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1、17课我变成一棵树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我因为不想吃饭便幻想自己变成了一棵树,后来被妈妈用各种食物巧妙唤醒了食欲,从而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写我不想吃饭,想变成一棵树,结果真变成了树。
第二部分(512):写我变成的树上长满了鸟窝,妈妈也住进了鸟窝。
第三部分(1323):写我饿了,流下了口水,妈妈早就发现了我。
2、一年级语文下册11课彩虹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富有情趣的散文。作者用富有童趣的语言写了我看到雨停后天空中出现美丽的彩虹,把它想象成一座桥,联想到自己可以到彩虹上提着爸爸的水壶浇水,拿着妈妈的圆镜子为妈妈照着月亮梳头,甚至把哥哥的秋千系在彩虹上荡来荡去。本文以对话的语气,通过留个问句巧妙相连,呈现出一个纯真烂漫的想象世界,传递了儿童关爱家人的美好情感。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雨过天晴,天上出现了彩虹。
第2自然段:写如果我提着水壶到彩虹上,就能帮助爸爸浇田了。
第3自然段:写如果我拿着梳头用的镜子到彩虹上,就能让妈妈照着这个月亮似的镜子梳头。
第4自然段:写如果我把秋千挂在彩虹上,坐在上面荡秋千,我的花裙子就会飘啊飘的像彩云。
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端午粽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儿童的口吻叙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食材、味道和花样,字里行间蕴含了外婆浓浓的亲情、邻居间浓浓的乡情、端午的文化情怀。
②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交代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第2自然段:写粽子的原料和口干、味道。
第3自然段:写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多,味道美。
第4自然段:交代端午节吃粽子的原由。
4、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课静夜思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②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井上的栏杆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一年级语文下册树和喜鹊复习重点难课堂笔记
1.从前,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孤单?
树和喜鹊孤单是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2联系课文第一自然段内容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通过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可以看出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后来,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快乐?
树和喜鹊快乐是因为他们都有了邻居,他们的生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6、一年级下册语文识字7:操场上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体育活动为主题,由一幅图、六个词语和一首儿歌组成。词语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儿歌描绘了下课后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的情景,告诉小朋友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壮。
②词句赏析:
1.打球 跑步 拍皮球 跳高 跑步 踢足球
第一行的活动以手为主,词语中的动词都带提手旁;第二行的活动以脚为主,动词都带足字旁。这些都是体育活动的名称。
2.铃声响,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
这两句话交代了时间和地点下课后,在操场上,热闹写出了此时操场上的景象特点。
3.跳绳踢毽丢沙包,天天锻炼身体好。
跳绳踢毽丢沙包写出了同学们在进行的具体的活动,说明下课后同学们可以玩的有很多,玩得很开心。天天锻炼身体好 说明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7、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一分钟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的事情,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1):写元元懒床,多睡了一分钟。
第2部分(24):写元元因为晚起一分钟遇到了红灯,又没赶上公共汽车,所以决定走到学校去。
第3部分(5、6):写元元迟到了二十分钟,他感到很羞愧,非常后悔。
8、三年级语文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9、三年级语文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哪些想象比较有意思?
三年级语文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中,哪些想象比较有意思?
比较有意思的句子: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
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
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
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10、三年级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识字表组词
三年级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识字表组词
希(xī) 希望、希求、殷切希望
痒(yǎng) 止痒、抓痒、挠痒痒
椭(tuǒ) 椭圆、椭圆形、椭圆体
菱(lng) 菱角、菱形、采菱
鳄() 鳄鱼、扬子鳄、鳄鱼夹
嗵(tōng) 噗嗵
震(zhn) 震动、震耳欲聋、震撼
丁(dīng) 萝卜丁、肉丁、壮丁
零(lng) 零星、清零、零点
肠(chng)香肠、肥肠、肉肠
噜(lū) 呼噜、咕噜、叽里咕噜
啃(kěn) 啃骨头、啃声、啃气
醋(c) 食醋、吃醋、醋坛子
秘(m) 秘书、秘密、神秘
11、三年级下册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近反义词
三年级下册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希望期望 担心担忧 容易简单
失望失落 奇怪稀奇 了解理解
秘密机密
反义词
希望失望 担心放心 容易困难
失望如愿 了解生疏 秘密公开
12、语文三年级下册20肥皂泡课堂笔记详细
语文三年级下册20肥皂泡课堂笔记详细
1.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儿的是吹肥皂泡。
这句话的作用是开篇点明题意,最爱揭示了我小时候对吹肥皂泡的喜爱程度。
2.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这段话介绍了做肥皂水、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并分享了自制泡泡的快乐。放加和弄这些词清楚的写了制作肥皂水的简单过程。在吹泡泡的过程中,蘸上说明动作要轻、肥皂水不易太多,接着是慢慢地吹轻轻一提,提强调动作不仅要轻还要快,用词准确,说明作者观察仔细。作者用,然后再得句式把观察到的过程很有条理的写下来,让读者一目了然。同时,生动地再现了孩子们吃肥皂泡时专注的状态。
3.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五色指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颜色,写出了泡泡的颜色多彩。浮光说明肥皂泡表面的光泽亮和颜色多,而且泡泡摇晃不定。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亮、透明的特点,给人一种奇异的美。乱转一词写出了泡泡的动态美。
13、语文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语文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课堂笔记知识点归纳
1.虽然以前没有干过这一行,可我好像有剃头的天分就剪下一堆头发。
虽然可表转折关系,展现了我自信的样子。后一句话是动作描写,围摆剪等动词活灵活现地写出了我给小沙剪头发时的得意。
2.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上面落满了头发。
这儿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一刀体现出我剪得很随意,为后文作了铺垫。这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姑父的大睡衣比成熊皮,说明被我剪掉的头发之多。
3.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闯了祸。因为这样随意乱剪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
随意和上文中的剪刀所到之处,头发纷纷飘落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相对应。说明了我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
4.我剪掉几根翘起的长发,又把头发修了修,可惜越修越糟却像层层梯田。
可惜遭形象地表现出我的慌张,心理已经乱了,不知所措。这两句话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沙的坑坑洼洼的头比成了梯田,生动地描写出我的胡乱剪的结果。
5.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找身上的碎头发。
因为我的所作所为,给三个人都带来了霉运。而这正是儿童时代趣味的体现,这样的经历必将永远记在心中,有滋有味的童年回忆时刻出现在心田。
14、三年级下册语文24火烧云课堂笔记二: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下册语文24火烧云课堂笔记二:分段及大意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火烧云上来时,霞光照到地上的奇异色彩和光泽。
第二部分(26):描述了火烧云烧起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瞬息万变的颜色和形状。
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的情景。
15、昆虫备忘录三年级下册语文第4课词句复习要点笔记
1.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一直一次表现出了我对复眼非常感兴趣。
2.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总是琢磨不出来。
一连串的问号写出了我对复眼的疑问,却没有找到答案。总是体现了我爱动脑筋,脑袋里充满了奇思妙想。
3.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就发现了,噌飞了。
这段话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先总写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然后用具体的事例表示这一特点,条理清晰。段末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噌表现出昆虫的机警、敏捷。
4.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两个感叹号连用,表示态度坚决,因为长了复眼,一定不好看。
5.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瓢虫当作人来写,动作缓慢,穿着黑绸衬裙,多么有趣,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瓢虫的喜爱之情。
6.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根据瓢虫身上的星点不同,可以起出不同的名字。
7.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这里用幽默风趣的话写出了作者对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的讨厌。
8.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
呜扑是拟声词,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独角仙飞行时的状态,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摔得很重与下文的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相呼应,因为大所以才摔得重。
9.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这段话抓住了独角仙的体型、甲壳和角这三个特点,把它统称为昆虫里的霸王。
10.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表现了独角仙的力气大。
11.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这句话点明了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事物以及我喜欢画蚂蚱的原因。
12.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这句话写了土蚂蚱的外形、颜色、翅膀和遇到侵害时的表现。
1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讲的是昆虫的复眼和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我对复眼产生的疑问和由复眼产生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了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部分:写了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和力气大的特点。
第四部分:写了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
1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及翻译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宋国一个农夫偶然捡到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就放下农具守着树桩等待再有兔子折颈而死,最后一无所获被人耻笑的故事,告诉人们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②字词解释:
耕:耕田种地。 耕者:耕田的人,农民。
株:树桩。 走:跑。 折:折断。 颈:脖子。
因:于是。 释:放下。 耒: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冀:希望。 复:再,又。 身:自己。
③译文: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18、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19、三年级语文下册九课古诗三首之清明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清明》是一首叙事诗,描写的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时节的景象,借春雨绵绵寄托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惆怅感伤无限哀思。
②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20、15课小虾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笔记内容
①①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述小虾种类、我观察小虾打架的细节,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家院子里有一口缸闲着,我和邻居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写小虾受惊扰后的样子及打架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46):写我对小虾的照顾以及发现小虾的数量变多了。
本文通过描述小虾种类、我观察小虾打架的细节,突出了小虾有趣、脾气不好两个特点,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②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家院子里有一口缸闲着,我和邻居捉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写小虾受惊扰后的样子及打架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46):写我对小虾的照顾以及发现小虾的数量变多了。
21、三下17课我变成一棵树文中词句理解上课笔记
1.英英,吃饭了!/我在树下吃饭。/英英噪门又大了许多。
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交代了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变成树作铺垫。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写出了孩子的贪玩。又大了许多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2.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3.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痒痒的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变成树的感觉。冒字也用得有趣,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呀写出了我的吃惊。
4.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这是一个设问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5.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句末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指鸟窝的形状还有很多。
6.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7.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8.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得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9.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10.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此时的我的饥饿。
11.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最到底表现出我的感受:还是妈妈最关心、最了解我啊!
22、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重难点笔记
四年级下册语文海的女儿课堂重难点笔记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奶奶给我讲了哪些宝葫芦的故事?这些故事的相同和不同在哪里?
(1)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到了一个宝葫芦;(2)李四游到了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3)王五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得到了一个宝葫芦;
(4)赵六掘地得了一个宝葫芦。奶奶每次讲的故事中的人物、情节都不一样,而结果却都相同得到宝葫芦。
2.作者是怎么写出宝葫芦的神奇的?
作者先总述宝葫芦的神奇有了宝葫芦就要什么有什么;然后通过列举张三想要水蜜桃,李四想要大花狗,他们的愿望都很快实现了来表现宝葫芦的神奇。
3.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张三李四等有关宝葫芦的故事?
奶奶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宝葫芦的故事,与前文相呼应,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听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太多了,这些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文章有很多语言描写,它有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好处: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23、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全文课堂笔记
四年级语文下册黄继光全文课堂笔记
主要内容:
记叙了战士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让部队完成作战任务而用自己的身胸膛堵住了敌人枪口,壮烈牺牲的事迹,赞扬了黄继光大无畏、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12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上甘岭战役开始后,黄继光所在的营接到了上级的命令。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战士们被敌人一个猛烈的火力点压制,在这个紧要关头,黄继光主动请求执行任务。
第三部分(第611自然段):写黄继光勇敢地执行任务,最终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战士们高喊着冲向高地,消灭了敌人。
24、14课母鸡四年级下册课文课堂笔记
①主要内容:
本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描写了对母鸡由讨厌转变为尊敬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②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我讨厌母鸡及其原因。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描写母鸡在抚育鸡雏时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以及我对它的感情发生了转变。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抒发我对母鸡的尊敬与赞美之情。
25、五年级下册语文17课生字
五年级下册语文17课生字
艘:sōu(一艘、一艘船)
航:hng(航天员、民航、续航)
肆:s(酒肆、肆意、大肆挥霍)
帽:mo(螺丝帽、遮阳帽、衣帽间)
桅:wi(桅杆、船桅、桅灯)
撕:sī(撕咬、撕票、撕心裂肺)
逗:du(撩逗、逗趣、哄逗)
唬:hǔ(吓唬、唬人、唬住)
钩:gōu(打钩、鹰钩鼻、挂钩)
扭:niǔ(扭转、扭腰、扭头)
咧:liě(咧嘴、咧开、龇牙咧嘴)
舱:cāng(船舱、货舱、头等舱)
鸥:ōu(海鸥、白鸥、沙鸥)
瞄:mio(偷瞄、抛瞄、瞄准)
龇:zī(龇牙、龇着、龇牙咧嘴)
26、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赏析
六年级下册腊八粥课堂笔记二:课文词句赏析
词句赏析:
1.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耽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所有人都喜欢腊八粥。
2.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一锅粥当人来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腊八粥的诱人,增强了语言的亲切感。叹气一词生动地描写出煮粥时气泡鼓出的声音。
3.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八儿欢喜至极。同时,这句话起到了统领下文的作用,因何而喜呢,下面的内容就是围绕八儿喜得快要发疯了来写的。
4.他一个人进进出出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但妈妈总说是时候还早。
进进出出是对八儿的动作描写,说明八儿进出的次数之多,突出了八儿等待腊八粥时迫不及待的心情。好久说明等待的时间之长,表现出熬腊八粥破费功夫。
5.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
这里是对八儿的语言描写,八儿的追问突出了他想吃粥的急切心情,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馋猫的形象。省略号表示话未说完。
6.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
语言描写富有趣味,一个那字表现了八儿撒娇、赌气、失落的心理。
7.并且八儿所说的饿,也不可靠,不过因为一进灶房好奇而急于想尝尝这奇怪的东西罢了。
叹气嘟囔把熬煮腊八粥的样子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如临其境,仿佛闻到了那浓浓的香味,同时也突出了八儿的可爱与嘴馋。
8.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
八儿这个连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小孩子,借口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竟然要跟妈妈一样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并且在得到妈妈同意后,得寸进尺想吃得更多。从中感受到八儿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同时也说明八儿想吃腊八粥的想法极其强烈,展现了衣服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9.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放多了,它会起锅巴
这几句话是对八儿的心理描写,这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后的美妙的猜想,既写出了粥的特点,又写出了八儿好奇、急切的心理和嘴馋的特点。
10.呃他惊异得喊起来了,锅中的一切已进了他的眼中。
八儿由于个子矮看不到锅中的粥,对腊八粥有许多美妙的猜测,现在妈妈把自己抱起来,终于看见了。禁不住发出一声惊呼。省略号表示声音的延长。
11.这不能不说是奇怪呀,栗子跌进锅里,不久就得粉碎,那是他知道的。
跌字用得巧妙,把栗子进入锅里的过程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情趣。
12.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
这里是对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照应之前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现在看到粥的颜色却是黑的,不由得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里有些许失望。
13.晚饭桌边,靠着妈妈斜立着的八儿,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了。
把八儿吃饱的肚子比作一面小鼓说明八儿一碗接一碗吃粥,把肚子撑的像一面小鼓,描绘了八儿吃的十分饱的可爱形象,从侧面反映了腊八粥的好吃。
14.在他身边桌上那两只筷子,很浪漫地摆成一个十字八儿的爹同妈也都奈何它不来了。
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粥的美味胜过陈腊肉,也说明八儿的爹妈也吃的非常饱胀了。
27、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多音字:
乐 l(快乐) yu (音乐)
只 zhī(一只鸟) zhǐ(只有)
都 dōu(都是) dū (首都)
种 zhnɡ(种树) zhǒnɡ(种子)
28、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树和喜鹊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就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我会写:
单dān(单人)(单手)(单元)(书单)
居jū(居多)(居民)(居中)(居住)
招zhāo(招手)(招工)(招呼)(招风)
呼hū(高呼)(欢呼)(呼声)(呼叫)
快kui(快乐)(快门)(快车)(飞快)
我会认:
只 zhǐ (只有) 窝 wō (鸟窝)
孤 ɡū (孤单) 单dān (单双)
种 zhnɡ(种树) 都 dōu (都是)
邻 ln(邻居) 居 jū(居住)
招zhāo (招手) 呼 hū (呼吸)
静 jnɡ (安静) 乐 l (快乐)
易错的字:
居:部首是尸,不要写成户。
乐:由五笔组成,第二笔是∟
部首:
土(地、块)
多音字:
乐 l(快乐) yu (音乐)
只 zhī(一只鸟) zhǐ(只有)
都 dōu(都是) dū (首都)
种 zhnɡ(种树) zhǒnɡ(种子)
近义词:
从前以前 孤单孤独
邻居街坊 招呼呼唤
一起一块 快乐开心
反义词:
单双 从前现在
亮暗 快乐伤心
安安静静吵吵闹闹
一课一练:
1、用也写句子。
我喜欢看童话书,也喜欢看科幻故事书。
我很快乐,他也很快乐。
2、把下面两个句子用也字连起来。
爸爸爱吃西瓜。 我爱吃西瓜。
爸爸爱吃西瓜,我也爱吃西瓜。
问题归纳:
1、从前,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孤单?
树和喜鹊孤单是因为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2、说说孤单是什么意思?
通过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可以看出孤单表示只有一个。
3、这棵树和这只喜鹊的邻居指什么?
这棵树的邻居指的是许多树,这只喜鹊的邻居指的是树林中的许多喜鹊。
29、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30、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有什么作用?
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解释为什么说祥子像个成人。
2.为什么说祥子像一棵挺脱的树?
祥子非常高大、健壮,无论是身材,还是五官,都是那么结实,那么有精神,就像一棵挺脱的树。这样的比喻,表现了祥子从内到外展现出的朝气与力量。
31、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课堂笔记之段落划分及大意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祥子的体态和装束上的特点。
第2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祥子的外貌特点。
3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2 个生字,会写8 个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现代诗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母爱的歌颂。
3.掌握现代诗的语言特点,体会诗歌的韵味。
二、作者简介
冰心(1900年10月1999年2月)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主要作品:《繁星春水》《再寄小读者》《小桔灯》等。
三、我会写注音及组词
繁:fn(繁星、繁密、繁多)
漫:mn(漫谈、漫长、漫不经心)
灭:mi(消灭、灭亡、自生自灭)
藤:tng(紫藤、葡萄藤、顺藤摸瓜)
萝:lu(藤萝、萝卜、菠萝)
膝:xī(膝盖、护膝、促膝长谈)
涛:tāo(波涛、浪涛、波涛汹涌)
躲:duǒ(躲闪、躲让、东躲西藏)
四、近义词
漫灭磨灭 回忆 记忆 思潮思绪
五、反义词
漫灭长存
六、理解词语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紫藤的通称。
思潮:接二连三的思想活动。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七、句子解析
1.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
永不漫灭指永远也不会忘记的意思,因为这些事对我来说很重要,而且值得回味,我现在作者缺少的正是这种儿时与母亲相处的甜蜜回忆。
2.大海啊!哪一颗星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前两个反问句分别说明星星有光、花有香味,这都是自然界中的正常现象。第三个反问句说明我的思潮里有大海波涛的清响,和星星有光、花有香味一样正常。表达了我对大海的热爱和依恋。
3.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指心灵受到打击,向母亲倾诉,寻求慰藉。躲字说明母亲是作者心中风雨唯一的庇护伞。
八、问题归纳
1.繁 星(七一)这些事指的是哪些事?
这些事应该指儿时与母亲相处的旧事。
2.繁 星(七一)这首小诗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明亮的月光洒满了花园,花园中的藤萝垂落在廊亭的边缘,给人安全温馨的感觉,我 安静地趴在母亲的膝上,感受着她温柔而又关爱的抚摸。
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的回忆,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牵挂。
3.繁星(一五九)这首诗中巢和母亲的怀有什么关系?
在这里诗人选取了巢这个意象,非常贴切。当天上的风雨来时,鸟儿会躲到它的巢中;当孩子心中的风雨来时,她会躲到母亲的怀里,母亲温暖的怀抱永远是最安全的地方,会像安全的巢一样庇护我。这首诗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九、课文主题
繁星(七一):通过回忆小时候的事,歌颂了童真和母爱。
繁星(一三一):用排比、反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的赞颂。
繁星(一五九):运用类比、联想和比喻,表达了对母爱的深情赞颂。
这三首短诗通过对母亲和大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依恋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让我想起了与母亲相处时的情景,我依偎在母亲身边,诉说心事,给人温暖安逸的感觉。
3.朗读第2首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
这首诗写的是冰心对大海的感受,是对大海的赞颂。
4.第3首诗中的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第一个风雨是大自然中的风雨,第二个风雨是诗人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3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1.生字
绣 潇 绽 朦 胧 晖 徜 徉
桦 涂 茸 穗 寂 霞 抹
2.词语
白桦 毛茸茸 潇洒 花穗 朦胧 寂静 朝霞
3.字词解析
流苏: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
姗姗来迟:比喻走得缓慢从容。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白雪皑皑: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毛茸茸:细毛丛生的样子。
徜徉: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
4.专有名词
白桦:树干可达25米高,50厘米粗。有白色光滑像纸一样的树皮,可分层剥下来,用铅笔还可以在剥下薄薄的树皮上面写字。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大火烧毁的森林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木材可供一般建筑及制作器、具之用,树皮可提桦油,白桦树孤植、丛植于庭园、公园的草坪、池畔、湖滨或列植于道旁均颇美观。
5.作者简介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苏联俄罗斯诗人。出生于梁赞省一个农民家庭。1916年初第一本诗集《扫墓日》出版。《变容节》《乐土》《约旦河的鸽子》《天上的鼓手》等著名诗作,以抒情的方式,抒发个人对革命的感受。参加意象派并成为中心人物,写出《四旬祭》《一个流氓的自由》。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批判意象派,表明了他向现实生活的回归。1924年出版了轰动文坛的诗集《莫斯科酒馆之音》,展示了诗人抑郁消沉的心灵。1924至1925年诗人的创作进入高峰期,写出组诗《波斯抒情》(1924)、长诗《安娜斯涅金娜》(1925)、诗集《苏维埃俄罗斯》(1925)等。
6.教材分析
叶赛宁的抒情诗《白桦》于1914年发表。这首诗意象鲜明、节律和谐、感情欢悦、意境明丽,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
诗分四节,每节四行。
首节总写白桦的特点。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次节写桦树的枝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这一句让我们想起岑参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三节作者又总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寂静用朦胧来修饰,这是作者用感官相通的手法,写出白桦含蓄而高洁的精神,玉立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写出它的非同凡响。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玉立和闪着两个动词突出静静挺立的白桦不失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最后一节,诗人把白桦置于朝霞的映照之下,徜徉用拟人的手法准确而细腻地描摹了朝霞生成的过程,姗姗来迟突出朝霞的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大有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之意。
总之,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当我们读到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的时候,我们能完全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3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35、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元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36、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我会写:
符f(符号、相符、音符)
欲y(食欲、欲望、欲罢不能)
魂hn(灵魂、鬼魂、魂不守舍)
借ji(借口、借书、借钱)
酒jiǔ(白酒、红酒、米酒)
何h(何时、何地、何苦)
牧m(牧童、牧民、牧场)
兄xiōng(兄弟、兄长、师兄)
独d(单独、独自、独立)
异y (异乡、异地、奇异)
佳jiā(佳节、佳音、佳作)
多音字:
行hng(银行)xng(不行)
少shǎo (少人)sho (少年)
书写指导:
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
魂、借、酒、何都是左窄右宽,
独部首是犭笔顺是:撇、弯勾、撇。
异上面是巳不是已,更不是己。
问题归纳:
1、《元日》一诗写出了怎样的节日情景?表现了怎样的节日气氛?
答:这首诗写出了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旧符(贴春联)的节日情景,表现了一种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2、《清明》一诗描绘了这个节日怎样的图画?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活灵活现的雨中问路图,表现了作者哀伤的情感。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
答: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4、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情景?
答: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元宵节人们挂上各种灯笼,会猜灯谜,煮元宵吃;端午节人们会做镜糕、吃粽子、赛龙舟,门上插艾草、沙枣花等;中秋节一家团聚,烙月饼,看月亮
课后习题答案:
二、这三首诗分别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元日》这首诗写的是春节。写出了一片喜庆,人们放鞭炮、喝屠苏酒、贴新对联欢度春节的情景。
《清明》 这首诗写的是清明节。描写了清明节雨纷纷而下,人们吊唁亲人,伤心欲绝。在外不能回家扫墓人想借酒浇愁,恰巧碰到牧童指点去杏花村的情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描写了亲人团聚,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37、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注音组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注音组词
生字组词
状zhung(形状、状物、现状、奖状)
狐h(狐狸、狐疑、狐臭、狐假虎威)
狸l(狸子、狸猫、河狸、老狐狸)
丁dīng(丁当、壮丁、园丁、人丁)
零lng(零落、零头、零件、零花钱)
巧qiǎo(巧妙、巧合、恰巧、花言巧语)
克k(千克、克服、克扣、克敌制胜)
肠chng(香肠、大肠、腊肠、牵肠挂肚)
继j(继续、继任、继承、前赴后继)
续x(连续、陆续、手续、续费)
抬ti(抬头、抬水、抬脚、抬轿子)
秘m(秘诀、秘密、秘书、秘方)
密m(密切、密电、精密、细密)
38、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近义词
保存保管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 紧急危急 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 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反义词
完整残缺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39、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作业)zuō(作坊)
乘chng(乘法)shng(千乘之国)
笼lǒng (笼罩)lng (竹笼)
40、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一、多音字
都dōu(都是)dū(首都)
作zu(作业)zuō(作坊)
乘chng(乘法)shng(千乘之国)
笼lǒng (笼罩)lng (竹笼)
二、近义词
保存保管 热闹喧闹 悠闲清闲
普通平常 紧急危急 惊扰打扰
名扬中外闻名天下 形态各异各种各样
三、反义词
完整残缺 热闹冷清 悠闲忙碌
普通特别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四、理解词义
闻名中外:在中国和外国都很名气。
形态各异:本课指画中在街上来往往的人的形状和样子各不同。
溜达:散步,闲走。
摊贩:摆摊子做小买卖的人。
作坊:本课指手工业工场。
惊扰:惊动扰乱。本课指小毛惊动扰乱了欣赏风景的人。
五、积累词语
描写形态多样的四字词语
形态各异 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 各种各样
ABB式词语
来来往往 清清楚楚 吞吞吐吐 形形色色 兢兢业业 结结巴巴 密密麻麻
又一又一结构的词语
又踢又跳 又惊又喜 又高又大 又快又准
六、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七、句子解析
1.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好几百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首先概括写了画面上人物多,然后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写画面上都有哪些人,主要是通过人物所从事的行业来表现的。表示在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物,这里没有写出来。突出人物之多的特点,从而看出下了很大功夫。
2.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这句话通过介绍街上的各类店铺说明街市很热闹。句中的表示街市上还有许多各式各样的建筑这里没有写,突出了街市的繁荣景象。来来往往说明街上人多,很热闹。连用五个有的,运用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行人的不同形态,展现了热闹非凡的街市景象。
八、问题归纳
1.你从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读懂了什么?
不到一寸黄豆那么大说明人非常小,可就是这样小的人,作者也把他们画得清清楚楚,这说明画家的绘画技巧十分高超。
2.作者为了写出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不仅写各种店铺,还重点运用排比写出了形态各异的人。学习运用排比的方法写一段话,把一个意思说清楚。
天上的云千姿百态,变幻多端:有的像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一条鲜艳的红领巾在飘扬,有的像一匹骏马在奔驰,有的像一只蝴蝶,慢慢变大,渐渐模糊了
3.《清明上河图》全图大致分为汴梁郊外春光、汴河场景、城内街市三部分。课文只是侧重介绍了城内街市部分。你想象一下他郊外春光一个场景写一段话,注意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
郊外春光一片大好。你瞧树木郁郁葱葱,沟渠边开满了各种不知名的小花,有红的、白的、紫的都像赶趟似的。地里老牛迈着沉稳的步子,一对年轻的夫妇,一人牵牛,一人吆喝,随着吱呀吱呀的犁耙声,缓缓地弯腰撒豆,时不时抬头看看远飞的水鸟。远处几个孩子正爬卧在溪头剥莲蓬,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树荫下一对老夫妻正在聊天,瞧他们笑得多开心
4.《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
(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八、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介绍与画中人物多、街市热闹以及桥北头的一个情景三方面内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这幅名画的赞美和喜爱,也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41、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介绍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精巧和图案美观的特点。
2.第2自然段从哪两个方面展现了赵州桥设计得坚固的?
从建筑材料和形状特点两方面展现了赵州桥的设计坚固的。
3.仿照课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句话。
天边的云霞姿态万千,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吃草的小羊,还有的像潜游的鱼儿,真是美丽极了。
4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赵州桥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河北省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栏板上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多音字
省shěng(节省)xǐn(反省)
横hng(横竖)hng(蛮横)
爪zhǎo(爪牙)zhuǎ(爪子)
济j(救济)jǐ(人才济济)
4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记叙了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每个过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我国造纸术发明及传播,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与影响。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课文写这段有什么作用?
这段写的是纸发明前人们记录、阅读、携带、保存文字的不便,表现出我国劳动人民在纸上的探索不断,也使得纸的发明显得非常迫切,正是因为这些探索使得后来的纸的发明水到渠成。也与后文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呼应,为后面蔡伦改进造纸术做好的了铺垫。
3.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你体会到了什么?
我体会到: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搬运和保存也方便,蔡伦真聪明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我国的造纸术传到朝鲜,朝鲜的人们会说些什么?
中国人太伟大了,竟然用这么容易找到的便宜材料做出这么实用的纸来,以后我们写东西、阅读、搬运、保存再也不发愁了。
5.仿写: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上面一段话写出造纸具体过程。请你用上,再写做一件事的过程。
早上起来,我先穿好衣服,再洗脸、刷牙。
4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近义词反义词
蔡伦,字敬仲,桂阳郡宋阳(今湖南宋阳)人,生于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于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蔡伦从小随父辈种田,聪明伶俐,讨人喜欢。永乐十八年(公元75年)蔡伦被选入宫,时约15岁。他读书识字,成绩优异,公元88年,侍幼帝(和帝)左右,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秩俸二千石,地位与九卿等同。中国历史上宦官干预国政,也正由此开始。在此期间,他总结西汉以来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由他监制的纸被称为蔡侯纸。他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 四大发明 之一的造纸术有着巨大贡献,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建光元年(公元121年)自尽而亡。
近义词
笨重沉重 轻便简便 粗糙粗陋
吸收吸取 改进改善 促进推动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反义词
文明野蛮 贡献索取 笨重轻巧
粗糙光滑 促进阻止
45、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后题目及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课后题目及答案
语句段运用
1.读一读,说说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
①水面的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飘荡多用于形容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波纹,所以选用荡漾。
②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轻巧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巧或操作轻松灵巧等;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力气或轻松愉快。所以第一个句子选择轻快。
③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灵巧形容灵活而巧妙;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第三个句子,老远就闻到了气味,说明小狗的鼻子能对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所以选择灵敏。
2.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它们的毛色白中透出金黄,毛是柔软的,随着微风在起伏着:四条腿是细长的,像是缩小的骏马的腿,蹄子呈淡黄色,而且是晶莹透亮的;额上的毛轻轻打了个旋,细看时,觉得那是一朵花;鼻尖是粉红色的,像是三月里从桃树下走,一瓣桃花飘落下来,正好落在了它们的鼻尖上:眼白微微有点红,眼珠是黑的,黑漆漆的;公羊们还都未长出犄角,头顶上只有两个骨朵儿。(曹文轩)
46、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组词字词解释
形状 状态
狐 狐狸 白狐
狸 海狸 狸猫
丁 家丁 园丁
零 零乱 零食
巧 巧合 碰巧
克 克服 克制
肠 香肠 肠胃
继 继续 继承
续 连续 持续
抬 抬头 抬手
麻 麻烦 棉麻
烦 烦恼 烦闷
理解词语
希望: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
失望:因为希望未实现而不愉快。
奇怪:感到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一丝:形容极小或很少;一点儿。
继续:(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
麻烦:繁琐难办的事。
47、三年级下册我变成了一棵树生字组词与笔画
形状 状态
狐 8画 狐狸 白狐
狸 10画 海狸 狸猫
丁 2画 家丁 园丁
零 13画 零乱 零食
巧 5画 巧合 碰巧
克 7画 克服 克制
肠 7画 香肠 肠胃
继 10画 继续 继承
续 11画 连续 持续
抬 8画 抬头 抬手
麻 11画 麻烦 棉麻
烦 10画 烦恼 烦闷
48、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译文翻译
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译文翻译
有一个宋人在田里耕作。田中有一个树桩。一只兔子奔跑时撞在树桩上折断了脖子死了。于是这个宋人便放下手中的农具,守在树桩旁边,希望再捡到撞死的兔子。兔子(当然)不可能再得到,他自己反倒成了宋国的一个笑话。
4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诗歌译文
梅子熟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都是苍翠的树木,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之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叫声,比来时更增添了几分幽静。
50、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棵树?
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这样旧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2.英英变成树以后发生了什么奇妙的事,画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想象。
树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鸟窝;妈妈住到了树上的鸟窝里;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和它们 一起啧吧啧吧地吃;小动物们讨论哪里来的水滴。
3.为什么我会想念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好像还看见爸爸正在大口大口地啃着一块糖醋排骨?
因为我看见妈妈把好东西分给小动物们,还和它们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而我早已经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想吃家里香喷喷的饭菜,尤其是自己最爱吃的糖醋排骨。
4.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哪来的这一部分?可以删掉不写吗?
这一部分不能删掉,写小动物们猜测水滴是下雨了、牛奶打翻了、虫子撒的尿、大树的眼泪,可就偏偏猜不到这是大树看到好吃的流出的口水。自然而然地引出英英变成了树真麻烦这一想法。
5.你是怎样理解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这句话的?
从小馋猫,肚子饿了,对吧?对我眨了一下眼睛可以看出妈妈早已经知道这棵树是英英变的,联系课文开头,妈妈知道英英不喜欢吃饭才变成了树,于是带了很多好东西住到鸟窝,又故意分给小动物,和它们一起啧吧啧吧地吃,目的就是引起英英的食欲。英英终于明白了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51、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三年级下册第17课我变成了一棵树课堂笔记之句子解析
1.英英,吃饭了!/我在树下吃饭。/英英噪门又大了许多。
作者以对话的形式开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交代了妈妈只想让英英赶紧吃饭,英英只想好好玩儿,为下文英英变成树作铺垫。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写出了孩子的贪玩。又大了许多说明妈妈提高了嗓音喊英英吃饭。
2.我真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这样就没人在你玩的时候叫你吃饭了。
英英想变成一棵树,完全是因为不想自己在玩儿的时候有人叫自己吃饭。
3.我心里想着,就觉得身上痒痒的,低头一看呀,我真的变成了一棵树!
这是介绍我变成树的过程。痒痒的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变成树的感觉。冒字也用得有趣,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呀写出了我的吃惊。
4.你猜,我变的树上会长什么?当然不是苹果啦,梨也不对对了,鸟窝!
这是一个设问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表现了我丰富的想象力。
5.我变成了一棵长满各种形状的鸟窝的树长方形、圆形、椭圆形、菱形
各种形状说明树上的鸟窝是各种各样的。句末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指鸟窝的形状还有很多。
6.风一吹,它们就在枝头跳起了舞。
它们指的是各种形状的鸟窝。鸟窝在枝头跳起了舞,这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反映了英英丰富的想象力和快乐的心情。
7.你怎么住进来?别担心,我会弯下腰就像平时上你的小床那么容易。
只就表明住进鸟窝里是极其容易的事情。对人们提出的疑问给出明确的答案,弯下腰就可以了,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8.傍晚的时候,妈妈背着一个大包过来了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
心跳震得鸟窝一动一动,甚至发出丁零丁零的声音,显然是一种夸张的写法,突出英英紧张的心理。
9.一些树枝轻轻地垂下,妈妈顺着这些树枝爬了上来,坐在那个三角形的鸟窝里。
顺在这里是沿着的意思,妈妈沿着轻轻垂下的树枝爬上来。妈妈沿着低垂的树枝很容易地爬上来,住进了三角形鸟窝里。
10.这时候,我开始想念家里那些香喷喷的饭菜,好像我最喜欢吃的东西!
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表现了此时的我的饥饿。
11.噢,最了解我的人到底还是妈妈。
最到底表现出我的感受:还是妈妈最关心、最了解我啊!
52、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石灰吟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重难点探究:
1.《石灰吟》这首诗是抓住石灰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
这首诗抓住石灰不怕击打、不怕烈火,甘愿粉身碎骨而把白粉末奉献给人们的特点来写的。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更突出石灰不怕击打。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粉,全不怕突出石灰甘愿经受磨炼,奉献自己的品质。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5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重难点探究: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5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本课知识点
马诗
[唐]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注释:
大漠:广大的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今蒙古国境内杭爱山。
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何当:何时将要。
金络脑:即金络头,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踏:走,跑。此处有奔驰之意。
清秋:清朗的秋天。
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什么时候才能给它带上金络头,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