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学习分享 2023-11-28 14:35:05

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2、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

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

3、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雨点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第2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要到哪里去。

第3自然段:写了小雨点儿的回答。

第4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的回答。

第5自然段:写了雨点儿落下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4、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5、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影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现象为题材的儿歌,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影子的喜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条小黑狗。

第2小节:写了影子不离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6、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寒号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民间故事,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叙述了喜鹊和寒号鸟对待做窝的不同态度,不同表现和不同结果,说明了美好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鼠目寸光的人,以侥幸心理对待生活,在灾难来临时会付出惨重代价。

段落大纲: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喜鹊和寒号鸟是邻居。

第二部分(第24段):写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忙着做窝准备过冬,而寒号鸟却又是玩,又是睡,不去做窝。

第三部分(第57段):写冬天到了,喜鹊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冻得直打哆嗦,决心明天就做窝。

第四部分(第8、9段):写寒冬腊月,寒号鸟在北风中受冻,最后冻死了。

7、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一只不会叫的小狗来到一个没有狗的国家,大家一致认为不会叫是很大的缺陷。于是,小狗向小公鸡和杜鹃学叫,结果却引起了很大的误会。

段落大纲:

全文共5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会叫,收到了指责。

第二部分(1024):小狗终于学会了像公鸡那样叫,结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鹃学叫,差点儿被猎人打中,小狗吓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种不同的结局。

8、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9、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10、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这是一篇耐人寻味的童话故事。蚂蚁队长带领蚂蚁们找到了一块诱人的奶酪,在搬运过程中掉了一点奶酪渣,面对掉下来的奶酪渣,蚂蚁队长很想吃掉,但最终还是自律地送给一只年龄最小的蚂蚁吃。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总写蚂蚁队长对搬运粮食的蚂蚁下令不许偷嘴,自己也不例外。

第二部分(第4-12自然段):面对一块奶酪渣的诱惑,蚂蚁队长以身作则,遵守纪律,让最小的蚂蚁吃掉了那块奶酪渣。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蚂蚁们干劲更足,终于把奶酪搬回了洞里。

11、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12、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这个地方紧邻漳河,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举目四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生存,老幼妇孺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件事传到了魏王耳中,于是派西门豹来治理这个地方。那么,西门豹能治理好这个地方吗?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13、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松鼠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松鼠》一课不同于《太阳》,语言活泼有趣,学生没有接触过,并且课文介绍说明松鼠的信息比较多,要求整理这些信息并分条写下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是比较困难的,可通过范例引导,梳理个部分层次,帮助每一位学生逐步达标。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先总说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再具体描写松鼠漂亮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从松鼠的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两个方面来说明松鼠驯良的性格特点。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侧重写了松鼠乖巧的行为特征。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育情况,何时换毛,以及爱干净的生活习性。

14、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5、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6、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分段与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20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分段与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14):写我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二部分(15):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第三部分(16~17):写我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后的体会。

17、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圆明园的毁灭》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被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慨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指出圆明园毁灭的损失无法估量。

第二段(第2至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景物和收藏的历史文物。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述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为。

18、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一位村支部书记在洪水到来时,沉着镇定地指挥村民撤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513):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1423):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2427):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19、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花之歌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花之歌》是本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现象,表现了花的日常生活和品质追求,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表达了诗人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第一部分(1-4):这部分以一系列我是什么的句式对花的形象展开描绘。第1自然段写我是大自然的话语,意即花是大自然季节更替的代言人,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象征花开花落,又说一遍喻示来年花又开。第2自然段写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以星喻花,突出了花的高洁夺目。第3自然段写我是诸元素之女,诸元素指春夏秋冬四季,写出了花芬芳而短暂的一生。第4自然段写我是亲友交往的礼品、婚礼上的冠冕、对死者的祭献,写出了花对人类无私的奉献。

第二部分(5-7):这部分主要以我在做什么的句式继续描绘花的形象。分别写了我的一天如何度过,我怎样和周遭世界和谐相处以及我在享受世界无私给予的同时,坚持追求光明的决心与行动。

20、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与小伙伴一起制作竹节人的方法、过程,以及伙伴们一起玩耍带来的乐趣。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体会童年的快乐。

第一段(1):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21、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穷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一部分(1-2):讲桑娜在海风呼啸中等待丈夫回来。

第二部分(3-11):讲桑娜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就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讲渔夫出海归来,得知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把孩子抱回来,夫妻俩不谋而合。

22、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少年闰土》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第一段(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勇敢机敏。

第二段(2-3):我盼望见到闰土。

第三段(4-18):闰土和我讲了雪地捕鸟,瓜地刺猹,海边检贝壳和潮汛看跳鱼的事,我非常羡慕,他的见多识广。

第四段(第19自然段):闰土和我分别了,友谊也中断了,但我很怀念他。

23、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24、一年级上册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借助拼音读把课文通顺。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也字。3、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小公鸡和小鸭子一起玩。

第2自然段:写小公鸡捉到了虫子,给小鸭子吃。

第3自然段:写小鸭子要下水给小公鸡捉鱼吃,小公鸡偷偷跟下了水。

第4自然段:写小鸭子救了小公鸡。

25、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结合图片、字源等,认识乌、鸦、找、处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抓住关键部件和相同结构,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乌鸦心情的变化。3.能根据小标题,说出乌鸦喝水的大概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乌鸦口渴找水喝,找到了水却喝不着水。

第2自然段:写了乌鸦想出了喝水的办法。

第3自然段:写了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26、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我多想去看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1、认识想、告等11个生字;会写会、走等6个生字;2、学生能正确、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短语,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3、通过诵读分享,体会我想去看看外面世界的强烈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并能以写下自己的心愿。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生活在天山,希望去北京看看。

第2小节:写我生活在北京,希望去新疆看看。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北京和新疆的美丽风景,让我们知道了北京和新疆小朋友的心愿,我们的祖国不仅地域辽阔,风景各异,还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族人民心连心,在这样的家庭中,各族小朋友可以幸福快乐的成长!好了,这节课就到这里啦,小朋友们再见!

27、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渺、篝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方法。4.再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人们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从而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回忆在故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我在他乡看月亮的感受。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抒发对故乡月亮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重在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仅起到辅助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真正意义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故文章一些诗句来源不能一一点出,只能留给学生课后探究学习。

28、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迹》这篇散文描写了作家贾平凹童年时代的一段美好往事。中秋之夜,为了寻找月亮,一群孩子从堂屋追到院子,从院子追到河滩,充满童真童趣。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因为文章描述了孩子们追寻中秋月踪迹的趣事,也是因为月亮在作家心中留下了一抹温暖的痕迹,寄托了作家浓浓的思乡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脉络梳理:

全文共2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孩子们看到的镜中之月。

第二部分(第323自然段):写孩子们和奶奶在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24自然段):写我们在沙滩上看月。

29、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喜欢谈读书。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谈多读书的好处以及怎么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写了我对儿童的期望。

30、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沃、匪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3.找出文中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其心理活动,感受其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试着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26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一位伤势很重的病人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求治,沃克医生认定他是军人。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手术前,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第三部分(第1623自然段):写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却一声不吭,还一直数着手术刀的刀数,沃克医生称赞病人是军神。

第四部分(第2426自然段):写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31、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过冈。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2、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33、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34、四年级上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朗读的方法,感 受朗读的乐趣。2.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读出诗的韵味,理解生 命的活力。3.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用 小诗的形式写一写雨过天晴的景物。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会看到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写和朋友家人在天晴了的时候携着手一同出游,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事物。

35、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36、四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三月桃花水由村边流向远方。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赞扬三月桃花水叫人沉醉。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有问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37、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8、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能结合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熟读成诵。

脉络梳理:

全文共5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眼前铺满了绿色。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程度、空间、形态等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第三部分(第5小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39、三年级上册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基础上,默读课文。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3、明白围绕着一个意思构段的方法,正确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第二自然段: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及其特点。

第三自然段:麻纸出现的时间及其特点。

第四自然段: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第五自然段:造纸术的传播及其对世界文明的意义。

40、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41、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本课择、宫等8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乘、笼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42、三年级上册荷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荷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去公园看荷花。

第二部分(2、3):写荷花生长的各种优美的姿态。

第三部分(4、5):写我观荷花时的想象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3、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第二部分(24):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44、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45、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的美国少年。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描写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2.展开想象,放飞自我。

结合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伴的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怎样如何怎么进行想象,进行一次自我放飞,经历一次冒险,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46、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47、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动物欺负,跟着鹅远行的故事。这个片段着重介绍了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一课,抓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了解故事内容。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浏览、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重视讨论式教学。第一处: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先自学,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尼尔斯对之前欺负小动物的后悔之意。第二处:我让学生围绕家鹅该不该跟大雁一起飞向高山进行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在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

48、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49、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京剧趣谈》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段落大纲:

《马鞭》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中马鞭出现的原因、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里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写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实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的静态亮相。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中静态亮相的艺术效果。

第三自然段:写写京剧舞台上动的表演。

50、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51、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2、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

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53、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找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读脱、袄等14个生字、会写本课冲、寻等10个生字,会写春天、寻找等9个词语。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

3.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春天来了,孩子们去田野里寻找春天。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早春景物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我们找到春天时的欣喜之情。

这节课主要选择以读代讲的方式展开教学。读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手段,能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多读的目的在于将课堂的学习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感悟领会课文。第一课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让学生读通、读熟课文。在学生自由读前,提出要求,对于课文中出现的难读的字和较长的句子,及时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脱掉冲出奔向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描绘出孩子们急着到外面去寻找春天的心情。这时适时引导学生用盼望、高兴的、急切的语气去读。

54、二年级上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文是一首诗歌,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娓娓地向我们讲述了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平凡世界中的不平凡。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教育学生懂得奉献爱心,助人为乐。《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脉络梳理:

全诗共5小节。

第一小节:写我们沿着小溪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二小节:写小溪回答我们,雷锋曾在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路过这里。

第三小节:写我们顺着小路寻找雷锋叔叔的足迹。

第四小节:写小路回答我们,雷锋曾背着年迈的大娘路过这里。

第五小节:写我们发现,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1.借助资料,多角度了解人物。这首诗中,作者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在寻找雷锋精神,呼吁人们向雷锋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还小,雷锋生活的年代离他们太遥远了,他们几乎不知道雷锋是谁。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雷锋,体会雷锋的品质,我让学生回去搜集有关雷锋的资料,通过查阅资料、听家人介绍等方式,初步了解雷锋,使学生从心里敬佩雷锋,走近雷锋,感受雷锋精神;然后通过寻找身边的雷锋,升华对雷锋精神的认识,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向雷锋学习。

2.强调朗读,以读贯穿全文。多种形式、扎实有效地读,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读、一次次交流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文字上,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洗礼。

55、二年级上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继续学习默读课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抓住喊、惊奇、奇怪等词语指导读出句子的语气。2.学习用换词、看图片和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绚丽多彩、花朵簇簇、懊丧等词。3.重点理解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这句话。

脉络梳理:

全文共12段,可分为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鼹鼠先生收到长颈鹿大叔寄来的包裹,却认不出里面是什么东西,在去松鼠太太家的路上包裹里面的东西不见了。

第二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鼹鼠先生看到通往松鼠太太家的小路开满了鲜花,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和松鼠太太看到家门口开满鲜花,高兴极了。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写松鼠太太告诉鼹鼠先生:去年长颈鹿大叔寄给他的礼物是花籽。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课堂充满了语文气息,学生的思维全面打开,也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语文课堂的生成资源。生成问题一:包裹破了会不会是长颈鹿大叔故意弄破了?生成问题二:长颈鹿大叔为什么把这么美好的礼物送给鼹鼠先生,而不送给刺猬太太或者狐狸太太呢?如此有趣的问题让学生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语文的趣味。

2.课堂氛围热闹而活跃,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们都纷纷表示不愿,多想让语文课继续下去,为此我也顺势引导语文就是这么有趣,只要你认真思考,把思维打开,我们的语文就充满了语文味。

不足:

1.重视了文本的自主探究,而轻视了朗读,学生的语感未达到锻炼与提高。

2.课堂的小结收尾较为匆忙,对本课所学的道理品悟的不够。

改进措施:

1.今后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感。

2.重视文本的升华,以让学生从课文中体会做人做事的道理。

56、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指的是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本事,却借助别人的能耐吓唬其它人。这一次狐狸通过他的聪明才智,成功的欺骗了老虎,可是如果过了几天,老虎和狐狸又见面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9段。

第1段:写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第24段:写狐狸对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做百兽的首领的。

第5、6段:写老虎被狐狸蒙住后,狐狸带着老虎去百兽面前证实。

第7、8段: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百兽看到老虎都吓跑了。

第9段:写老虎受骗的原因。

57、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贝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教学目标: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钱、财4个生字。2.默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义。3.进一步了解偏旁与字义之间的关系。4.通过学习,感受汉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脉络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写甲骨文中的贝字是由贝壳张开的样子演化而来的。

第2自然段:写人们用贝壳当饰品、钱币的原因,以及贝字旁代表的意思。

手机扫码阅读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