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学习分享 2024-05-24 15:36:05

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2、一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项链》犹如一段优美的风光片:大海蔚蓝,宽阔无边;沙滩金黄,绵软细长;浪花雪白,哗哗而来。几个小娃娃赤着脚,拾海螺,捡贝壳。他们脸上写满快活,嬉笑着,奔跑着,享受着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大海、沙滩、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写了小娃娃在沙滩上尽情玩耍的快乐场景。

3、一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

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

4、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8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有了雨水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了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第2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要到哪里去。

第3自然段:写了小雨点儿的回答。

第4自然段:写了大雨点儿的回答。

第5自然段:写了雨点儿落下的地方发生的变化。

5、一年级识字七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识字七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首儿歌,配有四副对比图,形象地呈现了事物间大小多少的关系,告诉我们不同大小、不同数量的事物要运用恰当的量词来表示。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黄牛和猫比大小。

第2小节:一群鸭子和一只鸟比多少。

第3小节:苹果和枣比大小。

第4小节:一堆杏子和一个桃比多少。

6、二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邻居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最后葫芦都落了的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要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的长势良好。

第2段:写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有蚜虫,但是一点儿也不在意。

第3段:写邻居劝告种葫芦的人治一治叶子上的蚜虫,但是种葫芦的人并不在意。

第4段:写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最后一个一个都落了。

7、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多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1自然段讲曹操带领儿子和官员去看人家送给他的一头大象。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和大象的来历。

第2自然段讲大象又高又大,官员们在议论大象的重量。

第3自然段讲官员们向曹操建议称象的办法:一是造一杆大秤来称;二是把大象割成一块一块地用秤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第4自然段讲曹冲提出称象的办法。这段是本课的重点。曹冲的办法分为四个步骤进行:

(1)赶大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

(2)把大象赶下船,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

(3)称船上的石头;

(4)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第5自然段讲用曹冲的方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8、三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写青头在好朋友红头被牛吃到嘴里以后,运用牛反刍的知识奋不顾身地救出红头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出青头不仅知识丰富,而且珍惜友谊,勇敢无畏。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6)红头与青头玩捉迷藏游戏,红头悄悄地躲进草堆里,却被一头大黄牛吃草是卷进了嘴里。

第二部分(7-19):写红头在青头的鼓励和帮助下,经过艰难历程,终于从牛肚子里逃了出来。

第三部分(20-21):写红头感激青头,青头笑着安慰红头。

9、三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篇课文记叙一颗种子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先后变成一棵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最后变成木地板的历程。启发我们不断追寻心中的梦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种子被泥土包裹着,想站起来,后来终于钻出地面,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第二部分(4-7):高大的树变成了一辆手推车,终于会跑了。

第三部分(8-9):手推车跑起来感到很吃力,后来被农夫和儿子拆了,做了把椅子。

第四部分(10-12):椅子觉得挺直腰背很吃力,被年轻的农夫拆了,拼成了木地板,他感到很舒服。

10、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暑假里爸爸带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写我和老爷爷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写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互相道谢以及爸爸对我们的称赞。

11、普罗米修斯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普罗米修斯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12、四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写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没有火的悲惨生活,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火种,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幸福,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动人故事,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天神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从太阳神阿波罗那里盗取火种,给人类带来了好处。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后受到残酷的惩罚,但他没有屈服。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普罗米修斯被大力神所救,重获自由。

13、四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2):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14、爬山虎的脚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让我们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激起了我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强烈兴趣。

课文分段

第一段(1):家里和学校都有爬山虎,引起作者的观察兴致,引出下文。

第二段(2):主要写爬山虎叶子的特点。

第三段(3-5)写了爬山虎脚的样子以及时怎样一步步向上爬的。

15、圆明园的毁灭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圆明园的毁灭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英法联军肆意践踏、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英法联军野蛮行径的无比痛恨,激发了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的总体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多和珍贵,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抢、砸、烧以至毁灭的经过。

16、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13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7、五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九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这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讲的是猎人海力布打猎时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一块宝石,使他听得懂动物的语言,他把利用宝石听到了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村子的可怕消息告诉了乡亲们,乡亲们得救了,而他自己却变成了石头。赞美了他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课文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传的地点。

第二段(第2-6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感谢他,把嘴里含着的宝石送给了海力布。

第三段(第7-10自然段):写海力布利用宝石知道了灾难要来的消息。并为了拯救乡亲们牺牲了自己。

第四段(第11自然段):写人们永远纪念海力布。

18、六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14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在海上起风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发现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渔夫出海归来,听说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

19、六年级第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课文主题: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读者既从中获得了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

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交代故宫的位置及历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2段),统观故宫全局,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和艺术风格。

第三部分(3~15段),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介绍。

第一层(第3段),介绍紫禁城的正门午门,和汉白玉石桥。

第二层(4~10段),介绍三大殿,重点介绍太和殿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及功用。

第三层(第11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第四层(12~14段),略写后三宫,突出它以凤为主的宫殿图案。

第五层(第15段),介绍御花园。

第四部分(第16段),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再次突出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和谐统一。

20、祖父的园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祖父的园子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21、赵州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赵州桥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县、拱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爪,会写赵、县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3.结合图文,能初步了解赵州桥,知道赵州桥的设计为什么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写赵州桥世界闻名,历史悠久。

第二部分(2、3):写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

第三部分(4):总结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22、一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一年级第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也、地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的友情。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哪些游戏。

  第2小节:写两个人可以合作玩的游戏。

  第3小节:写三个人合作玩游戏也很快乐。

  第4小节:写许多人合作可以玩各种游戏。

23、小蜗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小蜗牛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会写全回2个字。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4个部分。

第1部分:写了春天,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树林里去玩。

第2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夏天了,妈妈又让它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第3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秋天了,妈妈又让它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第4部分:写了小蜗牛爬回来已经是冬天了,妈妈让它待在家里过冬。

24、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25、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蚱、啃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晃,会写蝴、蝶等13个字,会写蝴蝶、蜻蜓等1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脉络梳理:

全文共19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园子里的昆虫和树。

第二部分(第414自然段):具体叙述我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玩耍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1516自然段):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有灵性的,自由的。

第四部分(第1719自然段):写我在阴凉的地方悠然入睡。

本课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读中一步步找出信息,便于我们从中体会情感,不足之处就是因为文章篇幅较长,真正读的环节不多,所以只能把重点放在引导体会情感的环节了。

26、五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五年级第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观园外飘来一只风筝,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决定放风筝。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处是讲解偏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27、陀螺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陀螺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兵、败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钉,会写否、旋、况等15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3.指导学生通过品读抒情、议论的语句解读文章主旨。4.学习从情感、含义、修辞等方面赏析文章的语言。5.使学生认识到玩具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获得独到的感受。

脉络梳理:

全文共13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第413自然段):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28、四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谓、拳等10个生字,会写摸、甚等15个字,会写甚至、顽皮等14个词语。2、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3、能借助相关词语,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4、能说出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的原因。

脉络梳理:

全文共1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写我被鹅咬住不放,吓得又哭又叫。

第三部分(第812自然段):写金奎叔帮我赶走了鹅,并告诉我如何赶走鹅。

第四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

29、四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四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30、三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四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

段落大纲: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我对复眼产生的疑问和由复眼产生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了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部分:写了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和力气大的特点。

第四部分:写了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31、三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32、三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水和动物的声音,向我们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第二部分(24):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

33、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七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本文作者以倒叙的方法,以一个粗瓷大碗为线索,记还了抗日民族女英雄赵一曼,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中时时关心战士胜于关心自己,和他们同甘共苦,坚持革命,从而赞美赵一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故事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正面描写和小通讯员、炊事员等人的侧面描写,叙述了赵一曼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

第一段(第1自然段):赵一曼用过的一个粗瓷大碗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小通讯员给赵一曼送来一个缴获的大碗,赵一曼要求他还回去。

第三段(第5~8自然段):赵一曼倒掉了通讯员给她盛的高粱米饭,只盛了半碗野菜粥。

第四段(第9~11自然段):赵一曼把大碗送给七班做菜盆。

34、三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十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读不完的大书本篇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尤其是描写动物活动的句子。运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叽叽喳喳蹦蹦跳跳高空盘旋展翅滑翔猛扑而下等词语写出了小动物们活动时生动有趣的样子。但是如果课堂中纯粹解释词语的意思并不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

段落大纲:

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全文,写大自然有很多好玩的东西。

第二部分(25):具体地描写了大自然中一些好玩的东西:飞鸟、蚂蚁、花草、果树、竹林、棕榈树。

第三部分(6):总结全文,赞叹大自然是一本看不完、读不完的大书,去无穷无尽的奥秘和乐趣。

35、三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三年级第二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段落大纲: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写燕子的外形特点。

第二部分(2):写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平添了许多生机。

第三部分(3、4):写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

第四部分(5):写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6、青山不老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青山不老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读懂课文,把握主要内容。2.运用读进去,想开去的学习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完成课文导读中三个问题的学习。3.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受到老人精神的感染。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描述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景观和一幅喜人画卷。

第二部分 (25):主要写老人改造山林及绿化山沟所面临的困难以及所取得的业绩。

第三部分 (67): 写我的感悟:青山是不会老的,点出文章中心意旨。

37、六年级第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这篇课文介绍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 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第一部分(1):描述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第二部分:(2-7):讲述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

第三部分(8):前进的道路被炸开,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解放了隆化。

38、六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一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39、六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月光曲》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也值得反复诵读体会,帮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我的设计重点是通过指导朗读和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情感和乐曲的美妙。

段落大纲:

全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1):写《月光曲》是贝多芬谱写的。

第二段(210):详细地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40、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好的故事》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散文,本单元以走进鲁迅为人文主题,本文是第二篇。《好的故事》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黑暗现实之中,仍然保有对光明、对美好事物、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段落大纲

全文共12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3~9):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水乡各种奇妙的景物以及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依次展现开来。

第三部分(1012):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41、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六年级第二十八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教材简说: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第一次公开隆重地开展了各种纪念活动,诗人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人民的纪念活动,瞻仰了鲁迅故居,对着这遗迹,想念鲁迅的一生,心里感慨很深,便于11月1日写就了此诗。此诗自发表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喜爱,广为流传。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小节,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作者开门见山,以两种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的观点。

第二部分(24):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57):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中,抒发了作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42、二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二年级第二十三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纸船和风筝》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讲的是松鼠和小熊用纸船和风筝给彼此带去问候和祝福,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吵了一架之后,又用纸船和风筝修补裂缝,相互谅解的故事。他们用浓浓的真情在山顶和山脚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长桥。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1段。

第1段:写两只小熊因为一块捡到的奶酪怎么分而争吵。

第25段:写一只狐狸问清原因后帮助两只小熊分奶酪。

第69段:写狐狸分奶酪不匀,最后把奶酪全吃光了。

第10、11段:写两只小熊看到奶酪被狐狸吃光了,很生气。但是狐狸却说自己分得公平。

手机扫码阅读六年级第二十六课的分段与各自然段段意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