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分享 2023-04-19 16:37:04

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1、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景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说教学程序】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法国梧桐树图片,鼓励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法国梧桐树的资料。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什么?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 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使学生在快乐读文中有效识字,本设计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借助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进而产生探究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导入:(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根据不同字义之间的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更加有趣的字会意字。

2.揭题:(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机补全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激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指名读字,教师相机强调明是后鼻音。

(2)启发交流: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明这个字的部首是它左边的日,叫日字旁。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明的意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哇,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男女生比赛读,做到读正确。

(6)全班齐读韵文,做到读流利。

(7)师生接读:日月(老师读)明 (学生接)。

(8)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指导学生先和同桌读一读,再大声读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图片 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巩固识字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课件出示小和土,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2)思考并交流:怎样才能记住尘字?(小的土就是尘。)

(3)扩词:灰尘、粉尘、尘土。

2.学习木林从双。

(1)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

(2)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棵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二人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鸟,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4)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过这三个字吗?能为它们组个词语或说个句子吗?

3.学习森众。

(1)实践活动:请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分别画出一幅图画。

(2)展示字理图画,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一说森和众的意思。(树很多形成森,人很多表示众。)

4.总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成。

5.学习心。

课件出示心,鼓励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谜语记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6.对比识记力。

出示刀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交流发现:这个刀字,撇如果出头就变成了力,指名读。

7.借助图片识记条。出示一条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条字,再扩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个苹果。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一个学生读:明,日月明。老师问:读对了吗?其他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哪些是由三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巩固所学生字。

五、观察辨析,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横要写得平直,撇与捺要写得舒展。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3)检查点评。

(4)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书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3)教师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4)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后写、揣摩字形的习惯。同时注意书写评价,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程度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品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更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质疑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又读懂了什么。

4.小结:只要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5.导读: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读好这首儿歌。(全班学生齐读儿歌)击打节拍,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图片 要通过反复读,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美。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集体交流,男女生争夺加分赛胜利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力。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2)交流明确。

①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②横折钩要在横中线的上边起笔。

③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3)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2.指导书写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请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位置。注意心的笔画卧钩的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观察生字笔画及位置,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有效指导,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课后第三题第一个字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1)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2)泪可组词:泪水、眼泪。

图片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题第二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引导学生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的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亲子互动,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背诵儿歌,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背诵使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的特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观察每个汉字的书写规律及间架结构,从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促进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提升。

3、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4、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12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是用多大的声音,教材通过三幅图创设了三个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说话时有时候需要大声,有时候需要小声。教材中用两个问句激发了学生探究和表达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的过程中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养成了良好的表达习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交流与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感受交际的乐趣。

   2.知道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能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判断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逐步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重、难点)

   3.在交流与表达的过程中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认识一位小朋友,(课件出示一个小男孩的图片)大家看,他叫聪聪。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兴奋地)聪聪,你好!

    师:聪聪和我们一样,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最近遇到了点问题,特别苦恼。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生:愿意!

    师:有一天,聪聪在走廊里遇到了他的同学,于是聪聪就大声地喊:你好,我们一起去玩吧!恰好老师经过这里,老师对他说:请不要大声说话!聪聪记住了。上课了,老师叫聪聪回答问题,聪聪想起了老师的话不要大声说话,于是就用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又说:请你大声一点。聪聪有些糊涂了,到底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谁来告诉他?

    生(纷纷举手):我来,我知道!

    师:呀,你们都知道啊!快来说一说吧!

    生1:我觉得在走廊里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

    生2:上课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师:看来,说话时有时要大声,有时要小声,那到底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用多大的声音合适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交流用多大的声音。(板书口语交际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将学生带入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发现在生活中有时候说话要大声,有时候说话要小声,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创设情境,主动交流

    师:(课件出示图书馆的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图书馆吧!在图书馆里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应该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读书。

    师:你能表演一下图书馆中的对话吗?和你的同桌练习一下吧!

    (生兴奋地与同桌练习。)

    师:谁愿意和你的同桌一起来表演一下?

    生1:(小声地)请问,这里有人吗?我可以坐在这儿吗?

    生2:这里没人,你可以坐在这儿。

    师:真好,这两位同学不但知道在图书馆要小声地说话,不影响其他人读书,而且还知道运用礼貌用语,真是懂礼貌的好孩子。

    师:(课件出示小朋友讲故事的情境和课间与老师交流的情境)同学们看这两幅图,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生:第一幅图是在教室里,一个小朋友正在给同学们讲故事。

    师:是啊,小朋友在讲故事,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

    生:应该大声说话,不然的话同学们就听不清了。

    师:哦,讲故事时要大声,同学们,你们记住了吗?以后讲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大声。

    生:记住了!

    师:那第二幅图呢?

    生:第二幅图是一个小朋友捡到了一块橡皮想要交给老师。

    师:他应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呢?

    生1:应该大声说,要不然老师听不到。

    生2:我不同意,我觉得应该小点声说话。下课了,其他同学都休息了,不能影响他们。

    师:(笑)哈哈,两位同学的看法不一样了,同学们,你们怎么想?

    生:(议论纷纷)大声说!不对,小声说!

    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都能说清自己的理由。老师觉得,课间在教室里说话要小声一点,不然会影响别人休息,也会影响班级的纪律,但声音也不能太小,一定要让对方听清楚。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本环节用课件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学生在情境中判断该大声说话还是小声说话,并与同桌交流表演,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生活与口语交际的联系。

  三、联系生活,学会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师:在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声音说话,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

    生1:在饭店吃饭时要小声说话,这样才不会影响其他人用餐。

    师: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生2: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要大声说话,这样才能让同学们、评委老师听清楚。

    师:不错,比赛时一定要有气势。

    生3:看电影时要小声说话,或者不说话,要不然会影响别人看电影的。

    生4:在医院里要小声说话,不能影响病人休息。

    师:说得对,在公共场所要小声说话。

    生5:家里来客人了要大声问好,这样才热情。

    生6:打电话时声音要大一点,这样对方才能听得清,但如果在公共场所声音也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别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用合适的声音说话。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离不开生活实际,口语交际更离不开生活实际,只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才能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学以致用。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

    生2:我还知道表演时、回答问题时要大声说话。

    生3:我知道在公共场合说话要小声,不能影响其他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说话有时候要大声,有时候要小声。该用多大的声音说话,我们要根据说话的场合、说话的对象等来决定。希望同学们以后说话的时候注意这个问题,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小学生,好不好?

    生:好!

    师:请同学们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请他们也和我们一起用最合适的声音说话,做最文明的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并谈收获,将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深化巩固,同时为学生创设表达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平等的互动交往的过程。口语交际更需要创设实践的空间,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提高学生听的能力,说的水平,参与讨论的热情,并学会与人交往。为此,本节课,我注意巧妙地创设交际情境,从生活中汲取素材,使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地观察、思考、想象。我再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使学生在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中,不断地掌握、完善交际要点。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表达欲望。课堂中力求能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有说话、讨论、评价的机会。为了改变口语交际课上单纯乏味的说教,课堂上我采用讲故事演一演等形式,把单纯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行为结合起来,促进了知与行的转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表达,喜欢上交流。

  2.为学生创设了表达的情境,降低了表达的难度。我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既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又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明其理、信其道,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有张有弛。

6、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5玲玲的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本篇课文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表现儿童的生活,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通过一幅参加评奖的画:《我家的一角》,主人公玲玲先后经历了得意-伤心-满意的心路历程,篇幅虽短,却一波三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玲玲的情绪变化,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讲这个故事,从而达到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的单元目标。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好人物之间的对话,结合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而理解关键语句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方法,认识玲、详等15个生字,正确书写幅脏。

2、通过自由读,同桌读等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故事。

3、逐步养成带问题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能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教学重、难点

能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关键词讲述故事;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课题

1、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伙伴(出示头像),她的名字叫玲玲,看她笑眯眯的多可爱啊!来,我们一起喊出她的名字吧。你是怎么记住玲这个生字的?(交流玲的识字方法)

2、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画得一手好画,今天我们就来学《玲玲的画》。(板书课题)

3、画:是这节课要求写的生字,在书写的时候请注意:横在上半格,要写短,田字稍小在中间,横在横中线,竖在竖中线,下半部分要写宽,包住田。

(二)通读理课文

1.玲玲的画中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呢!咱们去看看吧。请打开课本,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巡视,表扬学生的读书姿势)

2.同学们课文读的这么棒,老师就奖励大家欣赏玲玲的画。(课件出示)玲玲画了什么?

3.回答正确,玲玲画得是《我家的一角》。这幅画可是要去参加比赛的,所以玲玲画得非常认真,画了好长时间才完成呢!看到自己的作品,玲玲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快去读读吧!(出示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现在你知道玲玲的心情了吗?指名读。板书:得意

(3)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得意,快用圆圈圈出它。(端详)端详,详在这里发轻声,那端详是怎么样的看?

(4)请你来演一演?(你们看,她把画认真仔细地看了又看,这就是端详。)

(5)谁能读好这句话?

(6)看他读得多认真呀!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吧。

(三)品读破难点

1.正当玲玲端详自己画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出示图画)学生观察

快看,玲玲的这幅画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故事中又是怎么说的?赶快到文中找找答案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2)自己读读这段话,这么好的画弄脏了,这时玲玲的心情又会怎样呢?指名回答(板书:伤心)

(3)指名读。问:玲玲你为什么那么伤心啊?(出示:我的画弄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孩子你呢?你呢?

师:别哭,孩子,在这儿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听了爸爸的话,玲玲是怎么做的?(出示第八自然段)

2.自由读。谁来说说玲玲是怎么做的?生回答。

(1)出示图,看,这就是玲玲修改后的画,你觉得怎样?这只小花狗真是可爱呀!谁来读读这个句子。

(2)指名读,是呀,一点小小的改动,使这幅作品更好了,更容易得奖了,所以玲玲满意地笑了。(板书:满意)让我们再来读读文中的句子吧!(出示小花狗的句子)

(4) 玲玲真高兴啊!原本已经弄脏的一幅画,动动脑筋就比之前更美了,而且还充满了生机。此时,你又想对玲玲说些什么?

是啊,你读懂了爸爸的心!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老师就请你读读爸爸的这句话吧。

(5)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我们就更容易理解爸爸的这句话了,再来读。

(6)随文识字:糟

(7)同学们,我们不但认识了生字糟,还从这件糟糕的事情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出示句子: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在生活中,如果我们再遇到类似事情也要动动脑筋去解决它。

(8)现在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出示图画(用上得意、伤心、满意)现在谁能看着图画,用上这三个词语把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规范写生字

1、玲玲是个聪明的小姑娘,不仅画得一手好画,还写得一手好字(出示:幅、评、奖、催、啪、脏、报、另、及、懒、并、肯)你认识它们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2、学写:幅、脏

通过写字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出这两个字的相同之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一样高)

(1)幅字的书写

掌握笔顺。(右下田字扁又宽)

(2)脏字的书写

掌握笔顺。(第一笔和第七笔都是竖撇)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书写评价,二次练写

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今天留给大家一个小任务,回家后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7、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4:田家四季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田家四季歌》。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八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田家四季歌》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单元是一个识字单元,而这首歌谣是一首描写田家四季生活的歌谣,也是由四幅季节图组成的田家四季图。而图画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因此本课教学设计以赏、看图、说图为主体思路,引领学生在在赏图中识字、学词、朗读,在说图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画了解课文内容。通过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培养了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之情。

二、说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做到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课堂中教师要设置很多环节来努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爱幻想,但识字量还不够多,语言积累刚刚起步,理解能力还很弱,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他们的想象力,美文美读、是他们学习这节课的主要成长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本课蝴蝶、麦苗等11个词语,掌握场、了两个多音字的读音,会正确书写季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农民在不同季节里的农事活动,体会农民的辛苦和快乐。

四、说教学重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重在识字和阅读,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而将难点定位:

了解农民在四个季节里的主要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五、说教学准备:本节课我将利用多媒体的图片、音频等工具有效辅助教学,使教学活动多样化。

六、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设置,激发兴趣法以春季美丽的图片导入,引起兴趣,激发情感。

2.多元识字法随文识字,自主识字。

3.读悟法以读代讲,读中促悟。愿意表现自己是儿童的共同特征。因此,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老师引读等多种方式来朗读儿歌,达到了情感朗读的效果,也让学生能更好的体会到四个季节的变化,体会到诗歌的语言美。

4.展开想象,拓展思维法--------培养低年级学生积极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新课标中低年级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之一,我采用这样的方法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二)、说学法:

而对于学生而言,以读为主,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本篇课文郎朗上口、节奏欢快的语言特点,从而越读越想读,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时结合课文插图来理解句子,了解田家人一年四季的农事活动,体会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快乐。

七、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从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彩的导入能迅速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之初我会出示一张充满春天气息的图片,将学生快速的代入到春季的情境中去。在欣赏图片的同时,很自然地进入了观察、发现阶段,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既形象又具体,并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这个环节我以读代讲,通过一定情景和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在在学习春天这一小节时,你怎么样才能把春天读得既美好又动听呢?在学习秋天这一小节时提问,什么是喜洋洋?你怎样通过读来表现喜洋洋的情绪呢?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季节的特点,感悟田家生活的与辛劳和幸福。充分的发挥出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设计注意到了低年级儿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把无形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边学边记,引导发现,渗透学法。写字教学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正确书写。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字形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从而直观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写字能力。例如季字,让学生自主观察字形、结构、写法及田字格的站位等等。

(三)课外延伸,巩固提升

通过把儿歌进行改编,让孩子们觉得语文课堂也是充满趣味性的,从而激发孩子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首先让学生来谈一谈自己对田家生活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孩子们的语文素养。在作业布置上尊重学生差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让作业不再是学生的负担。

八、说板书设计

至此,我的教学环节已经基本说完了,然而一个完整的教学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板书,板书是教师精心构思的艺术结晶,使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的板书设计是由文中四个典型的农事活动和四幅图画构成的,图文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设计了学生共同板书的环节,也激发了孩子们的课堂积极性,加深印象。

本节课我力求让学生在一个积极、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上就是我对《田家四季歌》这篇课文的说课,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8、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想】通过初读识字,再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再到美读词串,感受场景的美。从字到词再到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转眼间愉快的假期就结束了,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都到了哪些地方?哪个地方让你难忘?能说一说让你难忘的理由吗?(生回顾交流)

2.老师也去了一个地方,并且拍了许多那里的照片,现在选出几张我们一起分享(出示四个场景画面)你觉得这些场景怎么样?(漂亮、美丽、风景如画、让人陶醉、令人流连忘返)

3.是啊!这些都是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老师也被这里如画的美景陶醉了,久久不愿离开,不过老师用照片,留住了那里的美好。让我们走进它们,去尽情地领略这些场景的美妙把!板书课题:识字1

出示目标导学:

1.正确、流利、有韵味的朗读词串。

2.在结合局部画面的基础上,理解词语意思,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画面,认识数量词描绘的场景。

3.学会本课生字

(二)初读识字感受场景的美丽

1.初步观察画面整体感知四个场景的美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从这四幅画面里你看到了什么?观察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的顺序(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能用一两句话说一说你看到事物或景物吗?(师生交流评价)

2.借助拼音自主识字

(1)让我们走进课本,看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场景和事物?请自由朗读词语,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检查交流:

①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景物或事物请你说给大家听一听。(生汇报交流)

②你能正确读出这些词串吗?自由朗读试一试,读准字音并在头脑中想象景物、事物的样子。

③小组之间读一读、评一评,看谁读的正确、流利。(组内互读)

④谁能大胆地站起来,声音响亮、正确、流利地读好这些词语。(生个别读)

⑤去掉拼音,还有勇气读好这些词语吗?(2、3位同学读)

⑥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有些字是红色的,认真预习的同学还知道它们是本课的生字,你能读好它们吗?(找生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乘上梦中的小舟到这些地方去看一看。

(三)连词成串,边读边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组词语:边读词边想象画面、体会海边的美景。

过渡:孩子们大海到了,谁来和第一组词语朋友打个招呼。海鸥、沙滩、军舰、渔船是作者对大海的整体印象。

(1)在第一组词中,还有哪些量词?

(一只、一片、一艘、一条)

(2)你能再用这些量词仿写词组吗?

一只(小羊) 一艘(轮船)

一片(果园) 一条(小河)

(3)这些词组给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动人的画面?

(蔚蓝的大海上空有许多海鸥在盘旋,海面上一艘军舰正在远航,一条条渔船正在海面上捕鱼。沙滩上细软的沙子里埋藏着许多美丽的贝壳。)

( 4)这样一幅动人的画,这样的景象你觉得美吗?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同学们自由的练一练,再把这一串词读给大家听,看谁能把这幅画读得更美。

2.学习第二组词语:走进田野、荷塘,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我们的小舟出发了,孩子们田野到了,请你睁开眼睛吧!(课件出示)

(1)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田野中都看到了什么?(秧苗稻田鱼塘花园)

这些景物分别用什么量词修饰的?(一畦一块一方一座)

你能仿写一下吗?

一畦(韭菜)一块(麦田)一方(池塘)一座(大山)

(2)你们知道吗?喜欢他们吗?带着你的喜欢把它读好吧!

(4)随文识字:引导观察这组生字的字形特点,重点识记园字。

3.学习第三组词语:欣赏山区风景,感受山野之美

过渡:现在,不知不觉我们又来到了山乡村野,来欣赏一下这里的风景吧!

(1)你都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物?

(小溪、石桥、翠竹、飞鸟)

(2)随文识写桥字:认读石桥一词,谁见过石桥,在哪里见过?什么形状的?

预设:A乡村的小河上面。

B一般都是弯弯的。

(3)画出词组中的量词。(一道、一孔、一丛、一群)

随文识字:是一孔石桥,谁能想出办法记住孔这个字吗?可以用加一加或换一换的方法记住它们。还可以说一孔什么?(一孔山洞)

一群飞鸟,还可以说一群什么?(小羊)群字,写时应该左右等宽。

(3)小桥、流水、人家、翠竹,飞鸟组成一幅闲适、自在的如诗似画的山区风光,你能读出它的独特的美吗?

过渡:最后,我们又来到了校园,看看孩子们在干什么?

4.学习第四组词语:欣赏校园中孩子们活动场景。

(1)你看那校园中,孩子们在教室里认真学习,校园里还传来阵阵笑声,他们在干什么呢?

(2)让我们读一读:队旗、铜号、红领巾、欢笑。找找修饰他们的量词。

(一面、一把、一群、一片)

这些量词还可以修饰什么词语?

一面(镜子)一把(菜刀)一群(大雁)一片(海洋)

5.这样的温馨的画面,我们多想再看一看,把它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现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边读边放电影,相信这些画面,会在你头脑中鲜活起来的(韵味朗读)。

(四)体验情境、再现美景

1. 用心去读,边读边展开想象,相信你们眼前会出现一幅幅如诗如画的美景来!

(介绍边读边展开想象的读书方法。提示: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你认为哪儿最美?把你认为最美的地方多读两遍)。

2.这样的美景,如果不把它深深留在脑海中,该是多大的遗憾呀!来让我们背一背课文把那美好留在记忆里吧!(引导:韵味朗读并积累)

9、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10、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以读代讲,读中感悟。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教学中注重通过朗读来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抓住雾淘气的特点,引导学生揣摩雾的心理活动,学生围绕雾的特点进行了合理想象,能够带着体验去读雾说的话,恰当地读出了雾说话时的语气。对于较长的句子、特殊的排比句,教师进行了范读,从语调、停顿等方面做好引领,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2.注重积累运用。对于文中出现的生僻词语,如甚至、悠闲、散步等,通过直观图片、做动作表演、造句等多种形式来理解、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出示课文中有特点的句子,观察总结其结构特点。同时,适当地进行拓展训练,结合课件中出示的图片,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什么藏起来了,藏起来后的景色是怎样的。学生兴趣高涨,不仅能结合图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还能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景象进行表达,体验到了表达、运用的乐趣。

11、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3寒号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寒号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书写却字。

3.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4.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知道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2.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板书词条,图画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寒号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寒号鸟)指名读,齐读。

2.这里有一个多音字,大家刚才读得很准确,在本课他读ho,他还有另一个读音,谁知道他读什么?

3.开火车读词语。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认读情况,进一步巩固上节课所学一类字和二类字。

(二)创设情境,朗读品味

1.词语读得这么准确,课文内容也一定难不倒你们,你知道这个故事里都有谁?瞧!他们来了,打个招呼吧!

2.你们知道他们的家在哪吗?谁能帮助他们回家?(板贴喜鹊和寒号鸟)我们一起去看看喜鹊和寒号鸟的家吧!(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内容)(配乐,齐读)

过渡:几阵秋风,树叶落尽,冬天快要到了。此时,喜鹊和寒号鸟在干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三自然段吧!(指名读,齐读)

3.小喜鹊是什么时候飞出去的?

4.小喜鹊起得可真早啊!天刚刚亮,小喜鹊就飞出去寻找做窝的枯草。它可能会飞到哪里找枯草?

过渡:为了寻找枯草,小喜鹊飞到了田野,森林,学校,高山,它到处寻找,这就叫做东寻西找。

5.我们的小喜鹊早早起来,到处寻找做窝的枯草,这是一只怎样的小喜鹊?(板贴勤劳)

过渡:在小喜鹊忙着做窝的时候,寒号鸟在干什么呢?

6.看到这样的寒号鸟,喜鹊跑来劝他了。它会对寒号鸟说什么?而寒号鸟又是怎么回应它的?

出示自读要求:自读3-4自然段,划出喜鹊和寒号鸟说的话。课件出示对话内容。

7.这真是是一只什么样的寒号鸟?(板贴懒惰)

8.懒惰和勤劳正好是一对反义词,在这里将喜鹊和寒号鸟做窝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贴对比)

9.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过渡:天气越来越冷。冬天说到就到,寒风呼呼地刮着。(配乐)

10.引读:寒号鸟在崖缝里冻得直打哆嗦,(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11.句型练习:冻得直打哆嗦,冬天这么冷,还有可能冻得直( )。夏天特别热,我们就说热得直冒汗。如果在炎热的夏天,你看到有人吃着甜甜的雪糕,你会馋得直( )。

12.寒号鸟说明天就做窝,寒号鸟做窝了吗?(没有)

过渡: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好像又是春天了,喜鹊来到崖缝前第二次劝说寒号鸟。喜鹊说了什么?寒号鸟说了什么?

出示要求:自读67自然段,用划出喜鹊说的话,用~划出寒号鸟说的话。

13.课件出示喜鹊和寒号鸟的话。

(1)解释得过且过并适时指导朗读。

(2)同桌合作表演读。

14.师生合作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天气更冷了。(配乐并出示视频)

15.课件出示内容。

句式练习:冷得像冰窖。当天气非常非常热得时候,我们就会说热得像蒸笼。有人跑步非常快,快得(),慢得像( )

16.小结:像这样的得字短语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可以把它运用到我们的写话中去,让句子变得更加生动。

17.对比两次寒号鸟说的话。

第一次,它说到明天就做窝,明天他做窝了吗?

第二次,它又说到明天就做窝,他每一次都说明天做窝,但最后行动了吗?(没有)因为他把事情永远放到明天,今天只用来(睡觉和玩耍)

过渡:所以寒号鸟的结果是可以想到的,齐读最后一段。

18.思考:为什么喜鹊能住在温暖的窝里,寒号鸟却冻死了?

19.说话练习: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寒号鸟一样的人,你想对像寒号鸟一样的人说什么?

过渡:有一首古诗词也告诫像寒号鸟一样懒惰,得过且过的人,要珍惜时间,今日的事情今日做,不要拖到明天。否则就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出示:古诗《明日歌》

过渡:这样的道理还在我们的歌曲里。(课文内容编入歌曲)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石崖缝做窝 它叫寒号鸟 勤劳衔枯草 喜鹊不骄傲

声声苦劝告 懒惰不动摇 寒冬风狂嚎 崖缝像冰窖

哆啰哆啰啰 反复苦哀号 太阳出来了 枝头空呼喊

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设计意图】通过引读导入课文学习,为学生创设了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图文对照,让学生对寒号鸟和喜鹊的住处有一定的了解。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动,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来呈现各自的特点。细致的朗读指导,能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到人物形象的特点。此外课文内容编入儿歌,在课堂中融入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科整合。激发学习兴趣。

(三)总结

学了这个民间故事,我们懂得了不能像寒号鸟那样得过且过,而要像喜鹊,看得远,做得早,明白美好的生活要靠辛勤劳动来创造,懒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

12、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2坐井观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家好,我是______,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坐井观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教法、学法、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向大家详细说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

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

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

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架云梯,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一)教学目标: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预设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学会 7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

主探究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2)做实验,体验观天。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

它的视线,从而揭示寓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二、说学生。

为了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对学生的情况做了如下分析:(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

心)

三、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

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

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教法如下:

1. 动画激趣法。低年级的学生都比较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帮

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2. 实验法。学生用纸圈成筒,体会青蛙之所以认为天只有井口大,是因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从而

揭示寓意。

3. 情境演读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我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范读,自由读,表

演读,分角色读等,力求达到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效果,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

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意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可以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指导学

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

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

好习惯。

五、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课标理念和教材内容,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

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

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引导学生说说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2)个别读、齐读、小组读、

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3)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

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

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板书如下:

坐井观天

小鸟 天 无边无际 看得多 见得多

青蛙 天 井口大 看得少 见得少

以上,我从教材、学生、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

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13、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10日月潭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阅读此文,不仅要领略到日月潭秀丽的风光,而且要体味到对祖国美景的由衷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因此,要体会文中深厚感情,就必须把文中要求认识的字词掌握,把课文读通,在读中干悟。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类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二年级学生很少有人去过台湾和日月潭,但有可能在课外书或电视上对这里有所了解。课前教师要布置学生继续查找相关资料,并拓展文本,开展宝岛台湾知多少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9个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积累语言。

3.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以识字、读文为主,在识字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效果。读文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让学生在读中巩固识字,在读中领略日月潭秀丽的风光。

三、说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所以教师在这里借助图画、音像等手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山河壮美,从而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激发同学们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本环节课件录音把同学们带入美丽的日月潭,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找到不认识的字:自学生字,带拼音、去掉拼音读,小老师领读,交流识字方法等。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三)引导学生品味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在教学中,我借助挂图将文本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意想,让学生陶醉在令人神往的境界中,对月潭的风光有了更多的表象储备,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以读代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悟、理解,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旖旎风光。为让学生欣赏到这里的秀丽风光,感悟到作者的赞美之情,我采用了品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如品读第一段的第三句话。刚开始,学生只能浅显地感觉到这句话美,可是究竟是哪里美?却说不出所以然。这时,我让学生再读,读后看看图和多媒体画面,再来体会哪里美,学生就能感受到树木茂盛很美、群山环绕很美、许多名胜古迹也很美。并且学生还能用动作演示的方法来理解群山环绕这个难点词。这时再指导朗读就使品得以深化。针对低年级孩子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通过画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第二段中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14、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文中风娃娃吹动风车吹动帆船这两件事是详写,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风娃娃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本文是继《纸船和风筝》后又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风娃娃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风娃娃的求助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展开合作探究,在充分研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和风娃娃对话,帮助风娃娃。最后通过风娃娃的表扬信,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船工拉纤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猜谜激趣: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他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孩子们,猜猜看,他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导入: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学生读题)大家想更多地了解风娃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板画,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风娃娃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学习。

二、小组探究,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什么要求?

学生提的要求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理解字词方面的。 图片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本课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助、抽、使、示是翘舌音;栽、责是平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形声字识记哗、秧;熟字比较识记位拉,戴栽,青责;做动作识记使劲一词中的两个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助和秧;编字谜识记责。

(4)课件出示:带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写在树叶上,树叶随风缓缓飘入。

(5)小组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使劲秧苗表示责怪等词语。

(6)课件先后出示带有使劲、表示、责怪等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巩固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读课文的要求,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关风娃娃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生字词认读变得有趣味,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文,说一说:风娃娃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呢?

2.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后交流。

3.你是从哪里知道风娃娃做的这些事的呢?你最想读课文的哪一部分?相机指名读第2、3、5、6、7自然段,指导读通顺。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段落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这样安排,既检查了学生的初读效果,也为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学生口头填空,课件展示填入的词语:秧苗。

3.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秧左窄右宽。禾的捺变点;央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起笔。

苗上宽下窄。田字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这两个生字。

5.小组内合作,书写车、路两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图片 车是独体字,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

车首笔横较短,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写在横中线上,长短比第一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路左窄右宽。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各的横撇和捺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上。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特殊的语境中开展写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情境: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教师引导学生想:风娃娃高兴极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呢?请学生当小小秧苗,想想喝足了水会说什么。

3.拓展训练,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小小秧苗,表达对风娃娃的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此时风娃娃高兴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信函,导入新课

1.导入:课件出示求助信,配童音朗读: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啦,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呢?我好委屈呀,呜呜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2日

2.质疑:咦,风娃娃遇上什么烦心事啦?(学生交流)

3.过渡: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帮他吧!可我们怎么帮他呢?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对,要想帮风娃娃,我们就得认真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一封风娃娃的求助信,让学生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过渡: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很多事情。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自由读,想一想:在田野里,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人们喜欢风娃娃,因为他吹动了风车,让水飞快地奔跑,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3)课件出示句1: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①引导学生品读:风娃娃是怎样吹动风车的?

②演一演:指导学生做一做深深地吸使劲吹的动作,指导读好这句话。

(4)课件出示句2: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①引导学生品读:秧苗为什么笑着不住地点头?

②师生合演。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秧苗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3.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

6.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学生交流:在河边,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理由。

(2)课件播放船工拉纤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船工们为什么要感谢风娃娃?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3)边看视频,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要在读中体会。

(4)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船工,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7.指导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在第5~7自然段中,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

(3)想一想:如果你就是伤心的孩子、来收衣服的人、那棵折断的小树,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这个问题,先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由扶到放,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交流学习体会时,教师在重点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原有的理解得到深化。

三、讨论交流,感悟明理

1.引导学生交流:对风娃娃说一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好。

2.情境对话。

(1)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及风娃娃的图片。

①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②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2)齐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风娃娃该怎么做。 图片

(3)引导学生交流思考:风娃娃凭着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事,可人们还要责怪他,他真伤心,怎么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帮风娃娃,和风娃娃对话,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对话交流中初步感悟事理。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分

类的规律。

1.出示得、汗、场、伤四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得左窄右宽。右边多横等距,但长短不同,竖钩从短横处起笔。

汗左窄右宽。右边的干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场左窄右宽。土最后一横变提;右边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第一撇略短,第二撇稍长,两撇基本平行。

伤左窄右宽。右下部力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3.小组内合作,书写这四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设计意图:开展交流书写感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感谢信函,全课总结

1.过渡: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你们表示感谢来了。

2.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充满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3日

3.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从风娃娃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信中与风娃娃一同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体会到帮助风娃娃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哲理性很强。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一个演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角色,从而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15、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 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

2. 能运用多种方式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 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朗读感知

1. 联系生活,理解词语。

(1)导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清晨,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已放晴。走出家门,啊!多么明朗的天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很美的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提问:明朗的天空是怎样的?

(3)小结:明朗就是明亮和晴朗。在字典里朗的意思就是明。我们可以借助近义词和词素叠加的方式理解词语。

2. 情境创设,激发阅读期待。

(1)引入:早晨,我们走出家门,明朗的天空又高又蓝,一尘不染;我们走在小区里,凉爽的秋风吹动枝条,拂过树梢;走过小道,各色的树叶,随风翩翩起舞;走上大路,地上铺满了金色的梧桐树叶。让我们一起走进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读课题: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好停顿处。

3.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想象:走在水泥道上,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景色?

【设计意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一篇写景短文,因此,创设情境,让学生将阅读与生活勾连,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二、学习词串,外化运用

1. 想象画面,朗读词串。

(1)激趣:要把课文读正确,关键要读好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请读一读下面的词串。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2)思考:请把脑海中看到的景象,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 学习语言,发现规律。

(1)提问:以上词串有什么共同特点?

(2)小结:以上词串不仅写清楚了数量,还告诉了我们事物是怎样的。

3. 练习表达,积累外化。

(1)提问:选择其中的 2~3 个词串,来说一说你在这铺满金色巴掌的路上,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色?

(2)指名学生发言。

预设一:我看见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就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预设二: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亲密地贴着地面,组成了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设计意图:选择词语组成句子是一种外化语言活动,其用意是帮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同时,通过用词串说话进一步理解课文,达到深度学习。】

三、入情入境,想象画面

1. 个人品读,感受画面的美丽。

(1)启发:整篇课文共有 11 个自然段,从头至尾我们都能感受到秋天上学路上的美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画面或者片段读一读,说一说。

(2)自学要求:①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中描写的画面;②选择特别喜欢的一个片段,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四人小组交流:选择喜欢的画面,读出感受;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感受。

2. 交流互动,理解画面的美丽。

提问: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怎样的?

预设一: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1)提问:水洼指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词语水洼的意思的?

(2)出示水洼的图片,并小结:联系生活我们可以知道词语的意思。

预设二: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1)引导:铺不仅指水泥道上的树叶很厚,色彩很绚烂,还说明地毯非常长。

(2)提问:为什么是闪闪发光的地毯?

(3)指导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预设三: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就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1)提问:熨贴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词语熨贴的意思的?

(2)提问:凌乱是什么意思?借助白板,让学生上台摆一摆树叶的样子,感受凌乱。你能想象到是怎样的景象吗?

(3)出示课文插图,看课文插图,联系上下文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课文想象丰富,将眼前所见都想象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引导学生将角色代入,展开想象,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合成一个个富有个性的画面,得到美的享受。】

3. 进入情景,感受作者心情的美好。

(1)引导:让我们穿着雨靴,赶快走上这条小道!

(2)出示两组句子,比较朗读。

我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3)小结:我仿佛看到一个小朋友,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得很慢很慢。

(4)思考:你就是那位走在上学路上的同学,你一边慢慢地走,一边会想到什么?

出示句子: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5)启发:你瞧!这位同学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这多像

预设:你瞧!我头箍上粉色的蝴蝶结,多像一只蝴蝶在金黄的花园里飞舞着、歌唱着。

4. 全班配乐合作朗读课文。

(1)师生合作朗读,教师读开头和结尾部分,指名学生读课文中间的句子。

(2)全体学生合作朗读,由两位学生分别读开头和结尾,其他同学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3)抄写自己喜欢的片段,抄完后还可以试着背一背。

四、勾连生活,迁移运用

1. 发现规律,细读课文。

(1)思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如何把课文写生动的?

(2)小结:作者运用了想象、比喻的方法,把课文写得这样生动。

2. 提供支架,尝试写作。

(1)启发:你在上学路上或者放学路上看到过怎样的景象?

(2)播放视频:一年四季同学们上学、放学路上不同景色的照片和视频。

(3)提出写作要求:可以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运用课文中的词句,用几句话写下来。

课件呈现:

一个亮晶晶的水洼 一角小小的蓝天

一块彩色的地毯 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

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 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 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反馈交流:教师提出评价标准。

3. 延伸阅读,迁移运用。

(1)延伸阅读:作家汪曾祺在《自报家门》中也写了路上的景象,请自主阅读。

(2)作业:仿照《自报家门》写一写街景。

【设计意图:搭建图片支架词语支架范例支架等系列学习支架,不仅可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勾连各自的生活,发现美好,学习准确表达。】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组的人文主题是走进秋天。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还有散文,风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领略秋天的魅力。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本组的一个重要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训练目标位于三年级的语文训练链条的初段,是第一学段过渡到第二学段的重要拐点,为后面训练的开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从本册教材看,本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的语文要素是在第一单元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课前链接语、语文园地等多出予以持续提示,着力引导尝试发现、梳理、总结、运用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为后面的句段篇能力训练奠定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

3.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4.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5.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6.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内容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对大自然热爱的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重点)

2.学习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细致观察的重要性,懂得只有细心地观察,才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说教法】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说学法】

语文学习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因此,语文学习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求知,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变我学会为我会学。结合本课语言优美,情境奇特的特点,我引导学生用自读自悟、美读交流、入境体验,升华情感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意境之美,体验探究自然之乐。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境质疑,激探究之情。

出示梧桐树图片。交流谈话导入课题,鼓励学生看课题进行质疑:巴掌为什么是金色?水泥道上怎么会铺满金色巴掌?并引导学生联系对梧桐树的介绍,把梧桐树和巴掌连起来,说一句话。这样,一方面注重学生说话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学生所叙述的内容都融入了学生独特的体验与感受,体现语言学科的人文性。同时,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但对话的基础应是学生潜心融入文本。在学生产生了读书兴趣、探究欲望后,让学生自读全文,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为美读打下基础。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4.熟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指导朗读,深入探究。

如何指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教师不必细细讲解、分析,应重视读。因此,教学中教师以读代讲,以评代导。

1.读第一自然段,结合自身经历谈感受。

2.读第二部分,了解作者的发现,感受作者的情感。

(1)自由读第二至十一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

(2)有了新发现后,我有什么变化?

(3)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4)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我第一次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四)联系实际,课外延伸。

1.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感受?相互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要走进大自然,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16、部编版三年级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课后同步练习带答案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

一、我能写出生字的拼音。

增(   )   

靴(   )   

棕(   )   

凌(   )   

洼(   )

二、读拼音,写词语。

yun zi(   ) 墙壁上yn(   )画的图案有guī z(   ) 地pi li(   )着,看上去极其美丽。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水泥道  (   )的天空 

(   )的水洼 (   )的小雨靴

(   )的叶子 (   ) 的地毯

(   ) 的小巴掌 (   )的小鸟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亮晶晶(ABB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一片一片(一A一A式)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金黄(表示颜色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五、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是(   )。

A.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B.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C.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六、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季节)________的美,我发现这个季节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美景。

七、课内阅读。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地走着 _______地数着 _______地跳着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我用____________的方法理解了句中加点词,它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我还会用它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

看日出须早起。四点还不到,我就起身,沿着海边的大路,向着东山走去。我走得很快,不久,便爬上了山顶。

残云已经消尽了。几颗晨星在那晴朗的天空中,闪烁着渐渐淡下去的光辉。东方的天空泛起了粉红色的霞光。

天边的朝霞由浓变淡,粉红的颜色渐渐变为桔红,以后又变成了鲜红了。而大海和天空也像着了火似的,通红一片。就在这时,在那水天融为一体的苍茫远方,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开始时,它升得很慢,只露出一个弧形的金边儿。但是,这金边儿很快地扩大着,扩大着,涌了上来。到后来,就不是冉冉升起了,而是猛地一蹦就出了海面。于是那辽阔的天空和大海,一下子就布满了耀眼的金光。

1.给短文加个适当的题目,填在前面的横线上。

2.请在文中找出下面各词的反义词,写在括号里。

浓(   )     慢(   )

3.阅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完成下面题目。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相应的解释下面打)

露(露水 看见 显现) 蹦(出 跳 照)

(2)本自然段共有________句话。第二句话的意思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七句的意思是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自然段第三到第六句话是在写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写。

4.你看过日出吗?你看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zēng xuē zōng lng 

二、院子 印 规则 排列 

三、湿漉漉 明朗 亮晶晶 棕红色 金黄金黄 彩色 金色 棕红色 

四、1.绿油油 黑乎乎 胖乎乎 湿漉漉 

2.一朵一朵 一群一群 一个一个 一只一只 

3.雪白 深蓝 火红 天蓝 

五、A 六、秋天 水泥道 雨 枫叶 

七、1.小心 仔细 愉快 

2.联系上下文 杂乱而无条理 很久没有整理内务了,屋子里显得凌乱不堪。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八、1.看日出 

2.淡 快 

3.(1)显现 出 

(2)7 大海和天空被红日染得通红 太阳出来了 

(3)红日升起的过程 时间 

4.看过 我看着太阳一点一点出来的时候,心里面充满了希望,感觉自己也新生了一样。

17、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近义词反义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有哪些近义词反义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近义词反义词

明朗mng lǎng:光线充足(多指室外)、明显;清晰、光明磊落;开朗、爽快:性格

近义词:开朗 明媚 辉煌 光明 开阔 爽朗 晴明 晴朗 清朗 明亮 清明

反义词:清晰 灰暗 黄晕 阴郁 阴暗 阴沉 渺茫 朦胧 迷蒙 暧昧 暗昧 昏暗 迷茫

平展png zhǎn:(地势)平坦而宽敞、平而舒展

近义词:平顺 平整 平坦

凌乱lng lun:不整齐;没有秩序

近义词:混乱 纷乱 杂沓 参差 杂乱 庞杂 零乱 错落

反义词:齐整 整洁 整齐

增添 zēng tiān:添加;加多

近义词:填补 扩充 增加 推广 扩大 扩展 添补 添加 扩张 填充 加添

反义词:裁减 减少 削减 删减 缩减

愉快y kui:快意;舒畅

近义词:喜悦 欢愉 怡悦 欢喜 愿意 快活 欣忭 欢乐 欢娱 快乐 忻悦 兴奋 欢欣 高兴 乐意 得意 雀跃 夷愉

欢快 欢跃 快意 欢畅 欣喜 痛快 欢腾 开心

反义词:凄沧 悲痛 痛苦 悲忧 懊恼 烦恼 悲哀 苦恼 郁悒 悲伤 感伤 哀痛 苦闷 凄惨 忧郁 烦闷 伤心 不快

哀伤 忧伤

潮湿cho shī:含有比正常状态下较多的水分

近义词:滋润 润湿 湿气 温润 湿润

反义词:干燥

小心xiǎo xīn:注意;留神、谨慎

近义词:着重 郑重 注意 贯注 堤防 当心 属意 防备 把稳 慎重 审慎 提防 细心 仔细 留神 警惕 留意 提神

注重 介意 留心 谨慎

反义词:大意 鲁莽 莽撞 粗心

18、《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答:这是一道写片段的训练题。要仔细审题,围绕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然后组织语言写一写。

例:一个深秋的早晨,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落叶。那落叶的颜色各不相同,有的是暗黄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是红色他们的形状也不尽相同,有的像人的手掌,有的像弯弯的眉毛,还有的卷了起来,像小螺号一样。(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

19、《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三年级语文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后练习题答案解析,下面加点的词语你用什么方法理解的?和同学交流?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点拨:理解词语的方法比较多: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可以查字典理解,可以回忆生活画面帮助理解,还可以寻找近义词来理解

20、“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这是一道写片段的训练题。要仔细审题,围绕上学或放学路上的景色,然后组织语言写一写。)

示例:

上学路上虽说人不多,三三两两。但路旁各种建筑上的彩色灯缺格外显眼,放眼望去。就想是繁华都市的夜晚一样,红红绿绿。今天与以往不同的是多了一个成分雪在里面,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很轻松,就想在享受一样。雪被我踩出一条深深地脚印。我都没感到冻脚,回头看我走过的路,这一道黑脚印,记载着我向学校走的过程,代表我每天辛苦的走去学校求知,这一路我与雪认识了很多,我认识它。它是一个很纯洁,很无私,很伟大的冬天的天使。

天还没大亮,路旁的路灯像是在抬头仰望归人。灯光暗淡昏黄,像大雾般弥漫开来,没有焦点。这更像一只只渴睡人的眼,让看了的人也想睡。走在空空的街道上。我半闭着眼睛,一阵寒风更加加重了寒意。唰唰,从不远处传来了清道夫打扫街道的声音。我不禁想:清道夫,他选择了清扫大街就注定他必须每天清晨早起打扫街道,给都市一个崭新洁净的面貌。

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菜园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这样的菜园子真的不多见,于是我便更加留意了起来。菜园子里有一棵木瓜树,木瓜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多余的旁枝,远看真像一把大伞。大大的叶子贡献了一大片绿荫,夏天时经过这里,我总是特意走在那片树荫底下,偷得一时半会的清凉。木瓜的果实从小到大由下而上排列,挂成一大串,像是巨型的绿色葡萄,很有趣。在木瓜树的周围,因季节种着当季的蔬菜,有时候是绿油油一片的上海青,有时候是像一把把小绿伞一样的芋头,有时候是又细又长的韭菜林。不管种着什么,都是那么翠绿一片,也总引来一些蜂蜂蝶蝶飞舞着。菜园子不大,大概走二十多步就穿过了它,但我总是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也是那流连忘返的蜂蝶一般。

天才蒙蒙亮,马路上只有几辆汽车行驶,行人也寥若晨星。我坐在爸爸的电瓶车上,路过虹桥,只见旁边是蜿蜒的流水,四周是葱绿的树木,它们都沉睡在乳白色的薄雾里,周围一片寂静。在几枝向上挺拔的枝桠上,点缀着一抹红。红?那是怎样的红?没有粉红般妖艳,没有深红般深沉,它是热烈而鲜活的。却稀零在这光秃的水泥背景下,在这光秃的枝头。仿佛是哪个顽孩,闯进了这个光秃的世界,用胶水粘上去的。

一放学,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了放学回家路上的小卖部,拿着被汗水浸湿的两元钱,准备到那里买瓶可乐喝。我跑到了门口,刚刚想伸出手买可乐,忽然看见小卖部旁有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 的一个老人。我于是就想,是把钱给老人,还是买可乐,经过我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我竟然选择了买可乐。于是我把钱递给阿姨,拿着冰凉的可乐走了。我一边品尝着清凉爽口的可乐,一边欣赏着路旁的景色,我慢慢地走着一片树叶打到了我的额头上。这时,我才想起刚才那位老人,我想,自己喝着可乐,又不感觉到热,而且很自在,可那位老人就不同了,在炎热的阳光下坐着,估计又渴又累,很不好受,而我很舒服。想到这儿我感到非常惭愧,又感到自己手中的可乐不甜了,喝起来还涩口,非常后悔当初选择了买可乐。这时,路两旁的白杨树被微风吹得哗啦哗啦地响,好像在取笑我说:这个孩子没一点爱心。我羞愧地低下了头。我把手中的可乐喝完,送给了一个捡瓶子的老奶奶,希望这能弥补我的过错。回到家,我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爸爸妈妈,而是用我这支抒情的笔把这件走在放学路上的事记录下来。

21、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道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张张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张张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每一张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相反,很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里变得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欢跳着、歌唱着

2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景色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景色

示例:上学的路上,总要经过一片菜园子。在钢筋水泥的世界里,这样的菜园子真的不多见,于是我便更加留意了起来。菜园子里有一棵木瓜树,木瓜树只有一根主干,没有多余的旁枝,远看真像一把大伞。大大的叶子贡献了一大片绿荫,夏天时经过这里,我总是特意走在那片树荫底下,偷得一时半会的清凉。木瓜的果实从小到大由下而上排列,挂成一大串,像是巨型的绿色葡萄,很有趣。在木瓜树的周围,因季节种着当季的蔬菜,有时候是绿油油一片的上海青,有时候是像一把把小绿伞一样的芋头,有时候是又细又长的韭菜林。不管种着什么,都是那么翠绿一片,也总引来一些蜂蜂蝶蝶飞舞着。菜园子不大,大概走二十多步就穿过了它,但我总是走得很慢很慢,好像我也是那流连忘返的蜂蝶一般。

23、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第一句赞美了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第二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苏轼对刘景文的鼓励。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有着天生的喜爱之情,这首诗在预习过的情况下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实际经验,借助图片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和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2、会认10个生字,会写本首诗中的4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 对朋友的鼓励。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感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词,交流后齐读

2、回忆本单元描写秋天的句子,交流并引导用上我仿佛的句式说话。

3、借描写秋天的词句引到古人描写秋天的诗,板书课题《古诗两首》,齐读课题后给首组词并学习首的书写。

二、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一)释题

1、板书古诗题目《赠刘景文》

(注意重点字音:赠)学习刘的书写

  2、师简介诗人苏轼并强调苏轼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读通古诗

  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同桌纠音

   2、圈出诗中生字,和同桌一起把古诗读两遍

   3、检查生字读音,抽生读,请生说说哪些字要注意读音并加以强调 

4、抽生读古诗

5、师范读古诗

6、请生比较老师和同学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借机指导朗读

7、再请生读古诗

(三)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学习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花?请生框出荷和菊

b、看课件夏天的荷花,请生说说夏天的荷花是怎样的?重点理解擎雨盖

c、到了深秋,荷花怎样了?荷叶怎样了?借助课件让学生自然而然地领会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意思

d、同法学习菊残犹有傲霜枝

e、课件显示深秋时的荷花和菊花,展开对比,找到诗中反义词框出来,领悟菊花不怕冷的精神并指导朗读

2、学习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a、这句诗中写了哪几种水果?请生框出橙和橘

b、让生看课件说橙黄就是什么,橘绿就是什么

c、橙黄橘绿的时节就是秋季,秋季是丰收的季节,诗人苏轼想借这句诗告诉刘景文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借此理解君指的就是刘景文。

d、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来鼓励鼓励刘景文吧!

(四)感情背诵,积累古诗

1、听老师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2、男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3、女生配乐有感情读古诗

4、全体起立,闭上眼边想象画面边有感情背诵古诗

(五)学写生字,掌握字型

1、学习枝

a、如何记忆枝?

b、师范写学生书空,提出注意点

c、书上描一个写一个

2、同法学习记

24、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能较完整、清楚地讲述暑假里自己的见闻。

2.适当借助图片或实物,有条理讲述具体事例,态度自然大方。

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积极参与谈论。

【教学重难点】

认真听别人讲话,同时把要讲的话说得清楚、明白,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绘制假期地图、多媒体课件、收集照片、点赞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他就是大耳朵图图,这不,图图放暑假了,妈妈给他报了一个暑期游泳班,咱们来看看图图的表现吧!

2、教师播放动画短片《图图的假期》,从短片中你知道图图在假期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吗?(学会了游泳这项技能,从害怕水到喜欢游泳)

3、看完了图图的暑假生活,是不是也勾起了你对暑假的美好回忆呢?能不能简单用一句话说说自己的暑假生活呢?

4、看来一提到暑假,同学们就有很多话想说。那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多彩的暑期生活展示会,谈一谈我的暑假生活。教师板书我的暑假生活。

二、聚焦画面,感受语言

1、请大家认真观察两幅图片,看一看图上的小朋友分别在做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将画面内容描述清楚。(课件出示插图)

2、学生观察并表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等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注意用完整的话概述内容。

预设

生:从第一幅图上看到了一个小女孩正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地里学习干农活。

师:有要补充的吗?

生:这个小女孩的神情很专注,她学的很认真。旁边的奶奶看到认真的孙女,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师:你观察的真细致,她注意到了人物的神态。再想象一下,小女孩在学习做农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有趣的事?

生:可能刚开始她并不认识地里的菜,还把它们当杂草给锄掉了,弄的爷爷哭笑不得。后来爷爷奶奶教她认识地里的菜,她才没有再犯同样的错误。

师:你是一个善于想象的孩子。是啊,刚来到乡下她还不怎么认识菜呢。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想到当时的画面肯定会忍不住笑呢!

生:我从第二幅图中看到一个小女孩坐在摩天轮上非常开心。

师:谁坐过摩天轮?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生:刚开始摩天轮不断升高的时候我很害怕,都不敢睁开眼睛,怕掉下去。后来我慢慢睁开眼睛。太美了!感觉一切都在脚下。

3、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补充课本里两个泡泡里的内容描述,引导学生寻找相似经历并结合书上的书上的事例进行归类。

小结:原来暑假里有些同学会选择到农村去体验干农活的乐趣,有些同学则会选择在城市游玩,放松娱乐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眼界。

三、借助活动,初步学会选择交际内容

1、激发交际兴趣:那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同学们今年暑假都到了哪些地方?经历了什么有意思的事情?(老师播放课前收集的照片)

2、引发交际话题:同学们的暑假生活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猜一猜同学们会对你做的哪件事情最感兴趣。(活动设计:请拿出你的暑假生活地图,在这件事情旁边画一个笑脸。)

3、画完笑脸的同学赶快将你们的假期地图和同桌展示交流吧!(活动设计:选择你觉得最新鲜的内容,在旁边画上五角星。)

4、个别生展示暑假生活小地图。

四、小组合作,讲述新鲜事,互相评价

1、师:老师最想了解你们的暑假生活。你的暑假是怎么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请同学们4人一组,在组内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组员共同评价,推选小组代表。)

2、教师巡视,深入小组间了解学生的交流情况,适时予以点拨、指导。

3、师:同学们,刚才听到你们在小组中交流的很精彩,不过到底谁才是口才最好的那个呢?请小组内根据评价单推选出本组的代表,并请小组长简单说明推选理由。

4、出示展示要求

5、小组代表汇报。引导该生观察听众反应,初步感知听众是否对自己讲述的内容感兴趣。

6、生生评价。引导学生从态度、内容的完整性和有趣性、表达清晰度及有无借助实物或图片等对上台展示的同学进行评价,思考总结。(老师适时板书)

小结:(1)最好是选择1~2件有新鲜感的或者有代表性的事情讲给大家听,千万不能流水账的吧整个假期生活笼统介绍;(2)可以借助图片或事物说清楚;(3)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事件,吸引大家注意力。(4)回顾教材提供的事例,明确介绍要点:说地点,说人物,说具体事例干什、,怎么干、说感受。(课件出示)

7、指生根据总结要点巩固练习说话我的暑假生活,师生共评。

过渡:同学们的暑假过得真精彩,老师也带来了两位小朋友的暑假生活,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暑假生活怎么样?

五、提倡有意义的暑假生活

1、出示睡懒觉、沉迷网络游戏等图片。学生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并进行评议。

2、教师小结,倡导有意义,健康的、安全的暑假生活

结束语:孩子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大家再一次重温了美好的暑假时光。但是因为时间有限不能让你们一一分享这些精彩的生活画面,希望同学们利于课余时间继续和其他同学说说自己最难忘最有趣的暑假生活片段或者平时生活片段,课后还可以画一画自己有趣的暑假生活。

25、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课文借用孙中山小时候上私塾的故事,告诉我们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当学生问到孙中山向先生提问,不怕挨打吗?孙中山说:为了弄清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的勤学好问的精神,这是课文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因为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孙中山宁可冒着挨打的危险,也要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借机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向孙中山学习,不要害怕被责备,不懂就要大胆地问。同时我也反思自己平时有没有这样的行为,是不是在无意间扼杀了学生提问的勇气和积极性。

26、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课文3不懂就要问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汉字,掌握3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

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所以我们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问。

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

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刚才在听读课文时,你画出了多少有新鲜感的词语,跟本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吧!

2.自由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或句子,和同桌交流。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

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4.重点认读段、练、戒、厉、楚等生字。

6.开火车读准字音,也可以开火车组词。

7.认读多音字:挨、背、圈

四、读文见义

导学:读了课文,你知道以前的私塾是怎样上课的吗?看看课本上是怎么说的。

1.出示课文第一段内容,学生自读。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简单介绍:私塾。(你喜欢这种学习方式吗?读出你的情感来。)

2.仔细读2~9自然段:说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交流)

(1)面对这种糊里糊涂的情况,孙中山是怎么想的?

表达了孙中山什么样的学习精神?

(2)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孙中山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责罚他,但他还是问了。说明他是个有勇气、学习认真的孩子。)

3.对于孙中山的做法,同学们是怎么看的?大家有什么反应?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小组讨论:

同学们为什么吓呆了?向老师问问题很可怕吗?同学们到底在怕什么?

4.听到孙中山的问题,先生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朗读句子,重点读好动词和语言描写。必要时请几个同学演一演。想象一下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不会背,结果会怎样?

学生大胆发言。

5.最后的结果怎样?孙中山挨打了吗?

预设: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思考:孙中山没有挨打的原因是什么?

预设:因为孙中山学习勤奋,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6.既然大家都想知道,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讲呢?找出相应的句子。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7.同学们都不敢问,只有孙中山去问,这反映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读一读相关的句子,尤其读好最后一段孙中山的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概括这段话的内容,并想一想这段话与题目的关系照应题目,点明中心。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学习时,发现不懂的问题勇敢向先生请教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善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六、拓展延伸

颜真卿的《劝学》

七、课后作业

1.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2.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八、板书设计

3.不懂就要问

只读不讲

孙中山大胆提问

不懂就要问

先生讲 学生听

27、三年级上册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1.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练习。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梧桐树的落叶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3)棕红色的小雨靴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4)我还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湿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洼

(绿油油)的麦苗  (青灵灵)的树叶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发现)(用比喻手法描写)(赞赏)

水泥道上布满落叶水泥道地毯

落叶小巴掌

小雨靴小鸟水泥道真美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首先通过问学生在上学路上有什么发现,引入新课。然后让学生通过PPT课件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把学生带入课文中,让学生在读中抓住重点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感受水泥道的美。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发现美的乐趣和美带给人的快乐。

28、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后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后感

读后感一: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读后感从作者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我知道了水泥道的美,作者还把金色的落叶比喻成小巴掌,把棕红色的雨靴比喻成两只棕红色的小鸟,整篇课文写的生动有趣,我喜欢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课。

读后感二:

我走在街道上,看着那些车水马龙的行人,好挤啊!由于红灯,车都堵得不得了了,有黑色的车、白色的车、红色的车、蓝色的车

我走进了去学校的必经之路公园。有很多人都在公园里散步、锻炼身体呢!有一些人边听歌边散步,那歌声真好听!有一些老人还在费力地活动胫骨呢。银杏树、枫树和梧桐树还有白杨树的落叶都落在了地上,就像一个橙色、红色,黄色相间的地毯,踩下去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五彩缤纷,美丽极了!

我走的了一个马路上,由于红灯,我只能等着了,更可气的是红灯有100秒!绿灯只有18秒。所以我等了好久好久,最后,我终于等上了绿灯。可是,走到马路中央就只剩5秒了,所以我只好跑过去,终于赶上了!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29、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三年级语文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堂笔记常见多音字

数sh(数学)shǔ(数着)铺p(店铺)pū(铺满)觉ju(觉得)jio(睡觉)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0、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与多音字组词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与多音字组词

作者抓住秋风秋雨后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的喜爱和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生字组词

铺(铺床、铺满、铺张浪费)

泥(泥土、水泥、泥巴)

晶(结晶、晶体、亮晶晶)

紧(紧张、抓紧、赶紧)

院(院子、庭院、院落)

印(印章、手印、脚印)

排(排列、排队、竹排)

列(列举、队列、罗列)

规(规则、规定、常规)

则(法则、原则、以身作则)

乱(乱跑、乱说、胡乱)

棕(棕色、棕毛、棕树)

迟(迟到、迟钝、推迟)

洼(山洼、水洼、坑坑洼洼)

凌(凌乱、凌晨、盛气凌人)

增(增添、增加、增高)

靴(雨靴、靴子、马靴)

多音字:

数sh(数学)shǔ(数着)

铺p(店铺)pū(铺满)

觉ju(觉得)jio(睡觉)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3(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三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31、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堂笔记课堂笔记文中句子解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从颜色上又有了金色的小巴掌之比。

2.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然而一词表示转折,将不规则、凌乱这些与美无关的词语与美联系起来,还用更这个表示程度的词语强调铺满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水泥道美的赞叹。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表现秋天特有的美。

3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及造句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及造句

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还有散文,风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领略秋天的魅力。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铺pū钅左右铺路 铺开 爷爷铺开宣纸,描绘起山水。

泥n氵左右泥土 泥泞 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头。

晶jīng 日品字形水晶 晶莹 雨后,绿叶上的露珠晶莹发亮。

院yun阝左右医院 院子 叔叔在院子里修剪花木。

墙qing土左右墙壁 墙角 他在墙角处一直默默无言。

印yn卩左右脚印 印刷 崭新的白墙上有一个脚印。

排pi扌左右排队 排练 我们马上要开始彩排了。

列li刂左右列车 列举 这辆列车是开往首都的。

规guī见左右圆规 规则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则z刂左右法则 准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做人的准则。

乱lun舌左右凌乱 扰乱 楼下的声音扰乱了我的思绪。

棕zōng木左右棕熊 棕色 这件棕色的大衣真好看。

迟ch辶半包围迟到 迟早 你别发呆了,马上要迟到了。

3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音字与近义词反义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近义词:

明朗明亮 平展平坦 排列平列

规则规矩 增添增加 愉快快乐

凌乱杂乱 湿漉漉湿淋淋

反义词:

潮湿干燥 平展卷曲 凌乱整齐

小心粗心 愉快难过 湿漉漉干巴巴

多音字:

铺 pū 铺床 铺张 觉 ju 发觉 觉得

p 当铺 店铺 jio 睡觉 午觉

34、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①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拼音

铺pū铺路 铺开 爷爷铺开宣纸,描绘起山水。

泥n泥土 泥泞 小草从泥土里探出了头。

晶jīng 水晶 晶莹 雨后,绿叶上的露珠晶莹发亮。

院yun医院 院子 叔叔在院子里修剪花木。

墙qing墙壁 墙角 他在墙角处一直默默无言。

印yn脚印 印刷 崭新的白墙上有一个脚印。

排pi排队 排练 我们马上要开始彩排了。

列li列车 列举 这辆列车是开往首都的。

规guī圆规 规则 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则z法则 准则 每个人都应该有做人的准则。

乱lun凌乱 扰乱 楼下的声音扰乱了我的思绪。

棕zōng棕熊 棕色 这件棕色的大衣真好看。

迟ch迟到 迟早 你别发呆了,马上要迟到了。

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生字组词

铺(p) 床铺 卧铺 铺位

泥(n)泥土 泥泞 泥巴

晶(jīng)水晶 晶体 晶莹

紧(jǐn)紧张 抓紧 紧急

院(yun)医院 院子 院士

印(yn)脚印 打印 印刷

排(pi) 排队 排练 彩排

列(li)列队 列表 列举

规(guī) 圆规 规定 规则

则(z)法则 准则 规矩

乱(lun)平乱 乱套 脏乱

棕(zōng)棕树 棕色 棕熊

迟(ch)迟到 迟早 迟钝

3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一组课文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迷人的秋景,既有古诗,也有现代诗,还有散文,风格清新,形式多样,文笔优美,带领学生充分感受金秋的美好,领略秋天的魅力。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章站在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了作者在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

多音字

铺 pū 铺床 铺张 觉 ju 发觉 觉得

p 当铺 店铺 jio 睡觉 午觉

近义词:

明朗明亮 平展平坦 排列平列

规则规矩 增添增加 愉快快乐

凌乱杂乱 湿漉漉湿淋淋

反义词:

潮湿干燥 平展卷曲 凌乱整齐

小心粗心 愉快难过 湿漉漉干巴巴

36、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文学书籍和影视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形象,让我们铭记于心,或感动,或喜爱。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借助课内外阅读积累,在众多的人物中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借助书中表格,从人物的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方面搜集并整理信息。表达时,要注意分条讲述,重点介绍这个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说清楚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倾听时,要抓住同学表达的主要观点,真诚地提出合理的建议,同时要借助他人建议完善个人表达。

教学目标

1.能够在大量的课外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筛选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的主要特点。

2.从最喜欢的人物的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等方面说清自己要表达的内容,使自己推荐的人物更具吸引力。(重点)

3.善于倾听,既能为别人提供真诚的建议,也能依据他人建议完善自己的表达。

4.感受书籍和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并激发学生更广泛的阅读行为。(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确定一个最喜欢的人物,并做好介绍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从看过的书籍或影视作品中确定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填写书中表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话题

师: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这些人物个性鲜明,充满魅力,让人由衷地欣赏和喜爱。同学们知道老师最喜欢的人物是谁吗?他就是火眼金睛的孙悟空。

生(七嘴八舌):我也喜欢孙悟空!我也喜欢

师:看来和老师有共同话题的同学还真不少!在我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孙悟空这个名字就出现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加深,也许一辈子都忘不了!从动画片到连续剧,再到儿童读物、小说,只要提到孙悟空,我们都会瞬间想到那个手拿金箍棒,头戴金箍,或四处张望或腾云驾雾或降妖除魔的石猴。

生(迫不及待地要发言):他是个惩恶扬善、本领高强的大英雄,是个忠心耿耿、任劳任怨的好徒弟。这些都是我喜欢他的理由。

师:说得好,这也是我喜欢他的理由。其他同学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孙悟空?

生1:我喜欢孙悟空,是因为他大名鼎鼎,有美猴王齐天大圣等称号,他身穿虎皮裙,头戴紧箍咒,手持一根让妖魔鬼怪闻风丧胆的如意金箍棒。他的身世来历更为奇妙,他是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哺育出来的石猴,后经菩提老祖点化变成一个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仙猴。他还会七十二变,筋斗云和火眼金睛等法术,可以说没有孙悟空保驾护航,唐僧就取不到真经。

生2:我喜欢孙悟空,也是因为他在取经途中功不可没。且不说降妖除魔,就是在唐僧收徒的过程中,孙悟空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先是在高老庄收服天蓬元帅下凡的猪八戒,又在途经流沙河时收服了沙和尚。唐僧一路西行,哪里离得开这位大英雄?

生3:我之所以喜欢孙悟空,不仅因为他的外貌和来历奇特,还因为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乌鸡国降妖等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更因为他心中的热血及他对师父唐僧的忠诚。就比如说大战黄袍怪那回:自从孙悟空在白骨岭打死白骨精之后,肉眼凡胎的唐僧认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于是,便赶走了孙悟空。接着,唐僧一行人来到了黄袍怪所在的地方,唐僧派八戒去找些吃食,可他躲在草丛中睡着了,接着派沙僧去找,可是沙僧也一去不回,于是,唐僧走进了黄袍怪的老巢,被黄袍怪捉住了。后来,八戒和沙僧前去救唐僧,却只有八戒逃脱,去了花果山找孙悟空帮忙。虽然孙悟空心中仍有气,但还是因为心中的热血和对师父的忠诚,毅然选择了回去,并且三下五除二解决了妖怪,救出了唐僧。

师:经过几位同学的介绍,老师更喜欢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很安静地思考老师的问题)

生1:老师,我知道。因为他们在介绍孙悟空的时候,把喜欢的理由说得很清楚,您听得明白,所以也就更喜欢这个人物了!

(师点点头)

生2:老师,几个同学喜欢孙悟空的原因都不一样,有的是因为他的外貌、本领,有的是因为他功劳大,有的是因为他的忠诚,这样鲜明的特点,能让您和同学们对孙悟空的认识更全面,也就更喜欢这个人物了。

师(竖起大拇指):是的,一个人物的特点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谈喜欢的原因。说到这儿,老师也想说说我喜欢孙悟空的理由。

(生坐直身体,很是期待)

师:孙悟空与唐僧西去取经时,刚开始,悟空还没有完全控制住他的猴性,脾气急躁又不稳重。但随着师徒四人的前行,悟空的脾性也一点一点改变着,渐渐地懂得了尊师重道,懂得了团结与和善。虽然偶尔也会露出一些猴性,惹出点儿麻烦:比如爱面子,爱显摆,使唐僧的袈裟差点儿一去不回;比如爱捉弄人,几次将八戒耍得团团转;有时大敌当头,还会笑嘻嘻地调戏一下妖精,开几个小玩笑。但这不正是他的真性情吗?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孙悟空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而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有缺点,却又不失可爱的人物。

生:老师,我明白了,我们喜欢人物,并不只是喜欢人物的优点,还要包容这个人物的缺点。

师:你们能准确理解老师的用意,所以你们是生活中老师最喜欢的人物!

生1:我太高兴啦!

生2:老师,我还想补充一点,刚才几个同学在介绍自己为什么喜欢孙悟空的时候,理由都说得很具体,一个同学还举出了例子来证明自己喜欢的理由!

师(满脸夸赞地望着这个同学):一个家喻户晓的孙悟空成为大家最喜欢的人物形象,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更加清楚地知道了如何把最喜欢的人物介绍给别人。接下来,就让我们把更多的令人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吧!

设计意图 以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作为交流话题,创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启发了学生的思,化解了如何说清楚喜欢的理由这一难题。

二、联系课前,小组交流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搜集并整理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的相关信息,填写书中的表格。交流时要利用好表格里整理的信息,有条理地讲述,说清楚你喜欢的人物是谁,出自哪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这个人物有哪些鲜明的特点,你为什么喜欢这个人物。可以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看看谁介绍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生展开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予以指导)

设计意图 在有限的课堂内,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都有提升的空间,小组合作是最好的选择。

三、集体汇报,相互评议

师: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介绍给大家?我们在讲述的时候可以分条讲述,把推荐的理由说清楚,听同学介绍时,要抓住重点,听清楚同学喜欢的理由。

生1: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中的诸葛亮。诸葛亮才智超群,能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往往能算计到别人做这件事的用意,从不上别人的当。如果别人想暗算刘备他们,他就将计就计,使敌人不但不能得逞,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他辅助刘备和刘禅,为蜀国立了大功。虽然他一生操劳,非常辛苦,但他忠心耿耿,无怨无悔,一切以国家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连死前还惦记着蜀国。诸葛亮立下赫赫战功: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最欣赏七擒孟获、草船借箭和火烧赤壁了。

生2:老师,我也喜欢诸葛亮,我可以补充吗?

师(点头):当然可以,喜欢同一人物的同学相互补充,能把人物的特点说得更全面!

生2:诸葛亮简直是全才。在电影《赤壁(上)》里,他接生过难产的小马;在西城城楼上焚香弹琴,琴声悠扬,空城退敌;他制造木牛流马搬运粮草,使人不劳累,木牛流马不吃东西,还设有秘密机关舌头,科教节目中曾办木牛流马复原大赛,我看大赛的作品都不如诸葛亮的。还著有《隆中对》《前出师表》《后出师表》,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人钦佩。

生3:听了两个同学的介绍,我也开始喜欢诸葛亮了,我一定要看看《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

师:好样的,你不仅善于听取同学的介绍,还能从他人的介绍中产生了解的愿望,真是个会学习的好孩子!

生3(有点不好意思):是刚才两个同学介绍得清楚、生动,我才喜欢诸葛亮的!

师:那就请接下来要介绍的同学,把人物的鲜明特点说清楚,看看谁推荐的人物形象最吸引人。

生1:我最喜欢的是《草房子》这本书中的桑桑。桑桑是个幸福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校长,一家四口就住在学校。物质生活上,桑桑不缺橡皮,不缺砚台,也有钱买糖块和小芝麻饼吃,成绩也不错,尤其是作文,常常被老师当作范文读给全班同学。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桑桑是个无拘无束的孩子。他用家里的碗柜为鸽子们制作高级鸽笼;用蚊帐打鱼虾;夏天穿大棉袄桑桑的这些举动让人忍俊不禁,这是他的可爱之处。桑桑也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杜小康家落败后,桑桑仍把他当作好朋友;没人敢靠近细马,桑桑却愿意与他为伴;人们抵触秦大奶奶,桑桑却和她相处得很好。同学们,你们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也喜欢桑桑了?快来读读《草房子》吧!

生2:我最喜欢的人物是《岳飞传》这本书中的岳飞。金军猛将金兀术曾派10万大军要和岳飞交战。这大军中有铁浮图和拐子马,金兀术被人称为常胜将军。而岳飞身边只有5000名士兵。岳飞吩咐大家把军斧绑在长杆上,每个士兵都拿一把钩镰枪。士兵按岳飞吩咐的上砍敌头,下砍马腿的方法,把敌人杀得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岳飞则挥动八十多斤的大锤,把兀术打得落荒而逃。岳飞带领岳家军把金军打得像丧家之犬,金军的将士都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设计意图 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评议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如何提升表达的质量,如何让自己的表达吸引别人。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师:经过今天的交流,我相信同学们对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有了更多的认识,请在课后补充自己填写的表格,努力把自己喜欢的理由表达得更具体。

设计意图 超越课堂局限,借助课后更充分的时间,引领学生借助课堂经验完善之前的表达,努力提升交流与表达的能力。

37、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学法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关键词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几个句子,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来体会榕树多而密的特点。再通过抓住翠绿颤动等词语来体会榕树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无比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实是对大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赞美与喜爱。

这一环节,有方法,有指导,在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深刻含义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上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共鸣,也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学生通过想象讲述鸟可能会有的各种形态,从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后,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业。请你为旅游景点大榕树写一篇导游词。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 (静态)

第二次  鸟  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以上就是我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

38、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5课金色的鱼钩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下午的第15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步骤安排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五课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入情入境的阅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本文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通过自制鱼钩,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受伤战士,直至牺牲的故事。这个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学生主动建设的过程,因而了解学情尤为重要。五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对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本文是革命故事,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旨方面还有待提高。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读写鬓、熬等几个生字,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情境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理解文章重点词句,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反复品读,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会着重指导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了解金色鱼钩的由来,体会革命军人的崇高精神是本节课的重点。

而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

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一个好的老师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点燃学生自主学习的这把火。那我将会综合采用引导启发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以及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领会文章主旨,体会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这样教法和学法能够有效的结合,使教与学达到完美的统一。

(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遵循启发性的教学原则,制订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我会采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向学生播放红军长征的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共鸣。我会这样说:同学们,这个视频是描写什么呢?对,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故事,那么同学们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学习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吧!

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直观清晰的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领会文章的主旨。

2、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学生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并把课文读通读顺。在读的过程当中解决生字词。之后我会出示生字卡,鬓让学生齐读,摹写。这样能加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3、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理解文章大意。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金色鱼钩的由来,创设问题、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文章大意。

4、品读课文,升华情感。

我将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点拨等方法,品析文章重点语句,如:文章的最后为什么会说到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以前后桌4人一组的形式。引导学生品味出这句话看似写鱼钩,实写老班长,歌颂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军人的精神,有助于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理解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价值观,以此突破难点。

5、巩固小结。

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再次回顾了全文,使学生感同身受,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握文章的主旨。

6、课后作业。

学生搜集爱国故事,做平常积累。

7、板书设计。(略)

39、六年级上册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9课我的战友邱少云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通过抓住文中我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去体现邱少云那严守纪律,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读过之后,邱少云那高大形象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因此,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第6、7自然段心理描写的句子去品读,进一步地感悟与体会邱少云身上的优秀品质及其英雄形象。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课文先交代了这次战斗的目的和采取的方式;再讲我们连潜伏的环境、潜伏的要求及潜伏的情况;然后讲邱少云被烈火包围直至壮烈献身的过程;最后讲战斗的胜利及邱少云留给我的深刻记忆。

课文的重点、难点在第六、七、八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着重说明,在烈火烧身之后,邱少云完全可以自救,别人也可以救他,但这样一来,整个潜伏部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

第七自然段借助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受着怎样的煎熬,忍受着何等难以忍受的痛苦。

第八自然段正面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伟大壮举在烈火烧身的半个多钟头里,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二、学习目标

1.认识伪、歼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

三、教学建议

1.对学生来说,本课是一篇较易读懂的略读课文,因此,教学本课,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可先让学生按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然后围绕阅读提示和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讨论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发现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后的内心活动和深切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内心活动,要抓住两个要点:一是我想到有办法扑灭邱少云身上的火,但是不能那样做;二是我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被活活烧死的痛苦心情。我的心绷得紧紧的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这段话,真实地描述了我当时的心情。一开始,我担心邱少云这个年轻的战士忍受不了这种无法忍受的痛苦,会突然跳起来,或突然叫起来,那样潜伏部队就会暴露目标,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的心绷得紧紧的。但是,邱少云既没有跳起来,也没有叫起来,他顽强地忍受着烈火烧身的煎熬,于是,紧张的心情变为难以言喻的痛苦,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就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启发学生感受作者的这种心情,最好让学生设想,假如自己就潜伏在离邱少云不远的地方,眼巴巴地看着邱少云被活活烧死,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至于感受邱少云在烈火中所受到的煎熬,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大多有过偶尔被烫的经历。启发孩子们回忆一下,自己被烫时是怎样一种感受,烫了多长时间;再想象一下,自己被烫一秒、两秒就感到十分疼痛,而且可能就跳起来或叫起来,而邱少云被烈火烧身半个多小时却一动不动,这需要忍受多么巨大的痛苦啊!

3.本课在用词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没有涉及到,教师可不提及;如涉及到了,可顺便指点一下。如,第七自然段称邱少云这个年轻的战士,而第八自然段称邱少云为这位伟大的战士。前者是因为邱少云还没有经受过长期的严峻的革命战斗的锻炼;后者是因为他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再如,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一个比较,既说明了在这个山沟潜伏的可能性,又指出了在这里潜伏的危险性。如果不用这个词修饰,后面叙述的危险处境就无法解释。

4.可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插图,让学生从邱少云的目光和表情中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可鼓励同学在课外写一写。也可以让学生在插图旁写上一句话。

5.下列词语解释,供教师理解课文参考。

揳:这里比喻敌人控制的391高地,像一颗毒牙打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

山坳:山间平地。

胸墙:这里指为了便于射击和减少敌人火力可能造成的伤害,在掩体前面和战壕边沿用土堆砌起来的矮墙。

四、参考资料

邱少云四川省铜梁县人,1931年生。1949年12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3月25日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10月12日,在朝鲜平康以南铁原东北的391高地的战斗中光荣牺牲。同年11月6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决定追记一等功,并于1953年6月1日授予一级英雄称号。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3年6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邱少云的战友李元新回忆当时的情况,说:

燃烧弹打在邱少云前面6米左右,是一米一米烧过来的。当时我伏在他身后5米左右,亲眼见到他被烧死的经过。邱少云右面3米处就有一小水沟,如果他愿意,只须一滚就可活命。

40、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41、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手机扫码阅读三上课文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