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神话故事推荐

故事大全 2023-01-14 16:37:03

10个神话故事推荐

1、奈这事须当归民间故事

  苏轼婚后不久,应邀去黄庭坚家作客。

  才到那里,仆人就赶来请他马上回去,说夫人有急事。

  黄庭坚有心讽刺,吟道:“幸早里(杏、枣、李),且从容(苁蓉为一味中药)。”这句里含三种果名,一种药名。

  苏轼头也不回,蹬上马鞍就走,边走边说:“奈这事(柰,苹果之属、蔗、柿)须当归(当归为中药名)。”

  东坡居士的才思实在令人拜服。

2、香火永绝的子孙庙民间故事

  一、家庙被抢

  五代十国时期,南汉朝的都城番禺人流熙攘,市井繁华。大太监龚澄枢侍候完了太子刘鋹,有小太监来报,他弟弟龚澄节进宫看他来了。

  龚澄枢心里一喜,急匆匆来到卧房,却看见龚澄节形容狼狈,双眼通红,看见他一把抱住泣不成声:“哥哥!咱家的子孙庙,被人给抢占了!”

  龚澄枢不由得又惊又怒。龚澄枢出身贫寒,十三岁时进宫当太监,在宫里也算是有职有权,发达以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南海的下圭村买地建房,大兴土木,是南海一带除了大将军潘寄之外最显赫的门庭了。

  他最疼爱唯一的弟弟龚澄节,请了好几位饱学名儒教他读书,还在一位风水大师的指点下,把当地一座求子葫芦庙占为己有,作为家庙。

  那葫芦庙坐落在葫芦巷内,是整个南海风水最佳香火最旺盛的求子庙,被龚澄枢倚仗势力夺为己有,百姓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龚澄枢本指望灵庙能佑护龚家富贵无极、子孙繁盛,此刻一听居然被人抢占了去,哪能不怒?

  他立刻追问是谁居然敢太岁头上动土!龚澄节的声音却小了许多:“哥哥,别人谁有这胆子?正是那……大将军潘寄!”

  满腔怒火一下子就堵在了龚澄枢的胸口,一口气回不过来,差点气晕过去。

  潘寄是皇上刘晟的妹夫,堂堂驸马爷,他的老家正在南海,不过跟龚家隔着数十里的距离,一向也并没多少来往,哪想得到这子孙庙竟然被他抢了!敢情这潘寄娶的兴贤公主不能生育,小妾生了两个儿子却相继夭折,眼看年过三十膝下无子,他万般焦虑,最后把主意打到了老家的葫芦庙上。

  龚澄枢好言好语打发弟弟回家等候消息,独自想了很久,决定登门拜访,希望驸马爷能看在同为皇家效力的分上,放他一马。

  龚澄枢拿了皇上赏赐给他的一斛珍珠,打算送给潘寄。这可是采自南海的好珠子,采珠的时候需要在珠女的脚上绑上大石头,才能下潜到七百尺深的海底。一斛珍珠,不知要多少珠民的命换来,极为珍贵。

  驸马府富丽堂皇,龚澄枢等了好久才被一个下人引领到了大堂上。潘寄脸上带了笑意,吩咐给龚澄枢看座。

  两人不咸不淡聊了几句,龚澄枢小心翼翼说了来拜访的原因,请求潘寄网开一面,他情愿出资为潘家重新寻一处建庙的所在。说完站起来深深施礼。

  潘寄呵呵一笑:“贵客上门,原来是为这事,你我同是南海老乡,又都为圣上所倚重,我哪能欺你呢?这事儿可能是同族的人冒了我的名干的。我立即派人回家查探,如果属实,那庙还你就是。你在皇上身边,今后还要多多照应呢!”

  这事儿解决得如此轻易,龚澄枢感激涕零,又十足十地拜了几拜,才起身告辞。回宫之后,就安心等待老家来信了。

  没想到几天之后才知道,那潘寄嘴里说得漂亮,这边龚澄枢前脚一走,后头就快马加鞭打发手下带兵回了南海,大半个葫芦巷的居民都被他赶了出去,开始动手修葺那葫芦庙了!

  二、玉帝附体

  龚澄枢气得两眼发直,忍气吞声再次登门哀求,言明愿出全资,可不可以两家共用一庙,各求各的子孙。这次潘寄却变了脸,厉声责问他,一个不能人道的阉人还梦想什么子孙繁衍?到底是何居心?

  这话一出,龚澄枢胆子再大也不敢吭声了,自此心里就埋下了对潘寄的刻骨仇恨。

  一年多以后,刘晟病逝,王太子刘鋹即位,把一直侍候他的龚澄枢升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刘鋹登基以后耽于玩乐,行事怪诞,把政事都托给了大臣和太监们,潘寄因为是姑丈,深受器重,势焰更加熏天。

  这一天龚澄枢去太医局给皇上拿了春药,出得门来听到内廷人声鼎沸,见是刘鋹最宠爱的波斯国妃子媚猪领着一群女人拿着棍棒冲进了会芳园,要去揍那女巫师樊胡子。

  这波斯妃子相貌黑肥,正是潘寄推介给刘鋹的,居然成为专房之宠,还赐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媚猪。媚猪又为刘鋹蓄养了媚狗、媚狮、媚牛等九个女人,每天追欢逐乐,魅惑得刘鋹更加不理朝政,倒信服那些画符咒水的巫师,尤其是这个樊胡子,声称刘鋹是玉皇大帝的太子下凡,她本人奉了玉皇大帝的使命,特来辅佐刘鋹削平四海统一天下,刘鋹深信不疑。

  那媚猪有孕在身,重金请樊胡子画符保胎,没想到不保还好一些,喝了她的符水才一天这龙种就掉了下来!媚猪也顾不得坐什么月子,带着手下一群女人准备活活打死樊胡子。

  龚澄枢赶紧飞跑报告刘鋹,刘鋹却微服出宫去了!这位皇帝可不是探访民情,他出宫是探听有没有街谈巷议非议朝政,但凡听到一言半语必定凌迟处死。

  龚澄枢好不容易找到他说了樊胡子的事儿,刘鋹的眼睛立刻放出光来,兴致勃勃地拍手说:“不必担心,那樊胡子是仙师下凡,打不死的!”

  龚澄枢心里直骂昏君,嘴上却说:“圣上,既然这樊胡子下了凡投了胎,仙术必定是要削减的,万一她有点闪失,玉皇大帝岂不怪您没照应好她?您这太子皇帝,不是要成为其他国家的笑柄吗!现如今北方赵匡胤虎视眈眈,正等着咱内乱呢!”

  一句话提醒了刘鋹,立即飞跑回宫,从棍棒下把被打得半死的樊胡子抢了出来。

  樊胡子死里逃生,自此和龚澄枢结为死党。原来龚澄枢自知凭一人之力扳不倒潘寄,两人合力,胜算就大多了。听了龚澄枢的心事,樊胡子满口答应:“这事儿就包在小妹身上。”

  一个月以后是刘鋹的生日,樊胡子头戴远游冠,身穿紫霞裾,腰束锦裙,足登朱红履,做出玉帝附身的样子,吩咐刘鋹扫平诸国,统一天下。且命樊胡子、卢琼仙、龚澄枢、陈延寿等降临人世,辅佐太子皇帝,这四个人皆是天上神圣,即使不慎犯了什么过失,太子皇帝也不得加以惩治。刘鋹俯伏在地,不住口地喊着父皇万岁。

  樊胡子又闭着眼睛胡说道:“凡间最大的祸乱,就是男人那传宗接代的是非根,有多少子孙,就有多少贪心。叛国弑君者,皆由子孙之念而起!只有太监没有子嗣之惑,才是最忠心最可信赖的,望吾儿明察!”

  刘鋹连连叩头称是,诚惶诚恐地问道:“既然群臣不可靠,干脆赶走所有大臣,国家政事都交给太监好了!”

  所有人都是一愣,一旁的龚澄枢立刻跪倒磕头:“皇上万万不可!”这一下刘鋹也愣住了,敢情这太监真的毫无私心,不爱权?

  龚澄枢悲声说道:“皇上,文武大臣满腹经纶、武艺高强,哪是没读过书习过武的太监比得了的?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天命不可违!怎么能剥夺他们为皇家效忠的苦心呢!”

  刘鋹大喜叹道:“樊仙师说得对,只有太监才淡泊名利、忠心耿耿,一心辅佐朕,权力再大也不会对朕的江山构成威胁。龚卿家一片忠心,不贪慕权势,昭昭可对天日啊!”

  龚澄枢装模作样抹了一把眼泪道:“奴才倒有一计,不知道行不行得。”刘鋹赶紧催促:“快说快说!”

  龚澄枢凑近一步,神秘地说:“既然让太监代替大臣们行不通,让官员都变成太监,不就行了?”

  刘鋹先是一惊,随即就手舞足蹈地狂笑起来:“哈哈,此计大妙!好计!好计!来人哪,传朕的谕旨,满朝文武,立刻净身,否则就削职为民!”位子上的樊胡子也大声称赞好计!

  三、潘寄被阉

  帝王之命,雷霆万钧,谁敢违抗!圣旨一下,文武百官家里都闹翻了天,大老婆小老婆们自然百般不愿意,哭哭啼啼寻死觅活地闹,可官僚们又哪里舍得这荣华富贵!刘鋹下令宫里专管净身的操刀手虎视眈眈守在各大臣家门前,限时阉割,不从者立即驱逐出京,财物充公。京城里乌烟瘴气,绝大多数官员都受不了丢官罢职的威胁,乖乖割去了那话儿。

  守在潘寄宅邸前的阉割师傅是龚澄枢亲自派去的,有名的“一刀狠”,捧着一把御赐的刀子,日夜守候。潘寄被逼得没法,老婆兴贤公主不干了,她是刘鋹的小姑妈,还不到三十岁,哪肯守活寡!

  兴贤公主进了宫,哭哭啼啼闹个没完,非得让刘鋹下令,免除驸马爷的阉割之苦。她还给媚猪送了重礼,求她帮着疏通。媚猪出面,果然刘鋹答应下来。这下龚澄枢急了,潘寄要是逃脱了这一刀,这缺德事儿干得还有什么意义?

  关键时刻还是樊胡子派上了用场,她及时让玉皇大帝附了体,说道:“吾儿,此等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妙计只有吾儿才想得出来,这正是一块测试忠奸的试金石!朕已查明,所有阉割之人俱都忠心耿耿,可当大用。但凡抗拒这一刀的,吾儿要小心着!今后江山是否稳固,会不会有奸人反噬,亡国亡族,全在吾儿一念了!”

  这一番胡言乱语,去了势的大臣们总算安了心,刘鋹磕完头爬起来翻着白眼看向潘寄,只见他全身发抖,不断叩头:“皇上,臣罪该万死,臣……臣这就回去割掉俗物,请皇上开恩,不治臣罪!”

  潘寄顾不得公主哭闹了,为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去了那话儿又算得什么?子孙之事,没有也是天意。

  几个月后,满朝大臣上得朝来,都是胡子掉光、公鸭嗓奏事,宫里宫外,只有刘鋹这玉皇大帝的太子是货真价实的男人,刘鋹都要乐疯了,封龚澄枢为万华宫使、骠骑大将军。还下令,以后凡是跟他见面的男人,必须都阉割了再来!包括进宫讲经说法的和尚道士!

  潘寄被阉的刀口格外深长,足足在病榻上躺了几个月才痊愈,自此之后就威风全无,整个人都萎靡不振了,兴贤公主也哭着闹着要休夫。

  四、香火永绝

  龚澄枢大仇得报,欢天喜地带着仆从回家祭祖。他这次回来还要办一件大事,他刚为弟弟给齐太尉家的二小姐下了聘,那可是名满京城的美才女啊,要不是权监龚澄枢出面,那齐太尉答应才怪呢!

  人喊马嘶,仆从如云,龚澄枢远远就看见那葫芦庙已经又改回了龚家的字样,不由得更加得意。

  正巧宫里来人下旨,皇上又改授他为上将军、左龙虎军观军容使、太师,总领一国国事。龚澄枢接旨谢恩,呼出一口浊气,抬起头仰天长笑。

  庙里的住持迎了出来,把这新修完的葫芦庙的妙处一一道来,说是保佑龚家满门泼天富贵、权倾天下。

  龚澄枢想到刚刚接的旨,连连点头不已,可听了半天都没听到自己最想听的话,不由得沉下脸:“仙师,这新庙最大功用,是保佑龚家子孙繁茂,仙师为何不提?”

  住持神色窘迫,期期艾艾说不出话来,一旁来迎接的龚澄节却喜滋滋道:“哥哥,皇上只爱阉人,天下无人不晓。小弟跟同窗好友几番思量,都已经自行割掉了那话儿,只待今秋科举,哥哥再助我一臂之力,到时金榜题名,咱龚家可就真的富贵至极了!哎,哥哥,你怎么了?哥哥你没事吧?哥哥!”

  龚澄枢只觉得眼冒金花,软软地倒了下去。

3、立夏胸前挂蛋民间故事

  从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冬天睡觉,到第二年立夏才醒过来,一醒来后就带上瘟口袋,偷偷到人间来传播瘟疫,凡是染上瘟疫的人,轻的发热厌食,身疲肢软,重的日见消瘦,一病不起,民间称这种病叫"疰夏"。

小孩子最容易得这病。人间做娘的最疼自己的小孩,她们就到女娲娘娘庙里去烧香磕头,求娘娘保佑。

女蜗娘娘对瘟神说:"凡是我的嫡亲子孙,今后不许你伤害!"瘟神晓得娘娘法力无边,不敢作对,就问:"不知娘娘有几个嫡亲子孙?"娘娘说:"我手一翻就是五个,你看清了。"说完,两手翻动如飞。瘟神看得眼花,叹口气说:"娘娘不用翻了,小神数不过来!"娘娘说:"这样吧,我叫我的子孙到立夏这天在胸前挂上一只蛋袋,你见到挂蛋袋的孩子,不得伤害!”

第二年立夏,瘟神跑到人间一看,只见一个个孩子胸前都挂着小蛋袋,里面放着鸡蛋、鸭蛋、鹅蛋。瘟神见都是女娲娘娘的子孙,不敢加害,只好走开。

从此,民间就传下了立夏给小孩子胸前挂蛋的风俗。

  

4、王母娘娘骗字民间故事

  有一年,玉皇大帝下旨重修南天门,新的南天门气势宏伟、巍峨庄严,只是缺一块匾。

  有一大臣奏言道:“凡间王羲之极善书法,只有他的字才能与南天门相配。”玉皇大帝立即派王母娘娘与一仙女下凡请王羲之写匾。

  这一天,王羲之游玩之后返家,途中遇一老妇和姑娘在烙馍,老妇捏一个馍便从阁着的门帘丢进屋子里间,正好落在锅上。

  王羲之赞叹不已,老妇称:“你写字的手段才高明呢。”王羲之谦虚地说他实际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老妇很不高兴,硬要他在案板上用扫帚写下“南天门”三个大字,与王羲之比高低。王羲之无法只好写了。

  老妇喜上眉梢,捧起案板,说了声“多谢书圣写匾”,便一道白光升上天空,原来老妇是王母娘娘变的。

5、赵士扬中举民间故事

  明朝时,堂邑县城西北十里,有个赵家花园。庄主赵员外的前几个儿子,都在外做了官,一个个仪表堂堂,可唯独小儿赵士扬,自幼跛脚,又因生天花落了个麻子脸,相貌甚是丑陋。因此赵员外常常为其前程叹息不已。可是赵士扬并没有因自己脚残貌丑而自暴自弃,却人小志大,发奋读书,决心要与父母和乡里争光。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年童试,他果然中了秀才。开榜那天,新秀才都在县衙聚会。知县很瞧不起赵士扬,鄙视地说道:“如此丑陋之人,竟中了秀才,真算他走了运。”

  三年之后,府试考举,赵士扬又到县考院报名,准备参加生员初试。因为在当时,生员只有在初试合格之后,方能参加秋闱考举。这天赵士扬看罢自己初选得中的榜示之后,正在暗暗自喜,踌躇满志的当儿,恰巧知县正和生员考官在榜前闲聊。知县看到洋洋得意的赵士扬,冷嘲热讽地说道:“你瞧这麻脸的赵小瘸子,考个秀才就满不错了,他竟还要考举人、中状元,真是野心不小。”赵士扬听他如此小看自己,心中十分气恼,随即说道:“考举人全凭才学,你怎么能以貌取人,如若我能考上举人,你又怎样?”知县见赵士扬如此顶撞自己,更加卑睨地冷笑了一声说道:“你若能中举人,我搭天桥立牌坊,红毡铺地,头顶香盘,跪接你到北门以外。”赵士扬听了,强压怒火,大声说道:“红口白牙,堂堂父母,咱要一言为定,”说罢扬长而去。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炉香。赵士扬为了回敬县官的蔑视,更激发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没黑没白地苦读不懈。所以对赵士扬来说,受嘲讽的坏事,反而变成了好事。

  不久,考期到了。在应考这天,众多的举子,一早就等在考院门口,可考院的大门却迟迟不开。一些放荡不羁的官宦、豪富子弟,等得实在不耐烦了,纷纷要荐举大胆之人叫门;可此事非同一般,结果你推我让,谁也不敢妄此一举。这时,一个叫孙尚清的富家子弟,忽然瞥见在一旁静候的赵士扬,便顿时起了戏弄之心。他大声喊道:“听说这赵瘸子很有胆量,我们何不让他来打头阵!”经他这一煽动,马上得到一些举子的响应,把赵士扬一下拥搡到考院门口。赵士扬深知此事之后果,所以他竭尽全力挣脱,而拥推者势众,加上他们又喊着号子,一齐往前拥搡,结果使赵士扬的脑袋嘭嘭地碰撞在考院的大门上。

  考院大人,这时带着监考官们正欲开门,忽听门外喧闹不止,撞门有声,心里十分恼怒。他们把大门猛一打开,推搡赵士扬的人,全部惊散了。赵士扬由于难以留步,却“哎哟”一声,一下扑倒在门里。考院大人怒气冲冲的斥责赵士扬道:“考院系肃穆之地,你们身为赶考的举子,带头砸撞考院大门是何道理?”赵士扬从地上挣扎起来,正欲答辩,忽然入场的铜铃摇响了。赵士扬见考院大人拂袖而去,也只好强压冤屈,随大家鱼贯入场。一到考场,赵士扬方才受辱之事全忘,便集中全力投入了应考。真是工夫不负有心人,他才学满腹,笔下生风,一气呵成,竟交了个头卷。考院大人见交了头卷的真是方才扰闹考院的举子,心中仍余怒未消,心想,如此狂荡之徒,焉能写出好的文章,不过来凑数罢了。正欲把他的卷子扔掷一旁,又拿起一看,文墨竟如此遒劲,秀丽;惊异之下,他又细观其文,不禁拍案叫绝,真乃少见的文才。

  这考院大人,顿时忘却了赵士扬扰闹考院的不悦之事,一等考场事毕,回到住所,便立即召见了赵士扬。

  再说赵士扬出了考场,回到旅店,正在心神不定的想着今天的不悦之事,忽听考院大人传见,不禁暗吃一惊,心想,这下完了,考院大人一定是要追究我扰闹考院之罪了。他忧心忡忡地来到考院大人住处,施礼待立一旁,就只等考院大人发落了。考院大人见赵士扬不但文才出众,且举止稳重,说道:“我看你不像轻浮子弟,为何在考院门外肆意搅闹?”赵士扬忙跪地分辩道:“晚生冤枉呀!”接着便把被人戏弄之事讲述了一遍。考院大人听后,疑窦顿解,含笑说道:“原来如此,这些纨绔子弟,实在可恶,竟专意来嘲弄和戏耍你这有缺陷之人,真是忧伤风化。”

  赵士扬接着说:“卑视我缺陷之人者何止他们,连我县知县大人,也无不在以貌取人呢?”

  考院大人道:“何以见得?”赵士扬便把与知县打赌一节,又详述了一遍。

  考院大人沉思了一霎,说道:“你那知县原是我亲点的举人,想不到他也如此轻视于你;古人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且回去等候,本官会秉公而判。”

  考院大人一一阅过考卷,确认赵士扬的文章为众举之首,遂提笔批曰:“其貌虽不扬,可文为奇苑。”被点为头名举人。

  喜报送至客栈,赵士扬这天换了官服,前来辞别考院大人。考院大人随即修书一封,让其带交堂邑县令,大意是:“人岂可貌相,海水焉能斗量。包拯其貌虽不扬,可文能治国。为官当谦;轻狂寒贤,以貌取人,堪受打赌输牌坊之罪。”

  堂邑县令见赵士扬果然中了举人,又接到恩师亲笔书信,后悔莫及,不得不照此办理,兑现其诺言。遂倾其积蓄,选精石良匠,时经年余,于堂邑北门里,修成了一座甚为气派的石碑牌坊,并在牌坊正中镌刻了“王子科举人赵士扬”八个大字。

6、秀才作诗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穷秀才上京赶考,走了好几天,说话就要到京城了。

  这时,迎面来了一辆马车,车上坐着一个女人,只见这个女人二十多岁,穿得十分妖艳。

  马车前面的家丁驱赶着过路的行人,人们纷纷退向两旁,都望着这伙家丁和车上坐着的那个女人。

  穷秀才见此情景,小声地问一个农民打扮的小伙子:“这是哪家的阔太太?”小伙子见问,抬眼打量一下穷秀才,见他不像本地人,也很老成,便“咳”了一声,拉扯起车上那女人的根底来。

  原来,那女人是这儿方圆百里出了名的王霸天的小老婆。王霸天为讨好县官,寻找靠山,公开把自己的小老婆搭了进去。因此,人们称王猫天为“王八天”。

  俩人说着话,马车就到了他们的跟前。

  穷秀才朝那女人看了一眼,“呸”的一口啤在地上,不由地吟出一首诗来:

  车中一娇娥,

  粉面配绞罗,

  衣贵身子贱,

  汗多!

  穷秀才吟出的这首诗,正巧被那个女人听见。只见她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朝穷秀才看了一眼,赶紧命令车夫快赶。马车走后人们发出一片嘲笑声。

  穷秀才告别了那个小伙子和过路的人们,直往京城走去,这时太阳快落山了,忽然。有两个衙役从后面赶了上来,到了穷秀才眼前,不由分说,就把穷秀才锁了起来。

  穷秀才被锁到县衙门,县太爷厉声间:“作诗骂小娘子的是不是你呀?”“回案老爷,我没有骂小娘子呀。”穷秀才说。“胡说,什么没骂?!小娘子亲口对我说的,连你作的诗句我都能背下来。”说着。县官就把穷秀才作的那首诗说了一遍。

  “回察县大老爷,那是小娘子听错了,当时我是说:

  车中一娇娥,

  粉面配绒罗,

  雍容堪华贵,

  钱多!

  我就是好作个十五言零两个字的诗。”

  “哈,原来是这样。听你这么一说,是在夸赞小娘子楼?”县官老爷笑了。“正是。”穷秀才答。县官说:“那好,既然你会作十五言零两个字的诗句,那你就给老爷我作一首。”说着,县官大老爷拍了拍院子中的一口井,“就以此井作题吧。”

  穷秀才跟着县官到了井跟前,看了看并旁边打水用的木桶,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衙院一口井,

  打水用木桶,

  井绳嘣一断,

  咕咚!

  县官老爷听了哈哈大笑:“好,看来你还真有那么点文才。如此说来,你骂小娘子是假,夸小娘子是真,一会儿有你的赏钱。”县官想了想,又说:“你再给大老爷作一首,就指大老爷我而言吧,看看我将来的福气。”

  穷秀才满口应承后,上下打量了县官一眼,随口吟出一首诗来:

  居官坐县衙,

  贪赃又枉法。

  一朝遭参奏,

  喀嚓!

  县官听了,大怒:“哼!好个穷秀才,胆敢骂大老爷我。”说着,他对门外大喊一声,“来人哪!把这个穷秀才发配到辽阳去!”

  穷秀才被发配到辽阳,人生地不熟,生活极为艰苦,身边没有一个亲人,只得在一座破庙里安身,他锄镰不入手,靠卖字、写对联和作诗来维持生活。

  有一日,他看见了一直流浪在外,以卖艺为生的舅舅。舅舅五十多岁了,瞎了一只眼睛,正在街上吹笛子。穷秀才急忙上前,一把拽住舅舅的衣袖。爷俩一见而,各诉苦衷,泪流满面,穷秀才随口吟诗道:

  发配到辽阳,

  见舅如见娘,

  爷俩双流泪,

  三行!

  从此,爷俩就在一起生活。穷秀才的舅舅得了病,为了给舅舅治病,穷秀才到处去作诗。

  这天,他来到王员外的大门前,对把门的家丁说:“请往里传句话,问你家员外,用人作诗不用?”

  家丁跑到里面,告诉了王员外。王员外说:“若作诗我女儿就会作,还要叫花子为我开心?”说着,王员外让家丁去把他赶走。

  正说着,王员外的女儿在丫环的陪同下,手里拿着扇子走下楼来。他听到王员外的话,忙对家丁说:“先别走!”然后转身对王员外说:“爹互让他进来,我要让他作诗。”说罢,就在王员外的身边坐了下来。

  王员外也是这地方的一霸,他这个女儿不比别人,花花点子挺多,因此。王员外爱如掌上明珠.要星星不敢给月亮。王员外听了女儿的话,知道女儿定有用意,于是就对家丁说:“既然如此,就让他进来吧。”

  穷秀才到了里面,见了员外和小姐。

  小姐说:“你就是那个作诗的吗?”“正是。”穷秀才上前答道。小姐说:“那好,你就在我的扇子上作一首诗吧。”说着就把扇子递给了穷秀才。穷秀才接过扇子:“请问小姐贵姓?”

  小姐说:“哎哟,姓什么都不知道?这方圆百里谁不知道有个王员外!”

  穷秀才一股怒气又涌了上来,抬眼打量一下王小姐,见她面黑脚又大,一脑袋黄头发,于是,他提起笔,在扇里上作了一首诗:

  姑娘本姓王,

  面黑头发黄,

  金莲才三寸,

  横量!

  那小姐接过扇子一看,气得她哆哩哆嗦地指着穷秀才对家丁吼道:“把这厮绑了,押往太尉府!”

  太尉虽然定不了秀才什么大罪,但还是把他发往更远的广东去了。

7、调包计民间故事

  清朝咸丰年间,河南张家庄首富张员外成亲不到一年就病逝了,张员外是家中独子,又没有留下一儿半女,他死后,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父母和娇妻叶菊红,叶菊红只有十八岁哪!张家族人的眼睛都盯着张员外的万贯财产,他们纷纷以“延续张家香火”为由,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叶菊红,叶菊红婉言谢绝了,她说:“我还没有到二十岁就不幸成了未亡之人,若过继一个年幼的孩子给我,我没有抚养的经验;若过继一个年龄稍大的,又恐难避男女之嫌,所以,请再过二十年,那时我成了老妇,则唯命是从。”族人们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叶菊红说得合情合理,他们无可奈何,只得作罢。

  族人们不肯就这样罢休,便聚集在一起商议,说是叶菊红年轻貌美,独身寡居,长此以往,寂寞难耐,怎么可能安分守己一辈子呢?于是,他们花钱买通了叶菊红身边的一个贴身丫鬟,让这个丫鬟日夜监视叶菊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她有不轨行为,立即向族人们报告。

  族人们推测得还真不差,没过多久,果然有事了:张员外在世时,聘请了姑表兄长、同村书生祝锦山当家里的账房先生,祝锦山早已成家。张员外死后,张家没有了主事的,表哥祝锦山自然而然地帮叶菊红处理一些家务事,他和表弟媳两人,一个是风流儒雅的青年,一个是花容月貌的寡妇,天长日久,难免生情。

  一开始,两人还比较谨慎,祝锦山只是在白天偷偷和叶菊红相会,可慢慢地,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祝锦山索性夜不归宿,和叶菊红明铺暗盖。

  那个贴身丫鬟早已被收买,她将两人的奸情报告了族人,一天晚上,那丫鬟做内应,张家族内一群人一拥而进,直扑叶菊红的房间,将赤身****的两人用被褥包裹起来,七手八脚地捆绑得结结实实,一路抬着,来到县衙。这时已是三更时分,衙门早已关闭,巡更的吏卒见是捉奸的,就把捆绑在一起的两人安置在一间馆舍里,门口由吏卒把守,族人们则被安排在另外一间馆舍里休息,等天亮老爷升堂后再去告状。

  叶菊红和祝锦山刚刚被族人们抬出村子,张家庄的好多人便知道了这事,祝锦山的妻子倪氏也听到了这消息,她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知道是啥滋味,思来想去,她还是当即来到同村陈讼师家里,恳求他想方设法营救丈夫。陈讼师笑了笑,说:“你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另寻新欢,你不痛恨他,反而要我救他,这是为何?”

  倪氏流着眼泪说:“我丈夫只是一时糊涂,做了错事,先生若能大发慈悲,设法救他一次,我料他经过这次惊吓,以后定会改邪归正;再说他毕竟是我丈夫,没有他,我们孤儿寡母今后可怎么活呀?”

  倪氏不计前嫌,一心救夫,这让陈讼师大为感动,顿生恻隐之心,他想了想,面有难色地说:“俗话说,捉贼捉赃,捉奸捉双,如今你丈夫已被人家当场捉拿,还能有什么办法可想呢?”倪氏听了连连乞求陈讼师:“只要你肯救,就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陈讼师沉思了一会儿,说:“那我就试试吧。”

  第二天,县令升堂,张家族人来到堂上,状告叶菊红和祝锦山通奸一事。那县令姓刘,听了这有伤风化之事,自然十分恼怒,他让人把衣裤送到馆舍,让叶菊红和祝锦山穿上,然后先传讯了祝锦山。

  祝锦山被带到大堂,刘县令问道:“祝锦山,你身为读书人,怎么能做出如此寡廉少耻之事呢?”祝锦山听罢,理直气壮地答道:“我们并无什么奸情,而是夫妻同居一室,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只因张家族人有意侵夺张员外的家产而迁怒于晚生,无端地把我们夫妻捆绑到县衙,让我们受此奇耻大辱,还望大人为晚生作主。”

  刘县令见祝锦山如此沉着、冷静,完全没有通奸被捉后的狼狈,顿时奇怪起来:“你们夫妻两人怎么会一起住在张家?”

  祝锦山告诉刘县令:他和张员外是姑表兄弟,几年前即在张家管账,张员外病故后,因和表弟媳两人孤男寡女,多有不便,为避免闲言碎语,就和妻子同宿于张家……如此这般,说得振振有词。张家族人们听了大怒,大骂祝锦山一派胡言。刘县令说:“原告和被告究竟谁在说谎,只要把馆舍里关押的女人带到堂上,一切自会不言而喻。”说罢,当即命人从馆舍把女人带到大堂上。

  工夫不大,女人被带到堂上,张家族人回头一看,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跪在堂下的哪是什么叶菊红,分明是祝锦山之妻倪氏呀!昨天晚上他们分明亲手将叶菊红和祝锦山捆绑在一起,如今怎么换人了呢?他们虽然知道其中必定有诈,但苦于没有证据,只好忍气吞声。

  刘县令见带上大堂的果然是祝锦山之妻倪氏,不由大怒,下令将诬告他人的张家族人各打二十大板,张家族人一个个被打得皮开肉绽,哭爹喊娘,随后,刘县令又好言安抚了祝锦山夫妇一番,将他们释放回家。

  不用说,这调包计正是陈讼师一手策划:陈讼师知道要解救祝锦山,除了调包计别无他法,他先让倪氏把头发弄乱,遮住面目,然后带着她来到了关押祝锦山和叶菊红的馆舍。陈讼师对看押的吏卒说:被关押的那个男人是他的表妹夫,他的表妹听信传言,说是她丈夫因通奸已被族人乱棍打死,所以带她来看看。

  说话间,陈讼师给吏卒每人手里塞了几两银子,吏卒们和陈讼师原本就是熟人,如今又拿了银子,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就这样,陈讼师让倪氏进了馆舍,他自己留在门外,和吏卒们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目的当然是为了分散吏卒们的注意力。

  倪氏走进馆舍后便移花接木,放开叶菊红,让叶菊红穿上自己的衣服,然后又让叶菊红把她和祝锦山捆绑在一起,前后不到一袋烟的工夫……祝锦山回村的当天便辞去了张家账房先生之职,他感念妻子倪氏的贤惠和大度,从此一心一意和她过日子,再也不敢有非分之想;叶菊红经过这一次惊吓,也变得安分守己,再也不敢越雷池半步。

8、抓酒鬼下地狱民间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浙江绍兴有个酒鬼,嗜酒如命,每天早上起床,穿衣服前要先抿一口高粱酒,不然起不了床;晚上脱了衣服,躺在床上还得再灌半壶,不然睡不着觉。他腰里挂着个酒葫芦,走不到三五步就得拿起来喝一口,哪怕酒葫芦空了,也要凑到鼻子上闻一闻,久而久之,人们都叫他张大葫芦。

  偏偏有一天,也不知道张大葫芦是没吃饱饭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就是状态不好,喝得酩酊大醉了,你看他,一边走一边喝,嘴里还嚷嚷着:“好酒……好酒……好酒!”

  这一晚正是年三十,除夕之夜,大家都在家里吃年夜饭,路上也没什么人。恰巧这晚天色特别暗,伸手不见五指。张大葫芦走着走着,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红薯窖里边了。

  窖不深,底下全是松软的黄泥巴,张大葫芦爬起来,浑身上下摸了一遍,嘿,还真没什么事!他一仰脖子,又结结实实地灌了一口:“真是好酒啊!喝了这么多摔窖里都没事,明年说什么也得说服老婆子,再多酿个几百斤才行。”

  这时,他隐隐约约听见好像有人说话,还有锁链在地上拖着走的声音,咯吱咯吱的。张大葫芦只当是幻觉,狠狠掐了一把大腿,不成想一下子疼得差点叫了出来,是真的!他害怕极了,赶紧捂住嘴巴,只听一个威严的声音说道:“今天晚上我们要去原公庄抓那个张大葫芦,黑白无常,准备好铁链!师爷,查一查时辰。”

  师爷应了一声,传来一阵的声音。张大葫芦想,这大概是在翻生死簿了吧,又听见是要抓自己,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这边师爷在生死簿上找了几遍,总是不见原公庄张大葫芦的名字,于是师爷就问土地公:“土地公,你知道张大葫芦这个人在哪里吗?我们这阴间的生死簿上没有,阳间怎么也不见他呀?”

  土地公回答说:“你找的这个人已经入了土了,你在阳间再找也是白搭!”

  师爷半天没说话,应该是在思考,最后他说了一句:“不要紧,今天晚上在这里没抓着他,以后我们在常山那里也要把他抓去。”

  这句话说完,就再也没有任何声音了。

  张大葫芦听得冷汗直流,心里死死记下了--今后一辈子,一定不能去常山,千万要记牢!

  他躲在地窖里一夜没敢出声,直到天亮了,才敢大喊救命。正好窖主人来取红薯,听见里面喊救命,连忙把他救上来。

  张大葫芦上来后,连声拜谢,还不断地向地窖磕头,搞得窖主人莫名其妙的。不过张大葫芦倒精明,前一个晚上的事一个字儿也没敢提。

  此后几十年,张大葫芦一直死守着自己定的规矩,无论何事,死活都不去附近的常山庄,落了个平安无事,转眼都活到七十多了,一直把这天机暗藏在心底。

  可是无巧不成书,有一年,张大葫芦嫁到常山庄的孙女家里闹了矛盾,一家人吵得很激烈,非请他去调解不可。张大葫芦犹豫了很久,还是禁不住宝贝孙女的软磨硬泡,答应了。到常山后,他果然迅速化解了矛盾,主人家很感激他,又请他喝酒,他毫不例外地又一次喝醉了。

  家人把他抬去放在床上安顿好,都回去睡了。

  半夜里,张大葫芦被尿憋醒了,起床去了趟厕所。他晚上多喝了点,加上不太熟悉环境,回来后怎么也找不着原来睡的屋子了。这风一吹冷飕飕的,当时又困得不行,这可急坏了张大葫芦。所谓关键时刻好运到啊,就在又困又冷难以忍受之际,他摸到了一个柜子,里面还铺着褥子和被子,暖和得紧呢!他也顾不得这是给谁睡的了,先暖暖和和地睡下再说吧。

  你还别说,这柜子里是既没风又有新褥子新被子,张大葫芦睡在里面别提有多美了。过了大概有一个时辰吧,他被一阵奇怪又熟悉的声音吵醒了,一阵脚步声伴着锁链拖地的声音向他慢慢靠近,听起来还不止一个人。

  这时,一个尖尖的声音响起:“奇怪啊,阎王爷让咱俩来抓张大葫芦,出地府前查过他还在,怎么过来就找不到他了呢?”

  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回答道:“应该就在这里了,我们仔细找找。”

  张大葫芦一听,差点吓尿了,阎王爷真的派小鬼来常山抓他了,这下看来要歇菜了!

  可奇怪的是,这两个小鬼走来走去,转了几圈却没来抓他,最后到柜子边停下来了。尖尖的声音说:“奇怪啊,怎么会找不到呢?”另一个声音回答:“我也纳闷了,我们把土地爷找来问一下吧!”

  不一会儿,土地爷就来了,尖声音的家伙说:“土地爷,我们奉阎王爷之命来抓张大葫芦,出地府前查过,他该在这里,怎么会找不到?”

  另一个声音接话道:“土地爷,是不是你收了好处在搞鬼啊?”

  土地爷连称不敢:“不是,不是,我怎么敢?那个人明明已经进了棺材了,当然找不到了,你们还是回去再查查生死簿吧!”

  这句话说完,就半天没有声响了,大概是小鬼他们在商量吧。约莫有半炷香的时间,脚步声和锁链声再次响起,只是慢慢远去了。

  张大葫芦长吁一口气,精神一放松,困意随之袭来,沉沉地睡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孙女儿早起,惊叫起来:“爷爷!你怎么睡在棺材里啊!”

  张大葫芦闻言起身一看,可不是吗?自己躺着的哪是什么柜子啊,分明是一口棺材!他仔细一想,肯定是昨晚摸黑找不着床,恰好摸到人家为老人提前准备的新棺材,稀里糊涂就躺进来了,没想到歪打正着,正好再次帮助自己躲过一劫!

  想明白了这些,张大葫芦乐了,自己真是吉人天相啊,阎王爷又能奈我何!不过得意归得意,他再次下定决心,以后说什么也不来常山了。

  张大葫芦回家后,又平平安安地过了几年,在那个年代里已经是非常高寿了,可他喝酒的嗜好却是一点儿没变。这天,他跟几个老友聚在一起,聊起了年轻时的事儿,都很开心,于是约好晚上去老哥们常太保家喝酒。

  几个老朋友喝得很尽兴,席间,有人不禁聊起为何张大葫芦嗜酒如命却偏偏能够长寿,张大葫芦一时兴起,就得意地把那两次奇遇说了出来。不料,别人根本不信,反而怪他心眼多、不够朋友,刻意隐瞒长寿秘诀。张大葫芦说了真话反倒没人信,不免有些失望,这顿酒席最终不欢而散。

  当天晚上,张大葫芦就在常太保家住下了。夜里,他睡着睡着,突然感觉身体一下子变轻了,睁眼一看,身旁一左一右各有一个小鬼,手里拿着铁链锁在自己脖子上,再回头看床上,自己的身体还在床上沉沉睡着。

  小鬼大喝一声:“张大葫芦,前两次让你耍诈使阴逃脱了,今天我看你还往哪里跑!”

  张大葫芦一看自己的魂被勾离了身体,吓得浑身直哆嗦,说话也不利索了:“两位大……大人,你们别生气,之前两次我也不是成心躲……躲着的,不知者不罪,你们就原……原谅我吧!不过今天你们真……真的搞错了,这里不是常……常……常山啊!”

  另一个小鬼瓮声瓮气地说:“怎么会弄错呢?常太保在家里排行老三,不就是常三了吗?”

  张大葫芦一听,急了:“你们怎么能这样呢,这常三和常山能一样吗?”

  那个小鬼一抖手里的锁链,指着张大葫芦的鼻子大喊道:“你还敢跟我们理论?第一次你躲在窖里假装入了土,第二次你躲在棺材里假装进了棺,让你逃脱了两次,阎王爷已经责罚我们两次了!这次你在常太保常三家里被抓,跟生死簿上写的一模一样,你还有什么话说!”

  张大葫芦还想争辩:“这个……”

  瓮声瓮气的小鬼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还挣扎什么啊?你以为偷听到我们讲话就可以永保太平啊?你抬头看看这阎王殿门口的对联!”

  张大葫芦抬头一看,上联:阳世三界谁无死?下联:古往今来放过谁?再看那横批是-正要抓你!

9、由对联引发民间故事

  二十年前的一个晴朗的春天,我闲逛到虹口区的一条大街,看到有一家新开张的大酒店,很气派,招牌上的店名——“三点水”大酒家。当时我感到新奇,走进大堂,服务生笑脸迎客招呼我坐下。我问经理可在?她马上进去,不一会,一位中年男士出来很有礼貌地问我,尊姓?有何贵干?他便坐在我对面,等我的回答。当时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他,请问经理先生怎么想起来取这个店名?有来由吗?他一脸苦笑地回答,真没有什么来由,总想取个新鲜店名招徕顾客。当时向上海市工商局申领营业执照,他们认为这个“三点水大酒家”的店名太俗,最终转到虹口区工商局批准的,店的级别就此降低了。等经理说完这段话后,我接着对他说,如果阁下有兴趣的话,我把这个“三点水”酒店的来由告诉你。经理立即起身进去先领服务生捧上茶水,接着说要听听这段故事。

  上海滩有一家“绿杨村”酒店,早年因为生意不好,为吸引顾客,老板想出一个对联,对出后顾客可以免费用餐,这招果然灵,不但吃客多了,顾客中的文人雅士也多了。

  冬天某日“绿杨村”酒店进来一位读书人打扮的顾客喝酒,刚点完酒菜,等店小二捧上来后,他一摸酒盅,酒是凉的,便要求店小二将酒烫热后再拿来喝。店小二先用手指伸进酒盅后在桌上写了“水冻酒”三个字,又讲,先生,如果对出我的上联,我对掌柜讲,还可让先生白吃白喝。他又在“水冻酒”下面续写,“一点、二点、三点”,也是手指头伸进酒盅蘸酒写的。并重申,先生看到“水”上一点,“东”字旁二点,“酉”字旁三点。难度太大了,这位书生当场丢人,起身就走。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位吃客对出这个上联。没等我讲完,经理迫不及待地问我,这下联可有人对出来?我喝口茶,此时服务生也已经上菜,经理点的四冷盆是:白切肉、白肚、白斩鸡(以后统称“三黄鸡”)、盐水虾,一壶酒,我打趣地问:小姐,热过哦?我请侬热酒,侬勿要出上联哦,她笑了。经理还在追问下联。我说,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绿杨村”酒店门口的丁香花盛开时,有一位顾客见此隋景立刻进店大喊:“掌柜的,下联来了,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他解释说,“丁”字上一横,“百”字头上一横,百字“头”,“香”字上面“千”,“香”是“千”字头,“花”与“万”都是“草字头”,所以“花”上面的草字头也就是“万”字上面的草字头,不是“万头”吗?全店堂的顾客鼓掌喝彩。

  水冻酒,一点、二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三点水”大酒家经理听完后,立即起身向我敬酒,并承诺,今后光临本店,也是免费请客,永远不必买单。我们双方互相交换名片后,他讲,如果我早听到这则故事的话,将此故事与申请报告一并呈上海市工商局申报营业执照的话,肯定勿会批转到区里,勿会降级。我们这个“三点水”多么有文化内涵呀。

10、财主与穷汉民间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年腊月,有位姓张的财主到厢房的佛堂上香,忽然发现供桌底下的布帘在瑟瑟地抖动着,张财主觉得有些纳闷,定睛一看,原来是布帘的后面,有一只穿着破旧单鞋的人脚在哆嗦。张财主明白了,有小偷藏在里面。他定了定神,对着供桌底下说道:大兄弟,出来吧,里面怪冷的,咱哥俩到上房喝两盅去。

  躲在供桌底下的小偷只好出来了。原来,这小偷姓李,原本是邻村的一个老实本份的庄稼汉子,只因老婆常年生病,家里又有一大堆小孩子,日子过的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眼看到了大年根,家里又揭不开锅了,看着可怜巴巴的孩子们,老李咬了咬牙,动了邪念,就想到财主家偷点儿东西,好给孩子老婆过年。趁天黑,他偷偷溜进张财主家的院里,却不敢进正房,一转身进了厢房,打算从供桌上拿些馒头果品之类的供品。不成想,还没动手,却被张财主发现了。

  这可把老李吓得够呛,浑身哆嗦着给张财主跪下了。张财主赶忙弯腰扶起他:起来,起来,这大冷的天,你穿的又这么单薄,咱到上房喝几盅,暖和暖和,边吃边唠。

  老李只好硬着头皮跟随张财主来到上房,张财主把老李请到炕上,让家里人下厨,一会的功夫,摆上一桌好酒好菜款待老李。吃完饭后,张财主又让家人给他准备了一些米面肉菜,又拿出一些银子,让他带回家去过年。老李带着一肚子愧疚和感激,千恩万谢地告辞回家了。

  就这样,老李一家的孩子老婆一起过了个快快乐乐的好年。大年一过,老李就用张财主送给他的银子做本钱,做起了走村串户的小买卖。由于他老实本份,货真价实,不坑不骗,童叟无欺,买卖干的越来越红火,这样一来,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也有钱给老婆请大夫看病吃药,这病也一天天好起来了。

  老李的日子好过了,他的心里却一直惦记着张财主对他的恩德,他知道,如果不是张财主宽宏大量,乐善好施,他老李一家也不是过上好日子。为表感激之情,他时常买些时鲜果品给张财主家送去。可是张财主从来不收,说,老李呀,你的心意我明白,你起早贪黑的赚点钱也不易,我什么都不缺,你好好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了就行了。

  老李也是个知恩重义的人,面对着张财主的婉言谢绝,他只好利用每次起大早赶集前的功夫,把礼品偷偷地张财主放在大门口,然后悄悄地离去。常常是张财主的家人早起一开门,就见一堆时鲜果品之类的礼物放在那里。这张财主一猜就知道是李老汉送的,于是,干脆收下了,可转过来,他就三番五次地给老李捎这捎那,就这么着,俩人的交情越来越厚。

  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到了年根腊月。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老李就起来了。因为今天他不光要去赶集卖货,他还有一件在他看来很重要的事儿要办。前些日子,他托在关外做生意的刘掌柜买来一棵贵重的百年老参,他要在今天早上悄悄地放在张财主的大门外,算是对恩人的一个报答。老李推着独轮小货车,摸着黑儿,来到张财主家门前。他从怀里掏出裹着老人参的小包,刚想往大门口放,猛然发现:大门前躺着一个人。老李吓了一大跳,他揉揉眼,仔细观瞧:是个冻死在外边的叫花子。老李心想:谁这么缺德呀,把个死人放到恩人家大门上,这不明显是要坑人吗?这老李也不敢多想,赶紧上前儿弯腰背起那具死尸就跑,一口气跑出有一里多地,老李实在跑不动了,才把死尸给扔了,然后又赶紧折回来,把那个装着百年老参的袋子放在大门口,这才推起小货车赶大集去了。

  第二年的大年初一,老李来到张财主家拜年。一阵寒暄之后,张财主唠起本村东头有个王姓财主家年前被人被人在大门外扔了个冻死的叫花子,结果摊上了人命官司,爷几个全被县衙门抓去了,连年都没过好。这村里人都说这是报应,因为这家父子平日欺人太甚,积怨太多。老李听了,笑了笑,也没说啥儿。

  又过去了有一个多月,老李正在家中预备盖新房,找上门来了。他说:“兄弟!你替我免了这么大灾,到现在你还瞒着我!”

  老李还在装傻充愣:“我没干啥事呀!”

  张财主说:“你还不说实话?我们村王财主出事那天一大早,我在大门外捡着了一个百年老参的袋子。细一看,门口有两行脚印,直奔村东头去了。门前还留下两行小车轱辘印儿。我一想,准是你来过又走了。今年大初一,你上我家拜年,我跟你提起这事儿,你也不言声儿,我这心里就犯了嘀咕。昨天在家门口碰上了从关外回来过年的孙掌柜,听他说了你托他买参的事儿,我就拿出那棵捡来的参让他看,他认出来,这就是你买的那棵。兄弟!你……”张财主说到这里,再也说不下去了。

  事情到这个地步,老李也只好实话实说。最后,张财主出钱帮老李盖了一处新宅院,俩人结拜成了真正的好哥们儿。

11、慧眼识骏马民间故事


  唐朝时陕西省南郑县有个人名叫李幼清,他有一个特长就是善于识别马的好坏。他的这个本事远近闻名。  
  空闲的时候,李幼清便到卖马的市场去转转,散散心,看看市场上是不是有宝马良驹。 有一天,一匹烈马被牵到马市场来。那匹马被主人用笼头绊得死死的,两个五大三粗的汉子拉住马笼头,还有三四个仆人举着鞭子跟在后面,可那匹马依然乱叫乱踢,看上去像是要踢开人逃去,市场上的人看到这匹烈马都躲得远远的,唯恐被它尥上一蹶子,更没有人愿意去买这匹烈马,而远远地围观这匹马的人却越来越多了。  
  这时,在市场上闲逛的李幼清看到这边人声喧哗,急忙跑过来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人们看见是李幼清来了,赶紧让开一条路,还有人对他说:“李爷,你快来看,那匹马,喷,性子这么烈,样子也这么难看,还好意思牵到市场来卖,自己杀了吃算了,真是丢人现眼。”旁边那烈马的主人听了,脸上一阵红一阵白。  
  李幼清什么话也没说,走到那马跟前,仔仔细细地端详那匹马。周围的人看到相马能手李爷在看马,都露出了好奇的神色,一个个都不再说话了。  
  李幼清看了好一会,然后又向马主人询问这匹马的情况,马的主人立即回答道:“不瞒您李爷,这马没法说,好处一样也没有,坏毛病样样都有,干什么活都派不上用场,留着它占着我的马厩,吃了我的草料,所以只好卖了它。我也不想讲什么价钱,哪位爷看中了,随便给个价就行了。”  
  李幼清听完了,当即出了 300 贯的价,对马主人道:“这匹马我看中了,既然你说随便给个价,这些钱您就跟我到家里去拿吧。”  
  那马的主人看李幼清出这么多钱买他的这匹烈马,十分吃惊,以为李幼清跟他开玩笑,忙道:“李爷,我这破马哪值这么多钱呢,您这是跟我开玩笑吧。”  
  他还想说什么,边上的人嚷开了,纷纷说:“今儿李幼清是怎么了,市场上放着那么多好马他不买,偏偏出了这么多钱去买匹没人要的劣马。” “没准李爷今天又多喝了两盅黄汤。”  
  听了这些,李幼清微微一笑,指着那匹烈马对众人道:“你们光看到这匹马性子烈,样子也不好看,其实这只是它的外表,再说它的主人又不懂马,把它和其他劣马放在一起喂养,马槽又脏又乱,没有人给它洗刷鬃毛,没有上好的饲料喂养。像这种养法,是匹劣马倒也罢了,吃粗粮干粗活,倒也适得其所。可这马……”讲到这儿,李幼清故意顿了一顿。  
  周围好奇的人赶紧问道:“这马怎么啦,难道是匹千里马不成?”  
  这时李幼清才接着说:“这确实是一匹不平常的马,你们看这马的气色不同于一般马匹,有一股神骏之气,这匹马的骨骼清奇。用养劣马的法子来喂养这么一匹好马,这马又怎么能够表现出它的特长呢?再说让它天天跟那些劣马泡在一起,就像有才的人被埋没在一群庸人之中一样,郁郁而不得志,于是这马的性情就变得暴躁起来,久而久之就变成今天这副样子。”  
  围观的人听了这番话,半信半疑。李幼清又说道:“你们要是不相信的话,一个月之后,我再把马牵来给你们瞧瞧,你们一定会说我李幼清又得了一匹好马。”  
  说完,他抚了抚马的鬃毛,低声对马说道:“你是匹好马,别人不知道,走,让我帮你去洗洗身上这些脏东西。”说完便牵着那马向外走去。  
  说来也怪,刚到市场上又是叫又是踢的烈马,听了李幼清的这番话,便垂下了耳朵,抬起了头,显出一副驯服的样子,跟着李幼清向外走去。刚才还是半信半疑的人们,这时已经信了一大半了。  
  李幼清给这匹马换了副新笼头,凭着他多年的养马经验,给这匹马配上了干净的马槽,定时为它洗刷鬃毛,给它吃上好的饲料,才过了几天,这马就大变样了。  
  过了一个月,李幼清又牵着这匹马来到马市场上,只见那马昂头挺胸,步履轻盈,毛色发亮,嘶呜起来好像龙鸣一般。大家一看,果然是一匹难得的千里良驹。市场上的人对李幼清佩服得五体投地,富贵大贾们争着出高价买这匹马。从此李幼清的名气更响了,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他的名字。  

12、民间故事亲爹亲娘

那天早晨,也没有什么异常情况:院里的公鸡照样打鸣,树上的鸟儿照样叫唤,霞光照样鲜亮,日头照样出山,可是女人在去喂猪的时候,突然一头栽倒在地,不管麦收老汉怎么着急怎么呼喊,也是听不见了。

麦收就手忙脚乱地给儿子打电话。第一次拨的是空号,少了一个号码;第二次把电话拨到了别人的手机上,讲了半天对不上号;第三次再拨时麦收老汉先镇静了一下,等手颤抖得好些了才一个号码一个号码地拨。

这一次拨通了,那头接电话的正是儿子梁小年。

麦收老汉不想把老伴的病说得多么多么严重,免得儿子着急上火。儿子刚刚被提拔为乡长,心气正足,兴头正浓,干工作怕落后。麦收老汉又镇静了一刻,然后才说:小年,爹想问问你,你今天工作多不多,忙不忙?

小年说:多呀,忙呀!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我是乡长,我什么都得管,能不忙么?

麦收说:小年,咱们村离你们乡政府不远,你能不能回家看一看……

小年说:爹,我现在必须马上进城,车都在门外等着了!县长的媳妇因为患感冒住了医院,我得到县医院看望她——爹,咱家里有事么?

麦收说:小子,你娘病了,倒在地上了……

小年说:是么?你看多不凑巧!爹,你和我娘先坚持一下,两个小时后我一定回去!爹,我得先进县城啊,这样的事我去晚了不好,人家早有许多同志抢到前头了!

麦收老汉撂下了电话。麦收老汉理解儿子:人家乡长、书记、科长、局长都争先恐后地跑到县医院看望县长的媳妇了,儿子能不去吗?不去不就显得“个别”,不去不就显得吃米忘了种谷人吗?既然去,那就早去,省得是最后一个!

麦收看了看躺在炕上的老伴,老伴的眉头皱起一个很大的疙瘩,两只眼睛紧紧地闭着,浑身都在剧烈地打颤,出气却是细若游丝。麦收倒了半碗开水,又在水里加了一些白糖,噗噗地将那热气吹了一阵,然后就喂了老伴一勺。他说你咽呀你使劲往下咽呀,这是你最喜欢喝的白糖水,老伴却把水吐出来,淋淋漓漓流到脖子里了。麦收想马上把老伴送到医院,可一是手里缺钱,二是眼前没车。他悄悄地俯下身子,对女人说:老伴,我知道你受罪了,你再坚持坚持吧,一会儿小年就回来了。他一回来咱就有了办法,咱就有救了!

女人突然“哼”了一声,麦收老汉赶紧抓住她的手说:好,你听懂了,你明白我的话了,咱们好好等着,啊?

两个小时过去了,小年没有回来。

麦收老汉又拨通了儿子的手机。麦收说:小年,你这会儿在哪儿?小年说:爹,真是越渴越吃盐,我的车坏了,我这会儿刚刚赶到县医院——我娘病情咋样,好些了吗?麦收说:不好啊,你娘水都咽不下去了。儿子,你早些回来吧,家里就我一个人……小年说:爹,真是活见鬼,信息搞错了,县长的媳妇根本没在县医院住院,而是在家里输液!我到她家看看她,然后马不停蹄往家赶,顶多再有一个小时就回去了。爹,您再坚持一下,坚持就是胜利!

麦收老汉又把电话放下了。麦收没有责怪儿子:儿子既然进了县城,那就得到县长家里看一看,在那里问候一声,报个到,点个卯,不然不就白跑了?麦收老汉来到女人身边时,蓦然发现女人的眼窝里盛了两滴晶亮的泪水,那泪水上面还有阳光在闪烁跳跃。老汉想,老伴这是想念儿子了吧?怎么会不想呢,他和她结婚30年,他们只生了小年一个娃,农历过小年那天生的,还是难产;如今孩子长大了,有出息了,当乡长了,当娘的能不想么?

麦收老汉伸手给女人擦掉眼窝里的泪,这一擦,把自己满眼的泪水擦出来了:女人这一辈子很苦很累,女人不能走啊!

一个小时过去了,小年还没回来。

麦收老汉第三次给儿子拨通了电话。麦收说:小年,你是不是正在往家赶呀?车要开慢点,小心……小年说:爹,我还在县长家的大门口呢!这里里里外外全是看望病人的人,个个奋勇当先,汗流浃背,门口都堵严啦,谁也挤不进去!麦收说:你们都是干部,你们让一让不就进去啦?小年说:爹,这种事情你不懂,关键时刻谁肯让谁呀?麦收说:儿子,你就别争啦,你马上往回返!你娘气色不大好……小年说:爹,半个小时之后我一定赶回去!

麦收老汉想,儿子本来很听话,可是这一次变得不大听话。

麦收老汉想,我们可是小年的亲爹亲娘啊!

女人的头上冒汗了,嗓子里的痰呼噜呼噜响,就是咳不出来。

麦收老汉又拿起了电话。小年说:爹,您放心,我现在正在车上,我离家只有十多里路啦!麦收说:你见着县长媳妇啦?她的病咋样啊?小年说:别提啦,这可真是天大的笑话!县长的媳妇根本就没病,只是打了一个喷嚏……麦收说:儿子,那你不是白跑一趟吗?小年说:爹,我没白跑,我们都在登记薄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啦。我排在前三名,好不容易呀!

13、民间故事碰见几个大人物

一天,刘大伟开车进城办事,刚从车里钻出来,没想到一抬头竟意外遇见了李小涛。李小涛是大伟初中时的好朋友,当时两人还争相向班花牛秀琴偷递情书呢。今天难得遇见,可得好好聊聊。

两人寒暄了几句,大伟就拉着小涛去了一家不错的酒店。老同学多年不见,甚是亲热,雅间里一坐,吃喝吹牛,好不痛快。后来,大伟忍不住就把话题扯到了他女儿身上:女儿姝婕师范毕业,一心想进学校当一名教师,赶巧听说市里要招聘30名教师。可现在教师待遇高了,成了热门职业,竞争太激烈,大伟苦于没有熟人,这几天都快急死了……

小涛是个热心肠,还特别爱显摆,听大伟诉说了自己的难处后,就借着酒劲拍着胸脯说:“咱俩谁跟谁呀?你女儿就是我女儿!官场上的人我也认识几个,回头找他们帮你说说,小菜一碟!”

听小涛这么一说,大伟眼前一亮,高兴地问:“你上面有人?”

看着大伟吃惊的样子,小涛得意地晃着脑袋说:“我认识咱们市教育局的焦副局长,经常和他在一起喝酒,关系铁着呢!这不,还有他名片……”说着,小涛从皮夹里摸出了一张名片。

大伟接过名片一看,吃惊地瞪大了双眼:焦云辉,市教育局副局长……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想不到这个小涛,还真和大人物有些关系。这下大伟对小涛可就另眼相看了,又加了两个好菜,上了瓶好酒。为了让小涛帮自己疏通这位副局长,临走还特意给小涛买了两条好烟和两瓶好酒。

小涛果然没让大伟失望,三天后,小涛的手机就打过来了,说那位副局长已经答应帮忙。一听说人家答应帮忙,大伟更是激动万分,当即就提出又要请小涛喝酒。小涛爱喝酒,马上就来了个恭敬不如从命。好酒好菜吃喝过后,小涛就把这张名片给了大伟,说那位副局长很随和,要他本人亲自找他。大伟也清楚,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现在办事,不送钱光说空话亲爹老子也不行,而送钱这事得保密,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于是,大伟就接过了那张名片,承诺等事情办妥了,一定要好好谢谢老同学。

第二天上午,大伟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电话过去。对方听大伟说明来意后,立刻热情地告诉大伟,说小涛早把他女儿的事情告诉他了,大家都是朋友,一定尽力帮忙。

大伟一听有门,就试探着问:“中午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要不咱们见个面……”

对方一听就明白了大伟的意思,随即为难地说:“中午不行啊!有个饭局推不掉,是不是改晚上……”

挂了电话后,大伟就在市里大酒店定了一个雅间。晚上,焦副局长准时赴约,只他一个人。大伟一看就明白了:成败在此一举,今天可是最好的机会。于是,他找个借口走出雅间,悄悄给他老婆打手机,要她赶紧把预先准备好的2万元现金送过来。

吃喝得差不多了,大伟把那个装着2万人民币的手提袋塞到焦副局长手上。焦副局长推辞了一下就接了过去,然后说还有急事,就匆匆告辞走出了雅间。

有钱就是好办事。不久,考试招聘的结果出来,大伟的女儿姝婕果然如愿被录用。得到喜讯后,大伟立刻给焦副局长打手机,感谢的话说了一火车,最后提出要宴请焦副局长。可焦副局长听后笑笑说:“都是朋友嘛,帮忙是应该的,喝酒就不必了……”

给焦副局长打过手机后,大伟又想到了小涛。要不是小涛在中间当桥梁,自己哪有机会认识焦副局长?姝婕又哪能这么顺利被录用?吃水不忘打井人,为了答谢小涛的帮助,大伟第二天就到商场花五千多块钱为小涛买了一台液晶彩电。小涛见老同学已经送来了,假意推辞了半天,最后还是笑纳了。

女儿终于成了人民教师,有了铁饭碗,大伟很高兴。可没过一个月,女儿就告诉他一个令他郁闷的消息:这次被录用的30名教师当中,有两名是姝婕的同学,后来经过打听得知,这两个同学在这次招聘考试中都没有走门子,一分钱的礼没送,照样被录用。

听女儿唠叨完后,大伟根本就不信:“说得好听,没送礼,不送礼哪轮到她们?送礼可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谁送了礼会对外人讲?告诉你,咱送礼办事可不能对任何人讲!”

大伟不相信姝婕的话,但后来一个偶然的巧遇,让他不得不相信女儿的话了。

那天下午,姝婕说明天和同事们去郊外一个景点旅游,要父亲把数码相机拿回来。大伟的数码相机上个月被他的朋友大江借去了,大伟给他打手机,要他把相机送过来。可大江说家里正在装修卫生间和厨房,实在是走不开,要大伟自己来拿。大伟来到大江家,拿了相机正想离开,突然就被装修卫生间的那个工人给惊呆了:这不是收了自己2万块钱的焦副局长吗?怎么成了一个打零工的?

望着眼前这个浑身灰土的“焦副局长”,大伟终于明白了:自己上当了!这人其实是个骗子!

大伟怒不可遏,立刻上前抓住他就是一个耳光,随即把自己被骗的前后经过对大江说了一遍。

可令大伟再次感到意外的是,眼前这男子气愤地说:“你到底调查清楚了没有?我和焦副局长是孪生兄弟,他是哥,我是弟,他是局长,我是个打零工的……”

大江听了埋怨大伟说:“你也真是的,没问清楚就动手……”面对大江的埋怨,大伟十分尴尬,再仔细看看眼前这个男子,自己也犹豫起来。最后大伟不得不向他赔礼道歉。

回到家后,大伟就又有些怀疑起来:事情咋会这么巧呢?再说了,如果他哥哥真的是教育局副局长,怎么说也得给他找个比较体面的事情做啊!咋会打零工呢……

姝婕听父亲说了下午的事情,就出主意说:“这还不好办?你抽空专门到教育局打听一下,不就水落石出了?”

星期一上午,大伟果真去了教育局。人家问他找谁,他说要找焦副局长。可他一见到焦副局长就傻眼了:眼前的焦副局长是个胖子,和以前他所见的那个焦副局长根本不是同一个人。

大伟正要说出实情,又想到那天在大江家里发生的事,就多了个心眼,随即笑着问:“咱教育局有几个焦副局长?”

眼前的焦副局长疑惑地问:“你到底是谁?要干什么?教育局就我一个焦副局长啊……”

直到这时,大伟才终于相信自己被骗了。他不敢把自己被骗的事情说出来,尴尬地笑笑说找错人了,然后转身走出了教育局。

回到家里,大伟一想起自己送出去的冤枉钱,气得破口大骂:“好你个李小涛!竟敢伙同外人骗老子,今天非让你说个明白不可!”

大伟这回可是真急了,骂骂咧咧地开车来到了李小涛家。可等他把事情经过一说,李小涛也一下子惊呆了,不得不赶紧把自己和焦副局长认识的经过,一五一十老老实实告诉给了大伟……

小涛爱吹牛,其实他和那个“焦副局长”以前根本不认识,更谈不上什么交情。那天,他乡下的一个表侄子结婚,当时大家彼此都不认识,一开始都没话说。后来,一个男子主动介绍起自己来,说他姓焦,叫焦云辉,是市教育局的副局长……

一听说是教育局的副局长,小涛就可着劲和人家亲热起来,又是夹菜又是让烟敬酒的。这个焦副局长也很随和,临别时给在座宾客每人递上一张名片,说以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尽管找他……

知道那个“焦副局长”是个骗子后,小涛也很生气,当即就提出要帮大伟一块儿找那个骗子追要那2万块钱。可大伟再给大江打电话时,大江生气地说:“别提了!那几个打零工的跑了!活没干完就跑了,真他妈气人……”

“肯定是他们知道要暴露,赶紧溜了!”望着大伟焦急的样子,小涛安慰他说,“不要紧,他们跑不了!咱俩现在就去找我表弟,他的朋友,难道他还能不知道底细?”

小涛引路,大伟开车,两人很快就来到乡下小涛他表弟的家里。小涛的表弟叫王凯,听小涛和大伟说明了来意后,一下子就傻眼了:“我、我也不知道他们家住哪啊……”

小涛一听就急了,气愤地问:“你儿子的婚宴,他们来喝酒随份子,你却说不认识他们,这话谁信?!”小涛说罢,掏出手机就要报警。一看小涛真急了,王凯这才不得不说出了事情真相……

原来王凯这人爱面子,又正巧赶上村干部换届选举,为了增加自己在村子里的威信,让村民们高看他,知道他王凯神通广大,和上面的关系多,于是儿子结婚那天,他特意到城里劳务市场花钱雇了四个长得像干部模样的人,让他们装扮成政府机关干部,冒充他的亲戚朋友,前来随份子喝喜酒祝贺。小涛本来就喜欢巴结大人物,就这么认识了“焦副局长”这个“大人物”……

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大伟一下子就泄气了,看来这2万块钱是追不回来了。小涛也很后悔,不住地埋怨他表弟说:“谁想到你会玩这么一手?我还以为自己真的遇见了几个大人物呢……”

14、民间故事大力士

据说大力王的力气是关公爷给的。小时侯,一天大力王在关帝庙里睡着了。他梦见关公走过来,说,孩子,你给我掏掏耳朵,我给你一臂之力。他醒过来,便爬到神台上去看关公的耳朵,果见里面住了一只蜘蛛。他把蜘蛛掏出来踩死,立刻觉得浑身增添了无穷力量。出得庙门,一下子举起了门前的石狮子

这说法真实与否无从考证,但凡是见过大力王的人,都能讲出他的几段故事。

首先,大力王的媳妇便是他凭力气抓来的。那一年,街上来了一对卖艺的兄妹。哥哥指着妹妹说,谁能把她从地上抓起来,便可以把她领回家。否则,就交二两银子。

众人看那女子,齐喝一声彩。真是柳眉杏眼,千娇百媚。她在腰上扎了一条宽大腰带,当然是供人们抓举用的。立刻就有一些后生上前去试,但那女子不知是用了什么办法,两脚就如在地上生了根一般,任你有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撼得动她,眼看一个又一个好汉败下阵来。就在这时大力王来了。

大力王本是路过这里,众人有认识他的,便一齐撺掇他上前去试。大力王下了场,从后面抓住了女子的腰带,似乎只是轻轻地一提,那个女子便离开了地面,再一用力,竟把她举过了头顶。在欢呼声中,大力王理直气壮地把女子领走了。

大力王虽有力气,但生活却不如意,不过是个赶大车的老板子。尽管如此,他也一样与众不同。一次他赶车拉脚,荒野里碰上一个野和尚,拦住车马不让走。和尚把脑袋搁在车辙上,说:想走,就从我的脑袋上压过去。他还说,洒家的脑袋是铜的,不怕压。

大车就这么一辆一辆被拦在路上,谁也不敢过。大力王说,看我的。他让另一老板子替他赶车,他则站在野和尚跟前,眼看车轮就要压上和尚头了,却见大力王猛地上前,嗨的一声,竟将一边的车轮提离地面,悬着空从和尚头上过去了。和尚一看,说了声,你乃真神也,爬起来灰溜溜地跑了。

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中国。为显示大和民族的强大,这年他们从国内请来一些相扑运动员,在城里进行表演。那相扑队员就穿着一小块布条,浑身赘肉,一个个恰如肥牛一般。他们自己练着不过瘾,便通过翻译向人群挑战。众人看他们一个个如狼似虎,当然无人敢应,日本人便不断地嘲笑中国人。

有人想起了大力王,就飞跑去找他。这时的大力王已有40岁了,他听了摇摇头,不愿去惹麻烦。这时又一人跑来,报告说日本人把一个上台的中国人给摔死了。大力王听了,脸色陡变,骂了一声:狗娘养的小日本!就推开拦挡他的当年抓来的媳妇,一路奔街上走去。

大力王见那日本人精赤条条,知道不好下手,就叫人上前去说,能不能穿衣服比赛。日本鬼欺中国无人,竟答应了。大力王便迈开大步走上台去。

日本相扑倚仗自己膘肥体壮,上前猛扑大力王,大力王顺势抓住了对方的衣服和腰带,两人搭着架子走了两趟,大力王突然一发力,嗨的一声,便将那日本相扑抡了起来,一圈圈抡了十来圈。一松手,那家伙扑通一声便栽到台下去了。大力王拍拍手,纵身一跳,便消失在欢呼的人群中。等日本人醒过神儿来,哪里去找大力王!

大力王随后便隐居去了乡下。日本人到处找他也没有找到。大力王重新现身,是在解放以后。有一天,一个村庄里发生了一起惊车事件。这时,一位老汉正在树下哄孙子。看见惊马拖着车狂奔过来,但见这老汉一手把孙子往腋下一夹,噌噌几步冲上去,一手便从后面拖住了马车,再看那马,任怎么嘶鸣咆哮,车也纹丝不动。众人赶来制伏了马,一齐惊叹老汉的力气,但此时却听见老汉撕心裂肺一声痛叫,原来,腋下的小孙子也被他夹死了。

大力王就那么抑郁而死。

手机扫码阅读10个神话故事推荐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