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学习分享 2024-04-02 15:36:05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1、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摩擦:碰撞思维,点燃斗志

拿到教材后便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硬着头皮自己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不仅是对自己能力的考验,更是对自己心里的挑战,教师个人的独立思考才是教学设计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着手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跟教材好好对话。第一遍阅读教材便产生思考:在经历一件事情时,人物的心情不可能一成不变,随着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情绪也会随之而变。学生容易集中于某一点的感受,往往容易忽略整件事情中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心情的变化又寓于情节的发展之中,所以经修改将教学目标定为乐意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能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及心情起伏的变化。

心情的起伏变化如何生动形象地向孩子们展示出来?我首先想到的是心电图,但是至于如何把写作内容和心电图完美结合,我百思不得其解。偶有机会搜到了冯栎钧老师的教学视频,真有种英雄所见略同的欣喜。冯老师将事情的发展同心电图的变化结合起来,既有利于帮助孩子梳理事情的经过,又能重点突出人物心情的变化,可谓一举两得。受其启发,我将心电图融入到课堂例文的学习之中,内容清晰明了,目标突出重点。

二、磨合:同侪互助,整合资源

精心修改完教学设计后,我又深陷另一个瓶颈。我头脑中师傅的作文课是生动活泼的,不仅能让孩子们听得小脸儿通红、写得意犹未尽,还能让听课的老师开怀不已、拍手称赞。暂且不提这堂课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单从教学设计的趣味性来看,自己就很不满意,说不出哪里不好,但就是觉得很没意思。整堂课中规中矩,老师都觉得上起来没劲的课学生听起来只会更加索然寡味。尤其是导入,没有一点设计感,跟孩子们还不熟悉就直接问问题,不仅略显尴尬还容易冷场。此时的我已经深陷思维的桎梏,需要有个引路人给我来点新的思维碰撞。

师姐的帮助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原来自己教学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不接地气、教师至上。起初我以一段极为蹩脚冗长又无聊的谈话导入:让孩子们猜想老师从接到上课通知到上课结束整个过程的心情变化,通过学生预测老师上完课后可能拥有好心情来引导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回顾自己的设计,我发现整段导入完全以老师为中心,迫使孩子走进老师的世界,还有诱导孩子为了配合好老师上课从而能赢得老师开心的嫌疑。至此才发现,原来熟记于心的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的教学中会被自己忘记得一干二净,真是心生羞惭。与师姐研讨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只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低、主动融入到学生的世界中才能赢得他们的喜爱。所以在课前热场时我故作神秘让大家安静听声音,又配上心儿怦怦直跳的动作,既简洁明了、切合主题又拉近了我与孩子们的距离。

师姐还建议我设置情境的时候选择的图片一定要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共鸣,我一开始选择的四幅图分别是考试前改成绩坐过山车登上领奖台,这四幅图的心情多有重合而且选取的图片不一定能激发所有孩子的共鸣。经过四次修改,最终选择了以考试为主题的三幅图。由考试前到考试中再到考试后的三个阶段将孩子们带回自己最熟悉的学习生活中,因为熟悉所以有话可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心情和感受。在图片呈现方式也由原来的横排图片变为竖排,这样PPT看上去更清晰大气。

这次教学设计最大的一个亮点在于和生活的联系,何以见得?在学生兴高采烈地分享自己的考试心情后,巧妙地与微信朋友圈发动态相结合,极大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这样学到的习作小诀窍不是更多了一份实用功能吗?

三、琢磨:精益求精,字斟句酌

教学设计的精益求精是整个磨课过程中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当把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修改得逻辑清晰、有理有据时,才能发现上课早已变成了一件酣畅淋漓的享受过程。

对于一节课的完美追求,不仅要落实到每个板块的环环相扣,还要关注教师的评价语和体态,就连课件上图片的摆放和文字的样式等都很有讲究。教学设计如何精益求精?以本次教学中例文的选择为例:

在选择例文中我首先把目光投放在孩子们的身上:事先没有任何指导,让本班六年级孩子以我的心儿怦怦跳为话题,用一节课时间完成一篇小作文,在收上来的文章中我选中了偷拿同桌黑笔和一个人在家过夜两件事。因为六年级孩子的文章与四年级孩子的相对较长,所以我将两篇例文进行了缩减。其实在整理的时候就已经感到内容较长、文字较多,但是考虑到两篇文章侧重的描写方法不同所以都予以保留。在磨课的过程中,考虑到刚上四年孩子的写作水平,所以只保留一篇例文,至于如何在一篇例文中体现方法的完整指导,就要发挥教师的创造力了。为了突出作者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心理活动三种方法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波澜起伏,我将《整同桌》这篇文章先后修改了四遍,不仅措词更符合四年级学生水平,而且文章更套路一些,直指训练重点。

除此之外,板书的选择、习作的要求、评价的标准、口诀的呈现无一不是字字斟酌。

四、折磨:形容枯槁,坚韧执着

对于新手教师来讲,课堂临场的生成发挥是个巨大的挑战,所以修行还不到家的时候,要想让自己的课堂趋于完善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忆模仿。

磨课的过程中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逐字逐句的过教案了。

还记得刚入职参加区春华杯磨课的满脸费解:上课还需要一字一句地把老师要问的问题以及回复孩子的评价语全部准备好?经过两年时间的磨练,我意识到这种团队磨课的必要性。因为教学是一门严谨的技术,更是传递教育理念的艺术,而不是随便的行为。没有机智幽默的临场发挥水平,那只能勤能补拙,把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所有情况一一预设。从你走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开始,你就需要字字准确、句句达意。对学生说的话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指向明确,这个本事唯有在不断地试上和磨课中才能化为己有。这个过程异常凶险,不仅身负压、耗费团队成员的时间,还充满了烧脑的疲倦、苦涩的绝望;这个过程又满怀希望,前辈的指点、朋友的协助,也令其充满了顿悟的喜悦、不尽的感恩

回顾磨课的过程,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堂精彩的公开课少不了教师本人的呕心沥血和整个团队的精益求精。文章不厌百回改,好课不厌百回磨,磨课的酸爽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庆幸自己遇到了贵人,也感恩一路上有小伙伴的帮助,这不仅是我前进的动力,也将是我未来努力的方向。

2、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雨点儿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研修心得:

在课例研修阶段,我对新课程改革有了全新的认识,对于自身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结合《雨点儿》的教学设计说一说教学中的民主。

教学民主是在课堂中建立的全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活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积极创设能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从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识文内容到学生游戏识字环节都尊重学生的人格但是,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氛,让学生在自由练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五自然段。讨论交流:这都是谁的功劳?你想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本段教学中,让学生理解雨点儿与植物生长间的关系是难点。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过后草长花开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点儿给草和花带来的变化,教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方法。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说说雨点儿还给哪些植物带来了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了雨点儿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新的认知建立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使教学潜移默化,水到渠成。

  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带着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谢,或佩服的感情,把全文朗读给好朋友听,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了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整齐的朗读效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齐读来升华课堂气氛的惯例,而是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成为他自己是教学目的也是培养自主性的过程。教学民主的核心是指处于特定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即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教学而彼此信任,共同协商,民主集中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中来,并在此过程中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精神,为建设民主的课堂教学共同体二努力并为未来的民主社会的实现打下智力等方面的基础。   

3、影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影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影子和人形影不离的特点。读起来亲切自然,活泼俏皮。本课教学设计以识字为基础,旨在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识字氛围,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自我发现、自我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精神。根据课文语言表达亲切自然、生动有趣的特点,让学生在朗读和背诵中感受趣味,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的愿望。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带学生做一次踩影子的游戏,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在家长的协助下,在不同的地方,以自己为中心,分辨前、后、左、右。(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游戏引入,出示课题

1.课前体育游戏:同学们,我们一起到操场上去做踩影子的游戏好吗?在踩影子的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观察,并思考: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2.教师和学生一起游戏,边玩边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发现影子的特点。再回到课内交流。

预设:影子是黑的;影子紧紧跟着人;影子的方向会变化。

3.板书课文题目:影子。

(1)指导学生读课题,注意读好后鼻韵母yǐnɡ,子读轻声。

(2)指导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影这个字?

4.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火红的太阳照在建筑物上,在地上形成了影子。日就代表太阳,京就代表建筑物,彡就代表影子。

设计意图: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趣的游戏,能使学生对影子有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刻地体会到语文课的丰富多彩,在愉快的环境中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回到课内交流,为学生提供口语交际的空间,热烈的教学气氛为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增强了学生对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熟读课文,自主识字

1.导学:有一个人和我们一样做过踩影子的游戏。他还写下了一首儿歌,你们想知道这首儿歌是怎么写影子的吗?请打开书自己读一读吧!(自由读文)

2.导问: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呢?

预设:

(1)在读书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笔圈上,请拼音帮忙,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还可以查字典

(2)把最难读的那一行多读几遍。这样就会越读越流利。

3.教师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4.创设摘葫芦游戏情境,检查字音,识记生字。

(1)播放课件,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葫芦兄弟来了,它们有了新的名字,就写在它们身上。快看,你叫得出它们的名字吗?(生试读)

(2)开火车,引导学生个别读。

(3)去掉拼音再读生字。

导语:看,葫芦的帽子飞走了,如果你还能准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那它们就是你的好朋友了。(齐读)

(4)指名摘葫芦,其他学生跟读。

(5)教师进行激励性评价。

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方法指导,集中识字

1.过渡: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多生字宝宝都认识了,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宝宝的呢?

2.学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识字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出示新偏旁。

(1)预设:

生1:我用找反义词的方法记住黑,黑是白的反义词。

生2: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狗,反犬旁加句就是狗。

生3:我会编童谣:又来了一横和一撇,就是朋友的友。

生4: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记住了左和右,朋友的友右下角的又换成工念左,换成口念右。左和右也是一对反义词。

生5:我还找到一对反义词,前和后也是反义词,我在前面,在后面。

(2)师追问:你能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

预设:我的前面是__________,我的后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左面是____________,我的右面是____________。

(3)学生继续汇报。

预设:

生6: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它,宀加上匕就是它。

教师相机出示宀,教学新偏旁:宀是房屋的象形,有宀的字一般都与房屋或洞穴有关。说说还见过哪些带有宀的字。

(4)辨字:出示三张图片(男、女、动物),他、她、它是我们的好朋友,到底是哪个他(她、它)呢?

(5)教师追问:你怎样记住朋字?

预设:两个月紧紧地挨在一起,就像一对好朋友,我就这样记住了朋。

(6)学习新偏旁月。

导学:月字旁的字大多数都与身体有关,你还见过哪些月字旁的字?

(7)学习女字旁。

导学:这节课还有一个含有新偏旁的字,谁找到了?请学生观察女字与女字旁的区别,说一说女字做偏旁时笔画有哪些变化?(横变成了提,与撇相接后笔画不出头。)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好:女字旁加子字就是好。

4.小结:加一加、换一换、编童谣、找反义词等都是很好的识字方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识字方法,以后我们就可以认识很多很多的字了!

5.生字回文,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原来画出的那个认为难读的句子,现在能读好吗?请在小组内试试。(组内互读,互相评价)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多种识字方法,并会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真正做到举一反三,为以后自主识字打好基础。

四、整体感知,引发思考

1.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课件,指导观察:影子都像什么?为什么说影子像小黑狗?影子是好朋友?说影子像小花狗行不行?为什么?

设计意图:为学生创造大胆发言的机会,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创设情境,让学生真实地体验到影子的特点以及课文语言的形象生动,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热情。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在字,引导学生观察:看看这个字是由几笔写成的?和左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字右下方是工字,在字右下方是个土字,在字比左字多一笔竖。)

2.教师示范在字的写法,学生边观察边书写,把在字一笔一笔地写出来。强调第三笔是竖。

3.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笔的占格位置。

4.练写。(教师巡视和指导,对个别写得不成功的同学多加指导。)

5.展示学生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学生发现了在字与左字的区别,强调了学生书写时的易错之处,避免了学生写错字现象的发生。教师示范板书在字的笔顺,带领学生一笔一笔地写下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写好字的热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导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子》这课的字词,现在我们要进行一个小游戏:小小擂台赛。看看谁学字词学得好,我们分组进行比赛,大家有信心取胜吗?

(1)游戏:开火车。(看拼音读字)

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影、前、后、黑、狗、左、右、它、好、朋、友。先带拼音读生字,再去掉拼音读生字,开火车读,学生分组读。评价并记录赛读结果。

(2)游戏:捉迷藏。(读词)

多媒体课件出示森林中的场景,许多小动物被树丛遮住了一半,在露出的一半上写有本课的生词。(影子 左右 小黑狗 好朋友 前后 它们)

导学:小动物们在和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能找到它们,并读出它们身上的词语吗?指名读词,学生读对了,隐藏的小动物就从树丛中走出来。

2.过渡:大家都会认读生字宝宝了,现在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你一定会从课文中发现更多有趣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习汉字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不断地复习中达到巩固认字的目的。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教师导学: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觉得影子有趣吗?找找你认为影子有趣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并想一想为什么。

2.组织学生边读边画。

3.教师指名读自己找到的句子,并说明自己觉得有趣的理由。

(1)学生读句: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请学生说说有趣的理由。

预设:影子真有趣,像个小黑狗一样在自己身前、身后转。

影子就像小狗一样跟着我,我走到哪里它就跟到哪里。

(2)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有绿树、小草、小路、小朋友、影子、太阳的动画并配乐。一位小朋友在小路上走着,他的影子跟着太阳变化。

(3)指名再读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评价。

(4)指导学生朗读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①谁能读得更好。(指一名同学读。)说说你打算怎么读?大家还能帮他想想好主意,让他读得更棒吗?

②鼓励学生读课文:有了大家齐心协力出主意,你一定可以读得更好了!试一试吧!

③教师及时评价。

预设:读得真好!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像真的看到了像小黑狗一样的影子,太可爱了!

④全班一起来读读这么可爱的影子吧!

(5)教师导学:你能学着这种句式说一说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式:

①飘落的树叶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天上的太阳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生读影子常常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请学生说说觉得有趣的理由。

预设:因为有了影子,就像有了一个新朋友。

影子还会陪我,我就会感觉好玩了。

(7)教师导学:谁来再读读这一句。你觉得自己读时要注意什么?

预设:要把影子当成好朋友来读。读出喜欢的语气。

(8)指名读句子,并及时评价。

(9)组织学生同桌互读:同桌之间一个同学读时另一个同学认真听。有读得不够好的地方,你可以帮帮他。读得好的就可以向他学习。

4.质疑:想一想学习这篇文章时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预设:

影子为什么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

5.过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再看一遍动画,弄明白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教师旁白:

太阳在左,影子在右;太阳在前,影子在后。

影子就像可爱的小黑狗,跟着主人。主人到哪儿它就到哪儿。

影子紧紧跟着人,不分离,就像好朋友一样,常常陪着我。

6.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影子的秘密。

预设:

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

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

影子是追不上的。

我们可以做手影游戏

7.教师小结:我们通过看动画片知道了影子是黑的,紧紧跟着人,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们像文中的小朋友一样用欢快的心情再读读课文吧!

(1)齐读。

(2)组与组比赛读。

(3)配乐读:大家读得真好啊,那么还想再读的小朋友可以站起来,配上音乐,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8.指导学生试背课文:能把你最喜欢的那一句背下来吗?

设计意图:重视朗读,以读为本,边读边演,学生在读中放飞激情,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中,学生直观地体验到影子的变化,结合生活经验,在积极的讨论交流和细心的观察中弄明白影子的奥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三、指导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读得真精彩,有三个生字宝宝被吸引过来了。它们是谁呢?

2.多媒体课件出示后、好、我。指名认读、组词。

3.学习生字我。

(1)指导学生观察我字,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明确书写顺序。

(2)教学新笔画斜钩。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新笔画。

(3)教师示范书写我字。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我,教师巡视指导。

4.学习生字后、好。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笔顺,学生书写,记住笔顺。

5.引导学生观察: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什么?哪一笔最容易错?

预设:后中的口不与撇相连接。好字的第三笔是提。

6.练写评比。生练习书写,师巡视,并提示书写姿势。

7.组内展评,夸夸自己或别人的字,学习别人的长处。

设计意图:学习写字,应学会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养成观察习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后、好、我的笔顺,用动态的书写让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更好地达成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写好每一笔,每一个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的目标。评价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愿望。

四、拓展创新,发展语言

1.过渡:学了这么久,大家都累了,咱们来放松一下吧!看,这是什么?

教师先在大屏幕上投放几个手影,如:大雁飞、小狗叫、小兔蹦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问学生:想不想学?(学生做手影游戏)

2.拓展思路:手影游戏真好玩,你还知道有关影子的哪些现象?说一说。

3.画影子。要注意太阳和影子的位置,画完了评评谁画得好,画得准。

设计意图:做手影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愿望。画影子将语文学习和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整合,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同时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思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的常用方法。课中可以创设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如,从对影子的有趣出发,个别读、评议读、男女生比赛读、范读、讨论读、组与组之间比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多种形式贯穿始终,读中悟,悟中读,使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带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2.合作互助,理解感悟。请学生先看完动画,再进行小组交流。在交流中,他们的创新思维、求异思维得到了培养,他们自主发现、自主实践,激发了探求知识的热情。学生回答除了课文中的内容外,还说到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影子的方向也会变化影子的长短、大小会变化影子是追不上的并且在接下来的手影游戏中,进一步扩展体验,理解影子现象,为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提供平台,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

4、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朱德的扁担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李玉妮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这节常态课很扎实,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朱德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品质。

指出老师们要学会组织课堂、学会指导学生朗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曾芳枚老师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如何指导学习相对较弱的学生完成堂上学习辅导。孙校就曾芳枚老师的疑惑进行解答,指出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课堂上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指导。最后张倩老师进行总结,在平时的教学中建议采用小组评价机制,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学习辅导的题目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从而更好的把教与学相融合。

本次学习共同体活动为成员们提供了一个教学设计展示、教学能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本次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研究,成员们都受益颇多,这将促进我校语文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帮助其成长为具有先进理念和较强教学技能的优秀教师,并进一步激发我校语文教师教育科研的热情。

5、口语交际:商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商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周一,我听了一节我校丁梦梦老师的口语交际课,课题是商量。

这节课,丁老师按照商量的两个要求用上商量的语气,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进行了有层次的教学。层层推进,一个教学点一次训练的反复的课堂练习。整节课学生练习比较充分,参与度高,课堂效果良好。

对于这节课,我有点自己的想法:

口语交际是锻炼倾听,表达,应对三方面能力的实践。我们往往关注学生的倾听和表达,制定相应的规则去帮助孩子锻炼了这两方面的能力,而忽略了应对。在应对上,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功课。这节课上,学生在与人商量时,一旦被人拒绝,说声谢谢便扭头走人,我想正是缺乏应对能力的表现。这件事还能不能争取,如果争取,应该怎么表达,想哪些办法,这是我们该引导孩子的。

口语交际课,我们应创设真实情境,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孩子才有话可说,也更能带动他们运用到生活中去。

口语交际课的评价语应该与普通课文课有所不同。评价孩子的表达的时候,应该更有针对性。最好是跟教材上的口语交际要求相关的,比如这届课的评价体系就是用上商量的语气和把想说的事情说清楚两个要求的变型。那么丁老师所采用的生相互评价的方法除了在练表达,又起到了反馈倾听效果的运用。

从这堂课上,我还发现教材上编排的口语交际话题,学生组织语言时,其实都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说话,商量是,安慰是,劝告也是。这也可以说在培养学生的一种正向的价值观。

作者:你是特别的人 来源:简书

6、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要讲清楚制作工具、过程。说话声音应洪亮,吐字应清晰。

2.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说话的习惯,不随意打断他人讲话,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进行询问。

教学重难点:

1.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手工作品。

2.培养学生认真聆听他人说话的习惯。

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制作手工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看到大家桌上都摆了手工作品,看来昨晚的家庭作业完成得不错。谁来大声地说说你做的是什么?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吗?(点评:句子是否完整声音是否洪亮)

2.揭示课题。把一些毫无相关的材料变成一件手工作品,就如同变魔法一样有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神奇的魔法做手工。

板书话题。

导语:做手工,好处多。它可以锻炼大脑,让我们富有创造性;可以锻炼双手,让我们变得心灵手巧。除此之外,它还有一个潜在的好处,那就是让我们越来越能说会道。这节课,我们主要任务是:如何向他人介绍自己漂亮且富有创意的手工作品。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展示手工作品竹节人。

1.请学生边观看,边听介绍。

提要求:观察要仔细,听讲需用心。听听老师是怎样讲的,是怎样将作品的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

【附文字介绍】:我的小制作是竹节人。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竹竿与线。制作工具需要:电钻与锯子。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把竹竿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竹节人的脑袋与身躯。再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然后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最后用一根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这样,一个有趣的竹节人就制作成功了。

2.刚才你们听明白老师是怎么介绍的吗?谁来说说老师都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这个制作?(板书:名字、材料、工具和制作方法。)

3.老师在介绍制作方法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了哪些连接词?(板书:先再然后最后)

4.出示课件(图片+文字),再次巩固介绍方法。

5.同学们,竹节人的制作一共有几大步?对,四大步。所以我们介绍它的制作过程时,还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介绍。

课件出示:我的小制作是竹节人。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竹竿与线。制作工具需要:电钻与锯子。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把竹竿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竹节人的脑袋与身躯。第二步,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三步,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第四步,用一根线把它们穿在一起。这样,一个有趣的竹节人就制作成功了。

小结:先再然后最后与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等词语都是表示顺序的连接词。

小结:介绍制作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按顺序一步一步地说,这样才能保证内容的连贯性与完整性,使听者听得清楚明白。

三、对照作品,练习表达

1.选择一种方法,试着介绍一下自己的手工作品。(课件出示两道填空提示,学生自由练习2分钟)

填空提示①:我的小制作是 。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 。制作工具需要: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 ,再 ,然后 ,最后 。这样,一个有趣的 就制作成功了。

填空提示②:我的小制作是 。它需要的制作材料是: 。制作工具需要: 。制作过程是这样的: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这样,一个有趣的 就制作成功了。

2.同桌练习介绍,教师相继巡视指导。

3.指名展示、介绍。

提要求:说的人,要按顺序说清楚过程,声音应洪亮,吐字应清晰。听的人,要用心听,记住主要信息,不能随意打乱他人讲述,不明白的地方需等人家说完再有礼貌地提问。

学生介绍同伴评议老师补充。

四、总结方法,交流分享

总结:多动脑筋,你会成为一个心灵手巧的人;用心表达,你会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静心倾听,你会成为一个善于沟通的人。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要有顺序,有条理,要让别人很快就能听得懂。同时,也希望大家要养成乐于倾听的好习惯,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作业设计:互相交换手工作品,将他人作品带回去向家人隆重介绍。温馨提示:如果制作过程不清楚,可先向作品制作者请教。

板书设计:

做 手 工

说:要按顺序说

听:要记住主要信息

名字 材料 工具 制作方法

先再然后最后

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7、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刘发建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我爱故乡的杨梅》课堂实录

师:这是我们要学习的习作例文,哪两篇?一起读题目

师:(出示小狗图,看到我想起了什么)静静地看,静静地想,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想起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我家隔壁的阿姨养了好几只狗

师:话要说完整。我看到了什么,我想起了什么。

生:我看到这张图片,我想起了我奶奶家的狗

师:给她掌声。你的发言要和她有不同的地方。

生:看到图上有三只吐着舌头的小狗,我想起了爷爷家的小狗,它

师:给他掌声。他介绍的更具体。

师:(出示另一张猫的图)你又看到了什么,观察了什么?

生:我想起了宠爱大机密的电影,长得有点像

师:哪里像?

生说样子

师:你观察到了这只猫的打扮,开始细致观察了。看到猫想到猫,还有没有不同的?

生:我看到猫,想到北极熊,因为他们都是白白胖胖的。

师:(出示小鸡和小兔子图)这一次的观察,看看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你看到了什么,想起了什么?

生:我看到第一幅图是三只小鸡,我想起了我和妈妈爸爸的合照

师:合照上有什么

生补充

师:看到三只小鸡,想起了一家的合照,再请一个

生:看到两只兔子,我想起了妈妈爸爸的结婚照

师:也就是说,这两只兔子看起了很恩爱是吗?

师:(出示杨梅图)这是什么?杨梅都知道,你要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说别人说不出来的地方,那才厉害

生:我想到了白糖,因为杨梅很甜

师:这是什么样的杨梅?形状啊、颜色啊

生:我想起了鲜红的汁水,甜甜的果肉

生:我想起来曾经被酸到的经历

师:能不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杨梅

生:看到了鲜红的杨梅,我想起了我以前一口气全部吃光,后来撑死了

师:(出示葡萄图、橘子图)这次的观察看能不能更细致,表达得更完整?

师:你要有自信,我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地方,就把手举高

生说话

师:看到葡萄,有没有想到曾经摘过葡萄的经历?请你说

生:看到一颗颗紫红的葡萄,我想起来我以前去摘葡萄有两种葡萄,一种是绿色的,一种是紫色的。紫色的里面有籽,绿色的没有籽。

师:你想到你摘葡萄的时候,挂在树上的葡萄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我有一次在外婆家在路边看到有葡萄藤

师:(PPT出示文字)如果我们要用自己的笔,写好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小动物,或则介绍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我们该怎样写好呢?

请大家看到习作例文

(PPT出示)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 我爱故乡的杨梅

请默读《我家的小狗》和《我爱故乡的杨梅》,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篇。请简要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师:请大家打开书,默读一遍,选出一篇你喜欢的文章。看完以后,我们交流。

生交流

师追问哪个地方写的好,适时点评

师:现在,请把自己最喜欢的哪一篇大声朗读出来,并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生读例文,勾画句子)

师:看看麦子老师出示的这些词语,句子,在你的心中有没有,请大家读一读。

PPT出示:

我教它念狗字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自己呀!

每当有火车开过来,王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它便冲着远去得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顿。

师:读完你发现,蓝色和红色的句子有什么规律?(现象+猜想)

师:再看这一句,读: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师:好,再看一句,起: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感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

师:你发现,蓝色的和红色的加在一起。蓝色的就是作者观察所见的

PPT出示:

观察(所见所听)+感受(想法)=具体生动

师:这样写,才能把我们喜欢的动物或则水果写得生动具体。

师:(PPT出示)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段文字,模仿写写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或则最爱吃的水果。

只模仿一段文字,不需要写全文。

师:看谁的观察最仔细,又有自己的感受。写在作文纸上。

生开始写。师板书:观察+感受=生动具体

同桌给同桌读,交流习作

师:请推荐一个同桌来分享,认真听,看他的作文好在哪里。

生:我觉得他的比喻很好。把秋天比作姑娘。把柚子比作小娃娃。还用了拟人句,写了柚子在荡秋天。

师:再来一个同学,推荐一个同桌

生(点评):躲猫猫似的是什么意思?

生答:想我去找他,所以躲猫猫

生(点评):我觉得他写得很具体,比如雪白的身子、灰溜溜的大眼睛。但是我觉得但是可以去掉。

师:可以吗?你把去掉以后再读一读。

(讲台上的学生读)

师:这样的确更精炼一些。非常好。它很乖就是我的感受。前面是写的样子。看到它的样子,还有自己的感受。

师:还有没有同学觉得自己写的很棒的,来分享。

(生到讲台朗读)

师:感谢这些同学带给我们新鲜、生动的感觉。为什么这些同学写的这么生动有趣吗?我简单总结一下,我们阅读了这两篇习作例文,这两篇都是名家经典,我们学认真观察,学他们的表达。阅读+观察+感受=生动具体的文章。

刘发建:用名家名篇擦亮孩子的眼睛

观点一:每个正常的孩子都具有留心观察生活的本能

观点二:文学阅读,是培养孩子留心观察的最佳方法

不是孩子没有观察,是没有唤醒他们的观察。用文学作品来唤醒观察。文学作品读的越多,对生活的敏感力就更强。文学作品,能让孩子能有一条敏感的心,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观点三:每个孩子兴趣爱好不同,他对生活的观察都会有自己的选择。

观点四:模仿名家经典,是孩子对生活观察内容做出取舍的关键。下一节课,学习名家名篇的章法结构。

8、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快乐读书吧:在那奇妙的王国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内容】

我来编童话

童话世界多么神奇啊!我们也来发挥想象编童话,写童话吧。

【教材分析】

《我来编童话》是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三次习作练习。习作内容紧扣单元主题奇妙的童话王国,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编童话。本次习作内容以编童话为主线,根据课本提供的表示角色、时间、地点的词语创编故事情境。教材以三个问题的方式提出了本次习作要求,三个角度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展开更丰富的想象。此外,教材还提出了自读修改和给故事加题目的要求,与语文园地提出的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紧密联系,为学生从段的练习走向篇章的练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选择素材,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完整叙述故事。能给习作加题目。

【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教材提示的内容,选择素材,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故事。

2.能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完整叙述故事。能给习作加题目。

3.拓展习作思路,让学生有所写。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课时安排】

建议:指导习作+完成草稿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晰目标。

本单元我们一起游历了奇妙的童话王国,感受了童话丰富的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擦然火柴后看到了幻象,《那一定会很好》中的主人公心怀美好、享受生命的每段历程,《在牛肚子里旅行》中蟋蟀青头帮助好朋友红头在牛肚子里经历了一次惊险的旅程,《一块奶酪》中的蚂蚁队长就像我们身旁一位严于律己的大哥哥。在童话的王国里,一切都有可能发生,多么神奇,多么美妙。这节课我们也来发挥想象,创造出自己的童话故事吧!

板书:我来编童话

二、问题切入,理清思路。

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拿起笔来了,先不要着急动笔,我们先一起来理理思路。

1. 课本给了我们三组词语,谁来说一说这些词语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第一列都是角色,第二列是时间,第三列是地点。

2. 请你为你的童话故事选择一组的词语,想一想你选择的角色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个故事为什么发生在这个时间?为什么发生在这个地点?

预设:国王、玫瑰花、黄昏、小河边;国王是一个善良的人,玫瑰花多愁善感;黄昏时,玫瑰花感到孤单;小河边是玫瑰花生长的地方,也是玫瑰花与国王相遇的地方。

3. 由这些组合可以展开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天的黄昏,国王正在小河边散步。玫瑰花因为无人陪伴感到孤单,伤心地哭了起来。国王循着哭声找到了玫瑰花,最终将玫瑰花移到了自己热闹的王宫

4.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啊,大家说得非常精彩,现在你的心里是不是有了初步打算,觉得你一定能写出有趣的习作了?

9、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卖火柴的小女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导入新课

师:咱们这节课,进行经典童话阅读,同时对大家进行品析能力训练。先读一下背景材料。

生:(读)安徒生,丹麦人,童话大师。代表作品有《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装》等。

师:大家对作者是很熟悉的。好,把这几个生字读一读。

生:(读)兜、蜷、梗、橱、腮。

师:用手划一划,注意怎么写。特别是蜷字,这个字用得不多,但是生活中有时候也用到它。橱窗的橱是常用字。谢谢大家。

【评析:开课绝不拖泥带水、故弄玄虚,是余老师的一贯风格。生字的学习,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书空划一划,重点生字也是点到即止,绝不包办代替。】

二、概说人物

师:咱们开始活动,这个时候要有笔了。概说人物。看老师的要求,用一个富有情感的句子概说课文中的小女孩。看老师的例子这是一个有着美丽的金黄色的打成卷儿长头发的小女孩。你看,这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句子。来,美说这个小姑娘。开始吧!

(生自主默读、勾画、概括。)

师:可以说话了吧?

生: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礼物和爱的小女孩。

师:这位同学,用很概括的语言,根据课文内容,对小女孩进行了介绍。这是一个多么可怜的、多么穷苦的小女孩啊!请你来。

生:这是一个懂事的、乖巧的、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师:她为了这个家庭,为了爸爸不打她,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

生:这是一个可怜的、无助的、渴望温暖的小女孩。

师:她最后冻死在墙角里。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幸福的小女孩。

师:她充满了美丽的幻想。

生:我觉得她是一个想要摆脱寒冷、饥饿、痛苦、孤独的小女孩。

师:于是,她就不断地

生:划火柴。

师:多好!还有说的吗?请你来。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渴望温暖、食物、快乐和奶奶疼爱的小女孩。

师:嗯,她身边,她的家庭缺的就是这些东西。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善良的而且非常热爱自己的家的小女孩。

师:懂事啊!她终于在划最后一次火柴的时候,和她的祖母一起升到了天堂。好,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这是一个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的小女孩。

天气冷极了,但她赤着脚。

她整天地走着,没有卖出一根火柴。

她美丽可爱,却可怜地冻死在新年来到的时候。

小女孩冻饿而死,死之前幻想着种种幸福。

【评析:概说人物,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充分理解之上,学生完全能够自己独立完成,无须教师过多的牵引。所以,余老师充分相信学生,选择彻底放手。对文本的内容做这样的精炼处理,是为了省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文本的形式表达的秘妙。】

三、揣摩写法

师:这就是小女孩在这篇童话里的形象和命运。继续我们的学习,揣摩写法。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小女孩擦第一根火柴时就看到了奶奶这样一种幻觉呢?

师:好,把书本放在桌子上,同样要写旁批。这个问题不是一句话能很好地说清楚的,要一段一段地分析。

(生默读,思考,批注)

师:谢谢大家刚才的表现!好,谁来分析?

生:第一次划火柴,这个小女孩看到了火炉,写出了小女孩渴望温暖。第二次

师:好,你说一次,然后把机会让给大家。谢谢!

生:第二次,小女孩看到了一只烧鹅,这可以说明小女孩非常渴望食物,她非常的饥饿。

师:多好的分析啊!继续说下去,请你来。

生:第三次,小女孩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这回她坐在圣诞树下面,说明她渴望她的快乐。

师:啊!坐在那美丽的圣诞树下!她的生活里面没有这样的美景,所以她幻想。

生:她又划着了一根火柴,说明她想得到的是家人给她的温暖。她看到了自己的奶奶,说明她想得到幸福,想得到奶奶的关爱。

师:对,关爱、呵护、疼爱!

生:前三次划火柴,她每次都是只划了一根火柴,看到的幻象也只是一段时间;第四次划了一根之后,又划了一把火柴,这就说明,比起那些温暖、食物,还有美丽的景色,她更希望奶奶回到她身边,说明她更需要更多的爱。

师:她幻想着恒久的亲情,很好!这个发现太妙了!

生:我认为小女孩划火柴之后得到的结果是从表面深入到她的内心的。最开始,小女孩最需要温暖,因为她太冷了,而后是小女孩需要食物,是因为她太饿了!然后,小女孩看到的是圣诞树,因为她缺少快乐。最后她才看到她的奶奶,和她奶奶升到了天堂,得到了永恒的幸福。

师: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为什么要写五次划火柴,而不是一次写到位。这就叫做,两个字铺垫。请大家做旁批。我们来看(课件展示)

生:(读)擦第一根火柴:小女孩觉得自己好像坐在一个大火炉前面,火炉装着闪亮的铜脚和铜把手,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师:这实际上就是在写小女孩的寒冷,批上来。这就是小孩子内心的体验。继续读!

生:(读)擦第二根火柴:这只鹅从盘子里跳下来,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在地板上走着,一直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

师:你们发现,这一个片段是不是和课文开始的部分相照应的呀?往前看,写照应两个字。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照应,美妙的照应!那么,这一段写小女孩的饥饿,正是因为饿得不得了啊,所以她才在幻觉里面感觉到烤鹅向她摇摇摆摆地走来。多么饥饿啊!继续

生:(读)擦第三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这么美丽的圣诞树!表现了小女孩没有节日的快乐。作者把小女孩放在圣诞之夜来写,是极有深意的。不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呀!如果把小女孩放在一个平常的日子写,远远没有这样的震撼力。大家都在过年,但是,她,赤着脚,在街上行走,整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多可怜!她只能看着人家的节日,她没有节日。擦第四根火柴

生:(读)这一回,火柴把周围全照亮了。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师:小女孩喊叫起来:奶奶,把我带走吧!写的是小女孩需要亲情,需要疼爱。

生:(读)第五次擦火柴: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师:人死了,什么都感觉不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但是没有痛苦了。所以,写的是小女孩在幻觉中冻、饿而死。你看在大年夜,这个美丽的小女孩,有金色长发的美丽的小女孩,冻死了。越写小女孩的美丽,就越能表现冻死的悲哀。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小女孩的冻死啊?那是因为前面都是在做铺垫。一次一次写,越写越深入,最后写到最动人最动情的地方。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情节;没有铺垫,就没有故事的波澜。大家今天感受到的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于读文章的术语,叫铺垫。有时候你看一篇文章,写了几件事情,你就要马上敏锐地感觉到,这几件事情,可能对最后一件事情有铺垫作用。

师:文章运用了反复描写、幻觉描写的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铺垫,写出了冻饿而死的小姑娘美丽幻觉的破灭,表现出深刻的悲剧色彩。如果没有多角度的铺垫,我们怎么可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冻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饿得不得了的小女孩呀,所以,铺垫的力量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评析:余老师用一个问题,串起了一个板块的学习,引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写作方法:铺垫。这是我们很多一线老师没有意识到的语文知识,或者是我们有些老师意识到了但是不敢在课堂上大张旗鼓地教的东西。余老师教了,而且教得很到位,学生不仅知道了什么是铺垫,还充分理解了它的表达作用。】

四、品味语言

师:好,谢谢大家!刚才,你们的表现很优秀,你们很好地读出了各个段的作用。继续深化我们的学习:品味语言。有四个句段要大家品析,品析语言的表现力。话题是:这些句段写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用低沉的语调读。天冷极了,读!

生:(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

师:继续读这一句。

生:(读)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

师:读出盼望的色彩,她又擦着了,读

生:(读)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师:继续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一定要读出层次。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读到这儿的时候,停顿一拍,继续读小女孩坐在那儿,越读声音越低沉。第二天清晨,读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评析:这四个句段的选择,不是随手从课文中拎出来的,而是余老师在深入研读教材后作出的精心安排。这个板块教学的指向非常明确:培养学生品析语言表现力的能力。】

师:这四个句子,大家任选一个句子,品析它,为什么写得好,有什么表现力。先看老师的示例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这里写的是小女孩极端穷困的家境,巧妙暗示了小女孩大年夜出来卖火柴的原因。这就是分析它的表现力。好,开始各自思考。这个时候,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写。

(生独立思考约3分钟)

师:我们开始第一个句子的研讨吧!天冷极了,哪一位来帮我们阐释?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一句话运用了现实描写的方法,我们一般在天冷极了又下着雪的时候,呆在家里不爱出来,而这个小女孩却因为家里的穷苦,被迫出来卖火柴;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是故事发生的时间,突出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这也可以看出她家里的贫苦,要不这个小女孩就不可能是光着头赤着脚了。

师:嗯!那么,概括地说,这一段有什么表现力呀?它写出了什么呀?好,请你来。

生:这一段衬托除了小女孩家里很贫穷,不论怎样都要出来卖火柴,是用了衬托的方法写出来的。大年夜代表的都是美好、快乐与幸福,可是小女孩必须要在这一天出来,进一步衬托出了她家里很穷。

师: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阴冷、可怕的画面,在这样的画面里,小女孩出场了吧?诶,她不是一个幸福的小女孩,背景给她的就是阴冷、黑暗。好!我们来看(课件出示)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什么背景啊?时间,大年夜,更具体的时间,晚上。环境,冷,黑,所以说,这个背景实际上是让小女孩一出场就表现她的悲苦,所以这里写的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处处都在写小女孩的不幸,每一笔都是写不幸,这叫做字字千金,每一笔都有表现力。一个光着头赤着脚的小女孩在街上走着,一下子就把一个可怜的小女孩的形象给我们描绘出来了。

师:好,第二句。请你来。

生: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蜷着腿缩成一团就表示很冷,结合生活实际,我们非常冷的时候也会做这个动作,所以说,这也写出了小女孩她非常冷,她非常可怜、无助。

师:就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吧又黑又冷的晚上。好,你来!

生:这里,蜷着腿缩成一团,是一个动作描写,写出了她的冷。然后,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也写出了她的可怜和贫穷。

师:这位同学,她的分析就要好一点,她说是动作的描写,而且她有一个关注,关注到墙角两个字。墙角这两个字大有深意,能不能帮我解释?试一下。

生:故事的背景是大年夜,大年夜人们一般都呆在家里,呆在温暖的地方,享受生活的乐趣。而小女孩却因生活所迫,不能回家,因为天气原因,只能缩在墙角里。

师:可以避风。还有深意!再试一下。

生:我认为墙角同时也写出小女孩渴望房子里的温暖。

师:在墙角呆着,总比在街上走要安宁一些,甚至感觉上暖和一些。还有深意!

生:墙角可以避风,也为下文擦火柴做了铺垫。

师:多好啊!街上怎么擦火柴呀,那么大的风!分析得好吧?还有什么深意?

生:我觉得墙角是让小女孩有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也说明小女孩没有安全感,现在有一点家的感觉。

师:我补充你的话。墙角,就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的地方。这个小女孩最后死在哪里呀?

生:墙角里。

师:墙角的深意,就是小女孩冻死在这里了。这叫什么呢?给大家两个字的知识场景,墙角就是故事的场景,人物就在这个场景里演绎她的故事。这个悲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墙角。很普通的两个字,大有深意!同学们品析得多好啊!

【评析:抓住背景和场景,余老师通过对话,一步步将学生带入深阅读的层次。就是说,孩子们会慢慢用专业的眼光去对待我们的课文。这样一来,孩子们的阅读就不再是外行看热闹,而是慢慢成为内行看门道。】

师:第三个地方,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谁来试一下?

生:这是写小女孩第三次擦火柴产生的幻想,写出了小女孩对快乐节日的渴望。同时也写出了小女孩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因为她在生活中一点快乐都没有,她就幻想自己拥有这样的快乐。

师:嗯,分析得好!表现了小女孩的渴望。

生:这一段也写出了小女孩渴望像人家的孩子一样享受快乐的圣诞节。

师:嗯,好!你来试!

生:这里写出了小女孩非常孤独,希望得到礼物,也希望得到快乐,也暗示出小女孩家里十分穷,没有钱给小女孩买圣诞礼物!

师:是的,深意还没有出来。有一个词,是这段话里最有表现力的两个字,极其深刻,深刻到我们心疼的地步,哪两个字啊?这一回,她坐在美丽的圣诞树下。这棵圣诞树,比她去年圣诞节透过富商家的玻璃门看到的还要大,还要美。

生:还要这两个字有更深的意思,写出了圣诞树的美好。

师:也表现了她心灵的更加渴望!但是,最深刻的两个字还没有说出来。

生:我认为是透过这两个字。从透过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小女孩连富商家的门都进不去,也推想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她用专注的目光欣赏着人家的圣诞树的大而美。但是,很遗憾你来试!

生:我觉得是富商这个词。前面我们知道,小女孩家境贫寒,大年夜还要出来卖火柴,根本买不起这圣诞树,而富商家的圣诞树是特别漂亮的,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阶层贫富相距是多么大。

师:你们多么聪明啊!但是,还没有品出来。

生:我觉得可能是大和美这两个字。可能这么大这么美的圣诞树小女孩根本没有见过,用美好的东西体现出小女孩的可怜。

师:这是两个词了,继续努力!

生:我觉得是去年两个字。从去年这两个字可以看出她每年都没有得到圣诞礼物,缺少快乐和幸福感。

师:关键就在去年这两个字!去年她就在卖火柴,也许前年也在卖火柴,那么小的姑娘,年年大年夜都要出来卖火柴,这才是让我们悲哀的地方!我们所看到的不起眼的文字,就有巨大的表现力。你还要分析去年这两个字吗?

生:我认为它引出了今年她冻死在这个墙角。

师:对,去年的故事,到今年就变成了最大的悲剧呀!

师:同学们,这里写的是幻景,深沉地表现小女孩永远都没有快乐的圣诞节。老师强调的永远,就是从去年这两个字品析出来的。同学们终于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个平凡的字眼的深沉的含义。那么,最后一段话就好说了。来,再读一遍。

生:(读)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小女孩坐在那儿,手里还捏着一把烧过了的火柴梗。

师:这一段话里,又有一个词是表现作者内心的悲痛的。这里写的是悲惨的情景。写小女孩的痛苦死去。那么,在一个词上,作者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你说!

生:我认为是微笑。

师:微笑?

生:因为人们并不能想到小女孩在又冷又饿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笑得出来。

师:是啊,她一定是痛苦的。但是,她是面带微笑死去的。可能就在幻想最美丽的一刹那,她死了。多么深沉的表现力啊!小女孩是带着微笑带着幻想死去的。

生:我认为是捏,可以看出她舍不得这一切。

生:我觉得可能是新年,新年对人们来说,是很美好的一个词,每年的新年我们都会很快乐地迎接,但是,这个小女孩却在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死去了。

师:哦!说得好!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多么轻快的字眼啊!但是,多么沉痛的结果啊!

生:我也是围绕新年这个词来理解的,新年的第一缕阳光并没有给小女孩带来一线生存的希望。

师:她感受不到温暖了,感受不到美好了!

师:我觉得,最能表现作者内心痛苦的一个词语是尸体。作者应该带着爱抚的心情写这个小女孩,回避这两个字眼,但是,他用了这样一个冷酷的词,太阳照在尸体上,你们想一想内心那种沉痛的感觉。小女孩就是死了嘛,于是他就用尸体这两个字来表现自己深沉的悲哀。当然,你们分析的词都有很生动的表现力,但是,尸体这两个字更让我们沉痛。

【评析:这个板块的教学,余老师抓住幻景和情景,继续展开深入对话。经过一番鏖战,孩子们在艰苦卓绝的努力之后,再聆听余老师的点拨,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背景、场景、幻景、情景,一文四景,景景相连,环环相扣。】

师:好,《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谁看的呀?大家一定会说,写给我们看的,我们童年很幸福。我们来看作家的说法,作家的说法就比我们深刻得多。作家梁晓声曾经这样说过,读

生:(读)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抖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孩子们看的。

  将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孩子们的心灵里一代又一代

师:梁晓声先生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我们这些幸福的孩子看的。我们没必要再去设想或者重复那样痛苦的生活,但是,我们要把同情心和善良的人性播撒在我们的心中。谢谢同学们!下课!

【评析:余老师的结课,一如开课,简洁有力。引用作家的言论,更是具有画龙点睛之效。】

总评:一边欣赏余老师的这篇经典童话的教学,一边击节赞叹:我们就缺少这样真正的语文课!以前,有很多专家提出一个观点:语文课应该具有语文味,但是,语文味到底应该是什么味,至今没有人能说清楚、道明白。今天,我想说,像余老师这样用语文专业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的课,扎扎实实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课,就是最具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就是真真正正的语文课!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得到的是什么?仅仅是小女孩的形象吗?不,这节课上,学生了解小女孩的悲惨遭遇,认识小女孩的经典形象,远远不是主要收获!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本文最大的写作手法铺垫,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小女孩一次又一次去擦火柴;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故事的背景、故事的场景、女孩的幻景、悲惨的情景,知道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背景、场景、幻景、情景;通过这节课,学生知道了怎样去分析作者的精心布局、去揣摩文章的写法、去品味语言的表现力这样的收获,是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极难得到的!

综观全课,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内,学习一篇经典的童话,学生一直在忙着干什么?我相信,现在流行的语文课,极少给学生这样的挑战、这样的训练、这样的磨砺!这是一种高密度、高强度、高精度的思维训练和语文能力训练。从一开课,学生的思维就被激活了,而且马上进入高速运转的状态,直到余老师宣布下课为止。但是,整节课上,余老师给出的话题(问题、任务)却并不多,与时下满堂问满堂答的语文课截然不同。然而,就是这几个任务,将学生一步一步引向了文本的深处、引向了语文学习的深处。学生一次次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认识一次次得到升华。什么是语文实践?这就是真正的语文实践!怎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这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修订后,很多老师更不知道该怎么上语文课了,余老师用自己的课堂实践,雄辩地告诉我们:语文课应该教什么、语文课应该怎么上!

10、女娲补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女娲补天》课例后,内心有许多感慨。感慨朱老师对课时目标的准确把握,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感慨朱老师收放自如的课堂掌控能力。

本节课乍一看很朴实,没有刻意形式上的花哨,但细细品味确像我们一位领导概括的境界春风大雅:即课堂教学已臻化境,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深深吸引,能全身心投入去探寻未知世界,风格却十分平易,似乎没什么高妙技巧可言。但若细细品味,我们会发现教学设计处处蕴含智慧,铺陈、转折、抑扬、开合均合情合理,达到几乎无迹可寻的地步。达此境界者,听其课如沐春风,品其课若闻大雅,其教育教学思想必然要产生大范围、长时期的重要影响,其人必然会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大师级人物。

朱老师本节课课时目标明确,准确把握了新课标对叙事性作品的要求。在理解掌握字词的基础上,教孩子详细复述的能力, 认识了解先具体后概括的段落结构 。整节课就围绕这个目标展开,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所获。正如周鹏老师所言,在小学中、低段教学中,最好是心中有语法、口中无语法术语。用学生易懂的语言把抽象的语法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我们很多人恰恰缺乏了这一点。自己对这个年龄段课程标准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做到心中有标准,自然不能很好的把握它,理所当然给课文课时目标定位就不准,没有方向,教学设计怎会清晰呢?

感慨朱老师对学生中肯及时有引导的评价语。朱老师的课给人感觉很真实。学生会出错,回答可以不完美,而不是那种刻意营造的精彩。朱老师就是抓住这种不完美,一步一步引导孩子变得完美,这就是对孩子能力方法的培养。不像某些课堂上一味的赏识,连评价都变味了,都成了棒、好之类的语言。朱老师的评价中肯及时,有鼓励,更多的是点拨和引领 。

朱老师的教学设计呈现的由易到难梯度化设计,如复述的要求一步步达成,循序渐进,在复述得有条理的基础上说具体。先概括出女娲补天的过程,然后训练学生利用概括的词语复述课文;再训练学生把具体的语言说精炼;最后训练学生变成自己的语言。由易到难一步一步训练学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能具体主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这一课标要求,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朱老师整节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但我认为他的语文教学意识更值得学习,更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借鉴、运用。

11、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优秀范文2则

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优秀范文2则

优秀范文一:独自走夜路

我这个人平时胆子很大,捉毛毛虫,踩蟑螂这些都不怕,但唯独不敢一个人走夜路。

记得去年暑假的一天,我随妈妈回到老家锦西。正巧这天晚上姑姑家的表弟过生日,邀请我们去吃晚饭。很快就到了晚上,妈妈对我说:你爷爷还有一些事没有做完,我要帮你爷爷快点做完。到你姑姑家的路不远,也很安全,你一个人先过去吧。到了跟姑姑说一声,说我们等会儿就过去。我只好一个人壮着胆子朝姑姑家走去。

走在乡间路的小路上,我的恐惧心理又开始作怪了。抬眼望去,只见月光朦朦胧胧,大地一片昏暗。一阵风刮过,路旁的树叶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有人躲在树上随时准备袭击我。农家的灯光星星点点,远远望去,就像书中描写的鬼火一样。

我胆战心惊地向前走着。突然,听见身后隐约传来脚步声,我鼓起勇气猛一回头,惊恐地发现远远地有一个黑影在移动。我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赶紧加快脚步,可是怎么也甩不掉这条尾巴。走着走着,我又看见前方有一个庞然大物,我的心顿时怦怦直跳,鼓足勇气慢慢走近。哦,原来是一辆大卡车,真是把我吓得不轻!快到姑姑家了,天地间似乎更静了,为了壮胆,我大声唱起了歌,鬼没来,我的歌声却像鬼在惨叫。

到了姑姑家门口,我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不一会儿,那条尾巴也来了,原来是妈妈。我把路上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笑得直不起腰,她说:走夜路有什么好怕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鬼。如果有鬼,那也只是你心里有鬼。

优秀范文2:

啊!要我一个人上台唱?我特惊讶。

妈妈告诉我,红辣椒空间的声乐老师要我和他一起参加慈善晚会唱一首歌,并且要我先一个人上台领唱。得知这个消息,我的心打起鼓来,对着妈妈直嚷嚷:不行,不行,我害怕,妈妈我害怕!可说归说,事情已经定下了,我只好每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练习歌唱。

终于到了演出的日子。下午我们来到会场,这么美的舞台,这么多人忙碌着,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会场,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呼吸急促,脚和腿软的走不动路,怎么被妈妈带到后台的我都不知道。

换衣服,化妆,彩排开始。候场时,我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透露出紧张至极的情绪,担心唱错被人嘲笑,害怕完成不好任务,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我的心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和紧张,我努力强颜欢笑,不停地和妈妈说话。妈妈也一直在安慰我,给我打气。可我上台时,还是两腿僵硬,手心直冒汗,准备加上的动作都忘了。

正式演出开始了,会场上,人声鼎沸,座无虚席,舞台灯光璀璨,坐在后台的我心情无比激动,久久难以平静,怀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乱跳,我的手冰凉,脸却火辣辣的,台上精彩的演出我一点也没有心情观看,一心想着导演和老师叮嘱我的话。我眼前一会儿浮现出要是演砸了,同学们对我的嬉笑声,好像看到了他们冲我伸出鄙视的手指;一会儿又好像看到演出成功后,大家正对我使劲儿地鼓掌。越想,我觉得越紧张,心理那只兔子好像要蹦出来跑到天花板上。

熟悉的音乐响起,我拉开布幕的一角,拍拍我的小心脏,长长呼吸了一口,平复下心情,随着音乐缓缓走到了舞台中心。看到台下一片荧光棒为我摆动,我顿时热血沸腾,开始我的演唱。一朵花开在我越唱越兴奋,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每一个细节都准确到位,心里满满的自信。老师上场了,我也很好的和他互动,完美的演绎着歌曲,直到音乐结束掌声响起。

走下舞台,迎接我的是妈妈的拥抱以及络绎不绝的赞扬。我心潮澎湃,激动无比。

说真的,写到这儿我的心还一样怦怦直跳呢。

12、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结合习作要求,制作习作评价表

1.师:上堂课大家已经完成了习作,这堂课我们就来一起评改大家的习作。

2.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学生齐读。

3.习作要求我们大家都清楚了,下面我们就要根据我们的习作要求制定一个习作评价表。

(1)学生提出习作评价的标准。

(2)师生共同制定习作评价表。

二、交流习作,评议修改

1.自主修改。自己读一读自己的习作,结合习作评价表,看看哪些地方还需要修改。

2.互评互改。在小组内交换习作,对照习作评价表,将别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对存在问题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互相交流。组内评改后,学生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3.共同评议。

(1)各小组内选出一篇优秀习作在全班进行朗读,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习作好在哪里。

(2)教师提供一些有典型问题的例子,全班讨论如何修改。

4.二次创作。根据同学和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对习作进行第二次创作。

三、课堂小结

经过写作前的认真观察和积累,以及认真的写作和评议修改,我们的这次习作课结束了。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对说明文又有了新的认识,并且能恰当地使用说明方法,语言也准确、生动,内容富有一定的条理。希望同学们继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把生活变成自己习作的源头活水。

13、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松鼠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麻雀》

一、直接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科学小品文《松鼠》

2.师读关于说明文的四个要点(交流平台),揭示《松鼠》的语言风格是活泼的。

3.齐读:一篇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小品文。提醒生批注:科学小品文。

二、简要概述

1.在句子中用一个四字的短语概述《松鼠》的主要内容。

本文生动地说明了

3. 在题目旁边批注:生活习性

三、字词积累

1.熟悉字音字形,齐读。

驯良 矫健 玲珑 帽缨 蛰伏 榛子 苔藓 狭窄 勉强 圆锥

2.读词语释义

3.齐读美词、褒义词、形容词

漂亮 乖巧 驯良 清秀 矫健 轻快 玲珑 美丽 警觉 响亮 敏捷 干净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美词?

4.读对称的短语

又干净又暖和 既舒适又安全 爪子是那样锐利 动作是那样敏捷

5.教写:鼠

四、文段精选

1.齐读第一段

2.把看起来不起眼的字读准,很、老是、常常,把这四个字读重就能表现出喜爱之情。

3.描述性说明+评价是第一段的构段方式,批注在旁边。

4.揭示第一段层次:情感、说明、特写

(一层层写下来,条理非常清楚。)

5.再次齐读第一段

6.套用句式说话 这段文字表达之美表现在

(用词、情感、衬字)

7.齐读:用词之美;短语运用之美;句式之美,议论抒情;描述之美;精练之美;情感之美;

五、微文美写

1.自由命题 :利用课文词句,写一则描述介绍松鼠某一特点的微文。

2.出示范文

3.五分钟时间写松鼠某一特点(安静地写作,紧张地发现并描述。)

4.生汇报

(松鼠的尾巴、窝;松鼠过冬;树上的松鼠;)

听完收获多,困惑也多。图片余老师运用板块教学,揭示了文体,认读复杂字、褒义词、对称短语、词语解释。精讲第一段,通过点拨重音方式指导朗读,剖析构段方式,品析表达之美。最后美文改写。注重集体活动,字词认读、课文朗读都以齐读形式展开。改写上也留够时间让生动笔来写。语言质量高,(书面语多、包含知识点,有语文教学味道)。做到了利用课文教课文,通过课文词语、短语来感受作者情感,微文美写也是对课本内容的重新组合。感觉用到了术语解读法,褒义词、并列式短语、构段方式都是写作方法的渗透。语用训练扎实,尤其最后一个环节的练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运用又是对习作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以上这些点都在他的讲座里提到过,所以他一讲课大家就恍然大悟,哦这些点都是这样落实的。困惑一在于余老师完全是按自己思考构思教课文,课后题并没有涉及到,那课后题该怎么处理呢?二在于第四大块的赏析上,课堂上的学生有点接不住老师的问题,不太明白问题也不太会去品析,这时候老师啪啪就PPT出示,齐读就过了。这样快速地读一遍环节算落实了吗?如果是余老师一手带下来,每天的语文课都在翻来覆去训练这些,学生回答应该会好很多。他们也是第一次接触这样的语文课。

14、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太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围绕太阳介绍了哪些内容,太阳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2、了解文章为了说清楚太阳的特点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3、生字殖讲解,从字源解释,与值、植、值对比记忆。

4、运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完成初试身手第一小题。

5、说明文的准确引入查找资料的重要性,教授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习作对象,提前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的重难点:

1、了解文章为了说清楚太阳的特点采用的说明方法,以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2、运用本课学习的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完成初试身手第一小题。

3、说明文的准确引入查找资料的重要性,教会查找资料的方法,让学生针对本单元的习作对象,提前进行查找资料。

本课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

1、学生谈对说明文的了解

2、说明文的作用:说明性文章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获取知识。

3、有关说明文的回忆:《蟋蟀的住宅》、《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4、生活中的说明文:鸡精调味料的背面、手机使用说明书,酸菜鱼的制作过程。

二、快速默读,掌握内容

1、运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掌握课文围绕太阳介绍了哪些内容。

2、再读课文第4-8段,说说太阳人类有些作用。

三、复习说明方法,体会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1、为了把事物说准确,还采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复习回忆《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中的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

2、完成课后第二小题,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1)自己朗读,读后感受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五千多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体。

(2)比一比:含糊地说和具体的数字说的区别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阳离我们特别特别远。

四、引入查找资料,完成小试身手第一题

1、写说明文查找资料的重要性:为了说明太阳的特点,作者在写的时候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例如太阳和我们的距离约一亿去千万千米,例如太阳的温度为五千多摄氏度。查找搜集资料是写好说明文的前提。

2、出示小试身手的高塔,围绕这个高塔你想写哪些特点?需要查找什么资料?用哪些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3、给出塔的具体高度,学生写一段文字说明性的文字。

4、习作中找要写的内容,确定说明对象,完成第一次查找资料。例如要写鲸体型的特点就查找有关鲸体型的资料,介绍菊花种类的就查找菊花种类的资料。

15、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听课记录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3、感受民间故事的神奇色彩,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了解故事内容,能抓住要点,进行简要概述。

2、能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讲故事讲具体,讲生动。

突破方法:选用学生熟知的民间故事,通过小组讨论,提取故事关键词,根据词语对故事进行复述。

难点:能用语言和动作表现故事人物形象和情感,吸引他人。

突破方法:分析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验人物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课件

学生: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同学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如此类的民间故事影响着每一代人。这一单元,我们结识了舍己为人的猎人海力布,并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在你们的童年记忆里,还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民间故事呢?以小组为单位,把你们所想到的民间故事互相交流。

接着提问:如何将这些故事讲得引人入胜,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呢?如果你来讲,你会用什么方法去讲?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一下如何讲民间故事?

二、进入情境,创意复述

要想将故事讲得具体而生动,不仅要熟知故事的情节,还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本环节以《牛郎织女》的故事进行练习,指导学生从理清故事脉络入手,进入故事情境。然后让学生进入角色,假设如果自己是故事中的牛郎,会如何向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学生在复述的时候,将文中的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后,以牛郎的口吻和情感将故事讲出来。

步骤一:出示《牛郎织女》故事内容,让学生快速理清故事脉络,抓住要点,找出关键词,在小组内交流,推选最佳代表进行复述,同时将学生写的关键词进行一一展示。

步骤二:小组代表复述故事之后,进行生生点评。引导学生从语句是否通顺、表情是否自然、是否抓住重点、是否需要补充、想象是否合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步骤三:在学生复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组关键词句。

步骤四:全班从各小组中评选出最有表现力的代表,予以鼓励。

步骤五:教师总结,当我们设身处地去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经历、遭遇和情感体验后,对故事进行复述,才能让听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激发想象,丰富故事情节

口语交际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完善的过程。民间故事中有许多情节留白。本环节可以针对一些留白情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丰富故事细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学生在自由的交际和想象中爱上讲故事。

四、拓展延伸,传承经典

本环节让学生从上课之初写下来的民间故事中挑选一个故事,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自由讲述,在口耳相传中再次将经典的魅力发挥出来。

五、板书设计

讲民间故事

转变人称,创造性复述 抓重点 有感情

发挥想象,丰富故事内容 填补细节

六、推荐书目:

《中国民间故事100篇》

教学反思:

本单元口语交际的重点是教会学生如何表达,并让他们学会倾听别人的故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课前引导,注重积累,让学生有话可说;

2.内容有趣,激发欲望,让学生有话想说;

3.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话敢说;

4.示范引导,榜样激励,让学生有话会说;

5.把握尺度,因材施教,让学生说得精彩。

16、盼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盼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作者是如何描写心理活动的。

4.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些事例。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盼这一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习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思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袖、篷、缩等15个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课文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出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谜底。【出示课件2:谜语】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阳出来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气。(雨衣)

2.【出示课件2】雨衣图片

教师解题:我们课文的题目是什么,大家读一下。你有没有盼过某些事情?把你盼望的事情和同位说一说。课文中的故事和雨衣有关,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是谁在盼,盼什么,愿望实现了吗?(板书:16.盼)

3.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铁凝,是一位著名女作家,1957年9月出生于河北省赵县,河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1975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没有钮扣的红衬衫》、等100余篇、部,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越南等多国文字。

二、检查预习,纠正指导

1.认读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1)筒与桶在用法上要区别;(2)篷与蓬字形区别,意义不同;(3)指导书写嚷、酱、唇等生字。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喧闹:喧哗热闹。

理直气壮: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诚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三、理清段落,概括大意

1.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默读课文。联系课文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盼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全篇课文都是讲一个小朋友盼望下雨穿新雨衣的事情,所以以盼为题目。文中妈妈送我新雨衣下雨没能穿雨衣终于穿上了雨衣等情节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围绕盼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3.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出示课件3】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妈妈送我新雨衣。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盼望下雨。 

第三部分(第417自然段):写尽管下雨还是未能如愿。

第四部分(第1821自然段):写我终于穿上雨衣。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段落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对学生有道理的分段方法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四、朗读课文,体会心理

1.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读完后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围绕什么意思写的。

2.分角色用相应的语气读一读蕾蕾和妈妈对话的部分,体会这两个人物此时的心理活动。

3.你自己认为哪一部分写得最好,读给同桌听一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逐段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领悟围绕中心意思,掌握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并简单说说文中的蕾蕾盼什么?哪些地方看出她在盼?引导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一)第一部分

1.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思考: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  (先写妈妈送给我一件新雨衣,再写我在晴天里迫不及待地穿上新雨衣。)   

(板书:妈妈送我新雨衣)

2.课文中哪些词语写我十分喜欢新雨衣?为了穿新雨衣我做了什么傻事?  (戴上雨帽,抖抖袖子,把雨衣弄得窸窸窣窣响 穿上雨衣热了一身汗)

3.你疯啦?说明什么?(妈妈对蕾蕾的做法非常不理解。从侧面也看出蕾蕾的做法出人意料,同时说明蕾蕾太盼望穿雨衣了。)

(二)第二部分   

这一部分写得很简略,也容易理解,教师可用简练的语言一带而过。  每天都在想,盼着下雨。  

(板书: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三)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段,思考:从全段来看,围绕什么中心意思来写的?  

(板书: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2.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讨论回答问题。

(1)作者认为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

(下雨天,穿上新雨衣到外面去。)

(2)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我为什么这么兴奋?

(外面在下雨,我可以穿上雨衣到外面去玩了。)

(3)填空后,体会作者的心情。

【出示课件5】(学生完成后先提问,然后出示答案)

我兴奋地跑进楼门,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准备听英语讲座)  

还差半小时,妈妈让我 ____________________

(休息一会儿)

我想去买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已经买了)

我说炖肉需要很多酱油,妈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

(她没说要炖肉)

我说爸爸说要炖肉,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相信)

(4)我把雨打玻璃窗说成敲着鼓点可以看出什么?

(雨对我的吸引力非常大,为我带来难以抑制的激动。)

(5)我为什么盼着雨停下来?

(让雨留到明天再下,因为今天我没机会出去了。)

(四)第四部分

1.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是因为什么?

(没想到又下雨了,我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这真是意外的惊喜。)

2.我这次为什么会理直气壮?

(妈妈没有理由不让我穿雨衣了。)

3.小心翼翼是因为什么?

(怕弄坏了新雨衣)

4.读课文最后一段话,你从中看出作者什么心情?

(兴奋、满足、高兴)

(板书: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三、整体回顾,体会写法

(一)出示问题【出示课件6】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

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1.学生汇报课件第一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通过以下事例来写出我的盼

(1)晴天穿雨衣,热了一身汗。

(2)我每天盼着变天。

(3)看外面下雨,我想找借口出去,穿穿新雨衣。

(4)我盼着今天的雨留到明天再下,那样就可以穿新雨衣了。

(5)看见雨点落在许多马路、小杨树上的样子想象出雨点落在新雨衣上的样子。

2.学生汇报课件第二题,师生评价,教师指导:课文具体描写盼这一心理活动的地方:

(1)要是今天雨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2)可雨点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四、畅谈收获,课下练笔

1.请同学们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个急切盼望下雨,一心想穿上新雨衣的孩子。课文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选取了好几个事例来写。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3.课下,请同学们从下面的意思中选一个,并以此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板书设计:

16.盼

妈妈送我新雨衣

天天盼下雨,想穿新雨衣

虽然下雨了,但是没如愿

雨天帮助我,穿上新雨衣

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教学反思: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中,我在讲解课文时,抓住课文主线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自读、探究来理解课文。

我逐段引领学生学习课文,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来分析,对学生进行词句段的训练,最后出示两大问题: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通过哪些事例来写盼的?2.课文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盼这一心理活动?选出你认为最生动的两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我引导学生先探究,然后汇报,最后教师指导,向学生讲清楚本课的重点,即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写文章要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17、金色的鱼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金色的鱼钩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简评:主要学习活动,应该是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重点放在让学生运用方法(抓住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体会老班长的精神品质。这是略读课文,重点在学生如何自主的学,不是教师的教。整个学习过程设计,重点稍偏了。】

评课,就是评自己。这话,我信。

同一节课,在不同评课者面前,会成为截然不同的课。特级名师刚上完课,崇拜者眼里,此课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不喜欢者眼里,此君上课太糟糕,此生不再听TA课。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活生生的事实。恕我不举例。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课还是那节课,观感却如此不同!这究竟是为什么?

观者不同也!观者是什么,课便是什么。

18、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祖父的园子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思路对老师研读教材的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要对课文进行精细的阅读、深刻的理解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可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太少,能力有限,纵使一篇课文读过一二十遍,还是无从下手。活动的设计,话题的提炼,都是难点。

《我和祖父的园子》几经修改,我最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活动一:读课文,学概括。话题:走进祖父的园子,从你看到的,听到的或者想到的任意一个角度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活动二:读精段,赏美点。从读、赏、写三个方面来赏析19段,让学生借助本段写作方法辐射到全文进行写话训练。

可是,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先说余老师对这节课的评价:

亮点:

1)活动一用写的方法训练学生文意把握的技巧。

2)活动二用朗读训练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

3)活动二用文段品析的方法训练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

4)活动三用微文写作的方法训练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课文细节品味:学生的概写,可以先具体,再概括;可以先概括,再具体。学生的朗读,教师多角度细节指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借助本段的写法写一些园子的自由。

细部观察:

1)事先可告诉学生,这是一篇长篇小说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于是文中的我就不能与作者划等号。

2)字词教学的厚实不足:凡是学生读音有难度的都得注音。

3)知识渗透的力度稍显薄弱。顺序;详略;层次;照应;画面描写;动态描写;色彩描写特别是没有点示精段中的关键词。(大面积上语文知识教育的高度不能徘徊在修辞二字上)

4)第十九段背诵训练的痕迹不浓。

深度思考:用段进行教学与训练的意义非同小可。

新的创意: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语言魅力:

1.语句精短,适合朗读。

2.白描手法,叙事优美。

3.句式鲜明,精致生动。

4.写物寄意,映衬人物。

5.画面丰富,意境清晰

课文教学资源:

1)生动的词语

2)优美的短句

3)排比与反复

4)不同形态的画面(动态的画面、静态的画面、有动有静的画面、色彩美好的画面、人物的画面、事物的画面)

5)朗读、背诵的材料

6)精彩的语段

教学创意:

导入:铺垫:认字识词 一篇,一段,一节。

一篇 理解一篇

诗意地写话:在祖父的园子里,我

或诗意地写话:在作者的笔下,祖父的花园( )( )( )( )( )

一段 细读一段

朗读、品读第19段,由段及篇,带动其它(3、4、5)段落,实现第19段与前文的照应。

怎样精读这一段:

读出这一段的层次

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出这一段的一个关键词

读出优美的句式

读出这一段正面反面的表达手法

读出景物描写的顺序

读出这一段与全文的照应:花 蝴蝶 太阳 (这一段与全文有血肉般的联系)

还有一个就字。这一段话中的就字是一个情感的亮点。

一节 背诵几节课文:

背诵课文第3、4、5节,还可以点示一下第一节层次与关键词。

还可以有一文:

天空 太阳

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通过自己的课堂感受和余老师的点评,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

1.教材研读不深入,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极不应该。

2.处理教材能力不强,内容整合不当,重点话题的设计没有充分有效地运用课文文本。

3.教学资源的挖掘不够。发现教学资源,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4.在设计话题时,没有着重考虑文本的教学价值,设计教学话题不够有力度,没有让学生在有步骤的教学活动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层次地、有细节地研读课文。

5.字词、背诵的积累要更加实效。

以后努力的方向:

1.不断学习,提升研读教材的能力。

2.反复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在单元及其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获得对课文的深切理解。

3.阅读教学资料,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料,以完善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

4.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析、提炼和组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5.不断反思、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学活动。

6.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每课一得,利用不同的课文来突显一个点的学法实践,如此积累,学生的学习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7.重视知识的积累,加强语言教学,珍惜课堂的每一分钟。

当然,不足之处还有太多。但是,我相信有余老师的引领,有自己的努力,我一定会在失败中成长起来。加油,自己!

19、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中国美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能紧扣文本进行构思,着力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播放美食视频导入吸引了学生的眼球,紧接着看图片说美食名字,导入新课,入课不拖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整堂课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课文的深究。这篇课文要求识记的生字都藏在美食中。老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整合,将生字分类识别,由联系图片识字,形声字识字到偏旁归类识字,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并层层深入。

3.设计实践活动多样,关注学生语言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情景中运用炸字;让学生找出名称中的食材和制作方法,分组贴名称。用你问我答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制作食材的方法,最后让学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家乡美食,不仅加深对生字的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思考:给学生多点思考和探究的空间,课堂上我发现的声音会更多。生字的识记方法可以多样性,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一味地为方法而教而学。

学生对形声字构字规律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这篇课文,应该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帮助学生建立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如:开课识记菠菜蘑菇茄子,利用形声字识记,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带有草字头的字在字义上的共性,都是草字头,这些与植物有关,顺势积累带草字头的字,进一步拓展。

20、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纸的发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要想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就要先知道一个意思是什么,所以还是要去理清句子之间的关系和重点词句的含义,这与三上第六单元学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策略是有共通之处的,但当时的重难点在于通过读懂句意辨析关键句并借助关键句理解段意,而这个单元要更进一步,要了解怎么围绕写清楚,所以还要去关注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从说课环节可以看出,备课团队对语文要素的解析清晰明了,尤其是对写清楚的解释很详细。团队紧紧围绕着这一语文要素来备课,在解析文本时下了很多功夫,关注了文本在结构上的安排,关注了标点、句式的使用,如对比开头第一句中有没有逗号的区别,又比如思考文章为什么把薄片和麻纸的部分放在一起写,这些确实是学生(和我,哈哈)容易忽视或想不到的内容。

除了解析教材中的课文,团队还解析了辅助资源,用好课后习题和练习册中的表格,并且告诉孩子,学习这样的文章时,我们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信息,方便后续有进一步的发现。一般在设计学习单的时候,都会直接提供表头,但这里,老师先告诉学生,表头是概括地告诉我们填哪些信息,让学生在学习单上自己填表头,我觉得这也是重视孩子在学习活动中实际获得的体现,是可以在日积月累中帮助孩子养成用好表格的习惯的。不过关于表头的内容,我个人觉得,除了简洁,还要准确完整。比如表头第二列第一格是记录在哪里,就有失完整,应该是把文字记录在哪里,或者为什么不直接用配套练习册表格中的记录文字的材料呢?感觉原有的表格表头指向比较清晰。除了表头,表格内填的内容也是我想与上课老师探讨的,在听课的时候就做了笔记,想要在一会反思中听听磨课时关于这一部分内容的思考过程。听完反思和薛老师的评课后,我依然在思考这个问题,除了薛老师指出的方便,我当时记录的还有写竹片木片的特点是记录内容少是否有必要,龟甲兽骨或青铜器的可记录并不是材料本身的特点我想,在决定表格里应该留下哪些信息时,是不是首先要想明白,这些信息对下一步的教学起到的作用是什么?换一种说法,在这里梳理特点的目的是什么呢?

教材的课后习题里问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蔡伦是怎么改进的。改进是什么,课上小朋友说得很好了,发明是从无到有,改进是从有到更好,那么就要先明白之前的有哪些不好,才能知道后来的好在哪里。所以教师让学生着重去看之前几种造纸法的缺点,这个思路我也赞同。说回刚才的填表,我想表达的就是,前面表格中梳理的是特点,后文要学习的是蔡伦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改进造纸术,我个人认为,学生学习上存在难点的地方,就是这个从特点到经验的转换。有的学生能说清楚特点,但是理不出前人经验,所以说不顺蔡伦为什么要改进,也就推不出为什么这么改进能让它得以传承。陈祳老师说突破难点的方法之一就是降低难度,让它不要那么难,所以我就有了一个思考,是不是可以在表格的最右边加上一列,表头上写经验?于是我开始想,如果真有这么一列,表格内填什么呢?我会写三条:第一,原料要易得、便宜;第二,制作方法要简单、可普及;第三,成品要轻便。这分别对应的是造纸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如果多出这么一阶楼梯的话,学生再来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是不是就会简单一些了?我也没有试过,只是有这样一个粗略的且不一定正确的想法而已。

所有人都提到,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我自己上这一课的时候,也给学生看了造纸视频(和朱煜老师一样放的是李子柒古法造纸的视频),看完后真的问了一问,这种造纸术工序这么多,又要切断,又要浸泡,又要捣烂,又要晒干(视频里还有起纸、裁纸),耗时也长(还要看天气),这些不都是缺点吗?当时同学们的回答提到了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我们不能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来看待,或是说这些方法都有利有弊,这种造纸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成本比较低,适合普及给一般人,也就是文中说的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我今天突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结合后文造纸术的优点里提到的大量制造来说呢?这种造纸术看起来工序很多,但是一次可以造很多纸,这是不是也体现了好用呢?可是回到原文多读了几遍句子,我又把自己绕晕了,原料容易得到和可以大量制造的关系是什么,是因为原料容易得到,所以可以大量制造,还是不仅原料容易得到,而且可以大量制造?现在,这个问题在我心头萦绕,久久无法散去,希望得到解答或探讨。

21、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赵州桥》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从王老师执教的第一课时片断中,可以看出执教者在突出这一重点上的良苦用心。

首先,以简驭繁,为学生理解课文重点扫清字词障碍。字词教学是讲读每一篇课文经常性的任务,同时又最能体现教师驾驭教材的功力。在第一课时中,王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对先后出现的二十八个生字难词轻松愉快地进行了学习。在通过板书强调州济洨三字后,教师打出幻灯片,集中就创举似乎智慧等十四个生词,引导学生讨论发言,在紧张愉快的气氛中初步扫清了字词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自读,把学生的思路引进课文,为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文重点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准备。

其次,化难为易,为学生把握课文重点选择最优教学手段。很显然,王老师把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做为课文的重点。限于学生的阅历和知识水平,让学生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是比较困难的,王老师在学生默读课文时,要求对照书上插图,在初步了解赵州桥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打出赵州桥彩色幻灯片,引导全班学生研究,把学习热情推向了高潮,经过一番热烈讨论,教师通过板书肯定了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课文重点,通过电教手段,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比较容易地解决了。

理解赵州桥在建筑上的美观,是学生学习课文的一个难点。对几种雕刻图案做抽象讲解是比较困难的'。当学生提出什么叫戏珠,飞龙是什么样的和抵着怎么讲时,王老师照样以分别放映幻灯片的办法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第三,环环相扣,为突出训练重点巧作安排。如在处理段与段的联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闻名提出问题,过渡到第二段的学习。为了突出对第二段的理解而又不冲淡训练重点,在讲解第三段时,王老师只出示图画,帮助学生理解栏板上的图案。又如在课文和板书的结合上,为了突出训练重点,王老师首先板书设计特点,引起同学注意,接着把同学讨论得出的赵州桥在设计上体现雄伟和美观的正确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书。这便是一堂课中学生总在教师指引下围绕训练重点积极主动活动的奥妙所在。

此外,王老师尊重学生的发言,从多方面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师生双向情感交流中启发和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也是本堂课围绕训练重点成功教学的重要特点。

22、在天晴了的时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天晴了的时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 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

(2) 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

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

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性、科学性,

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 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

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

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

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

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洛是不是清晰;

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

(2) 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

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

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

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

① 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观象,看讲与练时问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 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的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

③ 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

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班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

④ 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

⑤ 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 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 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3) 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 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

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

(2)看教态:

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

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

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

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

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5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

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23、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月光曲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中,叶老师以贝多芬和盲姑娘的两次对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受了贝多芬的内心世界。这两次对话在课文的内容上,正是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又一曲的关键处,把这两个片段读好,就能感受贝多芬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指导阅读把人物的感情线和音乐的乐曲线有机地交织起来,巧妙地化难为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既理解了乐曲的发展层次,又弄清了贝多芬感情波澜的推进,完成了学习语文与欣赏艺术的完美结合。

叶老师让同学们在听《月光曲》的过程中感受到明月从海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的奇丽景象,划分成三个画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把画面画出来,再一次感受乐曲旋律与人物感情变化:

第一幅:月亮刚从水天相接处升起,海面上洒遍银光;第二幅:月亮越升越高,天空出现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第三幅: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整节课,叶老师有收有放,使学生入其境而通其情,真正感受到了乐曲之美,文字之美。

课后,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评课,大家就怎样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教师预言的简洁、有效性进行了交流。

24、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忆读书》是冰心写于1989年9月8日,即教师节前夕。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一生读书经历和感受,质朴无华于无痕之中告诉我们读书方法,选书标准,勉励青少年要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都是理论性说教,而冰心回忆这篇回忆散文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第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起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本文是五年级上册读书明智主题单元第二篇课文,契合单元语文要素,阅读时注意根据要求梳理文章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教学中要结合把握课文的要点,感受读书作用的大要求下,学习运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信息方法,接下来我会采用两种信息梳理方法,顺利落实课后习题要求。

夏老师这堂课主要引导学生采用圈画法、表格法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以及好书的标准,读书方法等信息;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体会读书的好处,与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课后拓展推荐一本好书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了铺垫,落实了读与写的结合。

本堂课,夏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重点抓住读书方法和批注方法进行教学,为学生以后阅读做好铺垫。

夏老师这堂《忆读书》,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很好,尤其是能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在读过的书、看过的电视、电影中情感的变化。一知半解读书法的好处与不足之处,这个教学环节夏老师也设计得很好,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性思维。最后,作业设计也很完美,让孩子们热爱阅读,并且带着问题去阅读,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让孩子们明白了: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夏老师这节课课前准备充分,设计思路清晰,整堂课都是面带笑容,非常有亲和力。在学习课文时,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比如:自由读、小组读、齐读片段,抓住重点段落等,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的能力,又很好的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25、小青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小青蛙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名师教学设计片段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教学重点)

师:识字的方法还有很多。下面请同学们读这首儿歌: 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爱护小青蛙,好让禾苗不生病。

师: (出示清、晴、睛、情、请)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五只小蝌蚪,你能读读它们的名字吗?

师:你能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呢?小组讨论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这五个字:把青山的青加上一个目字旁就是睛;把青草的青加上一个三点点旁就是清水的清;给青加上一个日字旁就是晴天的晴,给青加上一个竖心旁就是事情的情;

给青加上一个言字旁就是请坐的请。

师:你们真会记生字。给学过的青加上一个偏旁,就是今天要学的字,这就是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你们简直就是识字大王,不仅记住了生字,还能总结识记生字的方法。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

生1:老师,我发现这五个字加这些偏旁是有原因的。清水要有水, 所以清是三点水旁;晴天有太阳,所以晴是日字旁;睛示眼睛,所以是目字旁;情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要用嘴说请,所以请是言字旁。

生2:我们小组用编儿歌的方法来识记这五个字。(师生共同修改这首儿歌, 修改完的这首儿歌为:日出天气晴, 河水清又清。眼睛明又亮,事情要分清。来客要说请,从小讲文明。)

师:这些字不但读音像,而且长得像,但它们的意思却不同,为什么呢?

生:偏旁不同。

师:像这样的字我们把它们叫作形声字。如睛,我们把 青叫作声旁,帮我们记住读。

音:目 我们把它叫作形旁,它帮我们辨字义。

(出示小儿歌: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傍帮着辨字音,形傍帮着辨字义。)

领着孩子们朗读,并让孩子们细细体会。

赏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并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从而学会方法、学会学习。

这一部分教学着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识字方法,并运用方法自主识字。渗透发现的意识,如观察偏旁、主要部首、音等。

接着让学生运用方法识字,达到巩固识字方法的目的。最后,放手让学生自我发现方法,并运用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引导中,教师又拓展了学习内容,以其他小组还有哪些认识字宝宝的好方法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识字方法的积累和运用,同时让学生发现生活本身就是一本活教材, 走到哪儿都能找到自己识字的内容,体现新课标中大力提倡的生活中识字的观点。

最后出示的儿歌,引导学生感知形声字的特点,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阅读,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从而让学生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

26、乡下人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乡下人家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乡下人家》是一篇很美的写景散文,一读课题,眼前就不由自主地呈现出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而本文也正如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张老师用她优美的语言将这幅画卷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跟随她的脚步,一步步去探索乡村生活的独特之美。全文语言朴素而清新,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一、主线分明,使教学过程清晰流畅。

教学中,张老师始终围绕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条主线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多读课文,抓住能体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风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在头脑中想一想作者描绘的画面,然后交流品味。这样就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合理,教学过程流畅。

二、以读促悟,品味诗情画意。  

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乡村生活的诗情画意,安排了多层次的朗读。齐读课文,学生读得整齐,有感情。指名读,自读品味,精读感悟,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加深学生对乡下人家那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的理解,让学生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在教学中,张老师还注意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读,能够使学生很快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借助文本对话的过程,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感受文中描绘的美好意境,一组一组的词语,向学生展示了一幅幅的美景,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归巢的鸟儿、威武的公鸡,给人感觉不是在读词语,而是在欣赏画卷。教师采用以读为主的主策略,诱导学生跟老师一道来发现美,欣赏美,感悟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

三、以情动人,激发文本之情。

我觉得这节课主要的一个特点就是一个情感激发。她用文本之情来感染学生,用教师之情来示范学生;用生生之情,来互相影响。我觉得情感了首先应该具备深情、实情和真情,因此,张老师在情感的激发方面,我觉得这还是做的比较真实自然的,我觉得她的这种情感的波动,主要是通过读书诱发出来的。然后又回到到交流当中,通过适时地提供一些多媒体的资料。这么激发出来的,通过体会表达出的又回到了读书中,所以我们看到,在课堂上,学生始终是饱含着一种感情在学习交流的。

四、适时想象,建立独特感受。

在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广泛的想象,让学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儿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是什样的情景?春笋探出头来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从而也对乡下独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另外,张老师优雅的教态,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是这节课如此动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短短的40分钟,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课文中的景美,课堂更美。

27、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夏日绝句》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教学设想】

基于人文主题和诗歌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本课的教学有两个价值点:一是通过诵读,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诗人如何表达强烈的爱国情怀;二是学习借助注释、结合时代背景等资料理解古诗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诵读)、借(借助注释理解)、引(拓展资料补充)、议(研讨)读通诗歌,读懂诗歌,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 积累背诵。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的意思,感悟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歌了解诗人。

【课时安排】1课时

板块一:理解诗题,了解诗人。

1. 出示《夏日绝句》,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要点:夏日表明时间,这首诗写于夏天(公元1128年),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由四句组成。这首诗为五言绝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李清照)

提示:结合自己课前搜集整理的资料,说说你了解的李清照。

要点:(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2)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3)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设计意图】交流课前预习资料,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

板块二: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1. 自由朗读诗歌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顺诗句;第二遍注意停顿,把握节奏。

提示:根据七言的停顿是二二三,和以前所学古诗的停顿,找出五言二三停顿的特点。

要点: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2.朗读展示,同伴互评。

提示:指名读,师生、生生合作读,读出古诗的韵味。

【设计意图】基于诗歌的音韵美,诗歌教学应以读为本,通过与前两首七言诗的比较,在反复朗读体验的基础上,掌握五言诗二三停顿的特点,读出古诗的味道。

板块三:借助资料,理解诗意

1.借助注释,初知诗意。

提示:运用上两节课学习的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同桌之前互相说说各句诗的意思,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中交流。

2.拓展资料,理解诗意。

提示:出示拓展资料,阅读下面三个小典故,结合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退至乌江边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设计意图】古诗文中,作者巧妙地引经据典,学生不容易理解,通过补充资料,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意思,感受士可杀而不可辱的英雄气慨,和死不惧而辱不受的壮志豪情。

板块四:拓展背景,感悟诗情

1. 至今思项羽,楚汉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李清照,一个柔弱的女子为什么要去思念一位千年以前失败的英雄呢?

提示:学习诗歌还要联系诗人的写作背景。

2.阅读有关写作背景:

公元112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至乌江,站在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

提示:如果你是李清照,你想说什么?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对朝廷统治者:

对自己的丈夫:

对将领士兵们:

对 :

3.说说在你眼中,这是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提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体会反复诵读背诵诗歌。

(1)面对浩浩江水,她吟道:

(2)丈夫的懦弱,她羞愧:

(3)外敌入侵,山河破碎,她渴望:

(4)朝廷的腐败,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只图安逸,她愤慨:

这就是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就是中国魂!

【设计意图】一首古诗,一段历史;一段心境,一卷人生;一声呐喊,满腔热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由诗及人,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拓展延伸,反复诵读,由诗及己,与诗歌共鸣,与诗人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怀。

【作业布置】

1.同学们回去搜集爱国名言或诗句。

2.进一步了解李清照。

【板书设计】

作人杰(浩然正气)

夏日绝句

为鬼雄(铁骨铮铮)

28、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课前交流,读诗激趣

1.今天到大礼堂上课,看看台下的老师,紧张吗?人紧张的时候,身体会有变化。你察觉到了吗?

2.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放松一下。校园里,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不到十分钟,他们整整死了十二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边讲述边出示:

死了十二次

校园里,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

一个说: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夜路,害怕死了。

一个说:运动会上,我参加百米比赛,紧张死了。

一个说:我的表演获了大奖,惊喜死了,还登上领奖台呢。

一个说:昨天,我参加班干部竞选,紧张得要死。

一个说:还记得第一次当众讲故事,我害怕得要死。

一个说:星期天,我在出站口等待久别的爸爸归来,激动死了。

两个人谈话不到十分钟,已经整整死了十二次。

3.原来,这里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形容一个人的心情,非常害怕,非常紧张,非常惊喜,非常激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儿往往就会怦怦跳。

二、唤醒经历,初写片段

1.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死,也能说出人物的心情。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和这两位小朋友类似的经历,都有过心儿怦怦跳的时候。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请5人左右交流。

4.同桌之间讲讲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5.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的故事。谁来说说?

6.什么时候,你的心跳速度特别快呢?打开作文本,把当时的情景写一写。时间7分钟。(轻音乐)

7.学生动笔。师找出3-4则片段,并打上五角星。(主要涵盖:1.环境、事物;2.动作描写;3.身体变化;4.心中想法;5.积累运用。)

三、阅读片段,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轻轻放下笔。作文本上打了五角星的同学,请起立。这些片段中,没有用上死,把心情写出来,他们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1)(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很精彩,环境的描写,写出让人害怕的气氛,奖励一颗星。(板书:环境、事物)

你写出让你心儿怦怦跳的环境、事物了吗?写出来的加一颗星。暂时没写出来的,可以想一想,在哪里添加一些呢?待会儿补充。

(2)(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写得很有意思,腿软了,这是身体的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奖励一颗星。(板书:身体变化)

当我们紧张时,除了心儿怦怦跳的时,身体还会有很多变化,如腿发软、发抖、手心出汗、脸发热、流汗你写出身体变化了吗?奖励自己一颗星。

(3)(用红笔画波浪线)老师特别喜欢这一句,动作描写,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奖励一颗星。(板书:动作描写)

也像这样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心情的同学,给自己一颗星。

(4)(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是心中的想法,直接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奖励一颗星。(板书:心中想法)写出心中想法的举手,奖励给自己一颗星。

老师问你,当时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过一会儿,我们把这些想法补充进去,好吗?(老师示范用修改符号。)

(5)(用红笔圈画出)这个词语你在哪里学到的?能够用上积累的词语,奖励你一颗星。(板书:运用积累)你还积累了哪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呢?可以用上这些积累的好的词句。

2.每用上一个方法,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数一数,你一共得到了多少颗星?

3.有一位同学能用上这些方法,写出了五星级的好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走夜路片段)

我走到了灯光比较昏暗的街角。冷不丁,喵,角落里传来一声野猫叫。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只觉得后背阵阵发麻。我心头一惊,不会有怪兽吧?瞬间,各种妖魔鬼怪的模样,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现。顿时,我的心里打起鼓来,脑中一片空白。我裹紧外衣,缩着身子,不敢再往前移动一步。我恐惧地望着周围,熟悉的地方忽然变得那么陌生,真担心有什么怪物忽然从我身后冒出来。我真想立刻拥有一件隐身衣,让自己隐身。妈妈呀,快点来接我吧!快点来吧!我迈开沉重的脚步,提心吊胆地往前走着,额头上的冷汗已经流了下来。

四、修改片段,习作升格

1.想自我挑战一下吗?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这些方法,看看自己的片段,我可以怎样修改得更好呢?多用上一种方法,你就可以多得一颗星。

2.请大家用红笔修改。

3.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价,课堂总结

1.请两位同学分享。

2.你用上了哪些方法?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

3.同学们,写心情,写非常紧张、非常激动、非常惊喜、非常害怕的心情,我们可以不用死,而是描写让你心儿怦怦跳的环境、事物,还可以写一写自己身体的变化,写写动作,心中的想法,平时积累的词语也可以运用。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写清楚。

板书:

我的心儿怦怦跳

环境、事物 身体变化

动作描写 心中想法

运用积累

29、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说课稿教学反思

【案例描述与反思】

《我的心儿怦怦跳》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本单元导读中对习作能力的要求是:选一件令你心儿怦怦跳的事情写下来,写清楚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新教材给学生写作训练提供了三块踏板:一是列举参加百米比赛、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等生活经历,唤起学生认知经验,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心情感受,为学生选材做铺垫;二是出示 担心害怕紧张激动四个情绪小人,旨在让学生明白在每件事情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感受,而且感受会随事情的发展不断起伏变化;三是教材从不同角度精选了很多写心情的词语以供学生积累应用。

学生经过三年级以及四年级上半学期的写作训练,已经基本掌握把一件事写清楚完整的方法,但是在记事的过程中对怎样写清楚自己的感受还比较陌生,更不用说心情还在随着事情的发展而起伏变化。因此,把变化的感受写清楚、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

30、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指导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教学指导

第一步:审题

写我的心儿怦怦跳,就要抓住怦怦跳这三个字,可以写一件,因为惊喜、害怕、紧张、激动而让自己的心儿怦怦跳的事情。

第二步:选材

只要是和心儿怦怦跳有关的都可以写,如:

激动登上领奖台、在出站口等待出差久别的爸爸归来

紧张参加百米赛跑、第一次当众讲故事、参加班干部竞选

害怕一个人走夜路、坐过山车、停电时刻

担心表妹不见了、妈妈进了手术室

只要是和心儿怦怦跳有关的都可以写,如登上领奖台、参加百米赛跑、第一次当众讲故事、参加班干部竞选、一个人走夜路、坐过山车、停电时刻

图片

第三步:构思

我们以坐过山车为例进行构思,简要列出作文提纲。

开头:开门见山,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略)

中间:写坐过山车时的具体过程和感受,重点在于对自己心理活动的描写。(详)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点题。(略)

第四步:表达

写清楚事情的经过,运用歇后语、成语、夸张手法等细致地描写当时的心情,可以用课本上给出的写心情的词句。

题目:

《我的心儿怦怦跳》、《坐过山车》、《停电时刻》、《走夜路》、《第一次演讲》

好词:

喜出望外、手舞足蹈、提心吊胆、心惊肉跳、魂飞魄散、心急如焚、倒吸一口凉气、心被揪到了嗓子眼儿、哆哆嗦嗦、浑身瘫软、怀里像揣了只兔子、胆战惊心、热泪盈眶、欣喜若狂、脸上火辣辣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心里打起鼓来、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好开头:

①太阳刚刚露出笑脸,我们一家就来到了游乐园。

②窗外,狂风大作,大雨倾盆。爸妈都还在店里忙,没有回来。

好结尾:

①坐过山车,让我真真切切地体验了一把心儿怦怦跳的感觉。

②那一刻,我吓得狼狈不堪;那一刻,我的心儿怦怦跳。

31、习作:推荐一本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习作:推荐一本书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教材分析

推荐一本书是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练习。第八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阅读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编排了两篇精度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习作要素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本次习作是让学生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激发起其他人阅读的兴趣。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叙述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向同学推荐一本书。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除了语文课本之外,课外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书,这就为完成本次习作提供了基础。本单元的一组课文都是与读书相关的,尤其是最后两课中都提到了一些经典名著,相信学生在学了之后也会在心中涌起想读和向别人推荐的冲动。本次习作难点是要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并且激发其他人阅读的兴趣,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因此,本次的习作活动既可以促进学生继续去读书,熟悉将要向别人推荐的书;也可以练习详略得当、条理清晰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

1.介绍一本书,能分段表述推荐理由,能把要推荐的一本书的名字、作者及推荐的原因写清楚。

2.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教学重点

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教学难点

能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

1.教师出示一些书籍,激发学生回想自己喜欢的书,引出主题。

导语: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读过哪些书?(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真了不起,读过这么多的书!老师也喜欢读书,书是我们的好朋友,读书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习作,为大家推荐一本自己最喜欢的好书。(板书课题)

2.教师结合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书才值得推荐?

学生交流后明确:(1)内容健康、有趣;(2)语言优美、生动;(3)图文并茂、给人美感;(4)启迪智慧、教人做人;(5)使人获得有益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谈话中引入书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二、学习提示,明确要求

1.学生自读教材,画出要求。

2.归纳本次习作的要求。

内容上:推荐一本喜欢的书。

写法上:介绍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理由;写好后读给大家听一听,评一评,再修改。

明确:向他人推荐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等信息,这主要是方便他人去查找图书,其次要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这主要是为了引起他人的阅读兴趣。

设计意图:明确要求是习作的第一步,只有读懂了要求,学生习作的时候才不至于跑题、偏题。

3.引导学生讲清荐书理由。

(1)引导交流:本次习作重点师写推荐这本书的理由,我们可以从那些方面介绍推荐理由?

梳理小结:内容新奇有趣、语言生动优美、情节曲折离奇、人物个性鲜明、给人思想启迪(出示课件)

(2)怎样写推荐理由呢?

课件出示:

A.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注意分段写。

B.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小说,可以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可以说说你获取到哪些有趣的知识或独特的想法。另外,你还可以转述或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段,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讲清楚推荐书籍的理由,为后面的动笔写理由作铺垫,让他们感知怎样表述清楚。

三、例文引路,完成初稿。

1.指名读习作,看看小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出示课件)

向你推荐一本书

我要推荐的书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讲述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值得我们好好阅读一番。(开门见山)

五千年的时间,沧海桑田,朝代更替,在这五千年的漫长岁月中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文化。(文笔流畅)

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故事是《管鲍之交》,这个故事中最让我佩服的人是鲍叔牙,他处处为管仲着想,有什么好处都想着管仲,直到后来齐桓公要任命鲍叔牙为相国时,鲍叔牙却将这个官职让给了管仲。鲍叔牙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深深地被蔺相如的足智多谋、机智勇敢所折服。蔺相如用巧计将和氏璧送回赵国,以死相逼,逼得秦王无处可退,让人拍手叫绝,蔺相如也因此功绩而被提升为大夫。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认识处事谨慎、奉公守法的鲍叔牙;磊落直爽、英勇善战的廉颇;能征善战的卫青,大英雄霍去病以及历代帝皇知道《祖逖闻鸡起舞》《诸葛亮病死五丈原》《一代女皇武则天》《安史之乱》等许多故事。

(利用书中的各种精彩的故事来推荐这本书,能看出小作者把这本书读得很透。)

《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能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辉煌的历史,认识许许多多性格迥异的君臣,体会到这五千年悠久历史的高深美妙。

(总结这本书的特点,总分总的结构值得我们借鉴。)

根据学生的习作能力,引导学生欣赏例文,明白习作要点,让学生下笔时既有章可循,又能有选择地借鉴,从而学到写作方法。

2.小结:作者介绍了书的内容,选取了其中的一些故事做了重点介绍,这个方法值得借鉴。

3.根据写作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听的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者意见。

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读过的好书,实现组内资源共享,形成奇文共赏。组内交流,还给每位学生一个口语交际展示的机会,在交流中完善学生的说话过程,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一个铺垫。

4.指名汇报自己推荐的书。(2~3名学生)

示例: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来向你们推荐一本我觉得非常好看的书,它的名字叫《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亚米契斯写的,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以学生日记的形式写的,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我读来感到非常亲切。书中的人物描写得活灵活现,尤其是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小学生形象,他们虽然各有缺点,但每个人都有些闪光的东西。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书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可爱,那么善良。他们的心中充满了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就连我的心里也充满了爱,我觉得我生活的这个世界、我周围的人们也都是这么爱我,我感到无比幸福!

5.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介绍。注意是否说清楚了推荐的原因。

6.构思作文,编写提纲。

32、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习作:形形色色的人教学反思优缺点

《形形色色的人》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以自我为例,打开学生思维

形形色色的人学生到底写谁呢?上课伊始,我以一名采访者的身份融入课堂,采访自己在学生眼中是个怎样的老师?接着借助ppt图片告知学生自己在同事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再让学生猜一猜在孩子眼中我又是一个怎样的妈妈?多角度介绍我,最后让学生以 的 来介绍自己心中那个有特点的人。根据学生回答选择一部分板演,很容易发现抓人物特点可以写性格方面、写爱好方面,还可以写特长方面。学生思维打开,此次习作的标题及内容瞬间确定了。

二、范文引领,抓典型事例,以读促写。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读、思习作例文,寻找交流描写人物的方法。在交流例文中学生发现作者主要通过典型事例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有从简简单单几件小事来表现人物特点,也有集中火力聚焦一件事来表现人物特点。那如何选取典型事例呢则是写好这篇习作的关键,为此以例文为依托,寻得方法,当场练习。在这一环节安排了两次交流:一是交流文本中记忆力超群的叔叔如何选取事例;二是学生围绕课前所说、所写的 的 来展开同桌交流,集体汇报中评价事例是否典型,能否表现人物特点。指导学生把阋读例文中的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

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以特写镜头法来写一写。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创设情境,引导交流。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师生配合得好。

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时间不多,课中明确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时应让学生多交流,在交流中辅助学生如何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写生动。

33、五年级下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缺点

五年级下习作:漫画的启示教学反思优缺点

今天,我很开心,也很有收获,因为我在语文书上看到了一幅漫画,令我深有感触。

这幅漫画的内容是:一位戴着帽子的青年拎着水壶准备给一棵刚种下去的小树苗浇水,地上还放着一把他刚刚用过的铁铲。在树苗旁边还坐着一个戴眼镜的男人,他双手抱膝一幅悠闲的样子。最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对话青年问:你干什么?而戴眼镜的男人说:等着乘凉。

我认为这幅漫画的可笑之处,在这个戴眼镜的男人这里。这个男人不仅没有帮助正在植树的青年,反而还坐在了小树苗下,妨碍青年的植树。树还没有种好,他就坐等乘凉;没有付出任何劳动,就打算坐享其成,真是可笑。

在我们身边,不乏像这个戴眼镜的男人一样的人。比如身边的一些同学,他们在老师讲重难点时不听,只顾玩自己的,等要做作业时却抓耳挠腮,眼睛飞到其他同学的本子上,看别人的答案来完成自己的作业。等到测验,考试前却想着从其他同学那儿搞到答案到考试的时候抄袭,没记住答案还伸头去看同学的答案,真是只等答案让自己坐享其成。

当然,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这位植树青年的人。

看了漫画,反思自己: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应像植树的青年那样,勤劳,朴素,争为集体或社会做贡献,而不能像那个戴眼镜的男人那样,只懂享受,不懂付出,只想不劳而获,只会成为笑话。

34、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乌鸦喝水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入课时,教师出示课文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看到了什么?不仅引出课题,顺势学习乌鸦二字,还根据学生生成 小乌鸦到底是不是在喝水? 引发学生思考。进而让学生猜测:乌鸦能喝到水吗?有哪些可能?巧妙引出喝不着水到喝着水了这条故事主线。然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巩固词语生字。于老师带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故事,走进小乌鸦的世界,既巧妙地随文识字,又通过看图选瓶子与猜想等方式,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在反复朗读中了解故事,积累语言,喜欢上聪明的小乌鸦,懂得了做事要认真观察、积极动脑。在复习环节,于老师更是独具匠心地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调动学生兴趣,巩固生字生词。写字环节,无论是学生学法还是对他人书写评价都可圈可点,做到观察有顺序,表达有方法,谦虚有礼貌,能够看出教师平时对学生的习惯培养细致有序。

整堂课设计巧妙、环节紧扣,有情景,有方法,根据课标定位教学方向,依据学情确定教学重难点。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立足识字,落实写字,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通过对关键词的突破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热烈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展示课后,于春雪老师的师傅、一年级语文教研组长李璐老师和大家一起分享《乌鸦喝水》这课的备课思路。以扎根识字教学,读中拓展思维为主题,从理论高度将第一课时的备课思路和一二课时安排分条缕析地向大家娓娓道来。

最后,教研员郝婧坤老师对示范观摩课做了精彩点评,肯定了授课老师对教材的分析与整体结构的思考和实践。她认为《乌鸦喝水》这一课对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划分合理,以学定教,关注学生起点,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深度提升,教学中切实关注了朗读、识字写字、阅读能力和图文结合能力的培养。同时,教研员还表扬了训练有素的学生们,一年级的学生就已经逐步掌握了识字写字的规则和方法,朗读也能有生活化的语气和停顿。教研员的高屋建瓴的思路和讲解,句句启发为在座教师拓宽了视野。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备课初期,翠微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主管王虹老师就提出了宝贵的教学建议。北校区语文教研团队始终把教学目标和语文要素牢牢装在心里,结合学段课标,进一步钻研整合教材,结合学情研究教法和学法。课堂的精彩源于直面学生的磕磕碰碰,让学生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以成长,思维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逐步提升。

小荷才露尖尖角。一节优质课折射出的是集体的智慧,更丈量出学校的发展。也许还不是很完美,相信在这样的历练中,青年教师会一直在努力,就这样保持一颗虔诚的心继续前行,教学生涯也一定会开满鲜花!沃土花自香,一个教师、一个团队、一所学校正在阔步向前

35、我的长生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我的长生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对于一堂课来说,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堂清晰的呈现和课后及时的反思,这三点缺一不可。所以在教师成长课后,整个语文学科及时进行了评课活动。教师们在评课中就如何精准把控课堂时间将力气花在刀刃上;如何根据学生具体的生情在问题设置上再细化优化,降低学生突破重难点的难度;在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作业的设计中如何做到布置得精、让学生完成得好,每一题的设置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引导学生进行了分析和交流。青美教师们悉心听取了教师们的评课意见,在之后的教学反思中,条分缕析积累经验,反思自己授课中的问题,在评课中吸取养分,获得成长。

36、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望洞庭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背景

当今世界是一个智力时代、头脑世纪和思维新千年,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思维导图在20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创始人:东尼.博赞。

自从东尼.博赞发明了思维导图之后,就被人们当作终极思维工具。迅速带领人们走上一段神奇的旅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二、实践构想

实践构想主要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课前准备阶段,教会学生画思维导图并积极应用于课前预习中。其次就是建立四人小组,建立小组时要确立规则,明确任务分工。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借助课前预习时画的思维导图,在教师的适时指导下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创造生成性的课堂。

三、《望洞庭》教学实践及点评

1.课前导入:看图猜诗句

在导入环节分别是出示有关图片猜对应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学生猜出诗句并背诵整首古诗。

【如是我思:我想的是通过玩游戏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复习旧知的同时将已学过的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古诗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相连接,形成知识上衔接。】

【点评:导入很好,通过看图猜诗句的形式将图画与诗句连接起来,不仅复习旧知,同时打开学生的思维,理解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2.解题目

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一步是解题目,这个步骤是分解题目进行字面意思的理解,如《望洞庭》,将题目拆分成望和洞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能够知道望即远远地看,洞庭结合注释可知是洞庭湖,题目连起来的意思就是:远远地看洞庭湖。当然古诗题目不止一种解法,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题目,如从类型来看是七言绝句,从内容上来看,这是描写祖国山水的古诗也就是山水诗。后面两种解法是学生不知道的,所以教师要做到适时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

【如是我思:在解题目这个环节一开始我想的是这个题目很简单没有其他的解法,但是在S老师的课例启发下,我发现古诗题目的解法不止一种,可以有多种解法。】

【点评:解题目这个步骤处理得很好,就是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教师的作用是穿针引线,适时指导,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未知适时引导,而不是处处指导。】

3.知诗人

这是思维导图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我先请人介绍作者刘禹锡,学生结合所查阅的资料知道刘禹锡字孟德,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接着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也能结合相关资料了解这首古诗是在刘禹锡贬官赴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所作。但是学生把贬官说成了贬值,所以我即使纠正了学生说法的错误,刚买回来的东西价格就下降了这才叫贬值,古代被皇帝降职叫贬官。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就是在按照流程走,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都是 学习古诗不可避开的环节,是为理解古诗服务的。唯一的考量就是引导学生着重了解与学习古诗相关的信息,无关的则不必多讲,也就是在充分备课的基础把握好适度原则。】

【点评:这个步骤没问题,与理解古诗无关的信息简单处理即可。】

4.明诗意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难的一个步骤。包括三读,懂诗意,记图标。

(1) 三读

三读包括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悟。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是一起进行了,思维导图上有教师提醒的难读的字音,当然学生觉得难读的也可以标注好拼音,关于节奏是标注在书上。这都是课前预习做的。课上需要小组讨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纠错、质疑、补充。以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目的。小组讨论完成后就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小组展示。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我是没有真正理解其每个步骤的目的的,所以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主要问题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小组合作的目的。】

【点评:流于形式,小组合作的作用不明显,所以读准字音和读出节奏两个目标完不成。一教师抽小组展示时没有着重强调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应该用PPT展示出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目的意识,因此小组合作没有起到作用。二是小组展示应该多样化。】

(2) 懂诗意

这是最难实践的一个步骤,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组合作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环节也是课前预习过的,但是一个学生的力量的和知识水平是有限的的。所以小组合作的目的也是纠错、质疑、补充。在学生合作完成之后,也是通过随机的方式抽取学生展示,要求是一人一句,先说词语的意思,在整句连起来说意思。在学生刚说完意思时我就急着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时时牵着学生再走,如对于两相和的理解,先让学生理解和的意思,两指的是水光和月光互相融合,接着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面的宁静之美,怎么引导学生也说不出宁静,最后说了个平静,但是我知道,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有差别的。于是再让第一个学生连起来说诗句的意思。接着又是第二个学生分享第二句古诗的意思,我出示未打磨的铜镜给学生看,问未打磨的铜镜给你什么感觉?生说模模糊糊的,我出示图片,看此时的湖面就像未打磨的铜镜,又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了很多词语都没能说出我想要的朦胧一词。于是我自己说出了朦胧一词。接着第三句古诗,没有点播,最后是第四句古诗,我结合课前学生对洞庭湖的了解问八百里洞庭作者为什么觉得像一个小小的盘子,偌大的君山怎么像一个小小的青螺呢?学生很快明白是因为看的角度问题,因为诗人站得远,始终哪个词体现了作者看的角度,生回答望字。我说是怎样的望,生说是遥望。接着就是出示图标背古诗。

【如是我思:这个步骤我是没有扯清楚的,思路不清晰,时时牵着学生走,上得很痛苦。】

【点评:一学生上课不能看参考书;二没有明确小组合作的要求,一人一句,小组内纠错、质疑、补充,不行再是班级内纠错、质疑、补充,还不行教师再指导,或者PPT补充,小组长总结全诗意思,读古诗意思,会背的举手,展示图标试着背诵,如有些不能背诵给时间背诵,教师巡视看谁图标画得好,再挑学生的图标背诵;三一句古诗意思讲完才能点播,中途不能随意打断学生;四学生诗句意思讲得好就不管他,进行下一句。但是要点出学生说得好的地方进行表扬;五小组合作要求应该打在PPT上;】

(3) 记图标

这个 步骤主要是针对背诵。上面已经说了。

5.悟诗情

我说孩子们我们背着背着仿佛来到了洞庭湖边,假如你就是刘禹锡你会说些什么?抽生说。作者把眼前的洞庭湖写得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呢?生说喜爱。

【如是我思:在我没有明白思维导图的看图顺序时,我是强行把这个环节放在这里的,所以显得刻意,突兀。】

【点评:先入诗境再悟诗情,顺序搞错了。】

6.入诗境

怕学生入不了诗经,我特意安排了配乐朗读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选择你喜欢的画面写一写。我巡视着孩子们,发现这个环节对他们来说有点难,学生能把古诗的意思写出来就不错了。但是也有个别的写得稍微好点的。用上了一些比喻形容洞庭湖的美。

【如是我思:这个环节一开始我就觉得很难,实施起来的确还是有点困难,因为前面的明诗意我没有上好,学生的思维没有彻底打开,所以在这一环节也出现了问题。】

【总结】

1.用思维导图+小组合作上古诗是我第一次,虽然算不上完美,但是也有尽人意的地方,比如形式相似,导入环节、解题目和知诗人这三个步骤都处理得不错。这是成功之处。

2.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如梦初醒,明白了看思维导图不能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他是按照顺时针方向看的,所以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的最后两个步骤是反的。

3.经过S老师的点评,我从原来的思维导图的皮相更深入了一步。我在原来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确定了小组的规则:小组内分为一二三四号,一号是组长也是主持人,负责维持组内秩序,负责给组员分工,负责主持组内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环节,组长先读,读完后问有没有人提意见,如果有,针对组员提出的意见进行改进,做到准确后即可下一个成员朗读一遍,组长问有没有提意见,以此类推,目的是为了达成小组合作的目标。当然小组长还要确定小组展示的形式,展示时负责起头。这是点评后我对小组合作的细化。当然在懂诗意环节也是如此进行。

4.我更加明确了以学生为主题,思维为引线,教师为引导,适时点播的原则。

5.导图是思维工具,小组合作是思维碰撞,入诗境是高阶思维。

6.整体点评:学生朗读有点拖,纠错、质疑、补充需强化;声音太小音响思维碰撞。

37、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反思优缺点

《我的奇思妙想》是小学语文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习作。要求让学生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课前,我播放了一个关于新发明的小视频热身,请学生谈谈自己的观后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的交流愿望,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上课伊始,我搜集了一些发明图片,潜水艇、飞机、火箭、宇宙飞船,指出:这些伟大的发明其实都源于科学家们一个个小小的奇思妙想。跟着,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一起畅谈我的奇思妙想。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情趣得到激发,架起沟通学生心灵的桥梁,教学活动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然后,请来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多啦A梦和他的朋友们,将他们融入生动的故事,符合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转变角色自己来当一次小发明家,设计自己未来的产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而且还调动了他们创造的欲望。

接着,我充分利用《会飞的木屋》思维导图对学生进行作文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白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打开思路,丰富作文材料,使作文结构更加有序。再通过亲手写的下水文《会飞的木屋》的内容和结构顺序的分析,让学生明确怎样把自己的小发明写通顺、有序、具体。

最后,在学生写完作文后,重视后作文教学,运用多种方式的互评互改,让学生的作文更优化,更符合写作要求。

一、抓住语文的特点训练表达。

1.训练说。注重学生的说,要求学生不光要想的奇妙,还要说的精彩,集思广益提炼说清楚的方法。

2.训练听。要求仔细听,听明白,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不仅仅注重自己的表达,更学会听。

3.训练评。在学生说、听的基础上让学生互评,取长补短,促进相互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在学生交流时也进行了及时、积极地评价,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也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二、激发兴趣,重视方法指导。

1.将生动的故事和可爱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引入课堂,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解决了学生不想写的问题。

2.方法引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根据习作思维导图亲自写下水文,为学生搭建习作支架,解决了学生不会写的问题。

3.重视分享,强化习作交流。解决了中高段学生羞分享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门有着缺憾的艺术,这节课存在的不足:

1.当课堂上孩子表现不活跃的时候,就需要老师机智巧妙地引导,临场激发孩子的思绪说出精彩。我做的还不够,还要苦练内功,进一步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2.在写作时给予学生的指导有些缺憾。在出示思维导图时应充分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实际是文章的提纲,目的是让学生在脑海中对自己的小发明形成初步设计思路,例文是在提纲的基础上把自己的发明写清楚,写具体,有层次。在这个环节我的指导应该更加明确和具体些,这样学生才会明白该怎样去写。

3.我对年段目标中的作文要求把握不够准确,3-4年级要求学生乐于书面表达,把内容写清楚就行。5-6年级才要求内容具体,因此,我拔高了要求,对学生来说有点难度。今后在备课时,应先备大纲,再备教材,针对学生的学段,准确把握教材。

4.个人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语言平淡,缺乏饱满的情感,没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包括个人的教学能力和心理素质都有待加强。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扬长避短,追求更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方法,使我的课堂教学能与学生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之花!

38、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四年级下习作:我的乐园教学反思优缺点

成功之处:

写之前,可以通过动物乐园引导到我们的乐园,要把乐园的景物写清楚,写出自己在乐园里做些什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这是本次习作的要求。本节习作课的指导与点评也是围绕这个方向来进行的。

根据习作要求,我指导了学生习作,然后阅读了学生的习作,发现了本次习作中,学生的优点是:题目新颖、内容丰富、方法恰当,选材合理,确定文章结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分清主次,抓住重点进行详细地叙述。仿若一幅幅多彩的童年画卷展现在眼前,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不足之处:

当然,仍有个别孩子的习作存在描写不够生动具体的情况,据此,我就确定了点评课的教学目标:学会欣赏别人的习作,在赏析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希望通过指导课上的有意识渗透,能让孩子在日常习作中坚持多读、多改。

39、司马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司马光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毕老师执教的是统编教材小学中段的一篇文言文《司马光》。英春的学习目标有三个:

第一个是读好这篇小古文的停顿,并背诵下来。她教给学生一种古文背诵的技巧,也就是切割句子,这样降低了难度,学生读着读着,很自然地就背诵下来了。

第二个目标是:说出文意,感受到司马光的机智,并与王戎对比,拓展学生思维。英春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读,自己尝试着去理解,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用重复教。重点是帮学生解决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如瓮和缸的区别,如弃、去等重点字的理解等。语文的学习还是从字、词、句到篇,写人的文章要有事,因此抓住司马光击瓮这事,抓住重点词,学生感受到司马光的仁、智、勇。与《道边李苦》的王戎对比,学生发现了相似点,都是七岁,都很聪明。但聪明又有不同,司马光是急中生智,王戎是事还没做就知道结果,做事理智,这儿的拓展延伸很有意义。第三块延伸到了孔子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把语文与做人,与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合。

第三个目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简约而意丰。英春老师在开始时用册、典的图片导入,引起动机,让学生知道册是用线把竹简串起来的书,这跟后边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对比,发现文言文为什么字简而意丰做好了铺垫。古文与现代文比较的差异,跟书写的工具有关系,后来纸、笔的发明改变了很多,现在的人可以整天不拿纸笔也能活下来,因为可以借助网络。一节课后,学生已感受到了文言文简短、单字成词、从右往左排列等一些特点。

另外,英春老师把表现特别好的学生名字写到黑板上,有了老师的鼓励,说不定这两孩子将来也会成为特级教师。教师课堂上播下的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好老师要让学生有更多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学尝试犯错的机会,给学生相当大的空间。

评析台北教育大学 林于宏

40、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神州谣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听了陈老师执教的《云房子》一课后收益匪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评课稿

一、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在本课教学中,陈老师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二、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这堂课中,陈老师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三、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41、少年闰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闰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在本节课教学中,余老师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遵循了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一、紧扣单元目标,做到一课一得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其单元目标是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本节课教学中,余老师注意渗透目标意识,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并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深入地去读《故乡》这样通过联系全文,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合理利用课件,优化教学过程

恰当运用多媒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本节课,余老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如文中有许多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的事物鬼见怕、猹、观音手等,余老师通过多媒体的展示让事物形象直观,在对重难点句子的理解上,多媒体的运用对于突破重难点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转变自身角色,注重点拨引导

在课堂上,余老师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如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插图,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宁静美好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学生面前。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四、注重读写结合,做到以读学写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却对人物的描写主要集中在事件上,而对闰土的外貌却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简短的一句话看似没有多少特殊之处,却能抓住人物最大的特点与旁人不一样的特点。余老师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引导学生运用这样的描写方法也写一写你熟悉的一个人的外貌。另外,在教学完课文后,余老师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把闰土这一人物特点写出来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本课写人的一些方法,如外貌、神态以及侧面描写等,然后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也把一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描写出来。这样从阅读走进写作,很好地渗透了写作方法,以读学写,学以致用。

当然,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如课堂缺乏一些激情,一丝语文味,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显得繁琐,教学语言不够精炼等,在精讲多读方面,略显欠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42、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反思优缺点

今天听了朱老师的两节课,本以为前面的部分是一些零散的复习和练习讲评,最后才发现,这些环节都是为本次习作教学所做的铺垫,设置的坡度。站在单元的视角上,从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方法。

1、写作的内容、题材应该从生活中来。朱老师以玉兰为例,让学生贴近自己的生活体验。同时引导学生从身边选材,便于观察、感受和描写,更能流露真情实感。

2、写作的方法、语言的积累应该从课文中来。句式如同骨架,课文中的语言则是血肉,学生从模仿开始,一点点学会迁移运用。在老师的引导下梳理出提纲,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如何去收集和使用资料信息,做好详略的分布;在同学的交流分享中,规避了不够合适的内容,拓展了思路,吸收了创意

听课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师设计时的苦心。对学生学的过程做拆解,分梯度,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渗透,反复训练和点评,一步步提高难度,一步步达成目标。同样,在自己备课的过程中,思考先教会学生什么,再教会学生什么,这样的教案才不会是扁平的,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立体,有生长性吧。

43、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三年级下习作:国宝大熊猫教学反思优缺点

《国宝大熊猫》是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习作。本单元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对学生和老师而言都是很陌生的一个物种,想要学生把它写的生动有趣,应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之前,我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为完成教学目标做好前期工作。

本次教材编排了3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其作用是让学生从这些问题中受到启发,打开思路,继续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第二部分,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些问题,介绍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但是教材上面的信息是非常基本的,并不能满足习作的需要,所以教材提示学生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作了说明,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即一是要习作后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互相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如何把学生搜集整理的相关信息整合成一篇有序的文章,这其实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提升。这节作文教学设计,根据教参及本单元的训练要点,指导学生根据问题提示和自己搜集的资料信息,以及课件出示的图片、视频,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描述大熊猫。让学生结合熊猫的样子、生活习性、被视为国宝的原因等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描写出来。由于学生尤其是农村的孩子对大熊猫比较陌生,距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所以课前指导学生对大熊猫充分透彻的了解,对成功完成本次写作教学尤为重要。

为此,我首先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为:

1、围绕话题交流相关资料,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2、整合信息,写一写,并表达出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3、分组交流,根据同学交流,补充完善自己的习作。教学重点:抓住特点,有顺序地介绍大熊猫。

教学难点:能较好的整合所搜集的信息,把自己对熊猫的了解按照顺序写清楚。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我把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是导入环节,我运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从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引入课堂学习中。

第二个板块是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学会表达。在引入课题的基础上,出示《大熊猫之秒懂百科》短视频,让学生对大熊猫有初步认识,并提出相关问题,根据大熊猫信息表,对学生建立较深刻的认识,然后分组交流。在此基础上,运用例文引路,归纳出写作要点。

第三个环节是动笔写作环节,出示写作要求,在第二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对大熊猫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此时动笔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应该难度不大,教师重点巡视指导表达有困难的学生。

第四个环节是展示作品,欣赏评价能环节。本环节在出示评价标准后,老师先示范评价一、两篇,然后学生根据要求互相评价欣赏同桌作品。

通过教学实践后,反思整个教学过程,结合大家的中肯评价,感觉自己问题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我对《语文课程课标》中关于小学中段习作目标要求搞得不够清楚,所安排的每个环节逻辑顺序还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应做到从感性到理性,从易到难,由表象到本质的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顺序;

二,教学资源没有发挥到应有的作用,有些环节可以弃之不用。比如第一个环节猜谜语:因为课题的提前出示,再出示谜语作用不大。再如同学交流搜集资料,课件上出示了表格,我在讲述表格后,学生交流如何,没有 反馈。我在选择范文的时候,发现范文太长也不好懂,于是我做了修改和删减,但最后在教学中还是因为太长,加重了学生阅读的任务,并且由我逐段分析,拔高了目标。分析了很多写了什么,却没有说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帮助不大;

三,整节课我在教学组织安排上缺乏效率意识,显得松散无序。教学环节不够清晰,让学生思维混乱。指名汇报时,只要让学生说你了解了哪些内容,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老师指导做得不够。这篇课的目标是把收集到的材料串连起来,做到通顺有序,这些我都没用做好;

四,全节课学生的实践性、参与感没有。学生一开始就说的很好,到最后写的时候跟刚开始教学时差不多,没有梯度,一节课下来,学生的进步不够明显。在范文指导方面,可以用段落卡片,ppt卡片挪还应该灵活的教学生如何组织材料。

当然,其实还有许许多多问题,感谢各位同仁给我一一指出,我深感自己的不足,也明显感受到我的差距,清楚地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也感谢这个强大的团队,促使我不断向前!

44、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清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师:我们在读一声和二声的时候,老师用短横来表示,读的时候声音就要延长;在读三声和4声的时候,老师在上面用短竖来表示,读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就要短一点。接下来同学们就按照这样的读法,试着来读一读吧。

生读。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试着读一读第1句?

生读。

师:声音延长很到位。第2句谁来?

生读。

师:这个魂字读得很到位,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第3句谁能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觉得你在短促的地方都很准。第4句谁来?

生读。

师:再把村字读的拉长一点。

师: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再把这首诗一起来读一遍吧。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师:同学们通过划分节奏,再通过适当的停顿和延长,我们就读出了诗歌的韵味。但是我们学习古诗,不仅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意思。那么在这首古诗当中到底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呢?(板书:情景)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老师推送的资料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合作时间到。

生:我们快快来坐好。

师:现在请结合你们小组最感兴趣的一句来进行汇报。

生:我们小组想汇报第1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1句知道了清明节那天一直在下雨。

师:一直下雨,你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生:连绵不绝的雨。

师: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生:这纷纷的雨让我想到了像牛毛一样的雨。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雨纷纷让我想到了一个词茫茫细雨。

生:我想到了一个词语烟雨蒙蒙。

师:这个词太美了,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你们的感受,请你们小组再把第1句读一读吧。

生读。

师:是啊,这样的雨在诗人笔下就画成了一个叠词,那就是清明时节

生:雨纷纷。(板书:雨纷纷)

师:这纷纷的雨不仅描述了当时的天气,实际上它还表达了诗人当时的心情。那么你觉得它表达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我读出了诗人伤心的心情。

师:你能说一下为什么吗?

生:因为他再也见不到他的亲人了。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读。

师:你仿佛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还有谁来说一说,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呢?

生:悲哀。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朋友都不在他的身边。

师:还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生:孤单的心情。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作者的亲人都去世了。

生:因为在清明节这天,作者没有朋友,一个人走在小路上。

师:看来你走进了诗人的心里,现在请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全班来一起读。

师:感谢刚刚第一小组为我们带来的分享,现在请大家接着汇报。

生:我们小组汇报第2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请组员跟我一起读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此时伤心的人不仅有诗人,还有路上的行人。

师:你理解得很准确。

生:我从第二句知道了欲断魂的意思是形容伤感极深,灵魂和身体就好像要分开了一样。

师:还有吗?

生:我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路上伤心的行人仿佛自己的灵魂都飞到别处去了。

生:我也从老师推送的资料当中知道了行人走在街上,打算给去世的亲人上坟。感觉自己很悲伤,愁苦。

师:是的,等到上坟的时候,他们心情会更加愁苦和悲伤。现在请你们小组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来读读这句。

师:同学们我们来想一下,以前那么温暖的亲人,此时变成了冰冷的墓碑,怎能不让人伤心呢? (指课件)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听不到已经去世的亲人的声音,这怎能不让人难过?男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我们再也看不到亲人的笑脸了,怎能不让人感到痛苦?女生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

师:此刻又是雨纷纷,所以(指课件)全班一起读。

生:路上行人欲断魂。(板书:欲断魂)

师:同学们学习了前两句,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天上下着蒙蒙细雨,诗人一个人孤单的走在大街上。

师:你很有想象力。

生:我仿佛看到清明节这天,天上下着牛毛细雨,路上的人都在想念着自己的亲人。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天上下着密而急的细雨,路上的人感觉自己很痛苦。

生:我仿佛看到了清明节那天下着茫茫细雨,路上的行人感觉灵魂要和自己分开,感觉很痛苦。

师:是啊,在这样的画面中包含了诗人多少的愁绪啊。让我们再来一起读读前两句。

生读。

师:诗人这样的愁苦该如何化解呢?

生:可以借酒消愁。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

师:从这句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作者在着急地问酒馆在哪里。

师:那现在请你带着这样着急的心情再读一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那份焦急,谁还想来读?

生读。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那份渴望,还有吗?

生读。

师:你也是如此的急切。还有谁要读?

生读。

师:谁愿意来帮帮这位小诗人?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从这句中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我读懂了诗人在问小牧童酒馆在哪,小牧童指着杏花村说,深处有一家酒店。

师:是呀,这位小牧童是如此的可爱如此的特别,他没有直接回答诗人,而是用了手上的动作去告诉他。现在哪位小牧童也来说一说,指一指?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感谢你的回答,还有谁想当当小牧童?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你的声音非常的响亮。现在大家都来当当小牧童。借问起~

生: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板书:问酒家 杏花村)

师: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满街芳草绿,一片杏花香。古代诗人大力描写杏花赞美鲜花,那么杏花村在你们的眼中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杏花村在我的眼中是美丽的。

师: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美丽的小村庄。

生:我心中的杏花街是香味满街的。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牧童遥指杏花村。

师:我仿佛也闻到了一阵芬芳。还有谁想来说一说?

生:我眼中的杏花村是一个非常美丽非常好看的杏花村。

师:一个美丽的地方,对吗?

生点头。

师:那请你也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了后面两句诗,在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诗人在着急地问牧童哪里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杏花村。

生:我知道了作者在焦急的问牧童哪里有酒馆,只见小牧童用手远远地指向杏花村。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男生当诗人,女生当牧童。

生读。

师:大诗人在牧童的指引下找到了小酒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同桌在一起交流一下。

师:哪位同学可以来说一说?

生:作者可能会在酒馆里喝醉,然后在梦中想起自己的家人。

生:诗人会在酒馆里买很多很多的酒,把自己灌醉,然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里睡上一觉。明天就会忘记昨天的苦恼了。

师:看来你也走进了诗人的心里,你非常的有想象力。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诗句当中,诗人只给我们留下了7个字。(牧童遥指杏花村)但是却激发了我们无穷的想象,这就是诗歌的魅力所在。接下来请同学们带着你们的想象,再来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

生读。

四、联系背景,体悟诗情。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杜牧。

师:杜牧非常有才华,从小就很关心国家大事,他有着远大的理想。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理想未能实现,他的内心也非常非常的苦闷。他就把自己的苦闷寄托在了小小的酒杯当中。因此还出现了这些句子,读~

生:半醉半醒游三日。

生:一世一万朝,朝朝醉中去。

师:到了清明节这天,诗人一个人走在小路上,身旁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感到很孤单。同时他的内心也充满了苦闷,他的这种苦闷没有办法去消除。只好忍不住去找一个小酒馆大醉一场。现在带着对诗人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诗。老师读诗句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面标红的部分。

师生合作读。

师:在了解诗人的背景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首诗当中不仅描写了清明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有关清明的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了三句。你们自己试着读一读吧。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在课后搜集更多有关清明的诗词,上传在我们的班级圈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

师:(配乐)当经典诗词插上了音乐的翅膀,他将会飞向更加遥远的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伴着音乐,让经典咏流传。

播放歌曲《清明》

五、教师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清明》这首古诗它与清明节这个传统节日有关,传统节日它又属于传统文化当中的一个部分。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努力去学习古诗,了解更多的传统节日,弘扬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

师: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45、鸟的天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鸟的天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老课文。在统编教材中,被放在五年级上册。从文章特色和学生语言学习规律而言,是合适的。这篇课文所在单元的导语是:初步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课后有三道习题,分别是:1.朗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3.抄写课文第八自然段。

要想落实单元目标,要想让学生上完课顺利地完成课后习题,就必须将两者转化成教学环节,设计出合适的言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言语活动中习得语言形式,了解语言知识。从这个角度看丁素芬老师执教的《鸟的天堂》一课,可以说,很成功。

让五年级的学生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主要方法是朗读指导。丁老师先用指名读的方式,组织学生读第5到第8自然段,让学生对榕树建立初步的整体印象。然后用自由读的方式,让学生边读边圈划关键信息。接着交流感受,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梳理出作者是从树干、树枝、树叶等角度来写大榕树的。这个教学过程将朗读与理解词句、提取信息、体会构段形式整合在一起。小学生读写景物的句段,通常能很快地获得整体感受,比如很美,很雄伟等等。但是高年级教学不能止步于此,必须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说出美在哪里,哪些词句证明很美。美,是怎么写出来的。丁老师的教学引导学生达成了上述目标。

再看动态美的教学,丁老师让学生以同桌互读的形式自学第10至13自然段,然后讨论作者从哪些方面把鸟的画面写活的,再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因为之前静态美的指导很到位,所以学生的分析体悟能力得到了迁移,老师的放手也为学生提供了充分交流的平台。因此讲到此处,就能很自然地引出动态与静态描写的方法。但丁老师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用师生合作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再一次对动静之美获得真切的体悟。深入的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清楚的了解,对文章主题也能准确地把握。此时,让学生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就水到渠成了。

纵观整堂课,丁老师没有机械地灌输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的抽象概念,而是让学生在朗读、述说、分享等言语活动中,感受语言现象,了解描写方法的特点与好处,从而完成语言积累。当单元目标和课后习题成功转化成言语活动,学生的主体性也得到彰显,细致的教学过程,扎实的学习经历,让课堂变成活泼泼的生态学习场。

46、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优缺点

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反思优缺点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习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习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47、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教学目标:

  1、感受个体的多样性,知道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的。

  2、积极参与活动,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3、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外部特征的异同,从而充分了解自我,形成自我意识。

  教学重点:

  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比较,发现自己身上与众不同的特点。

  教学难点:

  在实践体验中,能区分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并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活动(找不一样)

  生活图片是幼儿最喜欢、最直接的、最易接受的教具,是阅读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用图片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不一样的我》。

  (出示图片)

  1、师:春意盎然的花园里,开满了五彩缤纷的鲜花,瞧!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花朵的颜色、大小、形状,以及根茎叶等不同)

  2、师:同样是花,但是有着那么多的不一样!花叶上还有几个可爱的小家伙在捉迷藏,我们看看它们是谁?小瓢虫,谁能把它们不一样的地方找出来?(瓢虫身上的斑点不一样,有的大、有的小,数量也不一样;瓢虫身上的颜色不一样,有红色、黄色和白色等)

  3、师:那么狗呢?它们哪里不一样?幼儿讲述(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斑点多、有的斑点少......)哈巴狗(长毛狗,毛发的颜色不一样)虽然都是小狗,可仔细一看他们长得也都不一样。

  小结:从上面的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同样是植物,同样是动物,可它们有着许多的不同,那么我们人呢?我们都一样吗?请两个小朋友来比一比。

  二、理解活动内容,掌握学习方法(我们一样吗)

  1、请两名幼儿走上前,请其他幼儿比比有什么不一样?

  (1)男孩和女孩比:重点引导幼儿找出最大的不同:性别不一样。

  师:谁能够找出它们最大的不同?

  师:那两个男孩两个女孩都一样了吗?

  (2)男孩和男孩比:身高、体型不一样。

  师:两个男孩比好了,我们再来比比两个女孩。

  (3)女孩和女孩比:肤色、五官(重点眼睛)不一样。

  铺垫:我们的眼睛也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请两个小模特睁大眼睛。(单双眼皮,眼睛大小,眼珠颜色等)

  小结:性别相同,我们也找出了那么多不一样的地方。

  (4)那么老师和小朋友有什么地方不一样呢?(大人和小孩年龄不一样)

  师:我看见你们比的真开心,我也来和你们比比看,我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师:那我们大人长得都一样吗?我和你们的陈老师一样吗?

  小结:原来我们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小朋友和大人之间,大人和大人都是不一样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都是不一样。那你了解自己的长得什么样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准备了小镜子,再找一个好朋友去空的地方比一比哪里不一样?

  2、和好朋友比不一样

  引导幼儿先照镜子,再和好朋友比不一样。(想一想还有那些地方可以比)

  3、现在谁来说一说你长得怎么样?(请幼儿说一说)

  小结:刚才大家找了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多关注自己多关注别人,就能发现许多与众不同的地方。

  4、游戏:找朋友

  (1)接下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来说他的特征,请你们来猜猜这个小朋友是谁?

  (2)老师说说某个幼儿特别的地方,其他小朋友猜一猜是谁。

  教师小结:根据这些特征,我们很快就能找出他是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48、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下面我就借助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小兔运南瓜》来阐述一下我对一年级部编本口语交际教学的初浅见解。

《小兔运南瓜》是一年级上册第四次口语交际,侧重于落实说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交流教材借助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展开。

配有3幅插图:第一幅图,小兔站在南瓜地里,边望着南瓜边想:怎么把南瓜运回家呢?

第二幅图,内容空缺,只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运回家?留给学生无线想象的空间。

第三幅图,南瓜已经运到家了,小兔在和兔妈妈讲自己运南瓜的过程交际表达中,鼓励儿童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说自己喜爱的方法,并说出喜欢的理由。低年级的学生从众心理强,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不同的想法。

1

第一、故事引路,有情趣,有情境。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低段的孩子乐听故事、乐说故事,也乐编故事,捉住孩子们的这一年龄特征,我利用了一个故事引路,联系生活营造一个趣味化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通过亲密接触,认识南瓜。并了解小兔把南瓜运回家是不容易的。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培养兴趣,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想象能力。

比如一开始老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故事:

1、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小兔子一家。春天的时候啊,兔妈妈带着小兔在一块地上种下了南瓜。秋天到了,果实成熟了,兔妈妈想熬些粥喝,就让小兔去地里摘南瓜。小兔蹦蹦跳跳地去了,来到南瓜地里一看,哇!小兔高兴地跳了起来。(课件出示大南瓜)

2.为什么小兔会跳了起来,师出示课件,并由师提问:你们瞧,这是一只怎样的大南瓜。谁能用小兔看见了一个又____又_____的南瓜。说一句话。这时为了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南瓜,我们也可以准备了一个真的大南瓜。让学生去摸一摸,抱一抱,真实的感受了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大南瓜,有了这么一个活教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下子就会词如泉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达到了一个新高潮。

3.学生说完南瓜,老师立刻问现在你们就是小兔子,把南瓜运回家吧。请几位同学上台运南瓜。接着问题也就出来了,刚才你们都摸过抱过大南瓜了,如果你是小兔子看着这又大又圆的南瓜,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会说,南瓜这么大,这么重。小兔这么小,它怎么能运回家呢?师:是呀,兔子小,南瓜大,小兔要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家的确不容易。

这样做,让教学更具真实感,让口语交际更有实用气息,突显交际的功能色彩。

2

第二,重视过程,加强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这就指明了双向互动是口语交际的主要特点。一年级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要想双向互动就必须让学生主动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口语交际过程中,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为。

比如教学第二幅图时,我这样做:

1、四人小组讨论

师:如果你是小兔,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把大南瓜运回家?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生思考后,很快就无拘无束,积极热烈地讨论起来。)师:哪只小兔来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运大南瓜?能说出办法的小朋友都能获得聪明兔的称号。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把南瓜当轮子滚动。(2)请小动物帮忙抬。(3)用绳子拴住拖。(4)用跷跷板把南瓜抛回家。(5)找车子运。(6)请大象用鼻子运。(7)把南瓜当作船划回家。(8)拿小刀切开,再运回家。

3、学生根据板书的方法质疑,并由提出该方法的同学负责解释。8种办法中,哪种运南瓜的办法比较好?为什么?请同桌同学先交流交流自己的看法。

4、学生评点:评点得好的同学可以得到大南瓜,说明你把南瓜运回家了。

教学中要依据教学内容,尽量模拟实际创设情境,创设良好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情境气氛中产生交流欲望,自由无拘无束地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的作用,就是对交流的过程予以监控、辅助、促进,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施与教学,实现知识习得与能力提升。即使交际的目的没有达成,真的没关系。

3

第三,示范和实践并行。

教师要敢于做示范,教师的示范会成为学生更想活动的催化剂,唤醒了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的欲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表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有趣的情节、人物,学生们有很大的兴趣,教师的示范更让他们有了动力,进入情境,实现交际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第三幅图时我是这样做:

1、小兔把这么大的南瓜运回了家,你们瞧兔妈妈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她会怎么说?小白兔又会怎么回答呢?同桌分角色练说。

2、同桌表演。

在这里,学生可能说得不是那么具体,教师应根据学生说的适时进行示范。侧重指导学生观察小兔的动作、神态以及兔妈妈的神态,为学生进一步想象两个人物的语言作铺垫。最后同桌对话表演,进行互相补充。

3、表演结束后,引导学生评一评小兔和兔妈妈之间口语交际的过程。可以评语言表达,也可以评神态、动作,说说他俩的表演哪些方面值得你学习。

示范之后,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人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语文标准》中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展开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语文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听人讲话、听故事、复述、讲述、转述等要求,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

4

第四,交际实践于生活

古人说的好,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口语交际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仅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积极为学生们拓展更为广阔的、更能够自主参与的口语交际的空间,才有可能真正获得预期的效果。现在一年级的孩子们的家庭作业大都都是在家长的辅导下完成的,家长每天会询问孩子们在学校学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忙的。所以我们的这一节课的课后作业也是由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完成的。

49、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口语交际:讲历史人物故事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习惯则是日积月累的细节,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听刘正生主任的四年级口语交际课《讲历史人物故事》,再次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教育。这里简要举例说明。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虽然这刘主任和孩子们第一次见面,但是,因为他的和蔼可亲和恰到好处的调节,课堂上孩子们异常活跃。刘主任经常提醒学生认真听,认真听其他同学的发言,别人说过的内容不要再重复。认真听老师的要求,听清楚才能做得好。认真听他的故事,听完后说说你的意见。认真听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从他的嘴巴蹦进孩子的耳朵里,跳进孩子们的心里,既保护了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孩子倾听的能力。

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课堂上,刘主任对孩子思考能力的培养可谓是润物细无声。说到刘禹锡的诗,孩子们跃跃欲试,正想大显身手时,刘主任却没有给孩子们这个机会:我们不背全诗,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就可以。背诵全诗多简单啊,不过要说最欣赏的句子,可就得想一想了!这一波操作,看上去似乎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实则是抛出了一个能够诱发孩子们思考的问题。想一想讲故事之前要做点什么?想一想讲故事的时候应该注意点什么?想一想讲完故事还可以做点什么?像这样的想一想,课堂上随处可见,孩子们的小脑袋被刘主任的各种想一想牢牢抓住,转个不停。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天长日久地培养下去,学生好习惯会慢慢养成,学生定会受益终生。

50、军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军神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军神》一课是一篇歌颂军魂的典范之作,赞扬了刘伯承将军超人的坚强意志。文字朴实细腻感人至深。文章讲述的是88年前的事,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太久远,学生理解起来会很难。可是,邹老师却以自己精心的设计,巧妙的构思,使文章与学生拉近了距离,让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启发下得以发展。现就邹老师的这节课,谈谈几点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导学单贯彻始终,激发兴趣

本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之一是导学单的巧妙运用。课前,邹老师就将导学单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课上,教学伊始,邹老师在简单复习词语之后,就请学生抓住导学单上的问题对沃克医生称赞刘伯承的话质疑,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文本。课末,邹老师又出示导学单上的题目:刘爷爷,我想对您说。以此结合课内外,让学生在感悟人物品质的基础上能心生向往,学以致用,进一步深化主题。

品味细节,抓住人物品质

本文在教学时的重难点就是要在课文的字里行间感悟人物刘伯承钢铁般的顽强意志。邹老师带领学生细致品读文本,抓住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语言,抓住刘伯承一声不吭紧紧抓住汗如雨下抓破等动作,抓住沃克医生不悦愣住亲切等神情从正面和侧面两方面体会刘伯承军神的钢铁意志以及沃克医生对他由衷的佩服。邹老师带领学生抓住细节,抽丝剥茧,层层深入,走进了文本,走近人物。

多样朗读,感悟人物品质

邹老师指导学生朗读有方,多角度,多层次的让学生以读促悟,以读促情。感情朗读方式多样,方法不一,但万变归宗,读、体、悟、说,不仅让学生进入了文本,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读、说能力。学生在多层次的朗读中加深了对人物的感悟,深化了情感。

学以致用,学习人物品质

课末,邹老师出示导学单上的最后一题,让学生说说学了本课,想对刘伯承说的话。学生集思广益,大胆述说了自己的想法。很多学生都已经体悟到要学习刘伯承坚强不屈的精神,并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感受到要坚强面对困难,勇往直前。邹老师还布置学生在课外阅读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拓展深化感悟。

51、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江南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前年,一批外地同行来沪交流,我为大家上了《江南春》。课后互动,一位老师问: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写的是诗人感叹岁月匆匆,物是人非,怎么不跟学生讲讲呢?我笑笑说:讲了,学生能懂吗?

教小学生读古诗文,教师最要紧的是控制住自己的讲述欲。教师是成年人,有生活阅历,能读到一些参考资料,自觉对古诗有一定理解。于是走进教室就想多多讲给学生听。但孩子没有成人那么多的生活体验,教师一股脑地把自己的感受,或者把鉴赏辞典的注解灌输给学生,是不合适的。当然,有的同行也许是这样想的,哪怕学生现在不懂,我先说给他们听。以后总会懂。或许某些孩子确实如此,但一定有更多的孩子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不同。教师用灌输的方式教厌恶灌输的学生,那么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学不好当下的知识,连以后总会懂的情况也不会出现了。总之,教学古诗文尤其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切性上花功夫。我在《让课堂说话(古诗文卷)》中列举了八种常用的古诗教学方法。但如果在一节古诗课中,数种方法一拥而上,那教学效果一定不会好。前几天就听到一节这样的古诗课。多形式的朗读,仿写,补充资料,问题辨析,重点字词的理解,情境想象等等,一应俱全,可以全都用得不合适。

也是前年,素芬在农村学校支教,邀请我去为农村教师上示范课。去之前,素芬几次提醒我,那边的孩子绝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上课基本不发言。我让素芬录一段学生读课文的音频给我,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那次上了《半截蜡烛》,仍是用上海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发言的学生不少,而且还组织了情境表演。据说那节课给当地老师留下很深的印象,过了一年,还有人提及。如果探究成功的原因,也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适切。首先教学设计要适切。其次,教学实施也要适切。该慢的时候要慢,该快的时候就快。学生有困难的地方就做足铺垫。

适切真要做到,也是难的因为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真正关注学生成全学生。

52、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灰雀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一个孩子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如何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同时,让学生受到爱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呢?

我从三个方面来着手。

第一:请同学画出描写灰雀的句子,请同学反复朗读之后,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灰雀在树上跳跃的情景。再问:灰雀可爱吗 ? 你们喜欢吗 ? 还有谁喜欢 ? 你从哪知道的 ?

第二:请同学画出列宁和男孩的对话,同桌之间练习之后,再采用指名朗读,分男女朗读,表演朗读等形式练习对话。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并采用换位思考,让他们说说那男孩为什么要抓灰雀 ? 为什么又放了灰雀呢?那是怎么样的心情呢?从而体会到男孩的诚实和可爱。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第三: 教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做了个小练笔,男孩答应列宁之后。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让我激动不已。有的同学想象很丰富。文章里所表达的内容,让我感到学生在我的教学中理解了。

53、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荷花》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可以说这堂课整体来看是成功的,体现了教者的设计意图。

一、贴近新课程,较好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者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主体参与、和谐发展的教学氛围,教者用作者从哪几方面写荷花好,是怎样具体写荷花美好的?这一个大问题统领全文。引导学生读书自悟,给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在学生探究汇报的过程中老师相机知道了修辞方法如何排比、比喻等。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了冒字为什么用的好?换一个词行不行和如果把眼前的一大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大的了不起。用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悟,对学生进行了语文能力的培养,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阅读贯穿全文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

《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只形成独立阅读能力。而多读中又特别强调了朗读。《荷花》一课是一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同此,教者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多次引导学生读自己喜欢自己的语句,在教师相机引导时又再次引导学生去读,在课文结束后,双配乐齐读。在这一次又一次的读文过程中,学生逐步感悟到文章的含义。感到荷花的美,体会到语言的生动和优美,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引导搜索、拓展延伸了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标》提出努力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标。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查找了很多有关荷花的`诗、文。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省略号,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想下去,从开始想像蜻蜓、小鱼会说什么。到后来想象还有哪些什么呢?这种想象能力的训练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设计。四、多媒体的恰当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善于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在学生整体感知的时候,出现了荷花的配乐画面、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多次出现荷花的画面。在结尾学生在读体会全文时,又加入了优美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美妙的境界。

54、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寒食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这节课的资料是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中的例4,对策问题是数学综合实践与应用领域的资料。本节课的学习从同学们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知识不仅仅从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比赛中还有很大的学问。本节课教师在学生兴趣正浓时,借助合作、探讨、找规律。在兴趣一犹未尽之时,经过游戏,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开课伊始,教师充分抓住学生好玩、爱玩的天性,设计了玩扑克牌的游戏,然后教师设疑引入新课。方法巧妙,课堂气氛活跃,无疑教师对本环节的设计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经过动态的故事情境,让学生感受田忌赛马中的对策问题,引出探究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流程生动、流畅、层次感强,活动扎实有效。经过活动将知识赋予其中,突出了学生解决问题这一新的理念,教学流程科学合理,合作学习扎实有效,交流评价充分到位,给学生充分交流和研讨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教师也参加到了学生小组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进取思考的主动权也完全掌握在学生手中。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活动交往中,当学生应对实际问题时,教师能引导学生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了知识的互补互联,,使学生学会倾听,学会了异位思考,学会了在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本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会运筹的数学思想方法,滋生优化意识。

4、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资料的编排,生活气息浓,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及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于思考,讲究策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几点见建议:

一、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能否多举些实例。

二、在游戏时,任务要明确要求。

55、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海滨小城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在《说文解字》中,对于城这个字的解释是,以盛民也;而市则是买卖之所,可见城市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我们抛除经济基础的影响,一个城市对于个人的植入骨髓的影响则不仅仅在于经济,更多的是百姓的居住之所,是一日三餐,是胡同里弄,是那浓郁的人情味儿。

这学期仔鱼团队磨课的第一篇课例就是《海滨小城》。能代表小组出课,我紧张且满怀感激。

由于我们生活所在的城市与文中的城市相差较大,所以我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上课伊始,请学生先谈一谈自己居住的城市的样子,再引入课文插图,发现图中城市的不同。孩子很容易发现这是一个靠海的城市,顺势引入海滨一词,并拓展河滨、湖滨等词语,导入新课。

初读感知开始是检查预习的环节。我将本课词语分了两组:第一组是海滨小城中出现的景物,第二组则是易读错的词语。我将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放入一句话中,游行的人们挥舞着手臂(b),朝阳为他们的脸和胳臂(bei)镀上了一层金黄色。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降低学生的识记难度。

在写字指导中,本着同类项优先这一不成文的规定,我选择的是载、栽两个字。先从字形上区分两个字,让学生交流,得到一个小口诀有木来栽(zāi)树,有车来载(zi)货。此时再出示色块、辅助线等工具,从结构上认识它是半包围结构,出示辅助线明确小撇的穿插,主笔斜勾要写的舒展。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载的书写口诀车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学生仿照着这个字的口诀,补充完成栽字的口诀木字避让,斜勾舒展,小撇穿插。出示这一类的字还有截、裁、戴都可以用类似的技巧进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同桌交换评价,修改再写。

我们团队的指导老师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以及队友老师们,针对这一部分给出了很多批评建议,先不提我那令人发指的烂字,但是从细节上就有很多问题。我在PPT中给出的生字太小了,辅助线选择的颜色不清晰,孩子看不清楚;而在我的学习单上给出的田字格则太大,学生不会写那么大的字,把字都写散了。并且指出了我们对于写字教学上的研究远远不够,二年级有二年级的研究方向,并结合优质课中出现的几个写字指导的范例,与我们进行探讨。同时我个人由于紧张的关系,还忘记了再我范写结束后,对照着小口诀,再标红一些穿插、避让、舒展的笔画,我的教学基本功不行啊。

在学生自读课文后,进行了指名轮读全文,查读正音。交流围绕文中写了海滨小城的哪些景象。学生的回答是五花八门,我有意识的让回答完的同学站着等待其他同学进行了补充,希望训练学生提取信息要完整,但是我相应的总结没有到位,课后我思考如果当时我进行总结海与天、船舰、海鸥、云及早上镀上了金黄色的事物,勾画出了海上的场景;各色的贝壳、喧闹的船队,写出了海滩的场景。此时板书海上、海滩才显得行云流水。之后板书了孩子比较容易找到的庭院、公园、街道,并且在这里指出,海上和海滩两处场景是写海滨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是写小城的,借助课题完成了一个思维导图,并请学生根据板书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此时完成了对全文的初步整体感知。

接下来就是进入这节课的重难点了,学习找关键句。我用了一个非常尬的处理方法,重点学什么就直接上什么。我直接跳过了前三个自然段,看第四自然段。我认为根据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情况来讲,或者前摄干扰等诸多因素,直入正题,有提高注意力、明确重点的作用。

在原定的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学生的前置学习基础,这篇课文是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后紧接着出现的,而那一课借助泡泡语我发现这段话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学生学完后就应该掌握了寻找关键句的方法,即先读懂每一句话,再想想这些句子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那句话我们就叫它关键句。在这样的学习基础上,我这时要求学生自己默读《海滨小城》第四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圈出有关词语。

然而通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这样处理是十分失败的。我前一天去见学生的时候,确实了解到学生的还没有学习本课所在的第六单元,这样我教学设计中的前置假设就不成立,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我在明知道学生还没有学习找关键句时,就让他们回顾之前的方法这是不合理的,没有及时调整自己原定的教学设计,没有真正尊重学生,仿佛我给出我的剧本,孩子们就跟我一起演下去。

在听了李乐老师和郝雁冰老师的指导后,我渐渐明确,先学方法,才能用方法。要让孩子充分的读后三段,以第四自然段为例,先读,理解每一句,在看看这些句子都是在写什么,都是写树多,都是围绕第一句写的,第一句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可以帮我们理解整段内容,之后到了第五、六段,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写的,围绕着哪一句写,通过读来感受。也可以拓展阅读,继续找关键句;或者教师提供素材,学生来写。这样才能真正达成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

针对团队老师们提出的怎样处理课文第1-3自然段,指导老师给出了围绕着读进行,整体感知后顺着读,通过读来感受美。语文课堂就应该是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静思默想、滔滔不绝。而我原来在处理这一部分时,抓住颜色词,进而提出了感官参与的概念,则过于拔高,部编版教材编排是循序渐进的,每一节课处理好一个问题,积累下来就能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我有些偏离正轨了。

在课文的语用点训练上,结合本单元习作与交流平台,要求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对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是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我设计了看图,利用抓关键词、感官参与两个方法说一段话,也就显得十分唐突了。

纵观这节课,我有许多的问题,但从备课到三次校内试讲,这里还有一段小插曲。我们学校学生人数少,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我先用了五年级讲了这节课,感觉就是无比顺畅,但是我想孩子们是在帮我,本身是没有什么收获的;之后在三年级讲,真的遇到了几个问题,我们学校的同事们一起帮我想办法,思考怎样解决。最后又在四年级讲了一遍,算是帮我巩固。这其实也在提醒老师,要向郑立平老师说的笑着做教师,蹲着看学生,真正去了解学生,知其所需,授其所用。

另外,本课人文要素就是体会作者对小城的热爱,反复朗读最后一段,激发爱家乡的情感。另一位老师引用的作者介绍,作者生在河南,却说自己的家乡在广东,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放在这里十分合适。

指导老师也解答了我心中的一个疑惑。我觉得写景状物的文章,其归根到底是为了抒情,关注的终究还是人的情感。我在这篇文章中真的读到了人情味儿。寂寞的贝壳其实是写物产的丰饶,喧闹的海滩则是写丰收的喜悦,石凳上坐满了人是生活的惬意,整洁的街道就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这些都是人们幸福、和谐生活的体现。对于这些人文情感,老师要不要渗透?或者怎样渗透?指导老师指出了教师对于文本的解读应该是深刻的、全面的,但是课堂上带给学生的应当是慎重的,要把握好学情,明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进行的。

虽然我的这节课有着许许多多的问题,但正如,李乐老师所说关键是研讨的过程。通过这样一次研讨交流活动,带我走出原有的闭塞,打破原有的孤寂。在讲课、听课、研课中,我有尴尬的小九九,有紧张的怦怦跳,有羞怯的红脸蛋,有张扬的不安分,有上万字的手写稿,有其他老师无私的帮助,有指导老师的悉心点拨,这点点滴滴都将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愿所有的小语人,在与语文的邂逅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在与教学的缠绵中活出精彩。

56、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枫桥夜泊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论说不上,我觉得每次听课的过程呢,就是我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听完老师的课,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因为他身上自带那种浓浓的书香气息,我们都知道,像古诗的教学往往都是比较枯燥乏味,但今天的王老师,他打破了传统的这种古诗教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首先他以寒山寺的钟声来进行一个导入,这个声音是学生们不常听到的声音,本身就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这时呢,再进一步营造出一种这种氛围感,是一个写写着终生的诗句,将学生的探知欲拉满,此时他在顺势导入到今天的学习内容,那此时此刻在学生心中啊,他这首诗就已经醒了,有了一种厚度,同时也蒙上了一种一种这个比较神秘的面纱,吸引我们学生去一探,究竟想走进古诗中第二步呢是感受式的画面时,感受画面之前王老师他先引领学生反复的去诵读在读中去感受诗人的这种情绪,在和学生交流诗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无论是月落,乌啼啊等等,这些意象都让人有一种凄凉孤寂之感,以景融情。此时再让学生去体会诗人想表达的这种情绪,那这个情意就疏通了。第三步,学生他只知道愁,但是不知为何愁,那学生对诗的理解一定是不够深刻的,因此王老师他就引导学生从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科举落榜,生逢乱世的时代背景入手,让学生去体会他们内心那种复杂的愁,最后让学生反复的诵读来感受股市的经典,当学生感受到枫桥夜泊,他的这种魅力的时候,往往是在带着诵读导入时一开始出现的那些诗句,在读的过程中,再来感受诗歌的魅力,感受我们诗歌就是经典的魅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张纪的内心,走进古诗枫桥夜泊,那么这是课堂上那种语文味就出来了啊,以上就是我个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谢谢大家。

57、风娃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风娃娃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首先,郑老师对文本目标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分析,说明《风娃娃》一课要求孩子能够做到运用文中提示讲好这个故事,而老师能做的则是帮助搭建支架。而这支架又分为三类:词语的支架、流程的支架、评价的支架。而在教学不同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学情恰当地拆除支架,做到有扶有放。

之后,郑老师分点对两位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教师如何更好地做好与孩子的理达。如何在低段教学,特别是字词教学中做到更好的理达,这需要每一位教师在每一天的课堂中沉下心来去有针对性地应对每一次孩子的回答。在每一天的练习中慢慢进步。二、课件应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课件,板书与教师语言,应当做到更好的协调统一,为统一的目标更好地服务教学,而努力。第三、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素养。郑老师提出,想要做好一名语文教师,必须能做到有一手好的钢笔字,粉笔字。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应忘记三笔字的练习。最后,郑老师对卢老师和陈老师近段时间为磨课做出的努力提出了表扬与肯定。

58、从军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从军行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随着工作室项目学习的不断推进,老师们对项目学习理念的理解和实施也进一步深入。

基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从军行》一课的说课视频《化身诗词传承者,演绎一首诗的前世今生》,上周在太原市中研班大型观摩研讨活动展示后,引起强烈反响。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主任程惠萍对这课进行了《项目学习的实践与再思考》的精彩点评,更是给广大教师指明了项目学习研究的方向。

针对项目式学习理念与传统课堂模式的不同,项目学习中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项目学习下教师的成长等方面,程老师展开了详细的解读。她的点评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帮助老师们更深入地理解了项目学习的理念。

现将程老师的精彩点评呈现给大家,希望能给广大一线教师在项目学习的深入研究和实践中提供指引和帮助!

59、传统节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传统节日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评课的优点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课的结构清晰。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整理部分的衔接科学、过渡自然。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教学内容丰富,联系体育知识,拓展恰当。评课的缺点是:课堂上细节讲解不够。对学生的带动性不够。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

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60、藏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藏戏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今天我聆听了合肥市螺岗小学李月老师执教六年级《藏戏》,老师标准的普通话,亲切的笑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听课老师来说,这节课收获非常大。

一、设计新颖,板块合理。从复习导入到初读感知,学习重点段落,最后梳理结构,体悟写法和拓展运用,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过渡自然。特别之处是老师打破课文顺序,把藏戏的三大特色把放在传说之前来学,与开头紧密结合,浑然一体,使文章重点突出,也使学生对藏戏的特点印象深刻。这篇长文教学立即显得干净利落。

二、略读教学,简洁不简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设计主要问题,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通过多次默读课文,有批注,有思考,有学习小伙伴的汇报展示,落实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看似整个过程平常,但老师的教学方法多样:有夯实基础知识的词语理解,有激发学习藏戏的视频欣赏,有看图猜身份的游戏互动,有朗读训练的指导,有简洁明了的板书,在梳理结构,体悟写法的归纳,又一次让学生巩固了本单元详略得当的语文要素。所以整节课老师准备是精心的,同时又充分体现了老师匠心独运的一面,不着痕迹,处处留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辐射引领,学以致用。老师不仅仅在教这篇课文,在教学时还向学生渗透了这篇课文的写法,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在课堂结束时让学生聆听家乡黄梅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但由于时间和线上教学的原因,没有很好的完成读写结合的训练。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启发,今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填补这一空白。

61、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北京的春节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先说说我自己的好课观:第一,学生有没有收获,尤其是语文学习方面的收获;第二,学生有没有动起来,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有没有动起来;第三,师生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第四,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这节课无疑都是很出色的。

第一,学生知道了散文写作的一点秘密,明白了散文阅读的一点窍门。

歌德有一句话现在大家很熟悉,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进入高年级的学生,要不要开始领略文章的秘密?我认为是需要的,而且很有必要。缺少对文本秘妙(言语形式)揭示的教学,我认为是不完整的教学。缺少对文本秘妙关注的阅读,我认为是不完整的阅读。

这节课,汤俊老师通过他的慧眼(其实是深厚的学养功底),看出了文本的秘密,而在课堂上,他又很有策略地让孩子们领悟到了这个秘密。通过本课学习,学生知道了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象叠加,还知道了选材的秘妙选择合适的意象,意象指向的感觉要一致。尽管汤老师给学生的关于意象的定义不是非常准确,但是很容易被学生接受,至少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意象的痕迹,这对孩子们今后的散文阅读、散文写作是很有帮助的。以后读散文,孩子们会主动去文中寻找并思考:作者选用了哪些意象?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作者想借这些意象表达什么感觉?这些感觉的背后隐藏着的是作者的什么情感?比如,孩子们再读《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也许就和以往不一样了。孩子们也许就会捕捉到花德国人种花这两个意象,就会想:花给人什么感觉?美好?奔放?热烈?应该都有!德国人种花给人什么感觉?为他人着想?对他人的尊重?为别人奉献?我想也应该都有。那么,这两个意象的后面,又藏着怎样的情感呢?那无疑有对生命的尊重,对美好的向往,对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社会的憧憬这样的阅读,就不会仅仅停留在散文的表面。

以后写散文,孩子们也许会主动思考,我想表达什么感觉?我的这些感觉需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我的感觉表达得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添加新的意象来强化?我选择的意象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是否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其实,不仅散文阅读与创作如此,诗歌的阅读与创作更是如此!从这一点来说,汤俊老师此课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深远!

第二,学生理解到了本文的内涵,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里蕴含的文化。

我一直以为,无论我们教学什么类型的文本,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引导孩子们准确理解文本内容,没有文本内容的理解做基础,其他方面内容的学习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也是我一直不赞同语文本体教学论的原因)。只是有的文本内容浅显,我们无需着力,孩子们可以自能得知(余老师的板块式教学,往往在前两个板块中安排文意把握训练后,再安排其他训练项目,或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文意)。汤俊老师在着眼于教意象的时候,没有忘记这个任务。他让孩子们一次次体会意象给自己的感觉,就是文本内涵的解读。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欢乐、温暖、富足、祥和一一注到孩子们心头。感受尤其深刻的一点,汤老师课件背景音乐的运用非常妥帖。那悠扬的音乐,让我们深深沉浸在春节的美好氛围之中,勾起我们对春节的无限回味,与文本内容浑然一体。对于在课件中使用音乐来渲染气氛的做法一贯持审慎态度的我,也忍不住在这里为汤俊老师点赞了。

我们再来看,孩子们有没有动起来?

这节课上,我们先看到孩子们是比较沉默拘谨的,但是,随着汤俊老师的朗读指导,孩子们慢慢打开了,口打开了,心也打开了。绷着的脸放松了,笑声也多了表情也自然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学生发生这么神奇的转变,可见汤俊老师课堂驾驭能力之高超。这一段选择的意象给你什么感觉?作者为什么选择了九个意象?梁实秋先生选择了哪些意象?给我们什么感觉?可否把斯妤文中的一段插入到梁实秋先生的文中?这些问题密切指向本文的核心教学任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还有,课堂上汤俊老师多次安排的朗读训练,也保证了学生的参与面。

接下来看师生的教学活动是否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

《北京的春节》篇幅较长,汤俊老师没有平均用力,而是选择了课文前面几段,引导学生细细品、细细读,从中发现作者的表达秘妙意象叠加,感觉的强度与意象的多少成正比。这一部分做足做充分之后,学生便可以大展拳脚了。根据全息理论整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含有整体的信息,比如,一块玻璃碎片的构成元素与整块玻璃的构成元素是一样的,人的某个部位的DNA与整个人的DNA是一致的学生便能运用意象分析的方法,解读整篇文章了,不仅能读这一篇,还能读梁实秋的散文、斯妤的散文,乃至这一类的散文。这不就是我们学习语文的坦途吗?现在,很多老师研究的群文阅读其原理不就是如此吗?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汤俊老师本课的教学是符合语文学规律的,具有普遍学术意义。

最后看教师的教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情。

真实的学情,是我们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用师生的双边活动改变学生的学情。我从来不认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条必须遵守而且永远不变的真理。如果有,那就是遵循规律、顺应规律。而运用这个规律的前提,依然是尊重学情、符合学情。只要你尊重了学情,符合了学情,你的做法就应该是值得肯定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很多问题便不再是问题。很多命题,便是伪命题。比如,我第一课时应该干什么,这还是问题吗?比如,我这节课没有教写字,是问题吗?这节课,我没有让孩子动笔,是问题吗?语文特级教师郭蕾说:一个真正优秀的语文老师,不在于他(她)可以把课上得多么精彩,也不在于他(她)的讲座讲得多么美妙,而在于他(她)对自己每个学生学习状态的了如指掌。我觉得这话说得太有道理了!这个学习状态就是学情,而且这位老师强调每个学生的学情都要清楚,不仅是目前的学情我们老师要清楚,还意味着我们知道怎么帮这个孩子们改变目前的学情,让他(她)不断进步。汤俊老师的课,对学情是有充分预测和准确预测的,所以,他的教学很有针对性。通过他的教学,孩子们在语文学习上,有看得见的变化和进步。当然,我们更要练就的本领是怎样巧妙地去调控学情,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当然,这节课也略有自己的不足,我也跟大家一样期待汤老师加以改进,下次能以更完美地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余映潮老师的告诫也应时时回荡在我们耳边:摒弃碎问碎答!摒弃浅层问题!合理利用课文!注重集体训练

教学的确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所谓最好的课,永远是下一节!

62、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白桦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一、 识字教学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识字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前世今生,赋予字词生命力,大大激发学生丰富的识字乐趣, 学生在这种兴趣情感支配下识字、释意,一点都不枯燥乏味。

在理解徜徉时,更是图文结合,建立字形符号与事物表象的联系,对形近字的辨析、识记抓细、抓实。使学生对汉字的演变过程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自然而然理解了词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体会到识字的乐趣。丁老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借助短语描述这棵白桦高洁的品质,说说白桦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理解了这些词语表达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丁老师的词语讲解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体现了训练的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过程。

二、巧妙地运用了读的艺术。

让我印象较深的是对朦胧一词的处理,丁老师出示了这个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抓住词意读诗句,学生自然而然理解了这个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一种梦幻般的,似有似无的寂静。并读出朦胧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出来。雪地寂静无声,在冰雪的映照下,四周呈现朦胧的光线。这样的理解并非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多次的朗读中自己去感悟。

读,永远是语文课堂的主旋律。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丁老师巧妙的运用了读的艺术,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去走入文本,进而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感悟。正是这样充分有效的读书,学生自然把书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道、读出神,读的特别有层次。

三、充分留足学生对话的时间。

教师真正俯下身子去倾听,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精彩对话,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诗歌的魅力在于诗人情感的流露,它需要解读,需要遐想,需要与诗人来个心灵之约。抒情诗,应该用抒情的语言来教学,给语文课堂带来美的享受。

丁老师作为引导者,总是默默等待,留足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在读中熟悉内容,领悟情感。现代诗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承载极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的滋养、情感的熏陶、语言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行在语文路上的我们,且行且思。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这便是:教师得法,闲庭信步;学生得法,学趣盎然。原来阅读课的第一课时也可以上的这样扎实灵动!丁老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手机扫码阅读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评课优缺点及建议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