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风娃娃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这篇课文生动搞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点滴反思。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
第二部分(第26段):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2、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明天要远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明天要远足》是一首充满童趣、表现童真的儿童诗。它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儿童欣赏、吟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本课教学设计就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借助情境,引导学生体会小主人公远足前无比激动、无限期待的心情,从而能够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规律。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3个小节。
第1小节:写了小朋友远足前一天激动得睡不着觉,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
第2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期待看到洁白柔软的云朵。
第3小节:写了小朋友睡不着,希望天赶快亮。
3、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比尾巴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小节,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第1部分(1、2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猴子、兔子、松鼠尾巴的特点。
第2部分(3、4小节):通过三问三答告诉我们公鸡、鸭子、孔雀尾巴的特点。
4、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则寓言,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不明真相还自以为是。
段落大纲:
全文共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故事的背景,引出青蛙和小鸟的对话。
第二部分(第2、3段):小鸟告诉青蛙他来自很远的地方。
第三部分(第4、5段):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有不同的看法。
第四部分(第6、7段):青蛙不相信天很大,小鸟让青蛙跳出井看一看。
5、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以合理的丰富想象,讲述了一间老屋与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之间的故事。每当老屋准备倒下的时候,小猫、老母鸡和小蜘蛛就依次出现,请求老屋不要倒下以帮助他们,老屋一一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直没有倒下。故事塑造了一个慈祥的、乐于助人的老屋形象。
段落大纲:
全文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很久很久没人住了,认为自己该倒下了。
第二部分(36):小猫请求老屋一个晚上后再倒下,老屋又坚持了一个晚上。
第三部分(710):老母鸡请求老屋再过二十一天,让它孵出小鸡后在倒下,老屋答应了它的请求。
第四部分(1117):小蜘蛛需要在老屋里织网,老屋同意了,后来老屋一直听小蜘蛛讲故事,至今也没有倒下。
6、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麻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麻雀》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他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打猎归来途中,我的猎狗发现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猎狗想伤害小麻雀,老麻雀飞落下来保护小麻雀,吓退了猎狗。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我唤回猎狗,小麻雀得救了。
7、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水神共工因败给火神祝融后撞断了不周山这根撑天的柱子,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第二部分(第3自然段):写女娲决心修补天和地,让人类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女娲拣来五色石炼成石浆补天,斩下大乌龟的腿竖立在大地的四方,击杀恶龙,吓退野兽,堵住洪水。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天和地恢复了平静,人类获得了新生。
8、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观潮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课堂课文分段及大意
本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的介绍钱塘江大潮。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
第三段(第3--4自然段):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段(第5自然段):写潮退后的景象。
9、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战国时期,魏国邺县这个地方紧邻漳河,老百姓本该安居乐业,但是举目四望,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为了生存,老幼妇孺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件事传到了魏王耳中,于是派西门豹来治理这个地方。那么,西门豹能治理好这个地方吗?
第一部分(第1-9自然段):摸清底细。
第二部分(第10-15自然段):惩治巫婆和官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兴修水利。
10、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太阳》是一篇说明文,全文分为两大部分,采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说明了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11、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小岛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写将军上岛后,发现海军士兵种菜的事,表现了将军和海军士兵心系祖国的情怀和守卫祖国的担当。
脉络梳理:
全文共37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绍小岛的样子和特点。
第二部分(第219自然段):写将军刚上岛时发生的事情:发现菜地,最后决定留下来吃晚饭,并住一晚。
第三部分(第2035自然段):写晚饭时发生的事情:将军看到菜地全貌,之后到饭堂给战士们分蔬菜汤。
第四部分(第36、37自然段):写清晨发生的事情:将军离开后向着小岛行了一个军礼。
12、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主要内容:
文章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重大,以及中国少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饱含着作者振兴中华的迫切愿望,洋溢着热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脉络梳理:
全文共3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强调了少年责任的重大。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通过大量的比喻,写出了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进一步赞美和祝愿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
13、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搭石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搭石》是一篇意境优美、生活气息浓郁的散文。作者通过对家乡环境的介绍,反映出搭石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借助对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几个生活画面的细致描写,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和家乡的淳朴民风。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小溪是乡亲们的必经之路,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为了通过小溪,人们在小溪里摆放搭石。
第二段(第2自然段):描写老人摆搭石的情景,反映了老人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第三段(第3-4自然段):描写人们走搭石的优美画面,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灵。
第四段(第5自然段):赞美搭石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
14、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课文分段与大意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课文分段与大意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说明谁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6):回忆了我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
第三部分(7-14):写课外书籍给我许多营养,特别是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这篇略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叶文玲的一篇散文,主要是回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我生活的影响,全篇情感真挚,层次分明。作者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他的读物由叫做香烟人的小画片到连环画,到文艺书籍和中外名著,阅读的范围与深度在不断增加。在醉心的阅读中,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到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不仅仅扩展想像力,锻炼记忆力,增强了理解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写作潜力。作者在读写的实践中,逐渐悟出了读写间的关系和写作方法: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些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就应是自我呕心沥血的创造。本文情真意切,真实可感。
15、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
第一部分(1-4):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5-37):写母亲给钱让我买书的经过,彰显出伟大的母爱。
第三部分(38):如愿以偿,我终于拥有了这本想买书。
16、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六年级上册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笔记课文分段及大意
这篇课文记叙了邱少云从隐蔽潜伏到在烈火中壮烈牺牲的经过,赞颂了邱少云为了战友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自觉严格遵守纪律而英勇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课文的重点、难点在第11、12、13自然段。
第11自然段着重说明,在烈火烧身之后,邱少云完全可以自救,别人也可以救他,但这样一来,整个潜伏部队会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次作战计划就完全落空。
第12自然段借助我的心理活动,反映了邱少云在烈火中受着怎样的煎熬,忍受着何等难以忍受的痛苦。
第13自然段正面写邱少云在烈火中的伟大壮举在烈火烧身的半个多钟头里,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17、一年级上册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怎么都快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块、捉等12个生字和提土旁、足字旁2个偏旁,会写他、也、地3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准不字的变调。读好第二自然段,初步感受小伙伴的友情。3.联系上下文,了解吃得很欢、急得直哭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小节。
第1小节:写一个人可以独自玩哪些游戏。
第2小节:写两个人可以合作玩的游戏。
第3小节:写三个人合作玩游戏也很快乐。
第4小节:写许多人合作可以玩各种游戏。
18、一年级上册姓氏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姓氏歌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是一篇有关姓氏的儿歌,第一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第二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1.认识姓、氏、李、张、吴、赵、钱等12个生字,会写姓什么方。2.认识弓字旁、走字旁、金字旁。3.通顺流利地朗读韵文,背诵课文第一小节。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个小节。
第1小节:通过问答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见姓氏的写法。
第2小节:列举了一些中国姓氏。
19、一年级上册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一年级上册四个太阳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随文认读13个生字,认识舌字旁,会写太、阳、校、秋4个字和笔画横撇弯钩。2.通过联系生活、创设情境表演等方式,了解街道、清凉、邀请、香甜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明白我画绿绿的太阳金黄的太阳送给夏天秋天的原因,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我画了个绿绿的太阳挂在夏天的天空,给大地带来清凉。
第2自然段:写我画了个金黄的太阳,送给秋天。
第3自然段:写我画了个红红的太阳,送给冬天。
第4自然段:写我画了个多彩的太阳,送给春天,因为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
《四个太阳》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这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背,引导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20、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忆读书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忆读书》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学讲述有关读书的问题。通常在这一类的文章中我们看到的多是理论性的说教。如:读书会给我们带来的各方面的好处等等,让同学读来索然无味,自然也就无法激发同学对于读书的兴趣。而冰心先生这篇文章却另辟蹊径。首先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身谈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身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同学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生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结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缀缓流进了同学的心中,让他终身难忘。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述我喜欢谈读书。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点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丰富的阅读经验谈多读书的好处以及怎么挑选好书。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写了我对儿童的期望。
21、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我的长生果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我的长生果》要求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说明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回忆了我少年时代酷爱读书的几件事以及读书给我带来的回报。
第三部分(第814自然段):作者回忆了两次成功的习作经历,以及自己从中悟出的道理。
22、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鸟的天堂》是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记述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动态景象。
脉络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交代了我们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的时间和当时的环境。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赞美了大榕树的美丽和生机。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写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23、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葬、腮等8个生字。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思想感情。3.理解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4.能说出对题目的理解。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由梅花开放想到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第二部分(第215自然段):回忆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表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写我带走了外祖父眷恋祖国的赤子心。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关于外祖父的几件事,进一步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同时理解什么是梅花魂。但是,由于时间有限,没有时间让学生读文中的一些重点段落,这仍需进一步改进。
24、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本课6个生字,指导书写糕字。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妈妈的慈爱,父亲的严厉。 3.初步领悟作者主要抓住人物语言,辅以动作神态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尝试运用。
全文共1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4自然段):写我八九岁时写了第一首诗,却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第二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在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帮助下一直写作。
第三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我成年后越来越体会到父母的两种爱对我成长的作用。
25、五年级上册红楼春趣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红楼春趣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屉、鬟等12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与同学交流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体验阅读名著的快乐。
脉络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大观园外飘来一只风筝,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决定放风筝。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写众人放风筝的场景。
本文一些词句与我们现代文的表达方式不同,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问题、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读懂这种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处是讲解偏多,学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26、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能认识茧栈等14个字,会写蚕考等14个字,联系语境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2. 能梳理出文章的写作线索,通过场景、细节描写品读体会父爱的伟大以及我对父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并说出文章以父爱之舟为题的理由。
脉络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日常生活中的父爱。
第三部分(第59自然段):写求学路上的父爱。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照应开头。
27、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 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2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18个词语。2. 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3. 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4. 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脉络梳理:
全文共3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第二部分(第537自然段):写我到厂房找母亲要钱,看到母亲的不易,用母亲给的钱给她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我一顿,又给了我买书的钱。
第三部分(第38自然段):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8、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重点指导写好级、划、尝、改、亏这几个字。2.读准文中使用的一些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读准含轻声和多音字的词语。3.默读课文,找出表演前后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并创设情境仿照写一写。4.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体会演出的过程我为什么一点儿也记不起来。
脉络梳理:
全文共2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渴望上台表演。
第二部分(第315自然段):写排练的具体情况和我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1619自然段):写我演出的情况。
第四部分(第20、21自然段):写我演出失败后寻找失败的原因。
29、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乡下人家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构、芍等11个生字,会写构、饰等15个字,会写屋檐、构成等17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说说课文描写了哪几幅图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3.围绕文中最感兴趣的景致展开交流,摘录、积累好词佳句。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脉络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第5、6自然段):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人家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乡下人家有着独特、迷人的风景。
1.品读语句,感受美景。在本文教学中,我始终把读贯穿全文,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的美好。2.抓住中心,分层感悟。在教学时,学生找出中心句,概括感兴趣的风景或者标注小标题,画句子交流品味感受。
30、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天窗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慰、藉等3个生字,会写慰、藉等10个字,会写慰藉、扫荡等13个词语。2.默读课文,抓住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窗给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3.发挥想象,和同学交流孩子们透过天窗还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天窗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写天窗是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通过对大人的感谢说明天窗是神奇的。
讲解《天窗》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慰藉一词,让学生进行品读感悟。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阅读,畅谈感受,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程度。在教学中,着重品读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和晚上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的慰藉这两段话。学生找出孩子们通过天窗看到的和想到的事物,从又字读出小小的天窗一次又一次带给孩子的慰藉,准确地说不是两次,而是两个生活场景:一个是夏天阵雨时,一个是晚上。这两个生活场景可能包含很多个下雨天、很多个晚上,而天窗往往是孩子唯一的慰藉。画句子,交流、品味,带着感受再读相关的句子。这样使整个教学结构清晰、有序、合理,教学过程也显得自然流畅。将这一扇神奇、美丽、快乐的想象之窗送给每位同学,愿它使大家的心灵通往更广阔、更美好的世界。
31、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琥珀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尝试自己解决。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4.联系琥珀形成的过程,说说课文中一些推测的依据是什么。
脉络梳理:
全文共18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推测琥珀形成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发现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琥珀在科学上的价值。
1.抓住重点。本篇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通过梳理琥珀形成的两个阶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测的依据,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
2.注重培养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之后,再来自己推测小苍蝇和蜘蛛被包住的过程,这样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和推测能力。
3.注重语言训练。阅读教学离不开读,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品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通过练习说话来积累语言,培养表达能力。无论是读还是说,都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语感。
32、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四年级上册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钝、仅等13个生字,会写笨、钝等15个字,会写恐龙、笨重等17个词语。2.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决。3.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研究科学的热情、探索求知的兴趣。4.体会课文句子表达的准确性,揣摩课文准确、生动的语言。
脉络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科学家们历经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在辽西有了重大发现。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主要写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科学家们希望能从化石中重现恐龙飞向蓝天的这一历史进程。
1.引导学生归纳出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这是课文的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把恐龙演变成鸟类的过程简单化。2.引导学生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通过品读句子中的关键词,体会句子表达的准确性。
33、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本课是一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均在对话中充分展现。在教学时,以读为本,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理解奚落,让学生知道一切是因为铁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纲:
全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共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9):写讲铁罐奚落陶罐,陶罐据理力争。
第二部分(1017):写讲许多年代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不复存在了。
1.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对话、重朗读的方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得主动,练得积极,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话的练读中。从孩子们的朗读和发言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已经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宽容,也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2.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我紧紧围绕奚落一词做文章,层层递进,步步深入,让学生在读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说奚落。最终达到读、感、悟的有机结合。
34、三年级上册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昆虫备忘录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
段落大纲:
本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呈现,共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了我对复眼产生的疑问和由复眼产生的联想。
第二部分:写了花大姐的种类及特点。
第三部分:写了独角仙独特的外形和力气大的特点。
第四部分:写了蚂蚱在画画时形态好掌握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35、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小城内各种景物的样子。2.能找出第4-6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段落的意思。3.摘抄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与同学交流。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5.读懂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空间转移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写海滨的景象。由远及近,先写浩瀚大海的景色,再写海滩的景观。
第二部分(46):写小城美丽的景色。分别描写了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三处景物,突出了美丽、整洁的特点。
第三部分(7):总写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6、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父亲、树林和鸟》本文主体部分由我和父亲的对话组成,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和热爱,也应对了第七单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主题。除了识字教学,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能结合课文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的含义,感受本课独特的语言特点,积累句子。
段落大纲:
全文共2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写父亲一生最喜欢的树林和歌唱的鸟。
第二部分(223):具体写父亲对树林和鸟的喜爱。
37、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三年级上册池子与河流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则寓言故事是以诗歌的形式呈现的。在故事中,池子嫌河流太累,问河流什么时候才能抛开那样的生活。还夸自己过着安逸、平静的生活。可河流却说,自然法则中,水只有流动才能保持新鲜,池子不流动就不会保持新鲜,迟早会被人遗忘的。最后,河流的说法果然应验了。
段落大纲: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6):池子将自己与河流对比,认为自己的命运很好,河流拥有的一切都是空的。
第二部分(7、8):河流反驳池水,阐述真正的哲理。
第三部分(9):指出池水和河流的不同结果。
第四部分(10):点明主题,揭示寓意。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本课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通过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特点,发现人物本质追求上的不同。分角色朗读则进一步走进人物内心,更好地展现对人物的理解。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悟人物品质,明白寓意。也在交流中养成主动交流的习惯,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由于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字词方面侧重于学生活动卡,让学生在预习之时主动认识、记忆生字,课堂以小老师领读,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对生字的学习为主,提高学习效率。
38、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儿周晔所写。主要是通过回忆有关鲁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鲁迅、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来反映伯父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围绕结尾处中心句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展开,这是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在具体的叙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场面描写,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叙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对话描写,第四件事是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的描写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佣阿三的讲述,以侧面描写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叙述方式,这也是本文的特点之一。
段落大纲:
全文共2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1):写人们崇敬和爱戴鲁迅先生。
第二部分(23):写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并教育我要认真读书。
第三部分(413):写伯父鲁迅先生和我笑谈碰壁。
第四部分(1416):写除夕的时候,伯父和爸爸替我们放鞭炮和花筒。
第五部分(1725):写鲁迅先生救助黄包车夫。
第六部分(2627):写伯父关心女佣。
39、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三黑和土地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3.体会农民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段落大纲: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总写热爱土地。拥有土地的农民无比喜悦,将土地视为生命的一部分。
第二部分(48):精耕细作。三黑极其高兴地在土地上精耕细作,同时突出三黑的勤劳。
第三部分(914):美好憧憬。三黑对明天的美好生活充满希望。
第四部分(15):心如蜜甜。三黑高兴地耙地。
40、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那个星期天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那个星期天》是第三单元第二篇,整篇课文以表达情感为主,通过具体的事例、内心独白、融情入景来表现心情的变化过程。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体会到了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的语文要素。课后练习也紧扣单元要素,重在引导学生关注情感变化;抓重点语句,归纳总结表达情感的方法;再通过比较发现不同文章表达情感的异同,学习表达。
段落大纲: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个星期天经历了一场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写我从满怀希望、兴奋雀跃到疑窦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万分中耐心等待,却终于彻底绝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叙写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伤心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41、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这篇课文介绍了战斗英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舍身炸掉敌人的 暗堡为大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自己却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第一部分(1):描述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第二部分:(2-7):讲述董存瑞炸暗堡的经过。
第三部分(8):前进的道路被炸开,战士们消灭了全部敌人,解放了隆化。
42、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六年级上册藏戏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本设计遵循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促进学生与文本及学生之间的对话,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争辩,在争辩中激活思维。
段落大纲:
全文共18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3):概括介绍藏戏的主要特点。
第二部分(47):写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
第三部分(817):具体介绍藏戏的特点。
第四部分(18):总结全文,点明藏戏靠师传身授传承和发展。
1.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文。初读课文,让学生围绕课文的主要问题读文、思考,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及脉络,这样更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中,为细读全篇扫清障碍。
2.在教学中,全程为学生考虑,努力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留给学生充足的读、思、议的空间、时间,促进学生与文本,以及师生间、同伴间的对话。
3.在阅读中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释疑解惑,并适时激励点拨,归纳提炼,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43、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二年级上册雪孩子课堂笔记之分段段落大意
1.认识累、添等15个生字,会写汽旁两个字。 2.学习默读,试着不出声,大致了解课文的内容。3.能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语调,知道故事的由来。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14段。
第13段:大雪过后,兔妈妈为了不让小白兔跟自己出门,便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
第46段:小白兔和雪孩子一起玩,玩累了。他添了柴便睡着了,结果旁边的柴堆被烧着了。
第712段:雪孩子看见小白兔家着火,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并救出了小白兔。兔妈妈向前来帮忙的小动物们大家表示感谢,却不知是谁救了小白兔。
第1314段:雪孩子化成了水,变成了水汽,飞上天空,变成了白云。
44、二年级上册风娃娃分段段意
二年级上册风娃娃分段段意
《风娃娃》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这个童话表达的是:在为他人的劳作中体会人生的快乐。这篇课文生动搞笑,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近,我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乐学,从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动脑子,掌握了风的好处和坏处。回想这一课的教学过程,有点滴反思。
段落大纲:
全文共11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松鼠和小熊分别住在山顶和山脚。
第二部分(第26段):纸船和风筝让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