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2课我多想去看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出现了两处,这句话既是感叹句,又具有反复的表现方法,表达了我想去看看北京(新疆)的强烈愿望。
2.文中的我是不是同一角色?
不是同一个角色。虽然作者是以第一人称我来表达儿童向往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但第1段是以新疆小朋友的口吻写的,第2段是以北京小朋友的口吻写的。
2、一年级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7课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独处一人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你想天天快乐,可以每天做一会儿自己喜欢的事情。只要有了好心情,怎么都快乐!
3、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5课小公鸡和小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小鸭子为什么捉不到虫子?
小鸭子的嘴是扁扁的,脚有蹼连着,不容易捉到虫子。
2.小公鸡为什么捉不到鱼?
小公鸡的爪子是细尖的,无法用来拨水,所以小公鸡不会游泳,也就捉不到小鱼。
3.学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我们了解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不同的习性,也懂得了伙伴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道理。
4、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3课一个接一个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课文重难点探究:
1.我被喊回家后没有沮丧,为什么?
因为我想到回家睡觉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梦。
2.我喜欢上课吗?为什么?
喜欢。因为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
3.课文中写了几件让我感到不如意的事?我是怎么转变看问题的角度使自己开心起来的?
有三件。一是我在月夜玩踩影子游戏时被大人叫回家睡觉。我想到可以做好多有趣的梦,于是开心起来。二是我在做有趣的梦时被大人叫起来去上学。我想到可以和小伙伴玩有趣的游戏,变得开心起来。三是我在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游戏时,上课铃响了起来。我想到上课可以听老师讲有趣的故事,开心起来。
4.前三小节,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快乐沮丧期待
5.读整首诗歌,可以感受到我怎样的心情?
读整首诗歌,可以感受到我生活得多姿多彩,对生活充满期待。
5、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6课一分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题中的一分钟指的是什么?
课题中的一分钟指的是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既珍贵的时间。
2.最开始,元元对待一分钟的态度是怎么样的?
最开始,元元认为一分钟很短,早一分钟晚一分钟没有什么关系。
3.元元为什么非常后悔?
因为元元没想到自己只是睡了短短的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他很后悔自己没有珍惜那一分钟。
6、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5课文具的家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具的家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文具盒。
2.贝贝为什么每天都弄丢文具?从哪里看出来?
因为贝贝不爱惜文具,不会保管自己的文具。从课文一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贝贝从此爱护文具了?
从每天、都要仔细检查、所有的可以看出贝贝爱护文具。
4.为什么从此,贝贝每天放学都会检查这些文具?
因为贝贝给这些文具找了一个家,她也要让这些文具每天回家。说明贝贝养因为贝贝给这些文具找了一个家,她也要让这些文具每天回家。说明贝贝养。
5.你平时是怎样爱护文具的?
我会包书皮、每天给橡皮洗澡、写完作业清点学习用品、整理书包。
7、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一年级下册第14课要下雨了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白兔往前边池子里一看,小鱼都游到水面上来了。小鱼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很多小鱼都游到水面上,与平时小鱼偶尔才会游到水面上的情形不同,这更增加了小白兔的疑惑。都在句中表示所有的。
2.请能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燕子为什么低飞?
因为下雨前空气很潮湿,虫子的翅膀沾了小水珠,飞不高,所以,燕子要捉到虫子就必须非得很低。
3.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下雨了吗?为什么
不可以。下雨了是雨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说的是将要下雨了,本文讲的就是下雨之前的一些现象,所以以要下雨了为题更合适。
8、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从军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画面,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前两句在写景的同时又渗透了丰富复杂的感情,将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所担负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2.从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黄沙突出西北战场的艰苦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见战斗艰苦激烈。
9、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6课景阳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酒家为何给店取名为三碗不过冈?武松知道真的有虎,他为什么还执意上冈?
因为酒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凡是客人到店中,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
的山冈,因此叫做三碗不过冈。武松之所以执意上冈,一是怕店家耻笑自己,二是对自己战胜老虎有很大的信心,表现了武松的倔强固执和英勇无畏。
2.老虎是怎样进攻武松的?这样详细写老虎的目是什么?
老虎的进攻有三招:一扑一掀一剪,把老虎凶猛残暴、让人生畏的气势显现无遗。详细写虎是为了写人,以虎的凶猛衬托出人的勇猛。
3.文中多次用了闪这个动词,你觉得能不能换成躲?为什么?
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此时武松唯一的对策就是闪,一个接一个的闪字,乍看起来,好像轻描淡写,又是重复雷同,其实,它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表现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不能换成躲字,因为闪字一是表现了动作的准确。武松在遭遇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二是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闪指主动地躲过,如果换用躲字,则会显得很被动。
4.从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这段话具体详细地描绘了武松赤手空拳勇斗老虎的经过。当武松躲闪过了猛虎的一扑、一掀、一剪之后,便立即转守为攻。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动词,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显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5.在打虎事件中,作者是怎样塑造武松这一人物的?
作者通过武松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的。
6.除了打虎,作者在开始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系?
1-4自然段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这些内容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对武松的语言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打虎作了铺垫。
7.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吗?为什么?
是。因为这只吊睛白额大虫一到天晚就出来伤人,已经伤了二三十条大汉性命。武松打死它,可以说是为民除掉了一害。
8.第9自然段写老虎扑人,武松沉着应对,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表现出了什么?
答: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扑掀剪是老虎进攻的三招,这些动作把老虎的凶猛、让人生畏的气势显露无遗。武松用三闪沉着应对,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体现了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
9.通过全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通过全文,我看到了一个机智勇敢、武功高强、豪爽倔强、无所畏惧的武松。
10、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祖父为什么珍爱梅花?这表达出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即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不管历尽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珍爱梅花,是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也就是保持中国人的气节。这充分表达了外祖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梅花魂指的是什么?
答:梅花魂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梅花的精神;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三是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
3、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课文写了外祖父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感,赠墨梅图,送梅花绢等五件事。
表达了这位华侨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11、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你对月是故乡明这一题目有哪些了解?
答:①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全诗为: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收兵。
②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时期,表现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
③月亮其实无处不明,但杜甫偏说月是故乡明,从而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由于杜甫的这句诗特别能引发人的乡思共鸣,因而被广为传诵。
2、作者回忆了幼年时在故乡的哪些趣事?
答:写了两件件趣事:第一件事是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星星;第二件事是在古柳下面点篝火,摇树捉知了。
3、作者明明是写故乡的月亮,为什么还要写那些童年趣事呢?
答:这些童年趣事都是围绕着月亮来写的,数星星、捉知了、赏月等都跟月亮有关,通过写这些铭刻在作者记忆中的童年趣事,表达出他对故乡的眷恋、思念之情。
4、本文是怎样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答:(1)通过对故乡的月亮及月下趣事的描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拿世界各地见到的月亮与故乡的月亮作对比,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3)直抒胸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12、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课祖父的园子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花园里面有什么昆虫?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这些昆虫的?
答:花园里有蝴蝶、蜻蜓、蚂蚱、蜜蜂。作者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
2、十七段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是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这一段中反复出现的是愿意就这两个词。作者反复运用这些词语,表面上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其实是作者把自己的自由快乐、无拘无束的心情寄托在这些事物上面,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借景抒情,清新自然。
3、我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
答:(1)园子给了我自由。我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玩耍,即使是瞎闹也不会受到责备。
(3) 园子给了我快乐。这里有我喜欢的昆虫、花鸟、植物,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活力的,是我喜欢的环境。
13、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2课手指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2.五根手指分别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大拇指:(长处)最肯吃苦、默默奉献;(短处)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食指:(长处)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机敏;(短处)不窈窕,曲线强硬。中指:(长处)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短处)沽名钓誉、华而不实。无名指和小指:(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短处)能力薄弱。
3.文章是按什么结构写的?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文章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写的,通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加上恰当的排比、比喻、设问等修辞手法,主题鲜明,结构清晰严谨,语言风趣幽默。
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一是明五根手指的作用是不同的。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和样子上的差别他们的力气不一样,功能也不一样,这让我们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二是让我们懂得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集合在一起,就根根有用。人也是这样,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把事做好。
14、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20课金字塔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作者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哪些方面?有何作用?
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具体的建筑数据、塔身石块以及一些神秘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金字塔何以是世界奇迹。
2.作者介绍了古埃及的哪些情况?有何作用?
介绍了尼罗河定期泛滥的情况、在学术方面的成就精湛的造船技术,以及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这些方面很好地说明了金字塔能够建成的原因。
3.两篇课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第一篇课文是散文,用优美的语言文字着重描写了金字塔的金色、写出了金字塔的意境美、译名妙,色彩难忘,在引人遐想的同时也让人有一睹真容的强烈愿望。第二篇课文是说明文,采用图文结合、分条解说的形式,介绍了金字塔和古埃及的一些情况,使读者对金字塔的建造过程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15、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小嘎子摔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一是他的力气没有小胖墩儿的力气大。虽然他很有计策,避开了一叉一搂,但两人之间还是进行了正面交锋,这样他的优势就大大降低了。二是他没有沉住气,即没有掌握好节奏。他再坚持一下小胖墩儿也许就泄了气,没了劲儿,这样他还有胜利的可能。
2.从摔跤这件事可以看出小嘎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整个摔过程中都不见小嘎子的蛮干、硬斗,处处可见他的机灵、敏捷、有智谋。另外,从他时时想把对手打败这一点,又不难看出他争强好胜的一面。
16、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9课短诗三首繁星一三一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讴歌的对象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
大海,诗人直呼大海啊!,向大海倾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2.《繁星(一三一)》在写作中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海深沉的爱。
17、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千年梦指的是什么?千年梦圆在今朝指的是什么?
千年梦指的是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千年梦圆在今朝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在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嫦娥工程探月成功,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座里程碑。
2.中华民族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千年梦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梦想,进行着不断地尝试。古代的神话传说和奇妙想象。明代的官员万户首次尝试乘火箭飞行。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7年10月24日,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3.杨利伟说的三句话向人们传递了哪些信息?
(1)飞船很安全,很稳定;(2)作为一名航天工作者顺利完成了任务,有着无比喜悦的心情;(3)作为中国人,流露出无尽的自豪感。
4.嫦娥四号探月活动为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1)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并传回了第一张月背近距离拍摄的清晰的月表形貌图;(2)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互相拍摄,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18、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4课黄继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这个任务光荣是因为它作用很大,关系到整个战役的成败;艰巨是因为它困难很大,想要完成并不容易。
2.文中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有什么作用?
把子弹比作雨点、冰雹、暴风雨,说明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强,战斗越来越激烈,但黄继光没有退缩,体现出黄继光的英勇顽强。
3.黄继光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总共站起来两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站起来的?表现了他具有怎样的精神?
第一次:他不断向前爬行,到达一个很近的距离,此时他手握手雷,正好可以站起来投向火力点。第二次:他身负重伤,而敌人的机枪仍在不停地扫射,战友们无计可施,此时的他没有武器而天马上就要亮了,他站起来扑向火力点,用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表现了黄继光为了完成任务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伟大精神。
4.战士们最终能够占领高地、消灭敌人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是因为黄继光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战士们赢取了冲锋的时机;还因为黄继光英勇献身的壮举,感动了战士们,激励了战士们,给战士们带来了无穷的战斗力量。
19、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2课古诗三首塞下曲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月黑雁飞高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这句诗既交代了时间月黑之夜,又烘托了战斗的紧张气氛。
2.诗的最后一句写景有什么好处?
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20、四年级下册第21课芦花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21课芦花鞋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青铜一家是怎么做芦花鞋的?
先将上等的芦花采回来,然后将它们均匀地搓进草绳里,再编织成鞋。
2.青铜一家人空闲时编芦花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青铜一家生活艰难,做鞋卖可以挣点钱,补贴家用。
3.青铜坚持雪天一定要去镇上卖鞋,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青铜坚持雪天一定要去镇上卖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倔强、坚持不懈、为家庭着想的孩子。
4.你怎么样看待家人提出的同意青铜冒雪卖鞋子的条件?
知道青铜卖鞋子是下定了决心,家人只好让他先挑选一双芦花鞋穿上,体现了家人对青铜的关爱。青铜穿上满满关爱的暖和和的芦花鞋去镇上卖鞋子,也为结尾赤脚回家前后对应,形成对比。
5.文中为什么两次写青铜的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
青铜第一次将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是因为看到追上来想买芦花鞋的那个人因没买到鞋很失望,产生了卖掉自己穿的芦花鞋的想法。第二次将目光落在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上,是因为看看天空,看看雪地,想着天晴了,雪地也许不会那么冷吧,于是坚定了卖掉自已穿的芦花鞋的想法。
6.文中有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又是什么感动了你?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青铜以今天天冷,更会有人会买鞋的理由说服家人,执意去镇上卖芦花鞋;在雪越下越大的街上,青铜一直顶着风雪守着芦花鞋,直到卖完芦花鞋;为了不让一个特别想买芦花鞋的人失望,也为了家里多赚一点钱,青铜脱下了自己穿的鞋卖给对方。这些都使我感动。
青铜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以及为家人分担,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心灵感动了我。
21、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8课文言文二则囊萤夜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从车胤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他的什么品质?
感受到了车胤珍惜时间,不畏艰难险阻、好读书的品质。
2.读了这个故事,结合现在的学习环境,你有什么感想?
例:与车胤这种想在夜晚看书连灯油都缺乏的学习条件相比,我们应该珍惜今天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学习古人勤学苦读的精神,努力学习更多知识。
22、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外洞和内洞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外洞洞口宽,洞内大;内洞黑、奇、大。
2.溪水为什么会时时变换调子?
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正因为溪流缓急不同,
人们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人们听到的流水声才会时时变换调子。
3.孔隙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
孔隙的特点是窄、小;表现在:①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②船的进出方式。③乘船必须仰卧在小船里,身体紧贴船底。④通过孔隙时的感受。
4.通过孔隙时,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
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越黑暗,这种压迫感越强。
5.赏析文章的写作特点。
课文按两点线索写的。一条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是顺的线索;另一条是泉水、溪水的来路,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不仅使全文脉络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观察的移动线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23、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第15课白鹅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白鹅的吃相可笑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白鹅的吃相可笑表现在三方面:一是鹅吃饭需要水、泥、草三样东西下饭;二是鹅一丝不苟的吃法;三是鹅循规蹈矩,不知变通的做法。
2.作者为什么称鹅为鹅老爷?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之所以称呼鹅老爷,是因为鹅吃饭时的确像个老爷,必须有人侍候,摆老爷架子;饭被狗吃完了,鹅昂首大叫,耍老爷脾气。这样反语式的称呼,明贬实褒。言语中流露出亲昵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3.文中写鹅架子十足,是不是表明作者讨厌鹅呢?
作者表面上说鹅架子十足,实际上不但不讨厌它,反而非常喜欢它。这里运用了反语的手法,彰显了鹅的个性,表达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24、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清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
因为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照例应该家人团聚,一起上坟祭扫,或踏青游春。现在这位行人孤身一人,在陌生的地方赶路,心里的滋味已不好受,偏偏又淋了雨,衣衫全被打湿。此刻自然想在附近找个酒家,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饮点酒,祛祛寒,也可借酒驱散心中的愁绪。
2.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牧童的回答以行动代替语言,行人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在一片红杏盛开的树梢,隐隐约约露出了酒馆的标帜。
25、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宋人为什么没有再次得到兔子?
因为兔子撞死在树桩上是偶然发生的事情,并不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宋人再也没有得到兔子。
2.宋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做事急于求成,对意外心存侥幸。
26、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27课漏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漏在文中分别指什么?
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2.贼和老虎遇见了几次漏?结果怎样?
贼和老虎遇见了两次漏对方,第一次把对方吓跑了,第二次把对方吓昏了。
3.为什么把贼比作粘胶,把老虎比作旋风呢?
因为此时老虎和贼都把对方当做漏,心里特别害怕。老虎想摆脱贼觉得贼粘在自己身上甩不掉,而贼一心想着老虎要把它驮回家再吃,觉得老虎跑得很快就像旋风一样。这样的比喻很形象,生动地刻画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
4.老虎和贼为什么那么害怕漏?
因为他们都误会漏是可怕的怪物;做贼心虚。
27、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三衢道中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梅子、小溪、绿阴、黄鹂。
2.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
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28、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杜甫的诗中有画,读一读,结合课本插图,看看诗中画了什么?
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29、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0、三年级下册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6课宇宙的另一边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在我的想象中,那个孩子都做了什么?他的行为有什么特点?
在我的想象中,当我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的时候,他正把作业本放回书包;当我气喘吁吁爬楼梯的时候,他正下楼去;当我趴在窗台看星空的时候,他也趴在窗台,看着星空,想着我。他做的事情和我做的事情类似,又不完全相同,有时是相反的。
2.在宇宙的另一边,数学课上的加法有怎样的特点?
在宇宙的另一边,加法和这一边是完全不同的。另一边的加法以万事万物为运算的数字,充满了无限趣味。
3.下课了,大家为什么对宇宙的另一边这么感兴趣?
我向大家描述的宇宙的另一边上课的情景和我们现实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新奇,充满了无穷的想象。这激发了大家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激发了大家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31、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2课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为什么能名扬中外呢?
有四个方面:(1)这幅画历经八百多年,依然保存完好;
(2)这幅画内容丰富,描绘细致:人物众多,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3)画家画工精湛,虽人物众多,内容繁杂,但画家画得非常清楚、传神;
(4)画中表现的是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富有情趣。
总之,这幅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古都汴梁的风貌,反映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使我们看到了八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情景。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街市的热闹的?
作者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街市的热闹的:一是写街上的店铺多;二是写街上人物的性太多。
3.本文是按照什么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本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安排材料的。
32、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三年级下册第10课纸的发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能够书写的纸是怎么发明的?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注意: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而不是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不是蔡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不断积累的结果。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先前造纸的方法呢?
蔡伦之前书是用竹片、木片做的,很笨重,后来字写在帛上,虽然解决了重量问题,但是由于价格昂贵,无法普及。西汉时期用麻造纸,但是粗糙难写。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术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轻便好用的纸张。我从中体会到了蔡伦的造纸术原料容易得到,价格便宜,很容易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很敬佩他,赞叹又自豪。
4.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悟?(本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写出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赞扬了我们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表达了对祖国历史文化的敬仰。
5.本文首尾两段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都是在讲造纸术对世界文明的意义;不同之处:首段简单,尾段更详细。
像这样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相同的内容,就在结构上形成了一种呼应,这种写法就叫首尾呼应。这样可以使文章结构严谨。
33、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7课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本书的主人公明明是汤姆,可是这里却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来细致入微地描写撒切尔太太、波莉姨妈,小镇人们的悲痛绝望呢?
这样写更加反衬出姆和贝琪的自信、聪明、勇于挑战的精神。
2.汤姆描述自己的历险过程时重复运用了如何怎样等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一个个怎样和如何可见汤姆和贝琪走出山洞是多么不容易。
3.你觉得汤姆是个怎样的孩子?
汤姆是个可爱的顽童,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
(1)喜欢冒险。从他和贝到山洞探险就可看出他冒险家的性格。
(2)爱表现自己。喜欢在别人面前添油加醋地吹嘘自己的经历。
(3)机智聪明。遇险时懂得利用风筝线来做标记寻找出路。
(4)重义气。在山洞遇险时,不放弃生还的希望,努力寻找出口,并鼓励好友贝一同脱险;身体刚刚恢复,就去看望生病的哈克和贝琪
(5)心地善良。听说乔埃被封在洞里而为之担心。
4.课文第一、二两个自然段的场景各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的是一种压抑悲伤的场景,第二自然段所展现的是一种热闹、喜庆的氛围。这两处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是悲是喜,都无一例外地反映了人们对两个孩子的爱。这样骤然由悲到喜,也形成了一种张力,增强了表达效果。
34、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写了哪些景物,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这首诗写了地、树、鸦、露、桂花、月等事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将离别思聚,希望与家人团聚、对月怀人大情怀表现的委婉动人。
2.体会诗歌中落的表达效果。
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35、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寒食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这首诗名为寒食,诗人为什么不写百姓的禁火的情形,只写汉宫和五侯的烛光绰绰,轻烟袅袅呢?
封建统治阶级享有特权,让自己凌驾于百姓之上,凌驾于传统之上,他们的这种特权与普通百姓的禁火形成鲜明地对比,从而有力地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
2.诗歌首联当中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无处不是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更可想而知了,深刻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诗歌的后两句中的传字用得很妙,请你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传字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皇帝的赐予,由此可以看出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36、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5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本文是采用什么结构来写的?
本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先提出中心论点,再用三个事例证明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论点。
2.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可以用文中哪个词语来形容?
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都是生活中最平常的小事。可以用司空见惯来形容。
3.文中列举的三个事例的主人公都有怎样的特点?
善于发现、锲而不舍、不断探索
37、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老班长为何不喝鲜鱼野菜汤,哪怕是在生命垂危的时刻?
老班长不喝鲜鱼野菜汤是因为找食物非常困难,食物非常少,他把找来的食物全部给了战士们,自己不吃是为了省下来给小战士们吃,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3.你觉得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老班长是一个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坚强乐观、关心热爱战士、尽职尽责的人。
4.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
38、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六年级下册第10课古诗三首马诗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前两句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描写这幅悲凉肃杀战场景色,也代表有志之士报国的决心。
2.《马诗》中抒发自己情怀的诗句是那句?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马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写出了一匹骏马渴望驰骋疆场,表达了建功立业的热切愿望和不被重用的感慨。
4.马诗是怎么样运用比兴手法的?
《马诗》开篇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是比;全诗借马喻人,借咏马及其命运,来抒写志士的远大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愤懑,通篇是比。开篇两句从富有沙场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发驰聘疆场的豪情,这是起兴。全诗抒发了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的郁闷。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39、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5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课文写了雷锋叔叔做过的几件事?
(1)在下雨天抱着迷路的孩子回家;(2)背着年迈的大娘在路上行走。
2.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雷锋叔叔总会在需要献出爱心的时候出现,他时时处处都想着别人,把爱心洒遍了祖国各地。现在雷锋叔叔已经不在了,可是他的精神却永存,并被继承和发扬。
3.你身边有雷锋吗?结合具体事例说一说。
我身边有雷锋。有一次,我的同桌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奶奶准备过马路,他忙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老人过了马路。
40、二年级下册第24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24课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太阳和月亮一开始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吗?他们是怎样学会生活的?
太阳和月亮一开始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塔门通过不断尝试,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2.太阳、月亮、水它们做着什么?它们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太阳发光,每天东升西落;月亮有时圆,有时缺,不断变化;水一直往低处流。太阳给世界带来了光明和温暖;月亮的圆缺变化帮助人们计量时间;水滋润万物,帮助万物生长。
3.文章最后一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与开头相呼应,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4.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事物也做着自己容易做的事?
例:星星夜间发光,高山沉睡、树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小鸟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活力。
41、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9课大象的耳朵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文中哪些小动物对大象的耳朵提出了疑问?
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
2.大象把耳朵撑起来后,遇到了哪些烦恼?
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
3.你是怎么理解文中最后大象说的话?
大象明白了自已的耳朵和别人的就是不一样。大象的话也启发我们,每个人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正确对待别人的看法,要有自己的判断。
42、二年级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8课太空生活趣事多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为了睡个安稳觉,航天员是怎么做的?
航天员钻入固定在舱壁上的睡袋里,避免飘到别处去。
2.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怎样活动的?
航天员在舱体里移动主要靠手臂,并且需要依靠舱壁上安装的特制这些扶手或其他设施稳定自己的身体。
3.航天员在宇宙飞船里是怎样喝水的?
航天员使用一种带吸管的饮水袋,直接把水挤到嘴里。
4.航天员是怎样解决洗澡这个问题的?
科研人员设计了一个密封浴桶,在下边安装吸管,它可以把喷头喷出来的水朝一个方向吸。但洗完澡以后,航天员还要花很长时间清理身体上和浴桶里的水,实在太麻烦了。现在航天员通常只用免洗湿巾擦试身体。
5.你知道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是什么吗?
发生这些趣事的原因是太空中的人和物体都失去了重量。
43、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绝句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
描写的景物有鸣叫的黄鹂、翠绿的柳树、飞翔的白鹭、蔚蓝的天空、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和停泊着的船只。
2.千秋和万里是整整一千年和万里吗?你还学过这样的诗句吗?
不是。这里的千和万都是虚数,运用了夸张的写法,写出了时间之久,距离之远。例: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前两句写动景,后两句写静景,使整首诗更加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44、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亡羊补牢课堂笔记之重难点归纳
1.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是怎样做的?他明白了什么?
第二次丢羊之后,养羊人赶紧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他明白了,如果现在不修羊圈,羊还会丢的,现在补救还来得及。
2.你觉得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例:我觉得他是个知错就改的人。一开始他不听劝告丢了羊,后来他及时改正了错误,避免了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