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教案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2-04 17:44:02

大班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教案

1、大班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学习将图形片按颜色或形状分类排放。

  2. 按图形片的颜色和形状特征进行配对,并学习命名。

  3. 喜欢参与集体游戏活动。

  二、活动准备

  1. 红黄绿3种颜色,圆形、正方形、三角形3种形状的图形片若干。

  2. 红、黄、绿3种颜色标记各一个,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无色)标记各一个。

  3. 放置图形片的扁平框(或盒)若干。

  4. 3个娃娃,身上分别有红色的圆形,黄色的正方形,绿色的三角形标记一个。

  三、活动过程

  1. 商店进货

  (1)一起商议玩开饼干商店游戏。

  商店货架上只有一个一个空的筐,还没有进货,现在先要小朋友把饼干拿来布置货架。

  (2)幼儿看自己的小箩筐里有些什么饼干?看看讲讲,如:三角形饼干……红色的饼干……

  (3)按教师筐前出现的颜色标记,请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到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红饼干送到红色标记的筐里。我把绿饼干送到这绿色标记筐里……

  (4)按教师筐前出现的形状标记,请另一部分幼儿把饼干分送在三个筐里,边送边说,如:我把饼干送到有圆形标记的筐里,我把方饼干送到有方形标记的筐里……

  2. 介绍饼干

  (1)幼儿看一个有颜色标记里的饼干,介绍这儿的饼干都是*色的饼干(如都是红色的饼干)。说:“要买红色的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要买红色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也可以挑选你喜欢的形状。因为这里是红色的饼干但有不一样的形状。”

  (2)幼儿看一个有形状标记筐里的饼干。介绍这儿都是**形状的饼干(如都是方方的饼干),说:“要买方饼干到我这里来!”教师帮助补充说:“要买方方的饼干可以到这里来。!”

  3. 买饼干,幼儿当顾客去购买饼干。

  (1)买2块不一样的饼干。(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地方不一样?)

  (2)买2块相同的饼干。(让幼儿挑选并让大家看看讲讲,这两块饼干什么是相同的?)

  (3)出示3个娃娃(身上有标记),要小朋友买他们最喜欢吃的饼干,先看看说说他们各自喜欢吃的饼干。

  如:红色的圆饼干,黄色的正方形饼干,绿色的三角形饼干。然后分组为3个娃娃买饼干。

  评价:每个小组是否为娃娃买到他喜欢的饼干?

2、大班教案《熊大婶的饼干店》含反思

活动目标

  认识并理解“=”、“>”、“<”,学习用“=”、“>”、“<”表示两组数量关系。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熊大婶的饼干店》背景图一张、各种口味的饼干图片若干、“=”、“>”、“<”图片、各种动物图片、数字卡片、幼儿操作材料(三个层次)、《找朋友》、《饼干歌》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熊大婶”的图片,以“熊大婶”的口吻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的饼干店开张了,欢迎你们光临品尝!”

  二、通过比较不同口味饼干的数量多少,认识并理解“=”、“>”、“<”。

  (出示各种口味的饼干,每两种一组,让幼儿数出数量并用数字表示,进行多少的比较。)

  1.认识等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

  ·提问:“草莓味的饼干有多少?(3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3)”“香蕉味的饼干有多少(3块)?用数字几表示(3)?”

  ·教师出示等于号,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其意义。

  2.认识大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方法同上)

  3. 认识小于号,理解其表示的意义。(方法同上)

  三、通过比较每组小动物的数量关系,巩固对“=”、“>”、“<”的认识,理解其意义。

  幼儿比较各种动物的数量,并用“=”、“>”、“<”来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四、幼儿分组操作,练习使用“=”、“>”、“<”来表示两组数量关系。

  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能力差异分成三组操作:

  A组:在每规则排列的每两组物品或数字间用相应的符号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

  B组:在点卡或不规则排列的每两组物品间用符号表示他们的数量关系。

  C组:一组物品和中间的符号的另一边添物品。如3

  五:游戏:找朋友,进一步理解“=”、“>”、“<”。

  六:品尝饼干,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数学内容枯燥、抽象,不太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我利用“熊大婶开饼干店”这一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每个环节层层递进,过渡自然,由浅入深,同时用幼儿熟悉的动物形象和饼干加以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并学习用它们来表示两组物品的数量关系,直观形象具体,幼儿非常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还用生动的语言和身体动作让幼儿来感知认识“=”、“>”、“<”,更加形象,印象深刻。想操作时,能考虑照顾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进行分层次的操作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但是活动过程中目标和内容的容量较大,活动时间有点长,幼儿初次认识,有的幼儿对于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认识还不够,有混淆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进一步加深认识。

3、大班教案《做饼干》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教学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 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 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 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 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 块也有的说7块,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 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4、大班数学教案《分饼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

  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导入活动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

  二、幼儿操作,进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

  1、一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

  2、两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

  “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

  问:

  (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

  三、自由探索将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

  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

  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

  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

  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

  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5、幼儿园教案大班美术活动:饼干变变变反思

  设计意图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有一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生活中,不规则图形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会联想到许多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便以被咬的饼干为引子设置情境,引导幼儿欣赏抽象画的夸张有趣,创造性地对不规则图形展开想象。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不规则图形,大胆变形组合、想象添画创作,借助白板的无限克隆、任意拖动、旋转、大小变形、聚光灯、遮幕、跑马灯等功能和ipad的个性化操作以及借助微信平台与他人分享作品,让幼儿在人机互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3.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图形组合、变化、添画等方法进行想象创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尝试运用变形、组合、添画创作作品,充分发挥白板以及平板电脑网络教学优势,让幼儿在白板引领下进行个别化的平板操作,自主进行作品创作,教师再有选择性地推送,促进同伴间欣赏交流。以电教手段优化学习情境,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板电脑若干,自制课件,打印机,smar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情境设置:熊哥哥和熊妹妹有一盘香喷喷的饼干,调皮的熊哥哥为了不让熊妹妹吃到饼干,就把每块饼干都咬了咬。这一下,饼干生气了,它们不喜欢熊哥哥这个样子,决定来个大变身,让熊哥哥找不到!

  (此环节以Flash动画形式设置情境,突出了情景设置的生动性,让幼儿身临其境,激趣的同时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

  2.仔细观察,初步感受。

  (1)找一找。

  师:变呀,变呀,瞧!它们大变身了呢!小饼干变身成什么样了?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们互相说一说。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贯穿的线》)

  师:谁第一个说说你的发现?(个别幼儿表达)

  师:除了变身的小饼干,你还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线条?

  师:这里面用了很多的颜色,有哪些颜色呢?可以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小结:小饼干可真有趣,有的变得大大的,有的变得小小的,有的单个变一变,有的好多个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呢!它们还请来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变成了一幅神奇的画!这幅神奇的画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太空,奇妙的海洋,你还觉得到了什么地方呢?

  (2)变一变。

  师:它们是怎么变的呢?

  师:瞧,点住这个白点点,它会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点住绿点点,还可以转个方向,点住身体动一动,它就可以移动了。

  (教师演示)

  师:真神奇呀,小饼干可以变大变小,还可以转个方向,它们最喜欢组合在一起变一变了,瞧,这两个靠在一起像什么?再把几块变身的小饼干都组合在一起,又变出了什么呢?我再添上一些有趣的线条,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你觉得这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此环节Flash动画呈现画面,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功能以及动画效果,感受寻找小饼干的乐趣,白板的交互式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个别幼儿白板互动,利用白板的旋转、变形、添画功能,体验将不规则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又为接下来的平板操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白板中丰富的图形、线条、背景资源,方便快速选择进行创作,老师的演示过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3.自主操作,个性表达。

  (1)提出创作要求。

  师:轻轻的拿出椅子背后的平板电脑,帮小饼干们变变身,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随时保存!

  (2)幼儿平板创作,作画过程选择性的推送到白板。

  (此环节借助平板的个别操作,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实现个性化教学。将作画过程推送至白板,以跑马灯形式呈现,便于观察分享作画过程。)

  4.互赏互评,情感升华。

  师:呀!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诞生了,看到这些画,你感觉是在什么地方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儿了?小饼干是怎样变的呢?

  小结: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用奇妙的想法变出了很多奇特有趣的东西,就好像把我带进了奇妙的世界,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的画!

  (此环节跑马灯效果的呈现,方便幼儿逐幅欣赏,并且便于整幅放大,有目的的欣赏。)

  5.、作品分享,体验快乐。

  师:小饼干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惊喜,将你们的作品做成了作品卡,作品卡的右下角有着你的名字和一个二维码,待会儿你们可以把这张作品卡给在座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请他们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所有的作品了,还可以给喜欢的作品点个赞送朵花呢!

  (此环节用ipad链接打印机打印作品,同时上传作品到朋友圈,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作品,并互动点赞。激发幼儿取得成功的喜悦,将集体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

  活动总结

  《饼干变变变》是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应用特点,我借助白板课件和平板电脑,设置饼干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整个活动以白板课件为载体,通过呈现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白板平板各自的优势,突破重、难点,达到整合的效果,达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利用ipad与互联网的互动的特点,将孩子的作品以网络方式呈现,极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感。

  多媒体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灵活地运用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进行创作和想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看到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集中展示操作结果的不足,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助提高,在创造中内化体验。

6、大班教案《制作夹心饼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进一步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 尝试将物体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3. 会正确使用粘贴的方法尝试制作夹心饼干。

  4. 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图形的不同,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动手做夹心饼干

活动准备

  不同色的彩色纸、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浆糊等

活动过程

  一、 说一说饼干。

  1. 出示三盆饼干引导幼儿观察饼干外形。

  师:你们的饼干有这么多形状,那他们都是什么味的?闻一闻!尝一尝!

  二、 做一做饼干。

  1. 出示夹心饼干。

  师:这块饼干和我们刚吃的饼干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什么饼干?两块饼干的形状一样吗?

  2. 讨论制作方法。

  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3. 提出要求,示范制作。

  师:做夹心饼干有个要求:先看看自己手上的标记,根据标记找到做

  4.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指导。

  (1) 提醒幼儿看清标记。

  (2) 帮助能力弱的孩子一起制作饼干。

  三、 给小动物送饼干。

  1. 香香的饼干做好了,看小动物闻到香味都来了,把我们做的饼干送给他们吧!

  2. 怎么送?(引导幼儿讨论:小动物前面是什么标记,就送什么饼干。)

  3. 师示范送(小白兔我送你吃红色的圆饼干)

  4. 幼儿送饼干

  5. 共同检查:我们看看饼干都送对了吗?

教学反思

  1、以吃饼干来引出课题,幼儿兴趣很浓,在尝尝,说说中,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在做饼干游戏中尝试将物体按形状和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孩子们学习得很轻松,效果较好。

  2、孩子们在合作方面不太理想。

7、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做饼干》反思

  教学目标

  1. 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 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6. 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 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 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 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 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 块也有的说7块,

  3. 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 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幼儿操作时教师巡回观察,让幼儿充分体验自主学习,探索,记数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小百科:饼干的词源是“烤过两次的面包”,是从法语的bis(再来一次)和cuit(烤)中由来的。它是用面粉和水或牛奶不放酵母而烤出来的,可作为旅行、航海、登山时的储存食品,在战争时期用于军人们的备用食品也是非常方便适用的。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分饼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进行平均分配,感知平均分配的简单规律并能初步运用于生活中。

  2、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发展思维能力。

  3、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视频一段、一体机。

  2、圆形若干、记录纸、笔、剪刀

  活动过程:

  一、回忆二等分、四等分的分法导入活动

  “上次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二等分、四等分的方法来将圆形饼干分成了2份和4份,今天老师请四个小朋友来做客,可是只有1块饼干要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

  二、幼儿操作,进一步了解二等分、四等分。

  1、一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幼儿讲述,教师操作课件)

  问:谁来告诉大家1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师幼小结:可以先把一块饼干四等分后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拿到的就一样多了

  2、两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

  “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请你们从盘子里拿出两块饼干,分给操作板上的小朋友,看谁分得快。”

  问:

  (1)2块饼干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

  (2)有没有不一样的分法呢?(讨论不同分法)

  师幼小结:我们可以把每块饼干二等分或四等分后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

  三、自由探索将3块饼干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方法,并进行记录

  “3块饼干,要怎么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才会一样多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

  幼儿操作,记录结果,教师以实物投影仪展示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出平均分的方法

  师幼小结:3块饼干分给了4个小朋友,每人一样多可以用两块饼干进行二等分,一块饼干四等分的方法,也可以用每一块都四等分的方法来分。

  四、探索口香糖的分法

  1、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饼干吃完了,我这还有4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要怎么分呢?”

  个别幼儿回答,教师演示PPT

  2、5块口香糖分给4个小朋友

  “现在有几个口香糖,口香糖比小朋友多,这又要怎么分?”

  师幼小结:口香糖比小朋友多,我们可以先一个一个分,再把剩下来的进行等分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试试5个口香糖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的要一样多,可以怎么分呢?请你们回家去想一想。”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四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四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9、大班手指游戏教案《饼干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数字的理解能力

  2、以小朋友吃饼干为题材,增添游戏的趣味性。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1、小朋友们的小手

  2、念儿歌 {附:手指饼的图片}

  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就是饼干宝宝,饼干宝宝说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

  活动过程:

  1、老师边念儿歌边玩游戏{如:十根饼干宝宝蹦蹦跳,来了一个小朋友,嗷呜一口.........}

  2、师幼互动用手指做游戏,阅读儿歌。

  3、“十根饼干蹦蹦跳,来了一个小朋友,嗷呜一口,还剩几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通过提问让幼儿理解数的多少。

  4、教师和幼儿一起玩{2次}再幼儿和对面的小朋友互动。

  5、巩固游戏,教师和幼儿再一起练习一次。

  活动延伸:

  你们喜不喜欢饼干宝宝啊。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回家也可以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玩一玩。

  附:儿歌

  饼干宝宝

  十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九根。

  九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八根。

  八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七根。

  七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六根。

  六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五根。

  五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四根。

  四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三根。

  三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两根。

  两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还剩一根。

  一根饼干蹦蹦跳,

  来了一个小朋友。

  嗷呜一口,

  没有了,

  饼干饼干不见了, 小朋友们哈哈笑。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10、大班教案《吃饼干联想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吃饼干说说、想象,用图形融合的方法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吃饼干时充分地开动脑筋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勾出吃过的饼干轮廓,使图形融合起来。

  吃饼干后的图形融合及演变。

活动准备:

  范例一幅、各种形状的饼干若干、餐巾纸、彩笔、油画棒、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提问:孩子们,你们都吃过饼干是吗?谁告诉我你吃过什么形状的饼干?

  二、讨论、示范

  1.(1)提问:小朋友吃饼干的时候吃一口饼干后发现饼干图形有什么变化?它象什么?

  (说明:讨论时在平时发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重现)

  (2)观察范例,了解作画方法

  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孩子们看这儿,这张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同?上面是画了一样东西吗?

  (3)请几个幼儿尝试说一说,激发创作兴趣

  (4)下面我们来试着画一画,看看吃饼干后的图形是什么样子?能变成什么?

  ①我这儿有一块圆形的饼干,谁来帮我咬一口?象什么?(画下来)再咬一口,又像什么?(画下来)。图形可以融合或演变。

  ②再拿一块长方形的饼干试一试。(也可以请一位幼儿上来画一画)

  ③吃饼干还能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我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是特别聪明的孩子肯定会让饼干图形变出很美的图案。后面桌子上我已给小朋友准备好了饼干和作画工具,现在我先提几个要求:

  (1)左手拿饼干,右手拿彩笔画画。

  (2)边吃饼干边动脑筋想象,想象到什么就把它画下来,并把它们组合再一起成为一幅画。

  三.幼儿创作:教师通过观察可在一边提示幼儿

  (1)大胆运用图形融合方法作画,画出吃了饼干后的各种形状,然后再加以添画,演变成一幅完整的图案。

  (2)注意画面位置安排,把自己想象出的事物合理组合在画面上。

  四、引导讲评:

  点评幼儿作品,请小作者介绍作画的内容。

  五.活动延伸:引导幼儿回家还可想象,再尝试画出不同的画来。

活动评析:

  《吃饼干联想画》。这是一个以美术为主线的教学活动。从观察范画到吃饼干,从吃饼干到画饼干,从画饼干到联想融合,每个环节都符合内容和幼儿实际,有一定的创新性,超凡脱俗,给幼儿以新鲜感,贾老师能及时将观察了解幼儿兴趣贯穿于活动与决策的全过程。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

教学反思:

  长期以来,美术课传授式的教学几乎成了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以教师的教授为主,特别是在学习技能.技巧的课上,教师忙于示范,完全成了知识的传授者,”吃饼干联想画”来源于生活,是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题材.在幼儿的兴趣点上,鼓励幼儿生成自己想创作的东西,丰富幼儿的内心创作激情.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吃饼干联想到某一物体并画出来,让幼儿知道每一种物体通过多角度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再进行想象加以创作,我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创作, 大胆表现,方法的介绍简单得当.在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是积极的,通过教师启发,幼儿添一点.改一改来体会成功,使每个幼儿获得自信,投入创作.在最后的作品展示中,孩子和老师都是眼中为之一亮!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次活动同样也存在许多的不尽人意之处,也是我今后努力和思考的方向.总之,本次活动从设计到展示,我是收益非浅,尤其在活动后的反思中认识到每次活动都是一次艺术的创造,好与不好只在乎你是否从中领悟了什么,下次的活动应该怎么做.相信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对幼儿的课堂教学我会把握的更好。

11、幼儿园艺术活动《饼干变变变》大班美术教案

  让幼儿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设计意图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有一句名言:“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在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激发创作欲望,提高其艺术修养,是一件意义重大的工作。在生活中,不规则图形比比皆是,孩子们经常会联想到许多有趣的东西。于是,我便以被咬的饼干为引子设置情境,引导幼儿欣赏抽象画的夸张有趣,创造性地对不规则图形展开想象。

  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用多种不规则图形,大胆变形组合、想象添画创作,借助白板的无限克隆、任意拖动、旋转、大小变形、聚光灯、遮幕、跑马灯等功能和ipad的个性化操作以及借助微信平台与他人分享作品,让幼儿在人机互动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欲望。

  活动目标

  1.欣赏作品,初步了解作品的变形、夸张和有趣等特点,感受作品美的意境。

  2.通过各种图形组合、大小方向的变化以及添画等方法,表现出自己喜爱的美术作品。

  重点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为通过图形组合、变化、添画等方法进行想象创作。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我尝试运用变形、组合、添画创作作品,充分发挥白板以及平板电脑网络教学优势,让幼儿在白板引领下进行个别化的平板操作,自主进行作品创作,教师再有选择性地推送,促进同伴间欣赏交流。以电教手段优化学习情境,启发幼儿创造性思维,有效地化解了活动的重点与难点,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激发了幼儿创作的欲望。

  活动准备

  平板电脑若干,自制课件,打印机,smar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仅限中文教案,由于照片涉及个人隐私及肖像权等问题,请不要添加含幼儿肖像的照片!)

  1.情境创设,激趣导入。

  情境设置:熊哥哥和熊妹妹有一盘香喷喷的饼干,调皮的熊哥哥为了不让熊妹妹吃到饼干,就把每块饼干都咬了咬。这一下,饼干生气了,它们不喜欢熊哥哥这个样子,决定来个大变身,让熊哥哥找不到!

  (此环节以Flash动画形式设置情境,突出了情景设置的生动性,让幼儿身临其境,激趣的同时更能激发幼儿的想象。)

  2.仔细观察,初步感受。

  (1)找一找。

  师:变呀,变呀,瞧!它们大变身了呢!小饼干变身成什么样了?让你想到了什么呢?请你们互相说一说。

  (欣赏康定斯基作品《贯穿的线》)

  师:谁第一个说说你的发现?(个别幼儿表达)

  师:除了变身的小饼干,你还发现了什么?什么样的线条?

  师:这里面用了很多的颜色,有哪些颜色呢?可以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小结:小饼干可真有趣,有的变得大大的,有的变得小小的,有的单个变一变,有的好多个组合在一起,让我们想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呢!它们还请来了各种各样的线条,变成了一幅神奇的画!这幅神奇的画就好像把我们带到了神秘的太空,奇妙的海洋,你还觉得到了什么地方呢?

  (2)变一变。

  师:它们是怎么变的呢?

  师:瞧,点住这个白点点,它会变大,变小,变长,变短,点住绿点点,还可以转个方向,点住身体动一动,它就可以移动了。

  (教师演示)

  师:真神奇呀,小饼干可以变大变小,还可以转个方向,它们最喜欢组合在一起变一变了,瞧,这两个靠在一起像什么?再把几块变身的小饼干都组合在一起,又变出了什么呢?我再添上一些有趣的线条,变成一幅完整的画!你觉得这幅画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此环节Flash动画呈现画面,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放大镜功能以及动画效果,感受寻找小饼干的乐趣,白板的交互式体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个别幼儿白板互动,利用白板的旋转、变形、添画功能,体验将不规则图形组合变化的乐趣,又为接下来的平板操作,积累了必要的经验。

  白板中丰富的图形、线条、背景资源,方便快速选择进行创作,老师的演示过程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

  3.自主操作,个性表达。

  (1)提出创作要求。

  师:轻轻的拿出椅子背后的平板电脑,帮小饼干们变变身,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随时保存!

  (2)幼儿平板创作,作画过程选择性的推送到白板。

  (此环节借助平板的个别操作,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实现个性化教学。将作画过程推送至白板,以跑马灯形式呈现,便于观察分享作画过程。)

  4.互赏互评,情感升华。

  师:呀!一幅幅美丽的作品诞生了,看到这些画,你感觉是在什么地方或者看到什么有趣的事儿了?小饼干是怎样变的呢?

  小结:老师真佩服你们,你们用奇妙的想法变出了很多奇特有趣的东西,就好像把我带进了奇妙的世界,发现了不一样的故事,我非常喜欢你们的画!

  (此环节跑马灯效果的呈现,方便幼儿逐幅欣赏,并且便于整幅放大,有目的的欣赏。)

  5.、作品分享,体验快乐。

  师:小饼干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惊喜,将你们的作品做成了作品卡,作品卡的右下角有着你的名字和一个二维码,待会儿你们可以把这张作品卡给在座的客人老师分享一下,请他们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所有的作品了,还可以给喜欢的作品点个赞送朵花呢!

  (此环节用ipad链接打印机打印作品,同时上传作品到朋友圈,通过手机扫一扫二维码的形式呈现作品,并互动点赞。激发幼儿取得成功的喜悦,将集体活动延伸到幼儿的生活中。)

  活动总结

  《饼干变变变》是一节大班美术活动,根据电子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应用特点,我借助白板课件和平板电脑,设置饼干情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

  整个活动以白板课件为载体,通过呈现教学内容,合理利用白板平板各自的优势,突破重、难点,达到整合的效果,达成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并利用ipad与互联网的互动的特点,将孩子的作品以网络方式呈现,极大满足了孩子们的成功感。

  多媒体的选择,让每个孩子都能灵活地运用色彩和形状的组合进行创作和想象,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看到每个孩子的操作过程和集中展示操作结果的不足,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自主学习,在交流中互助提高,在创造中内化体验。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2、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反思《分享好吃的饼干》

  活动目标:

  1、理解二等分就是把物体分成同样大小的两部分,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学习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习单。剪刀、回形针等工具。

  2、各种形状的纸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活动过程:

  一、等分圆形纸片,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教师:小朋友,你们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纸片,怎样能把圆形分成一样大的两份呢?(教师倾听幼儿讲述,了解幼儿的想法)请你们自己试一试吧。可以用笔画出等分的线,再用剪刀剪开。(教师完整复述幼儿的讲述,不发表意见,调动幼儿尝试的积极性。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有针对性地观察,便于选择有经验的幼儿过后进行介绍)

  2、讨论活动,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师:你们把圆形纸片都分成了一样大小的两份,你是怎么分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观察有针对性地选择个别幼儿回答)教师:分出来的一份和原来的圆形比,哪个大?哪个小?

  教师:你怎样证明分的两份一样大呢?(引导幼儿自由发表见解,并允许幼儿示范验证方法)相互改错,并帮助有困难的同伴。教师:如果你分错了,可以再选一张圆形纸重新试一次。旁边的小朋友可以帮一帮你的小伙伴。(引导多数幼儿,给个别幼儿一个改错的机会,共同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等分任一形状的纸片,体验分法的多样性。

  1、 任选一种形状的纸片,进行等分。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形状的纸片,请你们任意选一种形状的纸片,把它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分好后要想一个办法证明你分的两份是一样大的。(引导幼儿自由选择纸张进行等分活动,并观察了解幼儿是怎样验证的)教师:你分的是什么形状的纸片?你是怎么分的?你分的两份一样大吗?怎么证明呢?(引导幼儿边讲述边示范)

  2、 交流等分经验,了解相同形状的纸片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刚才,XX(幼儿名字)小朋友是这样等分长方形纸片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还有谁等分的是长方形纸片,但方法和他不一样的?XX(幼儿名字)你是怎么分的?把相同形状的纸片分成一样大小的两份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3、任选多张相同的或不同的纸片进行等分活动,了解等分方法的多样性。

  教师:小朋友,桌上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纸片,你们任意选纸片,把它们全都等分成两份吧。但每分好一张纸,还要证明一下你分的是不是一样大,有没有等分。确定等分后还要把它的两份用回形针别在一起,好吗?

  三、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和长方形进行二等分。 选择等分的正确方法。

  教师:小朋友一起去秋游,真开心!玲玲和佳佳带了好吃的饼干,要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请你帮忙分一分,这些各种形状的饼干要怎么分才两半一样多呢?请与正确的分法连线。

  活动反思:

  本活动以二等分为基础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活动中我以给小朋友分食物为主线贯穿活动始末,“分饼干”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一个圆形饼干的二等分为基础拓展到多个圆形的平均分配活动,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探究**。

13、大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做饼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活动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老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大瓶盖内压平铺满,然后选择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你们印了几块饼干?

  幼儿:3块

  老师:猜猜看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儿:5块也有的说7块,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疏密的关系。

  老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和我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老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毛毛印了7块呢?

  幼儿甲:明明印的饼干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儿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模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并记录操作结果。

  老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儿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儿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

  老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尝试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老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泥工板上弄的越薄(面积越大)做出的饼干越多。

  7、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

  老师: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的制作方法,将桂冠带在得冠军的小朋友的头上。鼓励大家课后要想出更好的办法争取下次夺冠。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活动材料都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教师让幼儿在操作中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心智的发展。

14、大班艺术活动优秀教案设计与反思:有趣的饼干

  大班艺术活动设计与反思:有趣的饼干

  活动目标:

  1、通过学做饼干,培养幼儿对泥工的兴趣,提高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复习常见的几何图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各种印花工具、各种形状的饼干。

  2、吃点心时,让幼儿吃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的饼干。

  3、学会做饼干。

  活动过程:

  1、律动《饼干》歌。

  “饼干,饼干圆圆,我最喜欢吃饼干••••••”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饼干的形状。

  师:小朋友唱得很好,你们喜欢吃饼干吗?

  幼:喜欢。

  师:你们吃过一些什么形状的饼干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老师逐一出示食物饼干;

  我们吃过的饼干上有没有花纹呢?

  幼:有

  师:你们见过有花纹的饼干吗?(小兔•花蝴蝶)老师出示饼干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做饼干,好吗?

  幼:好

  3、幼儿探索:自己做饼干

  4、老师示范: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a、先把橡皮泥捏一捏,团一团,团成圆形;

  b.把团好的橡皮呢放在泥工板上压扁;

  c在橡皮泥上用印花工具印上自己喜欢的花纹;

  d、用几何图形模具将橡皮泥切割下来,变成一块圆形、方形或椭圆的饼干,将边上多余的橡皮泥去掉。这样一块饼干就做好了,把做好的饼干放在盘子里,多余的橡皮泥放在盒子里。

  5、小朋友自己来学做饼干......(放一点音乐)

  师: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做过饼干,你学着老师的样子再做做看看。

  6、请小朋友把做好的饼干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比一比谁最能干,做得最好。

  7、评讲幼儿作品:

  师:多漂亮的饼干呀!说一说你做的饼干是什么颜色的?

  幼:有红色、绿色、蓝色……

  师:说一说你的饼干是什么样的?

  幼:是红的,花的,好看吗?老师

  总结: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饼干,真棒!

  8、奖励饼干:

  你们觉得自己做的饼干好吃吗?我们大家来尝一尝吧,你喜欢什么形状,就拿什么形状的饼干吃,尝一尝是不是香香的、甜甜的。(洗手、吃课前准备的饼干)

  【活动延伸】

  将橡皮泥、印花工具、几何模具放在活动区,让幼儿玩。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让幼儿看一看、尝一尝、做一做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各种几何图形的模具,帮助幼儿完成作品的创作,幼儿做出的作品色彩鲜艳,图案美观,形状各异,幼儿非常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幼儿对泥工活动的兴趣。

15、大班优秀体育活动教案《过小桥,送饼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平衡能力和上下肢动作的协调性。

  2、能持物走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平衡木。

  3、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4、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5、初步培养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布置场地,在场地两端画起跑线,相距50米,中间摆放平衡木。小型饼干盒两个。

  【活动过程】

  1、谈话:我们要去给小班的小朋友送饼干吃,大家在路上要走过一座小桥

  才能到达目的地。你们敢过小桥吗?

  教师提醒幼儿,人或饼干不能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违反规则要重新走。师幼一起练习,教师示范讲解平衡木的动作要求,幼儿依次练习,教师指导。

  2、游戏:过小桥,送饼干。

  玩法: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每队分成两组,分别站在场地两端的起跑线上,

  游戏开始,两队第一组的排头手体饼干盒,跑到小桥前,走过小桥,跑到本队另一方,将饼干盒交给第二组的排头,站到队尾。第二组排头按上述方法过小桥送饼干,依次进行。先完成任务的队为胜。

  规则:一是在小桥上只能走,不许跑。如果人或饼干盒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要从掉下之处重走。二是等待跑的幼儿不能跑出起跑线接饼干盒。

  4、游戏结束。

  收拾物品,归放到原来的地方。带领幼儿一起走出游戏场地。

  【活动反思】

  通过此游戏充分锻炼了幼儿身体机能,增强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体验到集体合作的快乐和满足,并能自主参与到游戏中,体验游戏的乐趣,尝试游戏合作的技巧,感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16、大班教案《熊大婶开文具店》

活动目标:

  1、理解“0”的实际意义。

  2、对认识“0”的活动有兴趣,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货架、文具、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卖铅笔盒:

  ——“熊大婶的店刚开张,请小朋友帮忙记账,货架上有5只铅笔盒,用数字几来表示?卖掉1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1)、幼儿取出卡片列出5-1=4的算式:

  ——“又卖掉一只,还剩几只?可以怎样表示?”

  (2)、幼儿用同上的方法列出算式:

  ——“最后一只也卖掉了,该怎么记?”

  (3)、幼儿想像,得出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

  2、卖文具:

  ——“熊大婶店里的商品很多,你们还能帮忙吗?”

  再出示8支铅笔,6块橡皮,提问同上:

  “咦,这些题目都一样吗?它们的得数都是0,为什么?”

  “猜一猜,熊大婶卖文具,还会碰到等于0的题目吗?”

  “怎样才能等于‘0’?这样的题目做得完吗?为什么?”

  3、游戏:躲“0”:

  (1)、介绍游戏规则:看见得数是“0”的题目或看到用“0”表示的图片躲起来。

  (2)、游戏若干遍。说说你为什么躲得那么快?

  4、粗心的小熊:

  ——“熊宝宝看见‘0’觉得它没有意义,帮妈妈记账是把‘0’都拿掉了,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熊宝宝打电话时把‘0’都拿掉了,它把车开到马路上,猜一猜发生了什么?”

  “想一想生活中哪儿还有‘0’,‘0’能去掉吗?‘0’还能表示其他意思,它还能表示什么?”(记分,门牌号码,天气温度,温度计等)

  5、请幼儿回去找找“0”。

17、幼儿园社会活动《小熊的饼干店》中班数学教案图形分类

  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对颜色和形状已有初步的感知,多数幼儿能进行简单的分类,而按照图形的两种属性进行分类,对他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为帮助幼儿学习按照物品的两种属性进行分类,本活动创设了“小熊饼干店”的情境,伴随欢快的“做饼干”律动,带领幼儿进入情境,复习学过的图形;“帮小熊整理饼干”引发幼儿思考,在互动探讨、自主操作中,按照饼干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体验助人的乐趣;在“送饼干”的游戏中,通过师幼、幼幼互动,尝试按自己的需要“取”“送”饼干,幼儿两两分组尝试按照两种特征分类;最后环节帮助小熊“整理店铺”,让幼儿在整理饼干模具、盘子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按照物品两种属性进行分类,养成按类别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按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

  2.尝试根据饼干的颜色和形状整理货架,并能按自己的需求进行“买卖” 活动。

  3.乐于参与整理活动,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幼儿每人一套(红黄蓝三种颜色)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饼干货架图片。

  经验准备:关于各种形状的初步经验。

  活动建议

  1.出示“小熊的饼干店”,复习四种形状和三种颜色。出示课件“烤饼干”,出示饼干图片,激发活动兴趣。

  幼儿交流讨论饼干的颜色和形状,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4种形状和红黄蓝三种颜色。

  提问:饼干一样吗?哪里不一样?有什么形状、颜色的饼干? 正方形(圆形、长方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小结:饼干的颜色不一样: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形状也不一样: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四种形状。

  2.“帮小熊整理饼干”,引导幼儿根据形状或颜色摆放饼干。

  (1)出示各种颜色、形状的饼干,请幼儿尝试为幼儿整理饼干店。

  提问:你想用什么方法整理饼干店,怎样整理能让小熊更快地找到想要的饼干?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尝试根据饼干颜色、形状为小熊整理货架上的饼干。

  (3)出示饼干货架,引导幼儿交流分享帮助小熊整理饼干的方法。

  提问:你是怎样帮助小熊整理的?猜猜小熊会怎么说? 小结:可以按照饼干的颜色或形状摆放整齐。

  3.分组游戏“买饼干”,练习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摆放饼干,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1)师幼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进行“买饼干”的游戏。

  提问:我要红色圆形的饼干,一共有几块?怎样能快速找到?

  小结:可以先形状,在找到相应的颜色;也可以先找到相应的颜色,再找形状。

  (2)幼儿分组游戏,巩固按照形状、颜色两种特征进行分类的技能。

  (3)每组提供一个大的货架,鼓励幼儿挑战小组合作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摆放饼干。

  4.“整理店铺”迁移生活,拓展应用。

  出示课件,幼儿尝试根据图形的两种特征进行分类,激发整理的欲望。

  图一:10 元、5 元纸币和 1 元硬币

  图二:星形、心形等各种形状的饼干模具乱七八糟在一起

  图三:卖空的饼干盘子(大小、形状不同)

  图四:小熊进货(增加形状和颜色),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活动延伸

  在益智区提供更多图形供幼儿进行分类游戏。

18、大班社会领域活动教案《趣味分类快乐行动》垃圾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以及不同的颜色标志,学会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2、通过趣味儿歌的方式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与随意处置的危害,建立起垃圾分类回收的意识。

  3、通过实践体验活动,参与垃圾分类操作,深入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以及不同的颜色标志,学会自己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难点:深入理解垃圾分类的方式,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活动准备

  1、手套、不同颜色标志的垃圾袋、垃圾分类回收提示板,部分垃圾实物。

  2、ppt、制作垃圾分类回收视频。

  活动过程

  1、联系生活引话题,认知垃圾分类好处多(引导幼儿们切实理解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

  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 “垃圾山”的照片。

  师:“大家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制造垃圾。每天呀,我们这座城市都会制造出山一样多的垃圾。可是呢,你们知道吗?这里面很多垃圾都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教师展示垃圾回收厂的图片,以及垃圾和回收后制作产品的对比照片。

  师:“大家看,你们画完画的废纸可以做新的纸,你们丢掉的玻璃瓶可以做镜子……大家说说,这些垃圾还能用来干什么呢?”

  幼儿们举手回答。

  师:“按照科学家们的计算,一个城市每天垃圾回收利用完,够我们幼儿园所有的小朋友家里用一年以上呢。”

  师:“可是,孩子们,你们说,钉子能用来做新的纸箱吗?”

  幼儿回答。

  师:“因为不同的垃圾回收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环卫工人们都需要先分类,才能回收。可是,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垃圾桶里的垃圾都是这个样子的,工人们该怎么回收呢?”

  教师借助图片展示一个未合理回收的垃圾桶,里面有铁钉、玻璃片、果皮、塑料袋、废纸等各种垃圾,随后展示环卫工人用手给垃圾分类被玻璃瓶割伤的照片。

  师:“孩子们,你们说说,我们怎么样才能避免环卫工人叔叔们被垃圾伤到呢?”

  教师引导幼儿交流,最终一起总结出自己丢垃圾时就做好垃圾分类的策略,并且给幼儿们做出总结强调。

  2、参照实物来对比,趣味分类好游戏(借助儿歌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借助趣味游戏进行深化。)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怎么样给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今天啊,我们用一首有趣的儿歌来学习。”

  教师首先播放儿歌和相关的动画。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携带的垃圾实物,给幼儿们逐句讲析儿歌,讲解每一种垃圾分类回收的不同标志,以及划分的原因。讲解完之后,再次播放和幼儿们一起学习并尝试跟读。

  幼儿们熟悉儿歌,掌握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之后,教师开展趣味游戏“我会分类啦!”。教师先为幼儿发放不同颜色的手牌,蓝红绿分别代表三种垃圾。然后以抢答竞赛的形式,每次拿出一件垃圾,让幼儿举牌说说应该回收在什么颜色的垃圾桶里。当幼儿答对时,教师就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应的那句儿歌。

  (环节评析:借助儿歌学习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借助趣味游戏进行深化。)

  3、自制环保垃圾袋,对照儿歌做标记(借助手工游戏,记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幼儿们学习完儿歌之后,教师一边继续播放儿歌,一边为幼儿们发放不同颜色的垃圾袋,然后和幼儿们一起对照着儿歌图片上的垃圾分类标记。自己选择不同颜色的彩笔或者蜡笔,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垃圾分类的标签,然后粘贴在相应颜色的垃圾袋上。

  师:“剩饭剩菜瓜果皮, 厨余垃圾放蓝桶。儿歌里是这么唱的。大家看看,图片里蓝色垃圾桶是什么标志呢?这些就是厨余垃圾,我们来自己仿照着,画一个相应的标记,然后粘贴在垃圾袋上好不好?”

  (环节评析:借助自己动手制作环保垃圾袋的手工游戏,让幼儿们再次复习儿歌,记忆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4、变身分类宣传员,一起上街去实践(动手参与中深化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认识,对儿歌的内容进行践行,养成良好的习惯。)

  教师带领幼儿们携带着自己制作的分类回收环保垃圾袋,一起走出校园,自己动手去践行垃圾分类回收。

  师:“我们一边唱《垃圾分类歌》,一边去附近的社区,帮大家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吧”

  教师带领幼儿向社区内居民发放宣传单,唱儿歌,作表演,宣传垃圾分类回收,讲解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同时,教师让幼儿们以“套圈”的形式,邀请家长们玩垃圾分类回收的小游戏,借此继续宣传垃圾分类回收的方法。

  活动总结

  幼儿通过《垃圾分类歌》帮助认识到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理解垃圾分类回收与自己个人和家庭的关系。在教师的后续引导下,幼儿们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回收习惯,在园内园外进行践行坚持。同时,这种行为将会被幼儿带动拓展到家庭之中,在园内掀起一股“垃圾分类回收从我做起”的风气活动。同时,因为本次教学活动的带动,我们也会注重在园内进行相关教育活动的开发和引导,多带领幼儿开展垃圾分类回收的宣传活动,从园内到园外推广教育成果。

19、数学《我把花儿分一分》大班教案图形分类和二次分类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按物体某一特征分类的基础上,学习再按另一特征把已分类的物体作二次分类。

  2.尝试运用语言表述分类的两个层次的特征。

  3.提高操作的兴趣及分析、归纳的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课件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朋友,你们看一看,有趣的朋友是谁? (图形朋友)

  2.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师:这些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2)请幼儿尝试给图形分类。

  (3)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按什么特征为图形分类的。

  3.学习二次分类。

  师:我这里还有几位图形需要分类,你们看看可以怎么分(演示课件,出示图形娃娃)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看看这里都有什么图形?它们除了形状不一样,还有什么不一样?我们一起来给它们分类。

  (2)贴标记。

  师:在分类之前,我们先贴一些颜色标记。 请幼儿按颜色标记给图形分类。

  (3)师:你们看看红色标记里面都是红色图形,这些图形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4)请幼儿将图形按照形状再分类。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图形或玩具进行分类练习。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20、大班教案《分类》

  活动目标

  1.动手操作,能够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2.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学会谦让。

  3.引发幼儿学习分类的兴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难点:感知分类的概念;

  活动准备

  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玩具,铅笔,书若干,动物图片数张,白纸;

  活动过程

  一.整理物品

  1.小熊搬新家,小朋友帮助它把玩具和学习用品整理出来,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2.幼儿动手整理,对物品进行分类摆放。

  3.谈话;你对物品是怎样整理并进行分类的?

  二.分卡片

  1.小朋友都累了,小熊家有这么多的图形卡片,让我们玩一玩分类的游戏吧!

  2.动手操作,幼儿自由分类。

  3.讨论:你是怎样分的?

  三.动物分类

  1.小熊搬新家,它邀请了很多小动物来做客,它们是谁呢?(出示动物卡片)

  2.小朋友,我们把这些动物分一分,你想怎么分?

  3.粘贴画.按动物特点分成飞.走.游三类.将小动物送到它们经常活动的地方,快乐的游戏。

  活动延伸;这些小动物除了按其特点来分,还可以有很多种分法,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下一节课我们来继续分类。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开个饼干专卖店分类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