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21 13:44:02

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反思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1)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以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仅孩子有时不愿学,就连老师有时也不知如何下手才能让孩子边玩边学到知识,但在这次活动中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这是一个在游戏情景中进行的课程,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孩子们都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气氛给了我把这节课讲好的信心。当然,光气氛好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完整、连贯。

  导入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高,认真的观察着被我们捕获的“六节虫”,孩子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消灭”它,这样的兴趣点让我很好的过度到了6的分解这一环节,然后由分解直接自然的联系到组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

  在孩子们自由操作的环节中,仔细观察每组孩子的活动,在小结中让各组孩子分享自己“消灭六节虫”的方法,及时鼓励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与意识。最后的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同时也巩固复习了6的分解组成。

  数学活动不仅要让幼儿感觉到有趣味性而且还要从中找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

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蜻蜓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

  (1)你砍在第几节?

  (2)分成了几和几?

  (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1)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以往给人枯燥乏味的感觉,不仅孩子有时不愿学,就连老师有时也不知如何下手才能让孩子边玩边学到知识,但在这次活动中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这是一个在游戏情景中进行的课程,充分体现了玩中学的教学理念,孩子们都很乐意参与其中,这样的气氛给了我把这节课讲好的信心。当然,光气氛好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每一个环节都完整、连贯。

  导入活动中孩子的兴趣很高,认真的观察着被我们捕获的“六节虫”,孩子们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消灭”它,这样的兴趣点让我很好的过度到了6的分解这一环节,然后由分解直接自然的联系到组合,孩子们学习兴趣盎然。

  在孩子们自由操作的环节中,仔细观察每组孩子的活动,在小结中让各组孩子分享自己“消灭六节虫”的方法,及时鼓励调动了孩子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与意识。最后的游戏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同时也巩固复习了6的分解组成。

  数学活动不仅要让幼儿感觉到有趣味性而且还要从中找规律,这样才能举一反三更好的掌握。

3、大班数学教案《蜻蜓捉害虫》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6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3、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及多维度思维能力。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稻田背景图一张,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笔一只,记录卡一张,练习卡片若干。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记录卡人手一份,刀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蜻蜓妈妈,幼儿扮演蜻蜓宝宝

  师:我是蜻蜓妈妈,你们都是我的蜻蜓宝宝,现在我要带你们去稻田捉害虫,好吗?来,出发啦!(小蜻蜓音乐起,幼儿学教师做小蜻蜓飞的动作。)

  教师带领幼儿进场后转一圈坐在位置上。

  2.无意间发现虫子。

  师:(出示稻田图)呀,这块稻田真漂亮,黄灿灿的稻子长的多好呀!

  师:咦!这边的稻子怎么怎样乱?(有虫子)

  师:让我们来看看到底怎么了,(出示隐藏在稻田里的害虫)原来是虫子在捣乱。

  3、认识虫子。

  师:这条虫子长的怎么样?(长长的、有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的……)

  师:这条虫子一节一节的,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我们就叫它“六节虫”。(教师出示数字“6”贴在黑板上)

  师:“六节虫”很厉害,大家想一想用什么办法来对付他们好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怎样消灭“六节虫”。

  4、学习捕虫本领。

  师:(教师拿出灭虫武器——刀)这是消灭“六节虫”的专用武器,看我的。(教师用刀将虫子一分为二)

  师:我的刀砍在虫子的那里?把虫子分成了几段?(两段)左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右边有几节?用数字几来表示?(教师边讲边出示数字)

  师:这是我捉到的第一条“六节虫”,现在我它把分成的两段数字记录下来,这样别人一看就知道,我捉了一条虫子。

  师:“六节虫”被我的刀砍在第一节分成两段死掉了,还可以砍在虫子的那里,虫子也会变成两段死掉呢?

  师小结:看来只要把“六节虫”砍成两段它就会死掉。小朋友要把每次捉到的虫子怎么砍的记录下来,看谁砍的方法最多。

  5、尝试捉“六节虫”

  师:在后面的稻田里还有许多的“六节虫”,能干的蜻蜓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去捉害虫吧!

  幼儿自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师:宝宝们,回家啦!(组织幼儿坐回原来位置)

  6、交流捉虫经验

  师:宝宝们,你们都捉到虫子了吗?谁来告诉我,你是怎样捉到的?

  提问:(1)你砍在第几节?(2)分成了几和几?(3)6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讲述教师演示,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找出记录方法——有序排列。

  教师小结:6有5种分法,6可以分成1和5,6可以……

  7、游戏《给蜻蜓宝宝送虫子》

  师:我收到昆虫医院的一封信,说有许多的蜻蜓宝宝生病了,正在住院,想请你们给生病的蜻蜓宝宝准备晚餐。你们愿意吗?

  一只蜻蜓宝宝一天只能吃6只虫子,早上已经吃了2只,晚餐还要吃几只虫子?6可以分成2和几?

  8、结束

  师:宝宝们今天学到了新本领真能干,现在我们飞回去,休息一会儿吧!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归纳、总结、学习5的组成。

  2、在操作活动中探索5的四种分法,用语言表达,并学会记录。

  3、分享数的组合经验,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大、中、小塑料圈若干,记录表,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一个游戏,叫做《老狼老狼几点了》。小朋友们都玩过这个游戏吧?但是今天的这个游戏和以前不一样哦!

  二、教师出示小圈,请2组各5名幼儿游戏,并说明游戏规则:

  1.小羊只要站到圈内,就不会被抓住;2.每个圈内只能站一只小羊;(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小结:每个圈里站1个人,有5个圈, 合起来一共是5只小羊。

  三、教师出示中圈,请5名幼儿游戏。

  1、师:如果拿掉一个圈,还剩几个圈?

  (幼儿回答:4个)小羊还能都站进圈里吗?(不能)那想个什么办法呢?(幼儿讨论发言)2、教师出示中圈,并且说明中圈能站2只小羊。

  3、教师提问:小圈和中圈各用几个能站下5只小羊。

  幼儿思考并回答,回答后请幼儿游戏检验看是否能刚好站下5只小羊。

  小结:可以用3个小圈,1个中圈;也可以用2个中圈,1个小圈。

  4、填写记录表。

  (1)师:刚才小朋友都发现可以用3个小圈和一个中圈就能够站下5只小羊,3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3一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几?

  幼儿:23只小羊加上2只小羊一共几只小羊?

  幼儿:5那么5可以分成几和几呢?

  幼儿:5可以分成3和2。

  师:小朋友们真棒!那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数字宝宝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教师在黑板示范,幼儿填写。

  (2)师:小羊还可以怎样站?(幼儿:2个中圈,1个小圈)师:2个中圈代表数字宝宝4,一个小圈代表数字宝宝1。

  加起来是5只小羊,所以5可以分成几和几?

  幼儿:5可以分成4和1。

  教师在黑板示范记录,幼儿填写记录表里。

  四、教师出示大圈,5人游戏。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大圈能站3只小羊。

  2、教师提问:现在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用小圈、中圈或者大圈来保护5只小羊,可以怎样放圈?

  幼儿:可以放1个大圈,1个中圈;可以放1个大圈,2个小圈,3个小圈,1个中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3和2)幼儿:可以放2个中圈,1个小圈;(教师和幼儿一起巩固:5可以分成4和1)3、师:怎样用最少的圈把5只小羊都保护起来?

  幼儿思考:用一个大圈,一个中圈。

  五、结束活动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用最少的圈保护了小羊。现在大灰狼还没有离开,我们一起送小羊回家吧!

  (幼儿排队出教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5、大班数学详案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巡逻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了4以内数的分解组成后,初步理解数量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4以内的数量小,不能很好地体现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5有4种分法,可以让幼儿很好地感知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递增、递减关系,使幼儿掌握数的分解组成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以便在以后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时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感知5的组成,并尝试进行记录。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磁带,稻田场景,木珠做成的虫子一条,刀一把,1——5的数卡各一,分合号一个。

  学具:木珠做成的虫子若干,刀、笔、记录卡人手一份,数字卡人手一张。

  重难点分析

  重点:知道5可以分为两个比它小的数,两个小的数合起来仍是5。

  难点:能够边操作边做好记录。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青蛙妈妈,幼儿扮演青蛙宝宝,以到稻田捉害虫的游戏形式引入活动。

  2.引导幼儿观察稻田,发现稻田有五节虫,引导幼儿用数字表示五节虫数量。

  3.以让宝宝学习“捉虫本领”的游戏形式,引导幼儿学习5的组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1)青蛙妈妈示范一种捉虫方法,请宝宝说说妈妈把虫子分成了左边几节和右边几节,可以用数字几表示这个分合关系。

  (2)青蛙妈妈提简单的捉虫要求后,宝宝“尝试捉虫”,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捉虫经验,妈妈巡回指导。

  (3)师幼共同总结出5的组成式,即教师把幼儿记录的结果用数字列在黑板上。让幼儿观察分解式寻找规律递增、递减的规律

  (4)引导幼儿发现分合式中部份数的秘密,即数的有序性和互换性。

  4.游戏”找朋友”,巩固5的组成。

  5.以“宝宝捉虫辛苦要休息了”自然结束。

  延伸活动: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游乐场、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在超市里,要用5元钱买两种物品,必须是两种物品合起来的钱刚好是5元,不多也不少。)

  活动评价: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探索出5 的四种不同分法。本活动注重幼儿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景,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探索,获取知识。

  活动反思:

  这是一堂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在大班开展10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探索掌握10以内除1以外的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数,所分得的两个部分数合起来又是原来的数,引导幼儿探索、体验、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一些简单的数量关系,如总数与部分数的包含关系、等量关系、互换关系、互补关系、分合的有序性。“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境,旨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5的组成,积累关于数的组成的经验。

  一、操作在先,自主体验

  我们知道学习组成最好的办法是让幼儿操作,通过自身的体验去发现数的分合规律,进而掌握数的组成。而幼儿参加学习活动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是幼儿产生兴趣、参与学习、获得快乐的划桨,因此幼儿数学教育必须创设游戏情境,充分利用幼儿的求趣心,寓教于乐。设计有游戏情节的操作活动,可以将“就事论事”地摆弄材料,变为有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可使幼儿多次反复操作而不感到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小青蛙捉害虫这一游戏情景,能立刻吸引孩子的兴趣,并愉快、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在引导幼儿学习捉虫本领的过程中,我让幼儿用捉虫的工具“刀”将虫子一分为二,从而发现其中总数与分成的两个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每个孩子在记录的过程中,感受到将以一个数分成两个部分数时,可以有不同的结果。在这里,我让幼儿操作体验在前,教师的引导归纳在后,这样有助于幼儿对组成要领的理解和掌握。

  二、归纳规律,提升概念

  “数的组成”教学中的互补、互换规律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游戏中孩子除了与材料之间的互动,活动后教师与孩子的互动无疑是十分关键的,教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能起到一种“支架”的作用。因此,幼儿在交流归纳“捉虫经验”的过程中,我的问题呈阶梯式地抛出。首先设计了一个初步性问题:“你是怎样捉到虫子的?怎么记录?” 通过这样的提问,帮助幼儿梳理记录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接着设计了一个关键性问题:“找出两组相似的记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多组分合记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交流讨论、自己操作,来体验互换关系。最后我又设计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怎样的记录最容易让人记住,又不会漏掉和重复呢”,引导幼儿思考如何排列更有序等。这些问题无疑为孩子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究与讨论、互动与思考的有效平台,提升了活动的内涵。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的探索、发现,学着自己来归纳数的组成中几个重要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但符合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重在运用,迁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儿童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对于数的学习,我更加重视经验的迁移,运用在生活中,我通过“找朋友”活动 ——游戏情境的延续,让幼儿在找朋友过程中迁移自己的已有经验,“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数字卡片,宝宝们要找和自己的数字卡片合起来是5的宝宝当舞伴”,巩固对5的组成的理解。整个学习活动的始终幼儿都在快乐地学习,能力得到更加自主的发展。

  不足:

  1、目标的制定偏低,应考虑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三方面来制定,制定得更为全面、具体、适宜些。

  2、在提问环节只顾及到个别幼儿,不能面向全体。

  3、自己在总结5的组成时语言可再简练、规范些。

  4、设计时内容略显单薄,如能稍加充实会更好。

  在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教学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操作材料,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情景和游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操作活动对数学游戏产生兴趣,获取有关数的组成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和游戏的中实际问题,使学与用结合起来。

6、大班教案《壁虎捉害虫》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教学准备

  1.学会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1.引出主题。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一起去捉害虫。

  2.热身活动,做准备操。

  3.动作练习。

  小昆虫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幼儿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爬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游戏比赛若干次。

教学结束:

  1.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运动操。

  2.收拾场地,回教室休息。

教学反思:

  活动效果非常好,通过这个活动,使我懂得怎样对待难以引导的孩子:

  1、耐心引导,以鼓励为主;

  2、多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帮助;

  3、单独训练,慢慢教,使他们跟上全班节奏。

7、大班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2、练习单双脚交替跳,保持身体的协调能力。

  3、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

  4、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活动准备:

  自制荷叶若干(上面贴有脚印),小青蛙头饰若干、平衡木、害虫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扮青蛙妈 妈,幼儿扮小青蛙。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先来活动活动身体。

  老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操:早上空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扭扭屁股,扭扭屁股,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师:我们小青蛙有一个跳的本领,你们先给妈 妈看看。(幼儿自由练习跳)

  2、老师示范双脚行进向前跳。(要求双脚屈膝,屁股半蹲,轻巧)

  3、单脚跳(幼儿自由练习)

  4、单、双脚交替跳。

  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师:农民伯伯打来电话,说稻田里面发现许多害虫,让我们帮助去消来害虫,小青蛙们要一个跟着一个跳和走,不要掉队和迷路。

  2、师:小青蛙在河边发现许多荷叶,请你们来想一想,有的荷叶上有两个脚印,有的只有一个脚印,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哦,小青蛙都知道了该怎么办,一个脚印的地方代表单脚跳,两个脚印的地方用双脚跳,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3、跳到田里捉害虫,

  四、结束部分

  师:哎呀,天空黑乎乎的,快下雨了,我们回家吧。

  带领幼儿原路返回,走到小河边时老师说:“下雨了,怎么办呢?”(一起想办法)撑着荷叶伞回家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 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不足之处: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8、大班游戏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练习双脚向前行进跳。

  2、练习单双脚交替跳,保持身体的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自制荷叶若干(上面贴有脚印),小青蛙头饰若干、平衡木、害虫小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老师扮青蛙妈 妈,幼儿扮小青蛙。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先来活动活动身体。

  老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做操:早上空气真正好,我们大家来做操,伸伸臂,伸伸臂,弯弯腰,弯弯腰,踢踢腿,踢踢腿,蹦蹦跳,蹦蹦跳,扭扭屁股,扭扭屁股,天天锻炼身体好。

  二、基本部分

  1、师:我们小青蛙有一个跳的本领,你们先给妈 妈看看。(幼儿自由练习跳)

  2、老师示范双脚行进向前跳。(要求双脚屈膝,屁股半蹲,轻巧)

  3、单脚跳(幼儿自由练习)

  4、单、双脚交替跳。

  跳法同上,只是在交替的时候要注意保持身体的平衡。

  三、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交代游戏名称和玩法

  师:农民伯伯打来电话,说稻田里面发现许多害虫,让我们帮助去消来害虫,"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小青蛙们要一个跟着一个跳和走,不要掉队和迷路。

  2、师:小青蛙在河边发现许多荷叶,请你们来想一想,有的荷叶上有两个脚印,有的只有一个脚印,我们该怎么办呢?

  师:哦,小青蛙都知道了该怎么办,一个脚印的地方代表单脚跳,两个脚印的地方用双脚跳,那我们一起出发吧。

  3、跳到田里捉害虫,

  四、结束部分

  师:哎呀,天空黑乎乎的,快下雨了,我们回家吧。

  带领幼儿原路返回,走到小河边时老师说:“下雨了,怎么办呢?”(一起想办法)撑着荷叶伞回家吧!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 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不足: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9、大班体育游戏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55cm。

  2、丰富圈的多种玩法,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3、提高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

  4、体验人多力量大,同伴间应该相互合作的情感。

  5、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只圈,自制害虫若干,青蛙头饰一只,橡皮筋,筐,录音机,磁带等。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幼儿人手一只圈斜背在身上,在操场一角呈四队站好。

  师:今天啊,老师来做青蛙妈妈,你们呢做小青蛙。妈妈要带你们学本领,你们一定要仔细听,认真学。好,现在我们出发了。

  (1)队列练习:一个大圆——走成一竖排——左右开花走——找朋友走成二竖排——走成二个小圆——走成五排。

  (2)做圈操:盖圈,翻圈,套圈,转圈,跳圈。

  2、基本部分:学习双脚立定跳远。

  (1)师:小青蛙们,到妈妈这里来,妈妈带你们炼本领了。让圈呀来帮助我们练习跳的本领好吗?等一会,妈妈要看看哪只小青蛙最爱动脑筋,想出各种跳圈的方法来。好,找空的地方去练一练。

  (教师以青蛙妈妈的身份注意观察新的跳圈方法,及时相互交流。)

  (2)集体练习:集合幼儿成一个大圆,请几只小青蛙示范跳法。

  师:妈妈想请小青蛙到这里来,把刚才练的本领跳给大家看看,谁愿意来表演。一起跟着做。(向圈里、圈外跳,前后左右跳,并拢分开跳……)

  (3)师示范:妈妈也有一种跳圈方法,是从圈的一边跳到圈的另一边,跳的时候不能碰到圈。我们一起来练一练,跳。为了跳的远一点,跳前先要膝盖弯曲,用力摆臂,再跳一次。自己再练练。

  (4)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布置场景)

  师:我们有了许多本领,妈妈带你们到田里去捉害虫好吗?先把圈放到边上去,然后到妈妈这里来排好队。你们看,田里有那么多害虫等着我们去捉,这里有一条田沟,你们先要跳过田沟,然后跳到田里去捉害虫,每只青蛙捉一条害虫,放进筐子里,再跳过田沟回来,妈妈的话听明白了吗?跟着妈妈捉害虫了。(练习二遍)

  3、结束部分:小青蛙你们本领真大,看,捉了这么多害虫,高兴吗?天不早了,拿一个圈排好队,妈妈带你们回家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习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10、大班体育课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联练习双脚立定跳远(距离不少于40厘米)

  2、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活动准备:

  小青蛙头饰若干个(数目是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玩法:

  半数幼儿带上头饰当青蛙,站在家中,其余幼儿当小虫,站在稻田里.

游戏开始:

  小虫四散在稻田李自由的跳来跳去.小青蛙四散在家中双脚并跳,念儿歌:小青蛙,呱呱呱,田里住,水里划,看见害虫吃掉它,农民伯伯把我夸.念完儿歌,小青蛙便双脚立定跳过小沟,跑着去稻田里捉小虫,小虫跑着赶快躲避,被捉到的小虫就跟青蛙一起跳过小沟到青蛙的家中.捉完小虫,游戏结束.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

活动规则:

  1、过小沟时,必须双脚立定跳远.

  2、小虫被青蛙拍拍到或跑到稻田外,都算被捉到.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11、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游戏应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12、公开课教案大班数学:数字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

  二、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2、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三、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1、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2、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3、数字游戏

  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4、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退场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13、小班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 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 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来.源快思教.案网>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

  不足: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14、小班优质数学教案《小青蛙捉害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

教学反思: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幼儿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

15、大班数学《数字捉迷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对数字的兴趣。

  2、提高孩子对数字方位的浅显表述能力。

  3、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孩子们的自信心。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PPT课件、数字兔子图片、数字表格、1-10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公交车)(电影厅门上的门牌号)。。。。

  ?找图画数字

  1、找出图画中藏着的数字,两个小朋友一组,增强合作意识,找出数字后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数字游戏

  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两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总结寻找数字的方法。

  每6个小朋友一组,共同完成猜数字游戏。

  四、出示幻灯片4,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退场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16、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捉迷藏》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找到记忆小动物位置的方法。

  2.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3.乐于参与观察和记忆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记忆,找到小动物的位置。

  难点:感知“左”、“右”的空间方位,能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课件、操作卡片若干、展示板。

  2.经验准备:幼儿玩过拼图、对对碰等记忆游戏,且能够区分自身的左右。

  活动过程

  1.通过观看视频,引出捉迷藏的游戏话题。

  (1)欣赏视频,设疑: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游戏?你做过这个游戏吗?

  (2)有9只小动物朋友,想和我们一起做捉迷藏游戏,设疑:谁想来试一试?

  2.通过出示小动物图片,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

  (1)出示一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是谁?它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2)出示四只小动物图片,设疑:它们分别是谁?狮子的左边藏着谁?狮子的右边藏着谁?老虎藏在什么位置?猪藏在什么位置?幼儿自由表述。

  (3)出示其他的小动物图片,设疑:你知道它是谁吗?狗藏在袋鼠的什么位置?兔子藏在河马的什么位置?犀牛藏在猪的什么位置?绵羊藏在猪的什么位置?。

  3.通过捉迷藏游戏,找到记忆动物位置的方法。

  第一次游戏:根据颜色找出所藏的动物

  (1)一只动物藏起来,设疑:谁藏起来了?为什么是河马?河马是什么颜色?

  (2)出示图片,幼儿自由猜想所藏动物及其所藏的颜色。设疑:又有谁藏起来了?为什么你能猜到是它呢?

  (3)出示图片,设疑:还有谁藏起来了?它可能藏在哪里呢?

  (4)师幼小结:绿色的河马藏在绿叶里,橙色的老虎、袋鼠和绵羊藏在柿子堆里,棕色的狮子和狗藏在咖啡汁里。

  第二次游戏:根据眼睛特征找出所藏的动物

  (1)出示黑夜中的小动物,设疑:天黑了,小动物们都玩累了,该睡觉了,可是它们的小眼睛都睁着。原来小动物们都不想睡觉,你能在黑夜里找到他们,并请他们回家睡觉吗?

  (2)幼儿自由讨论交流:袋鼠的上边是谁?兔子的左边是谁?犀牛的右边是谁?老虎的下面是谁?

  (3)师幼小结:原来不同的小动物,它的眼睛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爱护自己的眼睛。

  4.通过幼儿实际操作,增强观察力和记忆力。

  (1)出示幼儿操作卡片,设疑:谁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吗?如果可以,请准确地找到他们的位置。

  (2)展示操作卡片,师幼交流、评价。

  活动总结

  1.把捉迷藏的游戏和数学里的“左”、“右”方位有机结合,小动物们轮流躲藏着,又变换着各种不同的姿态,幼儿立刻喜欢上了这些可爱的动物,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在之后的活动中,我可以选取更多地小动物,如12只动物朋友,再和幼儿一起做捉迷藏的游戏,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2.层层递进的游戏环节,把幼儿的积极性自主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幼儿能观察、记忆小动物的位置,发现画面中的不同之处,并清楚地表达。而且,每次游戏,他们猜对了都很兴奋。由易到难的游戏,帮助幼儿感知不同的空间方位,在区分自身左右的原有经验基础上,能够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左右。

17、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捉迷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能仔细观察课件图片,根据数字的形状、表格的颜色、数字排列规律进行判断推理,尝试解决问题。

  2. 活动时能愉快地和同伴合作,遇到困难一起克服。

  3. 感受到数字游戏带来的乐趣,体验到游戏成功的快乐。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数字捉迷藏》 PPT课件。

  2. 笔记本电脑8台。

  3.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 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有关数字的游戏-----听数字,找朋友。老师说数字几,你们就几个好朋友抱在一起。

  二、 找数字的游戏

  1.出示数字组成的图片(兔子、公鸡、帽子)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这些图片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这些图片都是由数字组成的)

  师:请小朋友两人一组合作到电脑上操作,把藏在这些图片中的数字一一找出来。

  2.幼儿两人一组自由操作PPT,完成找数字游戏。

  3.集中讨论,享受完成数字游戏后的喜悦。

  三、按游戏规则填写数字表格的游戏

  1.出示PPT中的数字表格。

  师:在这张表格里也藏着许多数字宝宝,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呢?(有些数字只露出了一半,有些格子里没有数字只有颜色。)

  师:这次呢,我们还是两人一组,每个人都要仔细观察表格,按照数字的形状逐一猜出格子里的数字是几,然后在电脑上尝试操作。

  2.幼儿两人一组自主操作,找出相应格子中的数字,教师进行简单小结。

  3.继续播放课件,请幼儿观察表格:表格中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哪些相同的地方?

  请小朋友按照格子颜色的相同逐步推断出格子里的数字,然后运用数字排列的规律大胆推测出剩下的数字。

  幼儿两两合作共同寻找出格子中的数字。

  4.集中讨论,体验在游戏过程中与同伴共同探索问题的乐趣。

  四、进行猜数字的游戏

  1.出示填写好的数字表格,交代游戏规则。

  老师把这张表格中的数字都做成了数字卡片,我请一个小朋友从这些卡片中随意抽出一张,记住一定不能给我看,也不能大声地说出来,然后我来问几个简单的问题,你们看表格做出回答,我就能准确的找出你们抽的卡片上是数字几了。

  2.示范游戏、幼儿玩游戏、师生互换游戏角色,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参与数学智力游戏的快乐。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玩了好几个有关数字方面的游戏,你们玩得开心吗?觉得有趣吗?生活中关于数字的游戏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和小伙伴、爸爸妈妈一起去探寻数字的奥秘,玩更多有趣的数字游戏哦!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在最后的环节我给孩子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孩子们也表示勇于接受挑战,整节课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活动。

18、大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1、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数字捉迷藏》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对数字有兴趣,能够比较正确地表达数字的方位。

  2、愿意主动地参与问题的讨论,体验成功的乐趣。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准备:

  ppt课件、1-10数字卡片、数字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说生活中存在哪些数字。

  2、小结: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寻找图画中的数字

  1、那如果数字藏到了图画中,你们还能找到吗?和你的朋友一起试试吧!

  2、幼儿每人一张图画,和同伴一起交流、寻找。

  3、出示幻灯片,共同寻找幻灯片中兔子身上存在的数字。

  4、小结:在寻找的过程中通过对方位的描述确定数字的位置。

  三、寻找表格里的数字

  1、数字藏在图画里,你们也能找到,如果再藏到别的地方去,你们觉得能找出来吗?那我们再来看看这些数字又跑到哪儿去了呢?(继续出示PPt表格)

  2、尝试用准确的方位词通过隐藏的半个数字找出表格中存在整个数字。

  (第几行第几列)(从左往右数)(从上往下数)

  小结:横过来的是行,竖过来的是列。

  3、通过数字排列规律找出剩余的数字。

  (序数排列规律)(相同颜色表格的数字)(奇数排列规律)

  四、推理判断

  1、出示1-10数字卡片,隐藏任意一张数字,通过表格判断隐藏的是哪个数字。

  2、小结:告知方位,一行一行寻找,相互配合,就能猜到。

  五、延伸

  出示第二张,玩更复杂的猜数字游戏。

  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数字捉迷藏》是我第二次开展了,这一次活动,我汲取了第一次活动中的不足进行了改进。  我将整节活动更为细化了一些,让活动更加的游戏化,将“捉迷藏”贯穿到底,数字不停的藏,孩子们不停的找,过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开始的就得要“藏起来”,这是我上次活动所欠缺的,这一次,我将数字放在气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声音音效技术,让一个个的数字气球爆炸,然后消失,以达到数字藏起来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秘感,孩子的参与性就更强了。数字们共计隐藏了三次~  第一次数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数字构成的兔子,孩子们在找的过程,让孩子们在找的过程中学会讲述以自我为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体部分,了解简单的方位。  第二次数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挡技术,我出示隐藏一半数字的数字格,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孩子们根据没有隐藏的数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测是哪个数字,活动气氛一下子被提升起来,孩子们争先举手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将10个数字全部召找出,并且幼儿同时学会了方位词“行”“列”,通过说“行”“列”就能马上找到数字。  第三次我们利用孩子们猜出的数字表格,进行猜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新的知识。

22、大班体育活动优秀教案《小壁虎捉害虫》

  活动目标:

  1、训练敏捷的攀爬取物能力。

  2、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让幼儿初步具有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体验健康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会攀爬技能。

  2、攀爬墙上悬挂或贴各种昆虫,垫子铺成草地,椅子排成小桥。

  3、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激发兴趣。

  教师当壁虎妈妈,小朋友当小壁虎,戴上头饰,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去捉害虫吧!

  2、活动身体,做准备操。

  3、基本动作练习小昆虫都飞的很高,停在了墙壁上,小壁虎该怎么办呢?

  (1)请个别幼儿示范练习(重点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能很快向上爬,往下落)

  (2)自由练习。(重点)

  4、游戏:《小壁虎捉虫子》

  (1)小壁虎怕小草地,爬小木桥,爬上墙壁,取到小虫子,往回放到筐内。幼儿练习。

  (2)比赛游戏若干次。

23、获奖教案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6、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活动过程

  1、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2、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3、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4、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5、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6、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

  ②风车。

  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我把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创造思维放到了首位。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主体作用。活动延伸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给幼儿提供了继续探索的方向。

24、大班优秀美术手工活动教案《会飞的小蜻蜓》含反思

  材料与工具:铁丝、碎布、玻璃珠、彩色纸、红豆、钳子。

  会飞的小蜻蜓

  制作方法:

  1、将1米长的铁丝借助圆棒绕成弹簧状。

  2、用碎布把玻璃珠包起来并用铁丝缠住开口,留出约3厘米长的铁丝用钳子绕成小环状(图一)。

  3、用红豆(眼睛)、彩色纸(翅膀)、碎布

  活动反思:

  这个小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反应能力。也勾起了老师对自己童年时代的回忆。的乐趣。

25、幼儿园大班健康体育《小青蛙捉害虫》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并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锻炼弹跳能力,肢体协调性,灵敏性。

  3、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户外游戏的乐趣。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

  2、难点:能大胆尝试、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有跳跃的能力

  2、物质准备:青蛙妈妈头饰、害虫图片、体能环、单元砖、平衡木、体能条、桌子、小板凳、钻圈、轮胎、口哨、毛巾、水杯、水杯架。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师:天气越来越热了,青蛙妈妈的池塘里长满了害虫,你们愿意帮她捉害虫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在出发之前,我们先活动一下身体”。

  播放小跳蛙音乐热身

  二、幼儿自由练习、探索

  1、你们看,是谁来了?(青蛙叫的声音,青蛙妈妈出场)

  青蛙妈妈:“小朋友好,我是青蛙妈妈,天气太热了,我的池塘里有很多害虫,我要着急去捉害虫,你们要和老师学好本领,快来帮我捉害虫吧。”

  2、幼儿自由探索双脚跳的方法。

  师:“青蛙妈妈是怎样捉害虫的?我们也来学一学青蛙妈妈跳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四散开向外跳,在跳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落地时要平稳,不能撞到别人。”。

  3、请个别幼儿示范,教师引导。

  师:“在刚在练习的时候,我发现这位小朋友跳的很远,你能说说你是怎么跳的吗?”

  师:“谁能比他跳的更远呢?”

  4、教师小结,立定跳远的方法(双脚用力往前跳,胳膊前后用力摆,身体前倾,落地时屈膝缓冲,保持平稳,双脚同时落地。)

  5、现在请小朋友按着老师的示范,听着音乐来学小青蛙跳一跳,跳的时候注意安全,不到撞到别人(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三、游戏:捉害虫

  1、幼儿自由练习

  师:“我们已经学好了本领,快帮青蛙妈妈捉害虫吧!

  青蛙妈妈:“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帮我捉害虫”。

  师:“那我们开始吧!”

  2、幼儿自由探索、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师:“在捉害虫时,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师:“刚才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到了水里,有的小朋友没有用我们刚学到的本领,有的小朋友和别的小朋友撞在了一起,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才能捉到更多的害虫?”(幼儿自由回答)

  师:“那用我们共同制定的游戏规则再来试一试!。”

  师:“小朋友你们捉了这么多害虫,这都是你们的劳动成果。

  青蛙妈妈:“小朋友你们辛苦了,帮我捉了这么多害虫,快来休息一下吧!

  师:“现在请小朋友休息一会,擦擦汗,喝喝水,补充点能量。”

  四、游戏:池塘大冒险

  1、教师介绍材料,幼儿分组讨论

  师:“小朋友,你们能帮青蛙妈妈修建2条通往池塘的小路吗?(幼儿自由回答)在修建好的小路上通过时,我们要用到钻、爬、平衡还有立定跳远的本领。

  师:“请小朋友们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说一说你是怎样搭建的?

  3、幼儿分组游戏

  3、青蛙妈妈:“你们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捉完了,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我的好帮手,是个环保小卫士”。

  4、教师小结:“帮助别人,快乐自己”,你们帮助了青蛙妈妈自己还学会了一项新本领,我们一起欢呼起来吧!

  五、放松身体,游戏结束

  师:“请小朋友今天辛苦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身体。”(播放轻音乐)

  教师示范放松动作,重点放松腿部与脚部。

  活动总结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明确强调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这节活动中,全体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并激发了幼儿对体育游戏的兴趣。本节活动的动作训练内容主要是立定跳远,锻炼幼儿的肌肉力量、四肢配合的协调性和关节的灵活性。

  大多数幼儿完成较好,对于大班幼儿来说能向前跳过70—80厘米的距离是不成问题的。在活动中我采用提问法可以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思考,从而启发他们积极大胆地想象模仿青蛙跳。另一方面,还有助于了解大体上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状况。活动的主体环节创设了两个情境:“捉害虫”、“池塘大冒险”。

  这使整个体育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味,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其积极热情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此外我还采用了自主探索法、示范法、重复练习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经验。整节活动,大班幼儿的活动量达到了,出汗量达到了,孩子们也特别兴奋。相信孩子们在本节活动锻炼了身体,萌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运用了动作语言和有趣的场地布置来吸收幼儿学习的兴趣,满足了幼儿跳、跑的欲望。发展了幼儿双脚向前跳和连续跳的能力,既锻炼了腿部肌肉的力量,又增强了幼儿的跳跃力。不仅让孩子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了解了青蛙的生长过程,树立了敢于尝试不怕困难的精神,使幼儿能遵守游戏规则,互相合作,学习小青蛙消灭害虫、保护庄稼。在活动中,我抓住每一个能教育孩子的机会,不过,在活动中,我的参与性不够,没有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去。老师的动作不够夸张,青蛙捉害虫比赛时,老师的要求不够清晰,幼儿本身规则意识不够强,导致比赛时场面比较混乱,以致于活动时间延长,因此应吸取教训,在以后的教学活动需进一步改进和加强。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小蜻蜓捉害虫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