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小鸡家门前的路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20 10:32:09

小班数学小鸡家门前的路教案反思

1、小班数学小鸡家门前的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

  2.能初步尝试设计不同的规律(AB、ABB或AABB)来排序。

  3.体验有规律排序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鸡盖的新家、展板(见资源包)。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见资源包)。

  ◎《铺小路》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观察展示小鸡家和门前用图形卡片铺好的小路,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序规律。

  教师:小鸡家门口铺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有什么形状的砖?

  是按照什么规律铺的呢?

  ☆操作

  1.出示《铺小路》游戏卡,引导幼儿尝试按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设计小路。

  教师:帮助小鸡多设计几条小路。用圆形和正方形的砖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小路?

  还可以怎样设计?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小路粘到展板上,感知不同的排序规律。

  ☆游戏

  1、出示不同形状的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鸡给小朋友准备了圆形和正方形的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形状的砖,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

  2、将小鸡家图片固定在场地中间,引导幼儿以小鸡家为中心,呈四射状有规律的铺小路。

  教师:我们从小鸡家开始,向外铺小路,要连着铺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

  ☆体验

  1.请幼儿站在自己铺的小路终点,集体观察铺好的小路。

  教师:看看谁的小路铺的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

  2、请幼儿自由走不同的小路,互相学习,体验有规律排序活动的乐趣。

  教师:一边走,一边说出你踩到的砖的形状。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按规则排序经验,即从物体排的序列中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接着往下排。本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选择两种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运用这两种图形来设计不同的排序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小路时,要让幼儿从头说说每块砖的形状,自主发现小路上的砖是有规律来铺的,初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幼儿通过操作卡片来为小鸡家设计小路,所以活动前教师要在《铺小路》游戏卡贴上塑封膜,制作成插入式操作卡,方便幼儿操作图卡。对幼儿设计好的小路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分类摆放,将有一定规律的摆在一起,对没有规律的进行指导和纠正。在 "铺小路" 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半圆形和长方形的,以便当幼儿需要时自由地去选择,将其拼成自己需要的形状继续铺小路。天气好可将本活动放在户外进行,如果班级幼儿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活动后,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图形宝宝排队》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通过连线帮助图形宝宝排队,丰富幼儿排序的经验。

2、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鸡家门前的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特征进行有规律排序。

  2.能初步尝试设计不同的规律(AB、ABB或AABB)来排序。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鸡盖的新家、展板(见资源包)。

  ◎圆形、正方形、半圆形和长方形的图形卡片若干(见资源包)。

  ◎《铺小路》游戏卡(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观察展示小鸡家和门前用图形卡片铺好的小路,引导幼儿感知图形排序规律。

  教师:小鸡家门口铺了一条小路,这条小路有什么形状的砖?

  是按照什么规律铺的呢?

  ☆操作

  1.出示《铺小路》游戏卡,引导幼儿尝试按不同规律的排序方法设计小路。

  教师:帮助小鸡多设计几条小路。。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用圆形和正方形的砖可以设计什么样的小路?

  还可以怎样设计?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小路粘到展板上,感知不同的排序规律。

  ☆游戏

  1、出示不同形状的砖,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小鸡给小朋友准备了圆形和正方形的砖,还准备了一些其他形状的砖,看看都是什么形状的?

  2、将小鸡家图片固定在场地中间,引导幼儿以小鸡家为中心,呈四射状有规律的铺小路。

  教师:我们从小鸡家开始,向外铺小路,要连着铺出一条有规律的小路。

  ☆体验

  1.请幼儿站在自己铺的小路终点,集体观察铺好的小路。

  教师:看看谁的小路铺的有规律,是什么样的规律?

  2、请幼儿自由走不同的小路,互相学习,体验有规律排序活动的乐趣。

  教师:一边走,一边说出你踩到的砖的形状。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按规则排序经验,即从物体排的序列中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然后按照规律接着往下排。本活动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难度,选择两种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让幼儿运用这两种图形来设计不同的排序规律。

  教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小路时,要让幼儿从头说说每块砖的形状,自主发现小路上的砖是有规律来铺的,初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幼儿通过操作卡片来为小鸡家设计小路,所以活动前教师要在《铺小路》游戏卡贴上塑封膜,制作成插入式操作卡,方便幼儿操作图卡。对幼儿设计好的小路进行展示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分类摆放,将有一定规律的摆在一起,对没有规律的进行指导和纠正。在 "铺小路" 游戏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辅助材料:半圆形和长方形的,以便当幼儿需要时自由地去选择,将其拼成自己需要的形状继续铺小路。天气好可将本活动放在户外进行,如果班级幼儿数量较多,可以采用分组活动的方式进行。

  活动后,教师在区域中投放《图形宝宝排队》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引导幼儿通过连线帮助图形宝宝排队,丰富幼儿排序的经验。

3、小班数学教案《小鸡作客》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很快进入角色,一起玩起来了,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通过交流和操作,幼儿的数量和操作材料相对应,并懂得到别人家里去作客要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戏中学习,孩子十分开心。

4、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鸡作客》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分别扮演鸡妈妈和小鸡的角色。在这种氛围中,幼儿很快进入角色,一起玩起来了,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孩子们通过交流和操作,幼儿的数量和操作材料相对应,并懂得到别人家里去作客要说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在戏中学习,孩子十分开心。

5、小班数学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 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 4里面有4个1。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数字卡片1 一4, 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 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 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 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 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 就是4 。"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 理解4 里面有4 个1 , 4 个1 合起来是4 。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把对点数的要求融入到游戏的规则之中,以“虫”这个简单的材料将情景性教学游戏贯穿始终,促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思考、体验,达成教学目标。脉络清晰,层层递进,突破重难点。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手口一致有序地点数5的数量,难点是说出总数。

6、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课优秀教案小鸡作客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课教案-小鸡作客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
<>

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

  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7、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鸡作客》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鸡作客

小班数学活动:

  小鸡作客

  (一)活动目标:

  1、乐意用感观观察、探索周围的事物,感知游戏中4以内的数量,对数学活动产生兴趣。

  2、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3、了解简单的作客礼仪,乐意与朋友友善交往。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布置好小猫和小兔的家。

  2、小鸡头饰人手一个,小铃铛手镯人手一串(铃铛数量在4以内),小虫子碗人手一个。

  (三)活动指导:

  1、“小鸡做操”,复习4以内的数。

  2、“作客”,掌握4以内的数量。

  (1)幼儿讨论作客的礼仪。鸡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去作客,高兴吗?那我们一定得做个有礼帽的小客人,怎样才能做一个有礼帽的小客人?(交流)那咱们出发吧!

  (2)去小兔家作客,在游戏中掌握4的数量。

  A、游戏一“种萝卜”。

  玩法:幼儿每人种三棵萝卜。

  指导:幼儿分散操作,教师简要点数评价。

  指导幼儿“拔萝卜”,继续练习点数4的数量。

  (3)去小猫家作客,感知4以内的数。

  A、游戏二“吃小虫”。

  玩法:指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小铃铛数量找小虫,并放在“碗”里点数。

  指导:引导幼儿先交流各自的小铃铛数量,然后再“吃小虫”。

  3、“小小鸡蛋把门开”,表演结束活动。

  “小猫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一起来表演几个节目给小猫看吧。”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8、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鸡捉虫,感受小鸡捉虫的快乐。

  2、在捉虫、送虫子的游戏情境中,积累4以内按数取物的经验。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鸡胸卡(幼儿人手一份),鸡妈妈胸卡一份。

  2、创设草地,草地里面有许多虫子(虫子有长短、粗细不同)。

  3、大盘子一个。

  4、小盘子许多,上面有不同的点数标记(数量为2、3、4)。

  活动过程:

  一、引起导入

  ★价值取向:创设情境,引起孩子参加游戏的兴趣。

  1、教师和孩子一起带上胸卡:小鸡们,妈妈带你们捉虫子去吧!

  2、我们一起来做做准备动作(边做边念儿歌):小鸡小鸡唧唧,捉捉小虫唧唧;小鸡小鸡唧唧,扭扭屁股唧唧;小鸡小鸡唧唧,转个圈儿唧唧。

  二、看虫子

  ★价值取向:认认草地上虫子的样子。

  1、草地上有多少虫子?(许多)

  2、这些虫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小结:原来草地上有许多许多不一样的虫子。

  三、捉虫子

  ★价值取向:运用按数取物的办法捉相应数量的虫子。

  (一)捉虫

  1、鸡妈妈带小鸡去鸡奶奶家做客,鸡奶奶可喜欢吃虫子了,我们一起捉些虫子给鸡奶奶吧!2、(出示一个盘子,盘子上有数字4)

  瞧!这是装虫子的盘子,盘子上是有秘密的?谁发现了?(观察盘子上的点数)

  3、幼儿捉虫。

  (二)捉一样的虫子

  1、鸡妈妈想了想鸡奶奶刚才说了。她想要吃一样的虫子。请宝宝们捉一样的虫子。

  ——要求捉相同的4条虫子。(说一说:捉了4条细细的虫子。)

  小结:我们找到了4条细细的虫子和3条粗粗的虫子给鸡奶奶,鸡奶奶肯定会很开心的。

  3、小鸡准备礼物:每一只小鸡根据盘子上面的数字来捉虫子和数字相同的长相一摸一样的虫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操作,教师要提醒捉几条几条,而且是一摸一样的虫子。

  小结:小鸡们捉虫子的本领真大,真棒。

  四、延伸活动:送虫子

  ★价值取向:送礼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1、小鸡准备了礼物去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家做客。我们把我们的虫子送给他们吧!

  2、看看认认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各要多少小虫:鸡小弟2条、鸡大姐3条、鸡大哥4条。

  3、将自己捉的虫子送给他们,边送边说:鸡小弟我送你2条XX的虫子……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9、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鸡找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小鸡找虫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红、黄、绿、色虫子若干;红、黄、绿色小盆各1只;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

  老师饰鸡妈妈,小朋友饰小鸡,小鸡和鸡妈妈一起说儿歌。

  2.小鸡练本领。

  (1)妈妈说,小鸡做。

  如:我的小鸡蹲一次;我的小鸡拍两次手……

  (2)小鸡可以数出声来,也可以不数出声。

  (3)表扬小鸡有本领。

  3.小鸡找虫。

  (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小鸡听妈妈拍铃鼓的次数去找虫,找到后,看清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2)小鸡找虫。妈妈敲铃鼓,让小鸡听铃声找虫并学习检查。(妈妈检查,和同伴互查,自查)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3)小结,夸小鸡真能干。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10、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计数的数学游戏,会根据要求进行操作。

  2.尝试用多种感官感知4以内物体的数量,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3.感知4以内的数量并初步理解4的形成,理解3添上1是4,4里面有4个1。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基本掌握手口一致地进行3以内物体的点数。

  物质准备:数字卡片1一4,4张数字1的卡片,红、黄、蓝、绿色的小虫图片各一张,篮子、小鸡头饰、绿色小虫图片若干,写有1一4数字的房子底板各一块,画有1一4的数量、颜色或大小不同的小虫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小鸡练本领:多种感官感知3以内的数。

  教师当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玩游戏。

  小鸡听鸡妈妈的指令做相应动作:发出1声叫声,拍2次手,扇3次翅膀等。

  2.小鸡捉虫:初步感知4的形成。

  鸡妈妈数字卡,请幼儿捉相应数量的虫子,再互相检查操作结果。

  3.鸡妈妈捉虫:讲解演示4的形成。

  鸡妈妈出示一张黄色小虫的图片:"我先捉了1条黄色的小虫。"再出示一张绿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绿色的小虫,1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2。

  又出示一张红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红色的小虫,2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3。又出示一张蓝色小虫的图片:"我又捉了1条蓝色的小虫,3条小虫添上1条小虫,是几条小虫?用数字几表示?"出示数卡4,并小结:3添上1就是4。"鸡妈妈和小鸡们一起观察每种颜色小虫的数量,在每种颜色小虫下面摆上数卡,表示其数量,理解4里面有4个1,4个1合起来是4。

  4.小鸡运食物回家,感知4以内数的等量集合。

  每只小鸡自愿取一张食物卡,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卡片上有什么食物,有几条虫子,可以用数字几表示。鸡妈妈在活动室里布置四座房子,小鸡说一说每座房子上的数字是几,再对照自己卡片上虫子的数量,分别将食物送回相应数字的房子里,要求图片上小虫的数量与房子上的数字相等。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11、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近日,我们开展了“学本领”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了小鸡们去捉虫的场景,孩子们对这样的情景非常感兴趣。于是将数整合在情景中,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模仿小鸡捉虫,感受小鸡捉虫的快乐。

  2、在捉虫、送虫子的游戏情境中,积累4以内按数取物的经验。

  活动准备:

  1、小鸡胸卡(幼儿人手一份),鸡妈妈胸卡一份。

  2、创设草地,草地里面有许多虫子(虫子有长短、粗细不同)。

  3、大盘子一个。

  4、小盘子许多,上面有不同的点数标记(数量为2、3、4)。

  活动过程:

  一、引起导入

  ★价值取向:创设情境,引起孩子参加游戏的兴趣。

  1、教师和孩子一起带上胸卡:小鸡们,妈妈带你们捉虫子去吧!

  2、我们一起来做做准备动作(边做边念儿歌):小鸡小鸡唧唧,捉捉小虫唧唧;小鸡小鸡唧唧,扭扭屁股唧唧;小鸡小鸡唧唧,转个圈儿唧唧。

  二、看虫子

  ★价值取向:认认草地上虫子的样子。

  1、草地上有多少虫子?(许多)

  2、这些虫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小结:原来草地上有许多许多不一样的虫子。

  三、捉虫子

  ★价值取向:运用按数取物的办法捉相应数量的虫子。

  (一)捉虫

  1、鸡妈妈带小鸡去鸡奶奶家做客,鸡奶奶可喜欢吃虫子了,我们一起捉些虫子给鸡奶奶吧!

  2、(出示一个盘子,盘子上有数字4)

  瞧!这是装虫子的盘子,盘子上是有秘密的?谁发现了?(观察盘子上的点数)

  3、幼儿捉虫。

  (二)捉一样的虫子

  1、鸡妈妈想了想鸡奶奶刚才说了。她想要吃一样的虫子。请宝宝们捉一样的虫子。

  ——要求捉相同的4条虫子。(说一说:捉了4条细细的虫子。)

  小结:我们找到了4条细细的虫子和3条粗粗的虫子给鸡奶奶,鸡奶奶肯定会很开心的。

  2、小鸡准备礼物:每一只小鸡根据盘子上面的数字来捉虫子和数字相同的长相一摸一样的虫子。幼儿操作,教师要提醒捉几条几条,而且是一摸一样的虫子。

  小结:小鸡们捉虫子的本领真大,真棒。

  四、延伸活动:送虫子

  ★价值取向:送礼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1、小鸡准备了礼物去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家做客。"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我们把我们的虫子送给他们吧!

  2、看看认认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各要多少小虫:鸡小弟2条、鸡大姐3条、鸡大哥4条。

  3、将自己捉的虫子送给他们,边送边说:鸡小弟我送你2条XX的虫子……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12、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鸡找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2.初步具有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

  3.尝试运用多种感官感受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红、黄、绿、色虫子若干;红、黄、绿色小盆各1只;小鸡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1.扮演角色,导入游戏情境。

  老师饰鸡妈妈,小朋友饰小鸡,小鸡和鸡妈妈一起说儿歌。

  2.小鸡练本领。

  (1)妈妈说,小鸡做。

  如:我的小鸡蹲一次;我的小鸡拍两次手……

  (2)小鸡可以数出声来,也可以不数出声。

  (3)表扬小鸡有本领。;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3.小鸡找虫。

  (1)妈妈交代游戏内容及要求:小鸡听妈妈拍铃鼓的次数去找虫,找到后,看清虫子是什么颜色的,就放到相同颜色的小盆中。

  (2)小鸡找虫。妈妈敲铃鼓,让小鸡听铃声找虫并学习检查。(妈妈检查,和同伴互查,自查)注意鼓励能力弱的幼儿。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13、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

  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

  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二、小鸡捉虫

  1、现在鸡妈妈请我们这里的小鸡宝宝再去捉更多的小虫子来送给鸡妈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出示小铃,听小铃声音数一数)

  2、鸡妈妈敲小铃鸡宝宝去捉虫子。

  3、鸡妈妈带领捉好虫的小鸡一起来到桌子边一起来数一数。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反思:

  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14、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鸡捉虫》含反思

  活动名称:

  小鸡捉虫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手口一致点数,并能按数取物。

  2、了解小鸡会捉虫的本领,体验模仿小鸡的乐趣。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配套课件:小班数学课件《小鸡捉虫》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362.html

  活动准备:

  PPT、小虫若干、盘子人手一个(写有2-5数字)、小铃

  重点:学习5以内的数量

  难点:尝试按数取物。

  活动过程:

  一、观察情景图

  1、看看,草地上谁来了呀?(鸡妈妈和小鸡宝宝)

  2、数数鸡妈妈有几只,小鸡有几只。(引导幼儿一起来数)

  3、和鸡妈妈及它的宝贝打招呼(有:小黑、小黄、小白、小花)

  4、鸡妈妈请小鸡去捉虫,看看小鸡们在哪里捉虫?

  5、数一数每只小鸡捉了几条虫?(幼儿数一数,点击图片出示数字)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案《小鸡捉虫》含PPT课件

  三、小鸡装盘

  1、观察盘子,请小鸡帮鸡妈妈装盘。(根据盘中数字取小虫)

  2、小鸡按数取物。妈妈给每个小鸡准备了一个盘子,(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请你看看盘子里是数字几,就装几条小虫。

  四、小鸡回家

  1、拿着盘子,鸡妈妈和小鸡宝宝高高兴兴的回家。

  活动反思:

  今天我组织的这个活动是由小班主题活动《小鸡出生了》修定而成的。选择这个活动后,我反复推敲并进行了重新调整,通过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经验,激发孩子模仿探索的欲望,并根据小班下学期孩子的能力水平,适当增加了一点难度,让孩子多一些挑战困难的勇气。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利用富有夸张性的小鸡动作,调动起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动起来,同时也是整个游戏活动的热身运动。接着利用大屏幕上的鸡蛋图片,引发出两个问题:谁住在里面?鸡宝宝在蛋壳里是什么样子的?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和模仿表演,扣住了活动的目标。蛋壳房子里住着小鸡宝宝,孩子们都知道,但小鸡宝宝是怎样啄破蛋壳出来的,孩子们却很陌生,此时,我利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攻破这个难点,为下一步孩子们模仿表演小鸡出生做好了铺垫。

  小班孩子对动作的记忆尚属无意记忆,我自编了朗朗上口的儿歌配合动作模仿小鸡出壳,孩子们趣味盎然,表现的非常投入,非常积极。接下来的小鸡捉虫这一环节,我先强调游戏规则,让孩子们明白通过小路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小班幼儿遵守只须,自觉排队的意识。当第二次游戏时,我提高难度,游戏环节中增加了小桥,让孩子们在保持平衡的前提下,一个跟着一个过小桥。既达到了通过窄路的目标又锻炼了孩子的平衡能力。

  最后一个环节是放松活动,我准备了比较舒缓的小鸡音乐,让孩子们在优美的律动中放松身体的各个关节,结束活动。

  当然,我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有时只顾及整个活动的进程,忽略关注个别幼儿,没有很好的督促他遵守游戏规则,致使个别幼儿走小路时,不是从开始就踏上小路,而是从中间插入队列。可能我组织的过程中还有一些疏漏我自己没有发现,请各位评委给予指正。

15、小班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乐趣。

  3、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4、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小鸡小鸡在哪里》。

教学重点、难点

  创编歌词,把创编的象声词按旋律演唱。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 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 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活动过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师:“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2、 (1)学对歌词。

  师:“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新歌。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弹琴一起学唱。

  二、 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 讲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它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它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它的宝宝,它轻轻的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 幼儿游戏2—3遍。

  三、 结束活动

  1、 师:“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2、 听音乐《晚安曲》回家。

教学反思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幼儿对动物的叫声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幼儿爱模仿的天性,也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使得整个活动非常活跃,幼儿的参与性也极高。但是在创编活动时,没能突出难点、重点,只是浮于表面。

16、小班音乐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初步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想象自己是不同动物形象时的动作,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3.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动物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

  用《小幼儿鸡小鸡在哪里》的音乐和幼儿互相问好。

  二、学唱歌曲

  1.玩捉迷藏的游戏。师出示母鸡图片:母鸡可着急了,这边找,那边找,你们知道它在找什么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母鸡编找边喊“小鸡小鸡在哪里”,我们帮母鸡一起来找,好吗?

  2.幼儿模仿母鸡边喊边找。师出示小鸡:叽叽叽叽在这里。小鸡找到了。

  3.幼儿扮小鸡,老师扮母鸡,一起说歌词。

  4.交换角色。

  5.在琴声伴奏下,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跟唱。

  6.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演唱。

  7.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师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边唱边模仿小鸡的动作。(注意前后衔接)

  8.交换角色。

  9.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对唱。分小组、男女组对唱。

  三、创编歌词。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启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填入歌曲中,唱出来。

  2.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边做边唱。

  3.请一幼儿看图片来问,其余幼儿回答。用对唱的方式演唱。

  活动应变与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17、小班音乐详案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含反思

  活动背景: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鸡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鸡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活动过程:

  1.师:“小鸡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即用琴伴奏。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3.撕贴“小鸡”

  在音乐声中撕贴小鸡。

  活动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18、小班音乐优秀教案详案反思《小鸡小鸡在哪里》

  教案一

  【活动目标】

  1.学习歌曲,初步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歌曲。

  2.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想象自己是不同动物形象时的动作,并模仿动物的叫声。

  3.能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动物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尝试替换歌曲中的部分歌词,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活动过程】

  一、打招呼

  1.用《小幼儿鸡小鸡在哪里》的音乐和幼儿互相问好。

  二、学唱歌曲

  1.玩捉迷藏的游戏。师出示母鸡图片:母鸡可着急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这边找,那边找,你们知道它在找什么吗?母鸡编找边喊“小鸡小鸡在哪里”,我们帮母鸡一起来找,好吗?

  2.幼儿模仿母鸡边喊边找。师出示小鸡:叽叽叽叽在这里。小鸡找到了。

  3.幼儿扮小鸡,老师扮母鸡,一起说歌词。

  4.交换角色。

  5.在琴声伴奏下,教师演唱歌曲,幼儿跟唱。

  6.老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演唱。

  7.尝试用对唱的形式演唱。师先扮演母鸡,幼儿扮演小鸡,边唱边模仿小鸡的动作。(注意前后衔接)

  8.交换角色。

  9.用不同的方式练习对唱。分小组、男女组对唱。

  三、创编歌词。

  1.师出示各种小动物的图片,启发幼儿模仿小动物的叫声,并填入歌曲中,唱出来。

  2.创编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边做边唱。

  3.请一幼儿看图片来问,其余幼儿回答。用对唱的方式演唱。

  【活动应变与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教案二

  【设计意图】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母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母鸡,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在游戏的情景中快乐的学唱歌曲。

  2、激发幼儿想象力,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磁带以及老狼的音乐磁带。

  2、小鸡胸饰,母鸡头饰。

  3、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花园”

  【活动过程】

  一、对唱游戏

  1、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花园里的花好漂亮啊请小朋友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师:“今天天气真好,鸡妈妈带鸡宝宝到花园里去玩,好吗?”

  2、(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新歌。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

  弹琴一起学唱。

  二、游戏《小鸡与大灰狼》

  1、讲故事:有一只大灰狼,躲在草丛里,每次小鸡出来玩的时候,他就来抓小鸡,小鸡可聪明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他们变成了一朵朵小花,大灰狼就找不到了。大灰狼可真傻呀!等大灰狼走了,鸡妈妈来找她的宝宝,她轻轻地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就又回到妈妈身边唱歌了。

  2、幼儿游戏,听到大灰狼音乐,马上变成“小花”不动,等到鸡妈妈来唱:“小鸡小鸡在哪里?”小鸡们一起站起来回答妈妈:“叽叽叽叽,在这里。”

  3、幼儿游戏2—3遍。

  三、结束活动

  1、师:“天黑了,小鸡要回家了。”

  2、听音乐《晚安曲》回家。

  活动反思:

  在学唱歌曲前,我先用歌曲的音乐和幼儿来互相打招呼,这样就让幼儿对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在熟悉音乐后,我创设了几个小情境,将歌词填入歌曲中,让幼儿觉得在玩中学会了歌曲。因为一开始在打招呼时,就用了对唱的形式,所以演唱时,也就难不到大家了。在最后,我还请了个别幼儿来扮演动物妈妈问,其余幼儿回答,这样的方式幼儿很喜欢,积极性很高,大家还创编出了图片以外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呢。

19、小班数学教案《五彩石头路》含反思

  教案设计:

  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孩子们都很喜欢玩.近来班里的自然角中有家长为我们送来了几块雨花石,那色彩斑斓的石头更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正好我们小班开展了以故事〈五彩石头路〉为引线的主题活动.那么如何挖掘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来对幼儿进行数学方面的教育呢一开始,我想到了数数.但纯粹的数数活动仅仅把石头作为其他教具的替代,也没有多大的意思,而且显得很单调.重要的是如何利用石头本身所具有的特征,围绕它的特征来开展活动.细细的观察石头,它具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粗糙有光滑.因此我想就此入手,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让幼儿根据石头的特征来进行排序活动,并整合了有关数学方面数数和分类的知识。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

  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

20、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五彩石头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

  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本次活动的材料是石头,充分体现了材料的生活化.材料是数学活动的载体,它本身的特性及由这些特性所规定的活动方式往往决定着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激发兴趣的大小及开发智力的深度.而石头本身具备的特征比较多,适合幼儿进行分类和排序.同时这样的材料来源于生活,准备比较简单,不用化很多的功夫.体现了材料准备的简单化,但虽然是简单的材料但在用的时候却是非常的实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用上体现了方法的多样化.操作法是提供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幼儿在自己的摆弄,实践中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是小班幼儿学数学的最主要的方法;游戏法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和激发兴趣,也是一种常用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就充分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法贯穿始终,同时又让幼儿充分的操作,让幼儿在自己的动手中获取新的知识经验.

  在活动中始终体现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

  在让幼儿学习排序的过程中就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学习方法.首先让幼儿自己自由的进行排序,然后让孩子自由的进行展示,在孩子展示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总结,把孩子的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再让孩子学习新的排序方法,获得多种的排序经验,得到发展.

  教师指导做到三个"最":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鼓励.对幼儿来说,操作的过程要比结果更为重要,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让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然后鼓励幼儿学习新的方法.

21、教案小班数学详案《五彩石头路》反思

  这是一篇小班数学活动吗,通过了解石头的不同,找出石头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有规律的排序,知道根据不同特征,可以有不同的排序方式。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

  (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使整合真正落实、体现,而不是单纯的为了整合而整合。)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在感知石头特征的基础上,学习按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中也整合了数学中的一些数量,分类等内容.

  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的教具就是石头,老师有意识的选择不同特征的石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角.石头是幼儿平时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幼儿十分很感兴趣的东西.通过这样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幼儿对石头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同时也得到了数学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所提供的石头数量应该更加充足,这样在幼儿排序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的补充一些自己所需要的石头.

22、小班数学活动教案《五彩石头路》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2、学习按石头的特征有规律的进行排序

  3、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排序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教学准备】

  石头若干,每人一只筐

【教学过程】

  (一)引题

  回忆故事,引导幼儿一起去铺路(活动一开始通过老师简短的话,既帮助幼儿复习了有关故事的角色,同时也揭示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小班数学活动《五彩石头路》。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和去帮兔姐弟来引起幼儿铺路的兴趣。为整个活动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捡石头

  1、观察石头

  1)看看这里有多少石头?

  2)这些石头是怎么样的?

  3)小结:原来石头是各种各样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进一步掌握、了解石头的特征,并突出了石头特征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为后面的根据石头的特征进行排序埋下了伏笔。同时在这一环节中,既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发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幼儿不仅说出了石头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还有的幼儿说出了石头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样,这些都说明了幼儿比较细致的观察能力。如果在教学中老师能及时的抓住幼儿的这一回答引导幼儿再细致的进行观察、描述,那么更加体现了多种教育内容的整合。可见老师心中应该时时装有整合的目标,

  2、捡石头——能数量捡石头

  1)听口令捡石头

  2)听拍手声捡石头

  3)石头排队,你捡了几块石头?

  (第一次让幼儿捡石头的环节中老师给了幼儿多种的刺激,通过听口令、拍手、小铃的声音等不同的方法来让幼儿捡相应的石头。然后又让幼儿自己数数捡来的石头一共有几块。同时老师又把石头的数量控制在6以内。使的幼儿能数的清楚、正确。然后让幼儿根据石头的光滑、粗糙的特征分类,使得幼儿对于石头的这两个特征有了进一步的巩固了解,又为下一环节的捡石头奠定了物质的准备。)

  3、分类

  把捡到的石头送回家:光滑的石头放在红筐里,粗糙的石头放在绿筐里

  4、捡石头

  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捡不同的石头

  2)数数你捡到了多少石头?

  (再一次让幼儿来捡石头,而这次捡石头老师充分的放手,让幼儿自由的捡石头,但是在放手的同时又有一定的控制,如让幼儿一块一块的捡不同的石头,主要是为后面的排序作好准备。由于幼儿动作有快慢,捡的时候有的幼儿一块一块的在挑选,有的则见一块捡一块。因此幼儿捡的数量都不一样,这样在数数的时候也显示了差距。同时每位幼儿不同数量的石头也为后面的排序铺路造成了数量上的差距。但是在教学的时候,老师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控制,给幼儿的时间稍长了点,导致有的幼儿捡了17、18块石头,数量过多。不仅为数数带来了难度,更影响了后面的排序。)

  (三)铺路

  1、幼儿自由铺路

  2、交流:你用石头是怎么铺的?(老师把幼儿的铺法陈列在黑板上)

  3、学别人的方法铺路

  4、学习按间隔的方法进行铺路

  (用石头铺路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有了前面对石头特征的了解的铺垫,因此在幼儿自由铺路的时候,有的幼儿是按照大的石头排好再排小的石头,有的幼儿则是先排光滑的石头再排粗糙的石头。而有的幼儿虽然整条路是没有规律的,但是在路的某一段有一定的规律,如有的幼儿用大小间隔的方法拍了四块石头。有的幼儿用光滑粗糙间隔的方法拍了三块石头。老师在孩子自由铺路的时候进行了细致的观察,敏锐的观察到孩子的排序方法。在孩子交流的时候让他们把好的方法说给同伴听,并通过在黑板上的现场图示,让幼儿更加的看清楚排序的方法。在图示的基础上让幼儿根据图示来进行对应的排序。在幼儿自己经验的基础上老师加以提升,让幼儿学习间隔的排序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原有经验的提升显得着急了点,如果在提升的时候能更仔细、详细就更加完美了。)

  (四)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一起铺了一条石头路,上次我们去哪里走过?

  2、一起去踩踩自己铺的石头路

  (最后通过回忆在梅苑公园走石头路的经历,再次激发幼儿走石头的兴趣。)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23、小班教案《美丽的小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纸泥画作品,学习和掌握纸泥画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体验动手制作带来的乐趣。

  2.初步产生对纸泥活动的兴趣,愿意进行纸泥活动。

  3.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纸泥、颜料、浆糊、白胶、镊子、鞋盒、筐子。

活动重难点:

  纸泥画的制作。

  纸泥画的粘贴和制作完成。

活动过程

  一、感知小鸡的基本特征,引起幼儿的兴趣

  1.出示玩具小鸡,这是什么?小鸡是样子的?

  2.教师念儿歌《小小鸡》,概括出小鸡的基本特征。

  小小鸡,叽叽叽,尖嘴巴,圆身体,身上穿着绒毛衣,爱吃小虫爱吃米。

  二、欣赏纸泥画,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纸泥画,让幼儿看看这幅画与我们平时作的画有什么不同?是用什么画的?画在哪里?

  2.上次我们用纸泥按磨具做了各种水果,现在我们制作小鸡。

  3.出示背景图,小朋友怎样把纸泥画在纸盒上?

  三、基本部份

  1.认识、了解制作纸泥画的工具。

  2.这是什么?镊子用来干什么?

  3.提醒幼儿在轮廓线内给小鸡、小草、毛毛虫等物穿上衣服。

  四、幼儿合作进行

  1.提出制作要求,鼓励幼儿按照要求大胆地进行纸泥活动,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观察,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可提醒幼儿在画未干之前别去摸,培养幼儿的耐心等待能力。

  五、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1.你喜欢哪一幅作品?最喜欢哪一只小鸡?为什么?

  2.悬挂孩子的作品,让孩子学习和欣赏。

活动反思:

  制作纸泥画需要很多材料和花很多时间做前期准备,因此在活动之前,我进行了很充足的准备,如购买镊子、毛纸、白胶、保鲜膜等,在活动的前一天浸泡纸泥以及当天进行调色等,活动的时候材料丰富,孩子们感兴趣。做出来的作品颜色鲜艳。活动的一开始我用了图片和诗歌让小班幼儿直观的了解了小鸡的基本特征,第二环节我让孩子欣赏了教师制作好的纸泥作品,并说:“这幅画和你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吗?”孩子一下子被吸引,认认真真的观察画,接着老师抛出问题:“它是用什么画的,画在哪里”,孩子的兴趣被老师巧妙的激发。接着我让孩子们认识了作画工具以及自己作画注意点,今天的画是合作画,因此我也是在这环节上讲的比较多。今天的活动我没用教一些技能技巧的东西,部分孩子没有掌握在画上压一压、孩子普遍出现纸泥在轮廓线中不均匀,在课中没有重点说,因此我也是比较矛盾,可不可以教一些必要的技能技巧。不过没有掌握的孩子我会在区域中重点的指导。

24、小班教案《漂亮的小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拓印方法装扮小鸡。

  2、能大胆运用老师提供的操作材料进行印画。

  3、提高幼儿对拓印画的兴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不同动态的小鸡、老师的范例(鸡妈妈)一幅。

  2、自制的不同形状的橡皮印章,印泥、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通过"鸡妈妈"做客,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今天,有位客人来我们班做客了(出示鸡妈妈)","小朋友们看鸡妈妈好看吗?""哪里好看?"(身上有好看的小花、三角形----)

  2、"鸡妈妈有好多小鸡,它们也想和妈妈变得一样好看,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好吗?"

  二、幼儿学习拓印画------小鸡

  1、老师介绍操作材料:橡皮印章、彩色印泥。

  2、老师示范拓印的方法:先选一个你喜欢的印章,有图形的朝下,然后在你喜欢的颜色印泥里沾一沾,颜色沾满印章后,印在小鸡身上(用力的按一按),最后把印泥提上来。

  3、提出活动要求:

  (1)选一个你喜欢的小鸡

  (2)盖完一个图形后,我们可以换一个印章。

  (3)如果换颜色,一定要用抹布把印章擦干净,再去沾另外一种颜色。

  (4)图形不要印在一起,分开一点。

  4、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1)鼓励幼儿大胆使用不同的图形和颜色。

  (2)老师巡视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幼儿在活动时间内完成作品。

  三、展示幼儿作品,相互交流评价。

自我反思:

  这节课我是选了班级不同水平的幼儿来开展的,而且都是第一次用橡皮印章印画。其次,为了调动班级幼儿的活动兴趣,使活动效果更具趣味性,我准备了不同动态的小鸡模板,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喜欢的小鸡作画。本节课的开始部分,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我以"请客"的方式出示鸡妈妈让幼儿欣赏,并让幼儿说一说鸡妈妈身上的图案及颜色,帮助幼儿了解鸡妈妈身上好看的原因,为幼儿在后面的操作活动起到一个引领作用。第二环节的老师示范讲解,备课时我是让幼儿用印章在印泥上沾一沾(当时考虑到班级幼儿水平的差异),但为了操作活动的规范要求,在上这节课上我改变了沾色要求-----拿在手上拍印章,但在今天的活动中,只有个别幼儿能协调的沾印泥,并有意识的沾满颜色,能力较弱的幼儿只有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老师不予帮助时,他们大多下意识的用印章沾印泥(和他们平时在美的术活动中使用颜色的习惯有关)。虽然我们提供的印章有多种图案,但孩子们更换意识不强,色彩也是较单一的使用,部分幼儿在老师的提示下才会更换,个别幼儿更换颜色时也没有意识用抹布把印章擦一擦,也许这和班上孩子刚接触这样的活动有关;还有就是发现孩子喜欢蘸一次印泥他们会接着按好几次,等图案不清楚了他们才想到蘸印泥,等蘸满印泥后他们又会在不清楚的图案上再印一次,造成有重叠的地方。对于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在最后的欣赏交流中,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小结,帮助幼儿梳理了活动要点,我相信下一次的活动,班上的孩子一定会有不同的进步。

手机扫码阅读小班数学小鸡家门前的路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