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学习有用的卡教案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09-29 11:22:01

大班学习有用的卡教案

1、大班学习有用的卡教案

  设计意图:

  这个月的主题是“亮眼看世界”,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生活中去看各种事物。而卡也是幼儿生活中间接接触到的一种物品,是一种比较新奇而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设计这样的一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集中、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习活动:有卡走天下

  目标:

  1、观察各种卡,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自己设计卡。

  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卡,提供纸、彩笔

  重难点:了解卡的不同用途。

  设计:

  1、说说自己的卡。

  幼儿先和同伴交流自己带来的卡,是什么卡?有什么图案?

  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教师给幼儿介绍另外的卡。

  2、给自己的卡找家。

  让幼儿自己给卡找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看每张卡是不是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卡的不同用途。

  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能用到卡?为什么要用卡?

  3、我想要的卡。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幼儿设计与众不同的卡、携带方便的卡。

  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设计的卡,分享交流。

  4、展示幼儿的卡。

  将幼儿设计的卡展示在墙面上。

  我们在用卡时要注意些什么?

2、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卡》

  设计意图:

  这个月的主题是“亮眼看世界”,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生活中去看各种事物。而卡也是幼儿生活中间接接触到的一种物品,是一种比较新奇而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设计这样的一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集中、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目标:

  1、观察各种卡,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自己设计卡。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

  幼儿收集各种卡,提供纸、彩笔

  重难点:

  了解卡的不同用途。

  设计:

  1、说说自己的卡。

  幼儿先和同伴交流自己带来的卡,是什么卡?有什么图案?

  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教师给幼儿介绍另外的卡。

  2、给自己的卡找家。

  让幼儿自己给卡找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看每张卡是不是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卡的不同用途。

  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能用到卡?“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要用卡?

  3、我想要的卡。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幼儿设计与众不同的卡、携带方便的卡。

  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设计的卡,分享交流。

  4、展示幼儿的卡。

  将幼儿设计的卡展示在墙面上。

  我们在用卡时要注意些什么?

3、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用的卡》含反思

  设计意图:

  这个月的主题是“亮眼看世界”,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引导幼儿从身边的环境、生活中去看各种事物。而卡也是幼儿生活中间接接触到的一种物品,是一种比较新奇而又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品。设计这样的一次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集中、更有意识地去观察和思考……卡是什么样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

  学习活动:有卡走天下

  活动目标:

  1、观察各种卡,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尝试自己设计卡。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卡,提供纸、彩笔

  重难点:了解卡的不同用途。

  活动设计:

  1、说说自己的卡。

  幼儿先和同伴交流自己带来的卡,是什么卡?有什么图案?

  再请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教师给幼儿介绍另外的卡。

  2、给自己的卡找家。

  让幼儿自己给卡找个家。

  教师和幼儿一起看看每张卡是不是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卡的不同用途。

  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能用到卡?为什么要用卡?

  3、我想要的卡。

  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设计一些卡,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鼓励幼儿设计与众不同的卡、携带方便的卡。

  幼儿互相欣赏自己设计的卡,分享交流。

  4、展示幼儿的卡。

  将幼儿设计的卡展示在墙面上。

  我们在用卡时要注意些什么?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4、大班数学:有用的数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感受、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提高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实现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活动准备

  1、课件。

  2、身高尺、电子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数字王国的国王想邀请身上有数字的小朋友到数字王国做客。激发幼儿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字的欲望。

  二、感知自己身上的数字及用途。

  (一) 找一找自己身上的数字并讨论其表示的含义、用途。

  (二) 测量身高,知道身高和数字的关系。

  1、 利用买票的规定,激发幼儿测量身高的欲望。

  2、 幼儿测量身高。

  3、 小结:身高可以用数字表示,身高的数字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高矮。

  (三) 测量体重,知道体重和数字的关系。

  1、 观看课件,激发幼儿测量体重的欲望。

  2、 幼儿测量体重。

  4、 小结:体重可以用数字来表示,体重的数字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轻重。

  三、迁移经验,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拓展幼儿思维,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讨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2、 观看生活中的数字的实物图片,并进行讨论。

  3、 讨论: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进一步感受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活动反思

  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幼儿会在无意中发现一些不同用途的数字,但是他们还不能清晰的感受到这些数字的重要性,本次活动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游戏、寻找、发现、交流等,让幼儿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数的信息,体会数可以代表不同的意义,感受、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这也正体现了《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对环境中各种数的含义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的目标要求。

  一、 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我的目标制定紧扣《3—6岁儿童发展指南》和《纲要》中科学领域中数学目标的要求,目标为:1、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2、感受、体验数字的重要和有趣,提高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整个活动都围绕目标来开展,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联系生活,明确主题,让幼儿感知数字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字的重要性,实现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已达到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二、活动过程的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就以数字王国的国王想邀请身上有数字的小朋友到数字王国做客的情景来激发幼儿,当我问小朋友身上有没有数字时,孩子们觉得自己身上没有数字,脸上显示出了一些失望的表情。

  这时,我及时的请幼儿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字,激发幼儿急切想找出身上的数字的意愿,活动自然的进入第二环节,开始孩子们还不知道从哪里找,老师适当的以动作暗示,为孩子们的寻找提供了线索。幼儿们都积极的寻找起来,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鞋底上有数字,有的孩子发现自己的衣领上有数字,大家都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兴奋不已,激动的交流着自己在哪里找到了数字。当孩子们与同伴分享了自己发现的数字时,他们恍然大悟,原来在我们身上藏着这么多的数字朋友啊!此时,我请幼儿猜想,孩子们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想到鞋子大,数字就大,鞋子小数字就小,又进一步进行了验证。这个过程是孩子们主动参与、猜测验证、亲身体验的过程,因此孩子们十分感兴趣。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明白了鞋子、衣服上的数字是代表其尺码,尺码可以让我们找到适合我们大小的衣服。

  我们身上的数字找到了,这时可以到数字王国了。我继续以要坐公交车的情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做公交车时身高低于120cm的小朋友可以免费,身高超过120cm的要买票。进而激起幼儿测量身高的欲望。小朋友们都积极的参与到测量身高的环节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听到幼儿们与同伴谈论着自己的身高,如:我有125要买票了!我有110可以免费。此时我提出问题,我们测量出来的这个数表示什么!幼儿都异口同声的说代表我们的身高,接着我又问幼儿身高的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什么,有了之前活动的经验,幼儿很容易就说出:身高的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高矮。

  之后,我播放课件:小朋友玩跷跷板。引导幼儿谈论因为两个小朋友的体重悬殊太大,所以跷跷板翘不起来。自然的过度到测量体重的环节,激起幼儿想知道自己体重的愿望。测量体重的过程中,我听到幼儿在交流,如:我有20公斤,你有18公斤,我比你重等。从幼儿的谈论中,看出幼儿已经会用体重的数字来比较高矮了,这时我请幼儿们猜一猜身高差不多的两名幼儿谁重谁轻。小朋友有了不同的猜想,我再让两名幼儿说出自己的体重,通过体重的数字大小,孩子们马上就说出了两个孩子谁重谁轻。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不仅积极参与,而且还知道了身高的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轻重。

  在这一环节我注意以幼儿为主体,教师起到一个“导”的作用,以情景贯穿,在发现、猜测、验证、讨论中让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让幼儿感知我们身上数字的有用及有趣。

  借于以上环节的活动,孩子们的思路已经打开,紧接着,我引入下一环节,提出问题: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用?孩子围绕问题讨论生活中的数字。我通过追问、插问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数字的用途,这一环节也是整个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我给孩子们尽量多的时间去问、去想、去讲,孩子们思维活跃,表现积极,说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字,如手表上的数字、遥控上的数字、商品价格的数字等等,甚至说出了平时孩子们不怎么接触的水表的数字及用途。使幼儿感知到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之前幼儿的思路已经很开阔了,这时我再让幼儿观看生活中的数字的实物图片,并进行讨论,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幼儿的认识,让幼儿通过视、听、说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数字在我们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有了以上环节的感知、感受,我提出问题:生活中如果没有数字会怎么样?幼儿们都积极的进行思考和讨论。幼儿通过本次活动获得许多经验,如公交车如果没有几路车号码,乘客就不知道乘哪一辆车了;电视机如果没有频道号码的话,就不知道很难找到要看的电视节目了;没有数字就不知道价格,买不了东西等等;使幼儿理解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对于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从而培养幼儿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提高幼儿以生活经验理解数学的能力。

  三、活动中的成功与不足

  在这次活动中,我有成功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目标定位准确,活动中捕捉生活素材,源于生活,内容生活化,用于生活,实践生活化。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体验,捕捉贴近孩子的生活素材,选取孩子生活中熟悉的人、事、物,采拮生活数学实例,让幼儿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与丰富多彩,以唤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如①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字,衣服上的尺码数字是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用得着的,但是平时幼儿常常没注意到,活动引起了幼儿对衣服尺码的关注,唤起幼儿的兴趣。②围绕生活中的数字进行讨论,并采集生活中不同场景且上面有数字的物品的图象供幼儿观察,由于来源于生活,幼儿很愿意说和看。通过说和看,能让幼儿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捕捉生活素材,使幼儿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也是学习“有价值”数学的生动体现。教学中,再现生活情景,引导孩子回归生活空间,在生活空间中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感知,激发孩子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用数字比较鞋子的大小、小朋友的轻重,超过120cm的小朋友要买票等。

  2、 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去学习,体现了幼儿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在整个活动中,我注重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欲望,如:寻找自己身上的数字的强烈欲望;猜想验证老师和幼儿鞋子上的数字大小,这是一个很好的幼儿自主学习、探究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构建自己的信息和经验体系,将教师的角色由“教”转变为 “导”;又如:创设情境请幼儿量一量、称一称,让幼儿体验数字的有趣和用途,相对于幼儿的学习方式而言,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再如:讨论生活中的数字,在幼儿讲述环节中,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导的作用,幼儿是学习讨论的主动者。

  3、 教师有激情,能运用动作、语言、表情调动幼儿参与活动兴趣。幼儿注意力比较集中,思维活跃,师幼配合,让幼儿在快乐的参与中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体验成功的快乐,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探索精神。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儿童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积极主动参与的状态之中。

  4、 教学活动中能灵活调整策略,更好的完成目标。

  教师的“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学”, 在活动中我注重关注幼儿反应,根据幼儿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如:在让幼儿说自己的体重时,两名小女孩的性格有点内向,忘记了自己的体重数,我灵活的处理,及时拿出小称让幼儿再次称量,使教学活动富有弹性。

  但是在活动中我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1、比如寻找到数字后、测量完身高、体重后,有的幼儿已经开始迫不及待的和同伴谈论了,这时应该留出一定时间让幼儿与同伴交流、探讨这些数字的用途,让幼儿在交流中更好的感知有用的数字;又如,在测量完体重后可以让孩子和体重一样的同伴玩一玩跷跷板游戏,从而更进一步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2、活动的准备工作应更加细致。

  比如,在活动中孩子们正在讨论生活中的数字时,我发现一个孩子手指着大屏幕说:“我看到110,可以用来报警。”我转头一看,大屏幕上出现了我们还未进入的环节的图片,虽然当时我及时灵活的处理了这一突发情况,但是我觉得在活动前教学准备工作一定做得更要细致,以免影响幼儿的学习。

  在今后的活动中我觉得我还应该加强理论学习,丰富经验,更加大胆的放手,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让幼儿有更多的空间和自主探索的机会。

5、大班科学教案反思《有用的刷子》

  设计思路:

  有一天我化妆用的唇刷掉在地上被孩子们捡到,他们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好象是刷子”、“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妈妈好象也有这样的刷子,不过比这个毛要多一些”……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好奇的提问,让我为他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高兴。《有用的刷子》以帮助儿童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发展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2、会模仿使用各种刷子并用语言描述。

  3、喜欢观察生活中使用刷子的现象。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用途的刷子、拖鞋若干双、脚盆、塑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提供各种刷子让幼儿自己动手洗拖鞋,寻找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

  一部分幼儿选择了长柄刷,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洗衣服的刷子,还有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旧牙刷。洗了一会后,有的幼儿开始更换刷子。

  师:你们为什么要换刷子呢?

  幼儿:我拿的这把刷子没有把,洗的时候不好拿。

  这把刷子太宽了,洗拖鞋里面的时候伸不进去,卡住了。

  我的手太小了,这把刷子太宽,拿不住。<.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他们拿的是洗衣服的刷子)

  师:有的小朋友三种刷子都试过了,你觉得什么样的刷子最适合洗拖鞋呢?

  幼儿:这把有把的刷子和旧牙刷比较好洗,因为它们都有把,能伸到拖鞋里面去洗。

  我觉得旧牙刷没有这把刷子(长柄刷)好洗,旧牙刷的毛太软了,一使劲毛都倒下去了,刷不干净。

  牙刷的刷毛太少了,刷的地方太少,要洗半天才能把鞋刷干净。

  这把有把的刷子洗拖鞋最好(长柄刷),拿在手上很方便,刷子也能伸进鞋子里面去,而且刷毛比较硬,能很快把脏东西刷掉。

  二、观察比较各种刷子,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1、幼儿互相观察各自带来的刷子。

  师:“你们看我们都带来些什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做什么用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

  幼儿:我带来的是擦皮鞋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医生洗手的刷子,我爸爸是外科医生,他每次做手术之前都要用这把刷子把手指缝刷干净,不然的话就会把细菌带到病人的身体里去。

  我带来的是睫毛膏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剃完头后用来刷头发的刷子,我爸爸每次给别人剃完头后脖子上总是有很多的短头发,用刷子刷了以后,脖子里就不痒了。

  我带来的是化妆的刷子,每天早上我妈妈都要用这些刷子化妆。

  我带来的是洗锅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梳头发的刷子,我妈妈说叫发刷。

  我带来的是画画用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姑姑给妹妹洗奶瓶和奶嘴的刷子。

  我带来的滚筒刷是用来刷涂料的,我们家搬新房子的时候我看见装修的工人叔叔用这个往墙上刷涂料,还有刷油漆的刷子。……

  2、比较这些刷子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有的刷子有把,有的刷子没有把。

  有的把长,有的把短,有的把粗,有的把细,有的把是木头的,有的把是铁的,还有的是塑料的,竹子做的。

  有的刷毛长,有的刷毛短。

  有的毛摸起来很软很舒服,有的毛很硬很扎手。

  有的刷毛是竹子的,有的刷毛是塑料的,有的刷毛是铁的(指钢刷)

  师:为什么有的刷毛很硬,而有的刷毛很软呢?

  幼儿:化妆用的这些刷子(手拿胭脂刷、唇刷、美容刷)它们都是在脸上用的刷子,脸的皮肤很薄,很软,要是用硬的刷毛来做这些刷子的话就会把脸给刷破,用软毛做的话就不会把脸扎破,还很舒服呢!

  像马桶刷、洗衣服还有洗锅的这些刷子它们的毛都很硬,硬的毛才能把脏东西刷干净,要是用软毛做的话脏东西就洗不掉,就像刚才用牙刷洗鞋子一样。

  师:那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幼儿;大部分都有把,所有的刷子都有刷毛。

  有的刷子是用来刷脏东西的,有些刷子妈妈化妆用的。……

  三、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刷子进行分类。

  孩子们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对刷子进行了分类。

  1、化妆类(唇刷、睫毛刷、胭脂刷、眉刷、美容刷)

  2、清洁类(马桶刷、锅刷、洗衣刷、鞋刷、车刷、奶瓶奶嘴刷、浴缸刷)

  3、粉刷类(滚筒刷、油漆刷、画刷)

  四、讨论:如果你是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刷子?

  幼儿:我要发明一种能刷掉胶水的刷子,开学的时候我看见老师在墙上抠上学期粘的画,手指头都抠红了,要是有一把刷子能把胶水刷下来,老师就不用这么费劲地去抠了。

  我要发明一种多功能的刷子,只要轻轻一按按纽,我想要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我要发明一种刷栏杆的刷子,我看见清洁工人总是站在马路中间用抹布擦洗护栏,马路上有那么多的车多危险啊!要是有一种很长手臂的刷子,一按按纽,它就能把马路中间的护栏都刷干净,清洁工人就再也不用跑到在马路中间了。……

  五、延伸活动:牙刷喷画、滚筒刷画。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6、大班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5.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重难点:

  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7、大班教案《有用的筛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探索、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2、学习用不同的筛子分离东西,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3、能大胆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重难点:

  幼儿发现筛子能分离大小不同混合物的原因

  能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活动准备:

  1、筛子若干个、筷子、勺子、调羹等;

  2、分组操作材料:大米和红豆混合物、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盛分离物的塑料盘子若干

  3、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混合物,设疑。

  1、教师出示红豆和大米的混合物,以情景导入活动。

  (师:今天,王阿姨家的小弟弟把大米、红豆混在了一起。请我们一起想办法帮助她,把混在一起的粮食分开。)

  (师:怎样把大米、红豆分出来?)

  2、提问:有什么办法能把两样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幼儿自由猜想。

  3、幼儿操作,使用筷子、手抓、调羹等工具分开混合物。

  (师:你们分完了吗?用的什么方法?你觉得快吗?)

  二、初次尝试:发现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

  1、教师以带来神奇的工具出示筛子,引导幼儿认识,知道筛子上有筛孔。

  (师:你发现了筛子上有什么?这叫筛孔。如果东西放在上面就会漏下去。所以要用盘子接住漏下去的东西。)

  2、幼儿合作用筛子筛分大米和红豆的混合物。

  3、教师及时跟进,予以启发引导与深入。

  (师:大米和红豆分开了,请你们把它们送回家。)

  4、集中讨论,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启发幼儿发现:比筛孔大的东西留在筛子上,

  比筛孔小的东西会漏下去

  (师:筛子的本领就是能又快又方便地把混在一起的东西分开。)

  三、教师出示新的混合物,再次设疑。

  1、教师出示蚕豆和红豆的混合物、大米和面粉的混合物。

  2、出示大孔筛子和小孔筛子,请幼儿比较它们的不同。

  四、再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

  1、幼儿动手操作,选择合适的筛子分离不同的混合物。

  2、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通过比较得出结论:

  (师:要根据分离物的大小选择适合的筛子)

  五、 了解筛子的作用。

  1、在小朋友的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也能用到筛子的本领,让我们的生活变的很方便?幼儿自由交流与讨论。

  2、视频《生活中的筛分现象》(农民用竹编做的大竹筛筛选着稻种,农妇用米箩淘洗大米,茶叶包,夏天的蚊帐,家庭中的地漏以及捕鱼的鱼网等),扩散幼儿的思维。

  六、留下疑问,发散思考。

  1、出示大米、蚕豆、红豆、面粉的混合物,请幼儿讨论、交流如何分开。

  2、请个别幼儿来试试看。

延伸活动:

  1、在科学角,放置不同大小筛孔的筛子和各种混合物,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和发现。

  2、继续找找生活中的“筛分现象”。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8、大班教案《有用的电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电池的简单知识,并尝试运用。

  2.知道废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培养探索电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带电动玩具,(这些玩具电池容易拆装,且都是一次性电池)。

  2.各种电池.(老师准备一些形状、大小各异的蓄电池)。

  3.有关电池危害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激趣导入,感受电池的功能

  1.师: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

  幼:玩具。

  师:今天是我们班玩具展览会,你可以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玩。(幼儿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玩具玩。)

  2.师:大家玩的真开心,问:xx你拿的什么玩具?怎么玩呢?

  幼:我拿的小熊敲鼓,我一开按钮,它就动起来。

  (其他幼儿纷纷举手,说出自己手中的玩具怎么玩。)

  3.师: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

  幼:因为装有电池。

  师:电池宝宝本领可真大,现在我们一起认识电池宝宝。

  二、 观察电池的外形、种类。

  1. 师:小朋友找找,你手中的玩具,电池在哪儿呢?找到把它放在桌子上。

  (幼儿动手找电池,找到后放到桌子上,桌上放有各种形状的电池。)

  2. 师:现在看看,这些电池一样么?都是什么样子的?

  幼:有大的,有小的,还有象纽扣一样的。

  3. 师:我们把它们分一下类好么?(幼儿动手将电池分类。)

  4. 老师这儿也带来一些电池,看看认识么?

  (老师出示形状不同,大小不一的蓄电池,边出示边提问。)

  5.幼儿在引导下回答:手机电池,照相机电池,电瓶…….。

  6. 师:这些电池用完后,还可以充电,又叫充电电池,你们玩具里的电池能充电么?(不能),它们叫一次性电池。

  三、 学会电池的正确安装

  1. 师:现在小朋友把电池装进玩具里,再让它动起来。

  (幼儿动手安装电池,有的幼儿装好电池后,玩具又动起来,有的装好电池玩具还是不动,很着急。)

  2. 师:哎,点点怎么啦?奥,玩具坏了,找找什么原因?呀,小朋友也来帮助他,真团结。

  (有的玩具装上电池还是不动,小朋友以为它坏了,其他人也过来帮忙。)

  3. 师:谁找见原因啦?奥,是电池上反了,怎么才不会把电池上反呢?(小朋友举手回答)

  4. 师:我们来看这组电池(出示课件),电池上面写着“+”,下面写着“—”,我们安装电池时要把电池的“+”对着壳子的“+”, 电池的“—”对着壳子的“—”才行。

  (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解。)

  四、 知道电池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师: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知道了电池的这么多知识,真了不起!(表扬、鼓励幼儿大胆探索。)

  师: 老师这儿有一块电池用很久了,没电了,我把它扔了吧。

  (幼儿急忙阻止,说不能扔。)

  师:为什么不能扔?(幼儿说出各种原因。)

  师: 小朋友看完这段录象就知道了。

  (多媒体录像演示电池的危害。)

活动延伸:

  师:看玩了这段录象,你们知道废电池该往哪扔?

  幼:废旧电池回收箱

  师:看来我们班也该设立一个废旧电池回收箱,老师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师出示自制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小朋友可以把用完的废电池扔进这个垃圾箱里。(师把刚才的废电池当众扔进去。)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数字》

目标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过程

  1、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准备: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中班、大班用不同颜色区分,身长、体重后留有空格让幼儿做标记)

  组织策略:

  ⑴谈话引起幼儿对保健老师体检测量身长体重的回忆。

  ⑵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

  ⑶幼儿比较自己中、大班的体检记录,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自己的生长。

  ⑷展示幼儿的记录,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我找到了数字

  准备:笔、纸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出话题:你找到了数字吗?

  ⑵请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⑶展示幼儿的记录,采用结伴及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自己的发现。

  3、幼儿园里的数字

  准备:选择晴朗的天气

  组织策略:

  ⑴提问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数字?哪里有数字?

  ⑵幼儿自由结伴在幼儿园里寻找数字。

  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4、有哪些数字?

  准备:幼儿与家长共同探索的记录单,实物投影或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用视频探头分别展示个别幼儿和家长探索发现的记录单,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和家长探索的结果。

  ⑵小结归纳幼儿与家长的发现。

  ⑶将幼儿与家长的探索结果放大,展示在活动室中,进一步激发探索的兴趣,加深对数字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5、我家里的数字

  准备:幼儿自己的探索记录卡或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视频探头。

  组织策略:

  ⑴结伴交谈:我家里也有数字

  ⑵展示幼儿探索的记录卡并请幼儿介绍数字表示的用途。

  ⑶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实物,讨论: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

  6、汽车上的数字

  准备:事前与梁超小朋友的爸爸(汽车司机)取得联系,做好介绍汽车上位置、不同部件上数字用途的准备

  组织策略:

  ⑴提出前一次活动中的问题,引发兴趣。

  ⑵介绍前来做客的梁叔叔。

  ⑶幼儿向叔叔提出自己探索中遇到的有关汽车上许多有关数字的问题。

  ⑷参观叔叔的汽车,了解汽车上不同部件、不同位置上的数字的用途。

  7、书写数字1—10(此活动可分几次完成)

  准备:笔,日字格纸,书写在日字格中数字卡1—10,黑板,粉笔。。

  组织策略:

  ⑴观察数字卡片,了解数字的书写要求

  ⑵教师示范数字在日字格中书写规范。

  ⑶幼儿练习,正确地书写数字1—10。

  8、数字连画(此活动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

  准备:数点图(提供的图片按序连接后呈一个具体的物体形象)

  组织策略:

  ⑴找一找图上有哪些数字?

  ⑵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读一读。

  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读一读。

  ⑷按照数序连线,看看是什么?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9、数字变形画

  准备:幼儿和教师共同收集的藏有数字的图画和由变形的数字组成的画

  组织策略:

  ⑴引导幼儿观察图上有什么?

  ⑵找一找1—10的数字躲藏在哪里?

  ⑶按照数序顺数和倒数。

  10、数字的加减(结合主题探索活动超市购物活动进行)

  11、音乐中的数字(哆嘞咪)

  准备:汪明子和妈妈收集的音乐教室里的音阶图,学习乐器的孩

  子们收集的乐谱。

  组织策略:

  ⑴观察幼儿收集来的图片和乐谱

  ⑵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探索。

  ⑶用唱名读一读乐谱中的数字。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音乐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2、我做的……上有数字

  准备:笔、纸、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浆糊、胶带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我想做……”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想制作的物体以及上面数字的意义。

  ⑵幼儿自由交谈,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设想。

  ⑶幼儿用笔画出自己的设计。

  ⑷幼儿利用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制作一件有数字的物体。

  (此活动分为前后两次进行,前一次为谈话设计,后一次为制作。两次活动之间给幼儿1—2天收集、准备材料的时间)

  13、我们来测量

  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测量工具。

  组织策略:

  ⑴认识各种测量工具,了解量尺上的数字的作用。

  ⑵讨论:怎样测量

  ⑶探索:我是这样测量的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测量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4、认识时钟

  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时钟

  组织策略:

  ⑴小小时钟展

  ⑵时钟是怎样表示时间的?

  ⑶自己做时钟

  ⑷我设计的时钟

  (此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围绕时钟进行的主题探索活动)

  15、举办“有用的数字”展览

  准备:幼儿收集的有数字的实物,幼儿自己设计制作的有数字的物

  体,办展览需要的材料(纸、笔、泡沫板、大头针、回形针、

  胶带、积木等)

  组织策略:

  ⑴谈话:你们还想用大家收集的和自己制作的有数字的物品做什么?

  ⑵讨论:在哪里办展览?

  ⑶自己动手,为展览作准备(选择场地、物品分类、布置展览等)。

  ⑷举办“有用的数字”展。

10、大班科学《有用的条形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今的家长在注重幼儿知识性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常识教育。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借此说明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对生活化教育的重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认识了条形码,了解了条形码的特点及作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锻炼了生活的独立性,初步学会了关注身边的科学常识。

  活动名称:《有用的条形码》

  活动目标:

  1.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排数字组成的。

  2.比较各种物品上的条形码,知道条形码的作用。

  3.通过对条形码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观察记录表《条形码记录表》每人一份

  2.PPT课件

  3.带有条形码的盒子每人一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数字组成的

  1.在商场买衣服时要扫它;去超市购物时要扫它,去书店买书还要扫它;就连存取包时也要扫它,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黑黑白白的条条是什么吗?还有哪些物品上有这样的条条呢?

  2.教师出示条形码,请幼儿仔细观察后简单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条形码的知识。

  3.请幼儿说一说这个黑白条条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小结: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其相应的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二)认识条形码

  1.你在那些物品上见过条形码呢?

  2.观看图片比较条形码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3.讨论:请小朋友们互相讨论,自己带来的条形码和其他小

  朋友的条形码有什么不一样,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小结: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它包括了商品的价格、型号都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条形码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商品有一个条形码,条形码还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只要用扫码仪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条形码的起源

  1.我们从超市的应用需求说起:在超市的货品价格结算中:

  只有十几种商品:可以凭脑袋记忆;若有上百种商品:可以查帐本如果有上万种商品,甚至更多呢?如何提高信息的录入、计算速度,就成了制约工作效率的瓶颈。

  2.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代表某一个实体。身份证号码、学号、课程编号、商品编号、包装箱编号等等。只要给定了这个编号,就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实体。在超市中,只要给出了商品编号,就能够直接确定是什么商品、价格、折扣等等。

  四、解密条形码

  1.按维数分

  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

  二维条形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

  2.商品码的结构:

  条形码下面的一排数字前两位代表的是国家码,中间7位数字代表的是生产商编码,紧跟在后面的3位数字代表的是产品码,最后一位数字代表校验码。

  五、条形码的作用

  条形码可以用来辨认商品种类,并反应商品的信息,比如商品的产地、商品类别、价格等等。只要用扫码仪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六、欣赏创意条形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中的条形码像什么?

  七、幼儿设计条形码

  幼儿自己设计条形码(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条形码

  进行创意想象粘贴或通过绘画形式设计自己的条形码)

  八、作品欣赏

11、大班社会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2、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

12、大班数学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认识并掌握条形统计图的计数方法,知道用条形图进行统计更清楚。

  3.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记录纸每组两份,每份4张;记号笔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进行记录。

  师:“又到了超市需要进货的时候,请你们来帮经理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

  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你统计的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表格、画点点的办法,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二、尝试用条形图涂色的办法进行第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条形统计图和记录方法。

  师:这也是一个统计图,叫条形统计图。有横坐标和纵坐标,横坐标下代表统计什么东西,纵坐标上的刻度代表统计的数量。如果统计出来苹果有2个,那么就画两个格子。

  2.师幼共同完成一份条形统计图

  3.再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师: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小结:用条形图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三、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我们来看看,还有什么时候会见到统计图。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3、大班健康教案《有用的五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体验中明白五官的作用及功能。

  2、讨论、了解保护五官的方法。

  3、萌发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体验中明白五官的作用及功能。

  难点:讨论、了解保护五官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各色图形等;糖水、盐水、白开水;各种有气味的物品,气球,泡泡水,小食品等;纸杯电话、MP3等分别放在五张桌子上。

  2、 口罩、眼罩、耳罩。

  3、 演示课件。

活动过程

  1、操作探索,引发对五官作用的思考。

  小朋友们,这里是“感官实验室”。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尝一尝。这些材料里有什么秘密?

  和小朋友们交流你是怎么玩的?是身体的什么器官帮助你的?

  2、 体验比较,没有五官的帮助会怎样?

  戴上口罩,眼罩,耳罩,操作刚才的材料。感觉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

  3、 讨论眼、耳、口、鼻、舌的功能。

  师小结:五官能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环境,没有了五官,人们将生活在无光无色、无味五声的世界。

  4、 保护五官的方法:

  五官这样重要,我们该怎样保护?

  (1) 幼儿自由讨论。

  (2) 保护五官知识竞赛。流鼻血的时候应该怎么处理?如果沙子飞进眼睛应该怎么办?有水进入耳朵了该怎么办?正确的写字姿势是怎样的?

  (3) 看幻灯,这样做对吗?

  幼儿举手中的表情牌表示图上的事情是否正确。

  5、 延伸结束:

  刘爷爷的小猫打翻了醋瓶子,现在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大家快用五官的本领,找到这只顽皮的猫吧!

教学反思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的教育带有乐趣。”兴趣是求职的发动机,只要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才能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在这节健康活动中我遵循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根据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摒弃枯燥的说教,创设实验操作、知识抢答、举表情牌判断正误等环节,使幼儿的学习动机在 “情”与“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强化,使他们为求知而乐,为探索而兴奋和激动。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大班孩子开始能根据食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的概括分类,我觉得这一特点在这次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活动中,我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孩子有这方面的经验、知识,讨论起来才热烈。作为老师,要捕捉孩子讨论过程中的“亮点”,及时提升,切实促进幼儿情感智能的和谐发展。

14、大班科学教案《有用的刷子》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有一天我化妆用的唇刷掉在地上被孩子们捡到,他们十分好奇:“这是什么?”、“好象是刷子”、“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妈妈好象也有这样的刷子,不过比这个毛要多一些”……孩子们细致的观察、好奇的提问,让我为他们的探索精神感到高兴。《有用的刷子》以帮助儿童实现快乐成长和发展为宗旨,引导儿童积极探索周围环境的事物,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意义,建构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发展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2、会模仿使用各种刷子并用语言描述。

  3、喜欢观察生活中使用刷子的现象。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用途的刷子、拖鞋若干双、脚盆、塑料筐、抹布。

活动过程:

  一、提供各种刷子让幼儿自己动手洗拖鞋,寻找最适合洗拖鞋的刷子。

  一部分幼儿选择了长柄刷,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洗衣服的刷子,还有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旧牙刷。洗了一会后,有的幼儿开始更换刷子。

  师:你们为什么要换刷子呢?

  幼儿:我拿的这把刷子没有把,洗的时候不好拿。

  这把刷子太宽了,洗拖鞋里面的时候伸不进去,卡住了。

  我的手太小了,这把刷子太宽,拿不住。(他们拿的是洗衣服的刷子)

  师:有的小朋友三种刷子都试过了,你觉得什么样的刷子最适合洗拖鞋呢?

  幼儿:这把有把的刷子和旧牙刷比较好洗,因为它们都有把,能伸到拖鞋里面去洗。

  我觉得旧牙刷没有这把刷子(长柄刷)好洗,旧牙刷的毛太软了,一使劲毛都倒下去了,刷不干净。

  牙刷的刷毛太少了,刷的地方太少,要洗半天才能把鞋刷干净。

  这把有把的刷子洗拖鞋最好(长柄刷),拿在手上很方便,刷子也能伸进鞋子里面去,而且刷毛比较硬,能很快把脏东西刷掉。

  二、观察比较各种刷子,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用途。

  1、幼儿互相观察各自带来的刷子。

  师:“你们看我们都带来些什么?你们知道它们的名字和做什么用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幼儿:我带来的是擦皮鞋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医生洗手的刷子,我爸爸是外科医生,他每次做手术之前都要用这把刷子把手指缝刷干净,不然的话就会把细菌带到病人的身体里去。

  我带来的是睫毛膏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剃完头后用来刷头发的刷子,我爸爸每次给别人剃完头后脖子上总是有很多的短头发,用刷子刷了以后,脖子里就不痒了。

  我带来的是化妆的刷子,每天早上我妈妈都要用这些刷子化妆。

  我带来的是洗锅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梳头发的刷子,我妈妈说叫发刷。

  我带来的是画画用的刷子。

  我带来的是姑姑给妹妹洗奶瓶和奶嘴的刷子。

  我带来的滚筒刷是用来刷涂料的,我们家搬新房子的时候我看见装修的工人叔叔用这个往墙上刷涂料,还有刷油漆的刷子。……

  2、比较这些刷子有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为什么?

  幼儿:有的刷子有把,有的刷子没有把。

  有的把长,有的把短,有的把粗,有的把细,有的把是木头的,有的把是铁的,还有的是塑料的,竹子做的。

  有的刷毛长,有的刷毛短。

  有的毛摸起来很软很舒服,有的毛很硬很扎手。

  有的刷毛是竹子的,有的刷毛是塑料的,有的刷毛是铁的(指钢刷)

  师:为什么有的刷毛很硬,而有的刷毛很软呢?

  幼儿:化妆用的这些刷子(手拿胭脂刷、唇刷、美容刷)它们都是在脸上用的刷子,脸的皮肤很薄,很软,要是用硬的刷毛来做这些刷子的话就会把脸给刷破,用软毛做的话就不会把脸扎破,还很舒服呢!

  像马桶刷、洗衣服还有洗锅的这些刷子它们的毛都很硬,硬的毛才能把脏东西刷干净,要是用软毛做的话脏东西就洗不掉,就像刚才用牙刷洗鞋子一样。

  师:那它们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呢?

  幼儿;大部分都有把,所有的刷子都有刷毛。

  有的刷子是用来刷脏东西的,有些刷子妈妈化妆用的。……

  三、根据不同的用途对刷子进行分类。

  孩子们根据刷子的不同用途对刷子进行了分类。

  1、化妆类(唇刷、睫毛刷、胭脂刷、眉刷、美容刷)

  2、清洁类(马桶刷、锅刷、洗衣刷、鞋刷、车刷、奶瓶奶嘴刷、浴缸刷)

  3、粉刷类(滚筒刷、油漆刷、画刷)

  四、讨论:如果你是发明家,你会发明什么样的刷子?

  幼儿:我要发明一种能刷掉胶水的刷子,开学的时候我看见老师在墙上抠上学期粘的画,手指头都抠红了,要是有一把刷子能把胶水刷下来,老师就不用这么费劲地去抠了。

  我要发明一种多功能的刷子,只要轻轻一按按纽,我想要它干什么它就干什么。

  我要发明一种刷栏杆的刷子,我看见清洁工人总是站在马路中间用抹布擦洗护栏,马路上有那么多的车多危险啊!要是有一种很长手臂的刷子,一按按纽,它就能把马路中间的护栏都刷干净,清洁工人就再也不用跑到在马路中间了。……

  五、延伸活动:牙刷喷画、滚筒刷画。

活动反思:

  兴趣与情感是思维最大的驱动力。在活动中我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这么小的刷子是做什么用的?……等有趣的问题进行探索交流,从而使幼儿积极主动围绕“刷子”这一话题进行尝试探索,较好地贯彻了新《纲要》的指导思想。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科学活动应丛身边的事物开始的选材原则。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刷子,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幼儿发现,有利于他们真正理解科学、热爱科学,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主动建构了新的知识经验。

15、大班主题教案《有用的稻草》含反思

设计背景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新纲要》总则中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幼儿园就在农村里,利用稻草教学,能很好的因地制宜。

  2、稻草可以做很多东西,通过和小朋友的交流,让小朋友知道稻草的可以蛮出好多东西。

活动目标

  1、认识稻草、稻草的用途。

  2、稻草引出的环保问题。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重点难点

  1、学习认识稻草、稻草的用途

  2、稻草引出的环保问题

活动准备

  1、提前做好稻草鞋、稻草包、稻草绳、草工艺品等

  2、把课堂设在就近且方便的有稻草晒场

  3、准备好一些大型草工艺品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用反问的形式问问小朋友,问他们对稻草有什么用途。小朋友发言中尽量肯定,然后总结。、

  总结内容如下:

  1、稻草晒干后有,有一定的药效。

  2、可以做燃料做饭

  3、可以喂养牛等

  4、可以做各种小玩艺,如草鞋。

  二、物品展示

  稻草鞋、稻草包、稻草绳、草工艺品及大型草工艺品的图片,引起小朋友更大的兴趣。

  三、互动、手工活动

  教小朋友一起做草鞋,提高大家的动手能力。

  四、告诉小朋友们,稻草还有很多用处,等以后他们

  长大了来发现,稻草是有用的,不要随便浪费了。

教学反思

  1、 场地选择没有选好,小朋友在陌生的环境中比较兴奋,课堂有点乱。

  2、 没有很好的引出环保的观点。

  3、 收获,因为稻草生活中很常见,所以讲课时,大多时候,小朋友兴趣很高。教和学都进行得很愉快、顺利。

16、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习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难点: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习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习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17、大班主题教案《有用的植物》含反思

主题实施背景: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多来咪俱乐部活动,愿意大胆展示,体验参与大活动的快乐。

  2、喜欢趣味问答小知识,积累植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环境创设:

  1、 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教室的一面黑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 在教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 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 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主题一:幼儿园的小花园

  活动(一):我的植物朋友

  目标:1、喜欢和老师、小伙伴一起参观、发现幼儿园的各种植物;

  2、尝试运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看到的植物;

  准备:一些花草树木的图片

  过程:1、和幼儿一起参观幼儿园的小花园,并布置一项任务:要求每一位幼儿找一棵树做你的好朋友;

  2、回到活动室,和幼儿一起讨论自己找到了什么树做你的好朋友,并说说你的好朋友是什么样子的;

  3、教师根据幼儿述说,出示相应的图片,一起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包括其外形特征等,如树的粗细、高矮等;

  生成与反思:在带领一大群的孩子到室外观察时,总有一部分的孩子游离于集体之外,但是我也分身乏术,只能顾及到我身边的一些孩子,有一半的孩子围在我身边,我们一起找树,观察各种植物,还有将近一半的孩子自己在寻找他们的朋友,所以在回到活动室,组织大家讨论时,大部分的孩子能讲出他所找到的植物朋友,在讨论时,有一个小朋友说:“我发现有一棵树上的叶子都掉光了,而有些树上的叶子还是绿绿的,这是为什么呢?”由此引出了下一个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

  活动(二):常绿树和落叶树

  目标:1、能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之处;

  2、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准备: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

  过程:1、再次观察幼儿园的树,引导幼儿发现两种树的不同之处,如:叶子;

  2、教师小结:人们基本可以从树的叶子上来区分常绿和落叶树;

  3、请幼儿说说自己还曾经看到过什么树,它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为什么?

  4、延伸活动:请幼儿回家找找周围的常绿树和落叶树,并把它画下来,最好能说出它的名字。

  生成与反思:或许是我太低估孩子们的发现能力,孩子们在寻找两种树的特征时,轻而易举的就发现:常绿树的叶子小小的,而且比较硬,徐顺成小朋友说:“因为它的叶子长的牢,所以不容易掉下来;”由于告诉孩子们:常绿树的叶子一年四季都是绿的,就有一个小朋友说:“不对,这棵常绿树上也有黄的叶子,为什么不叫它落叶树呢?”于是我请孩子们围到我身边,请大家一起来说说这棵树究竟是常绿还是落叶,结果有一个小朋友说出了答案:“这棵是常绿树,它黄的叶子掉了,新的叶子又长出来了,这样它一年四季都是绿的,”我及时给予了肯定。其实,有好多的问题,完全可以有孩子自己来回答,让他们共同来分享各自的经验,而且,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经验,孩子们的记忆特别深刻,作为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活动(三):有用的树朋友

  目标:1、了解树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树;

  2、欣赏散文诗,并能对其进行创编;

  准备:树的用途的图片若干张;

  过程: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树,会变成什么样子?(幼儿讨论)

  2、出示图片,了解树的用途;

  3、欣赏散文诗《树真好》;

  5、 尝试将自己了解的树对人类的用途,编进散文诗里;

  生成与反思:在幼儿对树有了比较多的认识以后,幼儿对散文诗的了解也相对比较容易些,在创编诗歌时,幼儿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几乎每一个幼儿都能说出一点树的用途来,有几个小朋友编的非常好,马佳敏说:“树真好,我可以用树叶做朵漂亮的花,”徐安说:“树真好,小朋友可以围着大树做游戏,”等等,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小朋友表达的都非常生动,想象也比较丰富 ,通过这么一个活动,小朋友对树的感情更深了。

  活动(四):我的小花园

  目标:1、能利用多种形式制作树,花,草;

  2、热爱大自然,喜欢植物,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去保护它;

  准备:各种各类纸、笔;剪刀;蜡笔等

  过程:1、讨论自己想做一个怎么样的小花园,准备怎么做;

  2、幼儿制作,教师帮助、指导幼儿,并可和幼儿一起制作,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3、一起布置活动室,将自己的小花园展示出来;

  生成与反思:在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制作后,幼儿的思维活跃起来,纷纷把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姚佳琪小朋友把自己的小花园里都画满了苹果树,大大小小的有四、五棵,我有点好奇,就走过去问她:“为什么你的小花园里都是苹果树呢?”她告诉我:“因为我喜欢苹果,我想我的花园里都是苹果树,我什么时候想吃就可以去摘,”多么天真可爱的想法,她把自己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梦想,通过绘画表达出来,这是孩子内心真实的梦,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这种幻想,让孩子乘着幻想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吧!

  主题实施情况:由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再带领幼儿一起去参观,一起去寻找,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经验,所以,主题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主题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或者太过深奥的东西,都是幼儿不喜欢的,主题也是比较难开展的。

  主题二:绿色菜篮子

  活动(一):菜地里的歌

  目标:1、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更多的蔬菜品种;

  2、通过观察菜地里的蔬菜,认识蔬菜的茎、根、叶、果实;

  过程:1、带领幼儿到农民伯伯的菜地里参观,说说你认识的蔬菜宝宝的特征;

  2、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萝卜、茄子、青菜,并通过提问方式让幼儿了解不同的蔬菜吃的部位也不同;

  3、区分几种容易混淆的蔬菜宝宝,如:菠菜和荠菜、青菜和大白菜;

  生成与反思:由于孩子比较多,平时出去的机会比较少,这次带孩子们到野外观察孩子们异常的兴奋,我们在菜地边上看到了篱笆,虽然是农村的孩子,现在也很少看到篱笆了,对于书上一直说的篱笆他们终于有了一个实际的观察经验;到了菜地,孩子们对正在开花的茄子特别感兴趣,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茄子从开花到结果的过程,也让孩子们知道了我们平时吃的茄子是它的果子;孩子们在看到红薯时很兴奋,纷纷跑来跟我说:“老师,这个地底下有山芋”,于是,我又和孩子们一起认识了红薯的茎、叶、根,我还和孩子们一起从泥土里挖出了一个红薯,我们回到教室,讨论红薯的吃法,结果孩子们一致同意生吃,于是我们把红薯洗干净,切成一片片的分着吃,孩子们可开心了。其实,农村的孩子,对这些东西也并不熟悉,即使平常看到,也没人告诉他相关的知识,通过老师的梳理,提升,孩子们对这些司空见惯的东西才有了更深的认识。

  活动(二):去菜场

  目标:1、通过参观菜场,认识更多的蔬菜宝宝;

  2、鼓励幼儿通过询问卖菜的阿姨、奶奶,知道一些他们不认识的蔬菜的名称、食用方法、食用部位;

  3、引导幼儿如何正确询问别人:有礼貌、表达清楚、大声的等;

  4、能想办法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向卖菜的阿姨、奶奶要一样蔬菜宝宝带回去;

  准备:照相机

  过程:1、布置任务:告诉幼儿我们今天去菜场干什么,要注意点什么?(包括路上)

  2、去菜场;

  3、参观菜场,教师注意幼儿的表现,并及时指导幼儿正确的处理方法;

  生成与反思:孩子们平时或许也经常跟着爸爸或妈妈到菜场买菜,但是和老师一起却是第一次,所以当菜场的阿姨看到我们一群小朋友,表现出一种很喜欢、很开心的样子时,我们的孩子感觉很骄傲;一开始他们还有点害羞,但后来他们都很大方地和卖菜的阿姨交谈起来,陈皖小朋友第一个拿着一个芋艿问阿姨:“阿姨,这是什么,”阿姨很开心的告诉了他,接着在我的提醒下,他又问了其他好多的问题,别的小朋友在他的带头下也开始大胆地询问阿姨,由此,他们认识了许多平时不知道的蔬菜;在完成任务时,有几个小朋友没有要到蔬菜,回到教室,我问他们怎么没有完成任务?他们告诉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几个小朋友说:“卖菜的阿姨不理我”,我就问他:“你有没有主动和阿姨商量呢”,他说:“没有”,于是我就告诉他,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孩子也比较虚心的接受了。

  活动(三):好吃的蔬菜

  目标:1、了解蔬菜的食用部位及食用方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2、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合作的快乐及成功后的愉悦;

  准备:各种蔬菜:萝卜、马铃薯、芹菜、青菜、莴苣、黄瓜、番茄、茄子等;制作材料;幼儿通过区角游戏,已有切蔬菜的经验;

  过程:1、送蔬菜宝宝回家: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把蔬菜宝宝分别送到自己的家:根茎类、叶茎类、果实类;

  2、说说讲讲,请幼儿说说这些蔬菜的食用方法,食用部位,同时整理归纳幼儿的经验;

  3、制作糖醋黄瓜;

  生成与反思:活动开展至此,幼儿对蔬菜的认识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经验,所以,在此次活动中,(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的表现欲都比较强,而且,口头表达能力也比平时发挥的好,声音响亮、表达完整,在制作过程中,幼儿在不经意中积累了好多的经验,如:一个组的小朋友该怎么分工合作;糖和醋应该放多少;黄瓜片的厚薄对味道的影响;等等;通过开展这么一次活动,我深深的感受到:贴近幼儿生活的,才是最真的。

  主题实施情况:在“绿色菜篮子”的活动开展以后,小朋友的家长纷纷反映孩子回家后都比以前喜欢吃蔬菜了,还嚷着要自己做冷菜,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是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家长说:孩子最近的话题总离不开蔬菜,而且问题很多,我觉得,这就是我们教育所追求的,在这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都喜欢,都有话可说。

  主题三:有用的植物

  活动:有用的橘子皮

  目标:1、在看看,闻闻,尝尝中,引发幼儿的思考兴趣;

  2、通过活动,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准备:陈皮食品、菊花茶;

  过程:1、看看,闻闻陈皮食品,让幼儿猜猜这是什么东西;

  2、说说人为什么要吃陈皮,它对人有什么作用?(通气、止咳)

  3、品尝陈皮食品;

  4、想想还有什么植物吃了可以治病的,(菊花、人参、板兰根等)

  活动反思:在讨论橘子皮的作用时,有一个孩子说:“把釉子的皮放在冰箱里可以使冰箱里的臭味跑掉,我妈妈经常放的”,这下孩子们象找到知音了,纷纷附和说:“我们妈妈也放的”,徐安小朋友就问了:“为什么釉子皮可以让冰箱里的臭味跑掉呢?”我就告诉他:“因为釉子皮会散发出一股清香,会把冰箱里的味道吸到皮里去,冰箱就不臭了”,他听后有点半信半疑,我就对他说:“可以回去问一下你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是不是跟老师说的一样,好吗?”他答应了。第二天早上,我第一件事情就是问他:“你有没有问爸爸妈妈,你爸爸妈妈怎么说?”他告诉我:“他们说的跟你一样”,这下,他完全相信了。看来,孩子的求证意识比老师还强烈,所以,作为老师,不管什么时候,都绝对不可以给孩子错误的信息。

  主题四:快乐的种植园

  活动(一):我们的种植园

  目标:1、了解一些植物的基本生长情况,(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2、培养幼儿观察记录的兴趣,学习记录的简单方法;

  准备:各种种子:豆类、谷物类、塑料槽、标签、水洒、土、记录本;

  过程:1、出示种子,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幼儿的经验基础;

  2、出示植物生长图片,大致了解植物的生长情况;

  3、我们的种植园:幼儿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来种植,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

  活动延伸入一日活动中,每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不同生长环境中的不同情况,讨论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不同。

  生成与反思:在这个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也比我想象中高,孩子们每天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他们的植物朋友长什么样了,大家一起说说,记记,可开心了,我则在旁边安静地倾听他们的谈话;有一次,周耀祖发现种萝卜的可乐瓶里的水越来越少了,他就问旁边的小朋友:“你看,那个瓶子里的水怎么没了”,旁边的小朋友就不假思索的回答说:“被萝卜吃掉了”,这时,又旁边一个小朋友听见了说:“水被太阳晒的没了”,徐安接着说:“水没了,它会干死的”,我很想听听他们怎么往下说,可是他们却不说了,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于是等孩子们都记录好了,我请孩子们集中起来,我们一起讨论了这个关于“可乐瓶里的水哪里去了”的问题,孩子们通过这次活动,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接着,我又顺着这个话题问孩子们:植物没有水不能生长,那么没有泥土,它们能生长吗?于是又引起幼儿对无土培植和泥土培植的关注;结果幼儿发现,没有泥土,植物照样能生长,而且有很多的好处。

  活动(二):温室里的蔬菜

  目标:1、知道蔬菜的生长有季节性;

  2、了解一些种植蔬菜的新方法,感受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准备:各种蔬菜图片;故事磁带;

  过程:1、听故事:《张奶奶买菜》并提问;

  2、出示图片,了解什么季节吃什么蔬菜,知道蔬菜有季节性;

  3、了解科学种田的概念,感受科学种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活动反思:

  1、在进行“温室里的蔬菜”这一活动时,有许多孩子问:什么是温室?它是什么样的?由于我们的周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温室,我只能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在田里搭的那种半圆形的,(幼儿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龙棚),我就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搭的尼龙棚就是科学种田的一种,尼龙棚里很暖和,冬天可以种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蚕豆等,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对于我的这个讲解,孩子都能理解,虽然“温室”离我们很远,但尼龙棚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还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到尼龙棚里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龙棚里和尼龙棚外的不同,回幼儿园后讲给小伙伴听,有尼龙棚的孩子高兴的答应了。

  2、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蔬菜有季节性有所了解,也体会到科学种田的好处,对无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民伯伯也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对温室种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带孩子们真正参观一下正规的温室,看一下里面各种各样的蔬菜,包括无土栽培的,那该有多好!

  主题总结:对于“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18、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用的网》含反思

  活动目标 :

  1 .发现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的关系,感知仿生学的奇妙。

  2.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的作用及其广泛应用,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3.知道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合适的网。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蜘蛛织网的课件。幼儿用的小米、花生米、黄豆,网眼大小不同的网两张,一次性纸杯、碗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2.教师用的网两张,黄豆、花生。

  3.收集的各类网状物品若干(如纱窗、菜罩、蝇拍、羽毛球拍、发网、纱布等)。

  活动过程:

  (一)演示课件“蜘蛛结网”,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很有本领的八条腿的小动物,猜一猜会是谁?(请个别幼儿回答)

  师:到底是那种小动物呢?请看这里。

  播放课件,引起幼儿兴趣。

  请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一讲蜘蛛为什么要知网?用网能干什么?(请个别幼儿回答)

  (二)认识各种网,了解网状物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1. 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网状物品以及它们的作用。

  师:人们根据蜘蛛织网的这一现象,设计、制作了许多网和网状的物品。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网或网状的物品。它们有什么作用?谁能来说一说?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网状的?网状有什么好处?

  小结:有的是为了美观,有的是为了防尘,有的是为了透气,有的是为了安全,有的是为了能看得更清楚等。

  2.演示课件,了解网的广泛应用。

  师:谁知道最早的网是用来干什么的?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演示讲解课件)。

  课件内容:古人捕鱼的渔网,儿童公园的网状跳跳床,电扇上安全网,空调上的防尘网,洗衣机里的过滤网,围墙上的铁丝网等等。

  (三)请幼儿展示收集来的网状物品

  1.师:今天我们班也有好多网状的物品,现在就请小朋友看一下。(www.banzhuren.cn)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分别是做什么用的? (请幼儿展示网状物品)

  2.观察一下网的异同特点。

  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些网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有孔、洞)

  小结:他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网眼。幼儿跟学两遍。

  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幼儿自由回答)

  小结:材料不同,网眼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

  5.引导幼儿操作,知道选择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会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适合的网。

  (1)师:为什么这些网眼要有大有小呢?这些网眼有什么用呢?现在我们就来做一下实验。

  (请个别幼儿用不同的网把花生米、黄豆捞起来,进行探索网眼的用途)

  小结: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物品比网眼大的就漏不下去,小的就能能漏下去。所以我们如果用网的时候,要根据物品选择网眼大小合适的网。

  (四)动动手

  1.师:网眼的大小不同,用途也不同你们明白这个道理了吗?(明白了)

  师:既然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在小朋友还有一个任务要完成呢?什么任务呢?

  师:今天厨房的阿姨在给我们做饭时不小心把小米、黄豆、还有花生米掺在了一起,阿姨那么忙,就想请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帮忙,把他们分出来,你们愿意吗?(愿意)现在就请小朋友仔细听,在分的过程中不要将小米、黄豆、花生撒到地上或桌子上,要一个小朋友拿盛有小米黄豆花生米的纸杯,一个小朋友拿起你选择的网,网子下面要接着碗,先分哪一种都行。然后把你分出来的小米、黄豆、花生米分别放在前面三个盆子里。看那组最快。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自己的操作过程。

  (五)老师小结,活动结束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么多有用的网,而且还帮助阿姨把小米、黄豆、花生米分出来了,你们觉得自己棒不棒?(棒)就让我们一起鼓励鼓励自己吧!刚才我们说了看了那么多网,我们幼儿园里有没有网或网状的物品呢?现在想不想跟随老师到户外去找一找呢?(想)我们出去的时候要怎样呢?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3.带领幼儿到户外去找网或网状的物品。

  活动反思:

  仿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各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生制品,凝聚着人类高超的创造才能。“奇妙的网”巧妙地把众多用不同材料制作的、用途不一的网状物品与蜘蛛结网这一自然现象联系了起来,这不仅使幼儿有可能在经验层面上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条件。因此就题材而言,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科学教育的内容是有所启发的。

  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它可以体现在教育过程的许多方面。在此次活动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是值得提倡的:其一,较多地运用了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不仅从教师那儿,而且可以更多地从同伴那儿获取信息;其二,让幼儿有机会运用以往的生活经验,而不是只面对眼前的感知对象;其三,以绘画手段进行设计的环节使幼儿有可能不受限制地进行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让创造潜能得以充分表现的机会。

19、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用的筛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用的筛子

  一、活动背景:

  我班幼儿爱提问,可发现问题后又缺乏探索精神,遇到问题不肯深究,常常这个来问:“为什么”,那个来问“为什么”。我觉得:大班幼儿不但应该发现问题,更应该掌握解决问题的本领——探索。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以激发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兴趣。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自己动手尝试了解筛子的作用,发现筛孔的大小与被分离物的关系。

  2、对探索活动产生兴趣。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快乐生活的良好情感。

  4、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用的筛子》

  (二)活动准备:

  1、 操作台上准备:

  (1)黄豆与芝麻混和物1份,小勺、镊子、筷子、中孔筛子各1

  (2)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2个,筛孔不一的筛子3个

  2、为幼儿准备:

  (1)各种工具2人1份,芝麻和黄豆混合物及空碗每人1个

  (2)中孔筛子10个

  (3)每2人1个托盆,内装: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空盆3个,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3、录像2段,内容为:

  (1)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用筛子挑选细沙

  (2)农村里,农民用筛子筛出干净的稻谷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课题

  (1)师:今天,老师不小心把一盆芝麻大翻在黄豆里了。(出示混合物)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个忙:把芝麻和黄豆分开。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一一出示工具)有勺子、镊子、筷子、筛子。随便你用哪一种方把它们分开,分别放在两个碗里,看谁分得又快又好。

  评析:设置问题请幼儿回答,有效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2、初次尝试:发现筛子的作用

  (1)师: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分完了吗?幼A:我用勺子把黄豆舀出来,还没分完。 幼B:我是用筷子把黄豆夹出来的,还没分完呢。(2)师:谁已经分完了?你是用什么方法分的?(巩固词:筛子)请用筛子的幼儿进行示范,然后大家都来尝试。

  评析:此环节通过幼儿自己的尝试、比较,发现了筛子能分离混合物而且速度很快。

  3、二次尝试:发现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

  (1)师:你知道筛子为什么能把东西分开吗?(幼儿边操作边讨论)

  (2)师:你觉得用筛子分东西有什么好处?幼A:很快。 幼B:很方便。评析:此环节幼儿在操作、讨论中得出筛子能分开东西的原因:筛子上有许多筛孔,它能把比孔小的东西漏下去,比孔大的东西留在上面,这样就把两样东西分开了。

  4、三次尝试:发现筛孔与被分离物大小的关系(增置物品操作:每2人米和面粉、绿豆和玉米、蚕豆和赤豆混合物各1盆,筛孔大小不一的筛子3个)

  (1)师:这些东西你们是不是用一种筛子来分的?

  (2)师:米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其他的行吗?我们来试试。教师演示用大孔的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漏了下去。

  (3)师:为什么会这样?幼:米和面粉都比筛孔小,所以都漏下去了。

  (4)师:蚕豆和面粉你是用哪种筛子分的?用别的行吗?教师演示用小孔筛子分,结果两样东西都留在上面。

  (5)师:为什么会这样?幼:蚕豆和赤豆都比筛孔大,所以都漏不下去。评析:此环节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幼儿明白了分东西时要选择合适的筛5、四次尝试: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师:再请小朋友把这些东西用合适的筛子来分一遍,看谁分得又快又准确。评析:幼儿通过选择合适的筛子来分离混合物,从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6、观看录像,了解筛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师:在日常生活中,筛子还有很多用处呢,你们有没有看到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录像)

  (四)活动延伸:把三样、四样东西混在一起,请幼儿想办法分开。

  三、活动评析:

  科学活动《有用的筛子》改变了以往单纯教与学的形式,将知识传授与探索活动相结合,淡化了教与学的界限,使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递进式的活动环节使幼儿“跳一下,够得到”,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以引起兴趣——认识了解——操作探索——发散思考——延伸活动流程进行的。首先设疑,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想办法、操作去解决问题。当幼儿发现问题没有解决,教师及时出示新工具——筛子,引导幼儿去认识、发现新事物的特点。然后,请幼儿操作,发现筛子的用处,教师总结。接着,教师再抛出问题,再次请孩子操作解决问题,教师总结。通过两次操作,幼儿发现了筛子的用处。教师的总结,及时帮助幼儿获得完整的概念印象。教师通过视频,让孩子了解“筛子原理”在自己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现象,有助于幼儿将获得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链接。最后抛给幼儿一个问题,让他们保持探索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为主体,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及时跟进,过程层层递进,不断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让幼儿意识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20、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用的绳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进行谈话。

  2.帮助幼儿学习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进行自由、有序的交谈。

  3.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大方地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各种绳子(毛线、尼龙、扎头的发带)若干。

  2.幼儿每人自带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引出谈话话题。”

  (1)教师讲故事:有一个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绳子打结帮助自己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结果呀……

  (2)与幼儿讨论如下问题:你在哪里看过绳子?(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绳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没有绳子?

  (话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都来寻找“我用绳子干了些什么的欲望。)

  2.运用“玩一玩,说一说”的方法,让幼儿自由地交谈。

  (1)让幼儿自由组合,将自己带来的绳子创造性地玩一玩,说一说它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活动。例如:将绳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绳子放在地上,在绳子上面走、玩蹦蹦绳游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玩边说。通过插话,帮助那些只玩不说的幼儿与同伴进行交谈。

  (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给幼儿充分体验、表达的机会,因为全班几十个孩子,不可能每个幼儿都有在集体面前谈话的机会。通过玩耍和自由两两交谈,使每个幼儿都享受了谈话的权利。二是通过集中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对轮流、延续谈话方式的掌握情况,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捕捉别人谈话的信息进行对话。)

  3.运用假设,拓展谈话范围。 教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的身体是一根绳子,躯干是粗绳子,四肢是不粗不细的绳子,手指脚趾是细绳子,头发是细细的绳子,它们又能干什么用?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假设,有兴趣地与旁边的小朋友进行交谈,也可以用集中谈话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谈话活动。

  (在“拓展谈话范围”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一连串有趣的“假设”让幼儿进行谈话,可以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还可以引导幼儿将绳子的用途向着生活需要、自我保护等方面去拓展。这样,又可以引出更多、更有趣的谈话。)

  活动反思

  绳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东西,取材方便,玩起来花样可以不断翻新,对于大班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很适宜,通过对绳子不同用途的认识、探索,在有趣的活动中充分感受到了绳子的多变性,并能将绳子的变化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21、大班科学优秀教案《有用的电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2、产生对科学奥秘的兴趣。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幼儿各自从家里带来的电动玩具。

  2、有关课件内容的PPT。

  活动过程:

  (教师事先将幼儿带来的电动玩具的电池做些“小动作”—将部分玩具的电池装反)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都从家里带来了电动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一玩,老师有要求一会小朋友要把在玩时发现的小秘密跟大家一起分享。

  二、教师引导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和正负极

  师:好了,小朋友们把玩具放在地上,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现在谁来说说玩玩具时发现了什么?

  幼:玩具坏了;不会动;没电了。。。。。。

  师:有的小朋友说玩具没电了,是真的没电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拿一个幼儿说没电的玩具来做示范,拆开拿出电池。。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用电珠——一节电池、一段电线(带有铁环)、一个小灯泡。试验电池是否有电)电池都亮了,说明电池是有电的,那为什么玩具不会动呢?

  幼:提出猜测

  师:老师将电池放大了(PPT),小朋友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电池,发现了什么?

  幼:电池两端有+、—符号。

  师:今天老师要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每节电池都有+、—两个符号,突出一个小头的有+表示的是正极,来跟老师一起念正极;平平的一头有—表示的是负极,跟老师一起念负极。安装电池时我们要将负极的那头对准弹簧按下去,两块电池要相反安装。老师呢这里有一个视频,上面放了电池安装的一个过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要强调安装电池时,弹簧要被完全压下,电池要完全装进)

  三、,幼儿自己动手安装电池

  师:小朋友们现在都知道电池的正确安装方法了,那现在自己去重新安装电池,然后玩一玩玩具,看看玩具是否能动了。

  师:小朋友们把玩具放下回到自己的位子,看来大家都很聪明,都成功了。大家都知道了安装电池时,要将负极那头对准弹簧完全按下去,电池是相反安装的。

  四、扩展有关电池的知识

  师:其实除了我们今天用到的这种电池,科学家叔叔还发明了许多其它种类的电池,我们一起来看看吧。(PPT、一张张出示电池图片并讲解名称,适当的讲2个电池的作用,一般用在哪里)

  活动延伸:

  师:今天老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安装电池的秘密,小朋友们回家后还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剩余的两种电池)一般是用在什么地方的。

  教学反思:

  此活动是以玩具展览会展开探究的,活动一开始,就以各种电动玩具激发起幼儿的很大兴趣。但孩子的探究活动必须由教师引导,当我提出:为什么这些玩具又能动又能发出声音呢?你能找出这些电池么?幼儿纷纷动手找电池,在找出电池后,老师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电池外形,了解电池种类。电池的正确安装,是活动的难点,我让幼儿先动手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再小结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挥互帮互助的力量,整个环节幼儿动脑、动手,亲历整个探究过程,并共同讨论、交流、总结。最后联系实际了解电池的危害及回收。这样在玩具展览会的形式下,完成了本节课目标,也培养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2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有用的统计》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统计物品,提高计数能力。

  2.感受统计给生活带来的帮助。

  3.体验同伴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记录纸4张、记录板8块、计数条4套、记号笔8支。

  2.4个橱子内摆放4种物品:文具、食品、水果、玩具。

活动流程

  1.创设情境,幼儿初次合作,分享统计结果。

  (1)交代任务,分组记录。

  "今天,请你们来统计每个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幼儿分组统计商品并记录,教师指导。

  (2)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每组请一个小朋友来介绍,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结:你们用了数字、图画、表格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有多少。可是不能很快看出哪种商品最多,哪种商品最少。

  2.尝试用计数条进行二次统计,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1)介绍材料,提出要求。

  "请你们用记录板和计数条再来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东西最多?哪种东西最少?"

  (2)指导幼儿使用计数条再次统计。

  (3)分享新的统计经验。

  "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小结:用计数条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货架上有几种商品,哪种最多,哪种最少。还会知道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商品是最少的。

  (4)引导幼儿根据统计结果确定进货商品。

  "一起说说看,需要进哪种货?"小结:你们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让我知道了货架上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有多少,还能很快知道哪种商品最多,哪种最少。

  3.观看课件,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统计,能帮助我们解决更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分别观看幼儿身高、营养搭配、全年平均气温、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3、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有用的植物》含反思

  一、建议开展的时期:三月份

  二、主题来源:

  在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但是,这也从未引起过孩子们的注意,虽然孩子们天天接触这些东西,却很少思考些什么问题,于是,想通过这样的一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共同来关心身边的一些东西,共同探索奇妙的植物世界,同时让孩子们养成一种喜欢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会发现一些自然现象,并想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学习方法,让幼儿了解更多的植物知识,去结识更多的植物朋友,让孩子真正喜欢植物,喜欢大自然,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三、主题的内容与要求:

  1、关心周围与我们一起生活的花草树木,感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要爱护植物。

  2、区别蔬菜的不同品种,了解蔬菜的品种越来越多。

  3、了解一些种植蔬菜的新方法,关注技术在蔬菜培植中的运用。

  4、了解有些植物具有保健、治病的作用。

  四、环境创设:

  1、利用季节的特征,将活动中室的一面板用各种田野里的东西装饰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让幼儿似乎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从而感受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植物,植物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好处,萌发去探索植物的愿望。

  2、活动室内悬挂幼儿自己制作的树,将教室布置成一片小树林。

  3、开辟小小种植园,让幼儿每天去观察一下植物的生长情况,并作些记录。

  4、布置一个“植物的问题”角落,把幼儿发现的植物问题在墙壁上展示出来,与其他幼儿共同分享、讨论。

  5、开设一个“小药铺”展示各种有保健作用的植物。

  五、资源整合:

  1、请家长带幼儿参观菜场,了解蔬菜的种类及食用方法等知识.

  2、培养孩子爱吃蔬菜的习惯.

  3、请家长收集有关植物的知识,并让孩子认识周围常见的花和树。

  4、带孩子去参观温室技术,了解无土栽培。

  5、收集一些保健茶和里面的成分组成的材料。

  活动反思:

  1、在进行“温室里的蔬菜”这一活动时,有许多孩子问:什么是温室?它是什么样的?由于我们的周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温室,我只能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在田里搭的那种半圆形的,(幼儿一下子就猜到了:是尼龙棚),我就告诉孩子们,爷爷奶奶搭的尼龙棚就是科学种田的一种,尼龙棚里很暖和,冬天可以种植夏天的蔬菜,如:番茄、蚕豆等,我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鲜的蔬菜。对于我的这个讲解,孩子都能理解,虽然“温室”离我们很远,但尼龙棚却是我们经常看到的,我还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回家到尼龙棚里去一下,感受一下尼龙棚里和尼龙棚外的不同,回幼儿园后讲给小伙伴听,有尼龙棚的孩子高兴的答应了。

  2、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对蔬菜有季节性有所了解,也体会到科学种田的好处,对无土培植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农民伯伯也产生了一种敬仰之情;对温室种菜感到非常的好奇;我就想:如果能带孩子们真正参观一下正规的温室,看一下里面各种各样的蔬菜,包括无土栽培的,那该有多好!

  主题总结:对于“有用的植物”这个主题,由于比较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而且随处能捕捉到,开展起来就相对比较顺手,孩子的投入也比较积极,通过带孩子到野外去亲自感受、通过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孩子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包括语言的表达、思维的碰撞、以及各种问题的产生,所以,离开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主题是枯燥乏味的。

24、幼儿园大班科学《有用的条形码》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当今的家长在注重幼儿知识性教育的同时,往往忽略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常识教育。为了让幼儿能了解生活中的常识;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借此说明生活教育的重要性;引起家长对生活化教育的重视;我设计了此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认识了条形码,了解了条形码的特点及作用,丰富幼儿知识的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锻炼了生活的独立性,初步学会了关注身边的科学常识。

  活动名称:《有用的条形码》

  活动目标:

  1.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排数字组成的。

  2.比较各种物品上的条形码,知道条形码的作用。

  3.通过对条形码的联想组合,设计富有创意的图案。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

  1.观察记录表《条形码记录表》每人一份

  2.PPT课件

  3.带有条形码的盒子每人一件。

  活动过程:

  (一)了解条形码是由粗粗细细的线条和一排数字组成的

  1.在商场买衣服时要扫它;去超市购物时要扫它,去书店买书还要扫它;就连存取包时也要扫它,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黑黑白白的条条是什么吗?还有哪些物品上有这样的条条呢?

  2.教师出示条形码,请幼儿仔细观察后简单讲一讲自己所知道的有关条形码的知识。

  3.请幼儿说一说这个黑白条条的东西是什么?

  教师小结:条形码,是由一组粗细不同、黑白或彩色相间的条、空及其相应的字符、数字、字母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二)认识条形码

  1.你在那些物品上见过条形码呢?

  2.观看图片比较条形码是不是都是一样的。

  3.讨论:请小朋友们互相讨论,自己带来的条形码和其他小

  朋友的条形码有什么不一样,并记录在表格中。

  教师小结:条形码是商品的身份证,它包括了商品的价格、型号都不一样,所以它们的条形码也是不一样的,一个商品有一个条形码,条形码还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只要用扫码仪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三、了解条形码的起源

  1.我们从超市的应用需求说起:在超市的货品价格结算中:

  只有十几种商品:可以凭脑袋记忆;若有上百种商品:可以查帐本如果有上万种商品,甚至更多呢?如何提高信息的录入、计算速度,就成了制约工作效率的瓶颈。

  2.用一个简单的符号代表某一个实体。身份证号码、学号、课程编号、商品编号、包装箱编号等等。只要给定了这个编号,就能够唯一确定一个实体。在超市中,只要给出了商品编号,就能够直接确定是什么商品、价格、折扣等等。

  四、解密条形码

  1.按维数分

  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

  二维条形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码。

  2.商品码的结构:

  条形码下面的一排数字前两位代表的是国家码,中间7位数字代表的是生产商编码,紧跟在后面的3位数字代表的是产品码,最后一位数字代表校验码。

  五、条形码的作用

  条形码可以用来辨认商品种类,并反应商品的信息,比如商品的产地、商品类别、价格等等。只要用扫码仪器扫过条形码的标签,计算机就可以自动进行阅读识别,确定商品的代码,然后找定价、做累计等,进行汇总结算,输出总金额。具有快速、准确的特点。

  六、欣赏创意条形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图中的条形码像什么?

  七、幼儿设计条形码

  幼儿自己设计条形码(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对条形码

  进行创意想象粘贴或通过绘画形式设计自己的条形码)

  八、作品欣赏

25、大班主题活动教案《有用的绳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乐乐班是大班上学期,男生居多,幼儿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很高,思维也很活跃,注意力方面就会稍微差点,在设计活动方面应该注意吸引班上幼儿的注意力。

  活动目标

  1、认知: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绳子,了解它们的用途。

  2、情感: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技能:培养幼儿利用绳子展开各种活动的兴趣,并从中体验快乐。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各种绳子。

  难点:分辨各种绳子的用途和设计各种绳子的玩法。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绳子:毛线绳、尼龙绳、绸子、胶线、跳绳、中国结、鞋带,

  收集的一些有关绳子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乐乐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绳子,我们来认识这些各种各样的绳子,好不好?

  2、介绍绳子

  (1)、给小朋友展示尼龙绳,问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东西吗?介绍这是尼龙绳,是一种比较结实的绳子。小朋友,我们可以用尼龙绳来做什么呢?请幼儿回答。老师总结: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绳子来捆比较大的东西,比如箱子,还可以用绳子来晾衣服。

  (2)、然后给小朋友认识毛线绳

  师:冬天到了,小朋友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毛衣,有的小朋友戴上了围巾和帽子,这些都是用毛线绳编织成的。

  (3)、师:这是绸子做的绳子,可以用来做装饰品,也可以把打成蝴蝶结。

  然后认识中国结,快过年了,小朋友的家里都要挂上灯笼,春联啊,有的家里会挂上老师手上拿的这种中国结,增加过年了喜气洋洋的气氛。小朋友可以看看,它是什么颜色的?由红色的绳子编织而成的。

  (4)、认识鞋带

  接下来认识后面的各种绳子,教师总结,再请幼儿谈谈生活中有哪些绳子,比如教室里面哪里用到了绳子之类的。

  3、播放图片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们看一些好看的图片,里面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绳子,我们来看看,它们有什么用处呢?请幼儿观看图片里面绳子,引导他们说出图片里的绳子是有什么用处的。绳子拿来做什么的。

  第一幅图片:用来扎报纸的绳子。

  第二幅图片:绳子编的渔网,渔夫叔叔们用它来捕鱼。

  第三幅图片:缆车吊在什么样的绳子上呢?这种绳子是钢绳,非常的结实,可以吊起象几吨重的东西。

  第四幅图片:这是用一根根绳子编成的网,小朋友们在网上玩耍。[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后面还有补衣服的线,拔河绳子的图片,请幼儿来说,图片上的绳子用来做什么,老师总结。

  4、玩绳子

  老师先示范绳子的玩法,比如用绳子摆出不同的数字,请小朋友认数字,读数字。还可以用绳子做出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等,小朋友可以在图形里面玩跳格子。还可以把绳子放在地上,向老师这样在绳子上走直线,也可以把绳子围成圆圈,绕着我们的绳子走。用绳子来甩绳,来跳绳。(拿跳绳出来给小朋友示范)

  最后请一到两位幼儿在教室前面示范他们想出来的绳子玩法,然后发给每个幼儿一根绳子,请他们自己到操场去玩,想出不同的玩法,教师在旁指导,注意幼儿安全。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活动过程条理设计清楚,一环扣一环,基本上每个环节幼儿都能掌握得不错,幼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也结合了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在示范绳子的玩法时,请幼儿到前面玩绳子,可能教室后面的部分幼儿不能看清楚,于是有个别幼儿离开座位跑到前面观看,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没有考虑清楚。解决方法应该在教室中间来示范,用绳子摆出马蹄形形状,或者是幼儿认识的数字和图形之类的,请他们读出名字,加深印象。

26、大班社会活动教案《有用的筷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筷子的种类和作用,知道筷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

  2.学习使用筷子,做到持筷姿势正确,能挑、拨、夹东西。

  3.发展幼儿的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筷子的特点和作用,了解不同材料的筷子。

  难点: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

  活动准备:

  1.收集废旧的一次性筷子若干,并涂上颜色,幼儿每人一双。

  2.每组幼儿的桌子上摆放玻璃球、杏(话梅)核、小纸团、玉米粒等,供幼儿练习持筷夹东西。

  3.几种常见的筷子(竹筷、木筷、铁筷、塑料筷、不锈钢筷等)。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出筷子:“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引导幼儿猜出谜底后,教师出示各种筷子。

  2.引导幼儿观察筷子,了解筷子的特点、制作材料和作用,并提出问题。

  (1)筷子是什么样子的?(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筷子像两根小棍儿,上边粗、下边细,上面是方的、下面是圆的,有的筷子上下都是圆的,筷子的表面很光滑)

  (2)老师这里有几种筷子?(有木筷、竹筷、所料筷、铁筷等,筷子的颜色也各不相同)

  (3)这些筷子是干什么用的?(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先引导幼儿回答后,老师小结:木筷、竹筷、塑料筷、不锈钢筷是人们吃饭用的,铁筷子一般是帮助人们夹一些如蜂窝煤、焦炭等比较烫的物品,长的木筷或竹筷大多用来夹刚炸好的油条,以免烫伤)

  (4)为什么吃饭用筷子更好?(幼儿回答,老师小结:筷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餐具。长期使用筷子吃饭,能锻炼手指动作,使手部活动灵活,并能开发智力。外国人吃饭一般都用刀、*等)

  3.启发幼儿联想。

  (1)你还见过或知道有什么样的筷子?(幼儿自由回答,老师小结: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历史悠久,所以筷子的种类也比较多,有一些筷子比较名贵和讲究,如过去皇宫里使用的象牙筷、骨筷、银筷等,现在已陈列在博物馆保存,供人们欣赏)

  (2)出示一次性筷子,让幼儿了解一次性筷子虽然使用比较方便、卫生,但为了保护树木,国家已禁止生产一次性筷子。并让幼儿想一想,一次性筷子用完后还可以做什么用?(练习夹东西、拼摆图形、涂上颜色做筷子操、回收造纸等)

  4.老师讲解用筷子的方法,并示范:两根筷子都放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中间,大拇指在连根筷子的上面,食指抵住一根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中间,无名指抵住另一根筷子,小拇指在无名指下面。

  5.幼儿练习拿筷子:每个幼儿用右手拿一双筷子,按老师讲解的方法学拿筷子,练习用筷子夹、挑、拨桌上准备的东西,比一比谁夹得多、夹得快。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正确的动作,并启发幼儿说一说:什么东西好夹,什么东西不好夹?为什么?是拿筷子的上面好夹?还是拿下面好夹?为什么?(玻璃球和玉米粒等因为光滑且小难夹,杏核和小纸团有棱角好夹)

  6.引导幼儿讨论:

  (1)哪种筷子好用?为什么?(竹筷、木筷好用,因为竹筷、木筷不滑,好夹东西)

  (2)用筷子吃饭时应注意什么?(不咬筷子、不用筷子击桌子、击碗,不拿筷子玩等)

  活动延伸

  1.用旧挂历纸自制纸筷子,供游戏时用。

  2.收集旧的一次性筷子,和老师一起涂色,制作筷子操器械。

  3.学做筷子操。

  活动反思:

  通过猜谜语,引起了幼儿观察筷子的兴趣,认识了筷子的特点、种类及什么情况下使用筷子,并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练习拿筷子的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85%的幼儿基本学会了拿筷子,会用筷子,同时也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学习有用的卡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