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中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12 16:11:07

中班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1、中班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馒头的来源,探究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知道蛋糕、面包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支歌曲。

  3、能在美劳区用各种材料对面制品进行表征活动。

  活动准备:

  1、面制品的照片、小麦、磨面粉与制作馒头过程进行录象。提供面制品表征活动的材料放到美劳区。

  2、活动前样幼儿回家分头调查其制作过程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 信息分享(回忆馒头的制作过程)

  讨论:馒头是怎样做成的?(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二、观看面包、面条等各种面点的制作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面点而辛勤地劳动。

  三、音乐欣赏《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1、欣赏曲子,感受歌曲的愉快心情

  2、分三组游戏感受歌曲:

  A:听音乐用橡皮泥制作面包。

  B:随音乐进行伴奏(投放铃鼓、鼓、碰铃、双响筒等)

  C:随音乐舞蹈

  3、放音乐、幼儿填词

  A:随节奏念歌词

  B:填歌词

  C:根据幼儿填词发现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4、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采用集体、小组、男女、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幼儿即兴舞蹈结束

  延伸活动:在美劳区投放制作面点的材料供幼儿制作(如:面团、橡皮泥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馒头、蛋糕的制作过程 ,体验音乐带来的愉快心情,通过音乐游戏让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同时树了立自信心、体验了快乐。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进行实际的田间体验收割麦子的过程,空洞的游戏及音乐孩子感受不时很深,如果能带孩子到田间进行实地观察,对孩子的教育会更好。

2、中班主题教案《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日常生活中馒头的来源,探究馒头的制作过程,从而知道蛋糕、面包等面制品的制作过程。

  2、能用优美动听的声音唱《大大的馒头哪里来?》这支歌曲。

  3、能在美劳区用各种材料对面制品进行表征活动。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面制品的照片、小麦、磨面粉与制作馒头过程进行录象。提供面制品表征活动的材料放到美劳区。

  2、活动前样幼儿回家分头调查其制作过程并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一、信息分享(回忆馒头的制作过程)

  讨论:馒头是怎样做成的?(让幼儿将看到的用较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

  二、观看面包、面条等各种面点的制作过程,感受工作人员为了让我们吃上可口的面点而辛勤地劳动。

  三、音乐欣赏《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1、欣赏曲子,感受歌曲的愉快心情

  2、分三组游戏感受歌曲:

  A:听音乐用橡皮泥制作面包。

  B:随音乐进行伴奏(投放铃鼓、鼓、碰铃、双响筒等)

  C:随音乐舞蹈

  3、放音乐、幼儿填词

  A:随节奏念歌词

  B:填歌词

  C:根据幼儿填词发现的不足进行强化训练。

  4、幼儿随音乐歌唱、舞蹈(采用集体、小组、男女、个别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5、幼儿即兴舞蹈结束

  延伸活动:在美劳区投放制作面点的材料供幼儿制作(如:面团、橡皮泥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了解了馒头、蛋糕的制作过程 ,体验音乐带来的愉快心情,通过音乐游戏让孩子大胆的表现自己、同时树了立自信心、体验了快乐。但由于孩子年龄小没有进行实际的田间体验收割麦子的过程,空洞的游戏及音乐孩子感受不时很深,如果能带孩子到田间进行实地观察,对孩子的教育会更好。

3、中班主题教案《蔬菜从哪儿来》含反思

  现在很少有幼儿接触到种植,他们甚至不知道完整的蔬菜是什么样子的,因此设计此次活动,根据以往经验,以及互相交流,知道蔬菜从哪儿来,初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知道蔬菜来之不易,萌发喜欢吃蔬菜的习惯。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网免费分享完整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蔬菜从哪儿来,初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2、萌发喜欢吃蔬菜的习惯。

  3、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6、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各种蔬菜若干

  3、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4、蔬菜宝宝一个

  5、种子、小苗实物

  6、请大班幼儿扮演老爷爷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经验

  (展示前几次参观的照片,让幼儿回忆参观时的所见所闻)

  1、 上次我们参观了菜场、参观了菜园,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 (菜场照片)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叫得出名字吗?

  3、 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从哪儿来的吗?对,我们参观过菜园的。

  二、扩展经验

  1、 你们知道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吗?(看多媒体演示)

  2、 刚才我们看见老爷爷的菜园里有那些蔬菜?

  3、 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呢?和旁边的朋友一起说一说,商量一下。

  (幼儿互相交流然后请二位幼儿上来讲述)

  4、 老爷爷的菜到底怎样长大的?我们再仔细看一遍。

  (利用按钮慢速观看演示、分步骤讲述蔬菜的生长过程)

  老爷爷先干什么?(解释播种,出示种子做播种状)

  接下来要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洒水壶做浇水状)

  种子喝饱了水会怎么样呢?(出示小苗,做小苗状)

  接下来呢?(幼儿一起说,教师做长大的动作)

  5、 小结:原来蔬菜是这么长大的,先要把蔬菜的种子播在泥土里,然后给种子浇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苗,小苗再慢慢长大,长成蔬菜。

  6、 老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种子,共同表演蔬菜的生长过程。

  三、体验感受

  1、老爷爷的菜园丰收了,他说把收到的蔬菜送给我们小朋友。你们看,来了。(老爷爷送菜)

  2、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

  小结:蔬菜有很多品种,每一种蔬菜都有丰富的营养,多吃蔬菜可以使我们长高,使我们长大,让我们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大家要爱吃蔬菜,和蔬菜做好朋友。

  3、(教师出示蔬菜宝宝)你们帮自己喜欢的蔬菜朋友打扮一下,好吗?

  4、幼儿动手打扮 。

  5、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蔬菜宝宝叫什么名字?哪里长得漂亮?(幼儿互相交流)

  6、我们带着蔬菜宝宝给教室里的朋友看看吧。

活动反思:

  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认识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感知认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一日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观念,努力贯彻《刚要》的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4、中班教案《大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师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在猜测下面与教师对唱的是谁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挑战。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认真倾听并积极参与歌唱活动。

活动准备:

  歌曲内容中的各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太号的含义。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相应的小图。

  教师:那我来问问,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5、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

  6、教师指图,幼儿尝试看图跟随音乐歌唱两遍左右。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与不同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一组幼儿,拿一组幼儿就立即唱出答句。

  四、幼儿找好朋友玩对唱游戏。

  五、表演唱。

  六、谈话:爱惜粮食好宝宝。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5、中班教案《红枣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量是8的事物能用数字8来表示。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1(7个大灯笼和7个小灯笼,对应摆放);挂图2(7个大馒头)。

  2、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7、数字卡片8。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点数7。

  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如:“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来庆祝新年。”

  出示挂图1: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多少个灯笼呢?(先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再比较出大灯笼和小灯笼一样多,数量都是7个。用数字7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7。)

  二、学习8的形成,认读数字“8”。

  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还要做上香香的馒头。

  1、7添上1是8。

  2、出示挂图2:让幼儿数数有几个大馒头?(7个)老师又拿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8个)引导幼儿说出7个大馒头添上1个大馒头是8个大馒头。8个大馒头用数字“8”来表示,出示数字8。

  3、老师又拿来了7个小馒头,在8个大馒头下面对应出示7个小馒头,引导幼儿比比大馒头和小馒头谁多谁少,怎样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上1或去掉1的方法把它们变成一样多,从而知道7添上1是8,8去掉1是7。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红枣馒头吗?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红枣,请你们把这些馒头变成红枣馒头吧。

  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每人一张卡纸做的8个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8个小馒头,要求幼儿分别给每个大馒头贴上8个大红枣,给每个小馒头贴上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四、游戏巩固数字“8”的认识

  1、出示数字卡片“8”,请幼儿认读、观察数字8的形状像什么?(像麻花、像葫芦等。)

  2、游戏:看谁最快找到活动室里数量是8的物体。如:8个水杯、8块积木、8本书等。

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活动做游戏《老鹰捉小鸡》进一步巩固7添上1是8,8去掉1是7。(游戏玩法:老师当母鸡,有8只小鸡老鹰吃掉一只还剩7只小鸡,救回一只是8只小鸡)

教学反思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8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6、中班主题优秀教案《蔬菜从哪儿来》含反思

  目标:

  1、知道蔬菜从哪儿来,初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2、萌发喜欢吃蔬菜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各种蔬菜若干

  3、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4、蔬菜宝宝一个

  5、种子、小苗实物

  6、请大班幼儿扮演老爷爷

  过程:

  一、回忆经验

  (展示前几次参观的照片,让幼儿回忆参观时的所见所闻)

  1、上次我们参观了菜场、参观了菜园,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菜场照片)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叫得出名字吗?

  3、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从哪儿来的吗?对,我们参观过菜园的。

  二、扩展经验

  1、你们知道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吗?(看多媒体演示)

  2、刚才我们看见老爷爷的菜园里有那些蔬菜?

  3、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呢?“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和旁边的朋友一起说一说,商量一下。

  (幼儿互相交流然后请二位幼儿上来讲述)

  4、老爷爷的菜到底怎样长大的?我们再仔细看一遍。

  (利用按钮慢速观看演示、分步骤讲述蔬菜的生长过程)

  老爷爷先干什么?(解释播种,出示种子做播种状)

  接下来要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洒水壶做浇水状)

  种子喝饱了水会怎么样呢?(出示小苗,做小苗状)

  接下来呢?(幼儿一起说,教师做长大的动作)

  5、小结:原来蔬菜是这么长大的,先要把蔬菜的种子播在泥土里,然后给种子浇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苗,小苗再慢慢长大,长成蔬菜。

  6、老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种子,共同表演蔬菜的生长过程。

  三、体验感受

  1、老爷爷的菜园丰收了,他说把收到的蔬菜送给我们小朋友。你们看,来了。(老爷爷送菜)

  2、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

  小结:蔬菜有很多品种,每一种蔬菜都有丰富的营养,多吃蔬菜可以使我们长高,使我们长大,让我们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大家要爱吃蔬菜,和蔬菜做好朋友。

  3、(教师出示蔬菜宝宝)你们帮自己喜欢的蔬菜朋友打扮一下,好吗?

  4、幼儿动手打扮。

  5、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蔬菜宝宝叫什么名字?哪里长得漂亮?(幼儿互相交流)

  6、我们带着蔬菜宝宝给教室里的朋友看看吧。

  活动反思:

  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认识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感知认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一日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观念,努力贯彻《刚要》的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7、中班健康活动教案《蔬菜从哪儿来》含反思

  目标:

  1、知道蔬菜从哪儿来,初步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

  2、萌发喜欢吃蔬菜的习惯。

  3、了解保持个人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4、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情绪,逐渐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准备:

  1、多媒体演示

  2、各种蔬菜若干

  3、剪好的眼睛、嘴巴若干

  4、蔬菜宝宝一个

  5、种子、小苗实物

  6、请大班幼儿扮演老爷爷

  过程:

  一、回忆经验

  (展示前几次参观的照片,让幼儿回忆参观时的所见所闻)

  1、上次我们参观了菜场、参观了菜园,你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菜场照片)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叫得出名字吗?

  3、你们知道这些蔬菜是从哪儿来的吗?对,我们参观过菜园的。

  二、扩展经验

  1、你们知道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吗?(看多媒体演示)

  2、刚才我们看见老爷爷的菜园里有那些蔬菜?

  3、蔬菜是怎么长大的呢?和旁边的朋友一起说一说,商量一下。

  (幼儿互相交流然后请二位幼儿上来讲述)

  4、老爷爷的菜到底怎样长大的?我们再仔细看一遍。

  (利用按钮慢速观看演示、分步骤讲述蔬菜的生长过程)

  老爷爷先干什么?(解释播种,出示种子做播种状)

  接下来要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出示洒水壶做浇水状)

  种子喝饱了水会怎么样呢?(出示小苗,做小苗状)

  接下来呢?(幼儿一起说,教师做长大的动作)

  5、小结:原来蔬菜是这么长大的,先要把蔬菜的种子播在泥土里,然后给种子浇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苗,小苗再慢慢长大,长成蔬菜。

  6、老师扮演老爷爷,幼儿扮演种子,共同表演蔬菜的生长过程。

  三、体验感受

  1、老爷爷的菜园丰收了,他说把收到的蔬菜送给我们小朋友。你们看,来了。(老爷爷送菜)

  2、这么多的蔬菜你们喜欢吃吗?为什么?

  小结:蔬菜有很多品种,每一种蔬菜都有丰富的营养,多吃蔬菜可以使我们长高,使我们长大,让我们身体健康,所以,我们大家要爱吃蔬菜,和蔬菜做好朋友。

  3、(教师出示蔬菜宝宝)你们帮自己喜欢的蔬菜朋友打扮一下,好吗?

  4、幼儿动手打扮。

  5、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蔬菜宝宝叫什么名字?哪里长得漂亮?(幼儿互相交流)

  6、我们带着蔬菜宝宝给教室里的朋友看看吧。

  活动反思:

  由于所学的内容是幼儿通过实践思考后自主认识的,所以幼儿能较快理解并掌握,与此同时,也激发幼儿的感知认识,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所以我们每一位老师在一日工作中,一定要改变观念,努力贯彻《刚要》的精神,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8、中班教案《好吃的红枣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读数字6,了解数字6的意义。

  2、知道数字6可以代表人任何数量的事物。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教学重点、难点

  让小朋友懂得数数,知道数字6的意义

活动准备

  卡纸做得大馒头、小馒头若干个;卡纸做的大红枣、小红枣若干个;数字6的卡片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今天你们的妈妈用面粉做了几个大馒头,准备去蒸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妈妈做了多少个馒头好不好?

  二、了解数字6的意义

  1、点数6

  教师出示卡纸做得6个大馒头,请幼儿数一数有几个馒头,可以一边问一边指导幼儿说出一共有几个馒头,要给幼儿足够的时间来自己点数馒头的数量。

  2、了解数字6的意义。

  (1)把大馒头换成了小馒头,再让幼儿数一数大馒头有几个,小馒头有几个,一共有多少个馒头

  (2)以此类推,老师用小馒头替换成大馒头,并请幼儿数大馒头和小馒头的个数,说说总共做了多少个馒头,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带领着小朋友点数,数完之后再说出总数。

  (3)最后老师总结,妈妈做的馒头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是每次做的大馒头和小馒头都是6个。

  三、教师出示数字“6”的卡片,请幼儿认读

  (1)这是数字“6”,6个馒头就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了。

  (2)你们觉得数字“6”像什么呢?

  (3)可以教幼儿唱数字歌,让幼儿更形象地认读数字“6”

  1像铅笔斜着放,

  2像鸭子脖子长,

  3像耳朵两个弯,

  4像红旗迎风飘

  5 像钩子钩东西

  6 像哨子吹一吹

  7 像镰刀割青草

  8 像麻花香又香

  9 像气球天上飘

  10像铅笔加橡皮

  四、给馒头贴红枣

  1、教师:妈妈还准备了好吃的红枣。准备把红枣放到馒头上一起蒸,这样馒头会变得更好吃,妈妈决定给每个馒头放上6个红枣,请你们帮帮她吧。

  2、将幼儿分成若干组,每组发若干个卡纸做的红枣,同时发给每位幼儿一张卡纸做的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小馒头,请幼儿给大馒头放上6个大红枣,给小馒头上放6个小红枣。

  3、教师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6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补充。

  4、请6位小朋友在前面站成一排,边逐一抚摸幼儿的头边点数,然后告诉说站在这里的有6为小朋友。

  5、再请幼儿从教室里拿来数量为6的物品,如6本书、6个书包等

教学反思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6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9、中班音乐教案《大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10、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11、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大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 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12、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大馒头》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活动准备:

  1.已看过幼儿用书《大馒头》

  2.馒头、面粉、小麦的图片各两张,农民伯伯,小朋友的图片。

  3.画有问好和感叹号的底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师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叹号的含义。

  教师:谁知道这是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生产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摆放相应的图片。

  教师:那我问你们,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1.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2.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教师将答案句的歌词图片全部抽走,然后随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顺序提问,幼儿按照歌词回答。

  教师:现在,我把有的图拿走了,我提问,你们来回答,看谁回答有快有 对?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1.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这次我们玩对唱游戏,我来问,你们用歌声回答。最后的两句一起唱。

  2.教师与一个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四)教师即兴与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1.教师即兴与不同的小组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组幼儿,哪组唱出答句。

  2.教师即兴与个别幼儿进行对唱游戏。

  反思:

  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13、中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红枣馒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7添上1是8,并能认读数字8。

  2、理解8的实际意义,知道数量是8的事物能用数字8来表示。

  3、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1(7个大灯笼和7个小灯笼,对应摆放);挂图2(7个大馒头)。

  2、卡纸做的大馒头、小馒头、大红枣、小红枣若干,数字卡片7、数字卡片8。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点数7。

  教师可以用故事的形式引出课题。如:“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来庆祝新年。”

  出示挂图1:我们一起来数数看,有多少个灯笼呢?(先引导幼儿点数说出总数,再比较出大灯笼和小灯笼一样多,数量都是7个。用数字7来表示,出示数字卡片7。)

  二、学习8的形成,认读数字“8”。

  过年的时候,我们挂上红红的灯笼,还要做上香香的馒头。

  1、7添上1是8。

  2、出示挂图2:让幼儿数数有几个大馒头?(7个)老师又拿来了一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8个)引导幼儿说出7个大馒头添上1个大馒头是8个大馒头。8个大馒头用数字“8”来表示,出示数字8。

  3、老师又拿来了7个小馒头,在8个大馒头下面对应出示7个小馒头,引导幼儿比比大馒头和小馒头谁多谁少,怎样使它们变成一样多。启发幼儿用添上1或去掉1的方法把它们变成一样多,从而知道7添上1是8,8去掉1是7。

  三、幼儿动手操作

  1、小朋友们,你们吃过红枣馒头吗?今天老师准备了好多红枣,请你们把这些馒头变成红枣馒头吧。

  2、幼儿分组操作,给“馒头”贴“红枣”。每人一张卡纸做的8个大馒头和一张卡纸做的8个小馒头,要求幼儿分别给每个大馒头贴上8个大红枣,给每个小馒头贴上8个小红枣。

  3、交流验证操作结果。

  请幼儿相互点数,看看是不是放了8个红枣,多了就拿掉,少了就增加。

  四、游戏巩固数字“8”的认识

  1、出示数字卡片“8”,请幼儿认读、观察数字8的形状像什么?(像麻花、像葫芦等。)

  2、游戏:看谁最快找到活动室里数量是8的物体。如:8个水杯、8块积木、8本书等。

  活动延伸:

  利用户外活动做游戏《老鹰捉小鸡》进一步巩固7添上1是8,8去掉1是7。(游戏玩法:老师当母鸡,有8只小鸡老鹰吃掉一只还剩7只小鸡,救回一只是8只小鸡)

  教学反思

  能按计划完成活动,通过联想让小朋友认识8的意义,活动过程中,掌控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考虑到幼儿的学习能力。

14、幼儿园手工《花样馒头》中班美工制作活动教案反思

  材料:

  发好的面团,牙签、豆子、模具、面板、围裙等,不同花色、造型的王研庄慢头的图片,

  “幼儿学习材料”一《我爱家乡》。

  玩法与建议:

  1.指导幼儿尝试用面团以及豆类、牙签、模具等轴助材料和工具制作花样慢头。

  2.请幼儿阅读《我爱家乡》第 18-19 页,欣赏王哥庄大慢头的图片,交流制作方法。

  3.鼓励幼儿按照“分面团一揉面一造型一一点缓花色”“的步骤制作花样慢头,提醒幼儿制作前认真洗手。

  4.引导幼儿借助豆子、枣、剪刀、牙签、模具等材料和工具制作花样慢头,尝试给自己制作的慢头起名字并说出寓意。

  5.将幼儿做好的慢头送到厨房蒸熟,请幼儿品尝。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用步骤图折纸比以前的示范法折纸孩子的问题要少了很多,这样的方法应该要容易明白些吧。孩子们的表情告诉我,我选的题材贴近他们的兴趣点,他们很是喜欢。活动很成功。

15、中班音乐课歌曲《大馒头》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教师用对唱的方法演唱歌曲《大馒头》。

  2、根据教师的提问和图片的顺序记忆歌词内容和顺序。

  3、在猜测下面与教师对唱的是谁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和挑战。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歌曲内容中的各种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初步熟悉歌词。

  1、教出示底图,让幼儿理解问号和感太号的含义。

  2、教师依次提出歌词中有关馒头的各个问题,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摆放相应的小图。

  教师:那我来问问,大大的馒头哪里来。

  二、幼儿学唱歌曲《大馒头》。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看图念歌词。在朗诵的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图暗示幼儿记忆歌词。

  5、教师带领幼儿玩猜答案的游戏,进一步记忆歌词。

  6、教师指图,幼儿尝试看图跟随音乐歌唱两遍左右。

  三、教师与幼儿进行对唱练习。

  教师与不同小组的幼儿进行对唱游戏。教师唱问句,教师指向哪一组幼儿,拿一组幼儿就立即唱出答句。

  四、幼儿找好朋友玩对唱游戏。

  五、表演唱。

  六、谈话:爱惜粮食好宝宝。

  反思:首先,在第一大环节当中,当问到“你们知道馒头是哪里来的吗?”时,孩子们说是“从超市买的”、是“煮出来的”、还有一个孩子说是“用面粉做出来的”。当又问孩子“那面粉又是哪里来的?”,孩子也说是买来的。孩子们生活在城市,对小麦这一事物非常的陌生。孩子们对于面粉是怎样的?如何变成的等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在课前铺垫当中,我欠缺了相关知识经验的铺垫,因此,在这一环节的引导,变成教师的说教为主了。再下次的活动中,应该有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面粉的特性这一课前准备。

  其次,在这个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能做到在教学方法、策略、环节、重难点的处理和把握上做到心中有数,将显性的目标巧妙地通过游戏和表演内化为孩子发展的需要。教具“小图片”的使用,也非常好的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对唱的教学方法也很好的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幼儿一直情绪饱满的参与学习过程。

  再次,孩子们通过歌曲《大馒头》活动知道了粮食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孩子们都说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做到不挑食,不掉一粒饭、一点菜,做一个惜粮、爱粮的好孩子;通过活动孩子们都把爱惜粮食的种子深深地扎根在孩子幼小的心灵。

  性格不同选择离开

  除了伏明霞后,另一跳水队友兼曾与其传出恋情的田亮,对郭晶晶的影响也非常大。对于与“旧爱”因积极参与商演而被踢出国家队之列,郭晶晶便维护旧爱说道:“也不能说田亮是被开除的,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吧!”她没有正面响应被指因“识相”而留守原位,只自认随波逐流而继续做“还算喜欢及擅长的事”。访问中,郭晶晶不避嫌承认了解田亮,还爆出对方离队的原因,也间接暗示分手原因:“我与田亮是一起长大的,对他也是比较了解的。田亮跟我在性格上完全不同,他从小就是特别有主见,特别知道要什么,会规划的人。当时我想可能他已经决定要开始不同的道路了,所以他选择离开。”

  被揭曾为恋情曝光痛哭

  至于已达谈婚论嫁阶段的霍启刚,郭晶晶唯独一直避谈,但其身边人却爆出有多次大赛经验的她不惯私生活曝光,曾因被揭发与霍启刚初萌芽的恋情而多次痛哭:“那个时候,他俩还真没有什么,当时是个朋友聚会,参加的人非常多,大家只是玩得有点忘了形而已。”

  跳水公主抢手劲赚千七万

  虽然“跳水公主”郭晶晶自09年赚了一千七百万后退下国家跳水队前线位置,没有再踏上跳水台展现风姿,但她于过去一年仍赚逾650万元,足见这位体坛小富婆人气未减!

  前年郭晶晶完成东亚运动会后,向国家跳水队提交申请,进入调整期的她没有再出现训练馆及比赛的跳台上,虽然没有明言退役,但有关传闻不胫而走,以往被誉为跳水、代言双王后的她在出席商业活动方面也慢下脚步,甚至有不少代言工作就此溜走,例如李宁牌的代言位置,便被昔日好搭档吴敏霞取代。

  位列体育明星No.4

  去年年中,2010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在北京揭晓,郭晶晶09年收入高达1,500万元人民币,位列体育明星第四位。

  纵使郭晶晶目前的代言及在商业活动曝光率跟其高峰(微博)期不能相提并论,但她依然有价有市,例如去年七月她在西安出席洗头水品牌代言活动,八月又到香港为化妆品牌午宴活动担任嘉宾,估计她去年广告代言、担任活动嘉宾的收入,加上国家队工资及各项补贴,总收入仍逾550万元人民币,足见人气依然!

16、中班教案《菜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  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活动反思: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17、中班教案《我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体验妈妈怀孕的辛苦,萌发更爱妈妈的情感。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向妈妈了解怀孕时的过程和感受,收集一些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书籍、资料。

  2.妈妈怀孕时的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欣赏妈妈怀孕时的ppt

  2.说一说妈妈怀孕时是怎样的。

  二、了解生长过程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过程(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通过脐带进行呼吸并吸收营养逐渐长大,9个月后,宝宝就出生了。)

  2.小结:我们都是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在妈妈肚子里住了9个月,并且慢慢长大。

  三、 模仿体验

  1.幼儿在自己的衣服里面塞上枕头,步行、爬楼梯、奔跑等。

  2.小结: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很辛苦,现在我们长大了,懂得了要更爱妈妈。

拓展延伸:

  宝宝会在妈妈肚子里做些什么事情呢?幼儿在纸上画下来,并说一说。

活动建议:

  1.家园互动,和家长进行沟通,让孩子了解妈妈怀孕的过程和感受。

  2.可以借鉴“长高”的诗歌,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妈妈、爸爸把我们带大很艰辛。

  3.在语言区里提供有关书籍,了解妈妈的生育过程和宝宝的生长过程。

活动反思

  在道德情感中爱是核心,激发幼儿爱的情感是我们重要的社会责任。然而,幼儿爱的情感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而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经验感受和体验来获得的。让幼儿从小知道爱父母和长辈、同伴,老师,养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情感冷漠的习惯,那么长大以后就很难做到孝敬父母、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因此,从小加强对独生子女爱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同伴、老师的品质,从小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一生的幸福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中,爱的情感不断升华。

18、中班主题《牛奶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牛奶是孩子们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大多数孩子每天都喝牛奶。牛奶有很丰富的营养,里面的钙、维生素、蛋白质都能使我们增强抵抗力,多喝牛奶让我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让我们小朋友更健康、更聪明。但对于“牛奶从哪里来的?”孩子们知之甚少。结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对牛奶知识的了解,设计了这个活动《牛奶从哪里来》。旨在让幼儿了解牛奶的生产过程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萌生爱喝牛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 了解牛奶的生产过程。

  2、 知道牛奶营养丰富。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 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7、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牛奶广告一个、牛奶生产流程图、各式牛奶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鼓励幼儿喜欢喝牛奶

  1、一起来看广告。

  2、这是什么广告?

  3、学说广告语。

  4、喜欢喝牛奶吗?说理由。

  5、你们都喝过什么牛奶?

  6、这些牛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牛奶从哪里来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2、出示牛奶生产流程图:奶牛场奶牛-------擦洗乳头------吸奶管道------牛奶生产厂-------送到超市。

  3、 幼儿根据流程图简单回忆讨论。

  三、游戏:买牛奶

  1、小朋友当顾客,去三家牛奶店买牛奶。

  2、买牛奶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3、游戏开始。

  4、和老师分享。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可以让幼儿认识牛奶名称、颜色、味道等特征,了解牛奶的多种多样与营养成分,增进幼儿选择健康食物的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与态度建立健康饮食的观念。

19、中班教案《纸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了解制造纸张的生产过程。

  2.能大胆说出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萌发幼儿对纸的制造过程产生兴趣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纸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不同纸张。

  2.故事《蔡伦造纸》。

  3.造纸过程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交流关于纸的发现.

  1.活动导入

  师: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纸从……来的。

  2.教师讲故事《蔡伦造纸》,引导幼儿了解蔡伦发明纸的故事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师:纸是谁造出来的呀?

  幼:蔡伦

  师:纸的原材料主要是什么呢?

  幼:树木和破布。

  3.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还可以用竹子、渔网、、、等造出纸来。

  二、木头怎样变成纸

  1.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树木是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

  2.教师讲解挂图,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先把木头送到机器上剥皮,机器把粗大的木头磨成细细的木屑,再送到高压容器里加热,提取纤维,纤维在水槽里被搅成糊状,形成纸浆;加入化学漂白剂;最后用滚筒挤压出里面的水分后,纸浆就变成一张白纸了。

  3.幼儿互相交流,讲一讲纸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纸的制造过程的认识。了解造纸需要砍伐大量树木。

  师:如果我们的大树都背砍完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幼:地震、没有氧气、泥石流、沙尘暴等。

  三、请幼儿分组讨论:

  在绘画、用餐巾纸或使用卫生纸时,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纸张,不浪费每张纸张。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对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各种活动,孩子们在玩纸中体验到了乐趣,也懂得了纸张的作用和好处,为了延续孩子们对纸的探索,继而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常识《纸从哪里来》。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合理,能从幼儿的能力特点出发,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活动效果来看,目标基本能达成,孩子们都能从视频和挂图中了解到纸的由来。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教具丰富,而且形象生动,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视频和清晰的造纸挂图,能较好的帮助幼儿达成活动目标。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体现以幼儿为主的现代教学。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用语过于成人化和书面化,导致幼儿对其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产生疑问,如果能改为幼儿较好理解的语言会更好。

  2、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问题先提出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这样导致幼儿观看视频时没有针对性。

  3、在情感教育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升,由于时间关系,这点的目标达成上还有点欠缺,下次活动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一定能让幼儿对纸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的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要加以改进,以促进活动效果更好的提升。

20、中班社会教案反思《纸从哪里来》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纸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了。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树木是纸的主要原材料,我们要生产出很多的纸,就要砍伐很多的树木,而树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调节空气方面的作用。从而让幼儿加深对森林的爱护和关心。

  活动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了解制造纸张的生产过程。

  2.能大胆说出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萌发幼儿对纸的制造过程产生兴趣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不同纸张。

  2.故事《蔡伦造纸》。

  3.造纸过程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交流关于纸的发现.

  1.活动导入

  师: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纸从……来的。

  2.教师讲故事《蔡伦造纸》,引导幼儿了解蔡伦发明纸的故事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师:纸是谁造出来的呀?

  幼:蔡伦

  师:纸的原材料主要是什么呢?

  幼:树木和破布。

  3.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还可以用竹子、渔网、、、等造出纸来。

  二、木头怎样变成纸

  1.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树木是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

  2.教师讲解挂图,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先把木头送到机器上剥皮,机器把粗大的木头磨成细细的木屑,再送到高压容器里加热,提取纤维,纤维在水槽里被搅成糊状,形成纸浆;加入化学漂白剂;最后用滚筒挤压出里面的水分后,纸浆就变成一张白纸了。

  3.幼儿互相交流,讲一讲纸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纸的制造过程的认识。(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了解造纸需要砍伐大量树木。

  师:如果我们的大树都背砍完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幼:地震、没有氧气、泥石流、沙尘暴等。

  三、请幼儿分组讨论:

  在绘画、用餐巾纸或使用卫生纸时,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纸张,不浪费每张纸张。

  相关信息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公元105年,蔡伦在陕西汉中地区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对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各种活动,孩子们在玩纸中体验到了乐趣,也懂得了纸张的作用和好处,为了延续孩子们对纸的探索,继而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常识《纸从哪里来》。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合理,能从幼儿的能力特点出发,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活动效果来看,目标基本能达成,孩子们都能从视频和挂图中了解到纸的由来。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教具丰富,而且形象生动,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视频和清晰的造纸挂图,能较好的帮助幼儿达成活动目标。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体现以幼儿为主的现代教学。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用语过于成人化和书面化,导致幼儿对其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产生疑问,如果能改为幼儿较好理解的语言会更好。

  2、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问题先提出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这样导致幼儿观看视频时没有针对性。

  3、在情感教育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升,由于时间关系,这点的目标达成上还有点欠缺,下次活动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一定能让幼儿对纸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的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要加以改进,以促进活动效果更好的提升。

21、中班健康领域《我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一、活动来源:

  3-6岁的儿童对“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很感兴趣,幼儿询问父母时,父母们的回答有很多种,比如,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充话费送的,石头缝里跳出来的,这些回答听起来很好玩,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答案。这些不正确的答案也许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影响,会让已经具备认知能力的幼儿认为感觉自己不是爸妈亲生的,给幼儿造成心里负担。同时正确回答“我从哪里来”的问题也是一个对幼儿进行性教育的最佳时机,也是一个能让幼儿体会母亲辛苦之处的最佳时机。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抱枕

  经验准备:幼儿有问过父母“我从哪里来”的经验

  三、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人体是由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成的

  情感目标:感受妈妈怀孕的不易

  能力目标:能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爱妈妈

  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师:上次我们阅读了《小威向前冲》的故事,大家还记得故事讲的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故事吧。故事的主人公叫小威,他是个小精子,他住在布朗先生的身体里。还有三亿个小精子跟小威住在一起 ,这真是个大家庭啊。在学校里,小威的数学实在是不好。不过 他可是个游泳的高手。游泳大赛的日子快要到了,小威每天都在刻苦的练习。游泳比赛开始了,小威拼命向前游,他隐约感觉到只要胜利,今后就会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冲刺!第一名!小威得到了奖品卵子,卵子的样子很可爱,身体软软的小威越靠越近,最后……咦,小威不见了!接下来,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很美妙!也很神奇!他不停的长,长得越来越大。就这样,布朗太太的肚子开始变大。它长啊长,直到……呀,小宝宝诞生了,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呢,爸爸妈妈叫她小娜 。

  (二)展开部分:

  师:故事讲完了,小威获得奖品卵子变成小宝宝很不容易,那小朋友们想不想来体验一下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吧。

  1.《小威向前冲》障碍跑游戏

  比赛规则:

  每一个幼儿都跟小威一样是小精子,大家需要穿过障碍到达终点。

  ①S弯障碍跑:按照S的路线绕过地上的障碍物。

  ②跳房子:按照预定的路线单脚、双脚交替跳顺利通过两个障碍跑第一个抢到凳子的人即可获得老师(佩戴卵子图片)的拥抱。

  师:那么,现在比赛开始了。

  2.扮演怀孕妈妈游戏

  师:游戏结束了,我们刚刚体验了小精子变成宝宝经历的千辛万苦。其实,这个时候我们的妈妈更不容易呢,接下来让我们感受一下怀孕妈妈的角色吧。在扮演怀孕妈妈之前,我们先来看怀孕妈妈的肚子是怎么样的呢?

  幼:肚子大大的

  师:那谁知道这张图上的怀孕妈妈在干嘛呢?

  幼:上楼梯

  师:这张图上的怀孕妈妈呢

  幼:弯腰捡东西

  师:这张图呢?

  幼:吃饭

  师:我们现在来体验怀孕妈妈的感受吧

  扮演怀孕妈妈游戏规则:

  ①.幼儿扮演怀孕妈妈:把抱枕放在幼儿肚子的位置,抱枕现在就相当于妈妈肚子里的宝宝幼儿需要保护他,不能让他掉落。

  ②.模仿动作:老师说做哪个动作幼儿就跟着做哪个动作。

  师:怀孕妈妈够桌子上的东西、怀孕妈妈走路、怀孕妈妈弯腰捡东西、怀孕妈妈上楼梯

  师:大家做这些动作感觉怎么样?

  幼:很累很难

  3.“爱妈妈”活动

  师:今天我们只是扮演怀孕妈妈做了这几个动作就感觉很难了,怀孕妈妈平时还需要做更多的事。妈妈这么辛苦,我们得爱妈妈,那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爱妈妈的呢?

  (三)结束部分:

  师:大家有这么多爱妈妈的方式,那小朋友们回家后要进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爱妈妈。

  五、活动延伸: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想办法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

  六、活动反思:

  本次微课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现的机会。通过教师讲授故事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明白“我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体验怀孕妈妈的活动让幼儿感受到母亲的辛苦,从而引发幼儿进行“爱妈妈”活动,但本次微课师幼互动不够频繁,讲授故事不够生动。

22、中班获奖科学教案《蔬菜从哪里来》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

  2、按照蔬菜的食用部分,对蔬菜进行简单非分类。

  3、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记录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6、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7、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蔬菜图片若干、疏菜整株与部分的课件、蔬菜分类统计表每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蔬菜从哪里来?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吃的蔬菜是从哪里来的?”

  ——幼儿讨论:(从超市买来的,从菜市场买来的,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从地里种出来的)

  分析与反思:从这一环节幼儿的表现来看,幼儿对于“蔬菜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一些模糊的认识,即便是能说出“从地里长出来的”也只是从大人那里听说,很少有人亲眼见过蔬菜的生长,这为下一环节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的探知兴趣。

  二、蔬菜是怎样长出来的?

  ——教师出示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蔬菜如:西红柿、白菜、土豆、藕请小朋友辨别一下是哪种蔬菜,

  并找出我们吃的部分。

  ——教师出示蔬菜的整体余局部的课件,帮助幼儿理解不同的蔬菜有不同的生长方式。(有的长在土里;有的长在水里;有的吃地上的茎叶;有的吃底下的茎)

  分析与反思:看到整棵蔬菜的图片,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原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的”“土豆原来长在土里,土豆树还开白色的花呢”“原来荷花的根就是藕呀”随着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声,他们的好奇心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习兴趣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图片呈现”的方式总感觉遥远不真实,如果活动当时能带孩子参过一下菜园,相信孩子们的印象会更深刻,理解也会更透彻。

  三、蔬菜分类。

  ——出示多种整株蔬菜,请幼儿根据我们吃的部分进行分类。大体分为(叶菜类、瓜果类、根茎类)

  ——幼儿分组讨论确定记录的方法,完成常见蔬菜分类统计表。

  分析与反思:

  在幼儿分组完成蔬菜种类统计表这个环节,我给孩子们留下了充分发挥自主性的空间,每组幼儿可以共同讨论并确定本组的记录方法(有的绘画、有的用符号代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并且培养了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

23、中班社会优秀教案《布从哪里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布的来源

  (2)产生对布的制作、加工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棉布、棉线、棉花

  2.幼儿用书第1-2页

  3.挂图《布从哪里来》

  4.语言磁带或CD。

  活动过程

  (一)猜猜布从哪里来

  1.教师出示棉布,请幼儿摸一摸、猜一猜

  ----教师:布是从哪里来的?是用什么东西做的?

  2.幼儿猜测后,教师出示棉花图案。

  ----教师:布是用棉花做成的,那么棉花是在呢么变成布的呢?

  (二)看挂图,了解棉花变成布的过程。

  1.请幼儿说说棉花变成布的过程。

  ----教师;老实带来一幅图,上面画的是棉花变成布的过程,那么棉花到底是怎么变成布的呢?请小朋友看图说一说。

  2.教师边讲解边出示实物:棉花怎样纺出线,再由线织成布,做出衣裳。(棉花-棉线---棉布)

  3.让幼儿模仿纺车的转动。(如有条件,可准备实物纺车或者播放纺车的视频,让幼儿体验)

  (三)、分组观察和体验

  1.每组提供棉花、棉布、棉线,让幼儿用手摸摸、玩玩,感知棉花、棉布、棉线的布同。

  2.教师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这些材料的同时,可以允许幼儿自由游戏:绕线团、叠棉布、撕花等。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和教师、父母一起阅读幼儿用书中的相关内容。

  2.引导幼儿和教师、父母一起寻找用现代高科技生产布的图片,扩展视野。

  3.种棉花。在幼儿园;里开辟一小块区角种植一些棉花,供幼儿充分照管和观察。

  活动提示

  1.在幼儿猜测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尊重幼儿的想法。“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根据事物的性质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在他们的思维水平的思考和探索,有自己的价值。

  2.教师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并允许幼儿互相交谈、合作,让幼儿充分感知这些材料,并自由玩弄操作。

  3.该活动可以向社会。艺术领域进一步扩展,如让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模仿纺车的转动,培养节奏感,利用图片、影像介绍纺车,加深幼儿对纺车的认识。

  4.布置"布从哪里来"主题展示区时,可以将棉花、棉线、棉布实物用透明塑料袋包装好,按照"棉花变成布的过程"布置在展示板上。

  自我反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都按着传统、常规的思维去设计,缺少在常规中加入一些有趣、新颖的元素,传统的环节设计实施起来可能笔记容易,能够清晰地把每个环节拉下来,但是这种方式幼儿已经很习惯了,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新鲜感,所以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教师的魅力也很重要,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等都能体现一种魅力,生动活泼的语言,积极地表情情绪更加能吸引幼儿,能使幼儿参与到互动中来,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教师一贯地灌输知识。

24、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纸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纸已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了。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树木是纸的主要原材料,我们要生产出很多的纸,就要砍伐很多的树木,而树木对我们的生存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调节空气方面的作用。从而让幼儿加深对森林的爱护和关心。

  活动目标: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了解制造纸张的生产过程。

  2.能大胆说出制造纸张的重要原料和生产过程。

  3.萌发幼儿对纸的制造过程产生兴趣和做中国人的自豪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6.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的不同纸张。

  2.故事《蔡伦造纸》。

  3.造纸过程的。挂图。

  活动过程:

  一、交流关于纸的发现.

  1.活动导入

  师:你们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纸),纸是从哪里来的呢?

  幼:纸从……来的。

  2.教师讲故事《蔡伦造纸》,引导幼儿了解蔡伦发明纸的故事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激发幼儿的自豪感。

  师:纸是谁造出来的呀?

  幼:蔡伦

  师:纸的原材料主要是什么呢?

  幼:树木和破布。

  3.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还可以用竹子、渔网、、、等造出纸来。

  二、木头怎样变成纸

  1.出示挂图,让幼儿了解树木是生产纸张的主要原料。

  2.教师讲解挂图,引导幼儿了解纸的生产过程。

  先把木头送到机器上剥皮,机器把粗大的木头磨成细细的木屑,再送到高压容器里加热,提取纤维,纤维在水槽里被搅成糊状,形成纸浆;加入化学漂白剂;最后用滚筒挤压出里面的水分后,纸浆就变成一张白纸了。

  3.幼儿互相交流,讲一讲纸的生产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纸的制造过程的认识。了解造纸需要砍伐大量树木。

  师:如果我们的大树都背砍完了,会有什么后果呢?

  幼:地震、没有氧气、泥石流、沙尘暴等。

  三、请幼儿分组讨论:

  在绘画、用餐巾纸或使用卫生纸时,应该怎样正确使用纸张,不浪费每张纸张。

  相关信息

  造纸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公元105年,蔡伦在陕西汉中地区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纸。大大提高了纸张的质量的生产效率,扩大了纸的原料来源,降低了纸的成本,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的前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关于蔡伦发明造纸见之古籍记载,《后汉书·蔡伦传》中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其用缣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后世遂尊他为我国造纸术的发明人。

  活动反思

  中班孩子对纸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各种活动,孩子们在玩纸中体验到了乐趣,也懂得了纸张的作用和好处,为了延续孩子们对纸的探索,继而开展了相关的活动,常识《纸从哪里来》。

  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合理,能从幼儿的能力特点出发,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活动效果来看,目标基本能达成,孩子们都能从视频和挂图中了解到纸的由来。活动中教师准备的教具丰富,而且形象生动,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片视频和清晰的造纸挂图,能较好的帮助幼儿达成活动目标。整个活动中教师能把幼儿放在主体地位,体现以幼儿为主的现代教学。

  不足之处:

  1、活动中,教师的语言用语过于成人化和书面化,导致幼儿对其中的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句子产生疑问,如果能改为幼儿较好理解的语言会更好。

  2、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教师没有把问题先提出来让幼儿带着问题去看,这样导致幼儿观看视频时没有针对性。

  3、在情感教育上,教师可以再进行提升,由于时间关系,这点的目标达成上还有点欠缺,下次活动中要注意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通过这样的活动,相信一定能让幼儿对纸张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师的能力也能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本次活动中的不足,在下一次活动中要加以改进,以促进活动效果更好的提升。

25、中班教案《大大小小的水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教师与同伴的发言。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水果展示台,大数卡(5、6、7),大红布一块。

  2、7个小桔子,6个苹果,5个大梨子;毛绒玩具:兔子。

  3、水果标记卡,大范图一张。

  4、学具:幼儿用书第23页《谁拿的水果最多》。

  5、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

  1、师: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兔子先生说:“我的水果店要开张了,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混乱的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拿起来也不方便,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幼儿根据水果图片标记分类摆放。

  (评析: 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个环节是非常简单的,分类对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在活动一开始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将混乱的水果进行分类及整齐的排放,孩子们做的非常好。)

  二、集体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店里有桔子,苹果、梨子,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三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把水果匹配数字。

  2、“为什么不是大的更多呢?它排的队伍最长呀?

  小结:数量的多少不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比较,是根据数量的个数来比较。

  3、比较多少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了吗?(一一对应)

  总结:比较水果的多少,可以有三种方法:数数、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

  (评析:在感知数量、比较数量的环节中,引导幼儿了解了三种方法:计数比较(幼儿集体探索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和相应数字的比较(教师引导);

  其中,一一对应比较是一个难点,这一比较方法的前提是每种水果需要垂直对齐,通过辨别最长和最短来比较最多和最少,而幼儿对一一对应的概念似乎非常模糊,从幼儿的即时反应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一比较、感知的方法并不能理解;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三、幼儿集体操作:《谁拿的水果最多》

  图片有谁?它们手里拿得是什么水果?有几个?请你在下面的记录格里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好吗?

  幼儿操作,师作辅导。

  集体讲评,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幼儿的结果,集体核对。

  (评析:此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效果做了检测,也巩固了以前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26、中班数学教案反思《大大小小的水果》

  活动目标:

  1、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7以内数量的多少。

  2、探索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的多与少。

  3、在活动中能认真倾听教师与同伴的发言。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果展示台,大数卡(5、6、7),大红布一块。

  2、7个小桔子,6个苹果,5个大梨子;毛绒玩具:兔子。

  3、水果标记卡,大范图一张。

  4、学具:幼儿用书第23页《谁拿的水果最多》。

  5、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给水果分类

  1、师:秋天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兔子先生说:“我的水果店要开张了,可是这么多的水果混乱的放在一起,既不整齐也不好看,拿起来也不方便,顾客肯定不愿意到这儿来买水果,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2、幼儿根据水果图片标记分类摆放。

  (评析: 导入活动的目标是引导幼儿尝试对水果进行分类,这个环节是非常简单的,分类对我们中班的幼儿来说是力所能及的。在活动一开始时,我采用游戏的形式导入,让幼儿将混乱的水果进行分类及整齐的排放,孩子们做的非常好。)

  二、集体感知水果的数量

  1、引导幼儿观察:小兔的店里有桔子,苹果、梨子,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三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并把水果匹配数字。

  2、“为什么不是大的更多呢?它排的队伍最长呀?

  小结:数量的多少不是根据物体的形状或大小来比较,是根据数量的个数来比较。[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3、比较多少除了刚才的方法外,还有其他的方法了吗?(一一对应)

  总结:比较水果的多少,可以有三种方法:数数、一一对应和数量比较。

  (评析:在感知数量、比较数量的环节中,引导幼儿了解了三种方法:计数比较(幼儿集体探索出来的)、一一对应比较和相应数字的比较(教师引导);

  其中,一一对应比较是一个难点,这一比较方法的前提是每种水果需要垂直对齐,通过辨别最长和最短来比较最多和最少,而幼儿对一一对应的概念似乎非常模糊,从幼儿的即时反应中,可以发现孩子们对这一比较、感知的方法并不能理解;

  数量和数字是幼儿熟知的内容,但有部分幼儿对数字的大小概念并不清楚,因此幼儿只能通过数字感知数量,而不能通过数字大小对其进行比较)

  三、幼儿集体操作:《谁拿的水果最多》

  图片有谁?它们手里拿得是什么水果?有几个?请你在下面的记录格里用你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好吗?

  幼儿操作,师作辅导。

  集体讲评,在投影仪上展示一幼儿的结果,集体核对。

  (评析:此环节是对本次活动的效果做了检测,也巩固了以前的记录方法。)

  活动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手机扫码阅读中班大大的馒头从哪里来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