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学习分享 2024-02-15 10:31:05

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1、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课文《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课文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揭示了要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的主旨,由此升华到要做有用的人的深刻道理。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收吃议四个部分,详略安排得当,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 教学目标

小学的学生们已经学习和积累了大量的字词句,具备了一定的思维和阅读能力,对生活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思想也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基于对教材和学生们特点的的认知,根据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如下三个方面:

1、 知识和能力

了解作者居然一词的感情并会造句,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分清课文主次,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三、 教学重难点

依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节的教学重点设定为:

教学重点:

由表及里,从花生的生长过程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上的详略分明,以及如何通过花生的品格悟出做人的道理。

四、 教法学法

正确的教材处理是教学成功的基础,而科学的选择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由于每个学生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生活经验都不尽相同,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三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在学习中展现个性,培养个性,塑造个性。

为了让每个学生们在学习中积累知识,获得学习能力和情感认知,我将本课的学法定为质疑法、比较法、小组合作法

五、 教学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们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定为两个课时,今天,我着重说的是第二课时的四个步骤:

1、复习检查,探究新知

首先我会提问:为什么课文中用了居然一词?由于学生们已经学习过,很容易可以归纳为:1:写出了种花生的结果2:丰收时大家出乎意料的高兴心情。这样学生们不仅能够在归纳总结的过程中知道了居然一词的意思,而且能够锻炼自己的口语能力。然后我会随机挑选两名同学用居然一词造句。对于上节课留下的另外一个作业自己观察花生的生长过程,我会出示幻灯片,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实践结果与图片进行比较,总结出花生地上开花不结果,地下结果不开花的特性,由此激发学生们探究新知的兴趣,这样一来,也不会使课堂显得过于沉闷,引出了课文《落花生》一课。

2、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们自由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思考文章是按照怎样的写作顺序来写的?。在学生们与文本进行了充分的接触之后,会有所感悟,同时会有所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所以在自由读课文之后,小组之间进行读书交流,再推荐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学生们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比如有些同学可能回答是按照种收吃议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有的也可能回答是按照从种到吃的时间顺序来写的等等。(板书:课文结构:种收吃议)作为老师,在此过程中可以允许学生们多种答案的出现,同时要对学生们的一些答案进行肯定和鼓励。

接下来可采用计时法来看本文的详略由老师朗读,分别找四个计时员,对种收吃议四个部分进行计时,从朗读的时间上进行直接感受。

课文略写的是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详写的是议花生。再通过小组讨论,从文本的写作意图、中心思想等方面理解这样详略安排的好处,直观、形象、而且学生们乐于接受。在学生们易理解、乐接受的基础上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3、延伸课文,探究品性

分小组选代表,以课本剧的形式把课文《落花生》一课有感情地读出来,再通过朗读代表我的心的游戏进行本课重点的品读,即通过小组齐读、男女生读、默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中父亲所说的话,然后挑选一名学生们把自己觉得父亲的话中最能表现出花生品质的话读出来,其他同学认真听,猜猜这位同学想突出哪个词,谁猜对了,就有机会谈自己的体会。这样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趣,而且给学生们一种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好机会,由此一来,本课的重点也就凸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们提出问题父亲把花生与桃子、苹果、石榴进行对比,能够体现出花生的什么品质?学生们由此问题通过对比和讨论来加深理解,在交流的过程中我进行点拨。结合本课,再通过一些小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然后由学生们讲此类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此类写作手法的好处。(板书:写作手法:详略得当,借物喻人)整个过程中要求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允许学生们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述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们的教学改革思维,实现文本开放,同时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本课的重点。

4、 读中辩论,升华主题

道理越辩越明,我会采用电视《实话实说》栏目的方法进行辩论,要求学生们说实话,辩论的内容为在当今社会中,你是想做落花生这样的人,还是想做苹果、石榴这样的人?为什么?

学生们在进行小型辩论赛中,第一轮讲述各自的优点,第二轮讲述对方的缺点。 只有通过辩论,才能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板书: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让本篇课文带有时代的印记,教出新意,更有利于对学生们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六、 板书设计

板书是反映课文内容的一面镜子,是再现作品场面的屏幕,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本课我将板书设计如下:

落花生

课文结构:种收吃议

写作手法:详略得当,借物喻人

中心思想:像花生一样做一个默

默奉献的人

将板书设计如此,更好的突出了本堂课的精华。

我的说课到此完毕,谢谢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指导!

2、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1:天地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天地人》是本册新版教材的第一课,也是新字的直接体现,它替换了原先一开始的拼音教学。《天地人》是一个有创意的安排,天地人,宇宙、自然与人的关系,你我他,除了我,还有你和他,构成了世界。这些涵盖了我们的现实世界,天地人你我他,要给孩子们营造的就是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我觉得这个和谐不仅是内容本身所要传递的,在我们教与学的过程中更要将和谐进行到底。识字量本身不大,难度也不大,这对于初入学过渡时期的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对语文学习的一个很大的缓冲空间,我们讲得可深可浅,可多可少,让孩子们在整个意境中,认一些汉字,去粗浅地认识一些人与自然,我们的世界等。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意思,让他们觉得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东西,新的形式。

基于这样的背景,综合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我对这一课的教学定位如下:主要目标有三点,1.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读出这6个字,3.了解字的基本意思并能简单运用。主要流程三部分,分别是初识生字、读记生字、学用生字。教学课时为2课时,需要准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料、游戏卡片等。

二、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天地人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建议:

三、说教学过程

1.识字

  本课6个生字以三字一组分两行的方式呈现,易于学生朗读、记忆。针对课文编排的特点,建议教学时以3个字为一组进行教学。第一组可以充分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在看图说话中引出天地人3个字。第二组可以通过师生对话引出你我他,把识字和日常表达结合起来,充分借助日常用语进行听读、正音。

  本课要认的6个生字中,人的声母是卷舌音,你、我是第三声,单个字读要注意读到位。由于学生还未学习拼音,建议借助图片、听读、创设情境交流等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读准字音。

  (1)图片示范正音。可以依次出示一组相关图片,如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教师手举对应的生字人示范读,学生跟读,理解字义。

  (2)场景听读正音。如,借助生活场景认读地,教师可以用枚举法展示各种生活场景:铺满土的叫土地;铺满沙的是沙地;长满草的是草地;铺满雪花的是雪地。教师手举生字卡片地,听学生的发音,并及时正音。

  (3)日常交流正音。你我他是日常交流用语,可以衔接入学教育的内容,创设交流氛围。如教师一手举生字你,问你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你递交给学生;一手举生字我,说我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出示生字他,指学生问他叫什么名字,并把生字卡片他递给这名学生。在交流递送生字卡片的过程中正音识记生字。

   本课要求识记6个生字。天、人结构较简单,地、我结构相对复杂,你、他带有相同的部件。教学中可以借助图片、动作、生活场景等,形象化地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感受汉字的趣味性。

  (1)生活语境识字。本课6个生字都是常用字,我们可以呈现各种生活中带有生字的图片,通过不同语境帮助学生识记、认读生字。

  (2)比较识字。比较地和他,说说不同在哪里。(3)动作猜字。辨认天和人,可以根据字形请学生上台演示动作,其他同学猜汉字。学有余力的话,可以结合生活,积累天地、他人等词语。

2.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因此读正确是本次朗读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要重视正确示范和听音纠正。教师示范朗读时,要把声调读清楚,特别注意你、我的声调都是第三声,三字连读时,你要读成半上,与第二声相似,我的声调要读完整。

本篇课文内容比较简单,仅呈现了6个汉字,中间没有标点符号。朗读时,教师应结合内容理解,引导学生一组三字连贯读,要避免6个汉字一字一顿地读。

  (2)理解运用。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天地人的教学在借助插图理解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语境带学生读一读,在新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字义。如:

   晴天、阴天、雨天

   草地、菜地、雪地

   男人、女人、老人

你我他的教学可以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拿着生字卡片进行自我介绍、询问他人的方式,在交流中巩固生字,如,我叫李小明。你叫什么名字?他是你的同桌同学吗?

 引导学生理解感受你我他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三人小组互相交流的形式,但要重在生字的识记、认读,避免将这一实践活动变成口语交际。教学时,可以为三人小组准备一套你我他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以选生字、递送卡片的方式促进对生字的识记认读和理解运用。

3、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6比尾巴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1. 文本解读:本文是一首简短而精悍的儿歌,采用三问三答的排比手法,进行了两组问答,共展示了六种不同的尾巴,同时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用词简洁,抓住了六种动物独有的特征。儿歌韵味十足、朗朗上口,使学生在学习中便于记忆。

2. 教学设计

A、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将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认识尾、猴、鼠等12个生字,会写比、巴等4个生字,熟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悉排比句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文学习中,了解不同动物的特征,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及热爱动物的美德。

B、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找出课文中不同动物的尾巴的特点,并能理解长、短、弯、扁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以致用。找出生活中其他可以用长、短、弯、扁来形容的物品。

C、教学工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们都见到了哪些动物?

生1:猴子。

师:好,猴子。你见到猴子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吗?

生1:长长的。

师:嗯,长长的。还有什么动物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2:老虎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生3:大象的尾巴也是长长的。

师:嗯,同学们都很棒!尾巴长长的动物已经找出来好多了。那有没有尾巴不一样的动物呢?

师:看来同学们一时想不出来。那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找一找尾巴不同的动物。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5页《比尾巴》。

导入设计意图: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利用提问解惑的谈话方式导入,可以开发学生的探索欲,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

1. 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2. 指导字音:比、扁、弯、鼠、伞、孔。

3.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找出课文不同形状的尾巴,并把相应的动物对上号:长-猴子,短-兔子,像把伞-松鼠,弯-公鸡,扁-鸭子,最好看-孔雀。

4. 全班齐读。

(三)析读:

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句子中说哪种动物的尾巴像一把伞?(松鼠)

2. 伞是怎么样的?(展示伞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为什么要用好像这个词?(因为松鼠的尾巴不是真正的伞)

公鸡的尾巴弯

1.弯是怎么样的?(在黑板上划出弧形展示弯的形状)

2.公鸡除了尾巴弯还有什么特点?(会打鸣、有鸡冠)

3.请同学们说说公鸡与母鸡的区别。(公鸡会打鸣,母鸡会下蛋)

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 孔雀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展示孔雀多张图片,尤其是开屏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2.最是什么意思?(第一,没有能超过它的。)

3. 为什么要用最字?(显示孔雀尾巴好看的程度)

(四)品读:

1.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不同尾巴的特点,同桌之间交流,总结出生活中其他具有这些特点的物品。

2.课件出示:

板凳( ),方凳( ),香蕉( ),饼干( )

竹竿( ),筷子( ),月亮( ),扁担( )

(五)小结:

同学们,学了今天的课文,我们已经知道了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伞;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同学们下次再去动物园的话可以多观察一下这些动物的尾巴。好,我们大家现在最后朗读一下课文,在朗读声中结束今天的课程。(全班齐读课文)

(六)作业:

学科内:1.识字写字:将今天新学的生字(带拼音)抄写5遍。

2.阅读培养:熟读课文3遍。

3.口语交际:将文中6种动物的尾巴,描述给爸爸妈妈。

学科外:与爸爸妈妈一起观看科教栏目的《动物世界》,探讨里面动物的特点。

4、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识字9:日月明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篇韵文是根据会意字的构字规律编排的识字课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揭示了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极易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为使学生在快乐读文中有效识字,本设计采用以读促悟读中识字再读再悟的模式,借助不同层次的读,使学生对会意字的认识从朦朦胧胧到逐渐清晰再到豁然开朗,进而产生探究会意字、积累会意字的强烈愿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准备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导入:(课件出示太阳图案)这是什么?(太阳)古人根据太阳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日)(课件出示月亮图案)这是什么?(月亮)古人根据月亮的样子造出来的字是什么?(板书月)古人不仅根据事物的形象造出了象形字,还根据不同字义之间的关系,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合成一个字,造出一种更加有趣的字会意字。

2.揭题:(课件演示日和月合到了一起。)看,光芒四射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新字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相机补全课题)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通过复习象形字,引入会意字,可以激起学生对汉字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以字引文,激趣读文

1.认识明字。

(1)指名读字,教师相机强调明是后鼻音。

(2)启发交流:日是光芒万丈的,月也是明亮的,两个字放到一起组成的新字是什么意思呢?

(3)学生看课件猜想生字明的意思并互相交流。教师相机介绍明这个字的部首是它左边的日,叫日字旁。

(4)引导学生扩词理解明的意思。

2.读文感知。

(1)过渡:(课件出示明)看,日和月相处得多友好哇,日总是让着月,月总是伴着日,多棒的组合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许多像明这样的字。

(2)教师范读韵文,学生指字跟读。

(3)引导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指名读文,相机纠正字音。

(5)男女生比赛读,做到读正确。

(6)全班齐读韵文,做到读流利。

(7)师生接读:日月(老师读)明 (学生接)。

(8)多媒体课件出示去掉拼音的韵文。指导学生先和同桌读一读,再大声读给老师和全体同学听。图片 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文,巩固识字成果。

设计意图:借助生字明的教学,依托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反复地读文,从读准字音、正确读文再到流利读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逐步让学生感知会意字的特点,加深对本课生字的记忆,为接下来学习会意字做好铺垫。

三、识记生字,理解字义

1.学习会意字尘。

(1)课件出示小和土,引导学生猜一猜,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尘)

(2)思考并交流:怎样才能记住尘字?(小的土就是尘。)

(3)扩词:灰尘、粉尘、尘土。

2.学习木林从双。

(1)课件出示林从双的字理图。

(2)自由交流:看图猜一猜这三幅图分别代表什么字,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猜出来的。

(3)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点拨:

①一棵树是木,两棵树就是两棵木双木林。

②一个人跟着一个人就是从二人从。

③两个又就像一个人手上抓着两只鸟,两只就是一双二又双。

(4)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用过这三个字吗?能为它们组个词语或说个句子吗?

3.学习森众。

(1)实践活动:请根据这两个字的字形分别画出一幅图画。

(2)展示字理图画,并引导学生结合画面说一说森和众的意思。(树很多形成森,人很多表示众。)

4.总结:会意字的构字规律:以上生字有个共同的名字叫会意字,字的整体意义由部分的意义组合而成。

5.学习心。

课件出示心,鼓励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记住它的。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利用谜语记忆心:锅里煮三个豆,跑了一个,蹦了一个,锅里还剩一个。

6.对比识记力。

出示刀字,引导学生读一读,并交流发现:这个刀字,撇如果出头就变成了力,指名读。

7.借助图片识记条。出示一条鱼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条字,再扩词。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一年级的学生要学习独立识字。课件出示具体的形象,让学生在形象思维的带动下,了解会意字的特点,理解每个字的含义,从而激发学生对会意字的探究兴趣。通过教师引导,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识字,达到让学生习得识字方法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四、游戏巩固,灵活认字

1.在黑板上画一棵苹果树,树上有七个苹果。苹果中写上所学生字:明、尘、从、众、双、林、森。

2.请学生来认读,如一个学生读:明,日月明。老师问:读对了吗?其他学生一起说:对对对,摘下一个大苹果。

3.指导学生给摘下的苹果分类:哪些是由两个单字组合而成的?哪些是由三个单字组合而成的?组合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有效巩固所学生字。

五、观察辨析,指导写字

1.指导书写木。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木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范写:横要写得平直,撇与捺要写得舒展。学生反馈后,教师一边示范书写,一边说要领。

(2)学生尝试写木。

(3)检查点评。

(4)学生再次书写木。

2.指导书写林。

(1)学生观察林,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讲讲好朋友之间谦让的小故事。

(2)学生尝试写林。

(3)教师检查点评,重点强调右边的木的撇要穿插到点的下方。

(4)学生再次书写林。

设计意图:要培养学生养成先看后写、揣摩字形的习惯。同时注意书写评价,引导学生把字写端正,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趣读词语,练习说话

1.以小青蛙过河的形式出示词语:明月、力气、尘土、众人、从前、森林、中心、一条。教师组织学生先默读词语,再指名读词语。

2.课件出示要求:请你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先自己练习说,再举手汇报。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课件小青蛙过河的形式让学生读词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进而达到巩固识字效果的目的。而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学生选择权,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字与词的理解程度的目的。

二、竞赛读文,品味情感

1.过渡:同学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让老师和同学们见识到了你们的表达能力。那现在我们男生与女生进行一下朗读比赛,看看是男生读得正确、流利,还是女生读得更好。

2.教师组织学生推荐4名男生与4名女生比赛,其他学生当评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分数。

3.质疑交流: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句话,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又读懂了什么。

4.小结:只要团结,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

5.导读:让我们团结一致,共同读好这首儿歌。(全班学生齐读儿歌)击打节拍,齐读课文,再次感受汉字的构字特点。图片 要通过反复读,感受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和美。

设计意图: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读文的兴趣,达到将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而采用集体交流,男女生争夺加分赛胜利的方式去处理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这一段文字,一是让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体会到合作与团结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难点,体会韵文所传达的情感目标。

三、观察比较,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力。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力,说一说怎样书写力。

(2)交流明确。

①先写横折钩,再写撇。

②横折钩要在横中线的上边起笔。

③撇要在竖中线上起笔。

(3)跟着老师一起书空。

(4)自己认真写一遍力,写完后同桌之间互相评一评,看看谁写得跟书上的例字是一样的。

2.指导书写土。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说一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试写,教师巡视指导。

(4)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3.指导书写心。

(1)请学生观察心字三个点的位置。注意心的笔画卧钩的写法。

(2)教师引导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根据书上例字进行对比评价。

(4)学生再次独立书写。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第一学段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一些书写汉字的规律和技巧。本环节采用让学生先观察再汇报的形式,以学生主动为前提,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观察生字笔画及位置,要比教师的客观描述效果好,同时更能提高学生书写汉字的能力。

四、有效指导,巩固练习

1.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课后第三题第一个字泪,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明确。

(1)目代表眼睛,从眼睛流出的水应该是泪。

(2)泪可组词:泪水、眼泪。

图片2.多媒体课件出示第三题第二个字,引导学生理解字义。教师范读休的字音,引导学习休,并扩词。 

3.出示歪,引导学生把字拆开,猜字义。

设计意图:学生们有了学习课文中的会意字的经验,加上多媒体课件的辅助,可以很直观地弄清楚图中要表达的意思。教师顺势教读字音,引导学生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也能激发学生学习会意字的兴趣。

五、亲子互动,课后拓展

1.将本课的儿歌背给家长听。

2.请你和家长找一找,还有哪些有趣的会意字,把它们写下来教给班里的同学们。

设计意图:背诵儿歌,一方面是为了通过背诵使学生加深对会意字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而借助学生对会意字的兴趣,课后进行一些拓展,可以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感受汉字的魅力。

教学反思

1.由于本文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所以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同桌互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层次、多元化的朗读中感悟韵文内容,感知会意字的特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以形象直观的图片辅助教学,利用简单、易懂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使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对会意字的认识更清晰、具体,有效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3.指导写字时,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观察每个汉字的书写规律及间架结构,从而发现汉字的形体美,促进学生独立书写能力的提升。

5、一年级上册课文2小小的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2小小的船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小小的船》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晴天夜空美丽的景象。这首诗韵律协调,音乐性很强。体现了一个孩子把新月看作小船,联想自己坐到月亮上去,在蓝天中航行,驶过星群,仰望星星的喜悦心情。诗中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起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句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同时,也较多的积累了不少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而不利因素在于学生朗读课文时可能会出现唱读的现象。

三、说教法

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流程

(一)出示谜语,激发兴趣。

本课伊始,我就借助多媒体播放谜语,让学生猜一猜,从而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他们认真听的习惯,并能一边听一边想。

(二)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想象是通往创新的桥梁。所以我在教学中,首先是以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为宗旨,从学生的心理、思维、兴趣出发,通过图画,音乐和文学语言描述,再现教材的情景,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较快的把学生带入智力最近发展区。

导语:(教师出示图画并描述)小朋友,看这晴朗的夜空,闪烁的星星,要是月亮挂在蓝天上,那该多美呀!(教师出示圆月)有时候月亮是这样的,(出示新月)月亮有时候又是这样的?

教师趁机提问:

A.这是什么样的月亮?诗人把他说成了什么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B.课文中小朋友看弯弯的月亮,为什么觉得像小船?

C.你看着这弯弯的月儿,想不想上去呢?

由浅入深的的提问,既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顺序,又体现了教学是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要素,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感知和领悟课文中月亮与船两个意象的联系,特别是对弯弯的月儿,像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发言充满了新意,充满了童趣。

(2)综合运用图画、语言、音乐、再创情境。

如果现在是夜晚,我们一起坐在院子里,抬头看天空,蓝天上有星星有月亮。

这弯弯的月亮,它多像一艘小船呀!(播放背景音乐)现在请大家听着音乐,轻轻摆,慢慢地闭上眼睛。想着,想着,你是不是坐在月亮上呢?是不是飞上蓝天了呢?(此时学生会情不自禁说自己已经飞上蓝天,已经坐在月亮上了。)

当学生睁开眼睛(师播放课件)哈,小朋友,现在我们已经飞上天啦,已经坐在小船里了,让我们在月亮上愉快的唱起《小小的船》播放儿童歌曲《小小的船》,伴随着歌声的响起,学生很快进入美妙的境界。

教师随即出示句式,我看见了一一一一?引导学生说出宇宙飞船上天,航天飞机登上月球等,

接着再用蓝蓝的天进行说话训练,例如蓝蓝的天上有什么?我在蓝蓝的天上干什么?

不难看出,在理解重点句子时,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往往为此而兴奋不已,情绪为之高涨,进入一个高潮。此举极大的丰富了课文内容,学生的学就乐在其中,悟也在如此。

(三)朗读训练。

学生在朗读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始终重视让趣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读读、想想、说说中感受美,培养想象力并进行朗读训练。

一年级学生朗读往往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朗读训练的第一步就是范读指导,于是我播放多媒体课件中的课文朗读,声情并茂的范读,屏幕上美丽的夜空图,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从而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接着进行引读,这里引读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采用逻辑引读。

(1)弯弯的月儿像什么?

(2)小小的船儿,怎么样?

(3)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什么?

针对小朋友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了赛读夺星这一小环节,使教学再进入一个小高潮。

比赛的规则是:感情朗读,要把闭着眼睛的小朋友仿佛带上蓝天,再通过个别小组大组赛读,激发参与的积极性,满足求胜的欲望。

此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进行即兴演读,演读是一种富有趣味性,形象性的朗读方法,可以再现课文情景,从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印象,并受到感染,这样学生就不会陷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困境,而且也达到了知一情一意一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具体做法是:

一自由演读

二个别演读

三全体演读

(四)拓展延伸

我采用作画环节。作画内容是20年后我在太空旅游,要求把自己想到的用画描绘出来,作画时用音乐渲染气氛,此时学生会基于未来世界幻想遨游太空的情景,用手中的笔描绘出21世纪太空的美景。

五、谈体会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现代技术给课堂带来的便利,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走进课堂,是深受广大师生欢迎的好事,我们在教学实验中,用充分合理的利用辅助手段给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插上飞翔的翅膀。

6、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14小蜗牛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一学段的学生要学会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故事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看图学文。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分角色朗读及小组互助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和阅读,在反复观察、朗读、识记、想象中提高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以及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的歌词写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你们觉得这首歌中唱的小蜗牛有什么特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

3.过渡: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歌曲和图片导入新课,形象直观,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以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为引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zh zi  hi zi  wn qun bin hu

住 在 孩 子 完 全  变 回

fā y hǎo jiǔ wō ni wn bɑ p yɑ p

发 芽   好 久  蜗 牛  玩 吧 爬 呀 爬

(2)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是翘舌音;吧是轻声。

(3)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学习新部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长横变成提。 图片 图片要写得窄些。

5.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2)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3)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的朗读情况。

(5)引导学生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小蜗牛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6.学写对字。

(1)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一说对的结构。

(2)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起笔要比图片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3)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本课的生字新词比较多,而且课文没有全文注音,这对于学生学习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从范读开始,教师就提出注意字音的要求,并在下面的自由读中安排同桌互相帮助,使学生能自主识字,并学会向他人请教。

三、图文结合,感悟提升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交流中,引导学生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它们的用法。

2.指名朗读第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第一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儿?做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4.学写妈字。图片 朗读中指导书写,要做好读与写的衔接。

(1)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2)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强调女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变成提,书写时要瘦一些。

(4)学生先描红,再动笔写一个。

5.从第2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6.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样子,想象一下,这对母子的感情怎么样?(很好)蜗牛妈妈会对小蜗牛说什么呢?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4)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5)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一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6)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7)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8)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同学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7.小结: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它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本环节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帮助学生理解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及小蜗牛的天真烂漫。做到以读促讲、以读代讲,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设计意图:通过认读生字卡片,并利用图画复述课文,帮助学生巩固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接着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感受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1)过渡: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2)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引导学生读文识字。

①这部分是谁说的?指导学生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强调哦读四声。

②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快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注意第3、5、7自然段结构相同哟!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图片

(1)过渡: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2)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说明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做什么的句子。

③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4)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由扶到放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独立感受文本内容,并逐步学会自学,此时,教师已成为探究活动中的促进者,始终给学生以层层推进、引人入胜之感,让学生有不断探索、追求真知的动力。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个人一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学生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饰演小蜗牛、一人饰演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设计意图:轻松、有趣的分角色朗读会让学习变得情趣盎然、生动活泼。本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分角色朗读,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心理活动。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1.过渡: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2.小黑板出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3.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4.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图片 可图文结合,读文总结。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本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课文对话练习说自己眼中的四季,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对话。

五、指导书写,展示评议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引导学生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教师范写,强调:

全字的图片要盖住下面的王,王的第一横落在横中线上。回的竖向笔画都要微微往里斜,横向笔画之间和竖向笔画之间的间距要均匀。

5.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书上描红,观察自己的书写与书中的不同之处。

7.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年级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本节课的写字教学,由观察到动笔,重点强调了字的间架结构,并通过评选激发学生写字的热情,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

小蜗牛

小树发芽 许多草莓 有蘑菇,树叶全黄了  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大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7、一年级上册课文9明天要远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年级上册课文9明天要远足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本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通过把睡不着和明天要远足两件事巧妙联系在一起,使文章内在的艺术张力一下子就展现出来了。全诗共3节,3节诗中作者都用了同一个感叹词唉,3次重复,一次次加重了情感的力度,所有的兴奋、激动、盼望尽在唉声中。作品没有正面写远足,却让人实实在在感受到一个孩子对远足的向往和期盼。

教学目标:

1.认识睡、那等11个生字和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会写才、明等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插图,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语气的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之情。

教学难点:

会写同、学等字。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目字旁、京字头2个偏旁。

要点把握

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看图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秋天,我们经常会进行什么活动?(郊游、登山。)如果明天去郊游,现在你的心情会如何?你又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一个小朋友的家里,看看她在远足前有什么表现。

出示课题。(板书:明天要远足)引导学生齐读题目,解释远足。(远足: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一)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自由练习读文。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拼读;实在不会拼读,向同学或老师请教,将课文读通读顺。

(2)在文中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反复认读。

3.分小节指名朗读,发现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注意:这首诗中有不少轻声词语,如地方、真的、说的、那么、吗、什么、时候、呢,吗、呢可以结合句子朗读进行训练;地方、真的等词语可以以词的形式单独训练。

(二)认识生字。

1.出示标有拼音的词语,指名认读。

觉 么 大 天 好 学

么 刚 天

2.认识新偏旁。

(1)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目字旁,字形变瘦长。带目字旁的字,大多和眼睛有关。如:睡、瞧、盯、瞪。

(2)京字头:由一点和一横构成,点取直势、形态粗壮,横画细长、左低右高。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加减法识记。

◇加一加:目+垂睡氵+每海口+马吗十+具真

◇换一换:叶-口+亻什◇减一减:哪-口那

(2)运用语境识字。如那、什,创设语境,出示卡片:那是什么?进行问答。如才,创设语境:天都黑了,你才回来。引导学生识记。

(3)结合生活实际识记。如老师、同学、明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词,结合生活举例子:老师、同学亲如一家。教室里十分明亮。

4.(课件出示大海、蓝天白云图)引导学生开展数白云的游戏,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5.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同桌交流你的小发现。

(2)教师出示动漫笔顺,一边范写一边讲解书写要领,学生一边观察,一边书空。

独体字。3个笔画都较舒展,横在横中线上面,略长;竖钩在竖中线上,竖的部分要直,钩要短小有力;撇舒展。

合体字。日字在竖中线左边略偏上,月字竖撇起笔在竖中线,向左穿插。

合体字。冂要写得横平竖直框正,口字上沿顶横中线,避免重心下沉。

合体字。前3笔应写得紧凑些,秃宝盖可适当宽一些,子的弯钩位于竖中线位置,起笔和收笔基本在同一条线上。

(3)学生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同桌相互交流,指出书写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4)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书写成果,师生共评,学生再练写。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思考:诗歌共有几个小节,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歌一共有3个小节,主要写主人公明天要去远足,今天晚上睡不着觉。)

2.小组活动。根据诗歌内容,把每个小节和它相对应的内容连一连。

第1小节 小朋友因为想到远方的云而睡不着。

第2小节 小朋友盼望快点儿天亮。

第3小节 小朋友因为想到远方的大海而睡不着。

3.小组交流:你有过因为某件事而睡不着的经历吗?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1:有一次,爸爸要带我去游乐园,我兴奋得前一天晚上睡不着。

生2:一次,妈妈准备第二天带我去医院检查身体,我害怕得一直睡不着。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第一小节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女孩要去远足,因为兴奋而睡不着觉,于是她躺在床上想到了大海。小女孩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在这节课上,我们还学习了生字新词,掌握了一些好用的识字方法,记牢了一些容易读错、写错的字。大家在平时的学习中还可以自己归纳一些识字方法,帮助我们掌握更多的生字和词语。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同桌之间交流一下好的识字方法,互相读一读生字、生词。

(2)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细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要点把握

借助多媒体课件,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即将远足的快乐、期盼。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听写。

明天 小学 一同 同学 什么 天亮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开火车朗读。

睡不着 那地方 大海 真的 老师 同学 什么 天亮

睡不着那地方大海真的老师同学什么天亮

(3)分小组朗读课文。

2.激趣谈话。

过渡:同学们,课文写的是不是你们呀?当你们要去春游或是秋游时,是不是盼望快天亮,也睡不着啊?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小女孩在思考着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先播放朗读音频,再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感觉蕴含的情感。

2.男生读第1小节,女生读第2小节,齐读第3小节。

3.学习第1小节。

(1)引导学生结合读后感想,提取关键信息。

①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②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③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小作者想的是那地方的海,那地方指的是明天要去远足的地方。)

④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⑤板书:海颜色

(2)(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

①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蓝色、黑色、绿色)

②小作者也想去看这么美丽的大海,所以她晚上(睡不着)。

③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④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

(3)指导朗读。

①朗读指导:第一句中的唉,读时稍拖长,读出小朋友急切、无奈、期待的心情。第二句中的疑问句要带着好奇、想象、疑惑的语气读,吗要读得轻而短,语调微微上扬。

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4.学习第2小节。

(1)指名读,其余同学思考:翻过去,唉睡不着这句话和第1小节的第一句有什么不一样?(想象作者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的情景,那种激动的心情一次比一次强烈)

(2)这一次作者又想到什么?(云。)云是怎样的?(洁白柔软。)

(3)帮助学生理解洁白柔软的意思。

①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你还知道哪些东西是洁白的?(雪花、棉花、梨花、白粉笔)

②请学生摸一摸棉花和白粉笔,说说感觉有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反馈,提问:柔软是什么意思?(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还有什么也是柔软的?(毛巾、衣服、沙滩、草地)

(4)引导学生质疑:那地方和第1小节中的那地方是一个地方吗?是谁告诉我那地方的云洁白柔软?我对此持什么态度?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学习第3小节。

(1)指名读,其余学生思考:从翻过来,翻过去,唉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小作者是怎样的心情?(小作者觉得时间过得太慢,盼望快点天亮好去远足的急切心情。)

(2)从哪个句子还能看出小作者这种急切的心情?(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3)指导朗读: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女孩有多着急吗?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4)再读句子思考: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小结: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的心情了。

(5)同学们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一读。

(6)自由交流:小女孩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如果明天你将去远足,你会想些什么呢?

三、拓展文本,学有所获

过渡:诗中睡不着的小朋友发挥无限想象,想象着明天远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种颜色的海和洁白柔软的云,一定还会想到很多很多。她还会想什么呢?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

1.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那地方可能会出现的景物并描绘景物的特点,相互交流、补充。

2.师生合作,仿照课文改编。

翻过来,唉睡不着。那地方的椰树,真的像爸爸说的,那么高大威武吗?

翻过去,唉睡不着。那地方的贝壳,真的像同学说的,那么千奇百怪吗?

翻过来,翻过去,唉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出发?

3.你们和爸爸妈妈都去过哪里?远足的前一夜你在想些什么呢?

4.学习了课文,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片段实录】

◆朗读感悟,随文识字(教学重点)

师:读完第1小节,你知道小作者明天要去哪里吗?

生:她明天要去看海。

师: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

生:从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师说的,那么多种颜色吗?这句看出来的。

师:(出示写有海的卡片)这个字就念海。谁能读一读?(指名读)

师:想想看,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生1:大海里面都是水,所以海的偏旁是三点水。

生2:我能用字谜记住它:每天都有水。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好,有这么多种方法记住这个字。那你能用海组词吗?

生1:大海、海水。

生2:人山人海。

师:你知道人山人海是什么意思吗?

生:人山人海就是有很多很多的人。

师:什么时候会用到人山人海呢?你能用人山人海说一句话吗?

生:元宵节灯会的时候,大街上人山人海。

师:海一般情况下表示很多的意思。比如花开得特别多,我们就可以说是

生:花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那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

生:蓝色、绿色

师:大海有这么多种颜色吗?我们快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颜色的大海)

师:大海这样美丽,小作者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了。你能读出她这种向往的心情吗?

(生练读)

师:谁能把这一节读给大家听?要读出期待、向往的语气,也要读出大海的美丽。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都想去看看大海了。

赏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识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这一阶段必须切实加强朗读和识字教学,以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形成积累,为日后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又注重识字教学,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教师在指导学生识记海字时,体现了多种识字方法并存,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对于海的字义的理解拓展较好,通过扩词和练习说话以及教师创设情境,自然而然地教会学生运用,突出了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教学理念。

【教学反思】

《明天要远足》是一篇充满童趣的诗歌。诗歌由短短3节组成,生动地描写了小主人公因明天要去远足,控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而睡不着的情景。本课的教学设计寓教于乐,努力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理,从而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多种方法识字,引导学生灵活学习生字,掌握多样化的识字手段。

8、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课文8雨点儿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尽早进入阅读阶段,给他们打开一个建立在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丰富多彩的文本世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本课设计侧重两个方面组织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理解字义,为正确、流利读文扫清障碍。二是重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这是教材第一次提出分角色朗读的要求。创设情境,发挥想象,如,如果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离得很远,它们会怎样说话?引导、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进行个性化朗读,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喜欢阅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生字词卡片;准备歌曲《小雨沙沙》的音、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2.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你观察过大雨吗?是什么样的?(大雨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泼一样。)

(3)大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常见?(春天、秋天。)

3.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板书课题)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强调儿化音的读法,同时读出雨点儿的可爱。先跟老师读,再齐读。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知识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就越感兴趣。本环节以学生喜欢的谜语引入,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印象中的雨,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生活经验与语文学习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儿化音是我们学习普通话时的难点,应重点指导。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一)提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在小组内由组长带领学习这一课的生字。

(二)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下列带有拼音的词语,重点强调平翘舌音、儿化音和轻声,以及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

课件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图片 词语中的生字最好突出显示。

shǔ b qīnɡ yn cai bn kōnɡ wn d do nǎr d fɑnɡ

数 不 清  云 彩  半 空  问 答  到哪儿 地 方

mi yǒu ɡnɡ hǎo lǜ s zhǎnɡ chū

没 有  更 好  绿 色  长 出

2.小组比赛,开火车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

数 彩 半 空 问 到 方 没 更 绿 出 长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在识字、学词、读文感知内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多种方法,随文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棒,这么快就记住了这么多生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这些字宝宝吧!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评价。

3.学习第1自然段,识记生字数彩,认识新偏旁彡。

(1)引导学生读文思考这些雨点儿是从哪里来的,并用文中的话回答。

(2)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3)学习生字数。

①出示词语卡片数不清,齐读。

②拼读数,体会数的意思是清点数目。

③说一说还在哪儿见过这个字。

④指导学生学习数的另外一个读音sh,组词:数学。

⑤请小老师领读词语数不清、数学。

(4)教学彩。

①出示词语云彩,齐读。

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彩这个字。

③出示一张黑白照片和一张彩色照片,通过对比,理解彩的意思。

④请小老师领读词语云彩。

⑤认识新偏旁彡,说一说还有哪些带彡的字。

(5)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读出雨点儿的多。

4.朗读第2~4自然段,学习生字半、空、问、到、方、没。

(1)过渡:雨点儿飘哇飘,它们在半空中相遇了,说着悄悄话呢!它们在说什么?请你自由地读一读第2~4自然段。

(2)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话回答: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都说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一名同学来当小雨点儿,一名同学来当大雨点儿。男女生配合读。

(4)找出这一部分中的几个生字,并交流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半: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空:图片+工=空。相机认识新偏旁图片(穴宝盖),表示洞穴。

问:可以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也可以用字族识字法,对比区分问、闪、闲。

到: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组词:到处、到来。认识新偏旁刂(立刀)。

方:谜语一万点。

没:联系生活实际记忆或说反义词识字:没有。

5.学习第5自然段,认识生字更、绿、出、长。

(1)引读:大雨点儿、小雨点儿都去了它们想去的地方,不久

(2)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学习生字绿,引导学生找出表示颜色的两个词。(红和绿)认读绿。

(4)学习更,组词:更大、更多。结合句子花红了花更红了,在对比中体会更的意思。

(5)谜语识字出山上有山。

(6)学习生字长,指导学生掌握长的两个读音,学习用这两个音分别组词。本课中长的意思是生长。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要与读文结合起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读文、学词、学字,会使枯燥的识字活动变得有趣。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的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四、快乐游戏,巩固生字

1.游戏:找朋友。

(课件出示)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游戏:让花更红。

(课件演示课文插图)小朋友们,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让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小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3.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句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增强了识字效果,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将学生的读引向感受、理解、体会的层次,在读中感悟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培养语感,受到美的熏陶。

五、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本课的会写字:问、有、半、从、你。

2.指名领读、组词。

3.指导书写你字。

(1)引导学生观察你的结构和占格特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横钩起笔稍重,在拐弯处稍作停顿。

(2)学习新笔画横钩。图片

(3)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你字,学生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比与欣赏。

设计意图:你是本课书写的难点,笔画较多,又含有一个新的笔画横钩,所以在书写时要重点指导。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新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认识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会让你们变得更加聪明。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努力地去识字。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复习生字

1.导入:上节课我们结交了雨点儿这个新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跟它们一块儿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要成为好朋友。

2.引导学生完成说话训练: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注意邀请雨点儿,就要把它们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们呢?要用上礼貌用语!

3.复习: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们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4.引导学生轻声喊出雨点儿,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5.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打开课件,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一边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设计意图:复习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复习并掌握已学的生字。教师的情境导入,又把学生引入文本,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

二、深入读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过渡:来了这么多好朋友,谁能数得清?(数不清。)

2.出示第1自然段。

(1)指名朗读。比比谁读得让人感觉雨点儿多。

(2)引导学生带动作读。

3.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

4.引导学生用数不清说话。

5.课件动画演示: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6.引导学生仿照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一句式说话。

小松鼠从(  )跳下来。(  )从(  )下来。

7.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自读自悟,在课文的句子中理解词语,又用词语拓展思维,进行说话,做到了对语言的积累、内化和吸收。

(二)品读第2~4自然段。

1.过渡: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可爱的小雨点儿。大雨点儿看见小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小雨点儿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2.学生自由朗读,寻找答案。

3.汇报交流: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这样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4.引导学生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这是谁问谁?问了什么?引导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5.分角色朗读它们之间的对话。先同桌间练习,再全班男女生分角色读。最后师生合作读。 图片

分角色朗读的时候,要重点指导。

6.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呢?

7.(课件出示一盆小花)引导学生说一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哪些地方需要大雨点儿呢?

8.交流明确:干旱地区、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草。而小雨点儿适合滋润花草,就去了有花有草的地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过渡: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哪!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播放课件。教师解说:雨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两句。)指名美美地朗读第5自然段,其他同学评价。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4.教师渲染:这就是干旱无水的大地,没有花也没有草。大家盼哪,盼哪,终于下雨了,大地湿润了,不久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5.导读: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齐读全文。

6.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7.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果你是大雨点儿,你要去哪儿?如果你是小雨点儿,你要去哪儿?

8.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在学生看了直观的图片后,给学生创作的时间和机会,尝试让学生仿说,做到学以致用。学生能够把学到的表达方法在自己的语言中加以运用和再创造,这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有益处。

三、想象说话,总结全文

1.过渡: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啊?(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呼唤它们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引导想象: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3.引导想象:假如你是雨点儿,你最想到哪里去?为什么?

4.总结: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我们大家都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美美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学生提供机会,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后,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的学习有整体感知。

四、指导示范,强化书写

1.引导学生观察问、半、有、从的书写动漫。

2.先同桌间说一说书写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再独立练习书写。

3.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图片要强调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

问:外面的框稍写大些,为口留出空间。

半: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要直。

有:撇从竖中线上起笔,要写得舒展。

从:右边人的撇要穿插在左边第二画点的下方。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写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进行写字教学时,要遵循写字规律。引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注意字的间架结构,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再美观地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自由、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将生活与识字有机结合。

1.趣味盎然,让学生爱上语文。

课堂伊始便以谜语引入新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加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更使整节课都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

2.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识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运用多种方法识字,为学生今后自主识字、学好语文打下了基础。

3.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本课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朗读,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学生在课上将朗读演绎得十分精彩。

9、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7妈妈睡了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4个生字。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二、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搜集、处理信息

  三、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自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 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慈祥时,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来说是一个难点。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象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10、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6一封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11、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我是什么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是什么》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并结合谜语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向学生展示了水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呈现出的不同状态以及水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利弊。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全文共五段,重点内容可分为三个部分:水的变化;水的形态;水给人类带来的利弊。

【说理念】

本课设计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说目标】

1. 学会14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会用温和说句子。

3. 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汽、云、雨、雹子和雪;了解水既能给人们带来好处,也能给人们带来灾害。教育学生爱护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说教法】

低年级阅读教学应把词句训练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自主、合作的精神。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三种教法:

1. 直观演示法。

通过生生互动演示、师生互动演示,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参与训练,激活思维,读懂课文的词句。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这节课,我制作了优秀的课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去诱发学生的情感。是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 鼓励欣赏法。

在小组中、班集体中的点评,主要是鼓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羡慕,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学习的信心。

【说学法】

1. 自主学习法。

2. 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以上两种学法的指导。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根据阅读教学的特点,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说教学】

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互动的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研读全文。

一、巧设悬念,初步感知。

由师生互相介绍自己,引出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谁,可是有个小朋友却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们帮他猜猜好吗?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地集中,迫切地想知道谜底。紧接着,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猜出谜底就是水。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 你喜欢这篇课文吗?将你最感兴趣的自然段多读几遍。

3. 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指导认读生字、新词。

此环节是让学生在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交流,整体感知课文,达到生生互动。

三、师生合作,小组研读全文。

1. 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必须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完善问题,进一步达到生生互动。

4. 学生一问一答,教师根据学生问题随机重点指导。

教师通过本课的三种教法,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如:利用直观演示法理解关联词一就;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区别落下来、打下来、飘下来,理解暴躁等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用温和说话。并将鼓励欣赏法贯穿始终,如:你听得真仔细;如果你的声音再大一点就更好了。

在这一环节中,从始至终教师在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知识,充分体现了小组互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师为主导,生为主体。

5. 梳理全文,完善板书。

6. 学到这里,你还想了解哪些课文里没有的有关水的知识呢?学生自由提问。

此环节,教师并不急于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将问题延伸到课外,并教给学生寻找答案的方法,达到再探新疑的目的。

四、扩展练习。

出示三项作业,学生任选其一。

1.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举例子说说,再写下来。

2. 收集有关水对人类所做的贡献和带来灾害的资料。

3. 说说人类想出了哪些办法使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此选择性作业涉及到说、写、收集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

【说效果】

按照上述教学方法施教,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需通过小组互动和师生互动来解决。

12、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1雪孩子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文本分析:

本文改编自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嵇鸿的同名童话故事。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白云很美很美,就像雪孩子纯洁美丽的心灵。课文富有童趣,意境优美,同时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利于学生理解。《雪孩子》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它以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了友谊、奉献、分离。课文第1~4自然段用平实的语言描述雪孩子陪伴小白兔的情景,快乐而温情。第5~8自然段写雪孩子奋不顾身勇救小白兔,它焦急的语言、急切的动作让人敬佩,雪孩子成了我们心中的英雄。第9~14自然段写了故事的结局,雪孩子浑身水淋淋化成水变成水汽变成了白云,如此温情细腻的表达让人既伤感又欣慰,雪孩子没有远离,它依然在小白兔看得见的地方守候着它的朋友。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时可将课文内容以画面的形式展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赶等9个字,会写空地、唱歌等11个词语。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读出人物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3.了解故事内容,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4.朗读比较两组句子,抄写其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

1.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

2.识字、写字。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累、添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呀,会写唱、旺、浑、轻、赶、候6个字。

2.默读课文,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

3.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识字、写字;学习默读课文。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了,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雪景,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来,随着音乐,我们去感受下雪后的快乐吧。

1.出示课件。(音频、图片)

播放歌曲《雪绒花》,展示雪景和冬天里学生们快乐活动的图片,请学生说说下雪后最想做的事。

过渡: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这里有一个可爱的雪孩子。(贴雪孩子的图片)

2.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多读几遍,再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3)同桌开火车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一人读一个自然段),教师随机指导。

2.检测学生生字掌握情况。

(1)课件出示词卡,指名给彩色字注音,再指名读下面的词语。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课件出示不带拼音的词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3.指导重点生字的认读。

(1)读准字音。

①归类识字:添、渐、浑、淋是前鼻音,柴、烧、终是翘舌音,旺、烫、终是后鼻音,三点水旁的字有添、渐、浑、淋、激。

②多音字:呀表示惊疑时读第一声,如文中的哎呀;表示疑问、感叹、祈使等语气时读轻声,如快回去呀。

(2)识记字形,理解字义。

①近义词识字。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如渐渐逐渐、慢慢浑身全身、周身等。

②字理识字。课件出示柴、烫、灭的字理溯源,知道它们的构字特点,再联系生活体验识记。柴本义是小木散材,现在泛指烧火用的草木;烫字上部是汤、热水的意思,下部是火在烧;灭上的一表示物品覆盖在火上,意思是消灭、灭亡。

③生活识字和语境识字。旺表示火烧得很大,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火势旺的场景。冒字可结合课文语句模拟动作来理解。终于在文中表示雪孩子找了很久才找到小白兔,突出了雪孩子的勇敢和急切的心情,可通过朗读来体会。

④猜谜语识字。烫火上煮汤碰不得;柴此木常用来烧火。

4.玩小白兔采蘑菇的游戏,巩固识字。

小白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每个蘑菇上都有一个生字,准确读出蘑菇上的生字,才能帮小白兔采到蘑菇。比一比谁帮小白兔采的蘑菇多。(课件出示情境图)

5.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理解词意。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识记生字旺。

加一加:日+王=旺

出示生活中包装带旺字的食品,引导学生识记旺;出示火烧得旺的图片,引导学生再读烧得旺旺的。

②给渐渐找近义词,用渐渐造句。

近义词:渐渐慢慢造句:天色已晚,路上的行人渐渐少了。

(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

①识记生字冒。

减一减:帽-巾=冒组词:火冒三丈、顶风冒雪、感冒、冒烟、冒号

②识记生字终。

加一加:纟+冬=终指导:通过读找哇找哇,体会终于的意思。

6.学习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过渡:这个故事较长,每朗读一遍要花很长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不出声、速度快的阅读方法默读。

预设:默读方法指导:

第一步,明确默读的要求:书本平放在课桌上,不出声,眼睛看着课文。教师读第1~4自然段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内容,学生边听边学着用眼睛看课文。

第二步,请学生试着默读第5~8自然段雪孩子勇救小白兔的内容,教师观察后强调不出声的要领:不能小声嘟囔着读,不能动嘴唇无声地读,不能用手指点着读。

第三步,默读第9~14自然段雪孩子变成了白云的内容,教师要及时表扬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的学生。

7.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课件出示)下雪啦!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一个漂亮的 来陪小白兔, 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 , 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 。

三、字词盘点,指导书写

出示唱、旺、浑、轻、候5个字。

(1)观察字形,说说这五个字的共同特点和注意事项。

(2)教师归纳小结:左窄右宽,两边靠拢。

(3)教师范写唱、旺、浑、轻、候,学生书空。

2.出示赶字。

(1)观察字形说结构:赶字是半包围结构,走的捺要写得长些,托住干。

(2)教师范写并强调书写要点:含有走之的字先写走,干的第二横要与走的第二、三横穿插。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示范点评,学生自我修正。

4.投影讲评。

(1)班中讲评:挑选学生作业,评议。

(2)同桌互评:书写正确,奖一颗星;结构端正,奖一颗星;整洁美观,奖一颗星。

四、再读课文,了解由来

1.学生默读第1~3自然段,了解雪孩子的由来。

2.出示小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练习朗读。

(1)指名读,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小白兔的话,要读出急切的心情,语速可稍快;兔妈妈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学生交流,教师出示第3自然段。

(1)指导多音字读音:空在这里读knɡ,可组词空闲、空白,另一个读音是kōnɡ,可组词天空、空间。

(2)思考:这里的小伙伴指谁?(雪孩子。)

(3)指导朗读:小白兔把雪孩子当成自己的小伙伴,说明他非常喜欢雪孩子。带着这种喜悦的心情读最后两句话。

小结:兔妈妈为了留下小白兔,在门外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陪伴他,这就是雪孩子的由来。

五、巩固练习,作业设计

1.将本课的生字新词读给其他小伙伴听,并开展口头组词比赛。

2.将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教师提示学生读时注意读好文中各个角色的话,还可以邀请爸爸妈妈参与阅读、

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你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回想一下当时的情景,跟同学说一说。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巩固生字新词,会写旁、谁、汽3个字。

2.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同时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学习课文,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小组推荐代表比赛认读。

玩累了 添柴 烧旺 渐渐 哎呀 冒出

烫人 终于 浑身 水淋淋 扑灭 激动

2.出示雪孩子的图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雪孩子是怎么来的?引导学生回忆第1~3自然段的内容。

导语: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小白兔和雪孩子之间是怎么玩耍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雪孩子》。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快乐。

1.默读第4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小白兔和雪孩子玩的句子,体会小白兔的心情。

2.指名汇报,课件出示句子。

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1)指导朗读:看着漂亮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跳起了舞,唱起了歌。来,读出小白兔的高兴劲儿!

(2)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能怎样玩?如果你是雪孩子,小白兔给你跳舞、唱歌,你会怎么想呢?

3.出示小白兔自言自语的话和木柴图片。

思考:人们常说水火无情,小白兔往火堆里添了把柴,而这时他是打算去睡觉的,这存在安全隐患吗?同桌之间展开讨论。

(二)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白兔的危境。

过渡:屋子里真冷,小白兔添了柴,一会儿就睡着了。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1.学生默读第5、6自然段,之后汇报,教师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1)小白兔添了柴,把火烧得旺旺的,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①比较以下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理解渐渐是逐渐、慢慢的意思。

屋子里暖和了。 屋子里渐渐暖和了。

②出示小树苗、夕阳等图片,用渐渐说话。如:小树苗渐渐长高了。(或:夕阳渐渐下山了。)

(2)火越烧越旺。哎呀,火把旁边的柴堆烧着了!

①朗读指导:用着急、担心的语气读这两句话,语速稍快。提示着在此处应读zho。

②男女生比赛读,其他学生评价。

③引导学生说几个像越烧越旺这样的词语。

越(写)越(好) 越(跑)越(快)

越(爬)越(高) 越(听)越(有趣)

④引读:现在情况紧急,真是太危险了!所以这里有一个感叹号。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白兔这紧急的情况吧!学生齐读。

2.分男女生朗读第5、6自然段,注意语调的变化。

(三)学习第7~9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过渡:可是小白兔睡得正香,对眼前的危险一点儿也不知道。请同学们默读第7~9自然段,思考:看到自己的朋友小白兔有危险,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着急。)

抓住语言体会着急。(用横线画出描写雪孩子语言的句子)

预设1:不好了!小白兔家着火了!

(1)雪孩子怎么知道小白兔家着火了?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词语卡冒出黑烟,认读,用冒组词。

(2)课件出示小白兔家着火的图片,创设情境:现在你就是雪孩子,看着那冒出的黑烟,蹿出的火苗,你会怎样喊?读一读雪孩子的呼喊吧!

指导朗读:读的时候声音急促、响亮些,就能把雪孩子着急的心情读出来了。

(3)朗读训练:练习读指名读齐读。

预设2:小白兔,小白兔!你在哪里?

(1)雪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

(2)当时小白兔的家里已经全是呛人的烟、烫人的火,雪孩子能不急吗?出示词语卡烫人的火,认读,再请学生说说生活中觉得烫的东西。

(3)教师引读,指名朗读。男女生再读句子,体会雪孩子着急的心情。

(4)教师提问:如果你就是雪孩子,当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雪孩子的勇敢。

抓住动作体会着急。(用波浪线画出雪孩子动作的句子)

预设1:雪孩子看见从小白兔家的窗户里冒出黑烟,蹿出火星。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

预设2: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

(1)出示词语卡奔去,开火车读,学生做动作理解词义。

(2)把写雪孩子动作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奔、冲、冒、找哇找哇、抱、跑),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他着急的心情。

(3)雪孩子找了好久,才把小白兔找到,课文有个词语表示这个意思,你能找到吗?学习词语终于。

感受善良、勇敢。

(1)观看动画片《雪孩子》中救小白兔的片段。

(2)出示句子: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

朗读指导:前半句用比较轻松的语气朗读,后半句要读出难过、伤心的语气。

小结:当小白兔发生危险时,雪孩子完全不顾自己,冲进火海,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真是个善良、勇敢的好孩子!

(四)学习第10~14自然段,感受雪孩子的消失。

1.学习第11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你能体会兔妈妈的心情吗?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激动。)

(2)指导朗读,读好感叹句,读出兔妈妈的感激之情。

2.学习第12自然段。

(1)交流:这段话里,哪些是小动物说的话?哪些是提示语?

(2)指导朗读:前半部分读出疑问、好奇的语气,后半部分读出小动物们的感激之情。

教师范读第14自然段。

(1)雪孩子最后变成了什么?又是怎么变化的?

(2)课件演示:雪遇高温化成水水经太阳晒变成水汽水汽升到空中集成云。鼓励学生据此分组画简笔图,看谁画得最生动。

(3)课件出示下列两组句子,引导学生交流:哪个好?为什么?

第一组:雪孩子变成了水汽。雪孩子变成了水汽,很轻很轻的水汽。

第二组: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明确:每组的第二个句子更好。第一组第二句突出了水汽很轻,第二组第二句强调了白云的美。

指导:很轻很轻的水汽要用伤心的语气来读,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被火烤化了,小白兔感到很伤心。一朵美丽的白云用高兴的语气读,因为雪孩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觉得很高兴。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表达的好处。

想象:看到雪孩子变成白云,小白兔会想些什么呢?

5.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可爱的雪孩子啊,陪小白兔一起玩耍,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化成了水,变成了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自读课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三、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旁边、是谁、水汽。读准字音,熟读词语。

(1)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熟悉字的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示范指导书写。

2.指导书写旁、谁、汽三个生字。

[旁]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得长一些,第一笔点和第七笔点都要写在竖中线上,方的横在横中线下侧,撇尖与上部左端垂直对齐。

[谁]左窄右宽。亻的竖长,要写在竖中线上;隹的四个横写得稍短,第二横在横中线上,第四横最长。

[汽] 左窄右宽。氵第二点偏左,收笔于横中线,要注意第七笔横斜钩的写法。

(1)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2)投影展示学生写的字,学生评价,教师点评。

四、课外延伸,作业设计

1.小组之间读一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它们摘抄在本子上。

2.再读课文,合作探讨。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喜欢雪孩子吗?你从他的身上学到了什么?雪孩子还会再回来吗?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发挥想象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重点教学片段实录

◆情境朗读,感悟主题(教学重点)

师:面对滚滚浓烟,熊熊大火,想到好朋友就在大火中,雪孩子是怎样做的呢?

(播放视频: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生:雪孩子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小白兔。他是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白兔的。

师:老师再让大家看一遍视频,想一想: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再次播放视频:雪孩子救小白兔一段,有的学生眼里闪着泪光)

生1:(声音哽咽)雪孩子用自己的身体去撞门,这个地方最使我感动。因为雪孩子明明知道自己是雪做的,一用力撞门,说不定就会把自己撞得粉碎。但是为了救自己的好朋友,他还是顾不上自己了。

生2: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从大火中跑出来,靠在门边喘气的情景。当时,雪孩子全身被大火烧得不住地往下滴水,还累得不停地喘气。但他为了救小白兔,又一次冲进大火中,找来一块布扑火,结果布也烧着了。但雪孩子并没有丢掉布,还是不停地扑呀、打呀

生3:最令我感动的是雪孩子已经发现了小白兔,不时有带火的木棒从房顶上掉下来,随时都可能打着雪孩子,但雪孩子不顾这些,冲到小白兔身边,抱起小白兔就向屋外跑去。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他全然不顾。终于,他找到了小白兔,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读读第8、9自然段吧!

(生齐读课文)

师:由于雪孩子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雪孩子呢?(播放视频:雪孩子融化成水一段)

生:(用手擦眼泪)雪孩子融化了。

师:当雪孩子抱起小白兔冲出屋时,他的身体在不住地融化,可他仍然紧紧地抱着小白兔,摇晃着身体,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声音越来越低沉)他想坚持把小白兔抱到最安全的地方,但他已经没力气了,最后,雪孩子化成了一地的水。(停顿)现在,我们一齐有感情地读读第10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

师: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他会怎么样呢?

生1:小白兔心里很难受。

生2:小白兔会捧起地上的水,大声地哭起来。他会一边哭一边说:雪孩子,雪孩子,你去哪儿了?你不要离开我,不要离开我!

师:多好的雪孩子啊,难道他真的就这样离小白兔而去,离我们而去了吗?不,他不会离开我们的,你们看,他不是还在吗?(播放视频:雪孩子变成白云一段)

赏析:这节课实际上是一节理想的语文思维培育课,它结合了施教对象思维发展的规律,围绕语文思维培育的核心问题,采取了斯腾伯格所提倡的对话策略,通过视频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引发、呵护和发展。同时,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让学生关注雪孩子身上的宝贵精神,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板书设计(略)

13、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课文20雾在哪里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来,呈现出大雾笼罩下的世界的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生动有趣。本教案设计的思路着重体现了三关注:一、关注识字、写字目标的达成。这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识字方法进行识字教学。二、关注语言,感悟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基于此理念,教师应向烦琐的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问题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统领教学,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思考。同时注重朗读指导,尝试揣摩雾的心理活动,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在停顿、语调、语气上进行指导。三、关注语言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新版教材的特点,结合相关图片,引导学生仿照课文语句进行说话练习,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注重拓展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准备生字词卡片。

3.印发儿童诗《雾》的阅读资料。

学生准备:搜集关于雾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像云不是云,像烟不是烟。风吹轻轻飘,日出慢慢散。(打一自然现象)

2.出示大雾笼罩下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猜出谜底雾。(板书:雾)

3.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雾:雨+务=雾。

4.运用字族法识字。引导学生发现带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有关,并思考:你还知道哪些带雨字头的汉字?

5.学生汇报后,课件出示图片及汉字:雪、雷、雹、霜

6.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与雾有关的课文。(把题目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由猜谜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请学生说一说在哪里见过雾。学习生字雾时,引出雨字头家族的字,运用字族识字法识记,提高了识字效率。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并圈出不懂的字词。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

3.同桌互读生字,检查预习情况。

4.课件出示词语,引导学生自由读一读,要注意生字的读音:

淘气 于是 黑暗 街道 桥梁 甚至

躲藏 散步 房屋 海岸 不久 消失

5.教师出示带有拼音的字卡,请学生拼读,教师重点强调:

甚、至都是翘舌音,放在一起表示更进一步。散是平舌音。暗与岸是同音字,看图演示区别。梁是三拼音节的字,原本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所以有木,也有氵。

6.出示去掉拼音的字卡,开火车读一读。

7.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组织学习。

   图片 引导学生由重点句开始巩固生字,熟悉课文。

(1)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2)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3)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4)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8.学生自由练读句子,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第(3)句的停顿和第(4)句的疑问。

9.检查朗读情况,相机正音,指导学生把句子读得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中,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学生与生字见面。在认读生字时,孩子对词语的把握要好于对单字的认读,由词语到单字,由出示拼音到去掉拼音,再到读句子,反复出现生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巩固对生字的掌握。同时,教师对于生字比较多的句子,带有问号、顿号等特殊标点的句子进行了重点指导。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导学生自读,说一说雾这个孩子给自己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淘。

萄的艹换成氵,就是生字淘。

4.组织学生快速读课文,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板书:藏 大海 天空 太阳 海岸 自己)

设计意图:课文第1自然段的淘气概括了雾的特点。教学时,从识记生字入手,由认字过渡到理解词语,引导学生运用词语练习说话。抓住关键词语淘气,指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把握课文脉络。教学要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要写的生字:于、论、散、久。

2.指名读生字,尝试给这些生字组词,扩充词汇量。

3.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示关键笔画的书写。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进行示范。

于:两横长短不一,稍向右上斜行,下横起笔于横中线,竖钩的竖段写在竖中线上。

论:左窄右宽。仑首撇从竖中线上端右侧起笔,捺脚落在横中线上,撇、捺罩住匕,匕两笔相接不相交。

散:左右宽窄相当,左边长,右边短,左下部月的首笔是竖;攵首笔的撇尖收于田字格中心,末笔捺脚超出上部。

久:横撇与捺在甩出笔锋时要相平。

5.学生注意书写要领,按照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再在田字格中各写两遍。要求做到正确、美观。书写时要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每节课都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来练习书写。本环节先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再进行示范,重点点拨书写要领,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小结: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呢?

2.拓展: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家长评价。

设计意图:畅谈收获,帮助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熟读课文为生字的掌握及下节课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重点词语,开火车读,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淘气 甚至 躲藏 无论 海岸 房屋 街道 桥梁 一切 散步

2.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引导学生用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__________一会儿说__________一会儿又说__________,最后__________回顾雾这个淘气的孩子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几个难记、难读、难懂的重点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低年级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在回顾主要内容时,给学生相应的提示,引导学生说一说雾的特点及课文的主要内容,降低了概括难度,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二、精读课文,积累运用

1.过渡:雾把整个世界都藏了起来。那么,世界变成了什么样子呢?

2.出示自学提示,引导学生自学。

(1)读第2~6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里交流,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相关的句子。

(3)边读边想象画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3.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

◎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海水 船只)

◎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天空 太阳)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板书:看不见 房屋 街道 树木 桥梁 行人 小黑猫)

(1)①指名看图读第一个句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②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注意雾说话时的语气,读出雾的可爱的语气和淘气、骄傲的语气

(2)①课件出示雾说的话: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

 图片我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

②课件出示:雾__________地说: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指导学生用得意洋洋的语气读一读。

③引导学生想象:雾真的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了,那会是什么样的景象呢?

④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霎时,四周都看不见了。

⑤理解霎时的意思(极短时间)。引导学生给霎时找一个近义词。

⑥出示视频。(碧蓝的天空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引导学生理解暗的反义词就是明。试着给暗组词。

⑦指导读句子。

(3)出示课文插图中海岸边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

①出示雾的话引导学生齐读: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②引导学生想象:雾把城市藏了起来之后又会是什么样的景色?

③学生汇报,课件出示重点句子: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图片 3个顿号间隔停顿稍短,4个词语可采用高低高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之感。

④学习生字屋、切。引导学生用甚至造句。

⑤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

(4)比较发现:这几个句子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①学生汇报。

②课件出示:无论是________,还是________,都________。

③教师引读。

(5)出示山谷、森林、小河及岸边的野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瞧,雾又来到了美丽的山谷、茂密的大森林、清澈美丽的小河的上空。仿照课文说一说:雾把什么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①课件出示句式,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雾来到__________。我要把__________。于是,无论是__________,还是__________,都__________。

②出示合作要求:想一想雾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分一分,每个人完成一个句子。说一说,仿照课文来说句子。

③全班交流。

            图片 朗读时,在的语音稍微拖长,或略作停顿。

(6)课件出示雾的话: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①自由读一读这两句话,猜一猜雾说话时的心情。

②指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试着体会雾的心情。

(7)引导学生想象:雾真的把自己藏起来了,现在又是什么样的景色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句子: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板书:都露出来了)

②指名读句子,读好停顿,学习生字岸。读准露的字音。

③听老师读这个句子,注意听老师朗读时语气的高低、轻重变化。

④学习生字步。通过做动作理解散步的意思,并造句。

⑤圈出这句话中多次出现的词语连同,并讲解其意思。

⑥出示三幅图片,指名配乐读相应的句子。

⑦引导学生说一说感受:

我很高兴,一切又都能看清楚了。我觉得很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了,现在又都露出来了。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了呢?

4.指导学生用疑问的口气再读题目。

设计意图:以雾把周围藏起来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作为一个大问题统领此环节的教学,问题明确,思路清晰。在理解课文内容时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他淘气的特点;读好被雾藏起来的景色,注意停顿和朗读的语气,从而在读中了解景色发生的变化;想象雾的心理活动,表演着去读。同时,巧妙地融入了较难字的识记,重点词语的积累运用。

三、归纳整理,拓展延伸

1.介绍资料,科学地了解雾。

2.课件出示有雾的天气图,教师相机补充介绍: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称为雾。我们看到的雾一般是白茫茫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雾会逐渐散去。雾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雾,减少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整理文中的几个重点句子,指导学生发现其结构上的特点,然后出示几张相关的图片,创造语言表达运用的机会,鼓励学生仿照课文句子说一说雾把它们藏起来之后的景色,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科学知识帮助学生简单了解雾的形成原因,解决题目在学生心中留下的疑问雾在哪里,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四、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岸、屋、步、切。

2.课件演示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注意每个生字的笔顺,观察生字的结构安排及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岸:山扁、窄,首笔在竖中线上,厂宽大,干的上横在横中线上,竖在竖中线右侧。

屋:尸居上居中,长撇从左上格到左下格,至偏右,右侧超出尸右端。

步:上部宽、扁,下部窄、长,止首笔在竖中线上,第四笔长横在横中线上方,第五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七笔撇从右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撇至左下格。

切:左窄右宽,图片首笔起笔在横中线,刀首笔起笔在竖中线,长撇舒展,撇穿插至图片下侧。

4.学生在田字格中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投影展示学生的字,师生共同评价书写,学生体会自己书写的字与别人有什么不同。

6.学生再次练习写生字,同桌相互评价,推荐优秀书写作品。集体展示,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在写字教学中,遵循一看二写三对照的写字规律,引导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基本笔画的书写、穿插和字的间架结构,再通过书空、描红、练写、评议的过程,掌握书写要领,提高书写能力。

五、课外拓展,阅读积累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给家长讲一讲自己的学习收获。

2.借助拼音阅读儿童诗《雾》,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词句。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家长请教。

雾最喜欢

在田野里开Party。

一直玩到

太阳公公来催,

这帮捣蛋鬼

才慢吞吞地

起身离去。

临走的时候,

还洒了小草

满身的水。

设计意图:布置读课文、讲收获的作业,帮助学生有效地复习课文内容,巩固对生字、句子的掌握。在儿童诗的拓展阅读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更多的作品来看看别人眼中的雾。

板书设计(略)

14、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4风娃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趣味盎然的童话故事。文中风娃娃吹动风车吹动帆船这两件事是详写,都是按照风娃娃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做,结果怎样的顺序来写的。风娃娃吹跑衣服折断小树是略写,其后的一个省略号也点明了风娃娃可能还帮了其他倒忙,留给学生想象空间。本文是继《纸船和风筝》后又一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要鼓励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设计遵循这一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文内容,把故事中的主人公风娃娃巧妙地引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风娃娃的求助信,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展开合作探究,在充分研读感悟、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和风娃娃对话,帮助风娃娃。最后通过风娃娃的表扬信,给予学生鼓励,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同时明白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船工拉纤的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猜谜激趣:云儿见他让路,小树见他招手,禾苗见他弯腰,花儿见他点头。孩子们,猜猜看,他是谁?(风)

2.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板书:风娃娃)风娃娃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蛋,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真可爱!(师边叙述边板画风娃娃)

3.导入:想和风娃娃交朋友吗?那就和风娃娃打个招呼吧!(学生读题)大家想更多地了解风娃娃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故事。

设计意图:有趣的谜语、生动的讲述、形象的板画,把学生带入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风娃娃的距离,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了学习。

二、小组探究,读文识字

1.引导学生思考:第一遍读课文,你会给自己和小伙伴提什么要求?

学生提的要求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的,也可以是理解字词方面的。 图片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初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一边读一边圈画生字,借助学过的方法猜读。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自读效果。 

(1)课件出示:带有本课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的智慧果开心地跳入。

(2)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助、抽、使、示是翘舌音;栽、责是平舌音。

(3)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形声字识记哗、秧;熟字比较识记位拉,戴栽,青责;做动作识记使劲一词中的两个字;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助和秧;编字谜识记责。

(4)课件出示:带有1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组成的词语,每个词语都写在树叶上,树叶随风缓缓飘入。

(5)小组开火车读词语,重点指导读好使劲秧苗表示责怪等词语。

(6)课件先后出示带有使劲、表示、责怪等词语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好,巩固字词认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提读课文的要求,在轻松愉悦的交流中明确初读要求,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有关风娃娃的情境,使原本枯燥的生字词认读变得有趣味,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整体感知,指导朗读

1.课件出示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读文,说一说:风娃娃都到了哪里?做了什么事呢?

2.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课文后交流。

3.你是从哪里知道风娃娃做的这些事的呢?你最想读课文的哪一部分?相机指名读第2、3、5、6、7自然段,指导读通顺。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段落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这样安排,既检查了学生的初读效果,也为精读课文打好了基础。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学生口头填空,课件展示填入的词语:秧苗。

3.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秧左窄右宽。禾的捺变点;央的第三笔横在横中线下侧起笔。

苗上宽下窄。田字稍扁,横折的横段写在横中线上,中间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这两个生字。

5.小组内合作,书写车、路两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图片 车是独体字,注意观察横笔长短的变化。

车首笔横较短,第二笔撇折的折段写在横中线上,长短比第一横稍短,第三笔横略长,最后一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路左窄右宽。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各的横撇和捺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上。

6.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特殊的语境中开展写字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课堂小结,巩固拓展

1.课件出示情境: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2.教师引导学生想:风娃娃高兴极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是谁的功劳呢?请学生当小小秧苗,想想喝足了水会说什么。

3.拓展训练,让学生说完整的句子。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小小秧苗,表达对风娃娃的感激之情,从而让学生能真正体会此时风娃娃高兴的心情,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信函,导入新课

1.导入:课件出示求助信,配童音朗读:

求助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风妈妈的孩子风娃娃,我长着一张胖乎乎的小脸,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大伙儿都夸我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前几天,风妈妈见我已经长大了,就让我去帮人们做点事。你们知道吗?我可喜欢帮人们做事啦,可是,我帮人们做事,为什么人们有时还要责怪我呢?我好委屈呀,呜呜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2日

2.质疑:咦,风娃娃遇上什么烦心事啦?(学生交流)

3.过渡:看到风娃娃这么伤心,你一定想帮帮他吧!可我们怎么帮他呢?

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对,要想帮风娃娃,我们就得认真读读课文。

设计意图:一封风娃娃的求助信,让学生耳目一新,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责任心。有了这份情感的牵引,有了这样的期待,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研读课文,感悟内容

1.过渡: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很多事情。让我们跟随风娃娃到田野里去看看吧。

2.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自由读,想一想:在田野里,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2)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小结:人们喜欢风娃娃,因为他吹动了风车,让水飞快地奔跑,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

(3)课件出示句1: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

①引导学生品读:风娃娃是怎样吹动风车的?

②演一演:指导学生做一做深深地吸使劲吹的动作,指导读好这句话。

(4)课件出示句2: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①引导学生品读:秧苗为什么笑着不住地点头?

②师生合演。教师启发学生想一想:秧苗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3.鼓励学生选择喜欢的一个地方做个小调查: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你的理由。

4.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

6.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朗读感悟。

(1)学生交流:在河边,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并说出理由。

(2)课件播放船工拉纤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船工们为什么要感谢风娃娃?学生交流,课件相机出示句子: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3)边看视频,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要在读中体会。

(4)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如果你是船工,会对风娃娃说什么?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7.指导学生默读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在第5~7自然段中,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说说理由。

(2)理解词语:无影无踪。

(3)想一想:如果你就是伤心的孩子、来收衣服的人、那棵折断的小树,你想对风娃娃说什么呢?

(4)指导朗读第5~7自然段。

设计意图:围绕人们是喜欢风娃娃还是责怪风娃娃这个问题,先重点学习第2自然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探究,由扶到放,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在交流学习体会时,教师在重点处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品读,让学生想象,使他们原有的理解得到深化。

三、讨论交流,感悟明理

1.引导学生交流:对风娃娃说一说哪些事做得好,哪些事做得不好。

2.情境对话。

(1)课件出示下面的句子及风娃娃的图片。

①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②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2)齐读这两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风娃娃的心情。

引导学生说说风娃娃该怎么做。 图片

(3)引导学生交流思考:风娃娃凭着力气,为人们做了那么多事,可人们还要责怪他,他真伤心,怎么也想不通。这是怎么回事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帮风娃娃,和风娃娃对话,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在对话交流中初步感悟事理。

四、观察探究,指导书写

图片         引导学生认识汉字分

类的规律。

1.出示得、汗、场、伤四个左窄右宽的生字。

2.学生交流书写的感受,教师相机边范写边指导。

得左窄右宽。右边多横等距,但长短不同,竖钩从短横处起笔。

汗左窄右宽。右边的干第一横短,第二横长。

场左窄右宽。土最后一横变提;右边第一笔为横折折折钩,第一撇略短,第二撇稍长,两撇基本平行。

伤左窄右宽。右下部力的横折钩起笔在横中线下侧。

3.小组内合作,书写这四个生字,相互提提建议。

设计意图:开展交流书写感受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五、感谢信函,全课总结

1.过渡: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瞧,他又写了一封信向你们表示感谢来了。

2.课件出示风娃娃的感谢信:

感谢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和大家一起学习真快乐!你们真是充满智慧的小朋友,在你们的帮助下,我懂得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个道理,争做一个人人喜欢的好娃娃!

你们的朋友 风娃娃

10月13日

3.学生齐读后说说自己从风娃娃的话中明白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信中与风娃娃一同明白了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体会到帮助风娃娃的快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所在。

板书设计

图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哲理性很强。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在学习和理解上会有较大的困难。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紧扣一个读字,通过各种情境、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紧抓一个说字,引导学生读中见悟,表达认识;巧用一个演字,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体验角色,从而引领学生一步步从感性体验走向理性认识。

15、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二年级上册课文23纸船和风筝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默读,教写生字祝。

2.体会松鼠和小熊的情感变化。

3.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重点:继续学习默读,感受友谊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理解和感悟。

教学准备:PPT课件,松鼠头饰,小熊头饰,纸船,风筝。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纸船和风筝》吧!

2.板书课题:纸上干净没有点,船头几字不带勾,和字长捺变成点,风字斜勾要出尖,筝字倒山右出头。(藏头诗:纸船和风筝)

二、童话世界大闯关

(一)了解风筝(学生配音:风筝:又叫纸鸢,中国人发明。在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山东潍坊是风筝鼻祖地,被称为世界风筝之都。风筝种类很多,有人物造型、动物造型等,色彩也各不相同,无不惟妙惟肖。)

(二)情境复习(小熊、幸福、快乐、松鼠、扎风筝、折纸船、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

1.图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呢?(扎zā风筝)还可以扎什么?(扎辫子)

2.是谁扎的风筝呢?(小熊)我们看到小熊的脸上洋溢着怎样的笑容?(幸福、快乐)

3.故事中的另外一位主人公是谁呢?(松鼠)松鼠做了什么?(折纸船)

4.类似折纸船、扎风筝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听音乐、打篮球)

5.纸船漂到了哪里?风筝又飘到了哪里?对比读两句话。

(1)纸船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纸船漂哇漂,漂到了小熊家门口。

(2)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风筝飘哇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仿句练习 (3)小鱼游哇游,游到了大海中。

(4)蝴蝶( ),( )。

6.出示图片:飘荡的风筝,漂流的纸船。(区分漂、飘)

小小纸船顺水漂,美丽风筝风中飘。

水中漂用到水,风中飘用到风。

漂和飘,仔细瞧,小小汉字真奇妙!

检测:(1)国旗在空中飘扬。

(2)小小纸船顺水漂流。

(3)空中飘荡着各种各样的风筝。

三、学习2-6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快乐

过渡:孩子们,我们的童话故事就要开始了(播放动画情境,学生配音朗读第1自然段。)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一)默读2-6自然段,思考:松鼠和小熊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

(出示默读要求:集中注意力,不出声。)

1.松鼠折( )送给小熊,小熊扎了( )给松鼠,( )让他们俩成了好朋友。

2.采访一个学生,收到礼物的心情怎样?松鼠和小熊收到礼物后,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3.小熊拿起纸船一看,乐坏了。乐坏了还可以怎么说?(高兴坏了,开心极了。)

4.小熊,小熊,你为什么这么开心呀?(找关键词:纸船,松果,祝福。)

5.指导朗读:谁来做快乐的小熊,读读这一段?(引导表情,动作,语言)

6.第4和5段以读代讲:小松鼠收到了小熊的礼物,也乐坏了。

7.从哪里看出松鼠乐坏了?(一把抓住风筝的线)让学生做动作体会一把抓住。

8.猜猜抓的读音,你是怎么认识的?(抓: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9.男女分角色朗读第3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熊和松鼠的快乐。

(二)再次默读3-5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小熊和松鼠互相祝福的句子

1.松鼠送给小熊的祝福是:祝你快乐。

小熊送给松鼠的祝福是:祝你幸福。

2.孩子们,祝福不但可以写出来,而且还可以表达出来呢!试着把祝福送给同桌吧!

3.请2组同桌表演送祝福。(面带微笑,嘴角上扬。)

4.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送祝福的方式是不一样的。想一想,住在山顶的松鼠和住在山脚的小熊会怎样送祝福呢?(请第一排和最后一排的孩子做示范。)

过渡:童话世界中的小朋友不但会表达祝福,而且还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呢,猜猜这个哪个汉字呢?

四、指导写字

1.祝:一个人在祭祀的石桌旁跪着,张大嘴巴在祷告。

2.示字旁的字:福、祈、视、祖。

3.观贴:祝。(一看左右宽窄;二看左右高低;三看穿插压线。)

4.组词:祝福,庆祝,祝寿延年。

5.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健康。我把祝福送给你:祝你快乐。

6.你想把祝福送给谁呢?(引导学生说句子)

过渡:是呀,我们在互相送祝福的时候,每天清晨,小小的纸船把亲切的问候带给小熊,每天傍晚,美丽的风筝给松鼠带来深深的祝福。可是,有一天,他们俩因为小事吵了一架,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配乐朗读,去板贴:纸船和风筝)

五、学习811自然段,体会情感变化

(一)默读811自然段

(1)小熊和松鼠的心情用画出来?

(2)最终是谁先提出和好的?

(默读要求:不动嘴唇,不手指。)

1.生反馈:小熊很难过,松鼠也很难过。(师引读:可是小熊还是会每天扎一个风筝。松鼠还是会每天折一个纸船)

2.小熊,小熊,你们都吵架了,为什么还要扎风筝呢?

3.松鼠,松鼠,你为什么还要每天折一个纸船呢?

过渡:就这样,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三天过去了,五天过去了

4.松鼠再也受不了呢?于是,他是怎么做的?

5.生反馈:于是,他在一只折好的纸船上写了一句话:如果你愿意和好,就放一个风筝吧!然后把纸船放到了小溪里。(师再次贴纸船的图片)

6.傍晚,松鼠看到一只美丽的风筝朝他飞来,松鼠怎么样了?(高兴得哭了。)

7.松鼠,松鼠,你为什么会哭呢?(兴奋、激动)

8.成语:喜极而泣(高兴得哭了)

过渡:孩子们,故事讲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个童话故事的结局吧!(配音动画最后一自然段)

9.同桌合作交流:.小熊看到这么多纸船向他漂来,他会怎么样呢?

六、情感升华

1.小熊和松鼠因为彼此宽容,谅解,最后和好如初,是纸船和风筝在山顶和山脚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2.当你和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是用什么方法化解的?

过渡:朋友之间的友情是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只要我们多一些爱和宽容,我们的友谊就会越走越远。

3.拓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贺卡传真情:我想把 祝 福送给( ),希望( )。

七、作业设计

1.把童话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2.收集有关友谊的格言。

八、板书设计 (略)

16、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3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是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胡萝卜先生漏刮一根胡子,胡子沾到果酱后慢慢变长了,之后它的长胡子发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有趣,故事只呈现了大部分内容,第一次出现了没有结尾的课文。编者的意图非常明确,在前一课学习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预测方法之后,这篇课文的学习就重点围绕运用方法展开。文章开头处的阅读提示开门见山,提出读下面的故事,一边读一边想: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提示学生边读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文章结尾处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课后练习紧接着引导学生继续预测:你认为后来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为什么这样想?有了自己的猜测,再听老师把故事讲完,从而证实自己的预测。课后练习中还有四位学习伙伴的提示,让学生明白哪些地方可以预测,可以依据什么去预测,预测要有依据,还可以修正自己的预测。这样的文本编排方式,很好地帮助学生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展开真实的阅读经历,在阅读实践中学习关注文章内容和细节,根据线索进行预测,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提高判断推理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的翅膀,把思维过程显性化,在真实的阅读中发展学生预测能力,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随文认读识记萝、卜等5个生字,理解发愁、晾等词语的意思。

2. 读懂故事内容,能一边读一边根据生活经验、前文故事情节、题目、插图等线索进行有依据的预测,并能在发现自己的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同时及时修正之前的预测。初步感受预测的作用和阅读的快乐。

3. 能尝试根据文章或书的题目,预测故事的主要内容,并简单说一说理由,对预测的故事产生继续阅读的期待。

板块一 热身导入 交流自读预测

1. 游戏猜猜他/她/它是谁,导入新课。

2. 回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进行预测知识小抢答。

3. 交流预习单:预习课文的时候,在哪些地方作了预测?你的理由是什么?

片段举隅:

生1:我在读到胡萝卜先生吃果酱面包的时候,胡子沾到了甜甜的果酱时,就预测到胡子会变长,因为课题中就是《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生2:我的预测和她一样,我给她作个补充,文中说了果酱是多么好的营养品啊,可见沾到了果酱,胡子一定是会变长变粗的。

师:你们从题目和文中找到了预测的线索进行了预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长、变粗,有没有不一样的预测吗?

生3:我的预测是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变色,果酱是有颜色的呀。

师:你是通过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的。我们来验证一下你们的预测。

4.生朗读课文中的语句,印证预测,并明白当预测和故事实际内容不一样的时候,可以修正预测。

5.继续交流其它预测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二 续编故事 预测后续情节

1. 聚焦课文最后的省略号,对鸟太太会怎么说怎么做展开预测。

(1)交流预习时对此处的预测及预测理由。

(2)仿照故事的第六自然段,续写一段故事。

小练笔: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交流展示续编故事。

学生仿写举例:胡萝卜先生的胡子刚好在风里飘动着。咦,哪儿来的一根绳子?刚好可以挂宝贝们的尿布啊!鸟太太仔细地看了看这根绳子,用手拉了拉,觉得够牢固,也挺干净的,就满意地剪了一段来当绳子。

3.四人小组头脑风暴,展开预测:你觉得接下来胡萝卜先生可能还会遇到谁呢?他的胡子还会被拿来做什么呢?

4.围绕小组交流时的预测关键词进行汇报交流。如:胡子被小猫作为钓鱼线,被老鼠剪去织毛衣,被小蚂蚁用作搬家的绳子,被蟋蟀作为小提琴的琴弦等。

提示:在交流的时候,把握胡子为什么可以作为各种线的特点,围绕预测的依据展开交流。

板块三 预测结尾 学习修正预测

1.预测故事的结尾:你觉得故事的最后,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不会继续长下去呢?他还会不会为胡子而发愁呢?(此处允许有不同的观点,只要学生的预测是有依据的,合理的。)

片段举隅:

生1: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会继续长下去,这样他就可以帮助更多更多的人。

生2:但是胡子沾到的果酱,营养会被吸收完的呀。

生1:胡萝卜先生觉得助人为乐很好啊,又不用再为了每天刮胡子发愁。所以,可以让胡子继续长下去啊!

师:你希望这个童话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充满温暖的故事,是吗?

生3:我觉得胡萝卜先生的胡子一定是会被人发现的,路上那么多行人,总有人会告诉他呀,而且他被扯了那么多次胡子,应该会觉得疼呀。

生4:老师以前上课时说过,童话故事一般都有反复的特点,而且反复一般都是三次左右,所以我觉得胡子一定不会再长了。

师:你们依据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常识作出了各种不同的预测,而且都有一定的道理。故事的结尾是不是像你们预测的一样呢?想不想知道作家王一梅老师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吗?

2.出示故事原文,比较异同:哪些地方和你的预测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提示:一边读,老师可以一边问学生,出现不一样的预测时,鼓励学生一边读一边修正预测。

3.出示绘本版中的故事中增加的两个片段,比较异同,发现编辑的思路和我们的预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围绕开放式结尾,鼓励小朋友给故事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结尾。

板块四 拓展小结 借助题目预测

1. 出示课后练习:读读下面的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

2. 选择你最想预测的题目进行预测。

3. 出示该书或文章的一小段简介,印证预测,感受预测的快乐。

4. 建议学生课后去把这些书或文章找来读一读,把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17、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2课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说教材

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是3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的具象思维能力较为发达,想象力丰富,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是还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教师要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说教学目标

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会读凑喵孵等生字词,会写蜘蛛、暴晒、墙等生字词。

2.通过分角色朗读和小组讨论的方法,借助文中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分析老屋的形象。根据故事结尾发挥想象,进行猜想。

教学难点:学习老屋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培养阅读兴趣,体会阅读的乐趣。

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问答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方法。朗读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情感的体会。小组讨论法,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多媒体教学法能够结合学生学情,帮助学生直观地进行课堂学习。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说教学过程

这样整体感知就为接下来的深入分析课文做好了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在课文整体内容把握的基础上,深入地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在此环节,我将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步地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我请学生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老屋和小猫、老母鸡、小蜘蛛之间都发生了有趣的故事,你最喜欢哪个?说说喜欢的理由。我会边巡视边倾听学生的讨论进度,讨论时间到,我会请每个组派代表进行课堂分享。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能较轻松地回答出:课文主要是老屋帮助小猫躲雨、老屋帮助老母鸡孵小鸡、老屋帮助小蜘蛛找食物这三件事。

接着,我会依据学生讨论的成果进行提问:根据以上的讨论,文中的老屋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由于之前的分析很细致了,所以学生也能够说出,老屋是一个慈祥、善良、耐心、乐于助人的人。

然后,我会以问题来请学生思考,如果分角色朗读课文,那么文中的老屋、小猫、小蜘蛛、老母鸡,应如何读出他们的特色呢?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学生进行短暂的同桌讨论,在课堂上分享,接着我会总结:老屋是苍老的、慈祥的,朗读速度应该缓慢,语气低沉。小猫、小蜘蛛是可爱的、调皮的,朗读速度较急,声音洪亮。老母鸡是年老的、稳重的,朗读速度适中。此外,小猫、小蜘蛛、老母鸡都是请老屋帮忙,所以语气要诚恳。在此基础上,再请学生在班级里进行分角色朗读,这样学生便能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到此,我的重点得以解决,难点得以突破。

说板书设计(略)

18、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一块奶酪》是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本节课时,尽管自己对教案经过了再三的修改,但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成功之处:

一、关注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我帮助学生建立、感受童话和其他文体的不同之处,教给学生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要素串联法,学生能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生自主识字,老师巧妙点拨的生字教学效果较好。教师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识字,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识字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识字效率,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是多音字的闯关练习,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根据要表达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基于这个教学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创设情境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我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繁琐地讲解,整节课只有两大板块:梳理主要内容和感受人物品质,创设采访蚂蚁队长和小蚂蚁的情景以读代讲,感受人物形象。课上对一些重点句子我没有像以前一样进行深入地讲解,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去读,通过反复朗读自然就感受到了人物的美好品质,采用了读读、演演、评评、再读读读演结合的方法,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演,为角色的动作、神态、语气进行设计,学生演得生动有趣,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互相评价,尽情说出表演后的感受,对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的品质有了更深的体会。

四、习得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续编童话,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规定:中年级的学生要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说话是写作的基础,而三年级又是从说到写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此在课堂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训练,让他们续编童话,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而且对本单元的习作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对于略读课文,该放手就放手,老师完全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还是有所欠缺,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放手不够。如果能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或不喜欢蚂蚁队长的理由,然后全班汇报,我想教学效果会更好,这样可以为个别胆怯、不善于大胆发言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小平台。今后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中,应该下足功夫,多为潜能生着想,试问每个孩子有多少收获,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

19、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11一块奶酪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一块奶酪》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是一篇情节生动、富有悬念的童话故事。课文记述了蚂蚁队长召集小蚂蚁们搬运奶酪时,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蚂蚁队长战胜了自己想偷嘴的心理,最终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了奶酪渣。赞扬了蚂蚁队长以身作则,关心幼小的美好品质。

课文共有13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第1-3自然段写蚂蚁队长庄严宣布纪律,大家开始搬运粮食。第4-12自然段写蚂蚁队长不小心拽掉了奶酪的一角,他战胜自己内心偷嘴的念头,命令最小的蚂蚁吃掉那块奶酪渣,做到了以身作则。第13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结果:大家干活劲头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了。

课文对蚂蚁队长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绘,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对小蚂蚁们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蚂蚁队长的形象。

学情分析

进入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读书时能做到不指读、不唱读。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不懂就要问》《听听,秋的声音》《那一定会很好》三篇略读课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已有初步实践,了解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基本掌握默读的方法,初步具备独立默读的能力,能做到边默读边思考,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认识宣、诱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处、稍、禁。

2.默读课文,能了解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内容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

3.感受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同时体会他遵守纪律、严于律己、关心幼小的美好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2.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一共四次给蚂蚁们下达命令,从中感受他下命令时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并抓住最能反映内心活动的词语七上八下、生气、犹豫等,深入体会其心理所发生的变化及原因。

教学难点

能对蚂蚁队长做出简单的评价,并结合课文内容阐述自己的理由。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将蚂蚁队长面对奶酪时前后的不同态度与其他蚂蚁的反应进行比较,感受蚂蚁们因为蚂蚁队长首先做到遵守纪律、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关爱幼小才激发更多小蚂蚁的敬重之情。

教法与学法

教法: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结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抓住课文蚂蚁队长的心理变化这根主线组织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实现对故事内容及主旨的准确感知;创设情境,体会形象:借助精心提炼的问题作为学生探究交流学习的突破口,引导他们深入到故事中,感受故事所蕴含的深刻主旨,从蚂蚁队长的身上受到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学法: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感知故事内容,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不断深化对故事内涵的体会,再将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延伸到生活中,实现认知的内化;想象体验法:感悟蚂蚁们面对诱惑时的表现,学生需要将自己假想成故事角色,从而深入到蚂蚁们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毅力和纪律性的可贵。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位伟人曾经告诉我们: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爱因斯坦。那么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吗?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比比看谁猜得最准。

师(ppt出示):忙碌小兵丁,工事勤又精,力量何其大,合作又热忱。 生:猜谜

师:你对蚂蚁有多少了解呢?(生:介绍蚂蚁的相关知识)蚂蚁虽小,但他们却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纪律的群体。表现这么棒,老师要给你们一个特殊的奖品:看看这是什么?(ppt出示:奶酪图)这是一块怎样的奶酪?

生1: 生2:

师:奶酪是蚂蚁最喜欢的食品之一,一群蚂蚁面对这样一块诱人的奶酪时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一块奶酪》,伸出右手食指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生:书空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孩子的心灵上,用谜语导入,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阅读欲望,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想想我们平时是如何学习略读课文的?

生:思考发言

生汇报:学习略读课文我们首先得关注阅读提示(板书:关注提示)然后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最后解决问题。(板书:读文思考)师:谁来给我们读读本课的阅读提示,想一想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要求,画上横线。(ppt出示默读要求)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默读课文,注意不出声、不指读,读通句子,遇到有拼音的字词多读几遍。思考: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思考

师:检测字词

生:开火车读、齐读

师:强调嘀咕和多音字的读音及舔的书写。(pp出示字音大闯关)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预习能力,通过检查,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效率。

师:多音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表达的意思来选择。接下来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围绕一块奶酪讲了一件什么事?为了理清文章脉络,我们先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是什么,结果又是什么?

生:同桌交流

师:我们把起因、经过、结果像串珠子一样串联在一起,加以概括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们把它叫作要素串联法(板书:要素串联)今后我们在概括一些故事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师:读完课文,故事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板书:蚂蚁队长)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画上横线,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生:读文找句子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从文中找出关于蚂蚁队长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走进蚂蚁队长的内心,体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小结: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幼小,大家都喜欢他。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蚂蚁队长的影响下,大家又干起活来了,劲头比刚才更足,奶酪一会儿就被搬进洞里去了。

板书设计

11. 一块奶酪

蚂蚁队长 关注提示

以身作则 读文思考

关爱幼小 要素串联

严于律己 联系上下文

抓住词句

20、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三年级上册课文2花的学校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说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把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摆在首位。在第二学段还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学贵有疑,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然前提,能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课标中还强调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因此,本节课我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语言积累的意识。

二、说教材

这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流畅的笔触,勾画出甜美纯净的儿童世界。顽强活泼而且具有丰富细腻想象力的孩子,在看到六月里雷电交作、风雨交加之后青草地上冒出的花儿时,就在自己想像的天空里自由驰骋起来。他把未冒出地面得花儿想象成地下学校上学的孩子们,在墙角旮旯冒出来的零星小花是犯错误被罚站的小孩儿,大雨来时,花儿们便衣着鲜艳地冲出学校度假了,而花儿们这么急切地生长是因为要回家找它们的妈妈。作者巧妙地从孩子的眼中叙出花儿们的活泼、可爱、美丽、向上,充满了儿童情趣。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朗读指导,读出花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勇敢坚强、活泼向上、童真童趣。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和丰富细腻的想像,培养学生的质疑、表达、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养成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内容。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富于童真童趣的语言。

2.体会课文丰富细腻的想像。

三、说过程

(一)谈话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的伊始通过说说自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的谈话式导入,激发学生对花儿学校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标出小结,进行质疑。旨在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关键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质疑能力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细读解疑,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文本,解决疑问,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情感体验,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结合活动与练习中的默读课文,讨论及交流和想象涂画的内容,体会花儿们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积极向上。

(四)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味,感受作者的语言风格,并积累文中的好词、好段。力争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五)拓展想象:想一想,在花儿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小练笔。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六)感悟积累:轻声朗读课文,再次体会课文优美的意境。熟读课文一、二、六自然段,背诵下来,积累优美的词语。

(七)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希望你们也能用童心感受生活,用你们童真童趣的语言记录这美丽的世界。

四、板书设计

把课文的内容用精炼、简洁的词语进行概括性地说明。这样,简单明了。条理性强,脉络清晰,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线索。既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又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21、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5课灰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22、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二

【课时目标】

1.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2.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作者牛汉的《父亲、树林和鸟》,发现很多语言很特别,描写得非常细致,今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感受父亲对鸟的感情。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直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下一个即将学习的重点。)

二、品读感悟,学习课文

1.品读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1)教师提问:我们打开课本看一下课后第2题,这些对于父亲的判断你同意吗?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进行点拨,通过找出这些判断的依据来品读课文,感悟父亲对于鸟的喜爱之情。

辨析第一句:

预设1: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这句话是对的。

教师追问:你能说出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文章中的第1段话直接告诉了我们答案。

教师过渡:第一自然段就开门见山的告诉了我们,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所以第1个判断是对的。

辨析第二句:

预设1:第2句,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也是对的。

教师追问:上一节课咱们主要分析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和喜爱,你能再给我们说说哪儿体现了父亲对于鸟的了解吗?

预设2:父亲能在幽深的树林里发现鸟,还能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味,知道什么时候鸟会容易被打中。

教师过渡:非常好,你上一节课肯定认真听讲了,总结的很全面。父亲对于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第2题也是对的。

辨析第三句:

预设1:第3句,父亲很善于观察,也是正确的。

教师追问:哪里可以体现呢?

预设2:从父亲对于鸟的了解中就可以体会到,他可以在幽深的树林里听到鸟的动静,还可以在草木气息里闻到鸟的气味,知道鸟什么时候歌唱,这些都表明了父亲非常善于观察。

教师总结:是的,这些地方都体现了父亲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也体现了他了解鸟,喜爱鸟。

辨析第四句:

教师追问:第4个小题,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正确吗。

预设:是正确的。因为前面几个小题已经说了,父亲对于鸟十分了解,而且很善于观察,鸟又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父亲喜爱鸟,所以他肯定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说的有理有据,所以父亲热爱自然,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

辨析第五句:

预设1:父亲曾经是个猎人,这个判断不正确。

教师追问:你能说说你的理由来吗?

预设2:因为课文的第1个自然段写,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他又怎么会是猎人呢?

预设3:前面已经总结出来,父亲喜欢树林和鸟,也热爱自然,所以他不会是猎人,因为猎人会破坏,自然会伤害你。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对,而且找的理由也很充分。文章里面没有确切的告诉咱们父亲是不是一个猎人,所以咱们不能判断,只能根据课文的内容推断父亲不是一个猎人。所以最后一个小题是错误的。

2.整体回顾课文,体会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师提问:为什么文章的最后作者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呢?

预设1:因为父亲非常了解鸟,如果他是猎人的话,那鸟就没有活路了,我也喜欢鸟,所以我很高兴,父亲不是一个猎人。

教师总结:因为父亲很善于观察,对鸟的习性十也分了解。如果父亲是猎人,小鸟们的生命就会有危险,所以我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由此,更加体现了父亲的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设计意图: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带领学生积极钻研文本,抓住课后第2题,引导学生对文本产生独特的理解感受和体验,逐步形成对父亲、对树林、对鸟儿喜爱的立体认知。)

三、回顾课文,摘抄积累

1.教师提问:我们再来读课文,体会一下这对父子爱鸟的感情吧。

教师引导思考:学完了这篇文章,你觉得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预设1:了解鸟爱护鸟的人

教师总结:是的,父亲是一个喜欢鸟,了解鸟,爱护鸟的人。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爱护鸟类。

2.积累词句。

教师过渡:同学们,课文我们学完了,看看从这一课里我们都记住了哪些好词好句。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播放需要积累的词句。

学生从给出的句子或课文中选择语句摘抄。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深入体会父亲形象。收集重点词句,有选择地摘抄句子,积累语言,并逐渐形成有意识积累语言的良好习惯。)

四、布置作业

教师总结: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在平时生活当中要珍惜鸟,爱护鸟。课下请同学们搜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五、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开门见山 父亲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

父亲、树林和鸟 发觉鸟 闻鸟味 爱鸟护鸟

具体讲述

听鸟叫 为鸟忧

23、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23课父亲、树林和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课前解析】

《父亲、树林和鸟》这篇课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体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借助课文优美的句子了解父亲对鸟的喜爱。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很多地方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还有的还采用了修饰语连用,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表达的丰富感情。本课重点一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方式,感受生动的语言并积累摘抄。二是借助第二题的学习,辨析对父亲的判断,感受父亲形象。

关注朗读: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记叙,所以借助对话,读懂对话,寻找到课文记叙的线索,才能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读好对话,才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人物的情感、形象,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13个,字数较多,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从整体上把握书写规律。蒙、鼻横画较多而且容易写错,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仔细观察字形再书写,注意横画间要写得紧凑,蒙字下半部分横不要少写,鼻上边部分是自不是白。在指导雾、蒙、吸、翅时,可结合语文园地书写提示中,把撇和捺写舒展的要求,重点指导学生写好撇画和捺画。会认5个生字,相对较少,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已学的识字方法自主识记生字。

关注词语: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是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在教学时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动语言的感受。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意,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教学时既可以关注词语的表达形式,学习语言,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幽深的雾蒙蒙的凝神静气树一般兀立的 苦苦的等这些词语的意思,还可以感受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情意的,进一步感受作品中父亲的形象。

关注语言积累: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学习语言。本课有不少优美的语言值得学习、积累并内化,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关注生动的语句,结合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摘抄积累,为今后的语言运用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3.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深刻含义,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教学难点】

能体会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等词语表达的生动丰富性,能说出对这些词语的感受并选择其中的句子摘抄。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采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教学。写字板块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读好读懂对话、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感受课文表达的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读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1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

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

预设1:喜欢,我喜欢麻雀。

预设2:喜欢,我喜欢啄木鸟。

教师追问:平常在哪里能看到它们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位父亲和树林小鸟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23父亲、树林和鸟),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小鸟图片给学生以视觉的冲击,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小鸟和树林的欲望,进而引出学习内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了解作者。

教师过渡: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吧,同学们齐读图片上的文字。

教师提问:大家来观察一下,这个题目和其他题目有什么不一样吗?

预设:这个题目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其他题目是由一句话或者是一个词语构成。

教师总结:这位同学发现了题目的秘密。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三个词语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一读课文吧。

2.自读课文,随文识字。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看清楚要求,朗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准字音,不丢字,不加字。

②用自己喜欢的标记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③标注好自然段。

2.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过渡:同学们圈画了哪些生字呢?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词语。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组:请学生来当小老师教读,读对了,跟着读,读错了,教他读。

教法指导:先自己读词语,读准字音。再小组一起读,读准确,读整齐。

(3)教师提问:我们该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呢,谁能想到好办法?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预设1:凝、猎可以用加一加的方式得到。凝神静气的凝,去掉偏旁就是疑问的疑。

预设2:舒畅的畅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得到,把申换成土是广场的场。

教师总结:刚才这两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全面,老师再补充一下。

①刚才同学们说了畅可以用换偏旁的方法得到,那舒畅的意思是什么呢?舒畅指内心豁然开朗,他还有几个近义词:舒适、舒服。

②瞬间的瞬是目字旁的,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系,一瞬间就指一眨眼的功夫,表示时间很短。

(4)教师提问:去掉拼音的这些词,你们还会读吗?出示刚才的词语和词语表中词语。

学生开火车读、男女生PK读等多种方式来纠正字音,识记字形。

(5)全班齐读词语。

(6)指读要求会认的红色字体生字,识字游戏检查学生认字情况,并交流认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中找出生字,自读生词,发挥学生识字的主动性。运用多种方式巩固生字、新词,提高识字的识字能力,为学习课文扫清障碍。)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悟

1.题目解疑。

教师提问:这篇课文的题目和以往的有所不同,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的关系。

预设1:这篇课文讲了父亲、树林和鸟之间发生的故事。

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过渡:生字宝宝藏到句子中,你还能读准确吗?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课文。

教师提出要求:

①读课文过程中找出故事发生时间、地点、人物。

教师提问:看谁是小侦探,找到了答案。

预设1:时间是春天的黎明。

预设2:地点在树林里。

预设3:人物有我和父亲。

教师追问: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总结的很到位。地点能说的再具体点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预设:父亲和我在滹沱河岸的一片树林里观察鸟。

课件出示答案,学生做笔记。

3.品味语言,感受人物

(1)教师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勾画出父亲喜欢鸟的语句,并交流品味语句。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出示课件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其中的生动语句。

(2)研读3-5自然段。

预设1:课文当中第三到第四自然段表示父亲喜欢鸟。父亲观察得很仔细。

教师追问:里面有一句是,父亲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看去。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给人什么感觉呢?

预设2:说明树很茂密,而且雾气很大,看不清。

教师引导追问:在这样一种环境中,父亲是怎样观察鸟的?

预设3:父亲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说明父亲对鸟非常熟悉。

(3)研读6自然段。

预设1:课文的第六自然段表明父亲爱鸟,已经和树融为一体。

教师追问:这一个自然段当中运用了两种修辞手法,你找到了吗?

预设2: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喻成了树。

预设3:我是茫茫然地,而父亲是凝神静气的这里把我和父亲进行了对比。

教师总结:我是迷茫的,而父亲呢是专注的,通过我和父亲的对比,也表明了父亲对鸟的喜爱和了解。

教师追问:父亲在望着鸟时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

预设4:是一种凝神静气的,像树一样兀立。

教师总结:同学们读一读体会一下。凝神静气和像树一样兀立,两个修饰语连用,突出了父亲的专注。

(4)研读7-11自然段。

预设1:第八到第十一自然段也表现了父亲了解鸟喜欢鸟。父亲能够准确地发现鸟还能闻到鸟的鸟味,说明父亲爱鸟。

教师追问:为什么说这几个自然段说明父亲了解鸟爱鸟呢?

预设2:也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写的。我找不到动弹的叶子而父亲可以观察得到;我没有闻到鸟味道,父亲闻到了鸟味,还生怕惊动鸟。这两处可以体现出父亲的爱鸟。

教师继续追问:我闻到的气味是浓浓的苦苦的,从这两个连续修饰词中,你读到了什么呢?

预设3:我感受到的只是草木的气味,有一股苦苦的味道,但是父亲能在这样的味道当中还能闻到鸟的味道,说明父亲非常了解鸟,喜爱鸟。

(5)研读12-22自然段。

教师补充课文当中剩余的能体现父亲了解鸟的句子。

教师过渡:正是因为父亲喜爱鸟,所以才这么了解鸟。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努力,找到了这么多父亲爱鸟的句子,我们再来回顾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从文中寻找父亲喜爱鸟的句子,交流阅读的感受,体会语言的丰富和生动,感受父亲的形象。)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本课田字格中生字,指名认读、领读并组词,引导学生先观察字形,再进行分类。

2.学写生字 鼻、蒙。(注意:易错字的教学指导。)

出示田字格中的鼻、蒙。

教师引导思考:观察一下这两个易错字,谁能来提醒大家哪里容易出错?

预设1:鼻的上方是自不是白,不要少些一横。

预设2:鼻的最后两个笔画不出头。

预设3:蒙第六笔是短横,不要忘记写,下面和家很像。

教师小结:同学们总结得真好,大家一定要注意每个字的小细节,不要写错。

教师板书范写:(鼻 蒙),学生观察并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后展示、评价。

3.教师布置任务:完成生字书写,小组内展示,选出书写小明星。

(设计意图:通过归类识字掌握识字规律,提高识字效果。重点指导笔画、结构,突破写字难点。通过展示、评价,激发学生写字动力。)

五、课堂训练

1.判断对错。

猎人(ni) ( ) 

瞬间(shn) ( )

黎明(n) ( )

潮湿(s ) ( )

2.给下面词语加上恰当的修饰语。

( )的( )的树林

( )的( )的草木气息

( )的( )的父亲 

参考答案:

1.

2.幽深 雾蒙蒙 浓浓 苦苦 凝神静气 像树一般兀立

六、板书设计

23 父亲、树林和鸟

鼻 蒙

24、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2课读不完的大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读仅、麻等8个字,会写读、昆等10个字,会写昆虫、蚂蚁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培养观察能力及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难点

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重要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大自然有许多好玩的东西,我们来猜一猜,分别是什么?【3】 出示有关大自然花草树木、飞鸟虫鱼的谜语,让学生猜。

如:有头没有颈,身上冷冰冰,有翅不能飞,无脚也能行。(鱼)

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里,常到花丛去工作,造出产品比糖甜。(蜜蜂)

身披花棉袄,唱歌呱呱叫,田里捉害虫,丰收立功劳。(青蛙)

2.作者也写到了许多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让我们去看一看。(板书:读不完的大书)

二、简介作者。【4】

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中共党员、民盟成员。1930年赴日本中央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学习、进修,回国后在福建协和大学、上海沪江大学任教,曾任沪江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调任南开大学教授,先后担任南开大学中文系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中文系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天津外国文学学会会长、天津比较文学研究会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顾问、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3.检查学习效果,随机指导。

(1)学生试读课文。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自然段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出示让学生认读。

(3)【7、8】 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第一行含有会认字的,第二行含有会写字的新词):

不仅 麻雀 盘旋 敬佩 春笋 几寸 秋高气爽 一副

读不完 昆虫 蚂蚁 梨树 温柔 池塘 画册

认读形式灵活多样。

师生参与评价,重点强调生字笋、寸、册为平舌音,爽、柔为翘舌音;

前鼻音仅、旋、昆,后鼻音爽、塘等。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学生练读。

(4)词语我理解

温馨提示:【9】

理解词语的方法:

查字典或词典、联系上下文、从理解重点字入手。

有的词语应该理解在文中指什么?

有的词语不仅要弄清它的意思,还要想一想这个词用在什么场合?

小组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

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说出对应词语。【10】

① 沿着螺旋轨道运动,或旋绕飞行。( )

②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 )

③超出常人,脱离凡俗。 ( )

④ 悠远地想象,无拘无束的联想;指超越现实境界的想法。 ( )

⑤形容秋天晴空万里,天气凉爽。( )

(5)生字我会写

(11、12 :生字田字格课件)

读 昆 麻 蚂 蚁 梨 寸 柔 塘 册

①记字形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13】

形声字构字规律识记副、蚂、蚁、梨、塘。

加一加:讠+卖=读日+比=昆广+林=麻。

②说说本单元每个字提醒大家写时要注意什么?【14】

写好生字四步走:1.说一说。2.看一看。3.写一写。4.对一对。

说一说:整体结构上要注意什么。上下结构,写时要上宽下窄。左右结构,应写得左右等宽。

看一看:关键笔画的写法。【15】

读、蚂、蚁、塘左右结构,应写得左窄右宽。

写一写:老师范写,重点指导柔、册,学生练写。

柔上面是矛,不要少写一撇。

册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横,长,横穿整个字,左右露头。

对一对:再和课本对照一遍,写不好看的地方,下一遍及时改正。【16】

③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师小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丽,最神奇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集形象、声音和意思三者于一体的特性,掌握了汉字这一特点去学习,能帮助我们更轻松的认读、识写。

⑤同桌相互听读课文,在读中巩固识字。

四、再读感知,理清内容。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想想:【17】 课文描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学生阅读后讨论完成预设: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指名说一说段落意思。【18】

第一自然段:写从小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第二自然段:大自然中的飞鸟非常好玩。

第三自然段:大自然中花、草非常美。

第四自然段:我家院子里的果树结的果子味道鲜美。

第五自然段:介绍我家屋后的竹子和棕榈树。

第六自然段:总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五、课堂总结,再读课文【19】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本的生字生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

1.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再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感受本文语言的生动、有趣。

2. 理解作者为什么把大自然称为一本读不完的大书。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朗读情况。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本课的生词,解决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写了大自然哪些好玩的东西?【24】

(板书: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3.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那么就让我们快到书中去看看吧。

二、读中感悟,体验新知 

1.初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

【25】课件出示思考题:

(1)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你是从哪知道的?(第一自然段)

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

大自然对五六岁的孩子来说,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好玩的、好看的)

思考后指名回答,集体评议。

(一)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作者又觉得大自然哪好看,哪好玩呢?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第2~5自然段)

(2) 【26-30:第2~5自然段】

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作者具体写了大自然中哪些好玩的东西。

(飞鸟、花草、鲜花、蚂蚁、果树、竹林、棕榈树)

2.选择一处或几处你喜欢的景物,小组内学。说说作者最喜欢什么,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的。【31】

预设:

(课文第3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蚂蚁搬家时井然有序、尽心尽力以及两军对垒时你死我活的勇敢忠诚令人不可思议)

3.选小组代表展示交流

A.【32】:蚂蚁搬家,井然有序,当两军对垒时,那番勇敢忠贞的精神,真叫人敬佩。

(1)大自然中写昆虫虽然很小,但它们的行为却往往让人不可思议,读蚂蚁搬家的情景,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呢?(惊讶。指名朗读,集体评议)

(2)蚂蚁两军对垒时表现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齐读,看谁能读出对蚂蚁的敬佩之情)

B.【33】: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它倒映在池塘的水中,小鱼在倒影间游玩,又是另一种境界。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美好的景象?

【34】预设:辽阔的天空,浮云朵朵飞鸟翱翔,五颜六色的鲜花散发出沁人的芳香,满山的果树,竹林生机勃勃,高大的棕榈树

(2)作者会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大自然太美了如诗如画。

【35】(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1:微风吹来,沙沙的竹叶声,如同温柔的细语。运用了拟人是手法,展现了竹林的美丽温柔。

【36】预设2:我从池塘边的棕榈树高大挺拔,大蒲扇似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一副超凡脱俗的样子。这句话中,挺拔、超凡脱俗读出棕榈树的高大威武,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生动。

4.小结,齐读第2~5自然段,边读边想像所描述的画面。

(小朋友读得真不错,读出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们在朗读时,根据内容想像画面,会读得更美)

(二)总结全文,品读内化

【37:最后一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和第6自然段。

【38】2.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看不完的大画册?(联系课文内容)

【39】3.为什么说大自然里有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联系自己生活)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说一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拓展延伸【40】

联系课文内容和平时的生活积累,说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奥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回答哪些问题?

板书内容

读不完的大书

动物:飞鸟、蚂蚁

花:花草、鲜花、

树:果树、竹林、棕榈树

25、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共有七个自然段,写的是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阅读,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练习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记叙和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创造因素对学生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重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与富饶。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句子的思想,掌握景物的特点。

三、说教学方法

在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之后,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一、导入,温故求新。

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东北的美丽景色,为让学生一开始就受到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可设计这样的导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秀丽。我们曾领略过苹果树瀑布的雄伟壮观;我们曾游览过首都北京的古老时尚,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领略一下它的美丽与富饶吧!这段话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娓娓道出,学生自然会想起前面学过的课文,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想马上集中到课文中来,迫切想跟随作者去游览小兴安岭。

二、紧扣中心,整体感知

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讨论,课文的哪个自然段概括了文章的中心内容?学生找出后先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哪个词写出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特点?说说景色诱人是什么意思。本课比喻句较多,我将抓住这些比喻句,让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本课作者比喻的精当,弄懂比喻句在文中的作用,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这句中把小兴安岭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理解把小兴安岭比作花园,说明花草树木多,非常美丽;比作宝库说明物产丰富,非常富饶,再沿着美丽、富饶这条中心线索,理解课文顺序和作者的思路就容易了。

三、抓住题眼,突出重点

从课题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小兴安岭的美丽,我将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中的美丽,找出主要段落,提问: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课文的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丰富进行了具体介绍,这几段结构、写法相似,教师要采用教、扶、?的方法,重点知道学生学习春、夏两段,辅导学生自学秋、冬两段。

1、教学第二自然段

学生听教师范读本段,边听边仔细观察春季图,然后说说作者抓住了小兴安岭春季的哪些景物进行了描写,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现了小兴安岭春季怎样的特点,我要引导学生品位比喻句,使学生理解小兴安岭资源丰富。最后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和背诵课文,也可采用引读法,指导学生读:春天,树_。山上的积雪_。小鹿_。溪里_。一根根原木_。学完本段后,我要进行小结:这段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春季的特点,选取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的春天万物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我的小结,其实教会了学生概括自然段的意思的方法,落实了寻了重点,给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扶学第三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段有几句话,每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抓住景物什么特点进行描写,这段作者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我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如此较理解封、挡、遮的意思,重点演示理解密密层层、浸的意思,品位比喻句,思考:这里把、阳光、野花分别比作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读出夏之美来。

由于描写夏季一段,是四季中景色最美的一部分,我还将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闭眼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想象画而,然后再让学生观看录像进行比较,说说想象的和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最后让学生仿照教师小结春季段的句式,自己小结本段段意。

3、总结学习方法,自学四、五自然段

自学四、五自然段前,我将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学习春、夏两段的方法,用投影机打出学习方法:先找哪些景物,再看是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具体描写的,最后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根据自学方法,分小组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巡视指导点拨,对学习的效果要及时反馈检查,可利用练习题的形式完成。

(1)四、五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填表:

季节

描写的景物

春天

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原木

夏天

树木、晨雾、阳光、野花

秋天

冬天

(2)四、五自然段抓住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描写的?填空:

()的松柏()的山葡萄

()的棒子()的蘑菇和木耳

()的人参()的积雪

(3)分别概括四、五自然段意

补充句子:第四自然段作者抓住秋季的特点,选取了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秋天_的景象;第五自然段作者抓住冬季的特点,选取了_这几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描写了小兴安岭冬天的景象。

四、设疑引入,以读代讲

学习完重点段后,让学生思考:课文描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物时都写到了哪种景物?(树木),为什么?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此时我将让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先让学生自由读段,要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以读代讲,然后让学生说说读出了什么?从哪儿读出的?最后再让学生概括本段主要讲了什么?

26、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9课海滨小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也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课生字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阅读课文,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表达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弄清本文的叙述顺序。

(四)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通过描写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抒发作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说教法

阅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教学,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激趣导入整体感知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感情朗读课堂总结。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朗读训练为主线;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思想,教师扮演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启发者的角色,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让学生通过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自主思考问题,合作交流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阅读评价的要求,我设计本课教学流程如下:

(一)激趣导入,拉近距离。

1.同学们,你去过海滨吗?你想了解海滨小城是什么样子的吗?

2.板书课题:19 海滨小城。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化的问题引入,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教学。)

(二)整体感知,把握文本。

1.学生齐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一段主要讲什么内容?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的什么特点?

2.学生讨论、交流,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汇报学习成果。

3.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为下一步教学作好铺垫。)

(三)目标导读,唤醒思维。

1.教师出示以下几个目标问题,唤醒学生阅读思维。

①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②课文描写了海滨小城哪几个方面的特点?

③文中描写了哪几处景物?把点明这几处景物的词语画出来。

2.教师点拨引导。

(四)探究问题,启动思维。

1.学生带着以上3个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划一划,用脑想一想,探究文中隐含的答案。

2.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汇报,碰撞思维。

1.学生探究问题结束,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收获,谈谈自己的看法。

2.小组派代表汇报各小组的探究结果,让思维在小组汇报中撞击出绚丽的火花,让学生在小组汇报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意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比无目的的阅读,收到的阅读效果更佳。基于这样的认识,我通过目标导读、探究问题、交流汇报的学习形式,让学生的思维经历唤醒、启动、碰撞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本文虽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文质兼美,表达晓畅,结构清晰,非常适合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采用齐读、赛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欣赏美景,在读中培养语感。

(设计意图:通过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理解、欣赏、品味,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受到爱家乡、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教育。)

(七)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学生根据教师板书,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在大脑中建构本课的知识体系。

2.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说一说或写一写。

(设计意图: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或写一写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达到语文教学沟通课堂内外、联系生活实际的目的,让学生树立生活语文的思想。)

五、说板书设计(略)

27、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会写孤、帆等四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并默写。

2.理解全诗的意思,体会全诗意境,及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并培养此种感情。

二、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诗

难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其意境

三、课前准备

《望天门山》生字词卡片、诗中所描写画面的PPT、有关诗的音频

四、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看过长江吗?有什么感受呢?是不是觉得很雄伟壮观?今天我们来看看大诗人李白是如何描写它的吧!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有谁还读过李白的其他诗吗?

恩,对呀,李白的诗读来总是那么耐人寻味,看来大家都对李白的诗比较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他描写长江的诗(板书望天门山)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之前所学,又能为今日所学做铺垫,鼓励学生自信心,增加其学习的兴趣)

2、读全诗,感受意境

播放音频,及PPT,大体感知其意境。用自己的方式找出诗中不懂不会的字词句,读通读懂全诗,无法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分小组交流阅读感悟;指名让学生谈谈对全诗的理解;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一步步指导学生说出全诗大意,并从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帮助学生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试着体会诗所表达的意境。

找出诗中有讨论价值的问题

诗中共描述几个画面?都是什么样的画面?(四个画面,天门中断楚江开描绘了汹涌奔腾的长江冲破天山东流而去的壮阔气势;碧水东流至此回描绘的是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是作者远望天门山所看到它的雄姿;孤帆一片日边来道出了作者远望天门山的地点)

标题是望天门山为何不见诗中有望字?(细细品味全诗,四句诗句句都是作者遥望天门山的所思所感,这种方法更显其神韵。)

3、赏读全诗并背诵

再次播放音频、PPT,学生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教师给出朗读评价,并让其指出这样读的意义何在,给予适当点拨,促进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体会意境。

28、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三年级上册15课搭船的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想】

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供学生欣赏。

2.谈话导题:同学们都很喜欢小动物,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不仅漂亮而且还特别聪明,它会搭船。

板书课题(15 搭船的鸟),齐读课题。

3.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谈话过渡: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序号标出自然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

4.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跳出来在课后排好队等着我们和它们交朋友呢,认识的字把拼音藏起来读,不认识的利用拼音和它打招呼。

5.学生利用生字卡片小组内互读。

6.利用大屏幕出示生字,学生齐读。小组内说认字好方法,学生互助识字。

[设计意图: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7.检查识字,小组之内互查。(开小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

2.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评议。

3.学生继续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9、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核心素养的培养关键要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小组合作给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学习方式更为开放。在本课中,三次运用小组合作学习,且要求逐步提高。第一次合作只要求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测,关注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第二次合作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自己的预测,还要思考同学的预测是否有道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与思辨能力。第三次小组合作要求学生各种角色体验,有故事的朗读,有听众的预测,还有互相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倾听、判断、评价等能力。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得到了知识、方法,更提升了能力。

30、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14课小狗学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测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阅读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在探究、评价的过程中提炼预测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和纸质预测单。

2.熟记故事的结尾。

学生准备:找一个同学不熟悉的故事,朗读预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总结提炼

1.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前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一边读课文一边预测的?

2.学生回顾交流。

教师相机出示:预测的依据借助题目、插图、故事情节,结合生活经验进行预测。

3.播放小动物叫声,请学生猜猜是什么动物发出的声音。

4.小结揭题:每一种小动物都会叫,它们的叫声都很独特。今天我们来猜一猜一只不会叫的狗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故事。

5.板书课题。齐读。

6.第一次读到课题时,你能猜到故事可能讲了什么吗?

预设:不会叫的狗会去学叫,但一直没有学会。不会叫的狗被别人嘲笑。不会叫的狗勤奋地学习,最终学会了叫。不会叫的狗拜了很多师父。

设计意图:通过听动物叫声,既激发了学生读故事的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到动物叫声的独特性。揭示课题后,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预测,在实践中运用,进一步感受阅读童话故事时预测的乐趣,也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阅读故事,练习猜想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

(1)默读课文,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地方读读生字表里的拼音,多读几遍,读准音,读通句。

(2)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故事内容。用上前两课学到的方法,把自己的猜想简单地写在预测单上。

2.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齐读。

干吗 讨厌 发怒 批评 来访 担保 压根

差不多 忍着 模仿 中弹 发疯 汪汪 搞不清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说说自己的预习成果,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4.本课多音字较多:吗、担、压、中、弹。

课件出示由文中多音字组成的词语,请学生读,并补充这个字的其他读音,掌握不同读音表示的不同含义。

5.四人小组合作交流。

(1)每人轮流读自己的预测单。

(2)互相交流课文与大家的预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6.请一个小组汇报:说说你们所预测到的内容,是怎样预测到的。

要关注预测的依据。

7.小结: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来预测故事后面的内容,比如观察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预测的本领越来越高了。

设计意图:本课中的预测策略从整体切入,学生尝试自主预测,留足预测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与交流时间,让更多学生参与学习,复习预测的方法,提高学生预测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

三、读懂课文,预测结局

1.读到这儿,你知道故事中讲到了哪几个重要人物吗?(小狗、小公鸡、狐狸、杜鹃、猎人)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3.你能抓住这几个主要人物说一说吗?(小狗不会叫,小公鸡教它,它喔喔叫时差点儿被狐狸吃掉。后来杜鹃又教它,它咕咕叫时却差点儿被猎人打中,于是小狗开始跑啊,跑啊)(相机板书:学小公鸡 喔喔喔 学杜鹃 咕咕咕)

4.这个故事没有讲完,课文中出示了三种结局,请三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说说你的理由。然后听老师读故事的结局,看看和自己的预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5.四人小组交流。

(1)轮流说说自己的预测,并说说理由。

图片 表述预测的内容时要大胆,还要会倾听他人的预测。

(2)注意听同学的预测,思考是否有道理。

(3)互相说一说自己认为同学预测得有道理的内容。

6.你喜欢故事的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

7.小狗学叫的奇遇故事结束了,你有什么话要对小狗说吗? (小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要一味地模仿别人,要学会做真正的自己。)

(板书:做事不能盲从,做真正的自己)

8.课堂小结:小朋友们学会了预测,还懂得了道理,真了不起。

设计意图:故事中出现了许多人物,找出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能帮助学生把长长的故事讲简洁,培养学生初步概括故事内容的能力,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时,清晰学习步骤与要求,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开放的空间给了学生自主全员参与的机会,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表达、倾听、判断与评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

四、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1.四人小组练习。

(1)把自己找到的其他同学不熟悉的故事书拿出来,轮流读给组员听。朗读的时候,在某些地方停下来,让他们猜猜后面可能会发生什么。然后把故事讲完。

(2)听同学把故事讲完,想想自己的预测与故事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

(3)四人交流完后,在组内评出最准预测达人及最佳故事朗读者。

2.各组汇报评比结果。

3.布置作业:课后多读童话故事,练习预测本领。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新的评比要求,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享受到朗读、预测童话故事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喜爱童话、阅读童话的兴趣。

板书设计

小狗学叫

学小公鸡   喔喔喔   狐狸嘲笑

学杜鹃    咕咕咕   猎人开枪

做事不能盲从 要动脑思考 做真正的自己

31、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是安排在部编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它是结合解决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围绕请教这一主题训练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任务,每个任务侧重请教的要领,让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从而 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请教时的礼貌、倾听、表达与应对。通过教学,有效提升学生在实际交往情景中的交流能力与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贴近生活,趣味性较强,可以比较容易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要清楚明白的表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使学生易于表达的平台,要适当地引导启发学生,在已有的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请教时把问题说清楚,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课时安排】

1 课时

【预习要求】

回顾自己生活中向人请教的情景,选择一事例准备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请教

教师通过课前谈话引入话题。

播放动画片《熊熊乐园》中,光头强请教啄木鸟老师的片段, 提问:光头强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我们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了不好解决的问题,向别人请教会是 个好办法。(板书课题)(板书:请教)

【设计意图】

该环节由谈话和动画导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强烈愿望,把学生引入乐学的氛围。

二、示例引路,明请教

(一)请教前看时机、分场合、选对象

1.请教要看时机 课件出示:场景一 师:看完这个场景,你明白了什么? 我们向别人请教的时候,要看时机。所谓的时机,就是要在对方方便的情况下向别人请教。 板书:看时机

2.请教要分场合 课件出示:场景二 你读懂了什么? 请教也要分场合。 板书:分场合

3.请教要选对象 课件出示:假设小明要请教一个数学难题,教室里同时有这样的 三位同学都在,一位是平时顽皮、活泼、爱运动小刚,一位是正在做 值日的小强,一位是正在做作业的班长小红。那么小明应该向谁请教最合适?小明要请教别人一个数学难题,教室里同时有这样的三位同学都在。一位是平时顽皮活泼爱运动的小刚,一位是正在做值日的小 强,一位是正在做作业的班长小红。请问那么小明应该向谁请教最合适? 请教也要选对象。板书:选对象

小结:请教前,看时机、分场合、选对象,你可别小看请教这件事,当我们向他人请教的时候,原来还要讲求这三个字。

(二)请教时说清楚、问明白

(三)请教后要感谢、有礼貌 总结请教别人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请同学们把课本 110 页这部分的内容齐读一遍。师PPT展示,生齐读。

(2)在请教别人时,一定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说,要有礼貌, 还把问题讲清楚,不明白的地方要追问。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几组不同场景的展示,探讨请教的问题,在请教中总结请教的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自学探讨的能力,总结归纳能力,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交际积极性,使口语交际不断向纵深发展, 以承接下面的交际环节。

三、小试牛刀,初请教

1.从课本材料丢三落四和借东西不还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同桌合作,进行尝试。

2.挑选代表展示,大家评议。(重点关注请教要领是否落实)(这个部分一共展示了五组学生,学生思维活跃,口语表达准确而且有趣)

【设计意图】

初步总结方法的基础上再来尝试如何请教,进一步总结请教的注意事项,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探索者。

四、入境演练,多请教

1.搜集问题,进入真实情境。

导入:在生活中,谁都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来想一想,有 什么需要请教的问题?

2.倾诉问题

(1)组内请教,有请教卡进行评价。

(2)全班展示。了解组内请教中的问题是否解决,请教是否成功。教师相机点拨。

【设计意图】

将课堂交际与学生生活交际两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口语交际氛围,做到人人参与。让学生跳 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自然地进入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中, 扩大交际的面和量,让学生在实践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在动态的口语交际过程中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五、深化延伸,小结请教。

1.在这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请教歌》,(课件展示)(生齐读)

2.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请教的好习惯,因为请教不仅会帮你解决问题,还会让你养成勤学好问的好品质。

【设计意图】

将课内引向课外,将课内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把课内 学习与课外实践、生活实际融合起来,小课堂变成大天地,从而凸显口语交际的生活性和实效性。

六、 板书 请教

有方法 有礼貌

看时机 分场合

选对象 说清楚

问明白

32、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三年级上册27课一个粗瓷大碗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今天早上第一节教学《一个粗瓷大碗》,为了巩固《灰雀》的生词,课堂前五分钟进行了听写,因此本堂课较赶,后面部分没有上充分。

教学流程:介绍背景导入教授生字词理解第一段,粗知倒叙梳理谁+干什么,完成《课堂》第二题鱼骨头品析赵一曼人物形象,笔记特点

课后反思:

1.目前我对略读课文的想法是:略读课文多数是叙事,所以教学重点放在梳理故事脉络和品析人物形象,朗读可以放低要求,因为这些文章本身较难朗读,且语句并不会很美。

2. ian连起来读yan,lian。

3. 课堂前5分钟抽学生上台听写,效果不错,较高效。昨天教授的生字,第二天及时巩固,即及时复习。

4. 期末复习阶段要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适用于整个学期的任何一个时期)

5.生字的学习,要带入词语、句子当中练习,这样效果更好。(还哪里拿来的,请你还到哪里去。)

33、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3课现代诗二首之秋晚的江上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著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秋晚的江上》作者刘大白

这是一首散文诗。

赏析诗句:

此诗形散而意浓,意境优美。细察,其形式排成三行,本诗分为两段,只有三句,即鸟儿驮着夕阳夕阳掉在江上芦苇妆成红颜了,是一首典型的微型散文诗。归鸟何以倦了?鸟倦实在也是人倦。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一个驮字,一方面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奇丽的想象。第二行,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第三行,通过妆和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诗歌中:归鸟、斜阳、双翅、芦苇、红颜等一组五彩斑斓的景象交相辉映,倦态、驮着、翻翅、掉落、妆成等一组动感十足的场景相继登场,这宁静优美的景色,浸透着诗人的瞬间感受,流露出诗人的无比欣悦心情,,如一幅色彩明丽的风光图画,自是可人之境。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合作探究,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中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特色,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江边秋景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现代散文诗歌的热爱,养成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如此美景带出学生思索诗歌的描写笔触。

2、读诗歌,品诗意。

诗中写诗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时所看到的情景。(归巢的鸟、斜阳、白色的芦苇)

(归巢的鸟 斜阳 白色的芦苇 美景)

让学生以小组组队的方式进行朗读互助,互比,使得学生朗读诗歌时字音准确,字句通顺;在课文中划出生字,认识生字,理解本诗。

3、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让学生表达出喜欢的诗歌以及原因,进行全班交流

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

生:鸟儿归巢,倦了

驮 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思考问题

师:本诗用夸张的表现方式来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用拟人的方式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和生气

5、整体感受诗歌的内涵

从诗中描绘的景色来感受作者务必欣悦的心情,诗人通过观察、感受、描绘、想象来写出秋晚的江上的美;让学生用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去感受秋天,想象秋天,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板书设计

鸟驮着夕阳

翻双翅

白色的芦苇

妆成 红颜

34、四年级上册课文2走月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课文2走月亮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走月亮》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读着这篇文章,使人不由的走进一幅如诗、如梦、如世外田园般的画卷中,明亮而柔和的月光下,阿妈牵着我小手走啊走,走过村头,走过大道和小路,走过小溪和水塘,走过溪岸和拱桥,走过田园和草地。山之高,水之清,村之静,果之甜。虫鸣、鸟飞、溪流、人语,无无不充盈着温馨甜美之情。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方法,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但是对于文中抒情的语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象帮助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计划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下面主要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了解反复这一形式的表达效果,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课文内容。在感情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月下景色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感情,体会浓浓的亲情,激发学生爱父母,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文美是本文给我们最主要的感受,因此,把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哪儿美,怎么美作为教学重点,把通过重点词语体会意境,品味语言,感悟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读与想象结合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教会学生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引领学生通过文字想象画面,抓住词语,理解文章,解决教学重点。

读与品味语言结合法。词语理解仍是四年级教学的重点,文本语言精妙别致,富有诗意通过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语,感悟感情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与教法相适应,采用读读一画画一议议一练练的学习方法,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兴趣

教学开始,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月光的照射下,乡村景色美丽极了,真是令人陶醉,我和妈妈伴着虫鸣、鸟飞、和果园那边飘来的果香,在明亮的月光下散步,我和妈妈都去了哪些地方呢?小作者发现了这些美丽的景色,我们大家是否曾经留意过,现在我们一起要用心来读课文,体会作者是用了多么美丽的语言写出我们也许曾经有过的感受。

【】通过回忆旧知,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细读品味悟真情

要培养学生细心体察生活细节的感受力,细微之处见精神。要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感情,用这种情愫的陶冶,让学生触景生情。

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理念,要我们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所以,本课教学以学生诵读为主线,抓住了几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1.布置学生自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要求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思考这些语句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在读的过程中,想象美丽的画面)

2.小组交流

这样富有诗意的文章,学生不仅喜欢自己反复诵读,更愿意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与他人交流,小组交流中给每个学生充分的时间,他们可以说,可以读,可以讨论,在生生交流中,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3.汇报交流

教师通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语言美及蕴含的真挚亲情。

第一句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这里用了两个流着,朗读时,要注重强调。

香味在流,月光在流,怎么可能?但正是这种语言才将本无感情的自然之物,附上甜美欢乐幸福的情绪,如流水连绵不绝。

还有第二个句子,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抱字形象的写出小水塘的形状及倒映在水中的月影,同时,运用拟人的手法使月亮、水塘和我们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美好!

第二个句子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

很显然,这是一个排比句。月光映照在水面上,随波荡漾,月光闪闪,而照在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团团的了。

第三个句子,学习反复句。我和阿妈走月亮在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看似重复,实则妙笔之处,充分表达了小作者和阿妈走月亮时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细细咀嚼这种情致,意趣,虽是秋夜却让人心中涌起融融的暖意。

(三)拓展延伸说月夜

语文教学重在体悟,学生的感受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美的欣赏不能缺少,我们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更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感悟文美,景美,情美,人更美。作者情不自禁的赞叹也同样会感染我们,让我们深情的读一读:多美的月夜呀!

布置作业:读了课文,学生们能更一步体会到乡村月夜的美丽,乡村月夜是一种自然宁静的美丽,孩子们可以写几句广告语,向朋友介绍乡村月夜,如果有时间可以去欣赏一下月夜的景色。

35、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四年级上册19课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一

设计说明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老先生的作品。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扮演一只老虎最后失败并遭到同学们哄笑的故事。基于文本,教学中可以以人物的心情变化作为切入点,架构整个教学流程,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再现当时的场景,并不断启发学生进行思辨性的阅读,体悟文中蕴含的道理。同时,引导学生默读时,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然后和同学交流。在开展思辨性的阅读的同时,注重抓住课文中的语言实践点,发掘语文元素,学习文本语言的表达,从一味关注内容理解,走向既关注内容理解,又关注语言的表达,充分发挥文本言语样式的例子功能,实现语言知识的迁移和内化。通过这样的教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思维发展与提升等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板书大老虎,引导学生质疑:看到这三个字,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

2.同学们心目中的大老虎是多么的威风凛凛、凶猛强壮!可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是《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准生字囊的读音,再说说自己对窝囊的理解:(1)指因受委屈而烦闷;(2)指无能,怯懦。这里是第二种意思。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这个课题,心中有什么疑问?(如:大老虎为什么会窝囊呢?这只大老虎窝囊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分步出示课题,先确立老虎威武的印象,再让学生理解窝囊的意思,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提出心中的疑问,激发阅读的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作批注,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包含生字的词语。

(2)准确认读生字,与同桌交流生字的书写注意点。

(3)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学习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教师相机正音识字。

(1)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窝囊 露脸 羡慕 角色 殷切 豁虎跳 撇嘴 啊呜啊呜 霉糨糊 亏得 哄堂大笑 笨拙 唉声叹气 砸锅

①指名朗读。

②指导多音字的读音:露脸的露读lu;角色的角读ju;啊呜啊呜的啊读ā;哄堂大笑的哄读hōnɡ;唉声叹气的唉读āi。

(2)说说自己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或者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①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课文中作者羡慕什么?你有羡慕的东西吗?用这个词语来说一句话。

②通情达理:形容很懂道理,言行合乎情理。文中讲谁通情达理?从哪些地方能看出她通情达理?

③砸锅:比喻办事失败。

(3)依托砸锅这个充满了生活气息的词语,相机出示词语:窝囊、比画、露露脸、将就。 图片

要引导学生借助语境来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①这篇课文中像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还有很多,指导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比画:用手或拿着东西做出姿势来帮助说话或代替说话。(请学生或教师演示理解)

露露脸:本课是指通过上台表演,让大家认识。

将就:勉强适应不很满意的事物或环境。本课中指谁将就?为什么事而将就?

②启发学生再说几个这样富有生活气息的词语。

白相:玩;玩耍;玩弄。

呱呱叫:形容极好。

下海:原来是指到海中去,现在也形容放弃原来的工作而经营商业。

穿帮:露出破绽;被揭穿。

3.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和书写注意点。

(1)识记方法。

露豁撇霉哄等字都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教师可以适当讲解偏旁的表音功能或表意功能,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识记和理解字义。

羡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

图片

羡字上面是一个羊字,下面是一个次字,即一个人在流口水。合起来就是对羊肉垂涎的意思,本意就是喜爱或者贪慕得到。

图片砸可出示图片,帮助识记、理解:(因为它是形声字,也可以用部件相加法来识记)石表意,右边的匝表音。用石头去砸,被砸之物满身破裂,本义是用力捶打。

(2)书写注意点。(教师边范写边讲解要点)

①裤左边是衤,不是礻。

②挖最后一笔横折弯钩的弯钩要写得圆转,底要平,力求与全字相协调。

(3)进行生字书写练习并组织反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同时进行了生字、词语教学,注重结合课文来理解词语,体现词不离文的理解原则。在识字过程中,注重将字义和字形巧妙结合起来,利于学生交流识记和理解。

三、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朗读挑战:选择一个你觉得最难读或者最想读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师生共同评议。

课文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归纳课文内容。

3.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图片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作者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十分羡慕同学们上台表演,期待也能登台露脸。有一次老师让他上台扮演一只老虎,可惜他不会豁虎跳,将戏演砸了。作者最后一直在寻求原因。)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讲了这一次表演经历?(第3~19自然段)其他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第1、2自然段写我期待参加演出;第20、21自然段写事情过去后,我寻找失败的原因。)

(3)作者是怎么写这一次表演经历的?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分派任务,排练节目,表演失败。)

设计意图:对四年级学生来说,这篇课文很长,是训练学生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载体。因此,教学中提出了相应的默读要求,并要求学生圈画生字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1.总结课堂:同学们读书读得认真,写字写得漂亮,而且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后,请同学们把记不牢的生字多练几遍,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作业布置:抄写由课文中生字组成的词语。

设计意图:夯实识写基础,根据不同学情进行针对性巩固。

36、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6课麻雀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中通过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不仅刻画出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我的同情怜爱的形象,而且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机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果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麻雀》是第八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该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一要真实,二要具体。学习《麻雀》一课,是让学生在熟练运用读课文,想画面的阅读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了解作者是怎样具体地叙述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进而认识到内容真实、具体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并激发出热爱生活,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爱护弱小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同时担负着培养学生根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自己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段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和课后练习,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养方面:

  1、12个生字及有关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表现出的那种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学习、掌握具体记叙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育方面:

  懂得母爱的伟大和热爱幼小是一种高尚的品质。

  发展方面:

  1、掌握具体叙述和表达真实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作文中能有意识地加以运用。

  2、培养自己提出问题和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现老麻雀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那种为一种强大的力量所支配的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第4、5自然段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母爱的力量)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电脑,课文录音带,收音机,电视机

  2、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

  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内容,运用多媒体电脑出示有关简介作者的资料,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图片、动画和课文片段,结合教学的需要,投影出示思考题、练习题及课文片段,引导学生进行边读边画边思,并通过让学生自问自答,互问互答,小组、集体议论,引疑、导析,读、思、画、议结合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大胆创新。

  教学程序:

  第一教时,在简介作者后,放手让学生按预习的提示和课后思考题2的要求,读课文,想画面,并通过议论,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课文的角色及每个角色的特点,了解课文的段落及事情发展的顺序(起因、经过、结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然后以课后练习题3的填空题为重点,让学生读、思、画、议,体会课文是怎样把小麻雀的弱小写具体的,进而引导学生熟读、背诵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以突出教学的重点,分散和突破教学的难点。

  第二教时,以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怎样把老麻雀与猎狗搏斗的经过写具体,真实地表达亲子、母爱是无与伦比的思想感情。教学时,先小结第一段并过度: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烈风吹到地上,一只猎狗慢慢地走近,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小麻雀正面临着生命的危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呢?老麻雀怎样出现的,怎样跟庞大的猎狗搏斗的呢?以此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接着,让学生听课文第二段的录音,思考上面的问题;再让学生自由朗读,按习题2(投影出示:找出课文中描写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提出问题和大家一起讨论。)的要求和例子,边读,边画,边思,并反复读有关的句子,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广泛收集,发现材料,再通过汇报有关句子,集体议论,解决习题2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掌发现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然后分四人小组进行读,思,议,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并进行互相比较,加以综合。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自问自答、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相互启发,深入探究老麻雀保护幼儿的急切心情和敢于与敌人作殊死搏斗的无畏气概,进而领悟亲子、母爱力量的强大,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非形式化的主动发现,探究创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能力。同时,经过反复的读、思、画、议,学生对课文的每个角色,特别是对老麻雀这个主要角色的神态、动作及果敢的形象和亲子、母爱产生的巨大力量,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真正领会到写文章怎样做到真实、具体,与此同时,学生根据板书的重点词语,记忆和背诵课文的重点段,就不会感到困难。再学习课文第三段和总结课文,谈体会也就水到渠成。

  通过板书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层次顺序。

  2、体现作者是怎样具体地记叙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3、帮助学生记忆课文的重点段,以突破背诵的难点。

37、四年级上册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读书吧很久很久以前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故事书吗?最近读了什么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有没有关于神话的书?快来给老师讲一讲。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享受读书的快乐吧。(出示课件2)

【设计意图: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读书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课外书。开课伊始,就营造出一种浓浓的语文味,感受书香氛围。】

二、感受神话故事

引导学生想一想:(出示课件3)

世界是如何起源的?

人类是怎样产生的?

神和英雄如何生活?

这些问题都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祖先用神话的方式给出解释,并依靠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现在我们就要在书中找到答案。(板书:很久很久以前)

三、通过读书,了解故事

我们要找开天辟地的人物要找哪本书?(出示课件4)

1.提问

(1)你读过这本书吗?

(2)书里都介绍了什么?

2.小组合作交流:(出示课件5)

在小组里讲一讲自己喜欢的故事,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感受是什么。如果有同学也看过这个故事,可以进行补充或表达自己的读书感受。

3.通过重点词语把过程记录下来。

4.全班交流。

四、选择阅读类型

除了中国古代神话,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古希腊神话。

1.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工具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但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因此,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同时也寄托了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

2.神话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开辟神话、自然神话和英雄神话。

(板书: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3.神话中充满神奇的幻想,它把原始劳动者的愿望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一层奇异的色彩。神话中神的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是原始人类的认识和愿望的理想化。

4.西方的神话更加丰富,古希腊神话是成体系的,神与神的关系复杂而且完整,主要见于两部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还有《神谱》《变形记》等,以及古希腊的悲剧和喜剧。

小组交流:向同学介绍你带来的神话故事书,告诉他故事主要讲什么,哪个地方最有趣。

五、总结

神话的世界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你读得越多,收获就越多。并且通过图文记录了下来,与大家分享读书的快乐。

38、四年级上册12课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2课盘古开天地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盘古开天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巨人盘古用神力开辟天地,以身躯化为万物的故事。这是统编教材第二次出现神话故事这种文学形式。二年级下册的《羿射九日》重在讲故事,《盘古开天地》则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神话故事富有神奇的想象,人物形象鲜明的文体特点。

(一)单元要素:

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会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

3.展开想象,写一个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文中神奇的地方;

2.品读重点词句段,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盘古勇于开创的人物形象。

二、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奇特,已初步具备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我班学生对神话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情有独钟。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感悟探究。

说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2.朗读法;3.任务驱动法。

说教学过程

一)神奇的自然

视频导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提问:美丽的世界是谁创造的?引出课题《盘古开天地》。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

(二)神奇的想象

1.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提问:他是怎样创造世界的?

2.配乐范读第五自然段,学生边听边想象神奇的画面。

3.师生合作读、男女生轮换读,感受美好的世界。

4.说话训练:仿照句式他的变成了发挥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5.小结:感受盘古的形象。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就是要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基于这个理念,我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学。

(三) 神奇的人物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品读词句,感受盘古开天地的勇敢无畏。

2.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相应点拨评价。

3.情境体验:学生化身盘古感受人物的顽强与坚定。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把任务交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在角色体验中,体会盘古无畏、顽强的形象。

(四)神奇的精神

1.观看视频,感受新时代的盘古精神。

2.根据提示改写歌词,讴歌新时代的英雄。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从盘古精神延续到我们的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崇敬英雄,歌颂英雄,学习英雄!

(五)神奇的语言

推荐阅读《中国古代神话》。

【设计意图】以篇带本,激发学生阅读神话的兴趣,让学生认识更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五、说板书(略)

39、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说课稿课案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动画片是孩子们的最爱;四年级的学生对动画片也还是兴趣盎然,因此,我以看动画片为活动前奏,让孩子们在观看动画中亲自体验眼睛的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热情,轻松自然地导入新课。对于本节课的重难点部分,我采用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方法,如眼睛的作用,简单的问题来源于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孩子们欣喜地发现本节课的内容竟是自己最熟悉不过的生活经历,于是发言也就争先恐后,欲罢不能了。本堂课的最后我提醒学生善待自己的眼睛,让自己的眼睛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明亮!

40、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10课爬山虎的脚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7册的课文《爬山虎的脚》第二课时,学习课文3~5自然段。《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讲了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的,启发人们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能力目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四、教具准备

  课件、彩色笔、画纸

  五、教法和学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画、议,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兴趣,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巧妙的开场白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创设良好的课堂教氛围,在阅读教学开始时,教师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再现与课文有关的情景,激发学生情感,然后老师就问:你们知道在这一大片绿油油的叶子里面藏着什么?这样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小学生是通过形象来认识世界的,在阅读中只有设法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才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关注,才能入境生情,促进自悟。如:

  (1)画一画。

  让学生拿起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找一找,演一演,议一议,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往上爬的。

  先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找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句子。标出爬山虎怎样爬的动词(触、巴、拉、贴)。然后小组合作怎样演好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推荐代表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评价,好在哪里,不好的地方应该怎样改。最后引导学生欣赏课件,议论把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通过看课件、讨论,学生不但理解了一脚一脚的意思,而且还让学生真正明白了爬山虎究竟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和观察的细致。

  (3)用如果就的句式说说你的发现。

  (三)总结全文,指导学法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因此,本节课采用问题来总结课文:学习这篇课文,作者在观察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课外阅读的开始。布置的作业是:以《我发现-----的秘密》写片段。

41、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9课古诗三首之题西林壁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题西林壁》(板书课题),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对于《题西林壁》这篇课文,我是这样解读的: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这四篇课文都讲的是通过细心观察和仔细思考发现新现象的故事。《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作者通过描写游览庐山的经历,总结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的道理。

二、说学情:

对于学生的情况,我是这样认为的:四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以具象思维为主,因此他们对于文中描写的景物有自己的感触。但是他们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而本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除此之外,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和稳定性还是较差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设立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题、横看、侧、缘等词的意思;翻译全诗;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从自然景物中总结出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领悟诗中所蕴含的观察问题要客观全面的道理,学会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看问题。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诗句,走进诗句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体会与领悟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五、说教学方法:

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为此,我主要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配合朗读法、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探索。

接下来我将重点阐述我的教学过程,它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环节一: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对此我会采用温故知新导入,给学生朗读《登鹳雀楼》这首诗,具体过程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学们,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怎么样的道理啊?对,这首诗告诉我们想要看得远,就要站的高。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诗也是一首哲理诗,那么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能够从中读出哪些哲理。(板书:题西林壁)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会给学生十分钟时间自由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自主解决以下3个问题:

1.借助相关工具书,理清字词。

2.自主翻译全文。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本诗写作背景。

读毕,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字词方面重点强调横、侧、缘等词的意思。

接着我会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中翻译全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最后理清本诗的写作背景:苏轼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环节三:析读课文,整体感悟

首先我给学生播放录音,跟随名家朗读这首诗,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

针对前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庐山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接着我会向学生展示庐山不同角度拍摄照片,让学生对这些照片自主描述,根据学生的描述,总结出观察角度的不同,导致所看到的景色不同。随后,我会接着问你们有过对事物或者事情观察角度的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的经历吗,请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并引导学生要多角度看问题。(板书:看问题、多角度)

针对后两句,我会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他们登山的经历出发,总结出是在深山中无法看清山的全貌,所以就不识庐山真面目。接着我又会说我们有一个成语叫做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结合本诗和这个成语,分小组讨论你们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感受,并且是怎么做的。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出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从全局出发,摆脱主观成见。(板书:解决问题 、全局)

环节四:品读课文,领悟升华

我会让学再次生品读这首诗,想一想你还能够总结出哪里哲理。

环节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梳理,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背诵全诗;记叙一件你从中发现哲理的小事。

六、说板书设计(略)

42、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8课蝴蝶的家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在这炎热的夏季,想必大家和我一样,对这样的天气不陌生吧:天低云黑、电闪雷鸣、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您一定会担心还没回家的亲人,一定会留恋家带给我们的温馨吧!不知您想过没有:此时此刻,就连蜜蜂、麻雀、青蛙、蚂蚁这些动物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24课《蝴蝶的家》就从关爱弱小生命的视角,展开了探究与思索。

纵观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构思独特、情感强烈,以问题与思索为线,以雨天为蝴蝶躲藏在哪里而着急的情感贯穿全文,真切的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灵的关爱之情。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其中,指导学生反复品读,体验情感,激发学生对弱小生命的关爱之情是本节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善于思考、长于观察的良好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勇于质疑、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因此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在教学中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一、渲染气氛,引发疑惑之情

播放蝴蝶的美丽图片,欣赏着熟悉而温馨的场景,学生心是暖暖的,图片将学生的目光引向了生灵的家,蜜蜂有蜜蜂的家,小鸟有小鸟的家,那么蝴蝶的家在哪儿呢?此时,学生带着疑问兴趣盎然地走进了文本。

二、围绕主线,品读急切之情

在文章的处理上,我以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为主线,引导学生品读全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整体感知后,再次走入文本,根据阅读提示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作者为蝴蝶担心的急切心情,抓住文中具体词句互动反馈、品析感悟。

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和着音乐诵读,文中喧嚷、黑压压、水淋淋等词形象地描绘出狂风暴雨、电闪雷鸣的环境,不得不让人恐惧。对蝴蝶的刻画轻盈、素洁、柔弱再加上拟人手法的使用载不动一个水点让蝴蝶的形象鲜活起来,不得不让人担忧。恶劣的天气与美丽柔弱的蝴蝶进行强烈对比,更激发了学生对弱小生灵、无助生命的关爱之心。想到这里此时,孩子们已感到着急了。麦苗摇曳、花儿抖动、水珠滚坠、树叶翻转,屋宇、树林、麦田、石桥都不是蝴蝶的家,一遍遍的设问、一个个的猜想、一次次的否定,蝴蝶的家究竟在哪儿?这份神秘来自于孩子们对蝴蝶的关爱,正是这种关爱使他们又增加了一份忧虑与着急,同学们在读中想、读中悟、反复诵读,渐渐地,他们的神情激动起来,一个个小脸儿通红,双眉紧蹙,眼睛里流露的是焦急与担忧,他们的心已深深地被蝴蝶牵引了,不由自主地焦急的问着。一定藏在一定美丽而香甜一定是这样的配着阳光下的蝴蝶图,和着动听的音乐,课堂上洋溢的是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他们激情荡漾,将自己的着急之情转化为一份纯真的祝福,此时,他们已完全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文之中

43、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6课西门豹治邺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课前解析】

关注内容:本文根据汉代史学家褚少孙补写的《史记滑稽列传》中的相关章节改写,讲述了战国时期政治家西门豹办理邺地时,惩治恶人、破除迷信、造福百姓的故事。

关注结构:全文结构清晰,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三个情节环环相扣,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表现了西门豹的智慧,巫婆、官绅的奸诈。

关注西门豹的办法:1.将计就计,救下姑娘。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3.假戏真做,震慑帮凶。4.用有力的事实,破除迷信。

关注插图:课文配有一幅插图,表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的场景。画面上的人物表情生动,西门豹正气凛然,巫婆垂死挣扎,官绅胆战心惊,百姓半信半疑,便于学生进入情境理解历史故事,充分感受西门豹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重点】

1.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练习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豹、娶等11个生字,会写豹、派等15个生字,会写管理、人烟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课文提示梳理故事情节。

3.能借助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出西门豹的办法好在哪里,感受他的智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距今2000多年的战国时期,有一位地方官名叫西门豹,虽然他官职很小,却一直被人称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寻找答案吧!(板书课题:26西门豹治邺)

齐读课题,提问: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1.教师提问: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题目中的治是什么意思呢?

教师出示选项:治病救治治理治疗

预设:治理

2.教师指导识记豹字:说说书写豹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豹的撇画较多,要注意每个撇画的长短与角度,上面的两个撇写得略平一些,弯钩要写出弧度,勺的横画要穿插在豸的第二个撇画下。

3.教师出示西门豹资料:西门豹,复姓西门,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他到邺这个地方后,经过细致调查,发现了此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根本原因,于是他兴利除弊,很快使此地民富兵强,深受百姓爱戴。

教师:提问:同学们,预习完课文,你能简单地说一说西门豹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学生交流初步阅读的印象。

相机板书。(预设: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生字词。(2)想一想: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生字读音,指导书写。

(1)教师出示词语:

西门豹娶媳妇巫婆官绅干旱徒弟

提心吊胆磕头淌血开凿灌溉

学生开火车认读词语。齐读,交流识记方法。

(预设:娶媳妇三个字都有女,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溉有氵,与水有关,结合课文庄稼得到灌溉一句可以知道,灌溉就是用水浇地;旱上面是日下面是干,其意思是长时间没有降水获降水很少。)

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领读。

指导书写生字派、娶、饶。

师生自由交流书写要点,相机指导:派的横画较多,要写出不同的长短与角度,竖提写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捺略往上扬。

娶:上紧下松,基本等宽。耳的最后一横变成提,与又的横撇相互穿插,女字底的长横要写舒展。

饶:右下的兀字,横要写得短,撇画穿插在饣的竖提下方。

3.梳理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1)教师指导: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找一找文中鍀主要人物都有谁?

(2)指名说说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教师板书整理:西门豹、老大爷、巫婆和官绅、老百姓。

(4)回顾课文,想一想人物与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学生交流,相互补充。

预设1:西门豹找老大爷了解邺县田地荒芜人间稀少的原因。

预设2:西门豹惩罚了危害老百姓的巫婆和官绅,使老百姓受到了教育。

预设3: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灌溉庄稼。

(5)出示课后第一题,教师引导:课后第一题对怎样概括第三件事做了示范。你能像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前两件事吗?

学生自主练习,在组内交流,全班展示。

教师相机引导:根据文中讲述的关键事件,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调查情况,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

教师提问:您能将几个部分连起来,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讲述,再在全班展示。

预设: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发现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由,骗取老百姓钱财。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和官绅,并带领老百姓兴修水利,灌溉田地。

三、聚焦故事重点,感受人物智慧

1.再次评价西门豹。

教师提问:开始上课时,我们交流了对西门豹的初步评价。现在,我们又读了课文,从这个事件中,还可以感受到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交流。

预设1:调查情况中,西门豹说要去送新娘,其实他已经想好了怎么处罚坏人,可以看出他是足智多谋的一个人。

预设2:从惩治巫婆和官神这件事,可以看出西门豹做事计划十分周密。

教师过渡:读着读着,我们对人物的认识更深入了。课文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写得很详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他的办法好在哪里。

2.小组合作,整理西门豹实施计划的过程。

(1)课件出示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习步骤及学习单。

学习任务:分小组合作学习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理清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过程。

学习步骤:

①自读:以较快的速度默读第十至十四自然段,照样子提取关键词,把学习单填写完整。

②合作:小组内展开讨论,

学习单

实施步骤怎么说怎么做

救下姑娘新娘不漂亮留下

惩治巫婆重选,麻烦巫婆去说一声

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

催巫婆和官绅头子,河神把他们留下了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观察学习情况,引导做好展示准备。

(3)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做到每个成员都有展示的机会。

(4)指名将西门豹惩治恶人的经过连起来说一说。

3.深入感受西门豹计策的巧妙之处。

(1)引导学生探究救下姑娘这一部分。

教师出示课件:西门豹一看,女孩满脸泪水。学生揣摩西门豹此时会想些什么,相互交流。

教师出示句子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神不会满意的。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西门豹为什么这样说。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西门豹在摸清底细的同时,惩治恶人的计划就已经形成了,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防止打草惊蛇。他的整个计策安排得多周密。

(2)学生自主交流其余的惩治恶人部分,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西门豹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投进漳河,说话的时候用了麻烦,表面上很客气,其实是他看穿了他们的鬼把戏,要让他们也尝一尝被淹死的滋味。

预设2:这些坏人干了那么多的坏事,最后恶果也落到了他们自己头上,这就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理解西门豹以事实教育老百姓

教师提问:西门豹这样做,除了要惩治恶人,还有什么目的?学生自读第15自然段,交流(预设:还为了教育老百姓)。

教师引导: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老百姓真相?这样做有何巧妙之处?学生自主交流,教师适当点拨:西门豹要让老百姓亲眼看到事实的真相。

四、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词,通过品读课文,感受了西门豹的智慧,下课后抄写本课词语,将课文多读几遍,再次熟悉故事内容。

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机智,有智慧,有计谋,惩恶扬善)

调查惩治开凿

情况水渠

老大爷巫婆和官神老百姓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适当省略其他内容,练习简要复述。

2.编写课本剧。

【教学过程】

一、书写练习

1.教师出示词语:徒弟、扔下、求饶、骗钱、灌溉,指名读准字音,交流哪些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灌溉的书写,强调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灌字左上的+和中间的两个口要适当收缩,为下面的隹字留足位置。

3.学生练写。

二、方法建构,练习简要复述

1.明确任务。

(1)教师谈话导入:这个故事很长,如果讲给别人听,怎样才能做到既简洁,又能让别人感受到西门豹的智慧呢?我们先来看看交流平台中的方法建议。

(2)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方法一一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

2.感受兴修水利部分的简洁,学习适当省略。

(1)教师引导:在原文中,兴修水利这一部分还有其余内容,根据原文改编的现代文是这样的(出示文段)

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

(2)学生快速读文段,与课文兴修水利部分进行比较,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课文这一部分只讲述了西门豹带领老百姓开凿水渠以及这样做的结果。

(3)小结:课文保留的是西门豹管理邺县的业绩,也就是他带领老百姓开凿渠道、灌溉农田。老百姓的不理解,以及西门豹对老百姓说的话,与此关联不大,可以省略。(板书:省略无关内容)

3.学习适当删减,练习复述调査情况

(1)教师过渡:调查情况也不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一部分的内容挺多,我们怎样适当删减呢?先来看看老大爷对西门豹的四次回答。

(2)教师提问:老大爷四次回答包含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教师整理、板书:年年给河神娶媳妇;巫婆官绅硬逼老百姓出钱;送新娘的情景;人们外逃;年年旱灾。

(3)教师提问:联系全文想一想,简要复述这部分,为了让别人听得明白,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预设1: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取钱财人们外逃不能省略;

预设2:把姑娘放进水里要保留,因为后面西门豹用这个方法惩治了坏人

预设3:新娘顺着河水漂的过程与西门豹想要的事实真相关联不大,可以删减。

(4)教师创设任务情境:西门豹听了老大爷的话,想考考他的卫士,他说:老大爷的话太多了,你能把造成邺县人烟稀少的真实原因说简洁一点吗?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进行练习,扮演这名卫士,将老大爷的话报告给西门豹。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全班展示。

预设:巫婆和官绅每年都通着老百姓给河神娶娘妇,不仅要出钱,有女孩的人家还要出女孩。每个女孩都沉入了漳河。很多人家逃往外地,这地方越来越穷,还年年干旱。

(5)完整讲述调査情况。

布置任务:加上这部分的开头和结尾,将调查情况讲完整,做到语言简洁。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复述,全班展示。

(6)小结:简要复述时,不是故事最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删掉,或者适当省略。(板书: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4.复述惩治巫婆和官绅。

(1)教师提问: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复述时要讲得详细些,还记得三年级学过的复述方法吗?

预设1:要说清楚事情的整个经过。

预设2:要说清楚主要人物的表现。

(2)创设任务情境:河神娶媳妇那天,你正好在现场目睹了西门豹怎样惩治恶人。请你转告给那些未到现场的老百姓,让大家都了解事情的经过。

学生分小组练习,选派代表在全班展示。

(3)小结:简要复述时,可以把故事最重要的部分复述得详细一些,让别人听清楚故事的经过,对人物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5.学生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1)教师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提炼出的简要复述的方法。

(2)在小组内练习简要复述全文。

(3)请2-3名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评议。

三、拓展活动。编写课本剧(如果课上没有时间,可放在第三课时或者课下完成)

1.课件出示剧本片段。

西门豹:(双手背在身后,大声地)来呀,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两个女徒弟搀新娘出场,新娘低声哭泣,用手抹泪。)

西门豹:(看看姑娘,皱着眉头对巫婆说)这个姑娘不好看!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就说我要选一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对卫士)来呀,送巫婆上路!

卫士甲、乙:(上前,大声地)遵命,大人!(分别抓住巫婆的左右手臂)

巫婆:(满脸惊慌,身子往下沉,绝望地)不不要啊,西门大人饶命哪!

西门豹:(一挥衣袖)休得多言,快快去通报河神!

(卫士拖巫婆下场,远处传来巫婆凄厉的叫声、落水声)

(老百姓低声议声。众官绅吓得浑身哆嗦,低头不敢言语)

(1)教师提问:请大家快速读一读大屏幕上的内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主交流。

预设1:这是西门豹惩治巫婆的情景,但是和课文的方式不一样。

预设2:课文中只写了西门豹怎么说,这里每个人说的话都写出来了。

预设3:还写了每个人说话时是什么样子,有什么动作。

(3)教师相机引导:现在我们看到的阅读材料叫剧本。剧本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看后面的选做题。

2.学生自读选做题和阅读链接。

(1)教师提问:阅读了书上的内容,再看看大屏幕上的片段,你们觉得剧本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预设:剧本要把人物的对话写清楚;要设计人物的动作、神态......

3.分解任务

(1)教师谈话引导:大家还记得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吗?学生再次回顾:救下姑娘;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威慑官绅。

(2)学生讨论:为了把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表演完整,大家认为还要加上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来到漳河边,老百姓明白真相......

(3)出示任务及步骤。

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一至两个片段,改编成课本剧,并演一演。(可在课后完成)

步骤:

①讨论:对话的人物有哪些;怎么对话(对话的内容、神态、动作)。

②编写: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剧本,一人执笔,相互补充。

③排练:课后进行排练,可以只排练小组选取的片段,也可以和其他小组合作,表演整个过程。

4.学生练习编写课本剧,教师巡视,进行指导。课上未完成,课后继续完成,加强过程管理。

四、总结全文,布置任务

1.总结本课的学习收获。

2.布置课后任务。

(1)将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提提建议。

(2)继续编写课本剧,在小组内排练,并演一演。

五、板书设计

26西门豹治邺

适当删减不重要内容

抓住主要内容

省略无关内容

44、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蓄须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01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通过提取信息,填写表格,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以及他所经历的危险和困难,迁移运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默读批注、讨论交流,感受梅兰芳高尚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

02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知人正音解义

1.交流资料,了解人物。

(1)提问:通过课前预习,你对梅兰芳有哪些了解?

(2)介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中,发展和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纽约《世界报》上曾有这样的高度评价:梅兰芳是所见过的最杰出的演员之一,纽约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演出。

(3)介绍旦角。

①正音角字:ju。

②介绍:京剧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

其中旦角是戏剧中女性角色的统称,梅兰芳饰演的就是旦角,所以在表演的时候,必须把胡子剃得干干净净,男扮女装。

③设疑:这样一个男扮女装的旦角,要是留着胡子还怎么扮演秀美的女子呢?

2.检查字词,正音释义。

01 第一组

(1)出示词语:租界沦陷侵略邀请纠缠骚扰妄想

(2)指名读,正音。

(3)弄清不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4)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介绍一下当

时的情形和日本人对梅兰芳做了什么吗?

02 第二组

(1)出示词语:被迫抵抗拒绝深居简出细声吟唱虚度生命不堪其扰蓄须明志

(2)开火车读,正音。

(3)提问:你能用其中几个词语说一说梅兰芳当时的处境吗?

03第三组

(1)出示:

他宁可卖房度日,也决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2)提示: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多音字,在语言环境中要根据字义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3)指名试读,注音,齐读。

(4)换语境巩固:

①出示句式:梅兰芳宁可也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②确定字音练习。

出示:宁死不屈真英雄,捐躯为国保安宁。

二、筛选信息,归纳整理填表

1.围绕提示,自主学习。

(1)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梅兰芳用了哪些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请你圈画出关键词。

(2)生默读圈画。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1)提示与要求:从文中选择或者凝练四字

词语,经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确定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表格中。

(2)汇报交流,达成共识。

三、运用方法,把握主要内容

1.横看表格,了解内在联系。

(1)引导回忆: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我们学习了通过把几件事的主要内容连起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请你借助表格,运用这个方法,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生自主练习。

(3)指名说,评议、指导。

(4)师小结方法:弄清楚每件事的主要内容,理解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用适合的词语连接,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5)同桌互相练说、评议。

(6)再指名说巩固。

2.纵看表格,发现危险升级。

(1)引导发现,发出挑战:请同学们再竖着看一看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2)生试答,师小结。

要点:从行径一列可以感受到日本侵略者对梅兰芳的骚扰和逼迫逐渐升级,从困难和危险一列可以感受到梅兰芳在与日本侵略者周旋、斗争期间,遇到的困难在不断加剧,处境越来越危险。

四、批注感悟,感受爱国之志

1.再读课文,感受梅兰芳的言行和遭遇,在自己体会深刻的地方批注感受和想法。

2.生汇报感受,师相机点拨。

(1)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避港拒演。

要点:引导学生从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细声吟唱感受梅兰芳对京剧的酷爱,对艺术的追求。

(2)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蓄须明志要点:引导思考明的是什么。

(3)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卖房度日

要点:指导学生通过无论多么全部宁可也决不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坚定的决心与信念。

(4)第四部分(第5~7自然段)自伤身体。

①演绎斩钉截铁。

要点:理解斩钉截铁。通过对比体会下面哪个句子读起来更有斩钉截铁的意味。

出示句子: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也不会去。

②感受日本侵略者的狡诈凶残。

要点:引导学生从日本人专门派了一个军医来检查闯摸只好等词句感受日本人的狡诈凶残。通过生一场大病滚烫滚烫等词语感受梅兰芳冒着生命危险想方设法摆脱日本人的纠缠。

五、讨论主图,明辨爱国之本

1.讨论:2007年在全球发行的国粹梅兰芳舞台艺术金银币邮卡全集中主打金币正面图是梅兰芳的蓄须照,有网友提建议说应该把梅兰芳这位京剧艺术大师最经典的戏装照作为主图,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独立思考,小组讨论,集体讨论。

3.引入资料,教师小结:从美学的角度讲,梅兰芳的蓄须照并不是他一生中最美的照片,也不能很好地展示他的艺术成就,但是这张照片是梅兰芳先生爱国情操的体现,而这种爱国情操超越了艺术本身,更有意义和价值。当年,日军眼见一次次拉拢不成便把梅兰芳逮捕讯问,面对威逼利诱,梅兰芳不改初衷,日军高官气急败坏地骂道:在台上,你就是一个装腔作势的女人!梅兰芳一字一句铿锵有力地回敬道:在台下,我可是男人!京剧被称为中国的国粹,但是,如果连国都没有了,哪来的粹?要粹又有何用?梅兰芳把民族大义展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台上假女子,台下真丈夫。

45、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夏日绝句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读出对文中项羽宁死不屈、李清照爱国情怀的赞美、敬佩情感。

2、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3、理解人杰、鬼雄,明白古诗大意。

4、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体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人生价值。

5、了解历史背景,感受民族豪情。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

2、、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及李清照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把握诗人复杂情感,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谁记住了本单元的主题?为什么称为民族之魂,这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他们所反映的民族魂是什么呢?我想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所了解。

(二)新课

1.学习《夏日绝句》

(1)读古诗,有韵味

①读正确、通顺。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夏日绝句》。自由读两遍这首古诗,注意在读第一遍时可以查字典、看注释读准字音;读第二遍时注意读准停顿,把古诗读通顺。

指名读。

②读出古诗的韵律。

同学们,这首诗是几言诗?谁还记得五言诗怎样读,才能读出古诗的韵律?(前二后三)板书;有韵味

自己读,指名读。

(2)知作者,解诗题

想一想,读好了古诗,接下来做什么?

(了解作者及题目的意思。)板书;知作者,解诗题。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学习?

引导学生答出:

① 绝句:

绝句?有五言或七言两种。

② 学生根据查找的资料介绍李清照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历城(山东济南)人。她少年时就颇有诗名。她的文学作品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情调活泼优美,主要抒写少女、少妇闺情与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后期金兵入侵,丈夫去世,她只身漂泊,在愁苦中度过晚年,作品情调低沉、凄苦、深厚的故土之情,悲凉的身世之感和慷慨的国家兴亡之痛,一并抒发其中。其词清新俊逸,擅长白描,善用口语,风格独特。我们看看,猜猜这首词是属于哪一时期的作品?(也可出示李清照前期作品,对照让学生发现其不同。)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诗歌的题目的意思,接下来你打算怎样

学?(可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板书:明诗意。)

B、自学古诗

提出不懂的问题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人杰:人中的豪杰。鬼雄:鬼中的英雄,指壮烈死去的人。这句诗的意思是:活着的时候,应该做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成为鬼中的英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思:怀念。直到今天,人们还怀

念思忆着项羽,他在惨遭失败之时,宁可自杀,也不逃回江东。

D、请12位同学把整首诗的意思讲一讲。

② 悟诗情:抓住至今、思感受诗的情感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怎样学?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板书:悟诗情

B、教师引导: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这首绝句,是李清照的传世名作,我们就品一品这首诗的绝妙之处。请你边读边想,你有什么感受?

你先感受到什么?(项羽是英雄豪杰,他虽然失败,但不屈服。)

你是从哪感受到的?(至今、思:到现在人们还怀念项羽。人们赞美项羽什么?)

C、这首诗为什么写项羽?为什么诗人要至今思项羽呢?深入思考一下。提示:可以结合李清照生活的时代背景来体会,你又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到:在动荡的年代,李清照亲眼看到宋朝统治者仓皇逃窜,北方沦入敌手,与项羽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人借赞扬项羽来批评南宋王朝的投降、逃跑,苟且偷生的可鄙行径。从诗中,体会出李清照的抗击侵略、收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所体会的那样,诗人把满腔的爱国情,集中在对项羽这一英雄形象的思念与赞美中。你能把诗中含着的意思读给大家吗?

总结学法;你是怎样体会出诗人深层的含义?(先看字面上的意思。再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联系时代背景体会诗歌的深层含义。)

(4)总结全文,感情朗读

①品味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②你会怎样读,表达出诗人这复杂的情感?自己读,指名读,背诵。

(5)总结学法,拓展阅读

①总结学法:

回忆我们刚学的古诗,我们怎么学的?

②你能试着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分小组读下面两首古诗,试着品一品这两首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吗?

(6)自学古诗

①介绍两首诗的作者.

②解决字词。

出示:千锤万凿、焚烧、粉身碎骨、千凿万击读词语。

拓展词语:千()万()

③朗读古诗。想一想古诗的意思,想一想这两首古诗的特点?

46、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21课古诗三首之出塞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释及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歌博大的人性美.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大体把握诗歌含义,想象诗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

在赏析中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习古诗兴趣,培养自学古诗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准备:

课件资料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为主,点播为辅.

课时:一

课前游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古诗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歌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闪耀在文学的王冠上.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我们就随着诗人王昌龄的笔迹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

简介作者: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尉。之后又先后担任过校书郎、江宁令、龙标尉等职,后世称为王江宁或王龙标。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他特别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七言绝句成就为最高。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诗近180首。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二、自学古诗,了解诗意

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说诗的意思.个别字意指导.

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

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课文的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然后通过朗读,进上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力求在朗读中表达出这种感情.

三、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出示资料: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

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

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

战事频繁终老边塞

战死沙场

放古代战争的视频,学生观看,谈感受.

师:是啊,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战争造成了多少人有家不能回,无家可回和永远不能回家啊.

指导读这两句诗

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

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    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无数生命的死去,作者感叹生命的卑微读

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

失去亲人的悲痛,作者感叹人生的无奈读

指导读

想一想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师创设情景:(音乐起,出示课件)夜色中,荒远苍凉的塞外山峰,一轮明月照着边关,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戍守边关的战士们,白天军务繁忙,到了静夜,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面对一轮明月,他们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征人们在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同在一轮明月照耀下的征人的亲人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③ 征人无依无靠的孩子

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啊,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每个征人盼回家,每个征人的亲人盼征人回家.诗人写出这样的诗句该有何等的悲天悯民的情怀啊.板书:思亲盼归 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 陈陶《陇西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北朝民歌《木兰辞》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写话。指名读读自己写的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学生读诗。

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塞下曲 卢纶

林暗草尺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亲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整体读全诗。

然而,战争停止了吗?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

学生齐诵全诗。

三、阅读思考拓展升华

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同情,或者写一个调查匈汉战争的论文

资料一: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资料二:

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王翰)

黄河远上白云间, 葡萄美酒夜光杯

一片孤城万仞山. 欲饮琵琶马上催。

羌笛何须怨杨柳, 醉卧沙场君莫笑,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王昌龄) 从军行(李白)

青海长云暗雪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孤城遥望玉门关。 战罢沙场月色寒。

黄沙百战穿金甲, 城头铁鼓声犹震,

不破楼兰终不还。 匣里金刀血未干。

资料三:

出塞曲

台湾 席慕容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闪著金光

像那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那黄河岸 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资料四:

《雄关赋》节选 峻青

啊!雄关!

这固若金汤的雄关!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

在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上,在那些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的岁月里,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的祖国疆土。这高耸云天的坚固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没洒上我们英雄祖先的殷红热血?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上,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

啊,雄关,它就是我们伟大的民族的英雄历史的见证人,它本身就是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

如今,这雄关虽已成为历史陈迹,但是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激励着人们的爱国情感。

我相信:假若一旦我们的神圣的国土再一次遭受到异族入侵的话,那位手执大刀的青年小伙子,还有我们的现代花木兰,以及所有登临这雄关的公民,全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武器,奔赴杀敌卫国的战场!

47、五年级语文上落花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听课稿,分享落花生听课感受和记录

落花生说课稿第一篇: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

五、板书设计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找时候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落花生说课稿第二篇:

《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48、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6课将相和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我是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将相和》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五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

首先,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将相和》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第十册第五组第一课的内容。《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写的一篇历史故事课文,这篇课文以战国时期为大背景,以蔺相如的言行活动为主要线索,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有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爱国的高贵品质,同时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从而告诫人们以和为贵的道理。

说学情

其次我谈一下学情

  对于六年级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对于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加上这篇课文写作年代相比学生较为久远,学生容易与文本产生一定的时空距离。所以学生对一些关键词句的理解不可能很到位,朗读的情感更是欠缺,需要我在教学中进行由浅入深的引导启发,使学生理解课文。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研读课文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历史故事,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文中人物的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情感,品悟和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体验以和为贵的深刻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由于本课是根据历史故事改写而成的,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

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键词,通过反复阅读,着重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形象。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文中的三个小故事,感悟做人的道理,使学生能学以致用。

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五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习,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在读中理解。

2.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图画、语言、音乐来再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其情境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形象。

3.合作探究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读中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达到自己提出问题,组内交流解决的效果。

在学法上,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掌握方法。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小故事,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既巩固知识又培养能力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出示课题《将相和》,随即提问:文中的将是谁?相又是谁?和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通过谈话,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如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三个小故事的情节,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能用什么词语概括,段落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和片段,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迫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块撞在这柱子上 时,用多媒体展示蔺相如举璧欲撞的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将学生们带入课文的情景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完璧归赵这个词语,体验蔺相如的聪明过人。当读到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时,出示廉颇背背荆条的图片,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负荆请罪这个词语,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廉颇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向文中的两位人物学习,学习他们做人的高贵品质。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蔺相如、廉颇各有什么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爱国的图片,如运动员为国争光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作为小学生应如何爱国。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节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写一写:我能为国家做些什么?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先在黑板上写上将和相, 再在对应写上廉颇和蔺相如,用一根横线将二位人物连起来,写上一个和。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课文的大体脉络,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识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足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我力争在以后做得更好。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49、五年级上册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7课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本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是一篇介绍事物运动速度的说明文,课文在写法上具有独特之处:一是题目设问,激发读者阅读期待;二是段落的表达方式相似,运用准确的数据,借助比较说明,每一自然段基本上讲的都是一种事物比另一种事物的速度快。脉络清晰,语言简练明了。

二、说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相关的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学习前两课的基础上学习本课并不难。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赢、鸵等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冠,会写冠、豹、箭等字。

2.能借助关键语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关键语句,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快速记名字,交流识记多的方式,再回忆前两课的课文中学过的有哪些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二)如何借助关键词句提高阅读速度。

通过文段的练习教给学生怎样找关键语句。

(三)学习活动一

快速默读课文,利用排序题来检测阅读效果,让学生明白,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时间。在阅读时,要用上学过的方法来提高阅读速度。

(四)学习活动二

1.学生交流分享,阅读体会。

可以说自己的阅读方法也可以说课文内容,或者是如何找关键语句的

2.以第三段为例交流找关键语句的方法。

3.尝试以这种方法找到课文中其他的关键语句。

(五)学习生字词

1.赢:获利之意,利用拆分法记忆。

2.多音字冠。读第一声表示帽子或形状像帽子在顶上的东西,如:王冠、皇冠、鸡冠。读第四声表示居第一位,如:冠军、夺冠。

(六)巩固练习

运用本课学到的方法来进行练习。

50、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第2课落花生评课稿听课记录教学反思

这节课节奏比较快,开门见山引出课题《落花生》,快速让学生理文脉,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刚开始一个女孩用大段的句子描述种花生,马上有学生补充,抓关键词。这个抓关键词的方法太好使,收、尝呼之欲出。议花生则是在我引导下学生归纳出来,其实我觉得也可以用课文最后一谈来概括。

种花生的篇幅很小,但是种的过程却不容易。学生马上找到种花生的过程,以及收获时的惊喜。附带讲了对吩咐的理解。(这略写的部分会在学生最后结束文章的时候让他们关注详略得当)

之后就是议花生,对于这种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本,一般还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展现他们议花生的过程。在学生展示过程中,学生的朗读依然多字或少字,没法读出情感。所以还是需要提前预习读。在课堂上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也比较单一。我从情感上引导,这是我的教学目标,关注语气。让学生再品一品,如争着回答,我问学生:同学们爱吃花生吗?结果大半孩子说不爱,哈哈尴尬了。(可能是花生的口味过于朴实无华了,下次是不是可以课前带点花生及花生做的食品给他们尝尝哈哈)没事,只要我不尴尬嘿嘿嘿,于是我再问:哥哥姐姐弟弟们,你们爱吃花生吗?学生也给了几分薄面,爱。争着回答,你们爱吃花生吗?学生想必能够明白争着回答了。然后对比一开始我的不假思索和父亲说完后那么中的沉思、恍然大悟等等各种意味。父亲的语重心长学生也能感受到,因为父亲的话蕴含着对我们的期望、饱含深刻的道理。读进了对话的情境之中,想象每个人物说话背后的情感后,师生再一次分角色合作读。

父亲说的话当然是教学的重难点,在教育过程中,一次又一次让他们回到这句做一个有用的人,让学生在一遍遍读悟中领会它的意思。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低估了五年级孩子的思维水平,这段话他们马上就能说出花生最可贵的品质,以及父亲由花生到人的借物抒情的方法。让学生发现父亲表达的奥秘,进行小练笔。

由物到人,学生还找到了好多人与物相似的品质,我再次出示了张桂梅、袁隆平、抗日老兵、防疫志愿者等,不管是默默奉献也好,还是坚守职责也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对国家、对社会作出贡献,这就是父亲对孩子的希望,希望孩子和落花生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像他们一样做一个有用的人。

当然,这也是我对他们的期望。

51、五年级上册26课忆读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6课忆读书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当我们一次又一次畅游书海的时候,我们的胸怀变得更加宽广;当我们一次又一次感悟书香的时候,我们的灵魂变得更加高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国家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忆读书》。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教材解读立根原在文本中

书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伴侣。因此教材在小学教材中,安排了多个以书为主题的单元。《忆读书》是五年级上册书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冰心老人89岁时,在国际扫盲日和教师节前夕,写得一篇回忆录。课文语言朴实无华,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读书经历,由于所写内容和学生实际接近,很容易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投入和情感共鸣,进而懂得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深刻道理。

分析学情知彼所知与所疑

经过四年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学习习惯,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日益增强,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好的学习方法,比如用画情节曲线和列提纲来概括主要内容,通过提问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人物特点等。同时,对于现在的孩子,书可以说已经是他们生活中很好的伙伴,对读书有不同程度的喜爱,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感受。这些,都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确定目标目标引领向前行

课标对第三学段的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教学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做到有机整合,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精神以及我对教材的研读领会、对学生学习实际的分析把握,我计划设定以下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独立识字学词。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含义,激发学生读书兴趣。(重难点)

3、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

精心设计简实高效显特色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准备用一个课时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力求惜时、增量、提效。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主线,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预设四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主题导入。

(二)自主读识。

(三)合作读议。

(四)读写结合。

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我具体的设想是这样的:

(一)主题导入(在名言中相遇----让书走近孩子)

我这样导入:书是神奇的,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书主题单元,学习冰心写的《忆读书》。板书题课和作者,齐读课题。以主题书来导入,语言简洁,带学生快速入题。最后出示目标,明确学习方向。

(二)自主读识(在初读中相识----让书亲近孩子)

1、谈所得。

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①运用学过的方法默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不会读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去解决,力争在短时间内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②思考: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留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后,我将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来谈所得。如:谈对冰心的了解、讲讲自己对文中所提到的四大名著的有关知识,我会课件出示相关内容随机补充。我准备以抽测学生读文的方式来检测课文朗读情况,对天罡地煞、着力、怒发冲冠这几学生不容易读准准的词,我会注意做好纠正与强调。对文章内容的了解,学生可能会说的比较零散,我准备从课题来这样来引导:课题的忆是回忆的意思,冰心奶奶在文中都回忆了什么?她在这篇文章里最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呢?文章的中心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很容易被提炼出来,我随机板书。

2、释所疑。

考虑到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通过自主读识,还存在一些问题。我准备借用同桌或小组的形式来提出所疑,解决疑惑。对于疑难的问题,我要及时释疑。

(三)合作读议(在交流中相知----让书浸润孩子)

1、针对中心,确定议题。

恰当议题的确定是这一环节最为关键的一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个中心句,是冰心奶奶对自己童年读书的总结,也是对孩子们的期望。让学生理解并努力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我准备把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合作议题,用核心问题来统领全文的学习。

2、提示方法,悉心指导。

教法得当,一个环节的多重功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效率。针对合作议题,我准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课件,提示学习方法,做好悉心指导。把课堂变学堂,真正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及时提示。课件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和问题相关的词句,读一读,在感受深刻的语句旁做批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巡视及时提示。如:学生可能会圈画出时间词,书目名称,从读书的时间长,读的书多来理解多读书,而会忽视还可以从书的种类多来理解。我会及时给个别学生提示,指出古典诗词外国文学文言文等词语,这样会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多读书。

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还需借助同伴来完善自己的理解。我又会及时提示:小组合作交流,抓住一个或多个方面来展开讨论,由代表做好发言的准备。我会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完善理解。如:对读书好的理解,学生可能只会把直接描写读书好处的语句找出来来概括,理解不够透彻,我会及时点拨学生,要结合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或自己的读书感受来谈理解。学生就会这样来谈:读书对作文课有帮助,因为作者读《聊斋志异》是文言文的。读《茶花女遗事》等外国小说可以知道许多国外的人情世故;还可能会结合自己读过的书来谈感受。这样学生谈到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有理有据。

全班展示,巧妙引导。在全班展示的过程中,我会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分享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在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与指引。如:学生可能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理解不深刻,谈不出读书带来的快乐。我引导学生可以结合冰心奶奶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词句来谈体会,这样学生会从听得津津有味、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含泪上床、等词,感受到冰心奶奶读书时,与书中的人物产生了共鸣,这是读书带给她的另一种享受。在语言的交流中,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将会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逐渐加深,逐渐透彻,突破了教学重点。

(四)读写结合(在读写中相忆---让书引领孩子)

为了落实学习写回忆类文章的一般方法这一目标,我会运用读中悟法,读中学写的方法,再次引导学生先回顾课文内容,总结冰心奶奶在写回忆自己读书经历时,都用了哪些方法?学生可能会总结出,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先写都读过那些书,最后写读书的感受,还可以选取感受不同的书来写。明白了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读书经历,此时,学生有话可说,有本可仿,我适时安排读写结合,准备学写《我忆读书》,进行能力迁移。因为课堂时间关系,我只让学生写出习作提纲,

布置作业:(在阅读中相伴---让书滋养孩子)

课后布置作业:完成习作。课内延伸到课外。还会建议学生选读冰心的寄小读者等书,扩大阅读量。

结束语:

课堂教学的最后,我会用这样的语言来总结和激发学生:孩子们,正是由于冰心奶奶在少年时代读过那么多有益的书,为她的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才写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莎士比亚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我们爱让书籍,爱上阅读,让浓浓的书香伴随我们快乐成长!

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教学目的及重难点的直观体现,是师生思维活动留下的轨迹。本课板书我以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爱读书为内容,简洁、明了地突出了本文的主题,再以书的简笔画做衬托,使板书形象、美观,给学生留下直观、深刻的印象。

总之,本节课我将努力做到:文本解读把握编写意图;目标定位注重综合能力;教学流程简约实用;方法指导灵活多样,提高学习效率。有不到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导!谢谢!

52、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尊敬的各位考官:上(下)午好!

我是语文组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进行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分析。

《鸟的天堂》是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五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文章,作者是巴金先生。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静态的大榕树和群鸟乱飞的活泼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遣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情感表达充沛,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理解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词, 能正确读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7、8自然段。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认识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景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语文素养。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根据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学生学习基本情况的分析,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理解文中描写大榕树的奇特与美丽及其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景象。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学习其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描写手法。

二、说学情

现在我来分析一下学情。

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和研究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分析好教材,还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正处于感性思维活跃的阶段,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但是现在的孩子并不是都有机会欣赏鸟的天堂这样难得的奇观,而且观察和描写景物的能力还很不足,因此在学习课文、理解句子、体会感情等方面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教学学法

下面我再来说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本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依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准备采用以下三种教法:一是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心有所感,情有所依;二是启发式教学,把质疑问难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带着问题学,针对问题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三是讲授法,补充讲授学生难以回答的问题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帮助他们深入学习。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教学生会学。针对本课,我将引导学生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朗读法等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再说说整个说课中最核心的部分教学过程。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五个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它们分别是: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本课教学时间是1课时。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立疑激趣,促使学生情绪高涨。在导入环节,我计划采用从题眼入手的方法导入,指着黑板上的题目问学生: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什么样的地方叫做天堂?先让学生分别解释下天堂的几个意思。在学生弄懂文中天堂的所指意思以后,接着追问: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哪里?写了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

题目是文章的窗口,有点明中心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从题眼入手,形成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导入完毕,新课开授。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给学生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让他们边听、边读,边在文中勾画出要求会写的14个生字词,并且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为此,我设置了如下思考题:

①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去的?

②每次各看到了什么?

③勾画出作者每次去鸟的天堂时感受的语句。

听完朗读以后,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生字词。这一环节我会用多媒体出示本课的生字词,指名读词语,并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不可计数的数的读音,应接不暇的暇的写法,这一环节为学生理解课文扫清了字词障碍,同时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由回答我设置的几个问题。这些问题较为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自行解决。我会放手让学生去学,尽量辅导后进生。设置自学要求,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让其读通课文,而且把握好作者的思路,理清课文的线索,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第三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大榕树

此环节为本课教学重点之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大榕树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体会静态美,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59自然段),把有关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出来,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在学生朗读后,根据学生的分享发言进行小结:榕树的特点是大、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然后,指名读一下描写榕树大而茂盛的语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具体来说,我是这样指导学生:

(一)指导学生体会榕树大的特点

1.抓住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如第6段中的许多株一株两株等词语,针对这些词语启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为什么我认为是许多株,有的朋友认为是一株,还有的认为是两株?同时,还应让学生朗读此段,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榕树的大。

再如第7段中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三句话,引导学生分析不可计数一词,追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自然而然能回答出枝上又生根。

2.运用联想与想象。让学生自由想象枝上又生根的画面,来体会榕树的大。

3.利用多媒体。我会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边讲解边理解枝上又生根的意思,这样更直观可感。

(二)指导学生体会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特点

1.抓关键词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如第8段中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几个句子,通过互相交流启发,使学生抓住那么多一簇一堆不留一点缝隙等数量词来体会榕树多而密的特点。再通过抓住翠绿颤动等词语来体会榕树美丽而富有生命力的特征。

2.抓抒情性的句子。如第8段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无比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其实是对大榕树茂盛而富有生命力的赞美与喜爱。

这一环节,有方法,有指导,在理解关键词语和语句深刻含义的基础上,也使学生领会了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拨动了他们心灵上琴弦,引起了学生情感上共鸣,也解决本次教学的重难点。

第四板块:走进鸟的天堂,感受群鸟活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二,我通过指名读1213自然段,提示学生边听边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课文。当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后,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朗读,在读中感悟,然后交流。引导学生从鸟的数量多、形态多、姿态多等方面感受美的画面、美的生命、美的行为、美的情感。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学生通过想象讲述鸟可能会有的各种形态,从而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具体可感的视觉表象,令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以此感受鸟的天堂的动态美。

第五板块:破解难点,总结升华

在前几个板块的学习后,接下来我会请学生大胆质疑,并引导学生提出最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课文中有的鸟的天堂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引号呢?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确确实实是鸟的天堂。

最后布置作业。请你为旅游景点大榕树写一篇导游词。其目的是为了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加强练笔。

五、说板书

最后我来说说本课的板书设计。为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重难点,显示教学思路,利于学生理解,我将本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鸟的天堂

第一次  榕树 大  美 (静态)

第二次  鸟  多 欢 (动态)

(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

以上就是我对《鸟的天堂》这篇文章的说课,谢谢各位考官!

53、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0课竹节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属于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这是教材编写上的历史性突破,承袭了前面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这三个阅读策略单元。本课是一篇散文,以回忆性的笔触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眷恋。同时通过对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和理解,将斗竹节人的乐与趣推向了高潮。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有效体现了通过事物表达自己真实情感这一要素。

作为阅读策略单元有目的地阅读的第一课,《竹节人》在课前导读中直接给了三个阅读任务,分别为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关注内容,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1.会写豁、凛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疙瘩、沮丧、威风凛凛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关键字词句,学习阅读回忆记叙类文章的方法。3.能通过品读文本,联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感悟身边事物的乐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品味文章生动幽默的语言特点。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本课也是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为了充分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主要采用了启发诱导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方法。

学生则主要采用自读自悟、圈点勾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以教师的导、学生的学为教学主线,营造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逐步深入,让学生在学习中解惑、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感受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图片展示竹节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对竹节人的初步感受,为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做好铺垫。

(二)学习生字词。

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读课文,识字读词。

以自主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识记生字词的方法、收获。解决了易错字词的识记、书写,同时也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了学习的成就感。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再指导重点生字的交流和书写。

(三)了解文章结构。

1.快速朗读课文,完成课后阅读任务。

(1)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2)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

(3)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

2.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你是怎么阅读课文的?

如:写玩具制作指南,在阅读时重点关注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具的乐趣,读的时候特别注意文中写我们投入地做玩具、玩玩具的部分;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主要关注老师没收玩具及玩玩具的内容。

3.再读课文,划分段落结构。说说本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简要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2段):概述我们小时候喜欢玩自己做的竹节人。

第二部分(3--7段):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

第三部分(8--19段):主要写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了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

第四部分(20--29段):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却也偷偷在玩竹节人的趣事。

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课前导语部分的阅读任务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在自主探究中发现阅读方法。接着小组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是怎么阅读课文的。让学生交流、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同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会积累、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在对阅读任务的把握上,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这样学生对文章内容结构的划分就水到渠成了。

(四)学习第一、二部分。(17段)

1.画出文中写制作竹节人的过程的句子。思考:竹节人是用什么做的?圈出做竹节人的动词。

2.画出17段中的拟人句和比喻句,分析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好处。

引导学生抓动词体会制作竹节人的乐趣,同时也对解决第一个阅读任务提供指导,深化了阅读方法的运用。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生动的语言,体会修辞手法的运用,为感受课文生动幽默的语言做好铺垫。

(五)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819段)。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部分(8--19段),思考: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斗竹节人的有趣的情形(8--19段),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课文中记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画面,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构思布局的?(提示:抓住关键词有时还有其实理解,这些内容是随着游戏的欢乐程度一步步写下来的。)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章主体部分布局的把握,感受斗竹节人的快乐,同时也是对应第二个阅读任务,在问题探究中体会运用恰当的阅读方法有目的地阅读的过程。

2.学习课文第四部分(2029段)。

推敲幽默的语言。

如第22段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中的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是大词小用,语言幽默,表现出游戏时间之长,次数之多,突出这个游戏的吸引力与乐趣,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童年时期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语言,感受游戏的乐趣,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体会,学习文章的表达。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这一部分会不会影响老师的形象?是不是可以删去?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一部分突出竹节人这个童年游戏的有趣甚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这部分内容深化了主旨,使竹节人游戏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让学生在这一部分的探究中产生共鸣,激起和老师亲近的愿望,为第三个阅读任务的解决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沉迷于斗竹节人的游戏中,以致于我和同桌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喜爱竹节人的事。表现了竹节人这一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深切留念。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谈谈我的板书,本次板书按文章的结构层次展开,层次清晰地提挈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各部分内容,感知文章表现出的童心童趣。

迷上了竹节人(12)

制作竹节人及玩的地方(37)

竹节人 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快乐(319) 斗竹节人(819)

老师没收了竹节人但偷偷地玩(2029)

童心童趣

54、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4课京剧趣谈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运用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在教学中,紧紧抓住趣,体会马鞭的趣、亮相的趣,借助作者的娓娓道来,想象舞台场景的生动传神,为此,设计了四个层次的教学:一是初识京剧,感受京剧的与众不同;二是结合资料,感受京剧的韵味不凡;三是从马鞭亮相,感受京剧的艺术趣味;四是欣赏京剧,感受京剧的耐人寻味。四个环节从课外的资料到课内的自读再到课外的欣赏,让学生多方位地了解京剧,也让课内阅读立体化,学生一定会爱上京剧。

55、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激趣导入

1、我们来玩一个看图猜古诗的游戏,(ppt出示《小儿垂钓》古诗插图)这是哪首诗?能背背它吗?(指名一生背)。我们一起来读。

2、小孩子在(钓鱼),可是诗中没有说小孩子,哪个词是小孩子的意思?(稚子)。

请跟老师一起写稚子(板书稚子)。稚子就是小孩子。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是(板书弄冰)。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同学们认为弄冰是什么意思呢?(玩冰)

如果让你写小孩子玩冰,你会怎样写?你觉得这个小孩子会怎样玩冰?(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

2、现在就来看看诗中的这个小孩子是怎样玩冰的。自己读一读。

读完了你脑子里有没有想象出画面来呢?如果你是一名导演你打算拍一个《稚子弄冰》的微电影,你会怎么拍?第一个画面是什么?哪位导演说说?

稚子金盆脱晓冰 : 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他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就(教师做剜冰的动作),孩子是怎样从盆里剜出冰的?剜冰时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呢?(想象表情、动作、过程等)。

彩丝穿取当银铮:他不但剜出了冰,而且他还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天真顽皮)

这里有个词,同学们比较生疏:银铮古代一种像锣的乐器,是锣吗?不是,它只是像锣,同学们见过锣吗?(幻灯片出示锣的照片)。

敲成玉磬穿林响:声音像玉磬般穿过树林,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罄: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

出示罄的甲骨文,右下方是一个手,手拿着什么(棍子)敲,敲什么(罄)。左上方是绳子,挂的。现在看,这就是罄(幻灯片出示罄的图片),这就是古代的罄,和罄字很像啊。

看罄字的变化(出示金体,现代体),越变越复杂,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师指着罄字让学生观察)罄能不能发声?乐器肯定能发声。这个声音怎么来的?人用棍子在石头上敲出来的,看懂了吗,请你再学习单上写一写这个字。

忽作玻璃碎地声:孩子越敲越起劲,只顾高兴,没想到把冰敲碎了。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3、多么天真的小孩,多么有趣的画面啊,现在谁愿意把稚子弄冰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乐趣。(学生复述诗的内容)。

三、品读古诗,读出韵味

1、唉,老师在制作课件时不小心把这首诗的顺序给打乱了,谁能给老师重新排一排?

敲成玉磬穿林响 稚子金盆脱晓冰 忽作玻璃碎地声 彩丝穿取当银铮

2、我先请同学们把这四行诗读一读,谁来读第一句?(一生读)强调罄的读音qng,跟老师读玉罄,一起读这行诗。第二行谁来读?(一生读),读!第三、四行,两声分别读,其它同学跟读。

3、我们再读一读,这次老师提高要求了:这次要读出节奏。

谁来读?读的怎么样?我们还可以读得更有感情一些,谁再来读?越来越放得开了,就要这样,谁再来读?咱俩一起读一读,就像这位同学一样,把它读得要很有节奏。

四、走近诗人, 感悟童趣

1、刚才当导演,我们拍完了《稚子弄冰》这个微电影,那么现在换一个角度,我们来当观众。看完我们拍的这部电影,你觉得你会有什么感觉?(被孩子天真的举动逗笑)

2、这个小孩很天真,那被谁看到了(杨万里)。杨万里讨厌这个孩子吗?(不会)那是什么?(喜欢)喜欢他的什么?(天真)嗯,于是他就把这个情形写了下来。说是喜欢,不如说是欣赏。(板书:欣赏)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几首杨万里的诗:

《舟过安仁》《宿新市徐公店》《闲居初夏午睡起》《桑花坑道中》

读完后,来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喜欢写乡村的景象)可见杨万里可能就住在乡下,他很喜欢这种生活。

3、老师带领同学们来认识认识杨万里,播放杨万里简介视频:杨万里(公元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南宋著名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清新活泼,富有生活情趣。当时人称诚斋体。据说他写的诗有 两万多首,是历史上写诗最多的诗人之一,流传至今的就有 四千多首。

正是因为他的诗浅显易懂、富有生活情趣,我们才一读就懂。

五、课堂练笔,延伸兴趣

1、同学们,透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对千年之前的儿童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不无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只是无声的电影。如果这个镜头再放大一点,电影里的人物动起来,这部电影有了声音,有了色彩,那该多好啊!很多反映历史的电视电影,其实是几句话就能写完的事,可经过现代人的想象复原,就成了充满生活气息有声有色的故事。能不能尝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个故事,让诗中的这个小孩子的形象更加鲜活起来,就像在我们身边一样。

2、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

3、分享展示所写故事。

同学们,清代的袁枚,他有一次在游园的时候写了一首这样的诗:

湖上杂诗

葛岭花开二月天,游人来往说神仙。

老夫心与游人异,不羡神仙羡少年。

想说的是什么?他羡慕少年的天真年轻,活力。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也想说:师生一起再读一遍诗,儿童真好呀。你们正处在人一生当中最美好的时代,希望能在充分享受童趣,享受纯真的同时,为自己的童年插上努力的翅膀,自由地飞翔在童年的天空!

56、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刷子李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挖掘文本,说教材

《刷子李》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选自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文中刷子李是生活于市井里巷的奇人高手。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时,非常注重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描写,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更深深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

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因此。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体会课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在感受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同时,也要特别注重读写结合。这篇课文描写周围人的反映,间接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是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的好例子,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写人的方法,即选择典型事例,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的细致描写,具体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二、联系实际,说学情

本文的主人公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文章突出这个奇人具有高超的刷墙技艺,渲染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可以紧紧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基于文章语言的特色,学生读起来比较有趣、易懂。

根据五年级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和课标对该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通过抓住关键词句、做批注的方法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意思。但这篇文章是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展现人物特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需要通过不断的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作家笔下人物的魅力,并借助视频、图片、文字材料作为补充教学。除了学段学情的差异,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基于教材,说目标

根据学段阅读目标,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我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朗读、勾画批注、表演,自读与集中讨论相结合,感受刷子李粉刷技艺高超的特点。

2.了解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了解可以通过描写其他人的反应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其中,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最精彩的语句,通过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句感受刷子李的特点丰富刷子李的形象是本课教学重点。

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抓住周围人的反应来写人物特点的迁移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立足发展,说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在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因此,阅读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努力做到既落实教学目标,又实现学习方法的自主建构。

五、突出主体,说方法

新课标主张,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法上,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直观教学法、情境创设法。学法有:圈点批注法、合作探究法、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观的参与。

六、师生互动,说过程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过程时,我从语言文字入手,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把启发式教学贯穿到读写中去,唱响为学而教的新型课堂主旋律。本节课共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揭示课题,点拨质疑。

通过《人物一组》的学习,小嘎子、严监生、祥子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今天我们要结识手艺人刷子李。学生看到这个题目,脑海中有什么疑问?或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的质疑,并在课文中找到相关语段进行解答释疑,让学生的兴趣围绕着课题慢慢延伸开来。

第二个环节:整体感知,初识人物。

首先出示自读提示,学生根据自读提示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扫清阅读障碍,在此基础上,整体感知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快速默读课文,画出刷子李对刷子李印象深刻的句子,体会他的技艺高超,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很直接的从刷子李刷墙的规矩、刷墙时的衣着、描写刷墙的动作和效果几个方面表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最后,让学生把这些表现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语段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刷子李的自信,加深对刷子李的印象。

第三个环节:学习方法,明确要素。

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学生已经学过的人物描写方法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除此之外,本文有哪些人物,他们是什么关系,作者又是怎么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的,我们又可以从中学到怎样的人物描写方法呢?

第四个环节:感悟文本,聚焦写法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只是一个例子。在挖掘这一部分的语言训练点时,由阅读指向习作目标。

1.学习正面描写

出示学习任务一:默课文第3至11段,用 划出描写刷子李的句子,并在旁边批注人物描写的方法。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人物特点的?通过边读边思边批注,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是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写出了刷子李技艺高超的特点。这样的描写就是正面描写。

2.学习侧面描写

作者除了描写刷子李,还花了很多笔墨写曹小三,请同学们读读描写曹小三的语句,他们会发现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和前面对刷子李的描写有所不同。然后出示学习任务二,完成学习单,任选一种情境写出曹小三当时的心理活动,通过描写曹小三在观察师傅刷墙时,从崇敬到质疑再到崇敬的心理变化,侧面反映出刷子李的技艺高超,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

第五个环节: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最后,总结文章对于刷子李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就叫正面描写,曹小三的心理活动描写是对刷子李进行侧面描写。正是在这样多方面的描写中,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形象才变得越来越丰满,冯骥才先生写人叙事的高超技艺也让人拍案叫绝。推荐学生课后阅读冯骥才先生写的《俗世奇人》,补充推荐阅读《泥人张》,做到一文带整本,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六、浓缩文本,说板书

板书是教案的浓缩,是课文内容的主线,也是文章主题的升华。板书呈现了本课教学重点,即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人物描写方法,设计简洁明了,不仅体现了教材的重难点,而且有助于学生揣摩写法,重点突出,具有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

七、总结回顾,说反思

为了用好统编教材,全面对接课标,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1.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欣赏、品味。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阅读能力。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体会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儿,采用了直接描写刷子李刷墙的的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美,刷墙后的效果奇。组织学生一句一句地品读,边读边想象情景:刷墙时的动作的优美,刷墙时发出的声音动听,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无缝的屏障等。学生通过动作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感受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直观地了解了可以怎样突出技艺高超。除此之外,作者还通过徒弟曹小三的心理活动侧面描写烘托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本文采用的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3.注重阅读兴趣的激发。

推荐学生读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张》等,将所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在实践中进行练习巩固,同时增加语言积累。

本课如果能有时间让学生用学到的人物描写方法写一个片段,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教学过程可能就会更扎实。

57、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手指教学说课稿课案

《手指》说课稿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

故事

、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手指》说课稿,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一、说教材

我说的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十二册中的《手指》。这篇课文通过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以及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这篇文章的结构非常清楚,共有6个自然段,第一个自然段是总写手指的特点,25自然段是分写五个手指的不同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又总写,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文章的语言朴实又富有风趣,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手指的不同特点写得淋漓尽致。这样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用一个课时完成教学。根据以上教材的特点以及新课标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这三个维度的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读带有拼音的生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窈窕、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写作顺序及写作方法。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3、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以及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这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且语言也较通俗易懂,所以我主要采用从重点段突破,再由扶到放,层层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地学习,通过读读、划划、议议、说说等学习方法来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道理。

三、说教学程序

第一步: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上课一开始我就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谜语: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有趣的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 这是什么?学生猜后,课件出示手的图片。接着,我又说:我们都有一双灵巧的手,每只手上又都有五个手指,让我们拿出我们的双手叫一叫这些手指的名字。学生叫后,我再让他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手指,说说有什么发现。请几个学生说后,我再导出课题:我们的丰子恺爷爷也把自己对手指的认识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手指》。(板书:手指)这样用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以下的学习。

第二步:感知全文,了解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课件出示以下自读要求:

1、边读边划出带拼音的生词,读正确。

2、标好自然段的序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从中又告诉了我们什么?

心理学表明: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阅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无目的的读的效果是有目的读的效果的三分之一。基于这点,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就明确学习任务是非常必要的。学生自学完后,再检查自学情况,先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及容易读错的词让学生读一读,重点指导:搔、憎、窈窕的读音 。读后完成以下填空: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写五个手指的___________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填空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自学课文的第三个要求的检查。学生在说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可能会说出很多不同的答案,我就用:如果这个地方叫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你会用哪一句呢,赶快到文中去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

第三步:精读课文,感悟道理

这一步我又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第一个环节,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大拇指的特点。

先指名学生读读这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划出描写大拇指特点的句子。然后,引导他们抓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这几个词来重点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除了课文中写的,还有哪些事情也需要大拇指吃苦受累呢?这里用联系实际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大拇指的优点,学生体会起来会更加深刻。接着,让学生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大拇指,把文中的他换成我再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大拇指的优缺点。最后,引导他们总结出大拇指有所长,也有所短的。(板书:所长 所短)

接着,我用:大拇指有自己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缺点,那其他几个手指是不是也像大拇指一样呢?这句话过渡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环节,自学35自然段,完成以下表格。(课件出示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最肯吃苦

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叫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词句划出来,说说剩下四个手指的优点及缺点,在说的过程中,结合理解: 窈窕、堂皇、养尊处优、附庸的意思,并指导感情朗读,引导他们总结出每个手指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特点。(板书:各有 各有) 再引导他们联系到我们人是不是也各自有优缺点,谈谈假如自己就是这五个手指中的一个,你觉得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手指呢?这里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不仅是对所学知识、道理的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更是文本中的道理与实践的一次碰撞,更重要的是为下面理解中心句,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作了铺垫。接着再分角色读一读25自然段,体会各个手指的不同特点。

第三环节,找出总起句,读一读,我先说:同学们,其实文章一开始就用一句话写出了五个手指的特点,赶快找到这句话读一读。学生读后再引导他们说说本文的写作顺序及方法。

第四环节,理解中心句。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课件出示中心句齐读。)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第五环节,拓展延伸,深化认识。为了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学到书上的内容,而且还能积累到课外的知识,丰富、深化他们的理性认识,我又出示两句课外的关于团结的名言以及一篇写文具争功的童话让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体会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阅读《文具争功》这篇文章也是为学生完成作业题中的第三题作铺垫的。

第六环节,课外作业布置(课件出示以下作业)

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句。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并演一演。

一二两题作业是学生积累课内外词句的练习。语文新课标中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提到有厚积才能薄发。确实,语文学习永远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脚踏实地地学好每一步,多阅读,多积累。而第三题则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四、说板书设计

手指 人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

团结

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 人人有用 人人力量

板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应是文章结构的简缩,既体现文章的重点内容,又能反映文章的中心。我这样将手指和人对比起来设计板书,力求突出本文的教学重点及教学的难点,使学生看一看板书就能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简洁又富有意义。

58、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梅花魂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胧 绢 侨 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对外祖父的回忆;第三段(16)点明主题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13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

2.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外赤子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由于历史原因,有许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在异国,血管里却始终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59、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景阳冈教学说课稿课案

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语文教师的4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景阳冈》,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景阳冈》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一共包含四篇文章,它们都是古典名著,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到最后下冈的故事。通过本文的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感受武松打虎的有勇有谋。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自我意识增强,乐于交流,但是由于古典名著距离我们较远,部分文字晦涩难懂,学习这一章节的文章对于学生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老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真正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共同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教材内容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把握,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正确读写踉踉跄跄、霹雳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有勇有谋,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要讲究分散重点,冲破难点,因此确定教学重难点是发展教学过程的必要步骤。

我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武松打虎的过程。

我的教学难点为:感受武松的英勇无畏,有勇有谋。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德国教育家卡尔雅思贝尔斯也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为此,我主要采用了自学法、情境法、朗读探究法、品读感悟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会通过以下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地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激发求知欲

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到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抓住学生的兴趣也就取得了课堂的成功。

因此,上课伊始,我会采用视频导入,播放《武松打虎》的视频,引导学生猜一猜,并配合着慷慨激昂的《好汉歌》,引发学生对本篇课文的兴趣,走近水浒的世界。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的确定了全课的基调。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提倡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提倡学生在读中学。

首先,我会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自由地朗读课文,同时,边读边解决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我会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汇报学习,我会适当的进行指导。

首先在字词方面,我会指导易错字踉踉跄跄的读音,和霹雳的意思,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记忆这个词语。

解决完生字词后,我会提问学生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师生的共同补充下,归纳出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依次写了武松喝酒,上冈,打虎到最后下冈的故事。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环节做好铺垫。

环节三:析读课文,质疑问难

初读之后,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已经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掌握,因此在析读部分,我会放手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会再给学生十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以下问题,那就是:你最喜欢这个故事当中的哪一个部分?我预设学生会找到以下内容:

内容一:武松打虎以守为攻

对于这一部分,我会首先提问学生从哪些句子能够感受到老虎的凶猛,并请学生说说大虫抓人有哪三般,简单的问题能够容易地从课本中得出答案,增强学生的信心后顺势提问学生,面对这只身手敏捷,兽性大发的恶虎,武松用了哪一招来应对?待学生回答后提问学生作者为什么一次又一次的用闪字,能否把它换成躲,在师生互动补充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闪字能够体现出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字显得十分被动,不能体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

内容二:武松打虎转守为攻

这里我会先提问学生武松是怎样转守为攻,成功打死老虎的?学生找出具体句子后请学生画出其中描写武松动作的词语,并提问学生从中体会到什么?因为学生的特点和生活环境,难以想象出武松打虎的画面,因此我会通过播放武松打虎电影片段的方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并通过学生上台表演的方式加深他们的理解。这时,学生就能够清晰的得到答案,文中用了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动作,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概。最后,我会请学生谈谈从这一片段中能够感受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指导学生朗读,感受武松的有勇有谋。

环节四:重点品读,领悟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会提问学生你认为武松景阳冈打虎与现在保护野生动物相矛盾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加深学生的认识。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意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

环节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这里我会请学生自主汇报本节课的收获,交流学习心得,我会顺势对其内容进行补充,进而使学生的学习内容趋于完善。并布置这样一份作业:课外阅读水浒传,缩写《景阳冈》,或者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七、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既体现了课文重点内容,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耐心倾听,现在,我可以擦掉我的板书了吗?

60、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说课稿课案

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说课稿课案

一、说教材:

《古诗三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的一篇课文,三首古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

《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生活的困苦。课本选入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一个场景的一首诗,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稚子弄冰》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一大块冰被穿上彩线,当作钲来敲打,声音倒也清越嘹亮。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水玉破碎的声音。诗写得清新明快,稚子的嬉乐与失望,宛然在目。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村晚》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全诗摄取的画面不大,写景则集中在池塘上,写人则集中在牧童上,又都紧紧围绕着村晚二字落笔,把人引入了江南优美的田园之中,使人对悠然恬静的乡村生活充满着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2.教学重点:

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3.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课文所描写的情景又都与儿童有关,反映儿童生活,学生也可能有着相似的亲身经历,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的共鸣,进而在阅读古诗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教学中,设置情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学生这一教学主体主动积极地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探究。

2.说学法:

教学过程体现以读为本的新课标理念,教学中,始终让读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古诗词的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入情入境的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或交流与古诗内容相关的古诗,或交流与古诗作者相关的古诗,或交流古诗插图,其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习成为他们自身迫切的需要,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前提。

2.理解课题,了解作者。

古诗的题目或反映古诗的内容,或反映古诗的情感,或点明古诗发生的时间,或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因此,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题目有助于学生把握古诗的主要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知道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态,然后再去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就容易多了。同时通过了解作者,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崇拜之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互相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3.熟读深思,层层深入。

在理解题目、了解作者、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读、感悟。在熟读的基础上,梳理诗中的重点词句,进一步深入理解感悟整首诗的诗意,想象诗歌的意境,体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4.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通过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学生情感。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现宝,古诗文富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特点,博大精深,灿若星河,语言精炼,意蕴含蓄,意境深远,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多地接受传统诗歌的浸润,在古诗词教学中进行延伸和拓展。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作者不同,背景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同主题作品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在把握基点中生情。指导学生抓住同诗人作品拓展延伸,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鼓励学生抓住

手机扫码阅读五年级上册课文2落花生说课稿课案教学设计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