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学习分享 2023-05-13 18:39:03

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1、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窝、孤等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乐。

2、会写快、乐两个生字。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重点:

认识9个生字和子字旁、倒八2个偏旁,读准多音字只、乐。会写快、乐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读准一的变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树和喜鹊两位新朋友,引出课题。

2、补充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树和喜鹊的图片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自由读文,出示读书要求。

(二)各种形式认读词语。

过渡:同学们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相信这些词语也一定难不倒大家,对吗?

1、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

自己拼读、小组轮换读。

2、去掉拼音读词语。

女生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认识偏旁子字旁和倒八。

选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3、过渡:聪明的同学们能不能发现有两个词语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和其它词语的区别。

学习并积累AABB式词语。

学生观察词语特点,归纳词语AABB式词语。

说说自己积累的AABB式词语。

引导学生说出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的意思。

读句子: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做动作读句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发现AABB式词语的特点,学会积累和运用,通过做动作来帮助孩子理解词语意思,丰富孩子们的词语积累。)

(三)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同桌互读。

2、师生合作玩字卡游戏。

3、交流识字方法。

4、学习多音字只乐。

过渡:同学们,我们每天来到校园和同学老师一起学习、玩耍,你们快乐吗?(快乐)就让我们赶快写写快、乐这两个字吧!

(设计意图:通过玩字卡游戏、交流识字方法的形式,检查和巩固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过渡语直指下一环节的学习内容,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写字教学。快乐

1、学生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提醒关键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提示书写姿势。

4、全班展评。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识字、写字的机会,并在合作交流中互帮互学,教师适时查漏补缺,指导方法。)

(五)读好一的变调。

1、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观察,发现一的读音不同。

2、指名读。分组读。

(六)量词积累。

1、找出词语中的量词。

2、说说自己积累的量词。

3、出示相关句子,男女生读一读。

(七)读儿歌。

1、课件出示儿歌,自由读。

2、分组合作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拓展想象,练习朗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词语的积累,真正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

四、再读课文,感知文意。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合作朗读。

3、根据课件提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五、总结。

2、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雨点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简说: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学情分析:

班内学生通过四个月的拼音、识字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已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大多数学生识字速度较快,又喜欢朗读,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是受他们的欢迎,但他们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好玩。

教学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让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让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2、架起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语中主动探究中识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雨点儿的作用,同时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拼读本课的生字,利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换部件、去部件、部件组合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通过观察、练习会写本课的方、半、巴三个生字。

2. 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植物与雨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读好长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

1、播放课件,欣赏《小雨沙沙》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会唱的同学请跟着唱。

2、引入课题:云妈妈有许多孩子,它们特别爱唱歌,你听这会儿它又唱起来了嘀答滴答,沙沙沙,它们是谁呀?

板书课题:雨点儿

(雨点儿特别爱和小朋友交朋友,让我们甜甜地叫一叫它们的名字!)

指导读题:雨点儿,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

(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1、看课件演示,听全文录音,激起孩子们阅读的热情。(这是一则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2、自由阅读课文(投影全文)(P105,我真想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第一遍读正确,读通顺;第二遍,边读边数清楚一共有几段,标上段号)

3、交流:检查标段号,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一篇课文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故事?(板书:大、小)

三、巧妙识字

1、拼读红色拼音的字,聪明能干的你一定能想出很多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预设:熟字加偏旁:清、问、回(组词)

熟字换偏旁:菜彩(组词) 漂飘

熟字换部件:穿空(加一加也可以)(组词)

数:米+女+攵(字音:数不清,数学);点(四点底)、落(草字头)、答(竹字头)(组词)、方

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齐读课件中的词语。

2、巩固认字:课件,去拼音读。

3、游戏:转字魔方。

4、读词语。

四、再读课文

将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语气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五、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讨论。

2、课件演示,师示范,强化操练。

方:强调笔顺,点要写在上半格竖中线上,横要从横中线上起笔,略向上偏斜,第三笔是横折钩,最后写撇。

半:两横平行,其中第三笔横较短,第四笔是长横,最后一笔竖要写在竖中线上。

巴:强调笔顺,最后一笔不能写得太短。

3、学生练写,教师行间指导。

六、作业设计

和家长一起做本课的生字卡片,和同学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角色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朗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读课文使学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几个淘气的字宝宝,它们可太贪玩了,连家都找不到了,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家吗?(出示课件,指名操作并领读)

课件练习拖放。

2、 小朋友们真爱学习,小雨点儿们看见可喜欢大家了,你瞧,雨点儿来了!    请看动画片。(课文动画朗读)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数不清(识记数和清)。除了雨点儿数不清,你见过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

  飘落什么意思?你能记住飘字吗?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从空中落下来也可以用上飘落这个词呢?(树叶、雪花、羽毛等等。)是啊,这些东西可轻了,从空中飘落下来,都是慢慢的,我们来看一看。

  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价:听到你的朗读。老师真的好像看到雨点儿慢慢地飘落下来呢!还有谁想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看着雨点儿慢慢飘落的可爱样子,一起来读好这句话(齐读第一节,边读边做动作)。

  2、第二、三、四自然段

  半空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见面了,听!它们在聊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2~4自然段(课件演示雨点儿对话。)

  ⑴ 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评价:多能干的大雨点儿啊,说话的声音这响亮!)

  ⑵ 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到有花有草的地方。)(评价:你真是可爱的小雨点!)

  ⑶ 体会你呢?这句话没说完整,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他们之间的对话。

  ① 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② 男、女生分角色读。

  ③ 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

  3、第五自然段:

  ⑴ 现在我们发现:小雨点儿要去(板),大雨点儿要去( 板)。这分别是怎样的地方。请看课件。

  ⑵ 说着说着,小雨点儿就和别的雨点儿们一起飘落到有花有草的地方,大雨点儿也果真和伙伴们一起飘落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了。不久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课件:出示第5段)指名读第五段。(课件)

  ⑶ 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课件示雨后图片)(教师解说: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儿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儿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儿,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

  ⑷ 谁愿意美美地朗读第五自然段?他读得怎样?你能自己找对手比赛读吗?一起加动作表演读读。

  ⑸ 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长出了红的绿的草?。(滋润)

  ⑹ 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⑺ 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⑻ 如果你是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

⑼ 做雨点儿多好啊!要是我是大雨点,我就去沙漠,因为那里更需要水,我想让沙漠变成一片绿洲。要是我是小雨点,我会到竹林里让笋芽儿快快出土,你们呢?

三、美读课文

你喜欢雨点儿吗?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篇课文吧!

四、练习提高

1、连线(闪闪的星星,小小的雨点;绿绿的小草,红红的花朵,白白的云朵)

2、读说。

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小松鼠从树上跳下来。

亮亮从屋里跑出来。

小鸟从 。

从泥土里钻出来。

从 。

3、作业本中的作业指导。

复习儿歌1《雨妈妈》:雨妈妈,雨妈妈,提着水壶跑来啦。跑来了,要干啥?花儿渴了,我来给它送点儿茶。

儿歌2《小雨点儿》:黑云妈妈,丢了雨点宝宝。找呀找,找不到,黑云妈妈哭了。

读一读,说一说:

彩(彩色)广场上有彩色的气球。

飘( )

问( )

数( )

五、作业设计

把这篇课文读给其他的小朋友听一听。

五、板书设计

雨点儿

大雨点儿 小雨点儿

无花无草 有花有草

(补充水分)

长出红花绿草 花更红草更绿

3、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影子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 猜谜语,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引出影子。像我不是我,常常跟着我,一会儿在前,一会儿在后,和它说说话,就是不开口。

2.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吗?(板书:影子)

3.指名读课题,注意读准影字是后鼻音,子 字念轻声。

4.(出示书上插图)看图:这就是影子。看看图,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猜谜语引出课题,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又能紧扣课题。课题中的 影 字是本课的生字,在读准后鼻音的同时,还要通过图画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影子, 实现识字教学音形义相结合的特点。

二 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影子在哪里呢? 听老师读课文,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师范读)

2.影子在哪里呢? 学生回答(出示词卡跟着我陪着我好朋友)指名读这三个词语,注意读准这三个词语中的轻声。

3.你能用这三个词语说一说吗?PPT映示:影子(  )、(  )就像是我的(   )。

4.影子和我们形影不离,就让我们走近它去看一看吧。

设计意图

在初读环节,教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范读,所起到的示范作用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最高效的方法。无论是 听, 还是读, 都应该带着目的去进行。影子在哪里,并用一句话进行概括,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对整首儿歌脉络和重要内容的整体把握,让学生对儿歌有一个整体感知。同时,这一环节的设计也是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从文本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三 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说一说你看见影子了吗? 它在哪里?

2.影子在前,影子在后。(相机出示生字卡片:前后)指名读。(生起立,做动作读词)向前一步读读前字,后退一步读读后字。

3.看图,填一填:影子在小女孩的(  )面,影子在小男孩的(  )面。

4.想一想:影子为什么会在女孩前面,在男孩后面呢?(背对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前方;迎着太阳站,影子就在身体的后面)

5.(做实验:感受我们动,影子也会动)这就叫跟着。(出示句子:影子常常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 指名读,齐读。

6.我们到哪里,影子就跟着我们到哪里,多有趣啊! 我们一起再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

借助情境,辨别方位,会用词语前后左右来表达方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方位词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困难,借助图画,利用直观的方式能有效降低理解的难度。边做动作,边理解词语,这一设计正体现了语文学习联系生活的特点,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词语。双管齐下,事半功倍。

四 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你还在哪里能找到影子呢?(映示课文第2自然段)指名读。

2.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出示生字:左和右) 指名读,注意左字是平舌音。

3.教学左和右的字形。这两个字上半部分的一丿就表示手。左 字下面是个工。右字的下面是个口,表示口手并用帮助别人。

4.举起左手认认 左字,举起右手读读 右 字。(举手,做动作读词)

5.左和右分别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但是,这两个字连在一起变成词语左右时,就表示身边。影子常常陪着我,伴我左右。它真是我的好朋友啊!(出示词语:好朋友)指名读。识记生字友,看一看这个字,你会记吗? (友字就像上下两只紧握的手)和你们的好朋友握握手吧。再读词语好朋友。

6.齐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识记生字,再也不是各部件间简单的加加减减。要想让学生牢牢记住生字,领会汉字文化,就要从字理层面去探究构字原理(如左右友的字理讲解),理解了自然不易忘记或者混淆。口读、眼观、耳听、心想等多感官识字,调动身体大部分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就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提高记忆效果。

因此,在理解了构字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动一动,举举左手和右手,既有趣又加强记忆。 左 右 分开讲代表方位, 合起来表示身边,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华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 小结全文

1.(指板书,认读生字,复述课文)影子在前,在后,在左,在右。跟着我就像一条小黑狗;陪着我,它是我的好朋友。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

借助板书尝试背诵课文,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尝试背诵,这是一种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通过诵读儿歌、儿童诗,展开想象,学生可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个体的差异,读出自己的感受,品味语言的精妙。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也是这节课的重点。

六 辨别方向,用方位词说话

1.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同学,说说: 我的前面是(  ),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变换句式再说一说:(    ) 在我的前(后、左、右)边。

设计意图

理解是前提,积累是基础,然而语文学习最终的目的是表达与运用。只能理解而不能运用的词语是消极语言。既能理解又能运用的词语才是积极的语言。本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是对整节课知识要点的复习巩固。

七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词:影子、前后、左右、黑狗、它、我、在、好朋友。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2.教学新的偏旁:宝盖头、女字旁和月字旁。在生字中找到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它 好 朋,看清形,读准音。

3.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我 字。① 教学新笔画斜勾,跟老师读,小手书空。② 出示生字我,指名认读,我就是指自己。出示我字的笔顺表,学生自学笔顺。③ 教师范写,提示:起笔短撇低一点,右边的斜勾长一点。学生书写。

(2)指导书写好 字。①(出示图片) 好 字就像一个妈妈怀抱着孩子的样子,左边一个女字旁,右边一个子。② 复习偏旁女字旁,观察:女字旁和女 字有什么不一样? ③ 教师范写好字,长横缩短变成提,左横偏高右横低。④ 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3)指导书写 在 和后 字。① 出示生字,指名认读。② 出示笔顺表,自学书空。③ 教师范写:在 字的一撇从横上斜下来,一竖写在撇下面。后字平撇短,竖撇长,一横长长在中间,口字扁扁在下面。④ 学生书写生字在 和后,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识字教学中,认识新偏旁、写好新笔画不容忽视,而在教学中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的层面,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偏旁代表的意思和新笔画的书写规律。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借助《笔顺表》和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关注生字的构形特点,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要的是葫芦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会用多种方法认记葫、芦等11个生字,会轻声读啊、葫芦的芦,能正确读写棵、谢等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做到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正确;能正确读写从前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用不同的语气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的原因;

4、能根据有关语句说说对种葫芦的人的感想体会(或劝说种葫芦的人)感悟故事的寓意。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图画)导入 揭示课题

师:(葫芦的图片或者实物)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

生读:葫芦,发现:草字头,长在菜地里,

师:这不一个种葫芦的人来了。

生读课题(不拖音、读干脆)

二、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预设:1、长句子,注意停顿(第一自然段两个长句子),不漏字(开出了的了字)、不添字、不回读。

预设2、找找藤字

预设3、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难读的句子,生读,指导。

预设4、朗读带有自言自语地、细长的的句子。

预设5、读藏在葫芦背后的词语,葫芦、花谢、藤上、蚜虫、比赛、奇怪的词语

三、读好课文、读准感悟之第一自然段

1、自读课文

2、顺学而导,指导朗读

五句话,五位学生读

雪白的读出可爱,细长形状的可爱,挂着样子的可爱,作者对葫芦的喜爱。朗读的时候,读出意思来、读出画面来。

读出可爱的语句,一边读,读出画面来。

读出逻辑重音,如挂。

四、读好第四自然段(结果)

1、用学过的方法读,读出画面变黄了、一个一个。

五、一手好字

有人种了一(棵)葫芦,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奇(怪)的是,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书写:左右结构、高低、宽窄等

第二课时

一、引入喜爱,整体感知

导语:继续学习《我要的是葫芦》,这是谁说的话啊?

1、填空复习词语:我要的是葫芦,不是( 葫芦叶子 ),不是(藤 ),这个种葫芦的人真喜欢葫芦啊!

2、指导读出喜爱

导语: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喜爱,还从哪里看出喜爱?

指导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读出喜爱;

读好带有盯、自言自语语言动作神态词语的句子,读出喜爱。

二、、圈画语句,找出原因

1、找到相关语句,找到一处,标一个①;找到两处,标一个②;找到三处,标一个③。

2、三位学生每人说一处,第四位同学把理由连在一起。

三、朗读续编,揭示寓意

1、分角色朗读(一个邻居看见了,)

2、顺学而导(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还用、不用,与生活的情景结合在一起,种葫芦的人不听劝告,只相信自己,自以为是,很固执,指导读出带有问号的句子的语气。

3、课件:小葫芦靠叶子提供养料,叶子上长满虫子,养料被小虫子吃光了,就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掉下来了。

学生说,教师整合说。

四、叙说表达

种葫芦的人喜爱葫芦,最后一个葫芦也没有得到,很伤心。你的想法是什么?

预设:因为叶子被虫子吃光了,不能给小葫芦提供养料了,所以小葫芦落下来了。(找到食物之间的联系)

预设:我要的是葫芦没有错,可是有了蚜虫不治就错了。

五、师生小结,书写生字

出示带有生字小方格的句子,填空,说最难写的生字,书写。

这个人第二年又种了一(棵)(葫芦),开了(雪白)的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他每天(盯)着葫芦(自言自语),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马上就去(治),邻居们觉得奇(怪),问他为什么今年抢着治蚜虫。他说,只有除掉蚜虫,葫芦才能长大!

六、拓展

1、因为懂了道理,所以他第二年种葫芦接受教训,所以得到葫芦。

2、推荐讲述道理的的文章、寓言。(翻页课件)

5、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妈妈睡了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妈妈睡了》教学设计

妈妈睡了。

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

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

睡梦中的妈妈好累好累。

妈妈沉沉睡了,我看着她,想到了很多很多.

喜欢它的真实,喜欢它的心声,喜欢它的甜蜜的母子情。

倘若仅仅如此,自然称不上美文,喜欢它,更因为它的巧妙结构,它的诗样语言

排比修辞,先后呈现,从第二节开始,逐层加长,逐步形象,逐渐深化,但不变的,是妈妈的美,妈妈的温柔,妈妈的劳累。中心明确,如长长银线,把相关内容紧密环绕,循序渐进,重重叩击,读之,印象深刻。

短语多,精准优美,请看:

写外貌明亮的眼睛,紧紧地闭着,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上;

写温柔微微地笑,嘴巴在笑,眼角在笑,睡梦中在笑;

写劳累乌黑的头发,渗出汗珠的额头,沙沙的响声。

这些难道不应该好好读,好好积累吗?适当补充拓展,难道不应设计吗?

二类生字如何识记?

有音节,必须发挥拐杖作用;借助词语,整体感知;去掉拼音,增大难度;按顺序,说方法;几轮后,识记应不成问题。

一类生字如何掌握?

共八字,第一课时,四字足矣:事、脸、窗,此三字,笔画多,需重点指导,估计出问题处,详加指导,当为重中之重。

计划如下:

一、自然导入,过渡到识字:板书课题,师:今天我们学习第7课《妈妈睡了》,齐读。本文有13个二类生字,通过你的预习,是否都认识了?

二、多层次,几循环,精准记忆二类生字:

(一)翻开37页,借助音节,开火车读(不起立,读对,其余重复一次)。

(二)结合课件,开火车读(同上)。

(三)结合课件,识记无音节生字,开火车叙述;说识记方法。

(四)齐读生字群(两遍)

开火车次数多,为何?面广,了解更多情况也。

过渡:大家学得认真,记得准确,现在改写几个生字了。

三、学写事、脸、窗

导入:学事,同学们喜欢看故事,听故事,每天我们都做许多事情,今天我们就学写事。出示字卡,读。范写,提醒:横长短不一,中间宽而扁;

学写脸:摸自己脸,看同桌脸,提醒:左窄右舒展;

学写窗:师指窗户,问名称,怎样的窗户?生说。预设:明亮的、宽宽的、大大的、厚厚的,观察字形:上面宽,下面点出头。

描红、临写各两个,展示,其间巡视指导。

四、感悟妈妈的美丽温柔辛苦,美读全文。

(一)接读,听音点评,扫除读音障碍,检查预习情况。

(二)说说睡梦中的妈妈什么样子?如果让你用三句话总结,是哪三句?如果让你说具体,包括哪些语句?

(三)如果全文仅仅有第一节和这三个句子,如何?板书呈现。如何看出的?

(四)美读,读出感受。

五、拓展交流:你看过家人睡觉样子吗?看着你家人睡觉样子,你想说什么?

说课稿

《妈妈睡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是一篇浅显的抒情性的阅读课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文章以流畅自然的语言为基调,没有华丽的词藻,不见雕琢的痕迹,但是给人亲切热情的感觉。我们透过小作者对睡梦中的妈妈的描绘,不仅可以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关爱,同时更能体现出作者对妈妈的爱。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本课8个生字,会读文中1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母子之间的关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建立同学之间要互帮互助,团结有爱的情感。

三、设计思路

根据文本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路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 观察,交流对话

读文识字 小组合作,扫清文字障碍

引导探究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引导表达 读 说 写 评

引导拓展 搜集、处理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把相信学生能学会作为这课教学的核心理念,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1.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所以课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大家都很熟悉的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以后我就问大家:歌中唱到了谁呀?非常明显唱到了妈妈,于是我创设了谁愿意把观察到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我想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产生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有的学生会说:生活中的妈妈很美丽,尤其是那双大眼睛。或有一头又黑又亮还很长的头发。

有的会说:妈妈做的饭菜特别好吃。还有可能说平时特别关心自己的学习。如天天接我、送我放学,辅导我学习等。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我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同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揭示并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紧接着我说:我们应怎样读课文的题目呢?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他们肯定知道《妈妈睡了》要小声,如果大声会吵醒妈妈。根据此来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妈妈睡了》,这样又一次调动了学生对妈妈的情感体验,使孩子们在对妈妈的爱的情感体验下进入了文本。

5.学生练读题目。

然后我说:那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听老师读课文。老师配以舒缓优美的《摇篮曲》朗读课文。在教师动情的朗读下,可以使学生置身其中,情不自禁地关注、向往、投入。

(二)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在老师感情的渲染下,我想学生肯定会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跃跃欲试的想自己读一读。于是,下一步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识记生字。按照平时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流程是这样的: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课文边圈画生字。

2.同桌互读,检查读文情况。

3.在读文过程中进一步识字,加深印象。

4.教师检查学困生的读文情况,其他学生听后评价。

5.教师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23名学生)对于全读对的学生奖励识字大王的标志。

6..组内检查,并进行奖励。

(设计意图:

1.对于生字的识记,学生已经有了一年的基础,所以教师干脆直接教给学生自学,发挥学生主体性,使他们成为识字的主人。

2利用识字大王的评价机制,能有效的促进学生们主动识字。因为我校的学生成长记录中有识字闯关过级,每节课都有识字大王的评选,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十分诱人的。所以孩子们识字的兴趣很大,积极性很高,他们都会自主进行识字活动,在此手段的激励下,学生的识字量很大。

3.采用师生共同评价的形式,避免了评价单一性,顾全了整体,另外也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关系,为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奠定了基础。)

(三)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我先总结上一环节的学习情况:有这么多同学都成为了识字大王祝贺你们,现在我们已经顺利通过了读文和识字,那下一步该干什么了?

学生按照平时的学习过程回答:我们该理解课文了。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顺接学生的观点说:好,就按你们说的,现在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看看你能读懂什么?把不懂得地方画出来。

2.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的地方,以便交流时提出。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集体汇报。

设计意图:尝试质疑问答,鼓励自主发现解答问题。邱学华先生创立的尝试教学法,主张先学后教,先讲后练,正是着眼于让学生知不足,而后再学;让教师知困,然后再教。尝试教学法改变教学中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被动的现象,真正实现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尝试教学法倡导在教授新知识时,先让学生大胆尝试,解决能自己学会的内容,发现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在就学生的质疑进行讲解、点拨,学生面对的是自己疑难的问题、渴望学到的知识,精力会更集中、思维会更活跃。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先愤后启,先悱后发的方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4.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比较浅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不会有很大问题。课文只分三部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好慈祥,好累。所以我把文本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能学会让他们自读课文,之后谈论感受最深的地方。

因为我知道学习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时空、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表达情感的平台。在这儿进行课文分析时,我准备通过展开读、说、写、评等活动,充分地表达了学生从文本中体验到的情感。

5.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学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读懂了睡梦中的妈妈好累,我是从窗外,小鸟在唱着歌,风在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可是妈妈全听不到。看出来的加上自己的理解。

6.这时我抓住这段引导学生都来分析。学生还可能说:我从妈妈干了好多活,累了,乏了。看出妈妈很累。这是我紧紧抓住这里进行生活拓展,问:根据你的观察,妈妈一天里都可能干哪些活?因为儿童的内心是最无拘无束的,他们渴望走向原野,亲近自然,渴望在广阔的天地间放飞梦想。这就要求阅读教学要彻底走出 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中心的封闭性,充分拓展空间,增强活力。所以我鼓励学生在真实世界的际遇中学习,与现实对话,为学生创造生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

7.在这部分有两个词语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是深沉和均匀。对于呼吸深沉的理解采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对于呼吸均匀的理解采用表演的方式,先来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就不会太难。这样做的目的是: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

8.有的学生可能对睡梦中的妈妈很美丽感触较深,在谈论时,就可能抓住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的脸等词句进行交流。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总是鼓励学生多样化地语言表达,展示学生的个性。因为语文课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舞台,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多样化的表达,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汇报时,有的直接摘录了书上描写的原句来表达,有的加以概括列出几个关键词语,有的联系自己的生活,还有的可能加上想象等,学生在表达中思辨,在倾听中评判,不仅提高了语言运用能力,而且提高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等综合实践能力。

同样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使感受加深,情感被激活,他们才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

9.在谈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时,估计这里学生可能要提出疑问,处理这个问题,我准备用读文分析的方法。出示这段文字: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看看能有什么收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应该可以抓住睡梦中妈妈在微笑,很温和,另外,通过在睡梦中妈妈又想好了一个故事,等一会儿要讲给我听。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在读中感悟,体会深情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始终以《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为指导思想。在《妈妈睡了》的教学中,课始情境的创设,问题的引出,教师是一个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探究内容进行探究;当学生就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能积极参加小组探究的参与者;当学生呈现探究成果时,教师又是能判断学生认识正误的辨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生成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历程中,在互相的交流感悟中充分展示自我,提升生命价值,让学生在体味语言、交流表达过程中,陶冶、塑造学生心灵。

(三)小结,生读文升华情感。

师:睡梦中的妈妈是那么美丽,那么温柔,又是那么的累,现在就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读完后,从这三部分中选出一段背下来。注意一定要小声点儿,别吵醒了睡梦中的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一天天操劳着,可是她却无怨无悔,多么值得我们去爱呀!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深沉的爱再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可千万不能吵醒妈妈。

(生随音乐读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在通过各种手段,如:教师的语言,眼神,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的设计等营造自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因为只有自由宽松的语文课堂才会激起学生智慧的波澜。我们老师要允许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脑袋思考,用自己的嘴巴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纵横,充分展示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在这儿,老师再也不是传统定义中的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了,更像一个专业的主持人。)

四、拓展整合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所布置的作业也力求体现人文性。如:

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妈妈。

小作者写了自己的妈妈,你想写谁呢?课下认真观察,把他写下来吧!

这种实践性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亲近长辈,很好得淡化了训练意识,消除了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界限,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真美丽

妈妈睡了 好温柔

好累

(设计意图: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亮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重点,起到引领作用。同时,随机板书也作为一种肯定学生探究成果的形式,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热情。)

6、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一封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削、锅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朝、重、结,会写封、信等10个生字,理解信、削、朝、冷清等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现露西对爸爸的思念。

3.对比阅读两封信,感受妈妈和露西对爸爸的理解和关爱,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尝试以爸爸的口吻给露西和妈妈写一封回信,体会家人之间美好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话题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汉字信,出示信的古字形,理解信就是人说的话。相机组词:书信、口信、信息。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给他人写信的经历?为什么要写信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谈对信的认识。

2. 有一个叫露西的小朋友也写了一封信,这是一封怎样的信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一看。(板书课题:一封信)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导入,先出示信的古字形,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字义,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认知。再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对信的认识,促使其在阅读中体会文中人物的感情。)

二、理解字词读通信

1.露西给谁写信?朗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露西为什么要给爸爸写信?

2.指名学生用因为所以说清楚原因。相机教学今,出示图文资料理解今的意思:上半部分口向下,中间有铃形。古人用铃响声表示现在,此时。因此今就是现在、此时的意思。今天就是现在这一天的意思。拓展理解词语今年古今。

3.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露西一共给爸爸写了几次信?在信中露西分别写了什么呢?

4. 检查课文朗读。

(1) 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相机教学生字词。

①指导学生辨别多音字朝的读音,理解朝(cho)就是向的意思。学习朝(zhāo)的读音并组词:朝阳、朝霞。

②结合图片理解削的意思,根据字义记忆字形,正确书写。组词:削苹果、削铅笔。

③联系生活,结合图片认识锅,组词:火锅、铁锅。根据意思记忆偏旁。

④结合实物认识圆珠笔:因笔尖是圆形的小钢珠而得名,小钢珠和笔杆内的墨水管相连,转动的时候带上墨水完成书写。

教学生字圆,出示圆的古字形,它是一个形声字,里面的员是它的意思,表示俯视鼎,看到鼎口是圆形的。所以这个圆表示圆形。指导学生和公园的园区分。圆是全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要写得紧凑。

教学生字笔:古时候毛笔笔杆都是由竹子制成,因此笔是竹字头。

(2) 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相机学习字词。

①指导学生联系生活理解刮胡子,联系削来记忆:由立刀旁组成的汉字大部分都与尖锐的器具及使用这些器具的动作有关。拓展:割、刺、剑。

②教学生字修。修是形声字,彡表示它的意思,古时候指的是用来装饰的羽毛,所以它的本义是装饰,使一件物品变得完美,在文中指将物品恢复完好。

③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冷清的意思。出示填空:爸爸不在家,没人,没有,也没有 。

预设:爸爸不在家,没人逗露西玩 ,没有欢声笑语,也没有热闹的团聚。这种人很少、很冷落、很安静的场面就叫作冷清。它的反义词是热闹。

(3) 开火车读第4~14自然段,提醒学生读准多音字重和结,读准影字的后鼻音。

5. 说说露西一共给爸爸写了几次信。

指名交流,师小结:露西一共写了两次信。文章的第1~3自然段是露西写的第一封信;第7~14自然段是露西写的第二封信;中间第4~6自然段写的是露西觉得第一封信写得不好,又和妈妈一起写第二封信。

(设计意图:运用出示汉字古字形、联系生活、结合图片等识字方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字意,使汉字的学习更扎实,更有趣。)

三、對比内容读懂信

1.露西在写第一封信之前,还做了什么呢?默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觉得露西是个怎样的孩子。

交流要点:从早早打开空调洗了一些土豆削好后放在锅里理解和感受露西是个懂事孝顺的孩子。

2.对比阅读两封信。

(1)默读课文第3~14自然段,将第一封信的内容用横线画出来,第二封信的内容用波浪线画出来,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

(2)通过对比阅读,你感受到露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3. 有感情地对比朗读两封信。

指导学生结合重点词语体会露西的心情,用低沉的语调、难过的语气表现第一封信的内容,用高昂的语调、快乐的语气表现第二封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两封信的内容,学生能更直观地体会到两封信中露西心情的不同,也更能感受到露西的懂事、坚强,为下一环节体会家人间的浓浓亲情做好铺垫。)

四、 体会情感写回信

1. 你觉得露西的爸爸收到两封不同的信分别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2. 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呢?为什么?

3. 体会亲情,仿写回信。

(1) 浓浓的亲情让我们感动,如果你是露西的爸爸,看到这封信,也想让露西和妈妈放心,你会写一封怎样的回信呢?请你仿照露西写的第二封信的句式,以爸爸的口吻给露西写一封回信吧。

(2) 出示句式填空:

亲爱的露西:

看到你的信,知道你和妈妈生活得很好,爸爸很开心。我在这里 。这里的风景不错,有 ,有,还有。我在这里吃得也很好,,住得 ,我把自己照顾得很好,很快我们就可以见面了。

(3)指导学生完成回信。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谈对两封信内容的认识,更能体会到家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在此基础上仿照第二封信的内容以爸爸的口吻写一封回信,学生的情感体验也就更深刻、更具体了。)

五、指导书写,拓展阅读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指名读。

2.指导书写:封今电。封:左右结构,左边第二横最长,左边最后一笔要往上提。今:上下结构,撇捺要舒展,点在中心线。电:独体字,日字写宽扁,竖弯钩起笔在竖中线,转弯要圆润。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封信》记叙了主人公露西想念在国外工作的爸爸,给爸爸写信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着真挚、温暖的亲情。文中的露西前后写了两封信,不同的表达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心情体验。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我以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主导问题,引导学生去读书,读懂内容,读出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露西的两封信。

学生准备:读课文三遍,字卡、词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直入主题

1.导入:如果你的爸爸去远方工作了,你想他的时候会怎么与他取得联系呢?(打电话或者发微信)那么,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除了这些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取得联系。(板书题目,齐读题目)

2.认读封字,明确一封是数量词,封字还可以组词为封住密封等。

3.过渡:这篇课文中的信是谁写给谁的呢?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看看吧!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同时也通过谈话激趣导学,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听清字音,听清停顿。

2.教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生字圈画出来,难读的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说说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圈画生字,用____画出露西第一次写的信的内容,再用  画出露西第二次写的信的内容。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逐步培养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在明确任务后,让学生自主读文,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活动中,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句子,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对比体会,合作识字

1.指生回答: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

2.(1)引导学生读课文的第1~3自然段的内容。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纠正字音。

①读准削肩冷鲜的读音。

②指导学习多音字朝重结。能根据不同的读音组词语。如重在本课读chnɡ,另一个读音是zhnɡ,可组词为重量。

(3)小组合作,交流识记削刮胡修冷重的方法。

(4)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①动作识字削、刮。做一做削、刮的动作,想一想生活中和削、刮有关的词语:削皮、削铅笔,刮风、刮胡子等。

②字谜识字胡。古时明月今相见。

③生活识字修。引导学生思考在哪里见过这个字。(修理部)课件出示修理部的牌匾,仔细观察这个字,在书写时不要忘了中间的竖,学生书空练习。

④形声字识字冷。冫,表义;令,表音。组词:冷清、冷气。

⑤对比识字重与量字形相近,对比记忆。

(5)课件出示第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

你不在,我们很不开心。以前每天早上你一边刮胡子,一边逗我玩。还有,家里的台灯坏了,我们修不好。从早到晚,家里总是很冷清。

指生读,师生评价,然后生齐读第一封信。

3.露西的第二封信都写了些什么呢?指生回答,课件出示露西写的第二封信。

亲爱的爸爸:

我们过得挺好。太阳闪闪发光。阳光下,我们的希比希又蹦又跳。请爸爸告诉我们,螺丝刀放在哪儿了。这样,我们就能自己修台灯了。还有,下个星期天我们去看电影。

爸爸,我们天天想你。

(1)引导学生朗读并体会。

图片指导学生将第二封信和第一封信对比一下,确定第二封信应该用高兴、幸福的语气去读。

(2)巩固识字,集体交流, 师适时补充:

①指导学生学习期字可以用生活识字法,如:一个星期共有七天,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另外,期与胡字形相似,两个字的偏旁相同,古和其分别代表着两个字不同的读音,虽然偏旁相同,但意思不一样,胡中的月字旁指肉,而期中的月字旁则表示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

②指导学习鲜。图片 鲜字由鱼、羊两字组成,最早表示鱼名,泛指活鱼, 后来引申为新鲜、美味的意思。

(3)指生读第二封信,师生评价。

①课件在第二封信结尾和鲜花的位置出示词语结尾和一大束鲜花,指名朗读词语。并利用课件放大结束和鲜,指名反复认读,并交流识字方法。

②字谜识字:束口字藏在木中间。

4.小结过渡: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在这两封信中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还能把这两封信读得既通顺又流利,把掌声送给自己吧!下面会写字中的朋友也着急跟大家见面了,让我们一起去跟它们打个招呼吧!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创设语境,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本环节,将本课的重点字集中在露西给爸爸的信中,不仅给汉字提供了反复出现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请学生认真观察生字的结构。

2.上下结构的字:今、支、笔。

左右结构的字:封、信、珠、灯、影。

全包围结构的字:圆。

独体字:电。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

今、支中都有捺,要写得舒展。

笔和电最后一笔都是竖弯钩,要注意强调这个笔画:竖要靠近竖中线,转弯要圆润,下面的部分要平,钩朝上。

4.学生描红,练写生字。

5.展示生字,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和基本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所以在写字指导上要从细微的笔画、结构入手,提高学生的书写质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延伸,巩固练习

1.把本课的生字读给家长听,口头组词,如果能将生字放入句子中读一读就更棒了。

2.将《一封信》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适当巩固有利于帮助孩子们加深印象,而与家长的合作,既复习了课堂所学,又可以增进亲子间的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复习: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字,男女生读词。

2.导入:本文的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几封信?信里都说了些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一封信》,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复习巩固生字、词语。同时,回顾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合作探究,品味语言

1.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2.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第3~14自然段,找出露西给爸爸写的两封信。

(2)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想一想:这两封信有哪些不同?

3.学生自主学习,全班交流。

4.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出示两封信的内容。

5.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我们很不开心。(板书:不开心)第二封信里,露西说我们过得挺好。(板书:很高兴)

图片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

(2)第一封信里,露西说爸爸不在家,不能逗她玩,没有意思。第二封信里,露西说她要和妈妈去看电影。

(3)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的台灯坏了,修不好,很心烦。第二封信里,她问爸爸螺丝刀放在哪儿,她和妈妈要自己修理台灯。

(4)第一封信里,露西说家里很冷清。(板书:冷清)第二封信里,露西写希比希又蹦又跳,家里很热闹。(板书:热闹)

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家里总是很冷清说明了爸爸在露西心里真的很重要。

(5)第二封信里,露西不仅写家里一切都很好,还写了她和妈妈很想爸爸。

6.小结并指导朗读。要从两封信中体会到露西的心情和想法的变化。第一封信里处处都是不开心,第二封信里字字洋溢着快乐的情感。

7.引导学生再次观察这两封信,说说还有什么发现。(第二封信的结尾,露西还画了一大束鲜花。)

8.为什么露西的信前后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呢?(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封信是在妈妈的引导下完成的,妈妈的一句我们过得挺好一下子就让露西开始想开心的事情了,在这样的心态下,露西的第二封信才会充满快乐的气息。)

设计意图:文中只提到了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的相关内容,没有以信的形式出现。此环节设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形象直观的信件再现了露西不同的心情,也为识字提供了具体语境。

三、讨论交流,深化主题

1.讨论交流:比较露西前后写的两封信,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我更喜欢第二封信,因为这封信是露西带着快乐的心情写的,爸爸读了信会高兴,不用惦记家人了。)

2.思考交流: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孤独,也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保持快乐的心情,想办法解决困难,不让爸爸妈妈操心。)

设计意图: 乐观地对待生活,这是一个生活道理。只有将这样深刻的道理融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生才会有所领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请你像露西一样给亲人写一封信,告诉他们,你最近的生活很快乐。

设计意图:以实践活动诱发学生乐观生活的情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延伸。

7、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说课稿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

二、说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教法

1.《曹冲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我还采用自主发现式的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自主权。于是,我设计了读完课文之际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的学习汇报活动让学生在相互补充之后,明白文章的脉络以及内容。避免教师的灌输式的教育。

5.从理解的角度看,曹冲所说的四句话全是重点和难点;从表达的角度看,它是读写的结合的范例;从学期的重点及阶段的连续性来看,它又是典型材料。在这里可以把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能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最后据此,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写自己做过哪些聪明的事。抓住了它能一举多得。

四、说教学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

而知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

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

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

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要像曹冲那样多动脑。

五、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时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

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地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出反驳的语气。

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地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地说一段话。让学生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

《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别人合理的意见。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谁能说一说大象长得什么样?

(看课件)有没有见过称象?

(板书:称象)如果叫你称象,该怎么办?

然而大约早在1800年以前的时候,我们聪明的祖先中有一个才7岁的孩子,就出色地完成了称象的任务。他的名字叫曹冲。他是三国时代魏国国王曹操的儿子。你们想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称象》。

二、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

课文讲了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三、自主识字,有针对性地指导

1,给课文中要求会认的11个生字画上圆圈,自己读读字音,想办法记忆字形。

2,学生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

3,在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教师作有针对性的指导。

4,教师出示生字组成词语的卡片,让学生认读词语,巩固识字。

5,学生再次自读课文,强化识字效果。

四、分步细读,读懂各段意思,重点感悟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悟大象又高又大。

(1)指名朗读。

(2)学生画出写大象又高又大的语句,互相交流再出示这头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这个句子,指导朗读,体会大象又高又大。

(3)激发想象,发展思维和语言。

大象的身子像(堵墙)

大象的身子还像( )

腿像(四根柱子)

腿还像( )

(4)指导朗读,提示学生读出惊奇、疑问的语气。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官员们的称象办法。

(1)四个同学一组,分角色练习朗读,再互换角色朗读。

(2)思考、讨论:官员们提出了什么称象办法?他们的办法好吗?为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感悟曹中称象办法的巧妙。

(1)自由朗读,要求读熟。

(2)教师出示先再然后等表示承接关系的词语,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再指名学生说,师生共同评价,看是否把曹冲称象的办法说清楚了。

(3)实验演示指名学生上讲台,一边说一边通过道具实验演示曹冲的称象办法教师提醒全班学生认真观察。

(4)思考、讨论:曹冲的称象办法好吗?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知道用船代替秤,解决了提不动的难题;用石头代替大象,解决不能把大象宰割成一块一块称的问题,从而认识到曹冲称象办法的巧妙)

5、指导朗读最后一段,注意微笑着果然这两仑词的语气。

五、升华认识,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一头大象,官员们想不出好办法称它的重量,小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呢?

(绝大多数学生会说曹冲善于观察、肯动脑筋,这也正确深层次探究曹冲怎么会想出这么个好办法,则缘于他善于联想秤提不动大象,曹冲想到船载得起;宰大象秤重量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大象呢?曹冲又联想到石头,石头可以代替大象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曹冲善于联想的特点)

2、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的故事,今天又学了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的故事,有的同学还知道比利时的小英雄撒尿浇灭导火索的故事那么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什么难题,想了什么办法解决呢?还有什么难题,现在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说出来吧,大家帮你想办法,好吗?

三、完成课后第3题

1、自由朗读句子,再指名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语气。

2、说说每组的后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 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 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 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 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 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 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 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 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 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 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 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 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最好?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 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 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 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 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 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 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 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 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 总结全文

1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8、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做手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次口语交际安排的是让学生介绍一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旨在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插图中的小朋友剪剪、贴贴、画画,展示了许多有意思的手工作品:虫子、大熊猫、七星瓢虫、大树、房子从插图上看,这些作品有的可能是独立完成的,有的可能是合作完成的。这也提示学生,可以和好朋友一起完成手工作品,感受合作的乐趣。  教材提示了本次口语交际的练习要点:按照顺序说;注意听,记住主要信息。按照顺序说,可以让学生回顾《曹冲称象》一,曹冲在讲述称象的办法时,用上了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制作过程时,也可以用上这样一些表示顺序的词语,让表达更加有序;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表示顺序的词,如第一步、第二步。除了说的要求要落实,听的要求也同样重要。听的时候要记住主要信息,要求听得专注,边听边记。  【教学目标】  

1.选择自己的一手工作品,能按照顺序介绍制作的过程:

2.认真聆听别人的介绍,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重点、难点】能按顺序介绍制作过程;能够一边听一边记住主要信息。  

【教学时间】1时  

【教学建议】  

一、创设情境,初步练说  

前创设手工节情境,布置学生制作好手工作品,并在教室中展出。学生既是手工作品的制作者,又是参观者。以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表达的兴趣。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参观作品,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  

上伊始,教师可以从展出的作品中,挑选出一个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请这个制作者带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围绕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进行初步练说,要求练说的学生把步骤说清楚,其他学生认真听,有不明白的地方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教师相机指导:  

说清楚制作过程。针对具体的手工作品,指导学生说清楚手工作品及其组成部分的名称,制作时所用的工具的名称,以及重要的步骤等。  

按顺序来说。可以结合《曹冲称象》一第四自然段,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说说除了再、然后,还有哪些表示顺序的词。提示学生试着用先、再、然后、最后第一步、第二步等表示顺序的词语进行练说.  

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应结合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中提出的倾听要求,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有礼貌地提问和补充。  

二、示范引路,指导听说  

在学生初步练说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示范,指导学生学习示例中按顺序说的方法,并记住主要信息。以折纸飞机为例,教师一边演示,一边介绍制作过程,让学生听完制作过程后,说一说他们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

折纸飞机示例如下:  

同学们好!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手工作品是我折的纸飞机。折纸飞机的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将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再打开,纸的中间出现一条中心线。  

第二步,右边的两角向中心线对折,折出尖头。  

第三步,将长方形纸横着对折,尖头对准中心线。  

第四步,右边的两角再向中心线对折,将露出的小尖角折上来。  

第五步,将纸翻过来,再沿着中线对折,并折出飞机的翅膀。  

我的小制作介绍完毕,同学们听明白了吗?

折纸飞机图示如下:  

模仿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展示表达的范例,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表达。通过交流,突出本次口语交际训练的两个要求:按照顺序说,记住主要信息。  

学生听完示例之后,说一说自己记住了什么主要信息,并交流记住主要信息的方法。  

教师相机指导:  

认真听。一边听,一边思考制作的过程。  

注意介绍的顺序。  

记住主要步骤。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有礼貌地提问,加深印象。  

三、自主介绍,交流分享  

将学生分成小组,组内同学轮流介绍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教师可以出示以下要求:  

1.小组成员轮流介绍手工作品,告诉同学你做的是什么,是怎么做的。

2.组内同学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信息。有不明白的地方,要礼貌地提问。

3.各小组推荐一位代表进行全班展示。  可以利用口语交际评价表,从表达和倾听两方面引导小组成员进行自我评价。  

四、全班展评,实践提升  

教师创设班级手工作品制作大赛的情境,激发学生表达和倾听的积极性,活动开始前,介绍比赛规则:  

1.每绢选派一位代表参加比赛。

2.以小组为单位,为每一位选手填写评价表

3.认真听,听完后说说记住了哪些主要信息。  

比赛开始前做好准备工作:  

请各组代表抽签决定介绍作品的顺序。  

在班级中推选两位主持人主持比赛。  

给每纰发放评价表。

4小组代表按照抽答顺序上台介绍自已的手工作品听的同学如果有小明白的地力,听完后,要礼貌地提问。听完一个吲学的介绍,其他同学要说说自己都记住了哪些主要的信息。  

根据评价表,对本次活动进行一个总结,说说哪位同学介绍得好,好住哪里;哪位同学最会听,表现在哪里。通过交流.再次引导学生如何说清楚,如何听明白。  

五、作业  

下,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者听了别人介绍的手工作品及其制作过程之后,选择喜欢的作品自已动手实践,不会做的地方可以向同学请教。

9、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名字里的故事》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口语交际,单元要素是预测与推想,本次口语交际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把了解到的信息说明白、讲清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有礼貌地回应。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及交际素养,同时通过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学情分析:

本次口语交际,要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名字并不难,但考虑到部分学生可能不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或来历,课前也没有做预习,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将要讲的内容讲清楚。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了解自己或他人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2.通过范例学习、观看视频,小组交流等活动,能按顺序、有条理地把自己或他人名字里的故事讲清楚。

3.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培养友善待人的行为意识。

教学重点:

能按顺序、有条理地把自己或他人名字里的故事讲清楚,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回应, 培养友善待人的行为意识。

教学难点:

听别人讲话的时候,要礼貌地回应,培养友善待人的行为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由姓引名,揭示课题

1.回顾旧知,引出姓氏。

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关于姓氏的诗歌,你们还记得吗?(生齐声背诵《姓氏歌》)

过渡:通过这首歌,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姓氏的丰富,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

2.引入名字,提示课题。

师谈话:除了姓之外,我们每个人还都有一个名。姓代表家族延续,那跟在姓后面的名就代表你独特的个体了。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名字里的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带领学生回忆《姓氏歌》,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再由姓引入名,揭示课题。】

二、大胆猜测,学习介绍

1.猜猜米小圈 霍去病名字里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2.讲讲自己名字的故事,学习介绍。

过渡:他们的名字有意思吧,老师猜你们的名字也一定有着特别的故事。

(1)请学生做自我介绍。要求:说清自己名字是什么,哪几个字,谁取的?(板书:姓名)

(2)聊聊自己名字的含义。

过渡:名字不是简单的代号,还有着特别的含义呢。

示例: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刘耀杰,耀是闪耀的耀,杰是杰出的杰,取这个名字是因为爸爸希望我是一位才能出众的英杰。(板书:含义)

(3)观看有关名字来历的小视频,了解不同名字的不同来历。

相机采用采访式互动,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里的含义或来历。

明确名字的来历,可能是纪念家人、源于出生时间或家族辈分等。(板书:来历)

3.总结交流自己名字里的故事的方法。

师生交流,总结有条理的介绍自己名字里的故事的方法。(提示:先说自己的姓和名分别是什么,再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板书:①说说姓什么,叫什么,可以说说小名;②说清楚是哪个字;③名字是谁取得;④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人物米小圈和名字具有典型意义的霍去病引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他们名字的来历或含义,激发学习兴趣,顺势导入自己名字里的故事,指导学生把和名字有关的信息讲清楚。】

三、交流互动,运用方法

过渡:掌握了交流方法,下面就和你的同桌说说名字里的故事吧。

1.明确要求,可以讲自己名字里的故事,也可以分享家人、名人名字里的故事。同桌间按照总结的思路进行交流名字里的故事。

2.相机推荐几名学生展示交流成果,适时评价。

(1)说的同学:是否做到了先说自己的姓和名分别是什么,再说名字的含义或来历。

(2)听的同学:是否做到了边听边思考,有礼貌地回应。

引导明确礼貌回应:给予说话人微笑点头、眼神赞许;提问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运用恰当的语气。(板书:礼貌回应)

【设计意图:在学生习得交流方法后,提供交际思路,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实际运用方法。展示交流成果环节,顺势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或不理解的内容进一步提问,落实礼貌回应的教学目标。】

四、小结收获,布置作业

1.师谈话:通过今天的口语交际,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发言,老师相机引导强调口语交际的关键:有条理地说、有礼貌的回应)

2.回家给家里人说说,你从同学的讲述里知道了哪些新鲜事。

3.搜集以下名人名字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钟南山 屠呦呦 李白

【设计意图:在学生分享收获时,相机总结本节课的交际要点。并鼓励学生回家给家里人讲讲同学名字里的故事。作业布置方面,选取不同领域有代表性且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名人,激发学生搜集名人名字故事的兴趣,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又是一个拓展延伸。】

10、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那一定会很好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缩、努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与《卖火柴的小女孩》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

  学习单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了解主人公的生命历程,感受它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积极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聊心愿,导入新课

  1.出示月亮图片,谈话:看图猜一猜老师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2.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老师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飞上月球,像嫦娥一样,在月亮上散散步,到桂树底下乘乘凉,说不定还能和嫦娥聊聊天呢!那一定会很好。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心愿呢?用上________,那一定会很好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的心愿。

  2.揭示课题:有一颗小小的种子,它也有着自己美好的心愿。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猜心愿激发兴趣,聊心愿导入课题,这样轻松愉快的谈话能够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进去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通过心愿的畅想,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向往那一定会很好。

  二、回顾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教师一边板书课题一边引导:课题上这个*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这学期我们已经学过哪两篇略读课文?(课件出示第3课、第7课图片)

  2.谈话:大家之前是怎么学这两篇略读课文的呢?

  预设:迁移精读课文学到的办法、借助阅读提示学习

  3.出示阅读提示,教师引导:自己读一读阅读提示,提示中有哪些要求,并用序号标一标。

  4.学生自读阅读提示、标序号后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本课是三年级第三篇略读课文,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通过回顾前两篇课文及略读方法,读一读、标一标本课的阅读提示,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为接下来的自主学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了解生命历程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默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并在文中圈出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主人公变成的事物。

  3.学生自主交流种子生命经历中的4次变身,教师相机板贴主人公的卡片。

  4.同桌互相简单地说一说种子的生命历程。

  【设计意图】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三年级教学的重难点,通过快速默读并思考到圈关键词,再按顺序摆一摆卡片,帮助学生搭建了支架,并利用流程图,让课文主要内容一目了然。

  四、默读课文,体验美好心愿

  1.教师引导: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历程中,它所变成的事物都有自己美好的愿望。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它的愿望,并用横线划出来。

  2.学生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主人公愿望的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出示4个愿望。请同学们读读愿望,想一想,如果你就是它,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

  (1)如果你就是它,想一想,你为什么一定想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学生汇报时相机正音缩成一团的缩是平舌音。引导学生感受种子的难受,并代入角色用迫切的语气说出自己的心愿。

  (2)你为什么想做一棵会跑的树啊?

  (3)你为什么想要休息一会儿,躺下来呢?

  4.教师小结:多么美好的愿望啊!如果这些愿望都实现的话,那一定会很好。来,大声地说出你的美好愿望吧!

  5.学生分小组感情朗读四个愿望。

  【设计意图】通过代入角色让学生想象那一定会很好的言外之意,学生才能切身体会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样的体验式想象不仅能引领学生感受这些愿望的美好以及心怀美好愿望所带来的幸福感,还在学生的情感意识中雕刻出一个个鲜活的童话形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五、再读课文,感悟人生态度

  1.布置学习任务:从美好愿望的产生,再一次次的转变,在这一段段历程中,心怀美好愿望的主人公都经历了什么事呢?再次默读课文,圈画出关键词句。

  2.课件出示学习单,自主探究完成学习单。

 

  3.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评。

  预设:

  (1)努力生长、站在阳光下:出示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努力生长的?站在阳光下的感觉如何?并指导读出种子的努力和快乐,感悟它努力向上的心态。

  (2)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出示第5自然段,引导想一想当它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的时候会说些什么,感悟它积极主动的态度。

  (3)在山路上跑来跑去、听耳边呼呼的风声:出示第7自然段,引导学生说说省略了什么?手推车推着这么多东西的时候心里会想什么?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为什么会这么舒服?最后再感情朗读感悟它的知足和幸福。

  (4)骨头吱吱嘎嘎地响、费力地跑来跑去:相机正音吱吱嘎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的骨头都会吱吱嘎嘎地响了,为什么还要这么费力地跑来跑去呢?并说一说这是这是怎样的手推车。感悟它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5)吱呀摇晃、挺直腰背坐着:正音拆是翘舌音,引导学生想象椅子这么吃力,为什么还要挺直腰背呢?并用一句话来赞美它。感悟它负责任的态度。

  (6)满意地舒展着身子:引导学生说一说它此刻的内心想法,可能会说些什么?感悟它幸福、平和的心态。

  4.教师小结:你喜欢这样的主人公吗?为什么喜欢它?

  5.学生交流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学习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明确自学任务,还能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率。不仅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探究创设了机会,更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六、比较学习,推荐阅读

  1.谈话:略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了,接下来思考第二个问题: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出示学习任务:

  (1)回顾《卖火柴的小女孩》,想一想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小组讨论,把关键词填在图表中。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展示学生的图表,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相关内容。

  3.教师小结并推荐阅读:同样是童话,但作者的想象不同,角色不同,地点不同,情感不同。童话的想象可真丰富、真有意思呀!像这样的童话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大家还可以读一读《红纱巾》《爷爷一定有办法》等,这些童话的想象也非常丰富。

  【设计意图】推荐的两个故事都用重复且富有节奏的文字细腻地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的一段段神奇的历程。非常适合学生阅读,便于学生迁移运用课文中的阅读方法。

11、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精卫填海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帝、曰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少,会写帝、曰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4.能和同学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这三篇课文都和神话有关。谁来说说你对神话的了解?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精卫填海》,这篇课文和另外三篇不同,是一则文言文。

二、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练习写字。

(出示自学提示)

1.师:请大家读自读提示,按要求学习。

提示: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

2.师:课文读的这么熟练,把单字挑出来你还能读准么?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生字曰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日和曰的区别,曰字要写得扁平一些,中间的短横起笔靠着左边的竖,右边不能靠着折笔画。

3.引导学生读出课文恰当的停顿。

(1)师:文言文要读好停顿,才能读出韵味来。仔细听桑老师读,你再试着模仿读一读。

(2)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句子比较难读?重点强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停顿。

(3)再来练习读文,指名读,男女赛读。

(4)学生齐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

1.课文读得有滋有味,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读懂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

2.用你喜欢的方式来理解这个故事。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4.结合刚才的理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讲讲精卫填海的故事么?

5.朗读并背诵课文。

(1)带着对课文的理解再读课文。练习背诵。

(2)自由背诵课文.

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神话具有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这篇文言文中,你觉得哪些地方很神奇?

2.师讲述: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游玩,却不料发生意外,溺水而亡。但她不屈服与命运,化为了一只精卫鸟。我们再来看插图。

3.指导看插图:观察精卫的外形、动作、神态,说说此刻精卫眼中的东海是怎样的?(波浪滔天、十分凶险等)

4.面对波浪滔天,凶险的环境,精卫是怎么做的?精卫在填海过程中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对这些困难,它是怎么做的?

出示句式:

面对狂风巨浪,精卫 。

面对他人的不解和质疑,精卫 。

面对 ,精卫 。

学生根据句式汇报想象。

师:文中的精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结合文中具体语句来谈一谈。

出示: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引导:衔西山之木石只坚持了一天吗?(抓住常衔,想象精卫填海的时间漫长、意志坚定、毅力顽强.....)。板书:不屈不挠

五、拓展阅读(《学习巩固》13课《夸父逐日》)

1.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特征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打开《学习巩固》42页,结合注释理解这篇文言文。思考:1.你觉得哪些地方神奇?2.夸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推荐阅读《山海经》。

12、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盘古开天地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你都读过哪些神话故事。

生: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女娲造人

师:不少。咱们看,神话故事,神就是神仙或是神化的古代英雄,关于他们的故事怎么流传下来的呢?靠的是人们口头讲述使其代代相传,所以叫神话。神话故事给你什么感觉?

生:神奇、充满想象、很奇特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古老的一篇神话故事,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师:昨天预习了,能不能联系课文说说课题中开什么意思?

生:第一段说 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开是分开的意思。

生:第二段说盘古用斧头劈开了天地,开是劈开的意思。

生:最后一个自然段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开是创造的意思。

师:你们很会读书,字的解释就来源于课文中,所以仔细读课文,能解决你很多疑问。

二、读课文,讲故事

(一)读故事,讲出故事

1、完成学习任务单1,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你们都爱听神话故事,那想不想学学怎么讲神话故事?

生:想。

师:好,来看看讲故事第一招: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什么会有这个故事,这是故事的起因;在这个故事中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这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这是故事的结果。请你快速读文,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哪里,完成学习任务单上的第一小题。

生读文,勾画,完成作业。

师:找好的同学来分享。出示作业单

(学生在区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还有难度,这是第一次让他们明确找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13个孩子一次性找对了。)

生:故事的起因是第1自然段,经过是2-5自然段,结果是第6自然段。

2、完成学习任务单2,了解故事的具体经过。

师:好,找得很快。那就要再挑战自己了。再读课文,完成学习单上的第2个小任务。

生边认真读课文边找出世界的样子和盘古的努力。

3、完成学习任务单3,初步讲故事

(1)自己结合学习任务单2和课文,讲讲这个神话故事。

(2)同桌互相讲讲,相互补充。

(3)学生展示讲,初步讲故事,要求:具体 完整

下面是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一:

故事的起因:第( )自然段 故事的经过:第( )段 故事的 结果:( )自然段

学习任务单二:同桌互相合作,完成下面的任务清单

故事的起因:世界( ),盘古( )

故事的经过: 盘古醒来,睁眼一看,世界( )

盘古翻身坐了起来,大鸡蛋( )

盘古( ),大鸡蛋碎了。

盘古站在天地当中,天和地( )

盘古倒下后,身体( )

故事的结果:盘古( )

学习任务单三:

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自己先简单讲讲这个故事。

(二)读故事,讲出神奇。

师:孩子们,了解一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我们讲出一个故事的前提。刚才你们都做得很好。但是我们讲故事,可不能局限于就是简单复述故事,我们还要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神话故事我们要讲出什么?

生:讲出神话的神奇之处。

师:对,神话故事最大的特点是想象力丰富,很神奇,讲神话故事就要讲出神奇,吸引读者。这篇文章同样有很多很神奇的地方,请你先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神奇的地方,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神奇。

生通过朗读体会神话的神奇,重点指导第五段的朗读。

1、教师读实际,学生读想象

师: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体,变成了

生: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师:他发出的声音,化做了

生:隆隆的雷声。

师:他的左眼变成了

生:太阳,照耀大地。

师:他的右眼变成了

生: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师: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

生: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师:他的血液变成了

生: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的汗毛变成了

生:茂盛的花草树木。

师:他的汗水变成了

生:滋润万物的雨露。

2、教师读想象,学生读实际

师:可以说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出了整个美丽的世界。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是他

生:呼出的气体。

师:隆隆的雷声,是他

生:发出的声音

师:照耀大地的太阳是他的

生:左眼变成的。

师:给夜晚带来光明的月亮是他的

生:右眼变成的。

师: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是他的

生:四肢和躯干变成的。

师:奔流不息的江河是他的

生:血液变成的。

师:茂盛的花草树木是他的

生:汗毛变成的。

师: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的

生:汗水变成的。

随着一点点上移的文字,又将整段文字读了一遍。

3、引导学生想象

他的头发飞上天空,变成了

他的身躯,化做了

他的牙齿骨骼变成了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

师:谁先来试试,把故事的开头讲得神奇一点。

生先示范把开头讲神奇。

师指导讲开头、结尾,如何讲神奇:神奇的动作做出来 神奇的语气要表现 神奇的想象要补充

同桌互相练,如何把经过讲得更神奇,更吸引听众。

生练,生展示。

(反思:师指导学生边讲边做出劈的动作,天和地生长的过程;一万八千年表示时间的词要读出神奇;第五段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补充想象。)

(三)读故事,讲出喜爱

师:你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能把这个故事讲得明白、清楚,还能把故事的神奇之处讲得那么好。如此神奇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主人公盘古,你们喜欢盘古吗?

生:喜欢。

师:你们那么喜欢盘古,那就要让别人听你的故事中也喜欢上盘古,这才是讲故事的高手。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讲故事的高手。只要你再认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看看你喜欢盘古的什么?

生默读文体会盘古的精神

生分享

生:我喜欢盘古的不畏黑暗,看到周围黑暗一片,就用斧子来劈开。

生:我喜欢盘古的坚持不懈。盘古始终撑在天和地之间。

生:我喜欢盘古的舍己为人。倒下后身体变成了世界的各个部位。

生:我喜欢盘古的勇于牺牲。

师:仔细品读课文,才能知道盘古有这么多值得歌颂的精神:坚持不懈、舍己为人、勇于牺牲。这样伟大神话人物的故事更应该讲下去,依靠我们,依靠我们的世世代代。你能再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吗?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之情。自己先讲讲。

生展示讲

(反思:讲出神奇和讲出喜欢,这两个层次之间没有什么递进的关系。讲出对人物的喜爱,主要是为了完成课后第一小题说说你心目中的盘古是什么样的,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时间紧张,孩子没有充分的时间体会,人物形象多是教师强加的。)

三、回家给家人讲故事

师:一个故事读完,一个故事讲完,总让我们觉得意犹未尽。神话故事就是有这样的魅力。今天晚上回去把这个神奇的故事讲给亲人听,尽量做到讲出神奇,讲出你对盘古的喜爱。讲故事的视频发在家长群。

板书设计:12《盘古开天地》

起因(1):混沌

经过(2-6):开天地 盘古:不怕黑暗 坚持不懈 勇于牺牲 舍己为人

结果(7):创造世界

13、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以品读感悟、想象画面为主要手段,使学生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学生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同学们,大家一起看单元导语页,回顾一下在这个单元里对我们提出了哪些学习要求?

第一条是阅读方面的要求,第二条是习作要求。上节课我们已经从《古诗三首》中感受到作者从颜色、气味、不同角度等方面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方法。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叶圣陶笔下《爬山虎的脚》,继续学习观察和表达的方。板书课题和作者

二、简介爬山虎

爬山虎 又叫常春藤、巴山虎。它的茎如果不攀援在别的物体上就无法向上生长。爬山虎的茎上有卷须,卷须生有许多分枝,每根分支的末端都有吸盘,能够附着在墙壁上、大树上或岩石上。爬山虎附着在墙壁上非常牢固,如果不用大力气,很难将它扯下来。爬山虎的生长速度非常快,如果在墙边栽一棵,它的茎很快就会蔓延整个墙壁。另外爬山虎具有美化环境、遮挡强光、降低噪音、保持空气湿度等作用。

三、出示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2.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的方法,初步感受连续观察,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逐渐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四、自主读识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6页,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写了有关爬山虎的哪些事情?

检测学习成果。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你会读吗?

均匀 叶柄 蜗牛 枯萎 弯曲

你会写吗?

虎 占 茎 柄 萎 隙 操 嫩 顺

固 瞧 叠

大家读得真认真,敢接受老师的检测吗?你会读这些词语吗?先自己试着读一读。我们来开火车。蓝色的字是这节课的多音字。在这里它的读音是?你说。另一个读音怎么读?你来说。

这些是本课要求会写的字,这里边有几个字容易写错,谁来提醒大家。(隙、嫩、瞧)请赶快拿起笔,把这三个字在田字格中描一遍。(请同学们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

2.课文写了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和爬山虎的脚。板书

五、合作读议

再次读课文,画出你认为作者观察细致的句子并在旁边进行批注。

温馨提示:

1、画出作者观察细致的句子。

2、有感情的读一读所画的句子。

3、在旁边进行简单批注。

交流一: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这位同学找得很准确,他找到的是这些句子,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

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句话是写爬山虎脚的颜色。板书

爬山虎的脚长在哪里?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这就是爬山虎脚的位置。板书

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大家看,这就是蜗牛的触角。这就是爬山虎脚的形状。板书

作者从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三方面进行细致观察,今后我们在描写事物时,也要进行仔细观察。

过渡句:作者对爬山虎的脚细致观察的句子,还有哪些?

交流二

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在爬的时候,尤其对它的动作观察细致。请你画出表示动作的词。板书

1、你来说。

2、跟他不一样的。

3、谁来补充?

爬山虎是这样爬的,我们一起来演一演。我来读,大家演。

小结: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准确使用动词,生动形象地给我们介绍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其实我们在写话的时候也可以运用动词使自己描写的事物更生动、形象。

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使用动词补充句子。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动词,谁来读?你来。试着用上动词,选择一幅或几幅描绘你所看到的画面。

这几种不同的姿态,我们可以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连起来写一段话。

哪位同学读一读你的作品。

池中的荷花已经开了不少,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的马上要破裂似的。

有了细致的观察,才会有准确生动的表达。

过渡语:作者细致观察爬山虎脚的句子还有哪些?

交流三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爬山虎脚的变化,作者是怎么发现的呢?

那一会儿就发现了吗?

长时间细致的观察,这就叫做连续细致观察。

过渡语: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是写连续观察的?

交流四

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板书

你找出的是爬山虎叶子的句段。你从哪些词语发现作者连续观察?(刚长出来、不几天、长大了)

你找的真准。你真会读书!

最后一句话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叶子被风吹过的动态美。

我们一起接读这段话,老师读蓝色的字,大家都黑色和红色的字。

总结全文: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学会了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使用动词 ,进行生动形象的表达。在今后的生活和习作中我们也要注意细致观察,准确表达。

六、课堂检测

1、读句子,注意红色的词语,体会下面两句话的不同。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变成灰色。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2、仿写训练

请你试着用上这些动词写一写:张开、飘落、摇摆、露出、等)写一写你了解的一种植物。(植物图片)

生练笔,交流展示评价。

板书:

爬山虎的脚

叶圣陶

位置

叶子 嫩红 嫩绿

脚 位置 形状 颜色

怎么爬 动词

脚的变化 枯萎 牢固

连续、细致的观察准确表达

14、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少年中国说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做到连贯有气势,背诵课文

2.结合注释,读懂课文,关注特殊形式,读出气势节奏。

3.结合资料,读出对于国家的热爱,对于旧中国的无奈和对青年的希望,对新时代的自豪。

教学重难点:结合注释,关注形式,读出气势和节奏。结合资料,读出浮躁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少年中国说》,谁来读这个题目,从学生朗读题目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少年中国和说之间的停顿,引导学生了解说作为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和平常的说话是有区别的。带着理解,再读少年中国说。

二.分段教学,突出重点。

(一)第一自然段:理解意思,关注形式,突出气势。

联系课题,自读理解:

表扬学生理解课题后读得更有味道,自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第一自然段的意思,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学生交流,关注形式:

(1)通过自读理解,你知道了那句话的意思?

如学生有困难。出示第一句少年富则国富 尝试用一个关联词来替换则(如果 就)

(2)学生解释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第一自然段相同的句子形式。少年则国。这样的句子形式,我们以前见过(排比)

(3)你会怎么来读这个排比句?排比段落?

(二)第二自然段:关注注释,理解句意,读出气势。

1.理解意思,关注句式,我们就能读出文言文的形式。你能说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吗?

2.提示学生关注注释,通过注释,你知道了哪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主交流。了解意思后,请你再读课文,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3.关注特殊形式

课文中红日。伏流,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的意思我们都知道了,他们和少年中国有什么联系呢?

4.请你结合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三.结合资料,读出情感。

1.出示意启超的资料。(关注其爱国和改革家的身份,读出对国家的热爱和对少年改变旧中国的希望)

2.出示清末列强割据的资料。(关注清末受列强割据的场面,将自己想象为梁启超,读出对时局的无奈,悲痛和对少年的希望)

3.出示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资料。(对比之前的资料,读出欢欣鼓舞,和对于国家民族的自豪之情)

15、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搭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01 教材解析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02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词句,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对课文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学习并掌握提升阅读速度的方法。

首先,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交流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然后,细读课文,把握主旨,借助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要把提高阅读的速度的指导和运用贯穿始终。

0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学为主,分组合作,研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重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04 重点难点

难点

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师: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预习,完成课后习题一。

2课时

第一课时

05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要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06 教学流程

一、图片导入

1.师:(课件出示走搭石图片)在我国北方农村,进入秋天,天气转凉,我们会看到图片上的景象,小溪里有一排排石头,人们踩着这些石头过河。这些石头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搭石。今天我们就跟随着作者刘章一起走进他的家乡,去看看这些平凡的、默默无闻的搭石。(板书课题:搭石)

2.作者简介。

刘章,生于1939年,河北省兴隆县人。当代著名诗人,一级作家。1957年开始发表作品,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被誉为农民诗人。著有诗集《燕山春》《南国行》《北山恋》等。

二、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1.教师出示阅读要求,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好后举手。

(2)集中注意力,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3)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反复回读。

2.检测阅读效果。

(1)教师统计学生默读课文所用时间。

(2)交流默读时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①什么是搭石?

②家乡的人们什么时候摆搭石?

3.交流阅读体会。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有的同学读得快,但理解得不够准确;有的同学虽然读得慢,但是理解得准确;有的同学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还有的同学读得慢,理解得还不够准确。下面我们就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进行交流。

(1)交流自己的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有回读现象,哪些地方出现了回读,为什么会出现回读,如何集中注意力等。

(2)请读得又快理解得又准确的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

(3)教师总结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建议:阅读时要让自己尽可能地进入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难理解的句子,不要回读,可以联系上下文来帮助理解;眼睛注视课文;通句通行地读,不要逐字逐句地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书写示范,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2.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描绘了哪些美好的乡村生活画面?

出示填空:

3.合作探讨,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什么是搭石。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体写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点明主旨,揭示搭石承载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第二课时

07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8 重点难点

重点

1.品读课文中描写的关于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想象画面,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2.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理解作者为什么说搭石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难点

抓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09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说搭石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学生齐读:进入秋天,天气变凉,这就是搭石。)

二、细读文本,品搭石

(一)品读第2~4自然段。

1.在作者心目中,搭石除了可以用来过河,还是什么?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搭石构成了怎样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去感受吧。

3.品读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把描写老人摆搭石的动词圈出来。(放、找、搭、踏)

(2)老人来回踏搭石的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呢?

(我得试试这块搭石稳不稳,不然别人走的时候就可能掉进水里了。)

(3)从老人摆搭石的一系列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为他人着想)

(4)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朗读这一自然段。

4.品读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人们走搭石时的情景的句子。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地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文中的协调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

(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也没有人指挥,一行人走得既轻快又整齐,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那么和谐。)

(3)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一段,感受这如诗如画一般的美景。

5.品读第4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自然段,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人们走搭石时互相礼让、尊老爱老。)

(2)如果人们都不互相礼让,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可能会出现争吵、甚至有人掉进水中。)

(3)你们平时生活中有出现过互相礼让的情况吗?

(4)年轻人是怎样背老人过河的呢?(俯下身子)这说明了这儿的人们对老人非常尊敬。

(5)老人过河后,可能会对年轻人说些什么呢?年轻人又会怎样回答呢?

(老人可能会对年轻人说:谢谢你,小伙子。年轻人可能会回答:不用客气,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6)试想一下,如果有小孩子来过河,这里的年轻人会怎么做?

(弯下腰来把小孩子抱在怀里过河。)

(7)你认为背老人过河是理所当然的事吗?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属于理所当然的事呢?

(8)一块块普通的搭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好的画面,让我们再次大声地朗读第2~4自然段,感受这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二)品读第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如何理解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这句话。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一排排搭石,象征着乡亲们一颗颗淳朴、善良的心,是传递乡亲们情感的纽带,更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三、课堂小结

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传递,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像搭石上发生的那样平平常常的小事,它们虽小,却时刻温暖着我们。请同学们睁大自己的火眼金睛,找找身边的美。

10 板书梳理

搭 石

联结情感(联结小路)无私奉献(淳朴善良)

16、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灯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关于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励我们要学好本领,建设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开创的新中国。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思路,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为此做出的贡献,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2.理解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3.把自己在灯光下学习时所想到的写下来。

【教学重点】

1.从郝副营长在激战前的神情和谈话,理解先烈的宽广胸怀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学习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2.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教学策略】

灯光,我们都非常熟悉,平时并不特别注意它。本文作者去对灯光有着特殊的感受,因为在他的经历中,围绕着灯光,发生过一个感人的故事。在教授本课时我们主要要让学生认真体会课文中几次出现的多好啊!明确各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是,看到了什么,可能想到了什么?从而体会郝副营长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出灯光之题目:

提问: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初步学习了《灯光》这篇课文,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灯光》。

二、细读课文,理解灯光之内容:

师:上一节课,同学们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了课文的思维导图,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优秀作品参加班级的展示。

生:小组范围内传阅思维导图,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准备参加班级的展示。

师:请一名学生展讲思维导图。

(生展讲,老师记分,其余学生评价,质疑和补充。)

生1:我想评价一下他画的思维导图:思路清晰,线条流畅,我很喜欢他写的心得体会,把本课的中心都罗列出来了。

师:你的评价很精准,说明你看得仔细,听得认真。

生2:我要质疑:请问,课文开头和结尾描写天安门前的灯光是为了什么?

师:你真是一个大胆质疑的孩子,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3:我觉得是看到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路人才会说多好啊,才会引起作者的回忆。

生4:现在我们能够在明亮的灯光底下学习了,而且还有这么璀璨的灯光,郝副营长的愿望实现了。

师:这种写法就是首尾呼应,其实我在平时的习作也经常用到这种方法。

生5:我还有一个问题:文章几次写了多好啊作用是什么?谁能帮我解答?

师:你真是一个会读书的孩子,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

生5:多好啊出现了3次。第一次: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看到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引起我的回忆。第二次: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郝副营长看了书中插图后,对图上的孩子能在灯光下看书深感羡慕,憧憬着自己也能用上电灯。第三次:课文第七自然段。说这话的依然是郝副营长,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师:你真是我们班同学学习的榜样,回答问题具体全面。

师小结:刚才老师听到了你们精彩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到了你们思维的碰撞,你们太厉害了。

三、品读体会,感悟灯光之内涵:

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对灯光这篇课文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接下来我们继续研读。

教师质疑:结合课文体会郝副营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留下这样的印象?

学法指导:

1.学生自己读课文,把想法写在学习单上;

2.组长组织组员在小组内讨论;

3.班级展示。

(1)用有感情的朗诵展示画出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交流过程:

1.展示的小组学生朗读:

这会儿,他正倚着交通沟的胸墙坐着,一手夹着自制的烟卷,拿着火柴盒,一手轻轻地划着火柴。他并没有点烟,却借着微弱的亮光看摆在双膝上的一本破旧的书。

师:同学们,老师发现你们组的学生一个个都是朗读高手,读得如此投入。通过读你还能了解什么?(我们知道了这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他热爱读书)(板书:热爱读书)

带着感受集体读一读这段话。(重点理解郝副营长对读书的热爱)

2.出示,学生齐读。

听说一按电钮,那玩意儿就亮了,很亮很亮他又划着一根火柴,点燃了烟,又望了一眼图画,深情地说: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

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热爱。(板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

3.生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指了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

生1:这句话是动作描写,可以看出郝副营长不怕牺牲的精神。(板书:不怕牺牲)

师:你真了不起,不仅说出了描写方法,而且说出了人物的品质。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展示我们知道了一位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热爱孩子,不怕牺牲的郝副营长。正是因为有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此美好的生活。

四、抒写内心,提升灯光 之境界:

教师激趣:为了胜利,为了新中国,为了无数的同胞,为了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一位又一位英雄前赴后继英勇就义。

无论过去多少时间,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让我们能在电灯下学习。如今,我们每天晚上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看到这灯光,你会想到什么呢?请你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吧。

1.学生构思,动笔,教师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2.指名展示。

3.学生评价。

五、作业超市,延伸灯光 之外延:

1.讲一讲:把本课的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演一演: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表演本篇课文;

3.写一写:把自己知道的关于灯光的故事写下来。

(任选一题完成)

六、板书设计:

灯光

热爱读书

郝副营长 热爱生活

热爱孩子

英勇善战

不怕牺牲

17、元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元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屠、曈两个生字,读出诗歌热闹喜庆、积极向上的情感,能背诵诗歌。

2、运用已学方法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情景,感受春节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3、初步了解宋诗理趣的特点,懂得诗人借此诗寄托了自己希望变法成功、国富民强的政治心愿。

教学重点

运用已学方法理解诗意,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情景,感受春节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宋诗理趣的特点,懂得诗人借此诗寄托了自己希望变法成功、国富民强的政治心愿。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知诗人

1、游戏:补全诗歌,《梅花》《泊船瓜洲》《书湖阴先生壁》

2、集中出示:这些诗词有一个共同的诗人王安石。

思考:由诗引诗也是一种不错的导入方式。

二、趣意导入解诗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的另一首诗,一起读。

理解元的释义,解诗题:元日指正月初一。

思考: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未帮助学生正音:正月的正读一声。

三、初读古诗知大意

1、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请同学们打开书单,自己读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标注生字屠、曈。

2、指导:诗歌诗歌,击节而歌,我们在吟诵时可要读出古诗的节律之美,生个别读、齐读。

3、生悟读:整首诗都能读得这样有韵味就更好了,自己在座位上练练。

4、展示读

思考:全程都是让学生自己体会、朗读,老师没有做引导,这也是我比较疑惑的地方,难道是因为五年级的学生不需要再引导朗读了吗?如果要引导,那该怎样引导呢?

四、习俗想象丰画面。

1、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共享,读懂习俗。

(1)燃爆竹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小结:爆竹声伴着欢笑声响彻云霄,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这欢笑之中。

带着感受读诗:指名2位学生读,男生齐读。

(2)喝屠苏酒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引:请举起酒杯,让我们带着美好的祝愿共饮这屠苏美酒吧!

理解暖:喝了这屠苏酒,你有什么感觉呢?这个诗句中有一个字就表达了人们饮屠苏酒的感受,找找看是哪个字?

暖在何处。

看来春风不仅把暖意送到了屠苏酒中,也送到每个人的心中。此时的你春风得意举杯吟诵(生读、师范读、女生齐诵)

(3)换桃符

生说自己想到的画面。

过渡:王安石走着走着,发现了一幅有趣的春联,生读。

介绍中国第一幅春联:它以工整的对偶、简洁的文字抒发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出示春联,生情境选联:诗人漫步于大街小巷,他看到了钱庄的门首贴着热闹的农家贴着私塾先生的大门上也张贴着

小结:不管贴在哪儿,不管贴什么春联,都说不完人们心中的期盼呀,读后两句

3、擅抓重点巧总结,动情吟诵《元日》诗。

燃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习俗,寥寥数语,作者就为我们勾画出古人过春节时的喜庆场景。

时至今日,每当辞旧迎新之时,人们总会吟诵起王安石的《元日》,谁来读读这首诗?(生朗读《元日》)

思考:通过不断创设各种情境来让学生感悟诗中的画面,拓展了春联的课外知识,又再一次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选择春联,加深了学生对春联的理解。

五、拓展习俗扬传承。

过渡:除了这些,诗人还看到的了哪些过年的习俗,生想象说话。

1、感受文化:春节习俗是中国人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文化,是华夏民族的根,从古至今,代代中国人都在这样的传统文化的浸润中过着春节。

分别出示南宋古诗《除夜》和清朝的古诗《甲午元旦》,让学生从这两首诗中找到春节的习俗。

比较区分几首古诗当中春节的习俗是如何发展演变的。

思考:出示的几首课外描写春节的古诗其实是有时间递进的,代表了一种文化的传承,这个环节其实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总结。

六、知晓背景悟诗情。

可是,在这么多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中却没有一首能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那样流传至广,影响深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定与《元日》的创作背景是分不开的,我们来聊聊你们收集到的资料。

1、出示PPT,师梳理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除、换的意义。

透过《元日》,你听到了王安石怎样的心声呢?

其中哪个字最能表达他的心声呢?

师小结:除去国弱民穷的外衣,换上怎么不令人心中温暖啊!齐背此诗。

2、过渡:除旧布新,世间换新颜,一首《元日》,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位诗人高洁的志趣、美好的祝愿,更感受到一位变法家的意气风发和远大的胸怀。诗中积极向上、奋进勃发的坚定信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出示名家对《元日》的评价,生读。

3、小结:听,新年的爆竹又响起来了,让我们和着这美好的旋律,齐背《元日》!

板书设计:

元日

放鞭炮

饮屠苏 欢乐、喜庆

换春联 暗含希望

18、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咏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咏柳》

2.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3.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描写自己眼中的柳树,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导入

1.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草》 《春晓》 《村居》)

过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揭题,齐读课题。 (咏鹅是赞美白鹅, 咏柳就是赞美柳树,注意咏的书写, 师范写,生书空)指导学习咏字。

3.了解作者:贺知章,唐代诗人。 字季真, 晚年自号 四明狂客 。 越州永兴 (今 浙江萧山)人。少年时就以诗文出名。其写景诗,较为清新通俗,除了本课《咏柳》外,还有《回乡偶书》等广为传颂。

4. 课件出示柳树指导学生看图说你看到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古诗,感受诗韵。

1.课件出示古诗《咏柳》 。

2.学生自由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读。注意纠正字音,如绦 裁和多音字似。

4.师范读。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练读。

5.师指名读师生齐读。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非常好!大家已经能正确、流利的诵读了。

三、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呢?(看书下注释、插图,结合自 己想象。 )出示个别词语的意思、动态图。

1.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结合书本注释、文中的插图、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说说古诗的意思。

2.汇报小组学习的成果。 (出示古诗的意思)

3.学习第一句诗。

(1)师:谁来说说,诗中哪两句是直接写柳树的?你从哪儿感悟到了春天柳树 的美?

@: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 赞美柳树。 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 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 千万柳条好像是 绿色的丝绦一样垂下来。板书:碧玉

@:我从绿丝绦看出, 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 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 很美。板书:绿丝绦

(2)师:你们理解得真好! 关于前两行诗句,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追问: 一树 万条你怎么理解?真的只有一棵树,一万条吗?

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眼都是,数也数不清。

(3)师: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比如《望庐山瀑布》

(4)导读: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作者抓住了早春柳树的特点,把柳 树当作美丽的姑娘, 那随风摆动的枝条就像是姑娘裙摆上的丝带, 多美啊! 带着 你的感受读一读。

(5)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柳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4. 学习第二句诗。

(1)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问:你觉得这句话写得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

出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 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把春风比喻成了剪刀,它会裁剪柳叶。写出了春天的动态美。板书:剪刀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自己试着有语气地读一读吧。

(2)师小结:作者把满树的新叶比喻成碧玉 ,把随风飘荡的柳条比喻成绿 丝带 ,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 (板书: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剪刀,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合理的想象,把人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表达了他对春天的热爱。

(3)春风还带给了大自然什么样的变化?(嫩芽,红花)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画面吗?

6.面对此情此景,让我们带着对春天,对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这首诗,做到正 确、流利、有感情。会背的可以背哦。 (生齐诵古诗)

四、总结古诗,拓展写话: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眼中的柳树

1.学生练习写作

2.学生展示,教师及时评价。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写柳树的方法,去写一写春天的其它事物。

板书设计

碧玉

咏柳 绿丝绦

剪刀

19、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个接一个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

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接、再等12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教学难点:写好带有走之的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1. 说说自己喜欢玩的游戏。

2. 看图了解文中小朋友玩的游戏,引出快乐的事情很多,揭示课题《一个接一个》,理解接的意思。

接字在揭示课题中学习,在语言环境中便于识记,容易理解。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听清字音。

(2)学生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3)借助停顿提示,指导读好长句子。

(4)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好生字、词语。

(1)读好带拼音的词语。

(2)读好去拼音的词语。

(3)读好单个生字。

3.识记生字。

(1)读好多音字觉,通过组词,理解意思。

(2)通过创设情境,比较理解再和在的用法。

(3)偏旁归类学习做、伙、伴。了解伙伴的构字规律。

(4)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住各 、梦、 种、 样、 趣五个字,并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

(5)学习新偏旁卩。

联系一年级上册的旧知识,以旧带新,通过词语、句子的语境帮助学生从理解到运用。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过、这、种、样、伙、伴、各7个生字,读准字音。

2. 学习这、过两个字

(1)了解带有走之的字,同时强调左下包围的带有走之的字,笔顺规则是要先内后外。文最后一笔捺变成点, 辶 是三笔写成的, 第一笔是点,第二笔是横折折撇,第三笔是捺,观看演示后练习书写。

(2) 过先写寸,再写 走之, 寸的点写在中心点上,仔细观察范字后描一描,写一写。

(3)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3.学习种、样、伙、伴四个字。

(1)观察这四个字,看看它们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这四个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3)观察种、样,了解木字旁和禾木旁的变化,占格位置,了解样字笔顺,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4)学习伙、伴两个字。注意伙字右半部分的笔顺, 伴字两横长短变化。练习书写这两个字。

(5)展示学生书写,点评。

4. 学习各字。

各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折文的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偏左上一点儿,口要写的扁一些,观察范字后练习书写。

5.展示学生书写,简单点评。

6.指导学生对照范字,检查修改。

通过偏旁归类,结构归类指导书写,引导学生通过结构框、辅助线来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有难度的重点教,简单的让学生自主观察书写,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锻炼学生临帖的能力。

四、 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文中的我都经历了哪些事?

2. 结合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小结。

文中的我在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你思考一下这些问题,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学习,一起分享。

布置思考问题,为下节课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接、再 等12个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3.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的快乐。

教学难点: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生字词。

1.读好书后读一读,记一记里面的词语。

2.复习其他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完成认读字连线的练习,复习认读字。

4.完成看拼音写词语。

从读到写,从词到字,复习层层深入,把课后练习融入复习之中,省时高效。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那个小朋友吗?那个小朋友经历了哪三件事?快读读课文,回忆一下。

她玩踩影子时,大人叫她回家睡觉;

她做好梦时,大人叫她起床上学;

她和小伙伴玩跳房子时,上课铃响了。

这些事情还真是一个接一个呀!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看看这个小朋友经历这些事情的时候,她是怎么想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来读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1)(出示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从哪儿看出她们很开心的?

(2)指导朗读:快回家睡觉。了解家长们对孩子的关心。

(3)假如你和小伙伴玩得正开心时候,大人叫你回家睡觉,你心里会想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指导朗读,读出小朋友不愿意回家和想再玩一会的渴望。

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经验谈感受,引导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去体会人物的心情,为帮助学生读好句子做铺垫。

(4)小朋友因为大人叫她回家就不高兴了吗?她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句子)

了解不过的意思。

创设情境理解各种各样。请同学说说她可能会梦到什么?

小结:这些梦有的甜蜜,有的有趣,有的快乐,每个梦都各不相同,这就是各种各样。

(5) 通过画表情图,感受小朋友的心情变化,并练习朗读。

展开想象说说她可能做的梦,理解各种各样的意思。将表达、识字与阅读积累相结合,使教学高效。

2. 指导学习第二小节。

(1)读读第二小节,思考下面的问题。

①正做着好梦的小朋友又听见了什么?

②她先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的?

③她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引导学生梳理小朋友心情的变化。

(3)指导朗读。

3. 自学第三小节。

(1)读读第三小节,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感受人物心情的变化。

(3)创设情境,指导朗读。

4.小结

课文的前三个小节结构相似,每小节都是3句话,第一句讲小朋友被大人打扰后的不开心,第二句写小朋友的希望,第三句写小朋友换个角度一想又开心了。每个小节的第一句接着上个小节的结尾,真是一个接一个啊!请你把三个小节连起来读一读,感受文中我的快乐吧。

这三个小节结构相似、语言反复,教学时采用教、扶、放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5.学习第四小节

课文最后,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问题?(出示句子) 此时的我很好奇,想知道别的小朋友,有没有过相似的经历,你能读出她的好奇吗?练习朗读。

四、拓展交流。

1.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想一想,小声说一说。

2.请两位同学交流发言。

3.小结:看来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是会经常发生的,有时候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事了,换个角度想一想,心情就不一样了。

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与同学分享,话题来源于生活,学生有体验,有话可说。

五、 总结全文,畅谈收获。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呀,交流一下吧。

2.布置作业:课后把这篇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六、拓展,介绍作者及其他作品。

1、介绍作者:金子美玲。

2、课外阅读延伸:《全都喜欢》

20、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雪地里的小画家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一颗童心将自己的教学机智与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朗读,营造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以此为这一篇极富童趣的儿童诗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自主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字。

  ★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初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热爱生活的情感。各学段有侧重点。1-2年级的重点便是识字与写字。而语文重在读,重在读中悟情,所以我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由于学生的经验少,观察能力还较差,为此了解四种动物爪(蹄)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是本课要解决的难点。下面我就简单讲讲昨天这节课的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引言激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环节的引言部分,不仅要向学生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初,我力争把学生带入兴趣的天地。课前,我向同学们描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大自然中有一个动物王国,在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可爱的小动物。昨天晚上啊,那里下了好大的一场雪,冷极了,小动物都躲在家里睡懒觉呢,可是却有几个调皮的小家伙听说老师要为大家上课,就吵着老师要把它们带来,没办法老师就把它们带来了,大家想认识它们吗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被点燃了,接着为同学们出示动物挂图,让他们认识雪地里的小画家们: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还有那只睡大觉的小青蛙。

  二, 层层递进,引导初读,识字。

  通过联想法,编字谜,象形法等多种形式来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引导学生拼读,组词,造句,使学生掌握字音,记住字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互动,师生合作,生生交流,寓学习于游戏之中,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体现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结合生活实际与当代时代的特点,注意识字与生活的联系。这样不仅使学生记住了字形而且也了解了字义,增长,丰富了知识,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初步感知文章。

  三,动情朗读,文里寻趣。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加强朗读训练,应遵循读通,读熟,读懂,会读的教学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加深理解.

  (一)初读阶段,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破词,不丢字,不添字。

  (二)细读阶段,突出重点,理解词句。

  1,利用课件下雪图,引导学生读好感叹句。晶莹,洁白的雪落在小动物的家门口,小动物们多么开心,高兴,站在小动物的角度引导学生朗读;我们看到这么美的雪从空中飘落下来,情不自禁地喊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读出高兴,惊喜,兴奋。

  2, 利用实物图片,让学生认识竹叶,枫叶,梅花和月牙的形状,通过朗读,引导学生读懂重点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我再让学生上台贴画,玩找脚印游戏等形式解决本课难点。通过感情朗读,使学生不仅了解小动物脚趾的不同形状和脚印的美丽可爱,而且能深切感受到生活中的无限情趣。

  3,利用角色转换,引读,体会小画家们本领高强。自己读读句子,从哪看出小画家很能干 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品读句子,理解重点词;再利用引读,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感受到小画家真了不起。

  (三)熟读阶段,把握整体,逐步成诵。

  在分析理解了课文之后,熟练的朗读,结合教学挂图和课件等联系背诵。

  四,发散思维,又增新趣

  为了引发学生将思维的触角引向新的领域,启发学生思考:(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 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 (2)还有哪些动物和青蛙一样没参加 为什么

  小孩子好奇,好胜,为此,在学生领悟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拓展思维,使他们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由课内走向课外。

  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我从趣入手,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以读代讲,让学生读悟,理解字,词,句的意思,以情促学,使学生乐学,会学,逐步培养自学的能力,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1、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习作:我的心儿怦怦跳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课前交流,读诗激趣

1.今天到大礼堂上课,看看台下的老师,紧张吗?人紧张的时候,身体会有变化。你察觉到了吗?

2.老师给你讲一个故事,放松一下。校园里,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不到十分钟,他们整整死了十二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不想去看一看?

边讲述边出示:

死了十二次

校园里,有两个小朋友在说话

一个说:有一天晚上,我一个人走夜路,害怕死了。

一个说:运动会上,我参加百米比赛,紧张死了。

一个说:我的表演获了大奖,惊喜死了,还登上领奖台呢。

一个说:昨天,我参加班干部竞选,紧张得要死。

一个说:还记得第一次当众讲故事,我害怕得要死。

一个说:星期天,我在出站口等待久别的爸爸归来,激动死了。

两个人谈话不到十分钟,已经整整死了十二次。

3.原来,这里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形容一个人的心情,非常害怕,非常紧张,非常惊喜,非常激动这个时候,我们的心儿往往就会怦怦跳。

二、唤醒经历,初写片段

1.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不用死,也能说出人物的心情。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和这两位小朋友类似的经历,都有过心儿怦怦跳的时候。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一下,当时发生了什么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3.请5人左右交流。

4.同桌之间讲讲让自己心儿怦怦跳的事,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5.老师请几位同学讲讲自己的故事。谁来说说?

6.什么时候,你的心跳速度特别快呢?打开作文本,把当时的情景写一写。时间7分钟。(轻音乐)

7.学生动笔。师找出3-4则片段,并打上五角星。(主要涵盖:1.环境、事物;2.动作描写;3.身体变化;4.心中想法;5.积累运用。)

三、阅读片段,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轻轻放下笔。作文本上打了五角星的同学,请起立。这些片段中,没有用上死,把心情写出来,他们是怎么写的?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呢?

(1)(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很精彩,环境的描写,写出让人害怕的气氛,奖励一颗星。(板书:环境、事物)

你写出让你心儿怦怦跳的环境、事物了吗?写出来的加一颗星。暂时没写出来的,可以想一想,在哪里添加一些呢?待会儿补充。

(2)(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写得很有意思,腿软了,这是身体的变化,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奖励一颗星。(板书:身体变化)

当我们紧张时,除了心儿怦怦跳的时,身体还会有很多变化,如腿发软、发抖、手心出汗、脸发热、流汗你写出身体变化了吗?奖励自己一颗星。

(3)(用红笔画波浪线)老师特别喜欢这一句,动作描写,表现出自己的害怕。奖励一颗星。(板书:动作描写)

也像这样通过动作描写表现心情的同学,给自己一颗星。

(4)(用红笔画波浪线)这一句是心中的想法,直接写出了内心的感受。奖励一颗星。(板书:心中想法)写出心中想法的举手,奖励给自己一颗星。

老师问你,当时你还有什么想法吗?过一会儿,我们把这些想法补充进去,好吗?(老师示范用修改符号。)

(5)(用红笔圈画出)这个词语你在哪里学到的?能够用上积累的词语,奖励你一颗星。(板书:运用积累)你还积累了哪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呢?可以用上这些积累的好的词句。

2.每用上一个方法,就可以得到一颗星,数一数,你一共得到了多少颗星?

3.有一位同学能用上这些方法,写出了五星级的好片段。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走夜路片段)

我走到了灯光比较昏暗的街角。冷不丁,喵,角落里传来一声野猫叫。我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只觉得后背阵阵发麻。我心头一惊,不会有怪兽吧?瞬间,各种妖魔鬼怪的模样,都在我的脑海中一一闪现。顿时,我的心里打起鼓来,脑中一片空白。我裹紧外衣,缩着身子,不敢再往前移动一步。我恐惧地望着周围,熟悉的地方忽然变得那么陌生,真担心有什么怪物忽然从我身后冒出来。我真想立刻拥有一件隐身衣,让自己隐身。妈妈呀,快点来接我吧!快点来吧!我迈开沉重的脚步,提心吊胆地往前走着,额头上的冷汗已经流了下来。

四、修改片段,习作升格

1.想自我挑战一下吗?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这些方法,看看自己的片段,我可以怎样修改得更好呢?多用上一种方法,你就可以多得一颗星。

2.请大家用红笔修改。

3.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评价,课堂总结

1.请两位同学分享。

2.你用上了哪些方法?老师看到了你的进步!

3.同学们,写心情,写非常紧张、非常激动、非常惊喜、非常害怕的心情,我们可以不用死,而是描写让你心儿怦怦跳的环境、事物,还可以写一写自己身体的变化,写写动作,心中的想法,平时积累的词语也可以运用。用上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把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写清楚。

板书:

我的心儿怦怦跳

环境、事物 身体变化

动作描写 心中想法

运用积累

22、雾在哪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雾在哪里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文本分析:

《雾在哪里》是一个童话故事。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雾这一人们熟悉的自然现象,描述成小孩子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雾把大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大雾笼罩下世界一片朦胧的奇妙景象。作者赋予雾以孩子的语言,把大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自己,因此整篇课文显得生动有趣。课文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自言自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色。课文的语言也很有特点,善用无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大雾笼罩下的景象,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气、可爱,又为读者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教学时可让学生想象画面,在读与说的教学环境中了解雾这一自然现象,感受大雾笼罩大地是怎样一种景象,从而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来表达自然界中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等8个字,会写于是、无论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的样子,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气。

3.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照样子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色。

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安排

1.认识雾、淘等12个生字,会写于、论、岸、屋4个字。

2.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点把握

识字、写字;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语:有时候,我们推开窗,会发现天地之间好像挂起了一道巨大的纱帘,房屋、树木、行人都隐隐约约的,看不真切。原来,是淘气的雾孩子来和我们捉迷藏啦!雾孩子是怎么和我们捉迷藏的呢?学完《雾在哪里》,我们就明白啦!

出示谜语。

满天满地似白烟,不熏不呛性子绵。风儿吹来轻轻飘,太阳一晒就不见。(打一自然现象)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雾。出示山川、树林雾气弥漫的图片。

(1)学生交流识记雾的方法,积累雨字头的字,如霜、雹、雷、雪、霞、露,学生认读。

(2)教师小结:雨字头的字一般和水或天气有关。

3.回顾谚语。

预设: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说说你知道的与雾相关的谚语。

(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4.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

(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不清,只能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湿度很大等。)

5.理解课题。

(板书课题)雾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哪里带有疑问,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随文识字,整体把握

1.看动画,听教师范读: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雾怎么样?(淘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圈画出要求会认的字词。

3.识记生字。

(1)学习生字岸。出示词语卡海岸,读准岸。出示海岸图片,让学生在图中找到海岸的位置。再进行拓展积累,河边可以说河岸,湖边可以说湖岸,河的两边叫两岸。

(2)学习生字暗。指名读。观察日字旁,引导学生理解没有太阳就暗,有了太阳就明,知道暗与明是一组反义词。

(3)扩词练习,比一比,谁组的词最多。

雾(大雾)(雾气)淘(淘米)(淘气)于(于是)(终于)暗(暗中)(黑暗)

岸(上岸)(海岸)街(大街)(上街)梁(房梁)(上梁)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此)切(亲切)(关切)躲(躲藏)(躲避)失(消失)(失去)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从前有一片雾,他是个淘气的孩子。

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雾呢?消失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然后同桌互相细读并点评。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观察探究,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于是、无论、海岸、房屋。

2.指名读词语。

注意,论的声母是l,岸是零声母音节。

3.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于、论、岸、屋。

指名朗读并组词,其他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笔顺。

4.教师讲解书写要领并范写。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书空练习。

[于]第二笔横较长,第三笔竖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论] 左窄右宽。第一笔点与第二笔不要贴上;右上部撇稍收,捺舒展,盖住下部,最 后一笔竖弯钩的竖段落到竖中线上。

[岸]山要写得扁一些,第五笔撇要写舒展,第六笔横在横中线上。

[屋]字形上短下长,第三笔撇要写得长而舒展,至的各笔画要写得紧凑些。

5.学生掌握书写要领后,在田字格中描红,再各写两遍。要求做到书写正确、端正。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读。

思考:雾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点几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词卡:淘气。

3.课件出示雾自言自语的句子。

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示范指导。

(2)指名读、齐读后教师引读:这片雾可真淘气,一会儿说一会儿说一会儿又说

(3)在小组内交流: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4)课件出示,填一填:雾把( )、( )连同( )、( )都藏起来了,最后把( )也藏了起来。

(5)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明确,完成填空。

雾把大海、天空连同太阳、海岸都藏起来了,最后把自己也藏了起来。

五、课堂回顾,作业设计

1.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雾,还知道雾很淘气,藏起了很多东西。我们还认识了很多生字朋友,学会了于、岸、论、屋等字的书写,会写的字越来越多,字也写得越来越漂亮,真是太棒了!

2.作业:把《雾在哪里》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2.仿照课文例句,说说雾来时的景色。

3.能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雾是什么样子的,体会其中蕴含的生活情趣。

要点把握

朗读课文,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雾宝宝,大家对他的印象是什么?(淘气。)淘气的雾宝宝把课文中学过的字词拼音也藏起来了,你能找到它们吗?谁读准了词语,拼音就会出来哦。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认读正确,显示拼音。

淘气 于是 变暗 岸边 街道 桥梁 甚至 躲藏 一切 消失 一片雾

2.回顾课文:雾把什么都藏起来了?

引导学生用雾真淘气啊,把藏了起来的句式说一说雾来时的景象

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更深入地认识这个淘气的孩子。(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读课文第3~6自然段。

想一想:雾把景物藏起来后,出现了什么情况?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2.学生交流后出示下面的句子,逐句指导朗读理解。

(1)预设句一: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来。无论是海水、船只,还是蓝色的远方,都看不见了。

①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大雾中大海的景色,说说是什么样子的。

②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学生试着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被藏起来的事物,由海水到船只,再到蓝色的远方,几乎涵盖了海面上的所有景物,再与都看不见了相连,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整片大海被浓雾笼罩的情景。

(2)预设句二:霎时,四周变暗了,无论是天空,还是天空中的太阳,都看不见了。

①指导学生用调皮的语气读一读。

②教师引读,学生自主理解霎时的意思,给霎时找近义词。(立

刻、瞬间。)

③播放视频(碧蓝的天空中飘浮着几朵白云,明亮的太阳挂在天空。接着,一阵雾飘过来,什么都看不见了),说一说雾藏万物的情景。

④比较预设句一,引导学生发现其中共同的地方。

(3)预设句三: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①指名读句子。

②通过范读、模仿读等各种方法反复朗读,帮助理解甚至一词。

明确:在大雾之下,远处大的事物,如房屋、街道、树木、桥梁,都看不见了,相对而言,行人、小黑猫就比较小,甚至这个词说明雾不仅能藏大的,就连小的也能藏。大雾遮蔽了一切,更令人感受到大雾笼罩万物的神奇景象。

③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顿号停顿的时间要比逗号稍短一些,甚至一切可以适当加重语气。

过渡:没想到,淘气的雾能把这么多东西藏起来,最后,它再也没有东西可藏了,竟把自己也藏了起来,结果怎么样了呢?

3.第3、4、6自然段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

路上走着行人。小黑猫也出现了, 它摇着黑尾巴,悠闲地散步。

4.读第9、10自然段,理解填空。

(课件出示)雾把 藏了起来。不久,大海连同 ,

天空连同 ,海岸连同 ,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预设:(1)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再用课件显示完整句子。

(2)指导朗读: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5.出示三组对比图,说一说感受。

一组是大雾中的大海和雾散后的大海,一组是大雾中的天空和雾散后的天空,一组是大雾中的城市和雾散后的城市。

预设:生1:我很高兴,一切又能看清楚了。

生2:我觉得雾真有趣,原来一切都看不见,现在又全都露出来了。

生3:我有些疑惑,雾把自己藏到哪里去了?

6.理解雾的消失。

(1)提问:雾消失到哪里去了?

(2)学生讨论,教师相机给出科学解释。

7.仿照下列句式练习说话。

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是 ,还是 ,都 。

(1)课件出示云雾弥漫的小院、树林、学校的图片,启发谈话:同学们,淘气的雾孩子又来到了美丽的小院、茂密的树林、可爱的学校的上空,他把谁藏了起来?藏起来后的景色又是什么样的?你能仿照课文说一说吗?

(2)学生独立思考后说一说,再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说,教师点评,应多鼓励,也要指出不足并加以指导。

说话示例:

雾把小院藏了起来,无论是小花、小草,还是小鸡、小鸭,都看不见了。

雾把树林藏了起来,无论是百灵鸟、小松鼠,还是奔跑的梅花鹿,都看不见了。

雾把学校藏了起来,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花坛里的花草树木,都看不见了。

8.自由朗读全文,注意体会雾孩子的心情,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三、指导观察,练习书写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不久、散步、一切。

齐读词语,自由读,还可选一两个词语造句;观察生字久、散、步、切的结构特点及关键笔画。

2.教师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逐笔范写,强调书写要点,学生仔细观察。

教师提醒独体字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如本课出现的久和于。教散步时,请学生观察两个字的结构有什么不同,说说书写这两个字时需要注意什么。

[久] 横撇和捺要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捺从田字格中心处起笔。

[散] 左右均宽,要写得紧凑些,注意左边长,右边短。第五笔是竖,不是竖撇。右部末两笔撇、捺交叉舒展,捺脚超出上部。

[步] 注意笔顺,上边宽、扁,下边窄、长。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下边不是少,右上边没有点。

[切]注意笔顺。左边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刀,撇不出头。

3.学生在田字格中先描红,再独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书写汉字,师生共同评价。

注意:学生评价他人的字,要从字的笔顺是否正确、结构是否正确等方面来说,要有礼貌、得体。

四、介绍资料,拓展延伸

1.学生搜集关于雾的资料,科学地了解雾。

2.课件出示有雾的天气图,教师相机补充介绍。

气温下降时,在接近地面的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成的悬浮的微小水滴称为雾。我们看到的雾一般是白茫茫的,随着温度的升高,雾逐渐散去。雾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要科学地认识雾,减少雾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课外查阅资料,了解雾霾的危害,办一期关于保护环境,减少雾霾的手抄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23、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乌鸦喝水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设计理念】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由此可见,问对于学生来说何等重要。大语文观,倡导问题教学。本课基于这一理念尝试从:学有所惑,学有所获,学有所豁,三个层面解读文本,让学生把握小乌鸦 想喝水喝不着想办法喝着水这个脉络,并最终学以致用,能够自己创作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本的生字词,读通课文。

2.理解重难点词语,会用渐渐许多等词语说话

3.明白遇到困难应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的道理,并学以致 用。

【教学过程】

一、学有所惑机灵小不懂

1.读课题,提问题

2.互讨论,解难题

3.齐挑战, 大任务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让学生提问,并自主解答,再到完成教师精心设计任务卡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读通课文,让语文课堂变成一个放飞思维、张扬自我、展示能力的乐学天堂。】

二、学有所获语文小博士

(一)读之获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掌握疑问语气

乌鸦喝不着,怎么办呢?

3.再次深读,探寻办法

通过再次深读,我引导孩子慢慢了解乌鸦想办法的过程。

(二)做之获 

我拿出准备好的石子瓶子等道具,让他们模仿小乌鸦亲手操作一下,体会水渐渐升高的样子。与学生一起操作之后,乌鸦喝水的整个过程形象的展现在了他们面前,亲眼看一看比动嘴读一读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 我再相机指导孩子

用渐渐说话

花渐渐

雨渐渐

我们渐渐

完成对课本语言点的训练。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感悟,加深理解。】

三、学有所豁最强大脑挑战赛

让学生亲自操作完之后,我顺势突破教学难点同学们,小乌鸦厉害吧,自己想办法喝到了瓶里的水。

1.帮乌鸦 想办法

2.理清文脉 创作故事

起因乌鸦口渴了

经过想办法扔石子

结果喝到水了

看图创编鼠小弟的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小结升华:启发学生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我们也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主动出击,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王国维先生在《人家词话》里说读书的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经过学有所惑、学有所获两个大环节之后,孩子将前面的语言积累致以所用,促使学生开动脑筋丰富语言表达,让学生获得极大成就感的同时,切实地提升一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24、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我的长生果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地位及教学目标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以一种娓娓交谈的方式,用朴实的话语,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真诚抒写了阅读和写作带给自己的愉悦。字里行间融注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给人思考和启迪。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据标志性的词句理清文章思路,概括内容要点,在听说双方互动过程中,增强知识的筛选能力。

(2)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魅力。

(3)通过删减,调序,改换,勾连等方法,引导生学自主品析,并在一定基础上进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情感目标: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畅谈感受和收获。感受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体悟阅读与写作对于个人的成长,社会人生的价值意义,借以激发学生提升心智,丰富生命,完善自我。

二、说重点难点

叶文玲在本文中娓娓讲述了创新写作给她带来的乐趣。编者其意,旨在希望让阅读带给学生一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一些思维方式上的转变。故而,结合单元目标和本文特点,我将本文的重难点确定为: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

难点:结合自身体验,畅谈学习本文的感受和收获。理解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的道理,并能进行创造性的写作。

三、说学情

我们的学生是山区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初具赏析和品读一般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能结合文本谈自身的阅读体验。

四、说教法和学法

《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

诵读法:三分散文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品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借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2.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4.练习法:主要是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口语和写作)。

五、说教学设计:

(一)趣味引入,悬念入题。(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人物轻松导入,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全体进入学习氛围)

(二)自读自悟,整体把握。(《课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要要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能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齐读,明确长生果的喻意。

2.个读,理清文章思路(我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收获)。

3.轮读,积累优美词句。

4.范读,重点品读1,2节。

(三)批注精读,体会情感。(重点突出,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讨论和圈点勾划:

1.作者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文中哪些词句(字里行间)体现出我对书的喜爱?请把你的理解或感受批注在旁边。

2.书对作者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信息的归纳整合)

3.对此,你是怎样理解文题的?那把它更换为我爱读书,或阅读对我的帮助好不好,为什么?

4.作者由阅读而获得了怎样的写作体验(创造的乐趣)?你有过同感吗?请你也谈谈。

(四)能动创造,享受乐趣(难点突破,创新精神的培养)

1.联系自己阅读,写作经历和生活实际延伸体验,畅谈学完本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再次体悟作者的感受,提升对阅读,写作及人生的认识)

2.我也能!仿写: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书,是

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

4.创造性表达:

①口头创作故事:有一天,我在街头漫步,突然看到**同学(男)穿着一条裙子,

②小作文:《由男子汉穿裙子想到 》

(五)板书设计:

27.我的长生果

读书 博览群书 入情入境 读书笔记

写作 别出心裁 真情实感 呕心沥血

25、树和喜鹊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树和喜鹊评课说课稿教学设计及记录

一、说教材

《树和喜鹊》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三单元第6课,这篇课文给我们描绘了小鸟和小树由孤单到快乐,一同玩耍,一同游戏,共同享受快乐的生活的过程。

课文是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又像是一幅的连环画,画面清新质朴,留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理解孤单、快乐。学完本文,希望同学们学会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于小学的教学目标明确指出:目标的制定是从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创造力,重视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考虑的。

因此,结合本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从以下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维度:

1.写田字格里的6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正确认读12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生在互帮互学中熟记生字。

2.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质疑问难,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视野,积累词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2.培养学生互助友爱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教学难点:

会写六个生字,正确认读12个生字

三、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教学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课我将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理解拓展延伸等读悟结合方法,让学生通过思考、朗读、讨论、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让学生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深化对文章中心的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意义上学习的主体。

四、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知道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一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5分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文本兴趣,对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呈现树和喜鹊的图片、播放配乐朗读的方式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景中,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讲授新课(25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将根据前面设计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联系学生的实际、教学设备情况的综合考虑,我选择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1.解决生字词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用我来当小老师的方式让学生互帮互学。

2.初读感悟

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切入点,训练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以及组织概括能力,这样学生就会对文本有初步的把握,从而起到导航的作用。

3.再度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反复对重点自然段落的阅读以及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辅之以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认识。

4.拓展延伸

语文学科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结合,学生学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要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则显得更加的重要。我将以课堂为平台,训练为主线,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训练点,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我设计了以下训练点:

(1)孤独是什么意思?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独?

(2)为什么树和喜鹊会感受到快乐?

(3)练习生活实际,你有没有以上的经历。

(三)作业安排,复习强化(35分钟)

根据新课程目标,和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负担的情况之下,对作业做了如下的设计:

(1)复习和巩固生字,用上一个你喜欢的词语造句

(2)搜集有朋友才会有快乐,有友爱才会有幸福这些内容相关的散文、诗歌等,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说板书

好的板书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体现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

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树和喜鹊

一棵树 好多树

孤单快乐

一只喜鹊 好多鸟

26、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书湖阴先生壁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分析

《书湖阴先生壁》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内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墙壁上的。前两行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行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院内洁净雅致、花木成畦,院外绿水青山,让学生在诗句中品味诗画意趣。

二、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3.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诗人享受田园生活愉悦的心境。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4.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感情背。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1.体会诗人借景抒发的情感;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2.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1、谈话导入(由熟知的古诗词引入,切题解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画生字)

2.点名试读,生评价,(师相机指导畦、闼正音。)

随文识字教学。师范读,引导学生采用多形式朗读,体现古诗节奏与韵律美,实现整体感悟。

(三)精读古诗,解诗意,悟诗境

回顾古诗词内容学习的方法,做好教学先导。

采用边读边圈画出诗画所描述景物,想象画面。让学生进去情景之中,适时地提问让学生将脑海中的画面表达出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去理解院落之美,湖阴先生勤劳,热爱生活高雅的生活情趣。(指导朗读)

(四)赏析写法。修辞手法运用及好处,回顾旧知,积累古诗词。由课堂走向课外,再回到课内。加强理解与记忆。

五、总结收获。立足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总结回顾。

六、作业布置。(趣味赏析。欣赏古诗新唱,体会诗词趣味。为作业布置做铺垫)

(作业布置具有灵活延伸性、发散性,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拓展新思维空间,立足古诗由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学科综合性,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7、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十五夜望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了解中秋节的一般知识,本诗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反复吟诵本诗,达到当堂背诵。

3.结合声韵理解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情感。

4.积累意象典故,明确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吟诵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中秋节导入

你说我说话中秋

教师语: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中秋节的传说呢?

(学生交流传说故事,此环节重点是可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励其多多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明确: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折桂等。

2.中秋节的日期。

教师语:说了这么多有关中秋节的传说,那么中秋节是哪一天呢?

明确:农历八月十五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绘中秋节的诗篇《十五夜望月》。

二、初吟古诗,整体感知。

1.听一听:哪一个字的读音你有异议?

明确:思,读s,心绪,愁思的意思。

教师补充:秋思:乐府琴曲名,这里应当还有感秋之情思。此处的思当文读为s。在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卷五九《琴曲歌辞》中收录《秋思》九首。原诗另有题注为时会琴客。

(此环节,要求学生结合《古汉语字典》明确思字两个读音分别是什么意思,积累一字多义,可以回顾《采薇》里的今我来思的思,助词,无义。)

2.自主读诵

结合吟诵符号谱,自主读诵。

(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反复读诵吟咏,可以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指名读等)

3.思考:符号谱上的题目和课本上有什么不一样?

明确:符号谱上的题目多了四个字寄杜郎中。

4.题解: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

明确:十五夜,当是中秋之夜,望月,观看月亮。有思乡怀人之感。

教师语:传统中国社会,秋收之后的中秋节是一家人的团圆之日,也是唯一凸显团圆主题的节日,这天的月亮也是一年之中最圆的一次满月,故而古人十分重视中秋节。漂泊在外的文人们,往往在离乡之后再不能与家人于中秋之夜团聚,故而中秋之夜、之月便多成为古代文人表达思乡怀归、怀人的重要题材。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据题可知是作者在中秋之夜,望月有感,进而作此篇。

补充材料:

1.了解背景

本诗题目一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此人姓名、资料均不详。另据王宗堂所作的题注时会琴客一句,可以得知,本诗是在中秋之夜与弹琴(即古琴)的朋友相聚时所作。

2.了解作者

王建(生卒年不详,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初,卒于唐文宗太和中),字仲初,唐代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一说生长于关辅(陕西省关中)。早年游历贝、洺、邢、魏等地(今冀南豫北),后从军塞上,为幽州藩镇幕僚,弓剑不离身。年过不惑始入仕,历任渭南尉、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丞、侍御史等,唐文宗太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后病逝于任上。

王建工乐府歌行,格幽思远,其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也是中唐新乐府的代表。此外,王建尤擅《宫词》,传世百篇。其与韩愈、张籍、李益、孟郊等中唐名士亦交往深厚。

三、再吟古诗,深入理解。

1.结合吟诵文字谱,全班齐吟。

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明确:庭院的地上洒满月光,树上乌鸦已经栖息,冰凉的露珠不知不觉打湿了树上的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明月,不知道是谁因此起了思乡怀归之情。

参考分析:

首句,中庭,即庭中,也就是庭院中,庭字拖长,有庭院开阔之感。地白二字读高,强调出地面的颜色,白入声字,表达了一种突然之感,好像地面突然变白了,也表现出了月亮的皎洁明亮。树读高,强调出庭院中的树上栖息着,而不是别的地方。栖鸦二字拖长,给人感觉栖息的乌鸦是不少的,而鸦本身也意寓秋天,也带来一种浓浓秋意之感。

第二句,冷露读得高,强调秋天的凄冷,露珠都是寒冷的。无声拖长,感觉一直都很安静。湿桂读高,强调出突然打湿了桂花树,湿是入声字,读的时候短而促,有一种突然之感。花字拖长,可见打湿的范围很广,同时,露,桂花,也是意寓秋天,还是有一种秋意浓重的感觉。

第三句,今夜读高,强调此时此刻,今天夜里,而不是其他任何时候,任何一个夜晚。明拖长,感觉月光非常的明亮,月光照亮了这广阔的天地,照耀着所有思乡的人。尽读高,强调所有人都在望月。月,意寓团圆,有一种强调出人人都是渴望团圆之意。

第四句,不字入声,读短读促,一种决绝之感,知拖长,感觉秋思飘得很远。思读得高,强调思乡怀人。落,入声短促,有一种突然之感。谁家拖长,感觉很广阔很遥远。

3.结合声韵,体会诗情。

明确:这首诗的韵字是鸦花家,押的是平声麻韵,韵母是ɑ,开口度很大,情感也是比较单一的,有开阔、辽远、嗟叹之感,以辽远衬托孤独,思乡怀人。

四、三吟诗歌,明确主题。

1.看图背吟诗歌。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看图尝试背诵全诗。

2.明确主题。

明确:这首诗的主题是悲秋思乡,也算是一种羁旅情愁。

教师语: 传统中国文人在走上实现济世安民的道路上之后,便开始了大半生的羁旅漂泊,这一过程几乎很难再回故乡与家人重逢相聚。故而每逢八月十五中秋夜,文人之间(琴客也是文人)或者文人自己便会望月起秋思,进而思乡怀归。秋思便是文人的哀叹,不知秋思落谁家流露出的也是天下文人共一叹。彼此在中秋之夜互相同情、理解、安慰、鼓励。

这首诗的文化精神便是文人对济世安民这一共同理想的坚守。文人自己为此理想要付出毕生的代价,从离开家起就漂泊四方,很难回乡。他们需要承受着这样的思念,坚持奋斗。他们舍小我而为天下,思乡也是他们的代价。

同学们,伟大而正确的人生理想,是要用一生来坚守并为之奋斗的,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出很多牺牲。为了天下人都能与家人团聚而牺牲自己与家人团聚,有时还可能因为坚守理想而付出生命,这便是真正的舍小我而为大家。现在我们身边还是有很多这样的人,每年春节都坚守岗位的人都是这样的人,对吗?我相信这样的精神在中华民族也会代代传承下去。

五、拓展延伸

1.月饼的来历

教师可以点拨结合寒假做的阅读理解《中秋节为何吃月饼》,让学生说说后,播放小视频,加深记忆。

2.齐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8、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清明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案《清明节》含反思适用于清明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快来看看幼儿园清明节教案吧。

  活动目标:

  1、了解清明节的习俗,懂得用文明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2、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

  3、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愿意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扫墓图片(献花、植树、送食)

  2、清明节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知道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吗?(桃花开了,小草发芽了,小动物也出来晒太阳了,还有轻轻的风)

  师:在这个美丽的节日里,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二、介绍清明节

  师:清明节是个什么样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都干些什么呢?小朋友都有自己的爷爷奶奶,那你爷爷的爷爷你们

  见过吗,他们都去哪里了?(去世了)。他们去世以后,人们非常想念他们,就在每年的清明节去墓地看他们,所以呀,清

  明节就是去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三、清明节扫墓

  到了清明节呀,人们就要去拜祭死去的亲人,你们知道怎样拜祭吗?(引导幼儿说出一些拜祭的方式,如,送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现在的人们是怎样拜祭死去的亲人,表达对他们的思念的。

  1、播放图片

  2、幼儿讲述

  3、教师小结(人们把最美的花献给亲人,有的给他们敬酒,还有的通过植树,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告诉他们你很想念他

  们)

  四、清明节的习俗

  通过播放课件,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五、小结,结束

  清明节的习俗可真多,有献花、送食、植树、荡秋千、放风筝等。那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呀,你们可以让你的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扫墓、踏青、春游,并拍下一些照片来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好不好?

29、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骑鹅旅行记节选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感受故事情节的妙趣横生,激发阅读名著的浓厚兴趣;

2.角色体验,走进人物内心,认识尼尔斯是个怎么样的男孩;

3.运用问题导向法,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带领学生去发现作家创作的秘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块一 骑鹅旅行是个好主意

1.导入:孩子们,世界那么大,你想去看看吗?如果让你骑着一种动物去旅行,你会选择哪种动物?请说说你的理由。

2.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却让她的小说里的主人公小男孩尼尔斯骑着一只鹅去旅行,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3.小结:新奇,大胆,浪漫,离奇,荒诞,有趣这就是她要的效果。

(设计意图:避熟就生,把故事中的人物打出常轨,调动读者的阅读期待,这是作家爱干的事。带着孩子们去发现作家爱干的事,他们会像探险一般兴味盎然)

板块二 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是个好办法

1.导入:问题是,人那么大,鹅那么小,鹅怎么能驮得起人呢?塞尔玛拉格洛芙想到了什么办法?她又是怎样实现让主角尼尔斯骑鹅旅行的?请大家自读课文,读过之后,我们再慢慢聊。

2.学生自读课文。

3.学生汇报。

4.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5.思考:无论是把鹅变大,还是把人变小,都能实现人骑着鹅去旅行的奇思妙想。既然如此,那为什么塞尔玛拉格洛芙不把鹅变大,而是要把人变小呢?请大胆说出你的理解。

提示:谁是故事的第一主角?谁发生变化会引发更多的关注和发生更多的故事?

6.小结:人骑鹅去旅行,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是不合理的。那,要想让它合理,作家在创作时就要对现实世界进行加工、改造,让不可能变为可能,让不合理变成合理。而当两种办法都合理,但又只能选一种时,就选择最好的那种。

(设计意图:问个为什么,作个对比,让孩子们知道怎样才合理和怎样会更好,培养孩子们的甄别和选择的意识和能力。)

板块三 小狐仙的法力是个好东西

1.导入:问题是,人怎么能变小呢?尼尔斯他本身并不会变化呀!这又是一个不合理的问题。塞尔玛拉格洛芙又得想办法把不合理的变成合理的。

于是,就有了小狐仙。

2.小狐仙有什么能力?

提示:不仅能让尼尔斯变小,还能让他听得明白动物说的话,还能跟动物交流。

3.思考:作者这样安排好不好?好在哪?

4.小结:小狐仙的出现,一切难题都迎刃而解,为后面一系列不合理的问题找到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把后面的路铺平了。

5.问题是,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小呢?这个问题在节选的课文里没写,我们暂时放下。

(设计意图:1.承接上一个环节,再看看作家是如何将不合理的变成合理的,感受作家的办法之多;2.留个悬念,调动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板块四 雀鸡猫牛都是好客串

1.导入:尼尔斯变得像拇指那么大,他的世界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着看好戏吧!

第一幕好戏是:

门廊外面的地板上有一只麻雀在跳来跳去。他一看见男孩就叫了起来: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2.以前,麻雀在他眼里很小很小,他在麻雀眼里很大很大。现在呢?他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吗?

3.角色朗读

(1)尼尔斯最受不了麻雀说的话,齐读

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2)尼尔斯最不想听到哪几个字?

提示:放鹅娃,拇指大,小人儿。

(3)他越不爱听的,麻雀就越要说,而且越说越起劲、越得意!麻雀再擅长的就是干这个!

小麻雀(生1),你来说: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小麻雀(生2),你来说: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小麻雀们(全班),一起说:叽叽,叽叽,快看放鹅娃尼尔斯!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

4.谁能给这幕戏起个名字?

提示:第一幕:尼尔斯被麻雀奚落

5.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29段,看看接下来又上演了哪些戏?你能给这一幕幕的戏分别起个名字吗?

提示:第二幕:尼尔斯被鸡追逐

第三幕:尼尔斯被猫吊打

第四幕:尼尔斯被牛怒斥

6.孩子们,你仿佛看见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

预设:可怜的;无助的;狼狈的

7.角色体验,由今观昔,由果溯因

(1)提问

提问(生1):小麻雀,尼尔斯变成小人儿你怎么这么高兴?

提问(生2):鸡,你为什么要追着尼尔斯骂个不停?

提问(生3):猫咪,你是那么的温柔可爱,为什么要吊打尼尔斯?

提问(生4):牛啊牛,你们最忠厚老实,为什么你们也这样毫不客气地对待尼尔斯?

(2)孩子们,从麻雀、鸡、猫、牛的话里,你又看到一个怎么样的尼尔斯?

预设:调皮;淘气;捣蛋;没少干坏事;劣迹斑斑

(3)拓展:小说一开头是这样写的,齐读:

从前,有个小男孩,大概十四岁,个头儿倒是不矮,只是不很壮实,一头淡黄色的头发总是乱蓬蓬的。怎么说呢?他不是那种讨人喜欢的好孩子,除了吃饭和睡觉,能让他感兴趣的就是干点儿坏事了。

(4)小结:因为往日的尼尔斯调皮、捣蛋、淘气、没少干坏事,所以尼尔斯变成了小人儿非但没得到大家的同情,反而激起了众怒,简直就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5)孩子们,你觉得麻雀、鸡、猫、牛,这些是主角还是配角?

其实,他们连配角都说不上,导演只是请他们来客串一下,暖暖场,等到小男孩骑鹅飞走了,也就没有他们什么事了。套用流行的说法,他们活不过第二集。

(6)借口数罪,体会侧面描写之妙

思考:既然这样,那又何必费笔墨去写他们呢?

小结:作家要借他们的口来数小男孩的罪,读者便可从中知道小男孩平日里是怎么对待这些大大小小的动物的,进而知道小男孩是个怎么样的人。这是侧面描写的妙处。

(7)拓展说话:如果愿意,作家还可以借谁的口来数落小男孩?

狗大概会怎么样数落小男孩呢?来,旺财,你来数落数落捣蛋鬼尼尔斯。

(8)孩子们,刚才我们留下了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小?现在,请你大胆猜测,尼尔斯肯定是

预设:惹怒了小狐仙,小狐仙决定教训一下他。然后略施法力就把他变成了小人儿。紧接着,他就遭到了麻雀、鸡、猫、牛的轮番教训,把他教训得垂头丧气,然后开始反思自我。

(设计意图:1.角色体验,感受故事情节之有趣;2.由今观昔,由果溯因,由此及彼,读懂性格命运之关联;3.借口数罪,体会侧面描写之巧妙。)

板块五 大雁北飞是种好诱惑

1.导入:可是,孩子们,问题又来了,被教训与去旅行,这是两码事,这中间还隔着两条街的距离。怎么样才能让尼尔斯骑鹅去旅行呢?

提示:骑鹅旅行,当然要有一只鹅,而且这只鹅还想去旅行。

2.问题是,怎么样才能让一只家鹅动了旅行的心呢?

于是,作家笔峰一转,安排了新的人物进来一群北飞的大雁。

3.朗读大雁的叫喊。

(1)大雁在邀请,女同学,读:

当大雁们看到在院子里漫游的家鹅时,就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2)远方在召唤,男同学,读:

当大雁们看到在院子里漫游的家鹅时,就一边朝大地低飞,一边喊着:跟我们来吧!跟我们来吧!现在飞向高山。

4.大雁的喊叫实在太诱惑了,尤其是对于一只年轻的雄鹅来说,简直无法抗拒。

思考:经不住诱惑的,为什么不是那只老母鹅,而是一只年轻的雄鹅呢?、

提示:年轻的心向往远方;雄鹅体魄更强壮,更喜爱挑战和冒险。

5.小结:孩子们,注入新的角色,就会带来新的故事,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6.孩子们,还记得小麻雀是怎么称呼尼尔斯的吗?

放鹅娃尼尔斯!

你想想,尼尔斯能这样眼巴巴地看着这只年轻的雄鹅飞走吗?

看管好这些鹅是他的职责,他也不想爸爸妈妈担心,所以他要抱住这只不安分的雄鹅。可是,他忘了自己是个小人儿,于是他就身不由己地被雄鹅带着飞向了高空,飞向了远方

至此,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也就实现了小说里的主角尼尔斯骑鹅旅行。

好戏在后头呢!孩子们,喜欢看戏的话,读原著去吧!

(设计意图:1.粗略感知人物添加与故事情节的关系;2.耕好节选,诱惑学生阅读整本,教师使命达成。)

板书设计:

6* 骑鹅旅行记

避熟就生激发兴趣

加工改造合情合理

由今观昔、由果溯因性格命运之关联

借口数罪侧面描写之巧妙

新角色新故事

30、牛和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牛和鹅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牛和鹅》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学目标

本课时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正确认读三组词语。会写掐。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批注。

3.学习文中五处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我确定此目标的依据有四点:

一是基于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课程标准第二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指出: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书写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同时,课标对阅读要求: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这又告诉我们要在第一学段的阅读基础上培养学生提炼概括语言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是基于对教材的解读。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首次提出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这是非常重要的单元,其特殊性不亚于策略单元。《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放学回家途中,被鹅袭击,吓得惊慌失措,金奎叔帮我赶走鹅,致使我改变了对牛和鹅的看法。课文旁边呈现了学习伙伴的五处批注,分别有从内容中获得感受、启发、产生的疑问及评点写法的角度做的批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

三是基于对单元重点项目理解。本单元以成长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单元语文要素之一就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旨在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用这种方法加深、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并围绕这一要素作了有层次、有梯度的安排:《牛和鹅》这篇课文主要让学生掌握批注的方法和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后两篇课文以留白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练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四是基于对学情的认识。四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不是很丰富,阅读方法积累的也不多,虽然有圈点勾画符号式批注的能力,但让学生独立进行用批语式做批注阅读难度比较大。通过本课学习,指导学生在读文章时把从文章内容中获得的感受、启发,产生的疑问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

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本课时教学重点确定为: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批注。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习文中示范性批注,初步了解做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以此理念为指导,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练习法,启发讨论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准备指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学习:自主实践法、合作交流法、探究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屏幕出示牛和鹅的图片、视频,了解学生对牛和鹅的熟悉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认识课文中另一个形象的鹅做铺垫。

第二环节:初读感知课文。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2.检测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3.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这两个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认识生字词,理清课文脉络。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知识承接上单元知识,了解作者是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的。

第三环节:认识批注,学习示范性批注。1.课件呈现前后学习过的课文,对比形式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2.了解什么是批注。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前两处批注,根据批注了解课文内容,根据内容分析读者做批注的角度。4.学生自学后三处批注,了解批注的角度并汇报交流。

第三环节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初步认识批注及了解批注的角度。

第四环节:学习批注的方法并尝试自己给课文做批注。1.老师提供一处示范性批注,让学生从示范批注中获得批注的方法。2.学生根据前面了解的批注角度和批注方法尝试自己做批注。3.学生上台汇报交流自己的批注。

第四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以致用,检测做批注的方法是否学会了,知道从哪些角度去做批注。

第五环节:巩固拓展。1.诵读一首批注小诗。更好地掌握批注式阅读方法。2.布置作业。课后继续给课文做批注,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31、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乒、乓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率,会写纳、拥等15个字,会写纳米、无能为力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科技术语读准确。

3.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4.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第2自然段,知道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2.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难点】

能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交流,总结交流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播放纳米机器人在人体血管中巡游的视频,引出纳米技术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读了课文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预设1:什么叫作纳米技术?

预设2:纳米技术有哪些用途?

预设3:为什么说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纳米技术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从形象的视频入手,可以使学生对纳米技术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引起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

1.自读任务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画出文中的科技术语,读正确。

2.随文识字

随文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和课文中标注拼音的生字。

乒(pīng)乓(pāng) 拥(yōng)有 杀菌(jūn) 除臭(chu) 蔬(shū)菜

碳(tn)纳米管 癌(i)症(zhng) 死亡率(lǜ) 疾(j)病 病灶(zo)

3.集中识字

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pīng pāng yōng jūn chu shū tn i zhng lǜ j zo

乒 乓 拥 菌 臭 蔬 碳 癌 症 率 疾 灶

预设:

(1)可以通过与熟字比较的方法认识乒、乓,兵-丶=乒,兵-

丿=乓。

(2)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认识拥、蔬、碳、灶。扌+ 用=拥 ,艹+ 疏=蔬,土字旁+火=灶, 石字旁+ 炭=碳。灶还可以借助图片识记,灶就是生火做饭的设备。碳和炭容易混淆,可以通过字义理解和区分。碳是一种元素,可以组词碳纳米管二氧化碳等;炭是一种事物,可以组词木炭煤炭雪中送炭等。

(3) 通过组词细菌、杀菌来理解和记忆菌。

(4)可以用猜字谜的方法记住臭,只因自大一点,惹得人人讨厌。

(5)癌、症、疾这三个字部首都是疒,都与疾病有关。

(6)率是一个多音字,表示两个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时读作lǜ,如:效率、概率,其余情况一般读shui,组词:率领、轻率。

4.认读词语

出示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听读纠正。

光学显微镜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碳纳米管天梯 纳米吸波材料

探测雷达波 纳米机器人 纳米缓释技术

5.梳理内容

(1)教师提问:课文写了关于纳米技术的哪些内容?

(2)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发言进行小结。

预设:

第1自然段:21世纪是纳米的世纪。

第2自然段:纳米和纳米技术的含义。

第3-4自然段:纳米技术的运用。

第5自然段:纳米技术的未来影响。

(板书:含义 运用 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课文中的科技术语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通过认读,突破重难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梳理内容环节既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也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文,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内容。

三、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小组合作尝试着解决问题。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2)回顾已经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各成员对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并总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3.探究活动

(1)默读课文,记录下自己不懂的问题。

预设1:纳米涂层等科技术语我不懂。

预设2:为什么说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预设3:纳米技术是一种怎样的技术?

(2)回顾已经知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1:联系上下文。

预设2:查资料.

预设3:图文结合

(3)小组里就各成员提出的不懂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争取在小组内解决。

出示要求:

①与同学交流时先说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想法。

②认真听取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理解别人解决问题的角度。

③小组汇总并记录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预设1:光学显微镜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等科技术语,我们小组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理解了它们。

预设2:我们小组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方便、快捷、健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变化,所以说21世纪必将是纳米的世纪。

预设3:我们小组通过请教别人,知道了纳米技术也称毫微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纳米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的一种技术。

(5)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

②查找资料。

③请教别人。

④图文结合。

⑤结合生活经验。

(板书:解决问题的方法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别人 图文结合 结合生活经验)

设计意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在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这一环节先让学生进行方法的回顾,再根据这些方法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方法的总结,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自主探究

1.探究任务

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了解什么是纳米及纳米技术。

2.探究方法

(1)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介绍纳米的句子。

(2)全班交流后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说明纳米的特点的?

(3)再次默读,在理解纳米的基础上找出什么是纳米技术。

3.探究活动

(1)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纳米?

预设: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

(2)思考:作者是怎样来说明1纳米究竟有多大的呢?

点拨:作者列出了具体的数字来说明纳米的具体长度,这种说明方法叫做列数字。

具体感受:拿出尺子看看毫米有多小,1纳米是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想象一下它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单位。

出示课文句子: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就好像把乒乓球放在地球

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

点拨:地球有多大我们应该有一个概念,小小的一个乒乓球放到地球上,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里作者就是用了我们熟悉的事物之间的对比,更形象、更直观地告诉我们纳米非常非常小。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作比较。

(3)反复朗读,感受纳米非常非常小。

(4)什么是纳米技术?

预设: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不仅肉眼根本看不见,就

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也无能为力。这种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级的物质新奇的特性,从而造

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理解了什么是纳米及纳米技术,解决了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也为接下去的学习做好铺垫。

四、生字书写

过渡:同学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是否关注了本课的重点生字呢?它们是什么结构?怎么书写才美观?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1.让学生读一读本课15个要写的字,观察后交流:写好这些字需要注意些什么?

纳 拥 箱 臭 蔬 碳 钢 隐 健 康 胞 疾 防 灶 需

点拨:

(1)纳、拥、碳、钢、隐、健、胞、防、灶 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且左窄右宽。健右半部分聿中的横画间距要均匀,长短要富有变化。胞右边包的最后一笔竖弯钩要舒展。防左边写窄一些,右边撇长。灶左半部分火的最后一笔是丶,右半部分土的第一横在横中线上。

(2)箱、臭、蔬、需是上下结构的字。箱的竹字头要写扁,下半部分的相是左右结构,右边的目写在竖中线右边。臭上面是自,下面犬,注意最后的丶不要落下。蔬的草字头写扁写窄,竖撇起笔在竖中线,下半部分要写紧凑。需字上半部分的雨要写得扁而宽,四个点方向有所变化,下半部分的而被上半部分覆盖。

(3)康、疾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康撇画要舒展,弧度适度,不可太大。疾中的点落在竖中线,矢不宜过大,底部与病字旁的撇收笔齐平。

2.学生在方格纸中练习书写,每字两遍。教师提醒:书写要正确、端正,力求美观,注意写字和握笔姿势。

3.教师选择学生的书写作品进行展示,全班交流评价。针对本班的书写问题,教师示范书写易错字。学生把自己写得不满意的字再写一遍。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规范书写,明确生字笔画及笔顺。写字指导要在分组归类的基础上,就重点字进行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写了纳米技术的含义、运用和未来的影响。我们还自主提出问题,并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解决了自己提出的问题。那么,那么纳米技术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六、布置作业

1.当堂练习:抄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美观。

纳米 无能为力 拥有 冰箱 功能 蔬菜 材料 钢铁 隐形 健康 细胞

疾病 预防 病灶 需要 深刻

2.课后作业:熟读课文《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板书设计】

联系上下文

查找资料

请教别人

图文结合

结合生活经验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围绕相关主题,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2.围绕相关主题,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了解纳米技术的相关知识,以及纳米技术在人们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纳米技术的知识?

预设1:我知道了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其实就是研究并利用纳米级的物质新奇的特性,从而造福人类的一门学问。

预设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纳米技术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2.过渡: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纳米技术的信息。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去看看纳米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板书: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回顾旧知,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接着谈话导入,自然过渡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去。

二、问题探究

(一)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2.过程安排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思考: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资料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

3.探究活动

(1)自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预设:这一自然段是围绕第一句话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来写的。

(2)思考,讨论交流:围绕这句话,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预设1: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防臭的功能,在冰箱中使用,能使蔬菜保鲜时间变长。(板书:纳米涂层)

预设2:碳纳米管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甚至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板书:碳纳米管)

预设3:隐形战机利用纳米吸波材料吸收掉探测雷达波,使雷达看不见它。(板书:纳米吸波材料)

教师点拨:第3自然段围绕第一句话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举了三个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3)资料拓展,进一步加深对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理解。

纳米洗涤:用纳米分子制造的肥皂可以充分溶解于液体,有助于分解衣服上的污渍,彻底洗尽衣物。

纳米绿色印刷:不用感光冲洗,也不产生废水废液,报纸、书籍的版样就可以打印出来;电脑、手机的线路板不用刻蚀,同样也可以轻松打印出来。

纳米牙刷:可以抑制牙刷表面极易滋生的大量有害病菌,让细菌难以生存;在刷牙的同时清洁舌苔,清除更多污垢,使口腔加倍清洁,口气更清新。

纳米雨伞:一种新型的绝水雨伞。这种雨伞只要轻轻一抖,就能迅速甩干残留的雨水,它的速干特性使得你无需再为雨伞弄湿衣服或弄脏地板而困扰。

(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过程安排

(1)自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2)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自读第4自然段,找出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预设: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2)结合课文内容和查找的资料,思考对这个句子的理解,讨论交流。

预设1:结合课文,我知道纳米检测技术极其灵敏,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检测与预防;纳米机器人通过血管直达病灶,杀死癌细胞;纳米缓释技术可以让药效缓慢释放。课文中的这三个例子都说明了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板书:纳米检测技术 纳米机器人 纳米缓释技术)

预设2: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利用纳米技术,人们可以更快地制造出更好的疫苗,从而避免传染疾病的大规模爆发,让人类的生命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所以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预设3:纳米刀探针非常小,在精确的影像设备导引下,手术能在不开腹的情况下进行。所以也说明了纳米技术可以让人们更加健康。

(三)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结合课文和资料,思考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大胆想象,思考纳米技术的这些新奇特性可以用到哪些地方。

2.过程安排

(1)结合课文和资料,思考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

(2)大胆想象,如果让你利用纳米技术的新奇特性,你会把它运用到生活中哪些地方呢?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探究活动

(1)结合课文和资料,找一找,纳米技术有什么新奇的特性?

预设1:能杀菌。

预设2:能除臭。

预设3:非常结实又很轻。

预设4:能吸收掉探测雷达波

(2)大胆想象,思考纳米技术的这些新奇特性可以用到哪些地方。交流讨论。

预设1: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驱蚊手环时效比较短,把纳米缓释技术运用到驱蚊手环中,相信时效一定会更长。

预设2:在玻璃表面上涂抹一层特殊的纳米涂料后,含水、甚至含油的液体难以附着在玻璃的表面。

设计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资料,学生对纳米技术的运用有了深刻的了解,资料的补充也让学生拓展了课外知识,能够让他们学科学,爱科学。最后让学生进行想象,有意识地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课堂小结

小结:纳米涂层、碳纳米管、纳米吸波材料纳米技术将给未来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这不是一句玩笑话,现在或者不久的将来,我们的衣食住行真的会有纳米技术的影子。

四、拓展延伸

过渡:在《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文中,我们知道了纳米技术的含义,以及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读一读下面的《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你对纳米材料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人丁兴旺的纳米家族

纳米材料虽然是材料世界的小不点,但它却是现代材料世界里的重要一员。

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按照材质,可分为金属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有机纳米材料等;按照用途,可分为功能纳米材料和结构纳米材料;按照特殊性能,又可分为纳米润滑剂、纳米光电材料、纳米半透膜等;按材质形态,则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

纳米粉末又称超微粉、超细粉,指粒度在10nm以下的粉末或颗粒,它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另外,它被应用领域也最广,在催化、粉末冶金、燃料、磁记录、涂料、传热、雷达波隐形、光吸收,光电转换、气敏传感等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纳米材料家会更加人丁兴旺。

(选自《纳米生活》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思考:你对纳米材料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呢?

预设1:纳米材料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有各种各样的类型。

预设2:纳米粉末被开发时间最长,技术最为成熟,是生产其他纳米材料的基础。

预设3:随着纳米材料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材料家族的成员将会更多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选做:纳米技术非常神奇,请你搜集资料,继续了解纳米技术的最新进展。

32、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梅花魂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出示梅花的图片)看到梅花,同学们第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呢?(墙角数枝梅为有暗香来。)哦大家想到的是王安石写的《梅花》!但是,我们今天却不是要学习这首诗,而是要学习一篇关于梅花的文章《梅花魂》。(板书课题)看到这个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吗?(梅花的魂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默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词。

2.学生汇报,师生共同扫清字词障碍: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师正音。

(2)(出示生词:幽芳、玷污、欺凌等)指名学生带读,注意读准字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思考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读诗词落泪、珍爱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泣、赠我墨梅图、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2.这些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爱梅,热爱祖国、思念祖国)

四、精读课文,感悟探究。

1.外祖父是个爱梅、敬梅的人,那你了解梅花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梅花图,赏梅,对梅花形成初步印象。(梅花,原产中国,耐寒,冬季或早春开花,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气味清香。)

3.外祖父喜欢梅花,而且将它和自己的生命融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思考梅花精神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可以用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总结。)

(2)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齐读几千年来不肯低头折节。中华民族涌现过哪些有气节的人物?(结合学生回答,出示图片:岳飞、文天祥、江姐、刘胡兰、王二小等。简略介绍江姐事迹,配乐《红梅赞》。)在和平年代,梅花精神已然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人民子弟兵抢险救灾,白衣战士救死扶伤,等等。想到这些你对梅花魂又有了哪些更深的了解?(引导理解梅花魂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3)出示一个中国人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想一想:外祖父只是教育我做梅花一样的人吗?(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让我们怀着崇敬之情,齐读这段话。

(4)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激发爱国之情)

4.师朗诵课文,学生画出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理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出示有关语段,结合言语表达和朗读指导,体验感情。)

(1)出示每当读到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落泪?

②读到这些思乡诗词,外祖父会想些什么?

③我们应该怎样读这句话呢?指名读。

(2)出示我五岁那年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②从哪些词语能体会到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③外祖父为什么这样爱惜墨梅图?

④怎样读外祖父的话?

(3)学生自由选读受感动的地方,并说说为什么感动。(方法迁移运用,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思考:文章除了借写外祖父对梅花的特殊情感,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眷恋之情外,还表达了什么?(我对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六、小结。

 童年往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时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你的童年,有什么难忘的往事呢?与同学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33、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鹿角和鹿腿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 第7课与第6课的相同点:

①题目相像;

②篇幅长,可以对故事清晰了解。

(一生:两课都有一个好的一个坏的。师指正:学完课文后,你会有不同观点。)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 生自读课文

2. 出示词语,生齐读

匀称 珊瑚 噘起

配不上 抱怨 撒开

不禁

3. 师领读易读错词语,重点讲解词语:

①不禁:同情不自禁,正音,多音字学习。

②撒开:撒是个动作,正音,多音字学习,区分洒。

③匀称:词语解释身材比例好,正音,多音字学习。

④强调配与噘字书写。

4. 齐读词语,师示范朗读。

三、精读课文

1. 课文中对鹿角又怎样的描写?在文中圈划?

鹿角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鹿腿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2. 用关键词代表鹿角、鹿腿(尽量用文中的词)

鹿角精美别致

鹿腿太细了

3. 完整朗读第三自然段鹿说的话,强调读好提示语。

介绍珊瑚,量词、部首。

4. 完整朗读第四自然段鹿说的话。

5. 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的话:读出自豪,两个感叹号,语速快些、语气重些。

指名读,齐读。

6.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的话:同样是感叹号,但语气不同,中间停顿。唉正音。

指名读,齐读。

7. 怎么配得上就是配不上,反问语气。

8. 当鹿遇到危险时,鹿角和鹿腿又怎么样呢?找句子。

归纳总结:

鹿角挂在树枝上

鹿腿把狮子甩在身后

四、总结寓意

1. 鹿角和鹿腿在遇到危险时,给鹿带来了不同情况,看了这样的对比,你有什么想法?

生:

①好看不重要,实用才重要。

②好看的东西未必好,外表难看的东西未必不好。

③有些东西中看不中用。

④不是每样东西都十全十美。

2. 哪个同学的收获最接近故事的寓意,为什么?第二个

(理由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一、分析寓意

1.上节课我们挑选了最好的寓意,另外三个为什么不好呢?

①不够严谨。

③太简单,没讲明白。

④太宽泛。

2. 读一则寓言故事,懂一个道理。

二、研读课文,交流鹿的心情并复述课文

1. 当鹿无意中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鹿角时开心

2. 当鹿看到自己的细腿时没精打采

3. 当狮子要袭击自己时害怕

4. 当鹿看到狮子被自己甩在身后时松了一口气

5. 刚逃脱,鹿角挂在了树枝上时紧张

6. 再次脱险后高兴

7. 师还原整个故事与鹿的心情变化

8. 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9. 脱离板书复述课文

三、课后习题讨论

1. 书后第三题,赞成哪种说法?

①美丽的鹿角不重要,实用的鹿腿才是最重要的。

②鹿角和鹿腿都很重要,它们各有各的长处。

2. 生从两方面交流选择原因反对第一种说法的原因;说清鹿腿和鹿角的缺点。

34、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口语交际:请教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解析

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带给我们希望和力量,三上第八单元以美好的品质为人文主题编排,旨在引导学生受到熏陶。而这一单元的口语交际,也安排了请教这样的主题,看似常见常用,实则用意深刻。无论是请教者的有礼貌,找时机,还是被请教者的耐心帮助,细品之下都极为契合单元主题。

教材安排了三个板块。第一,以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境为载体,唤起孩子的生活经验,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启发孩子们去思考,同时也示范了该如何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二,教材呈现了请教中的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如 :在别人方便的时侯请教;在请教别人时把需要解决的问题说清楚;不管别人能否帮你解决问题,都要向别人表示感谢。第三,教材中还出现了两个小贴士 :有礼貌地向别人请教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理念目标

【教学理念】

统编教材对口语交际部分的编写充重了口语交际的自身规律,更加重视交际的功能,更加注重交际 能力和交际习惯的培养,重在鼓励学生敢说,引导学生尊重他人,遵守交际规则。在教学设计中,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采用多元互动等手段,将情境教学与本课口语交际的训练点相依相映。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教学难点】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制作学习卡片,写上平时有困惑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初识请教。

师:同学们,今天有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的心情怎样?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这一节课,既高兴又紧张。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老师放松一些吗?

小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话,老师真是信心倍增,看来啊,以后我得多多向你们请教了。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如何请教。(板书请教)

【设计意图】

从导入环节入手,先用上课十分紧张这一个正在发生的情境,向学生请教,这样就使得学生无形之中进入到请教的情境之中。再以此为契机引入本课教学。这样的导入将会创建轻松、自然的教学环境。同时也点燃孩子们的交际热情,调动了他们交际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学习请教。

情境一:问路,请教要有礼貌。

1.视频出示:我们班最近新转来一名插班生,叫小颖,可是她来学校的第一天找不到自己的教室在哪儿。

2.师:同学们,如果你是小颖,该如何去向别人问路呢?

(指名孩子练习。)

3.如果小颖向你请教,你该如何帮助她呢?

4.小结:请教别人要做到有礼貌。

【设计意图】

问路是比较简单也比较常见的交际情境,通过这种简单的情境,让孩子展开交际,再由请教中一个最简单最基本的注意事项礼貌入手,来激发孩子们表达的兴趣。

情境二:做游戏,请教需说清楚。

1.视频出示:元宵节的活动中,同学们正在教室里做猜字谜的游戏。

2.小康遇到了一个很难的字谜,他怎么都猜不出,他应该怎么样请教别人呢?

3.同桌练习,教师相机指导:请教的时候要说清楚问题、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无论别人有没有能够解答你的问题,都要道谢。

【设计意图】

元宵节猜字谜是我们真实经历过的活动,比较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三年级口语交际主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领会别人说话的要点。当孩子们把自己代入情境中后,在交际过程中会发现,在请教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把话说清楚,说清楚请教的问题,别人才知道你需要请教的是什么,才能帮你解决问题。

在请教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会在得到别人帮助之后道谢,这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的习惯。但很多孩子往往忽略了,有时别人尽了力但没办法帮我们解决问题,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是应该礼貌道谢的。

情境三:师生合作表演,请教要找时机,会追问。

视频出示:第二节是数学课,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题,小明跟同桌争执了半天,也没有得出正确答案?怎么办呢?

练习请教老师。

师生合作表演:老师在办公室打电话,你会怎么请教?(引导学生发现请教需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请教别人时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

4.师:如果数学老师不在办公室,你怎么向她请教呢?(引导学生明白,请教不只有当面请教的方式,还可以有打电话、写留言条等。)

5.小结:原来向别人请教还有这么多学问。

【设计意图】

课堂上遇到不会的问题和同学有争执,需要老师判定答案这个情境创设,也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这样熟悉的情境会让孩子更乐于表达。

孩子在尝试请教中,将会进一步了解请教的方法:例如请教的对象不同时,语气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再例如被请教的对象有可能出现没时间、不方便等情况,那么学生就会得出结论:请教也需要找合适的时机。

在师生合作表演时,教师通过设置不同的难题,引导孩子们发现:当我们请教别人时,要在别人方便的时候,不清楚的地方要及时追问,这样才能更加有效解决问题。

三、回归生活,练习请教。

情境四:小组合作,再练请教

视频出示:小明周末回家,又遇到麻烦。邻居小辉借东西不及时归还,前些天借走了足球,到现在都没有还。提醒他吧,怕显得小气,不提醒的话,又担心他一直不还

小明应该向谁请教?怎么请教?

小组讨论,表演。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上的其中一个具体事例创设情境 :小辉借东西不还。让孩子思考请教的对象除了老师、同学之外还可以是谁。

通过小组议一议、演一演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参与到交际中来。在交际的过程中,孩子们还能改进之前交际中的不足,提升交际中的应对能力。

四、小结延伸。

1. 教师小结: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请教别人也大有学问,让我们学会了怎样请教别人,也尝试请教了别人。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请教别人,也别忘记了请教别人,要把请教的问题说清楚,说话要有礼貌,要得体。更别忘了我们同时也要真诚地帮助向我们请教的人。

2.齐读顺口溜。

【设计意图】

小结时总结请教的方法,帮助孩子们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方便他们把课堂中的知识和实际生活链接。同时让孩子们明白请教不是单方面地请求别人的帮助,而是在别人有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要乐于助人。这也恰好契合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美好的品质。

【板书设计】

请教

有礼貌 讲清楚 看时机 会追问 多方式

35、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口语交际:父母之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

  3.能理解父母的爱,建议父母改进教育方法。

  一、导入课题,激发交际兴趣

  同学们,在这几天课文的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到了很多感人的事情。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板书课题)

  二、回忆感人事例,同桌交际

  拿出课前准备的记录或物品,回忆一下你所了解到的故事。然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在交际中把事情的细节回忆清楚。

  三、如何对待父母的爱

  1.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略),(让学生小组内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

  2.在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向同学提出问题。

  3.推举出代表,参加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际

  1.各组代表轮流上台,谈出自己的看法。

  2.对自己的父母说几句话,说说他们应该怎样爱自己。

  五、模拟采访,家长学生交际

  1.我们刚才听了那么多的故事,知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深沉的、宽广的,更是无私的,但有的方式有些不妥。我们可能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爸爸妈妈说,也可能有许多问题要请教别的同学的父母。下面我们就请刚才到台上交流的同学的父母到前面,我们根据刚才同学所介绍的故事,来采访这些叔叔阿姨,好吗?

  2.在学生与家长的交际中,进一步感受亲情之爱。

  六、与自己的家长自由交谈、沟通情感

3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

1.读准茱萸的读音,理解异乡、异客、倍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3.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4.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吟诵古诗,

2.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背诵。

三、教学难点:

1.能展开想象描述古诗画面,感受诗人独在异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2.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PPT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了解思乡情。

1.教师谈话:看着同学们张张可爱的小脸,老师觉得你们的爸爸妈妈一定特别爱你们。那和老师聊聊,爸爸妈妈都是怎么爱你们的?那老师还想知道,你们有没有离开过你爸爸妈妈一段日子?多久?心情如何?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伟大的诗人,他17岁的时候就远离家乡到外求学也非常思念家人,于是他就写了一首思乡诗,我们一起来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机强调:忆的写法。

3.揭诗题,解题意。

(1)九月九日是哪一天?农历的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2)山东和现在的山东省不一样,它是指华山以东的地区。

4.指导朗读。

师:九月九日重阳节,诗人没有和亲人在一起,很想念他的亲人,心里会?让我们带着思念的语气再读诗题,注意停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初读古诗,感知思乡情。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诗!要求是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顺。

2.指名读,正音。

(1)指导读音:茱萸读作zhū y。

(2)出示停顿节奏。

3.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4.明明是合家欢聚的重阳佳节,诗人为何会有如此的感叹呢?让我们走进这首古诗,来了解诗背后的一段故事,你可能会有新的感受。

(三)理解古诗,体会思乡情。

过渡:重阳节本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可诗人却说(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

1.理解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

(1)理解:师:独在异乡为异客。诗人说了两个相同的字异。异乡的意思是他乡;为异客的意思是做他乡的客人。如果我们此时在北京,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北京是异乡,我们是异客。

师:身处他乡的诗人是和很多在一起的吗?不是,而是独自一人。我们从独能够看出来。独除了表示诗人只是一个人,我们还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是孤独的。(板书:孤独)想象一下,诗人会在怎样的情况下感受到孤独?

(2)指导背诵:这种在他乡的孤独的感受被诗人写了下来,叫做独在异乡为异客。

过渡:因为孤独,所以容易思念,尤其是在重阳佳节的时候。所以,诗人又说(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

2.理解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

(1)理解:这种思念(板书:思念)是普普通通的想念吗?而是更加思念、非常思念,我们是从倍字感受到的。

(2)教师引导想象:每一个漂泊的人都有着对家乡的回忆,都有着对亲人的思念。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思念亲人什么呢?

师:对亲人的思念不仅仅会在重阳节才有,诗人还会在什么时候或者什么情况下倍思亲呢?

师:当春节来临,一家团圆的时候,远在他乡工作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当中秋月圆,阖家同庆的时候,远在他乡求学的人们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在重阳节的这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这样道出了人们对亲人的无比思念,成了千古名句。

(3)指导背诵: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过渡: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出示:)

3.理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家乡的兄弟们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在干什么?师:对呀,他们在登高山、在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2)出示茱萸词语及图片。师:茱萸是一种香草,古时人们以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这两句是在说遥想兄弟们今天都在登高,遍插茱萸时少我一个亲人。

(3)引导学生想象画面:你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如果你是诗人的兄弟,在登高时,你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4)指导背诵:如今王维只身一人身处长安,他在山的这头,家乡在山的那头,他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的思念家乡的亲人。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画面呀!少一人是诗人最大的痛,少一人在诗人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我们来再读一读,读出诗人心中的无奈和忧伤吧!

(5)小结: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一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四)走进诗人,感悟思乡情。

1.师:学完整首诗,再来看看忆,单单只是回忆吗?忆怎样解释才更为贴切?(思念)

2.师:王维既然如此思念亲人,为什么不回去呢?(了解创作背景:诗人当时只有17岁,正在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

3.师: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不想回,而是不能回,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奈。思念如美酒越酿越深,才会写出思乡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才会诞生思乡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归纳学习古诗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来想象诗中蕴藏的画面,体会诗人情感,这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希望你们在学习其他古诗的时候,也能学到用到。

(五)情感延伸,课外拓展:

1.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岂止王维一人呢?我国历代就有不少诗人借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

2.拓展《泊船瓜洲》。

3.不光是我国古代诗人有浓浓的思乡之情,再来读读当代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你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

4.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总有一天,我们也可能远离家乡,那时候我们就是独在异乡为异客。当重阳来临,我们也会用这样一句诗来表达我们的思乡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会想到一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诗人王维。会想到他的那首关于重阳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我们会这样轻轻地吟着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感知诗歌魅力,激发热爱诗歌之情。

短短的四句诗,仅仅28个字,道不尽离别愁,诉不完思乡情,历经1000多年,再次诵读依然让我们感动不己,这就是诗歌的魅力,让我们热爱诗歌吧!

(七)布置作业:

1.搜集王维的《杂诗》

2.搜集李商隐《夜雨寄北》

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图片 孤 独

倍思亲 思 念

少一人

37、景阳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景阳冈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倚、箸等17个生字,读准绰、呵、泊3个多音字,会写冈、饥等15个字。

2.遇到不懂的词语,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影视资料等方法猜出大致的意思。

3.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关键词详细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4前后文对照阅读,体会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激趣导入,好汉豪情初酝酿

1.欣赏歌曲,了解《水浒传》。

(1)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边听边想和哪一部古典名著有关。

(2)简介《水浒传》。

(3)交流:书中刻画了108位英雄好汉,你都知道哪些呢?

2.揭示课题,读准字音。

(1)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行者武松,学习课文《景阳冈》。(板书:景阳冈)

(2)正音:冈读gāng,就是指山。

(设计意图:《好汉歌》雄壮激昂的旋律可以快速带动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梁山好汉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

板块二

初读故事,连猜带估擒字词

1.跟随录音,初读课文。

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霹雳、腰胯、咆哮、擒捉、踉踉跄跄

一双箸、肋下、呵呀、血泊、绰了梢棒

指导一:读准踉肋擒等读错的字。

指导二:通过理解意思、组词等方法辨别多音字呵泊绰的读音。

3.多种方法,理解词语。

4.交流难理解的词语,讨论理解词语的方法。

方法一:联系上下文。

要点: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梢棒吊睛白额大虫筛了一碗酒。

方法二:联系生活。

要点:联系生活中看到的请勿人内请勿吸烟等提示语,猜读请勿自误的意思。

方法三:结合古装影视作品。

店家客官榜文等离学生的生活遥远的词语,可结合古装影视作品来理解。

5.小结:在阅读古典作品时可以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设计意图:本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的意思较难理解,通过指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结合古装影视作品的方法猜测词句的意思,扫除阅读障碍,消除畏难情绪,引导学生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

板块三

再读文章,故事情节巧梳理

1.思考主要内容。

在学习《草船借箭》时,我们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了主要内容。默读《景阳冈》试着按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提炼关键词语。

课文比较长,还可以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提炼出关键词。(出示课后习题)

指导一:文中是写谁喝酒?课文哪一小节写了武松喝酒?接下来武松做了哪些事情?用上武松做了什么的句式说一说。

指导二:思考故事主要情节是什么。

小结:喝酒是故事发生的起因,为下文打虎埋下伏笔。他不听店家劝,走上景阳冈,果真遇到老虎就发生了打虎的故事,这是事情的经过。打死老虎后,武松一步步挨下冈,这是事情的结果。试着把这一过程提炼关键词,列出小标题。

3.练说主要内容。

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练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文章篇幅较长,借助课后习题,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提高学生概述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也为下文学习武松打虎的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做准备。)

板块四

讲述情节,打虎英雄初现身

1.讲好三招躲闪

(1)默读课文第 6、7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描写武松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老虎的句子。

(2)学习老虎的三招。

要点:一扑一掀一剪分别是用什么伤人?

(3)学习武松的躲闪。

指导一:大家看猛虎伤人有三招,武松却只用一招应对,哪一招?(躲闪)为什么武松一再躲闪?

指导二: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4)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部分说清老虎的三招和武松的躲闪,还可以加上恰当的表情、语气和动作。

过渡:武松躲闪的同时,也在伺机进攻。他趁那老虎翻身回来的机会,抡起梢棒劈下来,没想到梢棒却断成两截。面对凶猛的老虎,武松没有了武器,打得过老虎吗?

2.讲好赤手空拳。

出示武松赤手空拳打虎的片段。

(1)圈出动词。

要点:揪一按乱踢按揪提打。(2)研究动作。

指导一:把揪换一换,还可以换成什么动词?那为什么作者要用揪住顶花皮?可见武松非常的机智。

指导二:武松踢、打在老虎的什么部位?(3)感悟形象。

从武松的动作中感受到什么?(英勇无畏、武艺过人)

(4)再看老虎。

在武松的拳打脚踢下,老虎又是怎样的表现?

(5)提出质疑。

既然是要表现武松的智勇双全,那为什么不直接写武松一棒把老虎打倒在地上?

(6)练讲情节。

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练讲赤手空拳打老虎的情节。

3.讲好武松打虎。

(1)学生根据表格讲述武松打虎的故事。(见右上表格)

(2)小结:当故事较长时,可以先梳理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这样讲述时就不会感到困难了。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学习武松打虎这个重点部分,抓住武松的动作和老虎的表现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重点品味武松打虎时动词的运用,感悟作者语言的准确、生动。最后借助表格,抓住主要情节和关键词梳理打虎的过程,搭建了学习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讲述武松打虎的部分。)

板块五

评述人物,多点品味读武松

1交流眼中的武松。

对课文中的武松,有同学是这样评价的:武松真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武松很要面子,有些鲁莽,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

2.讨论找到的依据。

(1)你赞同这两种看法吗?默读课文,到文中找依据、做批注。

(2)讨论、交流。

指导一:读第2自然段,可以发现武松起先不相信景阳冈上有老虎,所以他不听店家劝告偏要上山,直到看到官府榜文后方才相信真有老虎。由此可见武松还真是听不进别人的劝告。

指导二:为什么已经知道有老虎了,武松还继续上冈呢?(出示: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体会武松好面子。

指导三:(出示: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从武松的这句话中又看出什么?(武松很勇敢,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3.小结:以上两种评价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不够准确和全面。文中的武松显然是一位盖世英雄,但作者在描写时,没有把他神化,而是把他当作我们身边一个真实的人:有点小心眼、好面子这样写,不仅不会削弱武松的英雄形象,反而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

(设计意图:对于武松人物形象的体会,除了通过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还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感受武松固执、多疑、爱面子的性格特点。武松既是英雄又是凡人,文章这样写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丰满、可信,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名著的精彩。)

板块六

资料助读,梁山好汉各出彩

1.读课后资料袋,了解更多故事信息。

2.推荐阅读《水浒传》感受其他人物性格的多姿多彩。

38、纪昌学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纪昌学射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纪昌学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妻子、虱子、梭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3.能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决心、恒心、虚心。并能理解基本功。

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要词语概括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难点:能联系有关词句,体会纪昌决心、恒心、虚心。并能理解基本功。

教学准备:视频及课件

课时: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与大家一起学习一篇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提示昌,书写的时候要注意上面是一个小的扁日,下面是一个大的扁日。谁来读一读课题呢?纪字作为姓氏的时候应该念第三声ji再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

(板书: 向谁学 怎么学 结果)

3、手学贵有疑。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39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教写生字词

(出示:妻子、虱子、梭子)同学们,这几个词谁来读一读?

(1)梭子见过吗,在哪见过?梭子是古时候织布用的工具,使用时,快速地来回穿梭(出示图片),所以很多时候用梭来表示速度快,如形容时间过得很快日月如梭。

(2)虱子大家知道吗?虱子是长在动物毛发中一种极小的虫子。

(3)给大家带来个生字朋友,大家看看,这是什么字?(出示古体字)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要写好这个字需注意什么?妻子的妻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个梳着发髻的女人,写妻字的时候要注意上面的竖与女字的撇点要碰在一起,看老师写一遍,注意笔顺。

3、生字挑战过关了,刚刚咱们提出的疑问,大家读完课文得到解决了吗?你了解了什么?

(板书: 飞卫 练眼力 能手)

开弓放箭

(1)相机理解能手,什么是射箭能手?(百发百中)纪昌的妻子是织布能手,善于弹琴的叫弹琴能手,咱们班有没有善于画画的?画画能手。

(2)很多时候,了解故事内容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从题目入。看板书,谁能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二、三段,了解纪昌所学

1、到底是什么让纪昌变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呢?让我们再次走进故事中去发现吧!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纪昌又是怎样练习的?用~~~~划出有关的句子。把你特别有感受的词语圈出来,把感受写出来!

2、全班交流

(1)咱们来交流,刚开始飞卫是怎么教的?你找到哪个句子?

(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采访式:纪昌,师傅让你要怎么做呢?(牢牢地盯住、不能眨一眨)还让你要怎么做?(下功夫)功夫是时间的意思,下功夫就是花时间。

(2)纪昌为了练习眼力,回家后是怎样做的呢?

(出示: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A.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个词让你最有感受?(注视、睁大、躺)

注视是怎样的看?(出示:( )地看)这不是普普通通的看看而已,而是专注地看,是专心致志地看,是心无杂念的看!

B.就让我们一起看看纪昌是如何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的?(播放视频)

C.纪昌就这样在枯燥的织布机下整整呆了两年,700多个日子,如果是你,你能坚持吗?同桌拿笔当成梭子,注视梭子三十秒,亲身体验了,谁谈谈感受。带着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D.同学们,这不怪你们啊!在人的生理上,一分钟眨十几下是正常现象。而纪昌却要挑战这生理极限,每天如此注视着梭子。难道他不累吗?眼睛不难受吗?但是尽管如此,他也没有放弃。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邻居们纷纷躲在树下乘凉时,他 。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所有人恨不得窝在被窝的时候,他 。就这样,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播放音乐引读)此时此刻,你的脑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纪昌?(板书:坚持不懈、勤奋刻苦)

E.就这样一个坚持不懈、勤奋刻苦的纪昌,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相机理解相当到家,这位同学,你昨天几点到家呢?有一样吗?这个到家指的是(做得很好了)你怎么知道的?点评:这位同学相当有才,懂得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

纪昌的本领相当到家到什么地步?作者用了什么标点符号呢?破折号前后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3)纪昌练得这么厉害,可以了吗?是啊,飞卫却提出更高更难的要求了。谁来当当飞卫把要求清楚明白地告诉纪昌?

(出示句子: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我吧!)

原来把眼力练到盯着目标不眨眼还不够,还要练得(把小物见大)这项本领纪昌又练了三年,这次咱们也能说一样是练到相当到家了。(出示:三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

咱们一起来读读纪昌第二次练眼力的句子,待会来补充一下。请生回答。

(4)纪昌盯梭子盯了两年,而盯虱子却是整整盯了三年啊!这五年来的恒心让他最终成为一个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三、理解寓意

1.(指着板书)纪昌学成了!那么老师这时就有个疑问了,练眼力与学射箭究竟有什么关系呢?(生畅言。是啊,练眼力就是为射箭打好基础。也就是基本功)

2.语言训练:(多请一些学生,充分训练)

其实同学们所说的这一切,都是飞卫对纪昌说的一句话。(出示: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必须下功夫练眼力)齐读。

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如果你要想学会一样本领,首先应该下功夫怎么做呢?(出示:我要想学会,首先应该下功夫)

是啊。同学们所说的正是这篇寓言要留给大家最宝贵的东西,要想学会一样本领,我们就应该扎实的练好基本功。希望同学们也能牢牢的记住。

3.复述课文。和同桌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4.现在让我们伴随着这些谚语,结束本次的寓言之旅。读。

四、作业

1.说:复述《纪昌学射》这则寓言故事给父母听。

2.读:推荐阅读《买椟还珠》《毛遂自荐》

3.写:《纪昌,我想对你说》

39、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灰雀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灰雀》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丢失的那只灰雀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

通过语言和行为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事件的发展进程,是本篇课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男孩的语言和行为已经告诉列宁,灰雀的消失与他有关;如何使孩子认识到将灰雀捉走是错误的,从而自愿将灰雀放回来,需要循循善诱。列宁没有问孩子是否将灰雀捉走,也未进行任何说教,而是借助一句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的感叹,使孩子内心受到震动,从而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在整个事件中,处处可以发现列宁善于观察对方的言语、行动,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又能使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巧妙教育方法,同时,也可以体会到列宁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和爱护。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要学生认识到列宁对儿童的爱护;二是要通过对人物语言和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文的重点内容是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如何使学生透过他们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学习本文的难点。

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对儿童的爱护,以及男孩诚实的品质。

二、说教法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列宁、灰雀和男孩之间的故事。这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关,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展开想象。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向学生渗透读中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向学生传授学法,是让学生会学,这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会学的智慧。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为两课时。我今天上的是第二课时,下面我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意图。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配乐: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知道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习。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情感。】

(二)学习对话

1、引导读书勾画

师:男孩捉走又放回灰雀,一捉一放,男孩的心中是怎样一点点发生变化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从列宁和男孩的对话中寻找答案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3-10自然段,用横线画出列宁说的话,用波浪线画出男孩说的话。

2、体会男孩心里的变化

① 没我没看见。

(1)师生、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的紧张害怕。

(2)学习省略号的用法。

(3)指导朗读,带表情带动作读。

②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1)生生合作读对话,体会男孩想法的变化。

(2) 思考男孩此时在想什么?交流。

③一定会飞回来!

(1)分组读对话,发现不同的标点符号,通过不同的标点符号,感受男孩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烈,态度越来越肯定。

(2)师生合作读,男女生对读感受男孩的决心。

3、体会列宁对男孩的爱护和说话的巧妙

(1)师:男孩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交流。

(2)分角色读,感受列宁对灰雀的喜爱。

(3)通过导读,引导学生感受列宁对男孩的尊重爱护。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习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

(三)学习灰雀回来后的三个自然段

师:正如男孩所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第二天,读(手势导入读书)

师:孩子们,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不仅看到了三只可爱的灰雀,还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还看到一个怎样的列宁? 板书: 尊重 诚实

(四)推荐阅读

师:这就是列宁、男孩和灰雀之间的故事,一个关于爱的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列宁身上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读读这本书《列宁的故事》,让我们走近伟人、了解伟人、学习伟人。

五、说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了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程理念,突出了语文的学科特点,坚持以读为本,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的临时应变能力不足

由于之前上过一次,学生对教学流程很熟悉,导致教学进度加快,教学任务完成了,但还剩余5分钟,我的心里发懵了:我该怎么过这5分钟呢?我采取了让学生说一说列宁和男孩身上的品质,对于学生重复性的回答,没有适时指出。从这堂课中,我不仅明白了临场应变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只有事先做好了十二分的准备,才能让课堂更好地完成,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的发展;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好随时应变的准备,不仅让自己不拘泥于教案的束缚,而且能真正让课堂的时间做到合理的运用。

2. 基础知识的再学习

虽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比较全面地学习了字词和课文的初读,但这并不是说字词的学习在第二课时中就可以不设计了。相反,在课堂中,抓住一些重点的字词,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能起到增加词汇的作用。在《灰雀》一文中,有不少词语是需要随文理解的。但这一步我却忽略了。所以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学得不太扎实。

3.评价语过于单一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对于学生的评价语言基本是好、很好、不错等,这些评价语言不仅过于单一、笼统,而且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从这样的评价中很难找到答案,更无法让学生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进一步打开思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发现学生的优点,以激励性语言为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4.忽视语言的迁移运用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几句话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强化语言文字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运用能力,在听说读写的扎实训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贯彻落实课标精神,就应该把落脚点放在语言文字运用上面,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进行听、说、读、写、思,在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只重视了课文内容的讲解,没有重视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5、没有关注到课堂教学的小细节

人们说,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成功的教学离不开精彩的课堂细节。对于整节课,我还有一些小细节处理得不是很好,如在板书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所有的孩子;对于孩子的读书姿势没有及时纠正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多关注教学细节,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及时捕捉与提炼,并科学地加以利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提升教学品质。

整节课下来,细细分析,存在的缺陷很多。但是,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尝试,然后不断发现不足,加以改进的过程。所以,我相信,认真做好反思,并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我一定会有所进步,有所收获!

40、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荷花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丽,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的意思。

3揣摩、理解精彩的语句,欣赏荷花的美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课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借助情境展开想象,感受和花的美丽。

2、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注重思维的发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冒、挨挨挤挤等字词。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体会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搜集荷花的视频以及图片;

3、制作微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咱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看完以后,说说你看到什么。(播放荷花图片制作的视频)

学生交流。

2、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板书课题。

二、巧攻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有疑问的字词。

2、出示生字,开火车比赛读,抽读。指导写字:蹈。

3、出示词语,学生自由读,随机指名带读。

(1)指导读音:蓬提示轻声,挨在挨挨挤挤中读一声,展示多音字组词。。

(2)理解词语:莲蓬,学生说说是什么,拖拽莲蓬的图片帮助理解。

(3)游戏巩固:色块遮盖合作点读,拖拽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品味美丽。

(一)体会词语,品味美丽

1、学习第2、3自然段,用 画出描写荷叶的句子,用~~~~画出描写荷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边上。

学生交流。

师: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写出荷叶的什么?

学生交流。

师:什么叫挨挨挤挤?请通同学来摆一摆荷叶。

句子对比感受荷叶之多(板书:荷叶多)指名读,指导朗读。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会冒字的好处。

师:你能换个其他的词吗?学生交流。

播放冒字微课帮助理解。

师:想象假如你就是一朵白荷花,你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想干什么呢?

3、品味荷花姿态美

作者描写了荷花的哪几种姿态?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师:你最喜欢哪一种姿态的荷花?说出你的理由,并用朗读来赞美她吧。自由读。

(1)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2)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学生交流,学生比赛读,伴乐读,边读边用动作展示荷花的姿态。

学生根据描写选择正确的荷花图片,男生读,女生做动作。

学生填空背诵。

4、想象写话: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播放荷花视频,学生欣赏。

生写话,教师展示一部分进行评价。(板书荷花千姿百态)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做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出示句子)画家指的是谁?

生:大自然。

师:这满池的荷花色彩艳丽、形态各异,生机勃勃好似一幅活生生的画。(板书:活)

展示历代文人赞美荷花的诗句。

四、布置作业。

1、课后大家可以积累文章优美的语句,并配上美丽的图案。

2、也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荷花的诗句、美文,进一步了解荷花。

五、板书设计

荷花

荷叶 多

荷花 千姿百态

41、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摘抄课文中优美语句,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一个美丽而又神秘的地方。先请大家欣赏(西沙群岛的风景图片)

师:同学们看,这迷人的风光,美丽的小岛,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师:对,这就是的西沙群岛。你知道西沙群岛在什么地方吗?

师:看,这就是我们祖国的版图。(出示中国地图)

师:这是江西,这是海南岛,这是南海海域,在海南岛东南330公里的海域内,有一群岛屿,那就是令人向往而又充满神奇色彩的西沙群岛,是我国的海防前哨,想不想去畅游一番?我们的西沙群岛一日游活动现在开始,就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西沙群岛。

2、板书:富饶的西沙群岛。(提前板书)

师:饶字是翘舌音,谁能把它读好?

师:齐读课题。

师:富饶是什么意思?师:就是指物产多,财富多。

二、复习旧知

过渡:在通往西沙群岛的路上,老师设立了3个关卡,看你是不是能通过。

1.第一关,出示生字词

富饶 岛屿 山崖 海参 学习多音字参

威武 产卵 栖息 鸟粪 强调栖息的读音。

指导书写威武(这个词语既要求我们会认,还要会写呢!请你仔细观察,它们什么结构你觉得哪个地方要给大家提个醒?学生自由说。)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五光十色 瑰丽无比

成群结队 各种各样 飘飘摇摇 千奇百怪

渔业工人 四脚朝天 祖祖辈辈 懒洋洋

(指名分行读,齐读)

2、第二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西沙群岛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来说吗?(师评价:你真会读书,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出示句子(那里地方)(你很会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板书: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3、第三关,师:快速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哪些地方? 生说师板书。

师:课文就是按照地点变换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海岛4个方面向我们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祝贺大家顺利过关,你看,我们已经来到了西沙群岛。

三、品读课文

过渡:这么多美景,从哪看起呢?这样吧,你喜欢西沙群岛的哪个地方,就读哪个自然段,找出你觉得优美或者有趣的地方画下来,把你的感受标注在那个自然段的旁边。

1、海面:海水

师:我们站在岛上,放眼望去,眼前是一片?谁喜欢海水这一段?你为什么喜欢这里的海水?(生:美丽)(提醒说话要完整)请你给大家美美得读一读好吗?

师:谁能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生: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师: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师:有哪些颜色呢?生读句子。

出示海水图片这里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别处的海水都不如它美丽,用文中的一个词说就是瑰丽无比。那我们赶快再去欣赏一下吧!

师:这样的海水你喜欢吗?喜欢的话就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谁想站起来对着海水美美地读呢?(抽生读)

师:老师提议,在读表示海水颜色词的时候,最好读得有高有低,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生再练读) 师:谁愿意展示读?(一生站起来展示读)

师:读的真好,给掌声(生鼓掌)

师:谁还愿意读?(生纷纷举手)举手的一起读(生齐读)(这么多同学都想读,看来,海水的美深深地吸引了大家,就一起把美读出来吧。)

师:你平常见过的海水是什么颜色?

生:蓝色

师:那为什么西沙群岛的海水却是五光十色的呢?你知道原因吗?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其实答案就藏在其中。找到的同学请举手,请你来回答(抽生汇报)

紧接着用海底剖面图加深理解。

(用因为所以这一句式来说)

师:特殊的地形造就了西沙群岛海水一种与众不同的美,使人见了顿生喜爱之情,让我们一起把这种喜爱之情抒发出来吧。齐读

师:听着同学们的读声,我仿佛看到了大海。

2、海底

师:快让我们穿上潜水衣,潜入神秘奇幻的海底世界,尽情地畅游一番吧!

师: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了海底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的3、4自然段,边读边用笔圈画课文都写出了哪些海底生物?(生自由读3、4段,圈画生物)

师:有同学迫不及待地举手要告诉老师(抽一生汇报)

生:海底有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师板书: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你喜欢哪种生物就去找到描写它的句子读一读,想象它的样子。

a、师:读完的同学就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了,谁先来说说你喜欢海底的哪种生物?(一生先说鱼,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其它同学闭上眼睛来体会。此时,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生1:鱼太多了! 生2:鱼好美啊!

师:默读4自然段,从哪儿看出鱼的多呢?用画出来,从哪儿看出鱼的美呢?用~画出来。(好多同学都找到了,好!放下笔,仔细听) 你从哪个词或句子中说明鱼很多?

(抽生汇报)生1:我从成群结队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你抓住了重点词语)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这个词知道了鱼很多。(你也很会读课文)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中知道了鱼很多。

师:你真会抓关键语句来读书呀。在海底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鱼,难怪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

生: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师:真的是鱼水各一半吗?生:不是。

师:这是一种新的修辞手法叫夸张。(出示课件一半一半中的一半越变越大)你能把这句话夸张地读一读吗?(生读这句话,重读一半)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也接触过这样的修辞手法。比如白发三千丈、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用的就是夸张。

师:看来呀,用不同的词语也能表达出同样的意思,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时,也要稍稍有些改进,这样呢会使我们的作文更加生动,更加形象。

师:从哪看出鱼很美呢?

生4: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句话中体会到了鱼很美。(你很有眼光呀!提醒说话完整) 你发现这儿很美,我们一起读读吧!想不想去看看这些鱼儿?

师:在这段话里,有的有的有的叫什么句(排比)还用到了哪种修辞?(比喻)在海底有4000多种鱼呢,为什么作者写这4种呢?作者写的这4种鱼,(是抓住鱼的什么来写的?样子(形状)和颜色)。样子上都很有特点。也就是说作者抓住了鱼的特点,又用上了修辞方法,所以才把这些鱼写得这么好看,是这样吗?

(师生对读这一段话,合作填空背诵)

师:哪句话既写出了鱼的多,又写出了鱼的美?

生:第一句话。生读,课件显示红色,

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中心句,放在段落的开头就叫总起句。

这一段就是围绕这句话,然后展开具体描写,这一句是写海底的鱼多,美的特点,下面的句子具体写海底的鱼有多多,有多美,这是这篇课文在写法上的一个特点,这叫先总述后分述。(板书)这种方法也可以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b、 珊瑚 好了,欣赏完美丽的鱼儿,海底还有?指黑板说。你喜欢谁呢?

生喜欢珊瑚,读句子,出示句子。

师:这是什么句? 把谁比作谁。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生:各种各样(师板书:各种各样)

师:你能读出珊瑚的美吗?(抽生汇报读) 这珊瑚非常美,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样的珊瑚能不能像作者这样说出来。出示: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1人说一句)

c、师:这是海参,读读这句话,你觉得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生自由读)

生2:懒洋洋用得好,它让我知道海参懒的都不想动了。

生3:蠕动写得好,它说明了海参像蚯蚓或毛毛虫一样在慢慢地爬。(动作演示什么是蠕动)

师:你想怎样读这句话?读给同桌听一听(抽生读)

d、师:快看,这是大龙虾。有什么特点?找一个词形容。

生:威武。

师:做出威武的样子(生做出威风、神气十足的样子)

师:同学们一个个好威武。谁能读出大龙虾的威武?(抽一男生读,声音特低)

师:老师只能说你长得威武,但读的不威武,谁想挑战他?(再抽一生读)

师:在这几种海底生物中,你最喜欢谁呢?喜欢美丽珊瑚的举手,喜欢懒洋洋的海参的举手,喜欢威武的大龙虾的举手。请同学们合作完整地读读这一段吧。

3.海滩、海岛

当我们漫步在海滩和海岛上,又会发现什么呢?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两个自然段,想想海滩上和海岛上有什么?

生:有贝壳和海龟。师:是什么样的?

生:千奇百怪的贝壳,有趣的海龟。

师:那海岛上怎么样呀?

从哪看出西沙群岛是鸟的天下?(树多,鸟多,鸟蛋多,鸟粪多)

师:你看,这一段用了什么写法?先总后分,哪一句是总,哪一句是分?(第一句)那这一段也是按照总分的形式写的。

我们不但欣赏到了五光十色的海水,还领略到了海底的物产丰富,真让我们感受到: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出示句子读。

你发现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那里风景优美)

课文先总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然后,通过描写五光十色的海水来表现它的美丽,通过描写海底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来突出他的富饶,这种由总到分,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具体描绘的写法,很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学习。

同学们是越来越会读书了,这西沙群岛之行真是收获不小呀!我们的旅程要结束了,你想对西沙群岛说句祝福的话吗?

齐读最后一段

师:我相信一定会的,这么美这么富饶的西沙群岛是我们祖国的,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是不是应该感到很自豪啊,现在,大家就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再去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生齐读)

五、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收集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把它们背下来。

附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海面:五光十色

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物产丰富 海滩:贝壳、海龟

海岛:鸟的天下

(美丽 富饶)

42、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父爱之舟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一、说教材

《父爱之舟》 是部编版五年级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文以梦的形式呈现往事,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父亲和儿子在生活中的的几个场景,体现出了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爱和感念之情。感情深沉而浓烈,从生活小事中发掘伟大的情感,感人至深。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但是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课文情感的延伸和方法、能力的的应用。

二、说学情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对父母的爱体会不够,生活中认为得到父母的爱是理所应当的,所以在学习本课之前,让孩子回忆自己和父亲最温馨的画面,或者写出爸爸为自己做过的最令自己感动的事情,通过回忆点滴,体会父亲的爱。达到以情起调的作用。之前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慈母情深》,了解了课文中场景描写的作用,通过抓关键词感受细节中蕴含的情感。但是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谈感受时并没有讲课本和自己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所在学习之前布置了回忆和爸爸之间最感动的事,目的是让学生学习课文时能感同身受,体会父亲的爱,并能发自肺腑的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本课训练要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 、缴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场景,体会父亲深切的爱。 3.理解课文题目和课后第二题中的重点句子。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说重难点 文章的重点是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崇敬之情。教学难点是领悟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五. 说教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以及自主合作的精神,结合本课体裁特点和在本单元中的位置,并且根据学生的学情,在三维目标的指引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课件和点拨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自渎、自悟,以读促悟,达到学生的个性解读。通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落实指向言语的教学目标。

六.说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给学生出示一张课文插图(小船)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怎样的小船?学生对图片比较感兴趣,而且喜欢发挥想象力,最后我进行引导总结,引出课题《父爱之舟》

2.初读课文,为场景描写取小标题

课文描写了几个生活中的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地点的场景,情感描写细腻,要体会本文的情感,首先要了解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默读课文为几个场景描写取小标题,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3.品读课文,体会父爱

(1)品味印象深刻的场景,交流感受

品读课文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所以在品味课文时,让学生自主阅读并通过圈、画、点、注等方法进行批注,做批注时我不会规定批注符号,而是有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符号,体现自主阅读和个性阅读。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最后在交流中学习阅读方法,在浓浓的氛围中感受浓浓的父爱。

(2)联系生活场景,升华父子之情

联系生活实际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好的方法,是课文课读者、作者只见搭起一座沟通的桥,将难理解的内容转变为简单的,将抽象的转变为具体的。在本篇文章中,学生可能在理解具体场景时并不会联系整篇课文中反映家庭情况的句子,这样就会更加凸显出父爱的伟大。所以在找出家庭情况的句子时,让学生联系农村的生活实际,体会爷爷平时的简朴节省,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回忆爷爷奶奶对自己的爱,进而体会文中父亲对儿子的爱。

(3)理解课题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学生在感受到浓浓的父爱之后,结合课后第三,深入理解课题,以渔船为线索,回忆在于船上发生的事,渔船出现的次数以及渔船与我考上大学的关系。 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突破重点。 (4)体会写法

在感受细节描写中,学习作者以小见大,抓住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

4.总结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是对课内的延伸和拓展,所以好的作业设计应该对课文内容起到巩固和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运用的作用,并且能够让学生将课内所学运用于生活中。

(1)文中的作者有好多话想对父亲说,请你替作者为父亲写一段话。

(2)为父亲做一件表达爱的事情

七.说板书

板书应该在言简意赅的基础上体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记忆和形成知识框架,能够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和思维训练。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与课文题目相呼应。

父爱之舟 父 船(画) 我 爱 以小见大

43、繁星一五九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繁星一五九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会写繁、藤萝等生字和词语。

2.在诵读中体会现代诗歌的节奏、韵味,在想象中走进诗歌的意境,在品读中初步体会诗歌的语言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想象、品味、仿写,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和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导言,轻叩诗歌的大门

1.出示单元导读页面:提取单元学习目标

2.介绍单元内容,揭示学习内容。

3.板书课题,指导书写繁。

4.出示《繁星》一书图片

简介:《繁星》。今天的这三首是会有哪些内容和思考呢?

二、读诗文,踏上诗歌的节奏

1.自由读诗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繁星》(七一),读出自由的节律

(1)指名读。强调漫的读音,结合意思识记字形,指导读通诗句: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2)不可漫灭的是什么?联系上文:这些事--- 指导读好破折号的停顿

(3)具体回忆了什么?联系下文,指导读好相似的句式。

(4)发现诗行的排列。指导读出自由的节律。

3.读《繁星》(一三一),读出韵脚回环的节奏

(1)指名读。

强调啊的读音。读好最后一个反问句的停顿。

(2)发现问句和ang韵,读出问句里韵字的回环往复的节奏。

4.读《繁星》(一五九)

(1)指名读。强调啊的读音。

(2)发现诗句中相同的字韵:了,里。指导读好同字韵的节奏。

5.小结:现代诗歌的特点。

三、想诗画,走进诗歌的意境

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在中国的诗歌王国里,诗画是不分家的。在冰心的诗里,都有怎样的画面呢?

2. 出示(七一)

(1)引导想象:在作者的记忆里,那永不漫灭的回忆是哪里?作者都在干什么?

(2)多么美好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时光。读出你的感受。

3.小结:有了想象的诗歌,内容更加的丰富,画面更加丰满。

四、品诗句,体悟诗歌的情感

1.出示(一三一)

(1)大海是诗人们笔下最喜欢描绘的事物,在你的印象里,大海是怎样的?在冰心的心里,大海有着怎样的位置?

出示资料:《繁星》短诗

(2)大海是作者写作的源泉,心灵的寄托,所以,在作者的思潮里,总有波涛的清响,浪涛的云涌。联系上文,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3)星星有光辉,花朵有芬芳,我的情感里有对大海的眷恋和感激。指导读出作者的情感。

2.出示(一五九)

(1)理解两个风雨的意思

在这首短诗里,有一个词用了两次:风雨,分别指什么?

(2)引导想象:天上的风雨来了,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心中的风雨,指的是遇到了什么事情?

(3)补充冰心经历和诗歌资料指导朗读。

3.小结:诗歌的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带着作者深深的情感。

五、仿诗语,学用诗歌的语言

1.出示(七一)

童年的这些事,永远留在了作者的记忆里。引读诗文。

2.在中国人的心中,明月代表的是思念,寄托的是情感,在作者的心里,那明月是作者对母亲的什么情感呢?指导朗读。

3.仿写:在你的童年记忆里,也有很多永不漫灭的诗,让我们用像诗人一样的语言把它记下来吧。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 )的( ),

( )的( )。

4.交流分享

六、阅诗集,敲开诗歌的大门

在冰心的诗集《繁星》有很多这样写自己生活中琐碎思想的诗文,课后读一读,摘抄几首,也可以仿照着自己创编几首,为你的小诗集做准备。

44、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教学目标:

1. 认识传、统等 15 个生字,会写贴、街等 9 个字,会写节日、春节等 10 个词语。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背诵课文。

3. 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能按时间顺序排列。

4. 联系生活,选一两个节日,说说自己是怎么过节的。

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教师口述: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节日呢?春节、端午、国庆节、劳动节、儿童节每年都有

许多的节日,但各国家和地区的节日有所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我国的传统节日吧。

节日源流: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一些流

传至今的节日习俗里,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

都已经定型,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的一个大发展的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文化有了很大

的发展,这为节日的发展与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节日逐渐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变得丰富多彩,出现了许多体育活动、享乐活动等,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有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因此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生字。

认读指导:传、舟、赏是翘舌音;乞巧两个字都是第三声,注意乞在语流中的变调;巷、祭二字容易误读,可以借助拼音和词语大街小巷祭扫加以巩固。

(2)会写生字,并组词。

贴(贴花) 街(街上) 舟(小舟) 艾(艾草) 敬(敬爱)

转(转眼) 团(团结) 热(热爱) 闹(热闹)

(3)识字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如宵、饼可以借助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识记。

②利用熟字识记,贴、赏、宵、郎可以联系站、常、消、朗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祭、乞可以联系察、吃用减一减的方法识记。

③生活识字,巷可借助地名识记,如南锣鼓巷,艾可结合物品识记,如艾灸。

(4)积累词语。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转眼 团圆 热闹

4. 初读感知:初读课文后,我大致了解了每个节日的风俗习惯。

随堂测验

1. 比一比,再组词。

街(街道) 团(团结) 扫(打扫) 传(传说) 赏(赏月) 乞(乞讨)

行(行走) 困(困难) 归(归来) 转(转动) 常(经常) 气(生气)

2.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窗花 在墓前祭奠打扫;扫墓。

乞巧 形容时间极短。

祭扫 剪纸的一种,多做窗户上的装饰。

登高 (夫妻、父子等)散而复聚。

转眼 上到高处;重阳节登山叫登高。

团圆 (景象)繁盛活跃。

热闹 旧俗,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

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第 二 课 时

课前导入

教师口述: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秋节和重阳节的习俗,这节课我们来具体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过这些节日的。

品读释疑

1.展示第一幅图。(出示课件:与春节相关的图片)

春节到,人欢笑,

贴窗花,放鞭炮。

(1)这句话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

预设:这句话介绍了春节时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

(2)过春节时,人们还会干些什么 ?

预设:包饺子、拜年、给压岁钱,还有贴春联。

朗读指导:重读欢笑,要读出人们过春节时无比高兴的心情。

2.展示第二幅图。(出示课件:与元宵节相关的图片)

元宵节,看花灯,

大街小巷人如潮。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元宵节。

(2)人们在这个节日里会做些什么?

预设:看花灯、吃元宵。

(3)大街小巷人如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预设: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街小巷的热闹场景,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又散去。

朗读指导:以热情、愉悦的语气朗读描写人们过元宵节的句子,重读看花灯、人如潮等词语。

3.展示第三幅图。(出示课件:与清明节相关的图片)

清明节,雨纷纷,

先人墓前去祭扫。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清明节。

小结: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人们习惯在这天扫墓。除此之外,清明前后到郊外散步游玩,就叫踏青。

(2)雨纷纷有什么表达效果?

预设:雨纷纷 是环境描写,写出了一种凄风苦雨的天气,营造了一种哀伤的氛围。

朗读指导:重读雨纷纷、祭扫等词语,声音低沉,读出缅怀之情。

4.展示第四幅图。(出示课件:赛龙舟的图片)

过端午,赛龙舟,

粽香艾香满堂飘。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节日的习俗?

预设:人们正在赛龙舟。端午节。

(2)这天,人们除了赛龙舟,还会做些什么?

预设:吃粽子、插艾草菖蒲。

朗读指导:以热情和稍微紧张的语气读这部分内容,表现出人们过端午的热闹景象。

5.展示第五幅图。(出示课件:与七夕相关的图片)

七月七,来乞巧,

牛郎织女会鹊桥。

(1)这是什么传统节日?

预设:七夕。

(2)句中提到的美丽传说是什么?

预设: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是个美丽的传说,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体现了不畏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3)这句话写了什么?你知道乞巧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这句话写了七月七的民俗活动和相关传说。乞巧是中国传统习俗,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 妇女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

资料链接: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妇女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希望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称为乞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些瓜果乞巧,各地乞巧的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

朗读指导:要读出因牛郎织女相会而产生的喜悦之情。

6.展示第六幅图。(出示课件:与中秋节相关的图片)

过中秋,吃月饼,

十五圆月当空照。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中秋节。

(2)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

预设:赏月、吃月饼。

朗读指导:要读出一家人团圆时热闹、祥和的气氛。

7.展示第七幅图。(出示课件:与重阳节相关的图片)

重阳节,要敬老,

踏秋赏菊去登高。

(1)这句话写的是什么节日?

预设:重阳节。

(2)为什么说重阳节,要敬老?

预设:因为重阳节在传承中发展,添加了敬老等内涵,重阳节时会举行许多尊老爱老活动。

资料链接:重阳节,时在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所以又称为重九节,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也称登高节。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阳节的文化内涵也不断丰富,敬老成为重阳节的一大主题。2012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朗读指导:要读出对老人的尊敬之情。

课文主旨

本文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我国的传统节日,表达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中国的传统节日,课文内容贴近生活,语言平实,句式整齐,我们在诵读中可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及民间习俗。学习本课丰富了我们的知识,积累了语言,并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课后作业

1.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 中秋节

2. 你知道哪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诗句?写一写。

3. 我国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

手机扫码阅读树和喜鹊说课稿教学设计听课记录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