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20个推荐

故事大全 2023-05-28 14:35:06

经典成语故事20个推荐

1、景公求雨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国发生大旱,百姓错过播种季节。齐景公召集群臣商议加赋求雨之事,晏子坚决反对景公求山神与河伯这些没用的神鬼,要他亲自走出宫去与百姓一道抗旱。景公听从晏子的话,来到荒野察看民情,三天后终于下起了大雨来。

  【释义】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

2、束蕴请火成语故事

  从前有一个婆婆诬告儿媳偷家里的肉,儿媳百口莫辩被婆婆赶出家门,只好去找邻居大婶帮助伸冤。大婶深知她的为人,就想出一个办法,拿一团乱麻到那个婆婆家去借火,说是自家的狗因为争吃别人家的肉被咬死。婆婆知错就去追儿媳回家。

  【解释】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3、骑驴索句成语故事

  传说唐朝时期,相国郑启虽然有诗人的名气,但在诗坛上名望不高。他想提高自己的声望,于是他骑着驴在雪天到灞桥去寻找灵感。有人问他最近的新诗,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

  【解释】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4、非同儿戏成语故事

  贾宝玉从贾母那里回来后,十分得意,因为他与贾环、贾兰比试诗文胜出。在更换衣服时,袭人见他脖子上的那块通灵宝玉不见了,就问宝玉。宝玉随便扯个理由搪塞,袭人就问丫鬟麝月,麝月觉得此事非同儿戏,就与大家翻箱倒笼地找,结果一无所获。

  【成语解释】比喻事情很重要,不是闹着玩的。

5、一曝十寒成语故事


  战国时,有个叫孟轲的人,大家称他为孟子。孟子善于通过打比方来发表议论。
  当时,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十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甚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
  这个成语源于《孟子》—《告子上》
  一暴十寒:比喻做事无恒心。
  另注:“一暴十寒”的注音为yi pu shi han ,“一暴十寒”是一个固定的成语,“一暴十寒”中的“暴”也是固定的,不能用“曝”这个字。
  

6、成语故事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据《战国策?赵策一》记载,春秋末年,晋国的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定公实际上成了傀儡(kuǐ lěi)。公元前458年(已进战国时期),晋定公派使者去请求齐、鲁两国出兵讨伐四卿。四卿得到消息后,联合出兵攻打晋定公。定公无力抵抗,只好被迫出逃,结果病死在路上。
定公死后,宗室姬骄被立为国君,史称晋哀公。智卿智伯独揽了朝政大权,成为晋国最大的卿。其他三卿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分别向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了土地。当他要求赵襄子割地时,遭到了严厉拒绝。智伯非常恼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魏桓子和韩康子,要他们出兵和自己一起去攻打赵襄子。
赵襄子估计智伯会攻打他,忙找谋臣张孟谈商量。张孟谈建议到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去抵抗。到了晋阳,赵襄子发现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劝道:“这里的围墙是用一丈多高的楛(hù)木做的,殿柱是用铜铸的,这些都是制造武器的好材料。”智伯率魏、韩两家攻打晋阳,由于魏、韩不愿为智伯卖命,智伯无法取胜。
晋阳被被智伯水淹,围困了整整三年,由于地面积水,老百姓都在树上搭起棚子来居住,城里粮食也快要吃完,很多人冻饿成病,军心也开始动摇了。一天,张孟谈面见赵襄子,说:“魏、韩两家是被迫的,我准备去向他们说明利害,动员他们反戈联赵,共同消灭智伯。”赵襄子听了非常高兴,连连拱手表示感谢。
当天夜晚,张孟谈潜入魏、韩营中,说服了魏桓子和韩康子,决定三家联合起来消灭智伯,事成之后平分智氏之领地。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赵、魏、韩三家联合进攻,杀得智军四散逃窜,智伯被擒。从此,晋国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一天,张孟谈向赵襄子告别。赵襄子急忙挽留。张孟谈说:“你想的是报答我的功劳,我想的是治国的道理,正因为我的功劳大,名声甚至还会超过你,所以才决心离开。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君臣权势相同而永远和好相处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请你让我走吧。”赵襄子只好惋惜地答应了。张孟谈辞去官职,退还封地,隐居到负亲丘去,在那里平安地度过了自己的晚年。
后人将“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改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成语,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以作后来的借鉴。

7、成语故事赤子之心

【注音】chì zǐ zhī xīn
【典故】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释义】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报国之心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赤胆忠心、耿耿忠心
【反义词】蛇蝎心肠、狼心狗肺
【同韵词】混沌不分、披沙拣金、象齿焚身、贵无常尊、万乘之尊、以伪谤真、用志不分、以咽废飧、触手生春、立定脚跟
【年代】古代
【谜语】最红的心
【英文】theinnocenceofchildhood
【语文同步】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傅雷家书两则》初中五册·课文·7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与齐宣王谈论君臣之间的关系而一般正直人应有的态度。孟子说:所谓大人就是通达事理的人并没有奇特的地方,其可贵的地方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失掉孩提时代的一片真心,像小孩子那样纯朴、真诚、热烈
【成语示列】尧、舜、禹、汤、周、孔,时刻以救民济世为心,所谓赤子之心,原不过是“不忍”二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成语造句】
◎ 他决心把自己的赤子之心献给共产主义事业,一次又一次地积极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
◎ 两个月后,欧阳先生回信了,信中写道:何大夫,你寄来的书和信我连看了几遍,从你那里,我看到了一颗赤子之心,看到了共产党确是民族的脊梁。
◎ 修复劫难后的天安门广场,支援亚运会工程建设,帮助京郊农村夏收夏种,为首都北京迅速恢复它往日的庄严美丽,挥洒着辛劳的汗水,奉献出战士的赤子之心!
◎ 他们粗人俗人,常常笑我尚有孩子气,我承认我尚有赤子之心,个中诗意及哲理,是他们不能领略的。
◎ 当时他在抓纯粹数学研究的同时,一直考虑如何把自己的专长为中国建设服务(在抗战时期他就一心想着为国防出力),华罗庚对什么是应用数学以及如何在中国发展应用数学,有一个探索认识的过程,但是他对发展数学应用和应用数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始终如一,20世纪40年代在昆明时期他对应用数学的构想;1946年访苏期间,苏联数学家对应用数学重视对他的启示;二战后国际上应用数学的发展以及他想让他的专长为国家服务的赤子之心,使他在被任命为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之后(特别在科学发展规划的制定时),对中国的应用数学发展做了第一次布置。
◎ 在这里,他没留下将军的威风,也没留下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头衔,只留下了一颗拳拳的赤子之心。
◎ 他只是以一个赤子之心,指出了母亲肌体上的溃疡啊!
【词类符号】: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 处所名词;人名; 姓氏; 名字; 地名; 机构名; 其他专有名词; 动词;联系动词;能愿动词;趋向动词;形容词;区别词; 数词;量词; 副词; 代词;介词; 连词; 助词;叹词; 拟声词;习用语;缩略语;前接成分;后接成分; 语素字; 非语素字;

8、成语故事避面尹邢的故事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和邢夫人,对他们照顾有加。为了避免她们互相倾轧,下诏书让她们不得见面。后来尹夫人请求汉武帝让她见一见邢夫人,汉武帝考虑再三同意了她的要求。相见后,尹夫人低头痛苦,自叹不如邢夫人。

【注音】bì miàn yǐn xíng

【出处】汉武帝同时宠幸尹夫人与邢夫人,诏二人不得相见。尹夫人向武帝请求见邢夫人。相见后,尹夫人“乃低头俯而泣,自痛其不如也”。见《史记·外戚世家》。

【解释】以之比喻因嫉妒而避不见面。

【用法】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女性间

【结构】偏正式

【相近词】尹邢避面

【同韵词】手足之情、日角龙庭、巧诈不如拙诚、冰炭不言,冷热自明、雁归湖滨,鸡落草棚、赏信罚明、马上功成、有机可乘、映雪囊萤、看风驶篷。

【年代】近代

【成语举例】这等一个人,便在宦途世路上遇着了还不免弄成个避面尹邢,怎的肯引他作同心管鲍?《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9、成语故事操刀伤锦

春秋时,郑国的大夫子皮打算让尹何来管理自己庞大的采邑。尹何是子皮的家臣,年纪轻,没有管理经验和能力,大家觉得他难以胜任。子皮说:“没关系,没经验可以学嘛。学的时间长了,就会了。”

子产对子皮说:“喜欢一个人,一定会为他着想。一个孩子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去割肉,他一定会先割到自己。如果您有一块贵重的锦缎,您也不会把它交给没裁过衣服的人去裁:他会毁了这块锦缎。大官、大邑要管理许多百姓的,这比锦缎贵重得多。您不会把锦缎给不会裁衣服的人,为什么要把大官、大邑交给毫无管理经验的人呢?一个人还不会驾马车、拉弓箭,就让他去打猎,不是很危险吗?”子皮被说服了。

“操刀伤锦”比喻能力太低,不能胜任任命。

(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0、攀车卧辙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侯霸做淮平大尹时,处理政事十分注重老百姓的利益,爱民如子。刘秀当上皇帝后,调侯霸当大司徒,派使者去请霸,老百姓纷纷扶老携幼号哭,挡住使者的车子,甚至有卧到车子底下不让他离开,都希望他能留在当地任官。

【释义】攀住车子,横卧车道。指百姓挽留清廉爱民的官吏。

11、寝丘之志成语故事

传说春秋时期,楚国内部争斗十分激烈,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不要接受楚王所封的肥美的土地,以防别人垂涎,而接受贫瘠瘦薄的寝丘土地,别人就不会惦记,因此可以在寝丘睡大觉,以保证可以长久拥有。

【释义】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12、牧豕听经的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承宫很小就成为孤儿,靠给别人放牧猪羊为生。乡里徐子盛老师给数百个学生讲解《春秋经》,8岁的承宫偷偷躲在教室的外面,边放猪边听老师讲解,十分入迷,就想方设法请老师让他进教室听课,作为交换条件是为师生捡柴草。

【解释】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

13、老莱娱亲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释义】表示孝顺父母。

14、得过且过的成语故事

1

得过且过的成语故事

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飞翔。每当夏季来临时,寒号鸟就浑身长满色彩斑斓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着,却不知道搭窝。等到深冬来临的时候,它虽然很冷,但还是不搭窝,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脱落了。当寒风袭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肉鸟无可柰何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

读后:目光短浅的人,面对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对将来的一切都没有计划,他们只看现在,能偷懒就偷懒,能过去就不努力。他们一旦遇到挫折就会垂头丧气,消极悲观。

为了将来的美好,对成功和失败进行正确地分析,作个计划,现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属于勤奋者。

2

得过且过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dé guò qiě guò

【解释】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出处】宋·陆游《杂咏四首(其二)》:“得过一日且一日;安知今吾非故吾?”

【用法】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敷衍了事 苟且偷安

3

得过且过的成语故事点评

鸟儿一般都会给自己搭建窝,冬天来的时候飞到温暖的地方,而这只鸟啥也不做,所以深冬来临的时候当寒风袭来的时候,这光秃秃的肉鸟无可柰何地哀鸣:“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得过且过的意思是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


15、见微知著的成语故事

1

见微知著的故事

箕子是朝歌古代名人,其洞察力之强气节之高为后人称道。

商代最后一位君主是帝辛,后人称他为殷纣王。年少时,“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手格猛兽”,是一个能文能武很有本领的人。继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不杀奴隶,发展生产,更新观念,不事鬼神。征服东夷后,疆土扩大,农业发展,财粮增多。但到了统治后期,开始腐败。

有一次,纣王让人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他的大臣太师箕子就感到非常可怕和担心。

箕子见微知著联想了很多,他认为:用象牙筷子吃饭就一定不肯用陶土粗制碗具,必将用犀牛角或玉作成杯盘;餐具改变了,食品也会随之改变,盛的不可能是豆菽青菜,肯定会进一步升级到山珍海味,珍禽异兽将成盘中之物;食物改变了,将不满足穿着,麻布为衣将不再流行,朝中之人进而会穿绫着缎;穿着改了,下一步将造豪华的车子,建高阔殿宇楼台,追求享乐。如此下去将一发不可收拾,腐败之风会很快盛行起来。

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韩非子,把箕子这种联想,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有一天,纣王长夜饮晏,不理朝政,竟忘了日期,询问左右,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知,便派人去问箕子。箕子对徒弟说:“君主忘日则天下忘日,不是好兆头,商之天下到了危险关头。一国皆不知而我独知之,我也极其危险”。令徒弟告诉来者:“太师醉了也不知道”。

以后箕子多次进谏,纣王充耳不闻,我行要素,骄傲恣肆,专横拨扈,使箕子非常失望。他装疯卖傻,以避迫害,但仍被纣王囚禁。

正如所料,不过五年,纣王就被周武王所灭。

2

见微知著的材料

【注音】jiàn wēi zhī zhù

【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解释】微:隐约;著:明显。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用法】作谓语、宾语。

【近义词】原始见终、因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一斑、未雨绸缪、一叶知秋

【反义词】以偏赅全、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年代】古代

【例句】明智的人善于~,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3

见微知著的点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聪明人见一叶可以知秋,愚钝者往往是因一叶而障目,其中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们对细节的观察是否敏锐、是否具有从微小事物中把握大局的统御能力。小问题可能会带来大祸患,小变化可能引起大事件,千万不要随意忽略身边小事。


16、才占八斗的成语故事

1

才占八斗的故事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为陈王,死后谥名谥思,所以又称陈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个儿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植从小就很聪明,才思敏捷,文词富丽,曹操很喜欢他。曹操在世的时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优游的,那时他写的文章和诗歌,比较华美;但当29岁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后,他就不断受到打击;到他侄儿曹睿(魏明帝)即位后,受到的打击就更加多了。由于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压抑,生活相当苦闷,因此,这一时期他写的诗歌,能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现他对统治者的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后一时期的创作,从现实意义来说,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创作,包括赋颂诗铭和论文,留下的虽然不多,但是旧时作家对他都有很高评价。例如南朝梁代的诗评家钟嵘,在他的《诗品》中写道:曹植的诗,“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是南北朝时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虽然似乎不太满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说它是“但美遨游,不及世事,”但是总的说来,他对曹植还是十分钦佩的,请看他给曹植下了怎样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一石等于十斗)

称誉作者的学问高,文才好,后来就叫做“才占八斗”、“八斗之才”,简称“八斗才”。唐代诗人李商隐有“用尽陈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和“七步之才”两句成语合并起来,称为“七步八斗”,以形容诗才的敏捷和高超。

2

才占八斗的材料

【注音】cái zhān bā dǒu

【出处】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解释】才:文才,才华。形容人学问高,文才好。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

【近义词】才高八斗

【押韵词】碁逢敌手、得未曾有、一介不苟、已陈刍狗、傍花随柳、得未尝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嘉肴旨酒、彘肩斗酒、雍门刎首

【年代】古代

【例句】奉家才子不一般,世盛业旺坐高堂。江山多娇你独秀。~超群芳。

3

才占八斗的点评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有着很大的影响的,就像故事里的曹植一样,他早起的作品是文词富丽的。他的父亲曹操去世后,一切都不同了,曹植后期的作品表现的就是揭露现实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懂得选择适合我们的环境,要多为自己的未来着想。


17、扪虱而谈的成语故事

1

扪虱而谈的故事

十六国时,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北伐。进入关中以后,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见桓温。一见面他就谈论当时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进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边再没有别人一样。桓温见王猛谈吐举止不同一般,便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还赐给他车辆和马匹。

当时,前秦皇帝符坚有志争夺天下,听说王猛很有才干,便请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终于帮助符坚统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终年50岁,据史书记载,他死后,“朝野苍哭三日”。

2

扪虱而谈的材料

【注音】mén shī ér tán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解释】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近义词】扪虱而言 扪虱谈兵

【押韵词】有本有源、封己守残、首尾相援、附耳低言、训格之言、急管繁弦、甜语花言、八方支援、讬诸空言、文弛武玩

【年代】古代

【例句】人~,当时竟传为美事。

3

扪虱而谈的点评

外在形象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外表只是门面,最重要的是你肚子里得“有货”,这个有货是指真才实学,外表的美丽是没有办法永久的,只有内在才是获得大家欣赏的原因。所以小朋友们,我们一定要多充实自己哦!


18、老牛舐犊的成语故事

1

老牛舐犊的故事

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位谋士叫杨修。一次,杨修随曹操出征,攻城不下,便就地安营扎寨。这时,杨修忽听曹操说道:“鸡肋,鸡肋!”他立刻明白曹操的意思是想要退兵,便和士兵说:“丞相打算退兵了。”这样,全营的人纷纷收拾行装,准备撤退。曹操巡营时,看到这种情况,非常吃惊,便向士兵询问原因,才知道是杨修私传军令。由于杨修平时屡次卖弄小聪明令曹操不满,今次又在自己尚未下令撤退之时私传军令,于是,便以杨修扰乱军心,把他杀了。 杨修死后,杨修的父亲杨彪非常伤心,因思念儿子而日渐憔悴。 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dī]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2

老牛舐犊的材料

【注音】lǎo niú shì dú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解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指父母怜爱子女

【相近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舐犊情深

【反义词】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年代】古代

【例句】巴人《灵魂受伤者》:“带着原始性的~似的神情,抚着他这神圣的伤痕,高傲地跳动起来。”

3

老牛舐犊的点评

故事中杨修被曹操杀害后,杨彪非常思念儿子日渐消瘦,当曹操问及原因,杨彪只恨儿子还在的时候没有好好爱护他。其实父母对我们的爱,就像老牛舐犊一样自然绵厚。也许有的时候过于严厉,但父母都是为了我们好,不要发脾气,去伤害世上最爱我们的人。你回想一下,当你说爱吃某样东西的时候,父母是不是都把东西留给你吃,还温柔的让你多吃点呢?

19、滥竽充数的成语故事

1

滥竽充数的故事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不到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不到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名叫南郭的处士听说了齐宣王喜欢听合奏,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摆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很爽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处士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极为得意。

其实南郭处士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处士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比别人吹奏得更投入。南郭处士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丰厚的薪水。

但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他喜欢听独奏。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轮流来吹竽给他欣赏。南郭处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处士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会因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真本领,才能抵挡住一切困难、挫折和考验。

2

滥竽充数资料

【发音】 làn yú chōng shù

【解释】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凑一个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说自己水平不够,只是凑个数而已。

【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

【简介】)节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讽刺那些没有真才实学,靠蒙混过关的人。

【近义词】名不副实、鱼目混珠、掩人耳目、混水摸鱼

【成语举例】学习不能滥竽充数,不能不懂装懂,这样才能进步。

20、三字成语:敲竹杠

  【词目】敲竹杠

  【注音】qiāo zhú gàng

  【释义】利用他人的弱点或找借口来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英文对应词为gouge。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兄弟敲竹杠,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杠不成?”

  【示例】你怎么敲竹杠敲到我头上来了?

  【成语故事】

  说法一

  清朝末年,鸦片走私十分严重,走私贩子为躲避关卡检查,挖空心思藏匿鸦片。水上走私的贩子把毒品密藏在竹制的船篙里,随船从水路运往各地。一天,一艘商船驶至浙江绍兴码头,缉私官带人上船检查,查遍了船舱的每个角落也没发现鸦片。这时,一个师爷吸着长烟筒,漫不经心地走到船艄,信手在撑船的竹篙上敲烟灰,敲得竹篙“嘟嘟”直响,别人没有反应,船主却吓得面色大变,知道师爷已看透了秘密,慌忙把这位师爷请到后舱,掏出大把的银子悄悄塞给他,请他关照,不要再敲竹篙了。师爷得到银子便没说什么,随缉私人员下船去了。此后,“敲竹杠”便成了讹诈财物的代名词,并一直沿用下来。

  说法二

  “敲竹杠”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四川山区,有钱人进山烧香时乘坐着一种用竹杆做的滑杆,滑杆由人抬着。走到半山腰抬滑杆的人就敲着滑杠,要求加工钱,否则就不抬人,乘坐滑杆的只好加钱。

  说法三

  还有一说:清朝末年,市场上小额的买卖,以铜钱作为单位,店家接钱后便丢在用竹杠做的钱筒里,晚上结账时再倒出来,谓之“盘钱”,又称之为“盘点”。当时上海城里有家店铺,老板很不老实,陌生顾客进门,往往随意提价。每当伙计在接待顾客时,店主就敲竹杠一下,示意提价。

  说法四

  明朝末年,张献忠的农民起义军打入四川。将当地的贪官污吏、豪绅恶霸见一个杀一个,百姓无不称道。

  当地的贪官污吏、豪绅恶霸听到风声,趁着义军刚攻进四川的混乱,带着他们搜刮来的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捆的捆,装的装,纷纷逃出城去。

  张献忠得到禀报,立即下令,派人严密把守城门,对出城人所带箱笼包裹,一律严格检查。哪个胆敢放走携带贵重财物的人出城,格杀勿论。

  四川的成都知府平日无恶不作,压榨百姓的民脂民膏,积累下万贯家财。如今成都被攻占。看着家中的金银珠宝无法运走,心急如焚。知府在自家的后花园歇息时,看见花园中栽种的竹子,忽然心生一计。命自己家的家丁将竹子锯下,截成丈把长的竹杠,打通中间的竹节,将金银珠宝放入其中。将竹杠封好后,把家人与自己乔装打扮成老百姓,想将装有金银珠宝的竹杠运送到乡下,暂避风头。

  装有竹杠的车,来到城门口时,被看守城门的义军拦下。义军问:“你们干什么的?”知府连忙上前点头哈腰地说:“我们是做小本生意的,贩点竹子,准备运回乡去卖。”一个义军上前围着车子仔细看了一遍,见车上装的都是竹杠,没什么贵重东西,就想挥手叫他们出城。

  这时,一个在旁边抽旱烟的老义军觉得奇怪。老义军一边吸烟,一边想:楠竹出产在乡间,做生意的人都是从乡下拉竹子进城卖,哪有从城里头拉竹子到乡下去卖的?想到这儿,就拿起烟袋杆儿走到车子边上,举起烟杆对着车子上的竹杠要敲掉烟锅里头的烟灰。

  知府一见,大吃一惊,赶忙上前拉着老义军的手,塞给他两锭银子,说:“两位辛苦了,这点小意思,请两位喝茶。”老义军一见,更觉得竹杠里头有鬼,甩开知府,还要去敲。此时正好张献忠来巡查,知府一见,来了个恶人先告状,跪在张献忠面前。说老义军向他敲诈财物。张献忠一听,勃然大怒。老义军见此状,便上去与张献忠耳语几番。张献忠一听,拔出大刀,将竹杠一分为二,金银珠宝散落一地。

  于是,便留下了这么一个“敲竹杠”的故事。

  说法五

  过去的运输工人用的都是竹杠,他们把血汗钱换来的银元、铜元放在片刻也不离手的竹杠中,把头、恶霸来了,只要敲一下竹杠,便知道一天收入多少,这是现已通行全世界的“敲竹杠”谚语的由来。

手机扫码阅读经典成语故事20个推荐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