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20个超短

故事大全 2023-04-11 12:33:02

经典成语故事20个超短

1、披肝沥胆成语故事

  东汉时期,曹操率20万大军围攻徐州的刘备,刘备兵败投靠了袁绍,关羽带刘备的两位夫人陷于曹营,关羽帮曹操杀了袁绍的名将颜良与文丑。袁绍气得要杀刘备,刘备修书给关羽。关羽回信说一定要披肝沥胆为刘备效劳,于是过五关斩六将回到刘备身边.

  【释义】披:披露;沥:往下滴。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

2、功成不居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老子提出辨证的政治主张,他认为天下人知道美与丑对立,有和无对立相生。圣人治国知道有为和有所不为,采取无为政策;知识有教则有不教,行不言的教育。万物各有所为,圣人不去掌握,事功告成,圣人功成不居,人们归功于他。

  【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3、宁戚叩牛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派相国管仲去接陈国和曹国的军队联合讨伐宋国。管仲路上见到了放牛娃宁戚,见他很有才华就写信给齐桓公去推荐他。宁戚骑着牛唱歌,齐桓公见有人骂他,就把宁戚抓了起来,见他有学问就任他为大夫。

  【解释】比喻有才的人沦落做低贱的事情。

4、吉网罗钳成语故事

  唐玄宗时期,酷吏吉温与罗希奭善于拍马奉承,得到右丞相李林甫的赏识,让他们掌管刑狱,他们两人办案均根据李林甫的旨意行事,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帮助李林甫排斥与打击异己,落入他们手中如同被钳夹住或落入网中一样。

  【解释】比喻酷吏朋比为奸,陷害无辜。

5、视为畏途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周威公与田开元谈论养生之道,田开元举出鲁国单豹与张毅两人养生的例子,强调要注意文化修养。庄子知道后感慨道:有人听说前面杀了人,于是视为畏途,告诫全家带上刀结伴而行是明智之举,纵情声色享受比杀人还可怕。

  【释义】畏途:可怕的道路。看成可怕的、危险的道路。也比喻看成困难的、可怕的事情。

6、尔虞我诈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强大的楚国包围了弱小的宋国都城,宋国大帅华元誓死守城不降,楚军存粮不多,车夫申叔向楚庄王献计,要士兵盖房种地,装做长住的样子。华元急了,偷偷潜入楚军统帅子反的营帐,说城里缺粮人们易子而食。于是两军讲和。

  【解释】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7、邯郸学步成语故事


  相传在两千年前,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知道姓啥叫啥,就叫他寿陵少年吧!
  这位寿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论长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经常无缘无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饭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见什么学什么,学一样丢一样,虽然花样翻新,却始终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该是什么模样。
  家里的人劝他改一改这个毛病,他以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亲戚、邻居们,说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听不进去。日久天长,他竟怀疑自己该不该这样走路,越看越觉得自己走路的姿势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几个人说说笑笑,只听得有人说邯郸人走路姿势那叫美。他一听,对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听个明白。不料想,那几个人看见他,一阵大笑之后扬长而去。
  邯郸人走路的姿势究竟怎样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来。这成了他的心病。终于有一天,他瞒着家人,跑到遥远的邯郸学走路去了。
  一到邯郸,他感到处处新鲜,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看到小孩走路,他觉得活泼、美,学;看见老人走路,他觉得稳重,学;看到妇女走路,摇摆多姿,学。就这样,不过半月光景,他连走路也不会了,路费也花光了,只好爬着回去了。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8、成语故事开卷有益的故事

出处 宋·王辟之《绳水燕谈录·文儒》 太宗日阅《御贤》三卷,因事有阀,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 益,朕不以为劳也”。

释义 “开卷 ”就是翻开书,表示读书。比喻读书有好处。

故事 宋大祖赵匡胤建立宋王朝的时候,各地还存在着一些割据 政权。统一全国的任务,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当皇帝后,才完成。赵 光义即位后改名赵光灵,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统一全国后,立志宏扬传统文化,下令整理各种古籍。同 时,又重视各种古代文化资料的收集。在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年)。下令编纂《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三大类书,从 而为保存和发扬我国的文化遗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太平御览》中引用的古书,十之七八现在已经无法看到了。所 以,又可以说它是北宋前文化知识的总汇。 这部书原名《太平编览》。编成后,宋大宗对它非常重视,规定自 己每天看三卷,一年后全部看完;因而改名为《太平御览》,意思是太 平兴国年间皇帝亲自阅读的书。 宋太宗的政事非常繁忙,经常因处理其他事情而未能按计划阅 读这部书,于是就在空暇的日子补读。侍臣怕他读得时间太久,影响 身体健康,太宗说:“只要翻开书卷阅读,就会有收益,所以我不觉得 疲劳。”


9、成语故事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故事

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以后,于公元208年,曹操率领80方大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准备进攻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统一天下。

当时,刘表已经病死,他的儿子刘琮懦弱无能,不战而降。公元208年,曹操收编了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驻扎在长江中游的赤壁,企图打败刘备以后,再攻打孙权。

这时候,刘备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驻守。他听到曹操大军南下,决定把人马撤退到江陵(今湖北江陵)。曹操赶到襄阳,听说刘备向江陵撤退,又打听到刘表在江陵积了大批军粮,怕被刘备占去,于是亲自率领五千轻骑兵追赶刘备。刘备的人马,被追来得曹操的骑兵冲杀得七零八乱。

被曹军大败后,在退军途中刘备派诸葛亮赴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会见孙权,想说服孙权一起抵抗曹操。正好孙权怕荆州被曹操占领,也想和刘备一起抗曹。

诸葛亮对孙权说:“刘将军虽然败了一阵,但是还有水军二万。曹操兵马虽然多,远道追来,兵士也已经筋疲力尽。再说,北方人不习惯水战,荆州的人对他们不服。只要我们协力同心,一定能够打败曹军。”孙权听了大喜,于是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将,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着长江西进,迎击曹军。

当时,孙权和刘备兵力都很少,而曹操兵多将广,处于压倒性优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讨破敌良策,两人不谋而合,都主张只有火攻,才能打败曹操。

周瑜用反间计,让曹操杀死曹军中熟悉水战、可以抵挡他们的将领蔡瑁、张允。周瑜又叫庞统假作献计,骗曹军把战船连在一起。周瑜又打黄盖,让这老将用“苦肉计”去诈降曹操。实际上,黄盖在船中装满了容易燃烧的物品,准备以诈降的方式冲向曹营,发起火攻。

可等一切都准备好后,周瑜却发现曹操的船只都停在大江的西北,而自己的船只靠南岸。这时正是冬季,只有西北风,如果用火攻,不但烧不着曹操,反而会烧到自己的头上,只有刮东南风才能对曹军发起火攻。周瑜忧急成病,卧床不起。只有军师诸葛亮心中有数。他自称有个秘方可以治好周瑜的病。诸葛亮拜访周瑜,把药方写了出来: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四句韵文道破了周瑜的心事。

周瑜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诸葛亮真是神人啊:他的心思既然已被诸葛亮猜中,便请教破敌之策。诸葛亮有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他预测到近期肯定会刮几天东南风,就对周瑜说:我有呼风唤雨的法术,借给你三天三夜的东南大风,你看怎样?周瑜高兴地说:“不要说三天三夜,只一夜东南大风,大事便成功了”。

周瑜命令部下做好一切火攻的准备,等候诸葛亮借来东风,马上进兵。诸葛亮让周瑜在南屏山修筑七星坛,然后登坛烧香,口中念念有词,装作呼风唤雨的样子。

半夜三更,忽听风响旗动,周瑜急忙走出军帐观看,真的刮起了东南大风,他连忙下令发起火攻。黄盖借着风势带船猛冲进曹军水寨放火。曹军的船阵很快地都烧了起来。一眨眼工夫,已经烧成一片火海。水寨烧了不算,岸上的营寨也着了火,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大半。

赤壁一战,曹操损失惨重。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比喻样样都准备好了,就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10、成语故事渔人得利的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准备攻打燕国,燕王派苏代去赵国游说赵王不要战争,讲述一只河蚌在岸上夹住一只鹬鸟的长嘴,双方争执不让,最后被一个渔翁轻易擒住。如果燕赵发生战争,秦国就像渔翁那样轻易吞并燕赵。赵王只好放弃战争的打算。

【注音】yúréndélì

【出处】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解释】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渔翁得利

【示例】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11、成语故事牝牡骊黄

《列子/说符》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秦穆公有一位天下闻名的相马专家名叫孙阳,人称伯乐。他替秦穆公访求得来的良马,确实都是骐骥骅骝,每一匹都很出色,他的相马声名响誉天下。
在伯乐垂暮之年,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伯乐说:“你已年长,在你的后人中有能继承你的相马术的吗?”伯乐答道:“对于一般的良马,其特征很明显,从外表、筋骨就能观察得出来。而天下难得的千里马,其特征就很难捉摸,若有若无,若隐若现。千里马奔跑起来,又轻又快,从你眼前一闪而过,看不到飞扬的尘土,寻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我的儿子都才能不高,只能鉴别好马,而不能相千里马。不过,同我一起挑菜、担柴的人当中,有一位叫九方皋的,他的相马技术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吧。”秦穆公便召见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寻找千里马。
于是九方皋起身到各处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后,他回京城报告说:“我在沙丘那个地方为大王找到了一匹千里马。” 秦穆公问他是怎样的马,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牝而黄”(母的黄马)。”于是派人去买。买回来一看,却是一匹“牡而骊”(公的黑马)。这时候秦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对他说:“你推荐的人连马的毛色与公母都不能分辨,又怎能识别千里马呢?”
伯乐问明原委,不禁大大赞叹:“想不到他果真有如此高超的相马技术,实在罕见。九方皋看到的,是天机,他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九方皋所相之马远远超过了千里马。”可见,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马的风骨品性、内在精神,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这正是他善于相马的证明。等到有人将那匹马从沙丘牵到秦穆公和伯乐面前时,果然名不虚传,是天下稀有的千里马。
以九方皋相马的故事形成的成语为后世流传,人们把只注意表面、拘于外形而忽视实质,叫“牝牡骊黄”。

12、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1

儿童成语寓言故事大全

1.守株待兔

宋国有个农夫种着几亩地,他的地头上有一棵大树.一天,他在地里干活,忽然看见一只兔子箭一般地飞奔过来,猛的撞在那棵大树上,一下子把脖子折断了,蹬蹬腿就死了.这个农夫飞快的跑过去,把兔子捡起来,高兴地说:“这真是一点劲没费,白捡了个大便宜,回去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了.”他拎着兔子一边往家走,一边得意地想:“我的运气真好,没准明天还会有兔子跑来,我可不能放过这样的便宜.”

第二天,他到地里,也不干活,只守着那棵大树,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等了一天什么也没等到.他却不甘心,从此,天天坐在那棵大树下等着兔子来撞死.他等呀等呀,直等到地里的野草长得比庄稼都高了,连个兔子影也没有再见到.

2.刻舟求剑

战国时,楚国有个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一把宝剑掉落江中.他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船靠岸后,那楚人立即从船上刻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捞了半天,仍不见宝剑的影子.其实他又怎么找得到宝剑呢?船继续行驶,而宝剑却不会再移动.像他这样去找剑,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3.叶公好龙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假龙.

4.自相矛盾

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5.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13、成语故事指腹为婚

东汉初年,将军贾复跟随刘秀南征北战,一次在战斗中不幸负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心痛与难过,得知贾复的妻子怀孕在身,便对她说:“如果生女儿,我儿子娶她,如果生儿子,我女儿嫁给他。”

【解释】在怀孕时就为子女定下婚约。

14、光恶不善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商纣王的大将闻仲太师的十绝阵被姜子牙破了六阵,就只好向罗浮洞飞去请赵公明助阵。赵公明带上神鞭、缚龙索、定海珠前去,将姜子牙打伤,同时也打伤了玉鼎真人等五位大仙,坏事干绝。姜子牙在昆仑山陆压的帮助人打败。

光恶不善的意思是:只做恶事,不做善事。

15、向平愿了成语故事

向平愿了成语故事

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隐士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一生有才学,就是不愿做官,他抚养几个儿女长大成人,并帮他们成家后,自己同家人告别,同友人北海禽庆遍游五岳名山,最后客死他乡,不知所终。

【释义】向平:即东汉时向长,字子平;了:了结。向平的心愿已了。指儿女都已婚嫁。

16、难能可贵的成语故事

难能可贵的成语故事

子路、子贡和冉有都是孔子的弟子。

子路很勇敢。子路63岁时是卫国大夫孔悝的家臣。鲁哀公十五年,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劫持,子路知道消息后,马上赶往京城救难。到了城外,遇到卫国大夫高柴由城内逃出,高柴劝子路不要进去,子路说:“我拿孔悝的俸禄,就应该救孔悝的难。”进城后被杀。

子贡的言语绝世无双。叔孙武叔说:“子贡比孔子贤能。”子贡知道后,说:“拿围墙来做比喻吧,我的墙齐肩高,站在墙外,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孔子的墙几丈高,如果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见雄伟壮观、多姿多彩的景象。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叔孙先生这么说,也是可以理解的!”

冉有有治国才能。鲁国的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冉有可以从政吗?”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不可以的?”季康子就请冉有辅佐自己。鲁哀公十一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冉有力排众议,帅领鲁国军队抵抗强敌,获得了胜利。

宋代的苏东坡说:“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子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

“难能可贵”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了不起。


17、天真烂漫的成语故事

1

天真烂漫的成语故事

出处:元·夏文彦《图绘宝鉴·五·郑思肖》

工画墨兰,尝自画一卷,长大会,高可五寸许。天真烂漫,超出物表。

释义:“天真”指单纯;“烂漫”自然的意思,这则成语常用来指人心地单纯,坦率自然。也用来比喻青少年或儿童心地单纯善良。

故事:南宋末年,有位姓郑的画家曾以太学生的资格,参加博学词科考试。后来北方蒙古贵族南侵,他向朝廷上书主张抵抗,但未被采纳。

南宋灭亡后,他改名为“思肖”。原来,宋朝是赵姓打的天下,“肖”是赵的偏旁。画家表示自己永远思念南宋,并隐居在苏州的一所寺庙里。

郑思肖在自己的寓所里挂了一块大脸,匾上是他亲笔写的“本穴世界”四个字:原来,“本”由“大”、“十”两字组成,把其中的“十”字放在“穴”字中间,就成为“宋”加上“大”就是”大宋”。说明自己仍然生活在“大宋”的疆域内。

有一次.他画了二卷高五寸,长一丈多的墨兰。画上的墨兰,自然全无土根的。他还在画上题上八个字:“纯是君子,绝无小人。”大家欣赏了这幅画后,赞不绝口,一致夸它画得纯真自然,生气勃勃。

123

18、关于一的成语故事

1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不一存

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如果白起攻下大梁,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叫养由基的人,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

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

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地,功劳很大。陛下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

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

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城池。

百不一存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bù yī cún

【出处】北周·宇文逌《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解释】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用法】紧缩式;作宾语、定语;指全部丧失。

【近义词】白无一存 百不存一

【反义词】完好无损、安然无恙

【例句】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不一存点评

白起一生领兵打仗无数,共歼灭六国军队一百余万。攻六国城池大小七十余座,奇迹是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岁月,一生从来没有打过败仗,(各种历史资料表明的确一次也没败过)并且经常以少胜多。既是高超的战术家又是高明的战略家。其指挥的战争的规模之大,战斗之残酷后世鲜有能比者!所以说,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有战略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叫景岑(cén),号招贤大师,人们称他“长沙和尚”,他经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起来,向他提了几个问题,大师慢慢地作答起来。那僧人听到不懂处,又向大师提问,于是两人一问一答,气氛亲切自然。他俩谈论的是有关佛教的最高境界——十方世界的内容。为了说明“十方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招贤大师当场出示了一份偈帖。所谓偈帖,就是佛教中记载唱词的本子。但见大师指着上面的一段文字念唱到:

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意为“百丈的竹竿并不算高,尚需更进一步,十方世界才算是真正的高峰”。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解释】意指学问、成绩等达到很高程度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用法】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含褒义。也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近义词】再接再厉、精益求精、勇往直前、一往直前

【反义词】每况愈下、故步自封、日就衰败、墨守成规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点评

俗话说,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使道行、造诣已深,仍然需要修炼提高。如果道行的修养到了百尺竿头那样的境地不再前进,那么,虽然了得,却还不是纯真;即使修到百尺竿头的顶端,仍然不能松劲,绝对不能自满,也绝对不能中辍,继续用心去做,仔细去做,才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满足,从而故步自封,要知道知识的海洋是没有穷尽的,唯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才能更接近真理的彼岸。

3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里挑一

贾宝玉中举后失踪,全家上下都找不到他,估计希望不大,就把他房内的丫鬟除伺候薛宝钗的人外,其余都打发出去,袭人的哥哥花自芳为袭人找一个百里挑一的女婿蒋玉菡,并派她嫂子去贾府接袭人回家。袭人抱定不嫁的决心,但兄命难违只得出嫁。

百里挑一的成语故事延伸

【注音】bǎi lǐ tiāo yī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解释】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用法】作定语;形容人才出众。

【近义词】数一数二、凤毛麟角、出类拔萃

【反义词】比比皆是、俯拾即是、多如牛毛

关于一的成语故事:百里挑一点评

现在是一个从资格社会向能力社会转换的重要历史阶段,人的发展最终可依靠的就是能力。所以小朋友们应该从小打好基础,这样在今后的人生路会走得顺一点,要努力让自己成为不可替代的人哦!

12

19、奋不顾身的成语故事

1

奋不顾身的故事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从,无奈投降了匈奴。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2

奋不顾身的材料

【注音】fèn bù gù shēn

【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解释】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勇往直前

【近义词】: 舍生忘死、万死不辞

【反义词】: 畏缩不前、贪生怕死

【歇后语】: 茅坑里打架

3

奋不顾身的点评

奋不顾身是指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当然在做事情方面,我们都要有这种奋勇向前的劲头,贪生怕死固然是成不了大事的,不过我们也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虽然最终李陵并没有实现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但是他也曾努力奋斗过。


20、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1

老马识途的成语故事

故事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齐桓公同意试试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2

老马识途的寓意

故事中的老马虽然年岁已高,但它仍能找到出路,这说明了老马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轻看年岁已高的人,他们的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年轻人难以超越的。同时,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管仲的表现,我们可以学到要多和日常生活接触。在你眼中或许认为”经验〃它是很渺小、不起眼,但是以后的日了还长得很 呢!像管仲和隰朋都能注意平常生活中的一事一物,才能解决迷路和缺水的问题啊!假设管仲和隰朋没有日常生活的经验,那麼齐恒公以及大军不是要坐困他方呢!

3

老马识途材料

【发音】lǎo mǎ shí tú

【出处】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

【解释】桓公、管仲等回来时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了归路。后遂以“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涂)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近义词】识途老马、轻车熟路、驾轻就熟

【反义词】老气横秋、老态龙钟、不知所以、初出茅庐、乳臭未干

【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举例】老年人老马识途,经验丰富,我们应该尊敬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


手机扫码阅读经典成语故事20个超短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