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教案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2-25 11:22:01

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教案

1、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教案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2、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尝试与比较中,使幼儿不受位置、形状、粗细的干扰,感知长度守恒。

  2、鼓励幼儿积极思考,培养幼儿小心验证的科学品质。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会使用自然测量

  材料准备:教具:等长铅笔两支、例图、操作纸、回形针、生活用品伞两把

  学具:回形针、操作纸、记号笔人手一份、自制牛奶盒容器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走进“线条王国”

  2、初步感知:以位置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1)出示平行放置的2支等长的铅笔,这两只铅笔一样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位置干扰:将其中一支铅笔向左或向右错开,现在这两支铅笔是一样长吗?

  谁有办法,来证明它们到底是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请幼儿上来操作

  教师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摆放位置改变了,但是长度还是不变。

  3、初步理解阶段:以形状的不同为干扰因素。

  出示一张例图:一条直线和一条折线

  a两条线有哪里不一样?

  b两条不同形状的线,它们一样长吗?为什么?

  c你们可以怎么证明谁长谁短?

  师:我们可以用测量的方法来准确的只是是不是一样长,张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测量工具,谁来测量?

  d教师引导幼儿用测量工具来验证

  e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结:一样长的物品,虽然形状不同,但它们的长度没有改变。

  4、进步巩固阶段:增加粗细干扰因素,幼儿自主探索。

活动反思:

  开展此次长度守恒活动前,幼儿已经具有测量的相关经验,对于测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结合前几次的测量活动,依据幼儿活动的热情,请幼儿继续寻找生活材料,探讨长度守恒的原理。

  活动的环节很简单:提出问题——介绍游戏规则——请幼儿自由探索——总结操作的经验。

  为什么要创设简单的环节进行操作呢?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幼儿已经具备测量方法的经验,因此简单的回忆和提出问题就能够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二,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情景或者游戏式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自愿性,体现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第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操作氛围,给幼儿的思考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幼儿从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充足的操作时间发现幼儿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3、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老师的礼物长度守恒反思

  故事背景:

  小朋友们要毕业了,老师用同样长度的漂亮丝带,扎了五颜六色的花送给他们。他们收到礼物都很开心,忽然皮皮发现她和琳琳的花大小怎么都不一样呢,便跑去问老师:“我和琳琳的花为什么不一样大啊?”老师说:“那你们自己拆开比一比吧!”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理解物体的形状,位置发生变化后,物体的长度保持不变。

  2.发展幼儿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3.学会正确的比较长短的方法。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老师的礼物》丝带卡片。相同长度的绳子两根。

  学具准备。

  丝带卡片。相同长度的绳子两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吵嘴的小蛇。”的游戏。游戏玩法。

  老师这里有两条小蛇,他们在吵架,吵架吵的可凶了,为什么吵架呢?让我来问一问吧!

  哦我知道了,原来他们都觉得自己是最长的,谁也不甘示弱,小朋友我们一起来替他们量量吧,看看谁是最长的。

  教师出示教具两根绳子,带领幼儿比较长度,并教给幼儿正确地比较长短的方法, 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将两根绳子拉长,目测比较长短即可。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老师的礼物》,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皮皮发现他和玲玲的花有什么不一样呢?

  皮皮比较之后,发现什么问题?

  二,集体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故事内容,比较丝带的长短。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也拿了四条丝带,做成了礼物要送给你们。教师出示用丝带做成的这个礼物。

  教师:这四个小礼物,玩法可多了。

  老师示范礼物的玩儿法,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教师:老师有个秘密要告诉小朋友,做这 4 个礼物的丝带是一样长的,你们相信吗?

  教师将 4 个礼物分别拆开,比较长短。

  教师:原来做礼物的四条丝带是一样长的。

  物体的长度,不因它的颜色和位置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2.小蛇的情景再现,变化弯曲的样子,比较长短。

  教师:刚才两条小蛇玩累了,睡着了,他们睡觉的姿势是不一样的,一条弯曲成s 形,另一条蜷缩成了一团。

  教师:小朋友们这两条小蛇是一样长的吗? 我们拆开来比较一下吧!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仔细观察学具图片上两条造型不同的丝带,并比较它们的长短。第二组,教师发给幼儿相同长度的毛线,要幼儿自由摆出不同的形状。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课外活动时,教师在场地中用相同长度的两根跳绳围出两个不同的图形, 让幼儿借助自己的小脚测量一下,两根跳绳是一样长的。

  (2)园内完成《操作册》第 61,62 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与幼儿一起在生活中探讨其他的测量方法。

  (2)家庭完成《亲子册》第 61,62 页。

  活动反思:

  开展此次长度守恒活动前,幼儿已经具有测量的相关经验,对于测量需要掌握的方法也有了一定的基础。我结合前几次的测量活动,依据幼儿活动的热情,请幼儿继续寻找生活材料,探讨长度守恒的原理。

  活动的环节很简单:提出问题——介绍游戏规则——请幼儿自由探索——总结操作的经验。

  为什么要创设简单的环节进行操作呢?我有几点想法。

  第一,幼儿已经具备测量方法的经验,因此简单的回忆和提出问题就能够唤起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

  第二,大班幼儿已经具备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创设情景或者游戏式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大班幼儿的自主自愿性,体现活动中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第三,为幼儿创设宽松的操作氛围,给幼儿的思考留有足够的空间,便于幼儿从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能够通过充足的操作时间发现幼儿的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4、大班教案《长度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体验长度的守恒。

  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重点:

  让幼儿重点理解物体的长度相等,与颜色无关、与宽窄无关、与摆放位置无关、与它的形状和切割无关。

活动准备:

  相关的图片,毛线、纸条、铜丝保险丝等。让幼儿提前练习学过的测量 。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小兔迷路了》,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边出图片边讲故事。有一只小兔它特别懂事,经常帮妈妈干活(出示小兔背蘑菇的图片),教师问“孩子们仔细看一看,它在帮妈妈干什么活”?孩子们说“采蘑菇”,教师说“孩子们说的真好,你们看,不一会儿,小兔采了一篓子的蘑菇”。教师接着讲,在回家的路上,小兔高兴的就玩了起来,一会儿摘摘路边的野花(出示花的图片),一会追打飞着的蝴蝶(出示蝴蝶的图片)。玩着玩着就迷路了。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萝卜迷宫(出示萝卜迷宫图片),小兔吓的连哭带叫“我要妈妈,我要回家”,这时萝卜迷宫的主人说“小兔别害怕,迷宫没有吓人的东西,只有三条小路,你看一条路是草地,一条是小河,一条是小山路,不管走那条路都行,走出去,你就到家了”。现在小兔看见这三条路,不知走那条路又近又好走,想请小朋友帮帮忙,“你们愿不愿意帮啊”?(孩子们说愿意)教师问“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那条路近”?(经过教师的提示,几个能力强的孩子回答说量量它们)教师说“对了量量就知道了”。

  2、指导幼儿动手测量图片三条小路的长度。教师出示几种测量的工具如硬纸条,小绳等,教师叫一个能力强的幼儿上黑板测量,其他幼儿拿出相同的图片和测量工具动手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重点,如测量的长度在记录时,起点一定要对齐,否则不能比较,测量小山一上一下,要测量两次,记录两次。

  3、比较测量结果,送小兔回家。教师问“孩子们测量完了吗?那条路近?”(大多数孩子回答“测量玩了,三条路一样近”)教师把黑板上三条小路的长度记录重新进行了比较,并说“一样近的小路,但是哪条路最好走呢?小河有水,上山要爬坡,你们说让小兔走那条路呀”?(孩子们大声说“走草地”个别孩子说,“走草地小兔饿了还能吃草呢”)教师说“那我们就大声告诉小兔”“走草地”(师幼一起说)。小兔高兴的说“谢谢小朋友,再见!”

  二、教师小结测量内容

  1、教师问,孩子们回答。“草地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说是绿色)教师问“小河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是蓝色)。“那刚才你们量了草地和小河一样长不?”(孩子们回答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1)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颜色无关。教师问“孩子们再看草地和小河那个宽,那个窄?”(孩子们回答说草地宽,小河窄)。教师问“那草地和小河的长度变了没呀?”(孩子们回答说没有)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2)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宽窄无关。

  2、教师问,孩子们回答。“小山是什么颜色?”(孩子们回答说是黄色)“小山你们量了几次?”(孩子们回答说两次,在做这个操作的时候,教师重点提示和指导切割和摆放位置与守恒的关系),“两次量的结果,你们把它接起来,与草地和小河比一比一样长不”?(孩子们回答说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3)物体的长度相等与它的切割和摆放位置无关。

  三、出示教具继续体验长度的守恒

  1、教师出示教具一根铜丝和一根保险丝让幼儿观察。(颜色、粗细、对齐比较长短)以提问的形式让孩子们回答。

  2、教师示范将一样长的铜丝和保险丝变换 各种形状,在变换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启发孩子们的思维,如6快速变8,6快速变B,1快速变7再快速变2。铜丝和保险丝交替变换各种形状,变完之后对齐比较让幼儿观察看是否仍然一样长。教师出示纸条粘在黑板上是(4)物体的长度相等,形状改变但长度不变。

  3、幼儿尝试自己动手变换各种形状,体验长度的守恒。指导幼儿将发放的等长的两根毛线,先对齐比较,确定一样长后,交替变换各种形状。再将10根等长的塑料小棍,分开相等的两份,摆放不同的形状。在孩子们动手变换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提示重点和难点,如变换完之后,提示把两根毛线再对齐比一比,看看变了没?把一样长一样多的,两份小棍对齐连起来比比看是不是一样长?

  4、幼儿就近互相交流变换的经验,互相欣赏。

  四、以儿歌的形式总结长度守恒的重点,教师和幼儿一起加动作朗诵儿歌。

  不变歌

  长度一样我不怕变,颜色改变我不变,宽窄改变我不变,形状改变我不变,怎么摆放我不变,怎么切割我不变,不管你们怎么变,我是不变就不变。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总体来看,由于以故事开头,以儿歌结尾,数学活动结合了语言形式,孩子们感到新鲜,参与的积极性挺高,接受认知也比较好。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1)个别孩子,动手能力弱,在测量和记录时有误差。对于这些孩子,之后要单独辅导,不要让孩子对概念产生误解。(2)本次数学活动的节奏把握的不好,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多,我的心里总是怕讲不完,前面讲的快,有点赶有点紧,而后面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由于孩子们的个体差异,节奏有点慢,孩子们交流的是开心,但是活动的纪律,放的有点散,有点乱了,活动的时间有点超时。(3)送小兔回家后,马上小结测量的结果。这样的过渡有点突然,应该在语言的衔接上再自然点。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在《指南》的引导下,通过培训,在老师和各位同行的帮助下,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虚心向别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为了教好孩子,自己将不断努力,接受新形势的挑战。

5、大班数学教案《体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生活中物体的体积不因它的外形或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2、发展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1个铃鼓,一次性纸杯若干

  2、学具准备:

  橡皮泥若干,香蕉、黄瓜等若干,小刀、盘子等,长方体积木若干。

  3、操作册。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走线,线上游戏:超级变变变。幼儿在指定范围内自由走动,一边走一边念儿歌:“我变,我变,我变变变”。当念到最后一句时,幼儿任意摆一种造型,保持不变,然后问幼儿:你变成了什么……

  2、集体活动

  创设情境:橡皮泥,变变变。

  教师给每个幼儿同样大小的橡皮泥一块,鼓励幼儿随意捏、搓成不同的形状,然后比较判断:橡皮泥的开头变了,它的大小变了没有,为什么?

  请幼儿把橡皮泥还原,感知、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引导幼儿反复捏、搓橡皮泥,把它变成各种物体,感知体验物体的体积守恒。

  小结:橡皮泥虽然形状变了,但是体积的大小并没有改变,还是那块橡皮泥。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盖高楼。每个幼儿有相同数目的长方体积木,发挥想象拼搭不同形状的高楼,然后互相比较,每个小朋友盖的高楼形状相同吗?有什么是相同的?[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开头不同,但积木数量相同即体积相同)。

  第二组:蔬菜水果切、切、切。

  第三组:做操作册。

  4、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6、大班数学教案《图形守恒》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5——6岁幼儿能够在感知大量事物的基础上,自己整理、加工已有的知识经验,发现浅显的规律,并且部分的开始理解守恒和包含的关系。但是,他们的思维特点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且幼儿的语言表达就是他们思维的体现,所以这次活动中,我将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请他们动手操作,同时为诱饵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他们的亲自尝试,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游戏,初步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2、能力目标:大胆想象,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情感目标:在操作中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三色正方形、剪刀

  媒体准备:硬件:交互性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等

  软件:白板课件

  经验准备:幼儿熟练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图像的基本特征,并能使用各种图形进行图案拼摆;学习过图形等分。

  活动重难点:

  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活动过程:

  直接进入主题

  看一看:这是两个什么图形?他们一样大吗?

  幼儿进行比较,回答提问

  出示相应图形

  初步感知面积守恒(分一分、摆一摆、合一合)

  教师提问:

  1、 请你把一个正方形分成一样相等的四份?

  2、 你们是怎么分的,分成了什么形状?[.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3、 请你用分好的一个图形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那个大啊?

  4、 那现在把分好的四个图形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一比,哪个大?

  5、 现在请你用分好的图形,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6、 你用原来的正方形分成了什么形状,摆成了什么图案?

  7、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把摆好的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比,谁大?

  8、快试一试?

  幼儿操作。

  幼儿回答问题。

  幼儿操作,比较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幼儿拼摆图案

  幼儿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再次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请你把正方形任意分成四份,摆一个你喜欢的图案?

  2、你摆的是什么图案,合回去和原来的正方形一样大吗?

  1、幼儿操作拼摆

  2、操作比较,回答问题

  拍照,展示照片

  引导幼儿总结正方形的面积守恒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和哪个形状做游戏了啊?

  2、做游戏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不知到你们发现了没有?

  3、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份,合回去之后,和原来比,它怎么样呢?

  1、回答问题

  2、总结规律

  展示幼儿操作结果。

  活动延伸

  1、 我们把正方形分成四分合回去和原来是一样大的,那分成五份呢,那分成六份还是一样大的吗?

  2、 那我们下次活动的时候可以试一试,到底一样不一样?

  活动反思: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提高活动效率的同时为幼儿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为幼儿共同学习,分享经验提供了帮助.本次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播放、链接、互动操作等功能,实现了白板、教师、幼儿的有机互动。“正方形的面积守恒”这一概念的理解,无论从教师教的角度还是从幼儿学的角度都有一定的难度,传统的教学也是以幼儿的操作为主,在反复的操作中感知正方形的面积守恒,但是老师或请小朋友演示起来很繁琐。本节课我将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白板和投影展示幼儿的操作过程和拼摆的作品,又运用flash软件增加了课堂的随机性与互动性,方便且直观,幼儿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教师也可以有效的给予幼儿反馈,和幼儿很好的互动起来。同时在这一年龄阶段,认知活动中语言的作用明显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他们的思维,所以在活动中,我为幼儿尽可能多的提供表达的机会,通过提问、追问等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表达想法。

  白板的运用,减轻了教师操作学具、教具的繁琐,使教师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了活动效率。

  同时活动利用了信息技术色彩鲜明、图像清晰、操作快捷方便的优势,延长了幼儿注意的时间,提高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7、大班数学教案《面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8、大班数学教案《容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面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多种操作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发展观察力、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体验创造的乐趣,激发好奇心及求知欲。

  3、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图形袋人手一份 空白纸两大张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引导幼儿探讨两图形面积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

  1.教师出示正方形与长方形,提问:小朋友,老师手里拿的什么?这两个图形一样大吗?为什么?

  2.讨论:可用什么办法比较它们的大小?

  3.幼儿第一次操作,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

  方法1: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两个图形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方法2: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

  方法3:用洞洞板学具摆棋子的办法

  4.师幼验证寻找的方法,尝试学习用摆棋子的方法比较大小。

  1) 幼儿讲述所找到的各种办法,师幼验证。

  2) 学习移动棋子的方法比较两图形大小

  在图形上摆上棋子,根据棋子所占格子的数量得出结论。(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移动棋子位置,把两个图形变成不同图形,比较另一图形的所占棋子的多少。

  3)小结:原来面积同样大小的图形,形状可以不一样。

  二.为幼儿园设计“草坪”幼儿第二次动手操作,进一步面积守恒。

  1.教师提出任务:幼儿园要修草坪,请小朋友来设计草坪的外形!

  2.教师出示自己设计的草坪,请幼儿观察。

  3.幼儿第二次操作,要求:和老师设计的草坪面积一样大,形状不一样。

  4.教师展示所设计草坪,师幼验证面积是否一样。

  三.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1.师:在小朋友的作业纸上,有一些图形,请你们看一看,哪些图形是一样大小的。请你用一定的标记把它标出来。

  2.幼儿分组操作作业单。

  四.师幼讲评作业单,幼儿整理操作材料。

  课后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在这个活动中教师选择了对大班幼儿比较难理解的面积守恒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初步理解面积守恒概念,教师能将这一知识点转化成一节操作性和探究性很强的一节教学活动,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测量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转化成数单位格子的大小或移动棋子的面积与个数的方法。整个活动由浅入深,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活动充满兴趣。幼儿在解决问题时进行了充分的思考、探索、创造,较好的完成了预期的目标。

10、大班数学教案《量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知守恒得概念。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同伴良好的沟通并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与想法。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1.能在实验过程中感知量的守恒的含义。

  2.能大胆,清楚的表述自己实验的结果与想法。

活动准备

  1.量杯、透明瓶子、染色水溶液、不同大小的容器

  2.教师准备的课件

活动过程

  1.创编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思考

  (1).教师: “有一天小熊小和狗拿着瓶子去猪爸的商店买一斤油,结果小熊和小狗发现猪爸卖出的一斤油不公平”。 出示两个装有染色液体高矮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请幼儿观察。

  2.讨论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谁少吗?

  (1)教师:“小朋友请你们说一说小熊和小狗的油谁多?为什么”?

  (2)幼儿表述自己猜想。

  (3)教师小结。教师“小朋友说谁多的都有,那么请小朋友看我做个实验,来检查一下到底谁多。

  3.教师进行实验

  (1)教师:“老师现在这里有两瓶水,一瓶代表是小熊的,一瓶代表是小狗的,我们来看看到底谁多“。

  (2)教师:“首先我把小熊这瓶水倒到量杯里,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接着我把小狗这瓶水倒到量杯里,也在水位处用红笔标示画一条线。

  (3)让幼儿观察水位红笔标示。教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什么啦”?“看看是不是两瓶水其实是一样多的”?

  (4)教师小结:“一样多的液体装在不同容器里,在装的过程中不增加不减少,两个容器中的液体是一样多的”。但有的时候看起来是不一样多,其实是一样多的。这就是量的守恒.

  4.继续故事情节,引出下一个实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买完油以后,又买了两瓶果汁,熊和小狗又有烦恼了,怎么这回的醋猪爸给的也不一样多“?

  5.幼儿猜想并记录自己的想法

  (1).教师:“请小朋友想想这回的小熊和小狗的果汁谁多谁少,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表上“。

  6.幼儿进行实验,并在幼儿实验组中设计几组水量不守恒的。

  (1)教师:“小朋友都有了自己的猜想,那么我们想的对不对呢?我们来做实验来检验一下。并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表中。”

  (2)指导幼儿进行实验。

  7.实验结果展示

  (1)每个小组说自己的实验结果,会有几组小朋友提出不同的意见,发现并不是所有组的水都是守恒的。

  (2)自己记录的表格。

  8.教师小结

  (1)教师:“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并不是所有组的水都是守恒的,有的小朋友的猜想就是错的,不要因为刚才老师做的那个实验水是守恒的就认为所有水都是守恒的,如何才能知道水量是否守恒,我们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知。

  9.继续故事,引出下一个实验

  (1)教师:小熊和小狗继续买东西,这回他们要买两瓶米,请小朋友看看这回他俩遇到什么问题了。

  (2)教师:这回小熊和小狗也知道想知道谁多谁少要做实验才能知道,可是他们发现实验了好几回怎么答案都不一样,他们想知道为什么?

  10.教师进行实验。(实验是要说明装容器的瓶子必须是干燥的)

  (1)教师拿出2个装有米的相同容器,一个内壁有水珠的量杯,一个内壁干燥的量杯。

  (2)先用内壁干燥的量杯证明这两个容器的米是相同多的。

  (3)然后再用内壁有水珠的量杯来量2个容器的米。

  (4)细心的孩子可能会在实验过程中指出内壁沾有前一个容器的米,如果没有在实验中发现,最后实验结果会发现第二个容器的米比第一个容器多。

  (5)请幼儿思考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

  11.教师小结

  教师:我们会发现两次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因为量杯内有水珠,将米沾在了量杯内壁,所以导致第二杯多。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测量的时候一定要保证量杯内是干燥的,这样结果才回准确。

  12.继续故事情节

  教师:“小熊和小狗知道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了,他们想重新验证,但是又有问题出现了,他们的量杯丢了,怎么办啊?他们很着急,小朋友来帮助想想办法吧,没有量杯怎么才能做实验呢?美工区有一些容器和工具,每组可以利用这些想办法进行实验。

  13.引导幼儿想办法进行实验。

  引导幼儿用容器来测量,可以用画水位线来证明多少

  14.教师小结,联系生活

  教师:“今天我们做了很多实验,发现了我们不能被眼睛欺骗,有时候看着瓶子矮矮粗粗的,感觉装的东西很少,看着瓶子高高细细的,感觉装的东西很多,其实不一定。但是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的东西的量都是守恒的,如果想知道量是否守恒,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并且实验的过程还一定要保证测量物体的容器要是干燥的,这样结果才会准确。我们生活中也有量的守恒,我们去超市的时候小朋友可以注意一下装食品,饮料,物品大大小小的容器,形状不同,可是他们能装的量是一样多的,看看盒子,瓶子上的标示,你会发现他们到底谁和谁是一样的。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容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容积守恒,对量的守恒感兴趣。

  2、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容积守恒问题。

  3、乐意参加讨论和交流,能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大小、形状不同的透明瓶子、杯子若干,大小相同的杯子若干。

  2、蜜蜂胸卡(红、黄、蓝、绿、橙),《小蜜蜂》视频资料,圆形吸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蜜蜂采蜜”引入活动主题。

  (幼儿根据胸卡的颜色分别到不同的地方“采花蜜”)

  二、幼儿操作探索活动

  1、将各组的蜂蜜放在一起观察并讨论:

  (1)哪组小蜜蜂采的蜂蜜最多,为什么?

  (2)出示记录表,幼儿自由选择项目进行投票。

  (3)想一想用什么最好的方法来比较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探索思考,感受容积的守恒

  (1)教师提供相同大小的杯子,每组请出一名幼儿将自己组的蜂蜜倒入杯中,看看到底哪组的蜂蜜多?哪组的蜂蜜少?还是一样多?

  (2)讨论:各组的蜂蜜倒入大小相同的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各组的蜂蜜一样多吗?(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大家刚才说各组小蜜蜂采的蜂蜜不一样多呢?(帮助幼儿理解瓶子水位的高低与瓶子的粗细、大小有关)。

  3、幼儿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容积的守恒。

  (1)每位幼儿在大小、形状不一的瓶子中选一个瓶子,观察各自瓶子的不同。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并在杯子中注入相同数量的“蜂蜜”。 比较讨论:杯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3)请幼儿将杯子中的蜂蜜倒入各自的瓶子中,观察讨论:瓶子中的蜂蜜一样多吗?

  (4)小结:我们杯子中的蜂蜜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无论倒入什么样的容器中,水位的高低如何,水的总量是没变的,所以,小蜜蜂瓶子中的蜂蜜是一样多的。

  三、游戏活动:小蜜蜂,嗡嗡嗡。

  活动延伸:

  请小蜜蜂们把采来的蜂蜜拿去与其它小动物共同分享。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不仅涉及到了面积守恒,还牵涉到了容积守恒,但都是通过教师操作的方式来完成的,对幼儿来说,她并没有切身体验,只是得到了一个概念。而且对于一个活动来说,一次包含两个有关于守恒的概念,内容有点多。

1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 学习数的守恒。

  1. 幼儿表演。

  (1)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 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 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 茶杯配茶盘。

  (1) 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 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来;自.屈;老师;教.案;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 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 总结: 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 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 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 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 室外游戏——春风吹。

  (1) 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 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 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对五以内的数字复习,激发了幼儿扩展的兴趣 ,颜色不一的魔术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从颜色到大小不同的变化,能更直观体验数值的守恒,整个活动体现了孩子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发现,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从大小,颜色,空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有些幼儿会中途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整个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13、大班数学教案《学习量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学习比较物体时,不受位置、形状等条件的影响,正确判断物体面积的大小,感知量的不变性。

  2.引导幼儿学习将纸二等分,在图形还原中领会图形之间的关系。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2张,剪刀1把,糨糊少许。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两张等大、同形状的图形纸,并提问:“这两张纸一样大吗?用什么方法可以证明它们是一样大的呢?”用幼儿说的方法验证。

  2.教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将另一张纸二等分,贴成另一个图形,并提问:“现在这个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

  教师将二等分的图形纸与黑板上的图形并列在一起,让幼儿比较。[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两个图形一样大)“为什么还是一样大呢?”(因为纸没有再扩大和再缩小,只是剪开了,拼起来还是和原来的纸一样大)用重叠的方法验证结论。

  3.教师继续将二等分后的两张小图形纸二等分,共分成4张,再拼成一个图形,并提问:“用这4张图形纸拼成的图形和黑板上的图形还一样大吗?为什么?”

  教师将4张图形纸重叠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纸上,验证再一次等分后的纸与原来黑板上的纸一样大。

  活动反思:

  优点:

  1、目标制定明确,各环节能围绕活动目标来进行。通过有效策略来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使活动过程更加顺畅。

  2、在活动过程中,关注了幼儿的学习特点,运用多种的策略,循序渐进的活动过程,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实验感知量的守恒,很好地完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

  3、从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上来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老师以故事的形式贯穿始终,超市场景的设置,另外课件的巧妙设计与运用,也使孩子们身临其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

  4、在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在集体学习的基础上,关注每位幼儿的发展,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尝试。

  不足:

  相对于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课程设计内容相对单一,不够丰富,略显容易,欠缺难度。

  在课程过程中教师应帮助幼儿理解“量的守恒”,明确守恒的概念。

  对幼儿的启发,引导不够,应该在提出更多不同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4、大班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反思

  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15、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面积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与同伴协商、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2、通过测量、比较面积的大小,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3、能积极尝试和比较主动地学习。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场地布置:面积大小相同、形状不同底块场地。

  物质准备:塑胶板70块记录单、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给每个幼儿人手5块塑胶板,让幼儿用塑胶板自主地拼图。然后,请幼儿根据拼出的场地的形状,想想它们分别像什么?再请幼儿比较这些场地的面积大小。

  2、引导幼儿讨论:你们拼出的场地的面积大吗?让幼儿通过铺垫子去发现5块场地是否一样大。

  二、操作活动:给5块场地铺垫子并记录用了多少块板。

  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出示记录单,引导幼儿将操作结果记录下来。

  3、通过给不同的场地铺垫子,比较结果发现5块场地面积的大小。

  三、活动评价:初步体验面积守恒。

  1、幼儿分组介绍操作过程和结果:你是和哪些小朋友合作的?怎样合作?分别给哪些场地铺垫子的?用了多少块垫子?

  2、引导幼儿比较自己或别人的操作结果,并讨论:你认为着5块场地一样大吗?为什么?

  小结:大家都用一样大小的垫子去铺场地,虽然场地的形状不一样,但每一块场地都是用了12块垫子,说明这5块场地一样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6、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

活动反思:

  活动前,我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形式对五以内的数字复习,激发了幼儿扩展的兴趣 ,颜色不一的魔术帽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好奇心,从颜色到大小不同的变化,能更直观体验数值的守恒,整个活动体现了孩子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和谐师生关系,绝大多数幼儿能主动去学,发现,探索,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还是有些不足之处,从大小,颜色,空间是一个由易到难的过程,有些幼儿会中途失去耐心和兴趣,另外,整个节奏感还要强些,内容紧凑些。

17、科学活动《菜园有多大》大班数学教案面积守恒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设计了《菜园有多大》面积守恒,让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幼儿获得“不重叠、不留空白”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活动目标

  1.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

  2.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3.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测量的方法,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难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准备

  操作单:2块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菜地、单位方形片若干、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小花园里新增加了一块菜地,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想用来种萝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你们可以帮助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面积

  1、出示若干测量工具,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

  师:现在这里有回形针、小棒、吸管、大小不同的方块,请你们来试一试

  3、幼儿分享

  师:有谁测出来了?你是用的什么材料测的?有多大?

  4、师友小结

  师:哦,原来回形针、小棒、吸管适合测量物体的长,小方块适合将菜地铺满,数数有几块小方块就知道果园有多大。

  三、学习用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果园的面积

  1、确定测量工具

  师:刚刚你们说要用方块来测量菜地有多大,但是这里有大小两种方块,我们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块来测量吗?为什么?

  师:哦,原来要用同样大小的方块来测量。

  2、幼儿利用小方块,第二次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

  ①能否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

  ②是否有重叠和留空白?

  ③是否对齐边线?

  3、幼儿分享

  师:你用了几块小方块?怎么测量的?

  4、师幼小结:

  ——原来不仅仅是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还要沿着菜地的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能留空白,才能测量准确。

  四、比一比,巩固经验

  1、出示另一块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米奇班的小朋友们知道你们这么厉害,也想请你们来帮忙量一量,你们猜一猜他这两块地那一块要大一点?还是一样大?

  2、幼儿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沿着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留空。

  3、幼儿分享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

  4、师幼总结

  师:因为菜地的形状不同,会让我们觉得它们的大小不同,所以要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大小。

  五、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用你们的积木量一量地上的瓷砖有多大?每个房间的地砖都是一样大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活动的设计上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获得初步经验,再通过师幼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方法巩固测量经验。最后通过出示两块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的菜地,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面积的守恒,所以班级孩子的目标达成还是挺高的。但不足的就是在数学语言的运用上还需要多总结和学习。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6以内数的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等的因素的影响,行成数的守恒能力。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海洋背景图一张;小鱼贴板共六个;茶杯、茶盘共六套;玻璃杯2个;碗一个;木珠若干;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复习点数6。

  海洋里要举行音乐舞会,与妈妈带小鱼来参加,请幼儿点数有多少条鱼。

  二.学习数的守恒。

  1.幼儿表演。

  (1)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表演第一个动作,排成一个漂亮的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2)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二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3)鱼妈妈和她的小鱼们变换第三个队形,请幼儿点数有几条鱼。

  (4)请幼儿讨论得出结论,无论排成什么样的队形,鱼的数目不变。

  2.茶杯配茶盘。

  (1)我们给每个茶杯配一个茶盘,看看茶盘够不够。配好后问:"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

  (2)将茶盘摆成一排,茶杯收拢或堆起,问:"想一想茶杯和茶盘一样多吗?"在将茶杯一一放在茶盘里。

  (3)在将茶杯放开,茶盘叠在一起,再提问。

  (4)总结:虽然茶杯和茶盘不一样大小、颜色、形状,但数目一样多。

  3.将两只玻璃杯摆成一排,旁边放着装木珠的盒子,教师两只手各拿一个木珠,同时分别放在两个玻璃杯中,放在杯子1/2时问:"这个杯中木珠与那个杯中木珠一样多吗?"如不一样重新在做。

  4.请幼儿做两种难度的操作单。

活动延伸:

  1.用磁性围棋排列图案,看看能排出多少种图案,并尝试记录。

  2.室外游戏--春风吹。

  (1)幼儿自行分成若干组,每组幼儿人数相等。

  (2)教师念儿歌:春风吹,春风轻轻的吹,吹绿了柳树,吹红了桃花,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

  (3)儿歌一停,要求每组幼儿编排出各种各样的队形,然后说说:"我们组是*个人。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以幼儿操作在前,通过幼儿交流讨论后,教师再提升小结的原则,建立幼儿初步的守恒概念。《纲要》中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在活动中处处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寓教于乐,以《纲要》理念作指导,本活动渗透了语言、艺术两大领域的内容,结合幼儿的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进行交流讨论,并对幼儿进行及时的评价,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调控好教学的节奏速度,合理分配时间,组织好师幼互动,使得教学内容和教法达到最优化,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中获得发展,在活动结束前,根据幼儿对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终结性评价,体现因材施教,力争让幼儿有不同的发展。

19、量的守恒《菜园的多大》大班数学活动教案

  《菜园的多大》是教案网小编整理的一节优秀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本教案含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活动过程等,是一节优秀的幼师教案,更多幼儿园五大领域课件找教案网,欢迎阅读本节完整教案!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守恒”作为幼儿园大班的教学内容之一,其影响对幼儿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守恒的范围较广,包括数守恒、长度守恒、面积守恒、容积守恒等。但“面积守恒”对于大班孩子来说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孩子对守恒观念还比较缺乏。大班幼儿好学,认知能力明显发展,能依靠表象进行思维。因此,我们设计了《菜园有多大》面积守恒,让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让幼儿获得“不重叠、不留空白”的测量方法和经验,为幼儿的学习搭建平台。

活动目标

  1.能用不重叠、不留空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并比较菜园面积的大小。

  2.能大胆猜测面积的大小,并通过测量验证自己的猜测,初步体验面积的守恒。

  3.能与同伴积极讨论测量的方法,有初步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难点:感知每一个数总比前一个数多1.

  活动准备操作单:2块面积相同、形状不同的菜地、单位方形片若干、回形针若干、小棒若干、吸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咱们的小花园里新增加了一块菜地,我们班的弟弟妹妹们想用来种萝卜,但是我们不知道这块地有多大?你们可以帮助吗?

  二、幼儿初步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面积

  1、出示若干测量工具,幼儿第一次尝试测量

  师:现在这里有回形针、小棒、吸管、大小不同的方块,请你们来试一试

  3、幼儿分享

  师:有谁测出来了?你是用的什么材料测的?有多大?

  4、师友小结

  师:哦,原来回形针、小棒、吸管适合测量物体的长,小方块适合将菜地铺满,数数有几块小方块就知道果园有多大。

  三、学习用平铺自然物的方法测量果园的面积

  1、确定测量工具

  师:刚刚你们说要用方块来测量菜地有多大,但是这里有大小两种方块,我们可以同时用这两种方块来测量吗?为什么?

  师:哦,原来要用同样大小的方块来测量。

  2、幼儿利用小方块,第二次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

  ①能否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

  ②是否有重叠和留空白?

  ③是否对齐边线?

  3、幼儿分享

  师:你用了几块小方块?怎么测量的?

  4、师幼小结:

  ——原来不仅仅是要选择同样大小的方块,还要沿着菜地的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能留空白,才能测量准确。

  四、比一比,巩固经验

  1、出示另一块地图片,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师:米奇班的小朋友们知道你们这么厉害,也想请你们来帮忙量一量,你们猜一猜他这两块地那一块要大一点?还是一样大?

  2、幼儿测量

  教师观察重点:能否沿着边线平铺,不重叠也不留空。

  3、幼儿分享

  师:你的测量结果是?

  4、师幼总结

  师:因为菜地的形状不同,会让我们觉得它们的大小不同,所以要通过量一量的方法来判断他们的大小。

  五、活动延伸

  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用你们的积木量一量地上的瓷砖有多大?每个房间的地砖都是一样大吗?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在活动的设计上遵循了以幼儿为主体。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尝试、操作,获得初步经验,再通过师幼总结,再操作再总结的方法巩固测量经验。最后通过出示两块形状不同但是面积相同的菜地,让幼儿通过测量的方法感知面积的守恒,所以班级孩子的目标达成还是挺高的。但不足的就是在数学语言的运用上还需要多总结和学习。

2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10以内的数量守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改变,准确计数10以内物品的数量。

  2、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3、逐步树立自信心和创造意识。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PPT(兔子背影、米老鼠背影各1只、兔子7只、米老鼠10只)

  2、幼儿操作卡、记号笔、小筐。

  活动过程:

  一、(弹琴律动引入)以到米奇家玩引入活动出示米老鼠图片引入活动:"嗨,小朋友,我是米奇要不要到我的妙妙屋玩啊?"师:"进入妙妙屋要念什么神奇的咒语呢?"(幼儿念咒语米斯嘎、木斯嘎、米老鼠!师出示PPT米奇妙妙屋)

  二、玩游戏-"猜影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妙妙屋里有两种小动物,是谁呢?这些是它们的背影,小朋友们来猜一猜。

  三、通过和妙妙屋里的动物表做游戏,初步得知等量物品的数量不随实物的大小、颜色、种类及排列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体验数守恒的有趣现象。

  (一)先来看小兔子们做游戏(复习6的守恒)

  1、师出示PPT,两排兔子,红色、灰色,大的、小的分别有6只。

  提问:

  ①"小朋友们看到了什么?"

  ②"这些只兔子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小结:原来它们的大小、颜色不一样,但是数字宝宝是一样的,数字宝宝一样,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

  2、提问:

  ①小灰兔子很调皮,想和小朋友做游戏,请小朋友把眼睛闭上,数到10,看一看,看它们发生什么变化?

  ②小朋友数数现在有几只兔子,跟原来一样多吗?我觉得灰兔子少了两只,还剩4只,因为它的队伍变短了。

  师小结:原来它们的队形发生了变化,但是数字没有变,6只还是6只,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二)米奇妙妙屋的小主人来了,快看(感知新知识点数量:10的守恒)

  1、师出示PPT:10只性别、大小、造型不同的米老鼠,提问:

  ①"一共有几只米老鼠?"

  ②"这么多米老鼠,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米老鼠们开始做游戏了,当变换一种队形后提问:

  ①"你们看米老鼠发生了什么变化?"

  ②"我们来数数变了队形后,和原来一样多吗?"师小结:虽然这些米老鼠的大小、颜色、造型都不一样,队形也发生了变化,但是它的数量始终都没有变。

  四、操作活动:图形操作卡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为了奖励小朋友,米老鼠带我们去图形城堡玩一玩(开汽车律动)

  1、出示PPT,图形城堡到了,提问:看一看有哪些图形?这些图形一样吗?

  哪里不一样?有一样的地方吗?哪里一样?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吧!

  2、验证:小朋友们都做完了吗?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总结:原来这些图形宝宝颜色不一样、形状不一样、排列顺序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字宝宝都是一样的,说明它们的数量一样多,这就叫数的守恒。

  五、活动延伸:家长游戏请10位家长到前面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随着音乐转圈,音乐停止时各做出一个不同的造型或变换一个不同的队形,让幼儿说一说哪变了,哪没变。

  六、结束部分站队,带小朋友到外面去玩一玩这个游戏。

  活动反思:

  本节课教学结构合理,幼儿兴趣,培养了幼儿手、口一致的数数,并复习数字1—10。通过让幼儿数出皮球的个数,在下图涂出出相对应的数量并圈出正确的数字这个过程,使幼儿学习数量的对应,感知把具体的量抽象成数的过程。幼儿非常积极的上前做题。但有一点,就是有个别幼儿还不会点数的,要加强数数的能力了。

21、科学活动《大师兄的金箍棒》大班数学教案长度测量

  通过活动让幼儿尝试重复使用同一物品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学习使用记录的方式,掌握物品长度测量的方法。通过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设计意图

  遵循《纲要》中的方法手段:注重幼儿的操作性、感受性、体验性。

  测量的核心是测量工具与测量方法的有机统一,比如用同一种工具去测量不同的物体,用不同工具测量特定的物体,并了解测量的方法和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于测量的理解大不相同,而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也很重,正因为好奇心和兴趣更能促使他们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为此,我设计了这个长度的自然测量活动。

  活动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让幼儿尝试重复使用同一物品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记录的方式,掌握物品长度测量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操作活动,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

  重点难点

  重点:重复使用一个单位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难点:学会以记录单的方式来进行对测量结果的记录。

  活动准备

  铅笔、记录单、金箍棒(人手一份)、孙悟空手偶一个、故事书、积木(长方形、正方形)、一根筷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注重幼儿的感受性)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西游记的大师兄孙悟空(出示手偶)。我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很多朋友都想知道我的金箍棒有多长(出示金箍棒),今天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帮我,可是我的测量工具只有一根筷子(出示筷子)。

  2、(1)请个别幼儿尝试用一根筷子对金箍棒进行测量。(注重幼儿的体验性)

  结果:用一根筷子测量金箍棒长度的时候,筷子不够长。

  (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一根筷子不够长,我们该怎么办呢?

  (3)可以重复使用筷子进行金箍棒的长度测量。

  (4)请个别幼儿尝试如何重复使用筷子进行对金箍棒的长度测量。

  小结:一根筷子的长度看作被测物体的一部分,并且能将这根筷子沿着金箍棒的长度重复地摆放,不留白、不重叠地覆盖整个长度,并对这些重复进行计数。

  3、孙悟空只有一根筷子,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东西可以用来当作测量的工具。我们的教室里面也有:铅笔、故事书、积木(长方形、正方形)等。

  4、分组操作活动。(注重幼儿的操作性)

  (1)重复使用一支铅笔测量,并做好记录。

  (2)重复使用一本故事书测量,并做好记录。

  (3)重复使用一块积木(长方形或正方形,幼儿自由选取),并做好记录。

  小结:测量本身就需要特定物品来对它测定结果,而在测量中的方法是多样性的,结果也是多样性的。

  记录单:通过学会用记录的方式,掌握测量的方法。

  七、活动结束:

  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有利于同伴间的互相学习。

  2、幼儿有序收拾学具,活动结束。

  八、延伸活动:

  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物品都可以用来重复使用测量的,请幼儿根据活动中掌握到的学习方法,自己尝试在家中寻找,对某一样物品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并记录。

  活动总结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量和数具有同构性,但是儿童对量的认识要明显地晚于数;相比与5岁的儿童已能很好地掌握数数技能。

  大班的幼儿已经开始理解长度可以分割为若干个单位量,可以重复使用一个单位量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这时幼儿已经能在头脑中建构单位量与长度之间的等量替换关系,表现为重复使用一根小棒来进行长度的自然测量。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22、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钟教案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时针、分针之间的关系,掌握整点、半点并知道其规律,结合日常生活理解时钟的用途。

  2.培养观察力、思维力、动手能力及大胆尝试精神。

  3.培养幼儿每天准时来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PPT(反映幼儿一日生活内容的图片(起床、上学、午饭、午睡等),时钟演变过程图片。)

  2.人手一只可以拨动的小时钟。

  3.空白的钟面每位幼儿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谜语引出课题

  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跑的路程有长短,最后时间一个样。

  这是什么呀?请小朋友们一起猜一猜。

  二、观察活动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时钟

  通过观察活动比较钟表上时针、分针的不同,认识12个数字以及数字的排列位置。

  提问:

  1.每只钟面上都有什么?

  2.比比看,两根针什么地方不一样?(长短、粗细之分)它们的名称叫什么?(了解时针、分针的名称)

  3.钟面上的数字排列位置是怎样的?(认识典型的几个数字位置12、9、3、6)

  三、幼儿第一次尝试活动

  让幼儿理解并掌握分针、时针与数字的关系(幼儿人手一只时钟)

  提问:

  1.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时针和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上)

  2.请小朋友把时针从12拨到1上,看一看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12)

  3.小朋友自己拨钟试一试,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教师课件操作)

  4.得出结论:当时针走一个数字(一格),分针就要走12个数字(一圈),这就是一小时。

  四、认识整点,寻找和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建立正确概念

  这是几点你们知道吗

  1.教师课件演示,让幼儿观察三只钟

  2.提问:①三只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它们分别代表几点钟?②整点时,分针总是指在哪里?③想一想,2点整时,时针应在哪个数字上,分针应在哪个数字上?

  3.老师归纳:整点时,时针指在一个数字上,分针总是指在12上

  五、帮助幼儿理解时钟的功能,重点说明时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提问:小朋友,你们家里有钟吗?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见过钟?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方都要用到钟呢?(启发幼儿通过明明愉快的一天来理解钟的用途)

  小朋友第二次尝试练习:结合日常生活图片拨出整点,小组中的幼儿互相检查准确与否,并说一说时针、分针指向的数字。

  2.教师归纳:时钟和手表都是计时工具,它可以告诉人们,现在是什么时间了,应该干什么事情了;它可以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钟是人类的好朋友。

  小朋友认识了钟,可以按时起床,按时上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钟上的时间按时上课,按时做游戏,按时让小朋友吃午饭,钟的用处可大啦。

  延伸活动

  1.认识半点

  2.提供制作钟的材料,鼓励幼儿制作时钟

23、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轻重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越来越喜欢动手操作,进行简单的对比、分类、估量、判断等活动,对周围生活中不同物品的轻重、大小感兴趣,喜欢尝试比较,针对这个特点,因此,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比轻重,让幼儿用自然估量的方法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并通过目测、手握等方法判断物体的轻重,发展感知与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学会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自然估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能正确判断并用通顺、完整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活动准备

  1.小熊、小兔、小鸭子毛绒玩具各一件;跷跷板;电脑课件。

  2.每人一个学具筐,装有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两块,大小相同的玻璃球两个,棉花球一个,小磁铁一块,两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适量的水。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

  利用跷跷板和毛绒玩具创设动物乐园的情境,并进行演示。启发幼儿用目测判断的方法比较小动物的重量,说出几个小动物中谁最重、谁最轻、谁不重也不轻。通过目测的方法判断轻重,生动自然、富有童趣,既成功导人了活动,又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2.多种材料的探索。

  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感知不同物品的重量,学习比较物体的轻重。

  (1)任意选择两件物品,感知并发现有的物品轻,有的物品重。放在手里掂一掂,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有的东西重,有的东西轻。)

  (2)比较大小不同的木制积木,了解大的积木重、小的积木轻。

  (3)比较同样大小的玻璃球的轻重。

  (4)发现同样大小的棉花球与玻璃球,棉花球轻,玻球重。

  (5)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体验通过多种思维方式改变物体轻重。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生活中两个一样的水杯的轻重,将活动引入生活,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比较时,通过幼儿探索如何将两个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不一样重、不一样重的杯子变成一样重,调动了幼儿思维的创造性,而对于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大班数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

  通过前面的活动,幼儿对轻重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经验,挑战幼儿思维,通过对天平中不同的西瓜与梨,同等重量点燃着的蜡烛,皮球与融化冰块的比较,为幼儿探索比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幼儿在争辩中,思维进一步激活并得到拓展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2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单双数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单双数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6、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7、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水鬼卡片若干、手套、筷子、袜子等,卡片1——10圆点幼儿每人一张,三角形、圆形卡片幼儿每人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在森林里住着两个小精灵,一个叫单单,一个叫双双。单单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单数的,双双小精灵所有的东西都是双数的,可是有一天,调皮的小猫把它们的东西全弄乱了,这可急坏了单单和双双,它们想请小朋友帮帮忙,把它们的东西分出来,好不好?(出示单一的,成双的日常用品)让幼儿来分一份,哪些是单数,可以单独用;哪些是双数,要两个一起用。

  2、小结:生活中,有些物品是单数的,像剪刀、笔等, 可以单独使用,有些物品是双数的,如筷子、手套、袜子等,要两个在一起才能使用,这叫成双成对。

  二、寻找单、双数物体。

  请小朋友找一找,在你们身体上有那些是单数的好朋友,那些是双数的好朋友。

  三、巩固区分单、双数。

  游戏:寻找单单和双双给我们寄来了邀请卡,请我们到森林里玩。(出示图形)可是邀请卡上必须请小朋友填上正确的密码才能进入森林,小朋友看三角形图是单单的邀请卡,你要填上10以内的单数,而在双双的圆形图邀请卡上要填上10以内的双数。

  四、练习:

  请小朋友在已画有1——10圆点的纸上用笔圈一圈,然后把单数和双数按要求填写好。

  教学反思

  单数、双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单、双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寻找身体上的单双数”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25、大班数学教案《图形联想》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就能自发的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了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已经学过的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

  2、在了解这几种图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能创造性地进行图形的组合拼搭。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图片、胶棒、白纸、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对图形的认识

  出示各种图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小朋友回答后,贴到黑板上,教师有意识的把出示的图形组合成一副画面,让幼儿观察。现在老师变成了一个魔术师,把图形组合在一起,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情呢?

  (二)巩固对图形的认识

  ⒈点击乌龟。引导幼儿观察。提问:这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⒉点击狐狸。方法同上

  (三)运用图形拼搭物体

  1、提供图形和图片,让幼儿尝试拼搭

  2、扩散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力,激发幼儿拼搭的兴趣

  师:图形不仅可以拼搭成一个个物体,而且还可以变成不同的数字。你们觉得好不好玩?

  3、幼儿尝试运用多种图片组合拼搭物体

  (四)动手操作,自由想象拼搭

  幼儿自由拼物体,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老师拼的不一样。

  师:你们想不想像老师一样也做一名魔术师,用图形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物品呢?

  (五)活动评价与延伸

  1、请个别有代表性的幼儿拿作品到前面,让他说出他拼的图片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并把制作理由讲给大家听。

  2、教师积极评价。

  3、老师鼓励幼儿用手中的图形自由组合画面,幼儿用自己的理解把这幅画编成故事讲述。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教案长度守恒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