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分享 2024-01-10 13:34:07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1、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等5个生字,会写守株等9个生字。

2. 读准字音,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背诵课文。

3. 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理解中。

4. 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并将这种方法运用到其他两篇古代寓言故事的学习中。

教学难点:明白道理,懂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课前三分钟《滥竽充数》寓言故事。

感谢xx同学为大家带来的寓言故事分享,每一则寓言都是一个小故事,但在这些小故事中,却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我们共同来学习一则古代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又明白了哪些道理。(板书:守株待兔)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对寓言的学习兴趣。

二、方法教学

1. 检查预习

(1)开火车读文,注意读准字音。

(2)选择一人,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通句子。

(3)读好停顿,根据停顿提示读一读。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提高课堂效率。

2. 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篇文言文课文,上学期我们初步了解了文言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要想知道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要读懂课文,你能说一说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有哪些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借助注释,读懂课文。(板书: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2)你能简单说一说怎样借助注释吗?

(3)以田中有株为例,株字后的②表示与课下注释第二个是一一对应的,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就可以用树桩代替株,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叫做替换法,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田中有树桩。

(4)请你用自己的话把这句话说通顺。

(5)出示同桌合作要求从文中选择一句话,用替换法借助注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6)谁能完整的说一说这个故事?

(7)将原文与解释进行配对,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我们不仅可以借助注释解释关键字词的意思,还可以加上一些修饰和合理的想象,使这个故事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同时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明白道理

你能说说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吗?你身边有这样不劳而获的人吗?

设计意图:小故事大道理,通过寓言的的学习明白做人的做事的道理。

三、迁移运用

完成预习单上二、三项内容,并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做好自我评价,汇报一下你读懂课文的方法。我们不仅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守株待兔》这则文言文寓言,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寓言故事。

1.自学《掩耳盗铃》填写学习单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南辕北辙》

四人一个小组,2号同学读文,组长讲故事,3号同学说道理,四号同学计时。

3.扩展:本单元日积月累寓言故事,读一读,了解部分文言文原文,课下选择一则,查找其文言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以文带文,学以致用,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替换法借助注释,读懂了课文,明白了道理,又运用这种方法学习了其他两则古代寓言故事,课下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学习其他古代寓言故事。课程结束之前,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学习单交给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表现依据课程保准对组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2、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怎么都快乐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怎么都快乐》是一首儿童诗。全诗共有4个小节,分别写了一个人玩、两个人玩、三个人玩和许多人玩的不同乐趣。告诉学生生活中处处有快乐,事事有快乐,在反复诵读中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在创设情境,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快乐的含义:独处是一种快乐,与他人相处也是一种快乐,学会为别人付出更是一种快乐;游戏快乐,学习也快乐。

文中的词语搭配极为丰富,踢毽子、听音乐、下象棋、打排球、讲故事等,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良好素材。因此,在熟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了解这样的词组,积累动宾结构的词语。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卡片。

2.准备学生课间游戏活动的照片。

学生准备: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播放学生做游戏时的照片)导入:同学们,刚才的课间十分钟你们玩得快乐吗?为什么?(生交流)

2.揭题:是啊,一个人玩有一个人玩的快乐,许多小朋友玩,大家会感到更快乐,怎么都快乐。

3.板书课文题目:怎么都快乐。

4.指导朗读课文题目,引导质疑: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

以课间游戏为话题和学生交谈,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师生对话情境,同时因为聊感兴趣的内容而产生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文中的小朋友都玩了哪些游戏?他们快乐吗?

2.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读顺,边读边对照生字条圈出12个会认字和1个多音字。

(2)读完诗歌后,标一标诗歌一共有几个小节。

3.指名读课文,圈画游戏的名称,读准读好这些短语,读出短语的轻重。

4.交流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朗读,相机正音。着重指导学生读准前鼻音怎、很、音,后鼻音绳、讲、行。读准多音字得,强调它在本文中读děi。读准平舌音怎和翘舌音绳。 图片 跑得快 得到 得劲儿

(2)课件出示表示游戏名称的词语,指导读准生字,读好词语。

(二)识记生字。

1.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好方法,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1)教师课件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2)归类识记生字。

①出示游戏活动图片及相关词语,自由读一读:跳绳、讲故事、打排球、打篮球、打羽毛球、开运动会。

②动作模仿识记跳绳。跳字是什么偏旁?能做个跳的动作吗?( 跳与脚有关,是足字旁;绳是绞丝旁,和丝线有关。)

③哪些生字还可以利用偏旁来识记呢?(讲、排、篮、球)

④加一加,换一换识记羽、戏。(两个习加一加,认识羽;与找换偏旁,认识戏。)

⑤偏旁归类识记连、运。

2.合作朗读,发现规律。

(1)师生合作朗读游戏名称,老师说动词,学生说名词。

(2)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前面的字是表示动作的词,后面跟着的是表示名称的词。)

(3)你还能说出几个这样的短语吗?

设计意图:

低年级,识字是主要的教学任务。本课要认的生字大部分在游戏名称里。教学时,教师把识字、读词语融于一体,增加了学生识字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三、规范书写,形成习惯

1.出示本节课要写的两个生字讲、许。

2.指导写法。

(1)指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言字旁,左窄右宽。)

(2)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两个字的最后一个横画要写在横中线上。

(3)师范写,生书空。

(4)学生各描红一个,再临写几个。注意提醒学生写字姿势。 

(5)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

遵循低年级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原则,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观察学习的过程中明确汉字书写的笔画和笔顺,突破书写难点。

第二课时

一、检测旧知,比赛朗读

1.教师出示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2.朗读课文:同桌之间比赛读文,评一评谁读得好。

设计意图:

以本课生字复习导入,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氛围,巩固生字词的识记。

二、朗读感悟,迁移运用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学生交流。(一个人玩很快乐)

(2)一个人可以玩些什么?在书中圈出来,联系上下文理解独自的意思。

(3)指名朗读。

(4)除了这些,一个人还可以玩什么?

一个人玩,很好!

独自一个,静悄悄的,

正好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2.过渡:那么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更多人玩,会有哪些乐趣呢?

3.指名分小节朗读第2~4小节。

4.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交流,结合实际积累跳绳、踢足球、讲故事、听音乐、打排球、玩游戏等词语。

5.完成小创作。

两个人玩,很好!

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______________,一个人______________

许多人玩,更好!

人多,什么游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以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______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快乐。

7.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许多人玩会更好,更快乐?

8.齐读,读出画面感,读出节奏,读出快乐。

9.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

本文文字浅显,学生完全有能力独立理解。因此,这里并不需要过多分析,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通过小创作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齐读课文,尝试背诵。

适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2.讨论交流: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

3.总结:这节课大家的心情真不错!老师也写诗歌了,送给你们!孩子们起立,快乐地拍起手来,聆听这首关于学习的诗歌。

一个人学习,挺快乐,静静思考有收获。

两个人学习,真快乐,互相帮助你和我。

三个人学习,很快乐,互相启发点子多。

许多人学习,更快乐,读出美妙的诗歌。

一个人玩是快乐,但与人相处、交往会更快乐。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量有明确的保底要求,但以课本为载体的阅读量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意识地结合文本特点,提供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玩、很、当、音、行,指名认读。

2.游戏闯关:填一填,给生字找家。

玩 很 当 音 行

图片

3.课件出示这几个字的书写动漫,引导学生观察。

4.小组交流这几个字的横画的写法,教师及时点拨。

5.学生独立完成这几个字的书写,先描红再临写。

6.展示书写成果,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

学生已有一定的书写经验,本课这几个生字比较容易写,所以教师重点点拨关键笔画,可放手让学生独立书写,培养了学生独立书写的能力。

板书设计

怎么都快乐

一个人玩 很好

两个人玩 很好

三个人玩 很好

许多人玩 更好

3、一年级下姓氏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姓氏歌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识记李、张、吴等生字,认识新偏旁弓字旁。

2、通过多种形式的同桌对读,读出节奏感,达到熟读成诵。

3、认识他人的姓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

二、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李、张、吴等生字,认识新偏旁弓字旁。

三、教学难点

认识他人的姓并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姓。

四、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直扣课题。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姓氏歌》,你们知道什么是姓氏吗?其实姓氏就是姓,老师姓张,你姓什么?除了这些姓,还有哪些姓呢?

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百家姓》

儿歌里唱的都是中国的姓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姓氏歌》,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二)大声朗读,圈出儿歌中的姓。

1、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课文。

2、圈出儿歌中的姓。

3、学生汇报哪些是姓,并领读,老师依次出示课件。

相机识字李张吴:

(1)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木+子=李,弓+长=张,口+天=吴

(2)李姓、张姓、吴姓简介。

(3)对比识字:胡(配二胡的图)吴对比,徐许对比。

4、根据圈出的姓氏,区分单姓和复姓。

(三)多样对读第一小节,读出节奏。

1、中国姓氏可真多!谁才是姓氏大王?老师宣布姓氏大王比赛正式开始,你和你的同桌是一组,看哪一桌是姓氏大王!

第一轮:端起书,同桌对读,要求读准字音。(汇报,并及时纠正字音)

第二轮:端起书,同桌对读,要求读出问句,将所有姓氏重读。(师将第一小节范读)

第三轮:试着放下书,同桌互相拍手读,可以多练习几遍。

2、选出一组,给他们带上姓氏大王帽子。

3、这是一首《姓氏歌》,咱们就要读得有音乐感,此时我们没有钢琴,但是有桌子,我们拍桌子找找音乐感。师生合作拍桌子齐读。

(四)猜读第二小节,认识不同的姓。

1、自由读第二小节,边读边试着背一背。

2、教师出示姓氏卡片,学生猜读姓氏。

3、找一找班级有没有一样的姓,老师、大家分别与他做问答游戏。(你姓什么?我姓赵。什么赵?一个走的赵。)

(五)问答游戏,用不同方法介绍自己的姓。

1、与同桌做问答游戏,回答时拿出自己制作的名字卡片介绍自己。

2、开火车问答游戏,第一个问第二个回答,第二个问第三个回答,依次问答。

3、选出一名小小记者,根据姓氏采访大家。

(六)推荐书目儿童版《百家姓》,并画出最喜欢的姓氏。

我们中国的姓氏可不止今天学的这些,这本《百家姓》还有许多更有趣的姓氏,让爸爸妈妈带你认识百家姓,你再把最喜欢的姓氏画下来。

板书:

2姓氏歌

加一加

木+子=李lǐ 弓+长=张zhānɡ 口+天=吴

4、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小青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12个生字,正确美观地书写青、清、气、晴、情、请、生7个汉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3、 理解儿歌的意思,了解青蛙是益虫,自觉地保护青蛙。

4、 初步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叫形声字,体会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儿歌,读出节奏和韵味。

2、 认识本课生字,正确书写青、气、生,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3、 继续巩固对句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谜语,激趣导入

1、 教师出示一则谜语:绿衣小英雄,田力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劳动。请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出示青蛙图。

2、 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有关青蛙的小知识:青蛙小时候名叫小蝌蚪,浑身是黑色的,长者长长的尾巴,渐渐地,长出了四条腿,穿上了绿衣服。它们的叫声呱呱呱,还是捕虫高手呢!

3、 师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小青蛙》(板书课题)教师指导生字青的书写:上下结构,上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第四笔横要长,下半部分的月字第一笔撇画改成竖画。

二、 初读儿歌,认识汉字

1、 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录音,生忍者倾听。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1) 指名学生交流这首儿歌有几行,几句话,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一步明确:儿歌有六行,三句话,句号是判断一句话的标准。

(2) 指名学生朗读第一句话,相机出示生字卡片:清清、天气、晴、眼睛,指名多生认读,强调:清、晴、睛都是后鼻音,发音要到位准确。

(3) 指名学生朗读第二句话,出示词语卡片:保护、害虫、事情。指名认读,理解害虫的意思。出示苍蝇、蚊子、蛾子、稻飞虱等农业害虫的图片,适当讲解它们的危害。

(4) 指名学生朗读第三句话,出示请你、让、生、病四个字都是后鼻音。

(5) 指名朗读全文,注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 多种形式巩固识字。

(1)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多读几遍,与同位交流自己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 出示本课中的生字,指名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教师予以鼓励和指导。如:清、晴、眼、睛、保、护、情、请、让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通过熟字加偏旁的方式来记住它们;病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一个新的偏旁,叫做病字头,里面是丙字。

(3) 游戏巩固:找朋友教师将本课生字拆分成一些部件,制成卡片:如氵、日、目、亻、扌、宀、忄、讠、疒、青、呆、户、丰、口、上、丙,让学生动手将这些部件组合成本课认识的生字。同位相互合作,拼好后再读一读。

三、 再读儿歌,读出韵味

1、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与本课的生字宝宝们成为了好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儿歌,来和课文交个朋友吧!

2、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与同位互读。

3、 指名多生朗读,教师及时予以评价和鼓励,引导学生读书节奏和韵味(利用拍手打节奏的方式、男女生对读、师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儿歌朗读中的节奏和韵味。)

4、 全班齐读儿歌。

四、 指导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节课会写的生字:青、气、生。指名学生认读,口头组词,加强对字义的理解。

2、 学生自主观察汉字,交流书写要领和笔顺规则。

3、 指名学生交流汇报,师予以指导小结。

4、 师范写讲解:气字第四笔横斜钩要略呈俯势;生字第一笔撇略短,两横之后再写竖,最后的一横要略长,托住整个字。

5、 学生自主描红、仿写、临写,师巡视指导。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和许多汉字宝宝交上了好朋友,还了解了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将课文读得既正确、流利又好听,收获可真大!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青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确美观书写清、晴、情、请四个汉字。

2、 理解儿歌内容,让学生树立保护益虫的观念,渗透情感教育。

3、 通过对青加上偏旁组成的新字进行比较,初步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复习,谈话导入

1、 师出示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

2、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3、 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这篇有趣的儿歌,认识可爱的小青蛙。

二、 学习课文,理解儿歌内容

1、 学生自主朗读儿歌,说说从儿歌中都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2、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适当小结。

(1) 第一句中,了解青蛙的外形特点:身子小,眼睛大。出示青蛙图片,给予学生直观感受。

(2) 第二句中,明确青蛙吃田里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教师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加深对青蛙是补充能手的认识。

(3) 第三句中,学生自主交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小青蛙。

3、 全班齐读儿歌。

三、 形近字比较,感受形声字的构字特点

1、 师过渡、;小青蛙师我们人类的好朋友,小青蛙的青字也是一位爱交朋友的汉字呢!同学们在儿歌里找一找,青字都和哪些偏旁交上了朋友,又变成了哪些新字呢?

2、 生边读儿歌边找出由青字组成的汉字。

3、 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清、晴、睛、情、请,并指名认读。

4、 引导学生观察这五个汉字,说说自己在读音和字形上的发现,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适当小结:这五个字的读音都与青很接近,字形上都是由青加上不同的偏旁构成的。

5、 师出示这五个偏旁:氵、日、目、忄、讠,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五个偏旁和青组成的汉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能组成哪些词语?

6、 指名学生交流,师适当小结:三点水旁的清一般表示喝水很干净,与水有关;日字旁的晴是指天气晴朗,和太阳有关;目字旁的睛表示的是眼睛;竖心旁的情表示心情、事情,和人的感情有一定的关系;而言字旁的请表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很有礼貌,与说话有关。

7、 师小结:像清、晴、睛、情、请这样的汉字一般有两部分组成,其中的青字表示读音,而另一部分的偏旁表示这个字的意思,这样的汉字就叫形声字。

8、 适度拓展:鼓励学生想一想以前学过的汉字和自己认识的汉字中又哪些字是形声字,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形声字板书在黑板上。

四、 生字书写

1、 出示本课剩下的要求会写的生字:清、晴、情、请。

2、 学生自主观察这四个汉字的书写要领,并与同位相互交流。

3、 指名学生交流,根据交流情况教师小结,这四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做到左窄右宽,左右两部分要写紧凑一点。

4、 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指导,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五、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和可爱的补充能手小青蛙交上了好朋友,而且还认识了一组由青字组成的形声字,发现了这些汉字的有趣之处,学习汉字,真的是太有趣了!

板书设计:

4、 小青蛙

氵 清 清水

日 晴 晴天

青 目 睛 眼睛

忄 情 心情

讠 请 请坐

5、一年级下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文具的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学生掌握会认字与会写字的数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有趣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多种文具实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做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猜到了,大家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片)我们刚才提到的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板书:文具)

2.认识文具。

(1)引导学生读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引导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场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补全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并思考:看到课题能想到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的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引导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指导学生圈画出生字:

文具 一次 丢失 哪些 新的 每天 平安 她们 这些 仔细 检查 所有

(3)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指导学生认识新偏旁斤。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圈画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可以用轻声自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教师指名读准字音。

(3)鼓励学生说出是怎样记住它的。

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①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去+丿=丢,亲+斤=新,此+二=些,女+也=她,人+子=仔。

②减一减的方法识记:海-氵=每,苹-艹=平。

③形近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具真、次吹、丢去、她他、哪那。

(4)指导学生特别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上部左面的止。

(5)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闪电出字卡这个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三、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文找办3个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文办这两个独体字的起笔和主笔的位置,关注找字笔画的穿插。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引导学生注意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

文:独体字。第一笔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起笔与点对齐,第四笔捺和撇的交叉点紧贴竖中线,写得舒展。

找:左右一样高,第四笔横的起笔穿插在第一笔横与第三笔之间,第六笔撇在左边提的下面,注意斜钩写得书展。

办:独体字。办字的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中间的力字写得瘦长一些,左点和右点都从横中线起笔。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适时总结,学习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学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内容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展示学生丢弃的残损文具实物,引发学生反思: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导入: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看图读文,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抓住主要信息看图说话。

(1)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2)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3)妈妈惊讶地张大嘴,很吃惊,好像还生气了。

(4)小女孩睁着无辜的大眼睛,束手无策。

2.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课文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请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妈妈为什么生气?

(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文具。

(3)贝贝总这样粗心,肯定会影响学习。

(4)教师适时进行引导: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教师可引导学生说说怎样保护好自己的文具。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贝贝可能还丢过哪些东西?

5.引导学生思考: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6.角色朗读,读出贝贝无可奈何的感受。

7.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眨着眼睛(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并用眨着眼睛说话。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意思,同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惜文具的教育。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包让次平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包:半包围结构。先外后内。第二笔横折钩的起笔在撇的中点偏下部位,折要稍微靠里。第五笔竖弯钩的起笔对准撇的尾部,写得舒展。

让: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两边高度一样。右部起笔在竖中线靠右一点的位置,末笔横要穿插在左边言字旁的下方。

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短右长,第五笔撇从竖中线上起笔,穿插在提的下方。

平:独体字。点和撇的方向朝里,第四笔横位置在横中线上,略微向右上方倾斜,第五笔竖写在竖中线上。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端正。

四、拓展延伸,评价鼓励

1.举行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又快又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及时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 橡皮 转笔刀文具盒

仔仔细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6、一年级下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图片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棉花姑娘

2. 如何记住棉呢?(木字旁说明和植物有关,棉花的颜色是白白的,棉花可以用来做毛巾)

3. 读棉花姑娘,姑娘这两个生字,你有什么发现?(娘是轻声,两个字都是形声字,女字旁说明和女生有关。)

二、走入课文

1. 棉花姑娘发生了一件不好的事,她的样子怎么了,出示课文图片。

生病了,难过

2.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棉花姑娘怎么了,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在读课文时我们可以做什么?

(读、标、圈、问)朗读金钥匙

4. 检查标段

思考:直接引入棉花姑娘到底怎么了,然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去掉环节1可能会更好。

三、学习生字

1. 棉花姑娘要来挑战你们了,你们敢接受她的挑战吗?

2. 小老师教读生词(有什么特点?最后一个字都是轻声)、齐读。

3. 出示燕子的图片和燕字进行比较,让学生找到共同点。

思考:这一部分略显牵强,学生将燕字拆解为燕子身体的五个部位,但其实并没有太多相似,换成燕字的象形字进行识记可能会更好。

4. 燕子飞呀飞,飞到了一棵树上,瞧,这是树的哪个部位呀?相机学习树干这个词语。

思考:这一部分的设计很巧妙,借助刚刚认识了燕字创设的情境,紧接着借助图片认识树干,生动形象。

5. 出示课文所有生字。

(1)回忆识字方法

(2)吐、啦,(偏旁识记)回忆:吗、呢、吧、呀、啊

啦放入句子读:她裂开嘴笑啦!

(3)颗、瓢(棵、飘)熟字换偏旁

有关生字部分的学习不够全面,有几个重点字被省略掉了。

四、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了

1.听录音,边听边思考:棉花姑娘到底发生了什么?遇到了谁?

(1)棉花姑娘生病了。观察教写病字。

(2)因为她的身上都是蚜虫。(出示蚜虫的自我介绍录音)

A. 听完你有什么感受?(可恶、恐怖)

B. 指导学生读出可恶

2. 如果你生病了,最想干什么?

出示: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A. 理解盼望:很希望

B. 指导读出盼望

C. 老师去掉多么读,请生说说能不能去掉

D. 齐读

3. 看看都有谁来帮她治病呢?圈一圈

(1)生答,师贴图片板书

(2)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

读课文、看插图、看课后题

五、棉花姑娘最先遇到了谁?

1. 出示第二段,请朗读百灵鸟读读。

读棉花姑娘的话指导读出着急和有礼貌,读燕子的话指导读出拒绝和有礼貌。

2. 两人一组分角色读课文的3、4段,可以带上动作读一读。

思考:通过学习第二段,直接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三、四段,但在第二段学习的方法指引上不够细致。

7、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年级下咕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认识熟、拦等2个生字;会写吓、象等2个字。

2. 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推断。

3. 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

1、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猜字、认字;

2、能根据课文内容作简单推断。

课前准备:

1.关于本课的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

2、回读全文。思考:

二、研读课文,明白事理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出示图1)这幅图讲了什么?

◆(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1、师引出熟:小朋友们吃过木瓜吗?木瓜甜甜的,你们看,木瓜的皮金黄金黄的,这样的木瓜就是熟了的。出示熟,读准音,辨析字形,组词。

2、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掉进湖里,发出了怎样的声音咕咚。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兔子光凭耳朵听到的声音判断事情的错误。

过渡:那小动物们听到咕咚的声音,都是怎么做的呢?先看看兔子吧!小朋友们自己先来读一读。

1、 小兔子听到咕咚的声音有什么表现?(预设:吓了一跳)

学写吓字,注意口字旁的位置。

2、 小兔子吓了一跳后,做了一个什么动作?(预设:拔腿就跑)

仔细看看图,知道拔腿就跑是怎样跑吗?谁来做一做动作表演一下?(跑得很快,听到咕咚声马上就跑)(贴图:兔子,板书:跑)

指导朗读(我好像看见了一只跑得特别快得小兔子。这只兔子跑得真快啊!哇!一溜烟就跑了,跑得好快!)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句.(指名读3-4,齐读)

兔子兔子,你为什么要拔腿就跑啊?(因为兔子吓了一跳,好害怕;咕咚可怕极了。)

3、指导朗读兔子的话: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① 请你来当当这只兔子,读一读。(我听出来了,兔子你在叫呢,真害怕!)

② 谁再来当当这只害怕的兔子,叫一叫?

③ 兔子你为什么这么害怕?你以为咕咚是什么东西呀?

(预设:妖怪、怪兽、水怪。。。。)

那兔子,现在有水怪在后面追你呢,你害怕地叫起来-------生读。

4、点拨:这是一只多么慌张的兔子啊;哇,真可怕啊!我看到了一只胆小的兔子啦;)齐读。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其它小动物们光凭别人的话,盲目跟从的错误。

1、 师:兔子这一叫吓着了哪些小动物?(预设:小猴子、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学写象字,注意笔顺和弯钩的写法。

2、(出示插图二)师生合作读。

瞧,兔子这一叫,吓着了一连串的小动物,老师想请大家自由的读一读这一段。

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合作。男生读蓝色部分,女生读红色部分,黑色的部分由老师来完成。好吗? 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咯!

3、引导发现,小动物们叫的句子和跑的句子。

发现了吗?红色部分的句子,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叫。蓝色部分是在写小动物们怎么 跑。

4、学习跑的句子。

咱们就先读读写他们跑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出示:小猴儿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大象看见了,也跟着跑起来。

齐读。

听到别人的叫声,他们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34名。板书:小猴儿子 跟;狐狸 山羊 小鹿(大伙) 跟;大象 跟]

5、小结:像这样人家怎么做,自己也怎么做的行为,老师送它一个词叫跟从。

6、学习叫的句子

小动物们都是跟着跑,那他们是怎么叫的呢?我们再去瞧瞧。

出示: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己来读一读,自由读。

我们先来看看小猴儿和兔子的话,老师发现他们的话有一个地方不一样,我请一个人读兔子的话,一个人读小猴儿的话,其他小朋友想一想,他们的话有什么不同。

(用一个不好了和用两个不好了有什么不同吗?)

听老师读一读。(师范读)说说你有什么发现。(预设:读得越来越快)

指导朗读:是啊!读得越来越快了,说明动物们越来越害怕,越来越着急,请你来试一试。

是啊,连用两个不好了,使事情变得更可怕,更危险了!

7、分角色朗读。

看来,这话传到后来是越来越严重啊!传到大伙儿呢?(齐读大伙儿的话)

是啊!这话越传越可怕,传到大伙儿那里就变成要-------(生接说)逃命了

我们一起来读读小动物们的话,看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可怕的感觉。(男生读:小猴子的话,女生读兔子的话,大伙的话齐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明白道理

1、大家全被吓坏了,只有一个动物跟大家不一样,谁呀? 请大家自由读第5自然段。想想野牛和其他动物有什么不同。

2、出示:野牛拦住他,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吗?

大象说: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野牛拦住大伙儿问,大伙儿都说没看见。

最后问兔子,兔子说: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① 自由读,思考野牛的表现跟其它动物有什么不同。

② 交流反馈:

⑴ 拦住,重点学习拦

野牛为什么要拦住大伙儿呢?他拦住大伙儿干什么呢?

(预设:野牛不相信,他拦住大伙儿---问)

⑵ 问(板画:嘴巴)

他都问了谁呢?(预设:大象、大伙儿、兔子)

⑶ 情境采访

那现在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这群害怕的小动物。

师(戴上头饰):大象,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没看见,大伙儿都说咕咚来了。

师:大伙儿,咕咚在哪里,你们看见了?

生(全班):没看见。

师:你们都没看见,(点红:都没看见)那为什么跟啊?小猴儿,你为什么跟啊?生:。。。

师:小鹿,你呢?生:。。。。

师:狐狸,你呢?生:。。。

师:原来你们都是没有亲眼看见(板画:眼睛),就跟着别人跑,跟着别人叫,这样的行为,送你们一个词叫:盲目。意思就是说,好像盲人一样,看不见了,别人怎么做就跟着做,别人怎么说就跟着说,自己没有想法。比如说,上数学课的时候,一个人报出了一个错误的答案,其他人想都不想就跟着叫,这样的行为也叫盲目。想都不想就跟着跑,就把它叫做----盲目跟从。

师:小动物们,那你们都跟着谁跑啊? 生:兔子。

师:那我来问问兔子吧!兔子啊,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生:是我听见的,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师:原来兔子也是没看见,而是耳朵听见的啊。(板画:耳朵)

⑷ 导出寓意。

师:好,采访结束了。现在我们再来想想,野牛与动物们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你最喜欢谁?

情况一(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会用嘴巴问,用眼睛看。他会思考。他会自己想。)

师:你和野牛一样,真会思考,很聪明。(板画:心)老师把这个聪字送给你。(板书:聪)

情况二(预设:我最喜欢野牛,野牛最聪明。野牛最勇敢。)

师:老师也喜欢野牛,野牛跟大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没有光凭听到的叫喊声就盲目地跟着跑,它能用心思考呢!(板画:心)

3、小结并板书,

师:看来,光凭耳朵去判断一件事情,常常会失误,甚至闹笑话。要知道事情的真象,咱们不仅要依靠耳朵,还应该用眼睛看,用嘴巴问,更应该冷静地用心思考,这样才能成为一个聪明有头脑的人。(结合教师的小结,在黑板上,将耳朵,嘴巴,眼睛,心合成一个聪字)

今天老师就要把这个聪明的聪送给大家,希望你们遇到事情,不要盲目地听,盲目地跟,而能够做一个冷静思考的聪明人。

三、课外拓展(视频:小马过河)

板书设计:

20 咕咚

兔子 拔腿就跑

小猴子 跟着跑 沉着冷静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

野牛 拦 问

8、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稚子弄冰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有节奏的朗诵古诗,会写生字晓。读准稚的读音

2.能够选择性的使用上一节课的相关策略明白诗歌意思。

3.想象诗歌画面,借助心情脉络图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歌画面,感受诗歌中的童趣。

教学准备:ppt,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新课,明确学习方法

1.检查预习,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复习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的学习理解古诗的方法

3.ppt出示方法,提示学生借助学习单,自学古诗。

二、借助学习单,了解古诗大意

1.借助学习单,自学诗歌中难理解的词语

在学生的分享中教师相机指导

(1)如金盆的金字结合金文的形状理解其作为所有金属代称的古今异义。也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乡间的孩子是否用的其金子做的盆呢?

(2)如银钲,玉磬等古代乐器可采取ppt出示图片加深理解,如时间充足,可在课前播发一小段音乐,建立冰和乐器之间等联系,都是清脆的。

(3)如晓和稚再结合注释理解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组词的方式用好这些词语,积累这些词语,为今后的古诗文学习作准备,如晓是早上的意思,可补充破晓,晓行夜宿等成语,如稚是幼小的意思。可提问幼小的荷花就是稚荷,幼小的狗就是稚犬,在谈话中积累文言,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2.借助学习单,选择感兴趣的句子自主理解

3.组内合作,利用学习单,了解诗歌的意思

4.根据诗歌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的,形成初步印象。

三、抓住关键词,展开具体想象

1.复习《四时田园杂兴》中抓住关键词展开想象的方法

(1)选择有趣的画面(2)抓住关键词想象(3)可以从儿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出发。

2.自主选择诗句中能够体现儿童幼稚,有趣的的关键词

3.组合分句画面,形成总体印象,朗读展示想象出的画面。

四、借助心情图,感受别样童趣

1.代入儿童角色,感知心情差异

2.绘制心情图,了解心情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感受童趣

五、方式我选择,表达诗歌情感

1.出示朗诵,绘画,诗歌配文字等方式

2.自由选择其中一种方式,将你感受到的童趣

9、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习作:他_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能选择某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把经过写清楚。

2.能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表现写具体,反映出人物的内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起习作欲望。

1.复习:本单元几篇课文的学习,让你印象深刻的地方是什么?

通过阅读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2.导入: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接下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打开课本65页。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前面学习的文章,让学生有感触、有想法,激发学生写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

二、唤醒生活经验,打开习作思路。

1.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思考此次习作内容写什么?

2.交流反馈,预设:

①题目中横线上可以填哪些词语? 陶醉 生气 伤心 高兴 害怕 委屈

小结:与内心活动有关的词。

②内容要把当时发生的事写清楚,写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写清楚人物当时的表现。

3.思考:与本次习作题目相关的哪件事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人物当时的表现是怎样的?

4.全班交流。教师引导打开习作思路。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学生发散思考,通过交流,学生之间的想法相互碰撞,帮助学生打开习作思路。)

三、借助示例和提示,学习习作方法。

1.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部分示例。

2.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人物怎样的状态。

3.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4.小结:示例抓住人物与平时不一样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描写这个人的表现。

板书 神态 动作 语言

5.学生阅读教材第三部分。

6.将人物的表现写具体可以运用哪些方法呢?

板书 面部表情 不寻常 说什么

(设计意图:从教材示例与提示中,引导学生梳理习作方法,给予学生习作方向的指导。)

四、动笔完成习作。

1.学生动能思考,补充题目,列习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

2.完成整篇习作。

(设计意图:列习作提纲给学生提供了习作路径,让习作流程更加流畅。)

板书设计:

他_____了

神态 面部表情

动作 不寻常

语言 说什么

第二课时

一、范文引领,梳理修改方法。

1、出示一篇优秀习作,学生阅读。

2、小组交流:这篇文章好在哪儿?

3、小结:从多个角度把人物当时的样子写具体了,反映出了人物的内心,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了。

板书 多角度 写具体 反映内心 前因后果 交代清楚

(设计意图:优秀习作的展示,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习作的不足之处,为习作的提升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运用修改方法,评价修改。

1.对照板书,同桌互相批改对方的习作,在你认为不好的地方,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2.根据同桌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3.修改后,抽两篇(一篇修改较好,一篇还有需要修改的地方。)有代表性的习作全班展示。

4.教师引领全班同学对照板书进行批改。好的地方给予星级奖励,不足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5.全班交流,说说自己的习作修改后有没有提高,是否还可以再提高。

6.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修改习作,有利于提高习作水平。)

板书设计:

他_____了

多角度 写具体

反映内心

前因后果 交代清楚

10、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跳水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跳水》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通过事物的联系和变化,并以此为线索来变现船长的临危不惧、力挽危局的主旨的。课堂上,要让学生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4.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理念】

新课标提出我们在制订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即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初步审美能力等,依据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结合本课的内容,我本堂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完全遵照了这一要求,并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把目标有机的融入到到了教学过程当中去,本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材重点】

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难点】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材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艘、航、肆、桅、舱、撕、逗、钩、扭、咧、舱等生字,理解船舱、桅杆、龇牙咧嘴、放肆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世界文坛浩瀚的星空里,有许多璀璨的明星,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其中的一位。(出示图片)谁来介绍一下,出示:他生就一幅多毛的脸庞,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髭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列夫托尔斯泰。齐读。

2.他被公认为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列夫托尔斯泰的脚步,一起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师)读:17 《跳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字词

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文中的词语你掌握了么?

出示:肆 桅 撕 唬 龇 咧 瞄

艘 航 肆 帽 桅 撕 逗 唬 钩 扭 咧 舱 鸥 瞄

这篇课文要认的字有7个,要求会写的字有14个。我们开火车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师提醒易错读音)(肆、撕、龇、咧、扭、艘、舱、桅)

同学们,如果识字的时候,将它们归归类,会记得更牢。

1.出示:艘 航 舱 桅

肆 帽 撕 逗 钩 扭 龇 咧

看,老师重新调整了一下顺序,发现了什么特点吗?

预设:生1:第一行都跟船有关系。

师:第二行呢?

生2:都是跟猴子有关的,而且很多都是描写猴子动作的。

师:你们不仅会观察,而且很会思考。我们先来看看跟船有关的字,老师把他们都送到词语中了。

2.出示:一艘船 航行 船舱 桅杆

会读吗?谁还想再来试试看,你来读。(2人)

(1)我们一起来认认这艘船。谁能上来指一指,哪里是船舱,哪里是桅杆(桅杆就是船上挂帆的杆子。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很大,它的桅杆约有四层楼那么高呢!船舱是指甲板以下的各种空间。)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它们也是船的某个部分,你能将它们都送回家么?出示:横木、甲板。指名上台说。

(2)看,它们组成了一艘船,有时,我们也会说一条船,它们有什么区别吗?(一艘船说明船很大)。记住了么?记住了还得写好它,这个字在写得时候除了要注意左窄右宽,还有哪里需要关注的?(左边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一竖要出头),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

(3)齐读。

3.我们再来看看描写猴子动作的字,动词讲究搭配,你能帮它们找到好朋友吗?

(1)出示:找朋友

撕 龇 咧 钩 扭 逗

( )牙( )嘴 ( )身子 ( )孩子 ( )绳子 ( )帽子

指名回答

(2)补全龇牙咧嘴。什么是龇牙咧嘴?看,这就是一只龇牙咧嘴的猴子。这只猴子可真滑稽、顽皮。请你读读这个词,读出猴子的滑稽、顽皮。

(3)补全后面的词。我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读出猴子的滑稽和顽皮。

(二)初读课文

1.字词掌握得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课文。请你来读。

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指名回答。说得还不错,哪些同学还想说的?

预设: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拿猴子取乐,猴子很放肆,摘帽逗孩子,孩子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最顶端面临危险,这时候船长命令他跳水,使孩子安然脱险。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2.说得真好,故事就是在他们之间展开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故事一般都包含起因、经过和结果。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2.谁来说说故事的起因是什么?出示: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起因

3.那故事的经过呢?你也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么?指名回答。

出示:猴子逗孩子,孩子追猴子,板书:追、逗、经过

谁来说说故事的结果?指名回答:出示: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板书:命令、结果

指导分段。这三部分内容分别对应课文的哪几自然段?指名回答(1;2-4;5-6)

总结:你们看,当我们弄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时,就能快速地理清文章的脉络。

(一)起因:

下面,就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中,看看故事是如何发生的?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出示第1自然段)。

点红:取乐,什么是取乐?(开玩笑,捉弄)

水手们怎么会有心情拿猴子取乐呢?指名回答。(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任务完成了。这一天风平浪静,天气很好。所以水手们的心情是轻松愉悦的,于是就拿猴子取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红:往回航行、风平浪静。你能将水手们轻松愉悦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么?指名读(2人)

师引读。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点红:放肆)。什么是放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毫无顾忌。)

(二)经过:

1.猴子是如何放肆的?我们一起到课文的24小节去看一看。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用横线画出描写猴子放肆的句子。

2.指名回答。出示:

(1)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2)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

(3)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3.猴子先是如何放肆的?指名回答(点红并板书:摘帽子)。接着他又咬帽子、撕帽子(点红并板书:撕帽子 ),最后它又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点红并板书:挂帽子)。

4.猴子真是一次比一次放肆(板书:放肆),你能通过朗读,将猴子的放肆表现出来么?还不够放肆,谁再来试试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5.面对猴子的放肆,孩子又是什么反应?

(相机板书)哭笑不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

(师手指黑板)猴子一次比一次放肆,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

师:猴子就这样不断地逗孩子,孩子一次比一次生气,于是就去追猴子。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6.(分角色朗读课文)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部分内容,男生读描写猴子的句子,要把猴子的放肆读出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句子,要把孩子的心情变化读出来。其余部分老师来读。

7.师:于是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得救。这就是故事的结果。

总结:(教师指着板书)这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跳水》,知道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也深入到文本中,看到猴子不断放肆地挑逗孩子,孩子的心情也随之发生变化。课后把《跳水》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一听,要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在说经过时,可以抓住猴子的几次放肆和孩子的心情变化来说,故事情节就会更加惊心动魄。

四、教学生字

我们一起来写写字。肆帽都是本课的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横画特别的多。)横画多,间距匀,长短不一要看清。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空,师范写肆(注意第一笔是横)、帽(上面的竖横折是表示古人戴的一种帽子,在古代,帽子可是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中间两横是表示脸,帽子和脸之间有空隙,所以是不能封口的,此外,上面要写得宽一点,下面要写得窄一点)。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描一个,写一个。生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凭借相关语句认识水手们的形象,体会其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2.辨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从而深入认识船长这个人物形象。

【教材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文章《跳水》。看着板书,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名学生交流)

2.师:说的不错。指着板书,教师说:正是猴子的不断放肆去挑逗孩子,逼得孩子一步一步去追赶猴子,从而走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陷入险境。但是当我们把目光再聚焦到这个故事真正起因时,发现却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板书:取乐)

3.师:那么水手和孩子的跳水有没有关联?他们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应该)

师:口说无凭,今天,老师请你们当一回小小评判官,用你们的一双慧眼到文中去找证据,说说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二、精读课文

(一)板块一:研读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体会其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1.出示学习要求,指名读。

A.默读课文,用 画出文中水手拿猴子取乐的语句。

B.结合具体语句同桌相互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默读、找句子。

汇报交流,相机出示句子:

预设:

2.师:找好了吗?谁来说?

生1:我找的句子是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2: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3:我找的句子是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师:找的挺准。我们一起读读这些句子。

师:结合这些句子,谁想来交流自己的想法?指一名学生说。

A.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一只大猴子在人群中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生:我认为水手应该负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哈哈大笑,所以猴子才变得放肆起来,去逗孩子。因此水手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可见水手的哈哈大笑就是导火索。也是事情的起因。谁继续交流?指生说。

B.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的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

生1:水手们又大笑起来,让孩子很没有面子,所以孩子才会去追猴子。我认为水手是有负责的。

师:谁还想说?

生2:水手大笑起来,这笑声在孩子听来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我也认为水手该负责人。

师:你说得真好,水手的笑声就是一种嘲笑,这种嘲笑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因此他才会去追猴子。继续交流,指生说。(1-2名)C.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

生: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是在刺激孩子下定决定要追上猴子。所以孩子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拿帽子。因此,我觉得水手要为孩子的跳水负责。

师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水手的这三次笑声音很重要。因为这三笑,让猴子变得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笑声更增添了孩子的难堪,让他产生不追上猴子不罢休的心理。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三句话。

3.师:现在我们再去回顾一下故事的整个过程,课件出示:

师:各位评判官,现在你们有结论了吧?水手应不应该为孩子的跳水负责呢?

(预设:应该)

师:是的,因为水手们的取乐使得猴子放肆,因为猴子的放肆,导致孩子去追猴子,才产生了跳水的结果。故事情节就这样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互为因果,层层推进,也推动了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师:让我们一起读读2-4小节。老师读水手的句子,男生读描写猴子的语句,女生读描写孩子的语句。(师生分角色朗读片段。)

(二)板块二:解读船长的思维过程,辨析船长的方法好在哪里。

师: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船长出场了。(出示第五小节,齐读。)

师:他用了什么方法救了孩子。出示句子,请学生读。

师:只有跳水这一种方法吗?如果当时你们也在现场,你们会想到哪些方法救孩子?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时间3分钟)

交流(预设:用软垫接、水手们爬上桅杆救孩子、让孩子自己爬下来)

师:通过小组讨论,大家提出了这些假设,接下来我们就要去验证假设。请各位同学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想一想这些方法可行吗?

学生交流,预设:

A.生:我觉得用软垫接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文章开头这样写: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但甲板上根本没有软垫。

师:你考虑到了当时的环境因素,所以这个方法不可行。(板书:环境)

B.生:我觉得爬上桅杆救孩子这个方法不可行。因为上节课说到:桅杆很高,有四层楼那么高呢。爬上去需要很长时间,而此时的孩子在横木上已经摇摇晃晃的,只要他一失足掉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师:你考虑到了时机的因素,现场情况太紧急了,孩子也等不了那么久。这个办法也不可行。(板书:时机)

C.我觉得让孩子自己爬下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因为文中说到:孩子心惊胆战,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已经很害怕了,他不可能有勇气自己爬下来。

师:你充分考虑到了孩子的心理状态。所以这个方法也不可行。(板式:人的心理状态)

师:同学们,经过刚刚的分析判断,我们知道做出一个决定需要考虑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在那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想到的方法是跳水。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他的方法有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呢?快速浏览课文,再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说一说。

学生交流:

预设:

生1:船长的方法考虑了环境因素:这一天风平浪静。

生2:船长的方法考虑了时机因素: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生3:船长的方法考虑了人的心理因素: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

师: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船长能考虑当时的环境、时机、孩子的心理状态等众多因素做出这样的决定。(出示第5小结,齐读。)

师:在这个决定背后,你读出了什么样的船长?(临危不惧、沉着冷静、充满智慧、当机立断)

师:文字会说话,标点也如此。文中一连8个感叹号不仅渲染出当时危急的氛围,也刻画出船长的当机立断。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震撼人心的文字。(二读第五小节)。

师:此时此刻,你们想对船长说些什么呢?(船长你真了不起船长我很敬佩你)

师:把这些感情融进文字中,再去读读在危急关头船长那铿锵有力的话语。(三读第五小节。)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理清事物间的联系和发展,更学会了要结合环境、时机、人的心理状态等因素去做出最为合适的决定。

出示名言,师: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借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齐读名言。

师:同学们,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们能运用上良好的思维品质去解决问题。让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出示,齐读: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

11、五年级下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课围绕人物描写这一专题,安排了3个独立的人物描写片段。《摔跤》选自徐光耀的《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题目为编者所加),这3个片段主要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这3个片段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有的侧重写人物的外貌,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为主。可以说这3个片段都是人物描写的经典片段,可以教我们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本次设计是读写联动课,通过感悟课文的写法,进行课堂小练笔。另外,还要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图片、文字材料等。

学生准备:了解《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的故事梗概。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1.导入:今天,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去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板书:人物描写一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个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板书:摔跤)

2.PPT出示嘎子这个人物的特征鼓励学生猜,然后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作为提示。

(1)他是谁啊?一起喊他一声小嘎子。注意嘎读ɡǎ。

(2)你是怎么认识他的?小嘎子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3.过渡:《小兵张嘎》是作家徐光耀的代表作,张嘎因他的英气和嘎气已成为我国几代人童年记忆中最灿烂的一部分。同学们,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兵张嘎》中的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个片段去了解他。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更容易接受,而且好奇心很强,图文音并茂的多媒体辅助引入能够更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打开课文,大声朗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小胖墩儿。

2.指导读儿化音。

小胖墩儿 单褂儿 虎势儿 猴儿似的 一点儿 牛劲儿

3.解决难读字。

嘎(gǎ)子 脚腕(wn)子 扳(bān)他不动

鹐(qiān)架似(sh)的 下冷绊(bn)子 揪(jiū)

4.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词语,结合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5.指导写字。

搂:右下女的横最长,托住上边的米。

挠:右上不要多写一点。

扳:右侧是反,第一笔是平撇,不是横。

设计意图:进入高年级,学生的生活空间进一步扩大,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步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也进一步提高。但是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依旧需要夯实,检查预习情况的同时,巩固字词的练习,了解语文的工具性。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1.过渡:初步读了课文,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给大家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现在,再次认真地读课文。这一次,要把每个词、每句话都读懂。然后同桌之间,可以试着把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摔跤过程表演出来。

2.学生读文、表演。

3.我们请两位同学当演员,上台来扮演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把他们摔跤的过程表演出来。其他的同学就当观众,在底下仔细观看,对照课文的词句,看看他们是不是准确地把两个人物摔跤的每一个动作都表演出来了。

4.演员表演结束,及时组织观众评价指导。指出表演准确和不准确的地方。如果有指导和评价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适时点拨,注重指导: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体会动作描写是怎样突出小胖墩儿的灵活、沉稳的。

──注意跳退闪(快速转身)的动作和叉腰的站立姿势的表演和评价。从这些动作中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要以实力战胜对手。

(2)两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儿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注意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有气势,以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怕谁的姿势站立)的表演和评价。 从动作、心理描写体会小嘎子的机智。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①注意小嘎子的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下冷绊子(突然伸脚绊)的神情、动作的表演和评价。从中体会小嘎子的机灵敏捷,争强好胜。

②注意小胖墩儿塌着腰(猫着腰),合了裆(掖紧了裤裆),鼓着眼珠子的动作表演和评价。体会小胖墩儿沉稳、老实的性格特点。

(4)两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他不动。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小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从动作描写中体会小嘎子的争强好胜。

──注意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推拉拽顶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等动作表演和评价。体会小嘎子身手灵活及身处劣势仍在想办法的机智;小胖墩儿的确是以实力取胜。

(5)朗读以上重点句子。

(6)演员根据观众的评价指导再比较准确地表演一次,弥补第一次表演时的缺漏。

设计意图:运用讨论策略、协作策略和情境角色扮演策略,师生共同在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桌或小组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让学生融入课文的语境中,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的揣摩更加深刻地感受人物形象。

四、深读课文,感悟形象

1.过渡:刚才两位同学的表演,使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现在,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两个人物,在大脑中活现出他们的形象来。

2.自由朗读,指名朗读。

3.通过之前精彩的表演和现在的朗读,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小嘎子和小胖墩儿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请同学们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你认为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的小嘎子(聪明、活泼、顽皮、灵活、争强好胜等)

__________________的小胖墩儿(沉稳、憨厚、诚实、老实等)

4.你喜欢小嘎子还是小胖墩儿?

5.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小嘎子调皮、机智、争强好胜;小胖墩儿沉稳,憨厚,以实力取胜。只要读过这个片段,对这两个人物就会印象深刻。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这些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作者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当时的场景,两个人物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我们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课间活动时你观察到的某个人物。

7.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个新的朋友。让我们齐声朗读课文,再次走近并亲近这两位朋友。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方法,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水到渠成。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课文节选自徐光耀先生的《小兵张嘎》。这部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改编成同名电影,影响了几代人,后来又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课外阅读《小兵张嘎》。

设计意图:回归名著,介绍课文的出处,激发学生阅读原文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交流资料

1.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21天不吃不喝依然能够行走自如,生存能力特别强。有一个人拥有和骆驼一样旺盛的生命力,他就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他就像一棵挺脱的树一样硬棒。(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教师随机多媒体出示:

(1)《骆驼祥子》的写作背景:

作品描写的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北平城内人力车夫的生活,通过车夫祥子买车、丢车,攒钱、丢钱的苦难经历,展现了祥子劳苦终生,却一无所获的悲惨遭遇,体现了旧社会城市下层贫民的悲哀。

(2)主人公祥子:

祥子是个来自农村的破产的青年农民,当时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混乱、多灾多难的年代,新旧军阀连年不断地进行争权夺势的战争,再加上各种自然灾害的肆行,中国农村迅速走向破产。因而成批破产的农民为了谋求生路纷纷涌入城市,祥子就是涌入城市的破产农民中的一员。

(3)作家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二马》《老张的哲学》《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话剧剧本《茶馆》等。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联系实际,用贴近生活的事例引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正音。

铸(zh)成 腮(sāi) 颧(qun)骨 疤(bā)

3.指导写字。

(1)剃字左部共7笔,书写时注意笔顺。

(2)疤字里边的巴要先写短竖,后写长横,最后用竖弯钩封口。

4.交流:片段主要写了什么?(课文通过动作和肖像描写,体现了刚进城的祥子是一个精神、结实、硬棒的人。)

设计意图:认读词语,读准字音,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故事梗概,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三、再读想象,感受形象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祥子的样子。

2.(出示课文插图)作者对祥子的动作、肖像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体会表达的效果。

3.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达成共识。

(1)教师出示句子:看着那高等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学生反复读,思考:他可能说些什么?想些什么?

(2)联系上下文,还可以从哪里看出祥子的结实?

出示句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被驴啃了一口。反复阅读,感受祥子的结实硬棒。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师要以情促读。

(1)小组合作,互相评读,老师巡视。

(2)读读评评,直到读好为止。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

四、总结收获,体会写法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等。肖像描写的目的是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要引导学生对比得出《摔跤》和《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个片段的人物形象的不同。明确前者主要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后者主要运用肖像描写。

(1)仔细观察,抓住与众不同的方面,突出特点。

(2)抓住五官特点,写出人物的面部特征。

(3)注意身材、打扮,体现人物个性。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三课时

一、课前交流,阅读铺垫

1.激趣: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2.导入:我们看看吴敬梓老先生是怎样描写临死时的严监生的。(板书课题)

3.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4.简介吴敬梓。

作者吴敬梓出身官宦之家。父亲去世不久,他的家就遭遇变故,之后他开始了《儒林外史》的创作。这部小说描绘了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封建社会的极端腐朽和将要崩溃的趋势,也描绘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市民心态及在名利驱使下的各种各样的人,尤其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活灵活现,有血有肉。书中对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与心灵刻画,成为千古绝唱。

设计意图:导入部分,通过交流资料,拉近了学生与文本故事和文本人物的距离,为接下来进行平等有效的阅读对话做好了必要的铺垫。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这篇课文的生字并不多,相信同学们经过认真练习,一定能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文。

3.有针对性地检查平时读书机会相对较少的学生,随时正音。

多音字监的读音jin在现代文中不常见,学生会读即可。

严监(jin)生  揩(kāi)揩眼泪  两茎(jīng)灯草

4.指导写字。

喉:右边是侯,不是候。

咙:右边是龙,不是尤。

5.自读课文,想一想:片段主要写了谁?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6.学生自读思考。

7.交流对人物的初步印象。

片段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三、纵向联系,感悟吝啬

出示语段: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摇了两三摇。

1.读了这段文字,你能想到哪些成语来形容严监生此时的状态?(奄奄一息、生命垂危、危在旦夕)

2.听老师把第一句话读一遍,大家评评老师读得怎么样。(老师故意漏读总字)

3.学生评读,由总字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垂死挣扎的时间之长,从而引发讨论:病情恶化到这种程度,严监生却总不得断气。他在想什么?(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的训练。)

4.这段话中有几个描写严监生的动作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吗?(拿出来 伸着 摇了两三摇)

5.从几个动词中你能体会到什么?(两茎灯草,竟然让临死时的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两茎灯草在他的心中是这么重要,可见他是多么吝啬。)

6.在听了大侄子的话后,他又有怎样的举动?(把头摇了两三摇)如果把它换成摇了摇头可以吗?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此时的焦急。

7.练习朗读,学生评读。

8.在本文中,像刚才提到的动作描写还有几处,你能找出来吗?

9.根据学生回答梳理:

出场人物

严监生的手部动作

严监生的头部动作

大侄子

伸着两个指头

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

越发指得紧了

把两眼睁的的溜圆,把

头又狠狠摇了几摇 

奶妈

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把眼闭着摇头

赵氏

把手垂下

点一点头

10.从这些动作、神态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严监生焦急的程度不断加深,直至赵氏说对了,才安心咽气,可见他吝啬的程度。)

11.拓展学习。

人们常说:脸是人感情的晴雨表。这说明了神态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内心活动常常从人的脸部显示出来。一个人心里高兴,往往就喜上眉梢;内心得意,就眉飞色舞;心里担忧,往往满脸愁容;内心痛苦,就双眉紧皱。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得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

要写好人物的神态,就要仔细观察人物神态的细微变化。比如笑,微笑是礼貌或发自内心的喜悦;冷笑表示不怀好意或不屑;张大嘴哈哈大笑既表现人物豪爽的性格,也表现笑得痛快。可见只有观察清楚各种神态的特点,才能在描写神态时反映不同的意义。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场合的神态往往是不一样的。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人,由于思想性格不同,面对同一件事,他们的神态也常常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人,碰到不同的情况时,他的神态也是不一样的。

(2)要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写人物的神态,还要注意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不能离开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需要,为写神态而写神态。

(3)要同行动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神态描写要同人物行为或语言的描写相结合,加强文章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体会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是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意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通过不同层次的阅读,体会作者对严监生神态、动作的描写,了解人物形象。利用表格理清脉络,再次体会严监生的吝啬。

四、课后作业,拓展阅读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阅读《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临死的片段。

2.阅读《儒林外史》

设计意图:通过课外阅读的对比感受中外名著的差异,了解不同的写作特色。

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调皮     动作、心理描写

祥子:结实      外貌描写

严监生:吝啬     神态、动作描写

12、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金字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译、愧等10个生字。

2.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3.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教学重点:

1.能结合两篇短文的内容,说出对金字塔的了解。

2.初步了解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两篇短文不同表达方式的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跟随作家马克.吐温领略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城市风光,跟随捷克的卡雷尔.恰佩克看到了荷兰美丽、幽静的牧场风光,今天我们将以别样的方式参观埃及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表达上的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2.反馈交流预设:本课形式特殊,是由两篇短文组成,前一篇用词优美,文章写得很美,后一篇形式特别有文字、示意图、地图等多种呈现方式,主要介绍了金字塔的相关信息。

3.教师小结:后一篇短文是非连续性文本,看似内容不连贯,其实图文之间、语段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在生活中常常在哪儿能看到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广告、地图、说明书等。)

三、默读课文,了解金字塔。

(一)学习短文《金字塔夕照》。

1.默读《金字塔夕照》,用笔画出印象深刻的语句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夕阳下的金字塔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

3.体现在哪些语句中?

①你看,天上地下,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在这幅画卷中看到了什么?

句末为什么用感叹号?(赞叹金字塔美)

指导读出感叹的语气。

②那一片迷人的金色,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怀古的幽思

读准字音遐想,遐的同音字瑕暇,分别组成词语无瑕闲暇,遐想是什么意思?令人想到什么?(金字塔与金息息相关,夕阳下处处呈现金色;外形像金字;

宏伟的建筑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比金子还要贵重。)

4.短文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1.默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想一想:你知道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信息?

2.交流反馈。(大小、重量、年代、材料、建造工艺、神奇的数据)

3.不可思议是什么意思?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旁批。

4.出示文章结尾处地图,简要说说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的概况。

5.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是如何建成的?

四、畅所欲言,交流感受。

两篇短文的形式,你更喜欢哪一种?

交流预设:①喜欢《金字塔夕照》一文,文章写得很美,通过语句能够想象画面,体会到作者的赞美之情。②喜欢《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提供了丰富而明晰的信息。

板书设计:

想象、抒情 熠

金字塔 大小、重量、年代、材料、 熠

古埃及概况 发

大胆推测 光

13、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汉字真有趣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和查资料的方法,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

2、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

3、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

2、探索发现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神奇之处。感受汉字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平常看书、读报、写信、作文都离不开汉字,汉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汉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了解汉字文化,并为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字文化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吧。(板书课题:汉字真有趣)

二、阅读材料,整体感知

师:阅读五则材料,思考:这五则材料分别从哪个方面说明汉字的有趣?

(一)字谜七则

1、阅读材料1,明确这七则谜语的谜底,以及如何解谜的。(学生组内讨论解决问题,教师适当点拨或解析。)

2、这七则字谜的谜底是什么?

(1)第一到四则是字谜,谜底:日、田、立、也。

(2)第五、六则谜面是画,谜底也是猜字。谜底:休、斗。

(3)第七则谜底:默。

3、猜字谜的方法。

(1)会意法总体理解谜面的意义,扣合谜底。

(2)加法将笔画相加或将某些字相加,以扣合谜底。

(3)象形法根据事物特征、汉字结构进行拟人拟物,加以形象化,引起联想,增加趣味。

(二)门内添活字

1、阅读材料2,指名说故事。

2、师小结:门内添活则为阔,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义有密切的关系。

(三)有趣的谐音、枇杷和琵琶

1、默读材料3和材料4,说说课文介绍了几种使用谐音的形式,材料中谐音的字词有哪些。(指名答)

2、生汇报:

(1)歇后语和笑话。

(2)旧(舅)、无(吴)、输(书)、动(冻)、言(盐)、名(鸣)、枇杷(琵琶)。

3、说说这些歇后语在谐音方面有什么特点?(指名答)

师小结: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而俏皮的口头用语。这两部分之间有间歇,说的时候往往只说前一部分,把后一部分(真意所在)隐去,让听的人去猜测,所以叫歇后语。书上出现的是谐音性歇后语。它们的特点是借助同音或音近的联系,产生俏皮风趣的表达效果。

4、古诗中有时也运用谐音达到一语双关的表达效果。《枇杷和琵琶》就告诉我们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四)有趣的形声字

1、指名分自然段读,正音、点评。

2、理解材料内容。

(1)阅读材料5,说说读后知道了什么。(指名答)

生:了解了星、凤、蜀、祭四个字的来历。

(2)你还知道其他汉字的来历吗?

(3)组织点评、总结:从这几个字的来历中,我们可以知道象形和形声是汉字产生初期十分重要的造字方法。

三、总结拓展,激发探究

通过上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汉字的有趣。的确,这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究汉字的奥秘,进一步学习汉字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利用这些有效途径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作学习,制定活动计划

1、学生自读汉字真有趣的活动建议。

2、学生汇报活动要求。

(自由分组,讨论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活动结束展示成果)

3、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拟定小组名称,选出组长,明确组员分工及职责等。

4、组织学习小组商定活动计划。例:

组汉字真有趣活动计划

活动时间:

活动目标:

活动内容:搜集或自编字谜;搜集歇后语和笑话;了解汉字的起源

活动要求:(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参加人员:

人员分工:组长、主持、搜集资料、记录等。

制订日期:

5、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活动计划,师生共同评议,小结:注意计划的完整、合理、科学以及活动形式和内容要尽量不重复。

6、小组根据评议意见,修改完善活动计划。

二、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制定了活动计划,请同学们课下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相应的搜集。查找、整理等工作。

[教学反思]

汉字真有趣这个版块的综合性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我先带领学生学习几则材料,让他们了解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探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完全被汉字的魅力所吸引。接下来让他们按照制定的计划去搜集资料也能很轻松地完成。整节课学生感受到了综合性学习的快乐,从中找到了方法,学生的收获很大。

14、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村晚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的读音。

2.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3.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借助文中注释与插图,说说诗句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

教学难点:

根据诗句内容想象画面,并能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前两节课学习了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能背诵出来吗?指名35生背诵。再齐背诵一遍。

2、今天继续学习与儿童有关的古诗,请看题目。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出了什么信息?

(设计意图:背诵古诗对学生来说易背易忘,因此要不断地复习巩固,形式多样地去背诵,让学生愿意去背诵,背诵内容方能植跟在学生的内心深处。指名背诵要兼顾学习层次不同的同学,这样利于教师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明白学习需要不断地巩固,才能记忆深刻。)

二、初读古诗,体会朗读之趣。

1.打开课本,第3页,把生字读三遍,再读3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指名一组同学开火车读,字音如果读错了要及时给予纠正。发现学生易读错的诗句引导多读几遍。

3.齐读古诗2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成功的朗读方式就是学生能够激情朗读,把字读在自己的心里面,而不是被迫地、机械般读书。)

三、深层读诗,感受用字之妙。

1.看注释,默读古诗,想一想诗句意思。

2.同桌交流诗句意思。

3.出示图片,帮助理解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之意。

4.再次欣赏画面,诗句中的哪个字更好地描述了画面?板书 衔 浸

5.诗人笔下美丽的画面中还有什么景物呢?

6.这些景物具有什么特点?齐读第一句。

板书 满

7.看着板书,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

(设计意图:诗句山衔落日浸寒漪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借助画面,直观形象,容易理解。美好的景物呈现在奇妙的文字之中,学生很容易发现满 衔 浸字用得妙,诗句中重读这些字,顺利达成有感情朗读之要求。)

四、想象故事,体会意境之美。

1.默读后两句,想想牧童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交流。预设:牧童看着牛儿吃着嫩嫩的青草,喝着甘甜的池水,似乎在对他说小主人,谢谢你,带我来这么好的地方,我吃饱了喝足了,我们可以回家了。牧童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拿着他的短笛,骑上牛背,口里喊着回家喽。看着牛儿鼓鼓的肚子,心里想回到家,大人们一定会夸奖我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于是换个姿势,横坐在牛背上,吹起了他的短笛。

3.正如诗句所说,齐读后两句,板书 横牛背 信口吹

4.这是一个怎样的牧童?板书 淘气天真 悠闲自在

5.引导有感情朗读后两句,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抓住牧童的心里、神态,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既可以根据诗句想象画面,又可以编故事,还能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效突破本课重难点。)

五、课堂总结,积累相关古诗。

三首古诗让我们感受了古代儿童的生活情趣,类似的诗篇还有许多,课下可以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课堂上的学习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外学习提供方法。)

板书设计

村晚

满 衔 浸 字妙景美

横牛背 淘气天真

信口吹 悠闲自在

(设计意图:板书应呈现本节课教学重点,内容要精练、醒目,让学生受到启发。

15、五年级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草船借箭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课型】精读引领课

【教学目标】

1、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

2、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2、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一、开课揭题

1、直接引入,揭题,齐读课题。

2、齐读课文。

二、把握文意,了解人物

1、出示单元预习课中的作业要求,欣赏学生所写日记。

2、采访学生欣赏完日记后的评价。

3、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品读。

三、质疑问难

学生利用单元预习课中所获得的信息、材料、知识,再联系课文内容,进行释疑解疑。

四、走近名著

话题交流:

(1)除了《草船借箭》,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

(2)《三国演义》哪方面吸引你?

五、单元展望

六、作业

附:板书设计

16、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乡下人家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

  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学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4、全班交流:

  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

  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

  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梳理整合,浓缩场景

  1、小组讨论交流: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鸭群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明人静图)

  3、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教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3、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4、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五、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

  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导语:

  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味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⑴ 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式来参与学习)

  ⑵ 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三、整体回顾,延伸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自由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四、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五、课外作业

  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秋天

17、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

导语:2003年10月15日早晨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1)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乘上时空飞船,沿着时间的隧道,跨越历史的长河,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介绍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1)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东方红一号卫星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开始了中国进军太空的万里长征。

东方红一号卫星进入轨道以后,运行情况良好,各种仪器工作正常。卫星上的短波无线电发射机,循环播送《东方红》乐曲和遥测信号,乐曲声音清晰嘹亮。每分钟循环一次,首先以40秒的时间连续播送两次《东方红》乐曲,间隔5秒钟后,播发遥测信号10秒钟,又间隔5秒钟,进入另一个循环。人造地球卫星上的遥测仪器不断地发回各种数据。人们从广播和报纸上获知卫星什么时候经过各大城市上空的信息,这个时间一临近,人们情不自禁地走到室外,兴奋地仰望蓝天。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是我国航天技术取得的首次重大突破,使我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航天器的国家。

(2)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作三步走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分三步来实施:

第一步是发射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随着我国第一名航天员杨利伟于2003年10月16日安全返回,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第一步任务已经完成。

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六号发射成功,即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步计划开始启动,下一步中国载人航天的目标将是航天员出舱进行太空行走。

第三步是建立永久性的空间试验室,建成中国的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来往于地球与空间站,进行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试验。

2.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读准字音:

施是翘舌音,读作shī;懈读xi,不要读成jiě。

◆多音字:

cho朝代 chun传说

zhāo今朝传 zhun传记

◆形近字示例:

驱 (先驱) 践 (实践)

躯 (身躯) 贱 (卑贱)

岖 (崎岖) 浅 (浅显)

(2)重点词语释义。

[九天揽月]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绚烂]灿烂。

[先驱]①走在前面引导(多虚用)。②先驱者。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里程碑]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学生练习书写、识记,教师巡视、纠正。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课文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和追求,重点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广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军官兵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载人航天的千年梦想终于实现了。文章热情赞扬了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的爱国情和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2.学生汇报自读收获。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认知(仅举例)。

(1)传说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利用火箭上天的人,万户被国际航天史学家公认为人类飞行探索的先驱。

(2)1970年4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3)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并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4)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5)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月球背面留下了历史性的珍贵影像。

3.梳理课文结构,理清课文条理。

课文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简要叙述了中华儿女为了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所进行的不断尝试,重点描述了明代的万户所尝试的人类首次火箭飞行。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叙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呈现的勃勃生机,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到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四、重点研读,理解感悟

1.抓住具体事例和重点语句体会交流感悟深刻的句子,体会圆梦的艰辛和不易。

(1)相机引导体会写法。在谈体会的过程中,重点点拨并理解以下句子(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灵活出示):

①在实现飞天梦的过程中,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预设:抓住但是无数惨重始终没有放弃等词体会实现飞天梦的艰辛,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明确:这句话一方面承接上文,用万户的火箭飞行失败说明中华民族在追求遨游太空的梦想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遭遇了很多失败和挫折;另一方面开启下文,说明中华民族并没有因为失败放弃飞天的梦想,而始终坚定执着,不断努力。

②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

预设:引导学生具体抓住一百一十多个单位这庞大的数字体会参加到研制、建设、发射任务的单位及工作人员之多。

③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

读了课文,你怎样理解杨利伟的这三句话?

明确:杨利伟对飞船的评价,也是对研制飞船的航天人的赞扬。说明神舟五号飞船是很安全、很稳定的,也说明我国的航天工作人员的水平很高。

(2)让我们怀着对航天人的崇高的敬意齐读这三句话。学生读完,相机出示第6自然段内容,体会交流梦圆的意义。以情激情,师生带着敬佩和民族自豪感合作读: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师小结: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这真是(生)千年梦圆在今朝。神舟六号的问天,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天技术,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2.感悟课题:千年梦圆在今朝。

明确:梦飞离地球,遨游太空。

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返回,探月工程的实施。

千年──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人造卫星上天、神舟飞船飞天、探月工程实施,历时数千年。

3.读完全文,从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变为现实,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明确:认识中华民族的航天历程,从中感悟到:要有远大理想,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不怕失败,不怕付出惨痛代价,永不放弃,坚定而执着地追求,积极与他人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五、拓展阅读,学有所获

过渡: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得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1.播放美国及前苏联载人飞船文字及图片资料,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及返回以及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和嫦娥四号发射时的部分录像资料。

预设: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流程。学生再次朗读全文,会将自读时的感受、课堂学习的感受融为一体,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观看教学录像,不仅让学生感受飞船发射的壮观场面,而且给学生传达两个信息:一是我国的航天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二是祖国未来的发展要靠年轻一代。

2.军旅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配乐。

六、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写一个片段,可以想象地描述杨利伟等其他科技工作者在太空中的情形。

3.搜集资料,办一期关于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的手抄报。

4.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8、四年级下囊萤夜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囊萤夜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 读准囊、盛、数的字音,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2. 运用借助注释、组词、联系情境等方法读懂文言大意。

3. 通过品读第二句话,感知车胤学习条件艰苦,感悟车胤学习刻苦勤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够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能运用借助注释、组词扩词、联系情境等方法读懂文言大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1.猜猜故事,串联旧知。

同学们,我们先来先来玩一个猜故事的游戏,大家准备好了吗?

刚才我们说的四个故事就是我们曾经学过的四则文言文。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文言文,请同学们把书本打开翻到第18课《文言文二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其中的一则:囊萤夜读。

2.借助注释,理解题意。

读课题,说说这个囊字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谁有不同的想法?是的,借助注释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我们通过注释知道了囊就是用口袋装的意思,请同学再来读一读第1条注释,你还知道了些什么?(萤就是萤火虫),是的,你知道了什么?(这则文言文它选自晋书车胤传)是呀,它的出处。哪位同学能借助注释,说一说囊萤夜读这个题目的意思呢?(用口袋装萤火虫在夜里读书照明用)说的真好,那么谁囊萤夜读,他又为何囊萤夜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学习字词,读通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2.读好句中停顿。

2.个别朗读,适时点拨。

(1)读准多音字:盛,数。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

文中有两个多音词,请跟着老师读一遍:盛数十萤火。盛:放,装的意思,数十萤火指很多萤火虫。我们再读一遍。

(2)读出节奏。标号停顿符号

下面听同学朗读。这位同学声音响亮,读的流利。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同学们拿出笔,把老师停顿的地方标注一下。标好了吗?和屏幕上对一对。现在请你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吧。请你来读。你来读。读文言文,既要注意标点的停顿,还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呢。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学习文言文,读通,读正确是第一步,囊萤夜读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其他同学呢。还有别的方法吗?

三、疏通文意,读懂文言

1.学习第一句: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①你读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读懂的?

②有的字的意思,注释中没有该怎么办?

比如恭勤不倦的倦会是什么意思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看学习贴示二:没有注释的字,可以给这个字进行组词或扩词,再联系语境,选择最贴切的词语进行理解。

③理解了字义,就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谁能说说胤恭勤不倦的意思?(车胤恭敬勤勉,不知疲倦)。

④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理解博学多通。

请你给博、学组词。博指知识渊博,学的词语很多,如学校学生学问学业,联系课文,你会选哪个词呢?聪明的你一定会选择学问这个词,博学多通就是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⑤我们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吧(晋朝人车胤肃静情面读书不知疲倦,知识渊博,学问精通)。

⑦带着理解读第一句话。

4. 刚才我们借助注释、组词方法理解学懂了第一句的意思,那么车印是怎样读书的呢?我们用上刚才的方法来学习第二句,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小组合作完成。

①借助学习单,小组合作完成第二句的学习。

②小组汇报,展示学习成果。

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二句话,你觉得车胤是个怎样的人?

是呀,文中是怎样评价的呢?(出示第一句)观看资料,进一步链接认识车胤。

车胤从小勤学不倦,学识与日俱增,凭借出众的才华和人品,成为了辅国将军、吏部尚书。

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会涌起怎样的情感?敬佩、佩服、感佩?那就让我们带上敬佩之情,想象车胤夜读时的画面,一起读读课文吧。

四、学法迁移,拓展学习

车胤克服困难,珍惜时间、勤奋好学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三字经被人们广为流传。人们还常用囊萤映雪这个成语,来形容有这样精神品质的人。

成语里的囊萤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故事,那么映雪讲的是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学习单活动二。

19、四年级下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理解并运用呼唤尽职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

4.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激发学生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猫吗?想亲眼看看各种神态的猫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猫的图片,欣赏之后,用一个词来说说你对这组猫总的印象。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指名回答。? ??

3.同学们说得真好,用词也很贴切。著名作家老舍的家里也养了一只猫,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文章《猫》。那么,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

二、学习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词,借助工具书学习理解。

2.学生反馈,教师检查。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三、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

3.根据内容可以将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成年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部分(第6自然段):满月小猫的活泼可爱。

4.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课文小结

老舍先生用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猫的喜爱之情,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学习。

【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分组合作比赛,默写生字。

2.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课文了,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学习猫是怎样古怪、淘气、可爱的。

二、细读课文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讲读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重点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总起下文。)

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

(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既勇敢又胆小。)

3.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乖、成天睡大觉、什么事也不过问。)

4.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

5.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

6.为什么从屏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

(从屏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专注的神情;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

(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8.指名读第3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蹭、跳、叫唤、咕噜咕噜。)

9.这里的几朵小梅花指的是什么?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

(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0.默读第4自然段,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胆小与勇猛。)

11.作者认为这古怪的猫怎么样?(可爱。)

(二)讲读第二部分。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部分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

(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性格古怪的同时也可爱好玩,而小猫们则格外可爱好玩。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

(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妈妈的尾巴、鸡毛,摔跟头,打秋千。)

4.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和天真可爱。)

三、总结全篇

1.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四、随堂练笔

你能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1)猫很尽职。(2)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古怪

可爱 喜爱之情

好玩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20、四年级下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海的女儿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矢、蔚等7个生字。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并说出文中的奇妙之处。

3.能结合课文,交流对最小的公主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海的女儿》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还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一篇什么作品吗?(《卖火柴的小女孩》)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他的这一部童话代表作《海的女儿》。

二、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读一读学习提示。

这篇课文是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开头部分,虽然是开头部分,课文篇幅却比较长。第一,用较快的速度读一读,说说你觉得奇妙的地方;第二,和同学交流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的印象;第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整的读读这篇童话,说说你对最小的公主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读课文,试着把课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奇异的海底世界,重点介绍了海王的宫殿。

第二部分(3-6自然段),写了住在海底的海公主们的生活,重点写了他们如何布置属于自己的花坛。

第三部分(7-10自然段),写最小的海公主最喜欢听关于人类世界的故事,可祖母告诉他,要等到年满15岁才能浮到水面上去。他对此渴望的厉害。

第四部分(11自然段),告诉读者,现在最大的海公主可以浮到水面上去了。

四、自主学习,感受奇妙

(一)自主学习第2自然段,重点引导体会海王的宫殿建造材料的奇特

1.交流反馈

墙用珊瑚砌成

高窗子用最亮的就珀做成

屋顶上铺着黑色的蚌壳,每一个蚌壳里面都含有亮晶晶的珍珠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神奇。

(二)自主学习第5自然段,重点引导体会花园色彩的神奇

1.交流反馈

树木火红和蓝色

果实亮得像黄金

花朵像燃烧的火

地上的沙子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

太阳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弯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

2.宫殿外花园的神奇,你能用一个词概括吗?

(绚丽多彩 光怪陆离 色彩缤纷 花色斑斓 五颜六色 光彩陆离)

3.这段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我们感受到花园中色彩很多、很美。

五、自主学习,讨论提示中的第二个问题:那位最小的公主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一)请你找出课文介绍最小的公主的句子

1.自由读读写小人鱼的句子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几句话用了比喻的方法,让我们感受到小人鱼的美丽和可爱。)

(二)文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她是一个古怪的孩子。她的古怪还表现在哪里呢?请你自由读读7-10自然段,和同桌说一说你的体会。

1.美丽的小人鱼,对人类世界充满向往,她的古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最小的海公主最爱听人类世界的故事。这里用了什么写作方法?

通过对比让我们感受到小人鱼向往人类世界的花香、绿树、鸟鸣,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对小人鱼来说都是那么的美秒和有吸引力。

其二:海公主们都盼着十五岁的到来。最小的海公主更是渴望。

为什么最小的海公主更是渴望?因为最大的姐姐才刚满15岁,等到小人鱼还得多少年呢?还得15年。因为他们一个比一个小一岁。是啊,因为对人类世界的向往,因为等待时间的漫长,所以,小人鱼内心的渴望程度就越深。

其三:很多的夜晚,最小的海公主都会在海底凝望人类世界。

请你读读第10自然段中的这几句话:假如有一块类似黑云的东西在他们下面浮过去的话,他便知道这如果不是一条金鱼,从它上面有过,就是一条装载着许多旅客的船在航行。

这句话中有一对关联词,请你找出来?(不是就是)

从这对关联词中你感受到什么?(小人鱼经过长时间凝望,已经掌握了规律,可见他的用心,更体现出他对人类世界的无限向往,希望能早一点浮出水面,看到美好的人类世界。)

2. 请选择其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进行朗读,并试着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一起分享。

六、拓展延伸,完整地读读这篇童话,和同学交流一下对最小的公主新的了解。

21、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四年级下白桦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白桦》以白桦为中心,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金晖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表现一种高洁之美。诗中的白桦树,既具有色彩的变化,又富有动态的美感。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读与想象中仔细揣摩诗中重点语句,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白桦树图片。查找作者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查找白桦树的有关知识。

2.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谈话,猜想引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它吗?(出示图片)仔细观察,谁来向大家描述一下,你眼中的白桦。

2.那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苏联的作家叶赛宁眼中的白桦呢?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叶赛宁(18951925),苏联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

5.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猜一猜,作者可能会写哪些内容?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内容,结合学习经验进行猜测

学生猜测,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白桦。看课题,猜想文章内容,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读:请大家带着刚才的猜想,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猜出了哪些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白桦树叶图片,瞧,小树叶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毛茸茸、绣花、潇洒、朦胧、金晖、徜徉、白雪皑皑(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桦、涂、茸、绣、潇、穗、朦、胧、寂、霞、抹。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记住:

桦和树木有关,所以是木字旁。

抹可以做动作体会,明白是手部动作,强化记忆。

霞通过图片出示生字,记住偏旁。

朦胧绣都是用偏旁加上熟悉的字组成的新字,都是形声字。

穗与庄稼有关,用禾苗的禾做偏旁,右部结合图片识记。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文章也难不倒大家。

指名读每一节。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主动让学生运用识字方法,强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良好语感。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指导学生提炼关键词进行概括。

预设:白桦的色彩,白桦的挺拔,白桦的高洁。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了解诗歌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潇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拓展: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找一找,读一读,与大家交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

1.出示词语:

白桦、涂色、毛茸茸、绣花、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抹上。

2.学生认读。

3.过渡:通过上节课的读文,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复习字词,加强记忆;回忆诗歌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二、品读诗歌,读出韵味

1.轻轻读诗歌,想想写了哪些内容,用笔圈画。

2.抬头望去,窗前那棵白桦,多么漂亮,多么特别,你喜欢吗?与同学进行交流,说说你读文的发现。

3.学生汇报。

(1)第一节总写白桦的特点。

白桦总体上的特点是什么?哪些词语能体现出这种特点?      

读这一节,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儿?

指导学生抓住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

(一个涂字准确地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好一棵通体洁白的白桦。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第二节写桦树的枝叶。

对枝头的描写,为什么是毛茸茸的?

(枝头未掉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让我们想到了松鼠的大尾巴,在作者的眼中,毛茸茸的枝头像什么?

(雪绣的花边,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

指导朗读时毛茸茸雪绣的洁白的要读得轻柔些,绽要重读。

你能读出这种美吗?

雪后的桦树,展现着怎样的形象?(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读出这种傲寒挺立的感觉。

(3)第三节写白桦静中有动的气质美。

朦胧的寂静写出了什么?(白桦的含蓄)

从玉立一词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它的挺拔,写出它的气质高尚)

灿灿的金晖,衬托它的绚丽辉煌。

闪着这一动词又突出了什么?(静静挺立的白桦有着一种特别的动态美。)

(4)第四节写朝霞的映照之下的白桦。

姗姗来迟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突出朝霞的形态之美,更加衬托出白桦的秀美)

朝霞渲染下的白桦带给你怎样的感受?(作者在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

读出这种感受。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与想象中揣摩,感受诗歌的意境,细细品读,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人与白桦那种朝夕相伴、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这首诗前两节重在描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为了突出白桦的形象气质,作者从多方面、多角度或正面刻画,或侧面烘托,力求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白桦是俄罗斯的国树,它生性耐寒,又通体银白,气质高雅,所以诗人对白桦的礼赞其中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烈情怀!

2.拓展:这段时间,我们阅读、收集了许多诗歌,还做了自己的诗歌摘抄本,大家可以交流一下。还可以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析。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诗中走出来。同时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通过摘抄诗歌,试着当小诗人写写诗的活动,激发学生喜爱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板书设计

白 桦

外在    洁白

      傲然

内在    静中有动

      形态秀美

22、三年级下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纸的发明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创、携、蔡、伦等10个生字,重点认识携、蔡、。会写录、册、欧、社等13个字,注意指导录、存、阿、欧的笔顺,尤其是社字左边是礻不是衤。能正确读写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概括出自然段意思。

3.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4.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概括出段落意思,结合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教学难点:学习蔡伦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课件、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

1.知道你们现在用的纸是谁发明创造的吗?(孩子们表达)

2.板书课题。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纸的发明》。对于纸,你知道些什么吗?

3.把自己从书上或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分享。

4.在课件上出示蔡伦和造纸术等资料,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初读,处理生字。

对于纸的了解,同学们知道的真多,说得也很流畅。但是还不知道读课文读的怎么样呢?

2.检查生字和词语

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字)

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词语)

多种形式检查,单个读,齐读,男、女生等。

三、书写汉字 相机指导

1.形近字辨析

洲和州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

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2.笔顺讲解

录的第七笔是撇;欧的第二笔是撇。。

3.学生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老师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电脑屏幕出示术、创、录、册、保、存、约、验、阿、伯、欧、洲、社。创造、阅读、携带、蚕茧、蔡伦、均匀、传承。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二、浏览课文 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思考:

1.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概括的表达能力。】

2.蔡伦为什么要改进这个造纸的方法呢?

3.蔡伦用什么方法改进造纸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重点词语感悟文本是三年级阅读训练的重点,但也常常是三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在归纳时老师引导孩子用画重点词语的方法归纳。】

三、品读课文 深入探究

1.默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小组讨论,请将课后题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而在默读中边读边画,可以促进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

2.小组讨论后,选出本组发言人汇报。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研究重点知识,突破重点,这样可以兼顾所有学生,也可以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乐于表达的热情。】

3.再次默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

(1)把描写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动词画出来

剪碎、切断、浸在、捣烂、铺在、揭下等动词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可以体会出蔡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4.结合课文相关语句,说说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

【设计意图:一是赞扬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二是学会了解一段话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写清楚的。】

四、总结全文:

蔡伦发明的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达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

五、作业布置:

课下在搜集一下中国古代另外三大发明。

23、三年级下枣核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枣核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体会枣核的聪明勇敢。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说说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课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述了枣核名字的由来。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讲述了夫妻两人为长不大的枣核发愁,但枣核很勤快,学了很多本领。第三部分(第4-13自然段)详细讲述了枣核用自己的智慧帮助村民夺回牲口、惩治恶官的故事。

2. 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枣核》是一篇民间故事。主要讲述一个聪明的孩子枣核,收拾县官,为老百姓伸张正义的事,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读读学习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用自己的恶化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三、走进课文,感知人物特点。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枣核名字的来历。

(枣核,是一个孩子的名字,因为这个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所以起了一个枣核的名字。)

四、复述故事,感知人物品质。

(一)读读课文第二、三两个自然段,

1.把表现枣核勤劳的句子划出来。

(枣核很勤快,天天干活,学了许多本领。他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

2.想象一下,枣核还能干什么农活?体会枣核的勤劳。

(二)读课文4-13自然段,思考:哪些地方体现枣核聪明?找出来,说说自己的理解,并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1.读读课文第4自然段第一句话

(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明。明确这句话承上启下的作用。)

3. 课文哪些地方体现枣核很聪明?请你试着填一填下面的表格,理清人物表现。

4.反馈交流并学习分步复述

(1)智赶牲口

①这一部分,先写枣核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再写衙役们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分有趣。

②这一段话,写了枣核反复捉弄衙役,使他们一而再,再而三的睡不好觉,疲于应对的画面,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③试着用自己的话复述。

(2)勇担责任

①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0-12自然段,说说从哪里看出枣核聪明?

噗的一声 蹦了出来 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枣核动作敏捷,也感受到民间故事想象的神奇。

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得通红等夸张的神态描写,让人看了很是大快人心。

②试着复述这部分内容。

(3)智惩县官

请你划出表示动作的词,说说自己的感受。

通过一系列动作描写,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枣核机智灵活的模样和县官狼狈不堪的样子,同时再次说明了民间故事富有想象的特点。

5.试着把枣核三次表现连起来复述一下。

(方法一)

(方法二)根据枣核的不同表现进行复述。

五、回顾全文,体会品质

枣核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勤快、聪明、动作敏捷而且敢作敢当,是个机智勇敢的好孩子。)

六、续编故事或拓展阅读其他民间故事

24、三年级下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篇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 》。

教学目标:

1.巧妙地借助习作例文学习如何反方向去展开想象。

2.感受反方向想象的大胆、新奇、合理。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利用逆向思维发挥想象,大胆交流。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策略:

批注互参、学以致用

一、聚焦诗歌,激趣导入

1.出示台湾七星潭诗歌《四个小男孩》,教师朗读,学生做动作。

四个小男孩, 一个煮蛋, 一个剥蛋, 一个吃蛋, 还有一个呢? 一个生蛋呀! 怎么可能?

2.(课件出示)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以发生,让我们一起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二、聚焦题目,引发遐想

1.出示猫尾巴,猜猜这是什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习作例文《尾巴它有一只猫》,齐读课题,当你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主人公是谁?它有什么有趣的想法?

三、例文引路,发现秘密

1.这是一篇习作例文,学习例文,要特别关注旁批和课后题,它们是我们学好习作例文的宝贵资源。课文旁边两处红色的批注,我们以前学过这种批注就叫旁批,请同学们读第一处旁批。

2.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猫有尾巴,尾巴怎么能有一只猫呢?找出相关依据,用横线画出来。

3.学生自学思考(给足时间)。

4.全班交流。

5.感受尾巴的想法很有趣,很合理。

6.尾巴是用什么方法想象的?借助旁批来揭秘。)

7.说一说:

按照尾巴的思维方式,除了尾巴,还有什么会有一只猫?请大家展开想象。

8.狗尾巴听到了,怎么说?狗听到了怎么想的呢?

9.说一说。

10.展示评价。

(评价依据:是否反着想 想象是否大胆。)

四、深度思考,学以致用

1.爱运动的风,你怎样反方向去想象?

2.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和大家分享。

3.运用反着去想象的方法,猜一猜小男孩说了什么?

《特殊的租客》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全家三口,爸爸、妈妈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找到房子。

于是,就上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走出来,爸爸问道:这房屋出租吗?我有一个妻子,一个孩子。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爸爸和妈妈听了,只好默默地走开了。那5岁的孩子心里却在想:真的就没有办法了吗? 他想了一会,伸出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

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微笑着说: 。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五、课外延伸,互学互享

1.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再读台湾七星潭诗歌《四个小男孩》。

3.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那样: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4.作业:你还想到了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尾巴它有一只猫

反方向去想象

大胆 新奇 合理

25、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单元目标*

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

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试着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抓住动物、植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复习回顾*

1、《4、昆虫备忘录》中的四篇小文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篇,站起来朗读。

2、小结:

这四篇小文章是从儿童的视角来写的,与前几篇课文不同,其语言幽默、简短,使昆虫的特点能更好地展现出来。通过大声朗读,能发现各种昆虫的特点,能将有趣的视角和语言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讲评写段*

1、练习册:仿照课文《荷花》中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介绍自己喜欢的植物。

分享优秀作业:腊梅花、含羞草、桃花、梧桐树叶等。

2、点评:围绕姿态来写;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一、解题

1、读读题目,抓住关键信息

植物:只能写植物,要写春天的植物。

朋友:要把植物当成朋友来写。(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写作是要寄托自己的情思,要让读者感受到对朋友的赞美或喜爱之情。)

2、记录卡

记录卡只是提示: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收集信息,选取哪些内容来写。

记录卡的使用因人而异:不会写的小朋友可以借助记录卡,梳理内容和思路。

二、选材(以玉兰为例)

1、出示图片:老师为什么会选择玉兰?

校园里有很多玉兰树,现在已经开花了。(选材要选身边有的,方便观察、触摸、体验,更有真实的感觉。)

玉兰花很有特点:每年先开花再长叶子,还是我们的市花。(有特点的事物,写起来更容易,有话可说。)

2、说话训练:

观察图片,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介绍玉兰花。

玉兰花真美啊!有的还是含苞欲放,有的已经全部展开,还有的只展开了两三片花瓣。

补充:有的只展开了一两片花瓣,像一个竖着的大拇指。

有的虽然还只是花骨朵儿,但马上就要绽放成一朵很美的玉兰花。

有的花瓣已经全部展开,真是太美了。

(展开得更加丰富,除了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以及自己的感受,等等。)

三、提纲

如何把一段话写成一篇小文章?(抓住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1、可以写哪些内容?(作为中间部分:对玉兰的介绍)

花(不同的颜色,气味)、叶、枝干

生长特点

玉兰花的荣誉:市花

2、为什么要写玉兰?(作为开头部分:交代时间、地点,或点题。)

散步时看到,执勤的时候看到等

根据题目,我的一位植物朋友

梳理板书:

一、开头:时间、地点、点题

花(不同颜色、气味)

二、玉兰的介绍

叶子

枝干

三、生长特点

四、感受

3、答疑

(1)收集信息:如生长特点等,可以去查找相关资料,但不能照抄。先看资料,再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或做少许的引用。不用写太多,注意内容之间详略的分布。

(2)写其他的植物也可以:可选择春天的代表性植物,贴近生活、时令。

四、练笔

1、再次观察图片

玉兰的枝条、花托、树干、零星的枯黄花瓣

2、当堂练笔:选择一个部分来写,五分钟。

不仅是看到的,还可以写想到的,自己的感受等等。

3、交流

从颜色、气味、感受三个角度来写的

从生长特点来写的

26、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习作:看图画,写一写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片,想一想: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他们的动作怎样?可能说了哪些话?

2.运用准确的词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写完后,和同学交流,互相评一评:图画的内容是否写清楚,有没有错别字,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习作。

4.通过观察、表达,感受校园快乐的生活,感受习作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运用准确的词句,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能在评价和比较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习作,感受习作的乐趣。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图片、字典、红笔

四、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我们在二年级上学期的时候,学了一首古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记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有谁知道这里的纸鸢指的是什么?(风筝)风筝又名纸鸢,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2.今天,我们就来看图写一篇和放风筝有关的习作。

(二)出示图片,整体观察

(出示图片)观察图片

1.说一说,图片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

学生回答:有几个小朋友在放风筝

教师总结:你说清楚了人物/你不仅说出了图片中的人物,还说清楚了事情。

2.除此之外,你还注意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周围都是草。

教师提问:那你觉得这里会是哪里?

学生回答:这里可能会是公园。

教师总结:你说清楚了地点。

(2)学生回答:天空很蓝,我觉得应该是春天,而且人们一般都在春天放风筝

教师总结:你对时间的推测,把握的很准确。

3.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再说一遍图上有什么?

教师提问:刚才这位同学观察到了地面的情况,谁能先说地面,再说天空?/谁还能由远及近的观察图片呢?/那按照从地面到天空的顺序呢?/

教师总结:你们按顺序说了图片上的内容,说的真清楚。

(板书:有顺序)

(三)观察人物,展开想象

1. 我们现在就来重点观察这几位小朋友小红、小明和小刚。看到他们分别做了什么动作呢?

① 出示小明的图片迈开、握着、牵着、跑

教师提问:

❶他是怎样的跑呢?/握着呢?/牵着呢?/

❷看到了他这样的动作,你觉得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② 出示小刚的图片那这位小朋友呢?举着、站住

教师提问:

❶我们仔细地来看看他是怎么举着的?你能一边说,一边做这个动作吗?他把双手把风筝举过头顶。

❷那你觉得此时的他会说些什么?

③出示小红的图片那这个小女孩她又是怎样的动作?会说些什么呢?

2..那你觉得他们的风筝能够放飞成功吗?

能/不能那他们会说些什么?会有怎样的动作呢?

教师总结:正是因为有了你们的想象,我们的语言才会更加的丰富,画面才会更加的清晰。

(板书:有想象)

3.出示整幅图片看到这样的画面,你觉得图上的几位小朋友会是什么心情?那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受?

他们很开心、高兴、很喜欢来这里、他们童年很快乐

教师总结:你们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了放风筝的快乐。

(板书:有感受)

(四)师生共写,尝试习作

1.现在,我们就试着把这幅图片上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加上自己的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要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2.写完的同学,我们可以和身边的朋友互相交换着读一读。读完之后,请完成下面的评价表。(展示评价表格)

(1)他完成了哪一项,我们就在相应的括号里,画上一颗小五星。

(2)如果他的习作哪里没有完成,我们要毫无保留的告诉他。

(五)展示交流,体会方法

1.展示同学的习作,其他同学对习作进行评改。(说一说哪里好/不好?)(尽量展示优秀习作)

你在项中,画上了一颗五星,为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板书)

2.李老师也看图写了一段话,你们也来评一评。

让学生们比较教师的习作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紧扣板书)

(六)评价修改,完善交流

1.现在,我们再来进行修改,根据李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的总结,让我们的习作变得更好。这一次,我们用红笔在原文上进行修改。

2.找同学进行展示。(将自己原来写的与现在完善的进行展示,说说自己添加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七)总结推展,布置作业

1.评价文章中的评价语: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2.提示:注意修改符号的使用。

3.结束语:同学们,看到你们这么仔细的观察图片,这么认真的修改习作,我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所收获。那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看图画,写一写

有顺序

有想象

有感受

27、三年级下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我不能失信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通过对话和动作来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课前准备

  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你的好朋友?

  学生畅所欲言,当有人说出守信用时,板书。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对好朋友之间守信用的故事。板书课题,解释题意:信指什么?失信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做客,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四、课本剧表演。

  五、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喜欢宋庆龄吗?为什么?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

  2、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的讲诚实守信的人和事吗?

  课后分析:

  诚实守信是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讲究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原本我是设计1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在教学中仅仅抓住文中的对话和动作来领会庆龄守信用的可贵品质,从而使孩子受到熏陶感染,使自己做人做事上得到启示,有些单薄。所以第一教时我在课本剧表演上多用了些时间,而用了一节班队课让孩子针对庆龄这样做对不对这一主题进行了辩论,如果时你,你会怎样处理这件事进行身体力行的设想,学生在思维火花不断的碰撞中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之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8、三年级下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童年的水墨画》是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诗歌。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

学习本课,要教给学生诗歌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理解难懂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读出意境。

课前讨论:请你选择童年中印象最深最有趣的一个片段说一说。(3分钟选两到三个学生)

(一) 、导入课题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画。(PPT出现水墨画图配乐)。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谈谈你看到了什么?(PPT停在最后一图上)

生:水墨画或者看到的具体内容.

师:你发现这些画有什么特点?

生:简单、水墨构成的。

师:水墨画用寥寥数笔勾勒画面营造意境。作者张继楼是一位善于用诗作画的高手,他用寥寥数笔将童年的快乐也描绘成了一幅水墨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请读课题-《童年的水墨画》(黑板贴课题)

(二)、初读,概况画面

师:《童年的水墨画》写了几首诗,诗名分别是什么?(生答三首诗名)

(口头提出组诗概念)同一诗题下出现关于同一主题的几首小诗,我们把这样的形式称为组诗。(PPT将三首诗并排呈现对应组诗概念)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巡视指导,之后分别请三个同学分别朗读三首,并随机指导朗读。)

师:听你们读书,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画面,现在我来画你们来猜。

(黑板出现三幅简笔画,先江上、林中后溪边。同时PPT出现相应课件提示)

生:溪边垂钓图、江上戏水图、林中采蘑菇图。

师: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从我的简笔画中看出分别对应的那首诗吗?(顺势引导读出对应诗句。)

师:作者起了三个题目描绘这三幅图,请看PPT(PPT出现溪边、江上、林中),发现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生:都写地点。

师:目光敏锐。其中这首《溪边》我最喜欢,每次读到这首诗,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现在请同学们听我读。(师有感情朗读《溪边》配乐)

师读:(配合动作,有感情读)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略微停顿)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美景?

生:仿佛看到了翠绿的溪水......

师:这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试着把节奏放缓,读出平静来。

生读。

师:如诗如画的环境真令人陶醉。(板书:环境)我们一起读。(PPT出现环境句: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师:这溪水真是好静好绿啊,哪一个动词告诉我们山溪很绿很绿呢?

生:染。

师:这个字妙在哪里呢?

生:染字突出了水的绿,将人影都染绿了,染这个动作本是人发出的,这里运用了拟人,生动形象。

师:是啊,一个动词点亮了整首诗。除了此处,染字还出现在别的诗句中,大家来读一读:

(PPT出现带染字的诗句:绿净春深好染衣|染白一为黑|看万山红遍层林竞染)

师:垂柳如丝山溪似玉,这么美的环境,如果是你会做些什么呢?

生:钓鱼

师:作者也是这么想的,他在诗中写了钓鱼这件(事)。(板书:事件)请找出诗中哪句描写钓鱼?

生: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师:一开始钓着了吗?

生:没有

师:心情如何?

生:这么久了,鱼怎么还不上钩。(师:焦急)

生:千万不要来人呀,担心鱼惊走。(师:担心、害怕)

师:(老师说话声音轻一点)此情此景下正是应了古诗路人借问摇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来同学们,让我们放低声音,别把鱼惊走,读读这句人影给溪水染绿了,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PPT要整体出现并标红这句)

师:鱼钓上来了吗?

生:钓上鱼了。

师:哪一句表明鱼上钩了,请读出来。

生: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赶紧把鱼拉上来,别放跑。请你读得请快点儿(生读)钓上鱼的心情如何?

生:很开心。

师:带着开心的心情再读这两句。

生: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感放在最后一句。作者就像一位摄影师,把镜头聚焦岸上的鱼儿和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将快乐的情感放大强调。这种手法就是特写。(板书:特写)特写本是摄影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请看这张照片:(PPT出现女孩眼睛图)

摄影师给了这张脸一个特写,这双眼睛便留在我们心中。作者张继楼真不简单,以诗作画,作者所表达的快乐情感就展现出来(板书乐),作者想表达的童年乐趣就呼之欲出(板书趣),这些孩子们鲜活的人物形象便留在我们记忆里。

师:现在我要考考大家,能不能尝试背诵溪边。(挖空读)

师:真不错,剩下两首请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提示。

(三)、自学

(PPT出现自学《江上》《林中》提示:

1找出诗中描写环境、事件、特写的诗句。

2找出动词,体会妙处。

3 同桌相互交流。)

(请三生报告自学成果,师要口头强调用我发现的句式说 PPT出现学习单模式,提示学生以填空的形式说话,师围绕刻画人物形象来点评。)

(四)、写作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你们一展身手,用诗歌的方式写写你童年生活的趣事。

先仔细观察这张写诗纸上的图片。思考这些孩子在哪里做什么,心情如何?

师请两个学生说一说。

师:同学们可以写图片上的画面也可以写自己童年生活的趣事。

注意写诗提示:(PPT出现仿写要求:1 选择熟悉的生活场景展开如:操场、公园、路上、街边、教室、树下、草地........来展现童年生活的乐趣。2 恰当使用动词,学会用动词点亮整首诗。3使用环境+事件+特写的创作手法。)

评价5位学生。

师:张继楼的《童年水墨画》组诗还有另外三首,请同学们读一读。

师补充推荐书目。

结束语:孩子们你们确实是天生的诗人,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趣,期待你们更多的佳作。

29、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剃头大师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是《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基于此,本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品味我为表弟小沙剃头的趣事,感悟我与表弟小沙之间的感情及我对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利用读写结合锻炼学生的语用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童年是风,吹来朵朵白云;童年是云,化作新春的雨;童年是雨,滋润初生的花;童年是花,伴我朝观日出暮看晚霞童年生活是那么精彩纷呈,令人难忘。同学们,你的童年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吗?

2.指名学生交流。

3.揭题:是呀,童年就像一道美丽的七色彩虹,组成彩虹的那些缤纷色彩,就像童年的喜怒哀乐;童年就像一串珍贵的珍珠项链,每一粒珍珠都是无价之宝,因为里面藏着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秦文君奶奶,一起体验当剃头大师的有趣经历吧!(板书课题:剃头大师)

4.指名读题。

5.过渡: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剃头大师是谁?为什么这样称呼?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作题目?) 下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激发学习兴趣。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是自主探究的源头。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则在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形成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通文识字

1.轻声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出生字,画出新词。

2.默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先猜猜它们的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相读文正音。

5.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2)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师傅的傅读轻声;处置的处读三声,置是翘舌音,读四声;虽读一声,不是二声;刑是后鼻音。

(3)小组赛读词语。

(4)理解夺门而逃处置受刑的意思。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6.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难读的长句子,尤其注意句中的停顿。

句1:这次,小沙的头发很长了。他知道/姑父绝对不肯让他/这样过年,可他/又怕再去/理发店受折磨,就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

句2:这还不算倒霉,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小沙/被迫去理发店/剃了个/和电灯泡一样的光头;姑父呢,那件睡衣上的头发/怎么也/清除不干净,他每天夜里/都要爬起来/两三次,捉跳蚤一样/找身上的碎头发。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梯度、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逐渐读通课文,并对字音加以重点指导,为读准字音创造生字反复出现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读音;对重点词语进行理解,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在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内谈论交流。

3.指名汇报。

4.默读思考:这篇课文一共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5.学生交流,教师适当指导,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小沙怕剃头,老剃头师傅给他剃头时,他像受刑一样痛苦。

第三部分(第7~18自然段):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头发,我乱剪一通。结果,闯了祸。

6.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

(2)引导学生思考:从哪儿可以看出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子小?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映红:三个怕字)

②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读、默读再次感知课文内容,再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课文合理分成三部分,再按此逻辑学习,条理便分明了。

四、美观书写,共同评议

1.找出生字中上下结构的字:表、夺、骂、虽。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3.指导书写。

(1)演示生字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

(3)重点指导:

夺:上面的大字撇捺要舒展,下面的寸字与起笔的横画基本等长。

骂:上面的两个口宜小,占位要均匀。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4.找出生字中半包围结构的字:差。

5.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说说怎样记住它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组词。

6.指导书写。

(1) 生字书写动漫演示,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讲解书写注意点:

差:斜尾羊,尾巴斜,横画不平也略斜。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识字、模仿写字、欣赏字,有利于培养学生写好生字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词语。

2.根据这些词语回顾课文相关片段。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大家一起读课题剃头大师。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通过复习上节课的词语,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根据这些词语回顾课文的相关片段,有利于回忆课文内容,形成新的阅读期待。

二、精读品味,悟言得情

1.过渡:品读第2~6自然段,找出老剃头师傅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多读几遍,然后和同学交流。

2.汇报交流。

(1)指生朗读第2~6自然段并汇报。

(2)为什么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因为谁给小沙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而老师傅耳朵不好,听不清小沙的抗议,所以总是一个老剃头师傅来做小沙的冤家。)你从骂害人精仇人一样怒视中体会到了什么?(小沙对店里的剃头师傅的痛恨。)

(3)最让小沙痛苦的是什么?受刑在这里指什么?(本意是遭受刑罚,老师傅让小沙一会儿痛一会儿痒,就像遭受刑罚。)

(4)理解耿耿于怀的意思。文中最让小沙耿耿于怀的是什么?

(5)指导读好第2~6自然段。

3.指导学生品读第7~18自然段。找出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多读几遍,然后引导学生以问题引领的形式交流读文收获。

4.交流汇报老师提出的问题。

(1)小沙为什么会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他怕去理发店剃头,不愿受折磨,而对我完全是出于亲情的信赖。)相机理解央求的意思。

(2)我为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剃头大师?我是怎么给表弟小沙剪头发的?从文中找到相关语句画一画,读一读。

(3)为什么我敢说,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他更优秀的顾客了?(因为我只要不剪破小沙的耳朵,他就无所谓。)

5.指导读好第7~1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细读课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学会感悟,在读中体会文本情感。此环节重视朗读指导,在有感情的朗读中理解内容。融入其中的词语教学,更是灵活多样、活泼生动,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三、总结升华,内化文本

1.分别出示描写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过程的相关句子,引导学生对比朗读。

对比一:①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

②其实,不给我钱我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店里的剃头师傅都不欢迎小沙这样的顾客,为什么我即使小沙不给钱也愿意替小沙剪头发?

对比二:①因为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还用看仇人一样的目光怒视对方。

②嗬!小沙高兴了,你真把头发剪下来了!

为什么店里的师傅谁给小沙剃头,小沙就骂谁害人精,而我剪下小沙的头发时,他如此高兴?

2.对比老剃头师傅和我给小沙剃头的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如此害怕剃头的小沙,宁愿央求从来没有给别人剃过头的我剪头发,也不愿意去理发店剃头,当头发剪下来的那一刻他是如此高兴,并表示只要不剪到耳朵,就无所谓。可见,孩子之间充满了信任,童年是多么的纯真无邪。

4.回顾课文,解答课前质疑:我真的是个剃头大师吗?课文为什么用剃头大师做题目?

预设:我并不是真正的剃头大师,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表达作者对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统览全文,读后想前,感悟不同;通过进一步质疑,回归课题,揭示文章的中心,升华文章的主旨。

四、美观书写,布置作业

(一)美观书写。

1.观察剩下的左右结构的字:胆、理、仇、付、倍、件。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是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的,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3.指导书写。

(1)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2)教师范写。

(3)提醒学生注意,胆左右等宽,其他五个字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二)布置作业。

1.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回忆童年趣事,选择一件最有趣的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巩固书写的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读写结合巩固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内外有机结合,锻炼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剃头大师

老剃头师傅        我

夺门而逃         央求

耿耿于怀         无所谓

30、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漏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3.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课前搜集:民间故事。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婆、脊、贼、莫、颠、胶、旋、纵8个生字,会写漏、喂、胖、驴、贼、狼、莫、厉、抱、架、粘、胶、偏13个生字;正确读写窟窿、翻山越岭、驴圈、撒腿等词语。

2.默读课文。

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猜字谜:

上海没有一点雨。

打一字:( )

二、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咱们中国的汉字真奇特,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民间故事《漏》。

三、资料分享

民间故事。

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一)

任务:读通课文,学习生字

读一读:借助课文中的注音大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一标: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生字新词,把你认为容易读错的、难写的词语读写两遍。

新词如下:胖驴 莫非 厉害 抱住 骨头架 粘胶

容易读错的:

难写的:

写一写: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语(写在生字表下面),并选择一个生字进行拓展(形近字、名言、诗句等)。

我选择的生字是

我给它找的形近字是

我能给它们分别组词:

我看到这个字想到了:

温馨提示:自学完成后,小组长检查自学清单(一)中的任务并做好评价记录。

想一想: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讲述了的故事。

二、组内交流

交流内容:

1.朗读课文。

2.读会认字,提示哪些字容易读错。

3.会写字的组词、拓展,提示哪些字容易写错。

4.初步感知课文。

三、全班展示

按照自学清单,请四个小组展示自学情况。

分别展示:读一读标一标写一写想一想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会认字

提示:

婆:读p,不要读成bō;

脊:读jǐ,不要读成bi;

莫:读m,不要读成p;

颠:读diān,不要读成tiān;

纵:读zng,不要读成cng。

点拨:结合形近字学习胶;联系生活学习婆。

预设2会写字

1.观察生字结构:

(1)漏、喂、胖、贼、狼、抱、胶、偏 都是左边偏旁要写得窄小一点,约占整个字的三分之一;

(2)厉的被包部分不要写成刀;

(3)架的下部是木,不是本。

2.教师重点指导、示范:漏、贼。

预设3

对于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灵活纠正、指导。

检测环节

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孩子们,老师看到你们都自学得很认真,相信你们的自学效果肯定不错。请在小组内先自测一下!

1.选择正确读音或生字画上横线。

纵(zng cng)身 (颠 巅)倒

2.看拼音,写词语。

luyǔ wiyǎng pngzi molǘ

zhuōzi lng mfēi lhai

3.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安安稳稳(AABB式)

例:又湿又滑(又~又~式)

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朗读了课文,自学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根据示意图,复述故事。

2.体会漏的含义和老虎、贼的心理变化。

教学环节

导入课文,板书课文题目

过渡语: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用提问的形式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学环节

一、出示自学清单(二)

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3.课外搜集民间故事。

二、小组交流

1.根据小组人数,组长合理分配问题。

2.一人说,其他人听,听后纠正、补充,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全班展示

请四个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质疑。每个小组展示一个问题。

后教环节

精彩预设与点拨

预设1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教师运用夸张的语气讲述故事戏剧化的一幕,营造了紧张、生动而又诙谐幽默的活动气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并且在笑声中顿悟漏的含义。

预设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这句话中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小组交流,教师指导总结。

参考答案:这句话中的漏指屋子漏雨。

预设3体会重点语句

(1)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这两句话说明老虎和贼去过的地方多,见识广。

(2)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就又漏雨了!这句话点出了漏的意思。

检测环节

1.选词填空。

忽然 果然

(1)( ),老公公和老婆婆在里屋说起话来,老虎和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了。

(2)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雨,( )下雨了。

2.读句子,按要求填空。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 )、( )、( )。

3.课文里漏指的是 。

本课小结

这篇课文中的漏是一条贯穿故事的主线,只有理解了什么是漏,才能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和其中的诙谐幽默之处。

31、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昆虫备忘录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文本解读】

《昆虫备忘录》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四篇课文,选自汪曾祺散文精选集《生活,是很好玩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4个部分组成。作者以轻松随意的笔调,描写了昆虫的复眼和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外形、习性、特点等,用词优美生动,幽默风趣,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虫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这两个要求是紧密相关,层层递进的。本文抓住昆虫外形特点、动作的细致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本文的语言富有情趣。尤其是对瓢虫下落过程的动作描写细致贴切,采用慢镜头的方式,使瓢虫优雅降落的形象跃然纸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为语文园地交流平台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铺垫。本文多处以轻松的口吻表达了作者的感受,让学生一读起来忍俊不禁,值得学生品读和仿写。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自主学习方面都具备了相当的能力,学生对昆虫充满探究欲望,饱含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能了解昆虫的相关信息,易于被文中生动的语言,有趣的想法所吸引,阅读兴趣较大。对于备忘录这个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于这种文体知之甚少,所以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运用范例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经历很重要。教师要抓住三年级学生个性较为突出的特点,更加深入地挖掘教材并进行指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品味散文语言的内涵和优美之处。

【设计理念】

结合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在教学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精讲花大姐部分,重点品味课文的语言,再合作学习其他片段,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获得发展。在充分品读、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仿写要求,水到渠成,这样既落实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又内化了语言。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片辨析、观看视频、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黑绸衬裙严丝合缝款款等词语,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二)通过品读课文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通过多个方面介绍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

(三)尝试选择一两个方面,再加上自己的感受或想法来介绍最喜欢的一种昆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样子、习性等信息,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

教学难点:品读描写昆虫样子、作者感受的语句,通过借助图片、比较阅读、想象画面等方式,感受作者富有情趣的语言。

【课前准备】

学习单、教学课件、视频

【教学过程预设】

板块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

(一)课前谈话,激趣导入

1.出示两组学生集体活动照片:运动会入场式和六一儿童节表演。

2.请学生回忆画面,畅谈感受。

(二)了解备忘录,直接揭题

1.引出备忘录:猜一猜这些图片从哪里收集而来?(微信朋友圈)我们常常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避免遗忘,我们把它称为备忘录。(板书备忘录)

2.简介备忘录:日常学习中,我们常见的备忘录形式还有周记、日记和读书笔记等。

3.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昆虫备忘录。(板书:昆虫,完善课题)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读文学词,发现特点

1.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特点

(1)设疑:这篇课文和我们以往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反馈:一个大题目下面有四个小题目)

(2)师生一边圈画一边读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四个小标题。

2.关注解析多音字蚂:根据意思组词,区分读音。

出示:m:蚂蚱(蝗虫的俗称)

mǎ:蚂蚁

3.四个部分为我们介绍了4种可爱的昆虫,我们把它们请到黑板上。(把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的图片粘贴到黑板上)

(1)观察后面三种小动物,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取小标题的?(板书:名字)

(2)而这个复眼并不是蜻蜓的名字,它是蜻蜓身上最突出的什么?(板书:特点)

(3)小结:我们在取小标题的时候可以根据事物特点或它的名字来取。

4.学习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学生自由读阅读提示,用横线画出学习要求。

(2)交流阅读要求。

(二)交流昆虫的秘密,感知主要内容

1.自主交流发现的昆虫秘密

2.学生展示交流

3.游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出示:

4.小结: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一定要学会联系上下文来判断信息。

板块三:想象画面,品味情趣

(一)自主阅读,提取信息

1.出示课前调查情况,学习学生最感兴趣的花大姐部分

2.学习活动建议:

(1)根据要求完成学习单的填写。

(2)班级交流答案,补充订正。

(3)小结:表格也是一种备忘录,我们把它称为表式备忘录。

(二)聚焦语言,感受有趣

我们了解了花大姐的主要信息,请你再读一读文字备忘录之花大姐,你对花大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1.预设交流

(1)预设一:瓢虫的名字花大姐。

花大姐的另一个名字是瓢虫,你更喜欢哪个名字?请你叫叫它。(板书:名字)

(2)预设二:瓢虫飞落的动作。

出示: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①自读句子,集体交流,理解难词。(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

②图片辨析,理解严丝合缝、硬翅、膜翅、黑绸衬裙。

③观看瓢虫下落的视频,展开想象,理解款款顺顺溜溜,直观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致。

④指导朗读,想象花大姐下落的慢镜头。(板书:动作)

(3)预设三:瓢虫的外形。

引导学生关注朱红的烤漆似的圆点有定数等词句,借助图片,从颜色、质地、斑点等方面感受作者生动的描写。(板书:外形)

(4)预设四:瓢虫的种类。

①出示对比片段,体会句中的童真童趣

②读句子,讨论: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种类、想法)

③再读句子,读出趣味。

④读到这样的句子,你的脑中出现一个怎样的汪曾祺爷爷?(幽默、可爱、有趣.......)

2.小结:这一段文字描写真是有趣极了!汪曾祺爷爷真不愧是语言大师。这一段文字为我们生动地介绍瓢虫的动作、名字、外形、种类和想法。(板书:动作、外形、种类、想法、趣)

(三)学法迁移,自主探究

1.迁移学习,品味其他3个片段

2.交流反馈,感受句子生动有趣。

预设:

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我曾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还要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1)读句子,说感受,体会语言的生动有趣。

(2)摘录佳句,读读背背。

3.小结:汪曾祺爷爷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蜻蜓的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还用有趣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把这四个部分结合一起,就成了一份生动的《昆虫备忘录》。

板块四:模仿课文,自主编写

(一)迁移运用,编写片段

同学们,想做一回昆虫小作家,创作昆虫备忘录吗?

出示图式备忘录,初步了解磕头虫

2.观看影像备忘录,深入了解磕头虫。

3.尝试自主改写文字备忘录。

要求:可以从动作、外形、种类、名字中选择一两项内容介绍磕头虫,并加上自己的感受。

4.展示、评价,颁发小作家徽章

梦想小作家:模仿课文,顺利完成磕头虫片段改写

创新小作家:从动作、外形、种类、名字中选择一两项内容

介绍磕头虫,并加上自己的想法。

(二)创意制作,拓展延伸

1.拓展多种备忘录形式:备忘录除了我们书中的文字备忘录,还有很多形式呢。(出示:树状式、图文结合式、思维导图式)

2.推荐阅读,拓展延伸:昆虫世界奥妙无穷,课后,你还可以读一读《昆虫记》、《奇趣昆虫》、《探秘昆虫世界》等书本继续查找资料,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试着为自己感兴趣的昆虫做一份备忘录。

32、三年级下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口语交际:劝告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导入 新课(故事导入 )

相传明朝初年,有一天,告老还乡的李尚书接到一圣旨:皇帝要他进贡公鸡蛋。李尚书在朝时得罪过的几个小人,在皇帝面前搬弄是非,说李家的公鸡会下蛋。李尚书非常着急,他的一个学生解(xi)缙说:老师不要为难,我替你去进贡公鸡蛋。 李尚书无法,只好让他前往。

(此处省略解缙和皇帝的对话,接着出示材料)

皇帝听了解缙的一番劝说,进贡公鸡蛋的想法只好取消了。

同学们想想看,解缙到底向皇帝说了一番什么话呢?

(学生讨论思考,然后纷纷举手发言)

学生甲:也许解缙编了一串话,让皇帝放过了李尚书。

学生乙:解缙向皇帝说道: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

学生丙:既然男人不会生孩子,公鸡又怎么能下蛋呢?

师(微笑):同学们的视眼开阔,见多识广,平时一定看了不少的课外书。解缙正是说到:李尚书在家生孩子呢!,他运用归谬法进行劝说,救了李尚书一家的性命,可见正确独特的劝告在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口语交际活动劝告,来领略劝告这种说话艺术的魅力。

二、知识传授

1.什么是劝告?

劝告是一种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它是一种由心理置换到心理相容的说服过程。劝告的关键在于双方要处于平等地位,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以达到告之以理、导之以行的目的。切忌以势压人、以理压人;要心理相容,让对方心服口服。

2.劝告常见的技巧有哪些?

劝告常见的技巧有:

(1)正面劝告,有理有节。这种方法要求对被劝告者直陈道理,注意因势利导,层层深入。

(2)直话曲说,借例言理。这种方法通过曲折含蓄的语言旁敲侧击,以达到劝告目的。

(3)运用归谬法,迂回包抄。这种方法针对对方认识上的缺陷,分析出其自相矛盾的判断,让对方认识到其中的谬误。

(4)运用激将法,因势利导。这种方法主要是用言语激将,请君入瓮。

(5)巧用譬喻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注意:每一种技巧,都要设计或举出一定的简单例子)

三、互动教学

想想看,下列情况下,他们各会怎样劝告?

1、有一次,唐太宗回到后宫,满脸怒容,咬牙切齿地说:早晚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长孙氏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太宗说:魏征经常在朝廷上当众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完,马上退回内室换了一身朝服出来表示祝贺。太宗很惊奇,长孙皇后对他说: 太宗于是转怒为喜,对魏征更加尊重。

(提示:从正面劝告。)

(小资料:唐太宗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参考答案:我听说主明臣直,魏征敢于直言,是因为陛下是明君,我怎能不祝贺呢?)

2、 战国时,公输般替楚国监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墨子赶到楚国的郢(yǐng)都见公输般,劝说他不要为楚国造云梯攻打宋国。

见面后,公输般问:先生有何见教?

墨子故意说:现在北方有人想侮辱我,我想借你的力量杀了他,事成之后,我送你一千两黄金。

公输般很不高兴,断然拒绝道:我是讲仁义的不能随便杀人。

墨子见公输般口称仁义,正中下怀,他立即借题发挥,慷慨激昂地说:请允许我向您进言。 。

公输般被墨子说得无言以对。

(提示:直话曲说,借例言理)

(参考答案: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去攻打宋国,但是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本来就地广人稀,却拼命在战争中葬送自己本来就不足的人民,去争夺自己已经很多的土地,不能算是聪明;宋国没有罪而楚国却要攻打它,不能算仁爱;懂得这个道理,却不身体力行,以理抗争,不能算是忠臣;抗争不达目的,不能算是坚强;杀了一个人认为不义,却去杀很多人,不能算是会类推事理。)

3、赤壁之战的前夕,诸葛亮对孙权说:将军,如果您认为吴、越之众能与曹操相抗衡,就应该和他断绝一切联系,下定决心抗击曹军;如果您认为无力和曹军对抗,那就不如放下武器,解甲投降,向他称臣。现在将军您表面上假装服从他,向他投降,而内心又迟疑不定,事情已经如此紧迫,但您还不做出决定,这样祸患马上就要来临了!

孙权反问: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兵微将寡的刘备为何不向曹操北面称臣呢?

诸葛亮说:从前有个田横,他只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不肯对汉高祖称臣;何况刘皇叔是

(参考答案:何况刘皇叔是汉室后裔,英才盖世,天下仰慕,怎么会向曹操称臣呢?)

(效果:诸葛亮一席话,正中孙权痛处,孙权一向以英雄自居,而今若投降曹操,还算什么英雄?连势力不如他的刘备都不投降,保持英雄本色,叫他投降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诸葛亮话一出,孙权就被激得热血上涌,当即表态,与刘备联合起来抗击曹军。)

(评析:有时,请将不如激将,这种方法是针对被劝告者的本性、品质,用言语激怒他,请君入瓮。)

4、1942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成员大多是从部队抽调来的经过长征的同志。他们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叶剑英同志便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被说懵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钢盔团。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的领导,怎能把鬼子打出去?从此,再没有人要求离开警卫团。

思考:叶剑英劝告为什么能取得好效果?

(参考答案:叶剑英劝告警卫团同志安心工作,没有以势压人,而是巧用譬喻,以平等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弹演练

1、小红的父亲吸烟成瘾,如果你是小红,该怎样劝告父亲?以下的答案好不好,为什么?

答案一: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再抽烟了,吸烟有害健康的!

答案二:爸,自从你吸烟以来,家里就像天宫一样,烟雾弥漫,我和妈妈的身体都受到了熏陶。

答案三:吸烟是很浪费钱的。

答案四:既然我劝了你,你却不听,那我也抽,让我们共同来享受一下抽烟的乐趣。

答案五:你抽我也抽,你不抽我也不抽。

2、某班两个同学课间喜欢追逐打闹,如果你是班长,该如何劝告他们?

3、某校一名学生迷恋上网打游戏,延误了学业,如果你是班干部,该如何劝告他?

4、李明要参加义务鲜血活动,可他爸爸不同意,认为鲜血会影响自己的健康。请你帮李明想个办法,怎样劝告他父亲?

参考一:生物书上写道,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次输血200-400ml是不会影响身体的。如果他一次献掉这些血,身体组织会及时补给的。

参考二:可以通过讲道理,作为一个公民有义务鲜血。

参考三:可以让李明作一个假设:自己急需输血,而医院血库里没有相匹配的血型可以提供,如果都像父亲那样,那么李明的生命就有可能危在旦夕。通过这种方式来触动亲子、爱子之心。

五、拓展实践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劝告,一定要注意场合、对象,当然最好能了解被劝告者的性格、特点、爱好等。

师:通过学习,我们一定学到了许多劝告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向周围的同学发出你内心真诚的劝告。

学生甲:我想劝告有些同学,要爱护环境,搞好班级卫生工作,如果大家都糟蹋环境,我们的校园将垃圾成堆,臭气熏天。

学生乙:我想劝告那些喜欢抄袭作业 的同学,抄袭他人作业 的人是寄生虫,寄生虫是最令人讨厌的,是找不到知心的朋友的。

学生丙:我想劝告那些乱吃零食的同学,吃零食有害健康,那些油炸食品既不卫生也没有营养,有的杂志上报道,经常吃零食的人患肠道溃疡的机率大大多于正常饮食的人,因此,请同学们不要吃零食了。

师:这是真情的告白,尽管我们这节课要接近尾声了,但我们的生活还继续需要这样真诚的劝告。留心身边的事,留心身边的人,我们会发现,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劝告就会如同这明媚的春光一样,受大家欢迎。

33、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花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意图:

部编版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形成了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在单元中,它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在单元中体现着学习学习方法的重要作用。

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探索学习方法,了解学习方法,形成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13课《花钟》,这篇课文引发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专题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进行研究型学习。在教学中去感受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快快乐乐地获取新知,从而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体会自然界的奥秘。

3.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4. 培养孩子对自然界、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教学重点: 学生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视频播放:鲜花盛开的视频。走入花的世界,欣赏鲜花,感受鲜花的芬芳迷人。

2、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世界。

2、板书课题:什么是花钟,植物学家修建花钟是利用了花的什么现象?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学提示:

1、提出初读要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向我们介绍的花钟到底是什么样的?

A、出示:芬芳、凌晨、苏醒、干燥、灼伤、适宜、淡雅、吻合、组成、修建、昆虫、展示

同学们这些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问一问你的同桌,并请你的同桌帮你解答一下。同桌请你一定要记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请你再帮同桌解答词语意思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同桌,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这个词语的。

(近义词法、反义词法、逐字解词法、偏旁理解词语意思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法)

b、学生汇报合作学习的成果

相机出示句子,并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1)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3)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4)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

(5)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二)认识花钟:交流什么是花钟?为什么花可以做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教师播放花钟的课件教师指着大屏幕说:这圆圆的花圃上,鲜花朵朵,陆续开放,就在告诉我们时间,这就是花钟,你觉得这是一座怎样的时钟?

四、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寻找中心句,概括段意

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课文每段介绍了什么?可借助泡泡里面的问题来回答。

A、指名学生答。有什么发现吗?

第一自然段是围绕着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这句话来写的。

B、像这样,在自然段开头第一句能概括该段的大意,这样的句子叫做给关键句,也叫中心句。

C、能像上面一样,寻找第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吗?

学生自学后汇报,教师相继出示句子。

一天之内,不同的话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二)学习方法、体会表达

1、同桌合作你读我找,看看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课文是怎么介绍这么美妙的、神奇的花钟的?

2、出示并欣赏课文中出现的花的图片,说出花的名称。

3、这些花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开放的呢?找出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你读我写(老师在黑板贴钟的演示图,学生边读课文,教师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相应的位置写花名,而且字的色调与花的特点相符。)

4、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

(1)读读课文中写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开放的句子。

(2)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5、品味写花开放的句式。同学们,请看这两段话,都是描写花开放的,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你更喜欢哪一自然段的写法?为什么?

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6、合作仿写练习:你能把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A、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B、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7、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品读每一朵花的开放的特点。这么多美丽的花朵,你想做哪一朵花?请你读给同学们听吧。

(三) 、继续追问,了解原因

1、为什么在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请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

2、哦,原来原因是这样,你能举个例子吗?

3、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除了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之外,还与什么有关?

4、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花的开放是与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的吗?

出示花钟图,引导学生补充新的花朵。

和学生一起赏图读文。(配乐)

5、深入探究 留心观察

同学们,植物学家为什么能设计出花钟来呢?

五、布置作业,结束全课布置作业:

1.回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2.继续背诵自己喜欢的语段。

3.誊写小练笔。依据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板书:

13 花钟

     湿度 中心句

 温度 花钟 光照 不同的表达形式

   昆虫活动

34、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三年级下方帽子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理念:

作为第八单元第二篇的略读课文,如何把精读课文所学的复述策略进行迁移运用是教学重点。所以本课教学根据导语的要求,在充分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以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形式,就最意想不到的内容就行交流,并在阅读理解、角色体验中,借助表格搭建复述支架,学会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同时在语言实践中加深文本的理解和体验。

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读识记嚷、溜等字,结合语境理解古董、一溜烟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运用借助表格提取关键词等方法复述自己最意想不到的部分。

3.通过抓住对比变化体会方帽子成为古董的原因,懂得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教具学具:team model设备(投票器)、希沃授课助手、手机、课件、帽子、板贴词卡等。

2.学生课前准备:完成作业纸预习部分。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了解主要内容 明确学习任务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喜欢戴帽子吗?什么时候戴过什么样的帽子? 老师带了一顶很特别的帽子,想不想戴一戴?戴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2.回应课文中的语句:圆圆的脑袋藏在方帽子里,紧的地方太紧,宽的地方太宽,冬天戴着不太暖,夏天戴着却热得满头大汗。舒服吗?真不舒服!

3.齐读课题。

4. 拍照上传学生预习单, 梳理主要内容:故事讲了什么呢?你能借助预习单,把故事的每部分内容,用上合适的连接语,连起来说一说吗?

5.初识古董。故事的结局,方帽子慢慢地成为了古董。古董是一个新词,什么是古董呢?字典里有这样两种解释,你觉得在这里指的是什么呢?拿出投票器选一选。

① 古董指古代留传下来的字画、器物等。

② 顽固守旧的人或过时的东西。

明确学习任务:方帽子是怎么成为古董的?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思考。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每一篇略读课文前面都会有阅读提示,告诉我们要怎么来学习这篇课文。这篇课文的阅读提示有哪些要求呢?

(PPT出示:①说说故事中的哪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②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部分。)

板块二 交流最意想不到 搭建支架复述

1.聚焦最意想不到部分:故事中哪一部分内容是你最意想不到的呢?你们最想交流哪一部分呢?我们来通过投票器选择吧。

2.根据学生现场投票结果,聚焦第二部分:快速默读7-1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地方让你意想不到呢?

3.畅所欲言中,指导学生借助嚷嚷、一溜烟的意思来判断多音字嚷、溜读音。

4.出示表格,将父子俩言行进行对比,在朗读中发现父子俩完全不同的坚定态度。

5.情境体验,引发思考:如果你是店主儿子,你会戴圆帽子吗?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并小结。

6.出示复述任务,微课回顾复述方法:交流完最意想不到的部分,我们还要用自己的话把它复述下来,复述是我们这个单元学习的重要任务。上节课,我们在读《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的时候,就学习了复述。复述时该注意什么?有哪些好方法呢?先跟着微课老师回顾一下吧。

7.提供支架,借助表格自主复述。(PPT中父子言行对比的关键词标红,提醒学生可以借助表格中的关键词复述。)

8.指名复述,并围绕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用自己的话说,主要意思不变;按顺序说清楚,不遗漏关键情节。

板块三 自主练习复述 领悟课文道理

1.四人小组合作,练习复述。

(1)默读另一处意想不到的部分,小组交流后,在课堂练习中提炼关键词填写表格;

(2)借助表格,自主练习复述。

四人分工如下:1人填表,1人检查,1人汇报,1人复述。时间五分钟。(PPT时间条显示结束即停)

2.学生上台展示,一人汇报为什么觉得这部分让人意想不到,一人借助表格进行复述,老师将表格拍照上传,其他同学围绕标准进行评价。

3.布置回家作业线上复述擂台赛:在阅赞APP上,把最意想不到的部分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上传到故事会栏目,同学之间互相点赞。

4.聚焦结局,再次引发思考:顾客们为什么会在新帽子店门口看了好久呢?你猜一猜,他们可能在想什么呢?

5.再次体验:戴上自己喜欢的各式各样的舒服的帽子,说说为什么方帽子成为了古董?

6.小结,回应单元导语:有趣的故事,留下的不仅是开心的笑声,还有更多的思考。

板书设计:

35、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习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习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习作。

3.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图片图片图片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习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习惯,对本次习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 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习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习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 梳理思路,指导习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 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1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平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板块二 完成习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习作。

2.学生自主修改习作。

3.学生交换欣赏习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习作。

5.全班展示优秀习作。

6.收集优秀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36、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石灰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课文。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二、教学过程

(一)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1.教师板书、学生书空题目石灰吟,重点强调吟的读音和写法。学生齐读诗题。

2.提问:你认识石灰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吟,又怎么理解?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石灰:白白的墙壁就是用石灰刷就的。出示图片丰富了解。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生带着理解再读诗题)

过渡:这洁白的石灰之前可是经历过无比艰难的生活,让我们到诗中去了一看究竟。

3.出示自读要求:读通、读准、尝试读出节奏。结合上下文或查工具书解决疑难,不能解决的问号标注。

4.检查自读情况:

一读,随文识字:指名板演锤焚,学生纠正,教师板演,学生介绍识字方法。引导学生结合诗句想象生词含义,学生描红。

二读,找出韵脚,读出节奏,指名朗读,

三读,个性朗读,达到熟练,齐读。

这一环节强调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给学生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尊重个性差异的同时授之以渔,提供给学生一种学法,一种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法可依。不少于四次的听读和阅读,践行了以读为本的理念。

过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首诗向我们讲述的是什么呢?

(二)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小组交流说读懂的句子,探究疑惑之处。教师巡视点拨。

过渡:圣贤教导我们默读便于思考而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批注。

2.出示默读要求:读到千锤万击,你仿佛看到了( ),听到了( ),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让你想到( )的画面。你感受到石灰( )。

3.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4.此时此刻,你最想对石灰说( )!

5.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在这一环节、学生自主交流、合作探究,分享收获,解决疑难。在默读中想象,想象中朗读,朗读中体味,并随时批注,较好地达到了能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的目的。尤其能很好地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

2.走近诗人。学生交流于谦相关资料。教师解读背景。

3.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言为心声,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

4.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5.集体交流。教师点拨:诗言志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6.播放音乐,指名配乐朗读。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7.师生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这种借事物来表达志向的写法被称为――托物言志。

此处带领学生重温作者,解读写作背景,为学生、文本与作者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诗词意境的感悟便水到渠成。最后,引导学生领悟诗作的表达方法,遵循高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的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诗作欣赏

像这样托物言志的诗有很多:

咏 煤 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的意思是:开凿出来的煤炭,藏蓄着巨大的热力。煤炭燃烧像火炬,使人感到无限温暖,如大地回春;也使深沉的夜空变得很明亮。人要以国家社稷为己任,就是死了也要为国家做贡献。只要能为人类造福,一切牺牲在所不辞。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此诗借物咏志,诗中句句赞颂煤炭,实际是句句抒写自己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

竹 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五)作业

1.做一期以于谦为主题的手抄报。

2.收集托物言志的古诗,背诵其中的两首。

板书设计:

石 灰 吟

颜色 志向

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37、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那个星期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那个星期天》这篇课文以一段铭刻心头的记忆缅怀去世的母亲,诠释母爱的至纯至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此,本课的教学,在引导学生在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的基础上,采取读读画画想想议议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情节,抓住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引领学生置身故事中,走进主人公的情感世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字卡、词卡,准备歌曲视频《那个星期天》。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1.播放歌曲《那个星期天》,引导学生思考: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导入:一个男孩儿,在一个星期天,他的心情经历了几次起伏?这个男孩儿究竟经历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那个星期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设计意图:听歌曲,讲内容,通过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由猜想,设置疑问,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快来念一念。

媚 砖 蚁 叨 绊 绞 耽 揉 绽 搓 惶 吻 偎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

①形声字理解识记:

媚从女,眉声。眉也有示意作用,表示以目媚(示现、展示)人。

蚁从虫,义声。一种昆虫,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多在地下做窝,群居生活。

②形近字理解识记:

绊与伴、绞与较、耽与忱、绽与淀、偎与喂区分记忆。

③做动作理解识记:

揉、搓与手有关。

④根据偏旁推测理解识记:

叨与嘴有关,所以是口字旁。

惶与心理活动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3.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明媚 方砖 蚁穴 念念叨叨 绊倒 绞缠 耽搁 揉动 绽开 搓衣服 惊惶 亲吻 依偎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火车读词语。

4.过渡:你们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一定也能把课文读通顺,请大家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刚才学习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思考:针对课前质疑产生的问题,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接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以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谁)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

预设:课文讲述了一个男孩儿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的事。

3.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预设:男孩儿的心情。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读懂故事内容,梳理文章脉络,为下节课理解课文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生字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重点指导:媚、蚁、偎。

(1)观察媚、蚁。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

(2)观察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每个字练习写两遍。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结合全文,说说我为什么对那个星期天记忆犹新。

(1)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对于孩子来说很重要。

(2)盼望中兴奋期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等心理感受,令我印象深刻。

(3)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令我难以忘怀。

(4)母亲忙碌辛劳的身影,也在我的记忆中挥之不去。

读课文,找出关于我的动作描写,分析一下,这些动作能反映出我的什么心理。

2.在这一天中,我有哪些行动?表明了什么?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我的动作的词句,想一想当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

(2)全班交流。

预设:

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

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执着。

3.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传递了怎样的心情?

(1)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

(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

预设: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衬托出我的兴奋。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表现出我的希望眼看就要破灭时的伤心。

5.课文以孩子的视角,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你如何评价这位母亲?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这位母亲既有对孩子的疏忽,又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关爱。母亲用话语敷衍孩子,最终没有遵守承诺,是她对孩子感受的疏忽。但从她始终没有拒绝孩子和看到孩子伤心难过时惊惶失措并且道歉的行为中,又体现了她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变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母亲答应了我在一个星期天带我出去玩,可却因为母亲的忙碌而没有实现,就在等待中,我懂了,什么都懂了,我不出声地流下了眼泪,我和母亲拥抱在一起,直至天黑。

2.读文后,在我和母亲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对于年幼的我来说,这种等待无疑是漫长而煎熬的,不仅这样,漫长的等待等来的却是无尽的失望与无助。母亲每天都是忙碌与辛苦的,而母亲也成了这个家中幸福的创造者。

3.你有什么想法? 提示:课文仅仅是写我吗?

文中的母亲和大多数母亲一样,为生活而操劳,难免疏忽了孩子的感受,她答应了带孩子出去玩,但又被生活琐事牵绊,不能兑现对孩子的承诺。但即使忙得不可开交,她也没有用呵斥和直接拒绝的方式去伤害孩子,而且对孩子满怀歉意。她的无奈令人心酸,她对孩子的爱又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感触,理解母亲,懂得母爱。

四、拓展延伸,表达情感

1.我们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当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会有所不同。

如:路旁的一朵朵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树上的鸟儿也在欢唱,树叶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为我高兴。

路旁的花儿耷拉着脑袋,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树上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也像是在讥笑我。

从下面的情境中选择一两个,就心情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写几句话,把当时的情感自然地表达出来。

走在小巷里  奔跑在田野上  弹琴  钓鱼

2.交流书写的内容,说说自己的体会。

设计意图:学语文的目的是用语文,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此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内化语言,形成能力。通过设置拓展平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表达的情境,把课内学习到的方法与话题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练结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我         妈妈

兴奋 焦急 落寞 伤心  忙碌 无奈 惊惶

38、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腊八粥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腊、粥、盏、栗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等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八儿的馋样儿。

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照样子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能写出其特点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感受八儿的馋。

2.说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仿照课文,写一种自己最喜爱的食物。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布置学生按学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节,其中提到了一种腊八那天会吃的食物腊八粥。民间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这说明在腊月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今天,我们就跟着沈从文先生一起去品尝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

3.板书课题, 相机指导生字腊粥,齐读课题。

4.介绍作者和作品。

二、检查先学,整体感知

1.分组认读生字词,师生相机正音。

重点指导读好轻声搅和嘟囔、帮助理解松劲孥孥。

2.整体感知。围绕腊八粥,作家沈从文为主要写了哪两件事情?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故事情节。(板书:等粥 喝粥)

3.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借助课后习题2速读课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写出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的?划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词句,并做批注。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批注,随机指导朗读。 预设:第一句就采用了排比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接着看到熬煮腊八粥的状态叹气,闻腊八粥的香甜诱人、美味可口。吃的是痛快淋漓;调动人的视觉、嗅觉。第二句则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把腊八粥的熬制过程再现出来,那情形,如在眼前,那香气,如入五腑六赃,真忍不住要尝上一口呢。

2.教师梳理总结:在这段话中,先写了腊八粥给人的总印象甜甜的腻腻的。接着写了腊八粥的食材、制作过程等,让人垂涎欲滴。再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照样子写一种你最喜爱的食物。

⑴小组交流

⑵全班交流评价。

四、小结评价,设疑激趣

1.这堂课我们跟随沈从文先生的脚步走进了一幅意蕴流动的腊八风俗画。作者笔下的腊八粥,让人垂涎欲滴。我们也从中学到了细腻描写自己最喜爱的食物的方法。

2.美食人人皆爱,尤其是在生活不那么富裕的年代许多人都喜爱腊八粥,文中的八儿也是其中的一员。面对让人垂涎欲滴的一锅粥,八儿是如何表现的呢?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新词。

2.小组互评、订正。

三、聚焦等粥,品读探究

㈠默读第2-19自然段,思考:一碗碗美味可口的腊八粥会让小孩子、大孩子和老孩子馋涎欲滴,住方家大院的八儿正是这众多喜爱腊八粥中的一员,那么面对甜甜的腻腻的一锅粥,他的表现如何呢?划出吸引你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句子旁批注。

㈡小组在交流。

㈢全班交流:

预设:

引导学生从神态、动作、心理、语言这四个方面进行评析并朗读,一边读一边八儿的馋样儿。

1.神态动作:

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

八儿要哭的样子。

他惊异得喊起来了

⑴分享批注。

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体会急红了眼所表现出的急切心情。

2.心理描写:

喜得快要发疯。

锅中的一切,这在八儿,只能猜想

⑴分享批注。

⑵此刻的八儿想吃却吃不到,只能想象锅中的美味,朗读体会他焦急的心情。

3.语言描写: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

⑴分享批注。

⑵从八儿的语言中体会他的天真无赖,这里写出了他对腊八粥的渴望和迫不及待,就如古诗中所说最喜小儿无赖。

⑶情景再现,品读语言

①呈现文中三处对话,学生自由读

②片段一:师生合读 ;片段二三:学生合作演读。

㈣聚焦叹气,发现秘诀。

在看粥部分,作者写了五处叹气声:

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

单看它那叹气样儿

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

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

就听到那锅子中叹气

1.思考:如果说一种语言只出现一次的话,也许是偶然,但反复出现多次就有它的意味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同桌讨论。

3.汇报交流:运用拟人的手法,把腊八粥熬煮时的声音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人仿佛闻到了浓浓粥香。

㈤小结写法:在沈从文笔下,通过对人物的细节(神态、动作、心理、语言)刻画表现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之情,以及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虽然文章的标题是《腊八粥》,但读完全文后,我们发现文章详写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腊八粥,而喝腊八粥则略写。为什么?

(通过写熬制腊八粥的过程,表现八儿和家人其乐融融、温馨和睦的家庭气氛。)

2.腊八要喝腊八粥,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这一碗集合了各种杂粮、豆类的热乎乎的粥品,给我们带来了年味,也格外让文学名家们钟情。作家老舍、冰心、梁实秋、莫言、王蒙都曾写过腊八粥(冰心《腊八粥》;梁实秋的《粥》;莫言《过去的年》;王蒙《我爱喝稀粥》)。上网读一读,想一想:他们在表达上又有什么异同?

3.课外练笔:发挥想象,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写出八儿吃腊八粥的情景。

39、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回忆往事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够积累相关的歌咏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诗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过程与方法:听读、默读相结合,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

情感体验价值观:使学生了解到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思考:文章记述了哪几件依依往事?

小时侯:看图画:(1)小屋里的山水画

(2)《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

学生时代:读石印本《千家诗》

听讲课:(1)听两位国文老师讲课:听教辛弃疾词《南乡子》

听教田汉新诗《南归》

2、这几件事有什么共同点?

都与读书有关。

三、请同学们到文中找一找,这几件事分别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尽量用课文中的词句回答。

看画《水浒》:如临其境、津津有味单纯而朴素的童真童趣

读书《千家诗》: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编织我美丽的生活花环使我贴近生活热爱生活。

听课: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对这几件往事的回忆,给我们展现了作者当年在优秀文化的熏陶中不断地成长的思想情感历程。真是往事依依。依依是什么意思?留恋。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往事依依,难以忘怀?学生找文章首尾部分记忆犹新、铭刻在心。文章开头紧扣依依,结尾回应依依,中间叙事围绕依依,在追溯少年时代的依依往事中,涌动着一股情感的热流。

四、我们从作者的依依往事中可以探寻到她成长的源头。那就是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我们的人文修养。正像赵丽宏在《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的那样: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40、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寒食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材分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并不陌生,但相比于春节、元宵等节日,学生对寒食节比较陌生。通过课下注释和资料的补充,可以让学生了解寒食节的习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借助关键词,初步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抓住诗中描写的传统节日的场景,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自然成诵。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宫、侯、素等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想象《寒食》中描绘的暮春之景,结合时代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想象画面,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抓关键词,赏析诗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1、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六年级下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表里的生物》一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经历。文章语言质朴,文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描写比较细致,情感真挚。在教学中要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来体会主人公的可爱,感受童年的美好。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不断探索的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相关昆虫的图片和生字词卡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尝试朗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解题

1.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童年,在这个多彩的童年里,一定会有许多事情是值得我们回忆的,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童年趣事的课文《表里的生物》。(板书:表里的生物)

2.质疑解题:读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梳理问题,如:什么是生物?表里的生物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解题,引导学生质疑,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一边读一边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把生字读准确,不理解的词语做出标记。

(2)把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①朗读生字,相互正音。

②交流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4)思考:课文围绕表里的生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清脆、单调、加速、齿轮、唯恐、丑恶。

①指名读词,强调个别字的读音。调恶是多音字。

②小老师领读,学生齐读,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脆、拦、玻、璃、恶、怖、蟋、蟀。

识字有方法: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①形声字记忆:拦、玻、璃、怖、蟋、蟀这6个字都是形声字。

②加一加方法记住脆:月+危=脆。

除了出示图片,教师还要介绍一下这几种昆虫,但过程不要等同于看图识字。

(3)联系实物图片理解词语。

出示蟋蟀、蝎子、蝈蝈的图片,加深对这些事物的认识。

(4)我会写好字。

①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脆。它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左边的月要写得窄,右边第4笔丿要伸展些,伸向左边的月。

②观察生字,发现字的结构特点。

③说说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本课的生字除了恶,其他都是左右结构的,左窄右宽。蟀字笔画较多,在书写的时候注意笔画之间的避让。

④师讲授书写要领,并范写。

⑤生练写生字各一遍。提醒学生注意速度,想好了再写,集中注意力,尽量不涂改。

设计意图:阅读和书写是学生必要的学习用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时要注意一定的速度。因此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方法外,还要对学生提出时间限制,提高书写的质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概括主要内容,并且给课文分段。

2.学生交流。

主要内容:小时候的我认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我对父亲的表感到好奇,并相信父亲说的表里有小蝎子的话。

3.尝试给课文分段。

提示: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概括文章大意的方法:借用文中的关键句,能快速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认为凡是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写父亲的表里发出了声音,我对此产生了疑问。

第三部分(第11~19自然段):写父亲打开表并告诉我摆动的是蝎子的尾巴。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见人就说父亲的表里有小蝎子。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段的学生要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事件梗概。本环节重点对学生进行了这一方法的指导。而用文中的关键句概括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1.说说在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2.抄写词语,课外熟读课文,在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

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在交流中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表里的生物》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阅读感悟

1.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我和父亲。课文在刻画人物时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

(我和父亲的对话描写、我的心理描写。)

2.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在文中找出这些语言和心理描写的句子,并体会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然后带着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

学生独自画句子,思考、朗读。

3.交流学习收获。

学生的点评要与句子的表情达意联系起来,不能流于形式。

4.指名朗读,要把人物当时的内心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学生听后进行点评。

出示相关句子:

a.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

b.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

(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探个究竟。)

c.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弄清缘由之后的满足感。)

d.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作者的心中充满美妙的东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5.从刚才的朗读中,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作者的特点。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好奇心强、乐于探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通过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作者心中充满的奇特的想法及富有童真童趣、乐于探究的美好品质。

三、体会写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小结:心理描写夹杂在叙述中,就像在与人倾心交流自己童年的趣事,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主人公的天真、可爱。

2.写法迁移:根据提示任选一个场景进行描述,运用人物的语言、心理描写进行写法迁移。

镜头一:上课铃响了,只见老师拿着一叠试卷走进了教室

镜头二:马上要上场比赛了

设计意图:我们要抓住关键字词,进行品读感悟,读出意境,并且感悟作者的写法。再通过写法迁移,使学生对这种方法有了更真切的印象。

四、布置作业

1.回顾: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2.小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写自己的童年趣事。

设计意图:练笔是为了巩固课文写法,不必按照正式习作那样一步步来写,增加学生负担。

42、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小毛虫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重点】

1.认识昆、怜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尽,会写纺、织、编、抽、消

5 个左右结构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

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难点】知道小毛虫的成长经历了小毛虫茧蝴蝶这 3 个阶段。

教学过程

活动一:识字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听一听,猜一猜

能读准轻声。

2.游戏二:送词语宝宝回家。

能正确读出多音字尽组成的词语。

活动二:读文游戏做起来

1. 游戏一:我先读,你接读。

2. 游戏二:我来问,你来答。

活动三:课文内容我知道

1. 游戏一:排排队

按课文内容先后顺序给图排队。

2.游戏二:图文对对碰

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小毛虫,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茧,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蝴蝶。

活动四:我会认,我会写

1.游戏一好朋友,手拉手

能根据偏旁识字。

2.游戏二选一选

能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生字、认读字读音。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在读故事、讲故事中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

为不断努力,耐心等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4.积累生机勃勃、尽心竭力等词语。

【教学重点】

1.会写整、怎、布3 个字。

2.能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故事。

3.知道小毛虫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终于破茧成蝶,懂得因为不断努力,耐心等

待,而不断成长、变得美好的道理。

教学过程

活动一:故事我会讲

1.根据书后的提示讲故事,相机提出讲好故事的要求。

2.练习讲小毛虫结茧的内容。(14 自然段)

3.练习讲破茧成蝶的内容(57 自然段)

4.能利用自己的话清楚完整地讲整篇故事。

能找出几个帮助讲好故事的词语补充提示、丰富提示。利用提示讲故事。

活动二:我会认,我会写

1. 活动一:词语火车开起来

能用整怎布组词。

2. 活动二:写好生字有高招

能写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整、怎

能写好左上包围的字布

43、二年级下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沙滩上的童话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设计说明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欢乐,洋溢着温情的童年故事。故事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海边的沙滩上修筑城堡、编织童话故事的情景。课文语言亲切、自然、质朴。而课文内容妙趣横生,能在孩子心中产生共鸣,孩子的想象更是让人忍俊不禁。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细读感悟,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重点段落体验到文本中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抓住商量欢呼等词语,让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编织童话时热闹、快乐的情景。通过教师语言的引导,让学生能以多种形式与文本碰撞,体会沙滩上的幸福和快乐,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问题、生动地演绎情境,并将读文与识字有机结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字理识字图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收集童话,做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同学们喜欢童话吗?你们读过哪些童话?今天我们要去感受另外一种童话。板书课题:沙滩上的童话。学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呢?)

3.过渡:沙滩上怎么会有童话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课文打下良好基础。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并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互考互教生字。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城堡 插上 凶狠 补充 攻打 商量 驾驶

轰炸 反驳 火药 赞赏 合力 忘记

①相机强调插、充、商是翘舌音;赞是平舌音;凶、驾是三拼音节。

②学习多音字量:在商量一词中,本音读ling,在词语中应读成轻声,在计量、量体温、量角器等词语中读ling;在力量、数量、饭量、分量等词语中读ling。

③课件出示干树枝图片,引出词语干树枝,教师正音,对比读树干和干树枝,读准多音字干。

④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小组赛读生字。

堡 插 凶 狠 补 充 攻 商 量 驾 轰 驳 药 赞 合 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中,再次读一读,仔细地想一想:孩子们是怎样编织童话故事的呢?把你的理解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课堂中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加强指导。

三、再读课文,感知童趣

1.激趣:同学们,如果你来到沙滩,你会干什么呢?

2.导学:沙滩确实太迷人了,因此有一群孩子来到了这儿,他们在这里干什么呢?

3.学生带着问题自主读文,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4.汇报交流。

预设一:孩子们到沙滩垒城堡。

(1)指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相机导学。

①出示城堡的图片并引出词语。开火车朗读词语后,交流堡的识记方法:保护土地,建造堡垒。

②指名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孩子们垒了一座怎样的城堡?

③借助白板上的提示指名说、同桌互说:

在沙滩上,我们垒起(   ),(   )周围筑起围墙,围墙外再(   ),那就是我们的(   )。

可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插。

④相机识记生字插,教师出示图片。()

讲解:左边是手,表明这个字与手的动作有关;右边像是杵插入臼中进行舂捣。因此,插的本义为刺入。

预设二:孩子们在沙滩上编织童话故事。

(1)指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2)相机导学。

①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孩子们编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是什么?

②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由繁到简,最后概括为三个字:救公主。

(3)质疑:孩子们为什么要救公主?他们又是怎么救出公主的?下节课我们接着读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融情想象,学生想象自己到沙滩上的快乐,进而迁移到文中孩子们在沙滩上做什么,学生带着问题充分与文本对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借助简笔画或图片感知生字的字形和字义,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其扎实有效识记生字打下坚实基础。

四、观察指导,练习写字

1.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根据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会写字中的周、围、句、补、记,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讨论一下。

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2.教师重点指导书写要点。

注意引导三包围周、全包围围和半包围句的写法。

周里面上半部分是土,不是士,下面是口,口横折稍往里收。

围里面是两横,注意把国字框写方正,框内部分韦的大小要合适。

句里面的口字左侧要露出包字头。右上包左下,第一笔是短撇,第二笔横折钩要写得舒展。

补左侧是衤,不是礻。右边的卜要写在竖中线右边,点向右下,左侧不出头。

记左窄右宽,右边是己,不是已。

3.学生观看书写动漫后,教师示范讲解。

4.学生描红、临写。

5.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加强写字指导,为提高学生写字能力打好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生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孩子们放学后在沙滩上干什么?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板书:沙滩上的童话。

设计意图:加强对生字的复习和对词语的朗读检测及对课文内容的整体回顾,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二、品读故事,巩固识字

(一)过渡:多么美的沙滩,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我们接着读这个故事。

(二)导学:孩子们为什么要救公主?孩子们是怎么救出公主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三)汇报交流。

1.汇报第一个问题。

(1)指小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2)相机出示孩子们的对话内容:

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

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

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①自由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②指名朗读。

③分两种情况相应指导朗读。学生读得好时,可以这样引导:你读得真好,你这么读想告诉大家什么?读得不好时,引导学生跟着老师把句子读通顺。

④谁还会像他这样读?从他的朗读中,你们听出了什么?

⑤出示词语凶狠。指名朗读词语,其他学生跟读。交流识记凶和狠的方法。

⑥用说句子的方法指导理解凶狠:凶狠的魔王可能会(   ),可能会(    ),还可能会(     )

⑦指导朗读:这么凶狠的魔王你喜欢吗?带着此刻的感受再读读这三句话。

⑧引读欣赏:一个小朋友讨厌地说这城堡里住着一个凶狠的魔王。另一个小朋友接着说他抢去了美丽的公主!第三个小朋友听了着急地 说你们快听,公主在城堡里哭呢!

(3)引读过渡: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

转眼间,我们亲手建造的城堡成了一座魔窟,我们也成了攻打魔窟的勇士。看他们的想象多丰富,编得多有趣。

①指名读、齐读。

②开火车朗读词语:编织、魔窟、攻打。

③引导交流攻的识记方法。

(4)交流: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编得火热。借助补充句子的契机,指导理解第一个问题。原来,在这座城堡里住着(  ),他抢走了(  ),(  )正伤心地在(  ),于是我们成了(   )来救(   )。

2.汇报第二个问题。

(1)过渡:公主在哭呢!勇士们多着急呀!他们是怎么营救公主的呢?我们接着汇报。

(2)指名读第8~14自然段。组内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3)用补充句子的方法理解孩子们是怎样救出公主的:为了救出公主,我们想了很多方法,一个伙伴的方法是(   ),我的方法是(  ),最终我的方法得到(   )。一群勇士(     ),终于救出了美丽的公主。

引导学生模拟轰的声音。

(4)指名开火车朗读词语商量、驾驶、轰炸、反驳、火药、赞赏。用赞赏说句话。

(5)朗读词语商量。组内模拟表演他们是怎样商量的。(巩固多音字量)量还有一个读音,你们知道吗?举个例子说一说。重量数量。

引导学生阅读找到公主部分再现欢呼的情景,抓住欢

呼展开想象。

(6)用补充填空的方法理解孩子们救出公主后的心情:这方法让我们救出了公主,使我们不由得欢呼起来,我们欢呼着(  ),欢呼着(  ),欢呼着(   )。

(7)导学:孩子们会怎样欢呼?请大家在小组内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几声。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句地欢呼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再读第8~14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指名读、男女生轮读)

(四)过渡:公主得救了,我们真高兴啊!那么,我们的童话编织到哪儿了呢?请读读第15~19自然段,说说你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生汇报,其他学生补充。

3.教师协助,完善汇报。

(1)孩子们还在继续编着他们的童话呢,他们不但把自己当成了救公主的勇士,还把悄悄出现在他们身后的妈妈当成了(   )。

(2)讨论:妈妈为什么会变成公主呢?相机朗读词语忘记,交流识记记的方法。

(3)小结:天色已经晚了,妈妈也许早就在他们身后了,可是看见孩子们玩得那么开心,编的童话如此有趣,妈妈真不忍心打搅他们。而当孩子们回头看到了温柔美丽的妈妈,怎么会不把她当作美丽的公主呢?在每个孩子的心中,妈妈就是公主。

(五)指导朗读全篇。

多么有趣的故事,多么有趣的沙滩。难怪文章第1自然段说海边的沙滩是我们的快乐天地。(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设计意图:循序渐进,娓娓道来,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读一读、说一说、辩一辩,在不知不觉中感知了文本内容,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识记生字,避免了生硬记忆,鼓励学生识记方法多样化,突出了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理念。

三、发挥想象,试编童话

1.导学:童话的世界瑰丽又神奇,你能根据下面的开头,编一个童话故事吗?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

城堡 堡垒 凶狠 凶恶 攻打 进攻

火药 炸药 赞赏 赞美 合力 合作

2.学生试编故事。

◇在一片沙漠里,有

◇从前,有一座大山

3.汇报交流。

四、指导书写,课外拓展

1.指导书写。

(1)出示剩余的生字:充、合、药、死。

①指生朗读并组词。

②指导学生重点关注:

充:第一笔是点,不是横,第四笔是点。首点写在竖中线上,第三笔撇折的折段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合:人字头的撇、捺要舒展,盖住下面的部分。

药:艹要写得宽而扁,覆盖约,绞丝旁第一个撇折的起笔与勺的撇的起笔保持同样高度。

死:第一笔横写在上半格的正中间,下面夕第一撇稍短,第二笔横撇舒展稍长,匕先写撇,再写竖弯钩,撇不出头,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2)课件出示书写动漫,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会写字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3)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4)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2.课外拓展。

(1)把《沙滩上的童话》讲给喜欢的人听。

(2)试着编一个童话,和小组同学分享。

设计意图:夯实书写指导是教学的重点,从引导分析到指导书写,细致到位;将《沙滩上的童话》讲给喜欢的人听,将读、写有机结合,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试编童话给学生搭建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平台,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44、二年级下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开满鲜花的小路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邮、递等14个生字,会写鲜、递两个字,体会啊的读音与用法;

2、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鲜花的美丽,读出角色的情感和语气;

3、借助插图,仿照句式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说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分钟)

1、出示两张左右路图(一张光秃秃的,一张开满鲜花),你们更喜欢哪一个?

看来大家都更喜欢这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2、(板贴课题)教学鲜字。

鲜这个字呀,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生字之一,鱼作偏旁,横变提,右边是羊,有个小口诀帮助我们记牢它:鱼羊鲜。

3、指名读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8分钟)

1、过渡(2分钟)

其实呀,这两条小路是同一条,是谁让它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2、让我们到课文中找找答案

朗读课文(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②标小节

③边读边思考:是谁让这条小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路

3、生字词都会读了吗?①出示词语(3-4分钟)

邮局 一堆 破坏 懊丧 绚丽 礼物

漏了 刺猬 邮递员 鲜花籽 寄包裹

(轻声读得真好,字正腔圆,饱满,礼物和漏了是边音,读得准确等点评语。)

②出示图片:图片

小朋友们,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裹。

将果子包在衣服里面就是裹,是不是很形象!咱们汉字可真有趣。

4、出示课件:是谁让这条小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路?(2分钟)

①这个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鼹鼠(谁来跟他打声招呼,纠正第三声,贴黑板贴。)

②鼹鼠先生呀,住在路的一头,在另一头,住着松鼠太太(贴上松鼠)。在这条路上还住着两户人家刺猬太太、狐狸太太。(打声招呼,贴板贴。)

三、精读课文7-12节,感受鲜花的美好(13分钟)

1、过渡:(5分钟)

一天,鼹鼠先生路过刺猬太太家,正巧,刺猬太太走出门,她看到

(出示课件: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2、刺猬太太为什么惊奇呀?不知道谁种的鲜花、鲜花很美。

①鲜花怎么美呢?你能从这句话中找个词表现它的美吗?绚丽多彩、一大片。是呀,鲜花美在色彩艳丽丰富、还美在数量多。

②能用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他有多美吗?

指导朗读一大片:速度放慢,数都数不过来,还能起到强调作用;绚丽多彩:加重语气。

③难怪刺猬太太会惊奇地说

(指名读,他脸上都有惊奇的表情了!谁再来读?她仿佛已经变成了刺猬太太了,一边说一边思考呢。你再来试一试,多美呀!这是刺猬太太发自内心的赞叹,就读这个词多美啊感觉都沉醉其中了)

3、这时狐狸太太也走出了家门,她看到了什么呢?(5-6分钟)

(出示课件: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①填一填:五颜六色和一大片都是描写鲜花的,一大片写出了花的______,五颜六色写出了花的______。

②通过对数量、颜色的描写,我们感受到了鲜花的美,课文插图里可不只有鲜花呢,你能边看插图,边仿照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

房子旁边长着( )( )的 。

山坡上 。

4、面对这么美丽的一大片鲜花,狐狸太太的脑海中也产生了一个疑问

(课件:这是谁在)指名读,请学生点评。标红?!问号表示疑问,感叹号表示赞叹,会读书的孩子能将标点读出来!关注标点符号的读法问号:疑惑,感叹号:一字一顿,字字重读。

5、这么美丽的花仅仅开在刺猬太太与狐狸太太的家门口吗?不是。(2-3分钟)

①还开在了哪里?松鼠太太家门口。

(出示课件:松鼠太太走出门,看见门前的小路上花朵簇簇,小松鼠、小刺猬和小狐狸在那里快活地蹦啊跳啊。)

②这里有一个词和一大片意思相近,都表示花朵开得很多(标红),读着花朵簇簇,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一朵挨着一朵,簇拥在一起,开得很热闹。)

6、这样的美景让鼹鼠先生也不禁发出了感叹啊,通往松鼠太太家的路,成了一条开满鲜花的小路。

①指名读,点出啊为第四声,放在句首表示感叹的时候读第四声,谁来读好他?

②放在句末做语气词的时候读轻声,比如

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谁再来试一试?

7、这句话又是谁发出的感叹,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探索。

四、学写生字(6分钟)

1、接下来到我们写生字的时间了,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字吧!

出示:原、递

①猜猜老师为什么要把他们放在一起都是半包围结构;真是老师的知音,但是相同之中还藏着不同,看谁眼睛尖!

(关注书写顺序哟,先里还是先外原:先外后内,递:先里后外)

②有没有什么关键笔画要提醒?

原第二笔撇要舒展,白写得宽扁,小的两点相对称。

(一笔横,二笔撇舒展,白字写宽扁,两点相对称。)

递内高外低,横折折撇从横中线起笔,捺要舒展托住底。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反馈。一个展示,先说好,再说不足。可同桌互换,写得好打个五角星,不好提提建议。

五、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林颂英,她还写过许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老鼠和罐头》《孵娃娃》《动物园》等,小朋友们有兴趣可以课后找来读一读。

45、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二年级下画杨桃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一、教材分析

《画杨桃》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后来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结果的确不一样。老师还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课文细致描写了人物的对话、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老师神态由严肃到和颜悦色,老师的话语通俗易懂,让人体会到这位老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学生们开始嘻嘻哈哈,以为我把熟悉的杨桃画成五角星,非常好笑;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反映学生们的率直、天真。如:哈哈大笑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从同学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中,明显感觉到他们是在嘲笑我。好笑!嘻嘻的笑声,表现他们十分肯定地认为我画错了。

课文还采用对比的手法,展现人物认识和情感的变化。一是老师和同学们的对比。看到我画的杨桃,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却注意观察,从我的座位上去审视杨桃。二是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开始看到我的画,同学们嘲笑我,后来明白自己错了,感到难为情,对比非常鲜明。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老师的情感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这个故事取材于儿童的真实生活,贴近儿童心理,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平常的小事寄寓深刻的哲理。学生阅读本文,既能发展语言能力,又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室、靠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10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1个词语。

2.能积累靠、视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3.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4.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启示。

三、重点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阐述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1)杨桃是久负盛名的岭南佳果之一,这样小小的水果却在作者的图画课上引起了一场关于杨桃长相的风波呢!

(2)齐读课题:画杨桃。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逐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

3.生字认读,读准字音。

(1)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

(2)交流识记生字。

①比较认识晌和抢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是由偏旁加上学过的字组成的。(配合猜谜语和图片认知进行)

②猜谜语识记。

a. 两个王分了家班

b.太阳的方向晌

c.每日必说话诲

(3)开火车读准字音。

(4)认读词语。同桌之间互读,开火车读。

板块二 感知课文,指导写字

1.抓关键词,感知内容。

①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我)

②哈哈大笑、嘻嘻。(同学)

③审视、严肃、和颜悦色。(老师)

从上面挑选合适的词语,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件出示:

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同学们见了我的画后(哈哈大笑)起来。老师坐在我的位置上(审视)了一下杨桃,神情变得(严肃)了。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明白了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的道理。

2.指导书写,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课件出示:

课 揺 哈 抢

(2)仔细观察课、摆、哈、抢、嘻5个字,说说你有哪些发现。

(3)发现结构规律,指导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交流写生字的要领。

课字注意左窄石宽;哈、嘻都是口学旁,口部写在偏左上格的地方。

(5)教师范写嘻。右部喜中的口要写得扁些。

(6)学生描红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7)评议学生写的字,再修改。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自读自悟,汇报交流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认为自己画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指导朗读。

(3)小作者是坐在哪个位置画杨桃的?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①反馈,相机学习靠边。

②谁还能用靠字组词?

③引读,理解句子。

课件出示:

坐在前排靠边的我,认认真真地看,看到的杨桃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于是我老老实实地画了一个(五角星),而且觉得自己画得(很准确)。

2.审视体验。

(1)看到我画的杨桃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是怎样的?他们又是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课文第2-11自然段

(2)指导朗读,教师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

(4)学习审视。

①读准字音。

②字源识记视:见表示看,偏旁ネ表示读音,也表示观察的含义。

③语境识记视。用视组词。

④理解审视:认真地看。

(5)理解严肃。严肃是什么意思?谁能给它找个近义词?

(6)理解半响。

(7)为什么老师要隔很长时间才说那句话?

(8)谁来当小老师严肃地说一说?

板块二 深入文本,入情入境

1.找变化。

(1)当老师让几个同学坐到我的座位观察后,同学们的态度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找出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读一读。

课件出示:

不像! 不像。

像五角星! 像五五角星。

(3)同学们前后两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增加了三处省略号)

(4)指导朗读。

①自由练读第12-16自然段。

②评议朗读。

③从这三个省略号中你听出了什么?(同学们知道自己错了)

(5)回答一样,表达的意思却不一样,标点符号真神奇。

2.抓变化对比体会。

(1)对比体会读:第一次老师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时,我被同学们嘲笑了;第二次老师问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时,同学们支支吾吾。

(2)指导朗读。

(3)体会同学们的变化。同学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4)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5)联系生活举例子,说说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一样的事例。

3.感悟教诲。

(1)故事发展到这里,老师的态度有了转变吗?(由严肃到和颜悦色)

①理解和颜悦色。你能把它换成别的词语吗?(和蔼可亲、和和气气)

②为什么老师刚才还是神情严肃,现在变得和颜悦色了呢?(指名读)

③自由读,思考:为什么大家画同一个杨桃,却画成了不同的样子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2)理解教诲。老师的话让我终生难忘,这样有深刻道理的话就叫教诲。

(3)形近字辨析诲、悔。

(4)听了老师的教诲,你明白了哪些道理?

①交流感受。

②当别人的看法、观点和自己不一致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当别人的观点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急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板块三 积累名言,拓展运用

1.联系生活,讲述理解。

(1)对于课文中不同的角色,你想说点什么?

(2)小组内交流,指名交流。

(3)教师总结:文中的老师教会我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实事求是、认认真真。老师的话让我一生受用。

(4)齐读课文第17自然段中老师讲的那段话。

2.交流体会:读后你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题西林壁》《画鸡蛋》及其他名言警句,进一步理解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课件出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俗语

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3.读一读,记一记。

板块四 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1.出示图、座、交、页4个字,说说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书写占位。

2.交流写好生字的要点。

3.教师范写图。

提示:图字是全包围结构,先外后里再封口,里面的冬字的两点写在竖中线上。

4.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5.展示评议,再练写。

手机扫码阅读三年级下守株待兔教学设计优秀案例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