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20个简单

故事大全 2023-04-20 15:36:06

经典成语故事20个简单

1、望秋先零成语故事

  晋朝时期,尚书右丞顾悦与简文帝(司马昱)同岁,文帝头发全黑,而顾悦头发全白了。文帝问他为什么头发先白?顾悦回答道:“皇帝您是松柏之姿,经霜犹茂;臣是蒲柳之质,望秋先零。”文帝听后十分高兴。

  【解释】零:凋零。望见秋天将到就先凋零了。比喻体质弱,经不起风霜。也比喻未老先衰。

2、得鱼忘筌成语故事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解释】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3、割肚牵肠成语故事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的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的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4、拔山举鼎成语故事

  【成语释义】:“拔山举鼎”这则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移动大山,举起巨鼎。引申之义为形容力强气壮。亦作“拔山扛鼎”。

  【出处】: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羽本记》: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故事】:项羽,名籍,少年时代,项羽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父项梁很生气,项羽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人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人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高兴,但也只求略知大意,不肯认真钻研。据说,项羽二十二、三岁时,身体魁梧,体力强壮,能把几百斤重的鼎举起来。

  后来,项羽起兵反秦,接着又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自刎于乌江。自刎前,在四面楚歌的那天晚上,项羽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高唱道: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5、势如破竹成语故事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昊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6、悬首吴阙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员(字子胥)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一把自尽。伍子胥临死时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放到吴国东城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将来消灭吴国。”没过多久,吴国被越国所灭。

  【解释】犹言悬门抉目。以之为烈士殉国的典故。

7、成语故事木梗之患

孟尝君准备西入秦国,劝阻的人极多,但他一概不听。苏秦也想劝他,孟尝君却说:“人世的事情,我都知道了;我所没有听说过的,只有鬼怪之事了。”苏秦说:“我这次来,确实也不敢谈人间的事情,而是专门和殿下讨论鬼神的事。”

孟尝君就接见苏秦。苏秦说:“我这次来齐国,路上经过淄水,听见一个泥土捏成的土偶和一个桃木刻成的木梗交谈。木梗对土偶说:‘你原是淄水西岸的泥土,被捏成了人,到了八月,天下大雨,淄水涨上来,你就残缺不全了。’土偶说:‘你的话不对啊。我是西岸的泥土,即使为大水毁了也仍然是西岸的泥土。可你是东方桃木刻成的,天下大雨,淄水横流,你随波而去,还不知道要被冲到哪里呢?’那秦国是个虎狼之国,关山四塞,殿下到了秦国,我不知道殿下能否安然出来。”孟尝君就打消了去秦国的念头。

“木梗之患”比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出自《战国策》)
木梗之患的意思是:喻客死他乡,不得复归故里。

8、成语故事华而不实的故事

出处《左传·文公五年》

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

释义“华”,花,开花。“实”,果实。光开实不结果实。比喻外表 好看,而没有实际内容。也指表面上很有学问,实际腹中空空的人。

故事春秋时,晋国大夫阳处父出使到魏国去,回来路过宁邑,住 在一家客店里。店主姓赢(ying),看见阳处父相貌堂堂,举止不凡,十 分钦佩,悄悄对妻子说:“我早想投奔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可是多少 年来,随时留心,都没找到一个合意的。今天我看阳处父这个人不 错,我决心跟他去了。” 店主得到阳处父的同意,离别妻子,跟着他走了。一路上,阳处 父同店主东拉西扯,不知谈些什么。店主一边走,一边听。刚刚走出 宁邑县境,店主改变了主意,和阳处父分手了。店主的妻子见丈夫突 然折回,心中不明,问道。 “你好不容易遇到这么个人,怎么不服他去呢?你不是决心很大 吗?家里的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我看到他长得一表人才,以为他可以信赖,谁知听了他的言论 却感到非常讨厌。我怕跟他一去,没有得到教育,反倒遭受祸害,所 以打消了原来的主意。”店主说。 这阳处父,在店主的心目中,就是个”华而不实”的人。 所以,店主毅然地离开了他。


9、成语故事松柏之志的故事

【成语故事】东汉末年,宗世林看不起曹操的为人,总不想与他交往。曹操深为恼火,直到担任司空总揽朝政事务时,来问宗世林能否交往了吗?宗世林回答说:“松柏之志犹存。”后来曹操掌握政权后,以宗世林位不配德而治罪。

【典故】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

【释义】指坚贞不移的志节。

【用法】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10、成语故事不因人热的故事

“不因人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性情孤傲,不仰仗别人的权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东观汉记。梁鸿传》,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东汉时,有个爱读书的人,名叫梁鸿。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统治者,结果遭到追捕。梁鸿带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区,以当佣工为生,穷困不堪,最后悲惨死去。

11、成语故事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12、成语故事物以类聚的故事

源于《战国策·齐策三》。

春秋战国时,齐宣王招告天下贤士来帮助他治理齐国。有一个叫淳于髡的贤士在一天内给他推荐了7个有才能的人,齐宣王经过问答,果然个个本领高强。齐宣王觉得非常奇怪,就问淳于髡说:“我听说人才是很难等到的,在千里之内的土地上,如果能找着一个贤士那不得了了。现在你却在一天之内,推荐了7个贤士,照此下去,贤士不是多得连齐国都容纳不下了吗?”

淳于髡听后说:鸟是同一类的聚居在一起;兽也是同一类的走在上道。要找柴胡和桔梗这类药材,如果到洼地里去找,一辈子也不会找到一株,但是如果到山的北面去寻,那就可以用车装运了。这是因为天下的生物都是同一类的聚在一起,我淳于髡可算是个贤士吧,所以您叫我推荐贤士,就像是到河里打水、用打火石打火一样容易,我还准备给您再推荐一批贤士,哪里会只有这7个呢!后来,人们把它概括为“物以类聚”。现在,常用来比喻趣味相投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聚在一起,含有贬义。


13、成语故事不觉技痒的故事

用法:作谓语;用于人急于表现自己的特长

故事:战国时期,燕国击筑高手高渐离与荆轲是好朋友。他亲自到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刺秦失败,秦王下令追捕太子丹和高渐离。高渐离逃到偏远的地方当佣人,主人家请客,席间有人击筑,高渐离不觉技痒就拿起自己的筑击了起来。

近义词:见猎心喜

小贴士:对真正有兴趣、有造诣的技巧,学会了的人都会忍不住技痒,想要表现与人知。

14、龙多乃旱成语故事

古代时候,人们在烤火,炉火很盛,将炉旁边的木头烧着了,众客在一旁观看,不知如何处理。直到仆人们赶到,才把火扑灭。大伙还在议论,其中一个说:“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

【释义】比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15、铜盘重肉成语故事

铜盘重肉成语故事

北齐时期,杨愔,字遵彦,小时候特别懂得礼节,他家旁边有一个水果树,别的小孩争相去偷采水果,只有他不去。他的父亲向人夸奖他,同时在家庭院落中特修一间房子让他住,同时用铜盘装丰盛的食物给他,并告诫其他孩子要向他学习。

【释义】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

16、画地为牢的成语故事

画地为牢的成语故事

画地为牢是指只能在特定范围内行动,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西汉时期,李陵战败投降了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司马迁则认为李陵曾经杀得匈奴人连救死扶伤都来不及,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汉武帝对司马迁施行“腐刑”。司马迁虽然画地为牢,身陷囹圄,但他艰苦顽强地完成《史记》这部巨著。

【释义】相传上古时,于地上画圈,令犯罪者立圈中,以示惩罚。后用以指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17、千锤百炼的成语故事

千锤百炼的成语故事

千锤百炼是一个常见的成语,那么这个成语代表着什么意思呢?

晋朝时期,大将军刘琨一心想匡扶晋室,见到晋室内部争斗激烈,内心十分痛苦,他在《重赠卢湛》诗中抒发自己的感慨:“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解释】比喻经历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和考验。也指对文章和作品进行多次精心的修改。

18、士别三日的成语故事

1

士别三日的成语故事

三国时代东吴的吕蒙,可说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周瑜死后,他继任东吴的都督。设计击败了蜀汉的关羽,派部将潘璋把关羽杀死后,不久地也死去。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鲁肃见了他,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踉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便笑着对位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吕蒙答道:“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2

士别三日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shì bié sān rì

【解释】指别人有进步眼光看待别人

【出处】《三国志》《江表传》

3

士别三日的成语故事点评

吕蒙从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到后来的学识变好了,既英勇,又有如谋,让鲁肃都非常惊讶,“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所以说想进步,从现在开始用心学,一切都来得及。

19、三字成语:耳边风

  词目 耳边风

  发音 ěr biān fēng

  释义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出处 唐·杜荀鹤《赠题兜率寺闲上人院》诗:“百岁有涯头上雪,万般无染耳边风。”

  示例 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边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回)

20、四字成语:楚弓楚得

  【注音】chǔ gōng chǔ dé

  【典故】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汉·刘向《说苑·至公》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孔子世家·好生》

  【释义】楚国人丢失弓,拾到的仍是楚国人。比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丢了,拾到它的人并不是外人。

  【用法】作宾语、分句;比喻利未外溢

  【结构】主谓式

  【近义词】得失相当、一失一得

  【反义词】楚才晋用

  【押韵词】日丽风和、相去几何、政通人和、焦唇干舌、束之高阁、不拘一格、内峻外和、摇唇弄舌、无其奈何、拱手加额。

  【年代】古代

  【谜语】肥水不流外人田

  【英文】onelosesathingwhichpeopleathissidepickup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共王经常带着随从骑马到山野里去打猎,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头野兽,眼看要追上了,但发现弓不知去向,随从说要沿路回去找。楚共王说:“不必找了,楚国人丢的弓还是会让楚国人拾到的,不会损失的。”

  【成语示例】如今恰恰的不曾动身,这个东西送上门来,楚弓楚得,岂有再容它已来复去的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其它使用】

  ◎ 自十九年度至二十三年度五个年度中,每年总支出的百分数里,少者百分之二十五(二十三年度),多者百分之三十七(十九年度),除一小部分属于赔款之支付外,主要的还是对于内债本息应支的债务费,楚弓楚得,仍以内国金融市场为范围。

  ◎ 非第楚弓楚得,无庸怀轩轾之心,实以卫国卫家,正赖此干城之选。"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手机扫码阅读经典成语故事20个简单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