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在线

故事大全 2023-03-06 09:30:02

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在线

1、贞子和小鬼民间故事

  传说,在很久以前,北海道就曾出现过一个懒女人,她的名字叫贞子。

  贞子自幼家境富裕,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身边整天围着一大群佣人,只要她轻轻咳嗽一声,佣人们就会服侍得她舒舒服服。

  日子过得真快,一直长到十七岁,贞子连怎么洗脸洗手都不会,四邻的男青年没有一个爱上她的。

  不过,事情也真凑巧,有一次东京一个著名的武士在慕名拜访贞子父亲时,向贞子提出了求婚。武士虽然身无分文,但他的勇敢,他的英俊,一下子赢得了贞子姑娘的心。很快,他们就结了婚,远离了父母,来到了东京。

  可怜的贞子没钱还无所谓,没有整天服侍她的佣人却使她寸步难行,因为她连洗手都不会。于是,她每天只是干巴巴地躺着,象个垂危的病人,完全要由丈夫来服侍。每天一日三餐之后,总是把剔好的牙签随手扔到席子下面。久而久之,席子下堆起了一大堆又脏又臭的牙签,弄得小鬼们寝食不安。

  不久,丈夫远征去了。就在第一天晚上的两点多钟,突然,贞子被一阵奇怪的声音吵醒了。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看到一大群约寸把高的士兵从席子底下整齐地开了出来,他们挥舞战刀,口里念念有词,冲着贞子呲牙咧嘴,恶狠狠地扑杀过来。

  “啊!”贞子大惊失色,想逃走已来不及了,她赶紧用被子蒙住头。但晚了,矮人们已经冲上来撕开了被子,无数把战刀杀得贞子顾此失彼,遍体鳞伤,她奋力扑打,打走一批。又来一批,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个晚上,贞子真害怕极了。

  以后天天如此,弄得贞子一天比一天瘦下去,脸上布满了恐怖的阴影,但是,她又不敢把这情形告诉周围的人。

  半个月过去了,丈夫终于回来了。“亲爱的,你怎么啦?”一见爱妻如此神情、丈夫焦急地询问,“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见到了丈夫,贞子再也忍不住心中的害怕与痛苦了,她嚎啕大哭,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勇敢的武士。

  “我今晚躲在衣柜里,让我来收拾这帮小子!”丈夫的果断,终于使妻子安定了下来。

  夜深了,躲在衣柜里的武士果然又见到了贞子所说的那一幕。他奋不顾身地大吼一声冲上前去,他的凛凛威风震慑了这帮矮矮的武士,它们吓作一 团,终于露出了原形。

  “哈!原来是一堆肮脏的牙签!”武士大叫起来,胜利的喜悦中流露出轻蔑而惊讶的神情。“这究竟是谁扔的牙签?”他大声发问。可是他得不到回答。因为答案隐藏在贞子的心中,她羞愧万分,脸涨得通红,默默地低下了头。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小鬼们起作法术,将这些牙签变成武士来戏弄懒女人贞子的。此刻,妻子的忏悔全落入了小鬼们的眼睛,它们满意地离去了。

  果然,从那以后,贞子变了,变得勤快了。席子下面再也没有她扔下的脏牙签了。小鬼们也再也没有什么举动了。

2、朱熹和狐狸精民间故事

  南宋淳熙十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在碧水萦绕的五曲溪畔建起了武夷精舍。那四方的学一子,慕朱夫子大名纷纷前来,求学听经。

朱熹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房。这里奇峰秀水,丹岩翠壁,一道道瀑布从天游峰上“哗哗哗”地流泻下来,像一片片雪花撤落在雪花泉里。泉外长满了一丛丛青青的岩茶,山风一吹过呀,清香扑鼻。朱熹专心做他的学问,饿了吃一块冷地瓜;渴了喝一杯浓茶;冷了跺跺脚取暖;困了舀一瓢泉水洗脸提神。他每天讲学著述到深夜。

日落月起,花开花谢。朱熹独居深山,冬去了,春天又来了,月缺了,十五又圆了。朱熹在寂寞中更加怀念起早逝的妻子口他把盏对着明月,遥祭刘夫人,不时又自饮几盅,借酒来浇愁哩,一天黄昏,日头刚落山,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然听到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声,忙出门一看,_见茶洞外的独木桥上站着一位女子,正笑吟吟地朝这边走来口那女子一步一颤的,震得独木桥吱扭吱扭地摆着;忽然,朱熹看那女子脚下一滑,差点儿绊倒,就急忙上前扶着她从桥上走了下来。

“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

“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在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夫子为师,请受学生一拜。”丽娘望着朱熹,一边说着,一边就向他施礼参拜。

朱熹又惊又喜,心想:我平生虽有弟子数百,却从未收过女流。但这女子端庄识礼,又如此求学心切,想来并非俗人,不妨就收下她吧!朱熹扶起丽娘,问过她平日的读书情况,就将她引人书房,向她讲授起四书五经来了。

这丽娘确实机灵,聪明过人,不一会儿。就把先生讲的全都记住了,而且能背会诵,对答如流。

朱熹一时高兴,搬出自己的一大叠诗稿给丽娘看。丽娘见诗稿上密密麻麻地写了许多绝句,画了许多红圈红杠,就说:“蒙先生不弃,就让学生把诗稿誊写一遍吧!嗯?”丽娘见朱熹笑着点了点头,就磨墨提笔,在纸上喇喇地写了起来。

朱熹默默地站在一旁,见丽娘书法如行云流水,笔触潇洒娟秀,不禁呆住了:这女子果有才气,今天收为门生,日后也不枉费老夫一番心血呀!

丽娘专心致志地誊写,刚抄完一篇,抬头见朱熹正凝神地看着自己,那颗心立时涌上了胸口,脸也红了,朝他轻轻地喊了声“先生”,就低下头来。朱熹心头一热,马上察觉出自己举止有失,慌忙支支吾吾地走开了。

从这以后,丽娘风雨无阻,天天晚上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誊写了很多很多的诗文,还常常陪先生吟诗作画到深夜哩。

丽娘不但才学过人。而且聪明贤惠,体贴先生:朱熹饿了,她就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竹笋香菇面;朱熹渴了,她又送来一盘甜蜜蜜的武夷香桃李;六月酷暑,她为先生摇扇送凉;早春寒夜,她又为先生起火取暖。

这一来,朱熹的著述越来越多,文思越来越敏捷。丽娘的柔情体贴,使朱熹感到温暖与欢乐,有时又思绪缕缕,他爱丽娘的才学风貌,爱她的温柔多情。每天一早,丽娘走了,他就觉得孤单,总是巴望日头快落山,月儿早点升起。

这天傍晚.朱熹因思念丽娘,去平林渡口散步等她。忽听得有人唤了声“朱夫子”,回头见是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朝他招呼着走来,忙停了脚步。这两口子长着三角脑袋,鼓着双金鱼眼睛,男的又高又大,女的又矮又小,一身穿戴黑不溜秋的,活像一对丑八怪似的。

乌老头朝朱熹瞅了瞅,摇摇三角头,伸长又黑又细的脖子说:“哎呀,朱夫子,看你这气色不好,定是中了邪呀!”

乌老婆子也阴阳怪气地叫:“是呀,是呀,中了邪呀,这邪气入骨,要大难临头罗!”

朱熹问:“此话怎讲?”

乌老头说:“你可知每天晚上到你房的女子是谁?”

朱熹反问:“你说她是谁?”

乌老头说:“她是武夷山的狐狸精哩!”

“啊!”朱熹大吃一惊,又急忙问:“狐狸精到我书房为何?”

乌老婆一子又接上话说:“谋你的才学,—唉,糊涂呵,还谋你祖传的玉碗,”朱熹听了心里纳闷:白从来了丽娘,我笔下生花,学业精进;那祖传的玉碗么?丽娘每晚都要擦上几遍,小心地供在香案上、她岂有谋财之意呢?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么是狐妖?“胡言乱语!”朱熹厉颜正色地说着,就拂袖而去了。

朱熹走近书房,推门一看,不知丽娘何时已在灯下为他缝补衣裳了,心里感到一阵温暖。他仔细端详。越觉得丽娘长得秀丽、端庄,那双巧手匕针走线,眼边嘴角含笑,更见脉脉含情,禁不住轻声地唤起丽娘的名字来。丽娘见先生深情地打量着自己,脸一红,心里头像有只小鹿在跳。她忙站起把补好的衣服披在朱熹身七,然后挑亮灯芯,摆好诗书,准备听先生讲课。

可是,朱熹哪有心思讲课呢?他虽不相信丽娘是狐狸精,但是摆渡佬的话像毒蛇一样死死缠着他,咬着他,搅得他心神不定。

丽娘一看先生脸色不好,忙问:“先生,看你这脸色,是不是身子不舒服了?”

朱熹慌忙摇摇头,说:“哦哦,没有,没有……”

丽娘问:“那你?”

朱熹说:“丽娘……我今天遇到摆渡人了……”

“啊!”丽娘暗暗一惊,好久好久,她才抬起头来,对朱熹说:“先生,你不要听信谗言,不要听信谗言呀!”

朱熹见丽娘眼里滚下两串亮晶晶的泪珠,忙上前劝说:“丽娘,我不信,不信那些谗言。”从这以后,朱熹和丽娘结成一对恩爱失妻。一天,朱熹出门散步,就觉得有人在他背后嘀嘀咕咕;走进学堂,又见弟子们在议论狐夫人……

朱熹正闷闷不乐,又遇到那两个尖头三角脸的摆渡佬。

乌老头说:“大胆的朱熹,老夫好言相劝,你非但不听,反而与狐狸结为夫妻了。”

乌老婆子又怪声怪气地帮腔:“哎呀,唉唉,朱夫子如你不信,不妨照我和老头的办法一试。”说着,两口子在朱熹耳边叨咕了一阵,转眼不见了。

朱熹听愣了,心如乱麻地回到家里,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怎么也睡不着。他只好拿起朱笔,坐在案前批改文章。丽娘见先生没有人睡,也陪着他坐到天明。一连两夜都是这样。到了第三天晚上,丽娘实在困极了,上下眼皮一直打架,只好伏在书案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了个磕睡醒来一看,就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只见一对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里伸了出来T他慌忙上前想喊醒丽娘,只听得“恍当”一声,玉筷被碰落地上,闪出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接着丽娘醒过来。顿时觉得天旋地转,心痛欲裂,站也站不住,眼泪像断厂线的珠子簌簌地滚了下来。她哭着说:“先生,我们要分别了,我虽有心陪伴夫终身,但事到如今,也不得不走了。一先生,丽娘走了,无人问寒问暖,无人添衣送茶,你要自己珍重,珍重呀!”

朱熹心如刀绞,紧紧地抓住丽娘的手说:“丽娘,你不能走,不能走呀!”

丽娘摇摇头,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于年的狐狸精。因为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的寂苦,所以每晚渡河来到书房,照料先生起居,陪伴先生读书。不料,平林渡的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的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被贬在那儿摆渡。现在他们恶言中伤,拨弄是非.使我俩分散,生离死别,我恨、我恨呀!先生,如今丽娘道行已破,玉筷离身,归宿洞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先生呀,丽娘不能跟你百年到老了,只能在高高的南晖靖里把你相望……”

丽娘泪水涟涟,与朱熹难分难舍。忽然空中忽隆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泣不成声,指着窗外黑影喊:“先生,是它们,毁了丽娘,就是它们拆散了我们恩爱夫妻呀:……”

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颤,抄起朱笔扔向窗外,只见朱笔像燃烧的箭直飞而去;两个摆渡佬立时“啊”地叫了一声,就变回一对乌龟原形,慌忙地往九曲上游跑去……等朱熹回过头时,丽娘已经不见踪影了。

朱熹发狂似地追出房门,对着空旷的山野大声喊着:“丽娘-一!丽娘归来!丽娘归来!”

天渐渐地亮了.未熹沿着崎岖的山路,急匆匆地爬上隐屏峰,只见南溟靖门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山花,花丛里静静地躺着一只美丽的狐狸。朱熹痛似肠断,他采一朵鲜花,哭一声,又采一朵鲜花又哭一声,慢慢地把狐狸掩埋在南螟靖里。民间传说,他还在洞前立了一个“狐氏夫人”的石碑。从此,武夷人就把南溟靖叫做“狐狸洞”了口直到如今,凡是往来武夷山的游客,都一定要爬上狐狸洞去,看一看这位多情的丽娘!

至于那两只慌忙逃窜的乌龟精,刚爬八曲上水狮旁边.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一对石龟一一那就是我们现在乘竹排游九曲时所见到的上、下水龟。那小龟之所以歪歪斜斜地趴在大龟背上,传说那是矮小的乌老婆子中了朱笔后,骨头变软了,爬不动了,就由老乌头背着跑。到了水狮地方,一头栽倒溪边,就死了口至今还一上一下地趴在水里呢!

3、保洛陀民间故事

  古代,天地间分上、中、下三界,天上叫上界,地面叫中界,地下叫下界。

  三界都有人居住,上界由雷公管理,中界由保洛陀管理,下界由龙王管理。上界和中界隔着一层白云,中界和下界隔着一层地壳。三界都各自封闭得密密实实,没有道路相通,没有门户进出,凡人不能往来,只有雷公、保洛陀和龙王,可以超越三界,通行无阻。他们三个和睦相处,时常会商计三界兴废之事。那时,天只有六尺六寸高,地只有六尺六寸厚,三界的人讲起话来,互相可以听得见,听得懂。中界没有水,由上界供给,中界没有火,由下界供给。中界的人需要用水,只要叫一声,上界便把雨水洒下来;中界的人需要火,只要叫一声,下界就把火生起来;上界的云雾稀薄了,需要加厚,只要向中界叫一声,中界就烧火生烟充实云雾;下界听到中界人敲打东西或争吵,地壳震动受不了,只要叫一声,中界的人立刻停止敲打,息声不闹。三界中的人互相关怀体贴,互相帮助,和和顺顺。

  那时鸟兽会讲话,树木也会讲话,人也会走会飞。中界的人只有三尺三寸高,不会建房屋居住,不会做衣服穿,也不会耕田犁地种五谷。人们和鸟兽一同居山住林,栖息岩洞,喝山间的泉水,吃野生的果子。有时候,遇见死的鸟兽,就吃鸟兽肉,遇见死人,就吃死人肉。

  管中界的保洛陀,是一位极聪明、极能干的圣人,过去和未来三界的事情,他全懂得。因此,人人都敬佩他,归服他,称他为通天晓,推他做头人。人们遇到什么困难,去求他相助,他都不避艰险去帮忙;遇到不懂的事,去请教他,他也讲得清清楚楚,指点得明明白白,使人增长才智;有纠纷去请求他排解,他耐心说服,判得合情合理。

  有一次,鸟兽到保洛陀那去诉苦说:“保洛陀公公啊,请你叫人们搬到别处去住吧!他们的孩子们不讲道理,时常打破我们的蛋,捏死我们的雏婴幼儿。这样下去,我们会绝种断后的。”保洛陀说:“好吧,你们先回去,我自有好安排。”于是,保洛陀就叫人们搬到山坡、平原居祝鸟兽仍旧住在山林,这样鸟兽就居住得安然了。

  过了不久,人们又到保洛陀那里去诉苦说:“保洛陀公公啊,住在山坡上、平原上,没有树木遮荫,没有岩洞藏身,晴天日头晒,阴天风雨淋,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怎么生活下去呢?请你可怜可怜众生,帮大家想个好办法吧!”

  保洛陀笑着对大家说:“想安居乐业,这好办,可得先苦后乐,你们不怕苦,照着我的主意去做就可以了。”人们都拥护,于是他教导大家做石斧石刀,砍下树林埋柱子,割来茅草,编成一块块,搭起房屋来居住,这样人们不被日头晒,能避风雨,住得舒服自在。接着他又教导人民剥下树叶棕皮,编成一片片,做成衣衫来穿,使人们保温御寒。

  过了不久,人们又感到不满足。大家又到保洛陀那里去诉苦说:“保洛陀公公啊,我们的住家离树林太远,每天赶到山里去吃饱果子,再回到家,肚子又饿了,冬天野果少,又是风寒雨冷,找果子充饥困难,请你帮大家想个办法吧!”

  保洛陀见人们诚心求教,捋着银须笑道:“好呀,乡亲们有这个心意就好办啦!”于是他便教导大家用火烧荒,拔除杂草,开垦生地,播种五谷杂粮,又移植果树。这样,人们学会了耕种,有吃有穿,无忧无虑地定居下来。

  保洛陀自己呢,因为整天忙着给人们和鸟兽排难解忧,公断事务,连搭房屋的时间都没有,就长住在岩洞里。

  后来牛、马、狗、猪、鸡、鸭等,受不了老虎和狮子的气,逃离山林,来到山坡平原,要求保洛陀给它们地方居祝保洛陀见它们也很可怜,就叫它们和人结交老同①,并叫人们收留、保护它们,同时分派:牛帮人们拉犁耙耕地,狗帮守门,马给人骑,犬拉货物,猪帮造粪,鸡守更报晓,鸭下田除虫,它们都心甘情愿了。不料过了几天,牛、马、猪、狗、又埋怨起来,说人老同亏待了它们,一齐跑到保洛陀那里去诉苦。保洛陀好言好语相劝,对它们说:“劳苦才能生存,你们帮助人们做工,人们就保护你们,你们怕劳苦,不肯做工,回到山林里住,老虎和狮子就把你们吃掉。究竟是做工好呢,还是被吃掉好,你们自己选择。”

  牛、马、狗、猪没有话说,只好又回来帮人做工。但是牛觉得拉犁耙太辛苦,仍然埋怨,不服气,又到保洛陀那里喋喋不休地诉苦。保洛陀平心静气地劝说,它还是瞪着红眼睛不服气。保洛陀为了驯服它,叫人用芭蕉叶打它的嘴巴,连上腭牙齿也给打落了。因此直到现在牛没有上腭牙齿,嘴巴上还留下青紫色的芭蕉叶痕迹。牛被打落了上牙,骂得更厉害,保洛陀见牛不知高低,又叫人用艾叶灸它的下颏,于是牛就变成了哑巴。现在牛的颏上有一颗黑痣,那就是被艾叶灸留下的结痂。从那时起,牛很怨恨芭蕉,所以它一见芭蕉树,就用角把它触倒,把蕉叶吃个精光。鸡忠实地给人守更报晓,每夜交更,公鸡就扑扑扇开翅膀,喔喔啼叫,唤醒主人;鸭也不辞劳苦,每天一下地,就蹩着一双矮脚,到处寻找害虫。

  人们从保洛陀公公那里学会了盖屋建房居注种五谷、驯养六畜的本领以后,就过着美好的生活。

  鸟兽只会吃,不会做工。不久,把山林里的果子吃光了,就跑到平原来吃人们的五谷,还和人们争吵。于是保洛陀公公就发下定律:“从今以后,人有人语,鸟兽各有自己的话。人是中界万物之主,鸟兽统统由人们管理。各人做得的各人食,不做工的不得食!”这样,鸟兽再不会说人话了,见人们走近,就远远躲开。

  那时候,草木也会说话,还会飞走。人们煮饭烧水的时候,只要在门口叫一声,柴草就飞到灶门前来,有一年三月初三那天,一个女人蒸五色糯米饭过节,蒸笼装不正,柴草飞进来时撞翻了蒸笼,糯米撒了一地。女人很生气,就跑去找保洛陀公公诉苦。保洛陀便对草木说:“以后你们只许生根长枝叶,不得乱走动,头朝地,尾向天,没嘴巴没耳朵。人们要柴草时,他们自己去取,不用你们飞来。”从此,草木就不会说不会走动了,只是在土里生根成长。

  女人见柴草不会飞来,又犯愁了,对保洛陀说:“保洛陀公公啊,你这样判断,好是好,但草木枯地里盘根,我们怎么去取回来烧火呢?”保洛陀说:“我教你们办法去取,别发愁!”他又教导人们熔铁炼钢,打制柴刀。

  人们有了铁做成的柴刀,比石刀又硬又利,砍柴割草很便当,可高兴啦。

  保洛陀看见一个巨人,名叫卜伯,他比别人高半截儿,身粗得像个大水缸,又聪明过人,就有心收他做徒弟,日后让他接班管中界。于是对他说:“卜伯啊,你身材高大,力气过人,英勇聪明,你就来做我的帮手吧!平时跟我学点有用的东西,闲空时就帮我劈柴火。”卜伯见保洛陀公公看重自己,满心欢喜地说:“好吧,洛陀公公,我很乐意跟你学本领。但我的妻子又做什么呢?”“叫他在你身边,我教她学会纺纱织布,再由她传教众妇女。”卜伯夫妻俩,就照洛陀公公的话,很勤奋地学习本领,劈柴、纺线。但是过了不久,卜伯又对洛陀公公诉苦说:“保洛陀公公啊,天太矮了,我劈柴时斧头每次碰着天,撞着云,上界的人日夜骂我,怎么办呢?”卜伯的妻子又说:“洛陀公公啊,地太薄了,我每次打桩纺线,泥土震落到下界,下界的人就骂我,怎么办呢?”

  这样,保洛陀就叫雷公把上界升高。雷公问:“要升几丈几尺几寸高?”

  保洛陀说:“三十三条楠竹那么高,三十三弄藤条吊不到。”

  保洛陀又能叫海龙王把地加厚。龙王问:“要加几丈几尺几寸厚?”

  保洛陀说:“三十三座山那么厚,三十三弄藤条穿不透。”

  于是,天升得很高很高,地加得很厚很厚。从那时候起,天高攀不上,地厚不见底,三界的人讲话,彼此听不到。上界和下界的人都说,这是卜伯搞的鬼,暗中怀恨他。中界人需要水和火时,叫上界和下界都不灵了。保洛陀就烧通天香,点红蜡烛,敲锣打鼓。上界听到了,就把雨降下来;下界听到了,就把火生起来。

  过了很久很久,保洛陀年老了,就对卜伯说:“徒弟啊,树老落叶,人老归土。趁我鼻头还有气息,让我把自己的全部本领传授给你吧!”可是,他还没来得及把全部本领传给卜伯,就去世了。

4、张老实娶妻民间故事

  唐县郊外有个张老实,二十好几了还没有人上门提亲。有人同情他,说:“媒人不找你,你就去找媒人呀!老娶不上媳妇,你不成绝户头了?”张老实想想也是,于是打听到邻村有个专门说媒的黄油嘴,这天就硬着头皮找上门去。

  黄油嘴倒也是个爽快人,看张老实一副老实疙瘩的样子,张口就说:“你拿十两银子来,我保证五天之内把女人给你送去。”张老实的全部积蓄不过就是十来两银子,为了娶到媳妇,他咬咬牙全掏了出来,回去之后又在屋角落里搜罗了半天,用搜剩下的角子儿置了些酒菜,就天天在家里坐等新媳妇上门。

  果然,到了第五天傍晚,黄油嘴带着一干人引着一顶花轿来了。黄油嘴让跟来的伴娘把蒙着红盖头的新媳妇扶下轿,对满脸喜色的张老实说:“你先别忙着跟新媳妇亲热,快弄些酒菜给我们填填肚子。”因为张老实早有准备,所以酒菜很快就上了桌,黄油嘴一干人也不客气,放开肚皮大吃起来。

  等把这干人送走,已是一更天光景。张老实有些酒意,也就少了羞涩,就忙不迭地放胆掀开了新媳妇的红盖头。呀,新媳妇太漂亮了,红扑扑的脸蛋,张老实怎么看怎么喜欢,尤其是那双眼睛,充满了和善与温柔。张老实又惊又喜,忍不住就伸手朝新媳妇的脸蛋摸去。不料这一摸,着实吓出一身冷汗。为啥?新媳妇的脸蛋冰凉不说,而且木木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再往身上一摸,不得了,新媳妇的身子竟是一截白花花的木头。

  张老实惊呆了,索性把新媳妇的衣服扯下来,端了灯烛前后左右地打量。不得了,新媳妇整个就是一截木头,只是上端被刻成了媳妇的头像。张老实觉得这个头像有点眼熟,想了半天想起来了,不就是庙里菩萨娘娘的像嘛!张老实吓得又赶紧把衣服给她披上。

  张老实实在搞不懂,黄油嘴为什么要给自己送这么一尊木刻菩萨来,他甚至心想:会不会是人家原本送来的是活生生的女人,到了我家之后才变成了木菩萨?要真是这样,那不就表明是老天在告诉我不该娶媳妇啊?一想到此,张老实立刻恭恭敬敬地把木菩萨供起来,然后才上床睡觉。老实人心里不装事儿,他脑袋一挨枕头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起来,还像以前一样过日子。

  这天吃过晚饭,张老实正在油灯下编草鞋,突然有个姑娘找上门来。张老实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你呀!”谁知那姑娘却不在乎,说:“过去不认识,现在不就认识了吗?我肚子饿了,你能不能给我弄点吃的?”

  张老实于是就去厨房煮了一碗荷包蛋。等姑娘吃饱了肚子,张老实说:“你要是个男人,我就留你住宿,可你是个女的,不方便。你住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姑娘摇摇头说:“我没有家,我就住你这儿,不走了!”张老实吓了一跳:“那可不行!”

  姑娘说:“你把我当成你的媳妇,不就行了?”张老实连连摆手:“那更不行了,我没下过聘礼,怎么能白捡一个媳妇呢?”

  姑娘笑了:“你怎么没下聘礼?你不是已经花了十两银子了吗?”张老实愣住了:“那十两银子娶回的是一尊木菩萨。再说,这事儿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菩萨呀!”姑娘指了指张老实供奉在屋里的菩萨像,“不瞒你说,那就是我的像,我就是菩萨的真身。”张老实一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这难道是真的吗?

  姑娘告诉张老实,菩萨也是要嫁人的,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现在呢,她就看中了张老实。菩萨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心眼实不是毛病,那叫诚实,那叫高贵。诚实的人为什么一直没有人给介绍媳妇?那是凡夫俗子没眼光!姑娘这番话说得张老实心花怒放,既然菩萨要和自己成亲,那也是违背不得的,于是张老实就高高兴兴地牵起了姑娘的手……

  谁知道好景不长,张老实新婚第三天,那个黄油嘴就找上门来了,说张老实拐骗了他的闺女青莲。他今天不但要带走青莲,还要张老实赔偿他的损失。张老实一听傻眼了,说:“我娶媳妇不假,可我娶的是菩萨娘娘,怎么会是你闺女呢?”

  话音刚落,姑娘从水塘洗衣服回来了,黄油嘴伸手就去拉她的胳膊,说她就是自己的闺女青莲。谁知姑娘把膀子一甩,沉着脸说:“你认错人了,我是菩萨!”张老实接过姑娘手里的洗衣盆,一面拉着她进屋,一面扭头对黄油嘴说:“我供的是菩萨,娶的也是菩萨!你回去吧,这里没你的事儿。”黄油嘴气白了脸,跺脚道:“你胆敢娶菩萨做老婆,我去官府告你!”

  黄油嘴果然把张老实告到了县衙。县老爷听说娶菩萨的事儿,很是惊奇,当即就让黄油嘴带路,直奔张老实家。张老实见县老爷登门,吓得话也说不出来。

  县老爷对着姑娘上下打量了一阵,惊疑地问:“你是菩萨?”姑娘倒挺沉着,回答说:“我不是菩萨,我是民女青莲。我不过是代替菩萨守诺行善。”县老爷“哦”了一声:“此话怎讲?”姑娘深叹一口气,这才把事情的缘由说了出来。

  这姑娘的确是黄油嘴的闺女青莲。黄油嘴特别好赌,还常年打着媒人的旗号骗人钱财。前些日子,黄油嘴买截木头人糊弄张老实不说,后来又接了东庄一个人的十两银子,也答应五天之内给人家送个新媳妇去。可那人不是老实疙瘩,带着自家的兄弟天天在黄家门口候着。黄油嘴找不来新媳妇,却早把人家的十两银子给输了个精光,眼看五天的期限将至,没办法,他只有把青莲顶出去。万幸的是,青莲当天晚上就从这户人家逃了出来,她思来想去,干脆以菩萨的名义自己上门,做了张老实的媳妇……

  县老爷听完青莲的诉说,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瞪着黄油嘴喝道:“你这个赌徒骗子,哪配为人父!本县判你千里流刑,去边关效力吧!”

  黄油嘴急了:“老爷判了小民的流刑,那小民欠东庄的银子怎么办?”其实他说这话是想提醒县老爷他还有欠账,让县老爷免了他的流刑。

  县老爷冷笑道:“怎么,你怕了?本县就是免了你的流刑,你也不过是挖东墙补西墙,继续指婚骗财,惹是生非!”

  这时候,想不到张老实“扑通”一声给县老爷跪下了。张老实说:“老爷,黄油嘴既然成了我的岳父,我就是他的半个儿子。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他欠下的债务,以后就由我慢慢还吧!不过,看在我岳父年纪已大的分上,恳求老爷能不能让他就近服刑,也让我们做小辈的方便照顾?”

  县老爷听张老实这么一说,简直惊呆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看在你们小夫妻的分上,本县就答应你的请求。不过……”他转向黄油嘴,“你可听清了,今后如再作奸犯科,本县定罚重刑不饶!”

5、义子天赐民间故事

  从前,李家村有个叫李福的人,凭着老人留下的家产和自己的勤劳,日子过的十分富裕,可就是结婚三年了没有儿女。俗话说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夫妻俩很着急。他们到处求医拜佛,也无效果。

  一天他们拜佛回来,在一条山路上看见一个不到一周岁的孩子躺在路边的草地上哭。他们急忙把孩子抱起来哄。说来也怪,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哭声,脸上露出了笑容。他们就坐在路边,逗孩子玩。可过了半天也没人来找孩子。眼看天要黑了,他们只好把孩子抱回家。

  到家后,李福的媳妇王氏换尿布时见孩子是个小子。高兴坏了。她说:“这一定是我们拜佛感动了神仙,神仙送给咱的儿子。咱就把他收下吧。”李福说:“不行,谁家丢了孩子能不着急,咱得找到他的父母,把孩子还给人家。”王氏说:“那要找不到他的父母呢?”李福说:“如果找不到,咱就留下。”

  李福到处打听谁家丢了孩子,可半年过去了也没有音信。他们就把孩子留了下来,起名叫“天赐”。

  起初,王氏,拿天赐当宝贝,十分疼爱,又怕冷又怕热,照顾的十分周到。后来王氏连生两个儿子,起名叫“大宝”、“二宝”。慢慢的王氏就有了偏心,越来越看不上天赐了。好吃的,好穿的都紧大宝和二宝用。

  稍大一些,大宝和二宝都进了书塾读书,却让天赐跟他们下地干活。活干不好,不是打就是骂。幸好有李福时常护着天赐。李福两口子因此经常打架。

  一转眼,天赐已经14岁了。一天,天赐对李福说:“爹,你和妈总是因为我吵架。这样下去不行呀!不如让我分出去吧。”李福说:“你还小,还没有成家,怎么能分出去呢?”天赐说:“爹,你只要帮我盖一个窝棚,我就能维持生活。就这么办吧。”

  晚上,天赐就把这个主意和王氏说了。王氏想:分出去也好,省得还得给他娶媳妇,就说:“天赐,你要分家也好。可是你知道,你不是我们亲生的,我们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不容易。虽然你这几年帮家里干了不少活,那也不够你这些年的费用啊!你不能再分我们的家产了。”李福说:“那也不能让孩子空手出去呀。”天赐说:“爹、妈,我什么也不要。你们帮我盖个窝棚就行了。”王氏说:“这可是你说的,我们帮你盖个窝棚,你就出去。不过以后你也不要叫我们爹、妈了,就叫叔、婶吧。”天赐说:“不!你们永远是我的亲爹亲娘。”王氏把眼一瞪说:“我叫你叫叔、婶。你就叫叔、婶。哪那么多废话。”天赐不敢再说了。

  天赐在山脚下选了一块地,在李福的帮助下盖了一个窝棚。他就给李福两口子磕了几个头,搬了出去。

  天赐在山上挖野菜,摘野果,采野蘑菇,砍柴,打野兽,留够自己用的,他把剩余的都拿到集市上去卖。

  一年,天赐在山里看见一个人在上吊。他把那个人救了下来,问:“你为什么要上吊。”那人说:“我是收山货的,把本钱丢了,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天赐说:“钱丢了没关系。我家里有一些兽皮,野干果和干蘑菇。你在我家住几天。我再到山上采一些草药就够你拿的了。我赊给你。我还有点积蓄,你拿着做路费。等你下次来时一起还给我。”那人看了看天赐说:“你真是个好人!咱俩拜把兄弟吧?”天赐说:“那感情好。可我是个穷小子,配吗?”那人说:“怎么不配?就凭你这一副善良的心肠,是我高攀了。”

  于是两个人拜了把兄弟。那人叫刘山比天赐大,是大哥,天赐是小弟。

  刘山告诉天赐,这里的山货运到外地很值钱。他们采来的山货在这里卖给小贩子很吃亏。小贩子挣的钱比他们多得多。

  哥俩上山采了十几天药材。天赐拿出平时积攒的钱,顾了一辆小车子,把这些山货运出去卖了。从此天赐就和刘山一起贩起山货来。

  李天赐天生一副热心肠,无论谁家有事,只要他能帮上忙的,一定尽力帮忙。逐渐地他在乡亲们的心里有了一定的分量。谁家有事都爱找他帮忙。有人打架常找他劝架。甚至有人分家也要请他到场。

  后来李天赐和李大宝、李二宝都成家了。李天赐的媳妇杨月娥与李天赐一样心地善良、通情达理。

  李大宝的媳妇刘英和李二宝的媳妇张菊花却都很刁蛮,不讲道理。两个人常因一点小事吵架。家里没有消停的时候。李福两口子实在受不了了,就决定把家分了。他把家产分为三分,自己和两个儿子各分一分。可是两个儿媳妇都吵着要和他们一起过,吵得不可开交。没办法李福去找李天赐,让他帮自己想办法。李天赐说:“她们是为了得到你们的那份财产呐。”李福说:“那就把家产都分给他们。”李天赐说:“叔,不能那么做。那样你们老的时候就没人管了。这样吧,你先让他们都分出去,各过各的日子。”李福按李天赐说的把家分了。

  过了一段时间,李天赐到李福家对李福说:“叔,您岁数大了,身体又不太好,就别再干体力活了,跟我一起贩山货吧。”李福说:“我不懂呀。再说你婶身体不好,让她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李天赐说:“没关系,你不懂有我呢。婶子在家,让月娥照顾她。从此李福就跟李天赐一起贩起山货来。杨月娥也常常去李福家照看王氏。

  刘英听说了这件事,就去找张菊花说:“怪不得李天赐非让咱们分家呢!原来他在惦记咱爹的家产呢。”张菊花说:“不会吧。他本来就不是爹的亲儿子,又早就与爹分开了。爹的财产说什么也轮不到他继承呀。”刘英说:“你别傻了!咱不也跟爹分家了吗?现在李天赐两口子正在讨好咱爸、咱妈呢。”张菊花说:“是吗?那可不行,咱们找他理论去。”

  于是两人一起来到李天赐家,又吵又骂。杨月娥怎么解释也没有用。就在这时,李天赐回来了。他静静地听了一会,忽然大叫一声:“都住嘴!”刘英和张菊花吓了一跳,把嘴都闭上了。

  李天赐叫杨月娥搬来凳子,让刘英和张菊花坐下说:“叔是你们的亲爹、亲妈,迟早要归到你们两家的一家去。他们归到谁家,他们的财产就归谁家。至于究竟归到谁家,那要看你们谁对他们好,他们愿意到谁家去了。我和月娥都是外人,不会要叔、婶的一纹钱。如果以后你们能经常去照顾婶子,月娥也就不用去叔、婶家了。”刘英听了,说:“ 你说话算数?”李天赐说:“当然算数。”两人这才走了。

  李天赐又去李福家对李福说:“叔,你现在路子已经熟了,可以自己单干了。为了打消刘英和张菊花的顾虑,以后你就自己单干吧。不过,要动体力搬搬运运的时候,你就别干了,雇人算了。遇到什么事你再找我。”从此李福就自己贩起山货来。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李福已经老了,脑子不大灵活了,腿脚也不太好使了。再也不能贩山货了。

  一天,刘英对李大宝说:“他爹,咱爹已经老了,咱得赶紧把爹接回来,如果晚了就让老二他们接去了。”李大宝说:“他们接去就接去呗。”刘英说:“你傻呀!他们接去,爹的家产不就都归他们了吗?不行!咱马上去接爹、妈去。”当他们来到李福家的时候,李二宝两口子已经在那里了,正要接李福两口子回家呢。刘英连忙赶过去说:“不行,爹娘不能到你们家去!我们是长子,我们不养老人会让别人笑话。”张菊花也不示弱:“我们比你们岁数小,养活老人的事理应由我们来做。”于是两个人吵了起来。

  李福无奈,又把李天赐找了来。李天赐对李大宝他们说:“你们先回去,我问问叔叔你们谁对他们好,他们愿意到你们哪家去再做决定。后天给你们准信。”李大宝他们走后李天赐对李福说:“叔,你们现在应该考虑归到哪个兄弟那了。你和婶子要想好到哪个兄弟那去合适。不过记住,不能把全部家产都交给他们。明天我再来听你们的信。”

  晚上,李福两口子商量归哪个儿子好,可一想到那两个媳妇……直到半夜也没商量出结果。后来实在太困了就睡着了。油灯也没有熄灭。一只老鼠跑了出来,大花猫看见了扑了上去,把油灯撞到了。着起火来。李福两口子醒来时,屋里已经成了火海。他们急忙跑了出去。

  等人们赶来时,房子已经全烧着了。屋里的东西什么也没抢出来。

  李天赐想找李大宝他们商量安置老人的事。可这哥俩一个也找不到了。原来看到李福家的家产都化为灰烬了,刘英和张菊花急忙把自己的丈夫拖走了。

  李天赐就与杨月娥商量说:“两个弟妹不愿意给叔、婶养老,就算二老勉强到他们哪家去,也不会享福。不如让他们到咱们家,咱们给他们养老送终吧。”杨月娥说:“好。我们就接叔、婶回家吧。”

  李天赐两口子把李福两口子当亲爹、亲妈来奉养,侍候得十分周到。

6、百鸟借粮民间故事

  从前,凤凰鸟穿着打扮,平平常常,可没有画儿上面的那么漂亮。

  那时候凤凰跟百鸟一块儿,都住在一个树林子里。大伙一年三季,天天忙着打食儿,打的粮食吃不完,用不尽,还攒了两仓零三囤。寒天到,大雪飘,吃不愁来心不焦。

  林子边有窝老鼠,为头的叫老毛毵。他看百鸟余粮满囤满仓的,眼红心妒嘴里馋,就叫一群小毛毵白天偷,夜里搬,偷得仓仓囤囤底朝天。

  寒天到啦,百鸟打不到食儿,开仓拿粮,粮没啦。这日子怎么过呀!大伙犯愁,愁得白天坐不安,夜里睡不着。百灵鸟说:"我听说林子边有个老毛毵,粮食多得吃不完,咱们前去借一点,熬过寒天就加倍还。”

  斑鸠一翅飞到老毛毵的洞门口,开口对看门的说;"小毛毵,小毛毵,回家告诉老毛毵,粗粗陈粮借二斗,丰收之年加倍还。”

  小毛毵进洞禀告。老毛毵说:"什么人指名道姓叫我老毛毵!他的穿着怎样?"小毛毵说:"身穿一件露胜袄,赤脚巴子地上跑。"老毛毵披披嘴说:"穷汉,穷汉!叫他滚蛋!”

  斑鸠没精打采回到林子里,一五一十说了。老鸽子乌鸦说:"别灰心,别丧气,让俺前去试一试。"说着一翅飞到老鼠洞门口儿,对看门的说;"小毛三,小毛三,回家告诉老毛三,粗粗陈粮借二斗,丰收之年加倍还。”

  小毛毵进洞禀告。老毛毵说:"来人穿着怎样?"小毛耗说:"身穿一件黑大褂,黑布鞋儿黑布裤。"老毛经摇摇头说:"也是个酸不溜丢的没钱货,不惜,不借就不借!”

  老鸽子哭丧着脸回到林子里,一五一十地说了,喜鹊说:"你们两个都不行,俺去包管借得成!"说着一翅飞到老鼠洞门口儿,对看门的说:"小毛官,小毛官,回家告诉老毛官,粗粗陈粮借二斗,丰收之年加倍还。”

  小毛毵进洞一禀报。老毛毵说:"话倒是两句中听的话,来人穿着怎样哩?"小毛毵说:"鱼白大褂育领衣,从头到脚满整齐。"老毛毵说:"赏他一顿饱饭吃,要借粮食没一粒。”

  喜鹊饱餐一顿回到林子里,两手还是空空的。众鸟没了主意,哀声叹气。凤凰心想:这老毛毵是个势利眼,不重人品重衣衫,要得借到粮,还得如此如此,这般这般。

  凤凰把它的主意一说,百鸟都说:“好计,好计!”野鸡说:“凤凰姐,依你的,我把裙子借给你。”画眉说:"凤凰姐,依你的,我把披肩借给你。"孔雀说:"凤凰姐,依你的,我把外衣借给你。"众鸟都把最好的衣物借给了凤凰。凤凰穿戴起来,走三走,晃三晃,众鸟都说:"好气派!好漂亮!”

  正在这时,啄木鸟从外头气喘吁吁,一翅子落下来说:"我刚才偷进了老毛毵的仓房,啄开囤子一看,原来那里的粮食都是偷我们的。”

  众鸟一听,气都不打一处来,呼喇喇,呼喇喇,跟着凤凰一齐飞到老毛毵的洞门外。凤凰跟那看门的说"小猫餐,小猫餐,回家告诉老猫餐,俺今找它来算账,偷俺的粮食赶快还!"小毛毵一见势头不善,吓得尾巴夹到腚沟里,一溜溜到洞里禀报给了老毛毵。老毛毵说;"敢骂我老猫餐,有些来头!穿着怎样?"小毛经说:"哎呀,腰系百彩裙,身穿绫罗衫,混身金光闪,头戴碧玉冠。气派着哩!"老毛毵一听慌了手脚。这时凤凰领着百鸟拥了进来,指着老毛毵说:"老毛毵,老毛毵,你的胆子包了天,偷俺的粮食不归还,把你叼给老猫餐!"老毛毵一听,吓得夹着尾巴,带着一群小毛毵一溜溜跑了。

  凤凰带着百鸟把粮食搬回了树林子。大伙都说:“凤凰姐姐功劳大,就做咱的领头吧!借给凤凰的裙呀、衫呀、披呀、冠呀,也都不要还啦。”从此,凤凰就成了百鸟之王,也变得像眼下画儿上面的那么俊了。

7、一个女婿半个儿民间故事

  从前瓜州地方,有个算命先生,号称“赛半仙”,据说:他占卜算卦,从未有过失误,不但能说出人家前半生,是如何如何,几时断奶,几时说话,几时婚嫁。还能预测后半生有什么作为,许多人还真的被说得分毫不差。

  一天,“赛半仙”家来了个人,此人仪表堂堂,气度不凡,“赛半仙”一看,心中就有了底,张口便说:“别人算卦,须刨根问底,到我这里算卦,可以免开尊口。”来人依人所言,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赛半仙”看了看他的面相:“以老朽所见,你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定是大福大贵,多子多福之人。”

  来人正要张口说话,被“赛半仙”制止。

  他接着又掐指一算说:“你已有两个儿子,命中还有两儿,不久降世。”来人再也忍不住了,张口说道:“我并无儿子,倒有四个女儿。”“赛半仙”一听,知道今天要出丑,心中着急,急中生智:“老朽让你免开尊口,你怎不听,难怪算得不准。再说,你有四个女儿,将来定有四个女婿,一个女婿怎么也能顶半个儿子嘛,所以,我说你有两个儿子有什么错?”“ 一个女婿半个儿”这句话,从此就传开了。现在人们用这句话来比喻女婿孝顺丈人,也能顶上半个儿子的孝心。

8、李一刀民间故事

  药都最盛时当数康熙年间,全国百万药商汇聚于此,商栈会馆自然比肩接踵。同属西路的山西和陕西药商为了一展富有,决定合修一座山陕会馆。会馆动工之时就议定修一戏台,供闲时听戏所用。药都会馆几乎座座内设戏台,要想超人一筹就只有在戏台上装上精致的木雕。山陕商人定了这想法后就遍寻木雕艺人。这时药都人就推荐说城内爬子巷有一李姓老头,名叫李一刀。据说他原是紫禁城内的木雕师傅,三十年前因为一根龙须没有刻好被刺瞎了右眼回到药都,究竟是真是假,手艺如何谁都没有见过,全是传说。

  山陕商人找到李一刀。说明来意后,第一次李一刀把他们轰了出去,第二次再请时李一刀把他们骂了出来,第三次会馆当家人在他门前跪了半天后,李一刀才开口说:“让我刻刻木头可以,钱你能拿得起吗?”“李老放心,只要你能说出价,我们山陕商人就能拿得出来!”李一刀眯着左眼一字一句地说:“我的眼神不好,要价高点儿啊,就用木渣兑金银吧。粗活剔下的一两木渣给一两银子,细活刻下的一两木渣给一两金子!”会馆的当家人倒抽了一口冷气,说:“此事非同小可,容我回去商量商量,明日再来。”

  第二天,会馆当家人把李一刀请到了会馆的工地,一顶轿子抬着李一刀,另一顶轿子抬着他的一个大木盒子。

  刀刻下的木渣竟要同等重量的金银,这活一定是细活。李一刀来到会馆就要了刚馒好地的三间大殿。众人惊诧之时,他又开口说:“我先磨磨刀,三十多年没动过了。给我抬来四张方桌。”四张桌子抬来,李一刀眯着一只眼,把大小刀具整整摆满了四张桌子。

  第二天,李一刀就开始磨刀,这一磨就磨了一百天。刀磨好这天,四根上等的山杨也正好运到了会馆。于是,李一刀把自己关在了屋里,吃饭有人送上,屎尿有人端出,只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偶尔出来走上几步。寒来暑往,一来就是四年。

  完工这天,整个会馆的工程全都完了,就只剩戏楼上的木雕了。李一刀把会馆的当家人叫了过来:“叫人称称这两堆木渣吧。”两堆木渣一粗一细。一称,粗的一千斤,细的五百斤。称过之后,众人你瞅我我瞧你,大气不喘一声。李一刀眯起左眼,笑了:“不兑现了?抬金银来!”众人都拿眼瞪着李一刀。会馆当家人大喝一声:“还不快去!”一会儿,金银抬了过来。大秤一称,金银各分一堆。李一刀哈哈笑了:“把这四根杨木抬出去,用锤子砸了!”众人更是不解,这哪有什么木雕,仅是四根被挖了缝的木头呀!

  四个光着背的汉子抬了根山杨,出了殿门,往地上猛地一放,咔嚓一声响,山杨四裂,九十块木板四散了一地,细一瞧,一块木板就是一出戏呀。四根山杨全开了之后,三百六十出,三国戏文全摊在了地上,三国戏全部刻了下来。九九八百一十个人物,外加山石树木、殿宇亭榭、瑶花异草、风雨雷电、飞瀑流泉、峰峦城楼、日月交辉、文臣武将、战马旌旗……全场静得只有眨眼的声音。会馆当家人弯腰捧起一块木板,正是“祢衡骂曹”一出戏:只见祢衡于酒宴间裸衣击鼓,痛斥曹操;上坐七人,观之有怔、佩、惧、惊、怒、笑、快、乐,无不形如生人;再细看,高台、桌、椅、香案、烛光、屏风、屏风上的花鸟、花上的细云,整整十层透雕……

  人们见会馆的当家人拿起一块木板细瞅,都弯腰捧起一块,细瞅起来。会馆内万物皆停,只有唏嘘之声。李一刀轻咳一声:“还有一块长板没有砸开呢。”会馆当家人如梦初醒,向下一瞅,果真有块六尺长的木板。蹲下来,两手拿起,轻轻地在地上一碰,木板分为两块摆在地上。再一瞧,见是一副对联:上联“人有意意有念念有欲欲有贪贪得无厌”,下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万象皆空”。会馆当家人蹲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他再站起的时候,坐在门前椅子上的李一刀已不知去向,大殿里金子和银子闪着反射过来的太阳光,照在他的脸上。

  现在,这副对联仍镶在会馆的正门两旁。而且,现在你到这个被称做“花戏楼”的山陕会馆戏楼前,太阳正南的时候,仍有两道金光和银光照在你的脸上。

9、《兰亭序》传奇民间故事


  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写了幅闻名于世的作品,叫《兰亭序》。 
  它写在蚕茧纸上,共 28 行,324 个字。凡是相同的字,写法都不一样,写得笔走龙蛇,出神入化,是精品中的精品。 
  隋朝未年,这幅书法珍品保存在他的七世孙智永和尚手中,智永去世前,把它交给了自己的爱徒辨才,要他好好保存,不得遣失。 
  辨才将它视为拱壁,对它极其爱护。他怕有人将这幅珍品偷了去,便在卧室的大梁上挖了一个洞,将它珍藏在里面。 
  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空闲时常常观摩欣赏,临摹学习。 
  他派人到处征求、购买王羲之的作品。时隔不久,所有的珍品几乎全弄到了,惟缺珍贵无比的《兰亭序》。 
  一天早朝,他向臣下问道:“诸位爱卿,你们可知王羲之的《兰亭序》落于何处?” 
  “陛下,”一位老臣说,“《兰亭序》是王家的传世珍宝,过去一直藏在他家。他的七世孙看破了红尘,出家当了和尚,取了个法名叫智永,《兰亭序》也就随他带进了绍兴的佛寺。据说,智永临终前把它交给了爱徒辨才,辨才将它珍藏起来。” 
  既然已经知道了《兰亭序》的下落,唐太宗便千方百计地要把它弄到手。 
  他连忙下了道圣旨,将辨才召到长安,安排在宫中讲经处,给予他优厚的待遇。 
  一天,唐太宗召见辨才,先是装模作样地问了一下讲经的情况,然后转入了正题。 
  唐太宗突然问:“辨才大师,你是否见过王羲之的《兰亭序》?” 
  辨才听了心里一惊,随即定下神来,答道:“先师智永大师在世时曾经见过。” 
  唐太宗又问:“现在它在何处?”
  辨才说:“师傅归天之后,历经战乱,《兰亭序》也就从此失去了下落。” 
  人们都说《兰亭序》在辨才手中,如今他来个不认帐,唐太宗皱起了眉头,对这个和尚无法可施。 
  过了几天,唐太宗又向辨才问起这件事,辨才还是这么回答。几次下来,弄得唐太宗也有点儿半信半疑。 
  既然弄不到这幅珍品,将辨才留在宫中也无用,唐太宗便打发他回绍兴去。 
  唐太宗不肯就此罢手,派人四处调查,认定《兰亭序》确实在辨才手中。 
  他又下了道圣旨,将辨才召入宫,追问《兰亭序》的下落。辨才一口咬定在战乱中丢失,如今不知落于何处。就这样,皇上将辨才从绍兴召来三次,都没有问出个结果。 
  唐太宗召来亲信,对他们说:“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我特别喜爱。人们传说,他的书法作品以《兰亭序》为最,可惜我无幸看到。为了这件事,弄得我日思夜想,食不甘味。辨才这个老和尚,年纪已经这么大了,留着它还有什么用,可就是偏偏不肯献出!你们谁有办法,能把《兰亭序》弄到手?” 
  左丞相房玄龄道:“陛下,监察御史萧翼,是梁元帝的重孙,对南方的情况比较熟悉。他很有才干,足智多谋,若是派他前往,一定能把《兰亭序》弄到手。” 
  唐太宗听从了房玄龄的建议,单独召见了萧翼,跟他商量这件事。 
  萧翼说:“要是让我以朝廷使臣的身份前去,辨才一定矢口否认,徒劳往返。我想以平民的身份前去,细细地察访这件事。” 
  唐太宗听了点了点头。 
  萧翼提出个要求:“我还想拿几幅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带去,这样便于我跟他往来。”  

10、织女牛郎鹊桥相会民间故事


  农历七月七日是民间的“乞巧”节,妇女们这晚在庭院中摆下酒脯瓜果,虔诚地向夜空膜拜,以盼望织女星赐予技巧。
  由于诗人的吟咏,画家的描绘,文人的铺排,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于是流传人间,缠绵绯恻,委婉动人,这便是牛郎与织女的故事。
  《诗经》的《小雅》中有一首诗: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
  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史记天宫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
  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到了南北朝时,任仿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
  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七夕双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携素手,扎扎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儿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此外,晋代于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
  甫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
  弟曰:‘何事渡河?’
  答曰:‘暂诣牛郎。’
  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宋代秦少游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据说西周时齐地,也就是今山东一带,有一贫苦人家,父母早丧,幼弟依兄嫂度日,每日出外牧牛,人们都把他叫作“牛郎”。
  牛郎渐渐长大了,他的嫂子一直不喜欢他,于是他牵着一条老黄牛流浪到一片荒山下结茅而居。
  一面垦荒,一面哭泣,泪珠点点滴滴落地上,不久后就生出一朵朵艳丽的牵牛花来。
  继而,有粉蝶双双在上面飞舞,小鸟在枝头碉啾和呜,叫个不停,田地里也长出了茂盛的庄稼。
  老黄牛的来历不凡,它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被谪降人间受苦受难,有感于小主人牛郎对它的饲养和爱护,除了感恩图报辛勤耕作外,还挖空心思想要为牛郎撮合一段美满的良缘。
  终于,金牛星得知天上的七仙女,时常结伴到人间来溜达,甚至在东边山谷中的明镜湖里沐浴。
  于是便在夜间托梦给牛郎,要他第二天清晨天未明时到湖畔,趁仙女们戏水时,取走一件仙女挂在树上的衣衫,头也不回地跑回家来,便会获得一位美丽的仙女做妻子。
  牛郎将信将疑地翻山越岭,在晓雾弥漫中,果然瞥见七个绝色美女在湖中嬉戏,粉装玉饰,云鬓花颜,不觉为之心神荡漾;旋即抱起矮树上一件粉红衣衫,飞奔而回。
  这个被抢走衣衫而无法返回天庭的仙女就是织女,当天夜里,她趁着夜幕的掩护,赤身露体地轻敲牛郎的柴扉。
  在微明的灯影里,一个是诚实憨厚,壮硕俊朗的少年农夫,一个是美艳如花,柔情似水的天上仙女,四目相接,一见钟情,于是在静褴的春夜里,两情相悦,同赴巫山云雨。
  幸福的生活过得总比痛苦的生活要快一些,时光荏苒,眨眼三年,织女已为牛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老黄牛已死,留下的一对牛角挂在墙上,牛郎舍不得老黄牛,天天对着牛角发楞。
  织女私自偷下凡间的事终于被天帝知道,天兵天将把她拘回宫里,牛郎此时真是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一对小儿女也天天哭着要妈妈,牛郎肝肠寸断,想着曾给过他无限帮助和关怀的老黄牛,抱着牛角痛哭。
  谁料一不小心,牛角掉到地上,奇迹发生了,两只牛角竟然变成两只箩筐,牛郎把两个孩子放入箩筐中,准备一肩挑起,寻找娇妻,一阵清风吹过,两只箩筐像两只强有力的翅膀,蓦然平地飞升,腾云驾雾,风驰电掣般地飘飞在霄汉之中,眼看娇妻就在前面,牛郎奋力追求,眼看赶上了,却被王母娘娘察觉,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与织女之间一划,立刻出现了波涛汹涌,白浪滔天地银色河川,从此一个河东,一个在河西,遥遥相对,却无法相见。
  鹊鸟非常同情牛郎与织女的情真意挚,每年夏秋之间,趁银河风平浪静的时候,群集河上,口尾相衔,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聚。
  “鹊桥崔鬼河宛转,织女牵牛夜相见。”
  据说七夕过后,鹊鸟的羽毛都会七零八落地脱掉不少,就是因为辛苦搭桥的缘故。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致如此,后世的《天河配》、《天仙配》、《鹊桥会》等平话或戏曲都大同小异;
  不但把人仙化,也把神仙凡人化,仙女可以下凡,凡人也可以升天,一段天人揉合的爱情故事,充满了馥郁甜蜜的人情味,也洋溢着农牧社会的生活面貌与伦理道德色彩。
  杜牧的《秋夕诗》:“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甫《银河诗》:“牛女年年渡,何曾风波生?”
  这些都为世人传诵,还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儿百条。”
  这诗传说是一个六岁的儿童,唐代的林杰写的,可见一般人对七夕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连六岁小儿也能执笔成诗,朗朗上口。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最为少年男女所向慕。
  南北朝所谓“七夕节”,禁中优伶扮演《鹊桥仙》戏曲,进时新果品,市井儿童手执荷叶,欢呼雀跃。
  唐时在七夕夜登高楼危树,安排筵会,以赏节序。
  宋时以七夕为“女儿节”,妇女在庭院中以巾帕蒙面,仰首空际,默默祷告,根据所看到的迷蒙景象,以预卜自己的终身大事。
  元、明、清各代,称七夕为“七巧节”,当夜的花样更多。
  最常见的是在庭中摆设香案,盛陈瓜果,望空焚香膜拜,然后一口气在朦胧中以丝线连穿七个针孔,能有如此眼力,想必也有一双巧手,还有捉取小蜘蛛以小盒盛着,翌晨观看如果网丝圆正,叫“得巧”,另有“丢针”,盛清水一碗,在星光下把绣花针轻轻地丢在水中,能浮在水面的叫“大吉”,事实上这就是物理学上的表面张力,只要小心翼翼,大概不难办到。
  还有两首描写七夕的诗,字丽句清,可堪一读。
  一首是:
  “乞巧楼前雨乍晴,弯弯新月伴双星;
  邻家少女都相学,斗取金盆卜他生。”
  一首是:
  闺女求天女,更阑意未阑;
  玉庭开粉席,罗袖捧金盘。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旦试寻看。”
  这两首诗对七夕夜晚妇女们的活动和心态形容得入木三分。
  时至今日,少男少女们的情感已了无阻隔,不只是抽象的银河无法隔绝,就连实质的尊长约束,社会道德法律,也已发生不了多大效果,然而重温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则可对少年男女的情爱,产生了一种虚幻而浪漫的憧憬,从而唤起更加珍惜的意念,则认七夕为“情人节”,就有了积极的意义。

11、民间故事中秋赏月遇妖风

明末清初的战乱年代,江苏武进县,今江苏常州近郊,有一条幽静的街道,名叫静苑大街。街尽头有一座精巧雅致的院落,红砖青瓦,掩映在一片翠竹之下,绿荫葱葱,生机盎然。院落不大,却窗明几净,舒适怡人。

一进院门是个大花园,园内处处绿树红花,群芳争秀,当中有一条磨石铺成的甬道,甬道尽头有一座石凉亭,亭中摆着石台石凳。凉亭四周爬满了葡萄藤,亭中一片绿荫。

屋主姓恽名日初,年已50有余,身体健朗,脸色红润,举止优雅。妻子乔氏,端庄贤淑,容貌雅丽。

恽家虽非首富,在当地也算望族,恽日初生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是种花修竹,酌酒吟诗,自在逍遥,过着神仙似的日子。

恽日初有两个儿子,长子恽文魁,年已16岁,生得丰神俊逸,身材修长,如玉树临风,加上文采出众,虽一时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文魁还没有一个能相中的。恽文魁的性格十分像父亲,除了帮父亲理财以外,就是勤勉读书,并照顾弟弟。

次子恽寿平,又名南田,年方9岁,生得秋水为神,白玉作骨,双瞳炯炯,颖慧绝伦,诗歌词赋只需口授一两遍,便熟记在心。据说寿平出生时,满室花香,父母亲尤为珍爱。

寿平9岁,恽日初为他四处寻觅良师,在一位诗友的推荐下,请了个秀才。此人姓王名子贤,40多岁,方脸、阔鼻,为人正直,满腹经纶,学问极好。只是时运不佳,屡试不中,连考了几场,仍是秀才,自此,把那功名心收了,只收几个小童,教馆度日。

恽日初择一良日,设盛席款待王子贤,席间叫寿平拜师,又捧出脩金二百五十两作见面礼。自此,寿平跟着王子贤学习,两年下来,已把那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读得滚瓜烂熟。寿平聪明,王子贤也不愧为一位循循善诱、教导有方的好老师。

一日,恽日初在凉亭里备了几碟果品、点心,邀王子贤下棋,偶尔问起寿平的学问长进。

王子贤夸道:“令郎南田十分聪颖,今后不愁不是科甲中人。”

恽日初见先生夸赞儿子,心中十分高兴。但想起战火连连,又不禁深有感触地说:“先生教得好,是先生的功劳。不过,小儿一得科甲,便是仕途中人,虽聪慧,但变通不够。若涉身宦海,能守正不阿,必为一些同寅上宪所忌;若是趋炎附势,不但有玷家声,其得祸更为速捷。我只愿他保住祖宗遗业,心愿足矣。”

王子贤点头赞是。

恽寿平小小年纪,就有个酷爱花儿的怪僻。他的房间、书房,每天都要换上艳丽新鲜的花朵。一有空闲便跑到家中的花园里,坐在石凳上,对着满园花儿发痴发呆,不时拣根树枝在地上照着花朵描来描去。丫头、仆役都在背后笑他是花痴。

他们私下议论:“二少爷小小年纪便如此恋花,长大了一定是花柳丛中的蝴蝶,穿来飞去。”

一个仆役还做着蝴蝶扑飞的样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寿平听了不去理睬,照旧日日看花,天天描画。

这话后来传到了母亲乔氏的耳中,乔氏想到生此儿时,满室花香,莫非此儿是花精转世,但花精投胎应该是位女娃,可寿平却是个男孩,乔氏百思不得其解。

夜晚在枕席上,乔氏心事重重,满腹疑窦地把此事告诉了丈夫日初。

恽日初听了微微一笑说:“夫人不必担心,寿平聪明灵慧,略望可成。自古道:琴、棋、书、画,自成一家。寿平并非痴恋花朵,而是在摸索绘花的技法。你不见他用树枝在地上绘出的花朵、花瓣,虽笔法幼稚却充满生机。”

“难道绘画也要如此的痴迷吗?”乔氏不解地问道。

“夫人,这你就错了,宋代著名画家赵昌,整天被花卉迷得如痴如醉,日日晨起观花,天天写照。家人问他,赵昌便对家人说:观花时节呀!真不知我是花卉,还是花卉是我!最终成了‘旷代无双’的花鸟画家。”恽日初说。

“老爷,寿儿如此爱画,不如我们以后给他请个懂画的老师,也好给他指点引导。”乔氏又说。

“我也正有此意。”恽日初点点头说。

闲处光阴易过,倏忽间,寿平已到了12岁,于经史诗赋,引跋传记,诗歌四六古作之类,已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讲到八股二字,奇正相生,竟成了大家风范。

时逢中秋佳节,一轮又圆又大的月亮,光辉四射地升了起来,镶嵌在深蓝深蓝的夜空上,放射出霜雪样的清晖,一切景物都洒上了一层朦胧的银色雾光,韵味无穷。恽日初嘱咐家仆在凉亭上摆下了月饼、果脯,一家人围坐赏月。

那白面砂糖,青红丝扎出的月饼发出一缕诱人的清香。寿平伸出一只小手正要拿,却被哥哥文魁挡着那只手说:“小弟且慢,等哥哥出一名联,你如能说出它的出处,哥哥的月饼也归你。”

寿平高兴的点了点头。

恽文魁随口吟出:“‘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寿平弟,你知道它是谁的的名联吗?”

寿平略一思索答道:“这是宋朝大诗人苏子美镶刻在苏州沧浪亭内的名联。”

恽日初一时兴起,随口吟出诗一首:“半生窗下讴吟,折取蟾宫桂影。荣枯枕上三更,人生富贵总浮云。”吟完斜着眼睛看看寿平。

寿平知道父亲要考自己做诗的才能,便睁着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抬头看看月亮,又看看那些盛开如云似的梨花,便带着稚气的童音,吟出一首梨花诗:“秋月梨花两相映,隔破晶帘月色香;却令诗人吟不倦,何愁寂寞度朝昏?”

文魁见弟弟中秋月夜吟出梨花诗,梨,离也,顿觉不祥,又不好说破,只是呆呆地望着弟弟,心里感到沉甸甸地。

恽日初全未在意,见12岁的儿子能吟出如此佳句,又与自己吟出的诗句贴切对应,高兴得拿起一个大大的冰皮月饼放入寿平面前的碟中。

寿平谢了父亲,拿起月饼正要咬,忽然一阵阴风陡起,吹得那树枝树叶,满园花草萧萧飒飒乱响,像是悲哀地哭泣。那怪风卷起尘沙,滴溜溜的旋转着,从磨石甬道一直旋上凉亭,直旋到寿平的面前,把砂粒狠狠的摔在寿平的脸上。寿平吓得闪身一躲,只听“砰”的一声,手中的瓷碟,月饼滚落在地,摔成两半。寿平吓得目瞪口呆地坐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桌边的父母,哥哥也都吓得魂不附体,把那赏月的一腔雅兴都吓飞了。

日初夫妻俩都觉得这不是什么好兆头,心里都像堵上了一块石头,不禁愁从中来。

赏月的雅兴打碎了,一家人都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早早睡下了。

半夜时分,恽日初睡意正浓,忽被一阵惊天动地踢踢沓沓的脚步和一片嘈杂的人声惊醒。恽日初急忙披衣下床,奔到门外一看,只见人群像潮水一样慌不择路地奔跑,又听得远处人喊马嘶、凄惨的嚎叫,可见隐隐火光。日初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急忙拉住一位老人的衣袖问道:“老伯,发生什么事,你们要如此惊慌的奔逃?”

“快松手,清兵杀来了,你不逃,还等死呀!”老人挣脱了日初的手,慌慌张张地跑起来。

恽日初一听,大惊失色,急忙回房叫醒妻儿,又大着嗓子喊醒了家仆、丫头,家里一时乱成了一锅粥,许多值钱的东西已来不及收拾,收藏,只得逃命要紧。只随便收拾了一些细软,银两,带着妻儿、仆人,夹进这群神色仓皇的逃难人群中,无目的乱奔而去。

12、民间故事记忆力

前几天晚上,我和同事小蕊一起逛街,她买手提包差钱,就向我借了50块,说好第二天还我,可直到今天下午快下班了,她也没有还钱的意思。估计她忘了向我借钱的事,而我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她要。

就要下班了,小蕊去了洗手间,我坐立不安,而又一筹莫展。该不该向小蕊要那50块钱呢?向她要,多难为情啊!可是,不向她要,她猴年马月还给我啊!恐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哟。

正当我胡思乱想、焦头烂额的时候,坐在我对面的彩霞说话了:“徐姐,你知道吗,小蕊的记忆力特别好,好得不可思议。”

我听了哭笑不得,苦笑道:“真的呀,好在哪里?”

彩霞愤愤不平地说:“两年多以前,我不小心把茶水溅了几滴在她的身上,她刚才还在唠叨这件事呢,说我弄脏了她的衣服,到现在还隐隐约约能看到衣服上的污点。”

我摇了摇头:“这不能说明她的记忆力好。”

“这样的记忆力还不好啊!不是记忆力好,那是什么好?”彩霞一追问,我差点把小蕊向我借钱的事说了出来,来证明她的记忆力差得很。忽然,小蕊欢天喜地走了进来:“喂,各位,下班了还不走呀?”

不知怎么的,我脱口而出:“哎呀,我想顺便买点菜回家,可我忘了带钱。”我以为这句话能提醒小蕊,让她恍然大悟,可她听了我的话,连忙说道:“真不巧,今天我也忘了多带钱,要不,我可以把钱先借给你用。”

什么?借?一听到这个“借”字,我就天旋地转、头晕目眩了,看来,小蕊还真忘了向我借钱的事。情急之下,我又提醒她说:“小蕊,彩霞刚才夸你记忆力好呢。”

小蕊听了眉开眼笑:“对,我的记忆力不错。我这个人呀是个开心果,开心的事我记100年,不开心的事我眨眼就忘了。”彩霞听了露出满脸不屑的神情,我也啼笑皆非,也不知道她向我借钱的事是她开心的事还是她不开心的事?

忽然,我灵机一动,指着小蕊放在桌上的手提包,再次提醒她说:“哇,前几天我和你一起买的包包好漂亮啊,我也想买一个,可惜我这个月把钱用光了,现在连买菜的钱都没有了。”我想用这句话提醒小蕊,唤醒她的记忆力。

话音未落,小蕊立马说道:“徐姐,我劝你别买,这个包包丑死了,我老公几次要扔进垃圾堆,都被我拦住了。不过,我用几天还是会扔掉的,再买一个好的。”

13、民间故事含羞草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含羞,他爹妈死得早,从小就给人家放牛,住在一个用树枝和茅草搭成的窝棚里。草棚旁边有一片荷塘。每当夏日黄昏,含羞放牛归来,看着满塘盛开的荷花,闻着荷香,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他用自己制作的竹笛,吹奏起自己编的曲子。

美妙的笛音感动了荷塘里的荷花仙子,她既喜欢含羞的笛音,又同情含羞苦命的身世,就化作一个村姑,来到了含羞的窝棚。含羞是个本分的小伙子,看到一个姑娘来到自己的窝棚,他羞红了脸说:你是谁,为何到这里来?

荷花仙子说:我家住在百里之外,由于爹妈贪图钱财,要把我嫁给一个陌生有钱的老财主,我从家里逃了出来,走了半个月,才逃到了这里。

那你准备往哪里去呢?

我也不知道我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含羞把本不多的一点食物拿出来给姑娘吃了。姑娘问起含羞的身世,含羞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姑娘说:你我都是苦命人,好歹我从家里逃出来时还带了些银两,我们盖间房子成个家吧。

从小没人疼的含羞见姑娘这么善良,也就答应了。他用姑娘给的钱买来建房的材料,又请来工匠,很快就在荷塘边建起了一座房子,两人成家一起过日子。村里人见含羞有了家又娶了媳妇,都替他高兴。

含羞用剩余的银两买了两亩地,夫妻二人过着男耕女织的日子。闲来无事,夫妻二人就坐在荷塘边上欣赏荷花。

有一年,天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含羞对妻子说:年景这样不好,我要进山打猎,顺便挖些草药,换点钱贴补家用。

荷花仙子本来想告诉他不用为吃穿发愁,可又担心含羞变成一个懒惰的人,也会使含羞担心夫妻缘分不会长久,于是便没有阻拦。

含羞天天进山打猎,天天都能带回一些野味,还能挖回些草药,日子也还过得下去。

有一天,含羞进山一天了,晚上也没有回家。荷花仙子在家焦急地等待着,可含羞一连三天都没有回家。到了第四天一早,荷花仙子决定到山里寻找他。她想,也许含羞在山里迷了路。

荷花仙子在山里找了很久,后来才在一个山洞口发现了含羞打猎用的弓箭及挖药的铁锄。她在洞口高喊含羞的名字,含羞从洞里出来,后面跟着个妖冶的女子。荷花仙子一眼就认出来了,她是山中的杏花精。荷花仙子本来要揭穿她,但又怕含羞对自己的身份产生怀疑。于是,她什么没有说,一把拉着含羞就走。

杏花精在后面边追边喊:含羞啊,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我和你也做过几天夫妻,你要回家我不拦你,可你总得回头看上我一眼吧?

荷花仙子告诫含羞说:千万不要回头!可含羞经不住杏花精一遍又一遍的哀求,就回了一下头。这一回头不要紧,含羞不见了,杏花精也不见了。

荷花仙子在山里找了三天三夜才在山崖下一丛杏花旁边找到一堆白骨,她用衣衫把白骨包了回来,埋在自己家的房屋旁边。

荷花仙子对村里人说含羞被老虎吃掉了,其实她心里明白,喝了含羞血、吃了含羞肉的是杏花精,她后悔当初没阻止含羞进山。

荷花仙子天天都来到含羞的坟前,默默地说:含羞啊,含羞,你怎么就不听我的话呢?

后来,含羞的坟上长出了一株从来没有人见过的草,每当荷花仙子用责备的语气对着坟头说话的时候,那草的枝叶就立刻低垂下来。

又过了些日子,荷花仙子家里来了几位姑娘,荷花仙子对人们说,是她的几个妹妹,来接她回娘家。后来,人们就不知道她们去了哪里。

奇怪的是,到了第二年,含羞家旁边的荷塘自夏天到秋天竟没有一朵荷花开放;含羞的坟上,以及荷塘的旁边,长满了那种不知名的草。只要人们用手指戳戳那草,那草枝、草叶就会立马低垂下来,人们就给这种草取名为含羞草。

14、民间故事措珠丹琼

措珠丹琼,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姑娘。她美丽得象珞瑜的玉竹,纯洁得象透明的水晶。她住在碧绿碧绿的林卡里,每天编织着雪白雪白的氆氇。

一天,有个魔鬼正过绿色的小林卡,听见屋子里有个老阿妈在喊:“女儿措珠丹琼,快下楼吃饭。”他赶紧窜到摆着鲜花的窗口偷看,只见一个穿着金花藏袍的姑娘,一步一步从楼梯上走下来。

魔鬼起了邪念,化做一阵妖风从门缝里钻进来,顺手拾起一块石头变成金块,向措珠丹琼的阿妈求婚。阿妈说:“我的女儿还小呢,不打算嫁人。”魔鬼说:“你不答应,我就哭。”说罢,瞪起两只木碗大的眼睛,哇哇地哭起来,眼泪流呀流呀,流满了整个屋子。老阿妈没有办法,只好勉强答应了。魔鬼收了眼泪,说:“这就对了!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就来接亲。”

过了三天,魔鬼果然来了,老阿妈舍不得自己的女儿,连声恳求道;“我只有这么一团骨肉,请你留下她吧!”魔鬼说:“你不答应,我就笑。”说罢,张开铁锅大的嘴巴,哈哈大笑起来。笑声震撼房屋,椽子一根根脱落。老阿妈害怕,只得又一次答应,魔鬼停止发笑,说;“这就对了,今天一天,明天两天,后天东方发白的时候,我再来接亲。”

又过了三天,魔鬼早早地来了。老阿妈流着眼泪哀告说:“请你饶了我的女儿吧,我愿献出全部财产作为抵押。”魔鬼说:“你不答应,我就跳舞!”说罢,伸开两条长腿,满屋胡蹦乱跳,墙壁裂了缝,火炉、茶罐四处飞。老阿妈更加害怕了,只好把女儿嫁给他。

措珠丹琼要出嫁了,措珠丹琼要离开家乡了。措珠丹琼是个纯洁、善良的姑娘,她离开的时候,男伴女伴都来相送,乡亲父老都来告别。

来到牛皮船渡口,魔鬼对乡亲父老说:“你们快回去吧!措珠丹琼嫁给我,一百个放心好啦!”老人们没有办法,给姑娘留下了几块“麻松”(奶渣、酥油、红糖制作的食品),难分难舍地走了。

走到大雪山下,魔鬼对少男少女说:“你们快回去吧,措珠丹琼嫁给我,一千个放心好啦!”伙伴们没有办法,给姑娘留下许多炒青稞,眼泪巴沙地走了。

小姑娘措珠丹琼跟着魔鬼,翻越从未有人到过的大雪山,一边走,一边伤心地唱:

从小相识的人,

个个返回家乡;

可怜的措珠丹琼,

越走心里越悲伤。

翻过雪山,魔鬼指着两边的景物夸耀道;“你看,白的房子、红的道路、金黄的尖塔,比你的家乡美丽多了!”措珠丹琼一看,原来房子是骨头盖的,道路是鲜血铺的,尖塔是人皮裹的!天呀,这不是魔鬼住的地方吗?姑娘害怕极了,但是她不敢哭,因为如果她哭,魔鬼要吃掉她。

他们走进一座很大很大的房子,门口蹲着两头牦牛大的狗,正在抢吃人骨头。姑娘给每只狗,喂了一块“麻松”。

楼梯下,坐着一个烂眼睛的老太婆,腰上挂着很多钥匙,正用人的头发编织毯子。姑娘给她一把炒青稞。

从此,措珠丹琼成了魔鬼的妻子。魔鬼每天早早地出门,晚晚地回来。措珠丹琼成天在屋子里东走走、西看看,有时帮老太婆织织毯子,给她唱一些动听的歌。

可怕的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措珠丹琼在这里呆了二十九天了。这一天,老太婆正在打瞌睡,姑娘偷偷地取下她腰间的钥匙,,打开一张又一张紧锁的铁门。她吓坏了,赶紧用双手蒙住自己的眼睛。因为这些屋子里,装的全是人血、人肉和人的骨头。

措珠丹琼打开最后一间屋子,里边横七竖八躺着许多不同年龄的女人,她们的脸象枯树叶,身子象干裂的木头。如果不是眼睛还能转动,姑娘还以为是一屋子死尸呢!措珠丹琼壮起胆子问道;“老妈妈、大姐姐,你们躺在这里干什么呀!”好久好久,才有一个女人有气无力地回答:“姑娘,我们都是魔鬼的妻子。和他同居一个月,就送进这间铁屋子关起来,每天从我们身上抽走一碗血,来滋补他的身子。”姑娘听了,焦急地说道;“现在魔鬼不在家,让我们一起逃走吧!”女人们说;“好心的姑娘呀,我们是被他吸过血的人,就是逃到世界的那边也会被他抓到。你快裹上一张老太婆的人皮,悄悄离开这可怕的魔窟吧!”

姑娘听从了女人们劝告,匆忙裹上一张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的老太婆人皮,罩上一件破烂不堪的衣衫,一溜烟逃出魔鬼的屋子。烂眼睛老太婆没有阻拦她,因为姑娘给她唱过很多歌;牦牛大的狗没有咬地,因为姑娘给它们喂过“麻松”。

她来到高高的雪山上,正巧碰着魔鬼回来。姑娘赶紧弯下腰,双手紧紧按住衣角。魔鬼说;“麦!干什么的?”措珠丹琼连忙回答:“老太婆我从峡谷里来,到平川上要饭去。”走了不远,魔鬼又返回来,高声叫道;“老太婆,你身上什么东西响?”原来是她的项链碰着人皮,发出叮当的声音。姑娘急中生智,哆哆嗦嗦地说:“老太婆我害怕,膝盖发抖碰的响。”

魔鬼刚刚转过背,措珠丹琼就拼命往前跑。白天,太阳给她引路;晚上,月亮给她点灯。跑了三天三夜,来到一座王城。她靠着一格石墙,想喘口气,谁知就睡着了。

这时正赶上国王的老厨师出门搬柴火,发现墙边躺着一个快死的老太婆,便把她叫醒来,周济了一点糌粑。姑娘恳求老人,收留她当个什役。老厨师把她打量了一番,叹口气说:“老太婆,你瘦得连风都吹得倒,还能干什么活?不过,做好事总比干坏事强,我替你向国王求求情吧!”

老厨师把见到的情况,呈报了国王。国王说:“是的,快断气的老太婆,对我有什么用处呢?不过看在王子明天出行求婚的价上,替他积一件功德吧!”

于是,姑娘被收留在宫廷里,给伙房背水、烧火。

第二天,正是王子向邻国的公主求婚的吉祥日子。启明星刚刚升起,王子就率领大臣和侍从,前呼后拥向邻国走去。谁知走到半路,王子的马被飞鸟惊扰,摔伤了前蹄,没法再赶路了。他只得让大臣和侍从在路边等候,自己回来换马。

王子走进马厩,正看见老太婆出门背水。王子想:“奇怪!我倒要看看,一个东歪西倒的老太婆,怎么能背起满满一大桶水,还要登上这几百级石阶?”于是,他悄悄跟在后边,来到碧玉似的泉水旁边。只见老太婆舀满水后,便走进一处小树林,将发辫系在树枝上,身子轻轻晃动,不一会儿,从老太婆的人皮下,蛹蜕出一个绝顶美丽的姑娘。她娉娉婷婷,来到水泉旁边,掬起一捧清亮的泉水,洗涤着象花朵一样美丽鲜艳的面庞。王子在一旁看呆了,只觉得树林原野,都充盈着姑娘美丽的光辉;她那遍体的馨香,在周围四处流溢。那到邻国求婚的事情,早已被他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晚上,国正把王子叫到身边,斥问他为什么不去邻国求婚?王子既不争辩,也不解释,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脑子里还在想念着那个从老太婆人皮里钻出来的美人。

第三天,求婚的行列再次出发,王子又从中途跑了回来。当姑娘悄悄脱下人皮,走到泉边洗涤的时候,王子突然闯了出来,拾起人皮朝着峡谷深处奔跑。姑娘又着急、又害羞,跟在后面连连央求。他们来到一片鲜花盛开的草地,王子停下来,用和善的语言,眷恋的目光,请求姑娘讲述自己的来历。

当天晚上,国王再次把王子叫来,责骂他为什么两次中途逃跑,断送了这门难得的婚姻。王子突然冒出这样一句话:“我不爱什么公主,我要和背水的老太婆结婚!”

国王、王后和大臣听了,都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当王子重复了几次之后,国王气得满脸通红,“咣啷”一声抽出宝刀,嚷道;“我要杀死你这个疯子,我要宰了你这个白痴,让你在阎王星顿曲结面前,和这个半截身子上了天葬场的老太婆结婚去!”

在王后和许多大臣的劝阻之下,国王才收起宝刀。王子也请求父王息怒,并且提议把背水的老太婆叫到殿堂上来。

措珠丹琼走来了,走到灯火辉煌的宫廷之上来了。国王、王后,大臣和待从们,亲眼看见从一张丑陋的老太婆人皮下,蛹蜕出来一个美丽、鲜艳、晶莹、可爱的妙龄女郎。所有的人都张大眼睛,以为是女神白度姆来到人世。臣仆们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朝着姑娘深深地鞠躬致意。措珠丹琼羞怯地走过人群,依偎在王后的身边,轻声地诉说自己不幸的命运。

于是,国王批准了他们的婚姻,并在王都举行了盛大的典礼。措珠丹琼的遭遇象风一样传遍城乡,百姓们也为此欢庆了七个白天和夜晚。

婚礼之后,他们的感情更加亲密,就象金鱼眷恋蓝色的海子,蝴蝶环绕美丽的鲜花。不久,边境上传来警报,敌国正调兵遣将准备入侵。王子奉国王之命,领兵去防守边境,已经怀孕的措珠丹琼,捧着阿细哈达,带着青稞美酒,将王子送了一程又一程。临别之时,王子在马上千叮万嘱,生下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要派信使到边境报喜。

离别三个月之后,措珠丹琼果然生下一子一女,脸儿象十五的明月,身子象洁白的海螺。国王高兴,王后更高兴,派出一位信使,骑上快马到王子那儿报喜。

信使经过一座黑石头的峡谷,正遇上四处寻找措珠丹琼的魔鬼。魔鬼说:“大哥,你跑得这样快,有什么急事呀?”信使乐滋滋地说:“哈哈!天大的喜事,你还不知道吗?我们的王妃措珠丹琼,昨天生下一个小公主、一个小王子!我要赶到边防报喜,怎能不着急?”魔鬼听到这些话,连忙装着向信使道喜,同时请他在路边坐坐,给他倒酒敬肉,信使很快就醉成一块烂木头,倒在地上呼呼入睡了。魔鬼从他的皮口袋里掏出国王的信,信上这样写着:“你妻措珠丹琼,昨夜生下一双可爱的儿女,脸象盛开的鲜花,身如晶莹的美玉,特派信使向你道喜!”魔鬼仿照国王的字迹,重新写了一封信,塞在信使的皮口袋里,化作一阵狂风消失了。

信使酒醒之后,慌慌张张赶到边境,王子献上国王的书信。王子一看,大吃一惊,因为信中是这样写的:“你妻措珠丹琼,昨日生下一对妖孽,脸似毛驴,身似毒蛇,是把他们烧死呢,还是把他们杀掉?”他把信翻过来看三遍,倒过去看九遍,越看心中越加疑惑,匆匆写上一封回信,命令信使连夜赶回王都。

魔鬼又在黑石峡谷,摆下好酒好肉,等待信使的到来。俗话说:“贪酒是自己的敌人。”两个在路边又吃又喝,信使很快就醉成牛粪一般。魔鬼拿出王子的信一看,其中有这样一段:“我决不相信父王所写是人间的现实,即使如此,也请倍加爱护母子,等我回来后再作商量。”魔鬼又把信重写一遍,他作一股黑风走了。

信使回到宫廷,把复信交给国王,国王打开一看,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信上说道:“我早就料定这个从魔窟来的妖女,不可能给王室带来吉祥。请父王快快将他们母子三人烧死,否则对我镇守边境极为不利。”王子的来信使国王和王后十分为难,烧死他们吧,姑娘没有头发大的一点错处;留下他们吧,边境失利危及到王国的生存。老夫妇没有办法,只得流着眼泪,命令武士将措珠丹琼母子三人赶出王宫。

措珠丹琼身背着小公主,怀抱着小王子,一边赶路,一边哭。她的脚被冰碴割破了,走一步,一滴血。她的衣服被荆棘挂破了,在风雪中冻得发抖。她的干粮全部吃完了,婴儿瘦成几根骨头。走呀,走呀,她要走到边境上去,向丈夫诉说心中的委屈。

措珠丹琼走过荒原,看见一座小房子,里边飘出牛肉和羊肉的芳香。她走近窗前,伸出干瘦的手,想讨一点吃喝。忽然,窗户里伸出一颗魔鬼的头,张开铁锅似的嘴巴大笑:“哈哈!措珠丹琼,你跑不了啦!你跑不了啦!”

姑娘看到魔鬼,吓得拼命奔跑,魔鬼发出可怕的叫啸,紧紧在后边追赶。她跑过坝子,魔鬼伸出长长的爪子,把小公主抓去吞吃了。她翻过高山,魔鬼伸出长长的爪子,把怀里的小王子抢去摔死了。

措珠丹琼再也没法逃跑,三步两步走到悬崖,准备跳下去。忽然,山那边过来一彪人马,原来是王子得胜归来了。他赶忙救起姑娘,挡住魔鬼,两个在高山顶上展开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王子从头发里取出一粒白青稞,朝高高的天空一扔,白青稞变成一座雪峰,压住了凶恶的魔鬼。

15、民间故事石林的形成

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陆良坝子和路南坝子连年干旱,巴江干涸断流,田地无水灌溉,人和牲畜没有水喝,渴死饿死了不少人;那时,南山有个撒尼汉子,名叫金芬若嘎,他看到乡亲们遭难,心里非常难过,决心要找到水源,开沟引水,使两个坝子种出庄稼,让人们都能吃饱饭,于是他钻管沟,爬悬崖,到处找水源。他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管又一管,四山八管都找遍了,也没找到水源。千天,他过了竹山,走到南盘江边,心里想:要是能把南盘江水堵住,提高水位来灌溉两个坝子的田地,那该多好啊!这样一想,他不知哪里来的那么一股子劲,兴冲冲地沿江寻我堵江截流的地方去了。

金芬若嘎沿着南盘江走了五天五夜。一天,他来到宜良的高古马,发现南盘江水从对峙的两山申间流过,江面狭窄,是堵江截流的好地方,他越看越高兴,转身跑下石崖,急急忙忙地回村同乡亲们商量堵江截流的事去了。

乡亲们听说金芬若嘎找到了堵江截流的地方,都纷纷到他家来打听。他把乡亲们召集起 来,向大家说明了自己的打算,大家都很赞成,愿意同他一起去堵江截流。他领着全村的男女老少儿百人,经过三天三夜的准备,便来到高古马开始堵江。那时的南盘江,水深流急,要靠肩 挑人背搬运石头,把两山连接起来卜堵住江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他们白天黑夜地拼命干了七七四十九天,可是丢进江里的石头被江水全部冲走,一点也没有把江水堵住。乡亲们失去了信心,个个唉声叹气,携带着工具离开了高古马。这时,工地上只剩下金芬若嘎一人,他有气无力地坐在江边,呆呆地望着奔流的江水,责怪自己无能,没有想出好办法。由于劳累过度,便在江边恍恍惚惚地打起旽来。

金芬若嘎刚刚迸人梦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他面前,和颜悦色地间道:“勇敢善畏的金芬若嘎,你是真心堵江截流,为百姓造福吗?硷芬若嘎坚决地答道;"是的,我尊敬的老阿爹。”白发老人又间:"你能跨过九十九道山涧,翻过九十九座大山,打死九十九只豹子吗?"金芬若嘎答道:"只要能堵江截流,莫说是翻仙跨涧打豹子,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敢!”白发老人点点头说:"那好,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堵江我流的办法,不过,这可是要有勇敢、智慧和力量呵,搞不好会送掉你的性命!"金芬若嘎发誓说:"只要能堵江截流,让干旱的田地有水灌溉,乡亲们也不再受干渴的苦,我就是丢掉性命,也心甘情愿?"白发名人见他这样坚决,便说:"我告诉你,东山老山石崖上有一棋开蓝花的大树,树下有个大石门,里面是个大石洞,洞里有你们彝人开天辟地天神格咱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只要拿到它们,就可以喝令四山的石头拔地而起,用赶山鞭像赶羊群一样抽赶着它们到这里堵江截流,但千万要记住,天黑以后才能去取那两件宝贝,取出后要迅速把石头赶到这里堵江,十定要在天亮前送回调山令和赶山鞭。白发老人从袖筒里抽出一文石箭递给金芬若嘎说:"我送你这支箭,这是开大石门用的,你找到大石门后,对着石箭吹三口气,把箭朝大石门射去,大石门就开了。伯发老人右手往旁边一指说:“我再给你一匹白马,你赶快骑着马去吧!"白发老 人说完便飞腾上天,驾着白云飘然而去。

金芬若嘎怀着万分感激的心情,正要跪拜 那位飘然而去的老人,一翻身猛然醒来,才知道原来是做了个梦。他睁大眼睛四处张望,渴望他的梦想能成为现实。忽然,他发现身边果真放着一支石箭,再往远处一看,不远的地方站着一匹大白马,那马正昂头可他张望呢!金芬若嘎高兴得蹦了起来,把自己的弯箭和宝刀挎好,捡起那支石箭,朝大白马走过去;抓住马缉绳下拍拍马脖子,然后跃上马背,策马朝东山老石崖奔去。

金芬若嘎跃马扬鞭,跨过一道道山涧,翻过一座座大山。九十九座山和九十九道涧,只剩下最后一道山涧和一座大山了,。他正在为自己顺利地翻山越涧高兴,忽然从森林里蹿出一群豹子,怒吼着向他扑来。金芬若嘎急忙取下宝刀,策马冲向豹群,在豹子群中奋力砍杀,直砍得豹子头脚乱飞,血流遍地。他和豹子整整拼杀了两顿饭的功夫,d把九十九只豹子砍死。

金芬若嘎催马扬鞭,又走了很多很多的路,才到达最后一道山涧的崖顶上。他立马观看山涧,只见那涧宽几百尺,深几百丈,两面悬崖峭壁,既无路下到涧底,也无路攀上对面的悬崖。面对这无法跨越的深涧,他为难了:绕道吧,要绕到哪里才能过涧呢?不绕道吧,又怎么能跨越这深涧呢?正当金芬若嘎一筹莫展的时候,胯下的大白马仰天嘶啸,两只前蹄不住地刨地。

金芬若嘎猛然想到这马是白发老人赐给的神马;或许可以飞越深涧。想到这,他心一横,勒转马,回头走了几丈远又调转马头,躬身用手拍摺马脖子,说:"神马呀神马,为了拿到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你就驮着我越过山涧去吧!"说罢,车提马缉,两脚猛蹬,大白马便朝着深澜飞奔,到了深涧边上,腾空一跃,便向对面的山崖飞去。大白马越过山涧,四蹄轻轻落地,然后又四蹄翻飞,翻过了最后广座大山,来到了东山老石崖。

金芬若嘎按照白发老人的指点,找到了那棵开蓝花的大树,他朝着大树下面的岩脚走去,在那里找到了大石门。这时,太阳还没有落山,还不能去打开石门。他只好牵着大白马,躲到附近的树林里,等待天黑。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才来到大石门前,取下身背的弓弯,拿出白发老人赐给的石箭,吹了三口气,把箭放在弯槽里,拉满弯弦,对着大石门"硬"地射了出去。只听见二声雷鸣般的巨响升大石门缓缓地打开了。只见大石门里金光灿灿,亮如白昼,金芬若嘎跑进洞里,顾不得欣赏洞里的景致,急忙地四下寻找调山令和赶山鞭,他在洞里跳上跳下,绕着那些石豹、石虎、石龙,石马转来转去。忽然,他发现靠洞壁的地方,有一张闪闪发光的大石桌,上面放着广个麂皮口袋。金芬若嘎翻开门袋,从里面拿出巴掌。大的一块白石头,上面写着"调山令",另上面写 着"石随令走"。金芬若嘎把调山令放回麂皮口 袋,随即又从里面拿出一根藤条鞭杆,上面写着"赶山鞭"的彝文字样。这下,两样宝物都拿到了,金芬若嘎欣喜若狂,提着魔皮口袋飞跑出洞,牵上大白马,匆匆离开了老百崖。可是他走出没多远,便感到肚饿口渴,浑身困乏,再也走不动了。这时他才想起,自己已经十天七夜没有好好睡觉,三天三夜没有吃饭喝水了。他挣扎着从马搭链里摸出几个野果子,狼吞虎咽地填进肚里,却再也撑不住上下眼皮,往地上一躺便睡着了。

金芬若嘎实在太累了,一觉睡了两个时辰。当他醒来看看天时,天上的三排星己经当顶,想起要在天亮前送还调山令和赶山鞭,心里着急起来;他一骨碌翻起身,急忙挎好弯箭和宝刀,一跃跨上大白马,随即拿出调山令对着周围的山岭喝道:“四山石头听着,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堵江截流。"随着这喝令声传遍山岭,四山轰轰隆隆鸣响起来,巨石拔地而起。金芬若嘎挥起赶山鞭,像赶羊似的,将一个个大百头赶着朝高古马方向滚动。他挥着赶山鞭赶呀赶;可皂总觉得那些石头滚动得太慢。他赶了一阵,抬头看看天空,天上的三排屋已经偏西,离天亮的时间不长了,心里更加着急起来,他来回催动马,奔来奔去地用赶山鞭猛抽石头,那些石头果然滚动得快多了。不多功夫,金芬若嘎便把石头赶得服服贴贴。

这天夜里,路南五棵树寨子有位老阿爹起来给牛添夜草,他刚把草抱进厩,便听到村外一阵隆隆的响声,震得脚下的地皮都在颤动。他以为是地震,吓得连忙朝屋里叫喊:"老婆子,小阿患,地震了,快起来逃命呀!"屋里的人被喊声惊醒,一个个顾不得穿好衣服便奔出屋来,在院子里慌作一团。老阿爹忙喊道:"不要乱,赶快把牛和猪都撵出来,把鸡圈门打开,把鸡也撵出来,不要让屋子倒塌砸着!"这时,鸡圈里的大公鸡听到人的喊叫声,以为天亮了,便一声接一声"握握!·嘎惺嘱I。不停地啼叫。这一叫,引得全寨子的公鸡都跟着啼鸣,此起彼伏,响彻整个山坳。

这时,从名石崖赶来的石头群,听到五棵树寨子的鸡叫声都停止了滚动。金芬若嘎急了,他挥起赶山鞭奋力抽打石头,可是,那群巨石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任凭他怎样抽赶,也不往前滚动一步。他急得把脚一跺,大声地喊叫起来 ,那回荡的喊声,猛然间使他想起了调山令。他连忙取出调山令对着石头群喝道;"四面石头听令,石随令走,跟我到高古马地方增江截流。:他喝令了不知多少遍,那些巨百仍然纹丝末动。这下子,金芬若嘎才意识到两件宝物都已经失灵,把石头赶到高古马堵江截流,为陆良和路南两个坝子的百姓造福钩愿望已经不能实现,心里悔恨万分。他责怪自己千不该万不该睡那一觉,耽误了时间,鸡叫天明,宝物失灵,毁了自己的誓愿。他一气之下,扔掉了询山令和赶山鞭,摔了臂和箭,拔刀自剔而死。那匹大白马见石头不动,主人自杀,它仰天长啸一声,腾空欲跃,结果一下变成了石头。就连金芬若嘎的身躯和他的弓弯刀箭,以及那格咱天神的调山令和赶山鞭,也都变成了石头。

天明日出,五棵树寨子的百姓们走出家门,发现这一夜之间突然出现的奇景,人人都大为惊讶。寨里寨外,屋前屋后,到处都是拔地而起的石峰,有的像人,有的像马,有的像刀,有的像弯,有的似飞禽,有的如走兽,各式各样,千姿百态。这些奇景轰动了四乡八寨。人们纷纷前来观赏。后来,人们把这些奇景称作石林。石峰上的那些条纹,是金芬若嘎用鞭子抽打的痕迹。

16、民间故事阮小二封井镇恶霸

阮小二生性疾恶如仇,他封井镇恶霸的故事至今仍传为佳话。

话说石碣村东边的老山套里,有一个员外,名叫管方。刁钻霸道,无恶不作。早些年,村里有好几口井,后来,他仗着有钱有势,把村里的水井全封了,只留下他院前那一口。乡亲们吃水得交钱,春夏用水越多,他越抬高水价。你不吃又不行。村里人只好忍气吞声。

这一天,阮小二挑着担子串乡卖鱼来到这庄上。正是六月天气,他走得口干苦燥,就到一个老头家里去找水,老头只端出一点点水给他喝,并叹息说:“客人哪,你要喝水,就到那边……”接着气愤地把管员外霸占水井的事儿给阮小二说了。

阮小二一听也很生气,说:“还有这样的事?我去看看。”说完,挑起担子一溜烟走了。

来到管员外大门,阮小二一眼就看见槐树下有一口水井,他放下担子,朝下看了看,只见井筒粗圆,水清见底,真是一眼好井!可惜这井被管方霸占着,别人不便使用。阮小二心想,今天我就想法让你改改规矩。想啥法呢?他朝四下里一看,见井旁立着几个石头磙子,一个少说也得有三五百斤,就有了主意。阮小二向大院里故意喊道:“俺打水喽。”拎起水桶放下井去。管家出来说:“先交钱后打水,你小子不知道?”阮小二装着没听见,打了一桶水,摘下草帽喝了一通,把剩下的“哗啦”泼到鱼筐里。这下管家恼火了,便大吵大骂起来。一会,管员外出来了,问是咋回事,管家说:“有个卖鱼的野汉子不付钱就打水。”

阮小二猜他就是管员外,先上前赔礼说:“打扰你了。渔家人借桶打点水用不知有何冒犯?”

管员外说:“先付钱,后提水,是几年的老规矩了,这方圆十几里谁人不知?”

阮小二憋着一肚子火气,不软不硬地说:“要是没钱呢?”

“没钱?没钱有鱼也行!”不容分说,就招呼人把鱼抬了,“嘭”地关上大门,再也不出来了。

阮小二不还手,也不着急,不慌不忙地走到三个石磙跟前,把三个石磙一个个推到井沿做成了一个活盖。然后,扬长而去。

管员外在院子里等了半天,听不见渔夫的动静,觉得奇怪。打开门一看,人人目瞪口呆。人见三个石磙头顶头悬在井口,稍一活动就会掉下去,真玄乎!管员外也不憨,心里害怕了,他想这回是遇着能人啦!那渔夫要是没有一身功夫,能摆弄得这石磙?慌忙派人去追阮小二。

阮小二回来说:“你这人做事太过分了。不看在众位乡亲面上,这石磙就让它悬着。”说完,走到井边,两腿夹住一个石磙,一只手抠住一个,使劲一推,三个石磙“咕噜噜”离开了井沿。

管员外害怕阮小二的功夫,就把村里所有的井都打开了,从此,再也不敢收水钱。而阮小二为乡村百姓做的一大好事就这样传开了,后来有人把它编成快板书,使“阮小二封井镇恶霸”的故事更是流传千里。

17、民间故事卖名字

刘近桂早年父母双亡,他才十六岁就掌管起偌大的家业。一些混混儿巴结他,带他玩起了赌博,引他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慢慢地,刘近桂就将家业败光了。

这一天,赌坊门前响起一片打闹声,刘近桂欠了赌坊二十两银子,正被打手们围着痛殴。这时,一位俊美的公子从人群里挤进来,制止住打斗,对刘近桂说道:“我有一个办法,你卖一样东西给我,不就有钱还赌债了?”刘近桂哭丧着脸说:“但凡能卖的,我都卖光了,前几天刚卖掉老宅,已经卖无可卖了。”公子说:“我给你出个主意,把你的名字卖给我,我出一百两银子,以后你不能姓刘,更不能叫刘近桂了,怎么样?”

刘近桂一愣,说道:“名字卖给你,我以后叫什么?”公子说:“你反正已经混成这样了,要不要名字都一样,叫阿猫阿狗都无所谓。”刘近桂只顾着解燃眉之急,把赌债还上,就答应了,以一百两银子成交。公子从随从手里拿过纸墨笔砚,写下契约文书,双方按上手印,然后公子拿出一百两银票,交给刘近桂。刘近桂转身就又进了赌坊。

公子双手抱拳,对围观的人说:“各位老少爷们,以后我就是刘近桂了,今天我摆酒庆贺,走,都到我家里喝酒去。”众人嘻嘻哈哈地跟着他,到了地方一看,这不是刘近桂的老宅吗?原来刘家老宅也是公子买的。从此,这公子就以刘近桂自居。

再说那刘近桂,还了赌坊的欠债,又开始赌博,不到一个时辰,就把剩下的八十两银子输光了,被赌坊赶了出来。身无分文,肚里又饥,他只得厚着脸皮去乞讨。哪知道,饭还没有讨到一口,反倒被几个叫花子打了一顿,领头的叫花子指着他的鼻子喝道:“你连姓名都没有,凭什么抢我们的饭碗?我们虽然穷得以要饭为生,但是好歹有名有姓,不至于丢了祖宗。你这种丢了祖宗的人,连要饭也不配!”

刘近桂只得饿着肚子。到了晚上,他坐在河边,又饿又困,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觉得自己无颜活在世上,起了轻生的念头,站起来就往河里跳,这时,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叫花喊住了他。老叫花劝说道:“蝼蚁尚且偷生,何况人呢?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刘近桂哭着说:“我什么都没有了,连名字也没有了,活着还有啥劲?”老叫花说:“名字卖了,再想办法赎回来。”刘近桂说:“我身无分文,又无一技之长,连安身之所也没有了,哪里有钱赎回名字?”老叫花提醒道:“去投靠亲朋好友啊。”

刘近桂在心里盘算,亲朋好友已被他借了一遍钱,不会再有人帮他,唯一可以投靠的,就是未来的岳丈。还在两岁的时候,刘近桂的父亲就给他定下了一门娃娃亲,是邻乡卢员外的闺女。

刘近桂吃了老叫花给的食物,躺在河堤上胡乱睡了一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往卢员外的家里赶去。早先,逢年过节的时候,刘近桂都会提着礼品去孝敬未来的岳丈,守门的庄客都认识他。可是,这一次,守门的庄客却不准他进去,也不给通报,说是未来的姑爷刘近桂早上已经来了,正在陪员外喝茶。刘近桂急了,嚷嚷道:“我才是未来的姑爷啊,快放我进去。”

正推搡着,门里走出那位俊美的公子,他笑吟吟地对刘近桂说道:“你怎么来了?不要忘了,你的名字已经卖给我了,我才是刘近桂,你的这门亲事,理所当然也属于我了。”刘近桂还想争辩,公子说道:“你我已经签了契约,你再无理取闹,我就报官抓你。”刘近桂长叹一声,转身就走。他才走几步,公子在后面喊道:“站住。”刘近桂停下脚步,只听公子笑嘻嘻地说:“我想了想,你要是想不开了去寻死,或者饿死了,或者堕落为匪徒违法犯罪,一来会坏了刘近桂的名声,二来官府或许会无中生有,找我问罪。不如这样吧,你当我的仆人,跟在我身边,给我端茶递水,牵马执鞭,也好混口饭吃。”

也是人穷志短,走投无路,刘近桂想了想,答应了。公子说:“你以后就叫无名氏,称呼我为刘公子。”

就这样,无名氏跟着刘公子回到了刘家庄园,成了干活的仆人。有时候他干得慢了,刘公子还拿着棍子往他身上敲打。当惯了少爷,无名氏哪里受过这样的气?但人在屋檐下,无名氏只好耐着性子服侍刘公子。慢慢地,他手脚快了,把刘公子服侍得细致周到。

忽然有一天,刘家热闹起来,吹吹打打地把卢小姐迎娶进门。无名氏以前虽然每年都要去卢家一两回,只不过碍于礼节,倒是从未见过卢小姐的面。那天,看见漂漂亮亮的卢小姐成了刘公子的老婆,无名氏躲在角落里,好一阵痛哭。

过了几个月,刘公子忽然要读书,说是想考取功名,便請来一位先生教读,让无名氏陪读。无名氏原本读书很有天赋,只不过那年准备参加童生考试的时候,父亲不幸去世了,才没有成行。先生饱读诗书,教学有方,无名氏虽是陪读,但进步很快。

这一天,刘公子私下里问无名氏,想不想赎回名字。无名氏当然想了,他吞吞吐吐地说,手里没钱,想了也白想。刘公子就说,他可以用刘近桂的名字去考试,如果中了秀才,就允许他恢复刘姓,另起名字;如果高中举人,就把祖传老宅子还给他。当然,考取的功名属于刘公子。无名氏当即答应下来。

自此,无名氏发奋读书,两年后参加考试,高中秀才。喜报送到之日,刘家一片欢腾,举办庆贺酒宴的时候,公子当仁不让地坐在了主位,接受贺拜,而无名氏只能站在旁边斟酒,心中满是落寞。

当晚,无名氏找到刘公子,要求恢复刘姓,刘公子说,可以,不过今日晚了,明天再说。

第二天,刘公子带着无名氏上街,说是无名氏考中秀才有功,要给他奖赏。七弯八拐,到了赌坊门口,刘公子一挑门帘,低头就要进去,无名氏一把拉住他,说:“刘公子,我已立下毒誓,再不踏进赌坊一步,如果再赌博,就剁掉双手。”

刘公子饶有兴味地问道:“哦?你是什么时候立下的誓言?我怎么不知道?”无名氏低声说:“服侍公子这段时日,我痛定思痛,觉得以前太过荒唐,便发誓从今往后好好做人。”刘公子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带着无名氏回家了。

过了几日,教书先生坐在刘家堂屋里,把无名氏叫到面前,笑眯眯地说,想给无名氏说一门亲,问他意下如何。无名氏大喜,就问是谁家的女儿。老先生拍拍手,打里屋走出两名女子。

无名氏惊呆了,小姐打扮的竟然是刘公子,而原先的卢小姐,竟然是丫鬟打扮,搀扶着小姐。教书先生大笑着说:“这就是我给你保的媒,这位才是真正的卢小姐。假扮卢小姐的,是她的贴身丫鬟小翠。”这时,卢员外走了出来,说道:“本来你不学好,我早有悔婚之意,但我家女儿执意不肯,又想出卖名字的主意,想看看你还有没有救。”

刘公子变回了卢小姐,她笑吟吟地说道:“从今天起,你仍然叫刘近桂。不过,那张卖名字的契约,我不能还给你,哪天你要是又变坏了,我还是要收回名字的。”刘近桂躬身作揖,表示再也不敢了。

后来,刘近桂高中举人进士,一直官至二品,这些都是后话。卢小姐花钱买夫名、促其悔改的佳话,一直流传至今。

手机扫码阅读短小的十个民间故事在线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