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拍蚊子教案反思

小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09-01 11:22:05

小班音乐拍蚊子教案反思

1、小班音乐拍蚊子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往往对喜欢的事物特别感兴趣,而且积极参与,如果教学过程枯燥无味,是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活动时,我认为只有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才能做好因材施教,才能实现"每个幼儿都能主动发展"的教学思想。中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是一个以日常生活中拍蚊子这件小事演变而来的一个音乐游戏,音乐活泼又动感,还能让小朋友们愿意和大家一起玩,体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因此我开展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做相应的动作,激发幼儿听音乐做游戏的兴趣并乐意大胆表现。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2、引导幼儿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材料准备:蚊子道具.

  2、音乐《拍蚊子》。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掌握掌握"~~~x"节奏型,并能根据音乐的节奏准确作相应的动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播放音乐《拍蚊子》,幼儿安静倾听。

  师: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很有意思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二、基本部分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尝试各种游戏方法跟着音乐一起做拍蚊子的动作。

  1、教师出示蚊子道具,学习不同方位的拍蚊子动作。(口头游戏)

  (1)师:刚才你们在这首音乐里面听到了什么特别的声音?(蚊子)蚊子是怎样叫的啊?(嗡嗡嗡)如果有蚊子在你身边飞来飞去你会怎样?(拍蚊子)

  (2)教师初步引导幼儿感受~~~x节奏类型。

  师:李老师这里有一只蚊子,它马上要叮大家了,看看它会叮到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教师拿着蚊子道具在幼儿面前叮幼儿的各个部位)师:刚才蚊子叮到你哪里了?它叮到你后你觉得身上怎么样?(痒痒的)蚊子叮到你了,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别幼儿回答)

  2、教师播放音乐,尝试游戏,引导幼儿发现音乐的节奏"~~~x"。(播放音乐第一遍)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听一听这首蚊子来了的音乐,听一听蚊子到底在什么时候来的?

  师:你们发现蚊子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吗?(引导幼儿说出在嗡嗡嗡的时候出现,蚊子出现后我们就去拍它。)(口头游戏,感受节奏)

  3、教师带领幼儿玩游戏(一只蚊子叮)(播放音乐第二遍)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和这只蚊子玩一玩吧,小朋友们认真听它会在什么时候来叮你,叮你的时候要拍它哦。那你们现在先休息,蚊子等会儿会偷偷的来叮咬你们哦!(幼儿休息,教师当蚊子)

  4、教师带领幼儿当蚊子,继续玩游戏。(蚊子由少变多)(播放音乐次数根据幼儿兴趣来定)

  (1)教师带领多只蚊子玩游戏。

  师:小朋友,刚刚你有被蚊子叮咬吗?它咬到你的时候准确的你准确拍到它了吗?(拍它)刚才我被你们拍了好多次,头都被你们拍晕了,现在我请几个小朋友一起来当蚊子帮助我来叮你们,谁愿意来?(请几个幼儿和教师一起当蚊子叮其她小朋友)

  (2)教师引导幼儿替换来当蚊子玩游戏。

  师:这个游戏好玩吗?"屈,老师.教,案,网"那现在我再请两个小朋友来当蚊子玩一次,其余的小朋友的就坐在椅子上休息,当听到嗡嗡嗡的音乐时,你们就做好准备去拍哦!

  (3)教师一个人休息,所有小朋友当蚊子,再次游戏。(播放音乐)师:大家都很喜欢玩这个游戏哦,我一个人休息,请你们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当蚊子来叮我!好不好?

  三、结束部分教师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

  师:哎,怎么这么多的蚊子在叮咬我呀?真讨厌!我昨天是不是没有洗澡啊?(教师边说边闻自己的衣服)蚊子喜欢藏在很臭的地方,所以小朋友要讲卫生,每天洗澡,这样蚊子才不会叮咬我们哦。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2、小班音乐教案《拍蚊子》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感受音乐的乐句与节奏,用动作表现拍蚊子、生气、挠痒痒、擦药水等情节,并愿意进行动作的创编。

  2、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重点难点:

  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拍蚊子、生气、搔痒痒、擦药水等动作,并愿意进行创编。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宝宝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夏天呀,有一种特别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会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嗡嗡嗡地在耳边乱飞,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叮你一下,猜一猜是什么小虫子呀?(蚊子)那你看到蚊子会怎么做啊?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段和蚊子有关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好不好?(欣赏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的特征,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为学习拍蚊子的动作打基础。)

  二、创编拍蚊子、挠痒痒、擦药水的动作

  1、学习“拍蚊子”的动作:

  师:谁来猜猜看,这段音乐讲了一段什么事情?(拍蚊子)原来是讲拍蚊子的事情。如果有蚊子来叮你,你怎么办?(拍死它)你听,有蚊子来啦!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哎呀,有没有拍到它呀?(有/没有)那你感觉怎么样,生气吗?谁来学学生气的动作,那淘气怎么表示呀?嘘,你听,好像又有蚊子来了呀!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好!(“嗡……啪!嗡……啪!1234拍蚊子,4321拍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气,小小蚊子真淘气!”(第一段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拍蚊子的地方有了进一步的掌握,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的动作创编,使幼儿对节奏有很好的了解,让幼儿能够准确的将节奏表现出来。)

  2、创编挠痒痒的动作:

  师:刚才我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抓一抓)你是怎么抓的?谁愿意来帮我抓一下?(分别请幼儿进行示创编)臭蚊子,拍死它!这次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通过以儿歌的形式来进行短句的动作创编与学习,能够较好的引导幼儿更好的进行动作的创编及模仿,较好的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游戏做铺垫。)

  3、创编擦药水的动作:

  师:哎呀,身上痒死了,你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呀?[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请幼儿说一说:擦药水、电蚊香…….)你是怎么擦药水?(请幼儿试一试)那这次我们一起来试试看,看看这下子能不能把蚊子拍死好吗?(完整动作练习)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拍蚊子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挠痒痒的创编动作,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引导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三、游戏:蚊子舞

  师:你们听,好像又来了很多蚊子,我们一起来拍蚊子!(完整跟音乐做动作:1遍)蚊子都拍死了吗?好像还有几只,我们再来一次,这次争取都把蚊子消灭掉,有信心吗?(第2遍)这下还有蚊子吗?是不是都把蚊子消灭掉啦?这下你们可以放心了吧?!不会害怕睡觉的时候有蚊子来叮你们了吧,那我们下去接着消灭蚊子怎么样?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完整的进行蚊子舞的表现,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拍蚊子的方法,也在学习中娱乐了,符合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了知识。)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3、小班音乐游戏教案《拍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擦药等动作,并尝试创造性地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遵守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的玩法。

  活动准备:

  自制大蚊子一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师:夏天的时候,有一种昆虫“嗡嗡嗡·······叮上来的时候呢,会很痒的,你猜是什么呢?(蚊子)

  2、师:那你们看到蚊子会怎么做呀?(打死它)

  3、师:你们都会打蚊子呀!今天我带来一首关于打蚊子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师:这首音乐讲了一个什么事情呀?(打蚊子)你们会打蚊子吗?我们一起来玩打蚊子的游戏好吗?

  2、出示道具蚊子,教师提起蚊子道具,不断地变换方位,幼儿追拍蚊子。

  ‘嗡嗡嗡···’谁来啦?快来打它,啪!

  师:(蚊子口吻)哎呦喂,打死我喽!哎呦,蚊子被我们打死了,丢掉它。

  3、教师提炼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师:哎呀,孩子们,不好了,又来了好多蚊子,蚊子看到我们可开心了,“噢哈哈,这么多小朋友,我又可以饱吃一顿了!我们要怎么做呢?

  师: “嗡嗡嗡·····啪!(四次)哎呀,我们打了好多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蚊子,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还有还有,这边,再来数一下,1234 打蚊子,4321打蚊子,哎呀,蚊子好狡猾啊,我打不到他,哼,生气了,哦,你们也生气了,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生气了!

  哎呀呀,真是气死人了,小小蚊子真淘气,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4、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

  三、创编搔痒痒动作

  师:有很多蚊子被我们打死了,也有的蚊子藏起来了,我们轻轻地坐回去,看哪里还有蚊子?蚊子都跑到哪里藏起来了呢?

  1、师:哎呀,刚才啊我被蚊子叮了一下,好痒啊,抓一抓,这里也被叮到了,好痒,抓一抓,臭蚊子,真可恶,打死他!哎,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边,啪!

  2、师:你有没有被蚊子叮到?我们一起抓一抓。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师:给你的好朋友抓抓背吧!找到你的好朋友,“好痒啊,抓一抓!”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擦药)给你的好朋友擦擦药好不好?(.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擦好药,好香啊,睡觉啦!

  5、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完整进行搔痒痒一擦药的游戏。

  师:我们一起来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

  四、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师:蚊子真可恶,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4、小班音乐欣赏教案《拍蚊子》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打节奏,做拍蚊子动作

  2、在拍蚊子游戏中体验快乐。

  3、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二、活动准备:

  1、音乐《拍蚊子》

  2、卡纸做的一只大蚊子和四只小蚊子

  三、活动过程:

  师:小手放在膝盖上

  幼:小眼睛看老师,歘歘歘!

  师:夏天呀,有一种特别令人讨厌的小虫子,它会在小朋友睡觉的时候,嗡嗡嗡地在你耳边乱飞,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咚地叮你一下,猜一猜是什么小虫子呀?

  幼:蚊子

  师:小朋友夏天的时候有没有被蚊子叮到过呀?

  幼:有

  师:那你们都被蚊子叮到过哪些地方呀?

  幼:自由表达(头、胳膊。。。)

  师:那被蚊子叮了有什么感觉呢?

  幼:好痒

  师:那痒的话你会做什么动作呀?

  幼:抓、捞

  师:会做捞痒痒的动作是吧?那现在---看杨老师这里就有一只蚊子,它要来蚊子来叮你们了

  (用蚊子叮)

  师:嗡---呀!叮到哪里了?

  幼:头

  师:额头是吧?我们来捞一老

  (换做胳膊、腿……)

  师:蚊子这么喜欢咬人,你们喜欢它吗?

  幼:不喜欢

  师:好,那我们一起把蚊子拍死。那杨老师想问一问小朋友你们平时是怎么拍蚊子的?

  幼:拍

  师:如果蚊子在我们头顶上怎么拍?

  幼:

  师:叮到脸怎么拍?

  幼:叮到我们的手呢?

  ……

  师:现在杨老师想和小朋友玩一个游戏了。把这些讨厌的蚊子都赶走好不好?

  幼:好

  师:请坐好

  幼:我坐好

  (播放音乐)

  师:睡着了(带着小朋友做睡的动作)

  (随着音乐做拍手动作,嗡嗡嗡的时候提醒幼儿蚊子在不同的地方,比如额头上、胳膊上……增加趣味性)

  师:刚刚有没有被咬住呀?

  幼:没有

  师:这一次蚊子妈妈要出来了(提示幼儿睡着了,拿着蚊子去咬幼儿,并说会要谁呢?叮不同的幼儿的不同身体部位,幼儿做拍蚊子动作)

  师:刚刚有没有拍到蚊子呀?

  师:这一次呀,蚊子妈妈要把蚊子宝宝一起带出来了。请做好

  幼:我坐好

  师:现在杨老师要请坐得最好的小朋友来做我的蚊子宝宝。

  (请4名幼儿)

  师:你们要听音乐哦(对请上来的幼儿说)小朋友也要听音乐,听到嗡嗡后,才拍哦。没有听到嗡嗡的声音能拍吗?(对坐着的小朋友说)小朋友拍你们的时候要怎么样呀?

  幼:逃

  师:好开始罗

  (播放音乐,教师带着4个小朋友去叮坐着的小朋友)

  师:小朋友真棒!蚊子都被我们打完了,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做其他的事了,去解便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上的是小班音乐游戏《拍蚊子》。活动中,主要引导孩子学会拍蚊子、挠痒痒、擦药以及睡觉的动作。活动以完整欣赏音乐导入,老师在幼儿感知音乐的同时,配上了动作提示。活动中,我还借助儿歌帮助孩子记忆动作顺序,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作出动作。但是活动中还是出现许多不足,以下是我作出的反思:

  1、活动目标一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动感,比较没有表现出来。活动的目标二:体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其中,合作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应该放在中班。

  2、活动的导入环节花费的时间较长。当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详细的提示。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及问题都比较多,让孩子说的机会比较少,抛出的问题也比较范,缺乏启发性的提问。在今后的活动中,老师应该注意语言的简化,并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提问。

  3、活动缺少让孩子安静、完整倾听音乐的机会。应该先让孩子完整倾听、感受音乐的节奏,再以动作提示。分段感受音乐时,蚊子的不同方位和节奏要重点体现出来,才不会导致幼儿乱拍。游戏后,缺乏有效性的评价。

5、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弱,《大象和蚊子》中的角色形象生动、有趣、反差大,便于幼儿理解和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不同,并用动作表现出来,符合小班认识靠行动、爱模仿的特点。为此,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喜欢参加音乐活动,能注意倾听,理解故事内容,并用动作、表情表现自己的理解。

  2.认识几种简单乐器(蛙鸣筒、手铃、小鼓),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的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教学重点、难点

  1、运用乐器表现音乐的内容,理解音乐。

  2、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大胆用肢体、动作、表情来表现音乐的快慢节奏。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铃、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蛙鸣筒

  1.教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快于慢。

  教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教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慢,声音重)

  教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蛙鸣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的纸偶,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另外,纸偶大象要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特点。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将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他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他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 “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声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蛙鸣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快思.教案网!可是,过了一会,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 “咚!咚!”(小鼓重重的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蚊子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三)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教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的事情)

  教师:哗啦啦的小手铃声是谁来了?(是一群小蚊子)

  教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教师:“呱——呱——呱”的蛙鸣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教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教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幼儿边答“小蚊子被震得晕倒在地上了”边表现晕倒的样子:有的平趴在地上,有点侧身躺在地上,还有的小手小脚都朝天上,吐着小舌头)

  (四)幼儿扮演小蚊子,配班老师扮演大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小蚊子,请配班老师扮演大象好吗?

  教师:“大象”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带有松紧带的沙发靠垫,套在身上,代表大象的屁股),“小蚊子”也要戴好自己的表演道具(小手铃)。

  (五)再次表演

  大象、小蚊子的角色都由幼儿扮演。

教学反思

  1.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活动中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故事中动物形象的大小 对比鲜明、特点突出,整个故事短小,语言形象生动。情节比较单纯,在反复中带有一些变化,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接受水平。特别是一些生动的象声词,使故事更加的生动有趣,便于幼儿理解、记忆和表演,并能从文学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由此可以说,活动选材非常重要,选材适宜,活动就成功了一半。

  2.过程中情境创设巧妙,幼儿身临其境,假戏真做。故事内容与乐器伴奏相匹配,是活动的一个创新点。重点体现为提线纸偶和声音特点突出的乐器交相出现,较好地引发了幼儿的兴趣。因为有了情境,幼儿进入活动的状态非常积极,很快融入活动当中。幼儿通过看、听、演的感受与体验,辨别声音强弱和快慢的不同,并在活动中初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6、小班音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难点: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7、小班幼儿音乐教案《大象与蚊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有着巨大反差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是我们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匹配关系;

  3、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①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手铃

  ②背景音乐:舞曲链接——小白兔与大黑熊 野蜂飞舞 滑稽舞曲

  ③靠垫一个 幼儿人手一对手铃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愉快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刮琴、小鼓、手铃,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大象与蚊子》,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的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的跺脚;手铃的摇动轻重表示蚊子的越来越多;刮琴表示大象在不停的甩尾巴赶蚊子等等,展示刮琴、小鼓、手铃在故事中所体现的系列人物匹配关系。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师(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走路)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的走路。

  ●师:(摇动手铃)谁来了,(手铃声音由轻转重)蚊子怎么了?(越来越多)——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腕学习蚊子飞

  ●师:(刮动刮琴)大象在干吗?(甩尾巴赶蚊子)来,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甩尾巴吧!——师生随琴声做动作

  ●师:(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生气了,在跺脚呢!)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我们来做做看!——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1、角色定位: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变成大象,幼儿带上手铃做蚊子;

  2、师生一起随背景音乐的不同变化(大象:小白兔和大黑熊,蚊子:野蜂飞舞、甩尾巴:滑稽舞曲),利用乐器愉悦的进行音乐游戏活动,感受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五、延伸活动

  1、师: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及手铃的认识;

  2、师:让我们去和更多的乐器朋友一起游戏吧!

  3、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出场。

  附:故事与乐器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大大的脑袋,大大的身体,好大好大的屁股,走起路来“咚--咚--咚--”, (敲击小鼓,声音沉重而缓慢)很慢很慢。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一只、两只、三只……(双手不停摇动手铃,由轻到重,由慢到快,表示蚊子越来越多),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屁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甩起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刮动刮琴),蚊子被赶走了(手铃摇动的声音由大转小,由重转轻,表示蚊子飞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双手不停摇动手铃),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的儿~~~~~的儿~~~~~””(刮动刮琴)。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用力敲击小鼓)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啦!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8、小班音乐优质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体验乐器演奏带来的快乐。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和根据故事情节与乐器进行匹配。

  3.引导幼儿了解乐器发出的声音,并乐意参与游戏。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大鼓.摇铃.盘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根据股市情节与与乐器进行匹配,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难点: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乐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师生问好

  1.教师打击乐器发出声音,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刚才听到什么声音了?(鼓声.铃声)还有什么声音呢?(幼儿讨论)

  2.教师出示乐器,进行演奏,幼儿熟悉乐器。

  师:今天老师请这三样乐器宝宝来和小朋友作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师:1.器宝宝来当大象和小蚊子,一起来听一听什么乐器声音像大象走路的声音?为什么?(幼儿讨论)

  2.边摇摇铃边提问:摇铃像谁的声音?

  (二)开始部分

  1.教师边讲述故事边表演乐器,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提问:(1).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儿表演)教师用大鼓配合。

  (2). 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教师用摇铃配合小蚊子飞的声音)

  (3). 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教师用盘子刷刷的声音表示赶蚊子的声音)(4). 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了)2.教师指导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共同表演。

  3.幼儿分角色用乐器表演故事,教师讲述幼儿表演。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表现的真棒,小乐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们把他们送回家--整理乐器

  活动延伸

  为幼儿提供更多不同的乐器和材料,让幼儿自己去探究还有哪些事物发出的声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活动反思:

  教学设计: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9、小班音乐打击乐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过程】

  导入:通过模仿大象和小蚊子来到自己的座位上。

  孩子们,我们来学一学大象走路吧,伸着长长的鼻子,轰轰地走着。现在咱们再变成一只小蚊子,嗡嗡地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好!小朋友们表现真棒!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 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0、小班音乐游戏公开课教案及反思《大象与蚊子》

  小班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设计意图:打击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质常常能吸引孩子们乐此不疲,故事中不同人物形象的构建总能激发幼儿广阔的想象。因此,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声音、节奏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敲击乐器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乐器:刮琴、小鼓和手铃,感知其强弱、快慢的声音变化。

  2、通过故事,了解角色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感受大象和蚊子不同的音乐特质。

  3、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活动,体验师生共同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打击乐器:刮琴、小鼓、教师和幼儿人手一对手铃。背景音乐、靠垫一个。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入场。

  师:宝宝们,跟着我一起去玩吧!-----师生听音乐做动作入场。

  二、认识乐器刮琴、小鼓和手铃,感知其声音特点。

  1、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三位小客人,他们是谁呢?

  2、逐一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通过倾听乐器发出的声音,感受其不同的音乐特质,并跟随刮琴一起唱歌、小鼓拍手、手铃跳舞。

  三、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初步了解故事人物与乐器的对应关系。

  1、教师讲述故事,在讲述过程中,通过小鼓轻声敲击表示大象在慢慢走路,重声敲击表示大象生气地跺脚,手铃的摇动表示蚊子来了,刮琴的演奏表示大象在不停地甩尾巴赶蚊子等。

  2、提问,进一步明确乐器所表现的声音形象。

  l(轻声敲小鼓)这是谁的声音,大象在干什么?

  l我们一起来学学大象走路吧。---师生一起跟着鼓声学大象慢慢地走路。

  l(摇动手铃)谁来了?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摇动手铃学蚊子飞。

  l(刮动刮琴)大象在干什么?我们跟着琴声一起甩尾巴吧(扭屁股)

  l(重敲小鼓)你们听,大象怎么了?大象一跺脚,发生了什么?引导幼儿表现蚊子被震晕后倒下的样子。

  四、音乐游戏《大象与蚊子》。

  老师将靠垫绑在屁股上,扮演大象,幼儿戴上手铃,扮演蚊子。师生一起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听打击乐器的节奏愉悦地进行游戏活动。

  五、延伸活动。

  1、今天,我们和三位好朋友做了游戏,他们是谁呢?----进一步巩固对刮琴、小鼓和手铃的认识。

  2、让我们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这个游戏吧。

  3、师生随音乐做动作结束活动。

  反思:

  在这节音乐活动中,我所选取的3种不同声音特质的打击乐器,与故事中动物的形象非常匹配,使乐器与故事角色之间构建出了完美的融合关系。手铃、小鼓、刮琴以及有趣的动物形象,这些富有感染力的音乐元素,充分满足了幼儿动作发展的需要和表现的欲望,因此,孩子们在表达对音乐的理解的时候,内容是丰富的,情感是由心而发的,过程是快乐而愉悦的。

11、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公开课教案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2.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3.在与伙伴的互动中体验游戏中蚊子“叮”,大象“赶”的情趣。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重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活动难点: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大象和小蚊子》图谱 1 张,分段音乐(五段:大象散步、小蚊子叮大象大象赶蚊子、小蚊子又飞回来叮大象大象生气踩蚊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感受音乐,理解游戏情境。

  1.教师介绍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它讲了一个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音乐中表现的故事情境。

  提问: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

  幼儿自主表达,教师予以鼓励。

  3.教师讲述游戏故事,幼儿完整了解游戏线索。

  音乐游戏情境故事:

  从前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象,它长得肥嘟嘟、胖乎乎的。妈妈就对

  他说:“小象,看你吃的这么胖,赶快到森林里去走一走,跳一跳,锻炼锻炼减减肥吧。”于是小象抬起它肥肥的大脚到森林里去散步了。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教师表现出上气不接下气)小象太胖走一会儿就累了,它偷偷躲

  起来睡觉了。小象刚刚睡着,有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小蚊子飞到小象这一看,哇!胖乎乎的大屁股看见就想叮,看准了……叮(3 次)哎呀!

  这是谁啊,叮的我好痒,小象就站起来赶蚊子。赶、赶、赶蚊子(2 )……

  小象一看蚊子都赶走了就又睡着了。小蚊子一看小象又睡觉了,又出来叮小象。飞……停!(4 次)看见了肥肥的屁股,看准了……叮!(8 次)

  哎呀,小象实在是太生气了!我刚一睡着蚊子又来叮我了说:我生气啦!

  我要踩扁你!他抬起自己的大脚把所有的蚊子都踩扁了。(伸舌头)哎!

  二、解读音乐图谱,学习游戏动作,初步互动游戏。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边图谱边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教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叫《大象和小蚊子》,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一看图谱。”(教师伴随音乐指读图谱)

  2.分析图谱意义,学习表现大象和小蚊子的典型动作。

  (1)问题:图谱上有几种颜色?蓝色代表谁?红色代表谁?最后的大大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蓝色代表大象,红色代表蚊子,大脚印表示把蚊子踩扁了。

  (2)逐段解读图谱意义,伴随音乐学习游戏动作。

  理解大象走路的图谱,提问:“这是大象在干什么?”师幼共同练习大象散步走、走、跳跳跳的节奏,伴随音乐鼓励幼儿稳定、有节奏地表现象走跳。

  理解小蚊子叮咬的图谱。提问:“小蚊子在干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蚊子叮咬?师幼共同练习小蚊子飞、停、叮大象的动作

  问题:小蚊子为什么要飞一飞、停一停?小蚊子可以怎样飞?”师幼共

  同练习小蚊子飞飞、停停的动作,强调听音乐旋律有节奏的停顿,不急不抢,鼓励幼儿创造性表现小蚊子飞舞。

  理解大象赶蚊子图谱。提问:“大象会用身体的什么地方赶蚊子?”鼓励幼儿有节奏的运用身体各部分表现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并伴随听音乐完整练习。

  听音乐,看图谱,引导幼儿按节奏表现“大象生气,踩扁小蚊子的动作,强调控制脚步动作。

  3.师幼伴随音乐,完整表现游戏情节。

  重点评价:动作的节奏、小蚊子叮咬分散不聚集、蚊子叮咬大象的位置、大象赶蚊子、踩扁蚊子的情绪与动作控制(通过语言节奏“我生气了”,帮助幼儿把握音乐最后乐段的长音部分)

  三、扮演角色开展游戏

  1.师幼分角色进行游戏

  重点关注:幼儿在分别扮演大象和蚊子过程中的表现的角色情趣、倾听音乐有节奏表现动作的情况。

  3.幼儿分组扮演大象和小蚊子,独立互动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1-2 遍) 评价重点:大象和小蚊子动作表现的创造性、情趣性;大象睡觉的位置、小蚊子叮咬的力度、大象散步时走跳的脚步力量等。

  活动延伸:

  1.教师面向家长提供乐曲及游戏规则要求,支持家长在家中开展亲子音乐游戏。

  2.教师可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中提供乐曲、图谱、乐器,支持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多种途径再现音乐。

  中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蚊子》课后反思

  1.在反复游戏中感受音乐。

  此活动体现了音乐贯穿始终的特点,幼儿在反复倾听、反复游戏中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教师通过设计的小蚊子叮大象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进一步音乐结构,使幼儿逐步由教师带领到自主听音乐游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2.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凸显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幼儿创编、独立练习、同伴合作分享等方式,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循序渐进的特点,逐步将游戏渗透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习得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获得自己掌控游戏、创新游戏的成功体验。

  3.捕捉提升共享游戏经验。

  幼儿游戏中,教师细致观察、捕捉幼儿富有个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并适宜提升,使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体验同伴相互学习、彼此欣赏的美好情感。游戏中每位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游戏,开展互动,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喜欢。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12、小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对乐器缺乏了解,《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并通过故事情节尝试让幼儿来运用打击乐配音。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区分大鼓、串铃和蛙鸣筒等乐器的不同音色。

  2.尝试使用乐器,并根据故事情节和教师一起演奏。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大鼓、蛙鸣筒、串铃每人一个。

  2.《大象和小蚊子》故事,课件。

  活动过程:

  1.敲打乐器,引起兴趣

  教师敲大鼓“咚—咚—咚—”,请幼儿闭上眼睛听,猜猜是什么动物走来了,引出《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

  2.欣赏故事,师幼交流

  (1)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了什么?

  (2)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3.引导幼儿发现故事情节,打击乐器的配合

  (1)认识几种乐器,玩一玩,听听它们的声音。

  (2)教师讲述故事,在有声响的地方暂停,请幼儿选择一种合适的乐器配音。

  (3)教师分别用三种乐器为故事配音,(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请幼儿感受三种乐器的不同特点:慢敲大鼓表示大象走路,连续刮蛙鸣筒表示大象赶蚊子,摇响串铃表示蚊子飞,使劲敲大鼓表示大象跺脚。

  4.请幼儿为故事配乐演奏

  请幼儿分组,进行演奏。教师用故事情节提示幼儿,在合适的地方为故事配乐。

  5.教师和幼儿共同配合故事情节进行讲述

  活动延伸:

  (1)请幼儿玩玩乐器,说说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还像什么。

  (2)请幼儿阅读幼儿用书,说说自己还认识什么乐器。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1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小班音乐活动《大象和小蚊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2.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3.在与伙伴的互动中体验游戏中蚊子“叮”,大象“赶”的情趣。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重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故事情境,会听辨乐曲典型乐段特点,能随乐曲旋律自由大胆表现大象走、蚊子叮等游戏动作。

  活动难点:

  能根据音乐变化及时变换动作,较完整连贯的与同伴共同游戏。

  活动准备:

  《大象和小蚊子》图谱 1 张,分段音乐(五段:大象散步、小蚊子叮大象大象赶蚊子、小蚊子又飞回来叮大象大象生气踩蚊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感受音乐,理解游戏情境。

  1.教师介绍音乐:“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音乐,它讲了一个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请你们听一听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2.幼儿完整欣赏音乐,联想音乐中表现的故事情境。

  提问:大象和小蚊子之间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幼儿自主表达,教师予以鼓励。

  3.教师讲述游戏故事,幼儿完整了解游戏线索。

  音乐游戏情境故事:

  从前在森林里住着一只小象,它长得肥嘟嘟、胖乎乎的。妈妈就对他说:“小象,看你吃的这么胖,赶快到森林里去走一走,跳一跳,锻炼锻炼减减肥吧。”于是小象抬起它肥肥的大脚到森林里去散步了。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走、走、跳跳跳(教师表现出上气不接下气)小象太胖走一会儿就累了,它偷偷躲起来睡觉了。小象刚刚睡着,有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小蚊子飞到小象这

  一看,哇!胖乎乎的大屁股看见就想叮,看准了……叮(3 次)哎呀!这是谁啊,叮的我好痒,小象就站起来赶蚊子。赶、赶、赶蚊子(2 )……小象一看蚊子都赶走了就又睡着了。小蚊子一看小象又睡觉了,又出来叮小象。飞……停!(4 次)看见了肥肥的屁股,看准了……叮!(8 次)哎呀,小象实在是太生气了!我刚一睡着蚊子又来叮我了说:我生气啦!我要踩扁你!他抬起自己的大脚把所有的蚊子都踩扁了。(伸舌头)哎!

  二、解读音乐图谱,学习游戏动作,初步互动游戏。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边图谱边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教师:“这个有趣的故事就叫《大象和小蚊子》,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看一看图谱。”(教师伴随音乐指读图谱)

  2.分析图谱意义,学习表现大象和小蚊子的典型动作。

  (1)问题:图谱上有几种颜色?蓝色代表谁?红色代表谁?最后的大大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蓝色代表大象,红色代表蚊子,大脚印表示把蚊子踩扁了。

  (2)逐段解读图谱意义,伴随音乐学习游戏动作。

  理解大象走路的图谱,提问:“这是大象在干什么?”师幼共同练习大象散步走、走、跳跳跳的节奏,伴随音乐鼓励幼儿稳定、有节奏地表现大象走跳。

  理解小蚊子叮咬的图谱。提问:“小蚊子在干什么?用什么动作表现蚊子叮咬?师幼共同练习小蚊子飞、停、叮大象的动作

  问题:小蚊子为什么要飞一飞、停一停?小蚊子可以怎样飞?”师幼共同练习小蚊子飞飞、停停的动作,强调听音乐旋律有节奏的停顿,不急不抢,鼓励幼儿创造性表现小蚊子飞舞。

  理解大象赶蚊子图谱。提问:“大象会用身体的什么地方赶蚊子?”鼓励幼儿有节奏的运用身体各部分表现大象赶蚊子的动作,并伴随听音乐完整练习。

  听音乐,看图谱,引导幼儿按节奏表现“大象生气,踩扁小蚊子的动作,强调控制脚步动作。

  3.师幼伴随音乐,完整表现游戏情节。

  重点评价:动作的节奏、小蚊子叮咬分散不聚集、蚊子叮咬大象的位置、

  大象赶蚊子、踩扁蚊子的情绪与动作控制(通过语言节奏“我生气了”,帮助幼儿把握音乐最后乐段的长音部分)

  三、扮演角色开展游戏

  1.师幼分角色进行游戏

  重点关注:幼儿在分别扮演大象和蚊子过程中的表现的角色情趣、倾听音乐有节奏表现动作的情况。

  3.幼儿分组扮演大象和小蚊子,独立互动游戏。(根据幼儿游戏情况进行1-2 遍)评价重点:大象和小蚊子动作表现的创造性、情趣性;大象睡觉的位置、小蚊子叮咬的力度、大象散步时走跳的脚步力量等。

  活动延伸:

  1.教师面向家长提供乐曲及游戏规则要求,支持家长在家中开展亲子音乐游戏。

  2.教师可在户外活动、区角活动中提供乐曲、图谱、乐器,支持幼儿创造性的利用多种途径再现音乐。

  中班音乐游戏《大象和蚊子》课后反思

  1.在反复游戏中感受音乐。

  此活动体现了音乐贯穿始终的特点,幼儿在反复倾听、反复游戏中加深了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教师通过设计的小蚊子叮大象的情境帮助幼儿理解进一步音乐结构,使幼儿逐步由教师带领到自主听音乐游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

  2.活动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凸显幼儿的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中,教师通过自身示范、幼儿创编、独立练习、同伴合作分享等方式,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这种循序渐进的特点,逐步将游戏渗透给孩子,让孩子获得自主探索、自主表现的机会,习得游戏的规则和玩法,获得自己掌控游戏、创新游戏的成功体验。

  3.捕捉提升共享游戏经验。

  幼儿游戏中,教师细致观察、捕捉幼儿富有个性的动作,引导其大胆展示并适宜提升,使幼儿在游戏中提升感受音乐、创编动作的节奏感和美感,体验同伴相互学习、彼此欣赏的美好情感。游戏中每位孩子都能积极的参与游戏,开展互动,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喜欢。

14、小班音乐《彼得与狼》反思小班幼儿简单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乐曲中表现不同角色的音色,初步想象故事情节,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2、尝试用道具表现音乐故事,体验合作表演音乐故事的趣味性。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6、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7、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配有故事的音乐。

  2、蜡笔、纸。

  3、大森林的PPT。

  4、对乐器有二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故事

  1、初步欣赏

  T:在遥远的大森林里发生了一件大事,你们听听里面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大森林PPT,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想象。)

  2、再次欣赏

  T:听到里面有谁?

  3、找音色

  T:有哪些乐器代表这些人和动物?

  (出示乐器PPT了解名称,引导幼儿将角色和音色配对。)

  (二)初步表演音乐故事

  1、做故事角色的道具

  (在了解故事里不同音色代表不同角色基础上,和老师一起制作角色道具,如头饰、面具、指偶等。)

  2、观摩老师表演

  看老师用与幼儿一同制作的道具进行表演,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

  3、分组分角色表演

  幼儿分为三四组,每组中都包含完整的故事角色(彼得、狼、爷爷、小鸟等),自主挑选角色道具,与同伴一起听音乐故事参与表演。

  活动反思

  达尔克洛兹说:“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它既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幼儿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幼儿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

15、小班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16、小班律动活动《打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并尝试大胆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当夏天来到的时候,有一种昆虫,盯到人的时候很痒,是什么?(蚊子)你们看到蚊子会怎么做?(打)

  (2)蚊子真可恶,今天我带来一首音乐,你们一起来听一听我在干嘛。(音乐1)师:这首音乐你听起来觉得我在干嘛?(打蚊子)

  2.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那你们会打蚊子吗?

  (2)教师提验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师:蚊子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可开心了,又可以饱餐一顿了...听,蚊子飞到这里来了(耳边)我们打了许多的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再数一遍)蚊子好狡猾,我打不到蚊子很生气!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呀,还有蚊子飞来了,”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气。”你们生气了没有?生气了!“小小蚊子真淘气!”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全体起立跟随音乐2)师:你们打到蚊子了吗?那我们再打一次(音乐2)

  3.搔痒痒动作

  (l)师:哎呀,刚刚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呢?(搔痒痒)

  好痒,抓一抓,这里也被盯到了,抓一抓,讨厌的蚊子,我们一起打死它。上面,下面,这边,那边,啪!

  (2)请一幼儿帮老师搔痒痒,老师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请幼儿帮他在不同搔痒。请老师帮忙一起挠痒,另一个老师也说痒,你们仔细看我们是怎样挠痒的。“好痒,抓一抓,”找小朋友说一说,做一做。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除了可以自己挠痒痒,还可以找好朋友帮忙,找你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挠挠痒。

  一起做,好痒,抓一抓,(再来一遍)快速说一说(快点哦),好痒,抓一抓。挠完痒痒上面还有蚊子,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边,啪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搽药)幼儿一边搽药,教师一边用儿歌和音乐清唱导入)小蚊子最爱跑老跑去,擦擦药,睡觉去。给朋友擦擦药。擦擦药,好舒服,(抱一抱)睡觉吧

  (5)请幼儿做互相搽药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音乐3)睡觉了真舒服,要不要再来一次?我们再来一次。(音乐3)

  4.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宝贝们真棒,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音乐1)我们再来一次吧!(音乐1)

  今天,我们打到了许多蚊子,真厉害,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结合我们的主题教学和音乐教学活动方法应用的研究,我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让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而且还让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一、在活动中,我注重教学手段的游戏化和关联性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尝试适合的游戏方法,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遵循活动环节间的相互关联和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幼儿参与性更高。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图谱、多种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幼儿对长音与重音的学习。此外,我还注重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了规则,有的教师感到太多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但是音乐中游戏的贯穿,无形中让我们这看似有规则又似无规则的活动有效开展。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三、在活动中,我还要进一步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实际表现总慢半拍,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过于随意。其实,作为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来解决,可能更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在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活动中,当幼儿间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有序的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音乐反而被他们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

  所以说,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活动游戏的方式,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17、小班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集体协作能力。

  2、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

  2、大鼓一个、手铃若干、响筒若干。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认识自制大鼓、手铃、响筒。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根据故事情节集体来演奏。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认识大鼓、手铃、响筒.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1、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小朋友们,听谁在给我们唱歌?你们认识它吗?——小鼓。”(直接出示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大家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

  幼: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2、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响筒。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请小朋友听一听这种声音。老师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响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响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3、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拿的是什么?手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手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响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二、基本部分

  故事《大象和蚊子》。

  1、教师结合乐器响筒、手铃、小鼓讲述故事。(伴随乐器讲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幼儿,而且能够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提出问题,巩固故事。

  师:“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是大象和小蚊子)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师:“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是大象在走路,它在散步)

  师:“呱——呱——呱——的呱呱筒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是谁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是大象在甩尾巴,它要赶走蚊子,不让蚊子叮自己)

  师:“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大象生气了,使劲跺脚呢)

  师:“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是什么样子?”

  (幼儿回答并表演蚊子晕倒的样子)

  3、老师和幼儿一同表演演奏。

  师:小朋友想自己来演奏吗?那么老师扮演大象,需要用小鼓和响筒;小朋友扮演小蚊子需要什么呢?(手铃)。

  4、老师讲故事,幼儿集体演奏。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们演奏的都非常好,现在这些乐器要回家休息了,咱们一起把他们送回去吧。(播放音乐)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个打击乐的教学活动,其形象幼儿比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提升现实水平。整个的活动设计是由各种打击乐引出的故事情节,充分让幼儿感知打击乐与故事的融合,然后让幼儿亲身体验演奏的乐趣,大大激发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幼儿反应:

  每个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在刚开始了解各种打击乐的时候,孩子们就表现的很认真,因为他们对声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兴趣,想自己能试试。第一遍老师讲故事个别幼儿配乐演奏时,孩子们能够积极配合,慢慢进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时有的幼儿已经能够自己边说故事情节边配乐,可以说孩子们都乐在其中,积极参入,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不足和改进:

  首先我们的打击乐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数量较少,这是需要克服的问题。

  在让个别幼儿表演之前应该先集体进行空手练习,等孩子们完全了解故事情节再演奏,为后面的集体演奏打下基础。

18、小班科学教案《蚊子是害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蚊子对人体的危害。

  2、懂得消灭蚊子的重要性。

  3、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图片:蚊子。

【活动过程】

  1、猜谜导入课题。

  谜语:有个东西嗡嗡嗡,只会往人身上叮,人人见了都恨它,大家都喊消灭它。

  2、出示图片:蚊子。

  请幼儿仔细观察蚊子的外形。

  了解蚊子是一种具有刺吸式口器的纤小飞虫。

  3、讨论它们对人体的危害。

  蚊子的唾液中有一种具有舒张血管和抗凝血作用的物质,被蚊子叮咬后,皮肤常出现起包和发痒症状。

  几乎每个人都有被蚊子“咬”的不愉快事,事实上应该说被蚊子“刺”到了。

  蚊子无法张口,所以不会在皮肤上咬一口,它其实是用针状的构造刺进人的皮肤,这些短针吸人血液的功用就像抽血用的针一样当蚊子吃饱喝足、飘然离去时,留下的就是一个痒痒的肿包。

  4、说说苍蝇和蚊子都生活在哪?

  (垃圾堆、厕所、脏水坑)

  5、你们知道怎样才能消灭它们吗?

  向幼儿介绍蚊香、苍蝇拍。

教学反思

  本教学活动成功之处在于直观、通俗易懂,通过使用背景、挂图、图片等,幼儿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住了。幼儿互动的机会很多,课堂气氛活跃,过程由浅入深,随机应变,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老师跟着幼儿的思路走。一问一答的式教学,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发展,圆满地达到了预期目标。如果图片人手一份的话,还可以进行更多的玩法,效果将更加圆满。

19、小班语言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能简单复述故事内容,并进行角色表演。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20、小班游戏教案《大象和小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

  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

  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21、小班优秀语言教案及反思《大象和蚊子》

  小班语言活动《大象和蚊子》教案与反思

  摘要: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基本部分:

  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不但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他们理解、记忆。于是,我大胆进行了这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初步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语言的重复性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难点: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活动准备:

  一、开始部分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2.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基本部分

  1.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伴随着乐器进行木偶表演,使木偶表演更加生动有趣,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

  2.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

  3.分角色表演故事。

  (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结束部分

  再次表演,大象、小蚊子的形象都由孩子扮演。

  (从认识乐器到自选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由老师带领、引导,到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表演,幼儿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发展。)

  四、延伸活动

  在表演区投放乐器、木偶和靠垫,鼓励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

  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22、小班健康优质课教案《赶走蚊子》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知道蚊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危害。

  2、引导幼儿要讲卫生,爱清洁。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图片:小明生病了、挂图《蚊子叮人的过程》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明生病了引导幼儿思考:小明为什么生病了?

  二、出示图片《蚊子叮人的过程》,引导幼儿思考被蚊子咬了会怎样?教师介绍小明生病的情况。

  三、启发幼儿讨论:蚊子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引导幼儿了解蚊子喜欢生活在脏、乱、臭的地方。如:垃圾堆里、地上、脏水中等

  四、以竞赛的形式,让幼儿懂得怎样才能作健康娃娃?

  1. 不去脏、乱、臭的地方

  2. 每天出门要涂驱蚊的药水。

  3. 出门要穿长袖长裤。

  4.家里要清洁,喷洒杀虫剂。

  五、请小朋友一起总结,并回家告诉爸爸妈妈。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应提供给幼儿更多发言的机会,扩大幼儿的思维空间,让幼儿回答问题能够更全面。

  不足之处:

  没有完全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以至于讨论时间很短,讨论得不够深刻。

  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着以健康领域教育为主,加深了解健康教育特点的目标开展了此次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使我对健康领域教育这一块有了深层的理解。

  最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使每个儿童在金色的阳光下健康发展。

23、小班主题优秀教案《大象和蚊子》含反思

  活动由来

  小班幼儿注意倾听的能力和理解的能力都较弱,《大象和蚊子》这个故事中的角色外在形象反差很大,情节是幼儿生活中的经验,能够吸引他们又易于理解、记忆,于是,我进行了一次教学尝试。

  活动目标

  1.引发小班幼儿倾听的兴趣,培养倾听习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

  2.引导幼儿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鼓、蛙鸣筒各一个,手鼓若干,沙发靠垫若干;大象、蚊子的提线纸偶各一个,画有森林的背景图一个。

  活动过程

  1.听声音,感受乐器的音色,认识新乐器——呱呱筒。

  老师将乐器藏在身后,发出刮奏乐器的声音,请小朋友听一听、学一学这种声音,并猜一猜这个乐器的名字。

  (孩子们有的说像汽车,有的说像小鸭,还有的说像青蛙。老师趁势告诉小朋友:这件乐器叫呱呱筒,并让幼儿再次欣赏呱呱筒的声音,并仔细地观察其外形。)

  玩游戏“小鼓会唱歌”,感受声音的轻与重和快与慢。

  师:“请小朋友听一听现在是谁在唱歌?”(小鼓)

  师:“下面小鼓要唱两首歌,你们要仔细听一听,第一首歌和第二首歌唱得是不是一个样?”(不一样。第一首快,声音轻;第二首重,声音慢。)

  师:“小朋友看一看,老师手腕上戴的是什么?小铃要讲故事了,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小铃在故事里变成了什么?小鼓和呱呱筒在故事里又变成了什么?”

  (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

  2.看提线纸偶戏《大象和蚊子》。

  教师事先做好一群小蚊子,用线将小铃铛和纸折的蚊子串在一起;纸偶大象,注意突出大象胖胖的形象。

  出示提线纸偶大象,伴随着三种乐器讲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啦!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敲击出轻缓的鼓声)。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伴随着提线纸偶蚊子的出现,小铃发出哗啦啦的响声),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好可爱的屁股呀!让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就围着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代表大象甩尾巴)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小铃伴随着故事再次进入,发出响声),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呱——呱——呱——”(呱呱筒发出三次连续的响声)把蚊子赶跑了。可是,过了一会儿,蚊子又来了,大象这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咚!”(小鼓重重地敲击两下)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震晕啦!(提线纸偶纷纷落在地上)

  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的制定: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因此我依据本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制订了以下目标:1.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能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2.认识呱呱筒、手铃、小鼓的名称,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3.养成倾听的兴趣和习惯。

  重难点的突破: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理解。难点是:能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活动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对幼儿和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后,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了有效的指导方法。如在第二个环节中,我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感知对比鲜明的声音强弱与快慢的变化。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轻松突破了重难点,优化了活动内。

  教学方法: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体验法和介入法。情景体验法是以兴趣为催化剂,以乐器的声音、肢体的动作、故事的情节带动幼儿一起参与角色游戏,注重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具有积极参加语言活动的兴趣。通过介入法有效地突破了重难点,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语言的运用能力。

  活动过程的组织: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以听辨三种不同乐器的声音进入活动,锻炼幼儿倾听的能力,并为后面的活动做铺垫。第二个环节是教师伴随着乐器进行表演,使表演更加生动有趣,不但突出了角色形象的特征,还能让幼儿了解到乐器的使用方法。第三个环节是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咚--咚--咚--、呱--呱--呱--、咚!咚!三种不同的声音起到了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记忆故事的作用。角色表演中孩子们戴上小手铃表演小蚊子。小小的手铃使幼儿很快进入到角色之中,并将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表现出来。从认识乐器到角色的表演,总有新内容、新要求,幼儿始终有最近发展区,他们的倾听、理解、表演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和发展。

  活动的不足: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孩子们自选角色表演,在以后的引申活动中应让幼儿多自由表演。

  当然在教学中还有一些我看不到的不足,望各位同仁指正。

24、小班节奏游戏《大象和小蚊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

  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6、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7、让幼儿体会游戏的乐趣,发展幼儿开朗,乐观的性格。

  活动准备:

  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

  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

  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

  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

  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活动反思:

  通过游戏,宝宝们在理解故事的发展情节上,大胆用动作、表情表达了自己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宝宝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直到游戏结束,宝宝们仍意欲未尽,于是我将活动进行了延伸,将目标要求做适当的调整,特别是引导幼儿在扮演“大象”时,要求步伐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使他们在音乐的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快乐!

25、小班美术公开课教案《蚊子死光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螺旋线绕圈的方法画蚊香。

  2、通过自由选择手掌印画、拍画、喷画等方式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蚊子的叫的声音,蚊香画有蚊子的小画纸,大画纸若干张。油画棒、颜料、苍蝇拍、抹布、装颜料的喷壶。

  【活动过程】

  一、利用“消灭蚊子”游戏导入。

  (1)游戏:小朋友一起来洗澡(播放蚊子的声音),教师拍几只蚊子引起幼儿的注意,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蚊子在哪里呢?

  (2)(掀开蚊子的图片操作纸)你喜欢蚊子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为什么不喜欢它?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消灭它?(根据幼儿的回答,师幼一起作相应的动作。)

  二、教师示范画蚊香。

  1、认识蚊香:(出示蚊香)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蚊香)

  蚊香有什么用?(点燃后可以把蚊子给熏死)丰富词语:熏死

  蚊香长什么样?(一圈一圈、一圈一圈往外绕,一圈一圈分开绕)幼儿学说并徒手示范。

  2、教师示范画蚊香:拿出一支油画棒,对准蚊子的中间,一圈一圈往外绕,一圈一圈分开绕,绕成一盘大蚊香,熏死蚊子大坏蛋。哈哈蚊子被熏死了。

  3、幼儿徒手示范:我们一起来试试变蚊香,重点提示“一圈一圈往外绕,一圈一圈分开绕绕成一盘大蚊香,熏死蚊子大坏蛋。”

  4、幼儿示范:教师随机指出问题。

  5、幼儿尝试作画:教师重点提醒幼儿作画要点“一圈一圈往外绕,一圈一圈分开绕”。

  三、展示幼儿作品,欣赏评价。

  请你找一找,(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哪些蚊香把蚊子给熏死了?为什么?

  四、玩色活动:蚊子死光光。

  1、认识工具、讲解方法。

  (1)苍蝇拍:把拍子放在颜料里蘸一下颜料,然后对准蚊子拍死它。

  (2)喷壶:对准蚊子喷死它。

  (3)小手拍:手掌蘸上颜料后,对准蚊子拍死它。

  2、幼儿尝试玩色。

  3、展示作品简单评价。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应提供给幼儿更多发言的机会,扩大幼儿的思维空间,让幼儿回答问题能够更全面。

  不足之处:

  没有完全激发他们讨论的积极性,以至于讨论时间很短,讨论得不够深刻。

  幼儿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健康的系统的教育活动。本着以健康领域教育为主,加深了解健康教育特点的目标开展了此次健康领域教育活动。使我对健康领域教育这一块有了深层的理解。

  最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制定不同的目标,使每个儿童在金色的阳光下健康发展。

26、公开课教案幼儿园小班律动《打蚊子》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的活泼与动感。

  2.能手眼协调地跟着音乐做打蚊子、搔痒痒、搽药等动作,并尝试大胆表现这些动作。

  3.乐意参与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当夏天来到的时候,有一种昆虫,盯到人的时候很痒,是什么?(蚊子)你们看到蚊子会怎么做?(打)

  (2)蚊子真可恶,今天我带来一首音乐,你们一起来听一听我在干嘛。(音乐1)师:这首音乐你听起来觉得我在干嘛?(打蚊子)

  2.学习不同方位的打蚊子动作

  (1)那你们会打蚊子吗?

  (2)教师提验幼儿拍打蚊子的动作,全体幼儿练习拍打蚊子的动作

  师:蚊子看到这么多的小朋友可开心了,又可以饱餐一顿了...听,蚊子飞到这里来了(耳边)我们打了许多的蚊子,数一数,还有几只?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再数一遍)蚊子好狡猾,我打不到蚊子很生气!告诉那些蚊子,我们有多生气!呀,还有蚊子飞来了,”1、2、3、4打蚊子,4、3、2、1打蚊子,打不到蚊子真生气。”你们生气了没有?生气了!“小小蚊子真淘气!”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做拍打蚊子的动作。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全体起立跟随音乐2)师:你们打到蚊子了吗?那我们再打一次(音乐2)

  3.搔痒痒动作

  (l)师:哎呀,刚刚被蚊子叮到了,好痒啊,怎么办呢?(搔痒痒)

  好痒,抓一抓,这里也被盯到了,抓一抓,讨厌的蚊子,我们一起打死它。上面,下面,这边,那边,啪!

  (2)请一幼儿帮老师搔痒痒,老师指出自己很多地方都被叮到了,请幼儿帮他在不同搔痒。请老师帮忙一起挠痒,另一个老师也说痒,你们仔细看我们是怎样挠痒的。“好痒,抓一抓,”找小朋友说一说,做一做。

  (3)请幼儿找到自己好朋友,做互相搔痒痒动作。

  除了可以自己挠痒痒,还可以找好朋友帮忙,找你旁边的好朋友一起挠挠痒。

  一起做,好痒,抓一抓,(再来一遍)快速说一说(快点哦),好痒,抓一抓。挠完痒痒上面还有蚊子,上面,啪,下面,啪,这边,啪,那边,啪

  (4)师:搔了痒痒还是痒啊,怎么办呢?(搽药)幼儿一边搽药,教师一边用儿歌和音乐清唱导入)小蚊子最爱跑老跑去,擦擦药,睡觉去。给朋友擦擦药。擦擦药,好舒服,(抱一抱)睡觉吧

  (5)请幼儿做互相搽药的动作。

  我们一起来挠痒痒,然后擦药睡觉好吗?(音乐3)睡觉了真舒服,要不要再来一次?我们再来一次。(音乐3)

  4.完整进行蚊子舞游戏 宝贝们真棒,我们一起来打蚊子吧!(音乐1)我们再来一次吧!(音乐1)

  今天,我们打到了许多蚊子,真厉害,给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反思

  结合我们的主题教学和音乐教学活动方法应用的研究,我设计并组织了这次活动,让幼儿在“打蚊子”的游戏中,不仅强化了对于长音与重音的感知,而且还让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

  一、在活动中,我注重教学手段的游戏化和关联性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尝试适合的游戏方法,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遵循活动环节间的相互关联和层层递进,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更加自然流畅,幼儿参与性更高。本次活动中,我利用图谱、多种乐器和肢体动作表现,帮助幼儿对长音与重音的学习。此外,我还注重通过多种游戏样式的设计,如幼儿个别游戏、师幼共同游戏、小组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完成了较为复杂的音乐学习。

  二、注重音乐活动中的规则

  音乐活动中的规则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有了规则,有的教师感到太多规则会限制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于是规则渐渐地“让位”于幼儿的自由。缺少规则的音乐活动的确能够让幼儿更自由自在地表现,但音乐技能的缺失却成为必然的结果。但是音乐中游戏的贯穿,无形中让我们这看似有规则又似无规则的活动有效开展。由此我认为,在音乐活动中必然要遵循一定的规则,这是保障音乐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我们给予幼儿自由的表现空间,但规则却是贯穿于整个音乐活动的。

  三、在活动中,我还要进一步得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教师该怎么做?在活动中,我们要求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示听到的重音,但幼儿实际表现总慢半拍,如果过于强调表现结果,可能会削弱幼儿学习的热情,所以当幼儿不能准确表现重音时,我并未加以干预,这使幼儿在音乐表现上过于随意。其实,作为教师并不一定要刻意回避,当幼儿出现错误时,如果及时将问题呈现出来,让幼儿自己通过讨论来解决,可能更利于强化幼儿的有意倾听和记忆音乐的能力。

  第二,中班幼儿在初次学习新的内容时,可以进行合作吗?音乐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供交往的机会,因此我们在音乐活动中常会设计满足交往需要的合作游戏环节。在活动中,当幼儿间合作玩游戏“打蚊子”时,之前有序的状态完全被打乱,“蚊子”在教室乱飞,“打蚊人”奋力追打,音乐反而被他们抛在脑后。中班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心理调节能力较弱,特别是当他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合作对他们来说可能不太适宜。

  所以说,在进行音乐活动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幼儿的游戏能力和活动游戏的方式,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27、小班音乐活动教案《勾绷脚(2/4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什么是勾、绷脚。

  2、初步学习在2/4拍音乐的伴奏下,进行勾绷脚练习。

  3、体验在欢快的音乐中自由舞蹈的愉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娃娃一个 脚丫图片 2/4拍的音乐(欢快、跳跃)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体验2/4拍的节奏。

  1、教师带着幼儿随着音乐边开火车边走进活动室,坐成圆圈。随着音乐声联系拍手点头。要求第一拍在左肩前拍手,第二拍在右肩前拍手,第三、四拍在胸前拍手三次,训练幼儿不同的节奏感。

  2、集体练习一遍,请1-2名幼儿站起来带领集体练习。

  二、活动导入:布娃娃做早操

  教师:“今天天气可真好,布娃娃方方早早地起床了。(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她刷好牙、洗完脸,伸了一个赖腰,(边说边让幼儿跟着做)开始做早操了:儿歌《做早操》”(幼儿已会,大家边念边做,活动身体。)

  三、引出勾绷脚动作练习

  1、导入,师以布娃娃的口稳说:“小朋友们,我好累呀,你们呢?”“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安静幼儿,围着圆圈坐下。)

  2、师:“刚才我的头、手臂、腰,还有大腿都做了早操,它们都得到了放松,可是我们身上的有一个东西有意见了,猜猜它是谁?”

  3、出示小脚丫图。师:“原来是我们的小脚丫,它们也向来做早操,它们是怎样做早操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4、教师边数拍子边示范。

  (1)准备姿态:坐地、双腿伸直、绷脚背,两臂在身旁两侧,用中指着地,立腰、头正视。(教师脱下鞋子,并在袜子上天有眼睛和嘴巴,为的是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准备拍:5-8拍不动 1×8拍:两脚从脚趾开始向上跷起。 2×8拍:整个脚面勾起。 3×8拍:脚背慢慢下压。 4×8拍:脚背绷直。

  四、借助图片,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勾绷脚。

  1、师:“刚才两只小脚做早操时,它们俩一会儿慢慢上来,一会儿慢慢上去,它们像在做什么呀?”幼儿:点头、弯腰。

  2、师:“对了,它们也是个有礼貌的好孩子,它们俩手拉手,站好了,慢慢地抬起头,对太阳公公说:‘Good morning’,然后慢慢地弯下腰,对太阳公公敬个礼。”

  3、师:“小脚丫说,‘我抬头的动作叫——勾脚,我们敬礼的的时候叫——绷脚’。”

  4、师:“哎,小脚丫做早操也有名字,他们的名字叫什么呀?”幼儿——勾脚、绷脚。

  五、听音乐,练习勾绷脚。

  1、师:“赵老师知道,你们的小脚丫,也想来做广播操对不对?”

  2、师:“好的,现在请你们把小鞋子轻轻脱下,藏到自己的背后。”

  3、师:“好的,现在让我们准备好。”

  (1)跟着拍子练习

  (2)和着音乐联系。提出注意点:绷脚时脚尖往下压。

  4、和着音乐自由舞蹈。师:“我们的小脚丫真棒也学会了做早操,让我再来活动活动身体吧!”

  六、结束活动:

  教师出示毛绒玩具方方:“宝宝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要上学去了,让我们坐上车子准备出发。”——放音乐“ride in my car ”。

  活动反思:

  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练习了音高、节奏,感受了歌曲的旋律,体验了歌曲的情感。在探索中学习了用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在自由舞蹈活动中,幼儿充分发挥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师幼共舞活动中,孩子通过稚嫩的动作表达了对老师、同伴和幼儿园的爱,使得活动达到了高潮。

手机扫码阅读小班音乐拍蚊子教案反思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