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正方体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1-08 18:23:04

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正方体

1、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正方体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正方体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游戏活动,正确感知正方体的六个面,知道正方体有六个正方形的面。

  3、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习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魔方(一个大正方体纸盒,每一面上有一个数字,分别是1-6)。

  学具:《幼儿用书》P15-16页,幼儿人手一支笔,剪刀、胶棒或浆糊、抹布若干。

  活动过程:

  一、小老鼠的宝贝。

  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引起幼儿兴趣:小老鼠自从和大老虎又和好之后,它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宝贝,两个好朋友可喜欢玩这个宝贝啦!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二、初步认识正方体。

  1、出示大正方体的一个面(将其余面用布盖起来),这个宝贝是什么形状?

  将整个正方体全部用展示在幼儿面前,再让幼儿猜猜是什么?告诉幼儿着是一个正方体的魔方。

  2、师进一步的引导幼儿观察:这个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一个面是什么形状?有几个正方形?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游戏:抛盒子。

  1、师幼共同商定游戏玩法:先抛扔这个正方体的大魔方,当魔方停下来,看上面的数字,数字是几,幼儿就拍几次手。

  2、师幼共同游戏几遍。

  四、制作正方体。

  1、请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正方体的展示图,让幼儿数一数,它是由几个正方形的面组成的?

  2、师幼共同观察展示图,讨论制作正方体的具体方法。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地给予适当的指导。

  五、游戏:抛数字魔方。

  1、幼儿两两结对,商量谁先抛盒子,进行抛盒子的游戏。

  2、抛出盒子后,幼儿根据盒子上面的数字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如:进行跨步游戏、比大小游戏等。

2、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小老鼠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正方体,知道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操作活动中,努力学会独立完成制作正方体的任务。

  活动准备:

  教具:正方体 正方形 学具:《幼儿用书》各种长方体及正方体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初步认识正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大魔方,请你看一看它是什么形状的?

  幼:正方形(正方体)教师把正方形和正方体进行比较。

  (1)师:请你看一看这个魔方的面是什么形状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正方形), 所有的面都是正方形吗?

  (2)再来比一比,这么多面它们的大小都一样吗?

  (3)数一数,这个魔方有多少个面?(6个)

  师:像这样的形状就叫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二、巩固学习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很多东西,请你去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正方体(验证)

  三、操作练习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3、大班数学教案《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www.banzhuren.cn)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正方体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7、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5、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

  “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

  《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

  幼儿观看课件

  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

  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

  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

  请幼儿观察正方体

  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

  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每个图形一样大吗?”

  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

  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

  “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

  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

  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活动反思:

  本课我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使学生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联系建立起来。对于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运用探究长方体的方法去观察、操作、推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让学生探究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让学生对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求证、总结,找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且知道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同时,通过生动的课件演示,展现了常见的正方体,将生活与数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6、大班数学教案《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7、大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认识正方体,能区分正方体与正方形,初步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正方体的物品,感知立体图形。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骰子、正方体图形纸、课件

  2、学具准备:制作正方体的图样纸、彩笔、胶棒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师幼问候

  2.情景导入"今天我要带小朋友前往神秘的魔术乐园玩,接下来我们要踏上神秘的魔术之旅了,请小朋友和我一起做。"《积木房》:积木宽,积木长,我用积木盖新房,小朋友们请进去,都夸房子真漂亮!

  二、集体活动。

  (1)观察图形幼儿观看课件师:"图形纸上有什么图形?有几个?它们一样大吗?"师:"这张图形卡纸上有6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我们变个魔术,看看它能变成什么?"

  (2)操作活动教师做示范,将图纸折叠后变成正方体。

  师:"今天变成的这个新图形叫正方体。"小朋友们也来试试吧。

  (3)认识形体请幼儿观察正方体师:"正方体由几个面组成?"(请小朋友用彩笔点数)师:"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每个图形一样大吗?"小结:用六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正方体。

  (4)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

  三、游戏活动:

  1.游戏名称"掷骰子"游戏

  2.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掷骰子,幼儿根据骰子的数字回答问题。回答正确的小朋友上台掷骰子。(骰子上标注问题)数字1:正方体有几个面?

  数字2:正方体的六个面一样大吗?

  数字3:生活中有哪些正方体的东西?

  数字4:生活中有哪些正方形的东西?

  数字5: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什么图形?

  数字6:再掷一次骰子。

  3.活动小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8、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纲要》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获得有关物体形状、数量等方面的感性经验,并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因此我认为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式,只要能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能与生活息息相关,有益于幼儿发展就值得去尝试。正方体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药盒、牛奶盒等,然而幼儿对正方体的认识却是模糊的,对大班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幼儿认识正方形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节数学活动,通过幼儿的自由探索将数学教育游戏化、生活化,从而激发幼儿对立体造型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快思.教案网!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9、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反思《认识正方体》

  设计意图:

  几何体的数学是大班很重要的内容,圆柱体、长方体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几何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然而幼儿对圆柱体、长方体的认识是非常模糊的,只能把它们说成圆圆的、长长的、方方的,并且很难联系到生活中去。因此,在孩子们已认识了多个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我们尝试了用游戏的形式进行了本次教学活动。通过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比较正方体和正方形的异同,发展孩子们的多方面的学习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正方体,并能说出名称及其特征。

  2.仔细观察、乐意探索。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事先收集一个正方体的盒子。

  2.黑板,记录表一张;吸管、剪刀、笔、A4纸;磁力棒若干,3个大筐、3张桌子。

  3.长方体盒子一个。

  活动过程:

  一、巩固正方形特点。

  1.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提问:你们看这张是什么形状的纸。

  2.幼儿进行观察,说说是什么形状的纸。如:正方形的纸。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提问: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的纸呢?

  4.幼儿说说。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是正方形。;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如:看出来的,折一折、量一量等。

  5.小结:四条边一样长的图形是正方形。

  二、探索正方形特点。

  1.教师出示正方体的盒子,提问:它们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

  2.A、幼:一样的,都是正方形。

  师:你怎么知道它是正方形呢?谁有方法证明盒子的这个面是正方形?如:把正方形的纸贴在盒子上,与其中的一个面进行比较验证。

  师:那另外的面呢,谁有办法能验证?

  3.B、不一样,盒子好像有几个正方形。一个是立体图形,一个是平面图形。

  4.刚才有小朋友说盒子上有几个正方形?到底有几个正方形呢,我们一起来数数?

  5.集体交流。

  A.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数的?

  B.教师事先准备若干正方体图形贴在黑板上,根据幼儿的回答方法进行小结,并用图示表示。如:按颜色、做记号、方位等。

  6.教师小结:原来每个盒子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

  7.那么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8.出示验证工具。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用这些工具来验证刚才的猜测,你们看有哪些工具呢?

  9.教师讲解要求:每位幼儿拿1个正方体选择位置坐下,3张桌子上分别放一个筐,里面有5只笔、5根吸管、5张A4纸、5把剪刀、磁力棒若干。幼儿可以运用这些工具进行验证,盒子上的正方形大小是否相同。比比哪个小朋友能干, 能用各种方法进行验证。

  10.集体交流,说说验证方法。

  A.你们有结果了吗》盒子上的6个正方形大小一样吗?

  B.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各自的结果。如:用重叠的方法、吸管、磁力棒平铺等方法进行验证。

  11.出示记录表,总结盒子的特征。

  12.总结:原来由6个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组成的立体图形是正方体。你们手里拿的盒子都是正方体。

  三、活动延伸。

  1.我这里还有一个盒子,它是正方体的吗?

  2.拿现在我们回教师用今天学过的新本领来验证吧!

  整个活动过程,思路比较清晰,教态自然,能够根据教案的流程来上课。但是整个活动过程的气氛有点沉,不能够体现幼儿对活动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1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制作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感知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三维形体与二维平面图形的关系。

  2、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泡沫垫若干、骰子(正方体)、餐巾纸盒(长方体)、杯子(圆柱体)。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辨认正方体

  出示实物(骰子、餐巾纸盒、杯子),请幼儿从中找出正方体的物品。

  二、通过个别制作,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1、出示泡沫垫,请幼儿每人做一个正方体。

  2、分享:用了几块垫子。

  3、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无论从哪一个面看都是正方形。

  三、制作大正方体,过程中深入了解正方体的属性特征

  1、请幼儿两人合作拼正方体,要求:把正方体变得更大一点。

  2、根据幼儿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未能成功),教师可出示完整的小正方体,边提问边演示:

  ---正方体有几个面?六个面大小怎样?都是什么形状?

  小结:正方体是有六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组成的。

  ---观察幼儿的正方体,说说为什么不像?六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怎么办?

  ---请幼儿继续将正方体完成。

  第二种情况(基本成功),教师出示完整的正方体,提问:

  ----和原先的正方体比较,是否变大了?怎么把它变大的?用几块垫子拼成一个正方形?

  ----每一面都一样大吗?看不见的下面用了几块垫子?

  活动延伸:

  1、如果给你更多的垫子,能不能做一个更大的正方体?你会怎么做?

  2、一个面,可能需要用几块垫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形体的认识不是仅仅依靠感知过程而实现的,而是通过视觉和触觉的联合活动,(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并借助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能促进儿童建构起关于形体更准确的认知。在本次活动中教师也提供了幼儿熟悉的材料在进行活动,那么,老师们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大家参考一下抛问一起来交流哦!

  抛问:

  1、你是如何利用生活中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几何形体学习的?

  2、在合作游戏中,如何兼顾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11、大班数学优秀教案《正方体与长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

  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

  “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 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数一数我用了几块积木来搭,数的时候要考虑到看不到的积木,提高观察能力与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12、大班数学游戏活动教案《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设计】

  幼儿在中班的时候已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并且已具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但在生活中仍会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相混淆。首先认识正方体这符合幼儿对立体图形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我们幼教教材分析以及从幼儿思维发展看:幼儿认识立体图形的顺序是: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在本节活动中,设计多个让幼儿通过自己触摸操作来感知、探索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环节,这是为了保持幼儿对活动的积极性与探索欲。这是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教育目标的积极贯彻。设计此次活动的最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的认识正方体及其特征,并能与生活中的形及其他几何形体相区分,发展他们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并在对正方体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乐趣。

  【教材分析】

  《认识正方体》的活动是大班幼儿上学期的课程,本节活动设计、组织符合幼儿的知识体系框架也符合他们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正方体》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认知什么是正方体以及它的基本特征。各环节上依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装饰正方体——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通过拆盒子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由于这是幼儿第一次形体感知活动,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幼儿通过操作与反复的观察比较,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和某形体的特征。教师为幼儿提供制作正方体的材料纸质应有多种多样的规格,其目的就是让幼儿对正方体六个面的认识积累更多感性经验。

  重点:让幼儿认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难点:体与形的差异。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生活中常见正方体与其特征

  2、能在活动中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3、使在探索活动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废旧纸盒和积木,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每一面大小相同,白纸。

  【活动过程】

  一、话题导入:

  教师拿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们,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谁?”让幼儿说出名称,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下折一折、比一比,发现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对边或对角折都能对齐。教师可以边折边问幼儿:“你们发现正方形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啊?”“那我们再看看它的四个角有什么特点呢?”在提问中幼儿可能无法说明“对边与对角”,教师可以折纸演示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对边与对角能对齐的特征。

  你们想给爸爸妈妈礼物吗?想送什么礼物?今天徐老师也准备了一份礼物,我们看看是什么礼物?出示正方体的魔方。询问幼儿礼物的形状。引导幼儿初步比较正方形与正方体有什么相同与不同?教师要用一些形象的儿童语言描述面与体的不同,如:“小朋友看正方形是扁扁的,而正方体是鼓鼓的。”“礼物的每一面都是正方形。”

  二、认识正方体:

  展开正方体礼物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提示记录方法)。

  幼儿表达活动情况,师:(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三、装扮礼物

  让幼儿利用手边的纸给正方体的礼物包装漂亮,一个面只能贴一张正方形的纸,等幼儿完成后问他们“小朋友们,你们装扮用了几张纸?你是怎么装扮的?发现了正方体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秘密呀?”教师积极引导幼儿发现正方体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合而成。

  四、活动延伸:

  幼儿操作用书:制作正方体与长方体。(幼儿教育)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13、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活动反思:

  在上两个星期我上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在上第一次课时,出现前松后紧的现象,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应该让4人小组做一个长方体框架。通过改进,在第二次课上,有了好的成效,让每3个小组动手做一种长方体,这样便于多样化和节省时间。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14、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15、幼儿园图形教学《西关大屋》大班数学教案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与正方体,能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

  2.感受形与体的不同,发展空间知觉。

  3.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物体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实物纸盒若干、正方形纸若干、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师:西关大屋,是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大部分西关大屋兴建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老师给大家一个任务,用长长方方的物体拼建西关大屋。在拼建之前,我们先来认识这些长长方方的物体。

  2.感知正方形与正方体的不同。

  (1)看看桌子上有什么?请找出正方形,说说正方形是怎样的?

  (2)桌上还有什么?摸摸纸盒,有什么感觉?

  (3)用正方形纸量一量纸盒,并在量过的纸盒面上写上数字1-6.

  (4)师:你们发现正方形与正方体之间有什么秘密?

  小结:正方体是立体图形,正方形是平面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正方形只有1个面。

  3.探索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

  (1)请在长方体纸盒每个面上写上数字1-6,对应比较,说一说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异同。

  (2)请分别把正方体和长方体积木的六个面拓印在记录单上,比较说说正方体和长方体印章的异同。

  小结:长方体、正方体的相同点:都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

  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点: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长方体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4.游戏,巩固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

  (1)寻找课室里一个长方体或是正方体。提问幼儿你挑找到是什么体?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长方体或者是正方体?

  活动延伸

  使用正方体和长方体拼建西关大屋。

16、大班数学教案《有趣的魔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相关数经验积极发现“魔法数字表”中的秘密,尝试玩数字魔法游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请直接点击)硬币、魔术用的数字表、铅笔和橡皮。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进入活动主题

  1.魔术表演“硬币不见了”?

  2.提问:刚才的魔术是真的吗?

  3.小结:魔术表演并不都是真实的,每个魔术都有背后的秘密,揭密之后我们也会成为魔术师。

  二、观看魔术,常识揭密

  1.出示数字表和扑克牌,表演魔术

  1)提问:今天的魔术和什么有关?

  2)魔术表演:请一位小朋友抽取一张扑克牌,不要说出扑克牌上的数字。(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魔术师提问:表格的第一行有这个数字吗?第二行有吗......答案揭晓:你手中的扑克牌是......

  2.再次表演,常识揭密

  1)提问:

  看完表演,你有什么感受?这是真的吗?

  说说看你的想法,这个魔术的秘密在哪里?

  一起记录,找规律揭密:出现目标数字的那一行中的头一个数字相加就是目标数字。

  3.自由游戏,独自表演

  1)同捉的四人进行这个游戏,看看谁能最先成为魔法师?

  2)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表演。

  三、魔术的升级版

  1)找规律,让卡片变得神奇—要求:根据每一行的规律将表格填完整。

  2)验证规律。

  3)用新表格再来玩一玩变魔术。

  四、小结

  1.说说今天变魔术的感受。(虽然还有其它揭密的办法,但是计算的办法让我们感觉最快。)

  2.今天的魔术用了怎样的教学方法,减法可以怎么玩?

  活动反思:

  此次教学活动定位在快乐学习数活动,孩子们上个星期已参观了小学,对入小学很感兴趣,通过调动孩子加、减法运算的经验来尝试玩魔术游戏,同时分享有价值的细节,孩子总体还是比较有兴趣的。

  不足:活动预设孩子会兴趣高涨,可以自己较快找到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扩展。但在活动开始后感觉进展有点拖沓,交代不够清晰,应该简单明了;活动中数字引出时,应加强方法上的提醒,同时强调规则意识,注意引导孩子进行规律性的探索,还要善于调整(如孩子有2张表格填写不正确时应让孩子再尝试),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

17、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教案设计反思

  设计意图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至6岁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我选择了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鼓励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五位客人,桌子上只有三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重点)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难点)

  活动准备教师用材料:挂图《贪吃的老鼠》、教具《贪吃的老鼠》、数字卡“1234”、符号卡1。

  幼儿用材料:探究册第22至23页、亿童数学区“点数高楼”、自备气球卡,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嘴巴尖尾巴长,偷油吃又偷粮,白天洞里躲,夜晚出来忙。请小朋友们猜一种动物。(谜底:老鼠)。

  (二)集体探究。

  1、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教师将教具中的五根香肠放在挂图上,提问:厨师晚上在储藏柜里放了五根香肠,贪吃的老鼠偷走了一根。大家看看还剩下几根香肠?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卡和符号卡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储藏柜原来有五根香肠,老鼠偷走了一根,还剩下四根,可以用减法算式5一1=4表示。减法就是从原有的数量中减去拿走的数量等于剩下的数量。(用汉字算式表示出来:原有的一拿走的=剩下的)

  2、进一步理解5的减法。

  教师提问:还有一些食物也被偷走了,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储藏柜上每层还剩下多少食物?

  教师请幼儿展示结果后,小结:我们可以先数出储藏柜每层有多少食物,然后再数老鼠偷走的食物,最后将原有的食物减去偷走的食物就是剩下食物的数量。

  (三)分组探究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分组探究。

  第一组:操作亿童数学区“点算高楼”。幼儿在数字棒上操作方块积木,进行5的减法计算与填写算式的活动。

  第二组:操作自备材料气球卡。两人一组,一人在桌子上摆出五个气球卡片,另一人拿走其中几张气球卡,摆卡片的人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第三组:操作自备材料雪花片。两人一组。一人先用雪花片摆出总数,如五个雪花片,另一人用手遮住其中几个,同伴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四)结束活动

  1、玩游戏“老鹰抓小鸡”。

  教师扮演鸡妈妈,请五名幼儿上台扮演小鸡,一名幼儿扮演老鹰。游戏开始后,“鸡妈妈”带领“小鸡”躲避“老鹰”的追捕。“老鹰”每抓到一只“小鸡”,其余幼儿说一说还剩下几只“小鸡”,可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鸡和老鹰,尽可能让每名幼儿的参与游戏中。

  2、幼儿收拾材料。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活动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课程设置结合幼儿生活容易理解,活动过程清晰幼儿容易理解减法的意义。

18、幼儿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大班教案

  在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5至6岁幼儿数学认知的目标是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十以内的加减运算,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简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为此,我选择了大班探究数学《贪吃的老鼠――5的减法》,鼓励幼儿通过学习尝试自己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家里来了五位客人,桌子上只有三个杯子,还需要几个杯子等。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识并理解减法算式,学习五的减法运算。(重点)

  2、尝试通过操作与游戏活动感知并理解减法的意义。(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用材料:挂图《贪吃的老鼠》、教具《贪吃的老鼠》、数字卡“1234”、符号卡1。

  幼儿用材料:探究册第22至23页、亿童数学区“点数高楼”、自备气球卡,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嘴巴尖尾巴长,偷油吃又偷粮,白天洞里躲,夜晚出来忙。请小朋友们猜一种动物。(谜底:老鼠)。

  (二)集体探究。

  1、初步感知减法的意义。

  教师将教具中的五根香肠放在挂图上,提问:厨师晚上在储藏柜里放了五根香肠,贪吃的老鼠偷走了一根。大家看看还剩下几根香肠?教师引导幼儿用数字卡和符号卡记录操作结果。

  小结:储藏柜原来有五根香肠,老鼠偷走了一根,还剩下四根,可以用减法算式5一1=4表示。减法就是从原有的数量中减去拿走的数量等于剩下的数量。(用汉字算式表示出来:原有的一拿走的=剩下的)

  2、进一步理解5的减法。

  教师提问:还有一些食物也被偷走了,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储藏柜上每层还剩下多少食物?

  教师请幼儿展示结果后,小结:我们可以先数出储藏柜每层有多少食物,然后再数老鼠偷走的食物,最后将原有的食物减去偷走的食物就是剩下食物的数量。

  (三)分组探究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分组探究。

  第一组:操作亿童数学区“点算高楼”。幼儿在数字棒上操作方块积木,进行5的减法计算与填写算式的活动。

  第二组:操作自备材料气球卡。两人一组,一人在桌子上摆出五个气球卡片,另一人拿走其中几张气球卡,摆卡片的人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第三组:操作自备材料雪花片。两人一组。一人先用雪花片摆出总数,如五个雪花片,另一人用手遮住其中几个,同伴迅速说出算式及答案。

  (四)结束活动

  1、玩游戏“老鹰抓小鸡”。

  教师扮演鸡妈妈,请五名幼儿上台扮演小鸡,一名幼儿扮演老鹰。游戏开始后,“鸡妈妈”带领“小鸡”躲避“老鹰”的追捕。“老鹰”每抓到一只“小鸡”,其余幼儿说一说还剩下几只“小鸡”,可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鸡和老鹰,尽可能让每名幼儿的参与游戏中。

  2、幼儿收拾材料。

  教师与幼儿共同收拾整理活动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课程设置结合幼儿生活容易理解,活动过程清晰幼儿容易理解减法的意义。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19、大班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0、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猫捉老鼠》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1、大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猫捉老鼠》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能准确迅速地进行运算。

  2、发展幼儿的灵敏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游戏秩序。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老鼠(背后有式题)、小猫头饰、拱形门、海洋球(球上贴有算式)、投球盒(盒上数字为1-10)、算式题(幼儿、老师都有)、彩旗(旗上有数字)、布置场景、铃鼓一只、雪花片

  活动过程:

  1.老师扮演猫妈妈,幼儿扮演猫宝宝

  师:宝宝们,今天妈妈带你们出去玩,好吗?来,坐上火车,出发啦!(火车音乐)

  进场后转一圈

  2.无意发现鼠迹

  师:呀,这里真漂亮,你们找个朋友玩一会儿吧!

  宝宝,你们快来看哪,这里怎么乱七八糟,是谁干的呀?瞧,这里还有老鼠脚印呢!

  幼:老鼠

  师:喔。原来是老鼠干的坏事情呀,我们来收拾一下(带领幼儿将垃圾捡干净)

  师:宝宝,来,我们坐下来想用什么办法对付他们,好吗?

  幼儿坐好后

  师:宝宝们,你们想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呢?

  幼儿讨论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小朋友想得办法真多,现在妈妈就来教你们一些捉老鼠的本领,好吗?

  3.老师教本领

  A.看谁脑筋动得快(看算式说答案)

  师:妈妈现在就来看看哪个宝宝的脑筋动得最快,好吗?

  出算式,幼儿说答案

  B.对暗号(复习对数游戏)

  师:刚才,宝宝们的脑筋动得真快,现在妈妈还要来考考你们,待会儿抓老鼠时,妈妈和你们会有联络暗号,我们的暗号是看妈妈小旗上的数字,听妈妈跺脚,你们接下去跺,让妈妈跺脚的次数和你们跺脚的次数合起来是小旗上的数,好吗?

  C.看谁耳朵灵(听得数出算式)

  师:现在妈妈要来考考你们的听力,看谁的听力最棒,好吗?请你们从小椅子下拿出卡片,妈妈拍铃鼓,你们听是几下,把你卡片上的算式算出答案,如果答案跟妈妈铃鼓声一样,那就站起来,好吗?

  D.打靶(综合练习)

  师:现在妈妈来请你们玩个游戏,把你的小椅子和卡片放到前面来,好吗?

  幼儿摆好椅子后

  师:宝宝,瞧,这里有什么,知道怎样玩吗?谁来说一说

  老师交代要求,幼儿练习投掷,玩后,老师检查对与错。

  4.执行任务

  师:宝宝,你们的本领练得真棒,现在我们就出发去抓老鼠啦!来跟在妈妈后面

  放音乐,走一圈,停下

  师:宝宝们,现在妈妈先去试探一下,待会儿我们用暗号联络,好吗?

  老师悄悄走过去,用小旗挥挥,跺暗号,幼儿回答。

  A.先派一名幼儿抓

  师:瞧,老鼠真狡猾,还有问题让幼儿回答对了才能真正抓住。宝宝把题目算出来,抓住一只就到妈妈这里来领奖。

  幼儿计算后到老师那里那雪花片(老师看幼儿题目是否正确,如正确才给予雪花片)

  老师小结:今天开心吗?谁抓的老鼠最多?

  5、结束部分

  带幼儿开火车回家。

  活动反思:

  一、借助情景记忆歌词。对于一首新歌如何让幼儿能更快地记住歌词?活动开始部分我给孩子们表演了《猫捉老鼠》的情景。我边表演对孩子们说:“有一天晚上,动物们都睡着了。老鼠妈妈我呀肚子饿了,就去找吃的东西。我跑来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兴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觉。咦?不好,大猫来了,赶快找个地方躲起来。”

  表演完,我提问:“小老鼠在干什么?现在干什么?这时候,谁来了?它来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来跑去、现在吃米、现在睡觉、一只大猫来了、它要抓老鼠”。为更好地让幼儿记忆歌词,我和幼儿一起将情景再次表演。为激发幼儿表演的积极性,我说:“小老鼠们,你们肚子饿吧,我们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忆情景并记忆歌词: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饿了,他们就跑来跑去,找吃的东西,后来找到了很多大米,他们就高高兴兴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觉,正当他们睡觉的时候一只小猫跑上来了,来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问巩固歌词。

  受年龄限止,小班孩子回答问题往往会出现“跟风”现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单一而乏味,不能促进孩子的积极思维。活动中教师如何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有效的反馈呢?如果仅仅让老师来总结概括可能会限制幼儿的思维,而“追问”是一种有效地课堂互动方式,对于幼儿思维的开拓与发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老师要学会追问。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每一个环节都运用了追问来让幼儿对歌词进行巩固。

  比如:刚才,我们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刚才的情景表演,幼儿都知道是在找吃的东西。再追问: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东西呢?再通过动作加以提示,幼儿学会了歌词:跑来跑去一词。小老鼠跑来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欢吃什么呢?幼儿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饱了,会做什么事呢?这样第二段第三段歌词就产生了。

  三、接球转球提升意义。

  在活动中,好多幼儿会跟随老师的提问做出回答。但总有个别幼儿的回答超出人们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让人无法做出回应。那么,我们老师怎么来接好这样的怪球呢?在活动中,为了加深幼儿对第四段歌词的记忆,我故作害怕的神情问:“小老鼠睡觉时发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们知道是什么事吗?”幼儿都知道是猫来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猫呢!”这句话虽然没有其他人听到,但让我捕捉到了。我一时打了个想让他过去,但一想,不能这么做。对着小朋友说:“刚才任皓宇说不怕大猫呢,可老鼠妈妈我怕,要赶紧找到地方躲藏起来哦。”听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儿应和着我,份份说:“老师,我也害怕大猫,我也要躲藏起来!”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结果吗?思考一下,再追问:“我们真的怕大猫吗?”几个聪明的幼儿说:“我们是在做游戏呀。”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到,老师轻轻的一句追问,就让幼儿回到了正确的思路上来。所以,活动中,我们老师首先要避免重复幼儿的回答,注意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给予一个正确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儿抛过来的球、转好给幼儿的球,把活动提升一定的意义上来。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讲解游戏玩法和规则也是游戏得以开展的最重的环节。只有把游戏玩法和规则让幼儿听明白,游戏才能真正开展。幼儿因为有了情境帮助,对游戏的情节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进行游戏了,老师通过简单的提问帮助幼儿明白了游戏方法,小朋友们也听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东西时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双手取物送口中的动作,老鼠睡觉了就作睡觉的动作,后来一只小猫来了,我们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师生游戏一二次后,有幼儿要求自己来做大猫。在说出:“老师想请小朋友们也来当当小猫,去捉老鼠,好不好?”请一个能干的幼儿表演后,为照顾到全体幼儿,又为避免上课时间太长,我让几个幼儿合作表演大猫。其实,这样除了让表演的几个幼儿相互学习表演,也让能力弱的幼儿也有表演的机会呢!

  看着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动幼儿是喜欢的,当小老鼠为了不被发现轻手轻脚偷偷摸摸的表演,当猫为捉老鼠尽力去跑时,幼儿的活动兴趣达到了高潮,也给这节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22、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小老鼠和大老虎》教案反思

  【教材依据】

  《小老鼠和大老虎》,一个是微不足道的小老鼠,一个是强悍威武的大老虎,作者让这二位成为好朋友,真是用心良苦啊!选用这个绘本,是因为在幼儿园里,很多幼儿在玩玩具的时候容易发生抢夺、争吵。用这个故事,让幼儿明白友谊的珍贵,珍惜朋友!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绘本是以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的友谊为主线。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在他们之间存在着种种不平等,这使得小老鼠做出了离开大老虎得决定……最后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个图画故事的"核"终干显露出来了:什么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需要以诚相待、平等互利的,真正的朋友是需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的。当发生冲突的时候,更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一个要学会妥协,一个要学会原谅--这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最有效方法。这个风趣的故事让孩子明白:友情就意味着平等相待、同甘共苦。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方法与途径:通过阅读、猜想、表演等方式,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情感与评价: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3、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小老鼠、大老虎的情感及其变化的过程,尝试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友谊必须建立在真诚、平等的基础上。

  二、教学准备

  1.PPT《小老鼠和大老虎》、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

  2.玩偶小老鼠、大老虎

  3.小老鼠、大老虎图片若干(不同形象)

  三、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教师出示玩偶,引导小朋友观察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

  基本过程:

  (一)了解角色形象,猜测故事情节。

  1.尝试用动作表现大老虎、小老鼠角色形象。(教师做引导)

  2.大胆猜测大老虎和小老鼠之间会发生的事情。

  教师:高大的大老虎和矮小的小老鼠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3.自主探索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老鼠和大老鼠的内心独白 。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可以在图片上找一找答案!

  4.简单分析角色特征。

  教师:在小老鼠和大老虎发生的这些事情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

  教师:在故事中这又是一只怎样的一只大老虎呢?

  (二)感受故事情节的转折,大胆猜测角色的心理变化。

  1.倾听讲述,感受小老鼠的心理变化。(教师播放故事)

  2.猜测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各自的心情及心理变化。

  教师:小老鼠和大老虎分开后,它的心情会如何呢?

  教师:大老虎没有了小老鼠这个朋友了,它心里会怎样啊?

  教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样?如果你是大老虎呢?

  (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1.通过看一看、听一听、模仿等方式,主动探索故事情节的发展。

  2.了解小老鼠和大老虎和好后的样子,懂得真正的朋友之间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的。

  (四)完整倾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五)尝试用动作、表情、语气表达角色的心理变化。

  1.分析角色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师:在这个故事里,小老鼠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说一说发生了哪些变化吗?

  教师:大老虎的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小朋友能说一说,表演一下吗?

  2.用动作表现角色的心理变化。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把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心理变化演一演,好吗?(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大老虎,另一个老师和部分幼儿扮演小老鼠。)

  结束:教师小结:懂得和好朋友平等相处。

  四、活动延伸

  1.把绘本放到图书区,指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自主阅读。

  2.在表演区提供相关道具,鼓励幼儿自由进行表演。

  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我一直尊重幼儿,让幼儿成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每一个环节都会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纲要》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抓住幼儿爱看动画片的心理,带他们完整欣赏故事,从而使得幼儿全身心投入。通过这篇故事的学习,孩子们都懂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做事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朋友和自己之间的平等。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的参与性高、注意力集中、目标达成效果好。

  五、教学反思

  绘本《小老鼠和大老虎》主要是讲述了小老鼠和大老虎从一开始相处不平等,小老鼠害怕高大威猛的大老虎而不得不让着大老虎,可是他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后由于大老虎踢倒了自己最爱的城堡而使矛盾激化,和大老虎绝交。最后大老虎改正所有的缺点,小老鼠原谅他,两个好朋友真正平等、友好的游戏的故事。

  如今,孩子们的自我意识膨胀,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争抢角色的事情,本次活动很好的告诉了孩子们怎样和自己的好朋友玩游戏。通过活动孩子们知道了玩游戏时怎样做是公平的、大家都开心的。在游戏中大家能够互相谦让,不再理所当然,能够顾及到同伴的心情与感受。

  在此次绘本活动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看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形象对比,然后在讲述故事中,让幼儿模仿小老鼠和大老虎的对话,体验小老鼠的不开心。同时通过移情作用,想一想,如果你是大老虎在小老鼠生气以后你会怎么做?让幼儿自我认识自己在平时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且改正。

  此次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玩游戏时能够更好的分工与合作!

  附:故事《小老鼠和大老虎》

  我是一只老鼠,看见了吧,一只很小的小老鼠。我身后那个又高又壮的家伙是大老虎,我们俩是好朋友。可是,怎么说呢,我们之间还是有点小问题。

  每次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大老虎总是当好人,我总是当坏人。大老虎说:"好人最后总是会赢的!"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分甜面圈,大老虎分到的那块总是比我的大。大老虎说:"这样分才对嘛!" 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每次看到想要的花儿,大老虎总是命令我跳下去采给他。大老虎说:"好美的花啊!"唉,我能说什么呢?我不过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

  有一天,我用积木搭了座城堡,这是我搭过的最大的一座城堡!"快看--大老虎!"我得意极了。大老虎头也不回,只是怪声怪气地说:"呦,不错嘛。"突然,他跳起来,大吼一声"呀--"用他刚刚学会的空手道把我的城堡踢飞了!

  "够了!"我气得大叫起来,"我再也不跟你玩了!虽然我只是一只很小的小老鼠,但是,你也不过是个很大的大坏蛋!哼,拜--拜!"我好生气,好伤心啊!其实,我更多的是害怕。以前,我哪敢这样对大老虎大喊大叫?只是这一次……

  大老虎找到我了!我的心吓得"咚咚"直跳。完了,这下他会像踢飞我的城堡一样,一脚把我踢飞。"走开!"我冲他叫起来,"我才不怕你呢!别过来!"

  奇怪的是,大老虎并没有踢我。原来他重新搭好了我的城堡。真的呐!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说:"玩不玩'西部牛仔'的游戏啊?这样吧,你当好人,我当坏人。"哈,终于可以当好人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大老虎又说:"吃不吃甜面圈啊?这样吧,你吃大的,我吃小的。"哈,我终于可以吃大的那块啦!可是,我告诉他:"我还是不想跟你做朋友。"

  最后,大老虎说:"要不要花啊?这样吧,我下去给你摘!"哈,我随便指了一朵,他就勇敢地跳了下去……"嗯……可能吧。"我闻着花香告诉他,"我可能会再跟你做朋友,不过,只是有可能喔。"大老虎听了,很开心。

  从那天起,我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玩了--有时候我当好人,有时候他当好人。有时候我去摘花,有时候他去。对了,吃甜面圈时,我们一人一半了!这真是太好了!可是,我们还是出现了一个问题……

  又来了一个更高更壮的家伙!天哪……

23、大班社会活动《乡下老鼠进城》《小老鼠进城》教案点评反思

  设计思路: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目标之一。4~5岁幼儿已有初步规则意识,出现自律规则的萌芽,是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遵守基本行为规范的关键期,且在游戏中幼儿的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的能力胜过其他活动。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幼儿对社会中各种交通标识认知的已有生活经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以故事情境和游戏的形式来满足幼儿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体会交通标识的重要性并学会遵守交通规则。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认识交通标志的活动,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够按交通标志要求遵守交通规则。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在家长带领下观察过马路上的交通标志,知道交通标志的基本作用。

  2.物质材料准备:

  (1)红绿灯人行横道的图标、常见的交通标志

  (2)模拟城市地图、玩具小汽车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主题

  1、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红灯停绿灯行》,引入幼儿进入座位上。

  2、师:"我们刚刚玩了个什么游戏呢?今天小朋友讲一个关于《小老鼠进城》的故事,仔细听哦,听一听里面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

  1、讲述小老鼠的遭遇,引起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兴趣。出示图片。

  (1)师:"小老鼠在里面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啊?"

  :"它为什么会被警察叔叔罚款?怎么样才能不被罚款,你们能帮帮它吗"

  (2)幼儿观察图片上的交通标志,引导幼儿说出三类交通标志分别代表的意义。

  师:"你们知道这些标志带标什么意思吗?

  "这些标志怎么有蓝色、红色还有黄色的呢?它们都代表了什么?"

  教师小结:标志意思

  (3)

  (4)网络连线警察叔叔总结三类不同颜色交通标志分别代表的意义。

  (5)引导幼儿大胆猜测交通标志的意思。

  与动画小老鼠互动,加深对交通标志的认识。

  3.幼儿设想讨论:

  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会撞车、撞伤人等等很危险),再次网络连线警察,总结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重要性。

  4.游戏"小老鼠进城"

  教师出示小老鼠进城地图,将老鼠进城时所遇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向幼儿交代游戏规则,并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一副地图,一个小汽车,让幼儿找出正确的路线,帮助小老鼠进城。

  5.教师总结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中,通过小老鼠进城的故事,认识交通标志,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认识比较常见的标志。在活动中,活动环节还算顺,不过就是总结的有点赶,小结时没有和孩子解释的很清楚,总结不够精辟,不够到点上,讨论的时间不够长,抛出去的问题,也有语病句,让孩子对问题不够理解。

  教案2参考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2、知道马路上开车、行走要遵守交通规则。

  重点: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

  难点:说出幼儿园生活中需要的交通标志。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在家长的带领下,认识了一些交通标志。

  2、物质材料准备:一个老鼠头饰;各种交通标记;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一辆玩具汽车

  活动过程:

  一、用故事导入主题

  1、演示手偶,激发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手偶:今天早上,我接到乡下老鼠贝特的电话,说碰到了一个难题,想请我们帮个忙。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引起幼儿认识交通标志的兴趣。

  二、认识交通标志

  1、出示挂图。

  瞧!小老鼠贝特把这些交通标志都给画了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都代表着什么意思吧!

  2、根据幼儿的回答,详细讲解每个交通标志的名称和意义。

  3、幼儿设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三、游戏“你指我说”

  教师点一个交通标志,幼儿说出它的意思,或者教师说出交通标志,幼儿点出来。

  四、游戏“乡下老鼠进城”

  教师出示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将老鼠进城时所遇到的标记贴在地图上,让幼儿找出正确的路线,帮助乡下老鼠进城。

  五、交流讨论

  1、认识其他交通标志。

  还有哪些交通标志呢?

  2、将交通标记贴在幼儿园需要的地方。

  今天,我们学到了那么多的交通标记,你觉得有哪一些可以贴在幼儿园里呢?

  六、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仔细观察幼儿园,并把相应的标记贴在幼儿园醒目活动反思:

  中班有一个主题是“我们去游玩”,其中有一节比较有趣的社会活动《小老鼠进城》,幼儿从小班的认识红绿灯的水平提高到认识马路上的交通标志,是一个认知上的提高,是对社会规范的进一步认识。中班的认知欲望逐渐增强,会有意识地关注到生活中的各种标志。本次活动以故事设置情境来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索认知兴趣;接下来“你说我点”的游戏则把幼儿的兴趣点再次激发;最后,模拟“小老鼠进城”的情境,出示一张小老鼠进城的地图,让幼儿沉浸在故事中思考,寓教于乐。但是,也有不少遗憾:

  1、幼儿实践的参与程度太少,操作性较小,幼儿的兴趣很大却不能满足他们的愿望,建议可以简单地进行“交警和司机"的游戏,在场地上设置简单的“井"字形马路,让一部分幼儿当交通牌,一部分幼儿当交警,一部分幼儿当司机,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参与的机会。

  2、增加活动科学性,虽然是社会活动,但是认识交通标志是偏向科学性的,让幼儿观察形状,颜色,分出红色警示标牌,黄色提示标牌等,红色代表禁止类的交通标志,黄色代表提醒类的交通标志。

  3、社会活动从生活中来,也要回归到生活中去,建议活动中用实拍照片来代替打印的图片,最好是幼儿熟悉的场景,例如幼儿园周边的交通标志可以拍下来,小区周边的交通标志也可以拍下来,这样幼儿更能明白这些交通标志的实际应用。

  总之,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明白,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要尽量满足幼儿的愿望,让他们动手操作,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高控。

  专家点评:

  社会活动《小老鼠进城》以故事引出主题,通过帮助小老鼠贝特解决困难,让幼儿进一步认识、巩固常见的交通标志,了解交通标志的特征和作用。从活动的现场看,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活动中也看到有一些幼儿对交通标志及其作用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基于幼儿生活实际的社会性教育是可行的。教师通过游戏“你指我说”来强化幼儿对交通标志的认识,又通过说说设想“如果我们生活中没有了这些交通标志,那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来让幼儿了解交通标志的作用。最后,让幼儿学以致用,在一张乡下老鼠进城的地图上,贴出适应的交通标志,再来带着小老鼠贝特开到目的地,赋予了学习交通标志为实际生活服务的教育理念,

  这是最大的亮点。建议,最后的环节如果把整个活动室当成地图,幼儿可以选择当交通标志也可以当司机,那么其实践性会更有煮义。

  教学反思:

  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24、大班教案《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正方形,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感受平面形与立体的区别。

  2、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它的名称和最显著特征 。

  3、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正方体的快乐。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正方体,知道它的显著特征。

  2、难点学习按形体的明显特征分类,提高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活动准备

  包装盒、正方形卡片、正方体展开图、剪刀、彩笔、胶棒(人手一份)、各种装饰材料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故事《喜羊羊的礼物》引题,教师讲述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让我们一起看看喜羊羊的礼物是什么呢?(出示包装盒)里面会有什么呢?一起探索包装盒里的秘密?

  二、基本部分、

  1、自由探索: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自己的包装盒与别人比有何不同?

  2、探索秘密包装盒里的物品(正方形卡纸),复习巩固正方形的特征

  3、比较正方形和包装盒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让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师幼共同总结正方形是平的,包装盒是有棱角的,而且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正方形有一个面,包装盒有六个面。

  4、小实验:让幼儿自由想办法,看看包装盒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

  5、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他们手中的包装盒是正方体的,巩固正方体的特征。

  6、制作数字魔方:师幼共同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看一看有几个正方形组成?讨论制作方法,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及时给与指导。

  7、游戏:抛数字魔方(教师抛魔方停下时,看魔方面上是数字几,幼儿就拍几下手或跺几次脚)

  8、出示各种包装盒,请幼儿说出哪些是正方体的,哪些不是,为什么?

  9、请幼儿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正方体的。

  三、结束部分

  1、装饰数字魔方,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展示作品。把魔方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并说一句祝福的话。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5、大班科学教案《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2.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毛线、纸、水彩笔、正方体若干、立方体若干、大小不同的泡沫板。

  活动过程

  1.导入环节

  用礼物的形式引出认识的对象——正方体,初步认识正方体。

  2.基本部分

  (1)玩一玩:幼儿进行第一次探索。

  幼儿观察正方体的特征,自由拼搭。

  教师总结:正方体是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正方体有6个面。请幼儿进行验证。

  (2)搭一搭:幼儿进行二次拼搭。

  在第一次拼搭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拼搭,要求6人一组合作搭出正方体。

  总结:幼儿在拼搭的时候要找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泡沫板才能拼搭出一个正方体。(banzhuren)少一个正方形和六个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都不能拼成一个正方体。

  (3)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利用提供的工具量一量找出正方体。

  总结:突出个别的,把不正确的进行讲解。

  3.结束:找一找

  小朋友真棒,在我们幼儿园中也有好多的正方体,我们出去找找吧。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6、大班教案《正方体和长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能正确地认识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名称及特征。

  2、能在活动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以及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3、使在探索活动中提高对认识立体图体的兴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正方体、长方体制作材料纸若干张,正方体、长方体积木若干块。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观察两张制作材料,讲述异同。“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两张纸,请你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点:都有6个图形组成。不同点:一张纸上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组成。还有一张纸上有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2、幼儿操作活动。

  “今天老师就要请小朋友用这两张纸来变魔术,怎么做呢?”

  (1)介绍制作形体的方法。

  出示示意图,教师简单讲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讲述异同,介绍形体名称。(正方体、长方体。)“你们做的两件东西像什么?“(积木、盒子)“它们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还有长方形。

  老师手指正方体的一面,这就叫面。我们一起数数它有几个面。(6个)“这6个面都是怎样的?”(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由6个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形体它的名字就叫正方体。“请你把你做的正方体找出来,说说它是什么样的?”现在请你们拿出 你制作的另一个形体,数数上面有几个面?每个面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6个面里有正方形和长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长方体。

  归纳小结:正方体的6个面是一样大小的正方形。长方体的6个面,有的都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有的4个面是长方形(面对面的一样大),2 个面是正方形。

  3、按特征标记将正方体与长方体分类。

  出示贴有正方体与长方体标记的两个篮子。“这里有两个篮子,篮子上分别贴有什么样的标记?”(正方体、长方体。)请你们把桌子上的各种形体送进带有特征标记的篮子,并说说你送的是什么形体。

  4、搭积木游戏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

27、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帮小动物分家—6的分解》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已有5的分解经验,感知6的分解组成,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

  2.通过帮小动物们分家,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

  3.有观察力、分析力、记录能力,产生对数学探究的兴趣。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让幼儿掌握6的五种分解方法。(重点)

  让幼儿理解数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的规律。(难点)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蚂蚁搬家图片,熊猫图片,鱼图片,记录卡,数字卡片

  经验准备

  幼儿已掌握5的分解和组成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老师:小朋友们早上好呀!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教师出示蚂蚁搬家图片),

  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随机提问幼儿)对,是小蚂蚁在搬家。冬天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在搬家,熊猫一家邀请我们去帮助他们搬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熊猫及房子图片)

  二、通过游戏,深入探索

  1.老师:你在图片里看到了什么呀?那就请小朋友帮助小熊猫来分房子吧。请小朋友到前面说一说自己帮熊猫分房子的结果是什么?(随机提问并记录幼儿的分法然后师幼贴数字卡片共同呈现分解结果)

  2.(出示池塘图片)

  老师:熊猫家养了一池塘的小鱼,这些小鱼也需要搬去新家,现在熊猫每家都只有一个鱼缸,我们帮他们把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吧!(请小朋友们上前分解)

  3.创编儿歌,加深记忆。

  6条小鱼水中游,一边1一边5。

  6条小鱼吐泡泡,一边2一边4。

  6条小鱼来跳舞,一边3一边3。

  6条小鱼翻跟头,一边4一边2。

  6条小鱼笑嘻嘻,一边5一边1。

  三、幼儿观察,发现规律

  引导幼儿观察“6”的分解式,共同探讨规律,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有序的进行“6”的分解组成。启发幼儿发现左侧数字是逐一递减的,右侧数字是逐一递增的。从而得出:分出来的两个数一个数减1,另一个数加1,总数不变。(互补关系)。同样,再引导幼儿比较第二组和第四组,认识到:他们都有2和4,只是换了个位置,2和4、4和2合起来都是6(互相交换)。

  四、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玩数字游戏碰球

  交代游戏要求:两个数合起来是6。

  师:我的1球碰几球?(随机提问,幼儿自由回答)。

  活动总结

  帮小动物们分家是一个有趣有爱心的操作游戏,他既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分析力,以及探究欲望。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年龄阶段的特点,可能需要教师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关注。

28、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认识正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探索中感知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操作中增强观察比较与合作的能力。

  3.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大正方体一个、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玩具、积木等。

  4. 课件。

活动重点

  知道正方体的名称以及正方体有六个大小形同的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活动难点

  能用观察比较的方法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活动过程

  (一)出示正方形的纸,复习导入

  1.小客人是谁?它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幼儿操作、交流。

  小结: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边和角都能重合,说明边一样长、角也是一样大的。这是一种办法,也可以用一条线来测量一下。

  (二)出示正方体,感知正方形的特征

  1. 你认识它吗?它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小结:正方形的面是平面的,正方体是有棱角的,有空间的,是由六个正方形组成的。

  (三)观察完整的“正方体展开面”,进一步了解正方体的特征

  1.数一数:有几个图形呀?(六个)

  2.看一看:每个图形都是什么形状呀?(正方形)

  3.比一比:每个正方形一样大吗?(一样大)

  4.六个一样大的正方形组合起来就变成了“正方体”。

  小结: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四)寻找正方体

  1.在提供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检查验证

  3.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

  4.找一找,图片里面有哪些东西是正方体?

  5.小朋友,你们家里有哪些东西也是正方体的?

  (五)活动延伸

  拼搭正方体,在生活中正确辨别正方体盒长方体。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比较法、观察法、对比法,让幼儿能直观看到形与体的区别和本质联系,从而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点,从而解决活动的重难点使活动有效开展。活动开展中,幼儿兴趣浓厚,经过操作比较,能大胆表达形与体的区别,知道体是在形的基础上构成的,而且在拓展环节,幼儿能拓展思维,积极表述生活中那些物品是正方体的,使经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内化。

29、大班主题优质课教案《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含反思

  动目的:

  1、能叫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

  2、进一步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认识,了解平面和立体的不同。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积木、纸盒

  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硬纸片,正方形和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和长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一样大

  活动过程:

  1、复习巩固认识正方形和长方形。

  教师分别出示正方形和长方形,让幼儿说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告诉幼儿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名称。

  3、发给幼儿(每组)长方体、正方体、正方形、长方形各一个,让幼儿随意摆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

  4、教师与幼儿一起比较、总结:按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六个面,它的每一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体的每个面重叠比较)它的六个面一样大。

  5、让幼儿说出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哪些物体是正方体。

  教学反思:

  本活动的知识点多,都是概念性的,巩固学习时,幼儿易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教者改变了传统方式,根据教学目标另行设计了以幼儿熟识的实物为载体,使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动一动及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幼儿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从而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培养幼儿愿意探索的习惯。

30、大班教案《小老鼠的探险日记》

活动目标:

  1、仔细观察图片,依据日记进程,大胆猜测,连贯表示。

  2、在图片排列的过程中,享受故事的乐趣。

  4、在感知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理解角色特点。

  5、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PPT、背景音乐、小筐、拼图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朋友们好!我是闫老师,现在给客人老师打个招呼吧!

  2、师:今天闫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种东西,看是什么?

  幼:日记。

  师:日记里都写什么?

  幼:用图画记录的每天事情,

  师:有的日记记录的是高兴地事,有的记录的是悲伤的事。

  师:(出示小老鼠)这个日记本是他们俩的,看看他们的这本日记本用图画记录的是什么事?

  师:他们带的什么?

  幼:相机、地图、绳子、笔。

  师:这两只小老鼠的日记本里出现了相机、地图,带这么多东西去干什么?这次要去丛林里去探险。这是一本《小老鼠的探险日记》

  二、中间部分:

  (一)、观察图片1——4幅图,并猜测内容。

  1、两只小老鼠想去寻找野生动物了(出示动物剪影)。两只小老鼠天还没亮就出发啦,一座巨大的山崖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小老鼠的探险日记从这一天开始了。

  2、小老鼠的记录就从这里开始了。

  第1天:他们像专业运动员一样登上山坡。

  第2天:他们在山坡上走了很长的路。

  第3天:他们遇上了大嘴的老鹰,还给她拍了张照片。

  第4天:在山坡上依然爬行,眺望远方,看看有没有发现野生动物。

  3、小朋友们,小老鼠的记录记到这里有几天?记录了什么事?(第1天,第2天,第3 天,第4天)。

  4、老师完整讲述4天日记。

  (二)观察5——10幅图,并进行猜测。

  1、现在有四天小老鼠的日记,那10天的日记还有几天?6天的日记要是让一个人去记有些困难,那15个人,三个为一组,说说六天的日记怎么记?先找到好朋友坐在一起。3人一组怎么分?第5第6一个,第7第8一个,第9第10一个小朋友,闫老师把六天的日记一下子给大家,你们要按照分好的天数认真的去看去记。等音乐消失,这些图片就全部消失了。要把六天的事情牢牢记住哟!

  2、放音乐,出示6天PPT,时间够了,每人要记住自己的那两天事情哟!都记住了吗?

  3、关掉PPT,请3人一组到前边,出示10天的PPT,请幼儿到前边讲述,讲一张打开一张。

  幼: 第5天:他们到悬崖边,好像走到了尽头.

  第6天:他们下山了,带着降落伞降落了。

  幼:第7天:他们走进山洞去探险,用手电筒照了一下,什么动物也没有。

  第8天:他们在山洞铺上桌布,吃野餐。

  幼:第9天:他们在山下睡觉。

  第10天:当他们正准备回家呢,突然天上飘起雨来,小老鼠准备回家了。

  4、老师完整讲述5——10天内容。

  第5天:两只老鼠什么也没找到,继续往前走,他们到悬崖边,好像走到了尽头,小孩子还是不要走到尽头。

  第6天:他们下山了,带着奶奶送的降落伞安全着陆了。

  第7天:他们着陆之后走进一个巨大的的山洞,可是山洞里什么也没有。

  第8天:他们实在太饿了!决定在大山洞里美美的吃上一顿。

  第9天:他们在山洞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第10天:当他们正准备回家呢,突然天上飘起雨来,小老鼠准备回家了。

  小结:6件事情,每人记住两件就OK了。

  5、师:10天探险,他们为什么而去呢?幼:去探险野生动物,

  有人觉得有,有些人觉得没有,那按照每天发生的顺序,去拼一拼,说不定有新的发现。

  6、幼儿动手合作去拼图,将幼儿作品展示到黑板上。

  7、师:按照第一天的顺序完整讲述进行播放。

  第1天:我们像运动员一样登上山坡,小老鼠正在爬,已经爬上了山坡。

  第2天:他们在山坡上走了很长的路。

  第3天:他们遇上了大嘴的老鹰,还给她拍了张照片。

  第4天:在山坡上依然爬行,眺望远方,看看有没有发现野生动。

  第5天:两只老鼠什么也没找到,继续往前走,他们到悬崖边,好像走到了尽头,小孩子还是不要走到尽头。

  第6天:他们下山了,带着奶奶送的降落伞安全着陆了。

  第7天:他们着陆之后走进一个巨大的的山洞,可是山洞里什么也没有。

  第8天:他们实在太饿了!决定在大山洞里美美的吃上一顿。

  第9天:他们在山洞里美美的睡上一觉。

  第10天:当他们正准备回家呢,突然天上飘起雨来,小老鼠准备回家了。这是雨吗?这是犀牛的尿。

  8、讲述最后一张。不过小老鼠是有备而来的,他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雨伞回家了,小老鼠觉得这次旅行太美妙了,一直为自己没有找到野生动物而伤心呢!可是他们不知道!原来他们就是在犀牛的身上做了一场旅行。咱们到图书管里找找这本书,看看小老鼠探险日记里还有没有其他更有趣的事情。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数学教案小老鼠的魔方—正方体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