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神话故事经典

故事大全 2023-01-08 10:31:02

10个神话故事经典

1、赶鸟节的传说民间故事

  每年二月初一,是瑶族人的“赶鸟节”。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江华山区林木茂密,很适宜鸟雀繁衍生息。以五谷为食的山雀、野鸡、斑鸠……它们熬过了严冬的饥苦,当山桃花开了,山里人荷锄背篓耕山、播种时,它们就唱着、叫着,邀集着伙伴,成群结队地飞落坡地,用那尖利的嘴壳,揪呀,啄呀,好端端的山土,一碗茶的工夫便被糟蹋得不成样子。鸟害成了瑶山早春作物的头号大敌,耕山人恨透了它们。

  山地里没有了收成,耕山人吃上了野菜。源头泉断了,官府的钱粮也枯竭了。皇上发了慌,忙下圣旨:“谁人制住鸟害,赏岭九架,免税九年。”

  圣旨传到了九山九岭九十九寨,山主、耕山人都想开了办法。盘云寨有个盘英姑,像蜂恋花一样爱唱歌。她一张口唱,连鸟雀都来听。耕山人都想:要赶鸟,英姑的歌有路子。于是,盘云寨的男女青年,都悄悄地来到英姑的木楼,跟她学起歌来,并商量把歌传到九十九寨的耕山人中间去。约定下年正月最末一天,早包谷下种前,把鸟雀从九山引开,赶到没有阳春作物的白头山去。在盘云寨里,有个名叫盘阿肚的山主,养了一对画眉,每天清早,他把鸟笼挂在木楼房梁上,逗着画眉唱。说也奇怪,竟招引来了一些鸟雀,日停寨头,夜宿楼檐。山主很高兴,捋着细胡须,晃着肥脑袋,开怀大笑起来:“哈哈,这下,九架岭该到我的名下了。”于是,他赶忙修书,连夜派人送往官府。官府加上羽翎,双骑呈报皇上。皇帝朱笔一点,晓谕各山寨:山主们多养画眉,正月最末一天,以鸟引鸟,把九山九岭的鸟雀引上白头山石岩岭。

  正月最末一天到了,就要种早包谷了。清早,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汇聚寨头。九十九寨的山主,看着鸟雀一群群飞出山林,飞来村寨,好不高兴,举起鸟笼,抢在耕山人的前头,向白头山汇集。鸟雀也真的追着歌声、跟着人们,飞往白头山。

  这天,白头山上人多,鸟也多。晴天,鸟雀飞成排,为唱歌人遮日荫;雨天,鸟雀飞成队,为唱歌人挡雨淋。耕山人从清早唱到黄昏,鸟雀果真忘了飞回山林,累了,就落在岩石上、树枝头歇息。人们悄悄离去。到第二天,鸟雀飞上云头寻找歌声,它们围着白头山飞,好像山上还有听不完的歌,令它们陶醉。这样,鸟雀在白头山一醉就是半年,等到醒来,飞回老林,坡地上只剩了旱禾蔸、包谷秆、番薯藤,耕山人早把粮食收进了寨门。

  这一年,九山九岭九十寨没遭鸟害,都得到了好收成。皇上嘉奖下来,山主们都说是自己笼中的画眉唱很好,引开了鸟雀。这样,九架岭归山主占了,九年免税归山主得了,耕山人辛辛苦苦歌唱一天换来的好收成给山主们吞了。耕山人不服气,告到官府,官员哪里肯信,斥骂耕山人:“下贱之人,哪会有这好的计谋,分明是贪功谋利,统统重罚四十大板。”耕山人更加气愤,状纸直递给皇上。皇上半信半疑,传旨下年派大臣到白头山审理。

  为了教训官府,惩罚山主,第二年正月最末这一天,耕山人都关着木门,围着火塘,燉野味、喝泡茶。一大早,鸟雀依然飞出老林,飞聚寨头。山主们洋洋得意,皇上派大臣下来,他们更卖力,搅得笼中画眉乱蹦乱跳。山林的鸟雀,耳里没有了往年山寨青年甜蜜的歌声,只听得笼中画眉凄泣的求救声,吓得赶紧伸翅往回飞。山主们着了急,忙举着画眉笼往白头山上赶。鸟雀飞到白头山顶,看不到耕山人亲切的面容,只见笑里藏奸的恶人,吓得闭上眼睛,“呼”的一声,一齐又飞回山林。大臣非常恼怒,砸烂了山主手里的鸟笼,责令山主回寨。

  第二天,二月初一,九十九寨的耕山人,歌唱着,嬉笑着,又汇集在白头山。听歌的鸟雀又飞出老林,飞聚白头山顶,一醉又是半年。这年,瑶山又五谷丰登。

  江华瑶族人民就把二月初一这一天,定名为“赶鸟节”。

  年年这一天,不管日晴天雨,岭西半边横竖五六十里的山寨男女青年,穿上一色宝蓝衬白镶边的节日服装,扎着彩色的头帕,套着绣花的鞋袜,撑着青布伞,一伙伙,一群群,聚会白头山。对男对女,或四男四女,对坐青草坪、岩头上,依偎茶树蔸、松树下,甜蜜地对唱情歌、山歌、猜字歌。从日出到月升,渴了,喝一捧清泉;饿了,吃几个粑粑。鸟雀忘了归巢,唱歌人不想回寨,直到夜露湿透了头帕,他们男送女、女送男,送过岭、送过山,送一程、唱一段,快进寨门了,才含情脉脉、依依不舍地分开。

  这一天,青年们忙着赶会对歌,寻找知音,老年人便在家里,把连夜舂出的糯米粑粑,捏成铜钱大小,戳在竹枝上,插在神坛边或堂屋门旁,名叫“鸟仔粑”,任邻居小孩们取食。说是鸟雀啄了粑粑,就会把嘴壳粘住,再也不会糟蹋五谷了。

  到晚上,耕山人过寨串火塘,品尝各家的“鸟仔粑”,祈祷不生天灾人祸,辛苦一年,落个好结果。

2、“掸檐尘”的传说民间故事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掸檐尘,清扫清扫。在先前,掸檐尘可不是为了整洁……

  传说,从前人的身上附着一个人眼看不见的、通灵性的坏东西——三尸神。这三尸神一天到晚就是搬弄人的是非,说人的坏话。三尸神每个月要上天庭一次,向玉皇大帝报告人在世上的种种情况。可是,这三尸神从来都不如实向玉帝禀报,每次上天都是尽说人的坏话。不是“张三偷懒”,就是“李四奸刁”;不是“王五偷盗”,就是“钱六抢劫”……从来没有在玉帝面前讲过人的一句好话。

  日久天长,玉帝就对人产生了坏印象,很想惩罚惩罚人。但惩罚些什么人?怎样去惩罚?玉帝还有点拿不定主意。他想,要是不相信三尸神的话吧,回回禀报的情况又差不多;全相信吧,世上怎么竟连一个好人也没有?

  有一年,玉帝听见三尸神接连报告,说人最近不断地咒骂天庭,不但怨詈天神,对玉帝也多有不敬之词。这一说,玉皇大帝十分生气,觉得再不惩治惩治人,就显得天宫太软弱无能了。于是,他对着三尸神和手执钢鞭的王灵官,降旨道:“三尸神立刻下凡,挨家挨户对每个人进行巡查,凡是亵渎天庭、不奉公守法的坏人,把他们的名字全写到这人家的墙壁上。笔画要轻细,不要让人觉察。待到大年夜,王灵官执鞭下凡,只要是墙上写了名字的坏人,统统击杀,一个不漏!”

  玉帝这道圣旨一下,奸邪恶毒的三尸神正中下怀。他哼着不三不四的小曲,兴冲冲回到人间,不问青红皂白,便挨家挨户往墙上写开了名字。这家有一人,墙上写一个;那家有两人,墙上写一双……总之,哪家有几个人,三尸神就在墙上写几个名字。

  这一空前骇人听闻的消息,让各家的灶君知道了。灶君爷们秉性善良,为人忠厚,是百姓家里的主事神。于是灶君们焦急万分地聚集在一起,商议怎样解除即将降临到百姓头上的这场劫难,又不得罪玉皇大帝。商量来,议论去,灶君们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法子:腊月二十三送灶那天,每户百姓家里的灶君,都郑重地关照家里的人,一定要他们在除夕的白天,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直至檐梁壁墙上的陈年垢污都要彻底清扫,掸掸干净,以迎接新年。老百姓都高高兴兴地这样做了。

  到了大年夜晚上,王灵官奉玉帝之命,果真下凡查看来了。他手执钢鞭,怒目圆睁,凶神恶煞般挨家挨户地巡查写在墙上的人名字,以便动手。可是,王灵官一路查找过去,家家户户墙壁上干干净净,不要说没有人名字,连一点灰尘都找不到。他哪里知道三尸神写在壁墙上的人名字,连同尘污一起,统统在大掸檐尘时被掸掉了。

  王灵官脾气火暴,十分生气。他气呼呼回到天庭复旨,狠狠告了三尸神一状:“三尸神无事生非,造谣取宠,诽谤世人。百姓家墙上,没有一家写有名字的。”

  玉皇大帝闻报大为震怒,立即传旨,把三尸神绑送天庭,不许分辩,先掌嘴,后痛责三百大板,再关押天牢,永不释放……

  人们为了感谢灶君老爷,使他们消灾纳福,所以每到除夕白天,家家掸檐尘的这个做法就传下来了。

3、小陈洽的谐音对儿民间故事

  陈洽[qià]有一次跟父亲到江边去玩儿。江里有两条船一块往前划。一 会儿工夫,那只带帆的船,跑到另一只摇橹[lǔ,一种大桨]船的头里去了。 父亲看帆船超过了摇橹船,心里一动,就想了个上联,让儿子来对:

  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这个上联不单说了两条船的快慢,而且还是个人名谐音联。谐[xiè]音, 是指两个词的音一样或者差不多。“橹速”跟“鲁肃”谐音,“帆快”跟 “樊哙[fánkuài]”谐音。鲁肃是三国时候东吴的一个将军,樊哙是汉高祖 刘邦的一个大将,这俩人都挺有名。

  父亲出的这个人名谐音对儿,一下把八岁的陈洽难住了。他正为想不出 下联而着急。远处忽然飘来一阵悠扬的笛声,近处又传来低沉的箫声。箫跟 笛子一样,也是用竹管做的乐器,不过笛子是横着吹,箫是竖着吹。陈洽听 了,立刻想出了下联:

  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八音”,指乐器。我国古代把乐器分成了八类。 下联是说,笛子和箫一块吹奏,虽说笛子声挺清脆,可比不上箫声柔和。

  陈洽的下联也是个谐音对儿,“笛清”是“狄青”的谐音,“箫和”是“萧何”的谐音。狄青是北宋的大将,萧何是汉高祖刘邦的大臣。这俩人也是历 史上出名的人物。

  父亲听儿子对得这么好,高兴得用手一下把他举得老高。陈洽因为学问好,特别是字写得非常出色,年轻的时候就被推荐到朝廷做了官。后来在永 乐年间,立下了多次战功,当上了明成祖的兵部尚书。

  据明·祝枝山《猥谈》, 清·褚人获《坚瓠四集》卷四《古人对》。

4、南公治水民间故事

  很古很古的时候,石马庙一带靠近大海,每年要发大水。洪水一发,白浪滔天,淹没了农田,卷走了庄稼,冲垮了房屋,男女老幼只得往外逃命。

  大禹王心好呢,他得知百姓受苦受难,日夜睡不着觉。那刻,天底下要治水救灾的地方多得不得了,大禹王忙得抽不开身,又不能眼睁睁地看着石马庙这块的百姓受灾不管。就派一个叫南公的来治水。南公二话没说,跨上一匹马,带着子女,昼夜不停地赶到石马庙一带,修堤筑坝,但洪水还是阻挡不住。今天把堤修好了,明天水就漫过去,明天把坝筑牢了,后天又冲垮了。怎样才能把洪水治服呢?南公翻山越岭,东跑西转,始终想不出一个好法子来。他头发急白了,人也愁瘦了,天天望着洪水发呆。

  有一天,南公骑的那匹大白马突然一声嘶叫,带着他向天空中飞去。在白云里来回飞奔。南公在云端里朝下一看,只见水尽往低处流,这下他悟出治水的办法来了。治水只阻不疏,不是好办法,要疏阻结合才能真正治服洪水。南公拍了拍坐下的白马,降下云头。

  他披星戴月,带领子女挖沟开渠,决心把洪水引进大海。周围的百姓听到了消息,也带着钉耙锄头、扁担箩筐赶来相帮。挖的挖,抬的抬,吃尽了千辛万苦,洪水到底退了下去。

  哪晓得,洪水刚刚退走,地上还有一个泉眼日夜不息地喷水。大水柱一喷十多丈高,眼看着退下去的洪水又渐渐地回涨了起来,原来这是个“海眼”。洪水流到海里,再从“海眼”里往外冒,要想堵住它可不容易啦?南公急了,他牙一咬,脚一笃,纵身跳了下去。接着他的子女也一个个跟着跳了下去。怪了,他们跳下去以后,看着看着,泉眼里喷出来的水柱渐渐小了,最后就合了起来。洪水终于制伏了,可是南公和他的子女们却没有一个能再上来。

  那匹大白马通人性哩,它看看主人埋在泉眼里,便扬起前蹄不住地刨着地,想刨开泉眼,救出主人。它不吃草,不饮水,慢慢地竟变成了尊石头马。

  被洪水逼走的乡亲们,又从四处八方回来了,他们赶在泉眼边重建了家园。

  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派南公来治水的功绩,就建了座石马庙,那匹大白马便安放在大门口。以后,这块住户多了,渐渐地建起一条街,就叫石马庙街。

  传说,直到现在,有人在半夜里还能听到那白马思念主人的嘶叫声哩!

5、赵匡胤巧施离间计民间故事

  “陈桥兵变”之卮,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其他的藩国也逐一被他平灭,最后只有南唐了。

  对于南唐,赵匡胤十分想要吞灭,但是心里却非常顾忌南唐战将林仁肇,因为他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一旦发动战争,会成为宋军的头号强敌。如何才能除去林仁肇呢?赵匡胤日思夜想,终于想出了一条绝妙之计。

  有一次,南唐李从善前来朝拜赵匡胤,被他找了个借口扣押下来。南唐国主李煜派人来讨,赵匡胤也以爱才之名不肯放李从善回去。李从善知道自己回不去,便安慰:“李煜我留在这里,正好可以打探一些消息,以备赵匡胤有不利我们的举动。”

  看到李从善安心地留了下来,赵匡胤立刻展开了计划,他先派人去南唐画下了林仁肇的画像,然后将画像带回汴梁,挂在宋朝开国将士的画像之中。

  安排好一切之后,赵匡胤在凌云阁设宴款待李从善。酒酣之际,他做出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讲起自己当年征战的功绩,大力地吹捧曾经辅佐自己的战将。还盛情邀请李从善参观凌云阁上这些功臣的画像。

  当李从善登上凌云阁的时候,赵匡胤对着画像为他讲述了这些功臣各自的战功,可是在林仁肇的画像前,他却忽然不说话了。李从善看到林仁肇的画像,大吃一惊,忙问:“这个人是林仁肇,怎么会在这里挂着他的画像呢?”

  赵匡胤假装支支吾吾了一番,然后说:“你也不是外人,所以也没有必要骗你了。我非常爱惜林将军的才华,劝他早日归顺,他已经答应了。过不了多久他就会带着大军投降,南唐也就要落入我的管辖了,所以他也是我大宋的功臣啊!”

  李从善听到这番话非常惊讶,以为赵匡胤喝醉了才会透露这个消息。他忙回到府邸,写信给李煜说明了情况。李煜见信大吃一惊,忙召林仁肇来试探,一无所知的林仁肇自然不能应对已经起了疑心的李灯,更加引起了他的怀疑。最后,李煜当即赐毒酒给林仁肇,将他毒死在宫中。林仁肇死后,赵匡胤再也没有任何顾忌了,挥兵南下,轻松渡江灭掉了南唐。

  在战争之中恰当地使用“诡计”,就可以找到一条达到目的的捷径。离间计作为所有战争计谋之中效果最好的计策之一,也是常常会在战争谋略中出现的计策。赵匡胤不过使用了一幅画像,并没有出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将自己吞并南唐最大的障碍扫清,可见敌人虽然强大,但并不是只有面对面的厮杀才可以击败他,有时候选择从内部进行瓦解,反而更容易达到坐收渔翁之利的目的。

6、秦岭深处现牡丹民间故事

  在曹州牡丹乡,凡是谈论起曹州牡丹起源的,都要提到赵瑞波的名字。相传,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余年),赵楼青年名医赵瑞波去陕西行医,在回来的路上,绕道秦岭山中去采药。刚近山脚,只见一年轻貌美女子.打着青伞,骑着毛驴,边走边唱着“花儿”山歌:

  青伞毛驴汗佳夹

  秦岭上,

  满眼都是牡丹花。

  阿哥寻见小阿妹,

  花丛中,

  不断头儿的痴情话。

  瑞波早就熟知牡丹根皮的药用性能,辛甘微寒.入手足少阴历阴、泻血中伏火、破积血,通经脉,治中风五劳—。。但当地很缺,远地购买,又价格昂贵,若能自种自制,极为方便。想到这些,他上山的劲头更足了,便随着那女子的歌声前行。攀上几个小山头,一转弯那女子不见了,歌声也消失了。正在发愁,他往前面山坡上一看,真是“柳暗花明”,红的、紫的、白的、粉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便迈开大步往那里走去。近前一看,满眼都是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牡丹花儿。因为它们是野生,没有家种的朵子大,又都是单瓣,但颜色的鲜艳.却似乎超过家栽的。他高兴极了,虽在异地深山,但一点也不感到孤单,他觉得这周围的每一朵牡丹花,个个都象艳妆含情的女子,期待着能有人把自己带到人间,把自己的青春和美丽奉献给那些勤劳、勇敢、善良的人们。他从腰间抽出药铲,挑选最好看的几色连根挖了出来,用草绳子包捆好,放到行囊里;又紧了紧腰带,便高高兴兴地从原路下了山,寻得出关东归的正道。一路上风餐露宿,一点也不觉得苦,不多日子便回到家中。

  瑞波选择自家一块最好的地块,将移来的牡丹栽上,并精心管理着。

  可是,好花难栽。第二年春天,这些移来的牡丹没有花.也没有叶,刚刚露出几个绿芽芽,不久,就枯萎了。

  瑞波很伤心,朋友劝他说:“你这次失败,是移栽的季节不对。八月十五是牡丹的生日,在牡丹生日前后移栽,才好成活。”瑞波听到这话,茅塞顿开,便决计到秋八月.再去秦岭。

  瑞波七月底动身.二登秦岭,一去一个月,满载而归。将带回的牡丹又裁到原来的地方。第二年春天,果然生出茁壮的幼芽。工夫不负有心人,谷雨之后,移来的牡丹便吐蕊开放,有红、白、粉、紫四色,仍是单瓣。

  瑞波分析了牡丹生长的习性,及时施肥,精心管理,不几年.就由单瓣花变成了重瓣,起了楼子,甚为好看。

  瑞波感到,用这有限的几十棵牡丹来泡制“丹皮”,不够用,还必须大量栽培.增添新品种。他听说,洛阳虽经金、元两代战乱的袭劫,牡丹陷于衰败,几乎绝迹,但在乡间,却还保存了二乔、姚黄、魏紫等十多个上色品种。他又不辞劳苦,长途跋涉,去洛阳取回十多个新品种,扩大了自家的花园。

7、日本蛇郎蛇女民间故事

  蛇郎蛇女故事在很多国家中广泛流传,是典型的具世界性的传说和故事。这其中又以日本的蛇郎故事最为丰富,有学者将其分为“神婚与祖先之神”、“英雄的蛇子”、“人神之间的池中之物”、“农夫的女婿”、“原生态的淫者”、“殉情之蛇”六种形态。由图腾崇拜演化出的以蛇为祖先的神话故事,初露日本文学在描写爱情、恋情上的悲情传统。蛇形象喻示的性内涵是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象征,而蛇与性之间的隐喻关系也一直贯串在本文所归结的这六种故事形态之中。

  蛇郎:祖先神

  在冲绳的古典文献《宫古史传》中,“神灵大蛇与住屋的姑娘”就是一则典型的以蛇郎为祖先神的故事。

  从前,宫古岛下里南宗根的住屋有一个美丽的姑娘。十四五岁的时候, 她怀孕了。她的父母责问她为什么没有丈夫却怀孕了。姑娘羞红着脸说, 有一个不知名的美男子每晚偷偷来相会。一想起他的来临,自己就有了梦幻般的心情,不知不觉就怀孕了。

  她的父母想知道男子是谁,就教女儿把穿有麻绳的针插在男子的头发上。第二天一早,只见麻绳从门上的钥匙孔中穿出。他们顺着麻绳找到了涨水御岳(神社的名称)的一个岩洞,只见一条二三丈长的大蛇躺在里面,头上插着那根针。姑娘的父母惊慌失措。

  晚上,姑娘梦见大蛇来到枕边,对她说:“我是宫古岛的创建之神,为了生这个岛的守护之神而偷偷地与你相会,你将生三个孩子,等他们三岁时,请把他们带到涨水御岳。姑娘将此告诉了父母。不久姑娘即将临盆,三月初巳日,姑娘采花沐浴,果然生下了三个孩子。

  三年后,女子带着三个孩子来到涨水御岳,当上父亲的蛇两眼发光如日月,牙如剑,吐着红舌头,以岩石为枕,发着鸣声。女子见此昏厥过去。三个孩子并不惊恐,一人抱住蛇首,一人抱住蛇身,一人抱住蛇尾纠成一团。大蛇流着泪亲吻孩子后升天而去。三个孩子进入御岳,消失了身影,成了这个岛的守护之神。

  这一种形态的蛇郎故事的基本情节依然是英俊男子夜访美女子,女子的父母(或女子本人、仆人)通过穿在针上的线发现了男子的原体——蛇。将死的蛇此时已被针的毒气重创,但有后代留存于人世。蛇的后代有如下几种结局:(1)成为著名的僧人;(2)成为伟大的人;(3)为蛇子建祠堂;(4)蛇子成为有名的勇士、当地的豪杰;(5)蛇在临死之前告诉女子,她将生下三个蛇卵,要把蛇卵放在一个箱子里,沉在水里六十天才能打开。可到了第五十七天时,由于箱子里有骚动,女子忍不住打开来看,结果三个孩子都成了有名的勇士,因为提前三天打开,所以不能成为天下霸主。

  这类故事的特点是以蛇子的非凡业绩弥补了蛇父的死亡。这是蛇郎身份转变的一个信号,同时也是蛇郎故事由神婚转变为兽婚的过渡形式,这一转变意味着图腾观念在人类在认识世界时不断抹去神秘色彩而逼近理性的进程。

  农夫的女婿

  这一形态的故事大多发生在田间地头或渔村,农夫出于某种原因(蛇郎以帮忙干农活等作为迎娶农夫女儿的条件),不得不将女儿嫁给蛇。但故事的重心主要放在农夫女儿如何在出嫁的途中与蛇郎斗智斗勇。蛇郎带领女子来到池边,眼看就要进入池底时,女子把一千个葫芦都扔到池里,说这些东西我都要带去。蛇郎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把葫芦牵到水里,但葫芦一个都沉不下去。蛇郎游得筋疲力尽,女子又向它投了一千根针,每根针都刺到它的鳞片之下,蛇郎终于死了。

  日本民俗学者认为这里的蛇是邪神的象征,女嫁蛇的故事的现实形态往往是女子作为牺牲品在祭祀时献给蛇。这是留存于民间的一种惨痛记忆,人们因此希望女子在故事中能击败蛇。这种故事就是对过去的历史年代里人类上演的一幕悲喜剧的完整的隐曲记录。

  蛇女葬身道成寺钟

  古时,有个清姬爱上了去熊野参拜菩萨的僧人安珍;安珍身为僧人,毅然离开了清姬。为了心爱的人,清姬千里迢迢追寻安珍而去,一路吃了不少苦,终于追到安珍时已经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了,安珍被吓得拔腿就跑,清姬就一路追,安珍抢先一步度过一条大河,清姬追来时已经没船了,她还是跳进了河里,上岸的时候下半身变成一条蛇。

  安珍跑呀跑呀跑到“道成寺”里去了,结果蛇也追来了,寺庙里的高僧都无法对付那条蛇,就把安珍藏在了大钟里。大蛇破门进入钟楼,尾巴缠着大钟,无奈大钟坚固无法打开,蛇见不到自己的心上人,最后无可奈何,两眼淌着血泪死去。蛇的毒气烧灼着大钟,躲在里面的安珍也被烧成了骨灰。后世常把道成寺钟当成怀春少女的象征。

  这里的蛇女既是一个因恶魔般的情欲不仅毁人同时也自毁的异类形象, 也是重重的压制之下弱者借以传达心声的艺术载体。因这一形象的存在,日本的蛇女故事颇具典型性,并且也与中国的“白娘子”形象区别开来。这种因情而生的怨念几乎可以称之为“蛇怨”。这个故事实际上是教育人不要有执念,日本文化里认为,强烈的执念会把人变成妖怪。此类蛇女的故事,传达出淳朴而炽烈的悲伤,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以上故事可以看出,在日本文化中,蛇形象喻示的性内涵是最突出也是最主要的象征。而蛇与性之间的隐喻关系也一直贯串在本文所归结的这六种故事形态之中。首要原因在于蛇这一形象所意味的强大的性暗示与性联想的力量,再者是毒蛇、蝮蛇等旺盛的繁殖力,以及其毒素对敌人的致命打击。绳文时代文化遗留物里具典型性的蛇型器物,正是绳文人对跃动的粗野生命力与性的情念的象征,所以绳文土偶中的女性神的头上盘着蝮蛇,石制蛇神体则为棒形,前头亦有蛇盘于其上。可见,蛇郎故事在日本的诞生及其广泛分布有其久远的历史文化根源。

8、苏东坡选才民间故事

  大宋神宗年间,时逢大考,大学士苏东坡被朝廷指定为大主考官,为国家选拔人才。

  东坡学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在当朝号称三苏,诗、词、文章名冠全国,其中苏东坡更为出类拔萃。这次担任主考官,东坡学士心想一定要尽心尽力,为国家选拔栋梁之才,不负圣恩。

  两榜过后,苏恒、李俊山、常玉林由于文章出众,被东坡学士分别取为一二三名进士,东坡学士将名单和文章一同交与神宗皇帝。神宗看过以后,心里十分高兴,三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太好了,在神宗看来,简直是分不出高低来。

  在这关键时刻,朝廷上下突然谣言四起,说什么苏恒乃是苏东坡远房子侄,论文章不在李、常二人之上,只是因为是苏家之后,苏东坡笔下有私,才被选为第一名。谣言很快就传到了神宗皇帝的耳朵里。宋神宗本来就生性多疑,听到这种谣言后,他心想:三篇文章在我看来,不分上下,也不知苏学士是怎样给他们分出名次来的。后来他定心一想:这也不难,待来日点状元之时,我再考他们一下,不就清楚了吗不过,我还是先把苏学士喊来问一下情况再说吧。

  于是神宗传旨,宣苏东坡后殿见驾。苏东坡奉旨来到后殿,行罢君臣大礼,问道:“不知圣上宣臣有何事”神宗答道:“苏爱卿,朕看罢三名进士的文章后,深感欣慰,我大宋朝出了三位如此有才华的栋梁之才,真是国之大幸也。但朕看了三篇文章,文字工整,文章锦绣,难分上下,不知爱卿是怎样给他们分出名次来的”

  苏东坡何等人物,当朝文渊阁大学士,大宋朝的人尖子,当时的谣言他也听到不少,但他对谣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这次经神宗皇帝一问,心里想到:看来皇帝对我也起了疑心。于是,苏东坡对皇帝言道:“圣上,据臣看来,三位的文章也实是各有千秋、不分上下,不过臣根据他们三人交卷先后来决定名次。苏恒最先交卷,说明其思路敏捷;李俊山次之;常玉林又比李俊山晚交半盏茶的工夫。将来为官,为国家效力,为百姓办事,思路敏捷,办事果断之人,当然要委以重任,这就是臣决定名次的根据。

  神宗皇帝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对苏东坡言道:“苏爱卿,来日点状元之时,我想对三位进士小考一番,不知合适否?”东坡答道:“臣选拔人才,是为国出力,如今圣上想要试他们一下,也是顺理成章之事,有啥不合适的何况他们三位还须圣上钦点后,才可诏告天下,方能委以重任。”

  到了点状元这一天,上朝后,神宗传旨宣三位进士上殿。三位上殿后,先行君臣大礼,三呼万岁,神宗降旨,殿前赐座,文房四宝伺候。神宗对三位进士道:“三位爱卿文章锦绣,才华出众,今我出一上联,看三位谁对得更妙。”于是神宗提笔在三张白纸上分别写上一行字,太监把三张纸分别送与三位进士。第一名苏恒拿过纸来看了一眼,提笔刷、刷、刷在纸上写好下联,交与太监。太监接过后,交与神宗皇帝,神宗看过后,点了点头,放在龙案上。

  第二名李俊山,接过纸来,看过后略微思索了一下,提笔写了下联,太监拿起交与神宗,神宗皇帝看后,又是点了点头。

  第三名常玉林,拿起纸来看过后,一时想不出佳句来,也怕写得太俗让皇帝小看,正在这时,只听远处“当”的一声,原来是远处寺庙里的钟声。常玉林听了,心想有了,马上提笔在纸上写了下联,交与神宗,神宗皇帝看了后,哈哈大笑,把三张纸交与太监,太监拿着让文武百官们观看。众人看了,暗暗称奇。原来神宗皇帝的上联是“八刀分米粉”,三位进士的下联相同,都是“千里重金钟”钟字繁体为钟 。

  只见神宗皇帝对众文武道:“文章对联虽都一样,但思路快慢稍有差异,将来为官,当然要以思路敏捷者择优委以重任,”又对苏恒言道,“苏爱卿文章出众,思路敏捷,当列今科榜首。不知苏爱卿是哪里人氏”苏恒站起身来抱拳答道:“祖居河北高阳。”

  这一问一答,就使苏恒是苏东坡远房子侄的谣言不攻自破。苏东坡听了心里暗自感激神宗皇帝,东坡学士心想:“我苏家祖籍四川眉县,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哪里会有远房子侄远居河北这造谣者也实在可恶。”

  只见神宗皇帝降旨道:“大学士苏东坡,为国选才,尽职尽力,官升三级,赐锦缎百匹,俸禄岁加百石。”

  神宗帝御笔钦点,状元苏恒,榜眼李俊山,探花常玉林,明日起骑马游街,夸官三日,发布皇榜,诏告天下。

9、街头小义侠 - 张自忠民间故事

  张自忠出生于一个清朝官史家庭,家境富裕。他从小就胆大敢闯,很有正义感。他的家乡是义和团和发源地,当地人都很新豪爽仗义,崇尚武功。张自忠受到环境的影响,对练武很感兴趣,要求家里给他请了武术教练。从此勤练武功,想成为扫除人间不平的人。由于他肯下功夫,由原来的只懂皮毛到后来很有进展。可从他会武功后,家里人很担心,因为他总是打抱不平,不论对方是什么地位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小张自忠很受当地人的尊敬。

  一天,张自忠到街上买东西,远远看到一个年轻人在殴打一个老人,他很生气,马上大喝一声,跑到跟前一拳打开无赖。看到老人的头都破了,他指着那个无赖问:“你怎么能打年龄这么大的人,你不知道尊老爱幼吗?”无赖一看敢管闲事的竟然是个十来岁的小孩子,便轻蔑地说:“少管闲事,不然打扁了你!”张自忠问老人是怎么回事,老人颤抖着告诉了他事情的经过:原来这个老人是菜农,在街上卖菜被无赖强行拿走了好多菜,老人要钱无赖不给,老人拉住无赖不放,于是无赖就对老人拳打脚踢。张自忠一听非常愤怒,对无赖说:“把菜放下,赶紧滚!”无赖恼羞成怒,上来打张自忠,没想到张自忠人小力气大,又会武功,打得无赖落花流水,终于求饶,向张自忠和老人认错。

  张自忠中学的时候到天津、济南读书,家里希望他做军官,光耀门楣,但张自忠心理另有打算。在校期间,他听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贪官污吏鱼肉百姓,看到社会的种种不平等现象,心里十分悲愤。他经常对同学说:“国不成国,我们为谋取一官半职而死读书,心有不甘,好男儿应该学习班超投笔从戎、岳飞精忠报国。这要才能真的改变现在的社会状况,让更多的人不受欺侮。”

  虽然他跟家里说过自己不想在学校浪费时间,但谁也没想到,他初二暑假的时候将衣物分给同学,就回到家里来了。母亲很失望,伤心地问他打算怎么办,他胸有成竹地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打算参加革命。”母亲知道张自忠从小就有主见,什么事情不打算好不会说出来,所以就由他去了。就这样,张自忠怀抱着拯救人民,拯救社会的理想走上了参军之路。

10、吕端深谋远虑民间故事

  北宋时代,西夏主李继迁骚扰西部边疆,保安军上奏,擒获了李继迁的母亲。宋太宗想把她杀掉,犹豫未决之际,请来枢密使寇准单独商议此事。商议停当后,寇准退出归家时,路过相府,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宰相吕端。

  吕端说:“皇上告诫你不要跟我说吗?”

  寇准说:“没有。”

  吕端便问:“准备怎么处理?”

  寇准告诉他准备在保安军北门处斩首,以惩戒凶逆。

  吕端说:“这样做,来必合适。”

  于是他便进见皇帝说:“从前项羽欲烹高祖父太公以示威于高祖,而高祖却说愿分得一杯羹。举大事者是不顾父母的,何况李继迁是不孝之子呢?陛下今天杀了他的母亲,明天就能抓住李继迁本人吗?显然不能,这只能增加他对宋的仇恨程度,坚定他的反叛之心。”

  太宗说:“那么如何是好?”

  吕端说:“依臣愚见,应将她安置于延州,派人好好服侍她,以招来李继迁。他即便不立即来降,也可拴住他的心,因为他母亲的生死完全掌握在我们手中。”

  太宗拍腿,说:“不是你提醒,差点儿误了大事。”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病死于延州。最后,在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竟来投诚。

11、天津城也叫算盘城民间故事

  天津城也叫算盘城,城墙东西长,南北短,俨然是一只大算盘。

  天津的算盘城是怎么来的呢?

  传说明朝的刘伯温在北京修了里九外七的都城以后,看到北京三面环山,惟独南侧一马平川,好象营门大敞;又看到天津地处九河下梢,是个水陆要冲,盐粮集散之地,正好拱卫京门,便决定在这里也筑一座城。

  刘伯温带领一批人在天津实地查勘多日,对这里的地理位置十分满意。可是提到筑城,还有两件事叫他为难。第一件是眼前国库空虚,拿不出钱来;第二件城垣的位置是建在三岔河口以南,还是以北?一时举棋不定。

  这天夜里,已经鼓打三更,刘伯温心事重重,辗转不能入睡,便披衣出门,独自信步走去。这时候,更深人静,万籁无声,皓月当空,星河灿烂。他走到三岔河口以南的地方,突然看到前边不远处有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背朝他坐在地上。这人坐在地上也足有两三丈高,头上金盔,身上金甲,降闪光。原来是一个金甲神!刘伯温看罢大吃一惊,本想转身退避,又一思忖:这位神爷三更半夜坐在此处,定有用意,我倒要弄个明白。于是,他放轻脚步,围着金甲神绕了一圈儿,看了个仔细。只见这金甲神左手托金鼓,右手擎算盘,坐在那里坦然自若,不发一语。刘伯温正诧异之间,金甲神忽地化作一缕轻烟,眨眼间无影无踪了。

  转天,刘伯温立即命人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挖掘。挖着挖着,铁锨碰到了一件硬东西上,当的一声。刘伯温叫大家小心,不可损伤挖着的东西。不一会儿,在东西南北四个角上各挖到一块二尺见方的金砖。这下建城有资金了,刘伯温大喜。他下令在金甲神打坐的地方,盖起一座三层高的鼓楼,楼开四门,名为:“拱北”、“定南”、“镇东”、“安西”。接着鼓楼为中心,在四周照着金甲神擎的算盘模样,建筑了一座长方形的城垣,城东西长五百零四丈,南北长三百二十四丈,城周总长九里十八步,恰恰似一只巨大的算盘。又以鼓楼为中心,辟街四条,街的两端,一抵鼓楼,一抵城门。这就是后来的天津城。

12、诸葛亮拜师民间故事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下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日不错影,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再说,在这山腰间,有个“庵”,诸葛亮每天上山下山逗从这庵前经过。有一天,他下山走到这里,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油嫩丝白,娇娆仙姿,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心中一动:庵里有这样漂亮的女子呀!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来歇息用茶。”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被那女子的甜言蜜语弄得神魂颠倒!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他笑着从庵里出来,走进观里发愁,真是“出门欢喜进门愁,笑脸丢在门外头”。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低着头说:“师父!不会辜负你的一片苦心!”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师父!这些天我每睡好觉,头脑发昏。”诸葛亮怕说出真情,挨师父训斥,撒了个谎。

  老道人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月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啊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 ,老道人郑重低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与她相爱,吃喝玩乐,倒也逍遥,但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诸葛亮一听,慌忙问道:“师父!这会是真的吗?”

  老道人说:“如果不信,随你的便吧,以后就别再登这观门啦!”

  “师父!我相信。以后再不与她来往了!”

  “这还不行。你要烧道她的画皮,也好消除你的疑虑,永不怀念。”

  “怎样烧掉她的画皮,还请师父指教。”

  “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这天晚上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她他点火就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地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自己也知道丢脸现眼,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便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诸葛亮拿这仙鹤羽毛去见师父。老道人说:“记住这个教训吧!要想学好本领,干一番事业,这色情之事千万不可迷恋!”诸葛亮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以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化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一番大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好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再被色情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师父,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成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戒自己谨慎从事。

13、白蛇传说民间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白色的蛇,它在山上修炼了整整一千年,终于获得法力,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名叫白素贞。和白蛇一起修炼成人的还有一条青色的蛇,名叫小青。
  白素贞来到山下,遇见一个名叫许仙的人,他们结了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久,白素贞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
  可是,一个名叫法海的和尚发现了白素贞,他不喜欢看见蛇妖和凡人生活在一起。于是,法海对许仙说:“你的妻子是个蛇妖!不信的话,你把雄黄酒给她喝下去,她就会现出原形。”
  许仙不相信法海的话,可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后,居然真的变成了一条大白蛇。许仙非常害怕,吓得昏了过去。白素贞急忙找来灵芝草,救活了许仙。法海见这样不能拆散二人,就把许仙带走,关在了一个叫金山寺的地方。白素贞为了救出许仙,和小青一起施展法术,用水淹没了金山寺。结果,洪水伤害了很多其他生灵,上天惩罚白素贞,让法海将她压在了雷峰塔下面。后来,白素贞和许仙的儿子长大了,他考取了状元,救出了母亲。一家人从此团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4、坚湖上的老鼠民间故事

  今天,当人们提起大饥荒时,总会说那是发生在遥远的地方的事。比如说,在欧洲,现在再不会因为缺粮而出现饿浮遍野的情况了。然而从前在这里可并不是这个样子。

  就在好多世纪以前,有一天,坚湖地区突然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沿岸所有的土地全被淹没了。暴雨猛烈异常,水流不仅冲毁了庄稼,而且卷走了很大一部分耕地,大批的房屋倒坍了,森林里成片的松林陷入湖底,那情形就像是山崩地裂一样。

  放晴以后,一连好多天骄阳似火,使这个地区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高温酷暑,庄稼根本无法下种。人们只好眼睁睁地望着夏天白白过去,整整一个冬天,他们又忙着把冲进河谷里的泥土再搬回来。

  既然颗粒无收,人们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充饥,于是一场大饥荒降临了。

  那时候,坚湖边上有座巨大的城堡,城池四周围着高墙,不分日夜都有一支雇佣的队伍在那里巡逻,这就是滑塞尔堡城堡,它是富有的领主古汀根爵爷的府宅。这位爵爷动用许多差役来服侍他和他的家人。在那些侍女当中,有个六十多岁的老婆婆。她是亲眼看着这位爵爷长大成人的,因此她也是唯一敢于对他的所作所为直言不讳的人。当她听说周围有数百名孩子被活活饿死,不少人家全都缺吃少穿、无处栖身时,她就去对主人说:

  “无论如何,你得伸手拉他们一把才行。在你的库房和谷仓里装满了足够吃上五年的粮食。只要把它们拿出一半,这些人就可以得救了。你给他们的这些食粮能使他们活到来年秋收,这样一来,你绝不会减少半点收入。”

  可是爵爷听了,却怒不可遏地说:

  “这话用不着你来对我讲,你只管自己的事好了。让那些只知道吃粮食的老鼠饿死算了,我可一点儿也不在乎。等他们全死光了,还会有其他人来代替他们给我干活的。”

  在这些灾民当中,就有不少是老婆婆的亲戚,她自己也是从被她的主人叫做“老鼠”的这些人当中出来的,因此听到这番话,她受到了很大刺激,在亲人们饥肠辘辘时,她觉得自己不能心安理得地吃着饱饭,便决定离开城堡。

  当天晚上,夜幕降临时,她就走出了暗道。微风轻拂着她,湖中浪花轻荡,天上没有一颗星星,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她走了几百步,又停下来,回头望了望主塔上的灯光,想象着那摆满了食品的餐桌,再过一会儿,爵爷和他全家就要在这张桌旁就座用餐了。她朝湖滩的沙子上啐了一口说道:

  “无耻的吝啬鬼,你休想再得到一点同情!”

  她曾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过这个人,可现在,她对他只有憎恶。

  她就向离得最近的一个村子走去,找到了那些住在破房子里的人,又把自己篮子里带出来的不多一点食物分给了他们。然后,她对他们说:

  “你们大伙吃的东西,城堡里有的是!我请求把麦子分给你们,爵爷不答应。可是如果母亲们把饿得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孩子抱给他看看,也许他不会残忍地拒绝你们的。”

  于是,大伙选定了十二个妈妈。第二天一早,她们每人抱上一个骨瘦如柴的孩子,来到了城堡的正门前。可是爵爷刚一看到她们,就让他的卫队和看门狗把他们赶开,并且喊道:

  “你们不会要我不去喂养这些狗,而来养活你们的孩子吧?这些狗能给我忠实地看守门户,可你们的孩子屁用也没有。”

  妇女们回来以后把经过讲了一遍,她们中有几个哭了起来,而其他人的目光个个冷漠而严厉,眼神里充满了愤怒,她们要求男人们全都到场。这时年岁最大的老妈妈开了腔:

  “如果你们竟然让你们的孩子死在这堆满粮食的城堡下面,那你们就再也不配当男子汉了!”

  于是,这些孩子的父亲、叔伯和兄长们,纷纷地拿起木桩、镰刀、斧头和叉子,一齐向城堡冲去。这些无辜的人虽然比侍卫们在人数上要多得多,可他们毕竟只会种田,不象士兵们能够打仗。因此,战斗只进行了几个小时,一百多个农民便惨遭杀害,其他人也被迫退进了毗邻城堡的一座谷仓里。士兵们把他们围了个水泄不通。

  在城楼上观战的爵爷立即下令在谷仓周围堆上柴垛。

  “把这些地老鼠统统给我熏死,烧死!”他吼叫着:“看谁还想来抢我的粮食!”

  柴垛刚堆好,侍卫队长把火点着了。由于木柴非常干燥,火焰一下子就蹿起老高。热浪是那样的人,使得士兵们全都跑回了城堡,在那厚厚的石头城墙后面躲了起来、随着黑烟的升腾,人们听到的是一片呼喊声和叫骂声。

  “你们听,这些老鼠在吱吱叫哩!”爵爷狂笑着说。

  他这句话还没说完,成千上万只老鼠就从炭火里跑了出来。不过这都是些真正的老鼠。这些灰色的大老鼠发出了轻轻的尖叫。它们的数量多得惊人,看上去就象灰色的波涛在柴垛上汹涌,它们闪的着千万只像小钢球一样发亮的眼睛,汇成了一条毛茸茸的长河。这条河首先向着湖水的方向流去,然后又分成了两股潮流,顺着城堡包抄过去,很快就把城墙围拢了。

  这时候,爵爷的弓箭手们乱箭齐发,其他的士兵则把点着的油桶从城墙的雉堞上滚下来。可是老鼠多得不计其数,什么也不能阻止它们前进,一时间,人们以为它们要顺着城墙爬上来向这些士兵发起进攻了,没想到却没有一只老鼠打算登城。相反,它们一起开始啃起墙脚来,千万只尖锐的小牙齿发出了像拉锯一样奇特的声音。

  它们就这样啃着、啃着,不一会,巨大的城堡开始向湖面倾斜,然后坍进了湖里,溅起了无数水柱。高高的浪涛向河岸漫去,那快要吞没仓顶的柴垛的火焰立刻被熄灭了。关在里面的人咳嗽着,打着喷嚏全逃了出来。那些老鼠在干完了这件事以后,也一下子奇迹般地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从此以后,当坚湖的水变得非常平静和清亮时,如果乘上船,划出湖岸十几米远,人们就会看到那凶残的爵爷的身影,他正在水藻和石缝中间寻找他的灵魂哩!

15、尧王举贤民间故事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早在五千多年以前,人们就在这里兴建家园了。那时候,国家就是部落,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当时,平阳(今山西临汾)居住着一个有名的大部落,这个部落的酋长叫唐尧,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尧王。

  尧王领着人们治洪水,驱猛兽,种五谷,造房舍,放羊牧牛。采集果类。

大家集体劳动,共同享受。唐尧是个胆大力强、肯为公众出力的人。他当了领袖以后,更是竭尽全力地为公众操劳,大家对他非常拥护。当他九十高龄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迈力衰,不能担负公众委托的重任了,就要求公众重新推选一个领头人。一个叫齐放的大臣向尧王说:“我看,你的大儿子丹朱,驱猛兽,治洪水都很卖力气,就让他当领头人吧。”尧王摇摇头说:“不行,丹朱是在我身边长大的、他的情况我知道。跟上我干,他还卖力气,但是,他不会打算,不会指挥别人。当领头人,不光是要自己肯卖力气,还得会安排,会筹划,会指挥大家。丹朱没有这个本领,他不能当领头人。”又有人推荐共工,还有人推荐鲧,尧王都认为不合适。

  有个叫四岳的大臣告他说:妫水氏族(今山西虞乡一带)有个酋长,叫作虞舜,这个人很能干,他带领人们开发田园,发展得很快。那里的人们衣食丰足,都愿意跟上他干。尧王听了很高兴,就跟四岳亲自到的水去走访虞舜。尧看到舜是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他的氏族人畜兴旺,看起来,舜的本领果真名不虚传。尧就把舜请来都城平阳,给他一批人马,让他去开发一片新荒原。舜带领人们,去历山耕田,去雷泽捕鱼,到一处兴一处,跟随他的人越来越多。经过三年时间,建造起了许多村、镇。尧看到大喜,决定把帝位交给他。就在尧九十五岁、舜二十八岁的时候,尧把帝位让给了舜。

16、民间故事争爹

刚拿到驾照,我手心发痒,尽管自己没车,却总想着摸摸方向盘。那天,舅舅开车来我家住,我趁他早晨还没起床,就把车钥匙偷了出来,开上他的捷达车独自上路了。这条路是通往郊区的,人少车稀挺清静,我渐渐找到了惬意的感觉,车速也随之提高。

等车开进林荫道,路边的大树一棵棵从车窗外闪过,路就显得有些窄。我心里有些紧张:千万可别撞树上!突然,一个毛茸茸的东西从树后冲到路面,慌乱中我赶紧踩下刹车,车速减了许多,那个毛茸茸的东西总算躲过去了。可车子靠惯性还在继续往前滑行,就在这时,树后又冲出一条黑影,咣地一声撞在车前,我的车也停了下来。

没经历过这样的紧急情况,我当时就傻了,坐在车上浑身发抖根本下不来车。这时,路边的树丛里冒出个骑自行车的秃头男人,一看我车前倒着个人,马上跳下自行车。

秃头显得很仗义,为了防止我逃逸,直接把那辆破自行车横在我的车前,拉开我的车门说:“怎么,撞了人还想跑?”

我这才哆哆嗦嗦地走下车,看一眼撞倒那个黑影,是个郊区的老汉,手里捏着一根木棍,双眼紧闭,一动不动地倒在地上,长一口短一口地喘着粗气。我心里更加紧张,早知这样,还不如找棵大树撞呢。

秃头看了一眼老汉,然后狠狠地瞪了我一眼:“这么宽的路你咋往人身上撞?”

我愣了半天,木讷地说:“我是新手……”

“新手?”秃头两眼盯着我打量了一番,马上从心里燃起了怒火,用他那粗大的右手紧紧地攥住我细小的左手:“你知道被撞的人是谁吗?他是我爹!”

“啊?他是你爹?这么巧……”我惊得眼球都要掉出来了。早就听说郊区的农民刁,这下撞了刁民的爹肯定是在劫难逃了。我马上换了副笑脸,一口一个“大哥”地给秃头赔礼,又跪倒在老汉面前试图扶起老汉,眼下最要紧的毕竟是救人呀。可老汉身子太重,我一个人根本搬不动。我哀求道:“大哥,你帮我把老人家抬上车,咱们赶紧去医院吧。”

可秃头站在原地一动没动,斜眼看着我说:“慢着!你先把钱掏了,万一你把我爹送到医院后跑了我到哪儿找你?”

“闯下这大祸我敢跑吗?再说我的车牌号你也记住了,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不行,必须先拿钱!有理从理上说,没理就得从钱上说!” 秃头一副不依不饶的样子。

我只好硬着头皮翻便了身上所有的衣兜,可出门走得急,身上就装点零钱,总共就十几块钱。秃头一看更生气了,让我马上拉他们爷俩先回家取钱,否则就报警!

一听说报警,我马上想到了后果,驾照在我手刚捂热乎马上又要被交警没收,万一老汉年纪大不经撞死了,我就得去蹲大狱!我刚三十岁,家有妻儿老小要养,在单位还是个小官……这一切不全毁了?

我只好答应秃头的要求:先交他一万块钱,然后私了。他这才帮我把老汉抬上车,又把他的破自行车放进后备箱,一屁股坐到副驾驶的位置上。

就在我准备关车门时,那个曾经在我车前幸免于难的毛茸茸的东西不知从哪里钻出来,飞快地蹿上我的车,直接奔后排座老汉的身上扑去。我仔细一看,这个毛茸茸的东西竟是一只半大猴子,孩子似的用前爪扒老汉的手,还把猴脸往老汉的脸上贴跟老汉亲热。我一下子明白了:老汉是手里拿着木棍追赶这只猴子时撞到我的车上的。

秃头看见猴子心里一惊,拉开车门想把它赶下车,可猴子死死抱住老汉的胳膊不放,还呲牙咧嘴地朝秃头吱吱叫着发威,他只好放弃自己的想法。

我问秃头这猴子是咋回事?他狠狠白了我一眼:就许你们城里人养宠物呀?说完咣地关上车门让我马上开车。

我小心翼翼地开车生怕再出乱子,可车里却乱成了一团。先是后排座上的老汉呻吟了一声,接着秃头就把身子探到后排座上。我从后视镜里发现,老汉已经醒来,挣扎着想坐起来,可秃头竟然重重地朝他爹的太阳穴杵了一拳,老汉又噗地倒下了。

一看秃头打老汉,猴子恼羞成怒地朝秃头扑去,嘴里吱吱地叫着,两只猴爪直朝秃头的脸上挠。很快,秃头的脸就被划拉成一个血葫芦了!秃头这下可急了,抡起拳头朝猴子一顿猛打,猴子尖叫着缩到座位底下。这一场人猴大战惊得我赶紧把车靠到路边停下,躺在后座上的老汉也被惊醒,一屁股坐了起来。我心里一阵高兴:看来老汉没撞成啥样!

秃头用衣袖擦干脸上的血,睁开模糊的双眼看着老汉,老汉显得很气愤,身子骨虽然没被撞坏,肺好像被气炸了,手指着秃头说:“老碰,别说你雇人绑架我们爷俩,就是你把我这把老骨头碾碎我也绝不把玉壶给你!”

秃头看了我一眼,朝老汉狠狠地瞪了几眼,像是在给老汉使眼色:“爹——你胡说些啥?谁绑架你了?你被这小子撞了,我带你去医院……”

还没等秃头说完,那只猴子又从座底下蹿了出来,两只爪子又朝秃头脸上挥舞过去,吓得秃头赶紧用上衣裹住脑袋一头扎进自己的裤裆里。

老汉喝退猴子,琢磨了半天,才问了秃头一句:“爹?你叫我爹?你要是不折腾我我宁可管你叫爹!”

秃头把头抽出裤裆,战战兢兢地先看了一眼猴子,然后继续朝老汉眨眼使眼色:“你难道老糊涂了?现在你就是我爹!”

一听那个“爹”字,猴子又嘶叫着朝秃头发威,要是老汉不拦着没准秃头脸上又得添彩,吓得秃头再次把脑袋塞进裤裆。

“老碰,你千万别再管我叫爹。”老汉把猴子抱进怀里,轻抚着猴子的头说:“我就这一个猴儿子,它是我的独生宝贝,好争宠,最恨别人管我叫爹,只有它才能管我叫爹。”

“真他妈晦气!”秃头狠狠地说了一句,猛地推开车门,搬下后备箱里的破自行车,歪歪扭扭地骑上车走了。

我问老汉,秃头到底是不是他儿子?他叹了口气告诉我,秃头绰号叫“老碰”,和他就住一个村,是个混子,专门干“碰瓷”讹钱的勾当。我这才明白:秃头是拿老汉当“磁”碰来讹我。

“孩子,你怎么跟老碰这样的人做朋友还帮他绑架我?”老汉用疑惑的眼光看着我。

我说:“我跟老碰不是一伙,是我开车撞了你,让老碰遇上了,他冒充你儿子要讹我一万块钱,我先拉你去医院检查检查吧。”

老汉说啥也不去医院,说我没撞坏他,拍拍身上的土让我送他回家。

“其实撞我也不全怪你,也怪我这猴儿子。要不是今天一早它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我也不会拿棍子追打它,也不会撞上你的车。”老汉感慨地对我说,“我家有个祖传的玉壶,也不知怎么让老碰知道了,天天惦记着想弄到手。我年纪大了,只好让猴儿子每天守着玉壶。可今天一早,我发现老碰又在我家墙外转悠想偷走玉壶,就赶紧回屋去看玉壶,那知这猴儿子竟然没守玉壶,到外面跟那只老母鸡扯谈去了,幸亏我及时守住玉壶,否则非让老碰得手不可。把老碰赶走之后,回到家我就开始教训猴儿子……”

17、民间故事太极神偷

有一年冬天,康家遭了贼。贼得手没有?贼当然得手了──贼没偷别的,只偷康家粮库的小麦。丢多少?两布袋,一布袋200斤,两布袋就是400斤。按说,康家庄园固若金汤,而且有看家护院的兵丁,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贼既然能进到康家庄园,而且得逞,肯定不是一般的贼,怕是有飞檐走壁的功夫。

18、民间故事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时候,有位大诗人名叫白居易,一次,他去一位很久不见的朋友家做客。白居易发现,这位以前很爱好旅行的朋友已经好多年不出远门了。

“哈哈,你变了,变得不爱旅游了,美丽的风景对你没有吸引力了吗?”白居易问他。

“唉,没办法,我的孩子不喜欢出远门,他喜欢待在家里,我不能扔下他不管啊!”朋友叹着气说,“其实,我真想带他去看看大江啊!”

白居易想了想,什么话也没有说。,

第二天早晨,朋友发现白居易已经离开了,他正奇怪呢,孩子跑了过来:“爸爸,叔叔留下了一首诗!”

爸爸拿起诗,一边读,一边解释给孩子听:“宝贝,诗歌写的是傍晚的江景。一道夕阳铺在水面,江水的一边碧绿碧绿,另一边却是通红通红。最可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江边的草丛里,露水像珍珠一样美丽,月亮像一张弓弯弯地挂在天空。”

“真美啊!”孩子向往地说,“爸爸,真有这样的地方吗?”

爸爸说:“当然有啊!怎么样?想让爸爸带你去看看吗?”

“好啊!”孩子高兴地拍起了小手,“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过了几天,白居易收到了朋友的信,信里写道:“亲爱的朋友,谢谢你,你的诗歌多么奇妙,它让我和孩子开始了美丽的旅行!”

19、民间故事“刘师阁”的传说故事

隋朝末年,在河南汝州的庙下镇东,有个刘氏家族居住的地方——刘家馆。

这里有一个美丽天真的少女,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备受亲邻的喜欢。

随后父母相继过世,少女便随在长安做官的哥嫂来到长安定居。

隋朝灭亡后,哥嫂相继谢世,独留她孤怜一人无处可去,又兼看破红尘,竟出家做了尼姑。

出家时,少女将原来家院里亲手种植的白牡丹带到庵中,以表献身佛家,洁身自好之意。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白牡丹长得非常茂盛,美丽。一株着花千朵,花大盈尺,重瓣起楼,白色微带红晕,晶莹润泽,如美人肌肤,童子玉面。观者无不赞其美,颂其佳,故每逢四月,众多信女纷纷前来此庵拜佛观花,且以花献佛为乐,香火愈旺。

因此花出自“刘氏居之阁下”,故名为“刘氏阁”,又叫“刘师阁”。

后来,此牡丹品种又传到四川省天彭,山东荷泽等,芳香远播。

20、民间故事青铜鼎

中原一带,玩青铜器的人都知道行里这句话:“不认识爹娘可以,但不能不认识刘爷。”“刘爷是谁?”小张刚入行,好奇地这么问了一句。歪脸用鼻子长长地出了一通气,说:“咳,连刘爷都不知道?白混了你!走,今儿就让你见识见识刘爷。”

歪脸带着小张在郑州城里七拐八转,停在了一方小小的黑门前。只见歪脸整了整领袖,又拍了拍衣襟上的灰尘,才轻轻地叩门。开门的是一个50岁上下的中年人,衣着干净又颇讲究。小张忙一抱拳,说:“刘爷好!”那人哈哈一笑,说:“这位说笑了,咱咋能是刘爷呢?您二位找刘爷吧?走,屋里请!”小张一阵尴尬。还是歪脸机灵,忙一拱手,说:“我这位兄弟没着道,还望刘庆哥多多担待。”说完,在刘海的带领下,二人穿过小庭院,进入了待客堂。

不一会儿,只听门外响起了脚步声,人还没到,声音先来:“今儿是谁来了呀?”话音刚落,门口就轻飘飘地走进了一个老头儿。小张抬眼一看,心里说:“嗨哟,我还以为是个什么人物呢,原来是个不起眼的糟老头儿啊!”可歪脸连忙起身,笑脸相迎,说:“是我啊,刘爷,歪脸,就是您经常开玩笑要把我的脸拧正的那位。”刘爷哈哈一笑,说:“我记得你,歪脸,等下一回,一定要把你的脸给整咯!”歪脸也赔着笑。刘爷一抬眼,看见了小张,问:“这位怎么称呼?”歪脸忙说:“我的兄弟,新手,叫小张就成。”刘爷说:“嗯,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但愿你们都比我强啊!”歪脸说:“哪能呢,刘爷,我们还不及您的脚后跟呢!”刘爷说:“马屁就不要拍了,货呢?”

歪脸连忙给小张使了个眼色。小张把口袋解开,从中取出了两件青铜器放在小方桌上,一件是青铜戈,一件是小青铜灯。刘爷摸也不摸,只打眼一瞥,对歪脸说:“假的!”歪脸的脸本来就歪,这下倒好,一听刘爷这话,脸更歪了,看上去像扭曲的面饼。刘爷又说:“颜色虽然对了,但器型不对,做法比较粗劣,只能算一般仿品。”歪脸又给小张使了个眼色,小张把青铜器收了起来。歪脸一抱拳,说:“谢谢刘爷了。”刘爷看也不看。走到门口时,歪脸从口袋里取出包好的20块大洋,递给了刘海。

走不多远,小张说:“这就是刘爷?他凭什么摸也不摸,就说是假的呢?”歪脸闷闷地说:“见识了吧?什么也不凭,凭的就是他叫刘爷。”小张又说:“白白给了20大洋,不行,咱得再找人看看。”歪脸一阵嗤笑,说:“刘爷说是假的,谁还敢说是真的?”

一晃两年过去。“民国”二十五年,时局风云突变,烽烟四起,盗墓大盛。小张在西安购得一件青铜方鼎,鼎不大,两小耳,方唇,四腿瘦长,兽足,鼎身饰有兽面纹,鼎内铭文28字,最为奇怪的是鼎通体上下浑然漆黑,不见一丝绿色锈斑。小张最初认为这是假的,不愿意买,但卖鼎的是一个老扒手,坚称是墓葬所出。小张不愿意失去这个老客户,便以极低的价格买了下来。

等小张把所有买来的青铜器一一放在刘爷的小方桌上时,刘爷均是稍稍一瞥,说普通的玩意儿,值不得钱。说完转身要走,小张急了,说:“刘爷您要不再给估估价钱?”刘爷一摆手,说:“一起不超过100大洋!”小张一听,亏大了,说:“刘爷,还有一件,要不您也看看?”说完取出了那件黑鼎。

刘爷转回身来,眼睛猛然一亮,似乎放出了两道光芒,眨也不眨,径直走上前去,猫着腰,反复地瞅,却不发一声。刘爷拿起那鼎,在手中把玩开来。只见那鼎一会儿口朝下,一会儿底朝下,一会儿兽面朝下。小张心中一怔,暗暗大喜,他从没见刘爷对某一件青铜器如此上心过,这件必不是民间杂物。果然,刘爷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呵呵呵,好啊,好!”小张忙问好在哪里?刘爷放下鼎,看了看小张,说:“好鼎!28字铭文,记载着周武王发兵伐纣获胜奖赏的事情,可见武王伐纣克殷绝非虚传,年代可考啊!”小张听得一头雾水,但还是明白了这是一件价值不菲的宝物。小张忙问:“为什么是黑色的呢?我还以为是假货呢。”刘爷一瞪眼,说:“你懂什么,这叫黑漆骨,经年矿物渗透,浑身漆黑,如漆入骨,万里挑一,可遇不可求!”小张忙说:“刘爷,您估个价?”刘爷捻了捻胡须,淡淡地说:“无价之宝,岂能待估!”

小张知道走的时候到了,把青铜器一件一件收好,正要出门,刘爷却叫住了他,说:“小张,今儿的鉴定费用免了,但我有一事相求。”小张一听,忙说:“您是刘爷,您说句话就成。”刘爷摆了摆手,说:“刘爷不用称了,行里人抬举刘某,刘某心领。今日这鼎,可否容我观赏两日,两日后一定完璧送还。”小张心中暗暗叫苦,却不得不拱手说道:“刘爷既然喜好,别说两日,即使半月,我也不敢怠慢。”说完取出了那件青铜鼎。刘爷接过去,说:“好,好,谢谢了,我活这么大,却只有这么一个爱好,碰上好的免不得要观赏两日,多谢小张成全,两日后,你便可来取,绝无欺诈。”

两天后,小张如期取回了青铜鼎,之后,小张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歪脸也找不到这厮了。

半年后,一小队日本鬼子围住了刘爷的门,刘爷被请了出来。为首的矮个子坐在刘爷的太师椅上,跷着二郎腿,叽里呱啦地说了一通。翻译说:“大佐知道你是鉴定青铜器的高手,今天特意带来一件青铜器,想请你过过目。”说完,一个日本兵搬进了一个小红木箱,打开后,取出了一件青铜鼎。刘爷打眼一望,心里一惊,那鼎不是别的,正是那件黑色方鼎!

刘爷低着头,走上前去,拿起来,敲了敲,又摸了摸,取出放大镜,看了看内壁的铭文。一袋烟工夫过去了,刘爷才缓缓地说这鼎是假的!翻译一说完,那大佐从太师椅上跳了起来,骂了一通八格牙鲁,抽出随身佩刀,架在了刘爷的脖子上。翻译说:“大佐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假的?如果有半点假话,让你人头落地!”刘爷面不改色,说:“这鼎的的确确是假的,首先黑漆骨显然是高手仿制,皮黑而不沁;其次是字,字肥而无力;最后请看这鼎底,尚有明显的铸痕。”说完刘爷拿起鼎一一指给大佐看。刘爷说:“这铸痕行里又称范痕,古代铸造青铜器讲究内模外范,每件青铜器都由几件范合在一起铸造,必有范线,古人会把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的范线反复打磨,直至浑然一体,可这件虽然有打磨痕迹,但明眼人还是能看得出来,必定是假的。”大佐又是一阵八格牙鲁,刀锋按在了刘爷的脖颈,一滴鲜血流了下来。

刘爷哈哈一笑,说:“巧了,大佐不信的话,真鼎正藏在刘某家中,待我取来你们一看便知真伪。”说罢,两个鬼子押着刘爷回了后院取出了青铜鼎。众人一看,果然刘爷那鼎漆黑透亮,字力遒劲,线条流畅,范痕平整,通体不带一点杂色,令原先那一件黯然失色。大佐看罢,一下把原先那件拨到地上,抱起刘爷的那件青铜鼎爱不释手,不住地赞叹:“腰细,腰细!”还向刘爷伸出了大拇指!

那队日本鬼子走后,刘爷长出了一口气,拾起了桌下的青铜方鼎,交给刘海埋在了后院。打此之后,行内再也没有人迈进刘爷大门一步。刘爷?咳,刘孙子呗!好好一件国宝硬是交给了日本鬼子,卖国贼啊!不吐他吐沫就行了!

鬼子还没打走,刘爷就死了,草草地下了葬。抗战胜利后,又打起了内战。1951年秋天,刘海忽然想起了那件埋在后院的青铜鼎。刘海拿着铁锨,佝偻着腰,挖出了青铜鼎。他抱着鼎,坐在老院里,不禁老泪纵横。

第二天,刘海起身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把青铜鼎交到了文物工作人员的手中。工作人员看了看,说这鼎是假的,真鼎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刘海摇了摇头,说这鼎是真的,那件才是假的。原来,在借鼎的那两天里,刘爷翻了那鼎的模和范,还了鼎,自己又复制了一件。他刘爷喜好这一口,碰上好的,总要做出复制品自己细细把玩。刘爷不但是鉴定行家,还是复制高人。复制出来的鼎几乎可以乱真,只是更亮,打磨得更精致,即使是行家也会误认为那复制品才是真鼎,更何况那群白痴鬼子呢!

刘海说刘爷是爱国的,绝不是卖国贼。说罢转身离开了,只留下了一个佝偻的背影。

青铜鼎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叫援鼎,国家一级文物。东京国立博物馆内所藏系复制品,出自刘爷之手,尚有保存价值。

手机扫码阅读10个神话故事经典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