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原文

故事大全 2023-04-05 14:35:02

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原文

1、野人献曝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有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农夫,由于家贫终日穿一件粗麻衣,勉强过冬。第二年春天,天气晴朗,他就脱光衣服在太阳下曝晒,觉得十分舒服,由于没有见过漂亮的皮衣和高大的房子,就对妻子说将把这取暖的办法进献给国王。

  【释义】比喻贡献的不是珍贵的东西。(向人建议时的客套话)。

2、啮雪餐毡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大臣苏武等为使者出使西域同匈奴单于修好,因汉朝降将鍭侯王的反叛,单于大怒,扣押了苏武等人,把他幽禁在大窖里,苏武靠啮雪餐毡活命,坚决不投降,被迫沦为匈奴的奴隶在茫茫草原上放羊,19年后才回到汉朝。

  【释义】比喻困境中的艰难生活。

3、星星之火成语故事

  明朝时期,宰相张居正起用名将戚继光练兵对付倭寇的侵略,起用潘季驯治理黄河水灾。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叛乱,他认为是贪官与无赖所为,起义军的力量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下令惩治贪官悍将,迅速平息了叛乱。

  【释义】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4、其乐融融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郑庄公赏赐食物给颍谷护卫长官颍考叔,颍考叔把食物留给他母亲吃,庄公十分感动,因为他与母亲姜氏有不到黄泉不相见的誓言,颍考叔帮他出主意要他们挖地道,在地道内有泉水的地方相见,庄公感慨地说其乐融融。

  其乐融融的意思是:其:代词,其中的;融融:和乐的样子。形容十分欢乐、和睦

5、大旱望云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出兵讨伐燕国取得胜利后久久不撤军,其他诸侯商议要联合出兵援燕。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当年商汤率仁义之师讨伐夏桀,百姓盼望商军就像大旱望云霓一样迫切。选择诸侯担心你将来会像对待燕国那样去对待他们。”

  【释义】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6、割须弃袍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曹操派大将钟繇攻蜀未成,退守潼关,就改派曹洪、徐晃驻守潼关,才九天时间曹洪丢了潼关。曹操率军亲自攻打潼关,结果被马超打得大败,为了逃命,曹操割掉自己的胡须,丢掉自己的战袍,化装逃回到自己的大本营。

  【释义】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7、黄耳寄书成语故事

  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陆机离开家乡浙江会华亭到京城洛阳做官。他很久没有收到家信,就写好一封信装入竹筒套到猎犬黄耳的脖子上,让它送到浙江老家,聪明的黄耳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会华亭并索取回信,来回只用25天时间。

  【解释】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8、劳师袭远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秦穆公不听蹇叔劳师袭远不会成功的主张,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伏击,三人被俘。

  【解释】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9、一挥而就成语故事

  公元1256年,20岁的文天祥到临安参加进士考试,题目是评论当时的政治问题,文天祥作文时连草稿也不打,一动笔就写,洋洋洒洒,一口气就写完,监考官王应璘见了,大吃一惊,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个人才,被宋理宗钦定为状元。

  【释义】挥:挥笔;就:成功。一动笔就写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10、声色俱厉成语故事

  唐朝翰林学士韦绶的儿子韦温在父亲死后出来做官,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遗训不能当翰林学士。唐文宗非常赏识韦温的才干,决定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但韦温拒不接受。唐文宗声色俱厉去问他为什么,他只好承认是父命难违。

  【解释】声色: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厉:严厉。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

11、身轻言微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浙江会稽上虞户曹孟尝发现一件冤案报告新任太守,太守为之平反昭雪,让孟尝的名声大增。后来孟尝当上了合浦太守,尚书杨乔发现他是人才,先后7次向皇帝推荐,汉桓帝因为他身轻言微而没有重视。孟尝就辞官归隐。

  【解释】身轻:身价低下,地位低;微:任用小。地位低下者说的话不为人所重视。

12、飞将数奇成语故事

  李广是汉朝的名将,擅长骑射。他没有口才,不大说话除了射箭,几乎没有别的什么爱好。和将士们在一起,他总喜欢和人比赛射箭。每到一处,打听得有虎,他就一定要亲自去射。在右北平(今河北省东北部地区)的时候,因为射虎,曾受了伤,但他还是把虎射死了。一天,黄昏时分,在山林中的丛草里,见有一块巨石,以为是虎,就射了一箭。第二天去查看时,才知不是虎,那支箭深深地射进石头里去了。  

  据《史记》载,李广是汉文帝时入伍的,在抵抗匈奴侵略的战争中,立过不少功。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争,李广几乎都参加了,而且屡次以少击多,出奇制胜。匈奴侵略者对于李广,又害怕又敬佩,称他为“飞将军”。  

  有一次,李广受命领着少数兵马,出长城去和人数众多的匈奴侵略者作战。因双方实力过于悬殊,李广不敌被俘。在被解往敌营的途中,他趁敌人不备,突然跃起,夺了一匹好马,飞奔逃回。匈奴兵几百人狠命追赶,被他射死多人,终于脱险。可是逃回后,汉军却“按军法”判他死罪。他缴纳了大量赎金,才以撤免官职了事。  

  过了几年,匈奴又大举进犯,李广又奉命带4000骑兵去抵抗。他被匈奴4万兵团团围住,部下都非常害怕。李广派他儿子李敢,只带几十骑兵,从左到右,直穿敌人阵地,跑了一圈,回来报告道:“没什么,匈奴不难对付!”部下这才稍为安心。李广亲自用最强劲的大弓,射杀敌人部将。连杀好几人,敌人的攻势渐见减退。李广指挥将士,沉着应战,气概从容,毫无慌乱之色。大家深受感动,勇气也因此大增。这样艰苦支持了两天,援军来到,敌人才退去。  

  李广最后一次与匈奴作战,已经60多岁了,可是他精神抖擞,毫无老态。这一次,大军由大将军卫青统率。李广名义上是前将军,可是卫青怕他立功,不让他正面出阵,故意叫他绕东路。后因没有向导,迷失了路,未能如期开赴指定地点,被借此问罪。李广气愤不过,竟被逼自刎而死。  

  李广有个堂兄弟,名叫李蔡,汉文帝时,与李广同为“郎”一级的小官,声望远不如李广,只是一个平凡的庸人罢了。然而到了武帝时代,李蔡已被封侯爵,官居丞相。而李广这位一生与匈奴侵略者作战70余次的“飞将军”,却落了个悲惨的下场!人们为李广抱不平,但是,除了抱怨命运之外,谁能说什么呢!“飞将数奇”这句成语,便由此产生。

  【解释】:飞将:汉朝名将李广;数奇:命运不好。泛指人不走运。

13、不翼而飞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军王稽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14、七步之才成语故事

  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同母弟弟。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有非凡的文学才华。曹操曾几次打算把他立为魏世子,继承自己的事业。

  曹操第二个儿子曹丕一心想当魏世子,一些拥护他的人一再在曹操面前说他的好话,最后终于促使曹操改变主意,立曹丕为魏世子。

  为了稳住自己的地位,曹丕想尽方法使曹操对曹植反感。曹植生性随便,不注意遵守禁令,几次遭到曹操处罚,从而没有机会使曹 操改变对他的看法。

  汉献帝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继任丞相。 就在这一年,曹丕废献帝自立为帝(即魏文帝)。

  曹丕称帝后,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把他拿下问罪。这罪犯得很重,当时要被处死。在审问的时候,曹丕指责他仗自己有才学,故意蔑视礼法,接着说:“父亲在世时,常夸你的诗文,我一直怀疑有人为你代笔。今天限你七步成诗一首,如若不成,休怪我问你死罪!”

  曹植点点头,说:“请皇上赐题。”

  “就以兄弟为题,但不许出现兄弟二字。”

  曹植略一思付,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要煮豆子作豆鼓,抱来豆梗当柴烧。豆梗在锅下呼呼燃烧,豆子在锅里被煮得又哭又叫:“咱俩都是一条根上长出来的,为什么这样狠心地煮我不轻饶?”

  曹植吟完,正好走了七步。曹丕听了,羞愧难当,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曹植七步成诗的事很快传开,人们也因此而称赞他有“七步之才”。

15、不甚了了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河南太守李膺名声很大,轻易不接见客人。有个10岁的孩子,名叫孔融,他偏要去见见李膺。

  太守府门庭森严,孔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大人的亲戚。”守门人陪送他去见李膺,可李膺不认识他,问:“你是我的什么亲戚?”孔融回答:“我的祖先孔子和你的祖先老子很有交情。我和你不是世交吗?”李膺的宾客们见他才思敏捷,很善于讲话,都感到惊奇。只有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立刻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窘得陈韪半天说不出话来。

  孔融长大后中,做过北海相等官,是历史名人。

  了了:明白。“不甚了了”由“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引伸过来。形容不十分了解。

16、南阳三葛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玡(今山东临沂北)的诸葛亮兄弟迁居南阳。 
  后来刘备来访诸葛亮,27岁的诸葛亮预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国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南郡太守。当刘备东下进攻吴国时,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明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孙权很生气,说:“我和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会背叛我,就象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国当刺史,常常为魏国领兵出征。 
  当时人说:“(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南阳三葛”喻才干有别的兄弟。 
  (出自《世说新语》) 
  南阳三葛的意思是:三葛:指诸葛亮、诸葛瑾、诸葛诞三兄弟,他们三人都很有才能。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17、分道扬镳成语故事

  “分道扬镳”这则成语的扬镳是举鞭驱马前进。分路前进,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各的事。

  这个成语来源于《北史.魏诸宗室.河间公齐传》,子志......与御史中尉争路,俱入见,而陈得失,......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在南北朝的时候,北魏有一个名叫元齐的人,他很有才能,屡建功勋。皇帝非常敬重他,封他为河间公。

  元齐有一个儿子叫元志。他聪慧过人,饱读诗书,是一个有才华但又很骄傲的年轻人。孝文帝很赏识他,任命他为洛阳令。

  不久以后,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搬迁到洛阳建都。这样一来,洛阳令成了“京兆尹”。

  在洛阳,元志仗着自己的才能,对朝廷中某些学问不高的达官贵族,往往表示轻视。

  有一次,元志出外游玩,正巧李彪的马车从对面飞快地驶来。照理,元志官职比李彪小,应该给李彪让路,但他一向看不起李彪,偏不让路。

  李彪见他这样目中无人,当众责问元志:“我是御史中尉,官职比你大多了,你为什么不给我让路?”

18、汗流浃背成语故事

  敝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徒唯唯而已。

  释义“浃”,湿透,出汗多,湿透脊梁。形容满身大汗。也形容极度惶恐或惭愧过度。

  故事:汉大将军霍光,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辅佐八岁即位的汉昭帝执政,威势很重。霍光身边有个叫杨敞的人,行事谨小慎微,颇受霍光赏识,升至丞相职位,封为安平候。其实,杨敞为人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根本不是当丞相的材料。公元前74年,年仅廿一岁的汉昭帝驾崩于未央宫,霍光与众臣商议,选了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作继承人。谁知刘贺继位后,经常宴饮歌舞,寻欢作乐。霍光听说后,忧心忡忡,与车骑将军张安世、大司马田延年秘密商议,打算废掉刘贺,另立贤君。计议商定后,霍光派田延年告诉杨敞、以便共同行事。杨敞一听,顿时吓得汗流浃背,惊恐万分,只是含含糊糊,不置可否。杨敞的妻子,是太史公司马迁的女儿,颇有胆识。她见丈夫犹豫不决的样子,暗暗着急,趁田延年更衣走开时,上前劝丈夫说;“国家大事,岂能犹豫不决。大将军已有成议,你也应当速战速决,否则必然太难临头。”杨敞在房里来回酸步,却拿不定注意。正巧此时田延年回来,司马夫人回避不及,索性大大方方地与田延年相见,告知田延年,她丈夫愿意听从大将军的吩咐。田延年听了后高兴地告辞走了。田延年回报霍光,霍光十分满意,马上安排杨敞领众臣上表,奏请皇太后。第二天,杨敞与群臣遏见皇太后,陈述昌邑王不堪继承王位的原因。太后立即下诏废去刘贺,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君,史称汉宣帝。

19、成语故事不敢越雷池一步

东晋时期,世族权贵之间不断发生战争。其中,晋明帝皇后的哥哥庾亮,在晋成帝即位后担任中书令,职掌中央大权,受到晋成帝的赏识。凡是朝廷大事,晋成帝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对此,镇守历阳的苏峻将军十分不满:我沙场屡建战功,庾亮凭什么青云直上!当时西部边境很不安宁,庾亮推荐大臣温峤(qiáo)到江州任刺史。

不久,庾亮接到密报:历阳太守苏峻企图谋反。庾亮没有马上采取果断行动,而是想骗苏峻到都城建康来做大司马。大臣们都认为这个方法不妥,温峤也写信劝阻,但庾亮不听。

苏峻接到朝廷的通知后,敏感地觉察到朝廷已对自己生疑,于是索性发兵进攻都城。温峤得知这个消息,一方面请求庾亮允许他率兵从小路进入建康保卫京都,一方面号召将士们做好各种准备。

不料,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认为温峤那里的防务非常重要,不希望他率兵来护卫都城。他写信给温峤说:“我对西域敌人的担心,超过了对历阳叛兵的担心,你必须留在原地,不要越过雷池一步。”

雷池,在今安徽省望江县东南。它是雷水自今湖北省黄梅县流到安徽省望江县东南积水而成的一个池。庾亮的意思是不要越过雷池到京城来。

由于庾亮低估了苏峻反叛的力量,温峤在江州按兵不动,结果苏峻进攻建康时没有受到大军的阻挡。尽管庾亮率军迎战,建康还是陷入了苏峻之手。

庾亮赶紧去投奔温峤。温峤并不责怪他,而是请他守卫白石营垒,自己加紧操练水军,准备歼灭叛军。

苏峻的一万士兵很快抵达白石,与仅有两千人马的庾亮展开血战。庾亮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击退了叛军。后来,庾亮、温峤等人终于杀掉苏峻,平定了叛乱。——《报温峤书》

20、成语故事洛阳纸贵的故事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计划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

《三都赋》受到谅也评,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21、成语故事曲高和寡的故事

战国时,楚国大夫宋玉才能很高,但是他写的文章太深奥,许多人都看不懂。有些人因此不满,背后说他为人孤傲。楚王听到,就把他找来问道:“人们经常在后面议论你,对你不满意,是不是你的行为哪里不端正,要好好检讨一下!”宋玉非常聪明,而且能言善辨,回答说:“有一个人在市中心唱歌,他先是唱‘下里’、‘巴人’一类的通俗民谣,人们很熟悉,有几千人都跟着唱起来。后来,他唱起‘阳阿’、‘薤露’等意境较深一些的曲子,碉有几百人能跟着唱。后来,他开始唱‘阳春’、‘白雪’这些高深的曲子时,碉剩下几十人跟着唱。最后他唱起用商调、羽调和征调谱成的曲子时,人们都走开了,剩下两三个人能听懂,勉强跟着唱。可见,曲子越深,跟着唱的人就越少。”

宋玉用这个事例比喻自己的文章深奥,有些人看不懂,才会惹来他们的诽议。楚王听了这一番话,也就无话可说了。


22、成语故事入木三分的故事

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字号逸少,是东晋书法家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在他父亲的枕下的前代的《笔说》,他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被我秘密收藏的东西?”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年纪还小,担心他不能守住秘密,告诉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王羲之跪了下来说:“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的美好才华与发展了。"父亲很高兴,于是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王羲之的)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看过用笔诀窍,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名声一定超过我。”晋帝时,在北郊祭祀,更换祝版,工匠刻字由羲之书写,笔法入木三分。三十三写了《兰亭序》,三十七写了《黄庭经》,写完后,空中有人语说:“卿的书法都感动我,而况世人呢?我是天台丈人”。天台丈人称王羲之的楷书胜过了钟繇。(本句意或为“王羲之自认为自己的楷书胜过了钟繇”)羲之书法多数不是一种字体。


23、成语故事亡羊补牢的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 “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 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 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 北)。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 “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这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 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 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 进,陷入失败的境地。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 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24、成语故事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的故事

东汉时候,班超跟随奉车都尉(官名)窦固和匈奴打仗,立有功劳。后被派出使西域(今新疆全省,甘肃边,和葱岭以西中亚一部份地区)。他首先到郑善国。国王早知班超为人,对他十分敬重,但隔一个时期,忽然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召集同来约三十六人说:“郑善国最近对我们很冷淡,一定是北方匈奴也派有人来笼络他,使他躇踌不知顺从那一边。聪明人要在事情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发现它,何况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显了。” 经过打听,果然是这样。于是班超又约同所有的人:“我们现在处境很危险,匈奴使者才来几天,郑善国王就对我们这么冷淡,如果再过一些时候。郑善国王可能会把我们绑起来送给匈奴。

你们说,这该怎么办?”当时大家坚决地表示愿听他的主张。他使继续道:“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今天夜里用火攻击匈奴来使,迅速把他们杀了。只有这样,郑善国王才会诚心归顺汉朝。” 这天夜里,班超就和他同去的三十六个同伴,冲入匈奴人住所,奋力死战,用少数人力战胜了多数的匈奴人,达到了预期目的。 以后的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引伸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这句话,用来说明人们做事,如果不下决心,不身历险境,不经过艰苦的努力,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例如有几位科学家为欲研究利用冰川化水灌溉农田的可能性,准备到冰山实地考察和实验。这是一件危险而艰辛的工作,但他们认为不实地去考察研究,便不能得到真实结果。这种情况,便可说是:“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25、成语故事乘龙快婿的故事

春秋时期,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爱上善于吹箫的箫史,就跟他学起吹箫来。秦穆公成全了他们,为他们建立一座凤台。弄玉很快学会了吹箫,他们在凤台吹箫,引来了凤凰前来倾听,并伴着乐声飞舞。后来箫史乘龙飞去,弄玉也乘凤飞去。

【出处】……昞遂奋衣来坐,神志肃然,曰:‘向闻先生欲求快女婿,暺淙艘病

26、成语故事痛饮黄龙的故事

成语出处:北宋末年,北方金国(女真族)大举南侵.岳飞率领"岳家军"奋勇抵抗,他们连连取胜,收复了大片失地,还准备度过黄河,向北追击。岳飞对部下将士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典出:《宋史。岳飞传》“金将军韩常欲以五万众内附,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成语故事:北宋末年,北方女真族建立金国大举进攻北宋,消灭了北宋。宋钦宗的弟弟宋高宗建立南宋,南宋朝廷软弱无能,步步退让。岳飞指挥岳家军英勇抗金,金国士兵闻风丧胆,岳飞乘胜追击,他对将士们说:“我一定要直捣黄龙和你们痛饮。”


27、成语故事歧路亡羊的故事

杨子(即杨朱)是战国时的一位哲学家。有一天他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还来邀请杨朱的仆人一同去。

杨子不太情愿地说:“瞎!跑丢了一只羊,何必要这么多人去追寻呢?”

邻人解释说:“你不知道,那里的岔路太多了!”

过了一会儿,邻居带人回来了。杨子问道:“羊找到了吗?”

邻人说:“跑丢了。”

杨子又问:“这么多人怎么会找不到呢?”

邻人答道:“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站在岔路口,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杨子听了这话,忽然神情忧愁,变了脸色,好长时间不说话,整天没有笑容。

他的门徒都感到奇怪,便向他请教说:“羊是不值钱的畜生,况且不是先生家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

杨子陷在沉思之中,没有回答。门徒们还是摸不着头脑。

杨子的学生孟孙阳从杨子那里出来,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心都子。

有一天,心都子和孟孙阳一同去谒见杨子,心都子问杨子说:“从前有兄弟三人,在齐国和鲁国一带求学,向同一位老师学习,把关于仁义的道理都学通了才回家。

他们的父亲问他们说:‘仁义的道理是怎样的呢?’

老大说:‘仁义使我爱惜自己的生命,而把名声放在生命之后’。

老二说:‘仁义使我为了名声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老三说:‘仁义使我的生命和名声都能够保全。’

这三兄弟的回答各不相同甚至是相反的,而同出自儒家,您认为他们三兄弟到底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

杨子回答说:“有一个人住在河边上,他熟知水性,敢于泅渡,以划船摆渡为生,摆渡的赢利,可供一百口人生活。自带粮食向他学泅渡的人成群结队,这些人中溺水而死的几乎达到半数,他们本来是学泅水的,而不是来学溺死的,而获利与受害这样截然相反,你认为谁是正确谁是错误的呢?”心都子听了杨子的话,默默地同孟孙阳一起走了出来。

出来后,孟孙阳责备心都子说:“为什么你向老师提问这样迂回,老师又回答得这样怪僻呢,我越听越糊了。”

心都子说:“大道因为岔路太多而丢失了羊,求学的人因为方法太多而丧失了生命。学的东西不是从根本上不相同,从根本上不一致,但结果却有这样大的差异。只有归到相同的根本上,回到一致的本质上,才会没有得失的感觉,而不迷失方向。你长期在老师的门下,是老师的大弟子,学习老师的学说,却不懂得老师说的譬喻的寓意,可悲呀!”

28、成语故事单者易折的故事

从前吐谷浑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他患病临近死亡时对他的儿子与弟弟们说:“你们各拿一枝箭给我,叠放在地上。”然后吩咐弟弟慕利延说:“你拿出一支箭来并且折断。”慕利延折断了它。阿豺又吩咐说:“你拿十支九支箭来,再折断它们。”慕利延却不能折断。阿豺对他们说:“你们知道了吗?一支箭十分容易折断,很多的箭在一起,则难以折断,所以说,只要你们齐心协力,国家就可以稳固了。”说完就死了。

29、成语故事别开生面的故事

最早,“别开生面”来自这句诗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这两句诗的典故与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有关,因为这是杜甫称赞曹霸绘画高超的诗句。后来,也见于《红楼梦》中。后人用来描述奇特有创意的活动、文笔或者绘画,很多场景可以用。

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擅长于画人物和马。他的名声传到京城长安,连深居宫廷的皇帝唐玄宗也知道了。玄宗经常召他进兴庆宫,命他当场作画,并时常给于丰厚的赏赐。由于曹霸受到皇帝的宠幸,长安城里的王公贵族和官府人家,都以藏有他的画为荣。大家不惜以很高的价钱,来收购他的墨迹。

长安北面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阁内四壁上绘有唐朝二十四位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七十多年前著名画家阎立本画的。由于年代已久,原先栩栩如生的功臣像,现大部分已经剥落,不仅失去了当年的风采,有的甚至难以辨认。为此,玄宗把曹霸召来,要他重新画过。要重画功臣肖像谈何容易。曹霸阅读了大量史料,对照已经暗淡模糊的功臣肖像,仔细琢磨,精心构思,然后挥笔绘制。不久,二十四位功臣的肖像重放光彩,并且以崭新的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曹霸既擅长于画人物,又擅长于画马。一次,玄宗传曹霸进宫,当场叫人把他最喜爱的一匹叫玉花骢(cong)的名马牵来,命曹霸为它作画。曹霸叫侍从把一幅巨大的白绢裱糊在殿壁上,同时对玉花骢进行了很长时间的观察,然后转过身,飞快地挥舞墨笔。不多久,威武神骏的玉花骢就展现在白绢上。玄宗越看越满意,马上叫侍从取来许多金帛赏赐给曹霸,并且封他为左武卫将军。

但是好景不长,玄宗在任用李林甫、杨国忠等权臣后,爱好声色,奢侈荒淫,长期不理政事,曹霸也越来越少被召进宫去作画。后来他又因一件小事获罪,被削去官职,降为平民,只得离开长安。

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玄宗逃往四川。曹霸也流落到成都,靠在街头替路人画像过活,晚境极其凄凉。一次,著名的诗人杜甫来到成都,在朋友家里看到曹霸画的《九马图》,得知这位名噪一时的画家也在成都,便马上去寻访。几经打听,终于在街头找到了曹霸。

杜甫了解了曹霸的身世和遭遇后,非常同情和感慨,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这样两句:“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凌烟阁中功臣像已失去了往日鲜艳夺目的色泽,幸亏得你左武卫将军下笔使它们重放光彩。

30、成语故事侯门如海的故事

崔郊的住处在汉水之上,他的姑姑有个女仆容貌端庄,并且擅长音乐。因为贫穷,他姑姑就把这女仆卖给了连帅,卖了41万钱,分别的时候,两人远远斜眼相看深情对望。崔郊思念她思念到不能控制的地步。那个女仆因为过寒食节跟随别人回来探望老家的人,正好崔郊正站在柳树荫下,(两人见面后)都马上就泪流满面,立下海誓山盟。崔郊写了一首诗给她:“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有一个仇恨崔郊的人,把这首诗写在了连帅的座位上。连帅看到诗以后,让人把崔郊找来,他手下人都不知道连帅的意图。一见到崔郊的面,连帅马上握住他的手说:“‘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这是你的大作吗?”于是连帅让女仆跟崔郊一起回去了。女仆本来带来的衣服饰品箱包等也一起带回去,又给她增加了很多。

里面的“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我认为可以不翻译,意思是说公子王孙们看到绿珠的美貌无不蠢蠢欲动,纵然绿珠不喜欢也没办法。一进到那些人家里就如同在大海中一样看不到了,从此以后萧郎如同路人。

这里是引用了西晋的一个典故,萧郎是绿珠的情人。这里崔郊把女仆比作绿珠,把自己比作了萧郎。

【解释】: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像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

【出处】:唐·崔郊《赠去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31、成语故事一往情深的故事

桓伊是东晋时有名的将领。字叔夏,小字子野。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90万大军南下,攻伐东晋。桓伊尽起豫州之兵攻击前秦军队。结果在淝水一战中大破前秦军队,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了功勋。不久,桓伊军功升迁为都督江州荆州十郡,豫州四郡军事,江州刺史。桓伊在驰骋疆场以外,还十分喜爱音乐,会作曲,善吹笛。

除了吹笛子,桓伊也非常爱听别人唱歌,每当听到优美的歌声,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击节赞叹。当时的宰相谢安也十分喜爱音乐,两人见面时也经常谈论音乐。谢安见桓伊对音乐造诣很深,对音乐有如此痴心,便说:“桓子野对音乐真是一往情深呀!”。

32、成语故事尔虞我诈

春秋中期,楚国在中原称霸,楚庄王根本不把邻近的小国放在眼里。

有一次,他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指示他经过宋国的时候,不必要向它借路。申舟估计到这样一来,必定会触怒宋国,说不定因此而被杀死。但楚庄王坚持要他这样做,并向他保证,如果他被宋国杀死,自己将出兵讨伐宋国,为他报仇。申舟没有办法,只好将儿子申犀(xi)托付给楚庄王,然后出发。

果然不出申舟所料,他经过宋国时,由于没有借路而被宋国抓住。宋国的执政大夫华元了解情况后,对楚庄王如此无礼非常气愤,对宋文公说:“经过我们宋国而不通知我们,这是把宋国当作属国看待。当属国等于亡国。如果杀掉楚国使者,楚国来讨伐我们,也不过是亡国。与其如此,倒不如把楚使杀掉!”宋文公采纳了华元的建议,下令将申舟杀害。

申舟遇害的消息传到楚国,楚庄王气得鞋子来不及穿,宝剑也没时间挂,就下令讨伐宋国。然而,宋国虽小,要火速攻灭它也并非易事。楚庄王从公元前595年秋出兵,一直围攻到次年夏天,还是没有把宋国的都城打下来。楚庄王的锐气大大低落,决定解围回国。

申舟的儿子申犀得知后,在楚庄王马前叩头说:“我父亲当时明知要死,可是不敢违抗您的命令。现在,您倒丢开从前说的话了。”楚庄王听了,无法回答。这时,在边上为楚庄王驾车的大夫申叔时献计道:“可以在这里让士兵盖房舍、种田,装作要长期留下。这样,宋国就会因害怕而投降。”楚庄王采纳了申叔时的计策并加以实施。宋国人见了果然害怕。华元鼓励守城军民宁愿战死、饿死,也决不投降。

一天深夜,华元悄悄地混进楚军营地,潜入到楚军主帅子反营帐里,并登上他的卧榻,把他叫起来说:“我们君王叫我把宋国现在的困苦状况告诉您:粮草早已吃光,大家已经交换死去的孩子当饭吃。柴草也早已烧光了,大家用拆散的尸骨当柴烧。虽然如此,但你们想以此迫使我们订立丧权辱国的城下之盟,那么我们宁肯灭亡也不会接受。如果你们能退兵三十里,那么您怎么吩咐,我就怎么办!”

子反听了这番话很害怕,当场先和华元私下约定,然后再禀告楚庄王。楚庄王本来就想撤军,听了自然同意。第二天,楚庄王下令楚军退兵三十里。于是,宋国同楚国恢复了和平。华元到楚营中去订立了盟约,并作为人质到楚国去。盟约上写着:“我无尔诈,尔无我虞。”意思是说:“我不欺骗你,你也不必防备我!”

后人由此故事引申出成语“尔虞我诈”。

——《左传·宣公十五年》

【求解驿站】我骗你,你骗我,表示彼此互相欺骗。尔,你;虞、诈,均为欺骗的意思。

【活学活用】资本家彼此之间~,是由资本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妙语点拨】楚庄王欲问鼎中原,为攻打宋国找借口,于是,派大夫申舟出使齐国,命令他经过宋国时故意不向宋通报。申舟遵命行事,宋国则认为此举有蔑视本国之嫌疑,便将申舟杀害。楚庄王闻讯,出兵伐宋。宋军殊死抵抗,故久攻不下。楚庄王心生退兵之意,却顾忌自己承担食言之责。后采纳申叔时的计谋,佯装与宋国进行持久战,迷惑宋国。宋大帅见状,信以为真,便潜入楚军主帅的营帐,佯称本国将誓死抵抗到底,反过来又忽悠了楚军一把。就这样,最终两国议和。春秋争霸时期,诸侯国之间勾心斗角,玩弄花招,由此可见一斑!

【近义】钩心斗角、尔诈我虞

【反义】推心置腹、坦诚相见

33、成语故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公元550年,北朝的东魏大将军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建立了北齐王朝。次年又毒死了孝静帝和他的三个儿子。有一年出现了日食,高洋担心自己的皇位不保,问一个亲信:“王莽夺了刘家的天下,为什么后来刘秀又能把天下夺回去?”那亲信说:“陛下,这要怪王莽自己了:他没有把刘氏家族斩尽杀绝。”高洋马上又开了杀戒:把东魏姓元(原姓拓跋)的二十五家直系皇族700多人全部杀光,连婴儿也无一幸免。

消息传来,东魏的元姓都很害怕,他们赶紧聚集起来商量对策。有个名叫元景安的县令说:眼下要保命的唯一办法,是请求高洋准许他们脱离元氏,改姓高氏。元景安的堂兄元景皓坚决反对,他说:“怎么能用抛弃本宗、投靠他姓的办法来保命呢?大丈夫宁可做玉器被打碎,不愿做陶器得保全!我宁死也不改姓。”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为气节牺牲。

(出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34、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1

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35、难能可贵成语故事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知道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36、不一而足的成语故事

元朝时期,乐善好施的施济资助桂富五300两银子,让他赎回妻子与孩子,同时给他十亩田地。桂富五在地里挖出1500两银子偷偷到绍兴过好日子。施济去世后家道衰落。好友支德要施还母子去找那个不一而足的桂富五。可他对过去的恩人后代置之不理。

【解释】足:充足。指同类的事物不只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

37、牝牡骊黄的成语故事

东晋时期,尚书仆射谢安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里把儿女辈召集在一起谈论诗文经义,要求子侄们用诗形容此时的大雪,侄儿谢朗作诗“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欣赏侄女的诗才。

【解释】表示人有卓越的文学才能。多指女子。

38、大旱望云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齐国出兵讨伐燕国取得胜利后久久不撤军,其他诸侯商议要联合出兵援燕。齐宣王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当年商汤率仁义之师讨伐夏桀,百姓盼望商军就像大旱望云霓一样迫切。选择诸侯担心你将来会像对待燕国那样去对待他们。”

【释义】比喻渴望解除困境,如久旱盼望下雨一样。

39、不谋而合的成语故事

【释义】

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故事】

东汉末年,各地群雄割据,关中地区以韩遂、马腾两支兵马最为强悍。此二人原先曾结拜为兄弟,关系相当密切,不料因部下之间多有摩擦,两人竟反目成仇,兵刃相向。

曹操派司隶校尉钟繇督守关中各路军马,调解二人争端。钟繇到长安后,写信劝和了韩遂和马腾。

当时曹操主要得对付孙权和刘备,他担心腹背受敌,因此极力安抚韩遂、马腾,并劝马腾放弃军权,到朝中任职。还要求他们二人分别送一子到京城,名为皇帝侍卫,实为人质。

建安十三年,因马腾年老,曹操上表推荐马腾儿子马超为偏将军,统领马腾部下,却提出要马腾和他其余两个儿子迁到京城。

后来曹操命令钟繇攻打汉中的张鲁,并派遣夏侯渊大军前去与钟会合。这时马超担心曹操是要对自己下手,便打算起兵。

马超对韩遂说:“曹操诡计多端,不可相信。我也顾不上在京城的父亲了,从今之后只以你为父;你也不要再顾忌扣作人质的儿子了,就以我马超为子,咱们同心协力对付曹操。”

韩遂欣然答应。韩遂的部将阎行却出来劝阻,请韩遂不要与马超一起反叛。韩遂说:“现在关中各将领不谋而合,一致要反,就好像老天命定了!”

他不听阎行的劝告,带兵向东进发,在华阴与曹操的军队大战一场,结果输得很惨。留在京城的人质,自然都成了曹操的刀下鬼。

40、车载斗量成语故事

三国时,蜀主刘备称帝,出兵伐吴。吴主孙权派中大夫赵咨出使魏国,向魏文帝曹丕求援。

曹丕轻视东吴,接见赵咨时态度傲慢地问道:“吴王是什么样的国君?吴国怕不怕我们魏国?”

赵咨听了这种带有侮辱性的问话,心中很气愤。他作为吴国的使者,当然不能有失国家的尊严,便很有分寸地回答道:“吴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人,重用鲁肃证明了他的聪慧,选拔吕蒙证明了他的明智,俘虏于禁而不杀证明了他的仁义,取荆州而兵不血刃证明了他的睿智,据三州虎视四方证明了他的雄才大略,向陛下称臣证明了他很懂得策略。至于说到怕不怕,尽管大国有征伐的武力,小国也自有抵御的良策,何况我们吴国有雄兵百万,据江汉天险,何必怕人家?”

一席从容的对答,使曹丕十分叹服,不得不改用比较恭敬的口气问:“像先生这样有才能的人,东吴有多少?”

赵咨答道:“聪明而有突出才能的,不下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那简直是用车装,用斗量,数也数不清!”

听到如此得体的外交辞令,魏国朝廷上下都对赵咨肃然起敬。曹丕也连声称赞赵咨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先生当之无愧。”

赵咨回到东吴,孙权嘉奖他不辱使命,封他为骑都尉,对他更加赏识重用。

【解释】载:装载。用车载,用斗量。形容数量很多,不足为奇。

41、刮骨疗毒的成语故事

1

刮骨疗毒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刮骨疗毒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然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平复如旧矣。”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岂望报乎!”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2

刮骨疗毒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guā gǔ liáo dú

【解释】三国 蜀 将 关羽 左臂为流矢所中,镞之毒入于骨,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事见《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后称为“刮骨疗毒”。

3

刮骨疗毒的成语故事点评

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刮骨疗毒:医者为其破臂刮骨去毒。


42、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

1

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子夏的徒弟去问子墨子说:“君子有标准没有?”子墨子说君子没有固定的标准。子夏的徒弟说:“猪狗都有标准,作恶的人怎么会没有标准呢?”子墨子说:“那些口头上说得好听而行动却比猪狗还不如,这不能称君子。”

2

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xíng tóng gǒu xi

【解释】豨:猪。人的行为丑恶,如同猪狗一样。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

【出处】语本《墨子·耕柱》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无耻

【近义词】行若狗彘

3

行同狗豨的成语故事点评

这个成语是一个贬义词,形容人的行为卑鄙恶劣到了极点,到了连猪狗都不如的程度,不是君子所为。做人一定要善良,不能做伤害别人的事情,不但自己不会快乐,也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损人利已甚是损人不利已的事情都不要做,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


43、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

1

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

“七贤”之一的山涛,与魏明帝时任大将军的司马懿有亲戚关系,但他并没有依仗这层关系去取得荣华富贵。公元239年明帝死去后,曹芳即位,司马懿与曹操的侄孙武卫将军曹爽受遗诏辅政。又过了五年,山涛四十岁,才在郡里当小官。后来,他被调到京城任尚书吏郎,官职也不算大。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最有才学,也最放任随便,毫不注意仪容和身体,并且敢于蔑视权贵。山涛虽然比他大十九岁,却很敬重他。

司马昭当政后,山涛调动官职。于是他特地上书,推荐嵇康担任自己门下的吏部郎。不料,嵇康对司马氏铲除异己,独揽朝政的做法很反感,不愿为司马氏服务,所以得知山涛上书推荐自己,不仅不感激,反而写了一封信,与山涛断绝来往。这封信就是著名的《与山巨源(即山涛)绝交书》。信中列举了九条自己不适宜当官的理由,但这些理由其实都是夸张的自我解嘲或是讽刺别人。例如有一条说,他不喜欢俗人,叫他与他们共事会受不了;还有一条说,他常常否定商汤王、周武王,并菲薄周公、孔子这些古代圣人,这不会被如今的礼法所容忍。山涛很了解嵇康,知道他是个血性男子汉,性格耿直、刚强,所以对此并不介意。但是,司马氏集团不放过蔑视他们的嵇康,公元263年,司马昭借一件事把他杀了。

过了两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了晋朝。山涛上书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说虽然父亲被杀,但儿子与此不相干,他德才兼备,应当任用。司马炎接受了山涛的建议,任命嵇绍为秘书丞。

入晋后,山涛担任吏部尚书,成为掌握全国官使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的长官。他长期在这个部门任职,凡是选用人才,都亲自作出评论。被选用的人后来的表现,与他事先的评论基本相同。

当时有个县令,在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为怕人告发后获罪,便向朝廷不少大臣行贿,他送给山涛的是一百斤丝。山涛为不显示出自己与别人不同,不露声色地收了下来;但命人将它封好,吩咐谁也不准动用。后来那县令案发,不少大官被牵连受讯问。问到山涛时,他把封存的丝取来,只见上面积满了尘土,里面的丝没有动用过。

山涛为官清正,得到众人的好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盛赞他说:“山涛就像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一样。人们往往都欣赏玉和金光彩夺目的外表,而对未经琢磨的玉和未经冶炼的金,却不知道它们内在的高贵质地。”

2

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pú yù hún jīn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解释】“璞玉”是未经人工雕琢的玉;“浑金”是没有冶炼过的金子。比喻人的品质纯美质朴,或指天然浑朴的精美之器。

【用法】褒义,作宾语;形容人的品质淳朴善良。

【近义词】璞金浑玉

3

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点评

璞玉浑金的成语故事启示我们,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现实,好好发挥自己所长,坚持不懈,终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我们要相信,“发光的不一定是金子,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44、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

1

草木皆兵的故事

公元383年,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坚,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秦军前锋苻融攻占寿阳(今安徽寿县)后,苻竖亲自率领八千名骑兵抵达这座城池。他听信苻融的判断,认为晋兵不堪一击,只要他的后续大军一到,一定可大获全胜。于是,他派一个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谢石劝降。

朱序原是东晋官员,他见到谢石后,报告了秦军的布防情况,并建议晋军在前秦后续大军未到达之前袭击洛涧(今安徽淮南东洛河)。谢石听从他的建议,出兵偷袭秦营,结果大胜。晋兵乘胜向寿阳进军。

苻坚得知洛涧兵败,晋兵正向寿阳而来,大惊失色,马上和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当时正是隆冬时节,又是阴天,远远望去,淝水上空灰蒙的一片。仔细看去,那里桅杆林立,战船密布,晋兵持刀执戟,阵容甚为齐整。他不禁暗暗称赞晋兵布防有序,训练有素。

接着,苻坚又向北望去。那里横着八公山,山上有八座连绵起伏的峰峦,地势非常险要。晋兵的大本营便驻扎在八公山下。随着一阵西北风呼啸而过,山上晃动的草木,就像无数士兵在运动。苻坚顿时面如土色,惊恐地回过头来对苻融说:“晋兵是一支劲敌,怎么能说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坚中谢玄的计,下令将军队稍向后退,让晋兵渡过淝水决战。结果,秦兵在后退时自相践踏,溃不成军,大败北归。

2

草木皆兵的材料

【注音】cǎo mù jiē bīng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另见:“八公山上,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解释】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杯弓蛇影、风声鹤唳、疑神疑鬼

【反义词】若无其事,镇定自若、坚如盘石

【年代】古代

【例句】敌人吓得惊恐万状,~。

3

草木皆兵的点评

遇到危险和紧急的情况时,我们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的人能够做到安静自若,有的人却惊慌失措,通常能够冷静思考下来的人会顺利逃脱危险的境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视敌人的力量,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大敌当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45、负重致远的成语故事

1

负重致远的故事

东汉末,襄阳大名士庞德公有个很有才学的侄儿,名叫庞统。那时候,隐居在隆中的诸葛亮常去拜访庞德公,和庞统也成了好朋友。庞德公非常赞赏他俩的才能,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在庞德公的眼中,他俩都是当世俊杰。

周瑜任南郡太守时,庞统在他手下任功曹。不久周瑜病死,庞统送葬到吴郡。吴郡很多文人早就听说庞统的名声,所以等他将要西归南郡去的时候,大家都去看望他。连当时非常有名的文人陆绩、顾劭)、全琮等也去了。

大家在昌门聚会话别,谈古论今,非常欢畅。谈论间,众名士请庞统评论一下在座人员。

庞统先评江东著名学者陆绩,他说:“陆先生像是一匹跑不动但脚力强劲的马,有超逸的才能。”众名士听了,都说他评到了点上。接着,庞统又评顾劭。他说:“顾先生好比是一头跑得很慢的耐劳的牛,但能够背负着沉重的东西送到远方。”有人请他评评自己,

他颇为自负地说:“为帝王出谋划策,治理天下,我还是可以胜任的。”

2

负重致远的材料

【注音】fù zhòng zhì yuǎn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解释】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用法】作谓语、补语;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近义词】任重道远

【年代】古代

3

负重致远的点评

我们想要成功就必须付出努力。我们知道,成功是个艰难的过程,只有有勇气的人、有恒心、有信心的人,肯为成功付出血汗的人,才能获得成功。人生路漫漫,然而奋斗的日子却很苦短,我们要抓住每一次机会,为之付出真诚的努力,成功定会光顾我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46、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

1

老牛舐犊的故事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2

老牛舐犊的材料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3

老牛舐犊的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47、劳而无功的成语故事

1

劳而无功的成语故事

孔子作为有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极力主张以仁义道德来治理国家,恢复过去周朝的礼制。他认为统治者只要用“仁义”来感化百姓,处理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恢复礼制,天下就会安定。为此他曾周游列国,向各诸侯国国君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并请他们采纳。遗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张并不像他的教学见解那样受人敬佩和欢迎,到处碰壁。孔子的学生颜回便去问鲁国一个叫太师金的官吏:“我的老师孔子到处游说,劝人家接受他的主张,可是到处碰壁。这次去卫国,你看情况会怎样?”大师金摇摇头说:“我看还是不行。现在战乱四起,各国国君为争地盘都在忙于打仗,对你老师的‘仁义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谁会去听那些不合时宜的说教呢?如蔡、陈两国就是如此。如果到卫国去游说,肯定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太师金又举例作进二步解释:“船在水里是最好的运输工具;车是陆上最好的运输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陆上来运货,那是白费力气,劳而无功。你的老师要去卫国游说,好比是把船弄到陆上去运货一样,其结果,必然是劳而无功,可能还会招灾惹祸。你们不要忘了去陈国的教训,那时你们到陈国不是没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饭吃吗?”

2

劳而无功材料

【发音】 láo ér wú gōng

【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解释】“功”,功效。花了劳力却收不到功效。形容白费力气。

【近义词】水中捞月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

【成语举例】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48、南阳三葛的成语故事

1

南阳三葛的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琅琊(今山东临沂北)的诸葛亮兄弟迁居南阳。

后来刘备来访诸葛亮,27岁的诸葛亮预言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后出任蜀国丞相,建立了不朽的功绩。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在吴国当南郡太守。当刘备东下進攻吴国时,诸葛瑾给刘备写信,说明吴蜀联盟的重要性,有人对孙权说诸葛瑾里通外国,孙权很生气,说:“我和子瑜(诸葛瑾)有生死不易的交情,子瑜不会背叛我,就象我不会背叛子瑜一样!”诸葛亮的从弟诸葛诞也很了不起,他在魏国当刺史,常常为魏国领兵出征。

当时人说:“(诸葛三兄弟,)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

2

南阳三葛材料

【发音】nán yáng sān gě

【出处】《世说新语·品藻》

【解释】南阳三葛,指的是诸葛亮与哥哥诸葛瑾,堂弟诸葛诞,他们并称南阳三葛。比喻很有才能的人。

【成语举例】但~,君得其龙,区区者又何足道。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仙》

49、三字成语:五里雾

  词目:五里雾

  发音:wǔ lǐ wù

  释义: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示例:唐孔德绍《行经华阴》诗:“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

  邹韬奋《抗战以来》六:“究竟怎样,实使人如陷入五里雾中,无数青年及热心国事的人们便在这五里雾中遭到源源而来的无妄之灾。”

50、四字成语:随俗为变

  【注音】suí sú wéi biàn

  【典故】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随俗为变。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释义】随:顺从;俗:世俗。指顺随风俗而变化。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结构】偏正式

  【押韵词】以点带面、瑕瑜互见、融洽无间、蝮蛇螫手,壮士解腕、沉鱼落雁、单丝不线、买牛卖剑、奉头鼠窜、重明继焰、临危不惮、......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天下闻名,经常周游列国为人看病。路过邯郸时,听说有贵妇人得病,就担当起妇科大夫的角色;路过洛阳时,听说周人敬重老人,就担当起五官科大夫的角色;到了咸阳,听说秦人喜爱小孩,他又随俗为变成为小儿科大夫了

  【成语举例】扁鹊深入民间,‘周游列国’,‘随俗为变’,解除人民疾病的痛苦……  陶铸《崇高的理想》

手机扫码阅读50个成语小故事简短原文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