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奴才斗鸡
刘三是奕亲王府上的一个门房奴才,素来对主子忠心耿耿。这一日,奕亲王回家时,脸色不豫,刘三屁颠屁颠地打千问安,反被抽了一马鞭。刘三愣了,这是怎么回事?找了奕亲王的亲随一问才知道,原来今天在皇宫里,奕亲王不小心说错话得罪了西太后,被西太后随身伺候的太监李莲英扇了一巴掌,丢尽了脸面。
刘三听了这事,气得辫子都竖起来了,心说,这李莲英扇的不是奕亲王的脸,他打的是奕亲王府上上下下千多号奴才的脸啊!刘三从此恨上了李莲英,满心琢磨着要给李莲英一个好看。
过了约摸大半个月,刘三听说李莲英偷偷摸摸出了宫,正在天桥一带闲逛。刘三一听来了精神,顺手从厨房里抓了只蔫不拉唧的公鸡,急匆匆就往天桥赶去,然后装作一不留神和李莲英撞了一下,没等李莲英发火,刘三就先跳起了脚。
“你丫瞎了眼了!爷手里这只斗鸡,是出了名的落草凤凰,斗遍四九城无敌手。今儿你撞坏了爷的鸡,不赔我银子不算完。”
李莲英何曾被人这样骂过,他看看刘三手上那只煮汤都嫌瘦的蔫鸡,当即冷笑道:“好你个不长眼的东西,讹人讹到爷爷头上来了……”
“你个不男不女的东西,居然也好意思自称爷爷?你说我讹你是不是?走,跟我上顺天府评理去!”
糟了!中套了!李莲英这才反应过来。祖宗规矩,太监非公干不得出宫。这事要闹开了,传到西太后耳朵里,李莲英非吃挂落不可。
想明白这一点,李莲英气焰全消,又是打拱又是作揖,说尽了好话。末了,掏出全身上下所有的银两,这才得以脱身而去。
没几日,刘三智斗李莲英的段子,便传到了奕亲王的耳朵里。
“好奴才!”奕亲王开心地重重一拍刘三的肩膀,居然屈尊降贵要请刘三喝酒。刘三平时哪受过这样的待遇,感动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连声说:“主子,您这样厚待奴才,奴才可担不起啊!”
“本王丢掉的面子,让你这奴才给找回来了。本王若不好好谢你,那本王岂不成了忘恩负义之辈?来,再干一杯!”奕亲王亲热地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眼见刘三面红耳赤,兴奋得都摸不着北了,奕亲王这才微微一笑开了口:“刘三,本王有件事想请你帮个忙。”刘三一拍胸脯:“主子有事尽管吩咐,奴才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
“那倒也不必,本王只要你跟李公公斗一次鸡。”刘三闻言打个激灵,主子这是要玩什么花样?
奕亲王叹口气,把原委一一道来。原来就在今天早晨,西太后发起辛酉政变,将顾命八大臣杀的杀,关的关。现在朝堂之上,已然是西太后一家独大,亲王大臣们全都夹紧了尾巴,生怕惹恼西太后,做了那只骇猴的鸡。在这节骨眼上,刘三居然为奕亲王打抱不平,得罪了西太后最贴心的太监。奕亲王得知这个消息后吓得魂飞魄散,思来想去,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个由头将刘三送给李莲英出气。
说完,奕亲王阴声道:“刘三,你可是本王的家生子。现在本王有难,你总不能袖手旁观吧?”什么叫家生子?就是一家老小生死全操于主子手上的奴才。刘三听出奕亲王话里的威胁,无奈只能拜倒颤声道:“奴才全听主子吩咐。”
“好好好,答应了就好!”长笑声中有人撩开门帘从里屋走出,刘三抬眼一看,来者不是李莲英又是谁。只见李莲英从袖子里抽出张银票拍在桌上,冷笑着道:“三日之后,你就带着你那只落草凤凰,和我在天桥比一场!你要赢了,这一万两银子就是你的。可若是你输了,你的这条小命,本公公就勉为其难收下了。”刘三傻了,斗输了,李莲英会要刘三的命,可要斗赢了,要刘三命的,那就变成奕亲王了。
拜辞二位大人物,回到了自己的小屋里,刘三是越想越觉得憋屈。他挑衅李莲英,说到底还是为奕亲王出气。可到了末了,却被奕亲王像抛垃圾一样抛出去,做了替死鬼,真是比窦娥还冤!
你不仁,我不义!刘三下了决心,拣几件细软用包袱皮一裹,蹑手蹑脚就往外溜。可才走到后门,只听一声呼哨,从暗处冲出几十名带刀侍卫。原来奕亲王早料到他会临阵逃脱,亲自带人布了个套。
“刘三,你这是要干吗呢?”
“奴才……奴才这也是为主子着想,要为主子多寻点儿筹码,在三日之后一鸣惊人!”
刘三多聪明啊,眼珠子一转,瞎话张嘴就来。他说他觉得,以奕亲王堂堂亲王之躯,就这么向李莲英这个太监低头认栽实在是太失脸面。即便斗鸡注定要输,也得输得风风光光。奕亲王眼皮子一跳,此时虽迫于形势,不得不向李莲英低头,但如果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就可以向外人表明,他奕亲王不是一个可以任人随便拿捏的软蛋。
刘三见奕亲王动了心,忙趴在奕亲王耳朵边上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只见奕亲王脸上喜色越来越浓,最后一拍大腿说:“好!就这么干!”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这天一大早,奕亲王府大门缓缓打开。只听得号炮一声响,刹时间鞭炮齐鸣鼓乐大作。先出来八十八个举着虎旗的仪仗,接着又是八十八名吹着唢呐、横笛的乐手,接着刘三才抱着他那只披红挂彩的蔫鸡大摇大摆地走出来。在他前面,居然还有八名力士牵着一只从御花园里借出来的吊睛白额大虎为他开道。
京城的老少爷们好热闹,一见这阵势都围了上来,扯着相熟的人打听:“这是怎么回事?奕亲王府闹什么幺蛾子?”
知道内情的这位也神神秘秘:“你瞅见中间那位爷没有?他就是奕亲王座下第一好汉刘三!他花了十年光阴,驯出一只神鸡,名叫落草凤凰。今儿他为了替奕亲王出气,押上性命要和李莲英李总管赌斗!”
旁人听了瞪大眼睛都竖起大拇哥:“敢跟李莲英斗?好大的胆子!这热闹我得好好瞅瞅。”
刘三一开始还吓得两腿发软,但听着两旁传来的叫好声,腰板竟突然直了起来,精神也振作起来。奕亲王瞅着不对劲,走到刘三身边低声说:“刘三,你可给我记牢喽,这次斗鸡许输不许赢。你要敢赢,爷就要你生不如死!”
“主子,就算我有什么异心,你瞧瞧我手里的这只蔫鸡,它能赢得了李公公从大内精选出来的斗鸡吗?”刘三一边说着,一边趁奕亲王没注意,手脚飞快地往袖子里一抠,几粒浸过黄酒拌过疯鸡药的玉米已经塞进落草凤凰的嘴里。
寓言故事驯养斗鸡
春秋战国时代,齐国盛行斗鸡。举国上下不乏斗鸡爱好者。其中最酷爱此项活动的莫过于齐王。王宫内养了不少斗鸡,他为了取得胜利,专门派人到纪国雇请出生于驯养斗鸡世家的纪渻(sheng)子。
纪渻子是驯养斗鸡的高手,有一套祖传的方法,齐王是斗鸡迷,把纪渻子雇来10天后便召见他,询问斗鸡的搏斗功夫驯出来没有。
纪渻子禀告齐王说:“还没有。它近期表现为内心空虚而神态高傲,模样盛气凌人。”齐王知道这种精神状态是浮躁的表现。还没到火候。
又过了10天,齐王心里憋得不耐烦了,传旨纪渻子汇报驯养情况。谁知纪渻子说仍没驯成熟。眼下斗鸡听到其他鸡的啼声,看到鸡的影子仅只有反应。他劝齐王再等段时间,如果急于求成,会前功尽弃。
齐王听了他的劝,又熬过了10天,不见驯鸡的消息,心中十分窝火,派人把纪渻子抓进宫殿。不等齐王发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驯养已到关键阶段,斗鸡目前的目光过于敏锐,虽有斗志,但心中充满着傲气和怒气……”齐王打断他的汇报,问他现在能不能参战。
纪渻子果断地否定说:“不行!”
齐王发怒地喝道:“我宰了你,我不能再等待了!”
“大王就是杀了我,我也不会同意去参战,斗鸡此时参斗,难操胜券。”
听纪渻子如此回答,齐王认为驯养师是个诚实而又勇敢的人,遂收回成令,让他继续驯养。
纪渻子走后,齐王在期盼中又苦苦的熬了10天。齐王不等纪渻子进宫,带领一班随从径直到驯养场。此次齐王作好了要么交斗鸡,要么交人头的决定。
在鸡场,纪渻子迎见齐王:“差不多了!”
皇上听毕问他:“可以参斗?”
“完全可以。”纪渻子肯定地回答,“现今斗鸡虽遇挑战者向它鸣叫,仍神色自若,视而无见,毫无反应。看上去像一只木鸡。”
齐王转怒为喜,亲自看见斗鸡,只见它昂首挺胸,精神安定专一,不惊不动。连连叫绝:“好鸡,好鸡!”喜不自胜。他令人把挑战鸡引到斗鸡面前,这些鸡一看见纪渻子驯养的斗鸡望而却步,腿都吓软了,转身便逃。胆大的与它斗不了几个回合,纷纷狼狈逃窜。
真正有本领和才能者,都能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驯养斗鸡的大师重视精神品质的修炼,反映出他的德才观。这个寓言启示人们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大器。
经典童话两只斗鸡
斗鸡红冠子和花羽毛经常打架。它们很容易打起来,比如为一粒谷子,或者一棵松子。今天,它们又因为一条小青虫打起来了。
“是我看见的!”红冠子大着嗓门说。
“明明是我先看见的好不好!”花羽毛的嗓门更大。
“我看见的,是我看见的。”
“我在你前面,应该归我!”
争吵没有一点结果,于是它们厮打起来。红冠子的脸被撕破了,血流了一地。花羽毛的羽毛到处乱飞。它们谁也不认输。还在继续撕打着。
一只老鸭子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过来劝架。“我说两位伙计,你们这么不要命的打架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这个厚颜无耻的家伙,他尽然想享用我的一块肉!”红冠子说。
“到底谁才不要脸,那肉明明是我看见的!”花羽毛也不甘示弱。
而老鸭子根本就没有看见附近有什么小青虫,于是问道:“我的伙计们,你们到底是为那里的肉争吵打架呢?我到底是没有看见那儿有什么虫子啊?”老鸭子一边说一边找。两斗鸡这才停止打架寻找起小青虫来,可是他们连小青虫的影子都没找到。
原来,就在这两只斗鸡打架的时候,小青虫早已偷偷溜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