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学习分享 2023-08-29 13:34:05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1、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鞭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使用的妙处;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由马鞭拓展开来,介绍了其它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

2、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作者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让我们更直观地认识了这些标点符号。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自然段:写了小蝌蚪要当小逗号。

第3自然段:写了水泡泡要当小句号。

第4自然段:写了一串水珠要当省略号。

第5自然段:写了青蛙写成了诗。

3、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金色的草地》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童真童趣。不仅为我们再现了俄罗斯乡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丽,让我们体会到大自然带给孩子们生活的快乐,而且还向孩子们渗透了观察、了解自然的意识和方法。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当蒲公英盛开时,窗前的草地上变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的脸上吹蒲公英的绒毛。

第三自然段:我发现了草地会变颜色及其变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写我对草地和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4、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烧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街头,安徒生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人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第一段(1-4):在大年夜的风雪中,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她一根也没卖出去。

第二段(5-9):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各种幻象。

第三段(10-11):写小女孩在大年夜悲惨地冻死在街头。

5、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散文,通过秋天的雨巧妙地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全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三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具体描绘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第五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是一曲丰收的歌、一首欢乐的歌结尾,抒发了作者喜爱、赞美秋天的情感。

  课文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烂漫的秋色。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

第一部分(1):总写秋雨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5):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

6、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三年级上册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主要写两只蟋蟀在玩捉迷藏时,其中一只不幸被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在另一只蟋蟀的帮助下,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告诉学生牛反刍的科学知识。更让学生明白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引导学生遇事要冷静、机智、勇敢。

第一部分(1-7)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

第二部分(8-18):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19-20):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7、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爬天都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8、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第11课,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为专题,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在本组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等思维品质并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9、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是叶至善(其父叶圣陶)回忆他童年时候,羡慕同学们在班级文艺演出时能参与表演,并期盼自己也能参加表演,终于有机会进行演出扮演一只老虎,到认为自己演出没成功,最后一直寻找失败原因的心路历程。文章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很多心理活动虽没有明显的我想,但是通过对动作、语言、神态的刻画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生动展现,充满了童真童趣。除了课后习题二提示的两处我的心情,文中很多语句细腻地展现了一个孩子的内心,值得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细细品味,值得引导学生斟字酌句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一部分(1-2):写我一直想上台表演。

第二部分(3-19):写我上台扮老虎,演出没成功。

第三部分(20-21):写我演出失败后寻找失败的原因。

10、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1、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花生生长在比较松软的土壤里。种子埋下去以后它就开始生根、发芽,长上来以后分杈、开花。一般的植物,比如瓜果蔬菜,花落后就结出了果实。但是花生有一个特点,花落后,花柄继续长,往下弯,花柄带着一个叫子房的东西钻到土里面,在土里面结出了一个一个的果实。这就是那个谜语说的麻屋子,红帐子,里边住个白胖子,什么东西?

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部分(第3~-15自然段)写过收获节时一家人一起尝花生、议花生,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详写了父亲和我们的对话,父亲对于花生的赞扬,使我们对普普通通的花生产生了敬佩之心,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12、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猎人海力布》讲的是善良的猎人海力布为了挽救乡亲们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一块石头的故事。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本文故事具有传奇色彩,充满想象力,且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海力布身上,展现的大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这是传承此类民间故事的现实意义。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传的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他,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海力布利用宝石知道了灾难要来的消息。并为了拯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13、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将相和》是根据《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历史故事。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渑池之会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6-18自然段)写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14、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月迹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月迹》是一篇充满童趣的优美散文,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本文记叙了一家的几个孩子在中秋月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课文以月迹为题,既是月亮的运行足迹,也是孩童心理变化之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寻美的过程。

第一部分(1-2):写中秋夜,我们在院子里盼月亮

第二部分(3-23):写我们到院子里观月议月、到河中寻月的过程。

第三部分(24):写我们在沙滩上寻月,并发表感慨。

15、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第一部分(1-4):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5-37):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经过,彰显出伟大的母爱。

第三部分(38):如愿以偿,我终于拥有了这本想买书。

16、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段落大纲:

全文共34个自然段,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写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和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322):写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2333):写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

第四部分(34):写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17、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狼牙山五壮士是五名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易县狼牙山为抵抗日本侵略军跳崖的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和宋学义。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18、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桥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课文《桥》塑造了一位普通老支书在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时,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的故事,从而赞扬了老支书身上那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黎明时分,山洪暴发,村庄里一片混乱。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写在危急关头,老汉挺身而出,组织群众撤离。

第三部分(第14-23自然段)写桥塌了,小伙子失去了生命,老汉也以身殉职。

第四部分(第24-27自然段)写洪水退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她的丈夫和儿子。

19、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本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记叙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的故事,赞扬了老人与环境做斗争的不屈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青山不老》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地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地恶劣和生活条件地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十五年地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地人生价值。

2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文章脉络以空行为标志,讲了六件事。第一件写追悼鲁迅,表现了人们对鲁迅的爱戴。后面记叙了鲁迅生前的几件事:伯父借谈《水浒传》启发我认真读书;伯父在笑谈碰壁中抨击旧社会;伯父与家人欢度除夕时地慈祥亲切;伯父热情地救护和帮助黄包车夫;伯父关心女佣阿三。从这几件事中阐述了鲁迅先生受到爱戴地原因。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21、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好的故事》选自散文诗集《野草》,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好的故事》以梦幻的形式,描写了一个没有故事的好的故事,全文语言优美,充盈着诗情画意,在昏暗的现实和美好的梦境的强烈对比中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希望。

第一段(1-2):介绍环境,引出下文。

第二段(3):写梦见一个好的故事。

第三段(4-10):叙述这个好的故事。

第四段(11-12):写我要追回故事,完成故事,留下故事。

22、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马鞭

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主要写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原因和使用的妙处;

第二部分为第2~3自然段,由马鞭拓展开来,介绍了其它实在的道具和虚拟的道具。

23、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之课文主题思想

这篇课文从道具和动作两个方面描述了我国京剧独有的艺术特色,赞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在继承中不断发展的创新精神。

《京剧趣谈》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介绍了京剧表演在道具使用方面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以及在动作造型方面的独特之处。作者徐城北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些奥秘娓娓道来,不仅介绍了关于京剧的知识,也流露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和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这篇课文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24、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接、觉、再、做、各、种、样、梦、伙、伴、却、趣、这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过、各、种、样、伙、伴、这等七个生字。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情感目标:体会孩子做事积极、乐观的心态。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我正玩着踩影子被大人叫回家睡觉,但是觉得睡着可以做好梦。

第2小节:写我正做着好梦被大人叫起床上学,但是觉得去学校依然很开心。

第3小节:写我正和小伙伴玩上课铃响了,但是觉得听老师讲故事依然很快乐很有趣。

第4小节:写产生疑问:别的小孩是否也像自己一样。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很接近,所以学生能很快地体会课文中的孩子的心情,同时和学生实际相结合,更能教育学生在今后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情感,让他们感悟出文中我的情感变化。

25、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结合图片、字源等,认识乌、鸦、找、处等11个生字和反文旁。抓住关键部件和相同结构,会写只、石等5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乌鸦心情的变化。3.能根据小标题,说出乌鸦喝水的大概过程。懂得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的道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乌鸦口渴找水喝,找到了水却喝不着水。

第2自然段:写了乌鸦想出了喝水的办法。

第3自然段:写了乌鸦终于喝到了水。

26、一年级上册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树和喜鹊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1.写田字格里的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2.正确认读12个生字。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写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一个鸟窝、一只喜鹊,他们都感到很孤单。

第2自然段(36自然段):写后来这里有了好多树、好多鸟窝、好多喜鹊,他们不再孤单了,感到很快乐。

27、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四季之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女性的宽厚慈爱,春夏秋冬四季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春天黎明动人的是色彩的美。夏天夜晚迷人的是萤火虫的翩翩飞舞,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 溢于言表。不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

28、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29、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军神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沃、匪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会写庆、诊等15个字,会写诊所、年龄等20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3.找出文中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其心理活动,感受其坚忍不拔的钢铁般的意志,理解其被称为军神的原因。4.从课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再试着以他的口吻讲一讲这个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26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自然段):写一位伤势很重的病人到沃克医生的诊所求治,沃克医生认定他是军人。

第二部分(第1115自然段):写手术前,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

第三部分(第1623自然段):写手术台上病人汗如雨下,却一声不吭,还一直数着手术刀的刀数,沃克医生称赞病人是军神。

第四部分(第2426自然段):写手术后,当知道病人原来是刘伯承将军时,沃克医生肃然起敬。

30、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景阳冈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筷、恰等1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会写冈、饥等15个字,会写一饮而尽、性命等9个词语。2.默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讲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适当的语气、表情和动作。4.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不听店家的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武松上冈,看见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决定继续过冈。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写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子来。

本课作为精读课文,除了需要学生掌握故事情节,更要体会人物形象,所以重点讲解打虎部分,引导学生通过对武松打虎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1、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猴王出世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脉络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

32、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33、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人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品味感受。

34、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西门豹治邺》一课为统编教材四(上)第八单元的精读课文。本单元以历史人物为人文主线编排,让学生在阅读与习作中感受历史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认识一个个有思想、有故事、能给我们带来启发的人。本课作为阅读课,集中指向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这一目标,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简单复述。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分步走的推进序列,从非重点内容复述到重点内容复述,再到全文总体复述,还作了一些提升指导,进行了创造性复述。

脉络梳理:

全文共16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写西门豹通过询问老大爷,了解了邺县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破除了迷信,教育了老百姓。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开渠引水,庄稼获得好收成。

35、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陀螺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脉络梳理:

全文共13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36、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梅兰芳蓄须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梅兰芳蓄须》 是一篇介绍人物事迹的记叙文, 主要讲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为拒绝日本人的邀请而蓄须,充分显示了他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交代了梅兰芳先生的身份、职业、习惯等。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具体记叙了梅兰芳先生拒绝为日本人演出。以及抗战胜利后又重新登台演出的事,体现了他坚定的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深化主题。从表演艺术和民族气节两个方面对梅兰芳先生进行了高度评价。

37、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绿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正确读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大意,能结合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熟读成诵。

脉络梳理:

全文共5小节,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眼前铺满了绿色。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程度、空间、形态等方面表现绿色的丰富。

第三部分(第5小节):写绿色在风中飘动。

38、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白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白桦》最大的特点是作者有很多奇妙的感受和想象。比如:朦胧的寂静、雪绣的花边、姗姗来迟的朝霞这些独特而美妙感受,必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积累感知,最后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学还是以朗读为主,分三层推进,初读感知,明确主题理解朗读,感知写法感情朗读,品悟形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4小节,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部分(第24小节):从多个角度描写了白桦的美。

39、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灰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灰雀》是三年级上册八单元的课文,是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围绕灰雀讲了一个关于诚实和知错就改的故事。小男孩捉走了一只灰雀,面对列宁的询问,没有勇气承认是他捉走的,不过,他决定把灰雀给放了。列宁在询问中已经猜到是他捉走了灰雀,所以故意强调,让小男孩坚定决心。第二天,男孩果实兑现了承诺,把灰雀放了回来,列宁并没有把事情挑破,因为他知道小男孩认识到错误,并且改正了错误,他的内心是诚实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1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写列宁在郊外养病期间,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

第二部分(210):写列宁对男孩循循善诱,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决心改正错误。

第三部分(1113):写第二天,列宁看见了那只灰雀,知道男孩是诚实的。

40、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月光曲》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也值得反复诵读体会,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的设计重点是通过指导朗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乐曲的美妙。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1):写《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210):详细地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41、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42、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骑鹅旅行记(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骑鹅旅行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课文节选部分讲述了尼尔斯被变成小狐仙,被院子里的动物欺负,跟着鹅远行的故事。这个片段着重介绍了小男孩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的变化。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这一课,抓住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阅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等,了解故事内容。为落实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汇报的方式品读文本。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4):尼尔斯发现自己变小以后想去找小狐仙讲和。

第二部分(529):尼尔斯想寻求动物们帮助找到小狐仙,可是谁都不愿帮他。

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提倡讨论式教学。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重视读书习惯的培养。课堂上,我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如浏览、自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尤其重视指导学生在阅读时边读边圈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重视讨论式教学。第一处: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感兴趣的一个片段先自学,再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尼尔斯对之前欺负小动物的后悔之意。第二处:我让学生围绕家鹅该不该跟大雁一起飞向高山进行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在生活中要敢于创新,敢于挑战,不墨守成规。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自身素质。

43、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分段段意

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分段段意

《京剧趣谈》详细介绍了京剧表演中使用的马鞭等道具的来历和作用以及亮相的特点和作用,展示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抒发了作者对京剧艺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了我们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兴趣。

段落大纲:

《马鞭》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中马鞭出现的原因、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里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

第三自然段:写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实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亮相》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京剧的静态亮相。

第二自然段:写京剧中静态亮相的艺术效果。

第三自然段:写写京剧舞台上动的表演。

44、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好的故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45、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6、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北京的春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老舍先生以时间为顺序,以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的语言展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

段落大纲:

全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7):写过年前的准备。介绍了从腊八到除夕之前人们的活动和习俗。

第二部分(813):详细描述了老北京市民过春节的三次高潮。

第三部分(14):写热闹欢乐的新年眨眼之间就过去了,人们又投入到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中。

1.从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入手,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境,结合生活体验,走进老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年味儿。教学中,让学生在自主读书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氛围,在表达时借助情景,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课外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拓展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在了解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感悟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

47、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

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48、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雾、淘等11个生字。会写岸、屋两个字。2.朗读课文,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体会雾的淘气。3.学习课文第一至第六自然段,仿照课文用无论还是都说一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让学生体会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0段。

第1段:写雾是一个淘气的孩子。

第24段:写雾飞到海上,依次把大海、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

第5、6段:写雾把天空和太阳藏了起来。

第7、8段:写雾来到岸边,把海岸和城市藏了起来。

第9段:写之前被雾藏起来的事物都出现了。

第10段:写雾消失了。

49、二年级上册千人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千人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课以爸爸和我的对话为线索,记叙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千人糕实际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为了强调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产过程需要经过很多人的劳动才能完成,称之为千人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爸爸端来一块千人糕和孩子一起品尝,孩子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爸爸通过提问孩子的方式引出对米糕制作过程的介绍。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孩终于明白了千人糕得名的原因并发出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的感叹。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文本所承载的内容、所表达的观点和情感,而是要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观点和情感进行独立体验,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情感经验、语文经验亲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体验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经历了多次变化,每一次情感变化都建立在与父亲交流后的心理活动中。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历,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设身处地地感知人物所处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感受是真实的、深刻的。

二、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读中感悟,以悟促读。抓住文中的重点句,例如孩子的语言、爸爸的语言,引导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再通过角色扮演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语言三者融为一体。

50、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这篇课文生动搞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点滴反思。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

第二部分(第26段):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上册京剧趣谈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