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学习分享 2023-11-10 12:33:06

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归来途中,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2、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文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离遥远的茅坪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于细微处见精神,语言简洁平实,娓娓道来,既展现了一位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的红军指挥官形象,也表现了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关心、敬爱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交代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

第2段:写为了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储备足够的粮食,红军战士们争着到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第3段:写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战士们心疼他,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他却又找来一根并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第4段:写战士们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3、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搭船的鸟》是第一篇精读课。本单元以留心观察为主题,力图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本课课文描写我旅途中的观察所得,既观察到了旅途的雨声,又观察到翠鸟的外形、动作之美。本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翠鸟的外形之美,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观察的妙处。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我和母亲乘船到外祖父家去。

第二自然段:写小鸟的外形特点。

第三自然段:写我对小鸟的好奇。

第四自然段:小鸟的捕鱼过程。

第五自然段:母亲告诉我这是翠鸟。

4、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了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那根胡子因沾到甜甜的果酱而越来越长。于是小男孩用它来做风筝线,鸟太太用它来当晾尿布的绳子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童话世界的神奇。

段落大纲: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胡萝卜先生因为每天都要刮胡子而发愁。

第二部分(24):胡萝卜先生漏刮了一根胡子,因为果酱沾到上面,所以那根胡子越长越长。

第三部分(56):小男孩剪了一段胡子,用来放风筝。

第四部分(79):胡萝卜先生走过鸟太太家时,鸟太太正在找绳子晾尿布。

5、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课堂笔记分段及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第6课秋天的雨课堂笔记分段及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6、三年级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课堂笔记分段及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课堂笔记分段及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经过一夜秋风秋雨,天放晴了,我背着书包上学去。

第二部分(5-9):具体生动地对铺满金色落叶的水泥道进行描写。

第三部分(10-11):写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7、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2):讲述了水神共工怒触不周山,人类遭遇灾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是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3-4):讲述了女娲修补天地的过程,她寻找彩石、炼石补天、杀龟撑天、杀死黑龙、堵塞洪水,这是故事的经过。

第三部分(5):讲述了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重获新生,人们世世代代怀念着女娲,传颂她的伟大功绩,这是故事的结果。

8、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9、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这个地方紧邻漳河,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举目四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生存,老幼妇孺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件事传到了魏王耳中,于是派西门豹来治理这个地方。那么,西门豹能治理好这个地方吗?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10、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11、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了作者小时候最喜欢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了作者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和乡情。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写了作者离开家乡后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12、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段落大纲:

全文共3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2333):写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34):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3、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桥》塑造了一位普通老支书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从而赞扬了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14、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竹节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回忆了自己儿时与小伙伴一起制作竹节人的方法、过程,以及伙伴们一起玩耍带来的乐趣。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感受传统玩具带给人们的乐趣,体会童年的快乐。

第一段(1):写小时候大家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

第二段(2-4):写怎样制作竹节人。

第三段(5-18):讲述怎样玩竹节人。

第四段(19-29):讲述竹节人与老师之间的故事。

15、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金色的鱼钩讲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在红军过草地时,老班长通过自制鱼钩,尽心尽力的照顾三个受伤战士,直至牺牲的故事。这个故事赞颂了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通过学习本课,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能够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也能够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第一段(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段(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段(第23~33自然段):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段(第34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6、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穷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穷人》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经典小说。小说讲述了: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西蒙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第一部分(1-2):讲桑娜在海风呼啸中等待丈夫回来。

第二部分(3-11):讲桑娜没有经过丈夫的同意就抱回了两个孤儿。

第三部分(12-27):讲渔夫出海归来,得知西蒙病故,主动提出把孩子抱回来,夫妻俩不谋而合。

17、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好的故事》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语言优美,充盈着诗情画意,在昏暗的现实和美好的梦境的强烈对比中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第一段(1-2):介绍环境,引出下文。

第二段(3):写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段(4-10):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段(11-12):写我要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18、一年级上册姓氏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姓氏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1.认识姓、氏、李、张、吴、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么方。2.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通顺流利地朗读韵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

第2小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19、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20、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21、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我的长生果》要求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说明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回忆了我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几件事以及读书给我带来的回报。

第三部分(第814自然段):作者回忆了两次成功的习作经历,以及自己从中悟出的道理。

22、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23、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24、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草船借箭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字,会写妒忌、军事等15个词语。2.默读课文。理清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和结果。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4.试着阅读名著《三国演义》。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立下军令状。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前的准备工作。

第三部分(第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本课是精读课文,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比较多。首先,在情节的理解上,讲解详细有层次,学生可以一步步掌握内容;其次,在人物特点的分析中,通过抓住重点语句去体会;最后,安排学生讨论、总结人物特点,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25、四年级上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诗歌朗读的方法,感 受朗读的乐趣。2. 联系生活,想象画面,读出诗的韵味,理解生 命的活力。3.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戴望舒诗歌的特点,用 小诗的形式写一写雨过天晴的景物。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天晴了的时候到小径中走走,会看到泥路、小草、小白菊和凤蝶儿。

第二部分(第2、3小节):写和朋友家人在天晴了的时候携着手一同出游,享受雨后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事物。

26、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脉络梳理:

全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渴望上台表演。

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写排练的具体情况和我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我演出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演出失败后寻找失败的原因。

27、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延安,我把你追寻》本课是一首新体诗,抒发了追寻延安精神的迫切的心情。诗的一、二两节写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三、四两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五、六两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本课最主要的表达特点是用形象说话,用一系列事物构成鲜明的意境。

脉络梳理:

全诗共6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写对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第3、4节):写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第5、6节):写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意义。

28、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29、四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三月桃花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绮、谈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和。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学习针对课文的层次结构,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方法提问,体会课文总分总的结构特点。4.学习课文生动优美的语言,了解作者抒情的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三月桃花水由村边流向远方。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描写三月桃花水的美丽。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赞扬三月桃花水叫人沉醉。

《三月桃花水》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有问有答,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身心愉悦。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和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地朗读。另外充分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都有自主学习的机会,做到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因此,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30、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乒、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交流不懂的问题。3.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联系实际,体会纳米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我们身边的纳米技术,以及纳米技术能够让人们更健康。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在不远的将来,纳米技术将改变我们的生活。

1.重点突出。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有关纳米技术的科学知识,在理清了文章的层次之后,抓住文章的第二、三部分进行学习。学生在读、画、说的学习中,对纳米技术有了清晰的认识,感受到了纳米技术的好处。2.学习说明方法。作者在文中介绍纳米技术及其应用时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通过品读、比较等方法了解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

31、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18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32、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白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有很多奇妙的感受和想象。比如:朦胧的寂静、雪绣的花边、姗姗来迟的朝霞这些独特而美妙感受,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积累感知,最后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学还是以朗读为主,分三层推进,初读感知,明确主题理解朗读,感知写法感情朗读,品悟形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33、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34、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个粗瓷大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35、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本课择、宫等8个生字,其中2个多音字乘、笼培养主动识字的习惯。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概括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年代、作者、画面内容、存在的时间及目前的保存状况。

第二部分(24):具体描写了画面的情况。

第三部分(5):写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6、三年级上册燕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燕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7、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灰雀讲了一个关于诚实和知错就改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一只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没有勇气承认是他捉走的,不过,他决定把灰雀给放了。列宁在询问中已经猜到是他捉走了灰雀,所以故意强调,让小男孩坚定决心。第二天,男孩果实兑现了承诺,把灰雀放了回来,列宁并没有把事情挑破,因为他知道小男孩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他的内心是诚实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第二部分(210):写列宁对男孩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决心改正错误。

第三部分(1113):写第二天,列宁看见了那只灰雀,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38、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读不完的大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读不完的大书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尤其是描写动物活动的句子。运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等词语写出了小动物们活动时生动有趣的样子。但是如果课堂中纯粹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全文,写大自然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第二部分(25):具体地描写了大自然中一些好玩的东西:飞鸟、蚂蚁、花草、果树、竹林、棕榈树。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叹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读不完的大书,去无穷无尽的奥秘和乐趣。

39、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第二部分(24):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40、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光曲》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也值得反复诵读体会,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的设计重点是通过指导朗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乐曲的美妙。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1):写《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210):详细地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41、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以美国少年生活为主体写成的。故事的主人公汤姆是个天真、活泼而又顽皮的典型的美国少年。课前让学生尽量抽时间去看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教学中,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抓住关键的中心问题探讨交流,读出个性,读懂片段的内容,对主人公的特点有逐步的认识,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学文后的小练笔安排,则是让孩子们尽情地展开想象,经历一次属于自己的冒险,释放孩子爱自由的天性。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人们因为两个孩子的失踪而感到悲伤。

第二部分(2、3):两个孩子脱险归来,人们欢庆并探望孩子。

第三部分(4):汤姆向人们讲述在洞中的经历。

第四部分(515)汤姆身体恢复后探望哈克和贝奇,得知洞口被封后告诉法官印江乔埃在洞中。

1.指导方法,学会阅读。

阅读名著,方法的指导很重要。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引导学生抓住最精彩的语段进行学习,分析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学习作者的文笔。引导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精彩语段,进行分析,注意合作交流,学生在学习中了解故事内容,分析描写方法,提升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同时也训练了表达能力。

2.展开想象,放飞自我。

结合精彩语段的学习,结合自己的经历、身边同伴的事例,展开丰富的想象,抓住怎样如何怎么进行想象,进行一次自我放飞,经历一次冒险,获得别样的阅读体验。

42、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动物欺负,跟着鹅远行的故事。这个片段着重介绍了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一课,抓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了解故事内容。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浏览、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重视讨论式教学。第一处: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先自学,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尼尔斯对之前欺负小动物的后悔之意。第二处:我让学生围绕家鹅该不该跟大雁一起飞向高山进行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在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

43、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以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段落大纲: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813):详细描述了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第三部分(14):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44、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

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45、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两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3.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0段。

第1段:写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第24段:写雾飞到海上,依次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

第5、6段:写雾把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

第7、8段:写雾来到岸边,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

第9段:写之前被雾藏起来的事物都出现了。

第10段:写雾消失了。

46、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狐假虎威是一篇成语故事,指的是自己本身并没有什么本事,却借助别人的能耐吓唬其它人。这一次狐狸通过他的聪明才智,成功的欺骗了老虎,可是如果过了几天,老虎和狐狸又见面了,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9段。

第1段:写寻找食物的老虎逮住了一只狐狸

第24段:写狐狸对老虎说自己是老天爷派来的做百兽的首领的。

第5、6段:写老虎被狐狸蒙住后,狐狸带着老虎去百兽面前证实。

第7、8段:老虎跟着狐狸来到森林里,百兽看到老虎都吓跑了。

第9段:写老虎受骗的原因。

手机扫码阅读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