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评课听课记录教学设计

学习分享 2023-04-22 10:31:05

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评课听课记录教学设计

1、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评课听课记录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评课听课记录教学设计

一、精妙导入,检查预习单

小朋友,前面我们今天已经认识了3个复韵母朋友了,他们分别是?(ai、ei、ui)那今天我们将继续认识新朋友,大家期待吗?那现在先拿出导学单,我要检查大家的预习情况。

二、精彩展练读准音

1.学习复韵母ie

展示椰树情景图,创编儿歌甜甜椰子 ie ie ie

⑴图上画的什么?(要求用一句完整的话说)

⑵学ie的发音方法,结合儿歌读ie (男生读、女生读)

2.同样方法学习复韵母e、er

三、精彩展练识记形

1.分别展示i、e、、r的形状,让学生回忆。

2.移动卡片i、e、、r组成ie e er,然后再读ie e er。

四、学书写,完成课堂练习单

1.梳理ie e er的笔顺笔画

2.书写ie e er,完成课堂练习单

五、游戏:单韵母、复韵母的分类

六、故事激趣,整体认读

1.引导学生读准er,懂得er自成音节,不与任何声母相拼。

2.听讲故事,学习ye yue。

小朋友,老师带着你们去游拼音乐园,可有两个小朋友没人带,在家里不能出门,心里正着急呢!他们是ie和e。ie真聪明,他到孙悟空那儿学了几招,大声一喊变。这样i变成了y,ye就可以出门了。e急得大哭,y热情地说:别哭了,我带你出去。e擦掉伤心的眼泪,跟着大y就出来了,你看他们来了。(板书:ye yue)与他俩打打招呼。

你会写ye yue吗?(提示:ie中是i变成y;e是前面加y,去上两点)

3.借助游戏,认清整体认读音节。

六、小组学习,拼读音节

1.小组合作学习音节piě、di、bi、xi、qiē、qiē、jiě、l、n、ju、quē、xu

2.游戏:开火车读音节piě、di、bi、xi、qiē、qiē、jiě、l、n、ju、quē、xu

七、巩固练习单:ie e er标上声调(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11.ie e er

ie e er

ye yue

2、一年级j q x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一年级j q x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点评

教学反思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整个教学我都在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汉语拼音教学的规律,在本课的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学的设计体现了科学性和趣味性。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地创设情境,以畅游拼音王国的情境贯穿始终。学生在与拼音宝宝做游戏的情境中轻松自如地学习拼音,拼读音节,认读生字。

2.充分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突出了重点,孩子在生动的故事情节中理解并掌握了上两点省写的规则和带有j、q、x的三拼音节。

3、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我说你做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材分析】

《我说你做》是本册教材的第一次口语交际,教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提示了游戏的做法,并以小贴士的形式提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教学既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开展,供我们老师选择、安排的活动形式很多。让学生在喜爱的游戏中完成交际,学生能在游戏中快乐地交流,同时可以减轻互动交流的心理压力。

初入学的小学生,有的胆子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有的说话声音轻,表现力不强。因此在第一次口语交际活动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交际的对象意识,在游戏中体验大胆说和注意听的重要性,初步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目标】

1. 初步建立口语交际的对象意识。说话有自信,能在适当的场合大声说注意听。

2. 对交流有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主动交际。

2.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公众场合交际的两项基本要求:大声说、注意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板书课题:我说你做。

2.明确要求:

(1)我指发口令的人;你指听口令的人。

(2)我发出指令,你立即按指令要求去做,这就是我说你做。

(3)如果连续两次没有按照要求做,即可以判淘汰,被淘汰的同学要中止参加本轮游戏,本轮游戏结束后要表演一个小节目,以示惩罚。接受惩罚的同学可以参加下一轮的游戏。

【设计意图:简洁导入,节省时间。弄清游戏的要求很有必要,对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这里增加的一条要求,对集中学生注意力很有帮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淘汰机制的设立,就是对不遵守游戏规则的同学的一种小小的提醒。可以保证游戏正常进行,也对极少数同学给予了一种教育。】

二、师生合作,互动游戏

1. 第一次合作:

(1)现在由老师发出指令,同学们来做。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做的,请站到讲台前看其他同学做游戏。

(2)师下令:请男生起立!

(3)师下令:请女生趴在桌上休息!

(4)师下令:请男生坐下!

(5)师下令:请女生坐直!

(6)师小结:刚才全班同学表现都很好!没有同学被请出来!下面我们加大难度,大家有没有信心不被淘汰?

2.第二次合作:

(1)师说明规则:我说数字几,大家就拍几下掌,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记清楚了吗?

(2)师下令:1!

(3)师下令:3!

(4)师下令(声音小小的,仅供前面两排同学能听到):4!

(5)师得意强调:哈哈!一下子这么多同学被淘汰啦!(允许学生质疑)

(6)师追问:这些同学为什么不服气?你们对老师有什么意见?

(7)师小结:在这个游戏中,发指令的人首先要做到:声音洪亮,让每个人都能听到!(板书:声音高,都听到)

3. 第三次合作:

(1)师说明规则:我说数字几,大家就哈哈笑几声。既不能多,也不能少。记清楚了吗?

(2)师下令:2!

(3)师下令:5!

(4)师下令:0!

(5)师若发现学生仍发出哈哈笑声,立即请上讲台,问:你为什么还在笑啊?你知道要吸取什么教训吗?

(6)师小结:在游戏中,凡是听指令的人,一定要专心听,把所有的指令听清楚,然后根据指令作出相应的动作。(板书:心儿静,都听清)

4.第四次合作:

(1)师下令:左手捏左耳、右手捏右耳!

(2)师下令:左手捏右耳、右手捏左耳!

(3)师下令:面向同桌站,小手拉小手,眼睛眨三眨,嘴角往上翘!

(4)小结刚才游戏的情况,惩罚被淘汰的同学。

(5)再现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游戏怎么玩?仅凭老师口头说教还不行,所以这里安排了四轮师生共同参与的游戏。每一轮游戏的目的都不一样:第一轮是为了熟悉规则;第二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发令者的要求;第三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作为一名听令者,需要注意的要求;第四轮是为了增加游戏难度,同时活跃气氛,让学生明白口令的多样性。】

三、学生尝试,互动游戏

1.提出挑战:谁能像老师那样发出指令,和大家一起玩玩这个游戏?

2.指名尝试:

(1)指名学生模仿老师发出指令,同学们互动完成游戏。

(2)两三轮过后,评议发令者、听令者表现。

(3)再次复习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3.再提挑战:谁能自己设计指令,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

4. 指名尝试:

(1)指名学生自主发出指令,同学们互动完成游戏。

(2)两三轮过后,评议发令者、听令者表现。

(3)第三次复习游戏要求: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一个过渡环节,为后面的小组活动服务。前面一个环节是老师带着玩,现在换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带着同学玩。这个环节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模仿老师发令,第二个层次是自己创造口令。每个层次活动结束,都及时复习一下游戏要求,是不忘我们口语交际教学的根本。】

四、小组合作,互动游戏

1. 提出要求:同学们,还有谁想做发令者?

这样吧,我们每个人都做一次发令者好吗?

现在,我们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上去玩我说你做这个游戏。注意要求:(1)轮流做发令者,每人发令5条;(2)看看在游戏过程中,谁发出指令最清楚,大家听得最明白;(3)看看在游戏过程中,谁听得最认真,做得最好。

2. 教师发令:把课本、文具收拾好,放到抽屉里;把凳子轻轻推到桌子底下;安安静静在走廊排队;安静走到操场。

3. 小组游戏: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我说你做游戏。师巡视,相机对学生进行指导。

4. 教师发令:全班集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分组游戏,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不同的角色,得到充分的锻炼。游戏前老师提出的几点要求很有必要,这是为了保证各组游戏的正常进行。游戏中,老师的巡视指导必不可少,老师要善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每个组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总结表扬,布置作业

1.依次汇报:请坐端正!请第一小组汇报谁是最佳发令员、谁做动作最棒。

其他小组依次汇报。

2.教师总结:

(1)对个人进行肯定和表扬;

(2)对团队进行肯定和表扬:根据我的观察,刚才,这几个小组游戏玩得最成功。

(3)大家为什么这些同学表现最棒呢?

3. 布置作业:下课了、放学后,可以和小伙伴、家长一起玩这个游戏。不管你是发令者,还是听令者,都要做到:声音高,都听到。心儿静,都听清。

【设计意图:及时汇报小结,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集体意识。让每个小组先汇报,是为了给孩子们创设更多的口语交际机会,锻炼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老师的总结当然显得更权威,宜以表扬为主,进一步强化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团结合作意识。作业的布置,将口语交际延伸到课外,寓教于乐,真正是一箭双雕。】

【板书设计】

我说你做

声音高,都听到。

心儿静,都听清。

4、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天地人评课稿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重点体现三务实,即思想务实、设计务实、过程务实。真正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识字,在快乐活动中识字。

1.多种方法识记,提高识字效率。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节课以6个生字的识记为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识记生字的方法。在汇报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多元化;在教师点拨的过程中,识字的方法变得有效化。

2.《语文课程标准》在低年级的教学目标中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种喜欢和愿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中去激发和培养。比如在教学生字时,用生字卡片,让学生三到四个人为一小组进行合作,想办法识字。播放《你我他》童谣视频,创设情境识字。将情境带入课堂,将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的活动空间。

5、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设计说明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而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摘苹果分苹果捏字母送信摆一摆等活动中,口、脑、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轻松愉快掌握d、t、n、l四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字形,体会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的方法,懂得生活中我们要爱护花草的道理。

课前准备

1.课件,拼音卡片,写有声母、韵母的房子图两个,写有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的信封图。(教师)

2.橡皮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摘苹果。出示一幅苹果树挂图,树上结着6个单韵母苹果和6个声母苹果。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一名学生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盘,(出示两个有编号的空果盘图)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因为ɑ、o、e、i、u、是韵母,所以把它们放在1号盘子里,b、p、m、f、y、w是声母,所以把它们放在2号盘子里。

3.开小火车读1号盘子里的单韵母。

4.引导学生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声音要短。)

5.指名读声母。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学习音、形

1.课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试着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们见过它们吗?

预设:我在幼儿园里学过d、t、n、l这四个声母。

我妈妈教过我d的读法。

我问过奶奶t念什么。

3.学生同桌互读d、t、n、l。

4.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讲解发音要领: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发n时,气流是从鼻腔出来。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5.教师出示d、t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d、t,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口形。

6.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7.出示n、l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8.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图中立起来的鼓和旁边的鼓棒组成了声母d。

跳舞的姐姐拿的伞把像声母t。

舞台上艺术节的彩门像声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声母l。

9.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首字母歌。

预设:敲小鼓ddd,小伞把ttt,

一个门洞nnn,小鼓棒lll。

10.课件出示儿歌,指名领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1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12.课件出示d和b、p;n和m;t和f;l和i。引导学生比较每组字母之间有什么不同。

13.课件出示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小伞把ttt,一根拐棍fff,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一根小棍lll。学生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对读。

设计意图:这个部分的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情境图和语境歌。语境歌短小精悍,语言朗朗上口,富有童趣,学生易于接受,也乐于接受,一下子就把所学的字母同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化难为易。另外,当单调的拼音字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时,学生就会愉快地记住拼音的样子。加上儿歌是孩子们自己参与编出来的,很有成就感,所以印象深刻。

三、观察思考,学习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中d、t、n、l四个拼音娃娃分别住在四线格几楼。

预设:d、t、l住在一格和二格,n住在二格。

2.指导书写d。

(1)课件演示声母d的笔顺,学生书空。

(2)指名说说d的笔顺。

(3)教师在四线格里范写d,重点讲解半圆要占满中格,竖从上格三分之二处起笔,到三线收笔。

(4)学生在四线格内独立仿写两个d。

(5)投影展示书写较好的范例,引导学生说说哪里值得自己学习。

3.指导书写t、n。

按照指导书写d的方法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互相评价再练写指导学生书写t、n,引导学生注意每个字母的占格、笔顺、笔画位置等。

4.学生独立仿写l。

设计意图:书写在低年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此环节教师设计时分为三个层次,指导书写d时特别细致,从笔顺开始,再到每笔起、收笔位置,占格等,教师都做了一一的讲解;在指导书写t、n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观察、书空、仿写中渐渐掌握每个字母的书写要领及方法,让学生体会到细心观察在书写中的重要性;在书写l时,学生基本掌握观察方法,又由于这个字母比较简单,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练写。与此同时,在交流展示作品中,学生进一步体验到书写的乐趣。

四、动手操作,巩固认识

1.捏一捏。操作规则:学生利用手中的橡皮泥捏一捏今天认识的拼音娃娃,可以独自进行,也可以与同桌讨论合作。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活动。

3.展示捏好的作品,请全体同学欣赏,结束全课。

设计意图:独特的教学手段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饶有兴趣的欣赏、展示是对学生内在需求的最好馈赠。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会成为学生记忆中永恒的财富。

6、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b p m f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会b、p、m、f四个声母,能认清形,读准音。

2、学会声母b、p、m、f与单韵母的拼音,会拼读

图片等音节。

3、初步学会读轻声。

4、会在四线格里照样子抄写b、p、m、f四个声母。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b、p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带调单韵母。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开始学习声母。母的发音和单韵母不一样,它念得又轻又短。

三、教学声母b。

1、图说话引出b。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b这个音就是把广 播的播读得又轻又短。

2、教学b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然后嘴唇突然张开,吐气成音。读时要轻而短。

(2) 示范读、领读,正音。

(3)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 b像什么? b的一竖像收音机拉出的天线,右半圆像收音机。读顺口溜:我听广播b、b、b。

3、学习b和a的拼音。

(1)看图引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2)片演标两音相碰:

图片让学生拼读,体会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拼成一个音节: 图片

(3) 念儿歌,边读边表演,作为课中操: 一只小白兔,拔个大萝卜。

四、教学声母p。

1、看图说话引出p。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可以这样说: 冬冬用脸盆泼水。泼 的声母是。

2、教学p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突然张开嘴唇,把气送出,发出p音,要轻而短。

(2)示范读、领读,正音。

(3) b、p对比读。教师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读b时白纸不动,读p时气流吹动白纸。让学生口对着手心试读,体会送气和不送气的不同。

(4)忆字形。

启发学生看图想象,p的一竖像水往下流,p的半圆像脸盆。顺口溜: 脸盆泼水p、p、p。

3、学习p和a的拼音。

(1)出图片

图上画着什么?(一只猴子在爬竿。)

(2)卡片演示两音相碰:

学生自由拼读,指名、正音、领读。

还可变声调,让学生拼读:图片要求带调拼读。

五、巩固练习。

1、认读卡片。.

2、用纸条演示,教师读音后让学生说说,老师在发什么音?

六、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教学声母m、f以及拼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卡片认读b、p。(集体练,个别读)

2、拼读图片级四声。

二、教学声母m。

1、图说话引出m。

摸的声母是m。(出示m)

2、教学m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双唇紧闭,气流从鼻子出来。

(2)记忆字形。用顺口溜记字形:两扇小门m、 m、m。

3、指导书写。m的笔顺是: m, 一笔写成。m写在四线格的中格。

4、教学m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三、教学声母f。

1、图说话引出f。

2、教学f的发音,认清字形。

(1)发音要领: 上牙轻轻地放在下唇上,摩擦一下发出音。

(2)记忆字形。

可用顺口溜:像根拐杖f、 f、f。像把雨伞f、 f、f。

3、指导书写。f两笔写成,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

4、教学和单韵母的拼音。

看课本上的图,拼读图片

四、巩固练习。

1、猜字母。

(1)两扇小]是什么声母?

(2)一竖像天线,右下半圆像收音机,是什么声母?

(3)一竖像水往下流,右上半圆像个盆,是什么声母?

(4)像根拐杖是什么声母?

2、听音取卡片。教师读一个声母,学生取出卡片。

3、用胩片认读声母和音节。

7、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ü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i u y w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二)学习单韵母u

1.读准音。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教师引导说出:树上乌鸦在休息,河里乌龟在玩耍,乌鸦的乌、乌龟的乌读音里都含有u。

(2)(课件出示单韵母u、乌龟图)教师示范发音,学生认真听音,观察教师发音的嘴形,掌握发音方法,跟读、齐读。

图片

发音指导:发u时,开口度很小,双唇拢圆留一小孔,舌头向后缩。

(3)回忆学过的汉字五,帮助正音。

(4)师生共编顺口溜:嘴巴突出u,u,u。

2.识记形。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u的样子像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2)教师做u的手指操,学生模仿,看谁的手指操做得最标准。

3.u的四声

(1)(课件出示:ū、、ǔ、)引导学生观察并自由读,同桌互读,再放录音正音正调。

(2)师生共编顺口溜识记。如,师:火车进站生:ū,ū,ū;师:屋中无人生:,,;师:蝴蝶跳舞生:ǔ,ǔ,ǔ;师:爱护公物生:,,。

(3)分组自由读u的四声,教师变序指名读。

8、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aoe》是汉语拼音的第一课,上好了第一课,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今后学习拼音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借用课文情境图,让拼音教学化难为易,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对图画的兴趣更为浓厚,课堂上教师利用好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学习,学生很快就懂得了图跟拼音的音形的联系。

  2.多样形式,保持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不持久。说顺口溜,做小游戏,既可以使他们时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强化了对发音口型的记忆。

9、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一年级语文上册a o e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一

  知识与技能

  1.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四个声调符号,能正确读出a o e的四个声调。

  3.认识书写汉语拼音的四线三格,能在四线三格里正确书写a o e。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情境图、读儿歌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a o e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儿歌,老师朗读儿歌:

  汉语拼音用处大,学习生字需要它。

  帮助学好普通话,我们决心学好它。

  2.老师向学生讲解学好拼音的作用及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学好汉语拼音的坚定决心。

  二、学习单韵母a

  1.看图引出单韵母a,板书a。

  2.老师示范发a的音,边读边讲发音方法,讲解发音要领,并做示范。嘴巴张大,舌头居中,舌位低,嘴唇呈自然状态(不圆唇),发音过程中口形不要变。

  3.学生观察模仿,体会发音要领。可以利用插图,借助啊让学生读准a的音;可编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发音方法。

  4.再引导学生看图:小女孩的头部像a的形,小女孩张大嘴巴发的就是a的音。(张大嘴巴a a a)

  5.学生反复练习发a的音。老师巡视指导纠正,单个练习。(开火车读)

  三、学习单韵母o和e(方法同上)

  1.发o音时,嘴半开半闭,嘴唇圆拢,舌尖向后缩,舌面后部隆起,把喔的音拉长,口形舌位不变,接着呼气发音。(拢圆嘴巴o o o)

  2.教学e的发音。这个韵母不是鹅的音,是第一声e,鹅是二声。发音时,口形要变扁,半开半闭,舌头后缩,舌根稍微抬高一些,嘴角往两边咧开,露出牙齿。(嘴巴扁小e e e)

  四、学习声调

  1.认识声调符号,结合手势和儿歌学习。

  是第一声,是第二声,是第三声,是第四声。

  ①课件出示顺口溜帮助记忆: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②指导观察课文插图中小汽车的走势,巩固练习。

  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 ,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 。

  2.练习读a o e的四声。

  练习带声调朗读,教师引导用带声调的a o e组词说句。

10、一年级语文上册zh ch sh r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zh ch sh r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复习导入

  1.认读卡片。

  (1)课件出示z c s zh ch sh r,挑出翘舌音读一读。

  (2)课件出示zhi chi shi ri,读一读,这些都叫什么?(生齐答:整体认读音节。)

  2.随机抽取活动卡片请学生读一读。

  二、练习拼读音节

  1.出示书上第34页的音节,请学生自由拼读。

  2.让学生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3.师:谁能给这些音节加上声调,并组词。

  三、看图拼读音节

  1.看插图,说说图上画的都有谁?它们在做什么?(大猩猩在擦桌子;青蛙在折纸。)

  2.拼拼读读图上的音节。(学生自由举手读、齐读。)

  3.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擦桌子、折纸,根据拼音读一读。

  4.师: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谁能用上这些词语来说一句话?

  5.老师示范读绕口令,并分别伸出四个指头和十个指头做动作朗读。

11、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上册g k h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ɡ k h》是第二单元的三个声母,配有一幅夏天公园湖边的情境图。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花环的白鸽,鸽提示ɡ的音,花环提示ɡ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岸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正在喝水的小女孩,喝提示h的音,长椅的侧面提示h的形。第二部分是ɡ、k、h和韵母组成的两拼音节以及初次出现的三拼音节。ɡuɑɡuɑ揭示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左下是ɡ、k、h与韵母ɑ、o、e组成的9个带调两拼音节,中间和右下是ɡ、k、h与介母u以及韵母ɑ、o组成的6个带调三拼音节。第三部分是画画、打鼓两个词语,其中画、打是本课要认的生字。左边是两幅图,一幅图上是一只小浣熊支着画架在画画,另一幅图上是一只小老虎在打鼓。第四部分是儿歌《说话》。第五部分是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画、打,要求书写的字母ɡ、k、h的笔顺以及在四线格中的位置。教学重点为声母ɡ、k、h和韵母组成的三拼音节、两拼音节的正确拼读,带调三拼音节的正确拼读。上完课后,效果感觉良好,也有许多的感受、体会。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三拼音节,拼读难度较大,借助拼读示意图讲清拼读规则,然后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以及识字单元中已学的火字,帮助学生正确拼读,降低难度。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有三种:一是三拼连读法,二是声介合母拼读法,三是介韵合母拼读法。根据学生学习拼音的具体情况,我选取的是第一种三拼连读法,即课本上三拼示意图ɡuɑɡuɑ提示的方法。借助三拼连读口诀声轻介快韵母响,三音连读很顺当,讲清拼读规则,然后展示具体事物图片,学生反复多次拼读操练,逐渐掌握了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虽然刚开始学生学习接受过程比较慢,但是,万事开头难,相信一旦学生熟练掌握了三拼音节拼读方法,今后借助拼音阅读速度会有很大的提高。

二、成功之处

本课书写指导时,重点放到了两个新笔画,竖左弯和左斜右斜,循序渐进。先请学生观察占格位置,教师边范写边讲解笔顺和在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学生练习书写师请学生到黑板上展示书写,全班共同批改纠错,仔练写,书写效果较好。

三、不足之处

虽然说,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了对声母的学习,但是反观整节课堂,在教学实践中还是有一些遗憾:声母发音指导时,教师出示顺口溜学生被动接受,如果教师能放手,引导学生自己编顺口溜记忆发音,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会更好。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来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教师学会放手,让学生自编自己喜欢、有利于记忆的顺口溜识记声母发音。

12、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年级语文上册d t n l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二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1.游戏《送信》,教师把声母房、韵母房图贴到黑板上,引导学生替生病的马伯伯把写有声母d、t、n、l,韵母ɑ、e、i、u、的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2.指学生到前边逐一送信。

3.集体订正后齐读拼音。

4.引入新课,这五个单韵母与这四个声母相遇,又会组成哪些音节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d、t、n、l和单韵母的拼读。

设计意图:游戏活动能唤起孩子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有趣的送信游戏,一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情绪高涨进入角色,愉快接受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巩固复习旧知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学习拼读

1.学习n的拼读。

(1)教师拿出单韵母和声母n,组成音节n,学生自由练习拼读三遍。

(2)学生领读、小组赛读音节n。

(3)教师板书音节nǚ,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读、开火车读nǚ。

(5)读这个音节时,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我是一个女孩儿。

妈妈是女人。

姥姥有两个女儿。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n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

(8)课件出示n、n、nǐ、n四个音节,同桌对读,读错的多读几遍。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9)指名领读四个音节。

2.学习l的拼读。

(1)教师从房子图上拿出声母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l,指3名同学试拼。

(2)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个别读。

(3)教师板书lǘ音节,学生借助打手势自由练习拼读一遍。

(4)学生开火车读lǘ。

(5)教师引导学生用lǘ说一句话。

预设:爷爷家有一头小毛驴。

毛驴在草地上跑。

毛驴的叫声很大。

(6)引导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拼音卡片,摆一摆,看看声母l还能和剩下的单韵母组成哪些音节。

(7)指名汇报。注意:当学生提到l和o能组成音节时,教师要予以纠正,把正确的音节写在黑板的一角,但不用告诉理由。如果学生拼出了三拼音节,教师予以鼓励,但不做重点讲解。

(8)课件出示lā、l、l、l四个音节,学生个别读、领读、小组开火车读。

3.学习d、t的拼读。

(1)学生四人一组,组长任意拿出一张音节卡片,指名拼读,读对了其他组员跟读,读错了其他组员纠正,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对多的组获胜。

(2)课件出示dǎ、d、dī、d、tā、t、t、t八个音节,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读。

(3)用你喜欢的音节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生动有趣的说、讲活动,帮助学生将生活与拼音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生活即是课本,生活即是知识,学为了用,用为了促进学这里设计的用你喜欢的拼音说一句话既训练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学生学以致用,体现了大语文观。

三、学习生字,朗读儿歌

1.课件出示马路泥土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

2.课件出示带有音节的生字卡片马、土、不,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指名领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教师出示不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5.教师范读儿歌。

6.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音节请教老师或同桌。

7.指2~3名学生朗读儿歌。

8.男女生对读儿歌。

9.齐读儿歌。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在教学汉字时,根据拼音是识字的手段,将学习拼音与识字有机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体会拼音在识字中的作用。

13、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2:树之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树之歌教学反思1

  《树之歌》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教学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熟读儿歌后,圈出儿歌中的树木名称,然后与插图一一对应,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语引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将同偏旁的汉字进行归类识字。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而且洋溢着浓浓的情趣。所选的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学习完课文,我又进行了拓展延伸,列举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树木,让孩子们说说这些树木的特点,并有意识地模仿《树之歌》说一说。比如杨树直,榕树茂,柳叶弯弯像眉毛。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花开十里香。激发了学生的说话热情。

  课堂上,我也重视对学生背诵的指导,通过填空的形式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背诵,再通过各种形式的背诵加强学生的记忆,大部分学生能当堂把这首儿歌背诵出来。当然课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对生字书写的指导还不太够,少数学生把桂和挂两个字混淆了,部分学生在写松字时不够规范,右边的`公撇和捺的位置关系不对,在以后的课堂上我要加强生字书写方面的指导。

树之歌教学反思2

《树之歌》是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儿歌,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所以当我接触这篇课文时,我便想着我要把它展示的更完美。所以昨天下午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来准备这篇课文,我觉得如果只是简单地立足于文本分析,有点太对不起它本身的意义。于是我把它当成一篇科普文来讲。

在课堂上既给孩子们展示了每一种树木的图片,因为现在的孩子离自然太远了,而且很多树木我们生活的附近并没有,所以图片是最简单的一种介绍方式。对于每一种树木,我都给他们拓展,特别是讲到白杨树的时候,因为自己本身去到过新疆,所以我给他们讲了很多关于新疆的东西,天上啊、沙漠啊等等,还告诉他们连新疆的羊肉都是带着淡淡的草香的,而不是膻味。讲到银杏树的时候,我告诉他们在西安的大观音寺里有李世民亲手种下的一棵银杏树。这棵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我告诉他们如果这些树要是能说话,我们的生活该多精彩,它肯定要不分昼夜地给我们讲述朝代的更替和古往今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最后我把立足点落到孩子们的价值观上,我告诉他们我们所在的祖国有许多美里的河山,你们的世界不只是眼前的一座山一条河,你们应该努力走出这座大山,去听海浪翻滚的声音,去感受沙滩的柔软,去领略泰山黄山的险峻,去感受雪山的春洁......你们应该用脚去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而这一切都需要你们今天和明天不懈地努力来实现,努力学知识,努力学做人,努力学会爱,爱生活,爱自己、爱别人。我不知道我每次给他们讲这些应不应该,但我想如果我时刻能像念经一样一直在他们的耳边念叨,我相信一定能让我在未来看到希望。

每一堂课总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因为今天带着匆忙的心去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很多本来预设的内容没有给孩子们提到。比如本来计划在讲白杨树的时候,我想给他们读一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凡是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大抵应该都能感受到这篇文章的魅力;计划讲木棉树的时候,要给他们读一读舒婷的《致橡树》。也许在他们这样一个年纪读这些文章或者诗歌,根本领略不到其中的感情,但任何东西我相信只有听过、见过,一定会装到自己的记忆里。而在许久之后,这些尘封的记忆会在某一刻被悄然唤醒。然而这一切都在匆忙后完全忘记了,这是今天一个小小的遗憾。

14、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回顾这次公开课,我在磨课研讨中得到了成长,现反思如下:

一、放低身段 走进儿童

在朱老师第一次听完我上《场景歌》时,就给我指出了课堂语言不够规范、没有走进儿童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导致了我在课堂上无法与儿童形成真正有效的交流,大多时间都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对于我提出的问题无法完全理解,加之我没有用儿童的语言与他们对话,所以他们没有得到我的引导,也就给予不了我想要的回答。针对这一问题,朱老师指导我修改了教学设计的内容,并要求我放下老师的身段,走进儿童中去,在设计学生看图说话时,朱老师要求我把提出的问题儿童化,用:这些景色美吗?你喜欢这些图片吗?你能加上量词向我描绘一下吗?在学生回答后,可以设计评价语:你们一下就记住了这些迷人的景色,真了不起!在这样的语言中去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二、深入解读文本 落实课标要求

这一篇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的韵文,也是低段的一节识字写字课文。在备课时,第一要务就是要关注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低段识字写字教学的具体要求,课标关于低段识字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让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不仅仅只关注学生是不是把字写正确,还要关注如何让学生有趣的识字,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等方式让学生来识记,在写字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关键笔画的穿插,低段的学生在观察生字时会有很多很好的想法,这时老师应该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的想象力,同时也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写字指导并强调写字姿势。朱老师说对于每一节课的备课都要认真落实课标的目标要求,不能降低或者拔高目标,要站在儿童的视角来备课,做到心中有学生。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以儿童为中心

在执教本课时,我总是觉得整节课都是自己讲得多,学生回答的少,每一个环节都要在我的预设之中,课堂给予学生思考、回答的时间少之又少,也没有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导致整节课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样的课堂是痛苦的,因此很多学生到后来就坐不住了。对此,朱老师指导我要转变课堂教学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立足儿童,以儿童为中心,把老师变成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积极与学生合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课堂充满活力,变成儿童真正喜欢的课堂。

四、在反思中成长

纵观本次送教活动,不仅让我上好了一节高质量的示范课,也给了我一次成长和锻炼。从最开始备课时的无从下手、方向不明,到课堂中我过多的讲解导致学生出现的低参与度,再到研磨时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与短板,这一过程是一次不断的推翻重构和不断的自我否定所换来的成长历程,它不仅让我更好地把握了教材,掌握了教学方法,也让我找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上的短板。对于青年教师而言,这样的反思、否定、重构的教学经历,是助力我们专业成长最真实、最难得的一种方式,在经历一遍遍推到重来、不断否定的内心痛苦之后,换来的是在课堂上的涅槃重生,是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迈出地重要一步。所以在最后定稿时,我忽然觉得自己的思路变得更开阔,语言的表述也更规范,当时的心情也从茫然疲惫中释然,变得轻松而豁达。仿佛置身山顶,有独揽众山之感。我的提升,换来的是示范课上学生的灵动,课堂氛围的融洽,小组合作交流的高效,整节课的精彩与丰富。

总而言之,执教《场景歌》这一次送教活动,是在专业上对我的一次重新塑造,它不仅让我更好的使用了统编教材,也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短板与不足,给我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带着这样的成长经历,不断探索更广阔的领域与空间。

15、二年级上册1课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1课小蝌蚪找妈妈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话,内容生动有趣,在课堂中我力求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培养学生上课倾听的能力,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猜谜语的方法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喜爱的情绪。上课伊始,我神秘地告诉学生,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则谜语,想不想猜猜?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想。老师说出了谜语,学生猜出是小蝌蚪。然后,直接进入课题。没有大费周折的导入语,也没有颇费时间的练习题,学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进入了角色。

二、读、说、讨论学文,丰富语言的积累  

1.读分层朗读,读出感情 

(1)初读。我有趣导入课文以后,随即抛出问题,并要求学生仔细听。a.老师范读全文,学生思考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b.小蝌蚪的妈妈是谁,从文中找出它妈妈的特征。学生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

(2)精读。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我精心导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课文第二、第三两小节,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侧重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适时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2.说以读促说,说中理解 

(1)说顺序。要求学生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通过学生的说来完成填空题。 

(2)说内容。在学生知道青蛙的样子以后,要求他们在寻人启事中加入青蛙的特征。把学到的内容及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3.讨论形式多样,深入引导  学生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许多保护的措施。增强了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体现出育人的本质和实现育人的功能。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许多遗憾。比如:学生读懂了课文,但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总结的不及时、不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坚持把读的权利留给学生;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6、二年级上册24课风娃娃评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24课风娃娃评课听课记录

薛老师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所以教学生字时,用词串的形式,通过大量贴近生活的情景创设,引导同学们尽可能多的组词,让学生不但会组词,而且能运用。比如使劲,引导学生想象运动会时,你的同学要使劲跑,你们呢为他使劲加油,当他快接近终点时使劲冲,看他得了第一名你们为他使劲鼓掌,在这个过程中有孩子一时想不出,薛老师幽默地问咱们上课时要使劲?思考,课堂气氛活跃,趣味十足。这样扎实的生字教学不仅帮助孩子深入理解生字,还能帮助学生学会在特定的语境中正确的使用词语,这是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

还要读得好、读得熟(有一定的速度,训练一分钟读4-5遍)、读得懂(也就是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每一次朗读训练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然后还要讲得出(根据提示,复述故事)这里分三个层次的训练,第一个层次是短语的练习,比如帮助什么怎么样,然后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连起来说风娃娃帮助风车抽水,结果怎么样,练习概括。第二个层次是出示每一段对应的图片,根据关键词理清课文的思路,风娃娃来到哪里,看见什么,他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第三个层次是补充拓展生活中不同情境的图片,比如风娃娃看到农民伯伯辛勤耕种、看到蒲公英向阳而生、早晨来到雾蒙蒙的无锡,用刚刚的句式练习讲故事。

最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风娃娃总是吹,有人感谢它,有人责怪它,这是为什么?学生一开始只说到因为它有的时候是好风,有的时候是不好的风。就顺着孩子的思路,具体举生活中的例子区分:1.不同时候来的风叫不同的名字,春天来的叫?夏天?早晨?傍晚?2.不同地方来的风也不一样,东边?南边?海上来?山谷里来?3,不同温度,不同大小的风也不一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深入理解风娃娃的不同状态,慢慢自己概括到人们需要的时候吹的风是好娃娃,人们不需要的时候吹的是坏娃娃。

17、二年级上册23课纸船和风筝评课听课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23课纸船和风筝评课听课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故事。课文一共11个自然段,本次课我的教学内容为前六个自然段,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成了好朋友。

《纸船和风筝》是本教材中第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课后题第二题提出了猜读生字的要求,其目的是鼓励孩子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并与同学交流。于是,我今天重点结合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展开识字教学。学生可以运用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联系课文插图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并交流识字方法;引导会自主观察字形,正确书写折、抓、扎三个提手旁的生字。另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掌握区分漂和飘的用法,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齐读、默读、合作朗读多种朗读方式读通课文,通过板书简图、视频等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在品读中体会小熊和小松鼠收到礼物时的喜悦心情,感受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一节课下来,课堂基本上能达到既定效果。

虽然教学设计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但课堂并不完美,这节课上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我觉得本节课应该引导学生朗读再充分一些,更加注重朗读指导;在识字交流环节,可以开展同桌或小组交流,给学生互相学习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在听、说、读、改中取得个人的进步。在写字教学中出现口误,这也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为语言运用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将继续探索,不断完善自己,使我的语文教学有更大的突破。

教学反思2

《纸船和风筝》是一个小小的童话故事,我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精美的图画创设出了美丽的童话世界,极大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更巧妙的是,我让学生戴头饰,来扮演这童话王国里的一个人物,使学生真正深入到课文中来,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也为后面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以生动的语言,讲述了ー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让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里和蓝蓝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纸船和风筝带去的问、祝福、谅解和浓情,真正成了维系、发展他们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本课做得较好的地方有:

在教学中,我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妙设置情境,注重朗读的指导,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巧妙使用教材,加入小鸟这一角色,架起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新教程指出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课文中本来没有的小鸟角色,对教材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当松鼠与小熊吵架后,心里很难过,小鸟站出来主动要求倾听他们的心事,在向鸣诉说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和理解了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紧紧抓住情字,设置感人的情境,给学生以情感上的熏陶。

课文ー至六自然段写了松鼠和小熊成为好朋友的经过,是情绪欢快的部分,配上轻松欢快的音乐进行感情朗读;七至九自然段写了两个人吵架后各自的感受,是情绪忧郁的部分,以悠伤的乐曲,一下子感染了学生的情绪,在这种氛围中指导朗读理解课文,一切都水到渠成。我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学生有丰富充分的情感体验,理解了友谊的重要,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了一定的感受。

本课做的不足的地方有:

这堂课上,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指导阅读方面不到位,没有达到预案的效果;课堂教学设计得太满。可能出于向学生们展示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流程,不影响完整的故事情境的考虑,我的教学安排过于饱满,使得最后很多环节没能充分展开。也因此时间分配不合理,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前松后紧。

整改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评价语,尽量做到语言优美、精炼、情感真切,这要求自己提高思想修养,生活的积累及社会阅历但课堂总是充满了遗憾。

18、二年级上册23课纸船和风筝评课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23课纸船和风筝评课听课记录

重视学生字词教学,通过开火车读、齐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教学生认字学词、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抓住小熊和松鼠之间动人的友情,通过词句段的反复品读,引导学生展开大胆想象,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重视学生多元化阅读感受,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升华课文主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朋友间友谊的可贵。

第三节课,语文教研组组织了评课,在评课过程中,老师们畅所欲言。针对童话课文的性质、低年段的学情老师们建议将字词编成儿歌将使得课堂效果更加生动。相信教研组的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会成长的越来越快。

19、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一块奶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四、分享交流,指导朗读

师:学会倾听 生:分享快乐

预设1:蚂蚁队长很威风、要求很严格、神气十足

ppt:今天搬运粮食,只许出力,不许偷嘴。谁偷嘴就要处罚谁。

指名读 男生读 女生

师:好威风的蚂蚁队长,有领导者的威严!谁还能演一演

生1: 生2:

师追问:那要是您偷嘴呢? 生:照样要受处罚。

师:从语言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蚂蚁队长纪律严明、要求严格。这样一位纪律严明的队长,在诱人的奶酪面前,难道它一点也没动摇过吗?(生:)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预设1:蚂蚁队长想:丢掉,实在太可惜;趁机吃掉它,又要犯不许偷嘴的禁令。他的心里七上八下的,只好下令:休息一会儿!

师:七上八下是什么意思?(心里很矛盾,心神不定)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师:那你能通过朗读体现蚂蚁队长矛盾的心理吗?

生:体会心理,有感情地朗读。

师:到底是吃还是不吃,蚂蚁队长心里很纠结、很矛盾。看来,我们抓住关键词句也可以体会人物的心理。(板书:抓住词句)

师:(ppt出示)听到命令,大家放下奶酪却不走开。

小蚂蚁你会怎么想?----------------------------

大家分散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休息。

蚂蚁队长可能在想------------------------------

师:大家的想象太丰富了,简直就是童话中的主人公。奶酪多诱人啊!抬着它,不要说吃,单是闻闻,都要淌口水。小蚂蚁们嘴叼着它,要做到不趁机舔一下,那要有多大的毅力,多强的纪律性啊!那蚂蚁队长违反纪律了吗?为自己破例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创设情境:现场采访小蚂蚁和蚂蚁队长

生汇报: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命令年龄最小的一只蚂蚁吃掉奶酪渣。

师:现在,我想现场采访一下蚂蚁队长:蚂蚁队长,你那么想吃奶酪渣,为什么却把奶酪渣给了最小的蚂蚁呢?

生:

师:小蚂蚁,在这里你年龄最小,当你吃到奶酪渣的时候,心里怎么想的?你想对蚂蚁队长说些什么?

生:

师:蚂蚁们,你们喜欢这位队长吗?说说理由。

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拓展延伸,续写故事

师:奶酪搬进洞后,会发生哪些更吸引人的故事呢?请你们四人一小组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描写,续编童话故事。

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生:小组派代表汇汇报。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说、思、读、写结合,体会童话特点,训练编童话、写童话的语文要素。

20、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 导入课文

这篇课文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很不一样。除了大大的字,还有小小的字。

这些小小的字,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旁批。(一起念)

今天,我们要从旁批里面学习一个本领。(板贴:预测)一起念。

要想学好本领,我们要把课文先读好。

二 读课文,指导预测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评价,指导:

(1)很好,一字不差。

(2)读到这儿,老师要提醒你,你的小眼睛应该往课文的左边移,我们一起读旁批的内容。你看,图中的老屋慈祥地笑,你猜老屋会答应吗?我们可以根据图片预测。(板:图片)那么,我们预测得准吗?接下来读。

(3)这会我要提醒小朋友们,眼睛要往右边移,因为右边有旁批。这次谁来念旁批?(生读)在我们生活中,你们做什么事情,一直被不断打扰的时候,你会怎么样?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板:生活经验)老屋真的会不耐烦吗?往下读。(生读)

(4)指导一起念旁批。旁批为什么这么写呢?为什么要在这句话的旁边写旁批呢?(生:因为每一次)你找到了第几小节?男女生分读。好,我们大家一起发现了预测的第三个方法,就是根据文章内容预测。(板:文章内容)

2.同桌合作学习下面的三次预测。

(1)三次预测,我们发现了预测是有根据的,不是随意猜的。现在,还有几次预测。同桌自己读一读,商量一下,看看这些预测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呢?(同桌合作学习)

(2)同桌汇报,交流:

第一处旁批,根据生活经验来预测。

第二处旁批,根据文章内容来预测。

最后一处旁批:

旁批为什么这么写?有多少人觉得老屋不会倒?你们还有其他的根据吗?

你们都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猜测。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生说,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师小结,我们可以根据也可以根据(板书:题目)掌握鼓励他!

3.分角色读课文。

我们班小朋友朗读很厉害,我们来读一读。四个角色:小猫、小蜘蛛、母鸡、老屋。

(1)分角色读第一部分。(小猫、老屋)

读得怎么样?师指导朗读,声音压低一点。齐读。

小猫,你为什么要这么读?为什么前面不那么欢快?(生:心情不一样了)对呀,心情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男女生合作读第一部分。

(2)读得真好!我们就这样往下读。男女生继续合作读。

读完母鸡部分,师建议:男生声音清亮,但不够整齐,这么多女生能读成一个人的声音,但声音有点小。我们互相学习。男女生接着读小蜘蛛部分。

三 预测故事的结尾

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汤老师邀请作家慈琪把文章的结尾写出来,慈琪会怎么写呢?

1.同桌讨论。

2.交流:慈琪会怎么写?

(1)接下来还会有小动物请老屋帮忙。还有哪些小朋友也这么预测?

(2)从此,有很多小动物来老屋这里

师:哦,你根据文章的内容来预测的。我们看看慈琪是怎么写的,哪些是你预测到的,哪些没有预测到?出示故事结尾

又过了许多年,老屋更破旧了,看起来像一堆破烂的木头,身上落满阳光和灰尘。房梁和窗框都静悄悄的,杂草已经长得很高了

交流。出示:

其实,老屋并非感到麻烦,而是期待着自己被需要,期待着有人不停上门找它帮忙。它不想孤独地倒下去,这才是它总也倒不了的原因。

总结板书的预测方法,生齐说。

四 预测一个新的故事

1.出示图(《莫夫里太太家的怪物》),你会怎么预测?

(1)根据题目来预测

(2)根据以前读过的书来预测。

(3)看图来预测。

想读一读故事吗?出示故事,师生合作读前两个情节

星期一,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一大车白砂糖。大家都在说说什么?说那大怪物要把小山那么高的白砂糖都吃洮光。这样一来,怪物看起来既温顺又漂亮。

星期二,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二十七打新鲜鸡蛋。大家都在说说什么?说那大怪物每天早上一定要用蛋汁梳头发,那可是个爱美的怪物哦,就像我们用摩丝一样。

星期三,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五十八包奶油。大家都在说说什么?

星期四,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

2.小组合作预测,完成作业单。

作业单是依据上面故事的预测,根据故事的内容,填写预测内容,选择预测依据。

(1)交流。

(2)想不想继续读故事?师出示:

星期五,莫夫里太太出家门,她买回了四百六十四瓶果酱。大家都在说

说什么呢?

3.预测结果与原文不一样怎么办?

一个故事可以有好多好多结局,作者有作者想法,我们有我们的想法,我们

可以给故事设计不一样的结局。

再次总结板书。

21、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初步了解童话的三大特点:奇妙的角色、奇妙的情节、奇妙的想象,对阅读童话有兴趣。

2. 学生能掌握阅读童话的两大方法:想象角色、想象情节。

一、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故事,看看你们能猜出故事的名字来吗?

第一则(师读):猛一看,这些锡兵长得好像都一样,但仔细看就会发现,最后浇铸出来的那个锡兵只有一条腿。《坚定的锡兵》

第二则(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三则(齐读):注意啦,全体都有。稍息!立正!向后转!齐步走!《一块奶酪》

2.小结:孩子们,这三则故事都是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就要走进童话王国,看看在那里会有哪些奇妙的人和奇妙的事儿。

3.板书:奇妙

4.齐读课题:在那奇妙的王国里。

二、想象奇妙的角色

(一)感受童话角色万物皆人的特点。

1. 根据音乐猜角色

(1)在这个王国里,住着许多我们熟悉的老朋友,他们藏在音乐中。听,有哪些你熟悉的老朋友?

(2)小结:是的,这首歌里还藏着

2. 根据图片描述角色

(1)他们还藏在图片里呢。谁来猜一猜?

(2)生上舞台,游戏规则:坐着的孩子根据图片描述该角色的外貌,或者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不能直接说出角色的名字。(训练学生的表达,拓展中外童话)

图片一:美人鱼《海的女儿》(动物)

图片二:玫瑰花精《玫瑰花精》(植物)

图片三:匹诺曹《木偶奇遇记》(玩具)

3.小结:你们发现了吗,不论是动物、植物、玩具,都和人一样会说话,有喜怒哀乐。

4.板书:(想象)只要我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世界万物都能成为童话中的角色。

(二)将自己想象成角色,体会人物形象

一只不好看的小鸭子,在安徒生的想象中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他就是《丑小鸭》。

1.初步感知丑小鸭的形象

(1)自由朗读《丑小鸭》片段,读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

大家都要赶走这只可怜的小鸭,连他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对他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他,小鸡打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他。于是他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他,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小鸭想。

于是他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他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他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他太累了。

预设:生1 可怜 (追问:从哪里读到的?别人的行为、语言)

生2 沮丧 (追问:在哪里感受到的?丑小鸭的动作、心理描写)

(2)A.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B. 生1评价: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2评价: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3)谁再来读一读。

2.想象角色,体会人物形象

读要读出人物的心理情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岳老师有一个锦囊妙计送给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出示文本,大声自由朗读。

后来一天比一天糟。

大家都要赶走我,连我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对我生起气来。他们老是说:你这个丑妖怪,希望猫儿把你抓去才好!于是妈妈也说起来:我希望你走远些!鸭儿啄我,小鸡打我,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用脚来踢我。于是我飞过篱笆逃走了。灌木林里的小鸟一见到我,就惊慌地向空中飞去。这是因为我太丑了!我想。

于是我闭起眼睛,继续往前跑。我一口气跑到一块住着野鸭的沼泽地里。我在这儿躺了一整夜,因为我太累了。

(2)采访:把自己当成了丑小鸭来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3.小结:这就是岳老师送给大家的第一个阅读童话的方法。

(出示小贴士一)

我们把自己想象成童话中的主人公,才能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人物世界,和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悲伤。

4.齐读阅读片段2:我们一起来化作小鸭子,再来读读。

三、想象奇妙的情节

1.和老朋友们会了面,来认识一些新朋友吧。看看在他们身上会发生哪些奇妙的事儿。

2.根据图片猜情节

(1)出示图片,这是箱子。生活中,他能用来做些什么呢?

(2)在那奇妙的王国里,他又会有什么奇异功能呢?出示视频。

(3)你觉得这个飞箱怎么样?

小结:是啊,神奇的飞箱还带着商人的儿子经历了许多奇妙的事儿呢。

3.这些都是源于安徒生的想象。现在,该你们发挥想象啦。

(1)出示图片,这是黑天鹅,他又会有什么奇妙的经历?大胆猜!

(2)生1。(看来,你跟安徒生的想象一样大胆;看来,你们的想象还不够大胆。)

(3)读:太阳一落山,这些天鹅马上就变成了十一位美貌的王子。《野天鹅》

小结:孩子们,在童话王国里,箱子会飞,天鹅会变王子这些奇妙的事儿就是故事的情节。

(4)齐读:在童话王国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一切都妙不可言。

4.根据文本猜情节

(1)擦涂,师讲故事。

(2)根据文本,猜情节

瞧,这是一粒大麦种子,是一个女人从巫婆那里求来的。女人把种子种进花盆里,很快长出了一朵红花。这是一朵很美的花。女人说,同时在那美丽的花瓣上亲吻了一下。突然

(3)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4)小组讨论:

a.猜一猜: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b.说一说。选出小组内最富有想象力的成员。

(5)小组分享。同时在那美丽的花瓣上亲吻了一下。突然

(6)大家真敢想,让我们看看安徒生的想象。

出示原文:

(师读)突然噼啪一声,花开放了

(生齐读)在这朵花的正中央,在那根绿色的雌蕊上面,坐着一位娇小的姑娘,她看起来又白又嫩,又可爱。她还没有大拇指的一半长,因此人们都叫她拇指姑娘。

小结:孩子们,这是岳老师送给大家阅读童话的第二个方法。

(出示小贴士二)

当我们读到某个特别精彩的片段时,我们会忍不住想象故事的情节,甚至还会想出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也是阅读童话的方法想象情节。

5.板书(情节)

四、设计童话角色、想象情节。

1.想象家们,我们已经来到了奇妙的王国的最后篇章。在这里,鱼会变成美人鱼;玩偶会成为匹诺曹;黑天鹅会变成王子。看看你手中拿到的物品,它们又会变成什么?它们又会遇到哪些奇妙的事儿呢?发挥你的想象,赶紧创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童话王国吧!

2.(音乐)生单独完成奇妙童话卡。

3.小组分享。(投屏展示)

(动物:狐狸、啄木鸟;植物:玫瑰、土豆;工具:橡皮、地毯;空白)

22、三年级上册11课一块奶酪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1课一块奶酪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一块奶酪》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记叙了蚂蚁队长带领蚂蚁搬运食物,把奶酪渣让给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读演结合,激发朗读热情。指导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点,朗读教学不能泛泛而读,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进行教学时,我让孩子们首先自读蚂蚁队长喊话的部分,接着让学生当一当体育队长,请他们体验蚂蚁队长这一角色。让他们根据课文中的对话,再联系体育老师上课的样子,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过程中讲解多音字稍,加强学生对这个字的识记和运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针对本课内容,我认为有以下成功之处:

1.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蚂蚁队长在搬运奶酪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有哪些这一问题,让学生6人一组,进行小组讨论。遵循找找、读读、谈谈、再读读的顺序,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找到相应的文字和段落,接着请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然后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会找关键词来理解蚂蚁队长的心理活动。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创设情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播放学生课间视频,让学生针对视频里的一些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同时让学生自导自演这篇童话故事,将童话内容演一演,学生积极性高涨,生动的表演活跃课堂氛围,使得课堂生动有趣。集体表演《蚂蚁之歌》,使课堂充满童趣。

三、不足之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由于时代的变化,现在的学生随时随地能见到奶酪,认为奶酪是很平常的一样事物。不认为奶酪很有吸引力,甚至觉得奶酪不好吃,无法体会奶酪的诱人。因此很难理解奶酪在文中对于蚂蚁的吸引力是那么大,这样对于蚂蚁队长的矛盾、复杂的心理难以理解。在教学时学生虽然能回答出问题,但对蚂蚁队长激烈的心理活动还是难以把握。

四、改进措施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对话的练习,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形式理解课文。

2.教师要处理好课堂的收与放。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要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思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反思2

《一块奶酪》是部编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我在教这篇童话故事时,以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讲生活中自己看到的蚂蚁搬食物的情景,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故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采用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

  初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这大大激发了孩子识字的热情,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不但提高了识字效率,学生们也学得愉快而轻松。

二、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在指导课文学习环节,我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上这堂课。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蚂蚁队长》中设计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次,我利用孩子们特别喜欢上体育课的心理,让大部分孩子都真实的体验了一把蚂蚁队长,让他们随着课文中的角色对话自己对全班发号施令,稍息立正,向后转!这一环节激发了全班的朗读热情,并在这一读演结合的过程中强化了孩子们对于多音字的识记与运用。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只有自己走进文本,被文本感染感动,才能够感动学生,带动学生。课堂上,我要求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一只面对美味诱人的奶酪的小蚂蚁,随着文字走进蚂蚁们的内心世界,感悟体验蚂蚁群的自律,毅力,体验作为队长的蚂蚁的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从而受到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说话是写话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学生说的训练。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这在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说话的能力。

不足之处:该放手就放手,略读课文,正是放手的好机会,教师完全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

23、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之赠刘景文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之赠刘景文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2.认识本首诗中出现的生字,学写刘、枝、首、记四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古诗《赠刘景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幅图上画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图上画的是秋天的景色,从一片片的红叶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景色。)

  你从图上还看到了什么?(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的荷叶已经枯萎,岸边开满了菊花。)

2.这幅图画就是诗人苏轼当年所看到的景色,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他的朋友刘景文。板书课文题目,齐读。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1)出示生字卡片。

  刘 菊 残 君 橙 橘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小组合作,交流记字方法。)

(3)学习书写刘、首、枝、记。

①认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②分析字形。

③指导书写。

a.首:下半部分是自。  b.枝、记:左右结构,注意要写得左窄右宽。

c.刘:左右结构,文的第四笔写成点。

④学生描红、仿写。

2.自由读古诗,在诗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圈出来。

3.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1)每人读一遍古诗。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一起讨论。

  三、再读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读诗,说说你懂了什么,读懂了哪句就说哪句。课件演示擎雨盖,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甲:第一句的意思是说荷花已经凋谢了,连擎雨的荷叶都枯萎了。

  学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说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不怕寒冷。

  学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

  学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的景致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时节。

2.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全班一起解答。

(1)尽:没有了,在诗中指荷花凋谢了。  (2)残:是说菊花已经开败了。

(3)君须记:你一定要记住。

3.读给你的伙伴听。

4.老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诗人在我们的眼前展现了一幅秋末的美丽图画,并用优美的诗句描写了秋末时节美丽的景色,我们应该怎样读呢?

(自由读,指名读。)

2.说说你最喜欢哪句,试着背下来。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五、启发思考

  你认为一年中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说说为什么。

  用你喜欢的方式表达你对这个季节的喜爱。(写、画、讲等形式。)

课后习题

背诵并默写《赠刘景文》。

教学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上,以层次性的朗读、吟诵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情,活化古诗词的形式过程,重新焕发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24、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山行评课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认识10个生字,学会写6个生字。

【教学重点】

  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枫树叶卡片、一枝铅笔、写有古诗的白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

  同学们,喜不喜欢听故事呀?老师今天就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好吗?唐朝啊,有一位大诗人,名叫杜牧,他非常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欣赏美丽的景色。有一天呢,他坐在车里在山上行走的时候,看见了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了远方,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有几处人家呢!山路的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树林,那枫叶真美极了,它的颜色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燃烧的烈火,实在是太迷人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细细地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并且还高兴地写了一首诗呢!诗的名字就叫《山行》。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古诗

  1、你们想听老师配上音乐来读一读这首诗吗?

  2、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

三、学习生字、诵读古诗

  1、学习古诗第一行:

    这首诗呀,老师还给它配上了美丽的画面,你们看(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在这幅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看,这正是深秋季节,深秋时节的高山会是什么样呢?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山上的树叶有深黄色的,有浅黄色的,还有红色的,真是五彩斑斓。山上还有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向远方伸展着。多美呀!那你们知道这幅画面说的是我们诗中的哪一行吗?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行诗。

    学习生字远:

     眼前的美景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上学期学过一首诗就叫《画》,还记得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个老朋友你还认识吗?

      (出示远字字卡。)

    远字在这里也是指远近的意思,它是什么结构的字呢?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应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呢?

     还有哪些生字是辶?

     我们再来读一读带有远字的那一行诗。

    学习生字径:

     这个字宝宝是我们的新朋友,它读作(jng),拼读、齐读、开火车读。

     这个径字在诗中指小路的意思。山上的小路是用石头铺成的,我们叫它(石径),再读。

    学习生字斜:

     这条石头小路是什么样的呢?古诗中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是哪个字?(出示字卡斜。)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的这枝铅笔,这是(立),这样就是(斜)。

     诗中的这个斜字是弯弯曲曲的意思。

     你能给斜字组个词么?

     第一行诗的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来读,相信你们都得会更好!

  2、学习古诗第二行:

    (大屏幕)在那白云漂浮的地方,隐隐约约还看得见几户人家,这又是诗中的哪一行诗呢?

    齐读第二行。

    同学们想一想:     白云浮动,炊烟袅袅,当落日的余晖洒满整个山林的时候,你说这座山林美不美啊?

    这么漂亮的景色,我们在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呢?这回我们把前两行连起来读一读。

    读的时候就像是你自己走在了林间的小路上一样,多美的景色啊,真让人陶醉啊!谁愿意再把这两行诗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3、学习古诗第三、四行:

    诗人走在石头铺成的小路上,他又看到了什么?     (道路两旁是火红火红的枫叶,很美丽。)

    说得真好,这么美的枫树林,杜牧实在是太喜欢了,他都不想走了,于是他把车子停了下来。下车后站在那里细细地欣赏这迷人的景色,这就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习生字停亭:

     诗人杜牧实在是太喜欢这深秋的美景了,于是把车子(停了下来),这个字就是停车的停。。

     为了更好地学习这个生字,我们先来看看这个字。      (出示亭字字卡。)

     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了吗?

     这个亭是哪个亭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演变):      古人看到了人站在一座亭子里,就照样子画了下来,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像什么(像亭子尖尖的角,下部分像人站在亭子里。)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最后又通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就变成了现在要学习的亭字了。

     你能给这个亭字组词吗?

     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亭字。      (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那你能不能用左边的这个亭字来帮忙记住右边的这个停字呢?

     说得很清楚,说到停字,我们就真正停下来休息一下吧。大家一起来活动活动吧?

    学习生字车:

     活动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回来抓紧时间学习了,因为时间就像小马车一样,飞快地向前跑,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每一妙。这个字就是小马车的车字,(出示车字字卡),拼读音节,小组拼读。

     车字是一个简化字,在我国的古代写法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

     大家看,这就是古时候的车,人们照着车的样子画了下来,同学们看像不像?仔细观察,这里像(车把,车辕,车轮。)后来经过很多很多年的演变变成了这样,这就是繁体的车,最后简化为我们今天学习的车字了。

     说一说带有车字的词语或成语。

     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车,对车也有很多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写一写这个车字。(大屏幕书写车。)看老师在黑板上书写,注意观察每一笔的位置。

     谁想读一读带有车字的那行诗?

    学习生字霜:

 诗人为什么把车子停下来了呢?他被什么所吸引了呢?

     具体地说是被那些秋霜打过的枫叶所吸引了,因为枫叶在经历了霜打之后它就会格外的红,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

     这个字就是秋霜的霜,(出示霜字字卡。)拼读、齐读、小组读。

     这个字里面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新部首。(雨字头)书空雨头。

     请同学们观察,当雨字变成雨字头的时候发生了什么变化?

     带有雨字头的字还有很多,你能说出几个吗?

     谁能来分析一下霜字的结构?

     在深秋的早上,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地面上、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太阳一出来,它就没了,看见过吗?那就是霜。

     你们想不想看看那些被秋霜打过的枫叶啊?(图片欣赏)

     从同学们的表情中和惊叹中,能看出来你们非常喜欢这美丽的枫叶,假如你来到了这片美丽的枫树林,你想做点什么呢?

     如果我来到了这篇美丽的枫树林,我就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的后两行来: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们一起来诵读古诗的后两行好不好?

四、巩固生字

  1、认读字卡:

    这些字宝宝我们都认识了,我们开火车来读一读这些生字。

    赵老师今天还为大家准备了几片美丽的枫叶呢?看,好看吗?枫叶的后面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字宝宝呢!谁想来摘枫叶、读字卡?

    现在我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卡拿掉,你还会读这首诗吗?(齐读)

     同学们非常喜欢这片枫树林,假如你来到了这里,心里多美啊!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带着高兴的语气来读,要有感情来读。

  2、游戏巩固:(小白兔过河)

    同学们读得真好,山上美丽的风景不仅吸引了诗人,还吸引了一位特殊的朋友呢,大家看:是谁啊?他正准备上山看风景呢!可是面前的石头挡住了他的去路,我们快来助他吧。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

六、兴趣作业

  今天的作业就是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不时引导学生们走上台来,操作学习,以强化记忆。交互式白板建立起了生态学习空间,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5、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灰雀》这篇课文刚刚讲完,我自认为教学效果并不好。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发现惹人喜爱的灰雀丢了一只时,遇到了捉走灰雀的男孩,他通过语言的引导,让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以及他对男孩的尊重和爱护,同时也写出了男孩的诚实。

一开始,考虑到三年级的学生年纪比较小,问题不能太多,所以在设计教学时就紧紧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课文写了列宁,灰雀,男孩之间的一件什么事?2从哪些地方可以可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3、男孩为什么不敢说出实情?这样,将问题集中在一起,学生在寻找答案的时候目标十分明确,也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列宁爱灰雀,不仅仅体现在对灰雀美丽的外型描写,从灰雀失踪后列宁着急、担忧地到处寻找以及和男孩的对话中都可以体现出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我主要采取抓重点词语理解、换词、删词等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这一部分是孩子们很好理解的。而后面男孩为什么不敢讲,他心理的变化过程是比较难教学的一部分。于是我紧紧抓住从哪可以看出男孩为什么不敢讲?来展开教学,男孩说话的吞吞吐吐到后来肯定地回答列宁一定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这一变化过程其实就是他意识到自己过错并打算弥补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男孩所说的三句话来体会男孩的心理,着重训练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朗读。让学生明白标点符号的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就不一样。

学生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比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整个课堂教学也就比较流畅。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个问题 列宁来到白桦树下,明知灰雀不会讲话为什么不问男孩子而要问灰雀昨天去哪了?学生读书思考,然后,组织交流。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有的说: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还有的说:列宁怕小男孩难堪。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列宁爱灰雀但更爱男孩的情感。

整堂课下来,预设的教学任务基本上完成了,学生表现特别好能做到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但是但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也不不少。对于朗读训练还要更加落实,训练一定要有梯度,同时因为紧张在教学过程中落掉了一个问题没解决,之后想起再补上就出现了问的问题比较突兀的情况。这一切都得感谢组里同伴的评课,让我及时意识到了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只要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有所收获!

教学反思2

《灰雀》一课主要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保护以和男孩的老实和天真。

在第二课时中,主要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整个学习过程是顺利的,更是愉快的。

本节课聚焦人物对话,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本节课的朗读我设立了三关,谁顺利闯过这三关,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学习之星。第一关,读通人物的对话,第二关,读出人物的心情,第三关,读懂人物的心理。第二关通过添加提示语,同学们在提示语的帮助下读出了人物的心情。在朗读的时候,反复体会感受语言体现的人物的内心,读好不见灰雀之后列宁那种焦急、担心、惋惜的心情,读出小男孩支支吾吾以至后来肯定坚决的语气,还有灰雀回来之后列宁由衷的高兴的心情。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朗读尤为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人物对话。通过读来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第三关,同学们讨论的热火朝天,不时闪出思维的火花。有的同学把自身放在了这一情景中,假设自身就是那个小男孩,体会小男孩的心理小男孩为什么要低着头?一位同学回答道:小男孩低着头,是因为他感到很羞愧,但又有点舍不得灰雀。另一位同学回答:把灰雀放到大自然中,才干给它自由,才是真正的爱鸟。同学的回答是我感到很惊讶,这个问题我设想的答案是:认识到自身的错误,虽然改了但是还觉得非常羞愧。可正是由于同学把自身置身于情景之中,所以才会体会出不同的感情。

再通过朗朗的读,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同学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通过本课教学,我自认为学生还是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很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今后在指导朗读上还需要加强。

26、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4课司马光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以美好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第一篇课文是文言文《司马光》。虽然孩子们在平日的经典诵读课上已经诵读过一些篇目的文言文,但这仍然是他们正儿八经学得第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非常简短,只用了30个字,其中很多还都是动词,却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小故事,体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考虑到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课堂上我尽量降低学习的难度,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首先,我充分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起初我用较慢的速度范读,学生也用较慢的速度跟读。熟练一些后,我再用自然的语速带领学生朗读。在跟读的过程中,孩子们轻松地把握了词句间的停顿。然后通过自读、个别读、齐读、赛读等多种形式,边读边加深对文言文的感受,孩子们越读越有味了。在疏通了文意后,我出示相应的图片,让孩子们根据图片读出对应的语句。在反复的诵读中,大多数孩子都能背诵课文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他们借助注释、插图等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孩子们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可这篇文言文里出现的却是瓮,缸和瓮一样吗?我先引导孩子看看注释,知道瓮是一种口小肚大的容器,再相机出示瓮和缸的图片,孩子就能发现瓮是收口的,缸是敞口的,它们是两种不同的容器。从故事的可信度来说,这个失足的孩子正是掉进瓮里才危险,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脱险。若是掉进缸里,他自己可能就爬出来了,情况也不会那么紧急了。还有一些词语,像登足去等,我引导孩子根据前后语境,尝试着换成现代文中的常见词语来理解。文中多次提到人物,联系上下文,孩子们准确理解了三个儿分别指谁,众又是指哪些人。在运用各种方法理解文意的过程中,大家学得津津有味。

借助注释讲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这个环节中,我先让学生回顾了自己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导他们关注插图中孩子的表情,想象人物的心理,猜猜人物会说些什么,并尝试把这些内容添加到故事的讲述中去。可能有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的基础,孩子们结合文意都能有自己的创造加工,故事讲得挺精彩。

学完这篇课文后,我让孩子们交流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他们都有一定的收获。万事开头难,孩子们学习第一篇文言文尝到了一点甜头,我很庆幸。

教学反思2

《司马光》是统编版教材的第一篇小古文,我们班之前已经开始接触小古文,因此这篇仅仅30字的课文对孩子们来说完全不陌生。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方式:

1. 旧知导入,激学生思兴趣:尽管这是第一篇小古文,但学生在一二年级早已接触过相关的经典,如《三字经》《姓氏歌,因此在这里我首先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这两篇课文导入。借助姓氏歌,我们回忆了诸葛欧阳东方等复姓,从而引入复姓司马,进而认识司马光。

2. 多形式朗读,潜移默化感悟: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教师一短句一短句带读,长句跟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等形式,在读中促悟,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特点(小古文要注意节奏),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3. 分句领悟读,紧扣关键词:抓住戏于庭瓮持石等关键词,引导学生发现倒装(戏于庭),同时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操场上嬉戏(戏于场),在教室里学习(习于室)有效突破教学难点。

4. 图文结合认识瓮和缸:其实在宋朝还没有出现缸,而由于一直以来的思维定势,我们将瓮等同于缸,实际上,口小肚大的叫做瓮,而缸则是在瓮后演变而来,为了让知识更加科学性,我借助两者的对比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区别。

5. 古今对比,感受文言文的短小精悍:这里,我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时将老教材中的《司马光》一课拿出来和本课进行对比,学生发现原来的课文和自己讲述的故事字数很多,而本篇课文却很短,他们数了数,只有30字,也就是说,课文用30个字就将我们需要几百个字才能说清楚的故事讲明了,由此感受到小古文的魅力。

有一环节,我通过一连串提问司马光,司马光,小伙伴们都跑了,你为什么不跑呢?司马光,司马光,你是怎么想出这个办法的呢?,引导学生理解司马光沉着冷静,机智聪颖的品质。这种方式是激发学生思考,自然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以后同类课文的教学中可以借鉴,如《掌声》。

本堂课生动有趣,学生笑声连连,可谓在笑中学,并且达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但通过课后的练习我发现,其实还有一点没有做到位:我们只比较了小古文的短小精悍,却忽略了现代汉语对故事情节细致生动的描写的特点。其实两者各有优势,我们在课上应该都加以渗透,这才是对文化的传承与积累。

27、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成功之处】: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情感。我抓住文章的父亲对我说的话进行重点教学,引领孩子们感悟。多次让学生合作讨论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学会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父亲知鸟爱鸟,促使学生达到感情的熏陶。

2.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大胆想像,创意表达的能力,加深了对课文中爱鸟护鸟这一主题的深刻认识。

【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时还是有些紧张,准备的仍不够充分,课堂上出现了离不开讲稿的现象。总感觉课堂还有牵着学生走的痕迹,仍然放不开。如果换一种思路,又怕自己把握不住。比如:这样设计:通过读文,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你还有哪些疑问?合作探究,解决难点。由于准备不好,教学中的引导语,仍然需要修改完善,加以精练。其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朗读较少,使不能充分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反思2

关注语文要素:

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训练点是对2011年版课标中提出的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的细化与落实,又是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一要求在这一单元教学的具体操作。

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我们理解感受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在教学中的实施要求应该这样把握:教师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关注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交流等手段或形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形象,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获得对语言文字美的体验。

确立教学要点(非教学目标):

1.生字词教学:读准生字词,尤其注意凝、热腾腾的读音,写好蒙、鼻、吸等生字;通过注释理解滹沱河的意思,找近义词理解喃喃,联系上下文理解茫茫然,借助图片理解兀立。课堂范写蒙、鼻。

2.走进父亲和我:借助鱼骨图梳理父亲知鸟的本领,通过父亲和我的对比,体会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品读20-23自然段,体会我的形象。

3.走进树林:关注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借助图式,情景朗读等方法体会形容词连用的特点。

4.关注鸟:找出写鸟的句子,情境朗读感受鸟的欢快。角色转换,仿写文章。

5.关注标点:引号。

28、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文章,全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之情。依据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应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进行语言训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次公开课,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本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变序式的教学方式,从整体出发,结尾段切入,抓住统领全文的中心问题为什么小兴安岭既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又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展开教学,从而使学生有的放矢地去思考和领悟。

第一次尝试这一课的教学时,我设计的教学内容是由我来带领学生欣赏小兴安岭春天和夏天的美景,总结学习方法后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秋天和冬天的景色。但后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发现,这样的设计,教师讲解过多,不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留给学生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和时间较少。因此,在磨课团队老师们指导下,我调整为采用先教再扶后放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选取其中一个季节细致地分析学习,指导学生找出文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读出感受、积累语言等环节,学完本段后及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学习的方法步骤;接着在此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剩余三个季节的段落之一,并按照刚才的学习步骤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学习结果时,我根据学生汇报的内容对重点词句进行适时的点拨指导,并用课件辅助学生理解,最后总结文章写作的顺序。先教后放环节清晰,学生学习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这样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突出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评价。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够深入等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加以改进,争取给学生呈现更加精彩、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课时我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复习巩固生字词,然后引导学生回顾第一课时中所学的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家乡四季的美景。

教学反思2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是2018年审定的部编版教材第六单元第20课的内容。该篇课文先总的介绍了小兴安岭的具体位置、树多的特点,再分别从一年四季展开描写各个季节的特点,最后再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和宝库。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很适合上公开课的文章。

在这之前,我和往常一样,花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来准备教案和课件。在另外两个班级磨课,修改不完善的地方。教案无可挑剔,课件精美可观。但我知道,我肯定上不好这一节课,因为我并没有走进这些文字,欣赏这些文字,沉浸在里面。我只是按部就班,熟悉套路,完成任务而已。

如果作为教师都不能被这些文字感染,那如何去带动孩子们呢?果不其然,当我正式上这一节课时,学生的参与度极低,毫无情感的波动,在自主学习环节,举手回答问题,能够给予老师反馈的同学更是寥寥可数。对于祖国的这种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也没有被激发出来。我尴尬地走完了全程,可以说,这是我这么久以来第一次这样上完一堂课。

课后我不单单很沮丧,内疚的情感成分占大多数。去年我主写了个课题,是研究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当时写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还十分自信,因为我的每次课堂,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很足。孩子们都能或多或少在课堂上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情感渗透。而这一次的公开课,犹如醍醐灌顶,让我不禁深思起来:在什么时候我已经丢掉了这个最宝贵的习惯呢?!哪怕把教材分析得再透,教案、课件做得再好,如果课上教师平铺直述,毫无情绪起伏。亦或者只是声音抑扬顿挫,没有得到情感升华,这对听课者,是一种枯燥的折磨。这是语文课堂的大忌。

所以结合所有听课老师们的意见,我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这让我铭记,这样的错误,不能延伸,要及时改正,不断总结,从失误中总结教学教法,或许也是一种能力的提升方式吧!

29、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8课富饶的西沙群岛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老师选择的教学内容是海水和海岛这两部分,教学海水部分,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水的特点,如引导学生理解海水五光十色这一特点的时候,首先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还出示了海底示意图,非常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内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在让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水美的语句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点很值得很肯定,不过之前最好提醒学生注意倾听,听说读写,后面几项在语文课堂都得到了重视,听是说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可见听的训练不应该忽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倾听是一张习惯,也是一种能力,会倾听才会学习,也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这些如果课堂上告诉学生,慢慢的,学生的倾听能力也会得以提高。

课堂上,教师对于朗读教学也很重视,从诸多的教学活动也能感受到这一点,但是还是那句话,示范是最好的指导,备课的时候别忘记被朗读,老师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榜样,而且还是最好的榜样,大家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期望我们每一位老师在朗读这一方面都能成为学生的榜样。再有一点需要提醒的就是,齐读是不太适合有感情朗读指导的,特别是学生还不能做到有感情朗读的时候,所以之前还是应该以个别知道为主,在此基础上再齐读。

在学习岛上的鸟,也就是读物自然段的时候,老师也是很好的注意到了课后习题的要求,落实了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让学生找出第五自然段是围绕那句话来写的,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出示图片,在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鸟多的特点。

同夏利琴老师一样,张老师也注意文章的结构方式,因为这篇文章的结构方式很具有代表性,对于学生的习作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最后的小练笔,很好的利用了我们现成的语文教材,让学生认真观察后选择一幅图写一段话,这节课其实还没有上完,还有十分钟的时间,完全可以过几分钟在让学生那个展示,学习的效果如何,学生到底能不能学以致用,这样也为单元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学生写的好当然值得肯定,如果写的还不够理想,那儿出现了问题,也算是自我进行课堂效果诊断检测的机会,可以有则很难队形的挑选尔桑威同学的上台展示,让学生读,让学生欣赏,互相学习。因为这一单元的习作要素就是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包括作业时要求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机会,不应错过。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设计基本符合课表要求,而且能够把课后习题巧妙地融入到课文讲解当中,尤其是课后小练笔有清楚地提示,能够让孩子们写作目标更加清晰。

2.另外,课堂氛围比较好。同学们积极回答问题,师生配合默契。

3.老师讲解时,每一段之间的过渡语衔接较好。

4.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最后小练笔环节,只剩下五分钟(原计划10分钟),本来是想让孩子们先说后写,但是最后没有时间说,直接写,所以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30、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6课金色的草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听课记录:

板块一 谈话导入

1.平时见过什么颜色的草地?

(板书:的草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金色的草地

(板书:金色的 金色写的大一些)

3.谁来读?

谁能读得让我们有画面感?

本来是绿色的草地,怎么变成金色的呢?

板块二 聚焦第一段(抓关键词,想象画面)

1.请一位同学读一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

2.你发现了吗?草地为什么变成金色的了?

生:蒲公英盛开了,所以是金色的

师:你知道什么叫盛开吗?(全部都开了)

生:蒲公英的花是金色的,所以草地是金色的

生:因为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全是蒲公英

生:我有一个问题,我见过的蒲公英是白色的。

师:是啊,那个是蒲公英的绒毛

生:这片草地很大

师:是的,远远望去,就是金色的草地了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注意这些红色的词语(一大片、长满了、盛开、金色)

师:文字是有画面感的。读了这段,你的眼前有没有看到这样生动的景象?

生:我看到了好多的蒲公英在草地上长满了

生:我看到的是,我在金色的草地上奔跑

师:想象画面的时候把自己也放进去了

师:带着刚才的想象,带着刚才脑海里的画面,我们再读一读。

板块三 聚焦第三自然段

(理解变化、留心观察、持续观察)

1.师:你们看,作者能够留心观察(板书:留心观察)所以他窗前的那一片草地就有了色彩,就有了特别的美。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我们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留心观察的,他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2.师:他发现了什么呀?谁来说说,他最先发现的是什么?

生:蒲公英早上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绿了。

(板书:早上 绿色

中午 金色

傍晚 金色)

3.师:谁能连起来说说蒲公英的变化?

4.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观察,才能得到这样的结果?

(光靠一次观察不够,要留心观察,得长期的、持续的、多次的去观察)

(师板书:持续观察)

5. 我们合作读一读,你们读红色字体,我读黑色字体(师读时间)

6. 看看作者还有什么重要的发现?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重要的发现

PPT出示: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花瓣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边被包住了,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7. 想不想当一回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加上一些动作,把这个变化讲清楚,这样更厉害!同桌两人先互相说说,尽量不看书。

8. 请生上台当小老师,讲一讲蒲公英的变化。(请两个学生)

板块四 聚焦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刚才我们交流了这个草地是怎么变的,很有趣,很好玩。看课文的最后一段,我们来读一读。

PPT出示: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最喜爱的一句话

2. 你喜欢吗?想不想我们校园里也有这样的草地?看你们朗读得怎么样子。

(生齐读)

板块五 再读第三自然段(仔细观察)

1.师:作者是怎么把观察到的东西写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面对更高的挑战,让大家当一回小小研究员。你来看看,这些标红的字,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PPT出示第三自然段:发现看见仔细观察标红)

发现:以前没有感觉到的

看见:是发现过的,所以用了看见

3. 师:仔细观察这个词语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这个词语很重要

师:我们把这个词语读一读。原来,除了时间上要持续观察,我们还要仔细观察(板书:仔细观察)

4. 师:你想象一下,他是怎么仔细观察的?你能不能想到那个画面?

生说用手摸,蹲下身,用放大镜等

5. 师:我们同学做研究者,就要这样仔细观察,仔细思考。奖励大家,给大家看看向日葵、含羞草是怎么变化的(播放视频)

6. 生说变化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文字和内容都比较浅显,只要引读到位,学生大体都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文本,本文虽然是以叙事为主,但蕴含在其中的感情却是丰富的,强烈的。特别是文中描写我和弟弟互相往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节,描写生动,这部分的描写虽然带有调皮和玩笑性质的游戏,却充满了童真童趣。

成功之处1、环节连贯清晰,水到渠成。2、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不拘一格,多样变化,寓教于乐,赋于生命的课堂,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 1、朗读不够到位,事先设计的几个环节在讲课中漏掉了,2、3自然段还应该有一个讲解完的巩固朗读环节,体会作者对蒲公英草地的喜爱赞美之情。2、还有学生表演玩蒲公英环节,只关注了学生打哈欠的方向不对,没有对重点词语假装一本正经、假装打哈欠进行再次强调。

31、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通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名字或他人的名字。

2.对名字进行详细的介绍,说清楚其中蕴含的意义。

3.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教学重难点:

1.表达时要口齿清楚,思路清晰,讲清名字里蕴含的意义。

2.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勇于评价,学会评价。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往往都蕴含着父母对你们的期待与希望,你知道自己的名字里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请跟大家说一说!

二、小组合作,交流。

和同学说一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可以是关于自己名字的,也可以是关于他人名字的。听同学讲的时候,如果有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内容,可以向同学提出来。

注意:要学会倾听,有不懂的地方,适时发问。别人讲话时,要有礼貌地回应。

通过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四、全班交流。

1.每一组挑选一名同学,与全班同学互相交流,讲明名字里蕴含的故事,说清父母对自己的期待或希望。注意:口齿清晰,讲述完整具体。

2.听了同学的发言,你有什么感受?

3.讲讲今后的打算。

4.师生共同点评

5.评比:谁讲得最好。

五、作业。

回家和家里人说一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发现了哪些有趣的事?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来体会名字中包含的意义,以及父母为我们起名字时寄托在里面的希望和对我们的爱。并且能够了解一些名人的名字的含义,以此增加语文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示例:

老舍: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是父母所起。因为他出生在阴历腊月二十三那天,离春节只差七天,图吉利,取名庆春是庆贺春天到来的意思,到他上中等师范的时候,他为自己起了一个别名,叫舒舍予。这个字取得很巧妙,他是把自己的姓拆成两半,成为舍予二字。这两字又有讲,是舍我一 放弃私心和个人利益的意思,也有奉献自己的含义。以后他取舍予中的头一字,前面加一个老字,成为老舍,当作自己的笔名。

巴金:当代著名文学家巴金原名李芾甘,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大家庭里。父亲做过四川广元县的县官,祖父是这个大家庭的专制家长。封建家庭的丑恶、腐败,社会现状的黑暗、腐朽,给幼小的巴金以深刻的印象。

巴金是笔名,过去传说是从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两个名字中各取首尾二字而来的。其实巴金这个笔名是这样来的:巴金在法国时,曾因身体不好,到马伦河畔的小城沙多吉里休养,顺便在沙城中学念法文。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叫巴恩波的中国人。这人翌年投水自杀,使巴金很痛苦,笔名中的巴就是由此而联想的,至于金字则是一位安徽朋友替他想的。他译完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前半部,想用一个比较容易记的字作案名,这位,朋友说出了金字,于是巴金的笔名就流传于世了。

32、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一、课文究竟让不让孩子们的预习和通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的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有了前两篇课文的指导学习。本篇课文其实不用在课堂上让孩子通读或默读。通读和默读一来比较占用课堂时间,而且有部分孩子并没有真的去默读,他们在随大流中,其实是白白的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二来,本单元就是学习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提前让孩子们预习或者读了故事,孩子们的预测几乎全部都是被课文内容带着走,其实就失去了预测的意义。提前预习,就好像让孩子们揣着明白装糊涂,着实不合适。

二、如何在这篇文章中训练孩子们的预测能力?

训练孩子们的预测能力是本单元、本课的落脚点。如果孩子对这个故事完全没有概念,课文梳理也不能很好的进行,和张老师讨论中发现,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浏览第1至第9自然段,让孩子们知道故事的开端:小狗因为不会叫遭到别人的批评。进而在利用课文插图,让孩子们进行预测。(从54页的插图,可以预测出小狗在跟小公鸡学叫,从小狗的表情上可以看到,它很投入,很认真。从55页的插图上,可以预测出小狗心情不好,受到了打击。)依据两幅课文插图,孩子们的预测一定有跟原文的故事发展的一样的,也会有或多或少的跟原文中故事的发展不一样的,这可以让孩子们体会预测的多样性,感受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乐趣。

三、三种结局应该如何处理?

课文里给了三种结局,分别是遇到了小狗遇到了小母牛、碰上了农民、听见了奇怪的声音汪汪。

我认为这三种结局除了引导孩子多方面、多角度的预测,还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写作训练点。例如,第一种结局,可以引导孩子们利用童话反复的特点,以课文为范式进行写作。第二种结局,可以提示孩子们加入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第三种结局,孩子们很容易发现小狗找到了同类,找到了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写结局时候,可以用上细节描写,来突出温暖、团圆的感觉。只是,我还有一个思考,这样的写作引导,是不是又给孩子们设了一个框框?

教书跟学习一样,没事多琢磨琢磨,就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有了趣味就能教得舒心,读得通透。

教学反思2

《小狗学叫》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文章构思新颖,想象丰富,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人在成

  长过程中的一段心路历程,不同形象暗示了形形色色的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而三种结局则提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会造就不同的人生之路。故事暗示小狗终于成为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题。童话以现实为基础,幽默地展示现实中某些现象,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本课教学课堂小结这一环节中,我考虑到思维的发散性,于是要求学生说说读了这则童话后的收获和感受,要求从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感悟,学生说出很多令我始料不及的答案,真正做到了发散思维的目的。

  回顾本课教学,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作者虽然为这则童话主人公就设计了三种结局,并且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哪种结局更好一些,为什么?但是学生的答案相对来说比较统一,都认为第三种结局更好一些,对于其他的结局,即使有的同学能想出,篇幅也是很短,或者照搬课本中的情节,没有创新

33、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想让学生能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意境的美,就要把文字变成形象可感的东西,变成学生头脑中的画面,然后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文本。  

在讲《走月亮》这篇课文时,我通过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联想生活中的景色,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去触摸、去感受,使学生感受文章意境。例如在教学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时,我引导学生调动生活体验,发挥想象。我问:你读这句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思维由文本拉向了他们的生活,学生的回答缤纷多彩:老师,我看到皎洁的月光洒在溪面上,溪面是忽明忽暗的!老师,我看到了一条细长的小溪,溪面上银波荡漾;小溪潺潺地流着,一路欢歌;我闻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泥土和野花的清香!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好像真的看到了那小溪流水含月,水塘映月如抱的美景,此时学生透过文字看到了一副动态的,有声音、有香气的画面,这时候学生再读文章,就是带着头脑中的画面,带着自己的感受美读了。  

《走月亮》一文也展现除了母女之间的温情。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境,感受和妈妈在一起是多么的快乐、幸福,进而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我让学生想象假如你就是这个小姑娘,妈妈在溪边洗衣服,你会做什么游戏?学生想到的不是文中的作者,而是自己,学生回想起妈妈在做事情,自己在一边玩耍的情境:我会趴在妈妈身上撒娇。我会和妈妈捉知了猴。、我会和妈妈听虫鸣,感受大自然的声音学生回忆起自己和妈妈在一起时的情形,是那样的快乐、幸福,这是学生联系生活、深入生活得出的情感体验,这时学生再读书,就是用心读书,用真情实感读书了。  

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说: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作为老师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文字时,也要联系自己、联系生活,感悟自己、感悟人生。

教学反思2

不足:

1.学习状态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谈的很少,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只是默默听讲,默默记笔记,不善于表达。而且我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也只是讲了流着抱着两个关键词。在课堂上,本该是学生对文本畅所欲言,但是大部分学生默不作声,教师单纯地讲解效果一般。

2.语段解读

本单元阅读重点训练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走月亮》中的景,都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寄情之景,每一处景物中,都有幸福的味道那是牵着妈妈的手一起走月亮时见到的、回忆起的景。边读边想象画面,一定是读者代入了情境中的想象,而非单纯地想象文字所能呈现的客观画面。

在第四自然段中,最后一句中的去看看的内容,都是前面所领悟的内容:

3.对文章情感的体悟

《走月亮》是学生课堂阅读的第一篇正式意义上的抒情散文。本文无论是语言、意象,还是情感,都富有诗意,并且文中描写的景,抒发的情,都是学生熟悉的,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可触。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出现了四次,它是一根情感线,既层层深入地抒发了跟阿妈走月亮的欣喜和幸福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课文正是以这句话为线索,循着这样的情感脉络把读者一步步带入美好的画意诗情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没有过的讲解,但我相信学生通过朗读能体悟。

34、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2课走月亮评课稿听课记录

师:点苍山山脚下有一棵大青树,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叫《大青树下的小学》。

师:课文写的就是云南。看插图,衣服一样吗?白族在中秋之夜走月亮的一种习俗。

读题,打开课文,找出一句话,说说什么是走月亮。

生:第三自然段:这时候走月亮。

师:一起读。

师:什么叫走月亮?

生:就是在月光下散步。

所以课文一开始就写了读第一段。引读第一二段。

读了这两段话,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怎样的月亮?

生:柔和、明亮的月亮;像是被洗过一样的月亮。

师:那是非常明亮的。非常美丽。

生:像盘子一样圆的月亮;一个闪耀的月亮;仿佛是用圆规画的一样圆。

读课文。

师引读:月亮升起来了,它就照亮了

照亮了整个的村庄、整个的山村,整个的世界对吧?

师:从天上往下照,从远处照到了近处,一连用了4个照亮了

再读句子。引读,这时候

师:走月亮,不是我一个人走,而是我和阿妈一起走。这句话还出现在哪里?

第五自然段,在哪里走月亮画出在溪水边

师:他们曾经在哪里走月亮?生:稻田里、村道里、果园里。

师:都是走在田地间对吧?

师:这是第三次出现,还有吗?看看文章的结尾。

在月夜里。

师:我们来看走月亮,我和阿妈走在月光下,走到了溪水边,我们走在田地间,走在月夜里。

师:你看,走月亮,走到了溪水边。看到了这样一条小溪流,生读文。

读了这一段,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条小溪?

生:一条在月夜里缓缓流淌的小溪;清澈的溪水,流进了一个个小水洼。溪水倒映着天空上月亮和星星的倒影;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映射着月光的一个月亮;我仿佛看到了山山草和野花长在溪边,小水塘抱着一个月亮,那里那里好多的月亮跟着水流在流着,还有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引读课文。生个别读,读出月光闪闪的小溪。

走在这样的小溪边,心情怎样?再读课文。

师:有一个同学说,这段话写得真美,但是有一个字用错了,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香味应该用什么字?飘。

流着香味不是用错了吗?

生:扑鼻而来,一直没有断;山草和野花、落到了小溪,带着它们一起流;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是和溪水融为一体的,溪水流到哪里,它们的香味也就流到哪里。

师:香味是闻到的,水流是用眼睛看到的,叫视觉。香味只能用闻,是嗅觉。飘着香味,香味就是山草、野花的,而流着香味,香味就是小溪的了。一个流就把你的眼睛和你的鼻子打通了,融为一体了。

所以这条溪不仅仅是小溪了,前面可以加一个什么字?香溪。

师:这条小溪还流着月光,月光只能看见的,现在不但能看见还行,还能用手摸得到了。

这个月光不是月亮的,现在成了谁的?小溪。

所以小溪还可以叫什么名字?月溪。

用了一个流字,小溪就成了香溪、月溪。美不美?他故意用错了一个字就有了诗情画意,一起读。

那位同学说这里还用出了一个字,怎么可以用抱?倒映在水里应该用映。

生:写出了可爱的小水塘,要是用抱的话就可以形容出它的可爱。

生:拟人的手法。这是一种拟人的手法,把小水塘当作人来写。

把月亮当作小娃娃,对了,那个水塘就是妈妈。

妈妈抱着一个孩子,这样的一个情景给你一种什么样的一种感觉?

美好的、温暖的、很幸福的感觉,快乐的感觉。

35、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课文1观潮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说是教后反思,准确讲应该是线上教学课后反思。

开学第一天,线上教学井然有序地进行着,不知道孩儿们在家里到底学得咋样?课后,我留了一点抄写和朗读的作业,打开学生作业批改,你不得不感叹:好学生就是好啊!认真的书写让我超级感动,一笔一划中你能读出这个孩子的踏实和上进,感觉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我仿佛从字里行间看到这些孩子在冲老师招手微笑呢!赏心悦目的作业真的可以给老师续命啊!

说回《观潮》这篇课文,我觉得太难上好了。这篇文章按照总分的结构,清楚地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时钱塘江大潮的盛况。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呢?

方法一:逆向思维教学

老师教学时一般会先出示一些词句,朗读后会问孩子:读到这儿,你的脑海中想到了什么画面?谈谈你的感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第二课时的重点段落分析。如果要把语文要素贯穿整篇课文,在第一课时的字词教学环节,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

同学们读到这些词语的时候,脑海中一定会浮现一些画面。老师出示几幅图片,你能不能说出对应的生词?

方法二:归纳言语支架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个要素听起来挺虚的,如何让学生做到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侃侃而谈呢?这需要老师提供有助于学生表达的言语支架。比如:课文第四段旁边有个气泡,旨在引导学生谈想法的时候把话说完整,并且尽可能多的调动自己的感官,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感受。

如果想让学生的话变得更多,我们还可以适时地鼓励学生采用关键词法、联系生活经验、结合插图等方式丰富孩子的表达。

教学反思2: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课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平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课文3、4自然段。

教学难点是:

1.理解重点词、句、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积累材料的习惯。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抓重点段,领悟钱塘大潮的奇。

在教学中,紧紧抓住天下奇观这个词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感悟钱塘潮的奇,更近一层理解天下奇观。主要抓住课文的3、4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抓住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的词语,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如隆隆响声白浪翻滚白色水墙风号浪吼等,运用了比喻、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的景象。再引导学生通过抓住对观潮者神态、动作的描写,如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又沸腾起来等词语,体会观潮的人数多、热情高涨,体会间接描写的表达方法,感受大潮的奇特。

2.指导朗读,感受雄伟奇特的景象。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本情感的基础上,我着重采用了朗读的方法。首先指导学生们自由朗读,再谈感受,并鼓励他们读出天下奇观的气势。接着我进行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体验钱塘江大潮声音、气势的变化。重点抓住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句,为了突出钱塘江的壮观气势,应该读得稍快一些,强调指出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颤动等短语或词语。然后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使学生看到真实的情景,感受到大潮的雄伟壮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最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边读边想象画面,再读课文,感受大潮的奇特。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而且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统领全文,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时,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潮来时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生从大潮的声与形的变化中,就能知道作者是由远及近地观潮。再让学生找出由远及近这一观察顺序的词语:远处过了一会儿向前移动再近些越来越近。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结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观潮的过程,学生一下子就找到早晨中午一点左右这些表示时间的字眼。本课结构清晰,语言优美,是一篇习作的好典范。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整堂课中,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我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句我便导哪句,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三、不足之处

1.字词的学习、理解过于粗略。由于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中,预习的不够充分,对于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懒得查阅工具书进行理解,对个别词语的运用、意思理解不到位,阻碍了对文本的理解。这个自学能力在四年级一定要培养好。为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待提高。过了一个假期,学生有些懒散,读书不积极,拖长音,不整齐。以至于个体朗读也令人不满意。通过指导,有所改善。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启发谈话:平时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玩?把觉得最好玩的地方和同学介绍一些,并说说为什么觉得这个地方好玩。接着在初读感知后,让学生谈谈读完课文后的体会,结合自身的实际感受进行教学,进行引导第一段的学习。然后再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加深巩固。并进行相应拓展,最后让学生在课后找找资料,培养对家乡,对祖国美好景色的热爱之情。

36、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暮江吟》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白居易,引导积累。

2、有感情诵读,熟读成诵。

3、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4、感悟诗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描绘的景色,想象画面。

2、有感情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知诗人(4分钟)导言:同学们,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诗如画。自古以来,曾有无数的文人墨客歌咏她们,留下了许多不朽名句。如,我们读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们读过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们还读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著名的山水风景诗《暮江吟》。

1、板题,齐读后强调吟的读音。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日,这个日表示的就是太阳。太阳落到草丛下了,这个暮表示什么意思。(傍晚)

3.区分墓、幕、慕字,分别组词快读。

4.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还能知道什么?(地点:江边。吟:吟诗)《暮江吟》写的是什么?(傍晚江边的景色。)

5.那么是谁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白居易)

简介白居易(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的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三千多首诗。其中长篇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家喻户晓。)6、过渡:《暮江吟》这首诗,是他在1083年去杭州做官上任的路上,看到江边日落的美景,陶醉其中而写下的。

二、读诗,领略诗境(6分钟)

1、教师范读。师:一位特级老师曾说:学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读,读,就像练武功,简单的招数练到极致就是绝招。请大家打开课本,先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画出节奏。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可站、可坐、可配合手势,可以摇头晃脑,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3.个别汇报读.师生评。师:大家读得很专心,很投入,读书就要这种状态。谁来读一读这首词?(评价:字音读准了,证明你已有收获;读得真流畅,学习力强;读出了古诗的味道,这种味道就叫韵味,而体现韵味最好的方式就是适当的夸张,夸张的方式就是拖一点音,你真是个小诗人)

4.过渡:看来大多数同学都会了。那老师得把难度加大,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不错,来个有点难度的吧!再来个难度更高的好吗?还能挑战吗?(出示多个课件)

3、明确背景,体会情感(同学们的学习力真强!短短几分钟就能读得通顺、流畅、有节奏了,还有韵味,可我们似乎还缺少了点东西,缺少什么呢?对了,缺少点情感。俗话说:诗言志。诗人写诗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那么他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诗人创作这首诗的缘由)PPT示背景(指名读):当时朝廷政治昏暗,斗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己请求外调,调到杭州,这首诗就是作者在赴任途中的长江边写下的。。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诗人那种轻松畅快的心情,随同诗人一起赏景抒情齐读

三、赏诗,感悟诗情

1、导入:人们常说,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诗词表达了诗人的志向。还有一些时候,诗词就是一幅画!这首《暮江吟》就是这样的请找出词中的景物。

斜阳、江水、露水、月亮

你看得出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你在这首诗里看到了秋天里的哪些画面?

一个是夕照图,一个是月夜图。你认为最美的画面是哪一个?

(一)品读夕照图(10分钟)

1、你觉得夕照图美,哪句诗写夕照图?师画简笔图:长江、残阳 故意将太阳画成圆的,请学生在诗中找理由反驳

2、那这两行诗中哪个词写得好?平日我们描写阳光用什么动词?(照、射、洒)换上这些词好不好?换词读一读。换好不好?(铺字表现出了阳光的柔和,斜射的方位,还有面积的广大而均匀)铺字多用在何处?(引导铺字组词:铺床、铺路)铺(夜晚妈妈帮你铺床,盖被子时候,你有什么感觉?引导得出:温暖,柔和,舒服,亲切)(学术说法:此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贴着水面斜射,阳光非常平缓柔和,像是有人拿了一块红绸子从天边慢慢地铺了过来,+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读出来的?+大家跟着来,用他的方法读读。齐读

3、指名读。你能读出它的柔美吗?请你轻柔地读一道残阳铺水中。谁能读得更柔和一些?一道残阳铺水中。

4、就这两行诗你还认为哪里写得好?(瑟、红)

5、用仿佛、好像说说这是怎样的红?怎样的绿?(像绿宝石、无瑕的翡翠、碧玉;像小孩子的脸,像红玛瑙、像火)

6、红如小孩的脸,绿如无瑕的翡翠,这是多么纯净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红如玛瑙,绿如宝石,那是多么绚丽的美啊!请你读半江瑟瑟半江红。

7、夕照下的江水半绿半红,这是多么美丽的奇观啊,看我拿的这两根粉笔,一根红色的,一根绿色的,江水应该怎么画。谁来画画?

预设:生:靠近斜阳的应该是红的,靠近岸边的应该是青绿色的,因为岸边有水草倒映的颜色。(生边说边画)。师边演示课件边小结夕阳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红绿相间,难怪诗人称赞道:----半江瑟瑟半江红。

8.小结诗意: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你看到的这幅美丽的画?过渡:多美的画面啊!那斜阳再往下落,再往下落,再往下落,时间从傍晚推移到了----夜晚,你从哪里知道天黑了?(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夜、月)

(二)品读月夜图:(5分钟)

1、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诗人沉浸在这夕照图中,久久不愿归去,天色伴随着一丝遗憾拉下帷幕。仰望天空,他看见了(一弯新月),俯首草地,他看见了露珠。(诗人感叹:齐读露似真珠月似弓)

2.师相机画----新月

(1)故意画成圆月,问:画得对吗?(不对)

(2)请学生上台画新月。(画得对吗?预设对,你有些天文知识。--不对。老师解释)(弯月分新月和残月,农历初几天的月亮是新月,月末几天的月亮是残月。残月的残拼音音序是C,就像残月,弯月向右。而诗中的是九月初三,是新月,应该向左)

(3)除了月亮,诗人还描绘了露珠,露似真珠月似弓,真珠即是珍珠。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

3、新月如弓,露水如珠,多么令人惊喜啊,带着一份惊喜读露似珍珠月似弓!+月光如水,白露如霜,多想赞美一番啊,读露似珍珠月似弓!

4、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①你就是白居易,你心情愉快,恋恋不舍,请你读可怜九月初三夜。

②你就是白居易,你心情舒畅,流连忘返,请你读可怜九月初三夜。

4、诗中有一个词表达了诗人的心情,哪个词?可怜什么意思?(可怜可以怜惜就是可爱的意思)一个可怜可以看出诗人对大自然是多么热爱呀!多可爱夜景啊!请你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多可爱夜景啊!请你再赞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三)品读全诗(3分钟)

1、夕照图和月夜图,两幅图构成了一道最美丽的风景。两种颜色,两个比喻又构成了一首千古名篇。请同学们读这首诗,用你声音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练读,指两名学生读。

2、我们现在一起来吟一吟。老师读一行,同学们紧跟着应读一行。

四、拓展,对比学诗。(8分钟)

1、白居易在杭州为官,江南旖旎的风光给他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回到洛阳十二年后,他又创下了一组千古绝唱《忆江南》,今天我们简单学习他写的其中一首(出示全词《忆江南》)。

2、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苏州刺史,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春暖花开,太阳出来,朝霞满天,花红胜火,水绿如蓝,多好的江南啊,诗人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⑴此时此刻你就是诗人白居易,你能不忆江南?(课件)江南的人民我深深地思念你:

1组读全词江南的春色我如此地眷恋你:

2组读全词+此时此刻我们就是诗人白居易,让我们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

3组读全词师马上接:(响而快)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慢而轻)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轻而慢)日出江花红胜火(渐快渐响)日出江花红胜火(更快更响)日出江花红胜火(响而快)春来江水绿如蓝(渐轻渐慢)春来江水绿如蓝(很轻很慢)春来江水绿如蓝

(反复最后一句)(反复)

师:你们的朗读中,藏着深深的情,流淌着款款情深。是啊,在这红胜火的江花上,这绿如蓝的江水中,藏着白居易深深的情,这就是寄情于水,情深似水,这就是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这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我们今天学的《暮江吟》这首诗又何尝不是呢?诗歌中藏着白居易对大自然的深深热爱之情啊!

4、古人唱歌兼唱情,诗歌,感动人心的艺术魅力不独在于声韵的悠扬,更在于以声传情。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暮江吟》(播放,齐唱)

五、唱得多美啊!请你拿出书签,美美地把这首诗写下了吧!(3分钟)

六、总结(1分钟):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希望同学们多去诵读古诗,诵读经典,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甚至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7、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5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五粒豌豆在豆荚成熟裂开后,飞向广阔的世界后,各自经历了不同的事情。重点描写了第五粒豆落在了顶楼一个长满了平台的裂缝里,默默发芽、长叶、爬藤、开花,给病床上的小女孩带来了无限的愉快和生机,成为了她生活的动力。

昨天晚上在备课的时候,我觉得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有点困难,不知道如何入手。思考半天,正好看见了第二单元的引导语: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意思是学习最怕的是没有疑问,有疑问学习就能有进步。)正好用疑这个字,让学生知道在学习中多多提问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本课的第一步提问是针对课题进行提问,即让学生在读课题的时候养成提问的习惯,也对本课阅读策略提问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教学本课之前,因为这篇童话较长,所以我们首先是通过默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印象。这是第一次默读的要求,学生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第二次默读,我就要求他们边读课文边提问,随便什么问题都可以。(这个时候,主要是让学生积极提问,不论问题好坏,树立学生提问的信心。)我选择了一部分写到了黑板上。

接着学习课文内容,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问题在哪里提的?有没有质量?

第一自然段,我先让学生读第二句,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胡浩彬起来回答说:为什么豌豆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呢?这个问题想对比较简单,孩子们都能够回答出来,我相机跳到了第三自然段,让孩子们在刚刚的问题上,加深一下。就这样,有些部分的问题,我让学生来提,其余学生来回答。他们很喜欢来提问题,虽然有时候提的点和我预设的不一致,我也耐心的引导着。课堂就这样有条不紊的进行下去。

教学反思2: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这个单元围绕阅读训练要素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课文学习内容和任务的编排有系统性,有设计感,应该能够保障学生熟练掌握提问策略,促进学生阅读思考的能力和品质。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应该教导学生在充分阅读和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主动提问,更进一步地培养和训练自己的问题意识。

在本文的课前导语中写道: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这是第一次在教科书中正式要求学生读课文提出问题,所以是常识性的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课后练习中的三个问题,难度相比课前导语来说更大,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提问,还要给问题分类,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一是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的角度,二是通过教科书来提醒,即在小组问题清单的旁边以小泡泡的形式来提醒:可以针对部分,也可以针对全文来提问。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更多的问题,课后第三题旨在通过问题,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8、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巴金描写三次看星星的经历,作者着重地描写了第三次在海上看星星的过程,文章语言非常的优美。多角度的写景,在这一部分上,我觉得我处理的是理性有余,感性不足。这样的一种美景,我认为只有把气氛用自己的语言渲染的到位,让学生充分地去体验,让学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这样让学生感受到散文语言的美,才能达到这节课的最终目标与良好效果。

教学反思2

像这样的经典文章,在小学能读,放到初中也能读,在备课的时候就一定思考一个老问题:用文章(课文大多是单篇文章)的方式教还是文学的方式教?

因为这篇课文被放在这个单元的这个位置(最后一篇自读课文),我毫不犹豫决定用文章教学的方式来教,课时有限,就要取舍,因此我把教学的目标依然锁定在单元目标内,还是运用本单元前几课一直在练的方法,梳理作者的写作顺序,品读词句时着重于用五官感受来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像这样的文章,在语言风格和人物情感层面,孩子们能理解到哪一个层次,是有差异的,但了解行文顺序,知道作者写了哪些画面,对繁星有什么样的感情,却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

上这一课时,环节、提问大都沿用了空中课堂的设计,尤其是对文中所写三个看星时间的背景说明一说出来,孩子们对为什么第三段写得最为具体,此时对繁星的情感又有了什么变化,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当我问星星在天上,人怎么能在星的怀抱里时,一个孩子回答:虽然星星离得很远,但在作者心里,离它们很近很近,有了星星的陪伴,他就不再孤单了。回想这个回答时,我又突然想到,其实这课中三幅繁星满天的画面,不也是有着由远及近的变化吗?密密麻麻的星星是远的,只能感觉到多;光明无处不在尽管微小,却已比童年时看到的星星更亮,我也看得更久;摇摇欲坠一直到星的怀抱繁星于我已越走越近,走到我的心底深处去了。

39、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评课稿听课笔记

四年级上册4课繁星评课稿听课笔记

一、复习导入,梳理层次

1. 课题:繁星,繁:多的意思。

2. 梳理课文内容

时间:①从前 ②三年前 ③如今

地点:①家乡 ②南京 ③海上

感受(视觉):①密密麻麻 ②星群密布 ③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联想(原文):①仿佛是母亲的怀里 ②好像是我的朋友 ③母亲的怀里

二、深入读文,感受情感

1. 课文把第一二部分的联想删去了,为什么这样删减不好?

学生回答:前后没有关联了。

老师总结:前后呼应,才会有更深的感受。

通过思考、讨论,比较阅读,来判断删减的好与不好。

2. 交流:你自己看星天的感受。

(学生都能从看到的、想到的两方面来说,这是写景很重要的方法。)

3. 找到相关的句子,感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①师范读: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

非常喜爱(板书)

②师范读: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熟悉、认识(板书)

③学生自己找:在第三段中找出心情的句子。

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友情变得浓厚。(板书)

这时我忘记了一切:陶醉其中。(板书)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谁在母亲的怀里了:亲情。(板书)

4. 小结

随着课文的描写,作者的情感逐渐加深。

三、品读课文,深度思考

1. 齐读全文。

2. 品读

①表演读: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

头和手一起表演。(老师总结:作者观察的视线在变化。)

②为什么说:海上的夜是静寂的?

学生回答:因为海上很安静。

为什么说:海上的夜是梦幻的?

学生回答:因为有很多星星,很梦幻,很奇幻。

为什么说:海上的夜是柔和的?

学生回答:因为船轻轻地在摇晃。

3. 第一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有哪些呼应的地方?

忘记了一切;仿佛在母亲的怀里。

(阅读原文,发现这样的重复使得文章更紧凑,严密,情感递增。)

4. 学生提问:作者选择离开家乡,为什么还如此想念家乡呢?

学生解答:因为作者想念自己的母亲。

学生解答:因为作者一个人很孤单,孤单的时候想家。

学生解答:因为自己从小在家乡长大,有很多儿时的回忆。

学生解答:作者想念的是很多快乐的时光。

5. 再次齐读课文。

我的感受

老师梳理课文的过程,与《观潮》一课很相似。分别从时间、地点、感受、联想这些方面,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同时,作者的情感是寄托在景物中的,情感随着描写逐步加深,层层递进的。

单元目标中的想象画面,应该要让学生讲述画面。想象能力不是读完文本后直接能提升的,要有坡度、有支架。在后面的习作中,学生也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抓住景物的特点,按照时间或地点的变化顺序来描述画面,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这才是有质量的想象。

40、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材反思1:

本节口语交际课上,我先创设情境给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机会,为后续讨论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然后创设校园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场景中练习劝告,巩固所学的要点。表演后及时进行评价----进步的方面进行发扬,不够优秀的方面鼓励进行改进这方面还有欠缺;从学生的语言表述中发现很多孩子的表达不能抓住要点,说话缺乏条理。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偏多,应该多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表达。

教材反思2:

教案:

一、导入

1. 故事导入二年级,开幕式。一个小女孩儿的小白鞋被踩脏了。伤心极了。一群小可爱围在她身边,你一言我一语......没一会儿,小女孩破涕为笑了...... 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是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别人安慰的人。

2.打开话题,谈谈你的烦心事儿。创设交际情景。

二、教学安慰

1. 孩子,说出你的烦恼。随机点播:找同学安慰。认同态度 我能感受到你的痛苦,我愿意分担你的痛苦。为对方宽心 凡事想开些 痛苦被稀释 给出解决办法 消除顾虑另辟蹊径描绘蓝图 减轻痛苦耐心倾听,分析原因。表示理解,为他宽心。(认同、鼓励、相同事例、换个角度想一想.....)想出办法,从心出发。真心实意 给人鼓励 设身处地 出谋划策 问 赞 帮 逗

2. 同桌悄悄的说一说,解答。

三、利用方法,解决案例。

1. 演示小丽要转学创设情景:下周你就要转学了,你是小丽。同桌来安慰。

四、拓展升华安慰的方式有很多;

一个静静的陪伴 让他哭 让他说完 给他自己消化的时间 痛苦就消化了一半

一个温暖的拥抱,传达你的懂:我很明白你,我很懂你,我 即使你的世界已经糟糕透顶,我还愿意给你拥抱 一个耐心的倾听...

有时,只是需要一个听众而已.

每个人都羡慕大雄有哆啦A梦,因为我们都渴望有人无条件的支持我们,理解我们。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同学、甚至是一个陌生人,在他伤心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今天学到的安慰去抚慰他们。幸福的生活,正是由这些暖心的瞬间组合而成。

41、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11课蟋蟀的住宅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三、不足之处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42、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3课桂花雨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翻开《桂花雨》,沁人肺腑的清香四处弥漫。纷纷扬扬的桂花雨洒落的是琦君童年的欢乐,多年后对家乡的追忆怀念更融入在那细细密密的桂花雨中。琦君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将我们带到她儿时伴随桂花香味的乐趣中,闻花香,摇花乐,点点滴滴尽是思乡情。

杭州也有桂花,那一处小山即是风景名胜地满觉陇,著名的满陇桂雨美得过分。秋风乍起,纷纷扬扬的桂花从天而降,满地的桂花花瓣像铺了一层金沙,又似薄薄的金雪。满陇桂雨虽美,但毕竟代替不了儿时摇花的乐趣,更无法慰藉对故乡的深深怀念。

《桂花雨》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琦君的母亲。琦君从小父母双亡,被寄养在她的伯父伯母家中,文中的母亲便是伯母叶梦兰。寄人篱下的自卑感与痛失双亲的孤独感并没有烙印在琦君的身上,《桂花雨》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活泼开朗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这得益于叶梦兰细心的照顾和倾心的疼爱。有人说,读琦君的文字就像翻阅一张张老照片,隽永却不乏清新,琦君的很多作品当中都是关于家乡的,其中缺一不可的人物就是母亲叶梦兰,如《粽子里的乡愁》、《春酒》等,激发学生对琦君作品的阅读兴趣,可以以母亲这一形象为依托,搭建阅读桥梁。

教学《桂花雨》,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字里行间感悟到琦君对故乡的思念,这份思念寄托在笨笨的桂花树上,浸泡在浓浓的桂花香里,融入在纯朴的摇花乐中。引导学生通过看树、闻香、摇花、悟情感悟对家乡的思念,再过渡到琦君的简介,引出母亲叶梦兰,通过阅读《粽子里的乡愁》和《春酒》的片断,体会母亲的形象,推荐琦君的儿童文学作品。

一、感悟关键词,感悟的应是一颗语文的心

体会关键词语的内涵,以点带面式地加深对文本的感受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课文中有一个字:浸。在全文中出现了两次,分别是: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在这里浸可以理解为淹没,说明全村淹没在桂花的香气里,强调桂花香气浓郁弥漫。一个学生理解为泡在液体中,并将桂花的香气想象成液体。这是一种丰富的想象、丰盈的情思,而这正是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源头活水,是具有欣欣向荣般言语生命的有力呈现。是在于她有一颗语文之心,一份对于美的高度追求之情!而我却果断地下了个错误的结论,以标准化的答案一票否决孩子的才情,这正是语文教学中不可饶恕的浅薄。

如果我的脚步放慢一点,放大她无邪的言语诉求,问问她是否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会该多好。退一步看,我这种将浸字的几种解释出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选取最合适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这种标准化的答案行为是学生放飞想象力的大敌。从研究型的学语言角度去误读语文,学习言语,这是一种本末倒置。何不围绕这个浸字放开学生的思绪,让他们在桂花香里自由翱翔,想象桂花的香味有多浓郁,以想象来深化对词语内涵的体味,比标准化的答案更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更吻合小语的学科逻辑规律。

二、情在雨中,桂花雨洒桂花情

儿时的桂花雨从何而来,自然要提及琦君的摇花乐。教学中,我将充满童真童趣的摇花乐融入到闻花香中,淡化了教学的重点,没有突显出主旨。

摇花乐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是儿时的一个生活剪影,它承接课题:桂花雨(故乡的桂花雨),启续杭州的秋风乍起时的桂花雨(满陇桂雨),在对比中更突出对家乡的那种深深的怀念,那份家乡情是任何地方的桂花雨所不能取代的,哪怕是被称为三绝之一的金雪满陇桂雨都不可比拟。

《桂花雨》文脉清新、意脉丰厚,它给我们传递了一份浓郁的思乡情,一种对人性的高度赞美!

教学反思2:

一、课文解析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琦君以细腻的笔触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写下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故乡的怀念。课文以桂花为主线贯穿始终,语言清新质朴,意味隽永,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章开篇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喜欢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爱家乡的桂花。

二、课堂教学的成功之处

1.以读为本,读中感知、感悟、体会、品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的教学中以读为本,指导学生在读中感知文本内容、感悟文本内涵、体会作者情感,品味语言的优美。读文是学习文本的前提,首先指导学生读通课文,做到不加字、不减字。初步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能够明白什么是桂花雨。其次,重点段落的精读,体会其中的内涵,感悟作者在文本中字里行间透露的内涵。其三品读句子,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找出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语句,用一定的符号标出来,再指导学生细读这些句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在文本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借助朗读,把作者的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让作者魂牵梦萦。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

2. 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阅读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知、感悟、理解与体会能力以外,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应该逐步培养。《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阶段目标时提出,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尝试训练学生的默读速度。当然因为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默读时部分学生只能完成默读的任务,并没有能够完成速度的训练和问题的思考。或许是因为我在时间上没有给足,有好几个学生没有能够达到默读的目标。

3. 利用好课堂的主阵地

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很宝贵,只有充分利用好,但是在课堂上又不能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盲目的赶时间,在我看来应该是每一个环节都要落到实处,不急于为了赶时间而把每一处都教学的很简单,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达到学习目标。在教学环节上应该就像课文一样详略得当,方法合理,最终我认为学生都会有收获的。

二、课堂教学的败笔之处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还是不够,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标的核心内容。虽然本节课看似是以学生为主体,特别在指导学生默读思考问题时收的太急,导致部分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其次老师牵引的太多,一直牵着学生学习,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形式上看似学生是主体,实际上还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被动的学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真真正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被动的要我学转换成主动的我要学。只有教师扎扎实实教语文,学生才能扎扎实实学语文。

43、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这节课节奏比较快,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落花生》,快速让学生理文脉,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刚开始一个女孩用大段的句子描述种花生,马上有学生补充,抓关键词。这个抓关键词的方法太好使,收、尝呼之欲出。议花生则是在我引导下学生归纳出来,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用课文最后一谈来概括。

种花生的篇幅很小,但是种的过程却不容易。学生马上找到种花生的过程,以及收获时的惊喜。附带讲了对吩咐的理解。(这略写的部分会在学生最后结束文章的时候让他们关注详略得当)

之后就是议花生,对于这种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本,一般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展现他们议花生的过程。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朗读依然多字或少字,没法读出情感。所以还是需要提前预习读。在课堂上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我从情感上引导,这是我的教学目标,关注语气。让学生再品一品,如争着回答,我问学生:同学们爱吃花生吗?结果大半孩子说不爱,哈哈尴尬了。(可能是花生的口味过于朴实无华了,下次是不是可以课前带点花生及花生做的食品给他们尝尝哈哈)没事,只要我不尴尬嘿嘿嘿,于是我再问:哥哥姐姐弟弟们,你们爱吃花生吗?学生也给了几分薄面,爱。争着回答,你们爱吃花生吗?学生想必能够明白争着回答了。然后对比一开始我的不假思索和父亲说完后那么中的沉思、恍然大悟等等各种意味。父亲的语重心长学生也能感受到,因为父亲的话蕴含着对我们的期望、饱含深刻的道理。读进了对话的情境之中,想象每个人物说话背后的情感后,师生再一次分角色合作读。

父亲说的话当然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育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回到这句做一个有用的人,让学生在一遍遍读悟中领会它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低估了五年级孩子的思维水平,这段话他们马上就能说出花生最可贵的品质,以及父亲由花生到人的借物抒情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父亲表达的奥秘,进行小练笔。

由物到人,学生还找到了好多人与物相似的品质,我再次出示了张桂梅、袁隆平、抗日老兵、防疫志愿者等,不管是默默奉献也好,还是坚守职责也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对国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父亲对孩子的希望,希望孩子和落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当然,这也是我对他们的期望。

44、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一课白鹭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反思我的《白鹭》课堂教学,我努力把握住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利用教学媒体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课堂中设计了多种读书的方式,以读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读中感悟韵味无穷的白鹭,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或仿写或作画,引导学生遐想,孕育出学生独特的感悟和想象,提升了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参与度高,学习效果明显。总之,把握住每一课自身的特点,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必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反思2:

《白鹭》是部编版新课标第九册的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全文语言朴实流畅,优美如诗。尤其是字里行间饱含的那份浓浓的诗意,使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流畅。全文看似状物,读来却优美如诗。白鹭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一个字美!它的颜色美,形体美,觅食、栖息、低飞的画面更美!它给大自然增添了活力,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无穷的乐趣。白鹭本身蕴含的这种无尽的美,正是作家郭沫若全文所要传达的!

一、教学效果

调动积累,走近白鹭 。

首先板书课题,齐读两遍,说一说你对白鹭的了解?古代诗人笔下的白鹭是怎样的呢?此环节做的比较充分,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交流得非常火热,特别是出现白鹭的古诗句,一下子交流了八句,引导孩子们诵读,进一步感受诗人眼中白鹭!为下文理解白鹭是一首诗作好铺垫。

1.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自古以来,白鹭就是人们吟诵的对象,那么作者给予它怎样的评价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标画出相关语句。孩子们很快便找到了两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开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结尾)引导发现这种首尾照应的写法,感受以诗作喻写白鹭的美,结尾强调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诗,内涵比开头深了一层。

2.品词析句,领悟白鹭如诗如画的美。

出示课件:潜心默读作者勾勒了白鹭的哪几个画面?边读边把感受写在旁边的空白处。学生的思维一步步走向深入。接着在班内展示交流,主要聚焦:颜色美 外形美、生活画面美(觅食 栖息 低飞),最后让学生在朗读声中感受语言美和白鹭的美!

3.合作探究,启发想象。

探究一: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的是在望哨吗?质疑激趣,启发想象。

探究二:白鹭在清水里钓鱼,怎么理解?

探究三:本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由物及人,真正感受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有三点值得称道,一是借助课前预习环节查阅资料,既让学生动了手,也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简洁方法,还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是培养了快速阅读能力以及概括能力,这主要体现在第二个环节;三是创设了自读自悟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引导学生由不会到会,落实了由教到不用教的新课标精神。再有,创设探究氛围,激发了学生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

三、不足之处

在品词析句环节注重了自读自悟,但是琅琅读书的预设太少,用时也太少,比较句子去感悟内涵也有点蜻蜓点水。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品词析句上下功夫,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如诗句般的语言,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为学生的语言交流夯实基础,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45、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2课古诗三首之示儿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陆游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近万首诗,其中有不少就是专门写给他儿子们的。如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给儿子们传授写诗的经验,要想写好诗,功夫在于写诗之外的博览群书和生活阅历。对于执教完的教研课《示儿》,我的感悟就是汝果欲教诗,功夫在诗外。

功夫之一:搜集资料

要想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示儿》是陆游的绝笔之作。简短的28个字,饱含着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强烈的爱国热情。但仅让孩子们知道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我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陆游的资料;利用音频软件,听杨雨教授讲《侠骨柔情话陆游》,听孙丹林教授讲《陆游》;认真阅读《陆游传》《陆游的英雄梦》等相关书籍

通过这些途径,陆游一生的点滴仿佛就在我眼前真实上演,我悲伤着他的悲伤,快乐着他的快乐,幸福着他的幸福,追逐着他的追逐

功夫之二:诵读诗作

陆游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在不断地吟诵涵咏中我渐渐明白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这是一位精通烹饪的美食家;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是一位喜爱动物的宠物控;

乘除尚喜身强健,六十登山不用扶。这是一位注重养生的健身族;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更是一位为报国而生,为忧国而死的爱国者!

功夫之三:推敲教学

每一次教研课都是组内教师教研水平、团队力量的一个集中体现。为了上好这次教研课,大到选课、教学设计,小到课堂上老师说的一个字,一句话,组内老师都给予了悉心地指导。

整首诗,团队在朗读指导上做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受,读中感悟,读中升华;教学中还着眼一个悲字,拓展了《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两首诗,把学生的情感串起来,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提升,情感得到升华,也越能使他们走进诗人悲的心境。

课后,通过向老师们请教,我也发现了这节课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对高学段古诗教学的侧重点把握不清,应该在指导学生悟诗情,扩充学生诗词积累方面下功夫;其次,应该在诗眼悲上做足功夫,可用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拓展陆游不同时期的爱国诗,通过对比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悲天悯人的情感;再次,我的课堂评价语过于单调,教学语言还需凝练,教学应变能力还需加强。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今后我还需要深挖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在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上做到细致入微,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46、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24课月迹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文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文,为了避免让学生读得支离破碎,不能体会其中的美妙,我就思考编者的意图,他们是想让学生提升文学修养,在读中领悟作者的美好情感,在读中明白只要我们有了美好的情感就会去发现美好的生活的道理。于是教学中,我就带领学生读课文,由分自然段读,到小组合作读、默读,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月亮的句子,把我想到的能读的方法都用上了。一节课下来,学生终于把课文读通了,可是情感的表达还是不够。怎么办呢?于是我从杂志上找到了一篇描写作者童年生活的文章,在授课前也读给同学们听了。在我的带动下,学生带着美好的情感来读文章,分析文章,效果的确很好。

教学反思2:

本单元的语言训练点是抓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围绕这一训练点,本课教学以月迹为线索,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创设情境,引出月迹;默读课文,寻找月迹;研读对话,升华月迹;课堂练笔,拓展月迹。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沿着清晰的教学思路研读文本,感悟语言。运用自读、浏览、批注阅读等策略迁移学法,关注文中的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尤其关注语言描写,从而解读文本深层的思想内容。通过本篇自读课文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47、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次口语交际训练要求学生就课本中的三个小故事发表对父母的爱的看法,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生活,讲述生活中与文中三个小故事类似的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文本中的三个小故事简单明了,在生活中容易找到类似情形,不但为学生口语交际有感而发提供了情感的感触点,而且为学生联系生活讲故事开拓了思路。本次口语交际内容父母的爱与学生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仍然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近,而且课本中也提供了可感的材料,学生是有话可说的,但是学生要从不同角度深刻地理解和感受父母的爱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要挖掘父母对爱的典型事例较为不容易。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不能关注细节,进行细致描述,容易说大话空话;也较难从各个角度回忆,讲述故事,发表看法。另外由于口语交际教学相对薄弱,学生的倾听习惯和能力也有待加强。

三、教学中的得与失

经过一段时间的口语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在这节课中,我反复引导与鼓励学生,使他们较为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与看法。在授课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是不敢说话,怕说错话,怕说得不好,这时,老师就要多鼓励学生,从和他们的简单交流中找出让他们张嘴的突破口,不断启发引导他们把话讲清楚说具体,进而做到得体。还有就是当学生感觉自己无话而说时,老师要创设情境,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分享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时,就搜集了一些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再加上老师的生动介绍,相信一定勾起了学生对往日的回忆。这就是创设情境,打开思路。另外,口语交际能力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了,所以教师要把口语交际渗透在平常教学的点滴中,对班级的每位学生的口语能力要有熟悉的了解,然后进行深入的学情分析,这样才能制订出完善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案。让学生在点滴中无形地锻炼口语的表达,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使之说话表达清楚、得体,应对自如。

48、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18课慈母情深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母亲是世界上最神圣的一个字眼,每个人提起母亲总会在心底涌出一股暖流。在学完《慈母情深》一课,孩子们不仅学会了通过场景和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也是深深地体会到了母亲的不易,懂得了感恩。因此,我想把本课教学中的一些心得反思做下浅显的记录。

成功之处:

1.教学目标明确:此节课我围绕课后练习第一题来设定了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朗读主要片段,想象场景,交流细节,从哪里感受到了慈母情深,让学生与作者一起走进文本,情感体会更深刻。

2.课前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一组母亲照顾子女的沙画视频,勾起了学生自身情感上的共鸣,为后面体会文中母亲对作者的爱及母亲的辛苦,做好了情感铺垫。

3.品析重点语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首先,让学生自己圈画出感动的关键词句,并把自己感受写在旁边;再次,进行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补充;最后,全班分享、品析、朗读。整个过程,学生能够准确抓住极其瘦弱龟裂的手疲惫的眼睛等这些对母亲细节描写的词语,来感受母亲工作挣钱的辛苦;还能找到母亲工作环境的场景描写,并想象自己身处此处是怎样的的感受,更能进一步感受母亲的不易,也能体会作者当时给母亲要钱的愧疚。

4.读中悟情:这篇课文很适合感情朗读,我将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引导学生感受母亲的疲惫和艰辛后,进行感情朗读;在学生理解了体现母亲辛劳的其他句子后,再练习朗读;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刻地体会母亲的情是深沉的,读中体会,情感得以升华。

不足之处:

在感受过作者细腻的描写之后,结合课后选做题,让学生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可能是学生年纪还小,对于何叫鼻子一酸理解的还不够到位,写出来的小练笔要么是题材老套都是生病了母亲照顾自己,要么是情感牵强。而我的指导也不够仔细,没有打开学生的思路。

后来,我认真反思了一下,应让学生明白鼻子一酸不仅仅可以指父母之爱,也可以指分别之痛,或是亲人之爱,把学生思路打开,也要引导孩子学习文中学到了场景、细节描写,将它们融入自己的写作中,才能处处体现心酸。

49、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1课宇宙生命之谜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宇宙生命之谜》用大量的材料说明,地球以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教学重点是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学会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据本课课文较长,课文是说明文的特点,安排了如下的教学结构: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星空知识导入课题,然后梳理文章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把教学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围绕问题学习,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讲道理的?组内进行交流,小组间进行汇报。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教师班内指导,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每一部分的指导都出示课件,为全体同学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确课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讲的。

通过学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进行分析,学生兴趣浓厚,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各方学生论据充足,辩驳有力。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小主人。在辩论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文内容,活跃了思维,拓展了知识,做到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科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应辩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反思2:

1.让学生主动查阅其他星球是否存在生命的相关资料,培养了学生从小热爱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运用《宇宙》的音频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了解了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学习中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读书,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习兴趣。

3.运用微课导学《宇宙之谜》,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谈出自己观看后的收获,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0、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

课前交流,猜谜语。

一、导入。

出示第三单元单元导读页面。

生齐读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杨绛)。

齐读语文学习要素。了解本单元学习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

出示竹节人图片,揭示课题。(师板书:9.竹节人)

二、检查预习,明确学习任务。

1.出示三行生字,一人读一行词语。(师正音),关注疙瘩的偏旁,指导书写疙瘩。

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介绍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

指名朗读阅读提示。

师:你们从阅读提示中知道了什么? 生答。

师生交流:对,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同。

(师板书:阅读目的 关注内容 阅读方法)

师生共同明确本篇课文的三个学习任务。

三、学习课文关于玩法部分感悟方法。

1.师:任务一,要我们干什么?

生: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老师板书:制作(玩法))

师: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来读文章呢?

生答,师引导。(师板书:浏览查找。)

师:浏览课文,找到跟竹节人有关段落前面打上一个,完成以后立即举手。

学生汇报交流。(老师继续板书:制作(玩法) 3、11、、12、15)

大屏幕出示相关文章段落。

2.师:要写制作指南,找出来还不行,还要做什么?要关注什么? 生:

师提示:步骤,工具。要找出材料、工具、步骤,能不能快速浏览? 生:

师:要仔细读,认真读,在书上圈画。(板书:细读圈画)

3.学生读文,在书上圈画,小组合作填写学习任务单。

(找到和制作竹节人有关的段落,是引导学生完成竹节任务一学习单)

小组代表上台汇报。(投影仪展示)

其他小组补充(师:说过的就不要再说了)。

师:那么为什么要不按书上的内容写下来? 生:

师:对,一看就懂,简洁明了。

4.师生一起小结方法。像这样梳理概括(师板书:梳理概括)

大屏幕出示学习小伙伴的话,全班齐读。

(个人表示不确定当时出示的是这个小伙伴)

四、指导学习关于玩法部分运用方法。

师:竹节人怎么玩?读课文,告诉别人怎么玩。找出跟玩有关的动作。

学生汇报,讲竹节人玩法,教师点评。

(此环节学生尝试学习玩法部分,关注教别人玩竹节人这个小任务,说说看之间打算怎么样来完成这个小任务,先指名说说,学生自主学习)

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竹节人玩法,

师小结(关于有目的的阅读策略):

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大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

第二课时:

一、完成任务二运用方法。

回顾上堂课所学,有目的的阅读。

1.师:这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出示阅读提示的三个任务)

生:任务二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师:给我四个字。)

生:体会乐趣。(师板书:体会乐趣。)

师:说说你们打算怎么来完成?体会乐趣,要关注什么?

生:关注玩法。 生:关注玩的过程。 生:关注玩时的心理。

出示学习小伙伴。

学生自由读文,快速找出相关内容。

2.师:体会这些乐趣,我们可以采用什么办法?

师生:朗读课文 做批注。(时板书:朗读 批注)

师:用这两种方法自己读文,体会乐趣。

师:做竹节人有哪些乐趣?

师:你们从哪些地方也体会到乐趣? 生:老师也玩。

大屏幕出示老师玩竹节人的片段。

师:老师在玩竹节人时念念有词,老师在念什么?

生畅所欲言。齐读文段。

大屏幕出示学生玩竹节人场景的语段。

老师引读三个招式。师生想象场景,学生齐读。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师:如果你也在现场,你会用什么招式?

(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师指导读拟声词,读出节奏。

3.小结。(大屏幕出示学习小伙伴:)

师:从文字中体会这些人给我们带来的乐趣像这样,阅读目的变了,阅读方法也会调整 批注、朗读。

(任务2的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还用了批注朗读的办法,独立运用方法做任务)

三、做任务3运用方法。

大屏幕出示任务单(课文导读页),明确任务3。

1.师:这个任务要我们干什么呢?生答。(师板书:讲述故事)

师:要建好这个故事,我们要怎么做?

生:要把情感放进去。

生:要简洁明了地概括内容。

生:仔细想想,讲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

大屏幕出示:

学生梳理相关内容,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个故事。

2.学生上台脱稿讲故事,教师点评(想象了画面,扣题),并引导学生评价。第二位同学再上台讲故事。(大屏幕上出现故事题目)

3.师请第三位同学上台讲关于张老师(上课老师本人)的故事。

4.布置作业,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三、课堂总结学法,激励运用。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策略叫做(有目的的阅读),原来阅读是可以(有目的的),下次拿到一本新书,我们要先想想什么?

生:目的。生:困惑。生:

回到单元导读页,齐读读书好比串门隐身的串门。

师小结:如果想听音乐,我们要去(生答),如果想看书,我们要去(生答),如果想填饱肚子,我们要去我们要去(生答)杨绛先生告诉我们,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方法也不同。

四、推荐阅读《图说中国传统玩具游戏》。(老师解说,大屏幕同步出示书页内容)

51、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评课稿听课记录

六年级上册第8课灯光评课稿听课记录

整节课堂思路很清晰,环节流畅。说课老师围绕灯光记叙了战争年代,郝副营长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抓住重点三次灯光并贯穿全文,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课堂扎实有效,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张老师上课自然、流畅,富有感染力,值得我去学习!

上课时说课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学,边读边做批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说课老师在课堂上抓住了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先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分析理解,然后在小组讨论时结合重点词语谈郝副营长给自己留下的印象。在理解多好啊三个字时,引导学生想象:在战斗间隙,郝副营长借着微弱的亮光,在注视着书上的插图,他沉思什么,憧憬什么?检查阅读效果时,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52、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第3课古诗词三首之宿建德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会写生字德,通过字形了解德的内涵。

2、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3、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4、背诵全诗。

重难点

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感悟景色的特点, 初步了解借景抒情。

难点:

借助注释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意,想象秋江暮色中诗人孤身一人停宿于建德江的画面,体会诗人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初步了解羁旅之思。

教学过程

一、诗文回顾,情境导入

师简介羁旅诗后展示相关诗句,全班齐读,而后师创设情景导入。

PPT展示: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师引入《宿建德江》:唐代诗人孟浩然孤身一人,漫游吴越途径建德江的时候也写下了一首流传至今的羁旅诗《宿建德江》,我们今天一起来感受感受孟浩然的情思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羁旅诗有个初步认识,初步了解羁旅诗大多抒发思乡思亲之情,便于体会诗人在《宿建德江》抒发的客居异乡的孤寂愁苦之情。

二、解读诗题,初读感知

1、学生字:齐读课题,师指导书写德, 通过字形讲解德的内涵

2、解诗题:读了诗题后,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宿的意思,宿住宿、留宿。建德江是一个地名。诗人正在建德江留宿。

师生对话中点出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

3、初读诗歌,疏通字词,读出节奏

(1)个人读师点评,指导读音:烟渚的渚,多音字宿泊

(2)自由读

(3)点名读,点名学生评价

(4)PPT展示节奏,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多种方式朗读,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诗歌的味道。

三、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1、借助创作背景悟情

介绍诗人写作背景,PPT展示,全班齐读

师:你们觉得求官不成、仕途失意的孟浩然是什么心情呢?

预设 :愁愁苦(板书:仕途失意)

设计意图:联系写作背景有助于帮助理解诗情,是学诗的重要方法。

2、细品字眼,感受愁苦(赏析诗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思考:因为没有办法做官,诗人原来就已经愁绪满怀,此刻面对黄昏的落日,诗人还在愁苦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预设:还在发愁。愁新。

(2)思考:为什么诗人还是在愁苦呢?从这句诗的哪一些字眼可以看出诗人发愁的原因呀?他在愁什么呀?

预设生回答:客、日暮

根据生的回答,师引导详细分析,层层追问,总结得出诗中情感是思乡之愁。(板书:思乡之愁)

(3)全班齐读多遍,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诗歌中表情达意的字眼,更易于把握情感。同时通过朗读,加深学生对诗歌情感的体会。

3、分析景物特点,初悟借景抒情(赏析诗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

思考:在书本中把第三第四句诗中写到的景物圈划出来,并且静下心来想象画面,找一个词来形容形容这些景物带给你的感受,动笔写下你的批注。

生分析诗中景物天树月的特点,了解到景物带有诗人的情感。(板书:天 树 江 月)

四、紧扣单元要素展开课堂练笔

1、小练笔:同学们,此时此刻,你就是孟浩然身边的月亮,你想对孤独的孟浩然说些什么?请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用孟浩然啊孟浩然开头,写一写月亮对孟浩然的回应吧。

PPT展示:

此时此刻,你就是孟浩然身边的月亮,你想对孤独的孟浩然说些什么?

句式:这月亮仿佛在说:孟浩然啊孟浩然, 。

播放月亮视频素材,生随着音乐,想象写话。

师追问:听了月亮的回应,孟浩然又会对月亮说什么呢?

师:同学们,是啊,这一轮月亮的陪伴,给诗人孟浩然孤寂愁苦的内心带来了一丝丝喜悦,一点点慰藉。是月亮安慰了孟浩然啊!

2、点明抒情方式为借景抒情。(板书:借景抒情)

五、师范读,创设情境引读全诗(PPT出示诗句,播放配乐)

六、小结情感,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全班齐读导入时出示的诗句

师总结,布置作业:是啊,诗人的思乡之愁、怀人之情,都寄托在了(停顿)那一轮皎皎的明月上。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来寄托情感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在月亮的光影里,每一个诗人都曾经陶醉,每一次陶醉都是一幅美的画面。请各位同学课后继续去积累通过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同时还请同学们背诵本首古诗。

53、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1:

本周三我讲了一节汇报课《青山不老》,课程是这样设计的:一、聚焦老人,提取老人重要信息 ,感受人物形象;二、聚焦青山,体会创造奇迹之艰难,感悟精神之伟大;三、理解青山不老之含义;四、明白作者之情感。对前两点的设计,我觉得挺满意,后两点总觉得内容有点多,强调人文精神太明显,毕竟是语文课,但不知怎么修改,便这样开讲了。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实践学科,而我更多关注的是人文精神的构建,并且只是通过单一的、想当然的说来训练,很少兼顾听、读和写的训练,好像有点儿上思想品德课的味道 。11月初,在人民会堂听了白皛老师的古诗文教学巜江南春》,白老师主要通过想象画面指导学生读好古诗,在读中品作者之情感 ;肖绍国老师的《湘云醉卧》,关注细节描写想象画面进行各种读,品味文字的美 ;赵志祥老师的《司马光》,让学生采用普通话读、河南话读、周口话读,横版读、竖板读,有标点读、无标点读,简化字读、繁体字读,品味文言文之美。他们传递的是语文之美,传承的是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而我的语文课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没有根据学情细致入微的方法引领和对语文态度的培养,突然觉得自己这20年的语文课白教了 。整天忙得不亦乐乎,却没有抓住重点,尤其看到任教授见缝插针的有针对性的学习,更有种想提高生命质量的想法 。

梳理思路,断舍离,直奔目标 。

教学反思2: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54、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江南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18课古诗三首江南春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难点:透过《江南春》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古诗抓景物写出江南春天的特点,让学生由景物来感受自然之美,有景入情体会作者的情感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这首诗中,诗人由景物来表现自然地美,又由景入情,流露出为国担忧的淡淡哀愁。这种感受学生不太容易体会到,因为这高于六年级学生的情感经验和生活经验。

难点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想象,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2.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图片展示江南美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看完图片的感受,说说自己看到的美景。

2.引入主题。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了一幅江南春景图。(激发兴趣)

(二)知识讲解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圈画景物,明意悟情。

(1)学习前两句诗赏今。

①圈出诗句中描写的是景物,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千里]这里的千里并不是真的有千里,而是虚指,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绿映红]绿叶映着红花,这里用颜色指代景物,给人丰富的联想。如绿叶衬红花,桃红映柳绿。

[水村山郭]傍水而居的小村,依山而建的城。

[酒旗风]酒旗迎风招展。

②说说这两句诗是从哪些感官来写景物的。

明确:听觉莺啼 视觉绿、红、水村、山郭、酒旗 触觉风

③再读诗句,说景色。

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莺婉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在临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④透过这些景物你仿佛想到了一个怎么样的江南春天?

课件展示:我仿佛看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听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仿佛闻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我感受到了,这是一个()的江南春天。

(花红柳绿、莺歌燕语、鸟语花香、充满生机)

你在这样的春景中心情是怎么样的?作者和你的心情是否一样呢?

(愉悦、轻松、快乐

(2)学习后两句诗怀古。

自读后两句诗,理解词意,体会作者的情感

①体会情感基调:这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还是愉悦的吗?你们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学生展示收集的背景资料。教师及时补充背景知识:

南朝 公元420年至589年,是东晋灭亡之后隋朝统一之前存在于我国南方以建康(今南京)为都城的四个朝代(宋、齐、梁、陈)的总称。这一时期,当权者曾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杜牧生活的时代 诗人所处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民不聊生。而当朝的统治者却仿效南朝,大建佛寺,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

诗句中的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伤感、担忧?

(四百八十寺、烟雨中)

交流后明确:这两句诗的情感基调不是愉悦的,而是伤感的、担忧的。诗人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国家命运深深的忧虑。借景抒情的写法是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

②理解背景知识后,再读这两句诗,感悟诗人的担忧。

理解诗意:

昔日到处是香烟缭绕的深邃的寺庙,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此时作者心里会想写什么?

示例:诗人可能在想:希望通过建造寺院保佑江山的稳固是不可能的,南朝修了那么多寺庙都灭亡了,物是人非,我们的国家竟然还在仿效这种做法,这不仅不会巩固国家的统治,相反,会加速国家的灭亡啊!

③引导学生带着感情重读全诗。

过渡:同学们,你们能尝试读出作者的赞叹之中隐含的哀愁吗?自己先试试。(再指名读。)

(三)课堂巩固练习

5.带着感情,吟出诗韵。

看着花红柳绿感受着鸟语花香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

看着江南山村喜爱美景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忧心忡忡的杜牧想:

齐读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

看着细雨迷蒙的寺庙关心国事的杜牧想:

齐背诗句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小结

诗人杜牧用了28个字的向我们展开的是千里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寄托的是对江南春景浓浓的爱和淡淡的愁。学了这首诗,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了作者那份独特的情感了呢?那么就让我们伴着《江南好》这首曲子,带上对江南春天的喜爱之情为这首诗配上一幅你心中的江南春景图吧!

手机扫码阅读一年级语文上册j q x评课听课记录教学设计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