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玩泥巴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0-01 11:22:02

大班玩泥巴教案反思

1、大班玩泥巴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3.让幼儿尝试运用色彩来表现不同的情感,抒发内心的感受。

  4.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2、大班民间游戏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 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3、大班游戏课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案例反思

  (一)、反思教师。

  我们应该把观念落实到行动中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促进幼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经常选择生活中孩子们最经常接触的自然物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探究大自然的科学意识。

  我们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工作。针对案例中出现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 “家长委员会”等途径与家长朋友达成教育的共识。

  (二)、反思幼儿教育。

  通过这次不太成功的游戏活动案例,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我们的幼儿教育。上级部门的教育决策,园领导的教育理念都会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透过案例中孩子们不能够大胆玩泥的现象折射出我们幼儿教育的一个瑕斑。我们从事一线的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把快乐留给孩子,把童真还给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个值得记忆的美好童年。

4、大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 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5、大班教案《捏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泥土的特性,体验自由创造的快乐。

  2、能运用捶打、揉捏等多种基本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3、学习彩绘的基本方法。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激发幼儿想象了,运用揉捏、捶打等多种技能,塑造物品的外形,完成作品。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熟悉泥土的特性,知道泥土和水混合的比例,有一定揉捏捶打的技能。

  2、 物质材料准备:a、材料部:黏土、锤子、水桶等;b、制作部:树叶、树枝、碗、桌、椅凳,颜料等。C、产品展销部:玩具柜、价格标签。

  3、活动环境准备:创设塑泥巴为主题活动的游戏环境。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主题

  1、 老师出示用泥巴捏成的各种图形来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想玩的兴趣。

  2、介绍材料供幼儿选择。

  二、快乐活动

  1、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的部门,扮演游戏的角色。

  2、“工作人员”在自选的游戏部门展开工作。

  3、“部门经理”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协调与其他部门的供需关系。

  4、教师以“董事长”的身份,视察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工作质量。

  三、评价活动

  1、教师以“董事长”的身份,到各部门视察工作,进行评价。

  2、 幼儿根据自己的体验,评选出“最佳员工”。

  3、 “董事长”颁发奖金。

  4、 小结:游戏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

  a、将原有的产品展销部,更改为产品营销部。

  b、通过购销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创作与交流,学会使用钱币的简单方法。

  5、师生共同收拾游戏材料,结束游戏。

  四、活动延伸:

  增加旅游部门,通过接待观光者购物活动,学习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反思

  《纲要》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玩泥巴是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泥土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玩泥巴使孩子感到快乐。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游戏活动。课前帮助幼儿分好角色,材料部充分准备好材料,制作部幼儿忙的不亦说乎,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学习解决问题。而我始终扮演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自主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幼儿学习,克服传统的说教形式,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活动二是在引导幼儿开展品展销会,扮演角色推销产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购销活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使用钱币的简单方法。

  不足:多数幼儿在操作时只是满足好奇心,不能做到细致的观察因而造成操作困难,要使幼儿养成细致的观察和比较的能力需要今后多培养。

  如果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注重各部门人员的分工合作,发挥每个人的力量,让每个小孩都参与其中,都能得到锻炼。让课堂效果更为突出。

6、大班美术教案《有趣的泥巴》含反思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老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7、大班美术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泥巴》含反思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五、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活动反思: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8、大班游戏教案《玩泥巴》

  活动目标:

  1、在自由玩耍中感知胶泥的特性。

  2、通过游戏掌握摔泥、团泥、捏泥、压扁等基本技能。

  3、在玩泥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活动准备:

  红色胶泥若干,一处供幼儿玩耍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玩泥,体验玩泥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中,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2、幼儿自由玩泥,鼓励幼儿边玩边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民间游戏:摔泥巴

  1、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幼儿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涅好的泥巴甩下,发出"啪!"的响声。

  2、师生共同游戏,启发幼儿掌握摔泥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快出手。

  (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幼儿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发出响声的泥巴,会在顶部出现一个大洞。打响的幼儿要再次说儿歌:"东胡同,西胡同,都来给我补补丁。"其他幼儿要从自己的泥巴上掰下一块,捏扁把洞补上。如果泥巴未发出响声,对方幼儿要从其泥巴上挖三下:"泥花花,挖三挖。"

  4、幼儿两人一组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

  (1)在未摔之前,检查泥巴窝窝底部是否完整。(摔泥的幼儿应尽量将泥碗破口摔大。)

  (2)一定要补住泥巴窝窝的破口。(补泥的幼儿,将泥压扁、压薄,能补起破口即可。)

  三.游戏结束:整理场地。

9、幼儿园大班优质课教学设计《玩泥巴》及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在农村,泥土随处可见。许多孩子喜欢捶打、揉捏泥巴,从中体验创造和接触大自然的乐趣,这几乎成为他们快乐童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泥土这一丰富的自然资源,可引导幼儿获得有关泥土的知识,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为了让孩子们玩得随心所欲、自由自在,这一活动最好安排在夏季作为半日活动进行。

  目的:

  1.感知泥土的特性以及含水量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2.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准备:

  1.事先寻找一处安全的、有水源的泥地(最好靠近稻田)。

  2.帮助幼儿获得玩沙的经验。

  3.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小水桶、废报纸等。

  4.给幼儿剪好指甲。

  过程:

  一、看泥

  1.带领幼儿来到泥地,引导幼儿用脚踩踩,用树枝戳戳泥地,说说自己的感觉。

  2.请幼儿分别从各处抓几把干泥土放在废报纸上,看看泥土里藏着些什么(小石子、树叶、草根等),并要求幼儿把它们与泥土分离开来。

  3.清除杂质后的泥土看上去怎么样?用手搓捏有什么感觉?

  4.请幼儿用石块敲击泥土,看看它们会怎么样。告诉幼儿土壤就是由这些较小的泥土颗粒组成的。

  5.引导幼儿通过回忆说说泥与沙的不同。

  二、和泥

  1.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些比较干的泥土变湿呢?(加水。)

  2.请幼儿用各种办法取水来湿润泥土,感知干泥土与湿泥土的不同以及加水量的多少与泥土湿度之间的关系。

  3.鼓励幼儿边和泥,边互相交流和泥感受,如:泥土太湿,就会因太软而不易成形;泥土太干,就会因太硬而不易揉捏。

  4.引导幼儿讨论: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干泥变湿,湿泥变干?

  5.帮助幼儿和出软硬适度、有一定弹性的泥团。

  三、玩泥

  1.与幼儿一起自由玩泥巴,鼓励他们边玩,边自由交流,引导他们互相学习。

  2.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泥方法,以拓展其他幼儿的思路。

  ①将泥搓成圆球放在地上滚动,使其粘上树叶、小石子等,形成一个“超级球”。

  ②用树枝把若干个泥球串在一起做成“羊肉串”、“豆腐干串”等,做“烧烤店”的游戏。

  ③将泥直接糊到玻璃瓶或塑料瓶外面,做成质朴的“泥瓶子”,并在瓶外用树枝刻画或用树叶粘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④将泥土做成大饼,并用树枝在上面刻印图案,或将树叶撕碎撒在上面当作葱花、芝麻等。

  ⑤捏可爱的泥娃娃,并借助树枝、石子等装饰细节部分。

  3.鼓励幼儿自由走动,互相观摩学习。

  4.带领幼儿一起做“响炮”。

  ①大家玩得这么高兴,我们一起用泥来做个“响炮”吧!

  ②教师示范“响炮”的做法:将一团拳头大小的泥搓圆,用拇指在泥团中间挖个坑,然后用拇指转动泥团,用食指配合使其外部成碗状,最后,把“碗”底捏薄,使其薄于其他部位。

  ③教师示范“放炮”:先托起“响炮”,然后使劲将它倒扣在地上(最好在石板上)。在空气的推动下,“炮”会破裂发出响声。

  ④请幼儿学着制作,享受自由游戏的快乐,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教师同时在旁用泥做一个“大碗”以备后用。

  四、用泥做“小湖”

  1.教师在刚才做的“大碗”里倒入水,启发幼儿看看这个“大碗”像什么。(池塘、小湖、游泳池等。)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这个“大碗”是否渗水,说说为什么。

  3.请幼儿设想:如果这个“大碗”放在野外,会有什么结果?(如雨水一淋会酥,太阳一晒会裂,风儿一吹会干等。)

  4.请幼儿在“小湖”中放入树叶当小船、小鱼等,与幼儿约定第二天再来看结果。

  5.启发幼儿把玩泥场地收拾干净,以免污染环境。临走请每个幼儿带一件得意之作回园,并启发幼儿用塑料袋装些肥沃的泥土回园养花。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晾干后着色,体验制作的乐趣。

  2.如有可能,带领幼儿到附近的砖瓦厂或陶瓷厂观看工人制砖、制陶。

  案例反思

  (一)、反思教师。

  我们应该把观念落实到行动中来,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多样化的学习形式,来促进幼儿多元化的智能发展。经常选择生活中孩子们最经常接触的自然物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培养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情感,萌发他们探究大自然的科学意识。

  我们教师还要指导家长工作。针对案例中出现的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 “家长委员会”等途径与家长朋友达成教育的共识。

  (二)、反思幼儿教育。

  通过这次不太成功的游戏活动案例,从一个侧面看到了我们的幼儿教育。上级部门的教育决策,园领导的教育理念都会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透过案例中孩子们不能够大胆玩泥的现象折射出我们幼儿教育的一个瑕斑。我们从事一线的幼儿教师应该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把快乐留给孩子,把童真还给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个值得记忆的美好童年。

10、大班游戏教案《做做玩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5、体会集体合作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VCR 芭茅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对,它们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

  芭茅花花,像条尾巴, 芭茅杆杆,扯来玩玩,

  编匹马马,跑遍天下, 编颗糖糖,给你尝尝

  编把手枪,一起打仗, 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2、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3、带好自己的草墩。)出发!

  二、 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

  三、 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

  四、 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

  五、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作品展示。

  七、 自主游戏。

  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今天我们还用芭茅杆做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们要象芭茅草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我认为此项活动还可以通过搭建、拼接或体能游戏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玩的兴趣,真正做到“益智益乐”。

11、大班教案《赤足玩沙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赤足脚印各不相同,培养探索自身的兴趣。

  2、 让幼儿知道赤足有助于健康,体验赤足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在水中、沙上自由行走,体验赤足感觉。

  难点 :观察沙上脚印,溅起的水花像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沙池、水池(浅水)。

  2、活动前一天通知幼儿穿松紧鞋带,每人一块擦脚布。

活动过程

  1、 沙上活动。让幼儿脱掉鞋袜,卷起裤脚。

  (1)在沙上轻松自由行走,体验赤足踩沙的感觉。

  (2)踩脚印。说说发现了什么。

  (3)观察脚印。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的脚印,说说自己的脚印什么样,像什么。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说每个人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沙上自由踩脚印,看谁踩出的图形多,并说出图形像什么。

  2、 踩水活动(带幼儿到浅水池赤足踩水)

  (1)说说赤脚踩水的感觉怎样。体验踩水的乐趣。

  (2)观察用力踩水溅起的水花,用一句话说出水花像什么。

  3、 在水泥地上跳“赤脚”舞(感到开心你就跺跺脚),用脚的动作表现赤脚的乐趣。

  4、 总结赤足的好处,鼓励幼儿多参加赤足活动。

  5、 活动结束:幼儿自己洗脚、擦脚、传鞋,比一比谁干得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赤足的乐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既突出游戏性,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洗脚,擦脚,穿鞋,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12、大班游戏详案教案反思《做做玩玩》

  活动设计背景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自古以来,大自然和成人的劳作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最佳对象,当今孩子的玩具五花八门,却都远离了自然,远离了人们的劳作。脱离自然的教育是贫乏的,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带孩子亲近大自然。时值深秋,山坡上依然随处可见芭茅草,回想我们儿时玩芭茅草的情景,不得不感叹我们童年的幸福!强烈的希望现在的孩子们也能体会到自己动手制作玩具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能利用芭茅草进行简单操作。

  2、让幼儿亲近大自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感受民间文化的多样性。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幼儿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设计自己的作品。

  与同伴合作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VCR 芭茅杆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播放VCR,幼儿观看。

  1、谈话:①刚才小朋友看到那些高高的、顶端开着狗尾巴花一样的植物是什么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对,它们是芭茅草。你在哪里见过它们?(山上、路边、外婆家的屋子外……)②你听到了什么呢?(童谣)童谣里都说了些什么?

  芭茅花花,像条尾巴, 芭茅杆杆,扯来玩玩,

  编匹马马,跑遍天下, 编颗糖糖,给你尝尝

  编把手枪,一起打仗, 编只小鸟,带我飞得高又高。

  2、提问:爷爷奶奶在干嘛?那我们到魁山上去找芭茅草,好吗?(安全教育:1.紧跟队伍,不离队、掉队。2.远离悬崖,小心摔跤。3、带好自己的草墩。)出发!

  二、 路途中,教念童谣、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小心芭茅叶子割伤手和脸,不能跑的太远,可以和同伴一起合作等)

  三、 采集、整理芭茅杆。

  小朋友们,你们看那边,满山遍野的芭茅开花了,美吧!来,我们把垫子放在这片空地上,准备去采集芭茅杆咯!

  四、 讨论:我们可以用它来编什么呢?

  五、 幼儿自由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 作品展示。

  七、 自主游戏。

  八、 情感教育:芭茅草虽然样子很普通,但是很有用处。以前农民伯伯的茅草屋,多半是用芭茅草盖的。人们喂养的牛羊,多半是用芭茅草做饲料,因为有了它,牛羊才长得壮壮的。今天我们还用芭茅杆做了这么多好玩的东西。芭茅是不是很有用啊?所以我们要象芭茅草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今天的活动开展较为顺利,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性设计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到了动手制作和在大自然中游戏的快乐。在活动中,孩子们能互相帮助,共同制作芭茅玩具,体现了团队合作意识。我认为此项活动还可以通过搭建、拼接或体能游戏等方式更充分地挖掘材料的多种玩法,在活动中更有效地调动孩子玩的兴趣,真正做到“益智益乐”。

13、大班健康公开课教案《玩玩大皮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对玩皮球感兴趣,体验玩皮球的快乐。

  2.学习基本的拍皮球方法,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3.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训练动作的协调和灵活。

  活动准备

  皮球人手一个,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玩皮球,体验玩皮球的快乐。

  (1)请会拍皮球的幼儿为大家展示,激发幼儿玩皮球的兴趣。

  (2)游戏“大皮球”:教师边拍球边念儿歌:“大皮球,真正好,拍拍拍,跳跳跳,一会低一会高。”“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念到“跳跳跳”时幼儿就变成“皮球”随意蹦跳。

  2.请幼儿学习拍皮球:

  (1)请会拍球的幼儿为大家示范如何拍一下球抱住,教师根据幼儿动作讲解拍球方法:用手向下拍一次球后,用双手接住。

  (2)指导已经学会拍球的幼儿练习连续拍球。

  3.教师表演花样玩球:如:自抛自接,拍球转身等,吸引幼儿对玩皮球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活动反思

  小小的一个玩球活动让我感悟很深:教师应该多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通过尝试调动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启发幼儿的心智,这样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而且还能使幼儿的创造性得到了发展。

14、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玩玩填空题》

  【设计意图】

  面对大班幼儿,对数学的数字概念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范围,为了让幼儿对加减法式子中的每一个数字的理解,为了让幼儿能够顺利地进入小学,为了幼儿将来学习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激发幼儿探索数学奥秘。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

  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

  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

  同理:3+7=10 4+2= 2+4=6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

  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

  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

  7-( )=3 ( )-2=8 5-( )=1 ( ) -3=6

  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著。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15、大班体育游戏教案《赤足玩沙玩水》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当前,幼儿多生活在封闭式的套房里,精巧的玩具、电视“保姆”等满足不幼儿的发展需求。根据幼儿的健康教育目标,设计了这个赤足玩沙玩水活动。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知道每个人的赤足脚印各不相同,培养探索自身的兴趣。

  2、 让幼儿知道赤足有助于健康,体验赤足的乐趣。

  3、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自我服务的能力。

  4、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让幼儿在水中、沙上自由行走,体验赤足感觉。

  难点 :观察沙上脚印,溅起的水花像什么,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 沙池、水池(浅水)。

  2、活动前一天通知幼儿穿松紧鞋带,每人一块擦脚布。

  活动过程

  1、 沙上活动。让幼儿脱掉鞋袜,卷起裤脚。

  (1)在沙上轻松自由行走,体验赤足踩沙的感觉。

  (2)踩脚印。说说发现了什么。

  (3)观察脚印。先引导幼儿认真观察自己的脚印,说说自己的脚印什么样,像什么。再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说每个人的脚印有什么不同。然后让幼儿在沙上自由踩脚印,看谁踩出的图形多,并说出图形像什么。

  2、 踩水活动(带幼儿到浅水池赤足踩水)

  (1)说说赤脚踩水的感觉怎样。体验踩水的乐趣。

  (2)观察用力踩水溅起的水花,用一句话说出水花像什么。

  3、 在水泥地上跳“赤脚”舞(感到开心你就跺跺脚),用脚的动作表现赤脚的乐趣。

  4、 总结赤足的好处,鼓励幼儿多参加赤足活动。

  5、 活动结束:幼儿自己洗脚、擦脚、传鞋,比一比谁干得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给幼儿提供了充分参与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赤足的乐趣,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真正成为户外活动的主人。[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既突出游戏性,提高幼儿的兴趣,又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洗脚,擦脚,穿鞋 ,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服务意识。

16、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玩玩填空题》含反思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了解总数与部分数的概念以及它你之间的关系。

  2、在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幼儿能书面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法式子中的填空题。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教具:装好皮球的篓子(大皮球4个、小皮球2个);装好水果的篓子(苹果7个、梨子3个)学具:每人一个“小动物卡片”袋(两个品种,多少不一,总数不越过10);每人一盒橡皮泥;每人一支铅笔和一个数学练习本。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装好皮球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引导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大皮球,有4个;一部分是小皮球,有2个。”让幼儿初步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算式:如 4+2=6 2+4=6 6-4=2 6-2=4

  二、教师出示装好水果的小篓子,让幼儿说说篓子里有什么、有多少、有什么异同。幼儿说出总数,然后让幼儿把水果分类,并说出:“一部分是苹果,有7个;一部分是梨子,有3个。”进一步让幼儿理解总体与部分的概念,并列出加减法式子。如: 7+3=10 3+7=10 10-7=3 10-3=7

  三、引导幼儿做“对应口头练习”如:

  ① 7 + 3 = 10苹果是7个 梨了是3个 总体是10个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 这是总数同理:3+7=10 4+2= 2+4=6引导幼儿说出哪是部分数?哪是总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② 10 -3 = 7水果有10个 苹果有3个 梨子有7个这是总数 这是部分数 也是部分数同理:10-7=3 64=2 6-2=4 引导幼儿说出哪是总数?。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哪是部分数?部分数有几个?总数有几个?

  四、引导幼儿说出关键句。如:

  ①在加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后,其它是部分数;在减法式子里,总数在最前,其它的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加法总数在最后,减法总数在最前。

  ②部分数与部分数合起来是总数,总数去掉(减去)部分数,剩下的还是部分数。

  得出结论:要求总数,用部分数相加;要求部分数,用总数减去另一个部分数。

  五、幼儿玩卡片。幼儿取出卡片,倒出小动物卡片,说说有些什么,总数有多少,进行分类,并做好记录。把自己分类记录的结果说给同伴听。

  六、幼儿玩橡皮泥。规则是每人做2种物品,多少不限。10分钟后,让幼儿说出捏了多少物品,一部分是什么,有多少,另一部分又是什么,又是多少。做记录,并说说记录下来的哪是总数,哪是部分数。

  七、幼儿认识括号“( )”;书面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4 5+( )=7 ( )+2=5 ( )+6=107-( )=3 ( )-2=8 5-( )=1 ( ) -3=6八、教师总结,检查幼儿练习结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课,我试了三次,不断反思自己在与幼儿活动时,出现哪些纰漏,并逐步加以改善。

  第一次试教,活动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幼儿对“总数”好理解,对“部分数”就有点难度,幼儿始终不能把“部分物体”与“部分数”联系起来。 ‘第二次试教,我改变了指导方法,让幼儿集体操作活动时,个别指导启发幼儿说出自己记录中的总数在哪里,是几?部分数在哪里,又是几和几?在这次活动中又发现有一部分幼儿离开实物,又找不到“总数”和“部分数”。因此我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微调,让幼儿把直观的学具和抽象的理论结合起来,这样以后,活动效果很不错。

  第三次试教,效果显着。

  总结三次的数学教育活动,得到的启示是:

  ①在教学活动中不断找到新的切入点。

  ②寻找数学中规律,以点代面,一通百通。

  ③与其他活动一样,以游戏为主,化抽象为具体。

1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玩一玩滚一滚公开课教案反思

  【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玩一玩,滚一滚》

  年龄段和领域:大班科学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3.感受科学操作的乐趣,乐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初步了解球体和圆柱体的主要特征。

  2.活动难点: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并能用各种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见过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

  2.物质准备:PPT、藤架两个、球体物品(足球、皮球、篮球、乒乓球、高尔夫球等)、圆柱体物品(易拉罐、薯片筒、奶粉桶、擀面杖、曲奇盒等)、球杆、拱门、彩纸、“果篮”底板、双面胶、卡纸、辅助材料(毛球、魔法玉米、亮片、纽扣等)、太空泥、自制“蛋糕坯”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雪花奶奶杂货铺”,幼儿在观察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外形的不同。

  1.播放 PPT,引发幼儿参与兴趣。

  指导语:小朋友们,小区里的雪花奶奶开了一家杂货铺,今天正好是雪花奶奶的生日,我们一起去给奶奶过生日吧!

  2.引导幼儿帮助雪花奶奶整理货架。

  指导语:我们来帮奶奶整理整理,一起把桌上的物品分类摆放到这两个货架上吧!

  3.幼儿自由探索与操作,将球体和圆柱体分类放到藤架上。关键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呢?

  教师小结: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这种圆鼓鼓的、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的,叫球体;而这种竖着放像柱子,上下有两个一样大的圆面的,叫圆柱体。

  4.幼儿尝试快速在图片中找出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二者特征的认识。关键提问:雪花奶奶要给你们出难题啦!你们能迅速从大屏幕上找出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吗?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果然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把球体和圆柱体区分出来了,可真了不起!

  二、幼儿实际操作,探究球体和圆柱体在运动轨迹上的不同。

  1.播放 PPT,幼儿挑选自己喜欢的宝贝,自由探索。

  2.幼儿交流分享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坐到草地上休息一下,玩个小游戏。我们轮流滚动手中的宝贝,宝贝滚动到谁手上,谁就起来分享一下你发现的小秘密。教师小结: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柱体只能躺着向前或者向后滚动。

  3.继续探索哪类物体滚动得快。

  指导语:既然球体和圆柱体的运动轨迹不同,那你们认为,谁滚动得快?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吧!

  4.幼儿分成两组,讨论使用哪样物品,并选一名幼儿代表进行比赛。指导语:考虑好了吗?支持球体的请站到左边,支持圆柱体的请站到右边,每队选一名代表,并选出比赛用的物品。两队需要用球杆赶着你们的物品,越过地上的障碍,将物品赶入球门。准备好了吗?比赛开始!教师小结:原来,因为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比较灵活,所以球体比圆柱体滚动得快。

  三、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1.指导语:今天时雪花奶奶的生日,我们一起来分组为奶奶制作生日礼物吧!

  2.幼儿根据兴趣,自主选择操作材料,分组进行制作活动。

  ①彩纸组:引导幼儿用彩纸制作“水果篮”。

  ②卡纸组:提供各色长方形卡纸和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制作“花瓶”。

  ③太空泥组:引导幼儿太空泥制作并装饰“生日蛋糕”。

  3.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集体展示与分享。

  教师小结:你们都太有创意啦,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球体和圆柱体。

  四、引导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球体和圆柱体。

  指导语: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的球体和圆柱体,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PPT)

  教师小结:球体和圆柱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便利。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找找班级中的球体和圆柱体,加深对两者特征的认识。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验证,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我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明确圆柱体与球体的名称与区别之处,从而加深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18、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滚一滚 玩一玩》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最近我班的孩子对于会滚动的物体十分感兴趣,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我设计了“滚一滚 玩一玩”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亲身操作收集到的废旧的桶及球类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促使幼儿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球体、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物体若干,篓子两个。

  2.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每名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游戏“分一分”

  1.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这里有什么?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篓子。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幼儿的分类情况。

  4.小结,为什么这些物体不能滚动?(有棱角)

  二、游戏“滚一滚”

  教师:这些能滚动的物品都是哪些东西?它们的滚动路线一样吗?(banzhuren.cn)请小朋友来玩一玩,试一试。

  1.小朋友们发现了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观察球和桶的样子的。

  (1)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

  小结:像球这样不管从哪边看都是圆的,能向四面八方滚动的我们就叫它球体

  (2)桶有什么特点?

  小结: 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是圆形,而且上下两个圆都一样大,能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找一找

  找出生活中的球体或圆柱体的东西,并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薯片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活动反思

  在第一环节中,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为幼儿准备了充足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验证,注重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课后,我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圆柱体和球体的物品。在收集的过程中,让孩子进一步明确圆柱体与球体的名称与区别之处,从而加深对圆柱体和球体的认识。

19、大班优秀科学教案《玩一玩,滚一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异同。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小球、核桃桶、八宝粥桶、圆柱体积木、长方体积木、正方体玩具若干,小筐四个。

  2.教师教学资源:玩一玩,滚一滚。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寻宝

  1.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2.请小朋友玩一玩,试一试,把能滚动的东西和不能滚动的东西分开,各放一个筐子。

  3.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不能滚动?为什么?哪些会滚动?

  (二)游戏:滚一滚

  1.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探究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讨论交流

  (1)你发现了什么?

  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桶能向前或向后直直的滚动。

  (2)为什么球能向四面八方滚动?

  像球这样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的,放在地上不稳,能向各个方向滚动,我们就叫它球体。

  (3)桶有什么特点?

  像桶这样上下一样粗,两头都有两个一样大的圆,竖着放起来像柱子,只能躺着向前或向后滚动,这样的叫圆柱体。

  (三)想一想,说一说,分一分

  1.在幼儿园,家里或其他公共场所有哪些东西是球体的?(www.banzhuren.cn)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出示教学资源,分一分图中哪些东西是球体的,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

  (四)游戏:赶小猪

  1.在场地上放几把椅子,请幼儿用小棍把“小猪”绕椅子赶回来,可把幼儿分两组,一组赶核桃桶制作的“小猪”另一组赶小球制作的“小猪”,看哪组速度快。

  2.交换材料玩游戏。

  小结:圆柱体的“小猪”很难拐弯,而球体的“小猪”,却很容易拐弯,因为球体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五)活动延伸

  把球体、圆柱体的物体放在科学区,小朋友们可以继续操作、探究。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源于幼儿的兴趣及生活,然后设置了游戏情景,以幼儿自主探索为主,教师适当的指导、提升,培养了幼儿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提高了幼儿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在做中学、玩中学,也达到了本次活动的教育目标。

20、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玩一玩,滚一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2.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够在各种材料中,找到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活动难点

  能在观察、比较、操作中探究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四张桌子,每一张桌子上滚动的东西都相同;各种薯片桶,露露瓶,乒乓球等。

  2、硬币、长方形纸、橡皮泥。

活动过程

  一、找出能滚动的东西

  (一)谈话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来玩一个寻宝的游戏,我的宝物有一个神奇的本领——会滚动。

  (二)幼儿玩准备的玩具,教师参与活动,并和幼儿进行交流

  (三)请幼儿说说哪些东西会滚动,并示范给小朋友们看一看。

  二、区分能滚的东西有什么不一样

  (一)让幼儿再次玩一玩能滚的物品,玩的时候向不同的方向滚一滚、挡一挡,将各种能滚的物品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二)根据特征逐一排除,最后找到球体。

  小结:最后,我们找到的宝物是球,总结球体特征。小球会滚动,放在地上可以向不同方向滚动,不管从哪个方向看上去都是圆的,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三、根据特征找出圆柱体

  (一)你们找到了第一件宝物,还想找出第二件吗?它两头都是圆,从上到下一样大,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请小朋友到教室的“牛牛餐厅”去找一找。

  (二)老师总结圆柱体的特征,两头都是圆,竖着放看起来像柱子,从上到下一样大,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圆柱体。

  四、游戏“玩一玩,变一变”

  分组操作:

  1.把许多硬币变成圆柱体。

  2.把长方形纸变成圆柱体。

  3.把橡皮泥变成球体。

  五、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

  师:今天我们玩的很高兴,你们还知道在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球体的物体?

  让幼儿找一找。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1、中班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22、中班主题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23、中班主题《玩泥巴》教案活动反思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24、中班活动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25、中班手工《玩泥巴》艺术教案反思

  小朋友们对泥非常感兴趣,这节课选择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和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本篇教案由小编整理发布,更多优质教案关注查看。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26、中班主题活动教案《玩泥巴》含反思

  幼儿园教育来源于生活,亲近自然是孩子们的天性,主题活动玩泥巴,让幼儿自主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在游戏中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和创造的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教案,欢迎阅读。

设计背景

  在一次户外游戏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泥非常感兴趣。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了这次玩泥巴活动。

活动目标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重点难点

  1、使幼儿掌握泥工最基本的技能,团圆、搓条、压扁等方法。

  2、通过幼儿探索与尝试,改变泥块原有的特性,捏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形象,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生泥、竹签、泥塑盘等、火柴棒若干、叶子等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生共唱《饼干歌》。

  2、出示泥工作品,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3、提醒幼儿在玩时应注意什么?

  二、动手操作

  (幼儿自由选择泥块玩泥。)

  1、鼓励幼儿尝试泥的玩法,引导他们团圆、搓条、压扁。

  2、引导幼儿捏出自己喜欢的造型。(根据老师提供的模型试着去捏。)

  三、成果展示,分享快乐

  1、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捏的是什么?怎样捏的?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经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是幼布置小小的泥塑展,组织幼儿欣赏。

教学反思

  从事幼教工作后,我在工作中不断发现,亲近自然的确是孩子的一种本性。孩子对于沙子、泥土之类的东西更是情有独衷,作为幼教工作者,真的应该像《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从而使孩子更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做一个生活的热爱者。作为幼儿教师的我更应该注重激励、呼唤、鼓舞幼儿去动手、去操作、去探索、去发现。

  本节活动,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我选择农村自然材料——泥巴,通过孩子动手操作,自我展示,进一步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创作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尽情的玩,尽情的做,体会成功的乐趣。

27、大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玩纸盒

  利用环保材料,通过引导幼儿思维,让幼儿发挥想象搭建各种房子,城堡等再通过游戏变换各种玩法进行体育锻炼,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让幼儿了解环保的重要性,灌输环保意识,欢迎收藏教案网,本课教案免费分享,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通过思考纸盒的各种玩法,体验自主思考与实施的乐趣。

  2.学习跨、跳越、闪、躲、拿着物体保持平衡等技能,提高自身的耐力和协调能力。

  3.养成不畏惧困难、迎难而上的品质,提高与他人合作,与团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自主思考问题,养成不畏惧困难,能坚持到底的品格。

活动准备

  1.大纸盒,小纸盒若干。

  2.欢快和静谧的音乐。

  3.平衡木两条,大体操垫六块。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听着音乐跟李老师一起动起来!

  1.围着操场跑两圈

  2.舒展操四节

  师:两臂伸直,变成一个小飞机,小飞机转一个圈散开,找一个小手碰不到别人的地方站好。准

  备好跟我一起做运动了吗?看谁的动作最标准,准备开始!

  二、自主研究如何玩纸盒。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个神秘又有挑战性的任务,你们可以帮我完成吗?在开始任务之前,我们先来练习一下技能。

  1.幼儿自主思考纸盒的各种玩法。

  纸盒除了拿来装东西以外,还能如何利用它玩游戏?请小朋友们拿着自己的小纸盒研究一下吧!

  提醒幼儿研究时不要伤害纸盒要爱护它

  2.分享研究如何玩纸盒的想法。

  三、快速穿过纸盒阵。

  师:你们的想法真多!现在请小朋友们把纸盒轻轻放到地上,你们看!刚才研究完的纸盒变成了一个纸盒阵。我来宣布今天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穿过纸盒阵。

  我们在穿过纸盒时候要注意:一定要在纸盒阵里面穿过去,而且身体不能碰到纸盒,如果直觉从纸盒阵两边直线冲过去就是犯规了。

  1.集体同向快速穿过纸盒阵。

  请一名幼儿分享自己快速穿过纸盒阵的秘诀(曲线跑)

  2.男女分成两队相向快速穿过纸盒阵。

  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不碰到对面跑来的幼儿同时也不碰到纸盒?

  3.两队相向手拿纸盒快速穿过纸盒阵。

  这次难度又增加了。不但要注意不碰到纸盒和对面跑来的幼儿,还要注意手里拿着的纸盒,不能让它掉地上。

  4.小结

  把刚才幼儿拿纸箱的动作分享给大家有在头上顶着的、抱在怀里的、夹在手臂的、搂着纸盒的、双手抓着纸盒的、举起来的------原来有那么多办法!恭喜大家完成挑战!

  四、运纸盒过路障。

  师:刚刚你们成功完成了第一个挑战,现在第二个挑战是把这边的纸盒全都拿起来,然后通过障碍物把纸盒拿到对面去。

  1.讲述运纸盒的游戏规则,注意路线和走法。

  2.思考如何一次运更多纸盒的办法,盒子不能掉。

  3.在盒子不掉地的情况下通过设置的路障。

  提醒小朋友遵守规则,成功运送过去的纸盒两队各放在一边。

  4.小结。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通过不断思考解决了各种困难,第二项挑战顺利完成!

  五、盖房子。

  师:接下来是今天最后一个挑战也是最难的,你们有信心吗?——两队的队员要用刚刚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纸盒盖一间又大又高又漂亮的房子。

  1.大家一起讨论如何盖房子才不容易倒。

  2.队内商量如何分工。

  3.两队分别与队内成员合作盖一间新房。

  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分工与合作。

  4.总结两队盖房子的情况

  五、放松活动:

  1.在垫子上深呼吸放松手脚。

  2.小结:小朋友们喜欢今天的任务吗?你们都很棒,不但玩得投入完成任务也很用心。我们来给自己鼓鼓掌吧!(结束)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发现原来普通的纸盒也能玩出各种花样,激发了他们对游戏规则的思考,例如水瓶可以怎么玩,除了这样玩还能怎么样玩等。唯一的不足是活动最后应该普及环保知识,纸盒是可回收物。让幼儿了解大自然遭受的破坏结合环保可以做一个延伸活动。

28、大班教案《玩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喜欢水,在玩水的过程中发现、探究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感受水的特性。

  2、了解物体在水中沉浮的现象,能给沉浮的物体进行分类。

  3、对水的浮力感兴趣,能积极参与活动进行探索。

  4、遵守玩水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一定形状,能溶于水的透明液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杯子、醋、盐、糖、牛奶、塑料袋。

  2、经验准备:知道人的生命离不开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谈话活动激发幼儿玩水兴趣。

  1、师:小朋友,给你们猜个谜语,好吗?双手抓不起,刀劈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幼:水

  2、我们在生活中需不需要水?你们喜欢玩水吗?水有什么秘密呢?那么这我们来一起玩水吧!

  二、桌子上有三人杯子,分别装有牛奶、水、白醋,请幼儿用什么办法来区分?

  (一)1、幼:有一只杯子里是白色液体的牛奶。

  2、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液体用鼻子闻起来酸酸的,是白醋。

  3、幼:有一只杯子里的既无色,又无味的是水

  4、幼:可以尝一尝,就会知道哪个杯子是什么。

  5、师:在生活中,我们对水有一定的了解,今天通过比较,更加深了水的特殊性质。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二)1、师:用塑料袋装水,通过塑料袋你看到了什么?

  2、幼:我看到了水可以流动,而且没有一定形状。

  3、师:扎破塑料袋你发现了什么?

  4、幼:水从小口喷散出来。

  5、师:通过这个原理我们来做一个小喷壶吧!

  (三)在容器中放入小石子,豆角籽、气球吹塑纸等物品,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看到?用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幼儿交谈之后师总结,因为水有浮力,所以比较轻的物体就会浮在水面上。

  (四)小实验

  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如盐、糖、洗衣粉、药面儿等。

  三、讨论活动:

  1、水的用途有多大?无们的生活能不能离开水?

  2、假如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

  3、水资源是用之不竭的吗?我们应该怎样用水呢?(出示节约用水的标志)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清洗自己的水杯和小手帕,体验劳动的快乐。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玩泥巴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