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学习分享 2024-06-11 09:30:05

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1、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听课稿,分享只有一个地球听课感受和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一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 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煤电机关学校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二篇: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而本文则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从而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难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本节说课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四、【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

(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作业拓展迁移(课件)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 美丽渺小 人

护 资源有限 人

地 不能移居 有

球 责

2、一年级语文上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稿,分享雪地里的小画家听课感受和记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第一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认识啦、梅、用、几、成、蛙、为、参、加、洞、睡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三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从而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识字、写字和理解课文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难点:

理解课文第三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小学资源网

一、设置情境,揭题导入。(课件1:雪景)

看雪天录像,师导入:下雪啦!下雪啦!大树披着雪,房屋披着雪。雪天、雪地,好一个白雪的世界啊!厚厚的雪地在召唤着你。你们想在这么美的雪景中做些什么呢?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群小画家,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小鸡、小狗、小马、小鸭)你们想知道它们在雪地里画了什么?我们来学习17《雪地里的小画家》 (课件2:课题)

二、引导初读、识字。

1、范读课文。(课件3:课文、音频)

2、生自读课文:小学资源网

(1)勾画出本课的生字。

(2)同桌或小组学习生字。

(3)请学生说说自己平时遇到生字,解决生字的办法,小结方法:拼、问、查

3、多种方式认读注音生字:(课件4:带拼音生字)

(1)学生自愿认读、教读生字。(2)开火车读。(3)齐读生字。(4)男女生比赛读。

4、去掉拼音读生字:(课件5:去掉拼音生字)(1)同桌比赛读(2)师生比赛读(3)全班齐读。

5、随机出示生字,生开火车读。(课件6:生字)

三、朗读、感悟。

1、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几句话。(课件7:课文)

2、逐句学习、感悟课文并指导朗读:

整个过程按:读了第()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边读边自我学习感悟、质疑的方式进行。

(1)第一句抓住!看多媒体课件,引导读出下雪了小动物们激动、惊喜的语气。(出示:!,认识感叹号。)(课件8、9)

(2)第二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来了是不是一群?老师是一(个)人在讲课,后面有一(群)老师在听我们上课)。

(3)学习第三句。

教学时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帮助学生理解小鸡、小鸭、小狗、小马画什么?(课件1015)为什么会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课件16:说一说)

(4)第四句在上一句理解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小画家画画用的是脚在雪地里踩出脚印,画的又快又好。(请学生出来体会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

(5)第五句联系上文理解青蛙为什么没参加?(课件17、18:关于冬眠)

(6)第六句,了解青蛙冬天要冬眠的特点。

拓展: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像青蛙一样要冬眠?(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

(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抓住本班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朗读训练。

四、巩固积累

1、指导写字。

五、总结全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位雪地里的小画家,其实呀!每一种小动物都是一位小画家,回去后观察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看看它会画什么?还有哪些小动物和青蛙一样冬眠?

板书设计:

17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第二篇: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以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爪(蹄)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时你们的心情怎样?(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马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个生字(出示:马),你们认识它吗?

(生认读马字。)

师:他们还悄悄告诉我,他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他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板书课文题目)(认识雪)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世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读文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字。

(2)指名读字。

(3)教师指导认识偏旁虫、目。

(4)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许多记住这些字的好方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1)谁愿意把你记字的好方法说给大家听?(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2)指名读字卡。

(3)开火车读词卡。

(4)男女生赛读字卡。

(5)猜字游戏。(一人指字,大家做口形或动作,一人猜字。)

(6)找字游戏。(一人读字,大家举起相应的字卡。)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教学过程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了解了字义,增长了知识。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大家评价。

2.同桌互听互读。

3.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学生流利地朗读课文,为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五、指导写字,养成习惯

出示要写的字几用鱼。

1.指导笔顺,学生书空。

2.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用。

4.学生描红,练写几用鱼。

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

用:外边的同字框大小适中,最后一笔竖要压在竖中线上。

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田第二笔横折的横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竖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为长横。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课时

一、听歌导入,复习检查

1.播放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

大家一定会觉得奇怪,《雪地里的小画家》原来还被编成了好听的歌曲。想不想学唱这首歌?今天大家一定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我们完成任务后就用剩下的时间学唱这首歌,好吗?

2.出示课件,依次检查生字,认读词语。

3.指名朗读课文,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听课文歌曲再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用学唱歌曲激励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个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逐句学习,理解课文

齐读课文,找找这篇课文共有几句话。

(一)学习第1、2句。

1.多媒体课件出示。学生自己读第1句,体会感叹号的读法。引导学生读出惊喜的心情。指名读。

2.第2句联系课文和实际情况重点理解一群。(小鸡来了是不是一群?小狗来了是不是一群?小鸡、小狗、小鸭、小马都来了是不是一群?)

(二)学习第3句。

1.播放课件:白雪纷纷扬扬落下,伴随着美妙的轻音乐,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留下清晰的脚印,学生看后再读文。

2.启发学生: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动物踩出的爪(蹄)印,指四名同学在准备好的课文图画上贴上合适的爪(蹄)印的图案。

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句。

4.为什么他们画出的画不一样?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教师适时点拨。(他们的爪(蹄)的形状不同,所以踩出的印也不同,小鸡是爪子,所以踩出的形状像竹叶;小狗的脚中间和脚爪都有厚厚的肉垫,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梅花;小鸭的脚中间有脚蹼,所以踩出的形状像枫叶;小马的蹄子踩出的形状像月牙。)

5.拓展教学: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能画竹叶、枫叶、梅花、月牙吗?请你当小诗人来编一编,写一写。

(三)学习第4句。

1.孩子们,我们要是画画得用颜料、用笔画很长时间对不对?小动物们就不用,现在让我们齐读第4句,看看他们是怎样画得又快又好的。

2.你从哪些地方读出小动物们的画画得又快又好?(学生自由回答: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等。)

3.朗读这句话,你仿佛看见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

4.指导读法:在轻快活泼的语调中,读出小画家们兴奋的心情及几步就成一幅画的自豪感。

(指名读、齐读、赛读、表演读。)

(四)学习第5句。

1.这些小动物们的画画得这么好,让人看着真喜欢。可是有一只小动物却没有来参加,你们知道是谁吗?(青蛙。)

2.出示多媒体课件,齐读第5句。

3.指导读出疑问语气。

(五)学习第6句。

1.那小青蛙到底为什么没有参加呢?他去串门了?还是在吃饭?(他在洞里睡着啦。)

2.小青蛙真懒,大家都在画画,他居然睡懒觉,我们快去叫醒他,好吗?(不行,他在冬眠。)

3.指名回答,教师适时点拨:什么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需要冬眠。(有熊、蛇、刺猬等要冬眠,借此检查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

设计意图: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一年级学生处在阅读的起始阶段,所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行逐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童真童趣,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课文并理解课文。

三、回顾全文,熟读成诵

1.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播放课件,学生根据情境背诵课文。

3.学生自编动作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习、在表演中学习,学生用体态动作呈现课文,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课文,使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巩固知识,又发展语言。

四、总结全文,学唱歌曲

1.说一说:学生谈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画一画:动手画,感知本课或学生知道的其他小画家的作品。

3.写一写:同学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仿写课文的最后两句诗。

4.想一想:(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他们会画出怎样的作品?

(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5.唱一唱:学唱《雪地里的小画家》。

设计意图:儿童好奇、好胜、好动,动手操作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教学形式,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重温课文内容;通过拓展仿写儿歌,培养学生的说话、写话能力;启发思考,突破课文难点;学唱歌曲,兑现课前诺言,养成良好的习惯。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反思

本课的成功之处:一是利用欣赏雪景的课件,引导学生说说在雪地里有趣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到一个积极展现自我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在快乐中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二是在课外延伸环节中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还有哪些动物像青蛙一样要冬眠?之后让学生仿编诗句,把课文最后两句改成这些动物的名字。在一问一答中,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一年级语文上项链说课稿

自 然 段 内 容

序幕 16 痛苦与梦想

开端 720 买衣服

2136 借项链

发展 3764 丢项链

6574 赔项链

7582 还债务

高潮结局 83100 识项链(假的)

方案二:线索法。

借项链(136)丢项链(3764)赔项链(6582)识项链(83100)

注意:两种方案中赔项链的起止段落不同。

四、分析人物形象:

(一)点学生诵读序幕部分(16),思考:

1、玛蒂尔德为何痛苦、苦恼、伤心?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

明确:第1、2段,第3段开头两句,第6段开头第1句。

2、对以上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

明确:美丽动人,但出身低微,无钱无地位,与友交往,自惭形秽。

3、找出玛蒂尔德七种梦想的内容,并一言以概之。

明确:她梦想幽静的厅堂及装饰:梦想宽敞的客厅及陈设;梦想和最亲密的男朋友在华美的香气扑鼻的小客室闲谈;梦想精美的晚餐、亮晶晶的银器;梦想华贵的壁衣;梦想盛在名贵的盘碟里的佳肴;梦想一边吃着粉红色的鲈鱼或松鸡翅膀,一边带着迷人的笑听客人密谈。一言以蔽之,女主人公玛蒂尔德一心想过上流社会的生活。

4、本部分着力写女主人公的梦想、苦恼、揭示了她怎样的心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玛蒂尔德自恃面貌标致,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的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们追求的目标,女人们羡慕的对象。然而现实(低等的社会地位和并不富裕的家境)生活束缚了她,因此,她只能在梦想中获得一时满足。这就揭示了她爱慕虚荣的心理。这一部分的描写与后面主体情节是面与点的关系,因与果的逻辑,是后面情节发展的铺垫。正是有了前面的叙述,读者才知道玛蒂尔德爱慕虚荣;也正因为她爱慕虚荣,才产生了她付出十年艰辛的悲剧,才发生了小说以后描写的故事。

(二)分角色朗读736段(陈述、路瓦栽、玛蒂尔德、佛来思节夫人各1人,共4人),思考:

1、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她的情绪有着怎样的变化?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

明确:玛蒂尔德只有在拆信封时短暂的高高兴兴,接下来便是懊恼恼怒和不耐烦。这种情绪的变化在玛蒂尔德身上表现出来,并不矛盾。因为请柬给她带来在上流社会风光一番的机会,但穿戴的寒酸又令她苦恼不己。最后硬从丈夫手里抠出四百法郎添置衣裙。这又让我们再次认识了她的爱面子、好虚荣的特点。

2、第33、36段的动作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表现其见到自己中意的项链的激动,以及借到项链后兴奋至极之情,将其爱慕虚荣的心理刻画得非常充分。

(三)默读37100段,思考:

1、第38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作者连用四个陶醉写出了玛蒂尔德得到梦想的东西而兴奋激动到疯狂地步的心理状态,充分揭示了她追求豪华生活,爱慕虚荣的思想品质,同时又为丢项链埋下了伏笔。

2、第84段心理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反映了玛蒂尔德也有其善良、诚实的一面,说明了她己经远离了虚幻的遐想,成了明确生活目标而奋斗的女性,心态平和、自豪、成了一个心理成熟的女性。

(四)分析评价玛蒂尔德

1、学生分小组讨论。

讨论后,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

观点一:虚荣说

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性格的第一内涵。她不满足于自己的身世和处境,依仗自己的美貌,心中充满奢望,于是,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安于现状成了她性格的第一层面。应该承认,对现状不满而渴求改变的意识是一种进步的思想萌芽,展示着求新的精神,这种不安分的心态不仅正常而且体现着人类向前迈进的追求。但关键是她的追求到底是什么,是否代表着先进的时代精神和普通大众的追求。而玛蒂尔德显然只是为自己的物质匮乏和地位低下而苦恼着,她渴求被富有的男人追慕,生活能在谈情说爱中度过,渴望能过上养尊处优的富裕生活。这就使她陷入了无法摆脱的、必然要以外表的虚荣财富装扮自己以得到暂时心理满足的选择。但尽管如此,玛蒂尔德作为小资产阶级市民的女儿,渴望过好日子,渴望充当社交界追慕的角色也并不为过,更不是错误。结合写作背景,不难看出,玛蒂尔德的虚荣心并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观点二:善良诚实说

玛蒂尔德性格还有她依然本质的东西,即善良、诚实、质朴的本色。这种品行是在她想得到置办服装的一笔钱和丢失项链后流露出来的。当她对丈夫提到要用400法郎做衣服时,她小心翼翼、吞吞吐吐,唯恐吓着或给他太大的压力。这反衬出她的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平日里她除了发发牢骚,有些怨气,也并没有什么非分的举动,更没有自甘堕落地利用姿色去做肮脏勾当的想法。当借来的项链丢失后,玛蒂尔德心急火燎,如大祸临头,连上床睡觉的力气都没有了,想到的只是如何才能找到项链。当确认再也找不到时,她想的依然是如何按时还上,要守信用,不被同学当做窃贼。面对这个可怕的灾难,她一直处在又惊又怕的状态中,却从没有过不良的念头,如赖着不还,买个假的还上,逃之夭夭或靠堕落还债等等。

观点三:坚韧说

玛蒂尔德性格中还有坚韧、忍耐和吃苦的内涵。丢失项链客观上导致了玛蒂尔德生活上的贫穷和巨额债务,但主观上却成了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机和性格发生裂变的契机,她开始了由追求虚幻中的虚荣到勇敢面对打击而脚踏实地生活的变化过程。在这十年的辛苦劳作中,她学会了吃苦耐劳,勤勉节俭,心态也渐渐变得平和舒展起来。这是个从云里雾里跌落在地面的过程,虽然有过剧烈的落地时的阵痛,但一旦站立起来,就会发现现实中的生活才真正属于自己,也才会自动放弃那些虚幻的梦想,在真实的环境中寻找生活的价值与快乐。丢失项链这一遭遇给了她当头一棒,成了她改变生命轨迹的新起点,也是她真正面对生活的清醒剂,使其逐渐走向成熟。

2、重新评价。

①她是一个被资产阶级虚荣心所腐蚀而导致丧失青春的悲剧形象。

②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戏剧性变化无能为力,只能听任摆布的宿命论形象。

③她是一个由虚荣心导致错位到由诚实劳动导致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很可爱的女性形象。

学生自由发言后,老师总结:我们应全面,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玛蒂尔德曾是一个令人厌恶的女人,然而,丢失项链后的玛蒂尔德能够勇敢地面对,并没有怨天尤人或推卸责任,而是恪守道义,默默地承受。抛弃了娇气和任性,远离了虚幻的遐想,而成为了明确生活目标而一步步攀登奋斗的女性。在这漫长的十年还债的岁月里,她获得了心灵上的平静和安宁,对自己的生活有了心安理得的新体验。十年艰辛也挖掘出了玛蒂尔德性格的真本色,磨炼了她全新的人生态度,这时的玛蒂尔德是一个由外在美到内在精神美的女性,一个由错位到复位并最终找到自我的女性,是一个变得很美好的很可爱的女性形象。可见,第三种评价是合理的。

五、欣赏小说巧妙的构思

1、学生思考:玛蒂尔德把赝品当真物,是否有因可寻?

学生甲:是有因可寻的。因为佛来思节夫人是一位富有得令玛蒂尔德看望回来就会感到十分痛苦的朋友。所以,玛蒂尔德根本就没考虑朋友竟会收藏如此低兼的赝品。

学生乙补充:依据好马配好鞍的原则,赝品项链怎能放在镶着镜子的衣柜中精美青缎子盒子里。

学生丙补充:俗话讲慧眼识珠。生于寒门(小职员的家里)、嫁于寒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的玛蒂尔德是很难一眼辩出真伪的。

2、提问:如何看待玛蒂尔德丢失项链这一偶然情节?

明确:丢项链虽是偶然事件,但蕴含着必然的因素。因为如不借项链,自然就无丢失项链的事,而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独特性格必然驱使她借项链。另外,舞会上她的狂热兴奋沉迷陶醉几乎忘乎所以,为不使别人发现她的真实身份和丈夫的寒酸相,舞会结束时她仓皇逃离,这都佐证了丢失项链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更能说明玛蒂尔德的性格内涵。

3、提问: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是否符合生活实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是符合生活实情的。因为作者己于前文作了三处必要的铺垫和巧妙的暗示:一处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当玛蒂尔德丢了项链,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账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说明项链和盒子本不是原配的。三是当玛蒂尔德惴惴不安地去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竟没有打开盒子看看。这一切都是构成小说结尾必然性的因素,它既让人大出意料之外,又点点都在情理之中。

这出乎意料的结局进一步揭示了主人公的命运。玛蒂尔德一心想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但不能够;一辈子只在幸福中陶醉过一次,但乐极生悲,丢失了项链;十年含辛茹苦,刚刚有了点自尊自信,又突然发现项链的真相,发现自己十年辛酸的代价竟最多值五百法郎。十年生活意义的发现,给她精神的打击不比十年前丢失项链轻。这样的结局无疑加深了路瓦栽夫人命运的不幸与可悲。再者这样的结局有力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小说以失项链为转折点,写出了路瓦栽夫人玛蒂尔德命运的前后鲜明对比:一时欢乐,十年辛酸。这些描写对主人公的讽刺己够深了,而结尾又一次突转,既让读者为主人公又让主人公为自己而哭笑不得。它使作品的讽刺意味更深刻、更强烈了。

六、探究小说主题

学生甲:这篇小说尖锐地讽刺了小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学生乙:人生世间,谁没有一点虚荣心。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不是一种个别的现象,而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作者意在表达人自身对于生活中戏剧性变化的无能为力。这可从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看出。

学生丙:《项链》写的是一个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以十年的含辛茹苦去赔偿一条借来的假项链的悲剧故事。作者对女主人公虽然有美好的姿色却无力打扮自己的无奈处境表示遗憾;对她为一条假项链差不多葬送自己及其丈夫一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对她和她丈夫偿还项链的诚实品德和奋斗精神进行了肯定。小说也对女主人公的虚荣心进行了批评。

4、一年级语文上明天要远足说课稿

学习明字:后鼻音,音节是mng,左右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② 日+月=明。或者结合字义巧记:日月同辉明。可以组词:明天。

    ②引导学生理解远足。师问:足是什么意思?(脚)远足呢?(比较远的徒步旅行)

   3.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生1:小作者要去哪儿?

     生2:他去远方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听准字音。

   2.同学们喜欢这首小儿歌吗?请试着轻声读一读。

     提出读文要求:(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把这首儿歌读通顺。

            (3)用笔圈出本课需要认识的生字。

   3.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想一想:这首儿歌有几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首儿歌有3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一个小朋友明天要远足,今天夜里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了。)

   4.她都想到了什么?

    (完成活动设计卡,小组内交流。)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读文识字。

    (1)指名读第一小节。思考:远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着)

      课件出示睡字,介绍目字旁。当目字放在字的左边时,就变成了目字旁。带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关。因为睡觉的时候要闭上眼睛,睡和眼睛有关,所以是目字旁。

    (2)小作者睡不着觉,首先想到了什么?(大海)

      认读海字,引导学生运用字谜记字法识记:每天都有水。

    (3)小作者想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指的是什么地方?

      认读那字,组词:那里;那的反义词是这。

    (4)在小作者的心里,那地方的海怎么样?(颜色很多)

      你们想去看看大海吗?(课件出示大海的图片)

      你们知道大海都有什么颜色吗?(蓝色、黑色、绿色)

      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解释大海颜色的变化。

    (5)小作者是听谁说的大海有很多种颜色?(老师)

      识记老字。

      你能用老师说一句话吗?

    (6)小作者对老师的话持什么态度?(怀疑、不相信)你是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预设:

     (生:真的)学习真字,强调里边有三横。

     (生:从问句可以看出)学习吗字,它表示疑问。

    (7)指导朗读。

      真的读重音,句末语气上扬,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学生练读。

   2.巩固生字。

    (1)开火车读学过的生字:睡、海、那、老、师、真、吗。

    (2)说出下面的部首的名称,并说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课件出示)

      目(  )    耂(  )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同学们认识了这些字宝宝,现在我们把它们送回到第一小节,你们还认识吗?请大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第一小节。

四、课后小结,激发探究

    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了小作者要去远足,因兴奋,想到了大海而睡不着觉。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温故知新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明天要远足》这首小儿歌的主要内容,并学习了儿歌的第一小节。让我们先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睡、那、海、真、老、师、吗。

   2.小作者除了想到大海外,还想到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悟文识字

   1.学习第二小节。指名读,思考:

    (1)小作者还想到了什么?(那地方的云)

    (2)你见过的云都是什么样的?

     预设:

     生1:我见过天空中飘过的一片一片的云,白白的。

     生2:我见过在蓝蓝的天空中飘浮着一朵一朵的白云,就像棉花一样。

     生3:我见过下雨前天空中的一大片乌云,黑压压的。

     

    (3)小作者想到的那地方的云是什么样的?(洁白柔软)

     ①课件出示(蓝蓝的天空中,白云朵朵。)

      师问:洁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

      柔软是什么意思呢?(软软的,摸上去很舒服。)

     ②同学们,看到图片你认为那个地方的云怎么样?(美丽、洁白)

    (4)相机指导朗读。

     小作者和你们有一样的感受,一样的心情。这么美丽可爱的白云,太吸引她了!你能读出这种兴奋的心情和白云的美丽吗?

    (5)小作者是怎么想到那地方的云是美丽的呢?(听同学说的)

     学习同字,认识冂(同字框)。组词:同学。同字是半包围结构。

     学习学字,上下结构,下面是子,组词:学习。

   2.学习第三小节。

     指名读,思考:小作者越想越兴奋,此时她的心情怎样?(着急)

    (1)你是从哪句话看出来的?(到底什么时候,才天亮呢?)

     学习什、才、亮。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什(亻+十=什),用数笔画的方法记住才,用比一比的方法记住亮(与高对比)。

      引导学生找出亮的反义词,从而理解亮的意思。

    (2)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小作者有多着急?

(特别着急)那你能读出这种急切之情吗?

    (3)除了着急,你还感觉到了什么?(无奈)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唉)

    (4)在唉的后面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它叫破折号。

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学生交流)

   老师告诉你,这个破折号表示声音的延长,我们在读唉的时候,要把声音拉长,这样就更能表达出小作者既着急又无奈心情了。同学们试着读读。

    (5)在前面的两个小节中,也出现了这个唉,同学们也试着读读。

     (生读文。)

     哦,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的着急、无奈和兴奋。

    (6)小作者是这样急着天亮去(远足),她太高兴了,所以她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觉。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7)你觉得她的心里还会想些什么?

    (8)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本课的4个生字才、明、同、学。

    (1)课件出示字的笔顺,学生书写。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笔顺规则及间架结构。

     比如明是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结构的字的两部分一般要分别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和右半格。引导学生观察左右两边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部分的起笔是左低右高。学是上下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学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要上宽下窄,结构紧凑,上下不分家。

    (3)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4)学生临写。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2.布置作业。

    小作者的想象力多么丰富呀!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作者一样,多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也希望同学们能像小作者一样幸福、快乐。回家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让他们也感受到你的快乐。

      

板书设计:

        明天要远足

海 多种颜色 

云 洁白柔软   

5、一年级语文上青蛙写诗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青蛙写诗听课稿,分享青蛙写诗听课感受和记录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一篇:

青蛙写诗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

2、认识两个偏旁:秃宝盖儿冖,四点底灬。

3、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二)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情感目标: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练习朗读,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

三、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了解诗意。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 演示法 练习法 读书指导法 游戏法 问答法

五、教学媒体: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

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蛙长什么样子吗?你知道青蛙会写诗吗?今天我们去学习一首诗歌,就是关于青蛙的。

二、课件出示或者图片出示本课的插图

老师板书课题《青蛙写诗》,请大家把课题读两遍。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一只可爱的小青蛙带我们去读诗。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

2、你自己读读看。请学生自己小声的读一遍,注意自己读自己的呦,不要齐读。

3、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的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哪一位同学可以试着看拼音读一下本课的生字。

xiě shī diǎn yo ɡu ɡěi dānɡ chun men yǐ chnɡ

写 诗 点 要 过 给 当 串 们 以 成

xi ɡ yǔ

下 个 雨

2、分析生字:一个一个生字分析:看生字看生字拼音是几拼音节,什么偏旁部首,什么结构,怎样组词。是否多音字,反义词等。例如

学习生字写:音节:两拼音节,偏旁:秃宝盖儿冖,认识偏旁秃宝盖儿冖,结构:上下结构,请同学组词,最少说三个词,可以一起说,也可以找学生说。

3、就这样一个一个学完本课生字。

要:多音字

yāo 要求

yo 不要

反义词

下上

这节课我们要记住

秃宝盖儿冖,

四点底灬。

(三)我书中的组词

请学生圈出本课中的生字组词

如果本课有现成的组词,就直接圈出来,如果本课的生字没有现成的组词,可以写一个,以备以后忘了组词可以随时翻看。

四、朗读生字

(一)带拼音朗读生字

1、学生齐读:说出音节,偏旁部首,结构,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每一个字组三个词语。

2、学生领读(一课一领读)

(二)去掉拼音朗读生字

我会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开火车读自读。

五、游戏:找朋友游戏

老师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学生拿音节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后拼读

六、读一读(课后练习)

1、老师出示课后生字,看一看谁会读。

2、学生读一读。

诗歌 诗人 以前 以后 你们 他们 写字 写作业

七、考一考你

汉字魔术

写偏旁

写( )

点( )

们( )

过( )

加偏旁

与( )

占( )

反义词

下(上 )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老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认识了偏旁。

4、初读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背诵课文。

2、请同学们自己在课下把本课生字读给爸爸妈妈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找一找游戏:我在那里?

规则1、老师叫学生闭上眼。2、老师把本课生字图片贴在黑板上。3、老师说汉字,叫学生睁开眼去找。

二、朗读课文,初悟课文

(一)老师示范朗读课文,看图片或者课件出示短文插图,

(二)学生自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课文有几个小节。

三、分析课文,深悟课文

1、让学生说一说课文有几个小节?(5个小节)

2、你是怎样确定的?(这课文里有5个地方空一行处。)

3、同学们齐读第一小节

(1)雨点怎样说话呀?(淅沥沥,沙啦啦)

(2)青蛙说说什么了?(我要写诗啦)

(3)青蛙会写什么呢?谁会来帮忙呢?

4、请女生一起读第二小节,男生听着,听她们读得对不对。

(1)小蝌蚪说什么了?(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2)小蝌蚪长什么样?逗号长什么样?

(3)小蝌蚪真的和逗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5、请男生一起读第三小节,女生听着,听他们读得对不对。

(1)水泡泡说什么?(我能当个小句号)

(2)水泡泡长什么样?句号长什么样?

(3)水泡泡真的和句号很像。

(4)还有谁来帮忙呢?

6、请学生一起读第四小节

(1)一串小水珠说什么?(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2)一串小水珠长什么样?省略号长什么样?

(3)一串小水珠真的和省略号很像。

(4)有这么多朋友老来帮忙,青蛙的诗写成了吗?

7、请学生一起读第五小节

(1)青蛙的诗写成了他写的诗歌什么样子呢?

青蛙一共写了三行诗: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2)第一行是谁帮忙的?(逗号,因为第一行是一个逗号)

(3)第二行是谁帮忙的?(句号,因为第二行是一个句号)。

(4)第三行是谁帮忙的?(省略号,因为第三行是一个省略号)。

8、老师总结:小青蛙太可爱了,它让我们认识了逗号,句号,省略号。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青蛙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形象地 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比作了诗歌中的逗号、句号、省略号,读来让人浮想联翩。

四、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学生齐读男生读女生读分行读学生自读

五、表演朗读

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五个人一小组,进行表演朗诵。

六、考一考你

1、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2、蛙写的诗里面有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请你圈出来。

呱呱,呱呱,

呱呱呱。

呱呱,呱呱,呱呱呱

七、课文升华

想一想:青蛙写诗谁还可以来帮忙呢?照样子说一说。

两只乌龟游过来

身子一缩说:

我们可以当冒号

八、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学生说。

3、学习了朗读和分析了课文,背诵了课文。

九、下节课我们做什么?

1、下节课我们将进行写字教学。

2、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玩捉人游戏:老师把生字卡片帖在黑板上,然后老师叫一个学生说一个生字,这个学生叫一个学生去找,找对了,这个学生给他鼓鼓掌,找不对,这个学生告诉他怎么念。

二、指导写字

(一)指导书写汉字下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下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二)指导书写汉字个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个共3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指导书写汉字雨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雨共8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四)指导书写汉字们

1、笔顺

(1)首先,学生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用手书写笔画。们共5笔

(2)老师边写边示范。

(3)学生书写练习笔顺:在田字格本上书写笔顺。

2、带拼音书写汉字

(1)描红

(2)老师在生字格里书写带拼音的汉字:拼音写在四线格里,要对准下边的田字格,汉字写在田字格里。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3、组词

(1)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组词。

(2)老师写三个组词在黑板上。老师也可以只写一个组词,写三个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组词写在书上。

(4)老师在田字格里书写组词。

(5)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书写组词。

三、看看谁最棒

老师让学生去黑板上书写,讲评,比一比谁最棒。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

1、正确书写三个汉字。

2、正确书写汉字笔顺,带拼音书写汉字,组词。

教学反思:

青蛙写诗说课稿第二篇:

《青蛙写诗》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文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这首小诗歌共有五小节,短小精悍。文中以物拟人,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高兴呱呱呱叫,做诗的情景,以此为情节学习生字,初步认识和了解三种标点符号。教材内容图文并茂,活泼形象,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儿童喜爱的文,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教学留下广阔的空间。

  【设计说明】

  《语文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一年级学生的认字、识字能力不强,而本识字量较大,对于学生来说有些困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依据儿童心理特点,本教学设计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同时依据教材图文并茂,内容活泼形象的特点,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富有情境的图画,多种形式的朗读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启迪孩子的灵性!在教学中体现三个结合:把阅读和巩固识字相结合,阅读和培养语感相结合,阅读与促进学生的发展相结合。

  【教学目标】

  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两个偏旁,会写个们两个字。

  2正确朗读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个生字和正确朗读文。

  【前准备】

  制作有文中景物和生字的和生字卡片。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一、前游戏

  师生玩圈圈变变变的游戏。请发挥你的想象在圆圈上添几笔它会变成什么呢?老师也想加入你们的游戏中。在黑板上画出荷叶,小蝌蚪小水泡,一串水珠。快看!我们的黑板变成了美丽的池塘。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这时,从池塘里跳出一只青蛙。他要给我们写诗了,青蛙到底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青蛙写诗》。教师板书,齐读题。

  2学习写诗这两个字出示词语卡片。写诗指名读观察一下写可以怎么记呢?写字的偏旁和我们以前学过宝盖头有什么不同呢?除了写诗还可以写什么?师是整体认读音节,并且是翘舌音。你能给师找个朋友吗?(诗人,诗歌,古诗)

  二、初读文,随文识字。

  青蛙写诗就是一首好听的儿童诗,这首诗是张秋生爷爷的作品,看他是张秋生爷爷,他写的故事也特别有意思。你听听《顶呱呱的呱呱先生》、《打喷嚏的兔子》有趣吧!介绍张秋生爷爷是想告诉我你们一个诀窍,以后走进书店买书,看到张秋生三个字,把它买来,这样的书,你一定爱看。因为他的书最适合我们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看。

  2请同学们翻开书84页,听老师读文。

  3大家听的这么认真,一定是很喜欢。自己试着读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4指名分小节读文。同学从字音正确方面评价。

  下雨了,池塘里的小青蛙可高兴了。它要宣布一事:读第一小节。有个难读的词雨点儿指导读好儿话音。

  (1)认识点认识新偏旁灬。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有时表示火,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识记要字引导学生认读,并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6学习第2~4小节,认识过、给、当、串、们、以。

  导学:青蛙写诗了,它是怎样写的呢?都有谁来帮忙了?我们来看第2~4小节。

  学生自由读文,圈画出谁来帮忙了。

  学生汇报,引导学生用(有有还有。)有条理地说话。教师板书: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并贴图。

  (4)指名读第二小节。

  在这一节中藏着三个生字宝宝

  预设:过:用加一加的办法记,辶+寸=过。组词:过去 过来 过年

  给:用加一加的办法记,纟+合=给。组词:送给 给你

  当:当是一个多音字。当心、当做。

  7水珠也来帮忙了,多少水珠呢?一串水珠

  串:古人用这样的图形表示串这个字。后来演变成两个椭圆形被一根竖线串在一起到现在变成了扁口串一起拼读一遍。生活中哪些是成串的呢?

  们:猜字谜门外有人。很多人在一起就是人们。

  以:组词说句子。以前、以后。

  8导学:这么多小伙伴来帮忙,它们是怎么帮忙的?

  (1)学生汇报,教师演示: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它们的形状,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2)导学:这些都叫标点符号。让我们用像的句式说说这些标点符号。

  预设:小蝌蚪像逗号;水泡泡像句号;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9有这么多好朋友帮助小青蛙,小青蛙的诗终于写成了。

  (1)出示成说说怎样能记住成字。(拼读)

  指名读第小节。其他同学要思考:听了青蛙写的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预设:只有一个字呱。

  指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读青蛙的诗。青蛙写的诗,虽然都是同一个字,但是有了伙伴们的帮忙,这诗就有了味道。自由练读青蛙写的诗老师领读注意节奏。

  三、中游戏

  雨越下越大,小青蛙要回家了,谁能帮助他过河呢?(生字卡片游戏)

  四、生字回文,与阅读再次结合。

  导学:这些生字放回文里你们会读吗?

  五、写字指导。

  这节还有一个任务,要写好两个字。

  屏幕出示个、们,让同学关注观察这两个字的偏旁说说有什么发现,

  2让同学当小老师提醒。

  3人在上,不变化,撇捺落在横中线,人在旁,捺变竖,左窄右宽要靠拢。教师范写,让同学看清起笔,运笔,收笔。

  4.学生练习。同桌评价。

6、一年级语文上小蜗牛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小蜗牛听课稿,分享小蜗牛听课感受和记录

小蜗牛说课稿第一篇:

(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谜语。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就是可爱的小蜗牛。(出示蜗牛图片,板书课题:小蜗牛)读课题,再读。

你们平时见过它吗?对它留下了什么印象呢?(爬得慢;爬过留有一条粘液;冬眠。。。)

3.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打开课本之后,你发现今天这篇课文和以往的有区别吗?(没有全文注音)2.没有了拼音的帮助,你还能读课文吗?

好,(出示我能读)那就请你大声朗读课文,遇到有注音的字多读几遍,并标好自然段。

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看看你都标对了吗?(出示答案)

3.此处缺过渡语(出示互助学习)四人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如果他的方法好,你就夸夸他;如果他有困难,你就帮帮他。

同桌互助学习,师巡视。

4. 检查认读句子

(1)让我们和这些字宝宝打声招呼吧!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的生字

(2)字宝宝们去掉了拼音小帽子,躲在树上等着你们去摘呢。PPT摘苹果,齐读生字。

(3)最后一个苹果变出了那么多的词语,你能读吗?开火车认读词语

(4)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书上没有注音,看你能认出它们吗?出示图。(课后题看图猜字)

蜗牛 发芽 草莓 蘑菇 雪(个别读 齐读)放在黑板的一侧

后面3个字,你发现了什么?(都有草字头,都和植物有关。)

虽然课文中没有注音,但你们能借助图画和已经学过的字,大胆地猜出了字的读音,聪明!

(三)细读课文,感受四季

1.同学们,字词都学完了,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和同桌一起分段朗读课文。找找课文中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一共对话了几次?妈妈说,小蜗牛回答,这样就是一次对话。请你一边读一边找,开始吧!

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我们请三组同桌来分角色朗读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三次对话,请你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3.我们先来看小蜗牛回答的三次话,课件出示:

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1)谁来学做小蜗牛?把句子读正确、通顺。

(2)从小蜗牛的回答中我们看到树林里的小树发生了什么变化?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小树长绿叶、树叶变黄、树叶全掉的图画。

(3)认读词语碧绿碧绿,在文中是形容什么的?

齐读:碧绿碧绿的叶子。

说一说:碧绿碧绿的( )

当树叶全变黄了的时候,我们可以说(金黄金黄)的树叶。

课文插图中还有什么?你能用( )的( )来说一说吗? 鲜红鲜红的草莓 雪,白雪白的地面 雪白雪白的花朵 嫩绿嫩绿的小芽

(4)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小蜗牛的话吧。

5.在小树不断的变化中,四季早已悄悄走过。小蜗牛爬呀爬,发现其实不仅是小树,还有很多景物也会悄悄地告诉我们四季的信息呢。

这些景物属于哪个季节呢?请你把它放到相应的图(小树图)下面。(发芽 草莓 蘑菇 雪)

6.出示下面的句式:你能用上句式,把图上的内容说一说。

小树 ,已经是 了。

树叶 ,地上 ,已经是 。

7.出示儿歌

四季的景物好美,你喜欢吗?

叶芽叶芽点点,春天已经来到;

草莓草莓甜甜,夏天已经来到;

蘑菇蘑菇圆圆,秋天已经来到;

白雪盖住地面,冬天全变不见。

此处缺过渡语,请许许填上,我脑子疼

(四)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对 妈。

(1)出示,你发现了什么?(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强调:这两个字的左边有变形,作为偏旁要写得瘦一些,为右边让位置。

对:左边的又捺变点,右边的寸横变短。

妈:女字旁的第三笔是提,往右上略斜。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笔顺。

(3)学生练写。

学生先按笔顺描一描,再写一个。学生互评后再写字。

(五)课后延伸

1.把这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吧。

小蜗牛说课稿第二篇:

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2.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教学重点:

认识住、孩等12个生字,会写对、妈等四个字。认识2个部首。

教学难点:

1.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季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

2.蜗牛图片,蜗牛生活背景,幼儿观察记录。

3.电教器材:投影仪。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蜗牛吗?蜗牛啊非常可爱,今天我们就和蜗牛来交朋友,好不好?蜗牛啊也有爸爸妈妈,蜗牛会和爸爸妈妈发生什么事呢?

二、认识课题

(一)谁认识黑板上的三个字?

(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小蜗牛》大家齐读。

(三)有谁见过蜗牛?长什么样子?

提出质疑,引发幼儿探究蜗牛的生活习性和简单的生物知识。

(软体动物,吃植物叶子,会伤害庄稼和花草,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

(四)观察蜗牛的爬行动态,想想它们一家在干什么呢?引发情感。

(螺旋形的外壳,半透明的柔软身体上还有花纹,两只触角非常灵活)

(五)你能想象出蜗牛一家它们在干什么?

(构思一副惹人喜爱的蜗牛的一家创作画,相互交流自己的故事。)

三、理解课文

(一)蜗牛我们已经很了解了,想不想到课文里去看看,讲的是什么故事?

(二)哪位同学想读一读课文?那就让几位同学一人读一段吧?

相机指导:蜗牛妈妈的话要读得亲切,充满鼓励。小蜗牛的动作很慢,读小蜗牛的动作时,要读出蜗牛慢行的状态。

(三)学习课文之前啊,老师想看看你们预习的怎么样?

出示屏幕:哪位同学认识屏幕上的字?来读一读

相机指导读得不标准的同学的发音等。

(四)接下来咱们做个游戏吧?看看哪些同学能最快的说出老师出示的词语,谁就是最棒的。

(五)同学们可真棒,看来同学们预习的都很充分。

(六)出示背景图。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小蜗牛想出去玩,咱们看看小蜗牛去哪玩了?哦,这里有暖暖的阳光,有青青的草地,有美丽的鲜花。看,谁来了?拿出蜗牛卡片,小朋友们好,我是蜗牛爸爸,看我身上的花纹漂不漂亮啊?还有比我更漂亮的呢,你们猜是谁?(蜗牛妈妈)还有呢?(蜗牛宝宝)。它们一家日在玩什么游戏呢?(师幼共同想象描述情景。)

(七)今天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蜗牛的一家,和他们成为了好朋友,那么我们下节课就一起去看看小蜗牛都在妈妈的要求下,去了哪些地方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蜗牛的一家我们还记得吗?我看看你们还记得多少?

出示词语,指名读。

这节课啊我们就继续去和蜗牛的一家交朋友,看看小蜗牛都去哪里玩儿了?

二、新课

(一)首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大声的读一读这篇课文,看谁读得认真。

(二)表扬已经读完还能做好的同学,现在请你们拿起笔,画一画小蜗牛一共去了几次树林?

小蜗牛每次都是什么季节去的?又是什么时候回来的?

指名回答:一共去了三次树林。第一次是春天去,夏天回来;第二次是夏天时去,秋天时回来;第三次是秋天时去,冬天时回来。

原来小蜗牛每个季节都去了树林,那么书中告诉我们小树林里一年四季有哪些明显的特点?

春天:树发芽。

夏天:叶子多、密、绿,草莓成熟。

秋天:地上长满蘑菇,树叶变黄。

冬天:树叶落光,地上有雪。

(三)小蜗牛爬呀爬,可是每次到树林都需要一个季节的时间,这说明什么呢?

指名回答:说明小蜗牛爬的很慢

三、总结课文

(一)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呢?

预设:时间过得很快;要珍惜时间;做事情不能太慢。

(二)其实啊,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它的习性就是比较慢,可是蜗牛也在不停的爬,我想这说明了蜗牛做事情很认真,只要认真就一定能做到,而且蜗牛也欣赏到了四季的美啊,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板书设计:

春天 小树发芽

夏天 叶子绿 草莓

小蜗牛

秋天 叶子黄 蘑菇

冬天 叶子落 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歌曲、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欢快的音乐、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不足之处是由于时间安排不太恰当,模仿练习对话环节显得仓促,学生说得不充分。

7、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3:小青蛙说课稿

《小青蛙》说课稿

一、说教材

《小青蛙》是一篇孩子们喜欢的儿歌。本组教材充分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本文要求掌握的生字7个,要求会认的字12个。由于面对的是低年级学生。我尽量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以识字为主,阅读为辅,以多种游戏的形式,使枯燥的识字教学活起来。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和自主识字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开展活动,有张有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学法: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认知水平,运用做一做、演一演、议一议、贴一贴、读一读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乐于参与的活动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三、说学生

一年级学生思维活跃、自信心、表现欲特强,但持久性很差。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多、新,让他们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此外,在学习生字时,学生只会抓简单的字进行说明学习,对较难的字不大爱理,所以,在教学中我需要对较难的字给以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悟。

四、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针对本课生字特点,拟定了以下几个学习目标:

1.情感目标:(1)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青蛙做的好事,培养爱护青蛙的情感。(2)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知识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多种活动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辩清字形。(2)认识新的部首(3)对本课的第一类生字认、会写、会用。

3.能力目标:能正确归范的书写本课的第一类生字。

教学重难点:识记生字,寻找方法,正确书写。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它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课堂气氛的营造十分重要。良好的气氛容易让学生入情,入境,产生心灵的共鸣,尤其导入语所起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精心设计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课件运用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显得丰富多彩,将学生带进直观的教学意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同时也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导入时质疑: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两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他们是谁吗?看着画面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抓住契机:小朋友,仔细看看小青蛙的表情,告诉我他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青蛙?几句话就把学生引入到我创设的教学情景中,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活泼。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目的。

2.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示讲故事,让学生在亲切的语言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兴犹未尽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去朗读课文,紧接着让学生自由发言读书所得。

3.指导学生识字识词。

(1)在本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出示本课生字,引领孩子们通过试读、抽读、齐读、带读、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儿童的天堂,可以满足孩子们好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找朋友、送生字回家,而且注意的紧张度也会较高。所以,我利用多种游戏活动,如:字宝宝回家、猜一猜等多种形式,让孩子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学生喜欢听的语言,用亲切的语气和孩子们说话,让他们爱学、想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同时,又能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3)通过大屏幕出现生字并质疑,让学生共同交流识字方法,可以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识字,如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熟字变形、找规律、分解字形等,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如:猜谜语、编儿歌、比动作、引用同学或家人的姓名等方法进行识记。运用课件的演示,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孩子们大声的朗读,一个个生字完整的出现,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自主的寻找出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发现生字的结构,认识两个新的部首。

(4)字词开花,说句子。在识字教学中,巧妙地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为学生提供说练的机会,不要拘泥于汉字学汉字,读汉字,默汉字,颠来倒去就那几个字,一堂课下来,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兴趣全无。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的能力,挖掘他们的智慧,让他们在和谐的语言环境中自由表达,在玩中练习说话,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提高了表达能力。

(5)至于写字,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写字要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独立完成写字任务,教师只作点拨、指导。通过课件出示难写的字:如:因、困、点。用形象直观的演示,加深学生的印象,正确书写生字。在不知不觉的教学中,就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六、说课总结

本课教学力求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动脑动手,身心愉悦,实现尊重儿童,发掘童真,童趣的课程价值。

8、一年级语文19课棉花姑娘说课稿

《棉花姑娘》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棉花姑娘》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童真的童话故事,课文主要讲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可它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吃掉棉花姑娘的叶子时,七星瓢虫把它们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又快乐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课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动物医生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同时,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了本文,能让学生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愿望。树立起保护益虫和益鸟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是放在第二课时,在学生对本文生字已经基本掌握。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阶段的阅读训练重点及低年段的识字写字为重点的要求,制订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各种方式的朗读中让学生主动体验故事中角色的心灵世界。在读读议议中了解益虫等一些科学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从内心喜欢阅读、朗读童话故事。对科学常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留心观察、探索和发现身边的科学常识的欲望。树立保护益虫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七星瓢虫是益虫。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法:

俗话说: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从本课的三维目标和低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多媒体课件激趣法

新课标指出本阶段的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游戏学习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学生的最爱。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新鲜的做法。在教学生字词时,通过开火车读等小游戏达到事半功倍的识字效果。

3.换位表演法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孩子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在读、演棉花姑娘的教学环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用各种形式的换位读,引导学生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去感受,去想象,去体验,分角色表演。以读演代讲,感悟课文内容。突破朗读的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法

在课的最后阶段,利用拓展延伸的环节让学生将收集到的有关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的资料拿到课堂上交流。培养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同时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在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合作学习,在汇报交流时,顺学而导。

五、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得好不如学得好。新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主要让学生掌握以下学习方法:

1、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如在读棉花姑娘和演棉花姑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互帮互助、互评互学,实现生生互动,学会倾听、评价、合作,在读中感悟、演中体验,在演读感悟中学习本文。

2、学会感情朗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认为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之能和谐发展。我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由读、个人朗读、表演读、换位读、齐

读等多种方式读书,以演读促理解,感悟课文情境。

3、学会积累词句的方法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进行拓展练习:如碧绿碧绿的(),雪白雪白的()。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词语,以开小火车形式巩固字词。

(二)理解课文

1、理解第1自然段

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棉花姑娘怎么了?

在学生的答案中探究:因为棉花姑娘不久前得了一场大病。出示病中的棉花姑娘图,引导学生认识蚜虫。由于学生对蚜虫比较陌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教师简单介绍蚜虫的大小(跟芝麻差不多),生长繁殖特别快,再启发学生想象体验成千上万的蚜虫待在棉花姑娘身上会怎样?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是可恶的蚜虫让棉花姑娘生病了,随后出示句式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

这三个自然段句式相同,易于理解。精讲第2自然段后,让学生自学3、4自然段,这一由扶到放的过程,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到底有哪些医生来给她治病呢?围绕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在通过读文中很快就有了答案:燕子、青蛙、啄木鸟。

这些医生都能帮助棉花姑娘治病吗?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不能。棉花姑娘的病越来越严重。她一次又一次的呼救,引导学生个性朗读,读好三次呼救请你帮我捉害虫吧!(朗读能力的培养不能离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在体验、想像中生发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3、学习第5自然段

棉花姑娘终于盼来了能给她治病的医生,那就是七星瓢虫。了解七星瓢虫的特点,找找七星瓢虫与棉花姑娘的对话,知道朗读。

4、学习第6自然段

七星瓢虫有没有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穿插说话练习:碧绿碧绿的()学白雪白的()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她的心情怎么样呢?你来说说看。(这一环节设计,不仅仅是让学生着眼于棉花姑娘因为病好而笑,更主要是借棉花姑娘的笑引导学生明白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有关益虫的科学知识。)

(三)拓展延伸说一说

同学们,除了课文中提到的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你知道大自然中还有哪些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1、捕鼠能手猫头鹰

猫头鹰的食物主要是野鼠,一只野鼠一个夏天要糟蹋一千克粮食,而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就能捕上千只野鼠。也就是说:一只猫头鹰在一个夏天就能为人类保护1000千克粮食,抵得上三个人一年的口粮。

2、除害飞行家蜻蜓

蜻蜓是昆虫世界中最出色的飞行家。一只蜻蜓一小时能吃20只苍蝇或840只蚊子。

今天我们从故事中知道了很多知识?你还知道身边哪些益虫、益鸟?推荐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沟通课内外,从更多的科普课外书中去了解科学,喜欢科学,探索和发现身边科学。)

(四)小结:齐读我们身边处处有科学,要去探索,去发现。

(五)作业:结合课文精选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七、说板书:

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 飞的害虫

啄木鸟 捉 树干里的害虫

青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蚜虫

本课板书分三部分组成,以捉为中心,左边是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右边是空中、树干、田里的害虫以及蚜虫,这样设计力求体现故事内容,凸现科学常识,一目了然。

9、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日月水火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日、月、水、火, 能按笔画记字形,能结合插图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了解象形字构字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探究动力,从而发现构字规律,产生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4个生字,能够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禾和火字,能在田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通过几天的学习,我们已经和一些生字宝宝成为了好朋友,看,他们今天都来到了这里,我们赶快来和它们打个招呼吧(出示卡片)。

那么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几位新朋友,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互相认识一下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四课日月水火。  

二、新授课  

1、师:现在请我们大家一起先来看一下大屏幕老师给你们带来些什么?(出示课件)

生:太阳。

师:对太阳,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太阳,那么太阳也有另外一个名称,我们称它为日。还有什么?

生:月、水、火、山、石、田、禾。师一一介绍图的意思。  

2、师:我们仔细观察一下除了图片外还有些什么呢?

生:字。师:对了,同学们观察的都非常的仔细!

那么这个字体呢就是象形字,这些字就是与它所表示的实物是非常接近非常像的,形象字的构字方法是描绘物体的轮廓,突出物体特征。  

3、课件演示讲解,让学生了解演变的过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师:那么后来通过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演变变成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汉字,那它现象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演变字)。通过图片象形字汉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识字能力。

山的字形就像几座山峰连在一起;水的字形就像流动的水纹;火是根据火燃烧时的形状;田是根据田地的形状写成的。  

4、 放在一起读,不按顺序读,师:大家都做的非常棒,那么能试着用这几个字组词吗?

生:日光 生:月亮 生:田地......  

5、师:非常好,那我们现在来做个小游戏吧,找一组开火车,来进行一下猜字游戏好吗?

生:好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呢?那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怎样写的,然后一起来说说你的收获有哪些。  

四、板书  

4 日 月 水 火  日 月 水 火  山 石 田 禾 .  

五、课堂反思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深入认识了象形字,并且初步体验了象形字的识字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逐渐放手,还原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合作中实践探索、学习新知。此时教师的角色只是一个学习的点拨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正确、规范地书写4个生字。  

2.完成课后练习2看拼音写字。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每个生字。  

教学难点:

教师指导禾、火字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巩固生字  

小游戏:摘苹果(谁能把写在苹果上的生字或带有生字的词语读对,谁就可以把苹果摘下。)  

二、新授课  

1、现在我们都认识这些字了,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的家吧,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是在什么位置上的吧?  

2、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日,让学生们观察书写顺序,然后让学生说是怎么写的,然后书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且告诉学生第二笔是横折钩,第三笔的横是挨左不挨右让学生在田字格中跟着一笔一笔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教师在黑板上范写田,注意的是第四笔竖是挨住上下而第三笔是不挨左右,步骤同上。范写禾,步骤同上,范写火,步骤同上。完成书中田字格中的练习。  

3、学生评议:

展示学生书写情况,说说哪些字写的好,哪些字写的不好。

4、巩固练习:

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在生字本上书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5、完成课后练习连线。  

三、总结  

哇!你们真棒!中国汉字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比一比,看谁把字写得最漂亮?  

四、 板书  

4 日月水火  

田字格中的:日月水火  

课后题中的连线在黑板中画出。

10、一年级语文上册金木水火土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一年级语文上册金木水火土评课稿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儿歌,它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形式展示了一些汉字的构字特点。它是在第一课《天地人》的基础上,继续认识金木水火土五个高频字,理解所代表的具体自然事物。课文既有对第一课天地认识的扩充,又有新知识点的延伸一写字, 学一的偏旁,掌握从上到下的写字顺序。

【教学目标】

1.会认一、二等7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会写一、二等字。认识笔画竖横。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

知道写字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位置的要求,知道一看二写三对照四改正的书写要求;

学习在田字格上写字,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儿歌:

教师出示读书姿势要求,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小朋友,爱读书。.

身直头正肩放平,

眼离书本一尺远,

读书姿势要记牢。

按照正确的读书姿势读一读第一课。 (教师纠正读书姿势。)

11、二年级语文上风说课稿

师:真聪明!那谁来和这位朋友打个招呼,抽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风》这首小诗。背挺直了和老师一起读。板书课题:风

出示自读要求

师:孩子们翻到66页,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它。找一找:风娃娃都到过哪些地方?出示金钥匙:边读边想象。

板书:树叶、林木、河水(你找得真准)

3、学习第一小节:

孩子们都读的很准,刚刚风轻轻地在我耳边说,想听一听哪个小朋友能把第一小节字音读准。谁愿意来?

抽生读;

正音:颤动、那儿

字音读得真准,特别是这两个词,这么难都读准了,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一起读一读。(全班读两次)

颤动 那儿

情景创设:原来这是一个调皮的风娃娃,它最喜欢和大家做捉迷藏游戏。它喜欢一个人漫步在大自然中。他首先来到了树林里,它走到树叶的身旁,我们并没有发现它,但是(读)

(引读: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理解:颤动,是什么样子的?谁来做一个动作

师:你瞧,这棵树被风吹拂以后,它的身体在不停的微微摇动着,这就是颤动。

师:可是小朋友们,是什么样的风能让树叶轻轻的颤动,而不是上下左右摇晃呢?

是呀,文中的风它是那么的轻,那么的柔,难怪让人几乎无法察觉。

师:谁能读出这种轻、柔、美的感觉吗?(轻,柔,美,舒服)

师:你能读出这种感觉来吗?

抽生读;

师评:感觉真不错,挺舒服的。

女生读:女孩子再来试一试?

师评:真美,真舒服。

大家也想和这微风打打招呼了吧,一起轻轻地柔柔的,美美的读一次吧。

第二小节:

师:风想把第二自然段送给(眼睛最亮、耳朵最灵敏)的孩子。

抽生读

过渡:调皮的风娃娃继续在树林里穿梭着,它又来到了林木(树木)周围,所有的林木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亲切的打打招呼。它们是怎么打招呼的?(点头)

理解:点头

师:请你做做点头的动作,给大家打打招呼。真有礼貌!

师:此时,我们还是没有看见风,但是

(引读: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了。)

师:谁来当当这调皮的风娃娃,读一读这一小节?

抽生读。

师评:老师看到了一个调皮可爱的你。谁愿意再来感受一下?抽生读;

男生读:男孩子试一试;

第三小节

最后一个机会送给最会倾听的孩子。谁来

师评:(你的声音真洪亮,你读的字音完全正确),有个词宝宝忍不住跳出来让你教教大家。

游戏

学写游:先观察结构部首,在说怎么记住它并组词,接着讨论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师范写,生写,展示评比。提醒左中右结构的字要写得紧凑些。

过渡:调皮的风娃娃继续进行着它的旅途,他又来到河水旁。它的嘴一吹,河水就起波了。原来,风娃娃是到河水里来做什么啦?(做游戏了)

理解:起波。起波是什么意思?

师:想看看调皮风娃娃是怎样让河水起波的吗。你看调皮的风娃娃往河面一吹,河面波光粼粼,层层涟漪像花朵一样绽放。他们多开心呀!

师:你能读出开心的心情来吗?抽生读;

师:老师体会到了你的开心,谁能够体会的更深刻一些,再来读一读?抽生读。

比赛读:一二组读;三四组读;

师评:孩子们真的太棒了,听着你们动听的声音,让老师想像出了一幅波光粼粼的画面。

4. 齐读

全班齐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带着我们饱满的感情,美美的把这首小诗再来读一读吧?(红黑字体)

背一背;

真美,我们的风轻轻地拂过树叶,(引导背第一小节)

又调皮地和林木打着招呼,(引导背第二小节)

不一会又踏着节拍掠过小河,(引导背第三小节)

四、拓展 节选诗歌

小朋友们,风还到过哪里呢, 有另一位诗人捕捉到了这个调皮的风,我们一起看看它又跑到哪去了。

师:小朋友,风来到哪儿啦?

生:

师:那你们能来当当小诗人,把这一次风到的地方用诗歌表达出来吗?自己试着轻轻地说一说。

生:

师评价:你可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小诗人。

你把风到了的地方用诗歌表达得特别清楚

我喜欢你的诗歌

过渡:风虽然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他却在我们的身旁,无时无刻不感受这它的存在。瞧我们伴随着音乐看看风可能都到过什么地方吧。

图片

师:现在如果让你来当当小诗人,你会怎么写。

汇报:还有什么情景让你感受到了风的存在?

A 柳枝拂动;

B 头发飘动;

C 红旗飘扬;

D 花香飘过;

E 凉风瑟瑟;

师:请小诗人们把你们的小诗写在题单上,待会我们来交流。

投影交流。

板书设计:

树叶 林木 河水

12、二年级语文上雾在哪里说课稿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1、读字音准确☆

1.结构匀称☆

1、书写正确,无错别字☆

1、根据意思理清句子所使用的关联词语☆

河( )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太阳下山了,周围渐渐( )下来。

我国的海( )线很长。

4、总结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放学后把课文讲给朋友们听一听吧。

板书:

19 雾在哪里

大海

雾 天空

海岸

自己

13、二年级语文上坐井观天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听课稿,分享坐井观天听课感受和记录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一篇: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会写沿、际、信等八个字。

2.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在本文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初步了解课文寓意。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和对话。

过程与方法:

1.本课主要采用朗读、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去读课文。

2.课文朗读和理解寓意结合,课文情境和生活情境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寓意,感受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沿、际、信三个生字。

2.会写沿、际、信、抬、蛙、错、答、还八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了解寓意。

三、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画理解井沿即井口的边,让学生张贴小鸟和青蛙各自在井的什么位置;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大话就是吹牛不实在的话;联系句子和上下文,通过读,找小鸟说的话: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理解无边无际就是非常大,大得没有边际,进一步扩展思维,除了天无边无际,哪些事物也能说无边无际;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学生通过质疑引读,在思考后自己解开了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完成的。

2.通过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

3.通过摆一摆、演一演,读一读等适合低年级儿童年龄特点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进而理解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成语,你们还记得它们吗?谁来说一说。(生答)教师相机肯定:学习到的知识就能记住,你们真棒!

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坐井观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则成语故事,齐读课题。观是看的意思,用你的话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生答:坐在井里看天。

【设计意图】由已经学过的《识字四》的内容入手,引入到新课的学习。注意知识间的衔接。读题后,让学生解释课题,了解坐井观天的意思,直接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然后圈出生字,画出生词。标出自然段。

2.课文里有三个认读字,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自己读读这三个生字。课件出示:带音节的本课生字。

3.去掉音节请学生带读这些生字。

4.开火车读词语。

井沿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无边无际

5.再次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的是谁和谁的什么事情?课文讲了小鸟和青蛙争论天有多大的故事。

教师顺势出图:青蛙和小鸟。

【设计意图】教师有目的、有层次地一步步安排学生读字、读词语、读课文,达到认识生字、读通课文的目的。让学生动笔圈画生字和自然段,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朗读感悟

阅读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各自所处的位置。

1.请大家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一个学生贴图,帮助小鸟和青蛙找到它们的位置。

出示井图,学生贴小鸟和青蛙的位置。

2.理解词语井沿的意思。

师:井沿是哪部分,谁能指给同学们看?师顺势将井沿两个字写在井沿上。

师:大家看清楚怎么写这个沿字,三点水,注意右边的上半部分是横折弯,没有钩,不是几,下面再一个口。

写好后,指生齐读井沿一词,然后师拿起生字卡片沿字,再齐读。

3.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井里。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设计意图】教师充分利用书中放大的插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理解了井沿,弄明白了青蛙和小鸟各在什么位置并随机识字。

4.理解落字。

师引导学生思考:明明是停在井沿上,课文中为什么说落?

理解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它从上面下来,所以是落在井沿上。小鸟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很累了,飞不动了,所以是落下来的!

教师顺势鼓励学生能联系课文读懂了这个落字。

5.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落和停的比较,理解文中用词的准确并为深入理解课文、感情朗读打下基础。好老师好 童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课件教案请加 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ongxue8

6.细读品味二至七自然段。

过渡:小鸟和青蛙就这样一个在井里,一个在井沿上,为天有多大争论开了,他们之间你一言,我一语,这就是对话。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都争论了什么?

(1)整体感知。

①分角色读二至七自然段。

下面老师读解释语,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青蛙的话。边听边想:他们各自眼中的天是怎样的呢?

②学习生字际。

际字要求会写,生跟着老师一边写一边记。

师:际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际在这里是边界,也就是靠近边缘的地方。那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呀?没有边际,很大很大。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观点,避免琐碎的问题。板书中随文识字,随板书识字,加强生字的复现,切实体现低年级字词教学的重点。

(2)理解小鸟的观点。

①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哪句话,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②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自己读,指名读。

③你们还从小鸟说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

④观看多媒体动画片,理解天无边无际。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的两句话,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动画片,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的意思。启发学生认识小鸟为什么说得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⑤句式练习。

小鸟飞过了( )( )( )( )都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它说天是( )。

⑥读好这两句话: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师:小鸟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句式练习进一步理解无边无际,理解小鸟为什么说得对并加强说话练习。

(3)理解青蛙观念错误的原因。

①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谁知道什么是大话?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②谁能读出青蛙不相信的语气。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③青蛙和小鸟都坚持自己的观点,谁也不让谁,小鸟说你弄错了,青蛙说我不会弄错的,你们看,它们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课件出示:

小鸟:你弄错了。

青蛙: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你是弄错了。

④生分角色读上面三句话。

⑤同学们观察一下,你发现小鸟的两句话有什么区别?

⑥为什么这里要多一个是字?

是就是的确、真的意思;强调青蛙真的弄错了。它们就是这样争论不休的,那么该怎么读呢?

指名分角色读五至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鸟说的两句话的比较,强调小鸟的自信,同时也理解青蛙的自以为是。为分角色感情朗读对话打下基础。

⑦青蛙为什么笑了?小鸟为什么也笑了?

⑧分角色朗读全文。

7.总结全文,理解寓意。

(1)青蛙为什么会说错了呢?小鸟又为什么会说对了呢?

(2)学到这儿,你想对青蛙或小鸟说些什么呢?最好用上老师给你的几个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目光远大、眼界开阔、见多识广、自以为是、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好老师好童 学原创制作,更多视频 课件教案请加微信免费领取:haolaoshihaot ongxue8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词语说话,把新旧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达到了训练学生说话的目的,又加强了积累和运用。

(3)此时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教师小结:原来,青蛙坐在井底,看到的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告诉他,天是无边无际的,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也会看到天怎么样?

看问题,如果站得高一点,就可以看得多一点,想得全面一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情境设置,加强对寓意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学生自学会写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

2.交流记字方法。

3.观察字形特点,找相同点。

4.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注意字的细小之处。

5.书写反馈,贴沿际两个生字,说一说写时应注意什么。

6.老师范写,边写边说:写沿时,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写际时,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出示答还请同学们说说写这两个字注意什么?

答上下结构,要做到上窄下宽,还是半包围结构,左下包右上。要先写不再写走之儿。

学生描红、书写。

8.展示评价。同伴之间互相欣赏一下。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你们喜欢故事里的谁?对了,我们不要做井底之蛙,要像小鸟一样眼界开阔。其实在祖国的文化宝库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只要你像小鸟一样努力,在书的海洋中遨游,多读些有益的课外书,你也会见多识广的,而且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坐井观天说课稿说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理解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谁来啦!    (课件)青蛙、鸟

青蛙经常在池塘、陆地等地方生活;小鸟总在天空飞翔。他们见面的机会可不多。但是,有一天,这只可爱的青蛙见到了这只可爱的小鸟,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事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坐井观天。板题。读题。

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它们就像一面面镜子,经常照照,你就会发现自己一天天长大了。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3、读了课题,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欣赏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

1、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呢?板书:

争论

2、因为什么事情争论? 板书:天有多大? 

3、过渡:他们在哪儿争论呢?一起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齐读。

2、指名说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师(指板画):井沿,就是井口的边沿。沿,就是边。

过渡:他们就这样一个在上,一个在下,争得面红耳赤。它们是怎么争论的?它们各自的看法是怎样的?(认为天有多大?)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7自然段,并用不同的标记把它们的话画出来。

四、讲读课文二----七段

1、汇报画线情况,多种形式读。

2、分小组讨论:小鸟和青蛙一共有几次对话?展示仪指导学生做笔记。

学习第一次对话 

(1)指名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女生扮演小鸟,男生扮演青蛙。

你读懂了什么?

(小鸟是从天上来的;小鸟因为口渴了,才飞来这儿;小鸟是从很远的地方飞到这儿来的;小鸟已经飞了一百多里。)

(2)猜一猜:小鸟可能飞过哪些地方?(飞过雪山、草地、村庄、田野)(小鸟真是见多识广啊)

(3)指导朗读,读出天的大。强调一百多里。

学习第二次对话 

小鸟说自己飞了一百多里,可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找到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师引读:青蛙说天不过-------,还用飞------?那么远指多远?(一百多里)

你能把这个问句换一种说法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

大话是什么意思?(大话就是吹牛。大话就是做不到的事,也要把它说出来。大话就是没有根据的话。)

(2)可见,青蛙是多么的自信,多么的自以为是!谁能把它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指名读自由读)

(3)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认为天有多大?请一个同学代表青蛙把自己的看法亮出来。

板书:井口那么大

这可是青蛙的看法,小鸟的看法呢?谁愿代表小鸟把看法亮出来?出示课件:上有插图和青蛙的话:轻声读句子,找一找小鸟用什么词来形容天。指名答,板书:(无边无际)

(4)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没有边际,形容范围很广)

小朋友们都看过天,请说说,天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大、美、蓝)课件

你们还可以从小鸟的哪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大得很。从第三段中小鸟回答说我飞了一百多里这句话看出天大得很。那谁能用赞叹的语气读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除了天无边无际,生活中还有什么无边无际?继续点击课件,海洋无边无际、沙漠无边无际、森林无边无际练习用无边无际说话。(可仿写)

3、师总结: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可是青蛙却认为小鸟说的那些话都是大话。他们为此争论不休。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个读青蛙说的话,一个读小鸟说的话,你们也试着争论一下吧!

学习第三次对话 (抓住两个笑)

1、青蛙和小鸟争着、争着,还笑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读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三次对话吧!(自由读)

2、学习第6自然段:

(1)听了小鸟的话,青蛙笑了,你们知道青蛙笑小鸟什么呢?

(因为它认为自己不会弄错的。)

  (2)出示:我不会弄错的。

     ①我( )不会弄错的。

     ( )里能填什么词?

     ② 你觉得青蛙怎么样想的?(肯定自己是对的。)把自以为是的语气读出来。

     ③ 指导朗读我不会弄错的。(自信、肯定、自以为是的语气)

  (3)它为什么这么肯定自己不会弄错的?

     ① 指名答,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② 青蛙有没有说错?我们来做个实验。

      a、请学生用圆纸筒看天花板。

      b、你看到了什么?

      c、青蛙坐在井里,它会看到什么?

   d、青蛙跟你们一样,坐在井底看天,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视线,只看见了井口对上去的这块天,其余广阔的天空都没看到,所以它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就是坐井观天。

     ③ 它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井口以外的天,所以,它肯定自己是不会弄错的。

  (4)朗读青蛙的话,读出自以为是的语气。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第7自然段:

(1)青蛙笑了,我们发现小鸟也笑了。它笑什么?(小鸟笑青蛙眼光太狭窄,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小片天,还自以为是,不承认自己的看法有错误。)

(2)所以小鸟说你是弄错了。

    a、这是小鸟第几次说青蛙弄错了?

  (3)小鸟为什么叫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呢?(因为青蛙跳出井口以后,眼界就会变得开阔,就会看到无边无际的天空,就不会再坚持自己原来的错误看法了。)

  (4)这时,小鸟的心情怎样啊?(着急)为什么着急?你能读出小鸟的心情吗?

 4、小组合作,读第三次对话,也可找你的好朋友争论争论。评议:读得怎样?(要先笑后读,要读快点)男女生再读。

五、感情升华

  2、他们争呀争呀,到底谁对呢?(小鸟)(同样的天,为什么青蛙和小鸟的看法不相同呢?)

3、小结:看来,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板书:

  4、齐读板书:我们不要坐井观天,要开阔眼界,做见多识广的人。(这就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

六、拓展写话。

1、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再也不愿做井底之蛙了,于是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课件出示)

例如: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这下子,它惊呆了。它看到天空是无边无际的,蔚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到处鸟语花香;说:原来外面的世界这么美丽!看来我真的错了,小鸟没有说大话。

七、布置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教学反思:

本学期的研讨课中,我选了《坐井观天》进行研讨。本课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学生知道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所以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学习课文中的三次对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坐井观天的比喻义,使学生懂得目光狭小、见识短小就会把事情弄错的道理;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在上一节课的老师的教学中,我们成功地让学生了解了故事的寓意,会读出对话,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及时题目归纳和小结比较深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理解有一定难度。

虽然我对教学中各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但我在以下几点还做得不够:

第一、准备还不够充分。虽然说,准备时间也有一星期,可是算起来,时间还是太紧了,白天上课没时间的,晚上的时间也少之又少,而在准备教案时花了很长时间,在背的时间上就少了,所以在上课时,我对教案不是很熟,在讲课是思维有点不清晰。

第二、我上课时语速还是太快。虽然比刚开学有所进步,但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还是偏快一点,需有待改进。

第三、操练读课文、句子、对话的方式单一,不够多样化。

第四、学生的课堂纪律不够好,没有及时纠正,可以通过表扬其身旁的同学以达到提醒开小差的同学。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改正,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进步得更快。

14、二年级语文下25课羿射九日教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羿射九日》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神话故事,这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射掉九个太阳,拯救人类于水深火热的事情,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本文的教学价值在于把握羿的人物形象,进而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二、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根据统编本双线组合的编排思路和新课标对阅读的要求及其课后习题的提示,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识射、值、熔等12个生字,会写觉、值、类等9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艰难、炎热、从此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能借助表格内容,讲述羿射九日的故事。(教学重点)

3、通过关键词句,把握羿是一个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的英雄形象,进而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教学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和教法学法

在遵循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基础上,我准备从以下板块来进行本课的教学:

第一板块:揭示课题,启发神奇

出示羿的图片,让学生对羿有所认识,从而引出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羿射九日。引导学生分析课题:羿射九日,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完后,你对这个神话有什么认识?意在明确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板块:讲述故事,发现神奇

1、范读课文,要求:圈点勾画出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会写的9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请同学们借助表格内容,讲述这个神话故事。

要求:1、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讲述 2、注意表情和手势

突破问题1:会认的字,我准备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识字方法,采用借助拼音读、去拼音读、齐读等形式开展。会写的字:按照认读字词观察结构分析关键笔画范写描红评价的顺序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巡视课堂,保证学生书写正确。

突破问题2:制作一张表格,使学生有条理地讲述。

意图:这一板块,意在落实低年级识字教学的要求,也为了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和讲故事的能力。其中,对于讲故事的训练,我把重点放在:借助表格,提取重要信息,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讲述故事,重点把羿射日的经过讲清楚。同时,如何讲述生动、有趣,我也给予了方法指导。

第三板块:把握形象,领悟神奇

主问题:你觉得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要求:从第 段 词语或句子,分析: ,所以我觉得羿是一个 人。

环节:1、独学 2、研学 3、展示

提示:可以从太阳的角度来分析

意图:主问题的设置,给学生开放性的空间,便于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本。这一板块,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予肯定和鼓励。预设:善良、勇敢、善良、英武、有爱心、有责任心、射箭技艺高超、为民除害、救民于水火等。在分析羿形象的同时,也顺带分析了太阳的形象:顽劣、自私、无情、不守规则。

第四板块:联系现实,思考神奇

学完后,你认为羿射九日这个故事在现实中存在吗?你对神话又有什么认识?

不存在。太阳代表自然界的灾难,羿代表人类克服灾难的能力,弓箭则代表人在改造自然中的工具或方法。这个故事,虽然在现实中不存在,但它却很有代表性。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关系。当自然界出现灾难危及人类的生存时,人类不是被动接受,而是发挥主观能性,运用工具或方法去利用和改造自然,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简言之,这个神话故事表达了上古时期人类征服自然的美好愿望。

拓展: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盘古开天地等

四、说设计理念或教学特色

注重文体教学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特色。本文是一篇神话故事,教学重点在于体会神话的神奇之处。为了使学生感受神话的魅力,我引导学生在讲述故事中发现神奇,在把握羿形象中领悟神奇,在联系现实中思考神奇,使羿身上所代表的人类美好品质播撒在孩子的心中,从而激发起学生阅读神话的而兴趣,进而体会到我们祖先所具有的伟大想象力与创造力。

15、二年级语文下册蜘蛛开店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蜘蛛开店》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蜘蛛开店的过程,它渴望简单,害怕麻烦,结果没有开成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事应该坚持,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不能怕麻烦,害怕困难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实现如下目标:

1.会认蹲、寂、寞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明白蜘蛛的改变。

在了解蜘蛛的变化的基础上,明白做事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教学的重点、难点:认蹲、寂、寞等15个生字,会写店、决、定等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为:在了解蜘蛛的变化的基础上,明白做事要迎难而上,有始有终的道理。

三、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属于低年级,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心理可塑性较强。对于学生们来说,蜘蛛开店害怕麻烦,没有坚持精神比较容易懂,而且课文篇幅不长理解起来较为容易。

四、说教法

1.引入法

蜘蛛的三次改变是课文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这三次改变的引读,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重点,更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培养学生的感悟,还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科学的价值观。

2.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

重点句子和词语是那些能体现课文内容,人物情感的句子、词语。在教学 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他们理解蜘蛛的心理变化,把握蜘蛛的性格特点,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

五、说学法

引导学生在抓重点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在识记生字的时候,我让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识记生字的好的方法;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指导朗读,把握人物的情感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

1.趣味引入

运用图片、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引起学生兴趣,从而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文本

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并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感悟文本。

为了突破难点,我让学生们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从而理解蜘蛛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并从中受到教育。

4.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文本所体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现实,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成为自己认知水平的一部分。

5.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清楚明了,贯穿全文,能够很好地为文本服务,让低年级的小朋友们感知文本,并有所感悟。

七、说预期效果和课后反思

预期效果

这篇文章的教学,很好地解决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使同学们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并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16、二年级语文下册13课画杨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九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学习、做事应该有认认真真、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四、说教法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教得生动,学得轻松,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

五、说学法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这节课我引导学生用心看,想象着说,认真读,仔细找。在理解重点的教学中,我想先运用旧知识导入新课,再用实物吸引学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读方式,学生间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让学生明白道理。对于难点,我想先采用小组讨论、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关键词,再反复朗读,联系实际来加以突破。

六、说教学设计: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五个环节。

  一、谈话引入新课。

  学生据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交流。通过实物或图片这些直观思维引入本课,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交流汇报学生搜集资料,提高学生汇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又为后面进一步理解课文做知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遇到不认识的字,用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教师指名在初读课文中继续锻炼学生迅速总揽文章大意的能力。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如:课文主要讲_谁_在_哪_发生了_什么_的故事。

3.检查认字情况

  使学生不但认识、理解生字词,而且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多种形式的理解词义为感悟课文做好铺垫。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提出问题:一节图画课带给我们的是深深的思索,你从中又受到了那些启发呢?学生边读边想: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受到启发?要求在书上画出来,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看法。

  这里应该注意培养学生默读习惯,学会倾听小组其他成员意见、合作探究,共同分享。

  另外,学生会对文中的其他内容来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感受,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孩子有个性化的见解、体会。教师注意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朗读指导。读中理解、感悟、品味,让学生围绕自己的看法和真实感受来分析说明。

  四、回味全篇课文

  可以自由读,小组内分角色朗读全文,回归整体。重点引导学生练习朗读老师神态变化的语句及与学生的对话。

  通过朗读全文,让学生感受人物个性,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再次得到提升。

  五、课外延伸

  在平时,你一定也听到过一些使你受益的话。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把它记录下来,随时随刻提醒、鼓励自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积累。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以上是我对这一节课的预设,但是课堂是变化的,随时可能生成新的问题,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学生独特的发现和体验,让学生在品读文章的过程中,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17、三年级语文上望洞庭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望洞庭听课稿,分享望洞庭听课感受和记录

望洞庭说课稿第一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螺。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说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5、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音乐、收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以景引诗、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我们一起去观赏一番吧!

2、出示配乐课件1(庐山瀑布课件)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时,你想吟诵哪首古诗来表达心中的赞美?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

3、我们继续领略美景,出示配乐课件2(天门山图片),此刻,你又想诵读哪首古诗呢?齐背诵《望天门山》。

4、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欣赏了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壮丽景色,这节课,我们继续游览,会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课件3(洞庭湖图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谁对洞庭湖有所了解?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板书课题:望洞庭(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诗题)(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初读感知,体会诗的音韵美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3页,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2、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抽读,评价。

3、同学们还想读吗?在朗读这首诗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以前读古诗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把古诗读好?(生发表意见,师课件出示要求)(在古诗中,一声二声归为平声,三声四声归为仄声,在读诗的时候平声我们要读的慢一些长一些,仄声要读的快一些短一些,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吧)

4、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把古诗读三遍,第一遍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把它读通,第三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来。(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5、齐读,评价:读得有板有眼,富有节奏和韵味。

三、 精读会意,品诗赏景悟情。

(一)总体把握,丰富积累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的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诗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诗,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桌的伙伴。(学生自由读文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2、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说,相机板书:湖水、明月、青山

3、你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指名说一说,(生:湖光山色、山青水秀、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

  4、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说得真恰当!老师也送大家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齐读词语)

5、你觉得洞庭湖的秋夜的景色如何?(美、安静等等)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首诗吗?

(二)品悟一、二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语言训练: 和 两相和

2、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出示平静的湖面图片,理解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的迷蒙的样子)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尽量用上刚才积累的四字词语。

4、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指名读,评价(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品悟三、四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诗人在什么地方欣赏洞庭湖的美景?相机理解遥望。师小结:第三句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是远看,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诗人遥望的是什么?山水色中的山水分别指什么吗?(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

3、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1)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相机识记生字螺

  (2)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3)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现在你弄懂这句诗中,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4、你打算怎么读这两句?指名读,评价。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两句诗,齐读: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看到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篇,体会它们的异同。出示:《临洞庭》(节选前四行诗句及注释)

临洞庭

〔唐〕孟浩然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注释:①湖水平:指湖水涨满。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此指水天一色。④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的低洼地区。⑤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请你借助注释,细细品读,感受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指名说说读后的感受。

3、比较异同:异:《临洞庭》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而《望洞庭》描写的是一个晴朗的秋夜洞庭湖上的安静和谐的景色。同:都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4、小结:两首古诗,一动一静;一个波澜壮阔,气势雄伟,一个静谧和谐,柔和秀美。让人品味洞庭湖的千姿百态,感叹祖国山河的美丽。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5、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你还可以到你喜爱的名胜去游览,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6、让我们再次吟诵《望洞庭》。师生齐诵。

五、多种形式指导背诵,感悟诗情意境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

1、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2、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评价。

3、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4、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5、面对这样的美景,此刻,你就是诗人,你想说什么?(总结全诗,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望洞庭说课稿第二篇:

《望洞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螺。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说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洁和精美绝伦,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5、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灿烂的古代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古筝音乐、收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以景引诗、引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我们一起去观赏一番吧!

2、出示配乐课件1(庐山瀑布课件)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时,你想吟诵哪首古诗来表达心中的赞美?指名背诵《望庐山瀑布》。

3、我们继续领略美景,出示配乐课件2(天门山图片),此刻,你又想诵读哪首古诗呢?齐背诵《望天门山》。

4、我们观赏了雄伟壮观的庐山瀑布,欣赏了长江流经天门山附近一段的雄奇壮丽景色,这节课,我们继续游览,会看到什么景色呢?出示课件3(洞庭湖图片),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谁对洞庭湖有所了解?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5、引出课题。师: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从古至今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美诗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诗人刘禹锡来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这样一幅美景,不禁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佳作。听,他正在吟诵呢!板书课题:望洞庭(请同学们拿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诗题)(多媒体出示诗和配乐朗诵。)

二、初读感知,体会诗的音韵美

1、请大家打开书,翻到第13页,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2、谁愿意展示自己的朗读水平?抽读,评价。

3、同学们还想读吗?在朗读这首诗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以前读古诗的经验,说说怎样才能把古诗读好?(生发表意见,师课件出示要求)(在古诗中,一声二声归为平声,三声四声归为仄声,在读诗的时候平声我们要读的慢一些长一些,仄声要读的快一些短一些,大家试着自己读一读吧)

4、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把古诗读三遍,第一遍争取把字音读准,第二遍把它读通,第三遍按照一定的节奏朗读,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来。(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5、齐读,评价:读得有板有眼,富有节奏和韵味。

三、 精读会意,品诗赏景悟情。

(一)总体把握,丰富积累

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别看这首诗才短短的四句,但是如果你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诗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生动的画面。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诗,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同桌的伙伴。(学生自由读文后与同桌互相交流)

2、诗中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说,相机板书:湖水、明月、青山

3、你能用上一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指名说一说,(生:湖光山色、山青水秀、月明星稀、风清月朗、皓月当空)

  4、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说得真恰当!老师也送大家一组词,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银光闪闪、水平如镜、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胧胧、宁静和谐。(齐读词语)

5、你觉得洞庭湖的秋夜的景色如何?(美、安静等等)你能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首诗吗?

(二)品悟一、二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感受和和谐、协调。

你读出时间了吗?(秋天的夜晚:秋月)

你读出当时作者眼前见到的景物了吗?(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天上明月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结合看插图。

两相和这两谁与谁?(湖光与秋月)

此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美景?(湖光秋月如此和谐,水月澄洁,一片宁静的氛围,一派和谐之美!)

语言训练: 和 两相和

2、感受镜未磨风平浪静。(未:没有。)(出示平静的湖面图片,理解没有磨拭过的铜镜的迷蒙的样子)

这里藏着一个精确的比喻,你读出来了吗?(把潭面比作铜镜)

这铜镜还没有打磨呢,有些模糊,有些迷蒙。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阔湖面,涟漪轻起,波光粼粼。)

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这湖面浩阔,如月下铜镜铺在大地,涟漪轻起,粼粼细波,一派迷蒙之美!)

3、谁来说说这两句诗句的意思?尽量用上刚才积累的四字词语。

4、谁能美美地把这两句诗读好?指名读,评价(给生配乐)

   湖光/ 秋月/ 两相和,潭面/ 无风/ 镜未磨。

(三)品悟三、四句,理解诗句并感情诵读。

出示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诗人在什么地方欣赏洞庭湖的美景?相机理解遥望。师小结:第三句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有一段距离,是远看,所以诗的题目是《望洞庭》。

  2、诗人遥望的是什么?山水色中的山水分别指什么吗?(山就是指君山,水就是洞庭湖)

3、远远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形成的景色,像什么呢?出示实物:白银盘和一个青螺)

(1)你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白银盘里放着个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相机识记生字螺

  (2)请你与画中的景象比一比,像吗?

  (3)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变成了一个精美绝伦的工艺品。现在你弄懂这句诗中,诗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

4、你打算怎么读这两句?指名读,评价。让我们美美地读好这两句诗,齐读:

   遥望/ 洞庭/ 山水色, 白银/ 盘里/ 一青螺。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看到同学们意犹未尽,老师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首同样是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篇,体会它们的异同。出示:《临洞庭》(节选前四行诗句及注释)

临洞庭

〔唐〕孟浩然

八月潮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注释:①湖水平:指湖水涨满。②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③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此指水天一色。④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的低洼地区。⑤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2、请你借助注释,细细品读,感受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指名说说读后的感受。

3、比较异同:异:《临洞庭》写洞庭湖汪洋浩荡,一望无际,气蒸荆楚,波震岳阳的壮观,气势雄伟;而《望洞庭》描写的是一个晴朗的秋夜洞庭湖上的安静和谐的景色。同:都是描写洞庭湖的景色。

4、小结:两首古诗,一动一静;一个波澜壮阔,气势雄伟,一个静谧和谐,柔和秀美。让人品味洞庭湖的千姿百态,感叹祖国山河的美丽。此刻,你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5、总结:同学们,洞庭湖是我国的名胜,观光旅游的人很多,你们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阳市边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阳楼;我们祖国地大物博,你还可以到你喜爱的名胜去游览,好好地领略一下祖国的锦绣风光。

6、让我们再次吟诵《望洞庭》。师生齐诵。

五、多种形式指导背诵,感悟诗情意境

同学们,我们平时学古诗都是用读的方法,今天大胆改革创新,用唱、画等方式来再现古诗,表达诗意、诗情好不好?

1、学生自由组合,通过喜欢的方式练习再现古诗。

2、学生通过喜欢的方式展示古诗。评价。

3、这首诗意境很美,谁能美美地把它吟诵并背诵?

4、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用上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5、面对这样的美景,此刻,你就是诗人,你想说什么?(总结全诗,体会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8、三年级语文上带刺的朋友说课稿

学习击退大黑狗语段。

⒈ 默读第二部分,试着从时间、地点、发生的事情和我的感受几方面说说第二件事。

板书:护身本事大 高兴

⒉ 找出刺猬是怎么护身的句子。

交流,出示:我刚想叫住它,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几个仙人球似的。大老黑很快调过头去,呜呜地哀叫着溜走了。

⑴ 理解鬼,感受作者喜爱之情。

⑵ 指导朗读。 板书:喜爱

说明:在文本中,击退大黑狗这件事是略写,因此,教学过程可重点抓住一个鬼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

四、总结全文,在情感升华中学会善待动物。

⒈ 学了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要以带刺的朋友为题呢?

⒉ 点明作者的情感变化,再读课题。

⒊ 同学们,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近小动物,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做他们最亲密的朋友。

说明:这一环节,是对作者情感线索的整体回顾,期待学生能对主题有所提升,激发孩子们热爱小动物,亲近小动物的情感。课后还可以阅读《珍珠鸟》、《我和狮子》等作品,写写读后感,加深感受和体会。

附板书:

15 带刺的朋友

一天晚上 第二天晚上

枣树上 草棚前

偷枣(本事高明)   击退大老黑(护身本事大)

惊愕           钦佩           高兴(喜爱) 

带刺的朋友说课稿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自主识字。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指导背诵57节的课文。

   2、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3、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能够使句子生动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4、体会作者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于小动物的关注与喜爱。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句子不同的表达方式,懂得使用比喻句,发挥想象,使句子更生动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多彩的童年生活中,肯定有许多朋友。有的给你精神上的鼓励,有的给你学习上的帮助,有的朋友给你的生活带来乐趣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小作者有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揭题:15带刺的朋友。(板书课题)

   3、师:带刺的朋友是指谁呢?(刺猬)

   4、师:请你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刺猬。

     过渡:文章的小作者也非常喜欢刺猬。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师: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思考并完成填空。

     思考:小作者通过哪几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媒体出示:作者通过____件事写出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分别是_____和_______。(找出相应的小节;用简要的话概括地说)。】

   2、学生交流。

    (板书:偷枣2---9刺狗1015)

    说明:概括地说一件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教学生一些方法,十分有必要。这个环节中,老师提供给学生句式,能帮助学生概括地说好,练习的指向明确,易操作。

  三、再读课文,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1小节

   1、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小节。

    指名读。

    【媒体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2、师:这里,老师有一句句子(媒体出示),请你来比较一下,你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理由。(数量多、香味、动态美感(起风时)、比喻句)

     师:第一句的表述方法有没有错啊?(没有)只是第二句是比喻句,把(红枣儿)比作(玛瑙),更生动形象。在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比喻句,使文章内容的表述更生动形象。

     过渡: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

  (二)学习第2-9小节

   1、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小结,文中有一句话直接夸奖了那只刺猬,快速地找找是哪一句,用直线划出来。

     学生交流:【媒体出示: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2、师:对啊,让我们好好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惊喜以及对刺猬的钦佩之情。

     师引读: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

     师:钦佩、本事什么意思?谁能用近义词来解释一下?(佩服、本领)

     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板书

     过渡:小作者说,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

   3、师:【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第29节,用曲线划出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明的句子,并圈出描写刺猬偷枣的动词。

   4、【媒体出示】师引读47小节,体会一下刺猬偷枣的高明。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老师也感觉到这可爱的小家伙偷枣的本领的确十分高明。

   5、【媒体出示】老师请同学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句话作为总起句,来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在这中间,我们必须用到爬、停、掉、归、打滚、扎、驮、跑这8个动词,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看看谁来挑战一下?

   6、师: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

     板书:聪明机灵

     说明:板书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好的,在这次教学中,让学生一起参与板书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可让学生学习思考板书的艺术。通过设计板书,让学生牢记刺猬偷枣的整个过程,为复述、背诵打下基础,可谓一举多得。

  (二)第二件事(自学)

     过渡: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它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

   1、师:轻声自由读10-15小节,在读的过程中,老师请大家找找哪句话描写了刺猬用自己的聪明击退大黑狗呢?

     生交流。

     【媒体出示: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洒满月光的庭院里,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

   2、师:鬼可以用哪个词来代替?(机灵、聪明)板书

     哪个词能表现出刺猬的鬼?(缩成一团)

     刺猬只是把自己的身子紧紧一缩,就击退了大黑狗,说明它非常(聪明、机灵)对!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它的鬼,它的聪明、机灵。

     这句句子又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身子缩成一团的刺猬)比作(仙人球)。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

   3、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媒体出示:展开合理想象:大黑狗已经向那几只刺猬扑去。刺猬可真鬼,一个个把身子紧紧地缩成一团(图片展示),如同长着六个仙人球似的。跟这么机灵聪明的刺猬打交道,大老黑可遭殃了。瞧,缩成一团的刺猬心里得意着呢!此刻,刺猬们看着口流鲜血的大黑狗,会怎么想?怎么说呢?】

    (嘿!你这只大黑狗想吃我,没门!)

   4、怪不得文中的爸爸会说:(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媒体出示:狗啃刺猬没处下嘴】

    这是一句什么句?(歇后语)

    今天,老师给大家再积累两句和刺猬相关的歇后语。

    【媒体出示:黑瞎子捧刺猬碰到棘手事;蝎子碰到刺猬怎么着(蛰)】

    大家还知道别的歇后语么?

   5、到这里,刺猬已经把大黑狗击退了,怪不得小作者这么开心。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小节。

   6、同学们,如果这只聪明机灵的小刺猬就在你身边,你会怎样来夸夸它呢?

    (你真是鬼啊!大黑狗在你旁边,竟然没有伤害到你,却把自己给伤害了!你真棒!真牛!以后再有动物伤害你,你要更加地保护好自己哦!)

    说明:课文中写了大黑狗的过程,但细读之余,觉得有的情景没写出来,这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空间。老师通过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展开合理的想象说故事,学生的想象从文本出发,但又不脱离文本,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想象能力。

  四、总结拓展。

    师: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刺猬能利用它身上的刺来背枣,还能用刺来击退敌人,保护自己。只要你注意观察,你也会发现你身边的动物都有自己独到的本领。相信大家一定也能找到自己可爱的朋友。

    下面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份作业:【媒体出示】

   1、阅读或搜集一些小动物的特殊本领,体会它们的可爱之处。

   2、学习刺猬偷枣的写作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或者最熟悉的小动物来写一写。注意观察,用合适的动词,写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

  板书:

                     15、带刺的朋友

                     刺猬(钦佩、喜爱)

                     偷枣(2-9):高明

                     刺狗(10-15):鬼

19、三年级语文上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声音听课稿,分享大自然的声音听课感受和记录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第一篇:

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目标

1.会认妙、奏、呢等8个字,会写妙、演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妙。背诵第23自然段。

3.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说一说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一写美妙的声音,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难点:学习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话。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有花、有草、还有蝴蝶、小鸟等动植物,这是看到的。大自然里还能听到什么呢?你们可要听仔细啦!(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同学们可真会倾听。大自然里除了刚才听到的声音外,还有哪些声音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课文语言文字中去感受那来自大自然的美妙声音!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书8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反馈:

(1)要去参加大自然的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认识他们吗?自由读一读。

演奏 温柔 激动 雄伟 打击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淙淙 潺潺 哗啦啦 唧哩哩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2)先看第一行,谁愿意读?(评:你不仅字音读得准,而且声音非常响亮。)还有谁能像他这样读一遍?全班一起读一遍。

(3)再看第二行词,谁来读?(评:他的字音读得很准,尤其是呢喃鼻音读得很准。)全班一起读呢喃细语。

师:你们看,呢喃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怎样说话才是呢喃细语呢?我们去听听。(课件)两只小鸟挨在一起,轻轻的、柔柔的说话,这就是呢喃细语,全体女生读。

师:再来看这四个字,都是什么旁?说明什么?(水多)我们去看看。(课件)海浪猛烈地拍打着礁石,声势如此浩大,真是汹涌澎湃,全体男生读。全班一起把这些词连贯地读一遍。

(4)这些词谁会读?来,请这一大组的同学读。这些词虽然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表示声音的词,我们把它叫做象声词。这些象声词读起来可有节奏了,声音听起来美妙极了(老师范读),请全体女生带着男生读。

3.现在字音读准了,让我们把这些小伙伴带入到文中,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看你知道了什么?(随机板书:风 水 动物)

4.大家真会读书。文中写了大自然里的风、水、动物都能发出各种美妙的声音。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概况了全文的所有内容,齐读第一自然段。(板书:美妙)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妙

1.那么风的声音美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告诉老师这一段有几句话?

2.是哪四句话呢,下面老师想请四位同学来给我们一句一句地读。

3.现在请大家自由读一读第一句话,看你读懂了什么?(说一个信息读一遍)他是在哪里演奏手风琴?

你们看,作者把风比喻成了一位音乐家,他在森林里演奏着手风琴!那么风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下文。

4.出示: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1)哦,他是这样翻动着手风琴,就能演奏出不同的歌曲啦!请你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2)还有谁来读?原来风是这样演奏手风琴的,就像人一样。

(3)他用手风琴还演奏了怎样的乐曲呢?

5.出示: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第三句,看你知道了什么?

(2)柳树叶会发出沙沙的声音,你来读。梧桐树叶发出唰唰的声音,你来读。

(3)你们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树叶长得嫩绿嫩绿的,女生就是春天那柔柔的声音,来女生齐读这句。秋天来了,那一片枫树叶都变红了呢,来那一大组读。冬天来了,男同学就像松树叶那样依然挺拔,发出深沉的声音,男生齐读。

(4)这里用了四个不一样(课件将不一样点红),风这位音乐家可真了不起,用不同的乐谱奏出不同的乐曲。真是生读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6.除此以外,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还用他的手风琴演奏出怎样美妙的乐曲呢?

出示: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同学们,你们都听过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吗?谁来模仿一下?

(2)学生模仿沙沙沙的声音。(评:你的声音多柔和呀,多很好啊!)还有谁来试试?再轻一点?全班来试试!

(3)你们听,这声音轻轻柔柔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小声说话一样,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微风部分?

指一人读,(评:他的手风琴演奏的乐曲可真轻柔呀。)

(4)还有谁愿意来演奏?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多么美妙的声音呀!让我们仿佛看到微风拂过的情景。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来读,举手的同学一起来读。

(5)同学们,微风给我们的感觉竟是如此温柔(板书:温柔),那狂风又是怎样的呢?谁来学一学狂风吹起的声音?

(6)学生模仿呜呜呜的声音。评价:你瞧,狂风吹起来了,你这棵小树怎么就没激动起来呢?小树激动起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做一做。

(7)狂风吹过来了,风声越来越大,森林的小树们都高兴起来了,兴奋起来了,激动起来了,这是一首多么有力量的乐曲啊!谁能带着这种感受读读狂风部分?

狂风吹得更猛了,你们这一大组读。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了,全班一起读。

(8)多么有力量的声音啊,这真是一首雄壮而激荡人心的乐曲。(板书:雄壮)

(9)大自然里的风,有时是轻轻柔柔的,有时是雄壮而充满力量的,让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完整的读一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准备好了吗?

7.小结

(1)风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2)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自然段,微风的声音,狂风的声音还有翻动树叶的声音,实际都是在围绕这一段的第一句话写,我们把这样的第一句话叫做总起句(课件显示总起句),后面的三句话都围绕着这句话,在具体的描写风这位大自然的音乐家用他的手风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乐曲,我们称作分述句。这种先总起后分述的写法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的构段方式称为总分的构段方式(学生说一遍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样写可以让我们的文章读起来更加优美传神。

8.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在书上画出总起句,写上总起句和分述句,还在第二自然段的下面写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9.下面让我们合作读读这个自然段,吴老师读第一句总起句,你们读后面的分述句,让我们在读中进一步感受风演奏出的美妙声音(配乐)。

孩子们,在作者的描写下,使我们感到风所发出的美妙声音真是太令人陶醉了!

四、观察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了解字形结构、笔画等特点。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描红写字,教师巡视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三、四自然段,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2. 了解课文总分的构段方式,说说、写写美妙的声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里有许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他们是?(风、水、动物)

2. 他们将继续举行一场特殊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的主题是------(齐读课题) 大家想去听吗?不过,要去参加音乐会,听美妙的声音,还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语)。

(1)复习词语和四字词(齐读、开火车读)

演奏 温柔 激动 雄伟 打击 汇聚

呢喃细语 汹涌澎湃 波澜壮阔 敲敲打打

(2)朗读象声词(指名带读)

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淙淙、潺潺、哗啦啦、叽叽喳喳、唧哩哩唧哩哩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妙

过渡:上节课咱们学习了第1、2自然段,明白了第1段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整篇文章是围绕它展开的;知道了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一)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

1.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说?请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2.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下雨的时候,他喜欢玩打击乐器。(板书:(打击乐器)

3.这些乐器同时敲敲打打,真热闹啊!他们都打击出什么了?

出示句子: 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1)范读。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小雨滴落在哪儿?(滴滴答答是小雨落在?叮叮咚咚是小雨落在?)

(2)他还会落在哪儿,发出怎样的声音?

4.出示句子: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指名读,你发现句中词语的秘密了吗?(指名答)

(1)谁能仿照这种形式,试着说一说?(大胆发言)

(2)都:全部。说明了?(各抒己见)

5.这么热闹的音乐会,谁能读出来?(指名读,生生评、师生评)咱们一起热闹的读一读吧!(下雨的音效)

6.小雨滴不仅会演奏,当他们汇聚起来,还会干什么呢?(唱歌)

出示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1)自由读,你发现了哪些象声词?请用()括出来。

(2)你都听到些什么?(指名答)。(淙淙、潺潺、哗啦啦)

(3)这些象声词的变化,你感受到?(声音越来越大,水流越来越多。)

(4)谁能读出声音、水流量的变化?

(5)大海给人的感受是?(汹涌澎湃。想象画面理解意思。)

(6)山中小曲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海洋大合唱呢?找到两个形容词,用△标出。(轻快、波澜壮阔)

(7)师生小组合作朗读。

7.欣赏了这段水的演奏,咱们真是情不自禁地想说: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这句能概括整段内容的句子就是总起句。

8.配乐齐读第3自然段。

(二)动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

1.动物们也不甘示弱,他们是?(板书:歌手)他们也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谁来说说动物的声音怎样美妙?

出示句子:走在公园里,听听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叫;在水塘边散步,听听唧哩哩唧哩哩的虫鸣;坐在一棵树下,听听蝈蝈的歌唱。

(1)指名读。

(2)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动物的叫声?(大胆发言)

(3)这些小动物都在歌唱,它们都很快乐。

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谁能快乐地读读这句话?(评价)

(4)猜猜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各抒己见)

2.齐读第四自然段。

三、拓展练笔,总结提高

1.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接下来咱们做个小游戏,看看你听懂大自然的声音了吗?

(1)我是辨音高手。(听不同的声音)

(2)我是词曲家。(仿写。也是大自然的)

2.大自然的声音真是太美妙了,你们喜欢吗?现在让我们背背第23自然段吧!

大自然的声音说课稿第二篇:

大自然的声音

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字及相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课文描写的方法,想象课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

1.词语教学中重视象声词的教学,了解象声词的不同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不同声音所表示的不同事物.

2.课文重点是二至四自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文中描述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难点:

1.对文中总起句,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句子地内容及在段落中地作用.

2.了解课文描写地方法,体会作者地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同 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教师播放一些自然界地声音)你们还想听到哪些奇妙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同座互读,正音.

3.检查自学生字情况,重点指导读好柔,诉,敲,区别呢,量是多音字.

4.小组读书比赛.

5.轻声朗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介绍了哪几种大自然的声音?

三. 课堂练习

1.观察字形,说说你的发现?

2.师提示重点字的关键笔画,学生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课文.

1、游戏:找朋友.

2、读课文,说说课文描绘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二、精读课文主体感知.

1、再读课文,想想你最喜欢大自然的那种声音,为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读书感受.

3、全班交流.

第二,三,四段构段方式相同,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个段落重点指导,教师通过引读,分小组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体会声音的特点,初步了解这种总分的构段方式.其余两段由扶到放.(注意象声词的读法,边读边想象描绘的意境.)

4、朗读全文,尝试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背诵. 5、在老师的引导下背诵相关段落. 三、拓展

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美妙地声音,试着像书上这样记录下来.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8 、大自然的声音

可以再生

不可再生的;

生活的必需

① 然环境的构成

② 自然资源的分类

③ 生物的多样性

20、三年级语文上金色的草地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重点词句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自然景观的美,体验发现自然奥秘的乐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2.教学难点:

通过读课文,与文中小男孩一起去发现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此外, 要联系生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本篇课文,也是难点所在,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五、教学资源

1.自制的课件、课题组提供的资源。

2.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

六、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促进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激起观察自然的兴趣。

  2、多媒体情景法: 因为小学生生活经验少,但好奇心强,容易激发兴趣,因此,我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这几天忙着写论文,写案例,一直也静不下来写教案,这两天听这各位专家的讲座,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备的课,今天排除了这种想法,明天又排除了那种想法,到最后就不知道该怎么上了,但是昨天是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先备一下了。备完之后觉得课的设计自己也不满意,缺少创意,这样上课自己扶得太多了,总是自己牵着学生的思维,还有情感目标怎么更好地在这堂课中进行落实,朗读指导的形式,课文字词教学如何落实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傻了。

    第一课时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 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 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

   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

   3 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

       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

       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一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合拢。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

    (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三)拓展阅读、巩固生字。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巩固和掌握所学生字词。】

(四)确定主题、练习写作。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五)点评反馈、交流修正。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读题质疑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外国文学《金色的草地》,齐读。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自由读一读课文。(读之前让学生相互提提初读课文的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学生易读错的字词或自己进行指导。

   3、再读一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问题或是你想说什么?

  (结合学生的回答了解蒲公英:出示蒲公英的花和种子图,说说你看到过哪种蒲公英,谈谈自己的认识,教师补充,在认识蒲公英种子时相机学习生字绒。)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草地会是金黄色的?

    (1)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2)看满地盛开蒲公英花的图理解草地是金黄色的,结合感受读一读句子。

  第二自然段

   1、同桌齐读,感受文中的哥弟俩是怎么玩的。

   2、指名两位学生上台像他们这样玩一玩,一名学生上台帮忙读一读文本。课件播放蒲公英四处飘散的样子。

   3、师生评一评,相机理解一本正经、使劲、假装几个词语。

   4、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请两位学生上台演一演,一生帮忙读。

   5、一起来玩一玩,体会玩蒲公英带来的乐趣。(课件播放无数蒲公英飘散远去的情景。)

   6、一起在读一读本段最后一句,理解引人注目一词。

  第三自然段

   1、指名一生朗读,看看你发现了什么?自由说。

   2、出示填空题:

     蒲公英的花就像---------,可以--------、----------。

     早晨,花朵--------,是-------,草地是----------。

     中午,花朵--------,是-------,草地是----------。

     傍晚,花朵---------,是-------,草地是---------。

    (1)同桌互相说一说。

    (2)指名说一说,加上动作说一说,不看提示说一说。

   3、齐读本段。

  第四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又发现了什么或新的想法?

    (理解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一起起床,一起睡觉?)

(四)拓展阅读(10分钟)。

在拓展资料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短文快速自读。

【设计意图:多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 ,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好基础。】

(五)确定主题、练习写作(9分钟)。

1.播放ppt课件,

2.练习写话。

【设计意图:通过写话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书写能力,另一方面也会 让学生的思维更敏捷。】

(六)点评反馈、交流修正(1分钟)。

选择好的的造句段落大家共享,并且对写得好的学生口头表扬,给以鼓励。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训练学生写句子的能力】

板书:

金色的草地

带来发现秘密、寻找原因 可爱、有趣!

更加喜爱

快乐

金色的草地说课搞第二篇: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钓、拢两个生字,会写课后耍、装、劲、绒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等14个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和弟弟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乐的情形,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草地变色的原因。

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生活带来的乐趣,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4.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2.让学生在感情朗读、表演、交流中,体会、感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3.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品味语言,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学生自己走进大自然时经历的有趣事情或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第四自然段草地颜色的变化及原因。

2.体会文中我的情感变化及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难点:

能体会到课文描写的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

三、教学策略

1.美读感悟法:文章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教师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

2.多媒体情景法:运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展示课文相关图片,使学生在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的同时,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形象直观的课件展示,有助于学生读懂课文,感悟到语言文字带来的美,体验到发现的乐趣,也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设悬导入新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蒲公英的文字或图片。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蒲公英的知识。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蒲公英,请学生们欣赏。

3.导语:小小的蒲公英每天有什么变化,你有没有细心观察过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细心观察这种平凡植物的小孩,看看他发现了什么。

引出课题并板书:金色的草地。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入语文学习。多媒体展示蒲公英,可以使学生感受蒲公英的美丽。通过图片展示,设悬来引出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教师随机出示卡片,检查巩固生字、新词。

玩耍 一本正经 谢寥(lio)沙 绒毛 假装 钓(dio)鱼

观察 花瓣 合拢(lǒng) 手掌 有趣

3.理解词语。

一本正经: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引起人的注意,使人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4.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思考: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作者是谁?有什么感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老师帮助学生梳理问题。

5.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有困难的生字,给学生自由识字的空间。

【设计意图】读通文本是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前提,多种形式的学习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为深入体验文本做好铺垫。增强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朗读、审美能力。

(三)理解课文,品悟作者情感

1.营造氛围,感受草地之美。

(1)出示图片,谁能借助朗读把大家带入这金色的草地?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配乐出示一组图片。

导语:听着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真的来到了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春天,蒲公英盛开了,放眼望去,布满草地的金色蒲公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小鸟飞来了,蝴蝶飞来了,空中弥漫着青草的香气飘飞着蒲公英柔嫩的绒毛。那绒毛轻轻地贴在你的身上,落在我的头发上,亲吻着我们的面颊小朋友,这时,你最想在草地上做什么呢?

(3)看来文中的小朋友和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片草地,请大家齐读。

2.趣为主线,生成教学过程。

课文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让学生说说你感觉课文哪里写出了草地和蒲公英的有趣?

预设1: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玩很有趣。

(1)朗读第2自然段。

(2)抓住描写哥俩神情的词语装着一本正经使劲一吹假装打哈欠体会互相吹绒毛的有趣,指导朗读出愉快的心情。

(3)用自己的话说说引人注目一词的意思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东西很引人注目。

(4)蒲公英开在草地上,本是再平常不过的,可是课文为什么说这些并不引人注目的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预设2:观察草地的变化很有趣。

(1)默读课文3自然段,看看他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并出示蒲公英变化表,按课文内容填完整。

时间 早晨 中午 傍晚 第二天早上

草地颜色

花的颜色

(2)草地的颜色会变化,这是多么有趣的发现啊!朗读第3自然段。

3.读演结合,探究草地变化之谜。

(1)出示蒲公英张开和合拢的图片,并用手势图来解释蒲公英和草地颜色的变化。

(2)对照表格,同桌之间用自己的话说说草地在一天的三个时间里是怎样变化的,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来。再指名说一说。

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可以________。早晨,花朵________时,________被包住,草地就是________;中午,花朵________时,它是________的,草地就是________;傍晚,花朵又________,草地就又变成________的了。

(3)一棵小小的蒲公英在草地上有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可是今天我们却有了这样一个奇妙的发现,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同学们请你们就带着这种感情来练习朗读,先自己练着读一读。

4.体会段落写法。

(1)齐读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找一找作者在写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时,由哪个句子连起来写的?

预设:这是为什么呢?

(2)这是为什么呢这句话把蒲公英一天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连接起来了,这一自然段写草地变颜色的一段话先写发现草地变颜色的事实,然后用这是为什么呢?来连接草地变颜色的原因。两层意思不但讲得十分清楚,而且还很通顺。同学们以后在写文章时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当然可以用其他的连接句。

(3)小主人公2次发现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第一次发现是在无意中看到的,有的人可能不把它当一回事。第二次发现是带着问题,特意去观察后所看到的。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才能有所发现。

5.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1)为什么说草地是可爱的,蒲公英是有趣的?

(2)文中小朋友说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你觉得这种说法恰当不恰当?

(3)联系上文所讲的早中晚蒲公英花瓣的开合情况体会。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样?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产生主动探究的强烈愿望。从以下三点入手:一是让学生感受美,二是让学生体会趣,三是让学生探究谜。 美是辐射整篇文章的基调,趣是贯穿整篇文章的主线,而谜则是引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火种。

(四)拓展延伸,指向生活实践

1.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给学生提供一份蒲公英知识小档案,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蒲公英的知识。

2.利用课件出示含羞草、向日葵等植物,唤起学生的回忆,引发学生谈这些植物的神奇之处,从而对课文做第二次的拓展。

3.提出实践性要求。

大自然里有植物、动物,各式各样的物种千千万万,它们色彩缤纷、形态独特、习性各异,经常亲近它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会有独特的发现、新颖的感受,因而你会激动、兴奋,由此产生眷恋、喜爱。请大家把自己回到大自然的发现、经历、感受作为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一篇课文的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学习探索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的最后,我设计了3个拓展延伸的环节,这三个环节环环相扣,逐层加深。

(五)布置作业。

1.有选择地布置检测练习。

2.把你在大自然中的发现及时地记录下来,去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吧!

【设计意图】1.基础检测练习。2.让学生体验发现和探索的乐趣。

21、三年级语文上海滨小城说课稿

三年级语文上册海滨小城听课稿,分享海滨小城听课感受和记录

海滨小城说课稿第一篇:

教学目标:

  1、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 积累语言并且创造性地运用语言。

  教学步骤:

  1、 和学生谈话,导出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情和风景。

  板书课题:  海滨小城

  2、 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

  (13写了海滨;46写了小城)

  3、 提问:从整体上讲,海滨小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整洁)

  4、 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海滨小城的美丽的?请你默读课文,把你感受到海滨小城美丽整洁的句子划下来,然后读一读,试着读出自己的感受。

  5、 学习海滨这部分:

  (1)学生汇报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2)理解:浩瀚  指导朗读:浩瀚的大海  天是蓝的,海也是蓝的。

  板书:大海浩瀚天蔚蓝

  (3)理解:镀   换词理解例如:涂 染 图片帮助理解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体会人们高兴的心情。板书:贝壳多彩 沙滩

  船队归来 喧闹

  6、 教师小结海滨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从大海、天空、云朵、帆船、海鸥、贝壳以及船队的归来感受到了海滨景色的美丽,你有没有发现,作者是抓住了什么描写这些景物的?(颜色)

  7、 小练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大海  (    )的天空  (    )的云朵

  (    )的帆船  (    )的军舰  (    )的朝阳

  (    )的鱼   (    )的虾和蟹 (    )的海螺

  8、 能不能把这些短语带到文中去读,读出海滨色彩斑斓的美。

  9、 学习小城这部分:课文写了小城哪几个地方?(庭院 花园 街道)

  学生汇报感受深的句子,教师相机帮助加深理解,指导朗读。

  10、出示图片,认识榕树、椰子树、芭蕉树、凤凰树,想象小城被红云笼罩的景象。体会热闹(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板书:庭院树木

  11、想象填充句子:

  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都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

  文字投影:

  每逢休息的时候,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有的(       ),有的(        ),还有的(        )

  教师小结:这座小城充满了浓浓的祥和的气氛,人们生活在这里真是感到舒适和幸福。

海滨小城说课稿第二篇:

《海滨小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了解、体会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从而感受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文中描写小城美丽景色的语句。懂得怎样按一定顺序观察,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的观念方法,休会海滨小城景色的特点,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学难点 :理清观察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教具: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

1、同学们,昨天,我们欣赏了大海的景色,你们觉得美吗?好,请大家一边欣赏一边跟着教师回忆课文内容。

2、多媒体播放海滨录像,边看这引读。

3、作者写海滨先写了什么景色,再写了什么景色?(板书:大海、沙滩)

4、你觉得大海美在哪里?沙滩呢?(板书:色彩绚丽、动静结合)

5、在这样广阔无垠而又绚丽多彩的海滨的衬托下,小城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前往――海滨小城。你会看到另一番迷人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小城。

1、自由读四-七段,说说作者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再想想小城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学生读后交流。(师板书:庭院、公园、街道。美丽、整洁)

找出留给你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那么,作者是怎样写小城的美丽和整洁的呢?

3、我们随作者先来到庭院。学生观看录像,师范读。

指名朗读,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句)

自由读这一段,说说你觉得哪句话写得美,为什么?

实物投影出示句子: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①热闹:写出花多,花艳,争相开放。含拟人手法。

笼罩:覆盖,花多,几乎满城都是。

一片片红云:花多,花红,很美。 板书:花美

你见过这样的树开这样的花吗?这就是海滨城市特有的。

②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③你能把美的感受带给大家吗?指名多人读,齐读。

④再看录像,加深印象。

⑤如果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庭院中的树――(很多)板书:树多;有这些树都是亚热带树木,这也是海滨小城的特色。

⑥你还能找出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吗?(板书:叶香)

⑦齐读第四段。

4、总结学法。

小黑板出示:先找中心句,抓特点,再理解词句,感情朗读。

下面请大家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五、六段。同学们可以分组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

投影出示思考题:

⑴每一段各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划出。

⑵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用 划出,并圈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⑶小城的公园、街道具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地方?

5、学后交流,检查自学。

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讨论得也很热烈,那么你通过自学已解决了哪些问题呢?指名交流。

投影出示句子:

(1)一棵棵榕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一棵棵:树多。

绿绒大伞、密不透风:颜色绿,树冠大,树叶茂盛(板书:榕树大,树叶密)

指导朗读。

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再次体会公园里到处是绿树,体会榕树的大,树叶的密不透风。看着这绿树成阴的公园,你还能用什么句子来描述它,你还想说什么?(我真想去小城的公园坐一会儿)

是啊,这里真是小城人民的休闲好去处。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理解每逢,并指导造句。

(2)人们把街道都没有。

理解甚至,造句。 板书:清洁

小城街道的特点还有许多路是用细沙铺成的。你去过沙滩吗?在沙地上走过吗?那是怎样的感觉?(软软的,松松的,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这样的路也只有在海滨小城才看得到。这也是小城的特色之一。

6、齐读第五、六段。

7、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一段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三、总结全文。

1、小城的树美、花美、环境美,你们知道这样的美是谁创造的吗?(小城勤劳的人民)

他们在这样美丽整洁的环境中生活、工作,一定会感到很愉快。难怪作者一开头就自豪地告诉大家――(第一句)。

2、由此可见,小城的人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么你热爱你的家乡吗?好,教师布置一个作业 ,请大家用一段时间留心观察,以我的家乡在江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你的家乡苏州,写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

大海(色彩绚丽)留心观察、抓住特点

海滨

美丽 沙滩(动静结合)

海滨小城

整洁

庭院(树多、叶美、花美)

小城 公园(榕树大、树叶密)

街道(干净、用细沙铺成)

22、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燕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燕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经久不衰的优美散文,课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现状,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魅力。经过了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经验,学习重点逐渐向阅读过渡,也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借助图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但是孩子们对于事物的观察还远远不够,对于燕子这种候鸟的了解只能说是少之又少,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和活泼可爱,是一个难题。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学情的分析,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发展需要,结合课文内容,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熟知字词句,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知识目标)

2.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能力目标)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四、说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我通过创设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赏读教学法:运用自主感知朗读法、抓关键词品读法、对比品评法、设置情境悟读法等进行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3.图文结合法:充分利用教材的插图资源,以直观的方式,引导感知燕子的外形美,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欣赏燕子飞行、停歇时的优雅姿态。

4.小组合作学习法: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小组根据学习卡的要求研读文章段落,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文章情感,在合作中发现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分析讨论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五、说教学手段

我准备用多媒体、板书、动画、简笔画等手段辅助教学,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拥有充分的交流时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展示,精彩炫我

学生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前预习中在网上搜集的有关于燕子的图片,并简单概括一下你展示的这张图片中的燕子的形态和特点。这一环节可以刺激孩子对网上搜集资料增添兴趣,并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展示。

(二)情境导入,感受春景美

多媒体播放小燕子歌曲的视频触动孩子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增强趣味性,也从另一个角度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直观的表象更具吸引力,更易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细读品味,质疑探究

1.提出问题,寻觅春景美。

我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燕子》这篇文章,你们喜欢燕子吗?我们现在这个季节有燕子吗?燕子在什么季节才会来呢?接着导入对啊,燕子只有在春天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翻开课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找出春天有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请你在文章中标注出来。在学生回答过程中我进行提炼板书(板书:风、雨、柔柳、花、草、叶)。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的第二学段初步学会默读,通过我的问题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默读,训练阅读能力。】

这么美的花,这么美的树,这么美的柳丝,它们是怎么来到春天的呢?结合课文语境以及板书,学生理解赶集、聚拢这两个词语,体会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描写的烂漫无比的春天。

在同学们沉浸在美丽的春景中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喜欢春天吗?是啊,我们班的同学都被这美的景色吸引去了,南方的小燕子也按捺不住了呢。生齐读: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个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设计意图:我通过直观的动画、有针对性的问答、入情入境的范读使学生体会燕子对于春天的作用。学生沉浸在我创设的情境中自然学的轻松。】

2.赏读感悟,发现燕子美。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从南方赶来的小燕子?写了燕子的哪些方面?各自有什么特点?这样一只小燕子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细读描写燕子外形的句子。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在品中培养孩子的语感,熏陶孩子的情感,归纳出燕子活泼可爱的特点。教师跟进板书。

我问学生:有谁可以把燕子这种活泼可爱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来试一试?并且提示: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认为哪个地方可以读得更可爱?学生读得不到位的地方,我来范读。请学生朗读的同时,根据学生朗读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燕子的简笔画。通过简笔画的形式,学生较为直观地明白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顺序。

(四)自主探究飞行美、停歇美

1.学习第34小节的要求是:

①燕子飞行时美在哪儿?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

②你们认为这一节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

③从燕子的叫声中你想象一下它们可能在说什么?

在学生交流完展示问题答案的同时,教师跟进板书(飞行美:快 )。

2.学习第5小节的要求是:

你们觉得这一节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在交流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的探究发现紧扣文本主题,从文本出发,从文字入手,用换词法、情景设置法、图片感受法等不同的方法自主理解词语,适时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词,交流讨论,感受词语意蕴,不断深化对文本主题的认识。

例如:对比品评: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表现了燕子飞行速度十分快,飞行技术高超,突出燕子为春天增添的情趣。

3.再读第35小节,在语境中感受燕子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教师跟进板书(动静结合)。

(五)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春天吸引你的地方。从课内到课外,从阅读到表达,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春天的美好,形成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六)扩展延伸,自由创作

《语文新课程标准》重视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创新能力,针对本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课后作业,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性:

仿写:你最喜欢什么动物。它长什么样子,请你模仿举一反三写燕子的写法,抓住小动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运用第一段写作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优美词句,工整的整理到你的摘抄本上。(注重积累)

绘画:想象心目中的燕子,画一幅《春燕图》,在下节课的学习中展示。(文章与感悟相结合,文即是画,画也成文)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整篇文章的袖珍版,是直观教学的体现。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词语式的板书形式,力求突出重点,做到简明概括。

23、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说课稿

教学目标

1. 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学会复述故事。

2. 学会按部首归类识字。

3. 体会拟声词的妙用,体会其表现的情景。

4. 感受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妙用。

5. 学会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6. 积累古诗《大林寺桃花》。 复述故事,归类识字,仿写句子,学会转述,积累古诗。感受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作用。

第 一 课 时

1. 学习借助表格、示意图等复述故事。(重点)

2. 学会按部首归类识字。(重点)

3. 体会拟声词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拟声词写句子。( 重点)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学用结合

交流平台

出示课件:

学生 1: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知道了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学生 2:我会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学生 3:以后,我也要用这些方法复述故事。

1. 读一读,找规律。

(1)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阅读课件上的内容。

(2) 讨论交流:通过这三句话,概括出复述故事的方法。

预设:复述故事就是把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讲出来。

预设: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按顺序复述。

(3) 教师小结: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复述故事的知识。第一个同学概括了复述故事的概念。第二个同学总结了复述故事的几种常用方法:①借助表格复述;②借助示意图复述。

2. 我积累,我拓展。

相互交流,你认为还有哪些复述故事的方法?

预设:复述故事时,可以先概括每段的段意,再根据每段的段意来复述。

预设:学习课文时,我会先给课文绘制简笔画,然后给每幅画都配上文字,之后只要看着简笔画和简短的文字就能把故事复述出来了。

预设:我在复述《漏》一文时,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复述这个故事。

识字加油站

出示课件: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 嗽(su)呕(ǒu)吐(t)唠(lo)叨(dāo)嘀(d)咕

谚(yn) 语谣(yo) 言告诫(ji)辩(bin) 论

1. 读一读,找规律。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读一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看看能发现什么。

预设:读了这些生字,我发现第一行带口的生字表示的动作都是用嘴巴做出来的;第二行带讠的生字都与说话有关。

2. 练一练,学运用。

用下列生字组词写话。

咳唠嘀谚诫

预设:咳(咳嗽)弟弟感冒了,咳嗽了整整一夜。

唠(唠叨) 他不停地唠叨,我快烦死了。

嘀( 嘀咕) 我心里一直在嘀咕这件事。

谚( 谚语 )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们智慧的结晶。

诫(告诫 ) 奶奶告诫爸爸吸烟有害健康。

3. 我积累,我拓展。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预设:带亻的字大多与人有关。例如:你、他、们、仁、仇、仨、俩、仪、伟、仔、伏、优、伐、任、伤、仰、仿、伙、体、佐等。

预设:带有刂的字, 大多与锋利、尖锐的器具及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例如:割、刻、利、刺、刷、划、刮、削、刨、剃、剑、剖、剥等。

预设:带艹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例如:芒、芍、芋、苇、芳、芬、花、芦、芹、芽、苞、茅、茎、苹、苔、苗、茄、莓、莲、药、草、茬、茶、荚、莉等。

词句段运用(一)

用拟声词写句子

出示课件:

读一读,体会两个句子中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①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②椰子扑通一声掉进水里。

1. 读一读,找规律。

思考:学生自主朗读句子,说说这些拟声词在句子中的作用。

预设:噌的一下子写出了急性子顾客听到慢性子裁缝的话的迅速反应,表现了急性子顾客性格急躁的特点。扑通一声形象地模拟了椰子落水的声音,使人如闻其声。

2. 练一练,学运用。

请在句子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拟声词,使句子更形象。

①布谷鸟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②小狗地叫了几声,似乎有人来了。

③小老鼠叫,上灯台偷油吃。

④一群蜜蜂地唱着歌来到花园里。

(1)写一写:根据语境选择与动物的叫声相对应的拟声词。

(2) 评一评:将自己所选的拟声词与同学分享,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句子,搜集写得好的句子在班内传阅。

(3)教师给出示例,引导学生品评交流。

出示示例:①咕咕 ②汪汪 ③吱吱 ④嗡嗡

3. 我拓展,我积累。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拟声词?尝试用这些词语写句子。

预设:那辆汽车嗖的一声开过去了。

预设:日本军官嗷嗷直叫,妇女怀里的孩子吓得哇的一声哭了。预设: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已经学过的课文,梳理和总结了复述故事的方法,如借助表格、示意图和文字提示等。识字加油站中我们学习了两组生字,分别是口字旁的字和言字旁的字,带口 的字大多与嘴巴的动作有关,带讠的字大多与说话有关。词句段运用中我们学习了怎 样用拟声词写句子,拟声词的运用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增强表达的趣味性。

第 二 课 时

1. 学会转述别人说的话,体会转述与直述的不同。(重点)

2. 体会对比的作用,学会在拟题中运用对比的手法。(难点)

3. 学习古诗《大林寺桃花》,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难点)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复述故事的方法,运用拟声词写句子。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本 单元语文园地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对比手法在拟题方面的妙用,学习转述别人说的 话以及古诗《大林寺桃花》。

学用结合

词句段运用(二)

在题目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出示课件:

你觉得下面的故事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婆

1. 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朗读:学生朗读课件上的四个题目,分析题目的特点。

(2)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说说这样拟题有什么作用。

(3) 教师点拨:用表示限制性的词语,如慢性子急性子胖瘦大方小气 等,准确地表现了故事中主人公的特点;在同一个题目中用意思相反的词语,如慢性子 和急性子,大方和小气等,表现了故事中描写对象截然相反的特点。这些题目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这样拟题可以凸显主题,使题目生动鲜明,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 练一练,学运用。

你在课外阅读中读到过这样的题目吗?请说一说。

出示示例:

《小人物的大故事》《红与黑》《城里人与乡下人》《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出示课件:

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1. 读一读,找规律。

(1)自由读句子,说说怎样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

(2)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预设:直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去掉;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教师小结:①改什么改人称和标点; ②怎么改标点符号的改动:把:改成, 把双引号去掉 ; 改人称:把我改成他或她,其他的照抄。

2. 练一练,学运用。

练 把下面两个句子改为转述句。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出示答案:

(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3. 我拓展,我积累。

(1)爸爸对我说:我买了礼物给你。

爸爸对我说,他买了礼物给我。

(2)爸爸对孩子们说:我买了礼物给你们。 爸爸对孩子们说,他买了礼物给孩子们

(3)孙膑对田忌说:我不是挖苦你。 孙膑对田忌说,他不是挖苦田忌。

日积月累

1. 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2)相互交流,识记生字。

(3)自由朗读。

2. 作者简介

大林寺桃花

[ 唐 ]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3. 理解重点字词。

(1)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

(2)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代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

(6)始:才;刚刚。

(7)长恨:常常惋惜。

(8)觅:寻找。

4. 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借助教材上的插图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2)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庐山脚下在四月里百花已经凋零,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惋惜,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5. 古诗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对高山上的景物气候与山下的不同做了一番记述和描写。细读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有惜春的惆怅,有偶然发现的欣喜。这首诗前两句讲诗人四月里在山寺见到桃花的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惊异与喜悦之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6. 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背诵积累古诗。

7. 延伸阅读。

春 日

[宋]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词句段运用的学习,我们领悟了运用对比手法拟题的作用,掌握了把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技巧。这些语言训练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能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日积月累中我们学习了《大林寺桃花》这首古诗,通过欣赏插图和多种形式的朗读、背诵, 我们可以想象出这首诗展现的优美画面。

24、四年级语文上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给予是快乐的听课稿,分享给予是快乐的听课感受和记录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第一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4、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有很多事情是快乐的,比如: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到一件礼物,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给予是什么意思?所以课题:给予是快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助人为乐。

二、初读课文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感悟两次错了

课文提到了保罗两次以为,两次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一)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1、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二)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就是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小男孩给予他弟弟的不仅仅是希望。其实这是小男孩向他弟弟的真情告白,蕴含的是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送车给弟弟包含了男孩对弟弟的板书:关爱。

生齐读。

真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哥哥,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让保罗震撼投影:生读: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心潮起伏,现在请你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投影:小男孩难忘,因为________。

小弟弟难忘,因为________。

保罗难忘,因为_________。

我难忘,因为__________。

这个圣诞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目睹了人间的一幕真情。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孩子们,相信你也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快乐的经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在本堂课快要结束时,老师送你们一首小诗。生齐读。

《给予》

一束花,

一句话,

送去的是温暖,

表达的是关爱。

伸出你的手,

别人握住就是力量;

露出你的笑,

别人感受到的就是阳光。

课后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之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获得与给予的矛盾化解、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升华人物品质,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教学时我着重抓住保罗的两次错了,通过小男孩表情、动作和语言和保罗的以为形成对比来领悟这个道理,学生对男孩爱惜车子的情感有了深刻的体会,此时再知道学生朗读体验。随着我的步步引导,学生也更加投入了,说感受,说难忘,说心里话水到渠成。

本堂课给我的启示是如何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出现概括过于啰唆或抓不住课文的中心,反而对擦边的内容泛泛而谈。这些都需要我在平时扎扎实实地多做有关练习。

在课中我感受最深的是,课堂的整个过程要以学生主角,而我只是一个引路的角色。之前,我一直埋怨孩子们思维太窄,让他们说感受等总说不出个所以然,现在我清晰地意识到,他们之所以说不出个所以然,是因为作为教师的我没有很好地搭建平台,很好地为他们的说作好铺垫。这是我以后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

给予是快乐的说课稿第二篇:

《给予是快乐的》的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3、由课文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小男孩和保罗的心理。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道理,培养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情操。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有过快乐的情绪体验吗?那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的事?请对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也感受到了快乐。那就是板书:给予是快乐的。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是快乐的,用一个成语说就是

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速朗读,并想想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三、检查预习

1、检查关键词语

饶有兴趣 吃惊 不由自主 湿润

羡慕 惊叹 神气 喜悦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第一组是保罗的心情 或神态,第二组是和男孩有关的)

派代表回答

2、小组内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派代表发言

结合吃惊、湿润谈谈原因。

四、感悟两次错了

1、自由阅读

刚才我们提到吃惊和湿润是保罗发现自己都错了,请你快速默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试着做批注。

2、小组内先交流,补画上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想法

3、集体交流:

1、)第一次错了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错了,请一生读17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投影)这次保罗错在哪里?小男孩为什么会让他产生这样的想法?

小男孩的表现从哪些句子中看出来?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小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深情。在想什么?2、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小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并不富裕。说明什么?3、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睁大眼睛是因为 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小男孩你为什么惊叹啊?)

从男孩轻轻抚摸的动作、羡慕的神情以及惊叹中,我们以为男孩希望

(小男孩希望自己也有这样一个哥哥,也能送他汽车。)

然而小男孩希望的却是

(他希望自己能成为像保罗哥哥那样的人。)

这两个希望有什么不一样?

(保罗没有想到,男孩那么爱他的弟弟,小小年纪就立下了这么大的志向。要知道保罗是个成年人,而小男孩只是个孩子,而且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车是要很多钱的。)

一个希望是索取,另一个希望是付出。这是一种多么强烈的对比。试着读读保罗额小男孩的这几句话,把这种强烈的反差读出来。(个别、男女生读)

2、)第二次错了

请你快速默读811自然段,思考:第二次保罗又错了,他错在哪里?他为什么会又想错了?

保罗想到是什么?实际呢?

(他想小男孩是要板书:炫耀 一下。实际是小男孩让弟弟看来保罗的新车,并许诺将来也要给他买一辆。板书:送车)

看,小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来屋。此时他的心情?不一会儿,请一生接读: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

女生读第11自然段中小男孩的话。

生读男孩的话。

学生谈感受。

五、情感升华 总结主题

此时兄弟两都是快乐的。小男孩想送弟弟的是新车。

现在能实现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小男孩现在太小了,又没有钱。)

虽然是实现不了的愿望,但对于弟弟来说却是一个希望。那么他为什么要给予弟弟一辆新车,一个希望呢?他能带给弟弟什么?

(因为他弟弟是一个残疾人,他能带给弟弟快乐。弟弟快乐了,他觉得自己的付出也是快乐的,这就是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小男孩给予他弟弟的不仅仅是希望。其实这是小男孩向他弟弟的真情告白,蕴含的是对弟弟深深的爱,浓浓的情。送车给弟弟包含了男孩对弟弟的板书:关爱。

生齐读。

真是一个平凡又伟大的哥哥,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这让保罗震撼投影:生读: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是一个多么难忘的夜晚啊,同学们相信你们此时已心潮起伏,现在请你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投影:小男孩难忘,因为________。

小弟弟难忘,因为________。

保罗难忘,因为_________。

我难忘,因为__________。

这个圣诞夜,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目睹了人间的一幕真情。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对孩子们,相信你也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快乐的经历,能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点爱,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5、四年级语文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听课稿,分享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听课感受和记录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第一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

学习目标:

知识、能力方面:认识8个生字,读准并理解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方面:正确流利用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重点难点: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案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读熟课文,查找凋零辗转的意思,慈济医院白血病的资料,找出感动自己的语句。

课前交流:

今天上午我们已经见过面了,我来XX小学,还记得我姓什么吗?我是第二次来到我们XX小学,因为不熟悉道路,上午第一次来时,老师费了不少周折,询问路人才来到这里,我想啊如果,在老师的学校和你们学校之间架一座大桥,让老师直接通过这座桥来,你有什么想法?

(出示地图),你们看,就是这幅祖国的版图,这里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这里是祖国的宝岛台湾,在他们之间不仅隔着千山万水,还隔着一座茫茫的海峡,在它们之间架一座跨海大桥,怎么样?好了,关于桥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大家准备好我们来上一节语文课。准备好了吗?上课!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看到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质疑)是啊,生命桥指的是什么?它靠什么跨越了茫茫的海峡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

1.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词语你都会读了吗?

2.(出示词语:绽放、凋零、含苞、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辗转)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凋零。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师相机介绍白血病的资料: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要找到配型相同的骨髓是非常不易的。

C剩下的词语你能读准么?暂停、骨髓、间隔、慈济医院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齐读。谁知道慈济医院,指生介绍: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B辗转,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

3.词语都会读了,课文你能读熟练吗?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课件出示: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捐献骨髓。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

5.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

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

1.看起来,台湾同胞冒着地震的危险捐献骨髓的那一幕,感动了我们每一个人,就是课文的第3、4、5自然段的内容。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三个段落,看看青年和李博士的哪些做法最让你感动,把最让你感动的语句画下来,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一会儿我们交流。

2.默读画语句,小组交流。

3.指名交流: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交流。

A 交流第四自然段语句在这场灾难中不清楚。期待着他的骨髓。

1.指名交流。

2.评价:你能把两句话的内容联系起来体会,真会读书!对于这两个句子,还有不同的体会嘛?再指名交流。

3.评价:这位同学更了不起,能联系自己体会到台湾青年的精神。

4.(出示句子第四自然段)看看台湾青年冒着地震的危险,离开自己的家人,躺在病床上,心里想着什么?

他虽然静静的躺在病床上,心里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牵挂自己的家人。但是,他想得更多的是看这句话(课件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指生读)

5.那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的,小钱期待的,是怎样的希望呢?我们一起去感受小钱那满怀着希望的期待。(音乐起,教师深情朗读第二自然段。)

6.听老师读了这段话时,你心里都有什么感受?你是个有同情心的孩子!你的心地真善良!你在为小钱着急呢!你希望小钱的生命之花绽放,我感受到了你那颗纯真的心!是的,小钱是幸运的,他在台湾找到的这个人即使是在地震的危急时刻,心里想着的依然,读书,女同学读刚才的那个句子,但是,他知道接下去在海峡的

7.请大家看这段话里这些红色的词语(苍白、红润、凋零、绽放),你能不能用上一个或几个,说一说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的生命出现什么样的希望呢?(屏幕: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让小钱 )台湾青年想着一个生命康复的希望,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心啊!

联系课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男同学读)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书,用你们的朗读感动自己的同时,也能感动在座的每一个人,齐读。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

1.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指名朗读、交流。沉着句。谈体会。)

2.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话?

3.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板书:沉着)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余震都能使针头都从肌肤里脱落出来,多么突然啊!哪个词语是突然的意思?强调这个词,谁再来读一遍(指名)。想象一下,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怎样地站在病床旁?(沉着地)继续读书,此时此刻,跑到哪里才比较安全?读哪一句?(指名)。手术室是空旷的地方吗?可李博士却怎样地站在那充满危险的地方?(沉着地)

此时此刻,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可能在想些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师:难道同学们认为余震是件小事?

(余震虽然这么强烈,甚至有生命危险,可他们心中,只想着小钱,所以觉得是小事!)

师:那么,此时此刻指什么样的时刻呢?

出示: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此时此刻,大地震刚过,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危险时时威胁着他们。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此时此刻,小钱静静地躺在杭州医院的病床上焦急地等待着骨髓。

生:李博士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引读:此时此刻,还不清楚自己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也许他们的家人正遭遇不幸,在死亡线上挣扎。

生: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也是一场跟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他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那里等什么呢?他说对了!变红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指生读。

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

4.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

(屏幕出示:

10时20分,李博士从花莲飞往台北。

14时15分,由台北抵达香港后,立即飞往上海。

16时45分,飞机在上海降落。

20时50分,李博士直奔杭州。

22时15分,李博士乘坐的救护车开进了杭州的医院。

快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生答)只差5分钟。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板书:奔波)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

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

(再出示:22时50分,骨髓移植手术开始了。第二天凌晨 2时整,手术才顺利完成!)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引读第六自然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接下去。)

三、激情扣题,结束。

1.小钱就这样得救了!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课题的疑问一定已经解决了,(如果时间够:同学们,故事读到这里,大家对课题的疑问解决了吗?是什么架起了这座能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出示这真是一座用 架设的生命桥啊!让学生发散填空)

(师板书:骨髓、爱心、血脉亲情)

这座用骨髓、爱心、血脉亲情架设的生命桥,将永远屹立在大陆同胞和台湾同胞的心中!(板书:大陆同胞、台湾同胞)

2.其实,台湾慈济医院向大陆白血病患者捐献骨髓的感人事例还很多很多,我们课文写的,仅仅是其中一例。(课件出示几例子相关例子,音乐起老师动情诵读)。

①1997年4月,该中心首次进行横跨两岸的骨髓移植,将台湾一名54岁妇女的骨髓,移植给大陆一名17岁男孩。

②1999年7月29日台湾身患残疾的汤女士带着伤病的身躯,为西安29岁的白血病患者王健作捐髓手术。

③2003年11月14日上午,该中心几经辗转,将台湾女青年捐献的新鲜骨髓送到汕头,挽救了汕头市工贸中专的学生姚文健的生命。

3.师:截止目前,慈济医院已经向大陆供髓约 180 例,成功救治了不少白血病患者,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指板书)

用骨髓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用爱心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用血脉亲情架设的(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4.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延续,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心和奉贤中重新绽放,让我们用心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5.同学们,如果有一天,小钱和这位台湾青年见面了,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你们可以在班级里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下课!

板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大陆同胞 骨 髓

爱 心

台湾同胞 血脉亲情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说课稿第二篇: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材分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些基本阅读能力,能够借助文本思考一些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在自学的基础上,和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本课中提到的白血病、骨髓移植等都是平时甚少涉足的领域,因关注不够,积累不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就文本而文本,不能真正发乎于情。因此,教学时应设置一些情景,辅以补充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使学生真正为人物的行为所感动,做到以读激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让读写与情感相携共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跨越、海峡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找到合适骨髓的困难及对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找到合适骨髓的困难及对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体会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1、正确读写跨越、海峡、桂树、苍白等词语。

2、体会找骨髓的困难及对小钱的重要性。

教学与学法

师:引导法,讲解,朗读课文。生:读、悟法。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白血病、骨髓移植的资料。ppt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引入新课。

2、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

2、检测生字词,强调个别字读音。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湾、暂、袭。

4、说说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

(三)情景对比,感受小钱生命垂危

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小钱此时生命状况的句子。

2、指名汇报,你是怎样理解生命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这句话的?

3、想象:如果18岁的小钱没有患病,他会在做些什么呢?

4、师生接读第2段,此时你感受到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读。

5、同学们那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这朵含苞的花凋零吗?那怎么办呢?(骨髓移植)

要找到适合的骨髓容易吗?你从哪知道的?

6、为了找到合适的骨髓,小钱的亲人和医护人员都很着急,他们四处奔波,到处寻找。他们可能会去什么地方呢?句式训练。

小钱的父亲可能去了但

小钱的母亲可能去了但

7、小钱是幸运的,在茫茫人海找到了这样一个人。但骨髓移植能不能成功呢?小钱这多生命之花能不能继续绽放呢?让我们一起期待。

(四)拓展阅读

《骨髓与骨髓采集》《白血病》《HLA配型与骨髓移植》《 好友卡隆》等

(五)打写练习

患了白血病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以往快乐的日子浮现在眼前,他想起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 激情导入,酝酿血脉亲情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而后出示病床图)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这就是年仅18岁的青年小钱, 此时生齐读: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hun)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diāo)零的含苞(bāo)的花朵。

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我们祖国宝岛台湾找到了适合的骨髓!但是,就在要进行骨髓移植的前一天,一场里氏7 .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但是,捐献骨髓台湾青年和李博士还坚持进行手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台湾花莲慈济医院的手术室,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哪些词语感动了你。

(生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二、 潜心会文,感悟血脉亲情

预设交流句子:

(一)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1、师:为什么这句话感动了你?

(生:因为余震不断,此时此刻,他们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

2、师:就在昨天,一场(引读)里氏7.3级的大地震袭击了台湾地区。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播放地震图片)

投影出示: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7分,台湾突然发生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地震,死亡人数2735人,伤10002人,房屋倒塌不计其数,无家可归的达20万人以上。

3、师:看到这些图片,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恐怖、可怕、善良)

4、再读这句话,此时静静地躺在床上的青年,他的心里平静吗?你从哪知道的?(指名读)

5、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

师:地震过后,亲人们走散了,失踪了。青年难道都不牵挂自己的亲人吗?他难道都不怕余震中自己的安危吗?但是,此时此刻,他想得更多的是[幻灯片出示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自己的骨髓。](生齐读)

师:注意红色的词语再读一遍。(生读希望、期待着) (指名读词)

a、师:台湾青年心里想着,自己的骨髓会带给小钱什么呢?

b、所以,此时此刻,他躺在病床上,心理是极不平静的[心想:家人生死未卜,他多么想,但是 。]

师引读:他不知道家人是否安全,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师引读:他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即将会在余震中死去,但是他知道(生接读)

交流句子:

(二)[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师:(指名多人读一次又一次)读出了什么?(指名读)

(读出了艰辛,读出了余震不断)

2、师:我们可以想象,当余震又一次发生了,手术室里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预设:针头脱落、突然手术室里的灯不亮了,设备落到地上,房子已经在摇晃,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外面的房子倒塌了)

⑴师:余震一次又一次地袭来,针头一次又一次从肌肤里脱落,抽取骨髓是多么的艰难啊!

但是,引读李博士躺在病床上。

学到这里青年和李博士身上什么样的精神感动着你?

⑵师:引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3、师: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骨髓吗?还有什么?

(爱心、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小钱对生命的渴望,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4、师:这就是深深的爱,这就是浓浓的情,这就是无私的奉献!同学们,请你用心体会怎么读才能表现出李博士、台湾青年这种不顾危险、忘我的精神呢?(指名读第五段)

(三)、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最揪住你心的是哪个词?(奔波、连夜)

师:李政道照片及简介

师:让我们来看看李博士这十几个小时到底是怎样奔波的?(出示日程表)

师:这是怎样的十几个小时?(紧张、漫长、艰辛、艰难、争分夺秒、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让人牵肠挂肚、漫长而又短暂)

师:此时此刻,你有你又怎样的感受?

2、 品读第7段

⑴师: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小钱得救了。你高兴吗?请你高兴地读。

(2)师:文章学到这,让我们再一次回头细细品味文章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在你的心中,这是一座怎样的桥?从你的眼神中,我看出你有更深的体会。

生:这是一座用爱心架设的桥。

生:这是一座延续小钱生命的桥。

(3)师:这岂止是一座桥,岂止是一个故事,这简直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一首爱的诗篇。把我们的感受融进去读。(出示诗的形式,并播放音乐)

三、拓展阅读

阅读平台相关资料

四、延伸打写,续写血脉亲情

小钱康复后会做些什么呢?他和那位给予他新生的台湾青年会见面吗?他们是如何见面的,想象他们见面时的情景写一段话。(可以加上适当的环境描写,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去写。)

26、四年级语文上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送元二使安西听课稿,分享送元二使安西听课感受和记录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一篇:

《送元二使安西》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知道吗,有这样一首古诗,在中国古诗词的浩瀚烟海中独树一帜。这便是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生读、师读、再读)

二、读诗、悟诗:

师:使谁能给它组个词?

生:使者,出使。(多生回答)

师:好一个出使!元二要出使哪里呢?(安西)

师:关于安西你了解哪些?(生答)

师:老师也找了相关资料(出示资料地图)看,这就是唐朝的都城长安。从长安出发,穿过渭城就到了阳关。而阳关是出使西域的必经之地,从阳关要走很远很远才能到安西。

师:通往安西的是一条怎样的路呢?(出示安西图片)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生答

师:对于这样一条路,唐代诗人岑参曾经这样描述: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师:王维也曾奉命出使过,他深知这其中的艰辛。而今,元二即将踏上的就是这样一条路。作为朋友,王维专程从长安赶到了渭城。这离别的时刻,他将这满腹的祝福挂念化作了这样一首千古诗篇。

生:(自由读、2生、齐)

师:此时,你的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景象?

生说画面,而不是单个的词

师:是啊!此时的柳树经过朝雨的洗涤,变得更加苍翠欲滴。这是我们从词面上理解的。那同学们想象一下,经过朝雨的洗涤后,渭城里还有哪些事物也是新的?

生:渭城下过小雨后,路被湿润,空气很清新。

生:客舍、房屋经过雨水的冲刷更加干净、清新。

生:客舍旁边的花草树木经过雨水的冲刷,它们也焕发了生命力,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师:杨柳青青、细雨蒙蒙,满目生机勃勃。此情此景,王维不由得轻轻吟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指三生读、师随机范读)

师:一个新字我们就读出这么美丽、清新的画面。(板书:美景)

难怪苏轼曾经这样赞叹王维的诗作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师:一切景物的描写都是为了表情达意。在中国的诗歌里,提到某些事物就会引起人们的联想。比如(出示图片)一说到月亮,人们就想到了思乡。一说到红豆就想到相思。而提到了杨柳人们就想到送别。如,柳永在《雨霖铃》中这样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王昌龄在《凉州词》这样描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经》当中又这样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此时,元二想对王维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而王维也想对元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师:诗中缠绵的雨丝、依依的杨柳就是在诉说着不舍。而这所有的不舍又都融入了他们的酒杯里。(出示后两句一生读)

师:这酒里包含着什么?(离愁别绪读, 担心读,祝福读,不舍读,挂念读)

师:多少不舍、多少祝福、多少牵挂都融入了这一杯又一杯的酒里。(齐读)

师:离别之后,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还会有这青青依偎的杨柳吗?还会有朋友间促膝长谈的志趣投机吗?还会有举杯相碰的纵情豪放吗?

师:诗句中的一个无字便道出了这无尽的悲情啊!(板书:悲情)

师:此地一别,不知何时再见,于是,这朝雨,这清晨,这客舍,这柳色,这景这人,都化作了这样一首诗。(音乐起、生读全诗)

师: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元二启程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王维期待着他们再次的相逢。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在与元二分别的五年后,王维就去世了。这一次的分别竟是永别!(音乐、生背全诗)(课件只有题目)

师:同学们,一个新字我们读出了美景,一个无字道出了这无尽的悲情。这就是反衬的手法。(板书:反衬)

师:用美景和悲情的反衬使送别的情谊更浓了。其实,在古代,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诗人写诗也好,作诗也罢,都习惯遵循一种规律,那就是(师板书:平长仄短)

师:今天的一、二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平声,三、四声就相当于古时候的

师:在古诗词中,我们用横线表示平声,用竖线表示仄声。读得时候平声字读得长一点,仄声要读得短一点,最末尾的字要读得长一些。

师: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伸出右手。(一句一跟读、自己试一试吧、齐一遍)

师:古诗可以读、可以吟、还可以唱。(师唱)

师:这就是著名的《阳关三叠》,也叫《渭城曲》。(小声跟唱、大声唱)

三、拓展

1.王维云游四方,朋友遍天下。所以他的写的送别诗不止这一首。(一生读)

《送沈子归江东》

作者: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结合注释读一读

(2)一生读再齐读。

(3)这两首诗有什么异同吗?相同的是?

(4)那么不同之处呢?同样是送别诗,送别的方式一样吗?一首是将这所有的情融入了对,把酒相送,读!而另一首则是将所有的相思托付给江南江北的对,以景相送,读!

2. 亲爱的同学们,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课件单独出最后总的出、生自由读)

在李白的诗中,离别是真挚热诚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在王昌龄的诗中,离别是凄寒孤寂的: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

在白居易的诗中,离别是一缕淡淡的忧伤: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

而在李叔同的眼里,送别是------

(音乐响起,演唱随即开始)这样一首首送别诗穿行在历史的风烟中,于是,中华民族便诞生了如此感人的送别文化。

下课!

送元二使安西说课稿第二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教学目的

一、认识2个生字, 会写2个生字(舍、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三、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四、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一、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二、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送别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 你们还记得《赠汪伦》这首诗吗?谁来背一背?(生背诵《赠汪伦》)

师:谁来说说这首诗的作者李白为什么写这首诗。(因为李白要回家乡去了,汪伦很舍不得他,亲自来送他,李白很感激汪伦)

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师板书课题。(20 送元二使安西)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4)师:王维的好朋友是元二,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李白送别的故人是谁啊?(孟浩然)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王维 701-761),字摩洁,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通音乐,工书画。唐代著名诗人。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3.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7、四年级语文上颐和园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听课稿,分享颐和园听课感受和记录

颐和园说课稿第一篇:

颐和园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隐隐约约、堤岸、雕刻、姿态不一等词语。

2、重点学习昆明湖的片段,初步学习课文写景文章的叙述顺序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了解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优美句段。

4、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及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观察,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不同的表达方法,并学以致用。

2、通过关键字词,联系生活实际,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教学准备】颐和园风光片3分钟;课件;课堂练习纸。

【教学时间】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激情引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才片子里播放的是哪里的风光吗?板书:颐和园 师:是的,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就是----颐和园;她,闻名世界,享誉中外,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她就是---颐和园。(学生有感情读题,注意颐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在人们心目中,颐和园简直就是人间天堂啊,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颐和园,去领略皇家园林的魅力。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到87页,自学要求: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反复读,并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

2、生读课文,教师巡视。 3、反馈。

(1)认读生字新词。

大殿 长廊 堤岸 雕刻 画舫 横槛 栽满 葱郁 掩映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2)交流: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课件:这是一个 的颐和园。)学生选择积累的词汇。

(3)过渡:课文也有两个句子很概括地写了这是一个怎样的颐和园,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文章,找到句子划下来。

(4)反馈交流。 随生回答出示句子:(第一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齐读句子。

①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②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玩赏。

(5)课文读完了,谁来说说导游带你们游览了哪几处景点呢? (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6)同学们怎么这么快就发现了呢?

A自由读课文第2-5自然段,用 画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B师:这些句子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理清叙述顺序。(板书:按游览的顺序)

(7)用上表示方位的词语,出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发现了什么?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师生总结:总分总的结构;首尾呼应的写法;过渡句的连接。)

三、品读4、5自然段,感受昆明湖的美丽

1、在课文中作者用的笔墨最多,写得最详细的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呢?直接出示第5自然段,师说:颐和园的美无处不在,我们先来领略昆明湖的美。

2、生自由读课文,思考:看看昆明湖的哪些景物最吸引你。

3、预设:

(1)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有长长的堤岸,有数不清的垂柳,这使你联想到什么诗句呢?----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此时,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范读句子,你好象看到什么?

B、是啊,站在湖畔,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让我们也美美地来读读,齐读。(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3)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生找到句子,出示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喜欢。

B、给姿态不一找个近义词。(形态万千、千姿百态、姿态万千等)

C、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几张狮子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出示狮子图片,引导学生朗读)。

D、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也来写一写你想象中的姿态不一的小狮子吧!拿出练习纸,学生动笔写句子反馈。

(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有的 好像 ;有的 ,好像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E、这些栩栩如生、姿态万千的狮子,真是巧夺天功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齐读本句。

4、出示第四自然段:

师:在第4自然段中,也有描写昆明湖的句子,你们发现什么了吗?生找。

(1)出示句子生自由读,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感受?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2)你读出了什么?理解滑与划,哪一个更好更合适。

预设学生多种答案。联系生活实际。

(3)指导朗读(个别读,集体读,想象读)。

5、师:同样是写昆明湖,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段文字放在第5自然段呢?

(一是站在万寿山上看到的,一个是站在昆明湖畔看到的,由远到近的顺序)

师小结写法:由此可见,同一景物,站在不同的观察点,所看到的景物特点也各不相同。

四、小结余韵,再赏颐和园。

师:碧水 画舫 游船;绿岛 石桥 狮栏多么美的画卷呀!(配乐朗读昆明湖的片段。)

这节课我们徜徉在昆明湖畔,尽情领略了昆明湖的美,颐和园还有许多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完,道也道不尽,下节课我们再去细细游览。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吧!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昆明湖 静、绿

万寿山 雄伟壮丽

十七孔桥 桥洞多、石柱多、小狮子多且姿态不一

颐和园说课稿第二篇: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初步掌握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方法: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个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考: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情况:

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略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结构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表现游览顺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

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齐读全文,提示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方法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分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顾全文顺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察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知道?(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方法。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同。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示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介绍长廊的长;从内部介绍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要求:我们这段是按先读全段整体感知;再说说景物的特点;结合有关图景和语句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角度观察,并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最后按顺序来分层来学习的。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方法来自学以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考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方法。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高 (耸立)

(抬头一看) 雄伟壮丽 (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

排云殿 大 、多 (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 葱郁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静、绿 (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喻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 和 ( ),写出了昆明湖( ) 和( )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 ) 。滑字用得( ) ,因为( ) 。这两句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利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

(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美丽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描写方法,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美丽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察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28、四年级语文上白公鹅说课稿

白鹅 白公鹅

白鹅 白公鹅

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

1、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⑴ 自由读文: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⑵ 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 每一步动作。能把我们的手当作它的脚掌演示一下吗?(随机理解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② 过路的结果。     

③ 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同:傲慢、派头;同样写步态,但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 、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

 ⑶ 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玩相和吃相。

玩相与吃相比较: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章,但我们读起来却同样生动有趣。

(1)这两部分都是详写: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伺候)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2)都注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重点品读抢占地盘这一段。

①有时有时要不

②看插图: 此刻,作者正在钓鱼,白公鹅在干什么呢?你学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

③指名朗读,齐读: 读出白公鹅的耀武扬威。

(3)都善于用反语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找,读一读,教师点拨。

交流,如: 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白公鹅干什么勾当?这本是一个贬义词,为什么我们却觉得这勾当很有趣?看来作者明着是写白公鹅的缺点,实际上是对这只有着傲气和傲骨的鹅充满了喜爱。

四、领悟方法

1、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同是白鹅,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四人小组讨论。    

 相同点:

①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②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③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④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点:

①语言风格不同。

②叙述的语气不同。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挪揄;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

③叶诺索夫在行文中恰当地使用了破折号。破折号的三种作用:一是表示解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本文的第6自然段末尾连续出现的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

五、链接《语文主题学习》2第108页《松鼠》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阅读《白公鹅》原文。   

3、模仿《白公鹅》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 

29、四年级语文上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

深入文本,理解内容

展开想象,各个语文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寄托人类梦想的美好愿望

一百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1、在短短一世纪中,我们的生活因为科学技术的利用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课文第3自然段,找找哪一句话可以形容这一切。

2、朗读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会诗句原来的意思。联系课文理解后填空。

春风指的是(科学技术)梨花指的是(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许多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如电视)在课外搜集资料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说出更好的新方面和新发现。

3、朗读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体会发现和发明的意思,感受文章用词的准确性。(教师随即出示20世纪的发现与发明的事例,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对20世纪的成就有更深的了解。)

X射线:190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物质结构的研究。

维生素:1912年,英国化学家霍普金斯在使用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动物的过程中发现了维生素。

青霉素: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从霉菌的原液里发现青霉素,它至今仍是人类有史以来发现的最好的抗菌素。

激光:1958年,美国人肖洛和汤斯发现激光。

  洗衣机:1906年,美国人费歇设计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动洗衣机。

  磁悬浮列车:1911年由俄国一位教授最早做出磁悬浮列车的模型。

  霓虹:1912年由法国化学家克劳德发明。

  彩色胶片:1923年,戈德斯基和曼内斯制成世界上第一张彩色胶片。

  冰箱:1923年,瑞典两个工程师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冰箱。

  电视:1925年,苏格兰发明家贝尔德首次推出电视系统。

  圆珠笔:由匈牙利人比罗兄弟1938年独立设计发明。

  因特网:1969年,美国五角大楼首创因特网。

  移动电话:20世纪的三四十年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出现的步话机是移动电话的雏形。20世纪70年代,民用的对讲式移动通信业务开始普及。现在,移动通信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4、体会百万年一成不变的生活和一百年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样写的用意。先让学生和相互之间讨论,然后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教师补充说明,从而明白科学技术使一世纪的改变超过了人类上百万年的总和。

再次补充一份关于20世纪其他发明和21世纪初的新发明或新发现的材料,学生阅读、体悟,然后说说读后感受。

A、农业、畜牧业:培育出籼米杂交水稻,总产量居世界第一。培育出117个畜禽优良品种与品系,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肉、蛋、水产品生产国。农产品量快速增长,营养水平改善,人均寿命比世界平均水平多5岁。

B、交通方面:火车的提速,高速公路总里程达2万千米,居世界第二位。民用机场1百多个,航线总线1165条,运输总量居世界第9位。

C、把煤、水、核燃料等能源转化为电能,发电量居世界第2位。

D、医疗保健:脊髓灰质炎、麻疹、白喉、百日咳、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肝炎等得到有效防治,减少发病约3亿人次,减少死亡400万人。

E、信息技术:紧跟新技术的潮流,报刊、书报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平均3点3个人中就有一部电话,每天上网超过1小时的网民达4331万户,居世界第三位。

F、21世纪我国实现飞天梦,中国宇宙飞船重演嫦娥奔月的惊人壮举。10月24日,嫦娥一号发射成功。11月5日,顺利进入环月轨道,成为我国首颗绕月探测卫星。11月7日,进入工作轨道。

我们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幻想,实在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你知道吗?(再次有感情地诵读诗句)

(四)有效练习,扩展文本

1、畅想未来科技。

2、在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时候,是不是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隐患呢?请学生讨论,做简要交流。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新世纪,怎样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人类能完全改变自然吗?》

《科学应该使生活更加美好》

《我对核技术的看法》

《我心目中的未来地球》

九、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技术

千里眼 视频

顺风耳 人 手机

腾云驾雾 飞机

幻想 现实

十、作业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作业本第4、5题;课后完成一篇科学小论文。

呼风唤雨的世纪说课稿第二篇:

〔设计理念〕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且把口语交际、习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习。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习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习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习,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习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质疑的意识和习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习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⑴诗句的本意。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30、四年级语文上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

写一封互相沟通、消除误会或倾诉烦恼的信吧。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说课稿第二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又因为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本课教学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书信的格式,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的道理。)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五、课堂检测题

1. 给生字注音:

( ) ( ) ( ) ( ) ( ) ( ) ( )

冒 昧 寂 寞 和 睦 分 析 患 者 受益匪浅 年逾古稀

2.填空完整并理解: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的道理。

2.书信的格式包括( )、( )、( )、( ).( )五部分。

附:

一、课件

二、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书信的格式

(1) 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 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写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

31、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白桦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除了感受诗歌意境的美之外,还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

诗歌采用四行一节的形式,各节偶句押韵,全诗押通韵,读来音韵回环和谐,如一首欢快的小夜曲。加之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所以使这种欢快之情增加了几分深沉。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重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三、说教法

围绕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细读诗歌,合作探究交流。接着借助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深入理解诗歌。

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诗歌内容之后,我还注意总结区别现代诗、古诗的区别,总结现代诗的特点。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艾青的《绿》,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下叶赛宁的《白桦》。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白桦》)

3.简介作者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班上交流,师相机引导: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3.诗歌有什么特点?

(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出示:

梨树(希尔达杜利特尔)

银色的尘雾

从地面升起

我的手够不着

你升得那么高

哦,白银

我手够不着

你花团锦簇向着我们

没别的花能开出

如此坚挺纯白的花瓣

没别的花能从如此罕见的白银

再分离出白银

哦,洁白的梨花

你一簇簇花团

怒放在枝头

用你紫色的心

带来夏天,带来成熟的果实

2.师: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五)说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高尚人格

情感:热爱之情

新诗: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32、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母鸡》这篇课文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本文记述了一只母鸡关心爱护它的小鸡的事例,抒发了对纯洁无私的母爱的赞美之情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文的具体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讨 厌等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母鸡的特点,体会作者用词的严谨和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4.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母爱。

教学重点: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的教学方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2.提问法3.点拨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学法具体如下: 1.圈点标注法2.讨论法。3.自主探究法4.朗读法,5质疑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母鸡在悠闲的啼叫,啄食的图片这样做的目的,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接着提问学生喜欢它,还是讨厌它,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母鸡。要求学生齐读课题简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疏通字词,联系课文,理解词义。同时可提出问题:作者开始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又不讨厌母鸡了。

哪些自然段写作者讨厌母鸡,哪些自然段写作者为什么 不讨厌母鸡了?

学生读后汇报,师 板书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铺垫。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了解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安排学生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快速地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第三环节:精读课文

接下来学习第一部分

1.先要求大家默读1-2自然段,想:老舍先生为什么讨厌母鸡?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2.母鸡的叫声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找出 板书 如怨如诉等词 发了狂

3.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作者听到母鸡没结没完的叫声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如怨如诉的叫声十分讨厌母鸡;听到母鸡发了狂的叫声再也受不了啦。要求学生读出作者厌烦的情绪。分三种叫声层层递进指导朗读(厌烦、再厌烦点、十分厌烦)。作者对母鸡的讨厌是一次次加深,让学生明确我一向讨厌母鸡。

学习第二部分

1.安排学生齐读,思考为什么后来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呢? 课文有一个自然段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原因,要求学生找到课文的第八自然段,要求学生谈谈为什么说母亲是伟大的,作者为什么称母鸡为母亲呢?为什么说母亲就是英雄?

2.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前面4-7自然段中的一些感人的具体事例。

(1)我们先学第四自然段,同学们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划出最让学生感动的句子或关键词。思考划的词或句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同桌互相说一说。(板书:负责、勇敢)

课件出示句子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 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它是怎么警戒起来的?要求学生读一读描写母鸡警戒的句子,课件出示,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歪,挺。看,警告,等动词写出了母鸡的负责。教师适时指导朗读(要求学生试着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怎么学习第四自然段?首先,老师请大家(读),在读的同时,老师还要求大家(划),接着(思考)自己划出的句子表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再跟同桌(说),最后再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

(2)请同学们就按照这种学习方法 ,从5、6、7自然段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开始自学。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①品读句子: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

朗读提示: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小鸡有了圆圆的肚子,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引导学生找到消廋这个词)它为什么会消廋许多呢?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让学生明确母鸡是慈爱的)

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廋了许多。这一句话运用了对比的写法,指导学生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去读。指名读,齐读。

②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有的鸡雏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了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会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慈爱)夜间有了一点动静,他为什么放声啼叫,而且那么尖锐,那么凄惨?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负责、勇敢、辛苦) 作者用对比的写法写了母鸡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十分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它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男女生比赛读。

3.学完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引导学生了解母鸡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引导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是英雄。

让学生明确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是一位英雄。让学生带着对这只母鸡的无比尊重与赞美再读这几句话。(齐读)

(板书:母亲)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这个时候,(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地尊重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亲),让学生带着无比尊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4.能用自己的话说出《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预设:相同之处是: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预设:不同之处是:《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方法,而《猫》从头到尾都运用了扬的表达方法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目的。

第三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说话妈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回家说给妈妈听。

这个作业,能又一次激发学生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是一份微型教案,而且要具有美感。根据本课的具体内

容和特点,我是这样设计了板书的:

14母鸡

一向讨厌 不敢再讨厌 没结没完 如怨如诉 发了狂

负责 母亲 慈爱 (伟大) 勇敢 辛苦

该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总之,本节课我试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等方式,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力求通过语文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3、五年级语文上学会看病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学会看病听课稿,分享学会看病听课感受和记录

学会看病说课稿第一篇:

《学会看病》教案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过程

一、学生背诵古诗《游子吟》导入课题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呀,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无微不至的,但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时,当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找要给儿子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情况

师:在这些词语中有一个新的成语,你能找到吗?

生:按图索骥

1、理解骥的意思,在理解成语的意思。

2、讲述按图索骥成语故事。

二、快速浏览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生:是指儿子按照母亲提示的线索独自去医院看病的意思。

师:你真会读书!这个词语的意思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候我们抓住一个词语就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来,这也是个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边读书边画出相关的句子,写出你的感受,并做好批注。

1、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课文。

生:是一位狠心的母亲;

生: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呢?我们先别急着下结论,好好学习课文再说。

四:学习课文1至20自然段

1、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说出你的理由。

生:我认为是一位有责任心的母亲,我从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这句话知道的。

师:母亲考虑的不仅仅是孩子的眼前,还考虑到孩子的将来,这是母亲应尽的职责,这是一种长远的爱!

生:从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这里我体会到母亲做出让儿子独自去看病的决定之难,母亲还是很爱儿子的。

生:从母亲喋喋不休地指教着,知道母亲还是很担心儿子的。

生:从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我拉起他滚烫的手,说:妈妈这就领你上医院。体会到母亲矛盾的心理,做出这一决定的不容易。

师:从母亲复杂的心理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母亲是爱孩子的,这是一种长远的,智慧的爱!(师板书:爱)

五、学习课文21自然段。

师:你还从哪里看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课件出示:儿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

1、学生读出并体母爱体现在母亲后悔的心理;

2、点学生读出母亲的后悔;

2、学生有感情地读本自然段。

师:母亲看着病中的孩子摇摇晃晃地走了,从儿子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母亲就开始后悔了,后悔自己的决定,这也是爱孩子复杂的感受呀!

六、学习课文22自然段。

师:还从哪里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

课件出示: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1、生读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我从艰涩这个词体会到时间的漫长,母亲担心着儿子,还是很爱儿子的;

生:坠入一词写出每一秒时间的流动就像沙漏重重地掉进母亲的心房似的。感觉母亲好似度日如年。

生:从忐忑不安我体会到母亲担心儿子的心情。

师:母亲忐忑不安,此时他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担心儿子的安全,不停地向窗外张望、听到脚步声的惊喜若狂与空喜一场,坐立不安等等表现体现出母爱。)

2、学生想象母亲忐忑不安的心理和动作。

师:在这两个小时里,母亲经受着痛苦的折磨,母亲的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让通过朗读去体会母亲的担心。

3、点学生有感情的读本段;

4、配乐齐读,体会母爱。

七、学习课文23自然段。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母亲的爱?

课件出示: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

1、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生:从谴责一词我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自责。

师:我亲认为普通感冒是锻炼儿子看病的最好的机会,但母亲还是后悔自己的决定,不断地责骂自己的不应该。

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体会母亲的自责。

师:同学们,从母亲作出决定的后悔、对儿的担心、对自己的自责,此时,你还认为她是一位狠心的母亲吗?(不是,是一位慈爱的母亲。)

八、学习24、25、26自然段。

师:儿子终于回来了,听到儿子的声音了,母亲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了,此时此刻儿子看到倚在门上的母亲,脸色苍白,浑身瘫软,他会对母亲说些什么呢?

生:妈妈,我已经学会了看病。打了退烧针,现在我已经好多了。这真是件挺麻烦的事,不过,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儿子骄傲地宣布。

生:妈妈,您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九、学习最后一自然段,齐读,体会母爱。

师:多么懂事的儿子呀,妈妈抚摸着儿子的头,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她对儿子说:

课件出示: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师:母亲用看似狠心、残忍、冷酷的方式逼儿子独自去看病,实际上是让儿子学会什么?

生:学会独立。

师:这就是母爱啊!(师板书:学会独立)

十、阅读选读课文《剥豆》

师:儿子回来了,母亲也放心了,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然而,母子俩又发生了一个故事,请同学们阅读《剥豆》,思考:《剥豆》跟《学会看病》两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生阅读课文;

2、回答问题;

生:两篇课文都是写了母亲在教育儿子时矛盾的心理,对儿子的爱。

3、齐读《剥豆》最后一段。

师:母亲也这样的一段话要对儿子说,齐读。

十一、介绍作者,

1、 推荐,《毕淑敏母子航海环球旅行记》一书,

2、 总结

师: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不但磨练了儿子,也让我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启示与思考。

  教学板书:

学会看病

学会独立

学会看病说课稿第二篇:

设计意图

  毕淑敏的《学会看病》,在细腻的心理变化中表达用心良苦的母爱,对于这份理性的深沉的母爱学生一时难以触摸。要让学生深入体悟,教学中就不断走进学生,联系生活,同时设置冲突,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新班级教育提倡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建构,教学中通过重点词句,学生作旁注等方法,关注全体学生的阅读,为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引领;新班级教育尊重学生的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提供合适的学习内容,学生充分学习、表达,在品读语句、读写结合中感受母爱、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 通过紧扣重点词句,做旁注等方法,学生主动探索、建构作者理性、深沉、用心良苦的母爱,体悟父母之爱的广博。

   2. 采用略读、浏览的方式,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母亲情感变化的写作方法,尝试从读学写心理描写片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连接学习起点

   1. 练习单元整组课文。检查预习,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介绍毕淑敏,学生提出质疑:她是医生,为什么还要让儿子自己去看病呢?

   3. 检查按图索骥等词语的预习掌握情况。

  二.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1. 默读学习提示,边读边画出两个学习要求。

   2. 补充第三个学习要求,就是刚才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语言和心理,感悟别样母爱

   板块一:从语言入手,了解母亲特点

    1. 出示课文对话,分角色读读

     你长大了,你得学会看病。我说。

     看病还用学吗?您给看看不就行了吗?他大吃一惊。

     假如我不在家呢?

     那我就打电话找你。

     假如你找不到我呢?

     那我就找我爸。

     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但我知道,总有一天他必须独立面对疾病。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

     假如你最终也找不到你爸呢?

     那我就忍着。反正你们早晚会回家的。儿子说。

     有些病是不能忍的,早治一分钟是一分钟。得了病最应该做的事是上医院。

     妈妈,您的意思是让我独自去医院看病?他说。

     正是。我咬着牙说,生怕自己会改变主意。

     那好吧他摸着脑门,不知是虚弱还是思考。

    2. 你觉得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的母亲。

     是的,毕淑敏自己也意识到了,她也说:

     出示: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3. 指导学生写旁注:在这段母子对话的文字边上,你想写下什么词,或圈下什么词送给这位母亲?读文章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或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这就是旁注,这是很有效的一种学习方法。

   板块二:从母亲的心里入手,感受母亲的情感变化

    1. 自学课文,找到描写母亲心理活动的句子,边读边写旁注。

    2. 老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边阅读边写旁注。

    3. 出示:

     A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心软)

     B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后悔)

     C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两个小时过去了,儿子还没有回来。虽然我知道喋病是件费时间的事,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忐忑不安)

     D.虽然我毫无疑义地判定儿子患的只是普通感冒,如果寻找适宜锻炼看病的病种,这是最好的选择,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假如事情重来一遍,我再也不让他独自去看病了。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自责)

     E我看着他,勇气又渐渐回到心里。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炼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炼了自己。(欣慰)

    4. 交流:

    (1)在这些句子旁边,你写下了怎样的旁注?

       随机理解:妈妈之所以心软、后悔、忐忑不安是因为什么?

    (2)冲突再现:既然这么牵挂、这么后悔、这么自责,为什么不自己给他看病吃药,活着亲自带他上医院,而要让他自己去看病》是什么让这位母亲这么做?

    (3)认认真真地读,我们发现,母亲的感情在起着怎样的变化?

      现在,你想说,这就是__________母亲。

    (4)再次点击重点句:这样逼问一个生病的孩子也许是一种残忍。

      体会句中也许一词。

  四、补白儿子心里,移情悟母爱

   1.同学们,第一次独自看病的儿子,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

    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看病时会怎么想?请你补写儿子的心理活动,体会儿子的感情变化。

    (可以选择一处场景,也可以把整个看病过程连在一起描写)

    我独自一人来到医院,按图索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这样,我终于学会了看病。

   2. 交流:

   3. 出示: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而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他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聊胜于无。

    母亲给儿子的仅仅是看病的路线图吗?

  五、推荐拓展阅读

    这份深沉,这份理性,还体现在毕淑敏的另外一篇文中,推荐给同学们《剥豆》。请浏览文章,特别留心文章中关于心理描写的段落,试着写写旁注,再次体会作家细腻质朴的文风,感受一份深沉的母爱。

34、五年级语文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听课稿,分享慈母情深听课感受和记录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一篇:

《慈母情深》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聚焦情深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师:这是一首唱给谁的歌?古今中外不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赞美过母亲,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梁晓声的《慈母情深》,走进一位普通的母亲,感悟一份浓浓的慈母情怀。

师:对待母亲我们要心怀敬意,让我们一起恭恭敬敬地读题目!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好极了!孩子们,你们一定已经发现,在这个深字底下,有一个大大的着重号,是吧?

生:(齐答)是!

师:为什么?

师:你对文字有相当不错的感觉。

预设生: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说明慈母的感情非常深。

师:能为深字组个词语吗?

师:是的,感情深厚。往下读的时候,你得特别留心这个深厚啊。(对另一生)你也有话想说,请说!

师:对!题眼!好眼力啊,虽然你的眼睛长得并不大。

师:对这个深字,你们难道就没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师:桃花潭水深千尺,慈母情深深几许?有了问题,你的感觉会变得更加敏锐,你思考的大门也就自然而然地打开了。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这道练习题。

师:打开书本根据你在预习时留下的记忆,在书上勾画出填写在括号里合适的词。注意看书姿势,头正肩平背直。

(边巡视边提示)做课堂练习要又好又快,好停笔,自己校对。(出示ppt)谁来读一读?

师:这里面有个字是多音字,一般情况下读guī,在这里读jūn,谁见过龟裂的手?能描述一下吗?

没错,这就是龟裂的手(ppt)齐读

师:好极了,再看看这里面有个字特别复杂,是哪个字?没错,我数过了,整整23笔,在常用字里可以说是寥寥无几。伸出你的左手,再伸出你右手的食指,闭上眼睛,用右手的食指,在左手的掌心中工工整整地再写一遍。确认自己已经写好了,确认自己已经牢牢地记住了这个攥字的将左手攥紧。再来读三遍。

师:很好!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段文字,争取读得字正腔圆、精神饱满!

二、品尝鼻子一酸

师:孩子们,鼻子一酸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师:想哭,难受,伤心,痛苦,这一切的一切搅在一起,就是鼻子一酸。但是,孩子们,不对呀!母亲明明已经将钱给了我,一元五角,一分没少,一句责怪的话都没有,按理,我应该感到

生:高兴、满足、幸福

师:没错!但是,此刻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丝毫的激动、丝毫的快乐,相反,此刻的我只有想哭、只有伤心、只有难受、只有痛苦,只有(大屏幕凸现:鼻子一酸)

师:再读,读出那种想哭的感觉。

生:(齐读)鼻子一酸。

师:为什么?(稍顿)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请四人一小组一边用心体会,一边讨论,文中母亲的哪些表现、哪些细节描写令我鼻子一酸?请在这些地方,用波浪线划下来,并在旁边做好批注。

三、体会震耳欲聋的张力

画好的同学坐正,人人有收获,看来,这四分钟的交流效果相当不错啊!也说明大家读得很用心,很会思考。在刚才的巡视中,我发现有位同学发现的一个句子相当特别、与众不同。来,我们来听听她的发现。

预设生:(朗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你为什么会特别留意这个看起来极不显眼的句子?

点出环境描写,板书。

因为我是第一次发现母亲工作的环境这样恶劣,所以,我才会鼻子一酸的。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的句子。

师:读好了震耳欲聋,也就读好了整个句子。

你们是怎么理解震耳欲聋的?

生3:就是声音很大,耳朵都要被震聋了。

师:对!就是将要的意思。耳朵都快要被震聋了,这是多大的噪声啊!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震耳欲聋的感觉来。

生:(齐读句一,声音很响。)

师:孩子们,假如是你自己置身在这样的环境里,耳边传来的是震耳欲聋的噪声,请问,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师:所以,你愿意呆在那里吗?

师:这噪声,这震耳欲聋的噪声,停止过消失过吗?

师:依据何在?依据就在课文中,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大家快速浏览,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词句、哪些描写向我们传递着噪声不断、噪声不停这个事实。

师:我为什么要大声地说?因为(手指大屏幕中的句一。)

师:这是第一个依据,请继续。

师:母亲为什么要大声问?因为

师:这是第二个依据,这样的依据在课文中可以说比比皆是。(对另一生)你请。

师:那个女人就在母亲的身旁,为什么说话还要喊、还要大声地喊?因为

师:已经是第三个依据了,还有吗?

师:又是喊,为什么呀?因为

师:这是第四个依据了,还能找出别的依据来吗?看看谁对课文读得细、读得深?

生12:(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

师:看,又是一个大声!为什么?还不是因为

师:够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声,一次又一次的喊道,分明是在告诉我们、提醒我们(齐读句一。)

师:孩子们,这还只是在今天、只是在那么一段时间里。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我们这些孩子,母亲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在震耳欲聋的噪声里,工作着,煎熬着。当你亲眼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里挣钱,当你亲身体验到这一刻不停的噪声震耳欲聋,孩子们,

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来!让我们怀着各自的感受和体会,再来读一读这个并不显眼却意味深长的句子

生:(齐读句一。)

师:所以,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边说边在课题下画波浪线),这个句子能少吗?

师:文中一次又一次的大声说、大声喊能少吗?

师:学语文,不但要留意课文写了什么,更要思考课文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如果你能经常这样想,你的语文能力就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四、一唱三叹,我的母亲

师:好!我们继续交流,令我鼻子一酸的,还有哪些描写、哪些句子。

生1:(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为什么发现母亲的这副神情,我会鼻子一酸呢?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二。)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师:这段话中我的母亲一共出现了几次?

师:整整三次,一模一样。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感受句子中连续出现的三次我的母亲。

生:(齐读句二。)

师:谁的背直起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3:母亲。

师:请把话说完整,谁的背直起来了?

生3:我的母亲的背直起来了。

师:谁的身转过来了?(对一生)你请。

生4:我的母亲的身转过来了。

师:谁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对一生)你请。

生5:我的母亲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照刚才三位同学说的,我的母亲应该放在每个句子的最前面才是啊!但是,课文呢?作者呢?却把应该放在最前面的我的母亲放在了最后,是吧?

师:特别!写得太特别了!按照常理,我的母亲出现一次就足够了,而且,完全应该放在最前面才是。大家看!(大屏幕呈现)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孩子们,这两个句子,意思并没有变化。但是,相同的意思,不一样的写法、不一样的表达,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两句话的味道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朗读,各自体味。)

师:孩子们,读第一句,你读出了一种什么味道?而这种味道在第二句中却是感受不到的。

师:你对文字有一种很敏锐的直觉。来,孩子们,我了解一下,大家看过电影吗?

生:(齐答)看过。

师:好,都看过。那大家一定都记得电影中有过的一些慢镜头吧?这样,如果用电影中的慢镜头和快镜头来比喻这两种写法,那么,哪一句带给你的是慢镜头的感觉?

生:(异口同声)第一句。

师:第一句,是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慢镜头来描写母亲的神情呢?(稍顿)请大家闭上眼睛,用心想象,随着这个慢镜头地推移,你看到了什么。

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孩子们,睁开眼睛,你看到了母亲一个怎样的背?

但是不应该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背可不是这样的啊!我母亲的背是

师:确切地说,是结实的、丰满的、健壮的,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背呀!可是,如今,现在,我分明发现,母亲的背不再挺拔了,不再结实了,不再健壮了。孩子们,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你看到了母亲的脸,孩子们,那已经是一张怎样的脸了?

师:孩子们,这是我母亲的脸吗?这是我母亲的脸吗?我母亲的脸不是这样的呀!她的脸是

师:这才是我记忆中母亲的脸啊!她是那样光洁、那样红润、那样美丽。可如今,这张脸不见了,消失了。我们闭上眼睛,继续往下看。

生:(闭上眼睛,继续听老师的朗读。)

师:(深情地、富有节奏感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孩子们,你看到了一双怎样的眼睛?细细地看,慢慢地看。

师:(点头)这是我母亲的眼吗?孩子们,母亲的眼睛曾经是哪样的

师: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呀!然而,这一切,如今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时此刻,我第一次真真切切地发现,母亲的背不再坚挺,母亲的脸不再红润,母亲的眼睛不再清澈、不再炯炯有神。母亲啊,我的母亲!你怎么会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稍顿,全场一片静寂。)

师:来!孩子们,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描写母亲神情的这段文字。怎么读呢?我读三次我的母亲,其余的文字你们一起读。好!带着你刚才的种种想像、种种疑惑,我们一起用自己的朗读来重现这个慢镜头。

生:(齐读)背直起来了

师:(低声朗读)我的母亲

生:(齐读)转过身来了

师:(语调上扬)我的母亲

生:(齐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师:(语势下挫、语速放缓)我的母亲

一定要找到这样一种感觉,用声音、更用自己的心来朗读这段文字。来,我们重读一遍。现在我们做一下调换,三次我的母亲由你们来读,注意语调和语速的变化。好,现在开始!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背直起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转过身来了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充满神情地朗读)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

生:(齐读)我的母亲

师:好!就是这种感觉。现在,请你们把整段话连起来,用心用情地读好这个描写母亲的慢镜头。

生:(齐读句二,读得声情并茂。)

师:生活的重担、工作的艰辛、岁月的煎熬,让我的母亲变得如此憔悴、如此瘦弱、如此疲惫,此时此刻,作为儿子的我,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啊?怀着这种心情,让我们再来动心动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句二,读得很是感人。)

五、体味立刻

师:好!令我鼻子一酸的,除了刚才读过的这两处文字,还有别的发现吗?比如,描写母亲干活的动作的。

生1:(朗读)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大屏幕呈现这个句子,以下简称句三。)你读的这一句,跟鼻子一酸有什么关系吗?

生1:这句话写出了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我从四个立刻中体会到了。看到母亲干活这样辛苦,所以我会鼻子一酸。

师:你对文字的把握非常准确,看来,你是真读懂了。孩子们,如果说前面一句对母亲神情的描写,是一个典型的慢镜头的话,那么,这一句,描写母亲挣钱动作的这个句子,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快镜头了,是哪个词语带给你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对,四个立刻。一个不够,两个;两个不够,三个;三个不够,四个。整整四个立刻。谁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快镜头的感觉。

师:立刻是什么意思?找个同义词。

生4:马上。

生5:迅速。

生6:立即。

师:我查过《同义词词典》,立刻的同义词多达20几个。我就纳闷儿了,既然有这么多的同义词,作者为什么不用它们呢?你们看!(大屏幕呈现)

母亲说完,马上又坐了下去,赶紧又弯曲了背,迅速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这样多好!第一,显得词汇丰富;第二,整句话不呆板,显得有变化。是吧?

师:看来意见不统一。这样,你们自个儿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体会体会各自不同的味道。

师:好!孩子们!我先提一个问题,这两句话,都在写母亲干活非常忙碌,意思完全相同。是吧?但是,哪句话带给你一种十分急促、十分忙碌的感觉和节奏?

师:我的感觉跟你们的感觉完全一致。但是,这是为什么呢?

点出排比句

师:说得好!真是一件命中红心啊,第二句呢,尽管意思完全相同,但是,四个表示立刻词不同了,所以,就无法形成一种排比的语势、排比的节奏,所以,那种急促的、忙碌的感觉就被淡化了。是这个理儿吧?

师:好!带着这种非常急促、非常忙碌的感觉,带着这种排比的语势和节奏,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眼睁睁地看着极其瘦弱的母亲为了挣钱、为了养家糊口,如此忙碌、如此疲惫,你的心里翻腾着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11:难过,非常难过。

师:把这种滋味带进去,谁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师:母亲陷入了忙碌。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做儿子的我却深深地陷入了痛苦

师:来!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令人难受、令人悔恨、令人鼻子一酸的快镜头。

师:这就是语言的味道,记住,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我们一定要仔细体会、仔细理解。

六、攥紧塞的温度

师:孩子们,在母亲工作的地方,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工作,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已经变得这样瘦弱、这样憔悴,第一次发现母亲干活是这样拼命、这样劳累,母亲挣钱非常不容易,作者在文章中曾写道,母亲一个月才赚27元钱,平均每天9毛钱。一元五角,相当于母亲拼死拼活干两天的工资啊!如果说,来工厂之前,你还找不到某种感觉,那么,现在,此刻,你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你目睹了母亲憔悴的神情,你目睹了母亲忙碌而极其瘦弱的身影,作为儿子的你,这么多的钱,你还想要吗?

师:心酸啊!心疼啊!要不出口啊!可是,母亲呢?当儿子开口要钱,一次要这么多钱,我的母亲是怎么说的?

生7:(朗读)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母亲丝毫没有犹豫、丝毫没有舍不得,她是高兴,是挺高兴。母亲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

生8:(朗读)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师:先是数钱,数了钱之后呢?

生9:(朗读)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师:(大屏幕呈现此句,以下简称句四。)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如果说,写母亲神情用的是慢镜头,写母亲干活用的是快镜头,那么,写母亲给钱用的就是特写镜头。这个特写镜头,放大了母亲的手、龟裂的手,放大了一张张揉得皱皱的毛票,更放大了母亲给钱的动作,一个字塞!把塞圈出来!请问,这是怎样地塞呀?

师:有力也罢,慷慨也罢,毫不犹豫也罢,其实都无须再说,因为,它们都已经深深地嵌入了这个塞字,深深地印在了母亲的这个特写镜头上。来,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句四。)

师:孩子们,请你再琢磨琢磨,母亲塞给我的,仅仅是那一元五角钱吗?

师:说得好!母亲塞给儿子的,是,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慈母情深

师:孩子们,我们已经读懂了《慈母情深》的四个重要镜头。母亲的工作环境,那是一个广角镜头;母亲瘦弱而憔悴的神情,那是一个慢镜头;母亲工作的忙碌和疲惫,那是一个快镜头;母亲塞钱给儿子,那又是一个特写镜头。现在,让我们把这四个镜头重新放回课文。请大家打开课文,你们读四个镜头,其余的话由我来读。

师生:(合作朗读课文,从课文开头一直读到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为止。)

七、由我的母亲到天下母亲

师:(大屏幕呈现以下内容,播放音乐)

就这样,我鼻子一酸,攥着钱,攥着母亲的辛劳和血汗,更攥着母亲那伟大而无私的爱,跑了出去。此刻,此景,作为母亲的儿子,作为她的亲生骨肉,我有多少话要对母亲说、有多少情要对母亲倾诉啊!

孩子们,拿出你的笔,写下我的悔恨、我的心疼、我的感激、我的愧疚、我的决心、我的懂事、我的内心独白。无论你写什么,请千万记住,妈妈这个词语至少出现三次。

生:(学生各自写话,教师巡视。)

师:孩子们!面对慈母的深情,感受慈母的深情,咀嚼慈母的深情,我心情彭湃,我感慨万千,于是,我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对母亲说

师:多么真诚的表白。你对不起的是母亲的辛劳,但你对得起的却是自己的一片孝心!你长大了!

师:多么感人的倾诉。你理解了母爱,你就理解了人类最无私、最美好的感情。孩子,你也长大了!

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母爱是不图回报的。你的内疚、你的志向,就是你对母爱最好的回报。

孩子们,慈母的情,滋润着我的心田,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无言的教诲中,我长大了,我们共同长大了。这一切,因为什么?因为这春风化雨般的四个字!

生:(齐读课题。)

师: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孩子们,读着梁晓声的《慈母情深》,感动着梁晓声的慈母深情,老师相信,你们都会很自然地想到

生:(齐答)我的妈妈。

师:其实,作家梁晓声跟你们的想法是完全一样的。他在小说原文的结尾,有过这样一段充满深情、意味深长的话:(大屏幕呈现下述文字,教师配乐朗读。)

由我的老母亲

想到千千万万的几乎一代人的母亲中,

那些平凡的

甚至可以认为是平庸的

在社会最底层喘息着

苍老了生命的

女人们,

对于她们的儿子,

该都是些高贵的母亲吧?

一个个写来,

都是些充满了

苦涩的温馨和坚忍之精神的故事吧?

孩子们,来!让我们恭恭敬敬地抬起头,挺起胸!

为文中的母亲、为我们的母亲、为普天之下所有平凡而高贵的母亲献上最真挚的情感,一起来诵读这几句歌颂母亲的名言。

八、布置作业

1、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的母亲。

2、摘抄关于母爱的诗歌、名句。

板书:

慈母情深

瘦弱

忙碌 买书

深 贫苦

通情达理

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篇: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阅读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深情。

2、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动作、神态描写的语句,体会情感‛这个方法,拓展阅读其他篇目。

教学重点:

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的方法学习课文及拓展篇目,体会父母之爱。

学习难点:

运用方法学习阅读课外篇目,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外阅读链接的篇目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明确方法。

1、《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同学们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通过对父亲的哪些描写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呢?

2、这节课我们就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抓住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感。)来感受梁晓声笔下的慈母情深。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抓住题眼,齐读课题。

二、运用方法,学习课文。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咱们就先来看看阅读提示给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2、学生自读阅读提示。

3、指名说要求。

4、师:在细细品读课文之前,咱们还要先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课件出示自学要求,学生认真默读学习要求。

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细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6、学生运用方法自学课文,小组交流。

7、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随机板书。

8、作者梁晓声从拥有第一本长篇小说到创作多部作品,他最大的精神动力就是这永远难以忘记的慈母情深(学生再读课题。)

9、难忘那时(生接读课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慈母情深深几许,深藏在 。‛

10、教师小结。

三、运用方法,拓展阅读。

(一)阅读链接《秋天的怀念》。

(二)阅读课文阅读链接‛中的《纸船寄母亲》,感受儿女对母亲的爱。

四、课堂练笔,情感表达。

35、五年级语文上遨游汉字王国说课稿

小小展示台汉字历史大揭秘

日代表太阳,画的时候是圆的,写的时候是方的,冬天出来的时间短,夏天出来的时间长。

第二个是香字,因为千字头,木字腰,可以联想到是禾字,太阳出来从下照,也就是下面有个日字,组合在一起就是香字,再加上人人都说味道好,这就更说明是个香字了,香味的香。

第三个字谜是立,一点一横就是一点加一横,两点一横长就是两个点下面再加上一横,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这就提醒我们这个字是立字。

有心走不快就是曼字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快慢的慢;见水装不完是三点水的漫出来的漫;长草难收拾就是蔓延的蔓;遇食就可餐是馒头的馒,它们都包含一个曼字,所以就是曼。

第一幅图的谜底是休,因为图画上画着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休息,提示字形就是休。

第二幅图的谜底是斗。因为图画上画的时钟是十二点,一个十加两点组合在一起就是斗。

篮球运动员姓林,因为他指了指两棵树,两棵树就是两个木,合在一起就是林字。

跳高运动员姓杜,因为一根木棍就代表木字旁,旁边是一个土堆,就是土,合在一起就是杜字。

武术运动员姓刘,因为他拿着教练的书,书就是文,剑就是立刀旁,所以合在一起就是刘字。

围棋运动员应该是姓孟,因为棋子放在瓷盆上,上面的一个棋子就是子,下面是瓷盆是一种器皿,因此是个皿字底,它们两个加一块儿就是孟字。

谜语没有难倒大家,看来,同学们都是猜谜能手!让我们来总结猜字方法。

明确:组合法、象形法、意会法、综合法

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呀,每一个汉字,都能生发出一个有趣的谜语,就像一个个活泼的精灵,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大家刚才的表现真精彩,可以说是飞机上挂暖壶高水平(瓶)。看看哪些同学最善于倾听,老师的话中藏了一个歇后语,谁听出来了?

同学们,仔细看,这个歇后语有什么特点?

老师表扬大家高水平,用的是哪个字?

歇后语的前半句说的是哪个瓶?

平和瓶两个字字音相同,这样的现象就叫做谐音。谐音是汉字特有的一种现象,巧妙的利用,会让我们的语言更加风趣幽默。谐音歇后语就利用了汉字的这一现象。像这样带谐音的歇后语我们书中也有几个,请大家读,感受一下谐音歇后语的妙处,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把它记下来,开始。

同学们,从刚才同学们的表现中,张老师已经感受到大家的快乐,相信大家也一定都感受到了谐音歇后语的妙处,如果把歇后语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文章和讲话中,也能为我们的表达增色不少呢!谐音的现象在我们的汉字中随处可见,可是,如果用不好,还会闹出笑话来呢。这不,有一位古人送枇杷时就闹出了一个大笑话。赶快读一读书中的这则笑话吧,看看这则笑话可笑在哪儿?(生自读)

提问:同学们,这则笑话可笑在哪儿呢?

明确:这个笑话可笑在,这个人把水果枇杷写成了一种乐器,送到县官那里去了,县官的一位客人说,要是乐器琵琶能结果,那另外一种乐器箫管就能开花了。

你的回答真是上鞋不用锥子真好。(出示两个琵琶对比图,)唉,此枇杷非彼琵琶,此人张冠李戴,错把乐器琵琶当成了水果枇杷,别人才会说要是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出示萧图)。老师也看到过一则有趣的谐音笑话,想听吗?

师:有一群学生在树下军训,教官对同学们说:第一排报数。只见第一排的同学都惊讶地看着教官,教官见他们没动静,就又大声地说了一遍:报数!你们猜结果怎么样?

生:那几位同学跑到树下抱住了树。因为学生错把教官所说的报数当成了抱树。(众生笑)

师:看来,谐音确实能给我们生活带来乐趣。其实,谐音不仅存在与歇后语、笑话中,还存在于古诗和对联中,同学们不妨在课下也搜集一些,感受它给你带来的乐趣。

36、五年级语文上落花生说课稿

五年级语文上册落花生听课稿,分享落花生听课感受和记录

落花生说课稿第一篇:

《落花生》

【教学目标】

1.了解花生的品质及借物喻人的写法。

2.了解《丑石》的品质及写作方法。

3.能够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歌颂某些事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落花生的视频解题。

2、回忆课文围绕落花生都写了哪些内容?

二、新授

1、分角色朗读49自然段,思考:花生有哪些好处?

2、齐读第1自然段,找出花生的优点?

3、自由读第10自然段,思考:父亲是怎样说明花生的可贵之处的?(对比、关键词句)

4、对比读、范读、齐读父亲的话,体会花生默默奉献、不求名利的可贵品质。

小结:花生具有朴实的内在美。父亲把花生与苹果、石榴相比,虽然不如它们漂亮,能炫耀于枝头,可却有着美味的果实,甘于默默地埋于地下,无私地奉献着自己。

5、学习父亲的话中借物喻人的写法。

(1)思考:课文读到这里父亲还仅仅是在说花生吗?

(2)哪句话明明朗朗的告诉了我们父亲是在说做人的道理?

(PPT出示句子: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我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PPT出示句子: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4)思考:体面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只讲体面?

(5)思考:你怎样理解我的话?我们身边有像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吗?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小结:父亲是借由花生来告诉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这种写法叫做借物喻人。

三、扩展升华

以文带文,了解丑石品质,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

出示自学提示:

(1)小组合作学习《丑石》1-5自然段,讨论:丑石的丑在哪里?

(2)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3)再读第7、8、13和15自然段,讨论:丑石美在哪?

(4)小组汇报交流成果。

(5)作者通过美丑强烈的对比,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在文中用勾画出来。

小结:所以啊,我们不能仅凭事物的外表,去评论它的价值。眼睛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只有用心灵看到的才是真的。

四、课堂小结

1、总结:丑石貌不惊人,却精神可赞。落花生朴实无华,却品质可佳。作者在文中、诗中不仅仅是在讴歌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更主要的是在讴歌有其精神的人。

2、请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歌颂一种事物。

五、板书设计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找时候把它搬走吧。

于是,伯父家盖房,想以它垒山墙,但苦于它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用錾破开吧,又懒得花那么大气力,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房盖起来,压铺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蘑,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儿,雨天就盛满了水。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石凹里水儿还有,鸡儿便去那里渴饮。每每到了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顽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落花生说课稿第二篇:

《落花生》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三、总结深化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37、五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分钟说课稿

观看香港回归视频

创设情境,表达心情。

38、五年级语文下册16课田忌赛马说课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田忌与齐威王的第一次比赛,由于齐威王的每一个级别的马都比田忌的强。所以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输了。第二次比赛,孙膑为田忌出主意。鼓励田忌同齐威王再次赛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转败为胜。全文分四部分。12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赛马,田忌失败了,312自然段讲孙膑让田忌要求齐威王再赛一次,齐威王同意了。1317自然段讲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赛马,田忌赢了,第18自然段讲田忌取胜的原因。从教材本身看,本课有三个特点:一是课题概括了主要事情;二是全文描写生动,叙述清楚,比赛层次分明,人物形象鲜明丰满;特点之三结尾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因此,本文是训练学生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用自然段归并法分段,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的好教材,在本单元乃至本册中地位都很重要。本课我准备分二教时教学,第一课时学习一二三段,弄清赛局,了解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二课时仿照第二段进行人物对话的片段练习并复述故事。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自主识写本课生字,理解扫兴挖苦夸耀讥讽轻蔑垂头丧气胸有成竹目瞪口呆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

(三)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按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一次赛马孙膑劝说第二次赛马)为线索,了解段和段之间的承接关系,并给课文分段。

2.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说出各段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课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2.从田忌两次赛马一输一赢的事情中,懂得要分清主客观情况后再行事,这佯才能扬长避短,变劣势为优势。

3.从田忌两次赛马转败为胜的事情中,使学生懂得遇事要细致观察,认真思考,采用恰当的方法才能取胜,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两次赛马时双方三匹马的出场顺序的不同,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为什么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却能转败为胜。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田忌赛马》是一篇传统好教材,课文主要讲了2500多年前战国初期齐国大将由忌和齐威王赛马转败为胜的故事。全文分初赛失败、孙膑献策,再赛获胜三部分。这个故事启发我们做事要多动脑筋,广开思路,分析主客观情况,合理使用力量。本单元训练重点是根据课题推想课文主要内容。从编排的意图看,作为首篇课文,起着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

基于课文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为了达成上述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选择的基本教法是以读代讲、以练代讲、合作探究的导学式教学法,其教学程序分如下六个环节:揭示课题,推想内容;自学课文,初步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细读课文,弄清赛局;深读课文,探究原因;延伸课外,培养能力。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读、练、思、演、品等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时主要教给学生看课题推想主要内容的阅读方法和思维的逆向推理方法,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逻辑推理及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本课时的教法设计和学法选择是遵循语思统一原则,以读为本原则。

五、说学法

结合教法,我准备运用以下四种学法:自学讨论法、质疑提问法、朗读理解法和动手操作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田忌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突破难点。各项教学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探究,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5分钟)

谈话了解故事背景:战国时期,齐国的贵族喜欢赛马。赛马前,每个人根据自己的马奔跑的速度,把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时,这三种马各赛一场,谁的马赢的次数多,谁就获胜。

介绍主要人物,问题导入学习:《田忌赛马》一课讲的就是是战国时期田忌参加赛马的事,故事离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孙膑是当时齐国的军事家。课文中讲了几次赛马,每次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借助字典朗读课文,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

(1)诵读课文,初步探究。

①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用序号标出小节,看看能读懂什么。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②交流预习,学习字词。

③指名分节读文,问题导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④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2)品读欣赏,质疑再探。

①多媒体出示问题引导交流,学习第一部分(第一、二自然段)。

②自由交流交流学习第四部分(第十八自然段)。

③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每个人物的内心活动,交流学习第二部分(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④自由朗读学习第三部分(第十三到十七自然段)。

3.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强化认识,积累实践。(35分钟)

(1)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斗智)

(2)小组交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

(3)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全文。

(4)课外阅读,积累资料。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布置作业:

通过字词练习继续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通过词句练习,巩固生字,理解新的词语;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写作和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的积极性,课堂上我对教材顺序做了适当调整,在引导学生阅读了田忌第一次赛马失败的内容后,我直接引导学生阅读描写第二次赛马的结果的课文内容,使学生长生悬念:同样的马匹参加比赛,怎么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这样激起了学生了解和探究第二次比赛过程的欲望和兴趣。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以读为本,读中生情。

叶圣陶说过: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在读中悟出来的。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去揣摩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指引。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精妙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本课的第二段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刻画人物,虽然文字浅显,但细细品味,回味无穷,在这一段教学时,我设计了指名读、对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以读显形,突出感染性;以读动情注重熏陶性;以读育人,坚持渗透性:以读启智,坚持启发性。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益智、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二)悬问质疑,引导探究。

新课程提倡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为基点,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有机因素,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巧妙地设置悬问,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课堂上能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探求精神。例如教学第二次赛马时,引导学生交流探究:比赛时马的出场顺序与以前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齐威王的神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比赛结果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比赛过程可以看出孙膑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给课文加上什么题目?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你从孙膑身上学到了些什么呢?问题成螺旋式逐步上升,教学重点和难点逐步突破。

39、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只有一个地球听课稿,分享只有一个地球听课感受和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一篇: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严谨用词准确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总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媒体:

1、 重点词句、段落的文字课件

2、 美丽地球动画课件

3、人类破坏地球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在浩瀚无边的宇宙,有一个美丽的星球,她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它是太阳和月亮的朋友,它就是可爱的地球(板书:地球)

2、同学们都知道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3、大家的知识很丰富,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地球的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把词语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思考: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

2、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地球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看屏幕,对照课文,看看你能不能很快的找到答案。同桌互相说一说,抽生说。刚才我们通过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这是很有效的概括方法。让我们把括号里的词语牢牢地记在你的小脑袋里,齐读。

3、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课件出示)板书:可爱;易碎

4、请同学们快迅浏览课文,用划出表现地球可爱的语句.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地球可爱

过渡: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地球的可爱。

1、学习第一段(课件)

(1)薄字读音。形容厚度小读bao和浅在一起时读bo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美丽)你能具体说说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知道纱衣指什么吗?(大气层)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喻也叫打比方(板书:打比方)

(3)运用打比方的手法让我们更能感受到地球的美丽。谁来把这段话,再美美地读一读。(4)齐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地球比作什么?(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

(5)小结:看,作者运用打比方的手法,不但突出了地球的美丽、可爱,更多的是对地球的赞美。让我们用赞美的语气再读这句话。

2、作者把地球比喻成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难道仅仅就因为她外表美丽吗?(课件:地球无私地向人类提供着各种资源)

(1)板书:无私 慷慨。

(2)你是如何来理解这两个词。

(3)用慷慨造句

(4)地球无私的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同学们都知道那些矿产资源?象这些要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地质变化才能形成,而且用完可能永远消失的资源,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除了这些资源,地球还向我们人类提供着什么资源呢?(水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这些资源的特点是可以循环利用,所以是可再生资源。可见在这段话中提到的矿产资源只是地球的各种资源中的一种,你知道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吗?(板书:举例子)

3、总结:地球赋予万物生命,哺育人类成长,可以说,没有地球就没有人类,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赞美自己的母亲。齐读(课件: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5、听到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赞美,我也被深深地感动,老师想写一首小诗来赞赞我们的地球,大家愿意和我合作吗?课件。地球妈妈:你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是你明亮的眼睛,是你浓密的秀发,是你宠爱的精灵,是你呼出的气息

(二)研读地球容易破碎

过渡: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 同时它又太容易破碎了!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地球太容易破碎呢?

1、第3自然段。

(1)第三段告诉我们,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是什么态度?(不加节制的开采)怎样的开采叫不加节制,说说你的理解。这让老师想起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据科学家推算,依照现在的速度,煤再有100年左右将会完全枯竭。(板书:资源枯竭)你知道枯竭意味着什么吗?

(2)作者面对这些残酷的现实,他在写这一段话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气愤、不满、着急、告诫)

(3)那么,把你的理解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2、第4自然段。

(1)人类又是如何对待可再生资源的呢?抽生读。

(2)本来是什么意思?换成原先再读一遍。

(3)现在呢?为什么?

(4)本来这个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板书:不能再生。作者在表达方面注意用词的准确,行文的严谨,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学习。

(5)你知道人类的这些破坏行为,造成了哪些生态灾难吗?生交流。

(6)老师也收集了到了一些相关资料。(出示课件)

(7)面对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此时你有怎样的感受呢?(痛心,愤怒,可怕,心情沉重,沉痛)

(8)是啊,地球妈妈因为人类没有好好地保护你,你原来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而现在却面容憔悴,伤痕累累。谁来接着说。(把诗补充完整。)

(9)把我们现在的心情融入到这段文字中,自己练习读一读。

(10)抽生读。评价

四、上牵下连,引出第57自然段的内容

1、有人可能会说:既然地球那么容易破碎,地球上的资源又是那么有限,我们就到别的星球上去生活吧!可不可以呢?

2、 至少什么意思?(最少)言外之意呢?(40万亿千米之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

3、那么40万亿千米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课前,我做了一个计算,就拿飞机以每小时一千公里左右速度计算。你们知道飞机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猜猜看。600万年!能到达吗?人类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4、地球被破坏了以后,我们真的是别无去处。因为我们只有生齐答:一个地球!

五、 回到课题,升华情感

1、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别无去处!那么,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2、让我们一起来向全世界呼吁,端起课本齐读。板书:精心保护地球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看屏幕,老师建议大家课后可以自主开展六个一的环保活动: 发一则环保信息;收集一条环保小常识;提一个环保金点子;参加一次社会环保活动;写一篇环保征文(故事,日记,读书笔记、调查报告);编一份环保小报

2、让我们从自身做起,用具体行动,共同捍卫我们的地球妈妈!

板书设计: 太可爱: 美丽而渺小,慷慨无私

只有一个地球 精心保护地球

太容易破碎:资源枯竭、不可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设计

煤电机关学校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第二篇:

《只有一个地球》

一、【教材分析】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该单元的主题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而本文则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从而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本课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树立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认读、会写本课的生字词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难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我计划安排两个课时进行本课的教学。本节说课主要针对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四、【教法和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特点,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的教学理念。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导语: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我们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请跟随我们的宇航员到太空去看一看吧!(课件播放宇航员在太空拍摄的可爱的地球资料片。学生会看见一个旋转的晶莹透亮的球体,听到悦耳的配乐朗诵,情不自禁地进入情境中。)当宇航员目睹了地球之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写宇航员感叹的那句话。

(二)选读探究

浏览课文后,学生很快找出宇航员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让学生抓住这个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共同研究。通过梳理,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课件)1、地球美丽又渺小、2、资源有限、3、不能移居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一方面深入探究。

1、地球的美:

(1)找出描写地球外貌的句子(课件)(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去感受地球的美。

(2)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的。

2、地球的易碎性:

(1)找出地球的容易破碎具体体现在哪儿?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枯竭、滥用、再生等弄清地球上的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再读课文。在学生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课前搜集的人类破坏地球资源的材料。

(3)(课件)出示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组数据,再配上敲击键盘的声音,目的引起学生高度重视,使其心灵受到强烈震憾。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会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3、地球的唯一性: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

引起学生争辩: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能否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最后引导学生得出我们无法移居别处,我们只有在地球上生活,得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结论。

(三)升华情感(课件)

1、这时,让孩子们互相交流,畅所欲言,对地球妈妈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

2、联系实际,交流: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四)作业拓展迁移(课件)

给地球妈妈献上一份礼物,如:一份保护地球环境的倡议书,一张环保宣传画,给人类的一封信形式不限,要求表达真情实感。

五、【板书设计】:

9、只有一个地球

保 美丽渺小 人

护 资源有限 人

地 不能移居 有

球 责

40、六年级语文上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一头战象听课稿,分享最后一头战象听课感受和记录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一篇:

《最后一头战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中,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情朗读、想象说写话等语言实践活动,体会嘎羧崇高的情感,感受它高尚的情怀。

2.体验作者具体、细致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品读课文中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引导学生走进嘎羧的内心世界,体会嘎羧丰富的情感,并感悟嘎羧高尚的情怀。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

齐读第一自然段。

2.这些战象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3.就是这群英勇的战象,在一次打击日寇的战斗中,全部中弹倒地。人们救活了一头战象,它叫嘎羧,它就是《最后一头战象》。齐读并板书课题。

二、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一)检查字词读音,指导书写。

(二)交流。

嘎羧临死前主要做了哪些事?

板书:披挂象鞍、告别村民、重回战场、庄严归去

小结过渡:这篇文章就是写了最后一头战象嘎羧在临死前披挂象鞍、重回战场、庄严归去这样几件事。

我们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如果采用抓主要事件的方法,就可以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板书:抓事件

三、读课文,品细节。

(一)提出要求

1.同学们,这篇动物小说的作者沈石溪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起读:(课件出示)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

2.那么文中的嘎羧有着怎样的情感?作者又是如何表现它的情感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从嘎羧披挂象鞍这部分切入,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嘎羧对象鞍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用画下来,再读一读,体会它内心的情感。(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3.学生自读。

(二)交流。

A第二天早晨

1.(你体会到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词中具体体会到的?(亢奋,通红;轻吼;急促地踏着)这是描写的嗄羧的(板书神态、动作、叫声)

动物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的动作、神态以及叫声都传达着它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2.谁能边想着嗄羧的动作、神态,边来读读这个句子?

3.像他一样,带着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体会体会嘎羧的心情。

B没想到

1.一起来读,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嘎羧对象鞍的感情?拿笔圈下来。

摩挲什么叫摩挲?(抚摸)(你关注了嘎羧的动作。)

①它抚摸着的仅仅是象鞍吗?对于它来说,这象鞍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它们多少年没见了?如今再次相见,这就叫(久别重逢。)

②在久久地抚摸着这个曾经一起并肩作战,出生入死的朋友的时候,它又会想起什么呢?()是啊, 26年过去了,象鞍上有着它辉煌的过去,它怎能遗忘?

③如今,它就要离去了,它又会对这位老朋友说什么呢?

④透过这个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⑤一头大象积淀的情感竟是这样深沉!那你们能不能试着读出这份深情呢?练习练习。谁来试试?(抽读)一起读读。

还圈了哪些词?

泪光闪闪(你抓住了嗄羧的神态)从这闪闪的泪光中,你能体会到嘎羧怎样的心情?(留恋、激动)能读出这份心情吗?

小结:是的,26年过去了,嘎羧就快要死了,但是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它没有忘记它那辉煌的过去。

(三)、自主学习重回战场(14、15、16自然段)部分。

嘎羧离开了它的救命恩人们,离开了生活了26年的村子,走了整整一夜。天亮时,终于来到了它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打洛江畔。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轻声朗读嘎羧重回战场部分,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用画出来。2.抓住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边读边体会它的内心,并批注在句子旁边。3.看看自己有没有不懂的地方,也可做上记号。)

1.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读读。

(一)学生自学,勾画,批注。师关注学生批注情况,点评好的批注。

(二)全班交流。

还是先读句子,再说说自己的体会或有疑问的地方。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吼叫声

A久久凝望它又仿佛看见了怎样的情景?(过去的情景) 是啊,它没有忘记它曾是一头英勇的战象,没有忘记曾经一起浴血搏杀的战友。26年后,它又重回战场,驻立江边,触景生情,你能想象它此刻的内心感受吗?(伤心、难过、激动)你能不能读出这种感受呢?一起读。

B亲了又亲你捕捉到了亲了又亲这个动作。(知道吗,就是这块石头曾救了它的命!)动物的情感也是如此的细腻而动人!

C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6年前的那一场战斗让它失去了所有的同伴,让它成为(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20多年里,它无时无刻不在怀念着过去的战友,可是它满腔的深情能向人诉说吗?(不能!)因为它是(指课题)(生:最后一头战象)!此刻,这激越而悲壮的吼叫就是(它的发泄,它在倾诉)它在说什么呢?(想当年,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多么英勇呀!/这片土地,曾洒过战友们多少鲜血呀!/有多少亲爱的战友倒在了这片土地上呀!/亲爱的战友们,你们过得好吗?安息吧,我马上就要来陪伴你们了)

齐读语段: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四)小结:

过渡: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去兮不复返。嘎羧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带着对战友的深深怀念,跋山涉水,赶往百象冢,它耗尽了生命的全部力量,为自己挖掘一个墓坑,请看到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交流庄严归去部分。(略讲,指导批注)

1.师引:土坑约有三米深。我和波农丁看到

生接:嘎羧卧在坑底凝望着天空。

2.齐读23自然段。

小结:小说中的嘎羧虽然只是动物,但它折射的却是人类的情感,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这节课,我们用品细节的读书方法,体会到了嘎羧像人一样丰富的内心情感。

四、拓展阅读

五、总结推荐阅读

是的,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情怀。展示动物世界的神奇,描写动物的情感世界,正是动物文学的迷人之处。

这篇课文是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写。像这样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故事的文章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余可以去看看《第七条猎狗》《狼王梦》;相信一定能给你更多的震撼!

最后一头战象说课稿第二篇: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看过电视剧《初心》吗?看懂了什么?

一、激情导课

电视剧《初心》赞颂了甘祖昌将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高尚情怀。今天咱们再去认识具有同样情怀的特殊朋友战象。

战象就是能打仗的大象,见过战象打仗的场面吗?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咱们来读一读这段文字。生齐读。

通过这段文字,战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交流

这些英勇的战象在和日寇的一次激战中,八十多头战象不幸中弹倒地,只有一头叫嘎羧的战象幸存了下来,他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最后一头战象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件出示:这不仅仅是一头战象,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

就让我们走进它的故事,读懂它的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26年过去了,嘎羧老了,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已临大限,最2、师引导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过渡:课件出示:沈石溪先生说:动物小说写的是动物,折射的是人类的情感。这篇课文中,作者赋予了战象人的灵性,人的情感。通过你读课文,你觉得它是一头怎样的战象呢?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善良 怀旧 英勇 忠诚

师:那么,这些情感你是通过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让我们去课文里细细品味。

三、细读课文、掌握学法

快速读课文5-9自然段,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圈画描写战象神态、动作的词语,并在旁边简单写写体会。

生自学,同桌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师随生读出句子,没想到老朋友

你来找出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词语。

生说师圈画:呼唤吹去、摩挲、久久地、泪光闪闪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嘎羧见到象鞍时一种怎样的心情?

生:激动。

师:该怎么读?试着读读。

师;我想读读句子可以吗?(师范读)

师:谁再来读?

师;谁来评议一下?

师:那么你来读读。

师:嘎羧见到象鞍为什么如此激动呢?

生:象鞍记载了它辉煌的历史。

生:象鞍记载了它的英勇。

师;是啊!象鞍是它驮着战士们杀敌冲锋陷阵的武器,它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板书:(牢记使命)

过渡:人们看到嘎羧见到象鞍如此激动,于是就给它披挂象鞍、重披象鞍的嘎羧有了怎样的气概?请你把找到的句子第一度。

师随生读,出示:二十六个春秋英武豪迈的气概。

师;怎样的气概?生说:英武豪迈。

师:男同学请起立,把嘎多英武豪迈的气概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男生读。

师;是啊,二十六个春秋过去了,嘎羧年龄大了,但它虽然青春不在,它博大的胸怀还在,它勃勃的雄心还在,它那保家卫国的初心还在,。(板书:不忘初心)

2、总结学习方法

师;我们体会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情怀,用了怎样的学习方法?

师随生说,课件出示。

①找感动的句子

②画重点词体会情感

③感情朗读课文

师;我们用以上的学习方法学习重回战场、回归战友这两部。(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生自学后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读读?

师随生读,出示: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

师:久久凝望凝望什么意思?嘎羧想到什么?

师随机指导感情读它站在沙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

师;嘎羧对礁石亲了又亲,它为什么亲了又亲?

师;它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在呼唤什么呢/

生说。

师:震耳欲聋什么意思?

师随生理解后指导读欧欧(激越亢奋)

师小结:它不仅是一头战象,它是一头令人敬仰、让人吟泪颂歌的英雄。这位英雄的死更为悲壮。它静静地走向了埋葬它战友的百象冢,静静地为自己挖掘了墓地,静静地将自己掩埋。

师出示;土坑约有三米深凝望着天空。指生读。

师:它睁得大大的眼睛,凝望着天空,它在想什么?想告诉人们什么?

生自由说。

师:是啊。有谁能这样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这样完美地结束自己的生命?

让我们来缅怀这位英雄吧!

配乐朗读这段文字。

师;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它死了。

课件出示: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它和曾经并肩战斗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师范读,生说体会。

教师总结:是啊,嘎羧走了,它从垂暮时的焦急到重披战甲的英武,从重回战场到掩埋自己,我们渐渐读懂了它的心。它忘不了曾经撒过热血的土地,忘不了它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这是战象的善良与忠诚,是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忠诚战友的高尚情怀。全体同学请起立,让我们一齐读出我们对它的敬仰,读出我们内心的感动!配乐朗读。

四、延读创新、拓展运用

1、小练笔。课件出示:

此时此刻,我激动万分,想对嘎羧说:

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想对自己说

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两句话。

师生共写,配乐,师生共同交流。

2、继续寻找感动。

五、推荐阅读

《斑羚飞渡》 《第七条猎狗》《红奶羊》《虎女蒲公英》

41、六年级语文上跑进家来的松鼠说课稿

对松鼠的喜爱,

自己垫窝 意想不到

六、教学反思

42、六年级语文上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六年级语文上册老人与海鸥听课稿,分享老人与海鸥听课感受和记录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一篇:

《老人与海鸥》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每逢冬季来临,海鸥便成群结队地来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赶赴约会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鸥,风雨无阻。他视海鸥为儿女,给它们起名字,喂饼干,照顾伤病的海鸥。久而久之,海鸥与老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鸥们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

课文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后一部分则通过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课文语言朴实,平凡中包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人与动物这样真挚的感情而动容。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分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目标:

1、在情感朗读中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真情。

2、学习描写海鸥动作的词句,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

3、通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学会如何真实具体地表达感情,并进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海鸥对老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深入感受老人对海鸥的深情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想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许多画面一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那动人的情景,感受那份浓浓的亲情。(板书课题)

二、自读悟情感悟海鸥对老人的深情

1、师过渡:当我们大家都沉浸在老人与海鸥的这份亲情的和谐与幸福之中时,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了,老人去世了。

2、师:老人在世时曾对人们说过他的遗愿:他说当他离开人世时希望能够把他的遗像放大,带到翠湖边,让他再看一眼他的儿女们,人们完成了他的遗愿,但就在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请同学们默读1519自然段,边读边想,发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事?用横线画出来,再读一读,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跟同桌交流。

3.汇报交流

预设: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1)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 大不一样,提问:海鸥的叫声与姿式与平时会有怎样的大不一样?

(2)师: (出示课件)海鸥们连声呼唤,他们似乎在说什么?

(3)师:同学们,海鸥们一声声热切的呼唤有惊讶,焦急,还有悲伤,谁能把这种感觉朗读出来?

师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自由读第16自然段,海鸥的哪些行为让你感动?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1)师;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感受到的?

(2)如学生说到瞻仰,理解瞻仰的意思。瞻仰指恭敬地看,一般指对伟人的尊敬,老人是伟人吗?(学生讨论汇报)

(3)男同学带着对老人 的尊敬与爱戴读读这句话。

C.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师:你体会了什么?(生发表意见)

(2)师;好,同学们,闭上你的眼睛,现在你就是一只海鸥,把你最好的祈祷与祝福送给老人吧!(生闭上眼睛祈祷)

师:睁开你们的双眼,把这份诚挚的感情读出来。(生有感情地齐读)

(3)师配乐朗诵《离开你的那一天》:十多年了,几千个日子,老人每天都来,可有一天老人没来,第二天老人还是没来,直到第三天的时候,老人才步履蹒跚地来了。喂海鸥的时候,他坐到了地上,身子弯成了弓一样的弧形。这3天,他只吃了一碗面,觉得好点了,就赶来看海鸥了。可这一看竟成了诀别了。男同学读16自然段描写海鸥的句子,女同学读描写老人的句子。

师:当我们把遗像拿走时,又发生了什么?

D.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1)师:读读这个句子,圈出描写海鸥动作的词语。

(2)交流,课文中用了两个扑,而不用飞呢?

(3)一只只海鸥扑过来,大声鸣叫,似乎在说些什么?

师:这是一场让人为之动容的葬礼,同学们读一读这段,读出海鸥们一片深情。

(4)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意想不到的事?

交流,看视频,感受老人对海鸥的爱。

师:十年来,每逢冬季来临,老人风雨无阻,,像照顾儿女一样,与海鸥相依相随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为老人送上一程。

三、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1、师:老人与海鸥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人们在翠湖边上建了一座雕像。老人依旧面带微笑,手捧鸥食,海鸥在老人的手上,身旁翩然翻飞,一幅人鸥和谐共处的美丽画面被永久定格。老人虽然已经离去,但人们依然关心着海鸥。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希望我们像吴庆恒老人和歌曲中的小女孩那样,关心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2.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板书:

老人与海鸥

爱 送

亲人

老人与海鸥说课稿第二篇: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

1、师:上课前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个短视频,看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老人与海鸥》,去感受一位老人与海鸥之间浓浓的情谊吧。 (出示课题、师板书、生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快速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读完你有什么疑问?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预习:(开火车读)

重点讲解:抑扬顿挫、模样

3、解决了生字这个拦路虎,那我们先来开始第一个问题: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来说呢?(生答:这篇课文主要讲的在一个,在冬天的翠湖边,一位老人给海鸥喂食,跟海鸥相伴,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是海鸥给他送行的感人故事。)

4、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老人和海鸥,你只要抓住这两个主人公的主要事件就可以很精练地说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孩子们,刚才老师还问了个问题,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疑问呢?我希望你还能用很精练的语言表述你自己的看法。你来说。老师试着把你们刚才的问题梳理一下,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最感兴趣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海鸥为什么有那些不同寻常的举动?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啊?

三、品重点句,感悟老人对海鸥亲人般的爱

(一)梳理言行,感悟老人形象

1.师:孩子们,其实老人和海鸥是联系在一起的。读懂了老人我们也就读懂了海鸥。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重点描写老人的1-13自然段,边读边想:老人的哪些做法感动了海鸥?把有关句段用横线画出来,圈出关键词,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开始吧!

(1)(出示句子)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

(2)这位同学找到的其实是作者对老人喂海鸥的一处细节描写。是吧?你仔细地再读这句话,当你读到哪个小细节的,你最激动?你来说。同学们,老人的这份细心,打动了我们,也一定打动了海鸥,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2、师:看来,是老人在依着海鸥的节奏放饼干丁。其实,无论是老人依着海鸥,还是海鸥依着老人,这并不重要,因为老人与海鸥之间总是那么的默契,总是那么的相依相随。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和谐的场景,它成了昆明市翠湖公园最美丽的景色。

3. 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在海鸥的鸣叫声里,老人抑扬顿挫地唱着什么。侧耳细听,原来是亲昵得变了调的地方话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师:这是老人在呼唤海鸥,句中哪个词让你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关爱?(亲昵)

师:孩子们,独脚曾经受过伤,平时它最受老人的疼爱,有一天老人正亲昵地跟独脚说:_________________;公主那可是名副其实的一位大小姐,干什么事情的时候都是不紧不慢,连吃东西的时候也是如此,老人就假装生气地跟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老沙的头上有一个金属光,它可是鸥群里的老大哥,吃东西的时候老是让着弟弟妹妹,老人把它叫过来,心疼地对它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留给了我们这么多的想象空间,只要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我们就能悟出中间蕴涵的真情。老人的声声呼唤,全是为了海鸥,你们说,这怎么能让那些海鸥们不心动呢?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副如诗般美好的画面。孩子们自己练读,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意境美。读吧。

(出示句子)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读得真美,你们从他的读中有没有听出些什么?是呀,同学们,作者就是通过这一个个细腻传神的动作向我们传递着款款深情。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

(二)聚焦外貌,感知老人形象

1、师:老人对海鸥的心声一定还有很多很多。文章除了抓住老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反映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之外,还对老人进行了什么描写?(外貌)(出示句子)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朴实无华)再次体会老人爱鸥之情。

2、师:【课件出示】这老人名叫吴庆恒,他一生孤苦,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他每天徒步二十余里为海鸥喂食、嬉戏,风雨无阻。他每月308元的退休工资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几乎舍不得花1分钱坐公交车,4元5角的饼干他却毫不吝惜地买给海鸥吃,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却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牌香烟

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十多年来,宁可穿着褪色的旧衣,背着褪色的布包,甚至用着褪色的塑料袋,也要把钱省下来买饼干,一到冬天,每天步行二十多里,给海鸥送餐去。怪不得朋友会说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十多年啊,十多个春秋,一千多个日夜 十多年来,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十多年来,无论老人是健康的还是生病着,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师:(配乐读)十多年了,每日必来的老人,竟然有两天没来,儿女是老人的心头肉啊,在家里躺了两天后,老人就再也躺不住了。也许他知道自己将不久人世。他特意换上唯一的一身新衣服,拖着沉重的步子,走走停停,步行20余里,最后一次去看他心爱的海鸥,与他们做最后的道别。几天后,老人去世了, 当人们遵照老人的遗愿把他的遗像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2、出示自读提示:自读1517自然段,意想不到的事是什么事呢?画出有关的句子,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海鸥们不会说话,但老师却分明听见他们在如泣如述地说着什么,原来他们把自己的语言都化做了一个个的动作,孩子们,你们找到他们的特殊的语言了吗?你说 。

A: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过渡:海鸥们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老人却始终一动不动,海鸥们终于明白:老人已经永远永远地离他们而去,于是,在翠湖边上,它们为老人举行了一场特殊而感人的葬礼。课文中还有那些画面是你意想不到的呢?

B.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D.当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漩涡中脱出身来。

师:好,孩子们,白色旋涡中,老沙来了,公主来了,老人的儿女们都来了。公主,你为什么和老沙在老人的遗像前停留得那么久?这是要,这是想要?

师: 同学们,作者又一次通过海鸥的动作向我们传递出了怀念的深情(听不清这个词)你们说此时此刻在海鸥的心目中老人还仅仅是一个还是素不相识的人吗?是啊,老人与海鸥正如课文里所说的那样,老人与海鸥就像亲人一样。

5、请同学们想一想,海鸥为什么会有那样不同寻常的举动?

(正是因为老人对海鸥胜似亲人般无私的爱,才有了海鸥对老人难舍的情)

三、想象写话深入品味老人与海鸥至死不渝的亲情

1、过渡:老人走了,海鸥们对老人肯定有很多的不舍,我想,他们一定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向老人倾诉,让我们一起来帮他们完成这个心愿吧!

2、生想象说话

假如你是一只老人曾经喂养过的海鸥,面对天堂里的亲人老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四、拓展升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多么诚挚的语言,多么动人的情感,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人们在翠湖公园里建立了一个雕塑(课件出示),老人依旧满脸慈祥的笑容,周围,海鸥翩然翻飞,多么和谐的场面!生活中,像老人一样爱护动物的人还有很多,有你,有我,有大家,最后,让我们在一首《丹顶鹤的故事》中结束这一节课,希望我们永远铭记海鸥老人,学习老人关爱动物,和动物和平共处吧!

板书 : 老人 爱 海鸥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北京的春节说课稿

一、说教材

《北京的春节》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向我们介绍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风俗。这篇《北京的春节》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线为纬线结构全文。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大人孩子忙着准备置办春节前的年货。

文章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文字朴实自然,生动形象,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表现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品质。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他们能够读懂课文内容,能够理清课文的顺序,能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是他们对于作者的选材,分清文章的详略、主次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训练,需要教师适时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记生字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的详细,哪几天写的简略?为什么这样写?3.体会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祥和,感受传统节日风俗的氛围。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应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课文内容并体会作者的选材的构思。因此我将采用朗读与默读结合法,引导点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生则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形式展开学习。

图片

五。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刚好这一篇课文也是新学期后的第一篇,学生对自己刚刚过去的春节,应该有说不完的话题,因此,教师抓住契机引导。

同学们,你们刚刚过完春节,谁能说一说你们过春节时的感受和体会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过春节的心情和感受,学生容易产生共鸣,感同身受,也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

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疏理内容

学生齐读课题后猜想:北京的春节只写了春节这一天吗?那么作者老舍先生是从哪一天写起,到哪一天结束?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此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按时间顺序梳理课文内容)

图片

(三)细读品味,体会年味

在这漫长的一个多月里,老舍先生重点写了哪几个节日,这些节日习俗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完成思维导图。

腊八一一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

除夕一一家家赶做年菜,吃团圆饭

初一一一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

正月十五一一悬灯结彩

思考,老舍先生为什么把这五天写得详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注重思考选材要围绕中心意思来写,与中心意思有关的内容详细写,与中心意思无关地一笔带过,且要引导注意选材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切不可记流水帐)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学完课文,再阅读阅读链接想一想,与老舍先生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和同学交流。

(此环节通过对比阅读,体会形式不同的语言表达是为主题服务的意识)

(五)运用方法,学会表达

学完课文,同学们一定也有很多自己过春节的体会和感受吧!快拿起笔来写一写吧!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此环节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深入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学会抓主线,突重点,灵活选材,为下阶段学习迁移的运用打下基础)

(六)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左边是时间轴线,右边是人们的活动,脉络清淅,详略突出,让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44、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生字组词及词语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生字组词及词语理解

本文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球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生字组词

莹:晶莹 晶莹剔透

裹:包裹 裹足不前

篮:篮球 篮子

蔼:和蔼可亲

资:资源 资料

慷:慷慨

慨:慷慨 感慨

贡:贡献 进贡

滥:泛滥 滥用

基:基础 基本

睹:睹物思人 目睹

词语解释:

遨游:漫游;游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45、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复习预习重难点归纳笔记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46、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分段与段落大意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分段与段落大意

第一段(1-2自然段):说明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但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只有很小很小。

第二段(3-4自然段):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如果随意毁坏,就会使资源枯竭,就会给自身的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第三段(5-7自然段):说明人类别无去处,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8-9自然段):说明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47、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7课盼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盼》这是现代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选取了多件事例写出了作者想穿上新雨衣的急切心情。

文章语言通俗易懂,具有明显的生活化、儿童画特点,选取了得到雨衣、盼望下雨、妈妈不允许穿雨衣、终于穿上雨衣等几个事例,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儿童形象。

这篇课文入选教材,编排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筒、篷、缩等14个生字,理解新词语。

2.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写盼的。

3.找出心理描写的地方,体会心理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是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意思选择材料的写法。

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感悟合作交流法。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激发兴趣

1.介绍朋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个新朋友,她叫蕾蕾。  

2.蕾蕾得到一件好东西一件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大家知道雨衣是下雨天穿的。可是蕾蕾一直想穿上它。于是,她就盼呀盼呀。(板书:16.盼)

3.她盼到了吗,穿上新雨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每天盼下雨的孩子吗?你想知道她盼望的事情实现了吗?请你们快速地默读课文。

(二)学生反馈交流。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文章语言富于儿童化和生活化,同学们在初读课文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做好记号。先由四人小组长组织,进行组内交流,再把你们解决不了的写在黑板上,看看大家是否能够相互解决一部分。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反馈交流,部分问题存疑。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了解学生的关注点和疑问点。

四、学习我得到了新雨衣

1.我怎么得到了新雨衣,喜欢吗?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蕾蕾得到雨衣后什么心情。

3.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4.小结:我们的故事就要从这里展开,蕾蕾的新雨衣确实很漂亮,如果你们都到了这么美的一件雨衣,是不是也想穿上它,是不是也想让老天快点下雨。

五、教学第三自然段

1.读一遍这段课文,画出中心句。(我开始盼着变天。) 

2.从这一段你读出了什么?

(蕾蕾不管白天还是黑天,都观察天空。因为她看到白天天上是瓦蓝的,夜晚是满天星斗。)(雨衣好看,但没机会穿。)(埋怨老天总是晴天)

六、教学417自然段,体会盼

(一)抓重点句子,体会蕾蕾的心情。

1. 路旁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嘻嘻地笑是蕾蕾心里认为的,和埋怨老天的时候心情不同。这一次,她的心情十分高兴,因为要变天了。)

2. 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雨点打在头上,那就可以穿新雨衣了,这才是最美的事情。)

3. 蕾蕾看见下雨了,兴奋地跑进了楼门。她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

(没有,因为蕾蕾找了好几个借口,都被妈妈否定了。)

4. 场景表演。老师当妈妈的角色,指名同学当蕾蕾的角色,表演对话一部分。

(学生评价谈体会,说说蕾蕾的心情。)

5. 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

(尽管我很不情愿,可是没办法。因为蕾蕾找不出一个十分合理的理由。)

6. 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

(鼓点好吸引人,把雨点比喻成鼓点说明雨点对我的吸引力之大,我在急切地盼)

7. 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看着看着雨后的景色,蕾蕾又想起了穿雨衣的事情。她太盼了。)

七、课堂小结,做好过度

1. 蕾蕾拥有了那么好看的一件雨衣,所以她一直想穿上它,到大街上去享受雨中的美景。好不容易下雨了,可妈妈又不让出去。蕾蕾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雨点往地上落,不知不觉,她又想象起雨点落在雨衣上的情景。

2. 她的愿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呀?他就这样一直盼着,盼到什么时候才能盼到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新词

(1)正确读出下面词语

  斗篷 浸湿 喧闹 厚墩墩 满满当当 逗引 腥味 理直气壮

筒 缩 疯 甩 酱 唇 蹦

2.看插图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蕾蕾穿上雨衣后什么表情,什么动作,她的心情怎样。

二、学习最后1821自然段

1.课文哪里描写了图上内容,找出来读一读。

2.从这一段文字中你读懂了什么?

三、讨论探究

(一)这篇课文的中心是什么?

(提示: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汇报 这篇课文围绕 选取了多件事例,使我们看见了一个 的儿童形象。)

(二)课文选取了哪些事例?

(学生自由说,班内指名汇报,师生点评)

(三)你看出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语言浅显易懂,很具生活化和儿童化。2.心理刻画生动逼真)

四、学以致用

1.请同学们以下面一句话为中心,写两件事例。

(1)爸爸读书十分专心。

(2)叔叔开车的技术真高!

2.交流,评点,提出意见和建议。

3.教师小结: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事例来写,还要注意重点突出。

五、布置作业

假如你有一件新衣服,你很想穿上它到外面去走一走,可是妈妈却不同意,你会怎样想,把你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48、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4课穷人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 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有力地抨击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堕落与腐化。

课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课文段落分明,结构独具匠心。全文以桑娜的内心矛盾为主线,围绕收养西蒙的两个孤儿这件事,前后设置了两个悬念:渔夫是否平安回家?渔夫回家后能否同意收养孩子。两个悬念交替展开,逐步消除,从而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这样处理,使得全文波澜迭起,扣人心弦,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二是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了解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4.练习续编课文,展开合理的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进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的生活,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环境、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搜集资料 课件

说学情

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一部分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强。通过预习,能基本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们互学互练,互查互评,互帮互助,互相激励,学习的兴趣、积极性较高。学生的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较强。并能通过上网及阅读有关的课外书,对课文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学生具备从关键字词句中体会句子含义,感悟作者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 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 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不断领悟课文的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在教学时,我还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紧扣自主合作探究进行设计,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学法:通过拼读、开火车读词语等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与新词。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导入新课

1.欣赏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谈感受:人与人之间要有爱心

2.生活中处处有爱心,处处见真情。穷人有爱心吗?著名的美国作家海明威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这样吗?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穷人,看看他们的精神世界也是否如他们的物质世界一样穷。板书课题

3.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收集有关资料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增长知识,从中受到了更多的启发和教育,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2.检测字词:我会读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渔夫的妻子桑娜在海风呼啸的夜晚,焦急地等待丈夫出海归来。

第二段(3-11自然段):桑娜出门去看丈夫是否回来,顺便去看生病的邻居西蒙,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

第三段(12-27自然段):渔夫回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把西蒙的孩子抱回来抚养。

【设计意图】预习成果的展示,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课文中的穷人指的是谁?(桑娜、渔夫、西蒙)他们的穷体现在哪些地方?用标出有关句子。

2.分组学习,讨论问题

3.交流 (屋内装饰、吃穿、忙碌、劳动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桑娜与西蒙两家的贫穷──住得差,吃得差,劳动条件差,还有疾病,是沙俄时期俄国渔民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教学时,我紧扣质疑析疑解疑进行设计,勾画理解词句,让学生了解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的状况。

四、自主探究直奔中心

1.有人说课文中的桑娜和渔夫并不穷,其实他们很富有你们支持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用划出有关的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品析句子体会品质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渔夫高尚的品质。明确学习的任务,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环境、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经历读思悟通的学习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行为中,获取新知识、形成能力。

课件出示:

1.描写环境的句子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

①从室内外的环境的描写体会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重点理解温暖、舒适。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

( 体会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进一步感受穷人的善良。)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 通过环境的描写,体会穷人的善良、勤劳。)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揍我一顿也好!

① 体会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理解忐忑不安、自作自受。

【设计意图】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最能表达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

② 理解省略号的作用。

③ 指导朗读。(师范读、指名读赛读)

(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

(2)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体会桑娜决心要收养两个孩子,指导用非不可说话。)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3.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课件出示: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让学生从熬及渔夫 严肃、忧虑的神色来体会收养孩子的决定使经过渔夫的认真的考虑,同时也说明了他们的生活使非常的窘困。

②指导朗读。

(读出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决心。)

(3)学习作者的写作特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穷人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4.质疑: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重点理解两个沉默的含义)

(第一次,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师结:其实他们是最富有的人。

5.出示当堂检测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题是穷人,可文中没有一个穷字,但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穷人的贫困与艰辛。同样,全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然而穷人的高尚品质却被表现得感人肺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文学功底。在写作中我们也应学习通过环境、心理和语言的描写反映人物的品质。

2.课外延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师希望你们在课余时间多多拜读他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复活》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作业设计

展开想象,续写《穷人》这个故事

说板书设计

穷人

勤劳、善良、有同情心、宁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描写)

49、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演讲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口语交际,因此要密切联系生活指导学生会写演讲稿,并学会一些演讲的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要想方设法地从细节入手,给他们指明方向。

2.创设情境,是口语交际训练的一种形式。在这情境里,要引导学生全员参与,担负不同的角色。其次,围绕演讲引导学生点评,让他们发现演讲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便能迅速提高学生的演讲水平。

50、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口语交际:演讲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备好演讲稿,做到材料合适,观点明确。

2.演讲时要做到语气、语调适当,姿态大方。

3. 演讲时要注意感情恰当,增强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写好演讲稿,让演讲有说服力。

2.难点:

(1)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材料,例举生动的故事。

(2)注意停顿、重复或者辅以动作,增强演讲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名人演讲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讲的视频。

2.学生交流体会或感悟。

3.导入口语交际演讲。

二、师生交流。

1.出示演讲的题目。

科学读书锻炼身体健康饮食

2.请选择一个话题进行演讲,怎样才能演讲更精彩呢?请大家交流观点。

3.学生交流,老师提炼观点。

(1)演讲的内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语言要真挚等。

(2)演讲的水平高超态度要和蔼、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辅以动作等。

4.出示一段演讲稿,学生评析。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语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类精神的粮食。

我是在读书中享受艺术美,享受其带来的无穷乐趣。我可以畅游在书的海洋里,坐着轻舟在三峡中勇进,去感受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喜悦,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广漠的草原之上,去领略王维所点燃的直冲云霄的孤烟,欣赏那动人且让人流连忘返的长河落日圆,还可以欣赏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阳如此壮阔的岳阳楼。

5.学生交流演讲稿的特色之处。

(1)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让人感受到演讲稿的深刻内涵。

(3)观点明确,事例较多,有说服力!

三、准备演讲稿。

1.分小组进行。

2.各人整理演讲稿的内容与提纲。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现场演讲。

1.每小组选取一人进行演讲。

2.设立评委打分。

3.评委点评演讲者的优点与不足之处。

4.公布演讲比赛的成绩。

五、教师总结。

1.生活中离不开演讲,演讲能够让陈述的观点更加明确,让表达的意思更加鲜明。

2.演讲时的注意点。

(1)语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书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够让听众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气氛,强化感情,引起听众的共鸣。

(4)服饰要整洁,不要五颜六色。

板书设计:(略)

51、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8课灯光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52、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一课草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草原》。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我的教学则始于对教材的认知。《草原》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自然风情,作者老舍先生生动地描写了草原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们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品质。课文语言通畅易懂,对场面的描写富有激情,细腻贴切,把民族互助的真情融入到了其中,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令人回味无穷。整篇文章层次清楚,易于朗读,非常适合六年级的学生去学习和诵读,感受蒙汉民族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说学情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所以教师的教学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展开,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我此次面授的学生是六年级的学生,此阶段学生能主动进行预习,能在预习本就课后题进行初步理解,在书上做简单批注。绝大多数学生课上能认真听老师讲课,并能根据课前预习有侧重的记录或发问。能对自己不清楚的、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地方质疑,积极思考,敢于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这为本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此阶段学生年纪尚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日益增加,认知能力有限,对于内蒙古草原上的风土人情不能很好的理解,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教学方法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并会写羞陈蹄等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2.通过朗读课文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赏析文中优美语句,分析修辞手法,感受大草原的美丽风光。

3.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四、说教学重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感受草原之美。

教学难点: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和蒙汉之间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认为应该选择多媒体辅助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比如在导入激趣环节可以用多媒体来播放草原风光图,疑难不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而语文的教学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朗读。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巧妙的导入,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开课之初,我会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图并插入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描写草原的诗句,大家想一想,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学生自由发言)大家说的都不错,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顺势板题。【板书:草原】

(二)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写作结构进行概括,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语文素养。在这一环节首先解决的是生字词,我会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自己不懂的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自行解决。对于重点生字词用PPT出示集体强调,在解决了字词的难关后开始整体走进文本阅读。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全文,思考: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课文是从哪些方面展示草原美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做如下总结:作者分别写了初入草原、迎客、待客、话别等内容。从风景美、人情美这两方面来展示草原的。顺势板书【板书:风景美、人情美】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学生能够体会到知识的获得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通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对知识的描述,提高了总结概括能力。

(三)深入研读

朱光潜先生曾说,不表现任何情致的文字就不算是文学作品。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个环节我将分两步走来完成,第一步感受风景美。首先我会组织学生大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的第一段主要抓住了哪些景物去描绘草原?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天是可爱的,空气清鲜。小丘是碧绿的线条柔美,羊群洁白。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小丘的线条比成了中国画;把草地比成绿毯,把羊群比成绿毯上的白花。顺势板书【板书:天、空气、小丘、羊群(比喻)】

为了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草原美景的喜爱,我会继续组织全班齐读描写有关草原风光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找一找,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作者此时既感叹草原景色的迷人,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小诗。第一步到这里就已经全部结束了,学生在朗读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入文本和作者在情感中产生了初步的共鸣。

第二步感受人情美。在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并小组讨论:草原人民有怎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中在写迎接客人的时候,写了马上的男女老少,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飞过来。一个飞字我们感受到草原人民等待客人到来的迫不及待和热情。通过第三自然段中写的也不知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的也能看出草原人民的热情。盛情款待客人时,不仅准备了草原的美食美酒,还举行了联欢,表演歌舞、套马、摔跤这些少数民族特色节目。顺势板书【板书:热情好客】为了帮助学生与作者达到终极的情感共鸣,更深层次的与课本对话,我会组织学生默读文章最后一段,思考:在离别之前,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根据学生回答我会总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表达作者不忍离去,流连忘返的情感,更表达了蒙汉亲如骨肉,团结友爱的情感。顺势板书【板书:团结友爱】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两步走就已经完成了,学生可以把握文中的主旨,感悟蒙古族的真情。至此,我达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做到了语文教学时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四)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其实就是在为一堂好课锦上添花,在这一环节我会开展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关于草原的成语和诗句最多?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提高自己的语言积累。

(五)小结作业

课程的总结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这一环节我会回顾本课所学内容,组织全班有感情的朗读全文来结束本课。为将本课所学进行最优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课下模仿《草原》中的景物描写手法写一写身边景物,下节课全班交流展示。这样的小结作业,可以点拨学生把本课的知识点综合起来,在比较中总结,在归纳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犹如知识王国的地图,是教学内容的浓缩。通过板书,学生能清晰明了的抓住本节课的重难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略)

53、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5课少年闰土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说教材】

《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重新收录在课本中的文章。从这次重新收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名篇所散发出来的魅力是叫读者不可抗拒的。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画了一个经验丰富、聪明能干、机智勇敢、健康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形象。

【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经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理解课文的能力。但由于这篇课文写作的时间在上个世纪初,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再加上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甚远,这也增加了理解上的难度。老师在讲述本课时,往往不敢放手,生怕有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而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关心个体差异和个同的学习需求,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对新课标的学习,认识到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要求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同一个问题,说同一个标准答案,这显然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样也激发不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学生不仅没有学到知识,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这种教学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主、合作、探究就成为我们在课堂上应该新遵照的准则。

【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重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会文章的生字词、多音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自然段。

2、了解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健康可爱、经验丰富的农家少年,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语言、动作,体会人物的特点。

2.进行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训练。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第十六段,领悟其中蕴含的含义及情感。

【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课标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并结合本单元的重点,确定如下的教学方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快速阅读课文,理出文章脉络,总体感知人物的个性特点和事件;接着深入学习有关段落,体味少年闰土的性格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设计,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一目了然,学习目的明确了,学生的主动性就被调动出来了。教学中主要采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朗读方式来学习,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讲读密切结合,学生深深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同时,我积极改变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的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说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根据】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对闰土的喜爱之情,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在课时学生已认识了生字词,读通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并学了一至五自然段。因此,我一开课的个教学环节是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复习与回顾课文内容中导入新课。我一边出示课件一边听我的配乐介绍自然段的内容。我这样处理,有情有景,可以很快地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述的特定的情境当中,从而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愿望,从而加深了对闰土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

教学伊始,我设计了一个填空:( )的少年闰士,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在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后交流,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知教学内容,少年闰土的形象就在他们的脑海中凸现出来。我在对重点词句的研读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特点,寻找最能体现性格特点的地方,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把学生真正当做了课堂上的主人。

(这一部分结合教案、幻灯片来讲 内容为教案的二三部分)以评价代讲,以画代讲,以读代讲,提高课堂效率。

在教学捕鸟这一部分时,我用课件演示,同学评价老师的课件做得好坏,在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必定会看书。从书中寻找好坏的理由,这样,学生就必须要认真读书,缜密思考,他才能知道并讲得出好坏,这样不仅避免了单调的讲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

在教学刺猹这一部分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去给读书的同学评价,他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他哪里读得不好,为什么?你觉得应该怎么读。这个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帮助别人理解了文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教学海边拾贝时,(出示许多漂亮的贝壳课件)我采用欣赏、谈感受来体会闰土的知识丰富,农村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教学看跳鱼儿让学生用多媒体展示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研读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拨亮学生思维过程

学习了四件稀奇事后,学生对闰土的人物特点有了比较鲜明的印象,但对我与闰土之间的感情却没有深入的体会。

在教学突破难点时,对啊,闰土的心早有无究无尽的稀奇的.....高墙上的四角天空这句话的理解,需要点拨,在教学这种难点句子时,我在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1、无穷无尽的希奇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培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为此,我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落实本单元重点训练项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别带着赞美、钦佩、向往的感情反复读中心句,读中悟情,强化重点训练,营造情感的氛围,使学生的情感与我的情感产生共鸣,达到课将尽而情真浓的境界。

(四)争辩研读,开放创新

此环节,我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这样把辩论活动引入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同时争辩是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同时,学生在争辩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对当时社会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拓展

我建议孩子们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达到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六)说板书

简洁而明了的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展现了写人记事一类文章的特点,充分的凸现人物形象。

【总结】

总之,我在体现新课标精神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积极的、努力的尝试。当然,也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比如:如何在开放性课堂学习活动中,真正让全体学生都能各有所获,得到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发展;在语文积累,有感情朗读指导,教学环节过渡等方面也还需要改进。为了让学生得到发展,我愿努力探索。

54、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另外一个特点是课堂动静结合,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

这节课存在的不足主要是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较单一,引导语表达不够准确,过渡语的表述缺乏深情;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更要注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情况,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让学生以更多的时间亲历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必须要做到的,今后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上出一堂更好的课。

55、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20课青山不老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初读课文,了解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3.通过大、小环境和老人创造的环境的对比,体悟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4.感悟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重点

1.知道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了解奇迹是在何种情况下创造的。

2.感受老人的精神,产生对老人的崇敬感,有传承老人的精神的愿望。

教学难点

理解青山不老的内在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已经请大家查阅了资料,在你的印象中,晋西北是个怎样的地方呢?

2. 【出示课件2】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板书: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检查预习

大家都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3】

肆虐 盘踞 淤泥 劲挺 荡漾 绿洲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如臂如股

谁来读一读这些词?

指名读,师生评价,纠正。生齐读一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课文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将毕生的精力用于植树造林工作,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子孙后代。)

(二)了解奇迹,感悟精神

1.让我们现在一起真正走近这位老人,走进这不老的青山。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我们一般可以从哪里入手?(课文前的链接导语)

(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这一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3)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了解奇迹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老人到底创造了一个怎样的奇迹呢?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一句话来说明。

(1)学生找出第四自然段的第二句话,出示句子:

【课件4】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2)理解了不起

①请大家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奇迹是什么意思?那这句话中了不起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②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了不起?

③指名学生回答体会到的了不起含义,重点引导把握这4个数字(将数字圈红):

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

十五年 八条沟 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

看到这样的一组数据,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吗?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却是满山遍野的绿。这就是生:奇迹,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3)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3.明白创造奇迹的艰难,感悟老人的精神

那么,这样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3自然段,细细找一找,找到后标上序号,并写一写批注。师巡回了解情况。

(2)反馈,共同评议。

①第2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提出这个了不起的奇迹是老人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创造的时,转入第2自然段的教学。(板书:大环境)

A.学生说后,出示句子。【课件5】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B.指名学生回答,按以下模式进行评议:

请自由读读这句话,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环境,你会用什么?

(板书:恶劣)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点拨:肆虐, 什么叫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课文中指什么东西在哪里肆虐?

在这里狂风肆虐到什么程度我们来看看?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关键把握县志(二字,让学生明白县志中的内容是真实的。)志:文字记录;县志:记载一个县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来说一说。

几百斤重的牛马都能吹到天上,更别说人了,除了狂风肆虐,这里还有什么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

出示图片【课件6】晋西北环境、风景图片。看,这就是晋西北,黄沙漫漫,山野荒荒,干旱,霜冻,沙尘暴肆虐,据有关资料记载,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听了这样的介绍,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C.教师总结:在这样险恶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却创造出了这样的一个奇迹,真是不简单啊!我们不由得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②教学第一段

当作者带着对晋西北环境恶劣,荒无人烟的印象来到老人居住的山沟里时,他却看到了

A、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山沟?

B、你觉得这山沟怎样?

(生答:绿、美、舒适、树木大等)

C、现在,我坐在土炕上感受着这份舒适、这份惬意,而这里在以前却是穷山恶水,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而就在这如此恶劣的环境里,这位老人却15年如一日植树造林,创造出这一片青山秀水。这真是一个奇迹(生讲),对着这奇迹,我们不由赞叹生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过渡:老人用他的坚毅抵住了环境的恶劣,而他生活的小环境又有着怎样辛酸的故事呢?(板书:小环境)

③第3自然段的教学

学生交流,反馈:老人是在孤单的情况下创造出这个奇迹的?说说从哪里体会到的(一排三间房,只剩下老人一人。)

引导学生重点把握:

a.独自一人的孤单;b.生活的简单清苦;c.同伴离去的坚持;d.老伴去世当天仍在植树;e.有福不享;f.选择青山为归宿;g.年纪虽大,依然坚持等7个方面。

(板书:艰苦)

小结: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青山,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4.奇迹延续,感悟精神

(1)奇迹在采访后还在延续,因为老人还有宏伟设想生讲(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了解了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创造奇迹过程中所付出的一切,你有什么话要对老人说呢?

生先写,之后点名讲述,师随机点评。

(2)15年啊,绿色披上了青山,而青丝却变成了白发,死亡带走了他的亲人,也正一步步向他逼近,但是,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7】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课件出示)生读【课件8】他觉得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师(引)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3)师(引)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出示【课件9】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换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生质疑(你们有什么不理解的吗?):另一种东西是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鼓励学生想一想: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的字面意思是什么?可是老农能和山水永远存在吗?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请大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么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呢?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板书:无私奉献)

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生命的意义却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与作者同呼:

出示:【课件10】青山是不会老的!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 恶劣

小环境 艰苦

无私奉献

56、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学生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饱含着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这三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鉴于学生初步具备了利用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课前让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地球,并充分利用网络架起时空桥梁,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进入相关的网页,看到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这时让学生观看地球妈妈遭到破坏的影像资料,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网络信息,将文字形象化,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再推荐相关网站让他们上网查阅,然后引导下载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地球村展示台展示,引起社会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利用协作学习,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57、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好词好句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好词好句

好词:

遨游:漫游;游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遨游、晶莹、群星璀璨、慷慨;

好句: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这样,人类活动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而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难道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8、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问题归纳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关注王老师的微信朋友圈,王老师微信号diyuan1906(复制到微信添加好友)免费送你六上语文全套课后答案资料

59、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生字组词与词语理解

本文采用科学小品文的形式,运用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生字组词:

莹:晶莹 莹洁 莹白 绿莹莹

裹:缠裹 包裹 裹腿 裹足不前』银妆素裹

篮:花篮 摇篮 网篮 竹篮 篮子

蔼:和蔼 蔼然 蔼蔼 和蔼可亲

资:投资 资源 资助 资格 论资排辈

慷:慷慨 慷慨陈词 慷慨解囊 慷慨激昂

慨:慷慨 愤慨 慨叹 感慨 慨然相赠

贡:贡献 贡奉 朝贡 贡品 进贡

滥:滥用 泛滥 宁缺毋滥 滥竽充数

基:基地 基础 基石 基本 基于 墙基

睹:耳闻目睹 有目共睹 睹物思人

理解词语

遨游:漫游;游历。

晶莹:光亮而透明。

和蔼可亲:指说话、待人态度和气,让人容易接近。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资源: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来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多含贬义)。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

枯竭:(水源)干涸;断绝。

滥用:胡乱地或过度地使用。造句:滥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证明: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感叹:有所感触而叹息。

60、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重难点分析

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课堂笔记重难点分析

本文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时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随意破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地球虽然美丽,但在宇宙中是渺小的,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是适合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2.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3.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4.有人会说,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这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提出疑问,引出下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破坏资源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过渡到对别的星球是否适合人类居住的说明。

61、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准备

网络课件

* 以下内容为完整课时的教案,对试讲10分钟起启发作用,所以同学在试讲中遇到类似材料,还必须仔细看清楚试讲要求。仔细看材料进行着重了解。做到熟悉能讲!

材料背景

本文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很有限,如果人类随意毁坏,就会给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人类也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有其他去处。说明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教学目标

1、通过网络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学会利用网络查阅资料,上网发布信息,用网络来帮助学习。

3、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从而了解文章标题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这首歌同学们都会唱吧!我们一起跟着唱一唱。

2、揭示课题

你们唱得真好,是呀!地球是我们的妈妈,我们都是她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二、讲读课文(1-2)自然段

1、你们看到过地球吗?每三我们都与她亲密接触,相依相伴,却无法看清她的全貌。宇航员叔叔在太空中为我们拍下了地球的照片,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2、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球体?

 3、地球外面裹着一层纱衣,其实就是大气层,它使地球看上去朦朦胧胧的,更加可爱。课文中也有一句描写地球外貌的,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你找到了吗?谁来读。(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4、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球,你看,它晶莹透亮,多可爱呀!谁能读得更好(指名读)。

 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指名说)点击显示书上的知识点:

(1)表面积只有5.1亿平方公里。

(2)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

(3)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一。

 6、就是这样一个星球(齐读知识点)却养育了我们全人类,养育了世间的万物,真是太伟大了。我们一起来走近地球,欣赏一下我们的地球妈妈(学生点击进入录像《地球妈妈》)。要求:边看边听。再说说你的感受。

 7、看完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指名说)

8、的确,地球太伟大了、太可爱的,是地球孕育了生命,创造了神奇,她就是人类的母亲,就是生命的摇篮。(出示: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是那样和蔼可亲)这句话该怎么读?(练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34)自然段

 1、地球是无私的,她向人类慷慨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你能说说她为我们提供了哪些资源吗?(指名说)

2、地球妈妈把所有的资源全部向她的孩子呈献出来,有广袤的沃土,长出金灿灿的粮食和白生生的棉花;有纵横的山脉,生长了茂密的森林,贮藏着丰富的矿产;还有江河湖泽、大洲大洋人类的祖先在这颗星球上劳动生活,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地球最终得到的回报又是什么呢?

3、请同学们读课文3、4自然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点击:小助手,让它来帮助你学习。

4、你想更多地了解地球资源的知识吗?你可以点击小灵通,老师已将有关资料及相关网址放在小灵通网页上。你可以查阅资料,将你最想说的放在显示屏前,然后结合课文,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交流讨论。

5、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老师感到很痛心,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合理利用,她是可以不断为人类作贡献的。但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已经使地球千疮百孔,也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思格斯早说提醒我们(出示:恩格斯的格言。齐读: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当中,对于每一次这关的胜利,自然界都会进行报复的。)

四、讲读课文(57)自然段

 1、可是恩格斯的提醒并没有使所有的人清醒,他们还不以为然,总认为(引读出示:宇宙空间不是大得很吗?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2、到底能不能移居呢?请同学们先看课文6、7自然段,也可以进入小博士了解更多的有关宇宙空间、火星和月球的知识。

 3、交流讨论。

 4、小结。是呀!如果地球被我们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所以作者才说(引读)只有一个地球。

五、讲读课文(89)自然段

1、引读宇航员的话。(引读出示)

  是啊!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要使我们的地球永远年轻,永远美丽可爱,我们就必须精心保护她,我们还有希望,点击看录像《新的希望》。

3、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正如片子中所说,我们还有希望,我们有能力也有责任去保护地球,所以我们要(引读出示: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六、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地球妈妈和她的儿女们说说,请你们用一句话说出你的最深感受,句子可以是抒情的、感叹的、赞叹的、呼唤的打开我的心声,写下你的话,让大家都来看一看。

集体评议。

2、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只写了一句话,我想这一句话一定不能完全表达你的感受,你想说的一定还有很多,请同学们回去之后将它写下来,可以在网上发表,呼吁大家一起来保护地球,也可寄到教师的邮箱中,让老师来看一看你的心声。

3、总结。保护地球,这个观念已日渐深入人心,得到人们的共识。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的天更蓝、草更绿、水更清,让地球越来越美,成为一名真正的环保小卫士。

七、板书设计

62、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只有一个地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答:(1)地球美丽而渺小,不会再长大。

(2)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3)目前人类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2、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这一结论是怎样一 步一步得出的?结合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

课文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和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人们: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针对这些现象设计一两条保护环境或节约资源的宣传语,和同学交流。

现象:

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标语:

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语文上只有一个地球说课稿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