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趣味数数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2-07 18:23:04

大班数学趣味数数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趣味数数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孩子的数数是有问题的,如何抓住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给幼儿,并教给幼儿数的方法,最后帮助幼儿概括找出规律呢。因此设计本探索活动想帮助孩子了解数正确的方法,从而更多的积累经验。

  教学目标

  1、对数数感兴趣,能正确的点数物体并记录。

  2、通过活动,探索出数数的方法,并找出规律。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的点数物体。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2、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趣味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按照不同的方式、方法有序地数数。

  2.通过操作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初步理解数的概念,并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3.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对数数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

  活动准备:白板、课件、操作材料、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活动室。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

  2.师: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搬家啦,这么多的老师也都快来帮忙了呢,我们一起来和要去帮忙的老师们问声好吧。

  (二)基础部分

  1.师:现在每位小朋友都变成了小火车的车厢,那你们清楚一共有多少节车厢呢?

  幼儿报数,教师配合指导。

  2.师:大一班的小朋友们都太棒了,而且我知道你们数数都很厉害,你们都能数到几?

  我说一个数,你接着往下数3 个数字好吗 ?

  ······3.出示图片,幼儿观察。

  师: 森林国王说啦,要闯关成功后才可以去帮忙呦。那我要请你们帮我一个忙啦,看, 图上有什么?(房子,树)房子有几间?有几棵树?几只小动物?你是怎么数的?

  教师小结:要数清楚物体的数量,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比如从上往下,不同课件都有对应的点数需求,下载课件需要点数,如果点数不足充值后,就可以在电脑上下载了。或者从左往右,这样就不会数错了。

  4.教师与幼儿互动,依次请10名幼儿上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5.出示图片,观察图片上的图形并正确的数出来。

  师:看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这是什么?有几个三角形?几个圆形?······你是怎么数的?还有什么?这次你又是怎么数的呢?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小结:数不同的东西方法也不同,要想正确的数出数量,不仅要观察仔细,还要按一定的顺序数。

  (三)结束部分:

  师小结: 其实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是很要紧的,爸爸妈妈经常买东西的时候都要去看这个数字。那么今天就请你有空的时候到家里去找一找、到附近的超市去看一看哪些东西上面有数字?为什么要看这些数字呢?这些数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开火车》出活动室。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3、大班数学课教案及反思《按群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现有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课件糖果图片、糖果实物、盘子若干;操作材料、笔人手一份。

  配套课件:大班数学课件《按群数数》PPT课件

  下载地址:www.banzhuren.cn/ppt/2252.html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PPT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实物操作要求

  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

  (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反思《按群数数》含PPT课件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操作材料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操作材料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教案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4、大班数学教案《按群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了罗山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来自banzhuren教案.!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成组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5、和10为单位进行按群数数。

  2.学会选用合适的群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数问题,培养幼儿记数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盖、棉签、笔、豆子、纪录纸、粉笔、操作验证分类纸。

  活动过程:

  一、以问好、对歌等方式引入活动主题。

  1.引导幼儿齐声数出双数、(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数到数字10时齐声向客人老师问好。

  2.手指对歌《我们有双勤劳的双手》。

  师唱问:"伸出你的左手、左手,多少?"(说出指头数量)"幼儿伸出左手并回答:"5个",师接着唱问:"伸出你的右手、右手,多少?",幼儿伸出右手并回答数量,合唱:"我们都有一双手,一双勤劳的手。"师问:"几个"(说出双手的总数),幼儿回答双手手指数量。

  二、在动脑数瓶盖的数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群数数的方法。

  1.探索用什么方法能较快数出瓶盖的数量。(2个2个、5个5个,或10个10个数)

  2.根据上步骤群数出现唱数不连贯的现象探索如何能很顺口有规律地群数。

  师总结:2个2个数可以借用数双数的方法,5个5个数中有五、十、五、十交替数的规律,(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且数十的数量是逐一递增的。10个10个数可以借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

  3.以《合拢放开》音乐手指游戏来加深幼儿对群数经验的认识。

  幼儿边表演边数数答题:

  (1)复习10个10个数。

  幼儿用10指齐演并答题:"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一拍,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每一乐句尾师有节奏地插问"多少",幼儿成功答题后接着唱下一乐句,如:10、20、30、、、)

  (2)复习5个5个数。

  乐句"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依然用同样的问答形式引导幼儿5个5个数数。

  (3)复习2个2个数。

  "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小耳朵"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2个2个数出五官的总数。

  小结:要数出物体的多少,除了1个1个数,还可以2个2个、5个5个的数、10个10个地数,这几种都是又快又好的数数方法。

  三、幼儿运用喜欢群数方法进行数数,并记录。

  1.师出示操作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准备选用什么样的群数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分组操作的方法、要求。

  3.分组活动:幼儿选用按群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棉签,数豆子

  四、交流活动

  1.引导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幼儿将记录结果按群数的方式分类粘贴,(即2个2个数的记录纸粘贴在一起),引导幼儿与同伴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6、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成组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5、和10为单位进行按群数数。

  2.学会选用合适的群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数问题,培养幼儿记数的兴趣。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瓶盖、棉签、笔、豆子、纪录纸、粉笔、操作验证分类纸。

  活动过程:

  一、以问好、对歌等方式引入活动主题。

  1.引导幼儿齐声数出双数、数到数字10时齐声向客人老师问好。

  2.手指对歌《我们有双勤劳的双手》。

  师唱问:"伸出你的左手、左手,多少?"(说出指头数量)"幼儿伸出左手并回答:"5个",师接着唱问:"伸出你的右手、右手,多少?";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伸出右手并回答数量,合唱:"我们都有一双手,一双勤劳的手。"师问:"几个"(说出双手的总数),幼儿回答双手手指数量。

  二、在动脑数瓶盖的数量中引导幼儿学习按群数数的方法。

  1.探索用什么方法能较快数出瓶盖的数量。(2个2个、5个5个,或10个10个数)

  2.根据上步骤群数出现唱数不连贯的现象探索如何能很顺口有规律地群数。

  师总结:2个2个数可以借用数双数的方法,5个5个数中有五、十、五、十交替数的规律,且数十的数量是逐一递增的。10个10个数可以借用一个一个数的方法。

  3.以《合拢放开》音乐手指游戏来加深幼儿对群数经验的认识。

  幼儿边表演边数数答题:

  (1)复习10个10个数。

  幼儿用10指齐演并答题:"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拍一拍,合拢放开、合拢放开小手放腿上"(每一乐句尾师有节奏地插问"多少",幼儿成功答题后接着唱下一乐句,如:10、20、30、、、)

  (2)复习5个5个数。

  乐句"爬呀、爬呀、爬呀、爬呀、爬到头顶上"依然用同样的问答形式引导幼儿5个5个数数。

  (3)复习2个2个数。

  "这是眼睛、这是鼻子、这是小耳朵"用同样方法引导幼儿2个2个数出五官的总数。

  小结:要数出物体的多少,除了1个1个数,还可以2个2个、5个5个的数、10个10个地数,这几种都是又快又好的数数方法。

  三、幼儿运用喜欢群数方法进行数数,并记录。

  1.师出示操作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你准备选用什么样的群数方法解决问题?

  2.了解分组操作的方法、要求。

  3.分组活动:幼儿选用按群数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棉签 数豆子四、交流活动1.引导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幼儿将记录结果按群数的方式分类粘贴,(即2个2个数的记录纸粘贴在一起),引导幼儿与同伴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操作结果。

  2.引导幼儿交流操作经验。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对两个两个数数的理念理解的不是很透彻,个别幼儿还不能独立数数,教师应该在设计几个游戏环节,训练幼儿掌握两个两个数数的技能。

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按群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了罗山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一、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二、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 (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8、大班数学教案《5个5个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看看、玩玩中学习将物体以2和5为单位分群,并能按群计数。

  2、发展幼儿目测数群的能力以及学习计数的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软件。

  2、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图形、底版、胶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20以内的数数。

  教师导语:“看,这里有这么多数字,哪个小朋友愿意来数数看!”

  (1)请幼儿用顺数和倒数的方法练习数数。(1个1个数)

  (2)用双数的方法练习数数。(2个2个数)

  (3)以2为单位进行计数。

  教师导语:

  鱼儿正在进行队列表演,请小朋友一个仔细看,它们是几条在一起的?(划圈,说明这是群) 有几群?一共有几条鱼?

  小结:这样两种数数的方法,2个2个数比1个1个数快。

  2、学习按5分群计数

  (1)幼儿操作活动,练习按5分群。

  教师导语:

  每个小朋友都有一袋几何图形,请小朋友按照5个5个分好,并贴在纸板上。

  (2)学习5个5个唱数到20。

  教师导语:请小朋友把含有5的数字找出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同时用双手帮助幼儿理解10与5的关系。)

  运用多媒体让幼儿练习5个5个唱数到20。

  (3)学习按5分群计数。

  * 将鱼按5分群,并有规则地排列;

  *将鱼按5分群,排列上稍有改动;

  *将鱼按5分群,不规则排列。

  小结:5个5个数比2个2个数更快。

  * 出现错误的分群,引导幼儿发现错误。

  小结:每一群的数量一定要一样多,这样才能数得准确。

  3、游戏“快速抢答”

  玩法: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抢答。答对一道题加上相应的分值。最后评出优胜队。

  规则:抢答中出现错误的一队要暂停一次比赛。

  最后评出优胜队。

9、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数数小本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练习数数。

  2.观察材料,尝试借助材料上的提示发现可以数正确的方法。

  3.喜欢数数游戏,愿意感受并学习同伴的数数方法。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

  活动准备

  挂图、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孩子原有的数数经验

  1.经常听到小朋友们数数,你最多能数到几?和他一样多的举手。老师说一个数字,接着往下数4个数。

  二、数数游戏发现正确的数数方法

  1.我知道你们能数很大的数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数正确。下面请看黑板右边,都看到了什么?<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房子、树、兔子、小花)。接下来请你们看着图片,数一数房子有几幢?树有几棵?兔子有几只?花儿有几朵?数好后举手回答。

  2.现在开始对答案

  *你数到的房子有几幢?

  *你数到的树有几棵?

  小结:看来数量比较少的东西容易数清楚。

  *你数到的兔子有几只?你在哪里找到了5只兔子?草丛里有4只兔子。蘑菇房的后面有1只兔子,第6只兔子在哪里?在上面的草丛里。

  你用什么办法将兔子找出来的?从上往下。

  要把东西数正确,其实有方法的,从上往下,从下往上,从左往右,从右往左,从前往后,从后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就一定能把东西数好。

  * 看看花有几朵?(10、11) 哦,有不同答案,请小朋友说一说,“还藏了一朵黄色的小花”哦,所以你数出的是11多,恩,不错。可是你们看看一题板上老师画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红色)那我们应该数谁?(红色的花)对啦,所以说小朋友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观察仔细哦! 可是这么多花这能数的快呢?两个两个数。对了,两个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几朵?4朵,下面的花有几朵?6多,四朵加刘朵一共是十朵。

  3.师:通过刚才的数数,发现小朋友都很棒。可是老师这里还有一些东西需要你们来帮忙数。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幻灯片)

  4、认识这个字么?对,请你们数一数带鱼有几条。你刚刚数带鱼什么地方,数出是8条的?为什么你要数带鱼的头呢?头比身体看的更清楚。你们也都是数头的吗?为什么要数眼睛?要把一堆东西数清楚,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有的数带鱼的头,有的数带鱼的眼睛,有的数带鱼的身体,那个最明显?眼睛,我们一起来数数带鱼的眼睛。

  小结:数一堆东西的时候,要数特征非常明显的地方。

  迁移:用这种方法我们来数数这些香蕉有几只?你数了香蕉的哪里?

  5.这个是什么字?请你们数一数蛋有几只。

  蛋有几只?有六有八?你在哪里数到六只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见的蛋都数出来了,还有两只蛋在哪里?在纸的后面也可能有蛋。你怎么知道后面有两只蛋呢?他用了对应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来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结:这一盒蛋在放的整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几个,算算推推后一排有几个。

  迁移:好,用这种方法,我们来看看这一板酸奶有几盒?怎么知道有八盒的?下面有四盒,你就猜出上面也有四盒。总共是八盒。

  6.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请你们数数奶粉有几种?

  怎么叫种?一样的东西就叫一种,看一看奶粉有一样的吗?左面和右面的是同一种吗?我们一起数一数?答案应该是几?如果这里非要写四,这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对了。(桶)所以你看,小字不一样,数量也不一样。因为括号里的小字是种,所以正确的答案?

  三、关注身边事物的数量

  1.看看纯奶有几盒?纸有几张?

  小结:我们平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包装盒或包装袋上的数字,来得到一些信息。

  2.除了这些,你还在哪还发现了这样的数字,他们都代表什么意思?

  不着急,有兴趣的小朋友回到家里可以去找一找。

  教学反思

  《纲要》在数学领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中明确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此次活动的内容选材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看似简单的数数活动却让幼儿学会一些技巧,懂得了一些规律。

  本节课一共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第二部分中,让孩子明白括弧中的小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小字不同,数量也不同是活动的难点部分。而我在引导孩子解决发现活动的难点时,由于“种”字有点方言色彩,孩子不能准备的理解这个小环节的意思,课后听其他老师说,如果换成“类”也许会让孩子更好理解些。还有就是问奶粉下面非要写上数字四,括号里的小字改成什么就可以了?能回答出来的幼儿不多,有个孩子回答除了“桶”,我立即给出了表扬,继续追问还有没有不同的答案?结果没有孩子回答,我就直接告诉了孩子,除了桶之外,还有罐、箱、碗等等,在这个环节中,幼儿的反应有点似懂非懂的。组织好问题的语言是引导幼儿理解活动内容的关键。

  在最后结束的环节中,我的提问上有些不明确“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我是想让孩子回答出类似生产日期、标签、数量等方面的数字,可有的孩子说了些像电话号码、车牌号、楼梯号等。这个问题我应该如何问才能问到我想要的答案上来呢?如果说“你们还在那些商品上见到过这些数字,你觉得这些数字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语言上准确不准确?

  在整个活动的准备、设计到开展,才发现原来在模仿名师的一节课也不是个简单是事,把名师上课中说的话完全照搬下来未必适合自己班里的孩子。我们在模仿中还要有所创新,要有自己的东西,要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然而,不管自己的成功与否,从模仿名师的课当中,还是学到了很多东西的,比如在设计问题上,要有预设,语言上要简单明了。每个环节之后的小结语要怎么说,过度语是如何设计的等等,都要细细揣摩。

10、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按群数数》含反思

  设计意图:

  基础阶段的数学教育要求幼儿能解决问题,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在利用和运用数学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数数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对于有一定数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学习群数的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来解决生活中数数问题。[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本次活动根据孩子对糖果很喜爱这一特点,并充分利用了罗山的糖果资源,以让幼儿当"小工人"帮忙数、装糖果的方式,积极践行《指南》精神,在轻松的氛围中引导幼儿快乐、自主地学习群数,并引导幼儿在操作中探索群数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群数方法,以便应用到生活中。

  活动目标

  1、用糖果探索和发现按群数数的方法。

  2、尝试用不同的数数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乐于参加数数活动,体验不同方法数数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已有按数取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糖果图片、糖果、盘子若干;记录表、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有吃过糖果吗?糖果厂的老板找不到工人来帮忙装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请小朋友当小工人把糖果装进盒子里。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师出示糖果图片(10个)引导幼儿观察点数。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一看,数一数图上一共有几个糖果?你是怎么数的?

  2、引导幼儿猜想两种不同的数数方法哪种较快。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一个一个数比较快,还是两个两个数比较快呢?为什么?我们动手试一试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师:糖果厂的老板帮小朋友准备了一些糖果和一个小盘子,等等请用你想尝试的数数方法把糖果装进盘子里。(1)在数糖果时,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扰到旁边的小朋友。(2)要积极开动脑筋,用多种办法来装糖果。

  4、幼儿集体操作验证,教师分别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重点观察幼儿数数的方法并进行个别指导。

  师:你是怎么数的?那这样数快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集中分享数数方法,教师记录并归纳小结。

  师:王老师准备了一张记录表要把你们分装糖果的方法记录下来。现在请小朋友们把自己数数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因为一个一个数要数10次,两个两个数只要数5次,所以用两个两个数比一个一个数的方法来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经验师:老板看到刚刚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给我们新的任务啦,你们看这次老板给了我们一张糖果的卡片订单,要求我们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数出来。

  1、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数数方法装糖果更快。

  师:除了按一个一个数、两个两个数的方法装糖果,还可以怎么装更快呢?

  2、介绍记录方法师:老师已经把糖果都画在纸上了,请你把你数数的方法用笔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两个两个数的办法,就用笔把两个两个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后,在后面写出总共圈了几次,并看看,哪种数数的办法最快。

  3、幼儿尝试记录,教师全面观察指导。

  师:你们看,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经准备记录表和笔。等会装糖果的时候,请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声量,并在记录纸上记录尽量多的办法。

  4、集体分享记录的方法和结果。

  师:请已经完成的小朋友带着你的记录表回到位置上与同伴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运用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用两个两个数、五个五个数的方法来数数。以后在我们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来继续数数量更多的数。比如100、200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数会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这个问题带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来想一想!

  教学反思:

  能将物体以2、5、10单位进行按群数数。让幼儿当糖果厂的小工人,在数糖果的过程中,幼儿也初步了解了按群数数的含义,本次活动我以设计糖果厂的场景切入主题,幼儿都能积极回答,说出自己的想法,以游戏形式幼儿很感兴趣,提供的让幼儿操作的糖果幼儿都很感兴趣,在操作探索的时候积极性都比较高,但是在让幼儿操作环节前提的要求不够详细,常规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没有说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齐放框框里,个别幼儿就开始玩,虽然是大班但是我发现常规的要求还是要求,有时就因为小小的环节,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常规又慢慢的松散掉,本节课还存在着一点不足是:我没有把握整个环节的重点,让幼儿的知识经验得不到进一步的提升,这也是数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一点,接下去我会观摩平行班的数学活动,思考我设计的合理吗,考虑周全了吗?

1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复习五以内的数数

  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能说出总数。

  2、学念《数数歌》,学习用相应的点数表示总数。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小狗全家福的照片。

  2、小兔、小猫、小老鼠、小鸭图片。苹果卡片若干。

  活 动 过 程

  一、小兔分苹果,复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创设情景《小兔分苹果》,引出主题。

  2、请个别幼儿上来帮小兔分苹果,大家帮他数数看分的对不对。

  二、闯关游戏《数数我家有几口》,学习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并与相应的点数相对应。

  1、 个别幼儿回答,请全体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验证。

  2、 小狗家里有几个人,就可以用几个点来表示。初步了解数量与点数的对应关系。

  3、 对于程度较差的幼儿教师鼓励运用《数数歌》手口一致点数。

  三、幼儿操作,巩固手口一致点数五以内的数量。

  1、 翻到幼儿用书《数学》第一页,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第一题。引导幼儿了解该练习的操作方法。

  2、教师点评,运用《数数歌》进行校对,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创设小兔分苹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在情境中复习手口一致点数。

  《数数歌》帮助幼儿进一步加深对数量与点数对应关系的认识。

  反思:

  1、手口一致点数的基本知识讲解的不够清楚:伸出右手食指,从左往右。

  2、我采用的是一般意义上的点数,而幼儿操作上所采用的是一行五个圆圈,有几口人涂几个圆圈。在课后,我与部分出现错误的幼儿交流,发现他们能数出图上有几个人,但不知道对应的要涂几个圆圈。这应该就是游戏环节与幼儿操作衔接的不够一致性所产生的后果。

  3、幼儿操作时,涂圆圈的顺序没有强调,出现部分幼儿圆圈从右边开始涂起。

  4、发现新插班的几个小朋友数学特别的好,在数数上比原班的小朋友数的快,还比较快的说出总数。

1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8的形成与数数》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主动性。

  3、学习8的形成数数,知道7添1是8,认读数字8,并理解8的实际意义。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8的数数

  2、课件:趣味练习1-8按照线写数字

  3、图片小蘑菇、小圆片、小萝卜、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招待客人的口吻,引出课题:

  教师:今天小兔子要来做客,我们给小兔子准备好吃的萝卜和蘑菇好吗?

  二、展开

  1、幼儿操作,用对应比较法学习7的形成。

  教师以游戏口吻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练习。

  (1)请小朋友拔7个萝卜排成一队,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2)再请小朋友采7个蘑菇排成一队,并于萝卜找好朋友,

  幼儿点数并说出总数,

  (3)你拔了几个萝卜?萝卜和蘑菇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讨论:怎样把7个萝卜变成8个?7添1是几?

  (4)幼儿复述:7添1是8。

  2、课件演示,操作验证。

  (1)出示7个苹果,幼儿点数

  出示7个桃子与苹果一一对应,幼儿点数。

  (2)苹果和桃子谁多谁少还是一样多?

  思考:怎样将7个桃子变成8个?7添1是几?

  3、利用课件认读数字:8

  (1)引导8个桃子用数字几来表示?

  出示数字"8"幼儿认读。

  (2)讨论字形:8像什么?(8像葫芦)。

  4、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8除了能表示8个桃子、8个萝卜外,还表示8个什么?

  激发幼儿想象许多能用数字7表示的物体。

  (2)小结:8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7的物体。

  5、趣味练习:请拼凑8

  在方框里贴上还是数量的贴纸,使总数量是7。

  三、结束

  讲评:表扬课堂上积极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幼儿。

教学反思:

  在执教的过程中缺少激情,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识的时候,就需要老师以自己的激情带动孩子的学习,在今后的教学中这方面也要注意。

1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数学分房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看二维标记,进行分房活动。

  2.能够互相协商合作完成分房任务,提高初步的分析判断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及相对应的教具。

  2.房子图片、操作纸、房卡。

  活动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课件)这是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嘘,是谁在叹气啊?(出示狮子大王)原来是我们森林里的狮子大王。狮子大王,你为什么事叹气啊?

  狮王:哎!我近来碰到一个难题,我们大森林里造了两幢楼房,一幢是红颜色的三层楼,一幢是黄颜色的三层楼,有六个动物动物参加分房,可是在分房的时候,他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弄得我没有主意了,只好请小朋友们来帮忙,请你们帮我想一个合理的分房办法。。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小朋友,你们愿意帮我吗?

  二、多通道参与,引导幼儿学会看标记。

  让幼儿在听清楚有哪六个动物来参加分房、他们分别提了那些要求后,学会看与之相匹配的标记,懂得标记的含义。

  1.老鼠:我嘛,年轻灵活,我想住在三楼,而且我不想和猫住在一幢楼里,太危险了。

  2.大象:我太重了,我想住在一楼,而且我不愿意和老鼠住在一幢楼里。

  3.公鸡:我不愿跟狐狸住在一幢楼里。而且每天早上我要打鸣,叫大家起床,我想住在三楼。

  4.猫:我才不愿和老鼠住在一幢楼呢。

  5.乌龟:①我的动作实在是太慢了,所以我想住在一楼。

  6.狐狸:我嘛,随便住哪里都可以!

  三、尝试操作,幼儿根据标记为动物分房。

  1、教师操作课件,帮助幼儿进一步回忆动物提出的分房要求、明确标记的含义。

  2.幼儿2人一组,共同合作按标记为动物分房子。

  四、检查评价,进一步理解标记含义。

  教师与幼儿共同检查幼儿分房的情况,对有错误的分房进一步指导幼儿理解标记的含义,让其它幼儿帮助纠正。

  五、六人游戏,体验合作找房的快乐。

  狮子大王也为小朋友们造了新房,6人一幢,每间房子有一个房卡,请小朋友6人一组,先拿好房卡,再根据房卡找到自己的房子(幼儿根据第一次操作获得的经验,根据房卡上的标记,共同合作找到自己的家)。

  六、延伸活动,验证新房找对与否。

  活动反思:

  《纲要》提出数学教学的目的是让它与生活走得更近,发挥它的作用。我们教师应结合幼儿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来设计数学活动。脱离了生活的数学儿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运用了幼儿在生活中较熟悉的门牌号码,引导幼儿理解二维坐标的意义。制订出本次活动的教学活动。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乐。为了使幼儿轻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数学概念,我采用了游戏法来吸引幼儿的兴趣。正如杜威所说的:游戏就象是一个“糖衣”,让幼儿在“糖衣”的诱惑下,把本来难以下咽的“苦药”吞咽下去。让幼儿在游戏的情景中,主动积极、自愿地去探索和发现,以自己的方式获得经验。真正体现幼儿在活动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则以饱满的情绪、适时的指导把游戏贯穿于活动的始终,通过游戏的由易到难,层层深入,进一步使幼儿加深和巩固对双重序数理解。在攻破难关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此外,我还采用发现法、赏识激励法等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从而使本活动达到科学性、趣味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整个活动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安排、讨论设想到操作到再次讨论的形式,掀起一个个高潮。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动手探索发现为主,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培养幼儿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发现、去探索掌握知识的能力。但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一些不足之处:如一开始我所提出的目标掌握6以内的双重序数的关系,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似乎简单了一些,应该提供多层次的楼房高度和房间数,供幼儿选择。另外,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对于幼儿所出现的一些问题,关注度还不够,没有及时帮助其解决问题,反而一带而过,使得幼儿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出现了更多地问题。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除了要设计好活动的过程,更要在活动中关注幼儿表现、反应,并及时予以帮助。

14、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抽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表格的相应的位置上勾画记录图形的三种特征。

  2、积极参与讨论活动,大胆讲述自己的意见。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抽奖券、抽奖箱、奖品学具:作业纸、笔、抽奖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巩固图形特征。小朋友你们见过爸爸妈妈抽过奖没有啊?那怎样抽奖的?对了,抽出的奖券一定要根兑奖的奖券对上号,才上市中奖呀。你们想不想玩,等会儿老师带你们玩个抽奖游戏,老师也带来了许多奖券,先看看奖券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对了,这些奖券它们大小不同(有大有小)、颜色不同(有红有黄有蓝)、形状不同(有圆形的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奖券,请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奖券,先看看,再说说,你的奖券是什么样子的,(自己说,再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我在请个别小朋友说给我听听。小朋友拿好拿好奖券。

  二、抽奖游戏。

  1、抽三等奖,分析单一特征接下来抽奖游戏现在开始。(放音乐)这是抽奖箱,这是奖品,我们先来开三等奖,谁来抽,我来抽,谁会中奖呢?抽出来一看,问:我抽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奖券,(正方形)这是正方形的奖券,表示正方形的奖券中奖,你看看手中的奖券是正方形的吗?请中间的小朋友去领取奖品,恭喜你们。还有谁会中奖呢,继续抽奖,(放音乐)看是什么样的奖券?请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为什么中奖了?幼儿答,因为我是……。

  2、抽二等奖,分析两种特征。

  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重新再拿一张。我们来抽二等奖,这次必须要有两种特征的奖券,要求小朋友睁大眼睛看,这次什么标记?小标记表示小的奖券,小的奖券就有机会获奖,能不能获奖呢?我们来看第二个特征,再打开后面,是什么?中奖的小朋友站起来,问:你是怎么知道中奖的,幼儿答,我是……继续抽奖,抽出来的是什么,再看后面是什么,中二等奖的是什么,去领取奖品。

  3、抽一等奖,分析三种特征。

  重新交换奖券。我们来抽一等奖,这回要增加难度,要有三种特征的图形。(放音乐)抽出来看是什么标记,再看手上的奖券是大还是小?请小朋友注意就有机会获奖,再看第二个特征,打开是什么,两种特征都对上了是什么,接下来看第三张特征是什么,你对对,你中奖的奖券是什么,幼儿答。同样恭喜,在给一次机会继续抽奖,……小朋友们玩得真开心,把你的奖券放回篓子休息。

  三、学习看图形画特征

  1、认识表格。

  老师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是一张表格,表格共有三横排,这是第一排、这是第二排、这是第三排,表格的第一排上有什么,你说的真好,第二排、第三排的第一竖排上有什么,小朋友看着这个图形在表格的第一排中找到它的三种特征并画勾,这个图形就好像一列小火车,呜,火车开了,开到大小标记站,,停在哪里?为什么?继续开。在相应的格子里画上勾,做完了,看着勾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第二个特征,也像一列火车,继续开,开到哪里,不能弯,提醒幼儿在同一排的格子里,请一名幼儿操作。做完了并读一读。你读出来的特征跟前面的特征是否一样的。

  2、刚才小朋友学了一个新本领,,你想不想练一练呢?

  3、幼儿操作。老师巡视。

  4、挑选一张集体讲评,并读一读。自己再次检查。

  四、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5、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接龙》含反思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来;自.屈;老师;教.案;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16、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分析: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1)幼儿评价:拼得是什么图形?谁拼得好?为什么?

  (2)教师评价:表扬会应用公用边的原理、注意用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较多图形的幼儿。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好吗?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1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设计:趣味接龙反思

  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2、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1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趣味接龙》含反思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出自:屈;老.师"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20、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怪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不受物体大小、排序方式的影响,加强对数量8的认识。

  2、能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找出该物体或者给物体进行定位。

  3、能用语言表述相关的操作内容,愉快地参加活动。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1、认识怪兽导入活动。

  展示怪兽和数字。

  教师:这些怪兽真奇怪,他们的身上有好多的点点,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点子跟中间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2、吃数字的怪兽。

  根据怪兽身上的点数吃相应的数字。

  3、根据骰子的点数记录数字。

  请3~4位幼儿到教师机上操作点击骰子滚出一个数字。

  使用荧光笔在怪物身上来标记相应的数字。

  4、游戏幼儿分组操作组一:记录记录怪物身上的点数。数出怪物身上的点数,在方框里写出点数。

  组二:按照怪物身上的图案搭配相应的图案1。

  组三:按照怪物身上的图案搭配相应的图案2。

  组四:把怪物送回家

  5、看课件检查答案。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21、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拼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

  活动准备:

  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

  活动过程:

  (一)变魔术,引出课题。

  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

  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

  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

  (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

  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

  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

  (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

  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

  (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

  (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

  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

  3.活动评价。

  (四)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

  活动反思:

  1.让数学变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为什么学生喜欢这节活动课,因为这节课直观形象,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像玩游戏一样,有趣好玩。所以,数学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用动画片中的人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等就是让数学变得好玩一点,学生积极性才高。数学教学应该向语文课学习,让学生能感知数的灵动,让数学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2.数学要多让学生操作。

  数学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操作,多动手。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会更深。滚一滚,如果要对低年级的学生说是很难说清楚的,但学生动手滚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数学教学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就是让学生多操作。

  3.要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

  有人说感觉器官用的越多,记得就会更牢固。这节课让学生动手操作,用手去摸,动手去堆,用眼睛观察,调动了学生的多种器官。

  4.了解学生,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

  低年级学生在用语言表达数学问题时,有时候不太准确,这时候就不要强求学生记住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可以等一等,现阶段只要让学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让学生讨论。

  不要小看这些小孩子,他们思维活跃,想法多样,只要你给他们一个舞台,他们就会精彩演绎。在搭一搭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可以搭出哪些物体,学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给与了肯定和表扬。

22、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趣味接龙》含反思

  设计意图:

  接龙是中国的传统经典优秀,我们的童年或许都有它的伴随,也在和它的互动中朦胧的了解了数字,接受了数的对应,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幼小的我们或许都没感觉学数是痛苦的、枯燥的,反而是乐此不疲。我认为这样一种蕴含数的概念、给予孩子快乐学数的游戏假如引入今天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应该是适宜的,因为它符合了“生活中的数学”、“快乐学数学”……等等等等《纲要》新精神。因此我从接龙游戏入手,以接龙游戏特点为切入口,设计了这样一次数学活动,尝试通过了解接龙、走进接龙、设计接龙等环节帮助孩子初步感知中国传统游戏——接龙的排序规律,并在探索简单的推理方法中,学习制作接龙卡。

  重点:

  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难点:

  1.孩子对前后卡片的界限区分。成因是接龙卡本身有两小部分所组成,容易会造成孩子辨别卡片上的混淆。

  2.操作中的前后推理。成因是由于幼儿的逆向思维发展尚不成熟,容易被附近一个已知数所误导。

  解决策略:

  1.逐步化解法:借助双色的卡片做教具,以层层递进的方式从顺向推理向逆向推理逐步过渡。

  2.资源共享法: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操作活动,能以兵兵互教的形式化解补缺的难点,达到资源共享。

  活动目标:

  1.了解接龙游戏的规律,并能运用比较、对应的经验合作制作接龙卡。

  2.尝试用简洁语言介绍和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能运用以往的数学经验表明意思。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以“舞龙”引出课题。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龙”。

  教师目标:为学习接龙游戏做自然的衔接与铺垫,潜意识中渗透对中国传统的颂扬。

  第二环节:观察并寻找接龙卡规律。

  这条“龙”是怎么接起来的?身上有哪些特点?

  教师目标:2.通过形象的图示让幼儿初步感知到接龙游戏的基本方法,激发参与操作的愿望。

  第三环节:分层操作:接龙和补缺

  (四类不同难易的操作材料)

  教师目标:让不同能力孩子以不同的材料学习接龙游戏方法,体验游戏的乐趣,并能将规律活学活用于推理之中。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数物接龙卡。

  教师目标:提升接龙游戏的规律难度,促使幼儿的思维要多角度思考,多角度解决问题。

  活动反思:

  幼儿喜欢游戏,兴趣浓厚,但幼儿不会具体的在玩中学,只有教师正确的引导, 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生成的词语接龙,不但玩出了乐趣,学会了积累词语。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趣味数数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