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教案反思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3-03-06 14:47:04

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教案反思

1、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超市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场所,而藏在超市中的数学比比皆是,货品统计、货品分类、货品排列、货品重量、货品价格、货品买卖等等。通过一种简单明了的方法把需要的物品数量清楚地记录下来,这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是一种经验的提升。让幼儿带着“开超市”为目的学习任务,尝试分类,并使用新方法图表法来统计物品,并在活动中表现出自主、探索的学习状态。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 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 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 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开一个超市,我当老板,你们当员工好吗?我已经准备了这些货物,你们看是什么?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 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 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 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 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 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 结束部分

  1、 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 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2、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7.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3、大班数学教案《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习利用图表进行统计的方法,并了解图表统计的特点。

  2、 乐于尝试和探索,愿意与同伴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

  3、 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 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 货架3个,小篮5个,推车2辆,玩具类、餐具类、文具类若干。

  2、 统计图范例一张,表格两张。

  3、 幼儿操作用的统计表若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 引出课题

  1、谈论与超市有关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

  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开一个超市,我当老板,你们当员工好吗?我已经准备了这些货物,你们看是什么?

  2出示货架、小篮、推车问:这些东西有几个呢?你能用线条、数字、图片

  等各种办法记录下来吗?

  二、通过记录货架等物品初步尝试统计

  1、 让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货品的数量。

  2、 交流自己的记录方法。归纳出幼儿统计的方法:画上一样物品再写上数字,有多少物品就画多少个。

  3、 讨论图表的制作方法。出示教师的统计表让幼儿讨论它的优点,能看出各种物品的多少,还能看出谁最多谁最少?并操作演示图表的记录方法:数字标号从0开始从下往上标,每一格表示数量一个,要统计的货品用简笔画的方法画在对应的格子下面,有多少物品就涂多少格子。

  4、 幼儿尝试用图表的统计方法进行记录。

  三、 通过对超市商品的分类,学习和利用图表方法统计货品。

  1、 请幼儿把超市的商品进行分类。师:看看我又采购了什么货品?出示铅笔、橡皮、水彩笔、碗、筷子、勺子、积木、皮球、风车,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并数数分别有多少。引导幼儿分类并把货品放在货架上尝试合作学习。

  2、 采用任务的形式请幼儿对各种类别的商品进行统计并进行检验。

  3、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图表法来统计物品的数量,但是还有许多种方法也可以统计物品的数量,以后我们再学。

  四、 结束部分

  1、 我们的超市全部准备好了,谁能给它取个名字呢?

  2、 为了让超市生意兴隆,我们去宣传,让更多的人都知道我们的超市。(幼儿出教室)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的开展表面上是按超市的实际流程展开,实际上内在遵循了幼儿思维的发展,注重由易到难、逐层深入的原则,如:先让幼儿自由的记录,然后教师推荐新方法,大家共同分析,最后让幼儿动手操作,并在集体中进行交流和检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意见,既起到与同伴分享交流、拓展经验的作用,也自然地完成了互相验证,让幼儿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应注重幼儿动手操作方面的训练,提供让幼儿自主操作,主动学习的机会。

4、大班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一”。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出自:快思老.师!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3.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5、大班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 = 苹果 梨子 草莓 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 = 橘子 草莓 梨子 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活动以水果店游戏的情节来开展,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

6、大班数学教案《玩具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玩具超市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7、大班数学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设置小超市(物品都卖一元或两元),一元和一角的硬币若干,垫板,两台取款机,作业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人教师:今天小超市开业了,你们想去逛逛吗?我们开着汽车去吧。

  (评析:生活中幼儿喜欢逛超市,老师以游戏的口吻把幼儿引入情境,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

  二、取钱

  1.教师:逛超市买东西,要什么呢?(出示装有硬币的小包,请幼儿听听猜猜里面装的什么。)

  (评析:神秘的小包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幼儿神情专注,听觉参与活动,凭借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活跃了思维。)

  2.教师:取款机里有大小不同的各种硬币,请不用眼睛看,用手摸出三枚硬币,要和老师手上的硬币一样,比谁又快又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老师手上是3枚1元的硬币)

  (评析:引导幼儿触摸、感知、辨别大小不同的硬币,发展了幼儿的触摸觉。)

  3教师:请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摸出三枚硬币的?

  (评析:引导幼儿交流操作过程,分享经验,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教师观察幼儿不同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幼儿的操作水平。)

  4.好朋友相互检查一下,是不是都摸对了。

  三、观察硬币

  1.教师:看看硬币是什么样的?它两面的图案一样吗?正面是什么样子?反面是什么?

  (评析:引导幼儿观察硬币的外形特征,增进对硬币的认识,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教师:你们知道一枚硬币是多少钱吗?那么你们手上有多少钱呢?请用动作告诉大家。

  四、抛玩硬币

  1.教师:现在时间还早,超市还没开门呢,我们找空地方坐下玩玩吧。

  2.教师:我们一起来玩个抛硬币的游戏,小朋友把3枚硬币轻轻撒到垫板上,看看有几个正面?几个反面?然后用自己的标记记录下来。

  五、猜硬币教师:我手里有三枚硬币,我将它们藏到两只手上,你们猜猜每只手里藏了几枚?

  六、购物教师:小超市开门了,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它们的价钱是不一样的,你们跟好朋友一起逛逛,商量商量买什么,送给谁,每个人都要把自己手上的钱用完。

  活动反思: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8、大班数学优秀教案《玩具超市》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

  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 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9、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能说出许多水果名称,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有关超市的知识及经验。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非常乐意去超市逛逛或购物。通过“水果超市”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及游戏中掌握一些数学知识,是他们最为乐意的。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感知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a、请小朋友按袋上数字将“水果”装进袋子里

  b、请小朋友将装错量的“水果”按正确的数量装好。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0、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11、大班数学活动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会做文明顾客,爱惜商品,轻拿轻放。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

  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将数的分合经验运用到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幼儿进一步体验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及游戏活动的快乐。

12、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玩具超市》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能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合作完成任务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13、大班优秀数学教案《水果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会商量确定水果的价格,并制作价目标签。

  2、初步感知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

  3、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1、已参观过水果店、超市。

  2、几种水果玩具(数量为幼儿4倍)、货架、代币券(数字1---5)。

活动过程:

  1、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水果店”。

  让幼儿确定水果的品种,货架的摆放位置。

  2、幼儿分组商议水果价格,并给每个水果制作价目标签。

  3、参观超市并购物。

  (1)教师带领幼儿参观超市,引导幼儿观察水果上的价目表。

  (2)商量分成两组,轮流扮演收银员和顾客。

  (3)扮演顾客的幼儿每人领1张5元的代币券开始购物。

  “每个幼儿只能买5元钱以内的水果”。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两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两样?”

  请幼儿把自己买的两样水果在记录表上圈出来。

  教师小结:共同讨论用5元钱买水果有几种买法?引导幼儿找出5的组成的规律。

  “如果让你用5元钱买三样水果,你可以买哪三样?”

  幼儿继续在水果记录表上圈出自己买的三样水果。

  (4)规则:买的水果价格合起来正好是代币券上的数字。

  4、购物游戏可反复进行,并延伸到区域游戏活动中。

  附记录表:

  5元=苹果梨子草莓橘子

  1元2元3元4元

  5元=橘子草莓梨子苹果

  4元3元2元1元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4、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超市购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10以内连加算式的去处方法。

  2.听懂游戏规则,并按要求进行记录。

  3.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的各种道具,带标价的商品图片若干,样币若干。

  2.记录纸和笔,幼儿每人一份。

  3.请一配班老师协助。

  4.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设置情境,导入课题。

  师:瞧,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物品,你们想去购买吗?那我们一起来玩超市购物的游戏吧!

  2.游戏:“超市购物”,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游戏玩法。

  师:你们每个人有10元钱,只能选择购买三样物品,(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三样物品的价格合起来不能超过10元。然后要把你选的三样物品图片贴在记录纸上,并列出算式三种物品合起来是多少钱。

  (2)幼儿选购物品,教师巡视。

  (3)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学习连加算式方法

  ①师:谁愿意先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记录结果呢?请你指着记录纸上的图或算式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如,我买了三种物品,胶棒的价格是1元、水彩笔的价格是3元、皮球的价格是6元;我列的算式是1+3+6=()。(教师把几位幼儿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边记录纸上相应的位置边读。)

  ②师:谁发现这些算式与我们之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多一个加号和一个数字。)这样连续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算式。请大家想一想,这样的连加算式该怎么计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连加算式要分两步来计算:先算出1+3+4,再算出4+6=10,结果就是10.我们怎么知道这样算是对的呢?下面我们来验证一下1下面排1个一元硬币,3下面排3个一元硬币,6下面排6个一元硬币,大家一起数一数共有几元钱?(教师引导幼儿从左到右依次点数硬币。)10元,跟我们刚才计算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一样)所以连加算式要分两步算,第二步算出的结果就是整个算式的答案了。

  ③师:老师知道,很多小朋友都想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记录结果,对吗?那现在请你用刚才老师教你们的方法把答案算出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然后再和同伴互相交换记录纸,来分享一下,看看同伴选了哪三样物品?他列的算式和算出的答案都对吗?如果不对,请悄悄的告诉他改正,好吗?如果判断不准的可以举手请老师帮忙哦!

  3.操作幼儿用书上的练习,巩固1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交代题意。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

  (3)幼儿互相检查操作结果,集体验证答案。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名称:文具小超市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活动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16、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玩具超市》含反思

  设计意图: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往往在组织教学时,会感到孩子们的兴趣不高,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纲要》中明确中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了创设一个让幼儿的主动探究学习的空间,我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游戏的情境空间,让幼儿在“布置超市”、“购买活动”等一系列操作、游戏活动中主动获得“5的加减法”的有关经验。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书写加减法的算式,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

  3、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4、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40张(田字格)。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5、教师用的大展示板2张(田字格)。

  6、泡沫垫20块。

  7、幼儿每5人为一组,每组幼儿身上贴不同颜色的即时贴。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应该怎样写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边出示写好的算式。

  请幼儿观察小筐上的即时贴颜色,告诉幼儿负责整理与自己身上即时贴颜色相同的区域。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准。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17、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超市》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5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加减互逆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口编应用题,会正确地列出加减法的算式。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1、提前告诉幼儿设立贝贝玩具超市,请幼儿和老师一起准备各种玩具。

  2、和幼儿一起创设贝贝玩具超市(共分为4块,并贴有不同的与每组幼儿身上颜色相同的即时贴),带有不同数字(圆点)的玩具40个,装玩具的小盒每组5个(上面贴有数字5)。

  3、供幼儿记录的记录卡。

  4、每人一个信封,装有硬纸币5个。

  教学过程:

  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布置贝贝玩具超市。激发幼儿收拾、整理的愿望。

  教师:“今天早上,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玩具,都贴上了价格标牌,现在我们一起把它布置起来好吗”

  二、引导幼儿发现5的加法,并请幼儿记录算式。

  1、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玩具身上有不同数字的粘贴。

  教师:“小朋友看。玩具身上有什么?”引导幼儿发现卡片上的数字和圆点数是相同的。

  2、教师提出整理的要求:

  观察每个盒上的大小、数字,引导幼儿了解每个盒里只能放两个玩具,它们身上的数字相加必须等于5。教师举例:先拿一个数字是4的玩具放好,启发幼儿说出再应该拿数字是几的玩具(1)。

  请幼儿观察小盒下面的记录纸,教师边启发幼儿想一想可以用哪一道加法算式记录整理结果(4+1=5)。

  看哪组幼儿整理的快,记录的对。

  3、幼儿分组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及时记录整理结果,并督促幼儿整理后马上回位子坐好,鼓励整理好的幼儿可互相交流自己的记录结果。

  4、全部整理后,与幼儿一起检查整理结果是否正确。

  三、请各组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的记录结果。

  1、教师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讲讲算式所代表的意思,理解加法交换的规律。

  2、鼓励幼儿给玩具超市取个好听的名字。

  四、以买玩具的游戏形式学习5的加法。

  1、教师:“超市布置好了,我要5元钱去买一个喜欢的玩具(拿出信封里的5元钱),我买了一个4元钱的,还剩几元钱?应该怎样记录?”教师出示范例5-4=1

  2、请幼儿从小椅子下取出信封,看看里面有几元钱?请幼儿用手里的5元钱到玩具城买喜欢的玩具。

  3、提出要求:每人只买一个玩具,并把自己花了多少钱,剩了多少钱也要向老师一样记录下来。

  4、请幼儿以口编应用题的方法,介绍自己购买的玩具及记录,老师同样以算式的形式在展示板上展示幼儿记录结果。引导幼儿理解加减互逆的规律。

  五、活动评价。

  表扬在活动中认真操作的幼儿。

  教学反思:

  超市现已成为都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已被孩子们所熟悉。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首先得到家长的配合,带来各类超市购买的物品,在让幼儿动手布置超市之前,让他们参观超市,孩子们的观察力是丰富的,观察到超市里的货物是分类摆放的,有食品、生活用品、玩具,而且不可以混在一起。

1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19、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逛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逛超市活动中复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并初步感知钱币的换算关系。

  3.能将自己的活动过程清楚正确地填写在表格中,初步感知用表格的好处。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场景布置:

  ①银行,分有四个窗口,分别巾上1元、2元、5元、10元标志。

  ②超市:商品上分别贴上以1—9不同价格的标签。

  2.钱币:1元、2元、5元、10元若干。

  3.铅笔、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取款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超市,那买东西时需要什么?(钱)那去哪儿拿钱呢?(银行)

  2.(引导幼儿观察银行取款处)师:银行开设了四个窗口,你发现窗口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表示这个窗口只能拿1元或2元、5元、10元)

  3.认识纪录单,并学习填写。

  师:你去银行拿钱先要填单子,你要拿多少钱,就填在单子上,在这张单子上,我们填在哪儿?(在工标记处)

  师:否则这么多人取钱会把钱取光的,那后边的人就没有钱取了,所以银行有规定,每人最多只能拿10元钱。你想拿多少钱呢?

  4.请幼儿示范填单子。

  (1)请一幼儿把想取的钱数填在单子上,例:取9元钱。

  (2)师:怎样才能取到9元钱呢?该怎样拿?请一幼儿示范,师生共同检查。例:分别取了5元、2元、2元。

  (3)学习记录取的钱币面额。

  师:他是怎么取的呢?谁来帮他记下来?(请一幼儿示范记在启示单上)。

  5.引导幼儿相互检查。

  师:取好钱后可请朋友帮你看看取得钱和你想取的钱是否一样。

  6.幼儿取钱,教师注意帮助幼儿检查。

  (二)逛超市

  师:拿了钱我们可以去逛超市了。

  1.交待购物要求。师:这么多东西,每样东西多少钱呢?我们可以看什么?(标签)

  今天我们每人只能买一样东西。出门时,请在自动交款处按商品价格交款、找钱。

  2.幼儿自由选购商品,并交款付钱。

  3.提醒幼儿做文明顾客,轻拿轻放。

  (三)记帐

  1.师:今天我们都做了小主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你们记得今天你拿了多少钱?买了多少钱的东西?还剩下多少钱吗?(请个别幼儿说说)可时间一长,就容易忘记,那怎么办呢?(记下来)

  2.引导幼儿学习在记录单上记录。

  师:那我们记在哪儿呢?(记录单上)。买多少钱的东西可记在哪一格?(“超市”格下)还剩多少钱记在哪儿?(“钱”下)边上的“?”表示你是怎么算的?把方法写下来,谁会记?(请一幼儿示范记录,全班检查)

  3.幼儿当自己今日购物的账记下来,教师巡回指导。

  4.幼儿看记录单相互介绍自己购物情况,请个别幼儿在集中介绍。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会用加减运算本领取钱、购物,还会用记录单记录记下自己购物的情况,真能干,那你觉得用记录单记录这种方法好吗?为什么(方便、不易忘、清楚)

  今后我们还可以设计更多的更好的表格来帮助你,你也可以把你的好的方法介绍给爸爸妈妈或小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20、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 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2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我们的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乐意与同伴交流探索过程和结果,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发动幼儿收集幼儿用品、玩具类、食品类的物品若干、袖套、笔、记录板,幼儿人手一份,橡皮擦六快。

  活动过程:

  一、分类--按不同的要求分类

  1、师幼共同搬运货物(生活用品、食品、玩具类)过超市

  2、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更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3、幼儿讨论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4、教师提出分类要求:

  1)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

  2)要轻拿轻放,与同伴商量,互相合作

  5、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或性质进行分类归放,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6、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统计--尝试用数字的形式记录

  1、讨论:想知道超市里有什么物品吗?它们的数量是多少?该怎样统计呢?

  2、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

  3、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

  2)重点指导幼儿清楚地记录,统计的是什么物品,它的数量是多少?

  3)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三、延伸--经验提升、迁移

  1、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从随意的统计过渡到表格的统计

  2、进一步激发幼儿统计的兴趣和愿望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操作中增长知识,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幼儿通过尝试参与超市的购物体会到购物带来的成功喜悦。

  本活动通过“超市购物”使幼儿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经验,真正体现了让孩子“走进社会、开拓视野”的理念。

22、大班优秀数学说课教案《去超市购物》含反思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1、通过购物,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2、初步了解加减法算式所表达的实际意义。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5以内得加减法。难点:学会用算算式表达。

  在教法上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在"猜猜5元可以买哪两样"时,孩子知道两样加起来是5就对了,孩子的答案较多。在"我们来做营业员"时,让幼儿用5元钱买一样东西,应该找多少钱?幼儿非常感兴趣,在购物、付款的过程中感知到了加减法的有用性,知道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5以内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要求掌握了数的分与合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是后面学习加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基础。最后,"去超市购物",要求幼儿一次只能买两样,加起来不能超过5元,由于答案的多样性,好多孩子就不知道该买哪两样,也就不会列式了,主要原因是本次的操作答案多种多样对能力弱一点的孩子来说是有难度的。

  总之,在本次教学中,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为孩子提供了数学交流的机会,目的是促进孩子的数学思维活动,提高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由于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解题策略,他们会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会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初步的体验,从而取得学习数学的经验,这些运算方法都是孩子根据自己有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思考的结果,每一个不同的算法,就代表了一个创新的意识,尽管效果不是很好,但能有效地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能力。(幼儿教育)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3、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玩具小超市》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玩具小超市

设计意图:

  我班本月的主题是“我要上小学了”,在数学活动中,小朋友们对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买卖物品非常感兴趣,在科学活动中,对小学学习用品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对小学的生活十分向往,于是我两个内容整合起来设计了这节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购物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进行统计列出算式。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文具小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15元、16元、17元不等)

  3、每人一个框、一张统计表、铅笔、橡皮,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邓老师就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小朋友填写文具购物统计表(姓名和日期),每人拿一个框,数数你一共有多少钱?然后用框里的钱去买文具。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目的钱购买文具,并进行记录,用算式列出所购买文具的情况。

  4、请个别幼儿说说算式的意思。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朋友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三、结束部分

  1、教师总结,培养幼儿收藏玩具或物品的良好习惯。

  2、活动结束: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让我们到教室外面找找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24、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参与超市购买游戏,通过解决购买中“一共用去多少钱?”或“还剩下多少钱”的问题,掌握10以内的加减运算。

  2、喜欢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课件《文具小超市》。

  2、布置场景“文具小超市”,在架子上摆放各种文具,贴上1-10元的价格标签。(标签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3、自制钱币若干:1元、5元、10元。(课件“打印材料”中)

  活动过程:

  一、欣赏图片。

  1、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请幼儿欣赏。

  提问:画面中有什么?这些文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2、我们马上就要成为小学生了,在上小学之前,我们要为自己准备一些文具。今天老师要请你们去文具小超市购买两件自己喜欢的文具!

  二、游戏:挑选文具,运用加法理解“一共用去多少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1、教师播放课件【挑选文具】,请幼儿参与课件游戏。

  2、玩法:随意挑选两样文具(加起来价格不超过10元),点击“完成”按钮并通过加法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

  3.教师小结:要知道“一共用了多少钱“,可以用加法,将两件文具所需的金额数相加,所得的总数就是“一共用去的钱”。

  三、第一次实物购买游戏,帮助幼儿掌握10以内的加法。

  1、介绍课前布置好的“文具小超市”,出示若干商品,引导幼儿学会看价格牌(1-10元)。

  (价格标签在课前粘贴好,在课件“打印材料”中)

  2、介绍玩法:请每个幼儿进入超市,自由选购两件文具。

  3、幼儿自主购买。

  4、计算所需钱币。

  ①每位小朋友都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两件文具,你们知道自己“一共用去了多少钱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用了多少钱。收银处结账。可设立两个收银处,由两位老师当“营业员”,给幼儿找钱。

  2、幼儿自主购买。

  3、计算剩下的钱

  ①你们都非常顺利地买回来文具,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还剩多少钱”。

  请幼儿自由讲述购买和找钱的过程,看看手里还省下多少钱。

  ②请每个幼儿说说是怎样运用减法计算自己“还剩多少钱”。

  活动延伸:

  1、将“文具超市”设置在班级区域,请幼儿在自发游戏中继续游戏。

  2、提供课件【加加减减】,请幼儿用手中的数字卡进行9和10的加减法。

  3、请幼儿与父母同去超市购买商品,可请家长规定购买金额,请幼儿自行挑选商品。

  时间 : 2019-06-05 来源:扶娃网 浏览量:397

  大班数学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讨论知道有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备的,而有些文具是今后才会用到的。

  3,能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计算用的纸和笔。

  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买的文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是……。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是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说说你们的理由?

  (2),幼儿边说老师边出示相应的文字卡片。

  (3),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4,被排除的这些文具,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是会用到,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吗?

  课后反思:

  1、重视对数学学习兴趣和情感的培养。

  幼儿园的数学不象小学一定要掌握多少知识,最重要的是培养学习数学活动的兴趣,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老师为某一个数学活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材料,甚至会结合故事、情景进行数学活动。

  2、将数学活动生活化。

  生活中的数学比较零散,大班进行10以内加减运算总会结合角色游戏。例如在数学活动“小兔文具小超市”的情境展开:小猪有一张一次性消费的9元券,它想去小兔超市买牙膏,店里有2元、3元、4元、5元等不同价格的牙膏,小猪想了想,买了2支4元的牙膏。

  这时老师提问:“小猪券上的钱用完了吗?你觉得怎样买才更加合理?”

  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

  1.券上还剩1元钱,小猪这样买就浪费了。

  2.小猪应该买2支4元的和1支1元的牙膏,这样正好是9元。

  3.买1支4元和1支5元。

  3、让幼儿与材料互动。

  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是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经验的。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数的组成时,都是通过动手操作获得数的组成,经过老师的点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25、大班数学详案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大班年龄特点特开展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巩固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了解并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2、练习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元以内的人民币。

  难点:能清楚地说出不同币值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会使用人民币买卖文具。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文具超市》。

  2、 和幼儿一起在教室内布置文具超市,并制作格牌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复习:10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师出示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包括硬币)若干,引导幼儿复习人民币的不同面值以及简单的换算关系。

  二、连一连。

  请幼儿翻开幼儿用书《文具超市》,观察各种文具的价格,找到手持相应数额人民币的孩子,并连线。

  三、玩一玩,文具小超市。

  1、幼儿扮演顾客,教师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幼儿用手中的人民币买文具,<.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熟悉不同人民币面值的组合及其用法。

  2、教师:10元最多可以买几种文具,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并用人民币去买一买,之后请幼儿交流自己所购买的文具。

  3、请幼儿分角色扮演顾客和超市收银员,继续游戏。

  延伸活动

  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提供文具和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的能力。

  教学反思

  1、幼儿对人民币感兴趣。

  2、引导幼儿动脑筋。

  3、体现数学教育生活化。

  4、数学问题情境化。

  5、教育方法游戏性。

  6、活动环节训练要复习序数。

  7、要反复做游戏巩固,把文具换其他物品培养幼儿灵活换算能力。

26、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文具小超市》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会用算式列题。

  2、通过活动知道10以内数的灵活运算。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用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的文具布置:小小文具超市

  2、幼儿每人一份钱。(钱的数目从5~10)、每组一个塑料框、

  3、计算用的纸和笔。

  4、有关“文具”的文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超市买文具

  1,教师:“再过不久,我们小朋友即将读小学一年级,上学时需要文具今天,请小朋友到”文具小超市“买你们需要的文具。”

  2,每位小朋友从塑料框那那一份钱,请你用手中的钱去买文具,要求文 具的总价格就是你手中的钱的数字。

  3,幼儿根据各自不同的数字购买文具,并用算式列出所购买的文具式题。

  4,请个别幼儿说说:我买了……文具,算题……

  二,讨论:哪些文具是一年级所必须准备的?

  1,每组小朋友把买来的文具都集中在一起,大家看一看,这些文具是不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2,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能做出适当调整 鼓励幼儿把重复或者不需要的文具放回超市,并重新拿回一些大家认为必须的的文具。

  3,集体讨论

  三、请个别小组展示所购买的文具。

  1、请大家看看,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说说你们的理由?

  2、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文具是一年级小学生必须准备的?

  4、师生共同总结。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有哪些文具是一年级必备的吗?请幼儿说说。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形式比较新颖,同时又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幼儿比较喜欢,所以幼儿学习的兴趣较浓。老师先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既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又为下面的问题做铺垫,这样过渡很自然。学习就是为生活服务的,让幼儿从小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拿钱到超市买文具就是很好的体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能力弱的幼儿,在去买文具的环节,直接把简单的数字给他们,这样他们会更加自信些。这点以后要多加注意。

27、大班数学教案详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感受购物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2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超市里的数宝宝》含反思

背景分析:

  1、活动价值:

  从一个特殊的视角来看,直观的物质世界的万物,都是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实体世界发生了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实体的物质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儿童凭借着“数”和“形”的中介,实现着对于周围世界的基本结构与秩序的认识与把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儿童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因此我们选择了孩子最熟悉的逛超市活动,逛超市买东西本身就是一项社会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所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可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在填写调查表的时候,孩子要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猜测所观察到的数字的实际含义,如果猜不出来也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询问;所有的前期调查准备工作很好地利用了家长资源,利用家长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在活动设计中体现了各领域的整合,幼儿在谈论调查表的时候用语言描述了他是如何填写调查表的及是如何获得新经验的,幼儿在设计包装袋时又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操作能力;

  2、幼儿相关经验:

  本班孩子正出于中班下学期,他们能够认识数字1——10,通过制作数字标记、数物拼板游戏知道它们的外型特征,知道数字与物体的等量关系,这就为本次活动中认读包装袋上的数字并猜测数字的可能含义打下基础。他们会正确点数10以内的物体,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这为借助挂历等辅助物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概念做好铺垫。他们还初步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仅限于数字表示数量,今天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字表示天数、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电话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近发展区。他们还会用印章做数卡,这又为孩子设计包装袋提供了操作基础。

活动目标:

  1、观察超市食品袋上的数字,继续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2、能大胆表达自己对生活中数字的相关经验。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前期调查准备:发给每个孩子一张调查表,请家长带着幼儿操作、填写。

  2、物质准备:调查表、孩子买的食品盒(袋),挂历、印章、白色信封

活动过程:

  一、共同交流调查表及包装盒上的数字。

  1、幼儿介绍自己收集的物品和调查表,介绍上面的数字及其作用。

  “你到超市去买什么了?你发现上面有什么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幼:“我发现了数字83184355,这是厂家的电话号码。”师:“你怎么知道的?”

  幼:“我猜的,因为它像我们家的电话号码”)

  (幼:“我找到数字20040208”

  师:“这表示什么意思?”

  幼:“我妈妈告诉我这是日期。”

  师:“你知道是哪年哪月哪日吗?”

  幼:“恩……”答不上来,

  师:“有哪位小朋友知道?”

  幼:“是2004年2月8日”,教师出示一份2004年的挂历,

  师:“哪位小朋友来找找这个日子在哪里?”一幼儿上来找,

  师:“从哪里看出这是2004年?2月在第几张?8号在哪里?”)

  (幼:“我找到一个10天,这是保质期的意思。”

  师:“你买的是什么?”

  幼:“酸奶”。

  师:“酸奶的保质期10天有多长呢?”

  幼:“一个星期吧?”

  师:“一个星期有几天呢?”没有声音。

  幼:“是不是5天?”我又拿出挂历,请孩子们观察,

  师:“一个星期中黑色表示我们上幼儿园的时间,红色表示休息日,黑色加红色,我们数数一共多少天?”

  幼:“7天。”

  师:“那么,我们从这挂历上数10天看是多长时间?”

  幼:“是一个星期还带3天”。)

  2、幼儿自由结伴,相互交流。

  (幼: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

  3、集体讨论:你还有哪些看不懂的数字?

  (幼:“我看不懂150是什么意思?”我拿过他的调查表一看,原来是150克。

  师:“是表示你买的东西有150克。”

  幼:“150克有多重呢?”别的孩子也来了兴趣,我请那位提问的孩子把他买的饼干给全体孩子轮流掂量了一次,孩子们一副很满足的样子。)

  (幼:“我这上面有很多数字,915231110012,是什么意思呀?”幼:“是条形码吧。”

  师:“条形码,条形码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件商品都要有自己的代号,用数字来表示,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名字一样。)”

  二、操作游戏:设计包装袋。“在信封上贴上一个标记,表示是什么商品,再用印章印出数字,印好了以后告诉大家是什么意思。”幼儿操作。

  三、教师小结,激发幼儿继续关注生活中数字的兴趣。

活动反思:

  1、数学教学整合化。课程是统整的,提供儿童领域均衡发展的机会,在数学活动中融入社会调查、语言描述、表达自己观点及动手操作能力。

  2、学习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为儿童准备一个可以活跃探索以及与成人、同伴、教材互相作用的环境。在本活动中,没有教师事先备好的教材,有的是孩子与家长的前期探索经历、有的是教师提供一个向同伴讲述自己的发现、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在教师帮助下解决疑问的机会。

  3、教师在语言和材料上提供支持,促进并加深加广儿童的学习。教师事前对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行了研究,发现了时间和日期是涉及较多的问题,想到用挂历来帮助孩子理解抽象的数概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那么多孩子看一份挂历,看不清楚,应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台历,可便于每个孩子都能动手操作。

  4、学习活动与材料是具体的、真实的,并与儿童的生活有关。数学教学首要的任务即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具有自然性、实用性与意义性的特点,不仅可增进儿童概念理解,而且还可以缩减儿童对数学的心理距离,不致对数学产生惧怕。

  5、教师协助儿童尝试着自己做推论,并以具体操作物、图画、表格或语言来讨论并证明他们的推理。比如说在谈到“10天是多长时间时,教师先鼓励孩子进行猜测,然后提供操作物——挂历,讨论并证明他们的推理,孩子们很有兴趣。但在孩子对重量的讨论中,我在活动中的处理模糊了一些,让孩子们掂量一下150克重的商品,我不知道是否应该提供一杆秤,让他们在操作中加深对重量的理解。我想如果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可以把秤放在活动角,让孩子继续探索。

29、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超市购物认识硬币》含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应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拓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借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充分挖掘其潜在的、有利于孩子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

  超市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所之一,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物品吸引着幼儿。为此,我们选择了幼儿感兴趣的题材——“超市”开展主题活动。将幼儿从“课堂”带到“社会情景”中,并通过参观、游戏、谈话、绘画等多种活动形式把孩子零星的经验整合起来,使孩子了解超市的结构,体验购物的快乐,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谈论去超市购物时自己买了多少东西,付了多少钱,但是,对人民币的概念仍较模糊,于是生成了这节数学活动——《超市购物》。旨在创设一个“超市购物”的游戏情境,在多次去“超市购物”的过程中认识硬币,学会使用硬币。整个活动过程,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学习,愿意与同伴分享快乐,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增强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当幼儿亲自购物之后,能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购物体验,也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掌握购物时不同的付钱方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1)活动前幼儿对人民币有初步认识,有“超市购物”的经验。

  (2)幼儿认识汉字“角”。

  2.物质准备:

  (1)布置“超市”,货架上摆有各种实物,并标明价钱。

  (2)装有10个1角、2个5角、1个1元硬币的盒,幼儿人手一份。

  (3)付钱方法展示板四块。

  (4)直观演示1角、5角、1元硬币之间换算关系的课件。

  (5)幼儿人手一张存钱卡。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认识硬币

  (1)让幼儿感知、发现硬币的特征。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礼物,请你们轻轻地打开盒子,看看里面装着什么。”(幼儿打开盒子。)

  师:“哇,好多硬币!小朋友们看看,都有多少钱的硬币?”(1角,5角,1元。)

  “好,现在请小朋友把盒子盖起来,老师要考考你们。”

  (2)出示1角课件。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角。)

  “你怎么知道它是1角钱?”引导幼儿观察硬币上的标志。

  教师小结:对了,它的上面写着“1角”,它就是1角钱。

  以同样方式分别出示5角、1元课件,让幼儿认识。

  师小结:5角的硬币是金色的,上面写着5角;硬币中最大的是1元的硬币,它的上面写着1元。

  游戏:取硬币

  师:“我们一起玩一个取硬币的游戏:老师说出多少钱的硬币,请小朋友快速地举起这个硬币,看谁举得又快又准确。”

  老师发布命令:“请举起1角(5角、1元)的硬币。”幼儿取相应的硬币。

  师:“小朋友们真棒!.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今天我们有这么多钱,想不想去超市购物?”(想。)

  “去超市购物时,小朋友要先看看货架上都有哪些商品,价格是多少,然后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到收银台付钱。”“老师先请小朋友拿着钱盒到1号货架购物。”

  评析: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幼儿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幼儿在活动前对硬币有了粗浅认识。活动过程中,教师借助实物,通过游戏,从1角、5角、l元三种硬币最明显的特征入手,引导幼儿准确认识l角、5角、1元硬币,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

  2.幼儿第一次购物,探索1角、5角、1元毛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幼儿带着钱盒,到超市1号货架选商品(师设计的每一件商品均为5角钱或1元钱),并到收银员处付钱。(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幼儿只有付钱正确才能拿走商品。)

  集中梳理经验,知道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提问:“谁愿意来说说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5角钱的两种付钱方式:用1个5角来付钱;用5个1角付钱。

  师小结:“这些小朋友买的都是5角钱的东西。有的小朋友用1个5角付钱,有的用5个1角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5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是5角钱,1个5角的硬币也是5角钱。

  提问:“谁买的是1元的东西?你是怎么付钱的?”

  幼儿分别说出1元钱的多种付钱方式:“我买了一个1元的××,用一个1元的硬币付钱。”“用10个1角的硬币付钱。”“用2个5角的硬币付钱。”“用5个1角和1个5角的硬币付钱。”

  出示课件,梳理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2个5角的硬币合起来是1元钱;10个1角合起来是1元钱;5个1角和1个5角合起来也是1元钱。

  师:“原来硬币里还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刚才只买了5角、1元的商品,超市里还有很多不同价格的商品,你们想买吗?购物时请小朋友仔细看看上面的标价,想想怎样付钱简便些?好,请大家拿着钱盒去购物吧!”

  评析:教师在幼儿认识了1角、5角、1元三种硬币的基础上,给幼儿提供了亲身购物的机会,进一步探索1角、5角、1元三种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每个幼儿都只有在付钱正确的情况下才能买到商品。幼儿必须先观察商品的价格,然后思考该如伺正确付钱,并将付钱方法粘贴在展板上,最后通过课件梳理幼儿经验,为下一环节做铺垫。幼儿第二次购物,发现多种付钱方法

  幼儿到超市选商品,教师观察。收银员由老师担任,展示幼儿付钱方法。

  集中讨论,梳理多种付钱方法。

  师提问:“你买的是什么?多少钱?你是怎样付钱的?”(幼儿边讲,教师边演示课件。)

  (1)6角钱的商品的两种付钱方式:用6个1角的硬币来付钱;用1个5角和1个1角合起来也是6角,这种付钱方法只用了2个硬币,简便多了。

  (2)8角钱的咪咪虾条付钱方式:用了8个1角来付钱;用1个5角的硬币和3个1角的硬币合起来也是8角钱。

  (3)如果我买的东西是1元,请小朋友帮我想想怎样用1元、5角或者1角的硬币来付钱呢?”

  小结:可以直接用1元的硬币来付,也可以用2个5角的硬币来付,因为他们合起来是1元,还可以用10个1角来付。还可以用1个5角和5个1角来付。”

  师:“原来同样的价钱可以有多种付钱方法。”(请小朋友将商品放进桌子底下的篮子里。)

  评析:这一环节教师巧妙设计,让幼儿在一次次购物游戏中发现多种付钱方法,既拓展了幼儿思维,又进一步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探究学习、发现学习的特色。

  4.第三次购物,巩固幼儿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准备了一样神秘的礼物——存钱卡(出示存钱卡)。这回要请小朋友将你的付钱方法存在存钱卡里。去超市购物时,请小朋友选一样自己喜欢的商品,看看多少钱,然后回到座位上,将你的付钱方法粘在银行卡的背面。

  (2)幼儿自由购物,将付钱方法黏贴在存钱卡上。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的付钱方法。

  5.分享商品,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1角、5角、1元的硬币,学会了不同的付钱方法,到超市里买了这么多的商品,真开心!今天也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请她们一起来品尝我们购买的商品好吗?请小朋友把自己购买的商品送与客人老师一起分享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教案超市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