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学习分享 2023-10-16 18:39:04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每教一篇新课文之前,我总是很惶恐,个别字词意思,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部分段落的精彩解读,整篇文章的合理安排,作者身世的了解不懂越多,越是惶恐。再不敢像刚参加工作那样信口开河、对付了事,唯一能消除点惶恐的,只有不断去学,不断去了解。所以,我现在是知网的忠实用户,一篇课文不上知网下几篇论文瞅瞅,就心慌慌。之前总是按搜索顺序从前往后看,后来才知道应该筛选一下,先看核心期刊的嘛,含金量稍微高一点。

很多书上都说老师要自己先读课文,自己试着去解读文本,我也总是自己反反复复朗读,无奈功力太浅,读不出什么味道来,再硬着头皮按照自己以前的套路去教,很没意思。这个时候只有去寻找外援了,外援就是那些论文们。

今天要上《暮江吟》,昨天看了十来篇论文,突然眼前一亮,又发现了大宝贝支老师教《暮江吟》的课堂实录啊,赶紧打印出来,好好琢磨,今天课上果断用。

一、课题导入

师:看黑板上的暮,根据这个字的上下两部分,猜猜它是什么意思。上面是什么字?

生1:上面是莫

生2:上面是草

师:同意上面是莫的举手(大部分孩子举手),同意上面是草的同学举手(小部分孩子举手,对着小部分孩子说: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受别人的影响。)对的,上面这部分确实是草字。上面是草,下面是日,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

生1:太阳晒在小草上。

师:那日应该在上面啊。

生2:太阳落到草下面去了。

师:说到了,太阳落到山林草野下面,就是太阳快落山了,暮什么时候?

生:傍晚。

师随后给他们区分了墓、幕、慕字,分别组词快读。

师:吟,看课文里的注视。

生:古代诗歌题材的一种。

师:也就是说在古诗题目中出现这个字,我们从题目中就能判断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暮江吟写的是什么?

生:傍晚江边的景色。

师出示《蚕妇吟》《插画吟》《石灰吟》《游子吟》《边城吟》,学生分别回答从题目判断诗的内容是什么。

二、初读古诗

师:这首诗读起来很简单,你们都会读吗?

生齐答会,教师怀疑状真的吗?,生自己练读,检测基础稍微差点的三个学生,过关。

师:诗要读好听,你们对着节奏同桌练练。

生齐读,读得很有韵味。

师:女生读书一直比男生读得好,男生们服不服气?

男生:不服气。

师:那就再来比比,女生前两句,男生后两句。交换再读。

师:老师读书也读得很好,能超过老师吗?

生:能。

师生对读。

师:谁读得好?

生笑,纷纷夸自己。

师:你们这次是读得比我好,但是你们没有我懂得多呀。

生又大笑。

三、解读古诗

师:听好老师的问题,借助注释,说说这首诗写了哪些景?

生:斜阳、江水、露水、月亮

师:(相机在黑板上画江水的简笔图)这是什么江,先猜猜?

生:雅鲁藏布江、澜沧江、长江。

师:终于有一个瞎猜猜对了的。你们听老师说,白居易多年在朝廷当官,当时政治昏暗,白居易不想再做官了,所以就自己请求外调,调到哪呢?调到杭州,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长江边写下的。

(师在江面上画了一个圆圆的太阳)

师:我这残阳画得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为什么,画得多圆啊。你们得回去读读诗,找到理由反驳我。

生:老师你的太阳应该画一半的,另一半是残缺的。

师:太阳残缺了,被什么吃掉了一半?(擦掉太阳的一半)

生:不对,太阳应该刚刚在江面上。

师:残阳是指快落山的太阳。你来画画这残阳。

生把残阳画在江面上。

师:我们说太阳光一半用照射,这里为什么用铺呢?看到铺,你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妈妈铺床,我想到了我们铺开衣服。

师:是呀,孩子们,一个铺字用得特别好,好在哪?

生:太阳光好像在一点点地往前推,一点点地铺在江面上。

师:半江瑟瑟半江红,看我拿的这两根粉笔,一根红色的,一根绿色的,江水应该怎么画。谁来画画?

生:靠近斜阳的应该是红的的,靠近岸边的应该是青绿色的,因为岸边有水草倒映的颜色。(生边说边画)。

师:那斜阳再往下落,再往下落,江水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生:红色越来越多。

师:是吗?

生:不对,江水应该是黑的了,看不清了。因为太阳落下去就天黑了。

师:快去第三句找找相关的词。

生:夜,夜晚,江水肯定不会是红色的了。

接下来,我就是按照支老师的设计解读月似弓。

四、吟诵古诗

师:一道残阳铺在江面上,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一半呈现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现出红色。更让人怜爱的是九月凉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弯新月仿佛一张精巧的弓。白居易的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边想象着边读这首诗。

2、项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项链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揭题激趣

1.(出示项链图片)小朋友们瞧,这是什么呀? (板书课题:项链)

师:项字是指脖子,项链是我们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就是《项链》。来,我们一起读读。

2.你见过什么样的项链? (预设:镶宝石的项链、金项链、珍珠项链)

3.(播放大海图片、音效)有个和我们一样大的娃娃,他来到大海边,看到了不一样的项链。不一样在哪里呢?

评 析

在导入环节,教师扣题进入,先出示项链的实物图片,而后结合项 字的意思讲解项链是戴在脖子上的装饰品,继而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丰富他们对项链的认识,最后制造悬念,课文中的项链和我们平时见到的项链怎么不一样 呢? 既帮助学生建立了 项链 的概念,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欲望,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打开书本去读读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

1.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双手捧书,稍稍外斜,小眼睛认真看,小耳朵仔细听。(师范读)

2.小朋友们刚才听得很认真。现在,请你们自己来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音,词儿连读不拖音。双脚平放与肩同宽,眼睛看字,字字入目。

3.这首儿歌里说的项链和我们平常见到的项链有什么不一样呢?(预设:项链是海螺和贝壳做的、是小娃娃的脚印做的;项链是大海的;项链是彩色的、金色的)

4.这特别的项链是大海送给小娃娃的礼物吗?让我们和小娃娃一起去看海。

三、品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1 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呢? 用手势来表示一下。(PPT显示句子序号)

(2)哪三个小朋友愿意来读读这三句。

(3)来到海边,我们都看到了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在PPT 上圈出大海沙滩浪花。出示词卡,大海 沙滩 浪花。指名读后贴在黑板上)

(结合字形指导)瞧,海、沙、滩、浪字都是三点水,大海里的水可真多啊!

(4)小朋友去过大海吗? 夸夸你见过的大海。

(5)现在,我们就站在大海边,放眼望去,哇(出示句子和图片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指名读。)

① (出示词卡蓝蓝的,指名读,齐读,以评促读)第一个蓝字读饱满。整个词可以读得慢一些,让我们想象大海的颜色好深好深的蓝。清新的空气,蓝蓝的大海。不仅颜色美,而且还又宽又远。

② 出示词卡又宽又远。大海有多宽,我们做动作比划比划,远字就是说大海一眼望不到边。又字是个生字,它把宽和远字连在一起,告诉我们大海特别宽、特别大,一眼望不到边。(指名读,以评促读)

③ 谁能把句子连起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美和大。(指名读、齐读)

(6)大海边的沙滩什么样? 说说你去过的的沙滩。自由回答。

(7)望着这么美的大海,小娃娃脱下鞋子,踩在沙滩上,呀(出示句子和图片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指名读。)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出示词卡黄黄的又长又软。这两个词是说沙滩什么特点呢? (指名读)

指导:大海很大,海边的沙滩很长,沙子又细又软,阳光一照,还闪金光呢? 咱们把这一句读一读。

(8)出示句子和图片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指名读。你喜欢这样的浪花吗?

① 出示词卡。雪白就是像雪那么白,一个雪白就已经像雪那么白了,那两个雪白重叠呢? 谁能读好?(映示浪花图片)瞧,海浪冲到岸边,撞到了沙滩、礁石,开出一朵朵浪花,多美啊!连着读雪白雪白的浪花。

② 浪花在笑呢,学学你听过的海浪声。播放PPT中的音效。我们笑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张大嘴巴,眼睛眯起来,身体也会扭动、前仰后合的。笑这个字,上面的竹字头,原来表示竹子被风吹弯并发出声音,就像人大笑。下面的部分就像一个人大笑时身体扭动的样子。读笑字。浪花你追着我,我追着你,用身体和沙滩、岩石打招呼,发出哗哗地笑声。女生、男生读哗哗地笑着涌向。

③ 浪花一边玩着笑着,一边还送来了海螺和贝壳。映示海螺贝壳图。认识吗,哪个是海螺,哪个是贝壳呢?海螺是海里的软体小动物,贝壳是生活在水边的软体小动物的外套。它们有着丰富的颜色和有趣的形状。

师生共说:浪花在沙滩上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它们有( )色,有( ),有( )色。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真有趣!齐读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9)大海又宽又远,海滩又长又软,浪花雪白雪白。让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用朗读把大家带到大海边。

2.学习第2自然段。

过渡:站在这么美的海边, 你们想干什么呢?

(1)请小朋友自己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小娃娃做了什么呢? 映示句子和图片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指名读。

交流:小娃娃做了什么?捡和挂都要用到手,所以是提手旁。咱们也做做动作。穿字原来是指小动物用自己的牙齿穿过洞穴,这里是指什么?小娃娃可喜欢大海送给她的礼物啦!(屏显句中的嘻嘻地笑着 迎 捡起 穿成挂在) 我们从这些词里就能感受到。指名读、齐读。

(3)小娃娃也送了大海一个礼物呢,映示句子和图片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① 小娃娃送了什么礼物给大海? 谁来读读。

② 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呀?

③ 多么有趣的项链,大海一定也非常喜欢。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4)结合板书,回顾整体,齐读全文。

评 析

本段教学着力体现:1.把识字贯穿在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例如 又笑挂 贝 等字的教学在不离开情境的基础上,采用评价中点拨、图文结合、动作演示等方法,用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 作为材料促进学生识字,较好地处理了低年级阅读和识字的关系。

2.读中理解,读中积累。教学中通过听范读、自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反复地读,不断地接触文本。包括老师的过渡语、评价语,也指向读,通过读让学生理解词句,积累词语,形成语感。

3.勾连生活, 激发兴趣。 夸夸你见过的大海 说说你去过的沙滩 你来到海边想干什么? 这些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拉近了他们和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课文中的 小娃娃 仿佛就是自己, 学得更加有趣味。同时图片、音乐、音效的引入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或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或感知不熟悉的情境,让感知更加具体,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课堂上的朗读也更加有滋有味。

四、学习写字

1.书读得真好。小贝壳也来到了课堂上,要考考你们有没有记住生字呢?

2.认字游戏。把小贝壳背后的生字读准了,大海就把这个小贝壳送给我们啦,全读对了,小贝壳也会连成项链呢。

3.练习写字童子功。画栅栏、画雨丝、画波浪、画蚊香。

评 析

游戏的设置结合了本课 项链 的主题,既可以增强识字的趣味性,又调动学生的主动精神,形成积极学习的氛围,帮助各层次的学生提高识字的效率。 童子功 主要练习学生的腕力,对书写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4.学习写字。

(1)白字_______。范写:一撇短又短,两竖往里收,先里面再封口。

(2)的字。的字里面的白和单独写的白字有什么不一样? 白字做了的字一部分后,要写得瘦瘦的,横变短。范写:白 字在左边要写瘦,横折钩往里收。

(3)又字。范写:横短撇长夹角小,撇捺对称才好看。

(4)和字。认识新偏旁禾木旁。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偏旁,跟老师读读它的名字禾木旁。禾木旁和禾字有什么不同? 横变短,捺变点。

范写:禾木很谦让,横画变短捺变点。口在右边小而上。

评 析

写字教学中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讲在关键处,例如字形的变化、关键笔画的处理,精讲多练,努力帮助学生形成书写技能。

5.请小朋友们把生字描一个写一个。

6.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本,点评。

7.小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回去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听,有机会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海边做一条脚印项链送给大海。

3、明天要远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明天要远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翻过来,翻过去,唉! 睡不着,真盼着天儿早点亮起来。卢淑娴老师以学生秋游照片为引,从学生熟悉的经历入手,理解远足的概念,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小女孩盼着远足的紧张、激动。卢老师把朗读贯穿始终,情感自然升华,水到渠成。5班小朋友在她的范读下,一声翻过来,翻过去,唉读得别有一番睡不着觉,期待远足的滋味,饱含着对大自然向往。卢老师写字教学扎实,笔顺、笔划,坐姿一一落实,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小朋友,你们有过晚上睡不着的时候吗?是因为什么睡不着呢?陈思沛老师通过谈话,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拉近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远足一词,揭示并理解课文题目,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远足的含义,可谓是润物无声。她根据睡的构字,引导学生抓住偏旁,运用联想的方法识字,同时通过初读课文,明确文中轻声词,让学生读准字音,相机进行朗读训练,识字教学与朗读情感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

4、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研修心得:

在课例研修阶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雨点儿》的教学设计说一说教学中的民主。

教学民主是在课堂中建立的全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能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从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到学生游戏识字环节都尊重学生的人格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了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是教学目的也是培养自主性的过程。教学民主的核心是指处于特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即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而彼此信任,共同协商,民主集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为建设民主的课堂教学共同体二努力并为未来的民主社会的实现打下智力等方面的基础。   

5、青蛙写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青蛙写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分析

《青蛙写诗》一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想象,本课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一、教学目标

01

认识写11个生字,会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雨。

02

感受儿童诗的生动形象,在读中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03

知道逗号、句号、省略号的作用并会简单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01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正确书写生字。

02

教学难点

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并会简单运用。

三、教学准备

图片贴、文字贴、字卡

四、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 导入新课

1.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谁能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学生回答,注意引导学生把话讲完整。)

师总结:在一个美丽的荷花池中,有嫩绿的荷叶,交错的水草,游来游去的小蝌蚪,可爱的水泡泡,还有荷叶上的一串串小水珠。呀!下雨了!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它今天可有一个特殊的身份诗人!它说:我要写诗啦!。听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

青蛙怎么会写诗呢?

青蛙是怎样写诗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

2.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3.强调:青第五笔是竖;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写秃宝盖,生活中的秃宝盖;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生活中的言字旁。

初读课文 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我会读:

写诗 想要 过来 给你 一串 可以 写成

雨点(diǎnr)儿 我们(men) 当作(zu)

注意三个读音

① 自己读 ②开火车读 ③正音齐读

3. 分享识字记字方法

同桌互相交流标红的字中自己喜欢的字。然后上台展示交流成果,生生互动交流评价。

4.小游戏:玩字卡摆长龙(摆一个组一个)

深入读文 随文识字

1.第1小节:朗读指导、随文识字写字

(雨声)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青蛙说:我要写诗啦!

(1)师:诶?你听到了什么?

生:下雨的声音。

师:是呀!雨点儿唱歌啦!它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生:淅沥沥 沙啦啦

师:谁想读一读?(指导朗读:轻轻地读)

师:伴随着淅沥沥沙啦啦的雨声,青蛙要写诗啦,它的心情怎么样呢?

生:开心、兴奋、激动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导朗读:开心快乐的)

(2)随文识点

雨点的点是(上下)结构,偏旁是(四点底),四点底通常和(火)有关,比如热、煮等。

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四点底的字?(热、煮)

(3)指导写字

现在我们来学写下雨的雨字,请小老师上台讲字!

①引导学生观察雨的间架结构和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②小老师讲字,强调雨字是独体字,8笔写成,田字格站位,生活中的雨(古诗)

③教师投影仪范写,学生书写。

④学生练习书写(提醒书写姿势三个一),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⑤投影仪展示学生作品,其余人评价。

2.自由读第2、3、4小节:合作思考

(1)青蛙要开始写诗了,谁都来帮忙了?

小蝌蚪 水泡泡 一串水珠

小逗号 小句号 省略号

教师拓展:【字理识字:串】

①课件演示串的古今字变化。

看串字的演变,你能说一说记住它的好办法吗?

②运用:除了一串小水珠,还可以说一串什么?

(一串项链、一串辣椒、一串香蕉、一串灯笼、一串葡萄、一串冰糖葫芦、一串羊肉)

(2)思考:它们是怎么帮助小青蛙的?

(小蝌蚪当小逗号,水泡泡当小句号,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3)那你知道这些标点符号的作用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把金钥匙:标点符号儿歌,读过这首儿歌我们就能知道它们的作用啦!

逗号像个小蝌蚪,句内停顿要用它。

句号是个小圆圈,用它表示话说完。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标点符号的作用可真大呀,逗号表示(停顿),句号表示(一句话讲完了),省略号表示(话还没有说完)。

(4)为什么它们可以帮助小青蛙写诗?

(样子相像,引导学生说:小蝌蚪的头像小逗号的圆点,尾巴像小逗号的小撇。【话说完整】)

快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当小逗号?(小豆芽)

(5)仿说:同桌两个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当小句号,什么可以当省略号,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仿说。

①小豆芽 蹦过来说: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②______的______说:

我能当个小句号。

③______的______说: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3.第5小节:感悟课文,读出停顿

师: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出示没有标点的诗】,快看,它有什么特点?

生:只有一个字呱,好像有点儿单调

师:在好朋友们的帮助下,青蛙的诗是这样的:【出示加标点的诗】,现在你觉得这首诗怎么样?

生:有停顿、有节奏了

师:你能读出这种停顿和节奏吗?试着读一读

拓展延伸

虽然小青蛙写的诗只有一个呱字,但呱呱呱是小青蛙的语言,在我们听来它只说了一个字,但其实它表达着很丰富的内容。开动你的脑筋想一想,小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呢?和你的爸爸妈妈交流交流!

6、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难忘的泼水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随后二年级组老师再次进行了集中备课研讨,针对《难忘的泼水节》一课再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构思,并在年级组内进行同课异构活动。

借助此次听课交流活动 ,老师们都觉得在交流中拓宽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进一步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

7、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课感受

统编课文二上第三单元的教学重点之一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人物对话,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些人物语言:关注人物情感变化;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体验,体会人物心情;通过分角色朗读进行比较和感悟。

这堂由小陆老师执教的《曹冲称象》,由游戏导入,引出称字入手,围绕称字展开教学,环环相扣,设计巧妙。教学时,出现了很多次文本再构,这种课文处理方式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层层推进,始终为教学目标服务。整堂课的文本再构有层次性、梯度性和针对性,符合儿童学习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层层深入,随文识字更有层次性

识字教学是低段的重点,如何将音形义三者结合,又不失语文教学的实用性是低段教师应该思考并且追求达到的目标。执教生字时,陆老师巧妙将音形义结合在一起,有层次和针对地推进汉字教学。学生对字词本义到引申义的理解,简单含义到复杂含义的脱口而出,层层相扣,不停进行螺旋上升地学习,符合低段学生学习特点。

师:我把鱼给拿起来了,我就能感受到这条鱼的重量,这个字呀慢慢地演变,就变成了一个汉字,一起读称。

后鼻韵母读得真好,再读一次。所以成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会意字,表示用手去拎一拎这个物体,感受一下它的重量,所以称最早的意思就是称重(出示词语:称重)

小朋友们听课可太认真了,身板做得笔直,眼睛在发光,老师忍不住要称赞你们(出示词语:称赞)这里的称就是说赞美的话。

可是啊,我用手去拎一拎,只能大致地感受到这条鱼有多重,我想要准确地知道它的重量,你能给我介绍一个工具吗?

你给我介绍一个什么工具?

生:我给你介绍秤杆这个工具,它可以帮你帮你称一称。

师:太厉害了,你给我送了一条秤杆,我把它做成了一杆秤。

(出示一杆各部分都配备齐全的秤)

古时候,在技术不是很发达的时候称东西,人们最常用的是秤,这种秤叫杆秤。

你看一看它的组成部分,告诉我它为什么叫杆秤呢?听你说。

生:因为它是杆状的。

师:它有一条很长很长的秤杆(一起读),所以我们把这样的秤,成为杆秤。

(出示:一杆秤)齐读

放东西的地方,我们称为秤盘(图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盘)

计算重量的东西,我们称为秤砣(图上标注,出示词语:秤砣)

睁大眼睛,看老师开始称重啦。我把鱼放进秤盘,挪动秤砣,当秤杆平衡的时候,我就能称出这条鱼有多重。所以秤里面有一个什么字?平表示平衡的意思。

今天,我们一上课就学了这两个字(PPT出示:秤 称)左边的读秤,表示一个工具。右边的读称,表示一个动作。

哎呀,粗心的老师,把课题里的一个字给丢了,(出示板贴:曹冲 象)。你看看我应该把哪个字填进去,为什么呢?请你说。

生:你应该把称给放进去,因为课文说的是曹冲称象。

师:这里的称就表示称重量。一起伸出右手,把这个重要的字,送进田字格。

在谈话中,引入本课两个易混生字,音形义三者学习都能兼顾到,而且还能够用简单的方法理解中并区分这两个字,对学生来说帮助很大,简单又不失内容。除了对易混字的学习,对单字的学习也很有针对性。

师:除了曹冲和曹操,课文里还有谁?请你说。

生:还有官员。

师:真棒,还有官员。(出示曹操带领曹冲和官员们看大象的图片)这次出行,曹操不仅带了官员,还带了一些其他的人,我们把他们统称为随行人员。(出示词语:随行人员)

有负责牵出大象的,饲养大象的,我们称之为饲养员(出示词语:饲养员)

课文里有还有一艘大船呢,在船上工作的人,我们称之为船员(出示词语:船员)

员就表示有特殊身份的一类人。这些人,他们都藏在句子里呢!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文本再构时,不仅关注到了学生的整体差异,也做到了关注个体差异,然后用文本再构的方式分层次地选择相应的语言材料讲解,这样学生都能够理解所教内容,能够在文本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情景中体验课文表达的情感,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提高综合表达能力。

二、借助插图,朗读指导更有梯度性

朗读可以发展学生语言,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时语文教学的支点和重点,但是对低段学生是一个难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这句古语中就藏着理解课文的秘密。陆老师在讲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时,先让学生看图片体会大象之大,然后再进行语文训练,学生一个个说出自己的感受,实际上就是加深对这句话理解的过程。看完图,然后说感受,最后读课文,回答的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这也是本堂课设计的巧妙之处。从图片理解,自然表达,到读好课文,一切水到渠成,朗读到位,教师无需多讲,只需要唤醒学生的表达欲望。

师:真棒!因为没有这么大的秤,可以称那么大的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头大象

(出示课文中描写大象的语段,齐读)

师:是啊,我们的大象牵出来了。(出示:大象图片)

大象的( )( ),真像( )。

引导填写:

大象的(身子)(又高又大),真像(一堵墙)。

大象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挺大的。

大象的(腿)(又粗又壮)真像(四根粗粗的柱子)。

因为柱子也是又粗又壮,所以把大象的腿比作了四根柱子。

我们来看,这个柱子,你看看它的组成部分,你猜猜古时候的柱子是用什么做的?请你说。

生:古时候的柱子用木头做的。

师追问:为什么呀?

生:因为它是木字旁。

师:古时候的柱子大多都是木头制成,用来支撑房子,所以是又粗又壮。大象身体的其他部分也挺大的。

大象的(鼻子)(又长又粗),真像(滑滑梯)。

师:真想在上面滑一滑,玩一玩呀。

大象的(耳朵)(又扁又大),真像(一把大扇子)。

师:观察得太棒了,我们一起来把大象的大读出来。

(齐读课文中描写大象的语句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师:我都仿佛看到了一头这么大的象。(出示词卡:这么大的象)谁来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看大象都跑到我眼前了。请你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真大呀,谁再来?请你读。

生:这么大的象。

师点评:真大,我都听到它咚咚的脚步声了。

师:我们一起读这么大的象(齐读)

教学实践表明,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必将阻碍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文本再构时应关注内容的难易度,从学生容易理解的角度入手,有意识地降低文本难度,但是也应该切记简单、机械、重复呈现,毫无挑战性地呈现文本,陆老师课堂上就很地避免了知识的简单重复出现。教材上的知识多是按螺旋式上升的结构编排的,所以教师在文本解读,并进行再构时应以由浅入深、以旧带新、新旧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排除畏难情绪,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围绕称字,文脉理解有针对性

文本的分析和理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思维训练的重要方法,在教学时我们还需要有针对性地、有目的性地训练学生对文本结构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本是怎么构思的,这样就能将思维训练和文本理解结合在一起。从低年级便有意识训练学生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联结,也为今后学会如何架构作文有利。

在本堂课上,陆老师用一个问题这篇课文里都先后称了什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梳理课文脉络,问题看似简单,却是对文章地深入研究,然后通过不断追问,学生很快理解了问什么称石头的原因。教师在文本再构时,做到了难易适度、内容丰富、语言准确,由浅入深、有针对性地让学生从低段开始学习文章结构。

文本再构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对文本的再创造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用成人和儿童思维不断切换,不停思考。当然,文本再构更能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更好地贴近学生,也能让自己的教学富有创意,增加课堂内容的容量和深度。学生如果对学习材料感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动力,这样也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中解读文本,再构文本,也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听课实录

语文味首先体现在字词方面。李老师的设计变化多,训练形式多样。其中,称和秤的字形和读音都很相似,孩子非常容易混淆。李老师通过带拼音读、去拼音读,以及出示杆秤的图片,了解杆秤的每一部位后,再次观察字形,古时候人们经常使用秤来称粮食,所以是禾木旁,有了秤,买卖就公平了,因此字的右边是个平字。李老师巧妙地运用这个方法让孩子牢牢地记住了字形。在多次强化训练中确保学生的识字效果。

再次,语文味还体现在句子与字词的训练都恰到好处。在学习第二段中,李老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象外形的词语,并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再通过图片让学生体会到大象的又高又大。借此机会,李老师又适当进行拓展,大象的耳朵像什么大象的腿像什么,学生们的思维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李老师立刻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官员们看见这么大的象,有什么反应呢?通过朗读,学生们准确地体会到到底这个词加上或去掉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大家各抒己见。这样,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整节课设计精密,教学扎实,加上李老师温润细腻的教态,真是一节好课。上课结束后,沈校长和季老师作了点评,让老师们有了更多的收获。

8、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要讲清楚制作工具、过程。说话声音应洪亮,吐字应清晰。

2.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说话的习惯,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进行询问。

教学重难点:

1.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2.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看到大家桌上都摆了手工作品,看来昨晚的家庭作业完成得不错。谁来大声地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吗?(点评:句子是否完整声音是否洪亮)

2.揭示课题。把一些毫无相关的材料变成一件手工作品,就如同变魔法一样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神奇的魔法做手工。

板书话题。

导语:做手工,好处多。它可以锻炼大脑,让我们富有创造性;可以锻炼双手,让我们变得心灵手巧。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让我们越来越能说会道。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漂亮且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展示手工作品竹节人。

1.请学生边观看,边听介绍。

提要求:观察要仔细,听讲需用心。听听老师是怎样讲的,是怎样将作品的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

【附文字介绍】:我的小制作是竹节人。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竹竿与线。制作工具需要:电钻与锯子。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竹竿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竹节人的脑袋与身躯。再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然后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最后用一根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这样,一个有趣的竹节人就制作成功了。

2.刚才你们听明白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吗?谁来说说老师都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个制作?(板书:名字、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

3.老师在介绍制作方法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了哪些连接词?(板书:先再然后最后)

4.出示课件(图片+文字),再次巩固介绍方法。

5.同学们,竹节人的制作一共有几大步?对,四大步。所以我们介绍它的制作过程时,还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

课件出示:我的小制作是竹节人。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竹竿与线。制作工具需要:电钻与锯子。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把竹竿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竹节人的脑袋与身躯。第二步,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三步,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第四步,用一根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这样,一个有趣的竹节人就制作成功了。

小结:先再然后最后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等词语都是表示顺序的连接词。

小结: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说,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使听者听得清楚明白。

三、对照作品,练习表达

1.选择一种方法,试着介绍一下自己的手工作品。(课件出示两道填空提示,学生自由练习2分钟)

填空提示①:我的小制作是 。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 。制作工具需要: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 ,再 ,然后 ,最后 。这样,一个有趣的 就制作成功了。

填空提示②:我的小制作是 。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 。制作工具需要: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这样,一个有趣的 就制作成功了。

2.同桌练习介绍,教师相继巡视指导。

3.指名展示、介绍。

提要求:说的人,要按顺序说清楚过程,声音应洪亮,吐字应清晰。听的人,要用心听,记住主要信息,不能随意打乱他人讲述,不明白的地方需等人家说完再有礼貌地提问。

学生介绍同伴评议老师补充。

四、总结方法,交流分享

总结:多动脑筋,你会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用心表达,你会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静心倾听,你会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要有顺序,有条理,要让别人很快就能听得懂。同时,也希望大家要养成乐于倾听的好习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作业设计:互相交换手工作品,将他人作品带回去向家人隆重介绍。温馨提示:如果制作过程不清楚,可先向作品制作者请教。

板书设计:

做 手 工

说:要按顺序说

听:要记住主要信息

名字 材料 工具 制作方法

先再然后最后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9、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妈妈睡了》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抒情性阅读课文,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张秋生。

文章内容简短浅显,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美丽、温柔、劳累的样子。

课文语言流畅、没有华丽的词藻,感情真挚,读来真切感人,透过孩子对睡梦中妈妈的描绘,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爱,同时体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爱。

课 堂 回 放

一、听歌导入,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歌,你知道是歌唱谁的吗?(妈妈)

是的,妈妈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一起读一读这个最美的称呼妈妈。

【评析】以欢快的歌曲导入,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进入课文的学习,这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也给课堂增添了一些欢愉的情绪。

师:你们平时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你能说说自己妈妈的样子吗?

生:我的妈妈瘦瘦的,很苗条。

生:我的妈妈皮肤白,眼睛很大,个子也很高

师:看得出你很喜欢妈妈,你观察得真仔细。

【评析】联系生活,让孩子说说妈妈的样子,引导孩子关注妈妈,为后文感受到文中孩子对妈妈的爱做了铺垫。

师:有一个小朋友,他也观察了妈妈,他观察的是妈妈什么时候的样子呢?

生:是妈妈睡觉时的样子。

师:(出示:睡了)睡这个字,左边是目,表示眼睛;右边是个垂,眼皮下垂,就是睡觉了。来,一起读:睡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课文《妈妈睡了》,齐读课题 。

师:妈妈睡觉了,我们该怎么读,才不会吵醒妈妈呢?谁再来读?

师:你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我们一起来读。

【评析】指导朗读不留痕迹,以读促讲,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根据文中的情境体会该如何去读,将朗读指导落在实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师配乐范读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妈妈睡了。妈妈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睡得好熟,好香。

师: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生:有。我妈妈有好几次哄我睡觉的时候,她自己先睡着了

师:这一定是有趣又温馨的回忆。

师:出示生字哄。这个字你们会读吗?你知道哄为什么是口字旁吗?

生:因为要用嘴巴来哄,所以有口字旁。

师: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

生:搂着我,拍着我,给我讲故事

师:你的妈妈真爱你,你有一个好妈妈。

【评析】哄是本课中的生字,也是一个形声字,然而教学中不应该直接将生硬的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他们体会其中的造字规律,即声旁表音,形旁表义,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教师再请学生说说妈妈是怎么哄我睡觉的?加深对哄字意思的理解。

(二)初步体会,妈妈的辛苦

师:妈妈在哄我午睡的时候,自己先睡着了。(突出先这个字)

.出示先。师:先是一个表示顺序的词,(出示古文字)古时候是这样写的:上面是一只脚,下面是一个人,跑到人家前头去,就是先。一起读。

【评析】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师理应进行传承,这个先字从造字的出发点就带有于人之前的意思,教师适时地出示古文字,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含义,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

师:妈妈在哄我睡觉的时候,怎么自己先睡着了呢?

生:因为妈妈太累了,太辛苦,太疲劳了,太困了。

师:读这句话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要轻一点。轻轻的,柔柔的。

师:我们不要吵醒她。请你自己试试看,读出对妈妈的关心。

(三)细细品读24自然段,体会母子间深情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请你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24自然段,把有关语句画下来。生自读课文,认真思考。

【评析】语文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允许孩子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正是发挥学生主体性意识的体现,同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师:你们画了哪些句子?指名汇报。

生汇报。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睡梦中的妈妈好累。

师:你真会学习,一下就全找出来了。我们一起读这三句话。(贴板书)

师: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想一想,妈妈美在哪里呢?(展开讨论)

生: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

师: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明这个字,既有太阳,也有月亮,那得多亮啊!谁再来读?妈妈的眼睛很亮很亮,谁还想读?

师:闭这个字,古代的时候是这样写的,两扇门关起来了,中间的+,表示门闩,慢慢地演变成了现在的闭。(范写)

师: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紧紧地闭上,看看是什么感觉?妈妈的眼睛闭上了,她睡得好熟好香。

妈妈还有哪里很美丽?再找一找?

生:红润的脸。

师:出示润这个字。为什么润是三点水旁呢?因为润表示湿润、润泽,和水有关。(看图红润的苹果)

师:我们也可以说红润的脸。我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的脸色很红润,请你读一读。

师:妈妈的脸水润润,红扑扑的,真好看。谁能读好?一起读。

师:妈妈还有哪里很美丽?

生:弯弯的眉毛。

师:如果我说弯弯的眉毛长在脸上,你有什么感觉?书上是怎么写的?

师:妈妈睡得很香,就连眉毛也安安静静,进入了梦乡。

师: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她有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指导朗读。

【评析】教师采用做一做动作、比较句子以及看图、看实物理解的方式帮助学生感悟词汇、积累语言。以文中孩子的视角感受妈妈面庞的美丽,同时渗透人物的外貌描绘,再通过指导朗读抒发情感。

师:(出示第三小节)师妈妈不仅美丽,还很温柔呢。谁来读一读这一段?

师:妈妈哪里让你觉得她很温柔呀?

生:微微地笑着。(读)师:你来微微地笑一下,真好,一起读这个词。

师:妈妈,会因为什么而微微地笑呢?

生:也许是我考试得了100分;也许是我特别有礼貌。也许是我吃饭吃得多,个子长高了。也许是妈妈,又想到带我出去玩啦

师:妈妈微微地笑着,她的笑容暖暖的,妈妈真温柔。

师:这一段还有哪儿写了妈妈很温柔呢?

生:妈妈又想好了故事。

师:你的妈妈以前给你讲过哪些故事呢?又想好了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师:妈妈的故事那么动听,怎么也听不够,难怪妈妈在睡梦中,也想着给我讲故事呢。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想到很多很多,板书

师:妈妈时时刻刻想着儿女,就连睡梦中也牵挂着我们,真是温柔的好妈妈啊。让我们用轻轻柔柔的声音,女生读一读第三小节。

【评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他们回忆自己的经历,说出妈妈曾经讲述的故事,引发美好的回忆,感受来自妈妈的爱。同时抓住一个又字,进一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指导朗读时,孩子不由得将文中的妈妈当作自己的妈妈去读,去感悟。此时借助文本传递情感,感化学生的效果也是水到渠成。

师:睡梦中的妈妈,看起来好累。妈妈怎么会这么累的呢?请你自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找一找,哪里写了妈妈特别劳累?

生:妈妈干活流出了汗珠。

师:干体力活,流下的汗水,就叫汗珠。汗珠慢慢流出来,就是渗出汗珠。谁能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你真了不起。你已经把这句话的意思,给读出来了。让我们想着意思,一起再来读一读。出示沉。妈妈睡得多香啊!好像我们都能听到她重重的呼吸声。

师:小朋友,一般我们什么时候呼吸会很重?

生:在很累的时候。

师:是呀,妈妈太累了,她妈妈要做哪些活?

生:我妈妈每天要洗衣、买菜、做饭。

生:我妈妈要做家务,打扫卫生,还要检查我的作业,送我上学,还要接我回家。

生:我有个弟弟才两岁,妈妈除了照顾我,还要照顾弟弟,很辛苦

师:妈妈太辛苦了,难怪她睡得好熟好香。教师引读累得风儿在树叶中散步,沙沙的响声全听不到。书上有一个字,和累的意思很像,你能找到吗?(乏)

【评析】乏在这里和累的意思相近,也是本课的生字,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理解字义,同时积累词汇。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让妈妈睡得更熟,更香。配乐朗读。

师: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一直没有午睡,而是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妈妈呢?

生:因为他也爱着自己的妈妈

(四)总结提升。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近了睡梦中的妈妈,感受到她的美丽,温柔和劳累,也感受到她对孩子的浓浓的爱,以及孩子对妈妈的爱。板书:爱

【评析】朴实的文字,真切的情感,母子间的深情似水,全部蕴含在字里行间。表面上,课文似乎只是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而隐含着的是他们彼此间深深的爱。尽管是低年级的孩子,仍旧能被这样的真情打动,能够说出为什么这个小男孩一直在旁边静静地观察妈妈?那是源于对母亲深深的爱。教师营造意境,配乐指导朗读,使得课文传递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拓展

师:一千多年前,有个大诗人叫孟郊,他年轻时要出门远行,母亲连夜为他缝补衣服,孟郊非常感动,写下了一首《游子吟》会读吗?生:会读。

师:而现在,还有一个孩子,和你们差不多大,也爱着自己的妈妈,写了一首小诗《梦中》,送给她。(配乐,师范读)

师:不仅是课文,或是小诗,还有一些绘本也歌颂了母爱。(出示图片)《妈妈睡了》《一切因为有你》《有一天》有时间的话,小朋友们可以去读一读。

师: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一定会更爱自己的妈妈,也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评析】语文是一门积累的学科,教师应当努力营造一种调动学生知识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环境,而且不应当拘泥于某一种文学形式。

这里提供的小诗非常切合儿童的年龄特点,读来活泼有趣,正是让他们内化语言的好素材;推荐阅读的一系列绘本,可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打开更广阔的阅读空间

(六)指导写字

师:课文学完了,睡梦中妈妈美丽的脸庞,一直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出示图片)妈妈的脸就像月字旁。

【评析】教学脸字的环节过渡自然,渗透了汉字造字的规律月字旁大多与身体部位有关,动态的演示形象生动,加深印象,便于学生记忆。

师:(范写脸),右边上面像小伞,下面笔顺不要错,一撇连在底横上,我们一起写好它。

师:(范写 沉),左窄右宽,左右等高。几的一撇压住竖中线。学生练习书写,评讲。

【评析】整堂课,周老师创设了温馨美好的情境,运用了多种学习方式,带着学生品读关键词句,将一处处文字读出了动人的画面,意境隽永。学生们在朗读中感悟、在交流中思考、在细读中品味,获得了言语的习得以及情感的熏陶,同时也深化了对母亲的爱,使得课文流淌在字里行间的爱也流淌在了孩子们的心间

10、搭船的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搭船的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曹老师执教的搭船的鸟一课,是一节很有语文味道的课,是一节语文与思维,语文与表达相结合的好课.《搭船的鸟》作为习作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就是直指学习作者是如何仔细观察,在观察中感受缤纷世界的美好,体验到观察的好处与乐趣,从而学会把生活中观察到的印象深刻的事物或者场景写下来。曹老师明晰这篇精读课文所承载的教学意图,定位精准。我觉得曹老师在这节课中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教学目标确立精准。

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三个,分别是:

1.会认本课父、啦等5个字,会写搭、父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啦,理解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不同的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的。

3.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作者对翠鸟外貌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这三个教学目标的设定非常精准,是基于本单元为统编版教材设定的习作单元设定的。这个单元是统编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习作单元,主题是留心观察。观察是写作的核心能力,养成观察的意识和习惯,掌握一些观察的基本方法,就可以解决学生写作的素材问题。本单元综合性强,以观察为主线,开展阅读的习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整的体系中体会仔细观察的好处,激发观察生活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基于这个单元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篇课文的使命感和价值感。除了阅读教学的任务之外,更重要的是承载着作为本单元习作的范例之重任。

二、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在曹老师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环节设计巧妙。

1.紧扣观察。在引导学生发现作者通过视觉观察写翠鸟的外形特点这个环节中,曹老师专注了颜色的词语,巧妙运用了翠鸟的标本让学生来观察与发现,而且还把学生的实体观察与作者的观察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发现作者的观察是特定情况下的观察。这个环节的教学始终是扣着观察来进行的。

2.教学层次分明。在引导学生观察翠鸟的动作这一部分教学中,曹老师分为了好几个层次,首先让学生找到这个内容,在这个基础上,关注了动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运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更充分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性,然后通过视频对视觉的冲击让学生体会到翠鸟动作的敏捷。

3.习得观察方法。这篇文章和我们常规写观察的课文不一样,不仅是常规的视觉与听觉观察,还伴随着作者的思考。如何让学生对这一段产生兴趣?所以曹老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先把看到的听到的进行理解,然后通过这一段能不能删掉这个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让学生讨论,促进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一段,学生通过讨论很快就会发现,我们不仅要看、要听、还会有思考,这样一直鲜活的少见的搭在自己船上的翠鸟一定会激起一个孩子的好奇,这就是说视觉和内心是同步进行的,在这篇课文的写作中,作者用文本呈现的淋漓尽致。但是我们要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去发现。在这个基础上,曹老师又让学生去反复读。

4.重视学以致用。我们的教学不能止于内容,止于观察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这些观察方法,进行浅层的迁移运用。这样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解、分析、朗读、口头的层面,而是进入到语言的实践层面。曹老师后半阶段的教学就进行了一个比较深度的推进,这个深度的推进中,运用了松鼠吃东西的视频。从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学生基本掌握了观察的方法,能够说出自己看到的松鼠的外形、动作,当然,他们在观察中也有自己的思考,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前面内容的学习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检测和反馈,如果说前面一部分的学习是观察方法的习得,那后面一部分就是观察方法的迁移和运用。翻阅这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写眼中的缤纷世界,习作要求就是用各种感官去观察,我想,今天曹老师的这种课型应该是很好的完成了习作单元的教学。

三、教学氛围轻松愉快。

曹老师的课堂就像一块磁铁,把每一个孩子都深深吸引在其中。曹老师非常注重评价学生,鼓励学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与鼓励,极大带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一个孩子都不甘落后,每一个孩子都忍不住揉入其中去认真思考、学习......整个课堂形成一个和谐、乐学的场,我想,这是老师的个人魅力所在。

11、一块奶酪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块奶酪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块奶酪》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节课时,尽管自己对教案经过了再三的修改,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成功之处:

一、关注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建立、感受童话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教给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要素串联法,学生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是多音字的闯关练习,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根据要表达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创设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讲解,整节课只有两大板块:梳理主要内容和感受人物品质,创设采访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情景以读代讲,感受人物形象。课上对一些重点句子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进行深入地讲解,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读,通过反复朗读自然就感受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读演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评价,尽情说出表演后的感受,对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习得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续编童话,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训练,让他们续编童话,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对本单元的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对于略读课文,该放手就放手,老师完全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还是有所欠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放手不够。如果能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然后全班汇报,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为个别胆怯、不善于大胆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小平台。今后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下足功夫,多为潜能生着想,试问每个孩子有多少收获,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课堂就是一门缺憾的艺术,通过这次公开课,我再次感受到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12、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早上,非常轻松地处理了《秋天的雨》,记录如下。

直接揭题

前几天,我们一起听了秋的声音,走过了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秋天的雨。

请你将课本翻开,听老师读课文。

初读感知

齐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注意轻声及扇的读音。

读完之后,复习了一下总起句。这里上一节课处理过,不做赘述。

抓住重点词语

围绕总起句,每一段是怎么介绍的?先读第二自然段,试着找一找,这一段最重要的词语是什么。

孩子们说,是五彩缤纷。

如何理解这个词语?先通读这个自然段,不难得出,五彩缤纷说的是颜色很多。然而,如果都是灰色、黑色、蓝色等,颜色多,能说五彩缤纷吗?

答:不能。因为颜色不够鲜艳,不够好看。

好,请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所有写颜色的词语。

得出结论,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

再读第二自然段,梳理段落,挑战背诵。

拟人

背诵就下课了,所以剩下的是第二课时。

课文中有很多拟人句,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请孩子们分享,分享结束后,处理课后题。

我记得王浩阳说,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一根柱子。我给他改了改:它把绿色送给了爬山虎,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个个小手掌,爬啊爬啊,爬上了秋天的眉梢。

第二自然段分享完,小组合作,在3、4自然段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拟人句,小组交流。

终点处理:勾住。

总结这篇课文特点,自读阅读链接,看一看这篇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

其他事项

分享交流了语文园地二的交流平台,总结板书并做笔记。

词句段运用词语部分已经处理过,重点理解了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书写提示公开课上了,日积月累读一读,都是和秋天有关的四字词语,不做赘述。

习作写日记,二年级就讲了,重复了一下格式要求,第二单元告一段落。

作业布置

背诵第二自然段

仿写

自主复习一、二单元。

13、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美美地读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继续去寻找秋的足迹。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师:在这篇课文中,有些生字词特别难读,你们想挑战吗?

生:想!

师:好!一起来试试,每个词语读两遍,齐。

【课件出示:

明朗 平展 熨帖 凌乱 规则 院墙 雨靴

映着 粘在 印着 排列 增添

棕红色 金黄金黄

亮晶晶 湿漉漉 闪闪发光】

师:第一个映着是后鼻音,后面一个印着是前鼻音,读好这两个词可不容易。再来读读这一组。

生:映着、粘在、印着、排列、增添。

师:词语我们都会读了,课文你们会读吗?让我们美美地读起来。

打开课本第十六页,请大家自由地美美地读课文。

生:(朗读全文)

【点评:散文学习,首要的是朗读。这样的开课,简单、务实,不绕弯子,不费时间。好!我们听课,不仅要看老师做了什么,还要看老师没做什么。这节课开课,毛老师就没有任何浪费时间的花哨的导入。这是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觉醒。】

二、美美地说

师:同学们,读完课文后,你们觉得课文写得美吗?

生:美。

师:没错,老师也觉得很美。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写得美的词句,咱们一起找一找吧。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写得美的句子,并试着用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句式:这个地方写得真美: 。】

生:(默读,圈画。)

师:谁给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美。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这棕红色的小鸟是什么呀?

生:小雨靴。

师:多可爱呀!接着分享,请你来!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师:你能简单的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

生:他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特别美。

师:这个比喻句写得美。大家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水泥道比作彩色的地毯呀?

生:因为上面粘着金黄的落叶。

师:你们走过红地毯吗?如果你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天我们都要走过校门口的红色地毯,踩上去是什么感觉?

生:软软的。

师:是呀,踩上去特别的舒服对不对?一夜秋风,一夜秋雨,让原本光秃秃的水泥道铺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落叶,现在踩上去也是什么感觉?

生:舒服、柔软。

师:多贴切的比喻呀。还找到了哪些美?你来说。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你能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吗?

生:因为这不仅有亮晶晶的水洼,还有小小的蓝天。

师:对呀,蓝天现在在哪?

生:在水洼里,倒映在水洼里。

师:亮晶晶的小水洼就像一面小镜子,它能倒映出整片蓝天吗?

生:不能。

师:只能倒映出蓝天的一小部分,所以作者用到了一角这个量词,写得真美。继续分享。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师:你喜欢这句,为什么?

生:因为法国梧桐树的叶子是金黄色的。

师:你感受到了色彩美,金黄色的叶子像什么一样?

生:像金子一样。

师:多么纯的颜色呀,真美!你接着说。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师:来说说原因吧。

生:因为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上面闪着雨珠,像加了闪粉一样,特别漂亮。

师:一闪一闪的,像有魔法一样,真美!你来分享。

生:这个地方写得真美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师:你看这块地毯多亮呀,能不能这样读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女生像老师这样缓缓地读。

【点评:散文很散,跟叙事文本不一样,所以我们必须尊重文本来展开教学。散文散着写,我们不妨散着教。这里的散,是围绕着神展开的。毛老师抛开传统的问答式教学,用话题组织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言,是很有挑战的,因为对老师的理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推进到这里,我感觉欠了一点什么,哦,是朗读。如果毛老师把第三个板块里的小诗放到这里,那就太完美了!】

三、美美地品

师:同学们,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课文中的美都被你们找到了,下面我们接着来品一品这些美。一起来读读这几句,齐。

【出示:

1.水泥道像是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3.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你们发现没,这三句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

生:比喻句。

师: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比喻之美。接着读。

【出示: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这些标红的词语都是描写颜色的词。这就是作者笔下的色彩之美。

师:你们再看看这组词语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

1.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3.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4.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生:都是ABB和ABAB的词。

师:这样的词被叫作叠词,这就是叠词之美。

师:这些空你们都会填吗?

【出示:

1.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2.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师:刚才填的都是什么词呀?

生:动词。

师:这就是动词之美。看这个铺字,用得多妙呀,毛老师换个字你们看看好不好,把铺换成落。哪个字用得更好?

生:我觉得铺字用得更好,读上去更好听。

生:我也觉得铺字更好,因为树叶不会一直落,如果一直落就变成公路森林了。

师:落是一种什么状态?

生:很自然。

师:对,自然而然的状态,而铺呢,就像能工巧匠用手铺成似的,特别精致、漂亮。带着理解,再来读读。

生: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点评:这是第三板块的第一个活动,品课文的表达之美。对于刚升入三年级的小朋友而言,难度是非常之大的。但是,毛老师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她将一类一类的表达之美罗列出来,再让学生去发现,这样难度就降下来了。到了高年级,学生就可以自己去归类、去发现了。良好的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师: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词特别难理解,这两个词你们理解了吗?遇到不懂的词,你会怎么办?

【出示:熨帖、凌乱】

生:查字典。

师:毛老师已经给大家查出来了,谁看着字典给大家说说熨帖的意思。

生:贴切、妥帖。

师:用词用句贴切才可以叫熨帖,显然在文中不是这个意思。

师:你们看看还有一个读音,读

生:yn。

师:熨斗的熨。熨帖就像妈妈用熨斗烫衣服一样,把衣服烫得平平整整,不留缝隙。这些落叶就像是秋姑娘烫过的衣服,平平整整不留缝隙地粘在水泥道上。查字典我们常用的理解词语的好方法,还有一种方法老师也很想告诉你们联系上下文,读读蓝色字的句子,你能结合这两句话理解熨帖的意思吗?

生:粘在路上。

师:结合文中的句子,说完整。熨帖就是

生:熨帖就是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你联系了上文,有没有人联系下文说说。

生:熨帖就是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地面上湿漉漉的,薄薄的梧桐叶也被雨水打湿了,它们便紧紧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了,这就是熨帖。

师:用刚才教过的方法,来说说凌乱的意思吧。

生:非常乱。

师: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我根据乱字猜想出来的。

师:借助熟字乱也可以理解这个词,有谁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

生:凌乱就是排列得并不规则。

师:是呀,凌乱就是杂乱无章,我们通常把凌乱看作贬义词,可为什么作者却说这凌乱增添了水泥道的美呢?

生:因为这是一种凌乱美。

生:因为如果排列得特别整齐的话,就不像是自然飘落下来的,而像是有人可以摆放的,就不漂亮了。

师:太好了,自然而然产生的结果,看上去没有秩序,但是姿态各异,合在一起产生了凌乱之美。在生活中,凌乱之美还有很多很多,你们看,乱石铺路、雨滴洒窗、云卷云舒是都凌乱之美。来,让我们把大自然的凌乱之美读出来。

生: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点评: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理解两个词语,将本课的语文要素落到了实处。我们在落实语文要素时,选好点非常关键。这里又有一个老师没有做什么的情形,值得我们注意。】

师:一位诗人还将这些美藏进了一首小诗中,你们想读吗?

生:想!

师:读!

【出示:

一夜秋风,

一夜秋雨。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

落下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

它们闪着雨珠,

紧紧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

仿佛

给水泥道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师:这首诗还有一小段,我想请一位小诗人帮我们读一读。请你读。

【出示:

地毯上印满了金色的小巴掌。

它们那么平展,

那么熨帖,

那么凌乱,

然而,却又那么美丽。

忽然,

小巴掌间飞来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愉快地蹦跳、歌唱】

师:还有想读的吗?一起来读读,齐。

生:(齐读第二小节)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就走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真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在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

生: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师:对作者来说,每天都要走过这条水泥道去上学,每年秋天这里都铺满了落叶,为什么他却说第一回觉得水泥道美呢?为什么他去年没感受到。

生:因为他第一次走这条路。

师:这是你的理解,谁再来说说。

生:因为他走得很小心,还仔细地观察了落叶。

师:是呀,正是因为作者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生活,才写出了这篇美文。

【点评:小诗的出示,让课堂充满了诗意。如果把握好出示时机,效果会更好。】

四、美美地写

师:生活中的美处处都有,只要你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你也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美。请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早上上学或者下午放学时见到的美景。写之前,先用老师给出的句式来说一说。

【出示: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 】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碧绿碧绿的大树真美呀。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我发现穿着红马甲的叔叔阿姨真美。

师:上学路上不仅风景美,还有人情美。接着说。

生: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墙角的小花像是跟我打着招呼,真美!

师:课后,请大家把自己路上见到的美写在作文本上,我们下节课再分享。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点评:这个板块的活动,是对教材后面习题的落实,也是教学走向的必然。时间仓促了一点,希望下一个课时让学生充分写、充分地分享。】

总评:

这是一节非常大胆的课。

开学初,给毛老师布置这个任务,离上课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毛老师很果断地接受了这个挑战。

毛老师参加工作才三年,没有教过三年级,这是第一次上三年级,面对余老师这样的专家上课,其中压力大家可想而知。

这节课用的是板块式教学,板块式教学,毛老师接触不多,略有一些感性认识。当第一个方案被推翻之后,毛老师毅然选择用板块式,大胆!

以前,我们的教学为何效率不高?原因在我们老师身上,因为我们的教学方式出了问题、我们的教学内容出了问题。现在,统编教材对教什么规划得比较系统、明确,但是,怎么教却是教材解决不了的!这得靠我们老师自己!

碎问碎答式的教学,应该休矣!

满堂问满堂灌式的教学,应该休矣!

满堂灌,可能不多见了,但是满堂问,似乎披着启发式教学的外衣,顽固地盘踞着我们的课堂。

今天,我们看到的毛老师的课堂,尽管还显得稚嫩,但是,已经与满堂问碎问碎答诀别了!若这样坚持下去,学生语文能力必定得到充分锻炼!教师专业能力势必得到快速提高!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文本的深入研究,怎么做得到?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活动的精心安排,怎么做得到?这样的课,要上好,没有对学生的灵活引导,怎么做得到?

这节课,处处见老师的匠心。看似简单的四个板块,却是千辛万苦方获得。为毛老师这节大胆尝试的课点赞!

14、麻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听马晓会老师讲授《麻雀》(四上)一课,感触很深,她落落大方,用动情的语言、巧妙的教学环节设计,让学生沉浸其中,去感受文中老麻雀伟大的母爱。在课堂上,马晓会老师巧用拨字诀,抓住课堂,步步深入。

一、拨冗就简,直奔主题

在导入新课后,马老师直接抛出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三个问题就这么简洁明了地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板书,借助形象的示意图概括出文章大意,化繁为简,脉络清楚。

二、适当点拨,总结方法

1.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出发,寻找与解决新问题新任务碰撞而产生的新疑问,借助合适的路径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产生真正的学习。

2.借助重点词句品读课文的方法

理解文中小麻雀、老麻雀和猎狗的特点以及在这个事件中冲突产生解决的过程,老师注重学生概括总结能力的培养,步步为营,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不疾不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PPT,相机指导,这得益于老师对自己在课堂上的定位准确:引导者、促进者,学生通过读找画议读几个环节的递进学习,读和说的能力获得提高。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点播以及课件辅助,学生表达活跃,学会归纳,达到了敬乐课堂的交流展示的评价环节。

评价一节好课的指标有很多,譬如将文本作为学习语文的工具、认知生活的思考,引发阅读兴趣。在课文拓展环节,教师展示屠格涅夫的一段话:

是啊,请不要见笑,我崇敬那些小小鸟、英勇的鸟,我崇敬那些爱的冲动。

爱,我想比死和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依靠它,依靠爱,生命才能维持下去,发展下去。

这是对情感和能力目标的升华,让人感动。

15、女娲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女娲补天》课例后,内心有许多感慨。感慨朱老师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感慨朱老师收放自如的课堂掌控能力。

本节课乍一看很朴实,没有刻意形式上的花哨,但细细品味确像我们一位领导概括的境界春风大雅:即课堂教学已臻化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能全身心投入去探寻未知世界,风格却十分平易,似乎没什么高妙技巧可言。但若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教学设计处处蕴含智慧,铺陈、转折、抑扬、开合均合情合理,达到几乎无迹可寻的地步。达此境界者,听其课如沐春风,品其课若闻大雅,其教育教学思想必然要产生大范围、长时期的重要影响,其人必然会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朱老师本节课课时目标明确,准确把握了新课标对叙事性作品的要求。在理解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孩子详细复述的能力, 认识了解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结构 。整节课就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正如周鹏老师所言,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最好是心中有语法、口中无语法术语。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自己对这个年龄段课程标准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标准,自然不能很好的把握它,理所当然给课文课时目标定位就不准,没有方向,教学设计怎会清晰呢?

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朱老师的课给人感觉很真实。学生会出错,回答可以不完美,而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精彩。朱老师就是抓住这种不完美,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变得完美,这就是对孩子能力方法的培养。不像某些课堂上一味的赏识,连评价都变味了,都成了棒、好之类的语言。朱老师的评价中肯及时,有鼓励,更多的是点拨和引领 。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呈现的由易到难梯度化设计,如复述的要求一步步达成,循序渐进,在复述得有条理的基础上说具体。先概括出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训练学生利用概括的词语复述课文;再训练学生把具体的语言说精炼;最后训练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由易到难一步一步训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一课标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朱老师整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认为他的语文教学意识更值得学习,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借鉴、运用。

16、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雪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实录

《雪梅》是部编版教材新增加的一首古诗,能搜集到的资料不是很多,怎么教?这是一首哲理诗,光是讲道理的话效果可能不太好,小孩子特别喜欢生动的形象;再加上这首诗虽然文字简约,但诗行中留有大量空白可供读者想象的空间,那就引入演的环节。

一、归纳学诗方法

师:上课前,我要问你们一个问题,猜猜老师要问你们什么问题?

生:您要问我们见没见过梅花。

师:你们应该都见过,我不问这么简单的问题。

生:您应该问我们假如还剩三天的光明,你会用来做什么?

师:你的生命那么宝贵,怎么会只剩下三天。

生:你会问我们有没有在雪地里采过梅花。

师:梅花那么好看,我不会采,你肯定也不会采。我要问的问题是:你们准备怎么学这首《雪梅》?

生:首先要读。

师:读到什么程度?

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好,读得通顺流利,这是第一步,咱们写上。接下来,应该怎么读?

生:接下来应该读好节奏,读出感情。

师:这个时候就要读出感情?你还不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呢?

生:第三步应该是读懂整首诗的意思。

师:好,第二步读好节奏,第三步读懂意思。你们猜猜第四步是干什么?演!不可思议吧,这首诗还能演出来呢,一会我们就要去演演。

二、自学古诗:读准读好读懂

(一)读通顺流利

师:想怎么把这首诗读通顺流利?

生:自己读,同桌读。

师:好,看谁能最快把这首诗读得通顺流利。

(生练读,读好的五个学生下座检查个别同学读诗情况,每人检查三个人,基本上检测的就是基础不太好的同学。其他同学同桌互相检测。)

师:好,参加检测的同学来汇报。

生:我检测的三个同学都把阁读成g,注注释里阁通搁,放下的意思,应该读gē。

师:好,提示我们一定要认真读注视,把阁的拼音写上。

生:我检测的同学总是把第一句梅雪读成雪梅。

生:我检测饿同学把降的拼音读成jing。

师:你们检查得很认真,看注视①,降是认输的意思,应该读xing。咱们来复习复习这个字的两种读音。

(二)读好节奏

师:要把节奏读好,你们想怎么比?

生:单个人比,小组比,男女生比。

师:好,同桌先比,看谁读得好。

对照标出节奏的古诗,同桌比赛读。

师:认为自己比同桌读得好的举手。你们俩都举手了,那你俩站起来读读,让大家听听谁读得好。

(然后三个小组为一个大组,比赛读。男女生对读,就一次机会,男生明显特别投入,读得比女生好。)

(三)读懂大意

师:怎么能读懂大意?

生:自己读、小组读

师:那就先自己结合注视读懂这首诗,然后小组互相帮助每人一句。

生先自己解读古诗,然后小组内合作解读,请一个小组发言。 小组:第一句是:梅花和雪花在争论谁是春天的代表,都不肯服输。第二句是:诗人想评价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但是评价不出来。第三句: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白。第四句:雪花没有梅花那么香。

三、表演古诗

师:咱们来演一演这首诗,怎么演?一人是旁白,一人是骚人诗人,一人是梅花,一人是雪花。旁白就是描绘当时的场景,小组内先分角色练。

生分小组练,师相机指导。5分钟后,小组上台展演,先介绍自己的角色。

马:大雪纷飞,雪花和梅花展开了一场争论。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雪花,你没有我香,我比你厉害。

源:(放下笔的动作),让我来评论评论你们俩谁厉害吧。雪花你虽然白,但是没有梅花那么香;梅花你虽然香,但是没有雪花那么白。你们俩就不要再吵了。

师:这个小组表演完了,他们第一个上来,就是好样的。咱们得看看他们的表演还有什么可改进的地方?

生:梅花和雪花在争春,他们没有演出来,应该说我更漂亮,我才能代表春天。

生:诗人评论应该很费力,很不容易,因为诗句里有费评章。

师:你注意到了关键的一个字费,诗人想分清谁更能代表春天,可不容易。

生:梅花和雪花争论没有表演到位,她们俩未肯降,应该一直争论,因为谁也不肯服输。

师:好,很会读诗,你们俩重新表演一下未肯降。

管:梅花,你没有我白,我比你厉害。

张:我厉害,我是春天的代表。

管:我厉害,我才是春天的代表。

(我厉害;我厉害争论了好几个回合)

师:你们光是说自己厉害,恐怕谁也谁也说服不了谁,得说出自己的优势所在。在刚才同学表演和意见的基础上,再改进你们小组的表演,4分钟时间,请小组再来表演。

旁白: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人们和动物都窝在家里睡大觉。但是有一个地方却热闹非凡,那就是梅花和雪花的比赛现场,比什么呢?比的是谁更能代表春天的到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修整后,大家好,我是主持人小雪花,今天我主持的是梅花和雪花的争议,首先由梅花来发表自己的意见。

梅花:雪花啊,我比你美,你就认输吧。

雪花:我比你美,我更能代表春天。

梅花:谁说的?

雪花:我说的!

梅花:为啥?

雪花:因为我比你白,就因为这个。

梅花:你不就比我白一点嘛,我还比你香呢。

雪花:一到冬天整个世界都是我,你呢,你只在某个地方才有。

梅花:可是你碰到一点热东西就会死的。

雪花:你碰到热的东西也会死啊。

旁白:梅花和雪花的争论不相上下,这时王大诗人听到他们的争论,放下笔,说道。

诗人:哎呀,你们这个争论太激烈了,你们各有各的特点,这可怎么办呢?(王大诗人苦苦思索着)

旁白:王大诗人一番思考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诗人:这样,梅花你虽然没有雪花那么白,但是你很香,雪花你虽然没有梅花那么香,但是你很白。你们各有各的特点,都能代表春天。

旁白:听完王大诗人的话后,两人终于认识到不应该那么争论了,他们都看到了对方的优点,之后握手言和。

师总结:是呀,梅花有梅花的优点,很香;雪花有雪花的有点,很白。每个人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不做铁罐,学做陶罐,与人和睦相处。

17、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年级上册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课时

这篇课文张老师教过,课前我参考了他的教学过程。在上这节课之前,另一节课跳进我的心房,那就是李镇西老师的《春之怀古》。语文课可以上得这样清爽,质朴,但又给师生充分的读、思、说、问、谈的空间。

在李老师看来,一篇文章不在于老师教会学生多少,而在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中自己悟出多少。阅读的过程没那么多花哨的形式,无非就是读-----查------划-------想,细细想来,我们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不正是在这样的方式中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吗?

有时候,我不用课件,就像解除了一种绑缚,师生之间的交流、课的走向、节奏,服从于教与学的思路。不过,多媒体也不可或缺,可用而不滥用。

课始,我用一个问题引起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读了不少文章,还不会写作文?这个问题让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需要在读书时有意识地积累对自己有用的语言,边读边思考,有疑问要请教他人,查资料,查前后文。

我在黑板上写下这篇课文的学习方式:读一读-------查一查-------聊一聊------问一问,默读完课文,请学生读长难句,这几个句子包含难读的词语、还写清楚了五粒豆的心愿和结局。读完这几个句子,我在电子白板上画了表格,学生们一起梳理五粒豆的想法和际遇、结局。这个表格直接从文中能找到答案,但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敢举手或找不到,开学至今,他们上课发言的声音在一米之外仍然听不清,好的是,气氛有所好转,有十几个孩子表达欲在显露。

表格的填写是为了给学生说主要内容提供支持,把表格里的内容连起来说,从说不全到说完整,六个同学先后发言,我引导他们都被鸽子吃掉的那几粒豌豆的经历可以合起来说。这个过程,学生了解了这篇童话故事的主要内容。

接下来的查一查环节,学生们拿出自己的资料书,我看他们带的有点拨等辅导书,正好利用起来。我们弄清楚了青苔水笕的意思,有学生介绍了安徒生的经历和主要作品。

聊一聊,我们是先划出那些让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再谈体会,可以针对某个词句、段落,也可以针对整个故事说,这时候几位学生站起来说的都不错。但是那些没发言的,沉默的大多数呢?是思考了而没有举手还是人在课堂心在别处,这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课堂固然不需要时刻热闹精彩,但需要教师掌握全班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唤醒学生的头脑。

下课铃响了,聊感受这里说得不太充分,下节课还需要再续。我布置了课后任务每个孩子准备一张彩纸,正面写一个自己的疑问,反面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学生看了不同角度写问题的例子,期待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节课上,我有一种感觉,自己像莫言小说中在大风里弯腰弓背奋力推车的爷爷,顶风而行,车在艰难地移动。有一个学生用手支撑着头部快睡着了,当时一边上课一边在心里想:他是昨晚睡得太晚还是对课本身不感兴趣,还是就是一时犯困了,我只是站在他身边讲课,没有呵斥或者中断讲课。下课时,我在想:如果老师的语言足够规范流畅、老师的心思足够缜密细致,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回来,关注他瞌睡的原因,而不是仅仅去责备他。这时候,花时间去批评,对他、对我、对其他学生都不是最理性的选择。

第二节课的重点是提问,通过讨论,我们师生明确了一点:读课题、文章开头、结局可以质疑发问,对全文、段落、词句可以提问,处处皆可问,时时都能思。我板书两个字,问题----------------------------答案,在问与答之间是思考、查证、理解的过程。

本节课我把同学们的提问纸条收到了讲台上,这是上节课布置的作业。这次,我按照学生们的想法把男女生分成了两个小分队,看哪个团队回答的问题最多且言之有理,声音响亮的可以额外增加积分。学生们提问的能力还是很不错的,大家提问的角度不同,问题也有重复的,证明关注的点同中有异。

我把问题投影在大屏幕上,在回答之前,我们先一起看提问的角度。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在回答作者为什么说第五粒豌豆是囚犯?时,学生们说:因为被青苔包裹着的陷在裂缝里暗无天日,它的命运跟躺在床上的小女孩一样,女孩躺在床上失去了自由、快乐、健康,也是被囚禁了。还有学生说,这样写才能显示出豌豆顽强的生命力,这时候被包裹着,最后却开花,更让人感受到豌豆生命历程的曲折,读起来有意思、有吸引力。豌豆和女孩同命相连,豌豆的生长点燃了女孩的希望,使得她重拾生命的活力。

提问、回答,辩论,课后的问题已经都包含在孩子们的提问之中,这节课最后男女生打成了平手,下课前的几分钟我们还听写了本课几个词语。

豌豆盛开紫色的花,女孩的脸颊如花般焕发健康的光彩,豌豆与女孩的关系在这节课上被我们看见,为之感动着。

18、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科学小品文《松鼠》

2.师读关于说明文的四个要点(交流平台),揭示《松鼠》的语言风格是活泼的。

3.齐读: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文。提醒生批注:科学小品文。

二、简要概述

1.在句子中用一个四字的短语概述《松鼠》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说明了

3. 在题目旁边批注:生活习性

三、字词积累

1.熟悉字音字形,齐读。

驯良 矫健 玲珑 帽缨 蛰伏 榛子 苔藓 狭窄 勉强 圆锥

2.读词语释义

3.齐读美词、褒义词、形容词

漂亮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轻快 玲珑 美丽 警觉 响亮 敏捷 干净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美词?

4.读对称的短语

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爪子是那样锐利 动作是那样敏捷

5.教写:鼠

四、文段精选

1.齐读第一段

2.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字读准,很、老是、常常,把这四个字读重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

3.描述性说明+评价是第一段的构段方式,批注在旁边。

4.揭示第一段层次:情感、说明、特写

(一层层写下来,条理非常清楚。)

5.再次齐读第一段

6.套用句式说话 这段文字表达之美表现在

(用词、情感、衬字)

7.齐读:用词之美;短语运用之美;句式之美,议论抒情;描述之美;精练之美;情感之美;

五、微文美写

1.自由命题 :利用课文词句,写一则描述介绍松鼠某一特点的微文。

2.出示范文

3.五分钟时间写松鼠某一特点(安静地写作,紧张地发现并描述。)

4.生汇报

(松鼠的尾巴、窝;松鼠过冬;树上的松鼠;)

听完收获多,困惑也多。图片余老师运用板块教学,揭示了文体,认读复杂字、褒义词、对称短语、词语解释。精讲第一段,通过点拨重音方式指导朗读,剖析构段方式,品析表达之美。最后美文改写。注重集体活动,字词认读、课文朗读都以齐读形式展开。改写上也留够时间让生动笔来写。语言质量高,(书面语多、包含知识点,有语文教学味道)。做到了利用课文教课文,通过课文词语、短语来感受作者情感,微文美写也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组合。感觉用到了术语解读法,褒义词、并列式短语、构段方式都是写作方法的渗透。语用训练扎实,尤其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又是对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以上这些点都在他的讲座里提到过,所以他一讲课大家就恍然大悟,哦这些点都是这样落实的。困惑一在于余老师完全是按自己思考构思教课文,课后题并没有涉及到,那课后题该怎么处理呢?二在于第四大块的赏析上,课堂上的学生有点接不住老师的问题,不太明白问题也不太会去品析,这时候老师啪啪就PPT出示,齐读就过了。这样快速地读一遍环节算落实了吗?如果是余老师一手带下来,每天的语文课都在翻来覆去训练这些,学生回答应该会好很多。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语文课。

19、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将相和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建议

她上的比我好,这个过程中我学到的实在太多了:

首先,备课团队的力量是伟大的。晓怡定好课题后,我就开始着手研究课文。我正在教三年级,距离上一次教五年级,已经过去两年了。对于课文的把握,我也有些陌生。于是我仔细地研究教参里的教学建议,并且结合她已经写好的第一份教学设计,开始改。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我和优秀的汤老师一起战斗,汤老师独具慧眼和身上有些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午午睡时,我们一同探讨,下午放学后,我们再研究磨课到晚上十一点。在一天时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将相和》的教学设计。

教具的设计上,怎么剪才能让板贴更美观。板书设计上,黑板的字要写多大,教师写板书的时候站在什么位置,学生可以看地更加清楚?每一个环节设计多少分钟?第三个环节是精读课文还是再读课文,仔细琢磨了很多遍,终于确定是再读,因为精读重在品词析句,而这一课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最后十一点了,我很想快点回家,但是汤老师却说,把教学设计再仔细看一遍,生字词教学里面的每一个词顺序不能出错,再调整一下行距、字体。果然,晓怡把这节课上完,我们的教学设计受到了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悟到,上一堂公开课从教学设计、课件、教具、板书、妆容、服装等等,所有的事情都马虎不得,尽量精益求精。这是我从老前辈汤老师身上学到的。

其次,多学习名师的课例和教案,可以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更多的好的思考。比如在学到再读课文,把握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时,第一次磨课设计的问题是: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在回答的时候缺乏概括的能力,答案组织的很散很乱,甚至有些学生大段地读课文中出现的文字,而新教师也很难引导学生精简地回答。

后面我们看到有一篇优秀的名师课例,她在处理这个环节的时候时设计成表格的形式,要学生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回答,不仅理清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当答案清晰地出示在屏幕上时,学生能以第一个故事为支架和示范,能精简地把握概括主要内容就是要抓住关键人物蔺相如和廉颇,还要抓住事情的主要脉络来说。老师这样问,学生就不难了!

20、盼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盼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1、夏天里的成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天里的成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品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进一步感知作者具体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生自由读文,教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可真认真。是啊,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可是夏天的长是(课件出示: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瓜藤,一天就可以长几寸。

师:那你知道一寸是多长吗?一寸大约是三厘米多一点,几寸就是几个三厘米那样长,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段植物生长的视频,让我们去感受一下。看,瓜藤生长得多快,这也说明了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生:竹子林、高粱。

师:竹子真像作者写的那样长得那么快吗?让我们进入到一段视频中去看一看。果真是长得非常快,那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竹子、高粱那拔节的声音吗?(指名读)

生:花蕾。

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段蒲公英生长过程的视频,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里,作者为了突出植物长的快,用上了夸张的写作方法,让我们再读这句话,感受植物那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生:石头。(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菜畦:(教师出示相关图片,学生欣赏)

生:小猫。

师:个把月是多长时间呢?(一个月左右)如果是你们,一个月能长多少呢?是啊,很难发现,可是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却已经有妈妈一般大了,它们的长可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师:在同学们的汇报中说,从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这些词语中体会到生物长的快,那么这次也是表示什么的词语呢?(时间)是啊,作者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利用表示时间的词语说明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的长。)那你能不能也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仿照文中的句子说一说你观察到的身边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是飞快地长呢?

师:听了几位同学的汇报,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现在再来看一看,这段话的中心句是什么?

生: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刚才文中说的瓜藤、竹子林、高粱、草坪菜畦都是属于植物(板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都是动物(板书),植物动物这些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成长,还有许多没有生命的事物在夏天里也在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谁来读给大家听。

生:(读这一段课文)

师:这一自然段向我们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长呢?

生:草长,树木长,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

师:山是怎样一天一天变丰满的呢?丰满是什么意思呢?在文中,丰满指的是多而密,那是什么多,什么密呢?草多,树木密,是啊,也就是说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变丰满。那么你能不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还有哪些事物在夏天里成才呢?

生:铁轨怎么也在长?

师:有知道的吗,铁轨会长吗?物体遇热膨胀,体积增大,所以铁轨的缝隙越来越小,柏油路也是这个道理,所以路面好像高起来了。

师:是啊,不热不大,不热不长,因为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所以什么都在生长。无论是有生命的植物动物,还是没有生命的山水铁轨都在长,这也说明了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那么谁愿意再读这一自然段,让我们感受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品读第四自然段

师:的确,夏天是万物长大的时期。人也是一样。一天天的长大,在人的生长过程中,有些是看得见的长,有些是看不见的长,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我读懂的地方:(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升级、跳班)是啊,每到夏天,暑假开学的时候,我们都会从一个年级进入到高一个年级,这些是我们看得见的长,我们不仅是年级的增长,还是什么在增长呢?(知识、能力、智慧)这些是我们看不见的长。

生:两个谚语的意思我都不懂。

师:(课件出示谚语) 六月六,看谷秀。六月六是指农历六月初六到处可以看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谷穗吐金后意味着会有好的收成,看到这样的情景农民个个会欣喜不已的。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8月22日、23日左右,也就是代表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就要来到,如果这个时候谷子还没有出穗,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谷喂老牛了)。

师:如果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了收成的希望),所以,农民都会在植物生长的最近时期,让植物茁壮成长,这样秋天的时候才会有好的收成。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相互说自己的理解,交流)

师:这里的赶时候赶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说在青少年时期要利用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环境。这句话也是告诉我们,人要珍惜时间,积极争取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就会成为一事无成的人。在这里,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三、部编本六年级上册《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出示课件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问同学、问老师)

3.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吧,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做上记号,多读几遍。读完后汇报:你读懂了什么?

4.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做好引导和必要的点拨,以学生的发言为主。学生的发言和读书,可以是学生自己的感受,也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复述。汇报结束后,对出现的错误,应引导学生展开评价,在评价中进一步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5.同桌的同学互相听读全文,检查字音并正音。

6.出示生字卡片,内容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组织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把记住的字和学习小伙伴交流,并展开竞赛,看哪个小组自主学会的生字最多。

7.让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来汇报识字的情况,及时引导学生扩词、造句,并理解字词的意思。【出示课件2:词语解释】 威力:使人敬畏的气魄和力量。 菜畦:指菜地,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种蔬菜的田。 活生生:有生命力,充满生机。

8.重点指导写好苞藓蔗谚瀑五个字,掌握蔗字的笔顺。【出示课件3:蔗字田字格课件】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读课文,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2.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

3.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留待下节课再学习。

四、品读课文,设计作业。

1.品读课文,了解夏天里万物成长的特点。

2.你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看一看自己能试着解决吗?

3.书写生字、词语。

22、故宫博物院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故宫博物院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故宫博物院》教学实录01

师:在中国的名山达川中,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影响的

生:长城,乐山大佛呵呵,时刻不忘我们的家乡啊生少林寺武当山

师:就北京而言,还有生故宫

师:对啊,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师:说到故宫,那么在同学们心中,故宫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们以我所了解的故宫为话题,给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故宫

生:我听一个朋友说的,故宫有玖千玖佰九十久的房间,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求一个吉利

师:呵呵,就是常常久久,九是中国人眼中最大的数字,还有长久的意思

师:还有哪些同学?

生:故宫

师:紫禁城墙是紫色的闲杂人等不得入类

师:我们举举手,哪些同学去过故宫啊?

很多举手

生:我抒发一下感想,故宫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水缸,让我对八国联军很痛恨

生:九龙璧很好看

师:嘿,还真巧,恰好有同学把九龙璧的照片照了下来,还给我们带来了地图,同学们传看一下。

生:很庄严,很肃穆,有一种皇家的尊严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注意文中的方位词语共有16段(朗读分工)生齐读读完后,同学们读的是升龙,降龙,朝阳对两个多音字的认读。关书,注音时间两分钟相互交换,订正。

师:在黑板上板书完毕,全对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举手问一个同学,错了一个,蟠错了,我写成了一声,又一个学生也是如此

师:哦,这个字我们要注意刚才让大家找方位词,大家找了哪些?

生:东门西门北门两旁中央周围向南往北中间上后面正中其他同学在书上勾画

师:为什么要找出来因为是空间顺序

师:那我们不急于来说空间顺序,我们先来看一下路线图大家合作一下,分小组,生相互合作,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故宫示意图上填充。写完了

师:帮助同学们整理了一下顺序好,下面我们进入故宫博物远的网址,故宫博物院总说我带大家游览一下,游览线路,太和门,非常雄伟壮观再看下金水河广场汉白玉石桥,

师:大家看铜狮什么表情?

生:很威武

师:起什么作用?

生:守护

师:接下来到太和殿这是内景红色的是什么生朱膝的宝座这个是什么?

生:藻井

师:注意看天花板,上面有什么?

生:彩画

师:书上写的是什么颜色大家看看是不是这样?都拱大殿内的天花板,也有贴金的彩画铜鹤还有铜龟

师:这个是什么?

生:鳌头,书上在第几自然段?

生:六段还有第四段

师:作用是什么?

生:排水既起装饰作用,又有排水作用。

师:更精妙的是鳌头里面还有一颗珠子

师:我们再到中和殿看看,这是外景,中和殿的作用是什么?

生:皇帝在里面休息的地方。

师:这是内景,里面有什么?

生:龙屏

师:我门再到保和殿,呵呵,有没有走丢的啊。

生齐答:没有

师:这里又是用来干什么的啊?

生:殿试的地方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往前走

师:注意这有一个广场,前朝,后庭的分界线乾清宫,这是乾清们,乾清宫给我们影响特别深刻的是正大光明四个字吧,很多影视中都能看到。交泰殿,这里是皇帝放玉玺的地方紫宁宫,皇帝大喜的地方御花园中有多少座假山不大,但是都不重复,亭台楼阁,像我们的苏州园林啊,继续往前走,同学们,现在我们就浏览完了故宫

师:很显然,这篇文章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以什么为点?

生:中轴线

师:对了,说明有哪三种顺序啊?

生:时间空间逻辑

师:对三种顺序简单介绍

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生:故宫博物院的建筑群

师:它总体的特点是什么?就是区别于其他说明事物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生:齐答

师:对,建筑精美布局统一有几个词语我们要特别画下来到底独特在哪里?我们先来看一下权威的结果中分中北京的历史特点、概括艺术特点。

师:分写的哪些是重点内容?

生:三大殿

师:三大殿中详写了哪一个?

生:太和殿

师:具体是哪些段落?

生:567段是详写,

师:第五段写太和殿的什么?

生:外观

师:画出表现外观的词语

生: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师:六段写什么?用词语概括

生:齐答

师:第七段写什么?

生:太和殿的位置

师:第八段写太和殿的?

生:作用。

师:那么这些又是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生:逻辑顺序空间顺序

师:怎么会是逻辑顺序?

生:从外写到内

师:从外到内是什么顺序?

生:哦,应该是空间顺序

师:对,空间顺序,接下来老师让大家找立足点,方位词语提示怎样去理解和把握空间顺序

师:为什么要详写?

生:起代表作用有象征意义

师: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天子借助这些建筑来显示它的威严

师:文章还有一个重点,写到了很多有龙的句子,读一下吧

生:雕金蟠龙,升龙,降龙,等等

师:为什么写这么多龙?

生:突出皇帝的尊严。封建统治的中心,为封建统治服务,一朝一代的皇帝都把自己当作是龙的化身,是皇权的象征。

师:下节课我们用空间顺序,详略结合的说明方法来介绍我们的学校还可到网上查找自己喜欢的故宫

下课。

23、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宇宙生命之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师:(板书课题后,先介绍了宇宙,然后引到了太阳系) 太阳系和我们关系比较密切,我们先来做一些了解。有人把太阳系比喻为一个大家庭,很有意思。请问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是谁?

学生:家长是太阳。

教师:太阳是太阳系里唯一的恒星,能发光能发热。我要画一个太阳,画什么颜色?(生答红色,教师画太阳) 围绕太阳旋转的是太阳的几个子女?

学生:九个,它们是九大行星。(当时的说法)

教师:谁知道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什么星?

学生:是水星。(教师板书,一直随着学生发言,画完太阳系)

教师:对,是水星。它沿着一定的轨道围绕着太阳旋转。水星外面第二个行星是什么星?

学生:好像是木星。

教师:错了。但是你加了一个好像,给自己留了下余地。挺会说话。谁来回答?

学生:好像是金星。

教师:他也加了一个好像,他好像对了。第三个,看看脚底下,一齐回答。(有的学生说地球,有的学生回答是木星) 噢,脚底下是木地板就是木星?(笑声)第三个是地球。你们说我应该把地球画成什么颜色?学生:绿色。

教师:为什么

学生:因为绿色表示生命。

教师:对。到今天为止,据科学观测,太阳系里只有地球上有生命。下一个星球?

学生:是木星。

教师:你们为什么老惦记着木星?(学生又答是土星) 又错了。(另一学喊冥王星)差得更远了。教师用红颜画了一个星球)

学生:应该是火星。

教师:对。一看红色就明白了。据说火星表面的土壤和岩石含有许多铁的化合物,所以看上去发红,古人就叫它火星。再往外看该什么星了?

学生:木星。

教师:这回说对了!(教师画了一个很大的星球)木星是太阳系里最大的行星。地球,我们就觉得够大了,但木星比地球还要大1300多倍,地球才带了一个卫星,是什么?(学生答月亮) 对。木星带了16个卫星,都编了号,木卫1,木卫2木星外面呢?

学生:是冥王星。

教师:又惦记上冥王星了,不对。(学生答土星)这回对了。(教师画土星)你们看土星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圈,是光环?

教师:是的。知道光环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是宇宙中的陨石汇集在土星外围形成光环。

教师:你这么一说,我还真为地球遗憾了。地球外面如果有一个光环多漂亮!土星的光环是怎么形成的,现在还没有定论,有人说是某些天体由于特殊原因发生了碰撞,变成碎片,被土星吸引着围绕土星旋转,转来转去,汇聚到一个平面上,就好像草帽的帽沿一样,就是大家说的光环,太阳一照,闪闪发光,像玻璃做的一样,土星确实是太阳系里最漂亮的一颗星。现在我们已知道六颗星了,大家读一下板书,从近日到远日比较好记:水,金,地,

火,木,土。外面还有三颗王星。它们按顺序是(学生答天王星)第二个(学生答海王星)第三个(学生答冥王星)这就是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知道了吗?

学生:知道了。

教师:太阳系很大,从地球到太阳坐飞机日夜不停地飞,要20多年,但从冥王星飞到太阳,则需要飞800年!但是太阳系在宇宙中,却是小之又小的一个小角落。如果我整个人比作太阳系,你们猜一猜,太阳系所归属的银河系有多大?想象一下!

学生:(猜银河系:像整个舞台,像整个礼堂,像整个合肥)

教师:你们的想象力还是不够!我告诉你们吧,如果我是整个太阳系,那么银河系就有60个全世界那么大!(学生惊愕)因为太阳系只有一颗恒星,而银河系里就有3千亿颗恒星。全世界按50亿人口算,60个全世界才够3千亿,不是吗?但银河系也只是宇宙中无数星系星云里的一个小兄弟!宇宙有多大?只能说:不知道!我们今天就讲《宇宙生命之谜》。

点评:

这是《宇宙生命之谜》的破题开篇。教者先简单说了一下宇宙,因为宇宙太大了,无法与小学生讨论,讨论也是一问三不知。所以教者重点介绍了太阳系,通过太阳系,说到银河系,由太阳系的大,变成太阳系的小,银河系的大,又变成银河系的小,进而想象宇宙之大。

在这里教者介绍了太阳系的许多知识,学生记不住也没有关系。因为教者说了那么多数字,目的是让学生感觉,感受,而不是记忆。学生要是真记住了,岂不更好!

24、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对老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阅读、深刻的理解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太少,能力有限,纵使一篇课文读过一二十遍,还是无从下手。活动的设计,话题的提炼,都是难点。

《我和祖父的园子》几经修改,我最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读课文,学概括。话题:走进祖父的园子,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任意一个角度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活动二:读精段,赏美点。从读、赏、写三个方面来赏析19段,让学生借助本段写作方法辐射到全文进行写话训练。

可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先说余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

亮点:

1)活动一用写的方法训练学生文意把握的技巧。

2)活动二用朗读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活动二用文段品析的方法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三用微文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课文细节品味:学生的概写,可以先具体,再概括;可以先概括,再具体。学生的朗读,教师多角度细节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借助本段的写法写一些园子的自由。

细部观察:

1)事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于是文中的我就不能与作者划等号。

2)字词教学的厚实不足:凡是学生读音有难度的都得注音。

3)知识渗透的力度稍显薄弱。顺序;详略;层次;照应;画面描写;动态描写;色彩描写特别是没有点示精段中的关键词。(大面积上语文知识教育的高度不能徘徊在修辞二字上)

4)第十九段背诵训练的痕迹不浓。

深度思考:用段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非同小可。

新的创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魅力:

1.语句精短,适合朗读。

2.白描手法,叙事优美。

3.句式鲜明,精致生动。

4.写物寄意,映衬人物。

5.画面丰富,意境清晰

课文教学资源:

1)生动的词语

2)优美的短句

3)排比与反复

4)不同形态的画面(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有动有静的画面、色彩美好的画面、人物的画面、事物的画面)

5)朗读、背诵的材料

6)精彩的语段

教学创意:

导入:铺垫:认字识词 一篇,一段,一节。

一篇 理解一篇

诗意地写话: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或诗意地写话:在作者的笔下,祖父的花园( )( )( )( )( )

一段 细读一段

朗读、品读第19段,由段及篇,带动其它(3、4、5)段落,实现第19段与前文的照应。

怎样精读这一段:

读出这一段的层次

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出这一段的一个关键词

读出优美的句式

读出这一段正面反面的表达手法

读出景物描写的顺序

读出这一段与全文的照应:花 蝴蝶 太阳 (这一段与全文有血肉般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字。这一段话中的就字是一个情感的亮点。

一节 背诵几节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节,还可以点示一下第一节层次与关键词。

还可以有一文:

天空 太阳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通过自己的课堂感受和余老师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材研读不深入,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极不应该。

2.处理教材能力不强,内容整合不当,重点话题的设计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3.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发现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在设计话题时,没有着重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设计教学话题不够有力度,没有让学生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有细节地研读课文。

5.字词、背诵的积累要更加实效。

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2.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

3.阅读教学资料,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析、提炼和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5.不断反思、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课一得,利用不同的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学法实践,如此积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7.重视知识的积累,加强语言教学,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太多。但是,我相信有余老师的引领,有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加油,自己!

25、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26、纸船和风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船和风筝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子聪老师讲授的是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上赵老师牢牢把握低段识字要求,帮助学生利用象形、会意、形声等多种识字方法猜字;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把握文章主要信息,学习默读技巧,感受文章重点语句;通过反复朗诵感受友谊的珍贵;最后通过学习任务单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规范书写。整堂节奏明快,生动有趣,利用模块教学,把握低段学习重点,互动性强,引导孩子们用联想、做动作、诵读等多种形式体会了交朋友的快乐。

姜均均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语文《纸船与风筝》一课,课堂上姜老师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随文识字、在生活中识字,借助图片,借助生活中的景物,识字小口诀以及规范的书写指导等方式,使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相辅相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积极性高。

27、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从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片断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突出这一重点上的良苦用心。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集中就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很显然,王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打出赵州桥彩色幻灯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王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是本堂课围绕训练重点成功教学的重要特点。

28、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找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第一,这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教学的课程,虽然孙老师的教案很简短几乎什么都没写,但是我们从课堂中发现时非常有结构的,很清晰自己的企图是什么,一步步到往他想要的教学理想模式,我们可以从课堂中看出他把要教什么写在板书上告诉孩子。通常这样子的过程是我们在师训的时候,针对准老师做的训练。可是孙老师竟然在低年级孩童的课堂上,一步步他们告诉我们要做什么,可见孩子们能接受这样的提醒,并且努力达到老师所要的目标。

第二,我觉得这是一堂循循善诱可以看到特点的课程,虽然孙老师有自己的企图,但是他还是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东西,所以,这样是非常扎实的,因为学生冒出的答案每一个都是变化球,所以这一堂课我们永远不知道学生下一个要说什么,永远都是发展性的,多元性的,也可见老师的功力非常的够。

第三,我们看到非常多的变化,非常有变化的教学方式。我们以朗读来说好了,不知道各位老师有没注意到,孙老师他用了好多的朗读方法,比如说泛读,当然孙老师的这个泛读100分。不过我觉得这个泛读如果放在最后,可能前面学生引导出来的更多,他还利用到了接读的方式,学生读一句,他读一句。他还通过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表演出害羞的表情,之后该怎么读。然后,还有一个非常好玩的:他自己读错,让学生说一说该怎么读才对。

然后,在写作方面,通常我们一堂示范课,常常会发现时间不足,因为孩学生写的时间太短,孙老师这堂课真正让学生写的时间其实只有5分钟,他用的方式是每一组分段写,每一组写负责一段的任务,那么这样子的好处每一个人都可以集中思考,他不用每个人从第一句思考,之后要找出几个做示范的时候,也可以找到不同的段落。

最后,我要说的是孙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我发现他在课堂上用了5分钟时间和学生聊天,这5分钟的时间看起来是浪费时间,以至于后来的课延长了5分钟,可是后来我觉得这5分钟的时间是必要的,在这5分钟学生已经完全接受这位陌生而又幽默的老师吸引了,之后他才能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而且孙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都能随时给予短短评语,比如说,他听到他说一直不断的赞美学生很棒,你像诗人,你是李太白之后,当我们听到汗水这个答案时,他竟然给那个孩子叫起来给他一个特写镜头,我想这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鼓励,然后他也用了一些游戏的方式,比如说他故意装着自己很笨的样子,老师都不会,需要学生来帮助老师来救老师。

最后我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因为刚在洗手间的时候,有听到那一群孩子在说,喔你是李太白,喔你是什么,那我也有注意到刚才一两个孩子他的回答不是那么的恰当,有一个孩子他回答的是耳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把那个孩子的耳环再说了一次,那个孩子原本觉得这个耳环觉得不恰当,老师再给他一个鼓励说这个耳环也不错,可是在第二堂课的时候,像第一个叫小雪的孩子,她说的并不持续的,可惜我们没有第三堂课,让孙老师来弥补这颗可能破碎的心灵,所以我觉得这只是一个片段的课堂,不过我们看到一个教书36年的老师的功底和对学生的付出,我就简单的说这几点。

29、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中,叶老师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叶老师让同学们在听《月光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把画面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感情变化: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整节课,叶老师有收有放,使学生入其境而通其情,真正感受到了乐曲之美,文字之美。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大家就怎样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教师预言的简洁、有效性进行了交流。

30、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是冰心写于1989年9月8日,即教师节前夕。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读书经历和感受,质朴无华于无痕之中告诉我们读书方法,选书标准,勉励青少年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理论性说教,而冰心回忆这篇回忆散文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本文是五年级上册读书明智主题单元第二篇课文,契合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要结合把握课文的要点,感受读书作用的大要求下,学习运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信息方法,接下来我会采用两种信息梳理方法,顺利落实课后习题要求。

夏老师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读书方法等信息;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的好处,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课后拓展推荐一本好书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落实了读与写的结合。

本堂课,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抓住读书方法和批注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阅读做好铺垫。

夏老师这堂《忆读书》,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很好,尤其是能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电影中情感的变化。一知半解读书法的好处与不足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夏老师也设计得很好,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设计也很完美,让孩子们热爱阅读,并且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夏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设计思路清晰,整堂课都是面带笑容,非常有亲和力。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片段,抓住重点段落等,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31、夜宿山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夜宿山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教学应以激发兴趣为基础,结合新课内容通过交流日常积累的诗句,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继续通过新课的学习使学生习得和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形式美、意境美,涵养学生的诗词素养,培养其自觉积累的习惯。通过富有内涵的诗词教学引导学生爱都诗、会读诗、爱积累、会引用,甚至学习创作古体诗,这才是真正的继承传统文化。

本节课,老师在教学中充分考虑儿童的心理特点,课前诵李白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营造学习氛围。接着出示宿字的义项引导学生解题,这也巧妙地渗透了借助查工具书联系语境理解句义的方法。通过自由读、合作交流、挑战冲关等学习方法指导学习古诗,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古诗的韵律,结合看图、想象理解诗意,在诵读中培养学生自觉积累的习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语文素养,体现了教师较独到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功力。

不足和建议:对于诗的节奏的体会,画的几句节奏线雷同,略显拘泥,明显能感觉与教师的范读节拍并不吻合;识字教学环节只是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书空,应当落实练写;在对诗的意境的引导上略显单薄,不足以引导学生体会到以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突出高楼之危的妙处,教师应在对诗意有深刻的体悟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策略引导学生体会,感悟诗的妙趣,进而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32、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姓氏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总结而言,有以下优点。

 1、创设愉快环境,和谐气氛,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对新老师没有恐惧,非常轻松。 

 2、课堂气氛活跃。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做到及时评价学生,并且评价语具有鼓励性和针对性。 

 3、老师语速适中,教态亲切自然,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4、沈老师语言精练,教学环节过渡自然,过程由浅入深,方法灵活多样,适合一年级的孩子特点。 

 5、课堂常规训练有素。

教学中,教师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课件为语文课锦上添花。本课是识字课,教师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孩子的识字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认识了本课的生字。当然,一堂课总有遗憾,课后我与冯老师进行交流,肯定了这节中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了不足:这节课老师过多的经历放在了游戏中,形式中,课前没有认真的研读教学用书,没有把握好重难点,建议老师多看看优质课的视频这会对今后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

33、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教学设想】

基于人文主题和诗歌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本课的教学有两个价值点:一是通过诵读,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如何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二是学习借助注释、结合时代背景等资料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诵读)、借(借助注释理解)、引(拓展资料补充)、议(研讨)读通诗歌,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积累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歌了解诗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板块一: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 出示《夏日绝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要点:夏日表明时间,这首诗写于夏天(公元1128年),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这首诗为五言绝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

提示:结合自己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

要点:(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设计意图】交流课前预习资料,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

板块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 自由朗读诗歌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第二遍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提示:根据七言的停顿是二二三,和以前所学古诗的停顿,找出五言二三停顿的特点。

要点: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朗读展示,同伴互评。

提示:指名读,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设计意图】基于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与前两首七言诗的比较,在反复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掌握五言诗二三停顿的特点,读出古诗的味道。

板块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初知诗意。

提示:运用上两节课学习的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之前互相说说各句诗的意思,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中交流。

2.拓展资料,理解诗意。

提示:出示拓展资料,阅读下面三个小典故,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退至乌江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设计意图】古诗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经据典,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补充资料,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和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板块四:拓展背景,感悟诗情

1. 至今思项羽,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提示:学习诗歌还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

2.阅读有关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提示:如果你是李清照,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对朝廷统治者:

对自己的丈夫:

对将领士兵们:

对 :

3.说说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体会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1)面对浩浩江水,她吟道:

(2)丈夫的懦弱,她羞愧:

(3)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她渴望:

(4)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只图安逸,她愤慨:

这就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就是中国魂!

【设计意图】一首古诗,一段历史;一段心境,一卷人生;一声呐喊,满腔热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由诗及人,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拓展延伸,反复诵读,由诗及己,与诗歌共鸣,与诗人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1.同学们回去搜集爱国名言或诗句。

2.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板书设计】

作人杰(浩然正气)

夏日绝句

为鬼雄(铁骨铮铮)

34、西门豹治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西门豹治邺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教学《西门豹治邺》第一课时时,我始终围绕这样一个目标:搭建支架,让学生的简要复述能力实现软着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目标定位?

《西门豹治邺》是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其核心就是复述。如果把复述这一训练要素置于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去审视,其梯度清晰可见:第一学段要求乐于讲故事,第二学段要求复述大意,第三学段要求结合自己的感受描述。本单元的复述在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中从属于第二学段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再从我们整个统编教材内来看呢,复述能力的培养始于二年级借助提示复述,三年级详细复述,四年级简要复述,五年级创造性复述。本单元是在三年级详细复述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可以说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编排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最后从我们这个单元语文要素安排上来看:了解故事情节,这是复述的前提,简要是复述的要求。选取的几篇课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是结合注释,简要复述;《西门豹治邺》一文是了解情节,分清主次复述;《扁鹊治病》与《纪昌学射》是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有序复述。《语文园地》交流平台栏目梳理明确复述要点,对 简要的要求进一步具化明确。

因此,从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出发,到教材编排体系分析,再聚焦单元整组,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了解故事情情节,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住重要内容,学习简要复述。

怎么使简要复述的目标在这堂课中得以落实?

从学情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复述基础与能力,但是学生的复述还是以具体化、形象化的复述为主,也就是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读,让学生的思维过程显性化。

★要素式支架

课堂伊始,我通过出示篇章页,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复习前一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借助注释,简要复述的方法,让学生带着清晰的学习目标开启本课的学习之旅。

简要复述并非简单复述,简要复述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内化,进而精炼表达的一种能力,是建立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的。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也明确指出复述前多读几遍课文,熟悉课文内容。为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呢,做好简要复述的准备,在初读课文环节,我搭建了两个支架:

★词串式支架

借助四组词语,引导学生在正确认读生词的基础上用上这些词语,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将词语学习和课文内容理解结合起来,将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学过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一第二学段的学段目标要求,还有了解故事情节这一本单元的学习要素落实到位。

★流程式支架

本课课后练习的第一题以及《语文作业本》的第三题,都提供了梳理课文内容的流程式支架。这一支架的搭建,有利于学生对课文情节进行简要梳理,在此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

这两个支架,先将长文章说成一段话,又将一段话缩成三个词,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同时熟悉了课文内容,为后面的简要复述做好了准备。

如果说理解课文内容是简要复述的前提,那么,重要内容的筛选就是简要复述的重难点了,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我也搭建了两个支架,引导学生进行重要内容的合理筛选。

★范例式支架

首先,我扶着学生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在引导学生圈画重要信息的过程中渗透能够推动情节发展的体现主要人物言行的都属于重要信息,并通过老师简要复述的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在抓重要内容的时候,可以保留、概括关键词句,删减不重要的信息的方法。通过范例式支架学生习得方法,进而去运用方法。

★表格式支架

本课19自然段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话。根据这一语言特点,我又搭建了表格式支架,引导学生聚焦调查民情这一情节,运用刚才习得的方法:保留、概括重要信息,删减不重要信息,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迁移学习,并在小组展示交流的过程中,继续渗透筛选重要内容的方法和理由,比如,和下文情节相关联的信息也是重要信息。同时学习长话短说,并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转述。转述人物语言是简要复述的重要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于通过人物对话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文本而言,这一方法尤为重要。教学中,我以课文第六自然段这一人物语言最长的一段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转述别人说的话这种方式进行简要复述,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自如。最后,我再次借助表格,引导学生在简要复述时进行内容的整合,将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四问四答合并为一问一答,让复述更加地简洁。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可视化的。能够帮助学习习得方法、提升能力。

★评价式支架

读懂了课文内容,提取了故事的重要信息,可以说学生的简要复述就基本完成了。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复述的本质所在它是复述者对原文的个性化表达过程。因此,最后,我设计了简要复述19自然段的实践性学习,并搭建了评价式支架,让学生在互听互评中进一步习得简要复述的方法。当然,我整节课的板书也是清晰地呈现了简要复述的过程和方法,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总之,整堂课我就是通过搭建要素式支架、词串式支架、流程式支架、范例式支架、表格式支架、评价式支架这六个支架,帮助学生完成简要复述这一挑战性任务,让学生的简要复述能力实现软着陆。

35、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创始人:东尼.博赞。

自从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之后,就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迅速带领人们走上一段神奇的旅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实践构想

实践构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积极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其次就是建立四人小组,建立小组时要确立规则,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时画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创造生成性的课堂。

三、《望洞庭》教学实践及点评

1.课前导入:看图猜诗句

在导入环节分别是出示有关图片猜对应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猜出诗句并背诵整首古诗。

【如是我思:我想的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的同时将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连接,形成知识上衔接。】

【点评:导入很好,通过看图猜诗句的形式将图画与诗句连接起来,不仅复习旧知,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解题目

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一步是解题目,这个步骤是分解题目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望洞庭》,将题目拆分成望和洞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望即远远地看,洞庭结合注释可知是洞庭湖,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洞庭湖。当然古诗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题目,如从类型来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也就是山水诗。后面两种解法是学生不知道的,所以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如是我思:在解题目这个环节一开始我想的是这个题目很简单没有其他的解法,但是在S老师的课例启发下,我发现古诗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法。】

【点评:解题目这个步骤处理得很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适时指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知适时引导,而不是处处指导。】

3.知诗人

这是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我先请人介绍作者刘禹锡,学生结合所查阅的资料知道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接着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这首古诗是在刘禹锡贬官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但是学生把贬官说成了贬值,所以我即使纠正了学生说法的错误,刚买回来的东西价格就下降了这才叫贬值,古代被皇帝降职叫贬官。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就是在按照流程走,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都是 学习古诗不可避开的环节,是为理解古诗服务的。唯一的考量就是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与学习古诗相关的信息,无关的则不必多讲,也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把握好适度原则。】

【点评:这个步骤没问题,与理解古诗无关的信息简单处理即可。】

4.明诗意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包括三读,懂诗意,记图标。

(1) 三读

三读包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是一起进行了,思维导图上有教师提醒的难读的字音,当然学生觉得难读的也可以标注好拼音,关于节奏是标注在书上。这都是课前预习做的。课上需要小组讨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质疑、补充。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就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我是没有真正理解其每个步骤的目的的,所以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主要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小组合作的目的。】

【点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两个目标完不成。一教师抽小组展示时没有着重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应该用PPT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目的意识,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起到作用。二是小组展示应该多样化。】

(2) 懂诗意

这是最难实践的一个步骤,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也是课前预习过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力量的和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的。所以小组合作的目的也是纠错、质疑、补充。在学生合作完成之后,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展示,要求是一人一句,先说词语的意思,在整句连起来说意思。在学生刚说完意思时我就急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时牵着学生再走,如对于两相和的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两指的是水光和月光互相融合,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面的宁静之美,怎么引导学生也说不出宁静,最后说了个平静,但是我知道,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有差别的。于是再让第一个学生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又是第二个学生分享第二句古诗的意思,我出示未打磨的铜镜给学生看,问未打磨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生说模模糊糊的,我出示图片,看此时的湖面就像未打磨的铜镜,又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了很多词语都没能说出我想要的朦胧一词。于是我自己说出了朦胧一词。接着第三句古诗,没有点播,最后是第四句古诗,我结合课前学生对洞庭湖的了解问八百里洞庭作者为什么觉得像一个小小的盘子,偌大的君山怎么像一个小小的青螺呢?学生很快明白是因为看的角度问题,因为诗人站得远,始终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看的角度,生回答望字。我说是怎样的望,生说是遥望。接着就是出示图标背古诗。

【如是我思:这个步骤我是没有扯清楚的,思路不清晰,时时牵着学生走,上得很痛苦。】

【点评:一学生上课不能看参考书;二没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一人一句,小组内纠错、质疑、补充,不行再是班级内纠错、质疑、补充,还不行教师再指导,或者PPT补充,小组长总结全诗意思,读古诗意思,会背的举手,展示图标试着背诵,如有些不能背诵给时间背诵,教师巡视看谁图标画得好,再挑学生的图标背诵;三一句古诗意思讲完才能点播,中途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四学生诗句意思讲得好就不管他,进行下一句。但是要点出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五小组合作要求应该打在PPT上;】

(3) 记图标

这个 步骤主要是针对背诵。上面已经说了。

5.悟诗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背着背着仿佛来到了洞庭湖边,假如你就是刘禹锡你会说些什么?抽生说。作者把眼前的洞庭湖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生说喜爱。

【如是我思:在我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看图顺序时,我是强行把这个环节放在这里的,所以显得刻意,突兀。】

【点评:先入诗境再悟诗情,顺序搞错了。】

6.入诗境

怕学生入不了诗经,我特意安排了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写一写。我巡视着孩子们,发现这个环节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学生能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也有个别的写得稍微好点的。用上了一些比喻形容洞庭湖的美。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难,实施起来的确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前面的明诗意我没有上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总结】

1.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上古诗是我第一次,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也有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相似,导入环节、解题目和知诗人这三个步骤都处理得不错。这是成功之处。

2.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如梦初醒,明白了看思维导图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看的,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最后两个步骤是反的。

3.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从原来的思维导图的皮相更深入了一步。我在原来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的规则:小组内分为一二三四号,一号是组长也是主持人,负责维持组内秩序,负责给组员分工,负责主持组内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组长先读,读完后问有没有人提意见,如果有,针对组员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到准确后即可下一个成员朗读一遍,组长问有没有提意见,以此类推,目的是为了达成小组合作的目标。当然小组长还要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时负责起头。这是点评后我对小组合作的细化。当然在懂诗意环节也是如此进行。

4.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题,思维为引线,教师为引导,适时点播的原则。

5.导图是思维工具,小组合作是思维碰撞,入诗境是高阶思维。

6.整体点评:学生朗读有点拖,纠错、质疑、补充需强化;声音太小音响思维碰撞。

36、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天窗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2.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理解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结合经历,释慰藉

1.导入新课。

(1)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玩吗?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想象也是孩子们特有的优势,即使一个小小的天窗,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一个好玩的世界。这就是著名作家茅盾在《天窗》一文中告诉我们的信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天窗》。

(2)熟读课题。(板书:天窗)

2.整体感知。

(1)师引导: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师指名交流,相机课件出示: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①师指名读句子。

②师引导理解慰藉:谁能给慰藉找个近义词?

③预设:安慰。

④生齐读。(相机板书:唯一的慰藉)【设计意图】上课伊始,教师极富感染力的话语,既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速带领学生走进五彩缤纷的课堂。紧接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慰藉。

板块二 反复朗读,悟慰藉

1.再读课文,圈画感受最深的词、句、段。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圈画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段,在空白处适当标注。

(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师巡视指导。

(3)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提示:结合给自己留下感受最深的词、句、段来理解)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以下句段的交流)

(1)交流句段一,指名朗读,理解文中孩子们的心情。(出示课件)

①师指名读,相机引导:这时候是什么时候?(预设:夏天阵雨来了时)

②师引导:为什么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③示例:当孩子被大人唤回屋里,告别了玩耍和嬉戏,天窗便成了唯一的自我安慰。

④师引导理解:此刻孩子们的心情是怎样的?能不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这样的心情?

⑤生自由交流。师相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a.到屋里来啊!这句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预设:命令、不可违抗)师指名读。(板书:进屋)

b.被关在地洞似的屋里了。此时孩子们的心情怎样?(预设:无奈)师指名读。(板书:被逼)

⑥师小结:在失落和无奈中,天窗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抚慰,因此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2)交流句段二,指名朗读。(出示课件)

①生自由朗读。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比较朗读,你发现了什么?

②示例:课文中的语言更生动形象。

③仿写练习。

a.师引导:下面请同学们学习作者在这篇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模仿想象。

课件出示;

请运用拟人或比喻的手法将句子写具体:

这雨,像泼,像倒,从屋顶直泻下来;这风,用力地撕扯着大地;这雷,一声怒吼,震耳欲聋;这电,带子似的飞速一瞥。

b.生自由仿写。师巡视指导。

c.师指名交流,相机出示范例。

④生齐读。师引导: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受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⑤师指名交流。(示例: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

⑥引导想象。

a.师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挥你们的想象,透过小小的玻璃,你还可能看到什么?

b.示例:红叶(相机指导朗读,想象着风、雨、雷、电威力巨大无比的状况进行朗读)

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1)引导思考:

①为什么要感谢发明天窗的大人们?

②为什么说天窗是神奇的?(预设:天窗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板书:神奇)

③无有虚实为什么要加引号?为什么说活泼会想的孩子会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2)示例:孩子们是善于想象的,想象出的东西比现实看到的更丰富。句中的有与实指的就是想象出来的事物。孩子们的想象既基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又可以自由联想,自由组合,天马行空,所以就会更真切、阔达、复杂、确实了。

(3)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自己的理解。【设计意图】这一板块,在学生理解课文时,引导他们抓住文中的典型词句进行感悟、品味,突破了课文中的重难点,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板块三 拓展交流,谈慰藉

1.拓展交流。

(1)师引导:同学们,在你们失落和无奈的时候,什么事是你的慰藉呢?请大家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交流。

(2)生小组讨论后师指名交流。

示例:也许是读书、看电视,也许是什么小玩具

2.小练笔。

师:大家也来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自己的童年增添一笔美好的回忆。

3.课后阅读茅盾先生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上,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这一板块,鼓励学生把教材与生活结合起来,把读和写结合起来,真正落实读中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这样,语言得以运用,情感得以表达,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完美统一。

37、陶罐和铁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陶罐和铁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读全文,掌握文本线索,积累生字,掌握傲慢、谦虚、轻蔑、恼怒、朴素等新词。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对话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认识语言运用在拟人修辞中的具体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陶罐与铁罐的形象象征,懂得只有谦虚待人,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未来走得长远的深刻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读全文,掌握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体会拟人修辞的运用

难点

通过语句,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内涵,懂得只有谦虚待人,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未来走得长远。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回忆寓言故事的特征:以短小的文体、精炼的语言编写的具有讽刺性或教育性的故事,通常会给读者深刻的启发。

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你知道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其中揭示的深刻哲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

2.讲授新课

(1)初读文章。

出示词语,傲慢、谦虚、轻蔑、恼怒、朴素等,引导学生多读,并运用这些词语概括本文的主要线索事迹,以此达到理清脉络,熟悉文本的目的。

(2)二读文章。

引导学生是找出文中描写陶罐和铁罐性格特征的两个词语。(骄傲谦虚)

文中是通过什么方法来体现他们的特点的?(语言对话)

分别找出陶罐与铁罐的情绪变化的词语,和同桌分角色朗读陶罐与铁罐的对话,体会角色的语气变化。

再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看看谁读的更有味道。(抓住本文的语言描写,角色的语气变化,更进一步体会人物形象)

陶罐:谦虚兴奋(谦逊踏实平和稳重)铁罐:傲慢轻蔑恼怒(目中无人狂妄自大)

(3)再读文章。

启发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小组探讨的方式,思考:铁罐一开始为什么会傲慢?(认为自己比陶罐更加坚硬)

后来,他俩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陶罐被人类视为珍宝,铁罐永远消失)

如果,铁罐提前知道他的命运,那么,在一开始,他又会怎样对待陶罐(谦虚),自己又会怎样生活?(做好自己,不与人争强好胜,正确认识自己)

(深入理解角色特征,启发学生站在铁罐这一悲剧角色的角度出发,初步感受本文蕴含的寓意)

3.巩固练习

铁罐想后悔也来不及了,可是,他的经历可以给我们生活的启示,能说说你从铁罐的事情中,明白了什么吗?

(只有谦虚待人,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未来走得长远)(结合情境,启发学生揭示本则寓言的深刻寓意。)

4.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则寓言的学习,我们从这则有趣的故事中,看到了骄傲与谦虚的人,所经历的不同的人生,从而明白了这样一个深刻的哲理:只有谦虚待人,不要争强好胜,并且正确认识自己,才能在未来走得长远(生答)。

5.布置作业

假设在多年以后,铁罐在一个寂静的晚上,跑进了陶罐的梦里,他俩又开始了一番阔别多年的谈话

请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想象,对他俩这次的谈话进行描写。

38、四季之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四季之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师站位。教师在教室的站位,不要因为点击课件的习惯导致只关注班级里某两组学生。

教师语言。一方面,考虑文本的特点,《四季之美》因其散文性质,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是诗意柔美的,在带读和范读的时候尤其要凸显。另一方面,在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师的语音语调也要变化,及时表扬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朗读层次。品读的课文的大致流程应该是读品(抓关键词想象画面等,谈感受)教师引导小结要求再读,因此朗读指导要有层次的递进,学生赏析完文段就应该带赏析后的体悟去朗读,这样才能读中悟,悟中读。

学习任务单。学习要有检测成果的环节,课堂任务单应该贯穿课的前中后进行,课后作业要开放性、层次性。

教学引导。教师应该充分预设学生的回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比如当教师问到春天黎明的天空还会有什么变化时,学生已经说了会出现各种事物,那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用上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说一说。在导入的时候,问学生最喜欢什么季节,教师可以先给个模板,如我喜欢秋天,是因为秋天硕果累累,我感受到丰收的快乐。抛出问题不是追求学生回答完就结束了,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一定要多次反复强调,并落实在学生的学习反馈中。本课的动态描写。总结方法后学生应有会找、能写的运用能力。

板书问题。板书要提前设计好尝试摆放,关注其大小和颜色。这次的副板书字体太小。

内容设计。本课的思路很清晰,但是要考虑一下要不要把四个季节一起教,去掉字词教学。调整的思路,应该是复习导入赏析春季(扶)自学其他季节(放,小组合作)练笔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真实情境和学习任务群对课程的牵引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时,尝试考虑加入真实情境和用任务群串连教学内容。

39、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守株待兔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三月明媚的阳光里,五小校园中的玉兰盛放,美丽的校园中飘散着花香与诗意。春天,破解着所有的迟疑,诠释着生命的律动,带来新生的希望和勇气。

第三周,我校的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步入新的阶段,在学校成长课堂评价标准修订之后,老师们对信息技术2.0的应用更加得心应手,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更加关注,注重学科思维培养、素养提升。我校会继续把课堂作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依据学情,立足教材,全员参与,合作共进,深入推进课堂教学全员达标评级活动的开展。

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一课,首先通过看图猜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回忆寓言故事的特点和文言文的相关知识,解题明义。然后通过读准字音、读好停顿、读懂意思鼓励孩子在一遍一遍的读之中理解课文。接着运用之前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句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并抓住细节,对话文本,揭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和意蕴之美,达到熟读成诵。拓展延伸给孩子推荐读本,再一次激发孩子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整堂课紧扣目标设计教学环节,重难点突出,落实了语文要素。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既读懂了寓言故事的内容,又明白了寓言中蕴含的道理。

上午第四节,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集中评课。首先苏老师从教材内容、学情分析、课堂环节的设计思路、学习目标的制定及达成等方面进行了说课和自评。接着评委会委员、各教研组长和同年级老师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1.本节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及学情制定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教学板块清晰,过程分明,环环相扣。2.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和思维发展规律,适时搭建平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双向建构、共同成长。禹校长和评委会委员从细节处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要深钻教材,利用好手中的文本;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表达、朗读等能力。

添加王老师微信dyqywx03 免费送三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课后答案

40、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我们在读一声和二声的时候,老师用短横来表示,读的时候声音就要延长;在读三声和4声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用短竖来表示,读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就要短一点。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试着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第1句?

生读。

师:声音延长很到位。第2句谁来?

生读。

师:这个魂字读得很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第3句谁能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在短促的地方都很准。第4句谁来?

生读。

师:再把村字读的拉长一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划分节奏,再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延长,我们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但是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那么在这首古诗当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推送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合作时间到。

生:我们快快来坐好。

师:现在请结合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句来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汇报第1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1句知道了清明节那天一直在下雨。

师:一直下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连绵不绝的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这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师:这个词太美了,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请你们小组再把第1句读一读吧。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师: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你觉得它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读出了诗人伤心的心情。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亲人了。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还有谁来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悲哀。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他的身边。

师: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孤单的心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都去世了。

生:因为在清明节这天,作者没有朋友,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师:看来你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来一起读。

师:感谢刚刚第一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汇报第2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此时伤心的人不仅有诗人,还有路上的行人。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灵魂和身体就好像要分开了一样。

师:还有吗?

生:我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路上伤心的行人仿佛自己的灵魂都飞到别处去了。

生:我也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行人走在街上,打算给去世的亲人上坟。感觉自己很悲伤,愁苦。

师:是的,等到上坟的时候,他们心情会更加愁苦和悲伤。现在请你们小组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以前那么温暖的亲人,此时变成了冰冷的墓碑,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指课件)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听不到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声音,这怎能不让人难过?男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亲人的笑脸了,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女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指课件)全班一起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板书:欲断魂)

师:同学们学习了前两句,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诗人一个人孤单的走在大街上。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我仿佛看到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天上下着密而急的细雨,路上的人感觉自己很痛苦。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下着茫茫细雨,路上的行人感觉灵魂要和自己分开,感觉很痛苦。

师:是啊,在这样的画面中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愁绪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前两句。

生读。

师:诗人这样的愁苦该如何化解呢?

生:可以借酒消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从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着急地问酒馆在哪里。

师:那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着急的心情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那份焦急,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渴望,还有吗?

生读。

师:你也是如此的急切。还有谁要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帮帮这位小诗人?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从这句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诗人在问小牧童酒馆在哪,小牧童指着杏花村说,深处有一家酒店。

师:是呀,这位小牧童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特别,他没有直接回答诗人,而是用了手上的动作去告诉他。现在哪位小牧童也来说一说,指一指?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感谢你的回答,还有谁想当当小牧童?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现在大家都来当当小牧童。借问起~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问酒家 杏花村)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街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古代诗人大力描写杏花赞美鲜花,那么杏花村在你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杏花村在我的眼中是美丽的。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村庄。

生:我心中的杏花街是香味满街的。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也闻到了一阵芬芳。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眼中的杏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好看的杏花村。

师:一个美丽的地方,对吗?

生点头。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后面两句诗,在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诗人在着急地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杏花村。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焦急的问牧童哪里有酒馆,只见小牧童用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当诗人,女生当牧童。

生读。

师:大诗人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小酒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生:作者可能会在酒馆里喝醉,然后在梦中想起自己的家人。

生:诗人会在酒馆里买很多很多的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忘记昨天的苦恼了。

师:看来你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你非常的有想象力。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诗句当中,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7个字。(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

生读。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杜牧。

师:杜牧非常有才华,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他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的苦闷。他就把自己的苦闷寄托在了小小的酒杯当中。因此还出现了这些句子,读~

生:半醉半醒游三日。

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师:到了清明节这天,诗人一个人走在小路上,身旁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感到很孤单。同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苦闷,他的这种苦闷没有办法去消除。只好忍不住去找一个小酒馆大醉一场。现在带着对诗人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面标红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当中不仅描写了清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有关清明的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句。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在我们的班级圈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配乐)当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他将会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经典咏流传。

播放歌曲《清明》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清明》这首古诗它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传统节日它又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努力去学习古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弘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41、千人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千人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学习任务】

宣传员感知千人糕识字写字

【学习内容】

《千人糕》《为什么要说谢谢》《朱子家训》《记住》《周五声调曲徵调曲》

【文本解读】

一主教材:

《千人糕》是统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讲了千人糕的来历,通过爸爸和孩子的对话,讲述了千人糕是由很多人共同劳动才做成的。这篇课文主要通过爸爸和孩子之间的三组对话来展开叙述的。先讲了什么是千人糕,然后讲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最后讲了千人糕所包含的意义。本文以人物对话

为主的行文特点,语言朴实,平中见奇,表达比较有特色。课文配有两幅插图,可以很直观地感受米糕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关系到许多人的劳动,有助于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米糕的来之不易。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第一学段的要求,阅读有关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的短文,认识图文中相关的汉字,感受美好的亲情。学习运用文明礼貌语言,与家庭成员、亲朋好友交流沟通。

两翼教材:

《主题阅读》:入选了《为什么要说谢谢》能紧扣第二单元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为学生学法迁移式阅读,并且直接用讲故事的形式有助于学生体会关爱之情。

《你读我诵》:入选了《朱子家训》《记住》《周五声调曲徵调曲》,对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补充拓展阅读、丰富语言积累、感受短小的小古文中蕴含的丰富想象,让学

生更加珍惜劳动所得。运用古今对译、你问我答等方式,为本课时学习任务的达成提供了

更丰富的素材。

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4)的要求:学习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短文,将读

到、听到、看到的故事讲给他人听,锻炼学生的语用表达能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认识13+个生字,梳理并正确书写带有撇捺的生字。

2、默读课文提取主要信息,能借助图画说出米糕经过哪些劳动才能做成。

3、能联系自己生活,适度拓展延伸说说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助学活动】

活动一:活动1:默读课文,自主识字。梳理并正确书写带有撇捺的生字。

批注阅读:

用--画出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读准字音。

用《你读我诵》识字晋级攀登我能行,自主识字32个

2.梳理撇捺的生字,发现规律

分享预学单2:

1.第一次认识( )个生字,第二次认识( )个生字(学生自主检测并汇报)

2.梳理撇捺的生字,发现规律

美文片段:生生合作读

指名读:千人糕一定特别大。

生齐读:特别大、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指名读:这就是平常吃过的米糕嘛!您给我买过。

生齐读:米糕嘛、米糕嘛,买过、买过。

指名读:米糕是把大米磨成粉做的,还加了糖。

生齐读:粉做的、粉做的,加了糖、加了糖。

指名读: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

生齐读:甘蔗汁、甘蔗汁,甜菜汁、甜菜汁,熬出来、熬出来

指名读: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齐读:就算、就算,销售、销售,需要人劳动劳动

指名读: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生齐读:的确、的确,应该应该。

活动二:合作读文,感知千人糕

1.批注阅读: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什么是千人糕? 并完成助学单

千人糕就是( 米糕 ),它并不是( 特别大 ),味道也没有想象的(特 别甜 )

2.分享助学单:

读了课文,我知道千人糕就是(米糕 ),它并不是(特别大 ),味道也没有想象的( 特 别甜 )。

师:为什么把米糕叫做千人糕?同学们找到答案没?答案就藏在爸爸的话里面。你瞧----

出示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蛋糕你看,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师:用上因为和所以,说说爸爸为什么把米糕称为千人糕?

3.你问我答读:

问:你觉得这是一块什么糕?

答:这是一块特别的蛋糕。

问:你觉得这又是一块什么糕?

答:这是一块聚集着许多人劳动的米糕。

问:你觉得这还是一块什么糕?

答:这是一块来之不易的米糕。

答:这是一块传递着能量的米糕。

活动三:联系生活,寻找千人物品

1.批注阅读:

读课文,联系生活,寻找千人物品,(例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你可以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来,并完成助学单。

2.完成助学单: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完成千人衣、千人笔、千人饼等,了解本课身边物品的来历,激发学生探究身边物品的兴趣,并为课中分享、劝说做基础,也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3.分享助学单:谁能举例说说身边物品的来历。

分享格式:大家好,我给大家介绍的是千人纸,用木头搅碎了,制成了纸浆、漂白、脱水等过程才能做成。

作业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续学单。

添加王老师微信dyqywx02 免费送二年级语文课堂笔记与生字组词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42、凉州词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凉州词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单元整体备课的时候,觉得《从军行》和《凉州词》可以放在一起教学。这两首诗有太多相同点,也有太多不一样。

上课的时候,很没有想到的是,小朋友会从两位诗人站的地方不一样,这个角度来解析,还非要冲到讲台上来画图,意外之余,也为孩子的主动思考而叫好。

感谢臧宇航老师的记录,这家伙反思能力非常强,也促进我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谢谢哦!

【教学实录】

一、 单元导入

1. 齐读四单元主题4-5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 请学生阐述理解。

3. 教师明确诗意,介绍虎门销烟的背景故事。由中国近现代屈辱史,唤起学生爱国意识,明确本单元的重要性。

4. 齐读语文要素,浏览单元习作,提醒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人的动作、神态、语言。

二、 初读感知

1. 学生1min自读课文

2. 有信心的学生自愿起立,展现朗诵表演。

三、 研读探究

1. 提问: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回答:①都是边塞诗②都出现孤城③都描写战争

教师点拨:①都可以吟唱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继续找找两首诗的异同,并进行小组交流。

3. 学生发言:

1) 《从军行》中有战争场面。

教师追问:哪一句?生答:黄沙百战穿金甲

追问:真的是打仗的场面吗?生答:不是,是侧面描写。

2) 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在写景。

4. 全班齐读两首诗写景的诗句,再男女生分别读。提问:两处的景有何不同?(提醒学生抓字眼)

《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①《从军行》出现的景物:青海、长云、雪山、孤城,玉门关。视角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的变换

②品析暗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凄凉悲怆)

③上句的暗对应下一句什么字?孤。(环境会随着人物的心境发生变化。)

④再读古诗。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①《凉州词》前两句是怎样的画面?学生在黑板上画图,分析作者的写作观察视角,分析各景物的前后上下的顺序。

②黄河这个意象,在这首诗中,还磅礴大气吗?不再。(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

③学生发言:还读出了渐行渐远的静态美。

④通过这样的诗句,你能感受出作者王之涣怎样的性格?

大气

平和

洒脱

5. 再次全班齐读两首诗,要求读出情感,读出对诗句的理解。

6. 提问学生,这次读出了什么区别?

A. 第一首:表达决心,慷慨激昂。

B. 第二首:飘逸婉转,思乡之情。

43、浪淘沙其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浪淘沙其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老师执教的六年级《浪淘沙》(其一),老师自然的教态,亲切的语言,灵活的教育机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听课老师来说,值得我们学习。

1、设计独特,充满智慧

这是一堂智慧的语文课。对六年级课时观念把握十分到位,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调控教学流程,处处显示了教育机智。由黄河导入到初读古诗,学习重点诗句,品悟情感,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一气呵成。老师基本功扎实,,教师有目的的教,学生有目的的学,以单元学习目标为立脚点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学习古诗方法,联系旧知、主动唤醒,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2、以读促悟,以读促思

阅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思维是语文课的血肉,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李老师一改古诗常规教学方法,打破古诗学习的承接点,通过朗读体会古诗的情感,反复朗读把握古诗的语感;找出古诗学习的生长点,让学生反复朗读,结合注释、图片感受古诗意境;拓展古诗教学的延伸点,深层次挖掘文本,如微课(古诗中的用典)的使用,是基于学情的多媒体教学应用,不仅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典故还能拓展。

44、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对叙事类文学作品尤其写人散文的细节分析,肯定能帮助学生有效走进文本,进而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在整体把握的前提下对文本的精彩之处精细加工,生活化地引发学生建构阅读的新的意义,也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追求。但是,若没有宏观架构,没有对文本准确的价值定位,一味深挖文本的每一个细节,在细节分析上地毯式轰炸,则可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碎片化,可能把一篇美文拆解得一地鸡毛。以下案例在细节分析上的确有明显的长处,教师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去咬文嚼字,咀嚼出了独特的滋味,有的滋味是发人所未发;同时也呈现出碎片化的不足,用得之细节,失之细碎来评价,或可点到长处与痛处。

其实,上世纪语文教学届曾出现过所谓讲深讲透派,此派教师十分崇尚对文本进行深入分析,擅长通过教师认为深透的分析咀嚼细节,最后把文本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目前也有所谓文本细读的主张,也得到很多语文教师的热捧。这里无意否定上述流派或主张,语文教学的演进自然不能忽视曾经或正在风行的流派、主张,但要对这些流派、主张进行为我所用的内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语文教学更加合乎语文之道,而不是耽于语文之技或语文之术。

这里仅就自己做中学语文教师时的体验,描述个人实践性知识色彩的语文之道。从高中语文教学的本位看,总觉得初中语文教师没有教好,致使初中与高中语文教学不能衔接;于是到初中,从小学五年级毕业的小班教起,一口气教了四年,在初中的起始年级预备年级,又发现学生的识字、用字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但是我没有权利到小学去教书。我就带着这些学生进行了一学年的识字教学,使学生尽可能补上识字、用字这一课。后来这个班级我一直教到高三毕业,共七年,对语文教学之道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教师关注教学方法自然是正当防卫,不过我更注重学习方法,因此我认可的语文之道以语文学习为核心,而语文教师首先要做优秀的语文学习者,将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个性化感悟作为个案,使教学行为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凡是要教学生会的,自己必须先会,否则你的教学可能是蒙人的,你可能是以教误认者。教师要对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教学内容了然于心,努力弄清楚当下教学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其以往储备中有哪些可以盘活,可为当下的学习服务。教学中的比较、比喻十分重要,但一定要拿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先拥的知识来比或喻。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成果的交流、分享、发表意识,在愉悦心态下教、学语文。

综上,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一定量的常用字,背诵一定量的经典的语言材料;高级阶段是结合生活经历不断感悟已经积累的经典语言文字材料,拓展积累、感悟新的经典的语言材料。当有了积累,在积累基础上的感悟,便有了表达这种感悟的冲动,便可能用文字表达出来。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引发学生主动积累、感悟的契机。

45、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景阳冈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快板引入,梳理文路

师:(说快板)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山东好汉武二郎!

那武松学拳到过少林寺,功夫练到八年上。

这一天,思念亲人回家乡。

中途经过景阳冈,那山上,斑斓猛虎把人伤,

赤手空拳打老虎,为民除害把名扬!

师:这段话说的是什么事?

生:武松打虎。

师:这篇课文按照顺序都讲了什么?

生:先写喝酒,再写上山,最后写打虎。

师:这篇课文文白夹杂,是古代的白话小说,我先考考你们:大虫是什么?

生:老虎。

师:什么是吃酒?筛酒?

生:喝酒,倒酒。

【点评:快板书是中国传统曲艺形式之一。用快板书开课,形式新颖,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渲染了课堂气氛,同时也梳理了课文,拉近了学生和古代白话小说的距离,一举多得,简洁明快。听!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的故事就要开讲了!】

二、喝酒研读语言,体会倔强

1.体会喝酒酒量大,动作爽

师:好!我们先来看武松喝酒。武松喝酒与众不同古代的酒度数比较低,一般人可以喝到三碗,武松喝了几碗?

生:十八碗。

师:对,十八碗酒!相当于六个人的酒量!而且,十八碗酒他都是怎么喝的?

生:一饮而尽。

师:连起来,一起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点评:好一个一饮而尽!武松的豪爽、率真、坦荡的性格尽显无疑。】

2.体会语言豪爽、倔强的性格

师:我们来读一读武松和店家的对话。这样吧,同桌两人一人读武松的话,一人读店家的话,先来练一练。(出示对话。生同桌合作读。)

【点评:由读到演,让学生扮演一回武松和店家,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别有一番滋味,别有一种感受。看!课堂顿时活跃起来了!】

师:选一组同桌来读。

(一组同桌分角色读对话)

师:大家给他们提提意见。

生:武松读的时候没表情,声音不够洪亮。

生:店家好像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念书。

师:是啊!说话还是要更自然一些。不过,他的台词比较多,我们表示谅解。我们看武松他很留心,一边读一边做动作,把括号里的内容都表现出来了,真好!但是后面有个表情不对武松的笑,这个同学嘿嘿一笑,行吗?

生:不行!

师:应该豪爽地哈哈大笑! 下面一起来,你们都当武松,我当店家,我们来试一试!

【点评:由读书到讲话,从拿腔捏调的读到自然平实的说,是读的升华,需要在练读中下功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相互转化既有助于提高读的质量,也有利于增强说的能力。】

师:我们看,在这个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着桌子说快来筛酒,第二次他奇怪地问怎么叫做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着说哈哈!我可不醉,第四次,干脆直接把钱拿了出来别胡说,给你钱。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不能光看表面。谁说说,从这个要酒的过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倔强。

生:固执。

师:对!倔强你不让喝,我非喝!从这一段的描写当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武松,一个酒量很大的武松。(板书:倔强,酒量)

【点评:在学生活动之后,师生理清层次,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的表层去发现语言背后的意蕴从要酒的过程看出怎样的武松。在文本具象的描写中,引导学生尝试初步的抽象了解武松的性格。这既是一种语言训练,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三、上山研读心理,体会犹豫

师:武松吃了十八碗酒,然后要上山。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虎,他不相信,执意上山。可是上山之后,武松看到一张官府的榜文(出示)

近因景阳冈大虫伤人,但有过往客商,可趁午间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

师:谁把这段话解释一下。

【点评:榜文半文半白,语言简洁。教师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语字斟句酌,很有必要。把关键词语弄懂了,这段话自然就懂了。这也是阅读我国话本小说的方法之一。】

生:近期因为景阳冈老虎伤

人,如果有客商经过,要结伴过冈。

师:就是说过冈需要两个条件。一是

生:趁午间过冈。

师:二是

生:结伴过冈。

师:武松现在是午间过冈、结伴过冈吗?

生:不是。是独自一人,黄昏过冈。

师:(指勿)请勿自误。这个勿是什么意思?

生:不要。

师:(指误)这个误呢?

生:错误。

师:应该是耽误,请不要自己耽误自己,就是自己送死自己负责,是这个意思吧?

生:是。

师:这个告示,武松读出了八个字

生:山中有虎,单身莫行!

师:看到这样的公文,武松心里有了想法,请你拿出笔,打开书,读第4、5、6自然段,把几处描写武松心理活动的语句画出来,看看他都想了什么。

【点评:研读榜文,读出山中有虎,单身莫行八个字。此情此景,武松怎么会没有想法呢?让学生在相关段落中把武松的想法画出来,认真研读,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也是读书方法的指导。】

(生边读边批画。之后师生共同交流,找到四处心理描写的语句。师相机出示。)

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点评: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从人物的神态、语言中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品读就是让学生慢慢品尝,细细品味。】

师:我们来细细地品一品。读第一句。

(生读)

师:这时,武松相信有虎吗?

生:不相信。

师:但是,当他看到了官府的公告,他想

生: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武松怎么样了?

生:他想马上转身回酒店。他有点害怕了。

师:武松也怕老虎吧?但是转念一想

生: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

生:害怕。

师: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武松怎样?

生:爱面子!要脸面!

师:在面子和性命之间,武松宁愿选择

生:面子。

师:后来,他细想了一回

生: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师:他有什么心理?

生:侥幸心理。

师:再看最后一句

生: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师:什么意思?

生:他在给自己壮胆。

生:他是在自我心理安慰,在骗自己。

师:你看,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欺欺人的武松,是这样吧?

生:是。

【点评:这一部分还是让学生通过读自己去体会。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了解只有通过学生内心的体验方能领略一二。对小学生不必作过高的要求。】

师:整个过程在上山和下山之间,武松其实一直在干什么?一个词

生:犹豫。

生:矛盾。

生:纠结。

师:但武松最后还是

生:上山。

师:说明他有什么?

生:胆量。

【点评:犹豫,就是心理矛盾,内心冲突。在特定的情势下的犹豫是人之常情,即使武松也不例外。关键是犹豫之时如何抉择取舍,是否当机立断,这也是杰出者和平庸者之间的重要区别。课文中这一段细致的描写,课堂上这一段较长的对话,绝非可有可无。它清晰地展示了武松从犹豫到决断的心路历程,为后文写景阳冈打虎作了必要的铺垫。】

师:有人说,文章这样写有问题。如果让我来写,我就写:武松看了公告,然后毫不犹豫地主动上山打死老虎,为民除害。这样好吗?

生:人毕竟打不过老虎,他怎么可能主动去打?

师:是啊,武松以前打过老虎吗?

生:没有。

师:所以,他一听说山上有老虎,就说我上去打死它,可能吗?

生:不可能。

师:这样写真实不真实?

生:不真实。

师:他写武松害怕了,要面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样写真实吗?

生:真实。

师:真实!这就是武松的犹豫,武松的胆量!(板书:犹豫、胆量。)

【点评:艺术的真实源于生活的真实。武松乃血肉之躯,本是个普通的人,他也会害怕,也会要面子。但是武松又是一个杰出的人,他有胆量,有气魄,有本事,所以他才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四、打虎研读动作,体会慌乱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还是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场面开始了。我们来读打老虎的场面。先请一个同学来读打虎的第一段。

生1:(读)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师:这个同学读得很流利。但是,他放的是慢镜头吧?(生笑)我们再来试试,读出紧张的气氛,语速要快!

生:(语速很快地读)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这样读才能再现场景,一起读一遍,要读出武松闪得快。

(生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

生1:快。

生2:猛。

生3:凶。

师:快,猛,凶。我们要通过朗读把这些读出来。我先问问你,这一段实际上是写谁在进攻?

【点评:大虫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再闪三闪,均在毫发之间。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读,浓缩成三个字:快、猛、凶。这是引导学生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训练。此时,教师又让学生回到文本,通过读来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理解,而且使武松的英雄形象在学生的脑海中逐渐由隐而显了。】

生:大虫。

师:谁在防守?

生:武松。

师:我问你,大虫做了三个进攻动作,分别是

生:扑、掀、剪。

师:武松也做了三次动作,但是这三次动作用了一个字叫什么?

生:闪!

师:好!现在我们明白了,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是这样吧?

生:是。

师:(指一个学生)你就是大虫,来,我请你做一个高难度的动作掀!你把这句话读一读,你一读就知道怎么掀了。大虫背后看人

生: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做相应动作)

师:你先看前面大虫扑过来,武松往旁边一闪,现在武松在大虫的哪里?

生:背后。

师:对,背后,所以大虫要背后攻击。这个大虫是个高手啊,知道现在回头来不及了,怎么办?

(一生表演大虫用腰胯掀的动作,师生鼓掌。)

师:掀完了还不算,还有一个动作更难做,要用尾巴一剪!怎么剪?读这句话

生: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师指导生用手当尾巴,表演剪的动作。)

师:大家想想,假如老虎的尾巴碰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受伤。

师:假如老虎的腰胯撞到武松,会怎样?

生:武松就会很危险。

师:是啊,一切都在瞬息之间!

【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表演之后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在脑海中浮现出打虎的情景。这样指导学生读书,有趣有效。学生学习了语言,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还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师:我们慢慢读,细细读,边读边想象,再现了打虎的场景。老虎扑掀剪,武松只用了一个动作

生:闪!

师:我把它换一个词,换哪个?

生:躲。

师:哪个词语好?

生:闪的速度很快。

生:用躲的话说明他很胆小。

师:所以他是闪,闪了以后就是后面的进攻,这叫以退为进。

【点评:换词比较,足见作者用词之精妙。看,一个闪字,武松的英气、豪情、胆识尽显无遗。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词语,必要时咬文嚼字,值得提倡!】

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你们来读写武松的语句,我来读写老虎的语句。力求读出紧张的场面。

【点评:武松一闪又闪,化险为夷。先挫其锐,避其锋芒,再蓄势待发。看!武松是怎样收拾大虫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教学过程波澜起伏,起承转合,过渡承接自然流畅,可见教师的功力。】

师:大虫扑完了,该谁打了?

生:武松。

生:(读)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师:好,这两句话跟我读一读: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生接读)

【点评:此处,教师的范读很有必要。烘托了气氛,读出了气势,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形象,也为学生树立了朗读的榜样。此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找出描写关键动作的词语。的确,说的不如做的,英雄行为更能表现英雄的精神品质。】

师:好,武松动手了吧?可惜,唯一的武器哨棒断了。这一次武松要赤手空拳面对老虎进攻,我们来看最惊心动魄的场面!这一段我来读,但是你们有一个任务,这里面武松做了很多动作,你们边听边把最关键的动作找出来。(师范读,生听读,梳理出几个关键动词:跳、按、踢、打。)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的动作。第一个是什么?(生:跳。)第二个是(生:按。)然后他就干什么?(生:踢。)最后是(生:打。)在这四个动作中,有一个动作至关重要,是武松转败为胜、转守为攻的关键。你认真比较一下,是哪个动作?

生:按。按住老虎的头,他就控制住了老虎。老虎的爪子、尾巴、腰胯都不能用劲了。这时他才可以踢老虎。

师:对啊,按住老虎,转败为胜!这个动作最关键!

【点评:行为由若干动作构成。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语品读,不但使武松打虎具象化,而且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巧妙。辨析哪个动作最关键,看似平常,却是引导学生去分析事情的关键点,这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师:打虎过程异常紧张。你觉得武松整个过程的表现怎么样?

【点评:让学生说说武松打虎过程的表现,是引导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概括,由部分到整体的归纳。由放到收,由开到合,收放自如,开合有度,是本课教学的重要特色。】

生:非常勇猛。

生:动作很快。

生:惊恐。

师:惊恐?武松在打虎过程中,他是不是非常冷静?

生:不是。

生:要不他也不会拿棒打的时候棒就折了,武松有点惊慌。

生:武松按住老虎之后,是乱踢,说明他比较惊慌。

生:武松是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是乱打,也说明他慌乱。

师:但是从按这个字,我们也看出武松具有超人的气力,如果是你去按,我估计老虎一抬头,你就到树上去了!(生笑)从这一段我们看出了武松的慌乱和武松的力量。(板书:慌乱 力量)想不想看看武松打虎的场面?

生:想!

师:注意: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感受惊险的场面。(播放《武松打虎》录像)

【点评:教师这里的提示十分重要:一边看,一边和课文中的描写对照,看语言描写如何化为生动可感的形象。】

师:惊险吗?过瘾吗?我们再来读一读打虎的场面。你们读,我来闭眼想象画面。

(生齐读,在对话处分开对读。)

五、总结拓展

师:真过瘾!好像看见真的一样!你们发现没有,这篇课文写得很有意思,如果我们从头来梳理一下阅读的感受,就会发现:武松酒醉要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起来了。

师:后来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了。

师:结果他不听,我们的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当他看见了公文,我们以为他要回去,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结果他非要上山,心又

生:提上来了。

师:老虎一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放心了;拿起棒一打,折了,我们的心又提起来了。整个过程我们的心随着描写一起一伏,一提一放!这就是一波三折!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揪心!

师:(指板书)你们看见没有,第一排我写了这几个字

生:倔强。

生:犹豫。

生:慌乱。

师: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一般人身上都有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叫什么?

生:人!

师:但是第二排写武松的酒量,胆量,力量这是不是一般人都有的?

生:不是。

师:这是

生:神!

师:清朝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评论家金圣叹讲了一句话,讲到武松,他说武松是人,也是(生:神!)他有人的(生:倔强。)神的(生:酒量。)人的(生:犹豫。)神的(生:胆量。)人的(生:慌乱。)神的(生:力量。)

【点评:教师引用金圣叹对武松的评价,适时、准确。当然,金圣叹的评论是对武松一生英雄行为的总结,而武松打虎不过是刚刚拉开了序幕。许多惊心动魄的英雄故事即将展开。此时,本课的拓展延伸就顺理成章了。】

师:这就是《水浒传》中最闪光的英雄,千百年来人们最喜欢的好汉!施耐庵浓墨重彩描写了一位亦人亦神的好汉武松。关于武松,《水浒传》一共有十回书描写,他还有很多故事,谁知道?

生:斗杀西门庆。

生:醉打蒋门神。

生:大闹飞云浦。

生:血溅鸳鸯楼。

师:对,最后武松上了梁山。同学们,看看武松一生的经历,你觉得他只是打了一只虎吗?(生答)对!除了景阳冈的猛虎,人间的恶虎他也打!欺男霸女的西门庆杀!强抢豪夺的蒋门神杀!陷害好人的张都监杀!武松的一生,就是打虎的一生!这些故事你们随后去读《水浒传》。下课!

【点评:留下回味的余地,留下故事的悬念,让学生欲罢不能,这时再要求学生读整本书,就不勉强了。】

【总评】

张学伟老师的《景阳冈》是一堂渗透了课改新理念的好课,是一堂体现语文特点,散发着浓浓语文味的有特色的课,是一堂方法灵活、形式多样、充满童趣、生动活泼的课。

张老师根据课文的写作特点,采用读、思、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关键词语,通过读书,让静态的语言文字化为鲜活的人物形象,又通过抠关键词语,回归文本,学习作者的表达特点。还通过议,让学生自行揣摩,探究字里行间背后的意蕴。议后多有小结归纳,意在从形象到思想,升华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过程中有收有放,收放自如;有分有合,分合有度;有疏有密,疏密有致。学生活动面大,参与度高,教师只是从旁指点,在关键时点拨疏导,在衔接过渡处穿针引线,表现出教师极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由话本演进而成书。作者主要依靠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不像西方小说有大段的心理描写。教师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对人物的语言主要通过读来体会,对人物的动作,除了读,还通过演来加深印象,从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需要说明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武松打虎作为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即不畏强权、迎难而上、嫉恶如仇、除恶务尽。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英雄故事,不应以类似老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等所谓的现代解读来曲解武松打虎的文学形象和思想价值。

教学总会有遗憾。本课有几处议多读少,失之于碎,需要改进。

46、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 ? 你们喜欢吗 ? 还有谁喜欢 ? 你从哪知道的 ?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 ? 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 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47、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好的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资料的选择是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但是资料的过多使用,会造成负担,在这里我们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用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行教学目标,一节课教学的有效性体现在哪,在本课中要着重思考。

从教师教学用书来看,对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是非常清楚的,我们希望老师通过教师教学用书来帮助老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目标来开展我们的教学。

《好的故事》可以借助课后题中的阅读要求,试着联系上下文,理解难读的词语进行引导,还可以结合五下第二单元的交流平台中的阅读方法,比如可以联系上下文猜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释整句理解,会用反复,逐步解释,只要联系上下文,知道大概意思就可以。

老师应该对于全套教材有所了解,最好记在自己的心中。统编教材中应该关注的词语,学习、初步、试着、尝试、综合运用、借助等,是有能力发展的层次性,程度要把握好。

《好的故事》中出现三个问题

1.教学目标与要求定位太高,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感受课文,对比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2.资料的使用,目的性,时效性不强,甚至有点泛化。怎么借助资料方法?本课中鲁迅的年代和我们有所不同,鲁迅的资料可以是学生自己收集的,也可以是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以老师提供的资料为主,我们提供的资料是学生可以理解的,帮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感知和了解。后面两篇课文就是最好的辅助本课的教学资料,课文插图第七自然段所描写的梦中的船、狗、树等具体景物。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梦境中好的故事美丽优雅有趣。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细学生的经验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中常用的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的经验包括生活和阅读经验,而教学中学生生活经验往往被忽视。统编教科书每册设置的快来读书吧,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学生应该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无论是阅读或是表达都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来实行教学目标。好的故事可以结合《爱丽丝梦游仙境》和孩子自己做梦的错综和杂乱,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

最好的资料是什么,最好的课程资源是什么,一课之本,用好本,少用课件。

3.对课文的整体关注不够。零打碎敲问题比较多,语文教学不能忽略课文整体的存在。要求整体把握教材。

思考:语文教学如何转变观念,怎样站在儿童的角度看问题,以及站在儿童的角度定目标。

48、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的资料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资料。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经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进取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几点见建议: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49、古人谈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古人谈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目标定位准

学习文言文,少不了诵读和理解文意,韦老师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把握文意作为教学目标。韦老师除了正确把握本课的目标,还注意将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紧密联系,教学中润物无声般地出示人文主题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字自知。正因为目标定位准确,韦老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了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从字词的学习到感悟升华都有序推进。

二、读通再开讲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充分肯定了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韦老师的带领下,读得精彩,将课文读通了,读顺了,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呈现多种读即:1.自由读,读通课文;2.指名读,互相评价;3.齐读,感悟文意。

三、课堂重书写

大部分老师上公开课一般不设计书写环节,因为担心时间不够用,也不容易出彩。随文识字写字是韦老师教学中的一个亮点之一。为了让识字教学不那么枯燥无味,韦老师先引导学生了解诵和岂的结构和形体美。接着留有充裕的时间给学生书写。最后,让孩子们在本子上临写几个生字,韦老师巡视指导,这让写得不好的学生有练习的机会;让孩子真正喜欢上写字。如果每节语文都舍得花几分钟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他们的书写水平就会有一定提高。

四、重授人以渔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韦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叶圣陶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她充分利用副板书,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呈现给学生: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猜读、查阅工具书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解释文本。

很感谢韦老师的辛勤劳动,能带给我一些收获,一些思考。但有几点建议与大家一齐商榷:

一、要重视迁移

如果能将学法进行迁移,学生达到举一反三,那就更好了。韦老师这节课交给了学生很多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师可以出示这节课作为家庭作业的文言文《读书须教有疑》进行自学,活学活用,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教本上的这一篇范文,指导好课外阅读,学生运用新方法学习新知识,周而复始,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须吃透文本

吃透文本除了理解文本表层的语义,还应顾及布局谋篇,这则文言文未分段落,但首句与第二、三、四句构成了总分关系,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作特点。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不能满足于语义层的理解,还应引导学生向文本更深处探索,真正的重点还在于文本深层思想的发掘。可以结合课后练习: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课文中的哪些读书方法对你有启示。学生在自省中交流,学习读书方法,真正学会读书。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50、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论说不上,我觉得每次听课的过程呢,就是我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听完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身上自带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都知道,像古诗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但今天的王老师,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古诗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他以寒山寺的钟声来进行一个导入,这个声音是学生们不常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这时呢,再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这种氛围感,是一个写写着终生的诗句,将学生的探知欲拉满,此时他在顺势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那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啊,他这首诗就已经醒了,有了一种厚度,同时也蒙上了一种一种这个比较神秘的面纱,吸引我们学生去一探,究竟想走进古诗中第二步呢是感受式的画面时,感受画面之前王老师他先引领学生反复的去诵读在读中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绪,在和学生交流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论是月落,乌啼啊等等,这些意象都让人有一种凄凉孤寂之感,以景融情。此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想表达的这种情绪,那这个情意就疏通了。第三步,学生他只知道愁,但是不知为何愁,那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是不够深刻的,因此王老师他就引导学生从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科举落榜,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他们内心那种复杂的愁,最后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感受股市的经典,当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他的这种魅力的时候,往往是在带着诵读导入时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们诗歌就是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张纪的内心,走进古诗枫桥夜泊,那么这是课堂上那种语文味就出来了啊,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51、繁星一三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繁星一三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汤老师说现代诗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掌握三个关键点:展开联想、品味真情、体会意境。如何去落实教学目标,汤老师运用到了四个教学策略。

1.不同层次、不同形式、不同视角的朗读。

2.关注标点符号。

3.用音乐、图画、语言创设与诗歌相契合的情境。

4.勾连生活。

成功之处:

1.注意朗读的教学。

通过有梯度、有层次地探究式学习,读出节奏,感受现代诗的音乐性;读出想象,体会现代诗的艺术性;读出情感,感受现代诗的人文性,在反复朗读中发现现代诗的特点。

2.注意读写训练。

学习现代诗的特点,将习得的特点落实到笔端仿写现代诗,鼓励孩子大胆创作,激发对现代诗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学习摘录积累,分享交流将现代诗,融入到生活中。

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出色的表现,不能及时地找出更为合适的评价用语,有时候,明明知道学生表现很好,但却急于找不到合适的话语进行评价。那些用惯了的你真棒好极了等,在我看来一遍足以,如果反复使用则会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表扬的意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从指导者的角度出发,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认真学习课堂评价语言,争取恰如其分,及时到位地评价学生。

52、慈母情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慈母情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慈母慈在支持阅读,情深深在长远

关于这篇课文的不少教学设计喜欢分慈母和情深两方面进行讲析。

课堂上老师也着重引导学生剖析母亲辛勤、坚韧、通情达理的形象,再通过一些重点句的品读引领学生体味母亲深长的感情。

课堂这样展开当然也可以,只是这样的教材处理有点隔靴搔痒,应该说没有吃透文章的意涵,没有触及母亲的核心魅力和价值,没有真正体认到她对孩子的深厚感情。

其实,慈母与情深不应割裂,慈者,仁爱,母慈就是对孩子的爱,爱得到位,爱到点子上才称得上情深。

相较于一般母亲,梁晓声笔下的母亲爱孩子爱得得法,爱得深刻,体现了她眼光的独到和见识的高远。只有理解了她的这些特质,才能真正解悟课文中母亲对孩子的这份深情。

母亲爱孩子有很多种方式,有的重在物质上的给予,有的重在精神上的哺育,有的只是一时的愿望满足,有的则看重长远的人生基础的夯筑,有的宠溺无度,有的则抠门吝啬。

但正所如《战国策》所言:父母之爱子也,则为之计深远。

很显然,按人们的共识,只有那些真正有助于孩子成长,有助于孩子长远发展的言行,才可以称得上慈母,尤其是非常年代,能牺牲自己,成全孩子,更有资格谓之情深。

毋庸置疑,课文中的母亲契合了这个标准。

梁晓声的母亲是一个文盲,却有远见卓识,能鼓励、支持孩子阅读,志在长远,在那个时代、那样的环境下,确实难能可贵。

梁晓声本人也因母亲这样的别样慈爱而改变了命运,成为这份母爱的最大受益者。无论是作为孩子,还是作为文章的作者,拥有这样的母亲,亲身感受这样的教诲,其感受自然是慈母情深。

在梁晓声这一代作家,尤其是知青作家群体中,他是难得的一个中文科班出身的。而这份幸运首先要归功于他的母亲,归功于她对孩子阅读的坚定支持。

1968年,在时代的大潮中,年轻的梁晓声插队到北大荒,因为他看过不少书,有较好的文字功底,他担任过生产兵团的教员和报道员。期间,梁晓声也写过一些作品发表在当地的小报上。

1974年,复旦大学到黑龙江招生的老师在入住的招待所里看到了梁晓声发表在《兵团战士报》上的小说,深为叹服,就按图索骥,找到了梁晓声,推荐他进了复旦大学中文系。

试想,如果梁晓声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理念和行为发生了偏离,他的人生走向可能就截然不同。

在长篇散文《母亲》里,梁晓声就以饱含深情的文字抒写母亲如何不遗余力地鼓励他阅读,如何冒着危险保护他的那些书。

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就是他走上文学道路的第一个引路人。

成名后的梁晓声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从事全民阅读的推广事业,担任了全民阅读的形象大使。

梁晓声是从小阅读,持久阅读的真正受益者。

回眸来路,他必定深深感激母亲为他做的这一切,尤其要感激母亲在阅读上超越时代的深邃眼光。

在社会获得长足发展的当下,父母鼓励孩子多看书,爱阅读并不稀罕,但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个没有文化的工厂女工能有如此见识实属不易。

课文中,母亲的一个女工已经很好地做出了对比,况且她还比课文中母亲年轻不少。

这样的母亲堪称伟大,我们应该带着孩子读透这份伟大,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讲析中国那个时代大多数母亲都具备的艰辛慈祥、通情达理等品质和形象上。

在教学上,我们只要抛出一个问题,问问孩子课文中的母亲与一般母亲爱孩子的方式有何不同,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快速抵达课文的主题。

让学生在历史情境与现实生活中进行比对,在课文中的母亲与自家母亲之间区分异同,在这过程中,教师不需要费太多的口舌和时间,学生就应该能理解课文中的母亲慈在何处,情意深在何处。

从这个角度处理这篇课文,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强调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阅读,培养起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这应该也是编者编排这篇课文的一个潜在意图,我们也可以在教学中借势落实。

二 学习课文层层铺垫烘托的绵密手法

梁晓声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字功夫非常扎实,这篇课文值得学习借鉴的写作方法很多,亮点迭出。

像场景描写、细节刻画、反复手法都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至于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也能见出梁晓声笔触的细胞,值得学生品读揣摩。

但这些写法在很多课文中都能见到,不应是这篇课文写法上的学习重点。我以为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最有价值的应该是它在整体布局上层层铺垫烘托的手法。

虽然这篇课文只是节选,却能独立成篇,浑然一体,无疑与这种写法的充分运用密切相关。

课文就写了一件事,写母亲掏钱给我买《青年近卫军》,但梁晓声没有直接切入,而是设置了很多铺垫。

也就是说,作者为了表现母亲支持买书、鼓励孩子阅读的情怀,做了很多的铺垫和烘托,层层推进,步步渲染,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爱孩子的深情款款道尽。

有的老师在梳理这篇课文的思路时习惯性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勾勒出想买书,初至工厂,寻找母亲,向母亲要钱,母亲塞钱,我买了罐头,我买到了书这样一个写作思路。

可这样的梳理显然体现不出作者文笔的绵密精到。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不按时间线展开,围绕钱与书进行分析,就能很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表达上的铺垫效应和思路的严密。

如果围绕钱与书梳理课文的思路,那第一部分作者写了家贫钱缺,买书无望,第二部分则重点写母亲赚钱艰辛,不该买书,第三部分写了母亲给钱爽快,支持买书,第四部分写母亲再次给钱,我买回了书。

从中可以看出,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都是有效的铺垫,反衬出母亲掏钱的干脆,写出了母亲支持孩子阅读的鲜明态度,写出母亲眼界的高远和深沉的母爱。

而我给母亲买了罐头,母亲毫不犹豫地再次给钱买书,这个情节一方面写出了孩子对母亲的体谅,一个能被孩子体谅的母亲肯定是深爱孩子的,另一方面再度突出了母亲对我买书的坚定支持,这两个方面都从侧面烘托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强化了文章的中心。

此外,同厂女工反对母亲掏钱给孩子买书,这个情景同样起到侧面衬托的作用,突出了母亲在孩子阅读上态度的坚决,认识的深刻,也有力地支持了文章的中心。

铺垫和烘托使得课文中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都是不可缺少的。

比如文章开头写到收音机,这个环节既点明作者想买《青年近卫军》的缘由,又写出了家境的贫寒,实在不该买书,有着鲜明的中心指向。

再说课文中写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既可为下文孩子体谅母亲作铺垫,又能突出母亲赚钱的艰辛,反衬出母亲掏钱支持孩子买书的伟大。作者收放自如,形散神聚,毫无废言。

这种紧密围绕文章核心意旨精选材料,层层铺垫烘托,有序布局的写法,使得文章无闲笔,处处有向心力,行文紧凑,针脚绵密。

我国古代的著名文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过: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这篇课文就是这样的文章,不宜再增删,此文选作课文后,相较于原文,一些删改客观上还是损害了一些表达效果,好文章是不容轻易删改的。

小学高段的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写法已基本理解,欠缺的是认真精到的练笔,但他们更缺的是谋篇布局的能力,如何强化主题的能力。

这篇课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只要我们教师讲解到位,五年级的孩子应该能够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原因,应该能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写法。

比如,我们可以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收音机?作者为什么要写母亲工作的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写同厂的女工反对母亲给钱?作者为什么用四个立刻写母亲的忙碌?

老师抛出一二个问题作为示范,在讨论过程中再适当追问,课文的主题和写法就会越聊越清晰。再让学生就课文内容自问自答,学生就会越读越深,课堂目的自然达成。

所谓恰当的语言,也包括有层次地高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课文这种层层铺垫烘托的手法也是一种恰当的语言形式,学生如果能学会并运用,无疑也是对本单元语言训练要求的一种有力呼应。

一篇课文解读的角度可以很多,只要我们能应和时代要求,顺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设想能落地,那么就不必太拘泥于既有思路,重复于陈词。

教学如爬山,偶尔走走新路,有时能欣赏到全新的风景。

也希望在校的师范生们能精读梁晓声的《母亲》全文,参悟文章感情上的深沉和写法上的精妙。

53、春夏秋冬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春夏秋冬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恰巧写稿子时正是春分季节,是一年中昼夜平分的日子,以前没有过时节的概念,从家里老人的言论中发现老人对时节记得特别清楚,特别是奶奶在立春时让我们咬春,我便也特意注意一些时节的特点,在走进校园时我还在想写点什么呢?便从时节中找到灵感,春夏秋冬与教师、教育有什么联系呢?

在季节里春天是播种,夏天是成长,秋天是收获,冬天是收藏,而教师的春夏秋冬也同样适用:春为播种耕耘,播种爱与尊重的种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夏为学习成长,教师要终身学习;秋为欣赏,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因材施教;冬为收藏经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经验,提升自我。

春:用爱播种,用心耕耘

教师的教育过程犹如一次播种,一次耕耘,一点点在学生的这块土地上生根发芽,学生的心灵需要教师细心呵护和浇灌,这棵小树苗才能茁壮成长,教师要用爱播种,用心耕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这是陶行知先生对用爱与用心做教育最好的阐述,这也是我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的教育理念。

教育过程是充满爱的过程,教师职业是充满着爱的行业,教师是充满爱的师者,所以我们的学生幸福,教师自身幸福,中国教育才幸福。

我的一位家长在感谢老师时说的这样一句话让我记忆尤深,老师是除了父母外最希望孩子好的人。细想想,是啊,老师每天都在围着学生转,备课、上课、改作业、做教研、写叙事、评课研课等等,一切为了孩子,一切围着孩子,眼中都是孩子。每个学生什么性格,什么秉性,什么样子,发生了哪些事,不但关注课上表现,还在课后观察孩子的同学关系,在回家后是否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跟踪作业情况,是否掌握新知简直是三百六十度全方位关注孩子,这一切便出于教师的爱,无私的爱,奉献的爱。我常说我太忙了,老师们太忙了,我们所做的不过是多为了孩子付出一些力罢了,所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真实的写照。

在假期里孩子不听话,我们一个电话过去,一段语音过去,孩子便乖很多。除了父母没有人比我们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教书育人是教师之本,我们希望孩子有健康的身体,所以进行体育锻炼,我们希望孩子有审美和快乐,所以有美术音乐课,我们希望孩子汲取知识,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我们希望孩子具有良好品格,所以要以身作则,进行德育,这都缘于师之爱。

用爱播种,用心耕耘,耕耘孩子们的心田,需要用心,更需要察言观色。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心理变化,并及时跟进孩子的教育,教师的工作需要用心做细,才能带动学生做细致,教师工作要精益求精,秉承认真细心的教风,孩子们也要精益求精, 在学习过程中秉承严谨认真的学风。

夏:终身学习,快速成长

学习力是一个人最大的能力,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注入新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古人云: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之广要求我们要终身学习,知识之深要求我们要深度学习,而学习,将伴随着我们的整个生命,人人都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从学习中提升自我,思考人生,建立学习的习惯。

当不知道干什么时,便读书吧,从书中发现自我,与作者对话,与文字交流,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写作的路也是用书来一本本积淀的,在学习的路上不孤单,加入叙事者之后与叙事者们共读,共思,共写是多么幸福的事。

要想与时俱进,必须通过学习,从最近的网课学习便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教学搬到了网络上,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学生,都在探索接受新型教学形式,老师也变成主播,通过网络云教学,从不会到会到熟练,正是不断学习的过程,教师的知识越多,学生掌握知识就越容易,他在学生和家长中的威信和信誉就越高,孩子们就越把他当作知识之源而被他所吸引。教师的教与学是并进的,学是为了更好的教,这也是教师的快乐,学无止境,尽情的享受学习的快乐吧!

秋:学会欣赏,因材施教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学生是独特的人,都有着各自的脾气秉性。如何将学生的潜能和力量开发和唤醒,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寻找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去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我们找对方法,学生便会给我们惊喜和难以想象的力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自我的发掘是教育的意义,是教师之责。

有一次我在课后发现一位不爱表现、经常不听课的孩子在帮离他很远的同学拾散落在地上的铅笔盒、铅笔等。我不禁欣慰,这不也是他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吗。我上去夸赞了他,并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孩子妈妈,我们都为他点赞。还有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敢与人交流,但在美术方面却很擅长,能画出一幅丰富而色感很强的图画;有调皮捣蛋的孩子也会因为老师的教导变得很懂事

每个孩子都会有所长,教师要善于识别学生身上的光明面,因材施教必会让孩子得到尊重,得到发展。

冬:收藏经验,总结反思

冬天是安静的季节,我们储藏粮食过冬,放慢脚步总结一年的过往,而教师也要静下心来,储藏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慢慢研究,总结反思,跟着优秀的人,你会变得更优秀。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会我们少走弯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教育家杜威曾说一个人应能利用别人的经验,以弥补个人直接经验的狭隘性,这是教育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虚心请教,积累经验,就是最好的成长。

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成长 = 经验 + 反思,这正是需要我们去实践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人生态度和工作精神,从经验中反思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身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我从叙事者团队的老师身上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热情,对工作的执着,对自己高规格的自律,这些都是我成长的动力。遇见叙事者我是幸运的,在上学期的教学中努力与学生建立信任,培养学科兴趣,在下学期开启我的写作之旅,一切都刚刚好,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感恩遇见,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感恩阅读,才能让我们思维获得重生;感恩写作,记录我们教学的美好。前方的路还很长,只要我们走得坚定,心若向阳必生力量。只希望回首往事,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希望我们都能努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54、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出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而不研,则教必失之肤浅;研而不教,则研必失之深晦。语文教师团队对《出塞》进行了观评课。五位老师借用课堂观察量表,对学生学习情况作了数据统计及分析,并分别从学有思维学有动力学有兴趣学有习惯学有所得五个维度对课堂进行了评议。老师们畅所欲言,肯定了张老师的课堂亮点,使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55、池子与河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池子与河流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有池子与河流的对话展开叙述,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1、从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中感受它们不同的人生态度。

2、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首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池子与河流是什么关系?它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题的潜力,教师从中寻找有价值的问题,确定教学活动的重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解决,学生的用心性高涨,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引导学生反复读文,自主探究,学生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难免碰壁或者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小组讨论:

(1)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

(2)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

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这时进行全班交流,由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3、演一演、编一编相结合,内化语言。

在学生充分朗读后,我设计了演一演的环节,希望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上,学生能内化文本语言,带上自己的理解演绎文本对话。但由于自己的指导和示范不够到位,学生在演绎池子与河流对话内容不明确,有学生直接将旁白都读了出来,也没有很好地表现出各自的特点。有老师建议演一演可以在分角色朗读环节就开始指导,我想也是,这样肯定会比朗读结束后之间就演一演更自然、顺利。

4、延伸文本、体会道理。

告诉我们人在一生中不可荒废年华,应当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社会多做贡献,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彩。同时也告诉我们,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自主解决一些疑惑。然后通过交流、讨论,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去品味它,让学生畅谈收获,学生渐入佳境,学习也更加主动了

三、不足之处

1、重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有很多句子、词语应该再深入体会一下,但我没有做,总是在赶时间。

2、朗读的方式太少,一直在齐读。应该用多种方式(比如开火车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朗读等等。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运用情境导入的方式,设立谈话情境,带学生由课题入手,引向文章的主题,在这种气氛下学生的情感得到调动,学习兴趣也更浓厚。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先熟悉文本,以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为主线,理清文章线索。然后深入研读课文,通过问题的引导、重点词句的分析,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地了解,并体悟作者的手法以及独特的思想感情。最后拓展延伸:以班级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学完这篇课文所体会的道理。并说出来互相讨论交流,最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池子与河流》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表达了他们对生活、对人生的不同态度。经过老师们的评课,我对这节课有了新的认识。

一、关注目标的扎实度

本节课我设置了两个目标,第一认识淘、涯等8个生字。第二个是分角色朗读课文。能结合生活实际对池子与河流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个目标,我仅仅让孩子们把这些生词读准、认识,却没有落实在字形、字意上。

比如蜿蜒有些孩子可能不理解字意。第二个目标,分角色朗读,为了赶时间我仅仅抽查了一组,读得还不太好。为了整节课的设计,我没有把这个目标学扎实。孩子们读不好,怎谈他们对寓意的理解?关注目标的扎实度就是关注差生,关注学生的学习。

二、关注课堂上的生成

《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一体。

(1)学会倾听,发现生成。

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倾听,去获取来自孩子们的一切信息,这样才会发现学生制造出来的一个个意外,这些意外才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孩子们主动去读、去思,这一个个意外会让许多精彩不期而至。

(2)巧妙预设,激发生成。

我们在备课时,要悉心地钻研教材,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这节课寓言,孩子们是很难理解的。课前我先用勤奋和懒惰的名言做了铺垫,然后体会第十小节时,我让孩子们用不要怎样要怎样这样就有备而来,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就会浮想联翩,让老师惊喜不断,这正是身为老师所希望看到的的场景,这才是精彩的课堂。

三、关注语文要素

简单地说,语文要素包含的是语文学什么和怎么学的内容。语文要素应该是与学段学习内容和目标相对应的,但更加具体,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检测性。我们也可以将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理解为本单元重点学习的目标。重视语文要素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总之,这节课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为我的成长之路再一次添瓦。

《池子与河流》一课是用诗的形式写成的寓言故事。课文内容主要是由池子与河流的对话构成的。

1、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我引导学生们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读出感情。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并尽量在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如池子要河流抛弃怎样的生活?池子为什么提议河流抛开原有的生活?河流为什么会受人们的尊敬?河流欣赏的自然规律是什么?河流所提到的自然规律指什么?

3、拓展延伸。学完课文后引导学生思考池子和河流各比喻什么样的人?在你生活的周围有这样的人吗?你要做怎样的人?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由课文引向生活和学习,使学生自觉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只按排了一个课时,因此,在组织教学上应该有别于前面三篇课文。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文章的内容,并从中读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做到精讲少讲,将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经历与课文语言文字零距离对话的过程。为此,我将教学重点落实在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寓意上,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感悟道理,让他们能从这一故事中深受启迪,这对于培养他们自身的性格品质大有裨益。

56、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猜字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优点:有侧重点检查,关注后进生。引导学生深情朗诵,学习雷锋精神得到升华。小组讨论充分,延伸思想教育,说说身边的小雷锋和如何向雷锋学习。

建议:培养小组合作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提高。

优点:创设购买图书的故事情境,导入新课。结合具体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获取验算的方法。

建议:课堂练习时要面向全体。

优点:让学生充分交流,加深对括号的认识和四则运算的理解。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建议:要及时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特别要关注后进生。

优点:准备充分,教态亲切、平易近人,让孩子们经历了学习知识的过程,在活动中感悟、在合作中积累。

建议:教学时间的掌控上,可能是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差一些,后面时间控制稍紧。

优点:目标明确,围绕目标展开教学,能注意到细节。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注重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对课堂处理跟进到位,练习与新授穿插。

建议:发挥高年级小组学习优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优点:课前让学生准备好练习本等课堂用品,养成好习惯。放手让学生讨论计算方法效果较好,指导很详细,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建议:个别环节有些松散,后半节课学生有些松懈,部分不在学习状态,用该考虑如何调动。

优点:学生听讲状态非常好,时刻提醒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听讲。抓住小学生容易满足的特点,夸奖、鼓掌给与学生极大的鼓舞,积极性非常高。

建议:讲究方法,有讲有练、由浅到难,穿插游戏,值得学习。

优点:学生积极参与老师提出的任务,这是平时养成的好习惯。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特别是让学生叙述六幅图,要求学生用课文语言来描述,这一环节非常好。

建议:有满堂灌的痕迹,学生自己的时间少。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缺少互动。

优点:把握教材,课堂环节安排合理,善于引导。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到黑板上标注生字拼音、大写字母、偏旁部首非常熟练,平时有这方面的训练。建议:没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老师讲的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听讲习惯需要加强。

优点:学生学习状态较好,能参与到课堂上来。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思考时间,深入理解课文,小组讨论有成效。

建议:给差生提供更多的回答问题、参与的机会。学生小组汇报以后,可以安排课后写下来当做一次练笔。

优点:准备很充分,把握古诗主要内容,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走进古诗情景。注重引导,学生兴趣比较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授课自然,顺势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中出现的错误。

建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可以多说,也可以尝试做听课笔记或随机练习

手机扫码阅读四年级上册暮江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