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我会看月历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1-25 18:23:02

大班数学我会看月历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我会看月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月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2、学会按数字表倒数。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重点学习看月历。

  难点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活动准备

  教具 大的月历、笔、事前了解幼儿对月历的前期经验,A4纸。

  学具 我的数学,附加题材料,加减法作业单,笔。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请幼儿看看当月的月历中有几个星期一,有几个星期二,几个星期三,几个星期四,几个星期五,几个星期六,几个星期天,星期几是最少的。

  和幼儿讨论月历中的排列规律。

  这个月几号有什么活动,请幼儿帮忙找出来,并用记号记录。

  个别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

  2、小组活动。

  第一、二组:我的数学操作材料。

  第三、四组:附加题材料。

  第五、六组:加减法作业单。

  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3、活动评价。

  展示幼儿记录时间活动作业单,强化幼儿正确的记时方法。

  将A4纸裁成纸片,粘成长长的一条,由25开始倒数,引导幼儿观察一天天过去,数字就会越来越少。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认识日历,挂历,台历,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在日历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很好奇,大家都在不停的开动脑筋,有的发现图案不同,数字不同等,我利用着一环节让幼儿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日历,以便孩子们在接下来找节日的环节中操作探索,孩子们对日历很感兴趣,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正确找出日子,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按老师指定的条件找到相应的日期,孩子们也相当地有成就感。

  整个活动下来老师感觉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而且效果有好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看月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星期,知道星期的排列顺序,知道一星期有7天,一个月有30、31天。

  2、通过探索活动,了解一年有12个月,会看月历,能够正确说出月历上的日期和星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人手一支笔。

  2、2005年的挂历。

  星期一~星期日的字卡共7章。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通过提问引出星期。

  师:小朋友,你知道今天是几月几日吗?;.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星期几?(幼儿回答)那你知道一星期有哪几天?

  2、教师出示挂历(本年本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挂历内容。

  (1)这是什么?上面有什么?

  (2)告诉幼儿这是今年的挂历,每一张表示一个月,这是几月份的挂历?这个月有几天呢?教师边指日期边带领幼儿念日期1-30。

  (3)认识星期。认读汉字星期一到星期日。

  (4)幼儿找一找1日在哪?教师用红笔圈起来。并引导幼儿向上看1日是星期几。

  (5)请幼儿圈出今天的日期,再说说是星期几?

  3、初步了解星期与人们的关系,感知星期排列的有序性。

  (1)一个星期这几天是怎样排列的?

  (2)星期与爸爸妈妈和我们小朋友有什么关系?

  (3)游戏:找一找星期几不见了?(老师请幼儿把眼睛闭上,抽掉一张,让幼儿猜一猜星期几不见了?)

  4、让幼儿观察台历,通过观察进一步巩固对星期的认识。

  (1)观察自己带来的台历,数一数一个星期有几天,这个月有几天?

  (2)教师任意说出日期。让幼儿找一找是星期几?

  (3)教师说出具体的位置,让幼儿圈出日期,再告诉大家。如:第一个星期三是几号?第三个星期五是几号?

  (4)一年有几个月?请幼儿翻翻数数再告诉大家。

  二、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月历,请你给第一个星期日涂上红色;给第三个星期二涂上黄色,再给小鼠咪咪的生日--第四个星期四画上一颗五角星。

  2、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请你将同类实物圈在一起,在写上相应的数字。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认识日历,挂历,台历,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在日历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很好奇,大家都在不停的开动脑筋,有的发现图案不同,数字不同等,我利用着一环节让幼儿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日历,以便孩子们在接下来找节日的环节中操作探索,孩子们对日历很感兴趣,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正确找出日子,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按老师指定的条件找到相应的日期,孩子们也相当地有成就感。

  整个活动下来老师感觉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而且效果有好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月历》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幼儿园大班的数学活动,马上到春节了,孩子们对这些节日以及时间还右很多不知道的,因此设计此次活动,一是教育幼儿应该认识不同的月份,每个月份的日期不同,再就是懂得珍惜时间,不管是以前还是未来,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回忆和期待的事情。

  设计思路

  12月是辞旧迎新的日子,这时候“时间”往往成为孩子们最敏感的话题之一,于是我抓住这一切入口设计“迎新年”的系列活动,“共同度过2020”便是其中之一。在组织本次活动前,我先通过创设环境“新年倒计时”来激发幼儿对新年的期盼。其中我提供了2020年和2021年的月历,让孩子们借助月历来了解、记录离新年还有几天,引发幼儿产生使用月历的需求,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开展活动“共同度过2020”。在活动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解读月历,了解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回忆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在流程设计上,我首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人手,让他们提出问题并通过交流、讨论来解决,以此认识月历上的不同数字,理解数字所代表的含义(如年、月、日),从而学会看月历。然后,我用问题“每个月有几天”激发幼儿的思维冲突,让他们自主探索、记录,促使他们关注“每月的天数并不相同”这一特征。接着,我通过引导幼儿寻找月历上的一些文字来进一 步了解月历蕴含的丰富信息。最 后,我出示了幼儿在园度过的一些 特殊日子的照片,让他们在月历上 找出是哪月哪天,回忆共同度过的 美好时光。与此同时,我又让幼儿 在月历上寻找自己最开心的日子, 分享快乐,进一步感受月历上的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整个活动中,我紧紧扣住两点:

  一、梳理幼儿对于月历的零星经验;

  二、解读年历的秘密,让幼儿 通过自己提出问题、交流讨论、探索操作来解决问题。

  活动目标

  1、解读月历,感受月历在日常 生活中的作用,同时了解数字在实 际生活中所表达的含义及其运用。

  2、回忆美好生活,与同伴分享 快乐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利用2017年和2018年的挂 历在活动室一角创设“新年倒计r 时”的环境,让孩子们每天更新日 期,以此引发他们对时间的关注, 知道当天是几月几号,数数离新的 一年还有几天。

  2、台历若干(与幼儿人数相同),记录用的笔、纸,展示板。

  3、2011年12月份的月历(教师按标准月历放大制作)。

  4、-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幼儿共同生活、游戏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月历上的数字

  1.有谁能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今天是什么日子?(某某年某月某号,星期几)离新年还有几天?

  2.在这张月历上,你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3.这么多的数字在月历上有什么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引导幼儿分小组互相提问,互相交流,解决问题。)

  4.小结:数字出现在月历的不同地方,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能通过这么多数字知道年、月、日和星期几。)

  5.12月份有几天?一年中每月的天数都一样多吗?(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想法,然后翻看台历验证自己的想法。)

  (1)请你们边翻看台历,边记录每个月的天数,并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将记录结果展示在活动板上。

  (2)你通过记录发现一个月有多少天?一年中有哪几个月的日子是一样多的?你是怎么记录的?(幼儿通过讲解,分享不同的记录方式。)

  6.游戏“大小月我知道”。

  一个月有31天的是大月,其他的都是小月。如果不看月历你们能记住吗?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此时有四个指关节突出在拳背上,从食指开始,突出的关节部位代表大月,两指之间下陷部位代表小月。数到七月后退回原位接着数。

  二、月历上的文字

  1.马上就要到2021年了.2021年的第一天是几月几号?这一天又叫什么?

  2.(出示日期下的文字“元旦”)“元旦”是什么意思?(师幼共同理解“元旦”的含义——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3.中国的新年叫什么?是哪一天?(教师出示汉字“春节”,幼儿在2012年年历上寻找“春节”两字,讲出相应的日子是几月几号。)

  4.离中国新年还有几天?那时我们能干些什么?

  5.元宵节是哪一天?我们可以做什么?

  6.小结:月历上不仅有数字还有文字,数字能告诉我们这一天是哪一年几月几号、星期几,而文字则能告诉我们一些重大的节日。

  三、共同分享年的快乐时光

  1.2020年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中我们共同度过了许多快乐时光。(教师出示一组反映大家快乐活动的照片。)

  2.师幼一起根据照片回忆活动,并在月历上寻找活动的日期,如6月1日,做上相应标记。

  3.-年中哪一天你最开心?请用笔在台历上圈出来。

  4.请幼儿介绍自己圈出的日子,讲讲开心的原因。

  活动反思

  亮点:该活动的内容选择和时机把握恰当,将迎新年与时间教育、数教育和文字认识有机结合,既丰富了幼儿使用月历的生活经验,也有利于幼儿加深对时间概念、节庆日的感知。活动内容和过程设计突出知识性与情感性、生活性的结合.留给幼儿较多的提问、探索和分享的空间。

  不足:该活动还可以在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1.归纳提升幼儿对有关月历上的数字所代表的含义的理解,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寻找月历上的规律。

  2.在认识月历的环节中没有设计“一年有几个月”的问题.而是直接进入让幼儿统计每月天数和记大小月的活动,因此缺乏逻辑顺序,易造成幼儿认知上的不适应。

4、大班数学教案《月历宝宝》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3.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月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月历。了解月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月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月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编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

  自编谜语:一个小本子,天天挂墙上。一天撕一张,过年就撕完。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月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月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月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月历是那一年的?2010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月历最上面有数字2010的就是2010年。我的月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于是我在黑板上挂了一个大年历,请他们观察一个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个月的天数都是一样的。孩子们的发现果然不出意外,他们问:老师,为什么有的30天,有的31天,还有这个2月怎么是29天(28天)。在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后, 我用“拳头”形象地来区分大月小月,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学中乐,玩中学,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在寻找月历秘密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发现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有的孩子说:“老师,我发现了月历上的数字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呢?”,我把这个球又抛给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说:“红色是休息天,我们可以不上课。”有的孩子说:“不对,有的红色不是休息天,是节日,你看!”还用自己发现的事实给你证明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月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月历宝宝》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思维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指导幼儿粗浅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精神和各种能力,促进其智力发展。通过指导幼儿初步感知时间这个概念,发展幼儿的“时间感”。建立幼儿的时间观念,是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幼儿识字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时间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为此,我在活动设计中,将“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数字和故事巧妙结合,使原本抽象、复杂的概念变得具体、简明、易于理解,为幼儿主动探究学习留下余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

  2.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3.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运用不同的数数法探究:一年有12月个月,一个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活动难点:大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顶小月又是哪个月?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05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数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年、月、日)数字卡(12、30、31、28、365)幼儿人手一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日历。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十二座“房子”,引起兴趣。并提问有几座房子?大的有几座?小的有几座?

  2.出示数字卡(12、30、31、365、28),猜猜与“房子”有什么联系,明确探索任务。

  设疑:为什么老师把有的房子画得大,有的画得小呢?

  请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来,分别认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讲述故事,回答问题,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4.引导

  幼儿操作小字卡、数字卡,探究回答问题:很久以前的这个妈妈的名字叫什么(年)?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日)?(.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年妈妈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12座)?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么(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几个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顶小的月是几个(1个)?有多少日(28天)?年妈妈共有多少个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数数法了解)。

  5.猜谜。引导幼儿知道有记录时间“年月日”的叫做日历。了解日历有年类之分,种类之别。

  6.引导幼儿观察展品是哪一年的,台历、挂历、日历的区别在哪里,你会用吗?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学习查看日历的方法。

  2.组织幼儿观察闰年挂历,引导他们发现二月,从而了解到了“特殊”一年就会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编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妈妈,妈妈的名字叫年。她有365个孩子,他们的名字都叫日。一天这位妈妈为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

  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这12座房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这个年妈妈就让孩子住在房子里,为了使房子不挤。年妈妈就在大房子里住31个孩子,小房子里住30个孩子,最小的房子里住28个孩子。

  自编谜语:一个小本子,天天挂墙上。一天撕一张,过年就撕完。

  活动反思

  通过故事的形式,利用故事便于幼儿理解的特点,使幼儿喜欢、理解日历。果然,这种方式大大的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很容易就理解一年有365 天,分别住在12个月里,其中有的月是29天、30天、和31天。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我发现孩子们掌握的较好,效果也不错。

6、大班数学教案:我会看时间反思

  活动目标:

  1. 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的认识。

  2. 学会认识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掌握认识钟面整点、半点的方法。

  3. 愿意动手操作,增强时间观念。

  4. 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重点难点:

  1. 重点:认识整点和半点。

  2. 难点:掌握认识整点和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

  2. 物质准备:PPT、画好的钟面图画纸每人6张、笔每人1支、时钟2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通过出示图片创设情境提问,让小朋友们回忆巩固对钟面主要结构认识。 老师请来了一面钟(PPT),它来得太匆忙,好像丢了什么东西,请大家一起帮他找回来吧! 小结:钟上面有时针、分针、1-12按顺序排列的数字,其中分针长,时针短。

  二、利用PPT上面的图片,举例讲解整点、半点的特征,使幼儿学会辨认整点、半点的书写方式。

  (一)、整点和整点的书写方式 小朋友们都认识了钟长什么样,那都会看时间吗?

  1. 播放PPT,请幼儿回答这是几点?为什么? 2. 我们应该怎样书写?(PPT展示书写方式) 小结:当长针(分针)指到12时,时钟(短针)指的数字几就是几点钟。

  (二)、认识半点和半点的书写方式j

  1. 现在是几点钟?现在长针和短针有什么变化?

  2. 长针指在6,短针指在7和8中间,这就是7点半。

  3. 表示半点的时候,长针一定是指着6的,短针一定是指在两个相邻数字的中间。

  4. 表示半点时,用数字怎么表示?(7:30)

  小结:分针指着6时,时针一定会指在两个相邻数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几,就是几点。

  三、操作

  (一)请两名幼儿上台,操作时钟。根据老师说出的半点,转出指定的时间。

  1. 教师说出任意半点,幼儿操作。 2. 教师引导下面幼儿集体检验。

  (二)请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钟面,引导幼儿回忆一日生活流程的时间,并请他们在钟面上画出来。

  1. 我们在幼儿园中一天时间安排是怎么样的呢?(8:00入园——11:30午饭——12:30午睡——下午2:30起床——4:30晚饭——5:00放学)

  2. 在钟面上画出相应的时间。

  3. 对照PPT一一幼儿相互检查操作结果。

  (三)完成幼儿用书第18-19页 书上这些时间你都认识吗?请把对应的时间连一连。

  四、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在户外游戏时,玩老狼老狼几点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7、大班数学教案及反思:我会看时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8、大班数学教案《我会看日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朋友到了大班应该有一定的时间概念,在平时问小朋友今天是星期几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不能正确说出,通过思考我便设计了这堂课,让幼儿能够学会看日历。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日历,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2.知道日历的意义,并能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3.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会思考,并让幼儿学会和同伴协作。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星期中每天的名称和顺序

  难点:按指定条件找到日历上的位置

活动准备

  大的日历一份,教师自制5月和9月的日历各一份

  幼儿人手一份日历,铅笔,幼儿会认识1~30的数字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猜谜语,引出内容(日历)

  2.认识日历的种类(年历、台历、挂历等)

  二、带领幼儿听故事了解日历,并结合1~30的数字

  三、出示一张大日历让幼儿观察,并让幼儿说出上面看到了些什么?

  (教师在这个环节仔细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的含义,讲解每个格子的含义,讲解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不同颜色的含义)

  四、 认识星期

  (告诉幼儿一个星期有7天,而这7天用了不同的颜色来表示)

  五、教师出示5月和9月的2张挂图,带领幼儿认识日期

  教师让幼儿先找年份,再找月份,最后找几号,并指导幼儿找出5月1日和9月10日

  六、教师给幼儿发一张日历表,让幼儿按照老师指定的条件在日历上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让幼儿说出你找到的是几月几日。

  七、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八、总结,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活动开始时我先让幼儿认识日历,挂历,台历,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你在日历上看到了什么?孩子们很好奇,大家都在不停的开动脑筋,有的发现图案不同,数字不同等,我利用着一环节让幼儿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充分地发挥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活动前我有意识地收集了很多日历,以便孩子们在接下来找节日的环节中操作探索,孩子们对日历很感兴趣,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不能正确找出日子,但经过多次的练习,孩子们基本上能按老师指定的条件找到相应的日期,孩子们也相当地有成就感。

  整个活动下来老师感觉孩子们学得很轻松,而且效果有好好,孩子们学得很开心,但美中不足的就是老师讲得太多,影响了孩子们自己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9、大班数学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0、大班数学课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知道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2.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3.增强时间观念,体验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对认识时钟已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并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物质准备:课件,大钟、幼儿每人一个小时钟,实物投影仪,幼儿分组操作材料,大灰狼头饰等。

【教学过程】

  一、猜谜引题,认识时钟

  1.猜谜引题,激发兴趣

  2.交流经验,理解用途

  小结:时钟是我们的好朋友,可以提醒我们:现在是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情了。它是我们生活的好帮手,我们的生活少不了它。

  3.播放课件,认识时钟

  引导语:如果我们要把圆变成时钟要添加什么?有哪些数字?数字排列有规律吗?长针叫什么?短针叫什么?

  小结:钟面上有1-12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时针比较粗,分针比较细。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格或者一个数字,这就是一小时。

  二、操作学习,认识整点与半点

  1.观察课件,认识整点

  小结:原来分针指在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2.分组操作,巩固整点

  a看时拨钟b看时间对应画时钟

  c对应时间插卡d时间时钟对对碰

  3.观察课件,认识半点

  小结:当分针都指向6的时候,时针指向两个相邻的数字中间,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点半。

  4.观看课件“我的幼儿园半日生活”

  小结: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做很多事情。而且你们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会有更多的学习任务。我们可以请时钟帮忙,提醒我们做好每天该做的事情,按时起床、准时睡觉。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守时的好宝宝吧!

  三、游戏体验,复习巩固

  游戏名称:老狼老狼几点钟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老师当老狼,小朋友们当小羊。老狼出示时钟时,请小羊说出时间。老狼说几点时,小羊就把手上的钟拨几点。小羊拨好了钟就停下来,请老狼看时间。如果拨错时间,可能会被老狼吃掉。

  创作感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从小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让幼儿知道时间的珍贵,懂得爱惜时间,特别是对于马上就要跨入小学大门的大班幼儿,开展此类活动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本次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增进幼儿对时钟的进一步了解,取得较好的效果。

  1.活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阐明科学教学应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幼儿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活动中教师采用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作为认识时钟的载体,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对学习、生活的很大帮助,真实体会到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从而激起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主动去探究新知。

  2.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在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操作的机会,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分组共同合作完成,幼儿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操作,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幼儿操作结束后,教师通过提问与幼儿互动,给幼儿有一个交流表达机会,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主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教师是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提炼的,不仅肯定了幼儿的想法,而且在幼儿原由的知识层面上作了提升,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观。

  3.体现良好的师幼互动

  不难看出,教师在活动中运用幽默、简洁的语言,留足时间反问,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让幼儿在积极互动的活动氛围中进行探究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分组练习则为幼儿提供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最后,教师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给枯燥的数学活动带来了欢乐,让幼儿在玩中学的同时也巩固了幼儿对整点、半点的认识,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1、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活动反思】

1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过程:

  一、 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屈,老师.教,案,网"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3、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教学反思:

  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4、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我会看时钟》含反思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3、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5、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反思《我会看时钟》

  【设计意图】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见时间是多么的宝贵。但时间对孩子来说却非常抽象,他们一般体会不到时间的重要性。平时,与家长交流,听到家长报怨最多的是孩子做事拖拉,没有良好的作息习惯。另外,大班的孩子面临入小学,小学与幼儿园的作息差别很大,小学必须严格遵守时间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一定的任务。所以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就要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时钟是孩子们了解时间、感受时间最直接的工具,因而设计教学活动《我会看时钟》,以此为契机,生成有关时间的主题活动,引起幼儿对时间的关注。

  在幼儿学会看时钟的活动之后,继续让幼儿了解现代的计时工具有哪些,如手机、电脑、电视、收音机等,引导幼儿收集有关从古至今计时工具的发展,即丰富了幼儿有关计时工具的知识,又培养了幼儿收集信息的能力,支持鼓励收集信息的幼儿交流收集的信息,学会与人分享;其它幼儿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同时增强收集信息的兴趣。从了解计时工具的发展,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幼儿对时间的认识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因此,平时要从幼儿的生活入手进行渗透。如把早起床、早餐、入园、做操、活动等时间较固定的环节,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画出钟表的时间,并用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表示各生活环节的时间和活动内容,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或指导幼儿简单画出相应的活动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引领幼儿感知单位时间的长短,如,1分钟有多长,在1分钟内我们可以做什么?在家里,起床用多长时间等,潜意识让幼儿知道动作的快慢与节约时间的关系,初步学会打理时间,把握时间,充分利用时间。在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开始及结束,引导幼儿看时钟,了解每项活动所用的时间,让幼儿充分感知时间,避免做事拖拉的不良习惯。

  家长工作:建议家长在家及时提醒督促幼儿遵守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和游戏,培养幼儿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2、学会看整点。

  2、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2、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实物时钟3个。

  2、每人一个自制小时钟,胸卡数字1—12。

  【活动进程】

  一、猜时钟谜语,激发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猜猜它是谁?仔细听:滴嗒滴嗒,滴嗒滴嗒,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睡,什么时候起。

  2、提问:你在哪些地方见过钟表?那里为什么要有钟表?

  [设计意图:将好听的谜语,作为活动的开始,激发了幼儿关注时钟的兴趣;问题:“你在哪里见过时钟?”直接指向幼儿的相关经验,引导幼儿知道时间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二、认识时钟,学认整点。

  1、感知钟面。

  引导幼儿回忆:你知道钟面上有什么吗?(请幼儿交流。)

  时钟上到底有什么呢?小数字是怎样排队的?指针是怎样跑的?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每组一个时钟,请幼儿与同伴观察交流,老师每组认真倾听,了解幼儿的观察能力。)

  师引导幼儿重点了解:

  (1)有1-12个数字,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如12与6在一条直线上等;引导幼儿扮演时钟12个数字,模仿小时钟站好,体验时钟数字的排列规律。

  (2)有两根指针,黑色长针是分针、黑色短针是分针。了解时针与分针的关系,分针跑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知道指针是顺时运转。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安排了回忆钟面、观察钟面、讨论钟面及我做小数字等活动,帮助幼儿在感性经验的支撑下建立起钟表面的直观模型,符合孩子的思维特点,孩子们在参加小组讨论、探索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孩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2、自主探究,学认整点。

  依次出现表示1点、2点、3点的钟面问:“这是几点?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知道表示整点时,分针指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点整。以游戏方式引导幼儿操作练习,如,教师拨出时间,幼儿快速说出时间;教师说出时间,幼儿快速拨出时间。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推理找规律,提供可操作的时钟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认识整点提供活动的条件,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三、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老师与幼儿商讨游戏玩法,鼓励幼儿自主游戏。

  规则:老狼说时间,幼儿扮小时钟正确表示。

  [设计意图:孩子自主游戏时,需要思考:角色的分配——多少人扮演数字,几个人扮演指针;游戏的组织——数字怎样站,指针怎样站;游戏的玩法——时针与分针怎样运转才能正确表示时间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孩子们需要讨论、尝试、商量、协调才能将问题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展示,对时钟的认识更加深刻,孩子的探索能力、与同伴合作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体验到独立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因为代表烟台市特级教师向全市教师展示的教学活动,因而多次地在不同班级试讲。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非常好,积极参与活动,尤其是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让孩子们14人一组,自己想办法站成时钟的样子,孩子们非常喜欢,有效地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与管理能力,同时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看时钟及关注时间的兴趣。

16、大班数学教案反思《我的一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时间的行程。

  2、初步认识时钟,正确地辨认整点。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挂图第10号:我的一天。

  2、挂钟一个,长针、短针做成手状。

  3、幼儿自制的时钟人手一个。

  4、《小闹钟的音乐》

  5、大鼓一个。

  6、“我的一天”小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1、“小闹钟”你好。

  ——听听音乐看看钟,说说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念绕口令:长针长,短针短;长针走得快,短针走得慢;长针走一圈,短针走一步。

  ——教师边念绕口令边拨钟。!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如:如长针短针握握手,12点钟;长针短针排一排,6点钟;长针握12,短针握1,1点了。

  ——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与教师相同的钟点,并读出时间。

  2、说说“我的一天”。

  ——与幼儿一起讨论一天要做哪些事。(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

  ——幼儿将卡片按时间的前后顺序排好队。

  ——看教师的钟面,幼儿在自己的钟上拨出相应的时间,并举起相应的卡片。

  3、游戏:“小闹钟”

  ——听一遍音乐,教师敲鼓数下,幼儿拨出钟点。

  ——教师拨出钟点,幼儿用肢体表现相应的生活情景。如:教师拨12点,幼儿做睡觉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堂课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活动准备充分,层次清楚。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学会了看整点。

  本堂课的开始部分我以听音乐唱《小闹钟》歌曲,引出主题,我提问:“刚才唱的是谁呀?”小朋友都能说出是小闹钟。随后我通过念绕口令让幼儿了解时针和分针转动的规律。小朋友的学习兴趣很浓厚。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我通过让幼儿说说《我的一天》,说说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猜猜看那些事情是在几点钟做的,为下面的活动:幼儿在钟面上拨出钟点做铺垫。但是我在引导他们说出一天中做了哪些事情时,讲得过于细致、所以占掉的时间比预设的多了几分钟,因此,把最后一个环节:幼儿练习(活动材料第二册第9页)改为了延伸活动。

  从整堂课来看,幼儿的学习兴趣很浓,尤其是在游戏《小闹钟》时,他们能根据我拨出的时间用肢体做出相应的生活情景。

  孩子们在这堂课的出色表现,比我预想的要胜出一筹。

17、大班数学教案《我会分》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幼儿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目标:

  1、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3、激发对数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2、3、4的分解、组成,认识分解和符号。

  2、难点:能积极操作探索“2个、3个、4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方法和记录方法,并能用数的组成式记录。

活动准备:

  1、演示教具:雪花片操作教具一套、数字和分合号卡片一套、黑板一块。

  2、幼儿人手一套雪花片操作图、雪花片若干、数字卡片和分合号卡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呀老师带来了几个数字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3、4。)

  2、 幼儿答。2、3、4、

  3、提问:那小朋友们想一想,在生活中2、3、4这三个数字宝宝可以表示什么呢?

  4、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那今天呀徐老师不仅给小朋友带来了三个数字宝宝,而且徐老师还要请小朋友来玩一个游戏,名字叫:我会分。在玩游戏前,我们先来认识下游戏要用到的操作图,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出示雪花片操作图。

  3、提问: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上有什么?它表示什么?

  4、幼儿答。

  三、学习分合式

  1、提问:“刚才小朋友一眼就看出了图片上有雪花片之外,还有两个小盘子,那小朋友有没有看到上面有个符号?”

  2、教师告诉幼儿这个符号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成号,带领幼儿用手做出分解符号的样子。

  3、提问:“这每一副图上要我们小朋友做什么呢?”

  4、师幼集体讨论。

  5、教师:现在请小朋友来动动你的小手,现在每个小朋友的位置上都有跟老师一样的三幅操作图,请小朋友用你桌子上的雪花片来试一试,我会分,2个雪花片、3个雪花片、4个雪花片,可以怎么分?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上黑板分。

  8、师幼集体验证。

  9、教师:这些操作的图片我们可以用数字把它们表示出来。教师边提问边出示数字卡片。教师示范操作2个雪花片用数字2表示出来。、

  10、请个别幼儿上黑板操作。

  11、教师总结。

  四、游戏:智慧大考验。

  五、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大班数学《我会分》活动是让幼儿区分10以内的单数和双数,数学对幼儿来说,是较抽象的思维概念,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我把双数比成都找到了好朋友的数字,单数比作需要找朋友的数字,将抽象的概念生活化,具体化,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活动中适当的给予引导,将游戏的方式交给幼儿,由幼儿自己理解并完成,每一操作过程结束小结,留意到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游戏简单的一带而过,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及时的帮助其修正,在幼儿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如个别幼儿将双数和单数区分不清楚时候,不能忽略这些现象,在后面的环节中,要给予弥补,结合《幼儿用书》的实际生活经验看一看糖葫芦哪些是双数的,哪些是单数的,加入了迁移生活经验的活动,体现了数学活动的生活化。

  《我会分》活动提倡的是操作性和游戏性,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受益,真正体验到操作游戏的快乐,这也是《我会分》活动的主要目的,整个活动条理清楚,结合幼儿日常生活经验来学习单双数。在活动中引导幼儿讨论操作结果,达到了帮助幼儿整理经验,明确概念的目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活动中,在操作中,幼儿能自己开动脑筋探索知识,获得经验,并运用各种感官参与,使得多种智能得到了发展和提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幼儿熟练掌握任意数是单数还是双数?这是我下一步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总之整个活动在动静交替中进行,且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单双数的概念,活动的教学效果较好。

18、大班数学教案《我会买东西》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2元、5元、10元的人民币(纸币),并会运用。

  2、比较10元以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3、初步掌握人民币的兑换。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制作的钱币、实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智慧老人开了一个非常大的超市,想要进去呀必须闯过三关。

  二、 基本过程。

  1、 第一关:认一认(认识1元、2元、5元、10 元)

  出示课件,问:这是什么呀?(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钱)分别来认识1元、2元、5元、10元

  小结:小朋友真棒!认识了智慧老人准备的人民币闯关成功。

  2、 第二关:比一比(能比较钱币数量的多少)

  出示课件,智慧老人准备了几样商品,价钱不一样,一起看看都是什么?价格多少?

  出示两样东西提问:"哪个需要的钱多?"

  依次比较,10元内钱币数量的多少?

  小结:小朋友太厉害了,知道2元多1元少、5元多2元少、10元多5元少,闯关成功。

  3、第三关:买一买(会用钱买东西)

  智慧老人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钱币,能正确的用钱买东西就能闯过关。

  小结:在这一关,小朋友都正确的用钱币买到东西,闯关成功。

  4、玩一玩。

  幼儿去超市买一样东西,要用老师准备的钱去买。(要求:所付的钱和物品的价钱要一样多)

  三、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买东西。在生活中,有时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你就可以做妈妈的小助手,帮妈妈付钱,这样你的本领就会更大。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平时买东西或者买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他们算钱,从来没有算过钱的他们对自己当个小大人非常感兴趣,将活动带入到游戏当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加活跃。

19、大班优质数学教案《我会测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用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的应用。

  2、在探索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及判断能力。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有用等长的量具一一排列摆放进行测量的经验。

  2、长短不一的学具如:尺子、绳子、小棒、积塑、纸条等;笔、测量记录表等。

  3、布置白雪公主的家的活动场景:小床若干、桌子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引起幼儿测量兴趣。

  引入: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把小矮人的家打扮一新,但是她遇到了难题,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二、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地砖,探索正确测量的方法。

  1、引导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家里铺上地砖,怎样清楚的告诉瓷砖厂的工人地砖的大小?

  2、幼儿尝试用相同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的结果,探讨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选择相同的工具测量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方法: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用笔(拇指)画个记号,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量床,探索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新的床套,怎么知道床套的宽度和长度?

  2、教师介绍测量记录表。

  3、幼儿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测量。

  师巡回观察了解幼儿测量的情况;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并初步认识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量相同的位置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测量工具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得的结果越大。

  四、活动延伸:

  引导选择自己感兴趣的2-3种测量工具给周围生活中的物品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0、大班数学教案《我会编应用题》含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和看图列算式的能力。为了发展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灵活运用知识的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我给孩子们设计了一个自编口述应用题的活动。

  首先,我用直观的教具,展示出了一个故事情境(农民伯伯的红萝卜),让幼儿接触应用题,知道什么是应用题和怎么编应用题,学习编应用题的方法。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结合图片尝试自编口述应用题,再过渡到根据算式编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题,最后每个幼儿一份算式题卡,每个孩子根据自己的算式编应用题。

  我的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自编口述应用题,难点是,编应用题最后要留一个问题,答案不能说出来。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已有经验和范例,知道加减法应用题讲一件事情,说2个数字,问一个问题。

  2、学习根据图片和算式自编应用题。

  3、增加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喜欢数学。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农民伯伯、红萝卜和小白兔;算式题卡若干;"问号"一个;PPT。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拍手游戏

  T:我来问,你来答,

  5可以分成1和几?(5可以分成1和4)

  5可以分成2和几?(5可以分成2和3)

  5可以分成2+几?(5可以分成2+3)

  二、激趋引入:出题考考你

  T:嗯,小朋友们都很聪明,那老师就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我们大七班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很厉害哦。仔细看仔细听。

  1、故事情境1(T边讲边出示教具):

  农民伯伯的菜园里呀,本来有3颗红萝卜,后来又长出了2颗红萝卜,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小朋友有没有注意,老师刚刚是怎么提问的?(强调"一共")

  一共有几颗红萝卜呢?

  T提问:

  你怎么知道的?怎么算的呀? 幼:3+2=5

  你为什么选择加法呢? 幼:因为又长出了2颗,数量变多了,所以用加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3+2=5贴在黑板上。

  2、故事情境2:

  现在菜园里有5个红萝卜,农民伯伯拔起了一颗红萝卜,把它送给了小兔子,请你帮农民伯伯算一算,现在菜园里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呢?

  老师刚刚又是怎么提问的?(强调"还剩下")

  还剩下几颗红萝卜呀?

  T提问:

  你又是怎么算的呢?为什么选择减法呢?5-1=4

  为什么选择减法呢? 因为拔起了一颗,送给了小兔子,数量变少了,所以用减法。

  老师把这个算式找出来。把5-1=4 贴在黑板上。

  T总结:

  像刚刚这两个小故事一样,讲一件事情,出现2个数字,最后一定会留一个问题的活动,我们就叫做编应用题,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吗?

  三、看图编题

  T:你们都会了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试试吧!

  1、出示PPT第一张图片,小鸟图。

  我们先来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小鸟,这两只小鸟的姿势,好像是刚飞来的。

  现在我想把这幅图编成一个应用题,记住一定要留个问题给别人哦。(如果没人,教师先;如果有幼儿,请一个孩子,)

  老师来编编看。我的题目是:树枝上本来有三只小鸟,后来又飞来了2只小鸟,现在树枝上一共有几只小鸟呢?

  让幼儿一起回答。5。算式是3+2=5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呢?老师在这里用了"一共",看来我们的加法应用题一般用"一共"来提问。

  2、出示PPT第二张图片,夹子图。

  图片上说的一件什么事?(请一个幼儿回答,教师编)

  本来有3个夹子,后来破了1个夹子,现在还剩下几个夹子呢?

  最后的问题老师是怎么提问的?老师在这里用了"还剩下",看来我们的减法应用题一般用"还剩下"来提问。

  3、T:小朋友们,现在要你们来编应用题喽。请你们在三幅图里面选择一幅图,看看图片上都有什么,你来编一道应用题。

  出示PPT 第三张,加法应用题三幅图。

  请三个幼儿发言。

  小朋友都很棒,刚刚我们编的应用题都是加法的,不知道减法的你们会不会呢?出示PPT第四张,减法应用题。

  请幼儿发言。

  四、算式编应用题

  T:小朋友们真厉害,都会看着图片编应用题了。现在呀,我们换个玩法。老师这里有一个算式,请小朋友们看着算式编应用题。你来问,我们大家来回答。

  出示加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出示减法算式卡。请幼儿编。

  小朋友们一定要编和别人不一样的应用题哦!看看谁的小脑袋转的最快。

  五、我编你算,每人一份题卡

  你们都会编应用题了嘛?现在啊老师会给每个小朋友一个算式,听清老师的要求,就像刚刚一样,请你编一道这个算式的应用题,把你的应用题说给身边的好朋友听,让好朋友来回答并写上算式的答案。

活动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应用题”相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较为难理解又难掌握的领域,如何让幼儿们在提倡的“玩中学”这一模式中掌握知识点呢?我将此作为本次课堂设计的一个难点。以动画人物的形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随着喜爱的动画人物进入我所创设的环境中,让幼儿们在与动画人物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性的学习。在编应用题时,小朋友基本能大声的来编,可能是父母在场的关系,小朋友积极举手,认真的投入到活动中。在数学练习时,父母们都走去看自己的宝宝做练习,这个环节有点乱,可是家长们的心情可以理解,所以这个环节在父母们的一起参与下结束了。

21、幼儿园大班社会数学《我会算钱换算》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进行10以内钱币的换算。

  2.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活动准备:

  各种币值的人民币实拍图;相关商品图片。

  钱币玩具卡人手一份;《神奇购物袋》游戏商品图若干份。

  材料准备:白纸、彩笔若干、铃鼓1个。

  活动过程

  出示钱币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不同面值的钱币的样子,初步让幼儿感知货币单位的用途。

  1.出示10元、5元、1元的纸币,再出示1元、5角、1角的硬币;

  ——10元纸币的一面画的是什么?另一面画的是什么?5元的呢?1元的呢?

  ——1元硬币的一面画的是什么?另一面画的是什么?5角的呢?1角的呢?

  ——这个硬币上面写着5,那个硬币上面写着1,是不是这个就比那个代表的钱多呢?

  ——这是多少钱?这个呢?哪一种币值既有硬币又有纸币?

  出示纸面教具《玩具钱币》,先请幼儿剪下钱币,按照教师的提问,拿出符合要求的钱币。

  ——请用两种方法取出5元钱,怎么拿呢?

  ——请用两种方法取出8元钱,怎么拿呢?

  ——请用三种方法取出10元钱,该怎么拿呢?

  教师组织幼儿比赛,锻炼幼儿的速算能力。

  1.将幼儿分组,给每位幼儿10元的玩具钱币。

  2.播放课件中的商品图片,请幼儿用自己手中的钱币购买商品,哪组算得又快又正确,商品就归哪个组。

  ——这个机器人多少钱?可以怎么付钱?

  ——这个恐龙玩具多少钱?还可以怎么付钱?

  ——哪一组小朋友买的东西最多?

  组织幼儿玩“神奇购物袋”的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习换算。

  戏规则如下:

  1.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种商品,并拟好价格(不超过5元)贴在胸口,围成一个大圈坐好。

  2.请一位幼儿扮演“袋鼠”站在圈外,“袋鼠”围着椅子走,围观的幼儿齐声问:“袋鼠宝宝、袋鼠宝宝,你要买什么?”3.“袋鼠”根据椅子上的商品回答“我要X,我要X,我要x”,被点到的幼儿就起身,跟随“袋鼠”围着椅子走。

  4.当袋子里商品价格总数超过10元时,袋子就破了,此时“袋鼠” 与所有被点到的幼儿都去抢椅子,没有抢到椅子的继续当袋鼠。

  活动反思:

  在孩子们的眼中,平时买东西或者买东西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他们算钱,从来没有算过钱的他们对自己当个小大人非常感兴趣,将活动带入到游戏当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加活跃。

2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比一比、赛一赛,看谁会“耍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使用称来测量体重,感知数字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2.开动脑筋、团结合作,用“耍赖”的方式使自己获胜,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与成功感。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经验:有过测量体重的经验,知道称的正确使用方法。

  材料准备:音乐、PPT、体重秤、沙桶、玩具箱、沙包、书、积木和获胜者的奖牌等。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

  小朋友们上午好,谁能告诉我刚才你们贴的这些数字是代表什么意思?对是我们刚才测量的体重的数值。

  小朋友们都会测量体重,也会读出称上的数字,我们一起来读出每个小朋友体重是多少千克?

  那我想问一问你们每个人的体重是一样么?能告诉老师哪个小朋友最重么?读出相应的数字。最轻的是哪个?读出相应的数字。为什么说这个小朋友是最重的,而这个小朋友是最轻的呢?

  教师总结:也就是数字越大就越重,数字越小就越轻。

  二、幼儿尝试操作

  1.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放在称上称重(通过对比最初体重使幼儿感知负重,可以增加重量,在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方法)。

  小朋友都知道人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是不会增重的,要想让自己的身体变得又高又重,小朋友就要多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要营养均衡。但是要注意不要发展成肥胖哦!

  现在这名小朋友是你们当中最重的,现在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重量超过他或者接近他的重量呢!

  有点耍赖哦,但今天咱们玩的就是耍赖的游戏。

  2.小朋友们请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物品,如果只允许你选择一件来使自己增重,你要选择什么物品?为什么?

  有什么办法来比较几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些轻一些?

  (1)已有经验,积木比较重。

  (2)大小,体积,多少。

  教师选择几件物品,说明问题,请小朋友们过来试一试,认真的掂一掂。

  告诉老师大的不一定沉,小的不一定轻,体积大的可能很轻,同样的容器,也可能不一样的重量哦,所以小朋友们,千万不要被表面迷惑哦。

  那老师有个问题要问了,如果遇到两件物品的重量差不多,用什么测量工具能够告诉我们哪件物品轻一些,哪件物品重一些呢!对,就是称,称能告诉咱们更准确的重量。那么小朋友就可以分别拿着这两件物品到称上,称一称。数字大的说明所拿物品就重一些,数字小的说明所拿物品就轻一些。

  3.老师今天给每组小朋友们都准备了称,从现在开始老师就领小朋友玩”耍赖”的游戏,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让你的重量接近或者超过他的重量,你可以在老师准备的物品里面选择一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小朋友们可以挑一挑,拎一拎,然后到称上去称一称,把你称得得最大的数字写到前方白板上,当老师说停止的时候,你要告诉我你选择的是什么物品?(提醒幼儿每人选择一件物品)

  好了,我们来看一下,上面是小朋友的真实体重,下面这一排是小朋友选择一件物品后的称重重量。

  老师要找几个小朋友告诉我,你的真实体重是多少,拿了一件物品之后的重量是多少?拿的是什么物品?

  是不是每个小朋友的重量都增加了呢!

  咱们看看拿了一件物品后谁的重量最重?

  你拿了什么物品使自己增重的?

  你在选择的过程中是直接拿那件物品的么?

  为什么选择这件物品?

  那么我们也要像他学习,再选择物品时选择较重的,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称得得数字更大。

  4.个人赛,选三件物品,本次比赛将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1名小朋友参加终极决赛。(使幼儿感受到多件物品使自己更重,掌握耍赖的方法)

  小朋友如果想让自己在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有什么办法呢!

  刚才老师允许小朋友每人选择一件物品,接下来老师允许你们每人选择三件物品来使自己增重。这次比赛老师会在每组中选出最重的那一名小朋友,作为自己组终极比赛的参赛选手哦,比赛前老师给你们一个小提示,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想一想,如何让你选择的三件物品变得更重,这三件物品可以填充重物,也可以更换填充物哦。

  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老师准备了更多的物品供小朋友们选择。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是否我们拿了三件物品后的重量,比拿了一件物品的重量增加了呢!

  先找出每组负增长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选择了三件物品后反而没有选择一件物品重了?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

  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选择的物品变重呢!

  找出每组最重的小朋友,让他们分享一下经验,教师总结,并提出建设性建议。为什么拿了两件,有没有更好的选择,既让你能拿得住,又最终使称上的数字变得更大。(件数不是重要的,选择的物品的重量才是重要的)

  恭喜这三名小朋友,你们将作为自己组终极决赛的参赛选手。

  5.接下来,到了我们的终极比赛环节(角逐“重王”)。

  组员配合参赛选手选择多件物品或者人来帮助参赛选手增重。注意,所称的物品或者人一定都在称的上面,离开地面。请小朋友们准备好,开始行动。

  看三组的数字大小,哪组数字最大?那今天谁是我们的“重王”?

  请你们组分享一下成功经验吧!你们很会“耍赖”嘛!可以到前面还原一下刚才的场景么?

  选择了较重的物品。

  选择的每件物品里面都装有重物。

  用背、提、挎、咬、抱、背、脚下放的方式,还借助了同伴帮忙使自己组最终获胜。

  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你们是当之无愧的“重王”

  有请“重王”小组到前方来,请给我们的“重王”鼓掌。

  老师为胜利者戴上“重王”奖牌。(音乐:豪勇七蛟龙)祝贺你们!

  三、还能怎么比(比合作精神)

  1.(音乐:豪勇七蛟龙)(请获胜的冠军组站在比赛区域)这组小朋友动脑筋使用了各种方法,机智地获得了比赛的胜利。他们的成功离不开组员的共同努力。冠军们,拥抱一下你们的同伴吧!

  2.今天的比赛,老师允许你们“耍赖”了,但“耍赖”只限于今天的活动,过期作废哦。以后在测量体重的时候可不能耍赖,这样才能得到真实正确的结果。

  在活动结束之前,老师留给小朋友们一个小小的任务,那就是回家动脑筋思考一下,如果再给你一次比赛的机会,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超过“重王”呢!开动你的小脑筋,明天咱们一起再比一比。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中结束了本次活动,加深了孩子们对不同量测量工具的了解,虽然参与性很高,但对与我们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本次活动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在记录活动环节。因为平时的教学活动在这方面我没有细心指导,忽略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所以孩子们记录起来很困难。

23、大班数学教案《看看排排》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将物体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规律进行排序。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积木,雪花片,笔,彩纸,剪刀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寻找图片上的规律。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我可能跟你们玩什么游戏呢?幼儿猜测。告诉你们哦,其实我今天要跟你们来玩一个排一排的游戏。

  2.首先我们先来看几张图片,这个是什么?(太阳)这是一个红红的太阳,那请你们看看这个太阳上的光芒按什么规律再排呢?(长短长短)你们看出来了吗?<.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我们来说说看,一根长,一根短,从上面开始说。 (一根长,一根短,一根长,一根短.....)这个太阳好看吧。如果这个一根长一根短随便排排,那这个太阳还会好看吗?(不好看)所以它有规律,你们发现这个长和短是几个一组的,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一组)你们来看看是不是?一长一短一长一短,2个是吧,而且还是间隔排的。

  3.我们再来看看第二张图片,这是什么?(栏杆)仔细看好哦,这个栏杆上的颜色有什么规律呢(红蓝红蓝)一根红一个蓝接着看一根红一个蓝,一根红一个蓝,它们又是几个一组的?(2个一组)如果这个栏杆红的归红的,随便它一会红一会蓝整齐吗?(不整齐)

  4.再来看看最后一张图,这是什么地方?(花园)这个花园有圆圆的花坛,长长的凳子,我想问问看这个花坛和凳子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一个凳子,中间有个花坛再接一个凳子)我们一起来看看从花坛开始,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你们猜猜看接下去会是什么?它是两个一组一个花坛一个长凳是吧?

  5.教师小结:这几张图片告诉我们,栏杆有规律了就好看了,因为太阳的光芒也有规律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一长一短一长一短,栏杆呢一红一蓝一红一蓝,花园里一个花坛一个长凳,一个花坛一个长凳,它们都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

  二、提供材料,按规律进行排列。

  1.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点东西,你们能不能把这些材料也来按这个规则排一排,行吗?一定要像图片上一样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但是作为大班的孩子我是有规则的,听清楚:1.随便选材料在自己的位置上排列。2.必须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有规律的排。行不行?有问题吗?好,再想想第一个规则是什么?第二规则是什么?然后排在哪里呢?

  2.幼儿找材料排列,教师指导。

  3.排出来真好看,有没有都按两个一组的规律来排呢?谁来说说看?彩纸是谁排的?你是怎么排的?(一个红一个粉)我们帮她一起来检查一下(一张红一张粉一张红一张粉)有规则吗?再来检查花片,我们一起来说(红蓝红蓝)是不是一个一个间隔,两个一组的?她选的是花片按照颜色来排的,花片还有吗?你怎么排的?(一白一红)接着我们来说说别的?这是什么?(水杯和笔)谁排得?(一水杯一笔)同意吗?他选了几种材料?(2种)但是也可以2个一组一支笔一个水杯一支笔一个水杯也可以这样间隔。真了不起,一种材料可以按颜色,两种材料可以按照它的名称来说。

  4.剪刀还没有说过?谁排得?(一把粉一把蓝一把粉一把蓝)怎么样?同意吗?如果接下去排应该是粉剪刀还是蓝剪刀?我再想啊,如果今天我没有粉剪刀,只有蓝剪刀,那应该怎么排呢?能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吗?请幼儿示范(一把朝上一把朝下)如果不能朝上朝下,你们还有办法吗?(一把左一把右)这样也是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还有办法吗?怎么样才能两个一组?(一把开一把合)嘴巴一起说(一把开一把合一把开一把合)如果还有一把是什么?

  5.教师小结:你们真了不起,我想考考你们,把你们难倒,结果难不倒哎,原来选择同样的材料,2种材料来表示2个一组间隔排,也可以一种材料按颜色间隔,还有有的时候就一种材料、颜色都是相同的照样能够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

  三、用身体与语言进行间隔排列。

  1.我就喜欢和你们做游戏,我想给你们材料太简单了,难不倒你们,现在我们不用材料就用我们的身体能不能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的排?请幼儿示范。需要请人来帮忙吗?谁能接下去?要帮助他完成哦。还有什么办法吗?(一男一女)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吗?(一蹲一站)

  2.找朋友也不稀奇了,现在谁上来一个人完成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自己来哦。我们不请你讲,让我们自己来猜好不好?幼示范(2只脚一前一后)谁再来试试?(朝前朝后)是不是两个一组?现在我来试试,我挑战一下,我手不动脚不动,什么也不动,看好哦。(喵,汪,喵,汪)谁猜出来我有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一个喵一个汪)一个喵一个汪是什么动物的叫声?猫和狗两个一组。现在我我又要提高难度了,猫叫狗叫不行,换其他的说话,说说马路上,说说天上,说说水里,也要2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行吗?

  3.你们真棒!我再来挑战你们一下。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名字叫排列书,和排列是有关的,刚刚我们做了那么多的排列,想想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故事里会有吗?

  4.教师讲故事。

  5.故事讲完了,有没有两个一组,一个一个间隔排列的事情?排了什么呢?哪里?再找找出了排的东西,说话有没有2个一组,间隔排列的?谁说话有两个一组的事情?(妈 妈叫了一个:sam吃饭啦,sam说等一分钟哦)哦,猜出来了,真厉害。我来做妈 妈:sam吃饭啦。幼儿:再等一分钟。好,好玩吗?我们会教学再来玩这个排一排的游戏。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4、大班数学教案《看看谁最长》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教育是教师与幼儿共同交往的过程,宽松、愉悦、融洽的人际关系虽然是无形的,它能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自信、自如地进行探索操作活动,它能使优越的物质环境得到有效的利用。

  教学目标:

  1、学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2、知道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种子(量具)越长(或越大)测量次数越少,种子(量具)越短(或越小)测量的次数越多。

  3、学会将测量的次数用记录的方式记录,并进行简单统计。

  4、培养同伴间互相协作的能力,体验成功带来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用种子测量铅笔的大致长度。

  教学难点:

  理解种子(量具)的长短(或大小)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教学准备:

  教具:用泡沫制成放大的铅笔、白云豆种子、花生种子各一;

  学具:白云豆、花生若干(种子颗粒大小要大致相同)、记录卡、记号笔、铅笔与幼儿人数相同;有测量初步经验。

  教学过程:

  一、探索自然测量方法

  (铅笔、白云豆、花生)“拿一种种子量一量铅笔的长,用多少种子表示铅笔的大致长度。”教师与幼儿探索测量铅笔的方法,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

  分析:幼儿自由探索用种子来测量铅笔的大致的长度,使幼儿对测量有一个由感性的认识到理性认识,给幼儿提供一个探索、交流的平台,同时教师不急于告诉幼儿测量的方法,而是让幼儿通过自己不断的操作、不断从失败中寻找原因、积累经验,自己发现怎样测量才能把铅笔的大致长度量出来,这样的结论一定比教师直接告诉幼儿要好的多,此时,教师能够转变了一种教育观---由告诉转向探索,教师与幼儿共同探索和适时的指导,成为了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建立了一种积极主动的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交流、讨论

  (一)交流测量铅笔的方法

  1、请2-3个用不同方法测量铅笔的幼儿大胆地将自己探索的方法告诉同伴;

  2、讨论,刚才几位幼儿说的方法谁的最好,最正确;

  3、测量的方法:第一次测量的结束处,为第二次的开始点,依次接着量;

  4、利用教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测量铅笔的方法,量时白云豆的一头要对齐铅笔的最顶边,<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在白云豆的另一头用记号笔做记号(画一条短线,第二次量时要从记号开始节下去量)量完数一数,铅笔的长有几个白云豆长,提醒幼儿用相同的方法用花生也能测量出铅笔的长度;

  分析: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将自己的测量方法告诉同伴,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又为幼儿提供一个敢说、想说、会说的语言交流环境;教师小结和正确的示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和本领。

  (二)交流测量发现的问题

  1、看一看,刚才用不同种子测量铅笔的长度,所用的种子数量是否一样多?同样的铅笔用不同的种子,结果怎不一样?是不是量错了?为什么?

  2、用两种不同长度的种子测量铅笔长度;

  3、体验量铅笔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让幼儿学习记录种子的数量,幼儿测量时,一定将种子一头对齐铅笔的顶端,以及是否每一次测量结束处,开始第二次测量,并请幼儿讲述测量的结果,引导幼儿观察种子的长短,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少?什么样的种子量出来的次数多?通过操作让幼儿发现:白云豆长量出来的次数少,花生米种子短量出来的次数多。

  4、测量物品时,物品的长度与测量的工具有关,量具越长(越大)测得次数少,量具越短(越小)测得次数越多。

  分析:本环节将活动难点进行分散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理解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有关,再进一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发现测量物品的长短与量具的关系。

  延伸活动:

  利用其他东西去量班上的别的物品,如:用铅笔量桌面的边长,用积木量自己坐的凳子腿的长度。理解测量结果与测量的量具有关,同时,在幼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适当的进行替换游戏:一只铅笔的长度可以用××粒白云豆来替换,或桌面的一个边长可以用几只铅笔来代替。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是孩子们第一次借助种子作为量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孩子兴趣很好,也很投入,本次活动,无论是教材的选择、目标的制定和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能充分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将枯燥无趣的测量活动,以孩子们感兴趣的“种子”为载体,让幼儿学习测量,同时,教师的循序渐进,由用一种种子测量铅笔长度,引升为两种种子测量,从而让幼儿在测量中自然而然地发现量具的不同与测量的结果有关,在活动延伸时,教师还能恰到好处地引出“替换”,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对数学的一些概念有了一个较清楚的认识,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所致,幼儿间存在着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为了真正发挥操作材料的作用,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数学活动中准备的操作材料要做到难易结合、简复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驾驭和使用材料,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发现,自由探索,自我发展的目的。教师只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操作活动的精髓。

25、大班数学教案《向左看 向右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演示文稿),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1、演示PPT画面,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只苹果。

  2、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看,这表示什么方向?我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3、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请你找找从左往右数第四个苹果是哪只?我们可以用“4”表示。

  三、根据PPT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2、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找是哪个小动物,如“5”“2”。

  3、根据表示小动物位置的序数找到对应的方向标记。

  四、通过操作体验同一位置的物体可以用不同序数来表示。

  操作一:引导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或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判断方向、确定序数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二: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五、延伸活动。

  1、把幼儿完成的操作卡展示在益智区,供幼儿互相评价、验证。

  2、拓展幼儿关于排序的方法,如前后排序、上下排序、环形排序等。

【活动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一年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但是又不能管住自己,好动,爱讲话。刚开始接受正规的体育课,很多学生是不能适应的,现在天气还是很热的,有些女生就受不了,喊热,还有同学不想上课假装生病,体质非常差,还有小朋友的习惯没有养成好,下课的时候就想着去玩,去疯逗打闹,上课的时候就要去上厕所,喝水等等这些问题。所以,这些问题都需要改进。下面就我上的向左向右转做一个教学反思。

  首先这节课的优点,小孩子那副渴望学习的眼神和对老师教的新知识的好奇,我心里感到很高兴,很多同学能认真听讲并能够跟着老师模仿,之后再自己练习,马上就学到了老师教的动作,大胆的举手要在老师面前展示。我看到学生能够马上学到新东西,我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汇报,心里很高兴和感动。也有很多同学刚开始分不清左右,老师下口令之后同学不知道怎么转,之后老师提醒说,拿铅笔的手或者吃饭的手是右手,来,小朋友,把你们的右手举起来,全班现在都基本知道了左右手,很好,听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模仿大部分同学能够听到老师的口令,马上反应做出正确的动作。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了。

26、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向左看向右看》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体验游戏的乐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6、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7、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演示文稿),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1、演示ppt画面,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只苹果。

  2、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看,这表示什么方向?我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3、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请你找找从左往右数第四个苹果是哪只?我们可以用“4”表示。

  三、根据ppt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2、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找是哪个小动物,如“5”“2”。

  3、根据表示小动物位置的序数找到对应的方向标记。

  四、通过操作体验同一位置的物体可以用不同序数来表示。

  操作一:引导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或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判断方向、确定序数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二: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五、延伸活动。

  1、把幼儿完成的操作卡展示在益智区,供幼儿互相评价、验证。

  2、拓展幼儿关于排序的方法,如前后排序、上下排序、环形排序等。

  活动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27、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向左看向右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方向标记和序数找到对应的物品,或给指定物品标出方向,用正确的序数表示其位置。

  2建立初步的双向排序的概念。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对左、右方位比较熟悉。

  21~10的数字卡,PPT(演示文稿),方向标记,操作单,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1~10的顺逆唱数

  1出示1~10的数字卡,复习顺数与逆数。

  2演示PPT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在圆圈内填上合适的数字。

  二、初步按照左、右方向判断物体的位置

  1演示PPT画面,请幼儿说说一共有几只苹果。

  2介绍方向标记“→”“←”。

  师:看看,这表示什么方向?我们用动作来表示一下。

  3尝试将方向标记和序数结合起来寻找对应的苹果。

  师:请你找找从左往右数第四个苹果是哪只?;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可以用“4”表示。

  三、根据PPT画面尝试双向排序与定位

  1根据方向标记为每一只小动物确定位置并用序数表示。

  2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找是哪个小动物,如“5”“2”。

  3根据表示小动物位置的序数找到对应的方向标记。

  四、通过操作体验同一位置的物体可以用不同序数来表示

  操作一:引导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或根据序数画上方向标记,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判断方向、确定序数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幼儿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二:引导幼儿根据序数和方向标记找到对应的胡萝卜并把它圈出来,同时在后面相反方向标记下写出这个胡萝卜相反方向的序数。

  五、延伸活动

  1把幼儿完成的操作卡展示在益智区,供幼儿互相评价、验证。

  2拓展幼儿关于排序的方法,如前后排序、上下排序、环形排序等。

  活动反思:

  通过上这节课,加深了幼儿对不同情况下区分左右的认识。全班90%的幼儿对“以自己为参照物区分左右”能真正的理解和接受。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我会看月历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