的授课一部分幼儿听起来还是有困难的,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知道根本就不懂,只有少数幼儿可以和我配合一下,在我讲完以后,民考汉教师再进行解释,那些和我配合的幼儿进一步理解了,至于那些听不懂的幼儿,对民考汉教师的讲解的维语可以理解了,但是用汉语就根本表达不出来。所以一节课上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

  我的备课是按照教师指导用书的思路设计的,课也是按照几个环节的设计开展的,能听得懂汉语的孩子和我配合得很高兴,听不懂汉语的孩子认识一脸的茫然,总之,每次上课之前我准备一些教具来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结果在语言的障碍中“枯萎”了。

22、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23、大班数学含反思教案《认识单双数》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区别和理解10以内的单双数,我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利用身上的器官来帮助他们了解单和双的概念,即知道一个物体为单,如人身上的嘴是单个的。两个物体是双,如一双手,一双眼睛。第二、运用实物具体操作,来让幼儿知道一组物体假如两个两个数,数到最后正好数完的是双数,数到最后还剩一个的是单数。第三、让幼儿通过寻找感知、利用学具独立操作、游戏活动认识区别10以内的单双数。第四、让幼儿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延伸到超10数的单双,拓宽知识面,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1、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幼儿理解单双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认识10以内单双数。

  2、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3、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

  4、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10以内单双数

  教学难点;理解单数和双数的含义

  活动准备

  1、在教室里放置一些成单成双的物体。

  2、手套5双,1-10数字卡和实物图片若干,超10的数字卡若干。

  3、单双汉字卡各5张,单、双汉字头饰各一个。

  4、宇宙飞船模型一个。

  5、幼儿自备学具盒一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导课。利用幼儿非常熟悉的身体器官来引出单数和双数的概念 。我们每人都有好听的名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们想知道这些数字的名字吗?

  (1)出示1-10数字卡让幼儿认读

  (2)引出单双数概念:

  a、出示数字1,谁能说出表示是1的物体?(一个娃娃,一个鼻子,一张嘴……)像这样成单的数 ,给取个好听的名字叫“单数”。

  b、出示一双手,说这是两只手,让幼儿用数字表示出。依次再出示一双眼睛,一双脚等,让幼儿说出表示的数,教师引导像这样成双的数叫双数。

  单数妈妈和双数妈妈都有许多宝宝,我们看看都有谁?

  2.运用直观教具操作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区别单双数的技能。

  (1)依次出示1-10只手套,具体操作,让幼儿认识10以内单双数。

  a、拿一只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1就是单数妈妈的宝宝。

  b、拿出一双手套,引导孩子说出那么数字2就是双数妈妈的宝宝。依次类推出2、4。6、8、10是双数,1、3、5、7、9、是单数。

  (2)让幼儿拿出学具盒里的学具1-10个摆一摆、分一分,区别单双数。

  (3)通过寻找活动加深单双数的概念。

  a、寻找身上是单双数的东西

  b、在教室里寻找单双数的物品。

  3、通过讨论理解如何确定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小组探讨学习)

  (1)出示1-10的数字卡让幼儿将数字分为单数和双数。并把单双字卡贴在各自下面。

  (2)出示图片,让幼儿判定图上的物体是双数还是单数。

  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辨别单双数(把一组物体,两个两个的数,数到最后刚好数玩就是双数,如果还剩一个,这个数就是单数。)

  4、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单双数之间的关系。

  单双数是怎样排列的? 在什么情况下单双数可以互变?如‘2’怎样才能变成单数,‘5’是怎么变成双数?(单双数是反复交替排列,给一个数加1或减1,双数可变单,单数可变双)

  5、游戏:数字宝宝找妈妈。(巩固单双数练习)

  一天,数字宝宝出来玩,找不着妈妈了,谁愿意帮助他们?(请两位老师分别戴单、双字样头饰扮妈妈)

  给每位幼儿发一张1-10的数字卡片或实物图片,先判断拿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找到各自妈妈,并站在妈妈身后。

  6、拓展延伸:智力宝宝大闯关。提供超10的物体或数字,让幼儿区别单双。

  老顽童爷爷说我们的宝宝真聪明,准备邀请你们去快乐星球做客。不过,要能回答出他的问题。准备好了吗?

  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10以内单双数,还能区别比10大的数的单双。一个整数,看它末尾的那位数字是0、2、4、6、8的就是双数,末尾是1、3、5、7、9的就是单数。小朋友们表现得都很棒!现在,让我们一起乘坐飞船去快乐星球玩一玩儿。(拿着飞船带幼儿到户外游戏结束课堂活动)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我们一起去旅游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