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一拳一尺一寸教案

大班教案五大领域及反思 2022-12-26 17:44:02

大班健康一拳一尺一寸教案

1、大班健康一拳一尺一寸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3.了解生病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学会预防生病的方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体各部位整洁卫生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教师:上课的时候你的眼睛应该看什么地方?怎么看?为什么?眼睛看书时间长了应该怎么办?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

2、大班教案《一拳一尺一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快上学了,要注意坐姿端正、握笔正确并注意用眼卫生。

  2.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的内容。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2.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和说说小学的情景。

  师提问:你知道小学生是怎样上课的吗?

  2.教师请幼儿观看,并引导幼儿观察A.教师请幼儿观看图片:神气的坐端正(一),并提问。

  教师:他们上课时是怎么坐的?请你们来学一学。

  B.教师:快上小学了,上课时要坐正,腰挺直,不靠到椅背上;仔细听讲,不随意和别人说话;积极动脑筋,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

  C.教师和幼儿一起看:图片(二),并提问。

  教师: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怎样拿笔写字的?

  D.教师请幼儿学习书中的姿势完成作业。在幼儿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断表扬做得好的幼儿,并提醒握笔、用眼不正确的幼儿。

  E.教师总结:握笔写字时,大拇指和中指握住笔的两旁,食指压在笔的上端,握笔时不要离笔尖太远也不要太近(一寸距离),把笔的中间靠在手的虎口位置。腰挺直(离桌面一拳距离),眼睛正视作业或黑板。

  教师:上课的时候你的眼睛应该看什么地方?怎么看?为什么?眼睛看书时间长了应该怎么办?

  F.教师小结:学习时,我们的眼睛应该正对着老师或者黑板,看书时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且,看的时间长了,应该让眼睛休息一下,可以做做眼保健操,也可以向远处看看。

  3.教师提出问题和幼儿共同讨论并玩“小老师”的游戏。

  A.教师:你还知道怎样做才能当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B.教师请幼儿玩“小老师”的游戏。

  规则: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其他幼儿当小学生,小老师讲故事或者出题目;然后再由小老师选出上课认真的幼儿再当小老师,循环游戏。

  C.游戏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坐姿、用眼、握笔的正确方法。

教学反思:

  过程的改变。远教案比较的传统,说教的地方比较的多,所以根据《指南》精神把教案改成具有可操作的、便于整理总结的、动静结合的活动,使孩子在探索中学习经验,掌握本领。“一拳、一尺、一寸”大家都知道,“一拳”代表“身前与书桌距离一拳”;“一尺”代表“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一寸”代表“(握笔)手指与笔尖距离一寸”。不知不觉中,和本四班的孩子相处已有一年的时间。“一拳、一尺、一寸”的写字姿势是我在课堂上强调得最多的一句话(自我感觉)。每次提醒,孩子们都在原有“坐姿”的基础上“端正”些许。但不提醒马上又会忘记,所以在活动开始时我不提任何的要求,看孩子怎样书写,用手机进行拍摄,把典型的动作拍下来,让孩子自己评说,发现问题自己解决。接着观看小学生的学习,感知我刚才的学习和他们比,还有那些地方做的不好,及时用儿歌进行小结,幼儿容易接受,最后让紧张学习后的眼睛得以休息,做做眼保健操。整个活动中,我把说教的部分设计成幼儿可以操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起引导作用,摆脱了枯燥的说教。

  半日活动还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细节上的缺点,希望自己不断的完善,使课堂更加的有效。

3、幼儿园大班健康领域:一路拳与五步拳武术教案

  【设计意图】

  《一路拳》、《五步拳》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批评的教学组织过程,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过程;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 1—3 式的动作名称术语;80%的学生能根据教师口令做出动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仿、分组体验等练习方法,体会动作 路线,用力方式,感受武术精气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愿意表达内心的想法,积极改正自 身不足之处。

  4.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5.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

  预备姿势及 1—3 式的 手型、步型、步法等动作方法。

  【活动难点】

  动作路线清晰,方向正确,连贯有力。

  【活动准备】场地。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课堂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师生行“抱拳礼”互相问好,说明本 课学习任务和要求。

  要求:精神抖擞,队列整齐,步伐一致。二 、准备部分。

  1.游戏:桃花朵朵开

  游戏方法与规则:幼儿围绕老师拉成一个圆,以一定的速度圆形跑,在跑步的过程中老师会随机报出一个数字或者一个数学算式, 幼儿迅速组成一个队,落单的男生可做两个俯卧撑,女生两个下蹲起。

  2.连贯性的徒手操。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跟着音乐口令师生 一同做操,做的过程中幼儿尽量跟上老师的节奏,遇到不会做的 动作跟着模仿。

  三 、基本部分。

  1.复习:武术基本手型和基本步伐,并给与鼓励性评价

  2.新课讲授

  (1)五步拳:预备姿势及 1—3 式动作要领:

  预备姿势(并步抱拳):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 头往左看

  弓步冲拳 :左脚向左迈一步,成左弓步,同时身体向左转体

  90 度,左手向左平搂收回

  腰间抱拳,同时右拳从腰间冲出。目视前方

  弹腿冲拳:重心前移,右腿经提膝向前弹踢小腿,同时冲左 拳,收右拳。目视前方

  马步架打 :右脚落地,脚尖内扣,身体向左转体 90°,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从腰间向侧冲出;目视 右方。

  组织教学: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① 教师示范五步拳完整动作,幼儿观看示范对五步拳有初步的了解。

  组织要求:幼儿成四列横队,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

  ②单个动作分解示范、讲解,学生模仿教师的动作,听讲解 学习动作名称术语及动作方法。

  组织要求:基本手型以及步伐到位,教师口令清晰。

  采用递进分解练习法进行练习,分组练习动作,组员基本能连贯 成单式动作。教师巡视指导。

4、大班数学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 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活动反思: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5、大班数学活动教案《用尺量一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和学习直尺的使用方法。

  2. 欣赏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了解其不同的作用。

  3. 萌发对测量的兴趣。

  4.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 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各种尺子(直尺、三角尺、卷尺等)

  2. 测量的表格、笔和纸盒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发思考

  师:教师里面的桌子、椅子、黑板,你们知道他们有多宽有多长么?

  师:那如果我想知道他们的有多长有多宽,谁可以帮助我呢?(幼:尺子)

  师:现在请你观察一下尺子上有什么?尺子是干什么用的呢?你在什么地方看到过尺子呢?

  教师小结:尺子上面有数字、有刻度,是一格一格的;尺子是能够用来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

  二、演示和操作

  师:请你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现在请你来数一数直尺上面的小格子(就是刻度),数完以后请你尝试测量一下铅笔盒的长度。<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量出请闭合的长是几个小格子,宽是几个小格子,并把你量出来的结果记录在纸上。

  师:现在你已经量好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告诉我你的测量结果?

  教师小结:测量时尺子和被测量的物体起点要对齐,要及时做记号,继续测量。要记住原来量了多少格,然后把你几次测量的数据加在一起,最后结果就是物体的测量长度。

  三、幼儿思考,提出问题

  师:下面请你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小朋友测量的铅笔盒的长和宽是不一样的呢?(引导幼儿小结:铅笔盒的大小不同,他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就不同。)

  师:现在你可以用你的尺子,和刚刚老师教你们的那种方法去测量别的物体了。

  四、问题迁移,欣赏各种尺(直尺、三角尺、卷尺等),并了解作用。

  师:今天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尺子,请你们先来欣赏一下这些尺子,看看这些尺子有什么作用,你都在哪里看到过这些尺子呢?

  活动反思:

  这一课旨在通过学生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通过实际测量周围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大致知道物体的长度的需求,激发学生认识身上的“尺”,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本节课通过第一部分认识各种尺让学生了解了尺子的分类,第二部分是通过用尺量学生身高和用软尺量学生的头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感受,学会用尺量,第三部分是认识身上的尺,比如食指宽约1cm,小指长约3cm,一拃长约10cm,一步大约50cm,臂展长大约1米等,最后一部分告诉大家可以用自己身上的尺来表示其他物体的长度,整节课下来学生热情很高,也能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他们都很积极地去测量身边的物体,去了解一些身边熟知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学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比如应该多涉及一些类似鳄鱼身体的长度、长颈鹿的身长等等,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了解生活中物体的长度,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

6、大班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

  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

  师: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评析:首先,通过谈话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说说一寸的长度,并用手比一比,再结合老师出示的一寸虫,帮助幼儿了解了一寸所表示的实际长度,帮助幼儿建立一寸虫长度经验,为测量活动作准备。)

  二、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师: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去摆一摆,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

  1、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3寸。

  4、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评析:初次测量的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体现了“幼儿在前,老师在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儿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验证测量结果,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给孩子们很好的测量方法的引导和梳理。)

  三、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认识吗?

  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师: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评析:在这个环节中,组织幼儿给其他鸟类测量最钟爱的东西,通过实践操作,巩固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四、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师:树丛里的鸟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那你们有自己最钟爱的地方吗?你最钟爱身体的那个部分呢?为什么?请你和一个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朋友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

  (评析:进行第三次测量,联系幼儿实际,引导幼儿给自己的好朋友测量最钟爱的地方,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测量方法,并且提升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数学学习为有趣的游戏活动。)

  五、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

  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评析:美妙的歌声升华了活动的主题,让孩子们通过绘本本身的寓意,表达并感受着一寸虫的机智,而且更多体验了情感的要素,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多动脑子想出办法来,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7、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一寸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活动准备: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8、大班数学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banzhuren)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

  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9、大班美术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思路:

  绘本《一寸虫》,讲述了森林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利用自身的优势,在求生的同时为森林里的其他伙伴带来方便和快乐。与一般绘本不同的是,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不仅体验到文学作品带来的乐趣,也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操作(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或许方法并不正确,结果也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

  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便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以达到掌握新方法,积累新经验的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可进一步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理解故事内容,喜欢一寸虫的机智,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中角色的局部图、用纽纽绳制作而成的一寸虫、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起兴趣

  1.今天要讲的故事名字叫《一寸虫》。

  2.你估计一寸虫大概有多长呢?

  【设计思路:幼儿大胆自由猜测“一寸”有多长,既可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情况,同时也让幼儿在猜测中体验乐趣,对故事充满期待。】

  3.【出示图片)这就是“一寸虫”,是故事中的主角,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故事吧!

  二、阅读故事,实践操作

  1.欣赏故事第一段,尝试简单的测量方法。

  (1)讲述故事第一段:一寸虫是森林里的小不点儿,谁也不把它当回事,它总是独自慢慢地向前爬着。一天,一只饥饿的知更鸟看见了它,想要一口吞掉它。一寸虫说:“请不要吃我,我是一寸虫,我会量东西。”“真的吗?”知更鸟说:“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量错了我可要吃掉你。”

  (2)操作:帮帮一寸虫,两个朋友一起,试着用一寸虫量量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设计思路: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两名幼儿一起合作是为了让幼儿彼此学习他人的测量方法,数量充足的一寸虫也为幼儿的成功测量作了准备,教师可从中观察幼儿测量的相关经验与能力,及时发现问题。】

  (3)交流:你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是怎么量的?

  (通常幼儿会用三条一寸虫连接起来进行测量,如图)

  (4)你们用几条一寸虫量出结果的,7

  幼儿:我用三条一寸虫量出来的。

  教师:这三条一寸虫是怎么排列的?

  幼儿:一条接着一条,尾巴接着头……

  (5)小结:我们用三条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一寸虫从知更鸟尾巴的顶端开始量起,它们挺直了身子,一条虫的尾巴紧紧挨着另一条虫的头,三条一寸虫首尾相接连在一起,知更鸟的尾巴刚好三寸长。

  (6)一寸虫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

  2.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

  (1)出示巨嘴鸟、蜂鸟、苍鹭,你们认识这些鸟吗?

  【设计思路:这一环节虽然是个过渡,但仍然可以拓展幼儿对鸟的认知。】

  幼儿:我认识巨嘴鸟。

  教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一个名字呢?

  幼儿:因为它的嘴巴特别大。

  教师:你们猜巨嘴鸟会让一寸虫量哪个部位?为什么?

  幼儿:量嘴巴,因为它的嘴巴很特别。

  幼儿:那个是蜂鸟。

  教师:你听说过蜂鸟吗?

  幼儿:它像蜜蜂一样。

  幼儿:我在书上见过,它很小很小。

  教师:蜂鸟是世界上最小的鸟,小小的身材是它最自豪的地方,它想让一寸虫量全身。量全身要从哪儿量到哪儿?

  幼儿:要从嘴巴尖一直量到尾巴。

  幼儿:还有一种鸟,叫苍鹭。

  教师:(演示课件)苍鹭要求一寸虫量它的什么地方?

  幼儿:腿、脚……

  教师:腿和脚一样吗?哪里是腿?哪里是脚?

  教师:苍鹭对自己的腿有多长很感兴趣。

  【设计思路:演示课件时,可用记号明确标出需要测量的部位,帮助幼儿明确测量的路径。】

  (2)操作:请幼儿为一种鸟测量它最喜欢的部位有多长,使用的一寸虫越少越好。

  【设计思路:第二次操作的难度比第一次大,并且要求幼儿独立操作,桌上提供的一寸虫数量也不再充足,使幼儿有机会尝试用尽可能少的一寸虫来进行测量。这个环节中,幼儿可以尝试更多的测量方法,如移动测量工具、目测等。】

  (3)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

  教师:你测量的是哪一种鸟,测量结果如何?

  幼儿:我量的是蜂鸟的全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10、幼儿园教案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寸的长度,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3.激发幼儿的测量兴趣,知道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

  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难点:能使用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PPT课件

  2.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彩泥制作的“一寸虫”,巨嘴鸟嘴巴的图片1张,知更鸟的尾巴、苍鹭的腿、蜂鸟的身体图片各若干张。

  3.软尺、直尺、水彩笔、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开展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草丛里会住着谁?(毛毛虫、甲虫、蛇……)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度。

  (1)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还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2)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

  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二、创设情境,幼儿进行第一次测量。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在草丛里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一寸虫)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很喜欢吃(停顿)虫子,于是它对一寸虫说:我要吃了你!一寸虫听了,赶紧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喜欢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独自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师:周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有多长,我们和它量的一不一样。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能做到吗?准备—— 开始!

  3.展示交流:

  (1)师: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结果跟一寸虫量的一样吗?(出示PPT三条虫子量的部分)

  (2)师:“一寸虫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了?”

  小结:有三条一寸虫,所以知更鸟的尾巴有三寸长。第一条一寸虫的尾巴对齐知更鸟的尾巴末端,第二条一寸虫的尾巴紧紧接着前一条一寸虫的头部,以此类推,这样才能量得准。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4.教师讲解示范用一寸虫测量物体的方法:交代清楚测量的起点、终点,以及首尾相连的测量要点。

  师:(出示PPT,边讲解边示范)一寸虫把知更鸟尾巴末端作为起点,尾部对齐知更鸟尾巴末端向另一边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然后在头部做一次记号;下一次又把自己的尾部对齐记号往前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中间不能有间隔,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什么?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5.教师小结: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一端一定要对齐物体的起点,然后往终点的方向量,并在每一次测量的终点做上记号,下一次又从记号的地方又开始量,中间不能有间隔,量一次作一次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独自进行第二次测量。

  1.认识苍鹭、蜂鸟和巨嘴鸟,知道各种鸟儿需要测量的部位。(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找来了,它们是谁?(巨嘴鸟、苍鹭、蜂鸟)

  (2)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一量什么呢?点击PPT(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以个人为单位,只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得长度。

  要求:请你独自一人,只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腿、全身和嘴巴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几寸呢?你是怎么测量的?(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4.教师小结:苍鹭的腿是5寸,蜂鸟的身子是2寸,巨嘴鸟的嘴巴是4寸。测量的时候,要从物体顶端开始,测量的工具要固定不动,每一次都记得在末端做记号,以此类推。

  四、巩固拓展、幼儿独自进行第三次测量。

  1.讨论:一寸虫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测量工具,小朋友的身体部位也可以,你们想用什么部位来当测量工具呢?(手掌、脚步、手臂等)你还见过其他的测量工具吗?(直尺、软尺或任意的物品如笔、棍、绳等。)

  2.幼儿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里任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了什么?测量结果是多少?

  4.教师小结: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相同的;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把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成尺子,去测量一下我们教室里、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吧!

  活动总结

  大班数学测量活动《一寸虫》,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将绘本故事与多元课程结合在一起,用故事线索贯穿始终,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提升,进而让孩子逐步掌握了测量技能,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了解到了一寸的长度,同时以“一寸虫”朋友的身份,让幼儿将自己置身到故事情境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将所学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在生活中选取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不同物体(如教师、桌子、身体、门、黑板、柜子等)的长度,在做中玩、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绘本情节的发展为主线,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操作,从操作中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发展,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目标。

11、幼儿园大班绘本数学教案《一寸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二、活动过程

  草丛里有什么?(毛毛虫、甲虫、蛇……)

  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 )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

  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会不会碰到什么危险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一寸虫)

  故事发生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 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是要吃(停顿)虫子,所以知更鸟说我要吃了你,可是一寸虫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钟爱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一寸虫能准确地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你看,许老师把知更鸟最钟爱的尾巴放在了桌上,也放上了一寸虫。一会儿请你找一个朋友,两个人一起找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然后在上面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我们和它相同吗?还有一个规定,许老师只给你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做的到吗?准备—— 开始!(提醒: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呢?和朋友一起拿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

  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

  看看你们是怎么量的(ppt演示)一条一寸虫、两条一寸虫、三条一寸虫,一共是几寸(3寸)我们在量知更鸟尾巴时用的是三条一寸虫,可是在密密的树丛里一寸虫只有独自一个,怎么办呢?它是怎么量出3寸的,看仔细了(PPT演示)

  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3寸长,它心满意足地飞走了。不过,树丛里一寸虫会测量的本领就传开了。人们发现,尽管一寸虫的身子很小,却有着数学家的脑子。这个有着数学家脑子的小小一寸虫迎来了其它鸟类的好奇。许多鸟儿都飞来请一寸虫帮助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瞧,哪些鸟儿飞来了?(PPT画面)

  你们猜猜苍鹭最钟爱的是它身体的哪个部分?(巨嘴鸟、蜂鸟最钟爱的)

  所以,苍鹭、巨嘴鸟、蜂鸟都来请一寸虫帮它们量一量自己最钟爱的身体的那个部分,于是一寸虫就忙开了。可它有点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它忙吗?许老师这次在桌上放了这些(停顿)什么鸟?(分发图片、笔)等会儿请你独自一人拿一条一寸虫、一只鸟儿,帮它量一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到底有多长。

  量苍鹭的小朋友,你们量出来苍鹭的腿有多长?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演示PPT)

  依次对比巨嘴鸟、蜂鸟的长。

  树丛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身体最钟爱的地方,你的脸上、手上哪里是你最钟爱的?

  现在,许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找个朋友一起,拿一条一寸虫,为你的朋友量一量他身体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记得只有一分钟哦!

  你帮朋友量什么?有多长?

  你看,有数学家的脑子,生活就变得很有乐趣,所以一寸虫在密密的树丛里,它依然每天穿行在树叶和枝条之间,非常非常地自在,不过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PPT演示)夜莺,夜莺是树丛里的唱歌高手。所以它对一寸虫说:“我最钟爱我的歌声,请你量量我的歌声(配乐)如果量不出来我就吃了你。”歌声能量吗?一寸虫的危险来了。可是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说:“好的,我一定量出你美妙的歌声,所以请你不停地唱吧。”于是看(PPT)夜莺就开始不停地唱了,一寸虫也开始不停地量着。夜莺唱歌从夜晚唱到清晨,一寸虫爬着爬着也不见了踪影,一寸虫怎么了?(逃走了)

  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以后在树林里还会有危险吗?﹡班的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会有危险和困难吗?

  回家把自己最钟爱的东西和最钟爱的地方量一量,看看你的生活是否很有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12、大班科学游戏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与同伴合作完成测量任务,共同讨论、解决测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3、大班数学优秀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活动延伸: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4、大班科学领域活动数学教案《一寸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并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记录。

  2.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3.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

  难点:用首尾相连的方法进行测量。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了解了故事中知更鸟等几种鸟类的特征

  物质准备:故事课件、操作材料“一寸虫”、动物图片若干、签字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见过草丛吗?在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谁来说一说你在草丛中都见过谁呀?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位好朋友,你们找找看它是谁呀?(一寸虫)他为什么叫一寸虫呢?一寸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一寸到底有多长呢?

  (二)出示一寸虫,引发幼儿测量的愿望

  1.师:出示一寸虫教具讲故事《一寸虫》

  2.提问:知更鸟它要做什么呀?你觉得一寸虫能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4.幼儿尝试测量知更鸟的尾巴(请幼儿俩俩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测量尾巴的长度。)

  5.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方法,并通过PPT动画操作,验证测量结果。发现测量结果

  6.教师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结合故事情节,测量小动物的身体各部分的长度

  师: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三寸长,就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都知道一寸虫有数学家的脑子。看看谁来了呢,你认识吗?它们都钟爱自己的什么地方?(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身体)请一寸虫来量一量。

  2.幼儿进行测量活动

  师:孩子们这三只动物钟爱的地方已经在我们的桌子上了,请你自己一人拿一个一寸虫来量一量有多长。

  3.幼儿验证自己测量的结果(在大屏上出示一寸虫测量的答案)

  师:说一说你量的是几寸?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

  (四)结合故事结尾,引发幼儿大胆想象如何测量歌声

  1.提问:孩子们一寸虫又碰见了谁呀?猜一猜夜莺会让一寸虫量什么呢?

  2.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夜莺歌声的长度

  师:夜莺对一寸虫说:“量我的歌声,如果你量不好,我就要吃掉你。”这歌可怎么量呢,你们会怎么量呢?

  (五)结束部分,测量游戏

  1.提问:树林里的动物们都有自己钟爱的地方,你钟爱自己的哪里呀?

  2.请你找个朋友一起,在咱们班的教室里找一个可以测量的工具,然后测量一下朋友钟爱的地方,幼儿在游戏情境中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两次测量的机会,第一次操作是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方法并不正确,结果并不一致。但却让幼儿在操作中积累了测量的经验。在幼儿尝试操作后,教师用课件演示相应的测量方法,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幼儿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第二次测量,使幼儿掌握了新方法,积累了新经验的目的。

15、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意图:

  绘本《一寸虫》进入班级后,很快成为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常常在一起讨论一寸虫是怎么样量夜莺的歌声的,夜莺的歌声到底有多长……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首先设计了一个阅读活动。在此基础上,我又设计了这个数学活动,巧妙地将书中主人公"一寸虫"请出来,让他来测量纸盒,逐步引导幼儿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使数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些环节: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发现测量单位不一样其结果也不一样。

  2.能够沿边测量,学会在第一次测量的终点做记号并把它作为第二次测量的起点。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准备:

  1.绘本《一寸虫》的PPT(演示文稿)。

  2.包装盒1个(包装盒的一面贴有磁铁),一寸虫卡片1张,放大的记录表1张,磁性黑板1块。

  3.每两名幼儿共用1套学具:一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3.33厘米),两寸虫卡片1张(长度为6.66厘米),记录表1张(如图),记号笔1支,包装盒1个(包装盒长边长度是寸的偶数倍数,如4寸、6寸等)。

  过程:

  一、师幼共同观看《一寸虫》PPT

  师:我们都看过、学习过绘本《一寸虫》,现在我们一起来看PPT,说说哪里出现了一寸虫。

  二、出示一寸虫卡片、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1.出示一寸虫卡片,小结故事内容。

  师:瞧,这就是一寸虫。原来他就这么一点长。不过一寸虫虽然个子小,本领可大呢。他量知更鸟的尾巴、火烈鸟的颈子、巨嘴鸟的喙、苍鹭的脚、雉鸡的尾巴、蜂鸟的全身,还有夜莺的歌声呢。

  2.出示包装盒,鼓励幼儿探索测量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用一寸虫量东西的本领。这是一个包装盒,请你也用一寸虫量一量它的长边。两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怎么测量,量后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一格里。

  3.幼儿探索测量方法,教师观察幼儿测量时出现的问题并在后面的环节中进行小结。

  三、师幼共同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幼分享测量结果,发现问题。

  师:你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为什么同样的盒子,小朋友们测量出来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幼儿分享时,教师将结果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请不同答案的幼儿演示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问题。

  师:黑板上也有一个一样的包装盒,谁愿意上来量一量?其他小朋友请仔细观察,他的方法和你的一样吗?有什么问题? 应该怎样测量才正确?

  3.引导幼儿沿着边测量。

  师:大家看,包装盒的长边是哪一条?怎样做才能只量这条边而不量到其他地方去?(沿着包装盒的长边测量。)

  4.示范测量,启发幼儿制作标记。

  师:我量第二下的时候忘记要从什么地方接着量了。你们觉得应该从什么地方接着量?谁有好方法可以记录每次量到哪里了?(可以用记号笔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

  5.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师:从包装盒长边的顶端开始,一寸虫和长边顶端对齐,沿着边量;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笔做个记号,第二次测量的时候就从这个记号开始,接下去也是这样。这样就可以准确地量出长度了。

  6.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再次测量并记录。

  师:和你的好朋友再测量一次,看看包装盒的长边到底是多长。要记住请记号笔来帮忙,并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的第二格里。

  四、引导幼儿尝试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并发现测量工具长短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出示两寸虫卡片,引导幼儿发现两寸虫与一寸虫的不同。

  师:这是两寸虫,他和一寸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鼓励幼儿大胆猜测测量结果。

  师:现在我们用两寸虫来测量包装盒的长边。猜一猜,测量的结果和刚才会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为什么呢?

  3.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并记录。

  师:下面每两个小朋友为一组进行测量,测量时要沿着边量,在第一次测量结束的地方用记号笔做上记号,最后把测量结果记在记录表的第三格里。

  4.分享测量结果,教师小结。

  师:你量出的结果是多少?和用一寸虫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呢?

  师(小结):同样的长边,一寸虫短,量出来的数量就大;两寸虫长,量出来的数量就小。

  延伸活动:

  1.区角活动。在数学区提供一寸虫卡片、两寸虫卡片、回形针、积木等多种量具,让幼儿测量班上的桌子、椅子、书等,并提供记录表让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2.亲子活动。家长和幼儿一起用筷子、尺子等多种量具测量家中的电视机、茶几等,并引导幼儿发现量具的长短和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即量具越长,测量结果越小。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16、幼儿园数学活动《一寸虫》大班优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让幼儿懂得遇到困难不要害怕、紧张,要多动脑,想办法。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绘本图书《一寸虫》、一寸虫、知更鸟尾巴、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若干、各种鸟的记录表若干、指偶一寸虫。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看看这是哪里?草丛里会有什么?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请你们说说一寸虫有多长?(用手比一比。)一寸虫到底在草丛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初次测量,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你觉得一寸虫能正确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

  (1)请幼儿两两合作,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测量一寸虫的长

  度。

  (2)个别说说用了几条一寸虫,集体验证测量方法。

  (3)教师小结:原来知更鸟的尾巴长度是 3 寸。

  (4)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5)介绍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一寸虫爬一次作记号,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3、结合故事情节,开展二次测量。

  (1)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都找来了,它们是谁? 认识吗?它们会请一寸虫量量什么?

  (2)二次测量要求:请你独自一人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嘴巴、腿和全身的长度。

  (3)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是几寸呢? 4、生生互动,开展第三次测量。

  (1)请幼儿和好朋友拿一条一寸虫,量一量身体的某个部分有多长。

  (2)交流验证,你朋友身体的这一部分有多长。

  5、再见,一寸虫——感受一寸虫的机智。

  (1)师:有一天,一寸虫碰到了一只夜莺,夜莺有世界上最美妙的歌声,它要请一寸虫来量它的歌声,歌声怎么量啊?

  (2)教师小结:一寸虫听着歌声,量着、爬着,歌声听不见的时候,一寸虫就逃走了。师:一寸虫以后还会碰到危险吗?

  师:你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危险,那你们怕吗?为什么?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7、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设计思路: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了他们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的三次操作(测量),从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测量→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经验拓展的身体测量,通过幼儿的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活动结束以开发性的结尾将幼儿已有的测量经验引向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测量,初步感受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在故事的情境中,感受一寸虫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活动准备:

  绘本《一寸虫》PPT ,幼儿三次操作的测量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介绍角色引发兴趣提问:

  (1)草丛里会住着谁?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短。

  二、解决问题实践操作

  (一)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1)讲述故事第一段,体验一寸虫的危险。

  (2)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展示交流: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来;自.屈;老师;教.案;是怎么量的?

  (二)理解故事第二段,尝试只用一条一寸虫进行准确测量。

  1.认识巨嘴鸟、蜂鸟、苍鹭提问:

  (1)你认识这些鸟儿吗?

  (2)她们最喜爱自己身体什么部位?

  2.操作: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有多长?

  3.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三、巩固拓展经验提升

  1.讨论: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个部位?为什么?

  2.操作:相互合作用一寸虫测量朋友喜爱的部位。

  3.交流测量的结果。

  四、欣赏结尾抛出问题

  活动反思:

  1.简单复述故事。绘本《一寸虫》给幼儿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在这个让幼儿浏览画面的环节中,我用最短的时间把幼儿自然带入故事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

  2.两两结伴探索测量方法。在制作一寸虫卡片时,我严格地把一寸虫做成3.33厘米,把两寸虫做成6.66厘米。我这么做的原因是想传递给幼儿一个观念,我们要用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参与科学活动,并且让幼儿与同伴合作探索测量的方法。综上考虑,我提出了“两个人一组,用一寸虫卡片测量盒子的长边”的要求。

  3.集体交流、讨论,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幼儿的发展具有个体差异,所以他们的测量结果五花八门。对此,我没有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请持有不同结论的小组在集体面前演示自己的测量方法,并让孩子们互相观察、判断,寻求正确的测量方法。在活动中,幼儿很快发现了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他没有沿着边量”“他量第二下的时候不是从第一下结束的那个地方开始的”……结合孩子们的发现,我很自然地总结出正确测量的两个要素:(1)沿边测量。(2)测量时,第一次量的终点是第二次量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想出用记号笔来给每个终点做记号的方法。在这样的演示、讨论、总结中,孩子们明白了正确测量的方法。

  4.尝试使用两寸虫卡片测量。安排这一环节的用意是,首先巩固正确测量的方法,其次打开幼儿的思路。当测量的工具改变时,随之而来的答案也会跟着改变,于是孩子们会产生新的疑问和探索欲望,继续迈出探索的步伐。

  同样,在延伸活动环节,我建议幼儿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回形针、积木等测量工具去测量桌子、椅子、床等生活用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并进一步发现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

18、大班上学期语言故事教案《一寸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和同伴一起尝试使用简单的方法进行测量,引发测量的兴趣。

  2、欣赏、理解故事内容,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3、帮助幼儿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4、理解故事内容,大胆讲述简单的事情。

  活动准备:一寸虫若干、知更鸟尾巴、PPT绘本、故事中的各种鸟卡片

  附故事:

  一天,在一个绿绿的叶子上,有一条象绿宝石的一寸虫。知更鸟看见了一寸虫,要吃掉它。

  一寸虫说:"不能吃掉我,我很有用。"知更鸟说:"你有什么用?""我可以量东西。"一寸虫说。

  "那你来量量我的尾巴吧。"知更鸟说。

  "好啊!"一寸虫说。

  一寸虫就开始量了,一寸、两寸、三寸、四寸、五寸。原来知更鸟的尾巴有五寸长。

  "那我再背你去量其他鸟吧。"知更鸟就背着一寸虫飞走了。

  一寸虫量了火烈鸟的脖子,量了苍鹭的腿,量了雉鸡的尾巴,还量了蜂鸟的全身。

  夜莺看到了一寸虫,说:"我想让你量量我的歌。"可是,一寸虫说:"我只能量东西,不能量歌。""如果你不量我的歌,我就吃掉你。""好吧,我试试看。"于是,夜莺就开始唱了。一寸虫就开始量了,它从叶子上爬到叶子的下面,从叶子下面又爬到中间,从中间再爬到旁边,量着量着就逃得无影无踪了。

  活动过程:

  一、介绍"一寸虫",引发兴趣

  1、问问幼儿身高多少,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说说故事的名字师:高个子的大班朋友,今天看一本书好吗?(好)就这本,这个一定难不倒你们的。

  幼:一条虫/一寸虫师:对,一寸虫,咦?听说过一寸虫吗?不知道一寸虫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它身上会发生什么故事?

  二、故事的欣赏与动动手

  1、教师讲故事第一段,尝试进行测量师:.......量错了我可要吃了你,怎么样?量不量?(量)这个任务可有点艰巨哦,量错了就有生命危险。试试好不好?(好)你们帮它的忙试试好吗?

  幼:不行。

  师:你已经不行啦,来!大班朋友觉得可以的举手,男孩,这里都是有信心完成的,不用担心你不是一个人完成任务,可以和有信心的朋友一块儿好吗?

  幼儿两个人一起量一量,教师观察指导。

  2、展示测量的结果师:你们测量出来了知跟鸟的尾巴有2寸,3寸,6寸,你是怎样量的?你怎么量出来的?上来试试好不好。

  师:来看看,他们的6寸怎么量出来的。

  教师示范,几寸?3寸,有谁和我一样的?

  师:哦,看来,如果你们是一寸虫的话,有人要被吃掉,有人能生存下来。

  师:一寸虫就用这个办法量出了知更鸟尾巴的长度。继续讲故事

  3、教师讲故事第二段,尝试测量师:一寸虫量出来了知跟鸟尾巴的长度,顺利躲过了一场灾难。它能量尺寸的本领也被大家知道了,看!还有很多鸟都来找它帮忙!(ppt中出现了火烈鸟、句嘴鸟、蜂鸟、苍鹭的画面)师:你认识这些鸟吗?他们会让一寸虫帮忙量什么呢?

  (孩子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它们让一寸虫帮忙量火烈鸟的脖子、句嘴鸟的嘴和蜂鸟的全身和苍鹭的腿)师:如果量蜂鸟的全身的话,从哪量到哪?

  师:还是和刚刚的朋友一块儿,选择最喜欢的一种鸟来试一试、量一量

  4、展示交流、记录测量的结果出示测量方法PPT三个点师:刚开始的起点,第二次的起点,第三次的......到底是3寸还是2寸半?

  句嘴鸟的嘴巴3寸,恭喜你。

  逐一讨论,总结答案火烈鸟的脖子长还是句嘴鸟的嘴长还是蜂鸟的全身长还是苍鹭的腿长?(苍鹭的腿长)几寸?

  师:好了,这会你们都可以做一寸虫了,能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安安全全、快快乐乐,很幸福的事情。

  5、教师讲故事第三段,展开联想师:不过,一寸虫又碰到一个蛮不讲理的家伙,就是那个森林里唱歌最动听的"夜莺"。谁是夜莺啊?夜里唱歌的鸟,声音好听极了,他对一寸虫说......

  师:歌怎么量?

  幼:音乐往哪飘,到哪就有多长。(有道理)

  师:声音往哪飘,它就往哪儿......爬到什么时候算结束?

  幼1:歌没了。

  师:哦,歌没了就结束,有道理,你觉得怎么量?

  幼2:把歌画成音符就可以量了。

  幼3:唱多久我就爬多远。

  幼4:发几个音就多长。(你能算出他发几个音对吗?有多长还有点问题)师:一寸虫说你们的办法还真多,很聪明,它用了什么办法哦?(教师将故事全部讲完)

  三、讨论,拓展师:有了这个办法,有了这条一寸虫,你想量你的什么?

  幼1:我什么都想量。

  师:这回你看,身高不用想想,可以量量了对吧。你想量什么?

  幼2:我想量我的手臂。(不错)幼3:腿幼4:我想量我的舌头。(蛮好玩的)幼5:我想量我的头。

  师:头?量头的什么?这个头有多大对吗?这个头有多大哦要想清楚,我告诉你,头一定有一个最远最大的地方,量哪头就能更大更聪明,待会儿自己去试试看哦。

  幼6:我想量肚子。

  师:哦,肚子,怎么量?哦,这样量才是量,你们家谁的肚子最大?让一寸虫试着爬一爬,看看有几寸,好不好?

  师:把一寸虫都给你们带回去,想量哪就量哪儿,好不好,来带着走。

  大班数学活动:一寸虫

  活动目标:

  1、 尝试借助故事中的"一寸虫",对自然物进行测量。

  2、 通过观察、讨论,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 愿意与同伴合作活动。

  活动准备:

  故事《一寸虫》、一寸虫教具、学具、自然物、记录表等活动过程:

  一、 导入活动:

  1、 指导语:每一个小朋友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本领,谁愿意来说说你最拿手的本领?

  2、 出示"一寸虫"指导语:你知道它为什么叫"一寸虫"吗?

  这么小的一寸虫,会有什么本领呢?

  3、 引出故事《一寸虫》

  指导语:一寸虫为了不被当做早餐,它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

  二、 实践活动:

  1、 出示被测物,请幼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长度。

  2、 提炼出首位相连的测量方法:

  ● 一寸虫的头要紧贴纸的边缘,身体要紧贴纸的下边;● 第二条宠的头要紧贴第一条虫的尾巴,头和尾巴连在一起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

  ● 一边量,一边数,数数共有几条虫,就知道这张纸的边有多长?

  3、 幼儿实践● 出示记录表指导语:小朋友可以在教室里任选一样东西,用一寸虫来量一量它有多长?

  幼儿测量(引导幼儿大件的东西,可以两两合作测量)

  三、 交流活动:

  指导语:你量的是什么?它有多长?

  你们在量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四、 拓展经验:

  指导语:一寸虫没有工具,是用什么来量长短的?--身体我们的身体有哪些地方可以来量长短?

  教学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幼儿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19、大班绘本公开课教案《一寸虫》应彩云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绘本中的“一寸虫”进行测量,萌发幼儿对测量活动的兴趣。

  2、欣赏理解绘本故事内容,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

  3、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二、活动过程

  草丛里有什么?(毛毛虫、甲虫、蛇……)

  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 )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

  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会不会碰到什么危险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什么?(一寸虫)

  故事发生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 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是要吃(停顿)虫子,所以知更鸟说我要吃了你,可是一寸虫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钟爱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一寸虫能准确地量出知更鸟的尾巴吗?你看,许老师把知更鸟最钟爱的尾巴放在了桌上,也放上了一寸虫。一会儿请你找一个朋友,两个人一起找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然后在上面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看一看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我们和它相同吗?还有一个规定,许老师只给你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做的到吗?准备—— 开始!(提醒: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呢?和朋友一起拿一条知更鸟的尾巴,用一寸虫摆一摆、算一算)

  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你用了几条一寸虫?(三条)三条一寸虫是几寸呢?(3寸)

  看看你们是怎么量的(ppt演示)一条一寸虫、两条一寸虫、三条一寸虫,一共是几寸(3寸)我们在量知更鸟尾巴时用的是三条一寸虫,可是在密密的树丛里一寸虫只有独自一个,怎么办呢?它是怎么量出3寸的,看仔细了(PPT演示)

  知更鸟知道自己钟爱的尾巴有3寸长,它心满意足地飞走了。不过,树丛里一寸虫会测量的本领就传开了。人们发现,尽管一寸虫的身子很小,却有着数学家的脑子。这个有着数学家脑子的小小一寸虫迎来了其它鸟类的好奇。许多鸟儿都飞来请一寸虫帮助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瞧,哪些鸟儿飞来了?(PPT画面)

  你们猜猜苍鹭最钟爱的是它身体的哪个部分?(巨嘴鸟、蜂鸟最钟爱的)

  所以,苍鹭、巨嘴鸟、蜂鸟都来请一寸虫帮它们量一量自己最钟爱的身体的那个部分,于是一寸虫就忙开了。可它有点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它忙吗?许老师这次在桌上放了这些(停顿)什么鸟?(分发图片、笔)等会儿请你独自一人拿一条一寸虫、一只鸟儿,帮它量一量自己身体钟爱的地方,到底有多长。

  量苍鹭的小朋友,你们量出来苍鹭的腿有多长?我们来看看和一寸虫量出来的答案一样吗?(演示PPT)

  依次对比巨嘴鸟、蜂鸟的长。

  树丛里的小动物都有自己身体最钟爱的地方,你的脸上、手上哪里是你最钟爱的?

  现在,许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你找个朋友一起,拿一条一寸虫,为你的朋友量一量他身体最钟爱的地方有多长。记得只有一分钟哦!

  你帮朋友量什么?有多长?

  你看,有数学家的脑子,生活就变得很有乐趣,所以一寸虫在密密的树丛里,它依然每天穿行在树叶和枝条之间,非常非常地自在,不过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PPT演示)夜莺,夜莺是树丛里的唱歌高手。所以它对一寸虫说:“我最钟爱我的歌声,请你量量我的歌声(配乐)如果量不出来我就吃了你。”歌声能量吗?一寸虫的危险来了。可是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说:“好的,我一定量出你美妙的歌声,所以请你不停地唱吧。”于是看(PPT)夜莺就开始不停地唱了,一寸虫也开始不停地量着。夜莺唱歌从夜晚唱到清晨,一寸虫爬着爬着也不见了踪影,一寸虫怎么了?(逃走了)

  有数学家脑子的一寸虫以后在树林里还会有危险吗?﹡班的小朋友以后在生活中会有危险和困难吗?

  回家把自己最钟爱的东西和最钟爱的地方量一量,看看你的生活是否很有乐趣

  活动反思:

  活动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经验化、探究化、过程化、多元化”的活动环境,让学生随着一寸虫遇到的种种危险去感知、去思索、去寻找方法,将预设的目标融入游戏活动中,使学生主动依据个人的已有经验、认知水平,愉快地学习;同时,也告诉孩子,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有很多事情并不是靠强壮的身体或力气大就可以解决的,而动动脑、用智慧来解决问题,往往会比那些外表看似强大的力量来得更有力!就像一寸虫一样,它脆弱得不堪一击,但它化解危机、解救自己生命的方法,无关身体大小,也无关力气大小,而是对自己的认识和善用自己的智慧。

20、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一寸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养成做事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体验测量成功的快乐。

  2、学会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测量不同动物身体各部位,能对测量结果进行简单记录。

  3、喜欢将自己探索的过程及结果和同伴交流分享,学会分析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4、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课件、“一寸虫”卡片若干;小图片若干(知更鸟的尾巴、巨嘴鸟的嘴巴、斑鹭的腿、蜂鸟的全身)、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兴趣,引出活动内容。

  出示课件,提问:“这里是哪里,它是谁?”问:“一寸有多长”

  二、运用“一寸虫”测量不同动物的部位,探索测量方法,初步学会运用首尾相接和做记号的方法进行测量。

  (一)运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的尾巴。

  1、出示课件,介绍一寸虫,讲述知更鸟请一寸虫帮忙量尾巴的故事。提问:猜猜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

  2、幼儿用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和方法,解决测量中出现的问题。

  (二)出示课件,观看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片段,共同总结首尾相接的方法。

  观察课件,引导幼儿总结一条一寸虫量知更鸟尾巴的方法。提问:一寸虫是怎样量的?它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呢?

  (三)用一条一寸虫测量三种动物身体的不同部位。

  1、出示课件,提问:又有许多的朋友想找一寸虫帮忙,你认识它们吗?

  2、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鸟类图片测量长度。要求:只能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3、幼儿交流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鼓励幼儿测量时要认真、仔细。

  5、看课件,幼儿检查自己测量的结果。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

  三、游戏:量一量。

  1、用一寸虫量一量五官,再次体验测量的方法。

  2、两个小朋友合作测量。交流测量结果

  四、结束部分

  讲诉故事的结尾部分,当一寸虫碰到夜莺,是怎么逃脱的。(因为他有数学家的脑袋,他能快乐的解决困难)。在今后我们也会碰到很多困难,我们也能快乐的解决,因为我们也有数学家的脑袋。

活动反思:

  《一寸虫》原是一个绘本教材,其寓意深远。周联老师通过借助于故事情景来激发孩子们的测量兴趣,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有关测量的概念。周老师利用绘本开展数学教学,理念新、选材巧,富于创新、效果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听课之时,我就萌发了一个念头:回去后我也要试一试上这个活动。

  回园后,我认真整理了听课笔记,网上购买了《一寸虫》故事书,反复阅读故事,感觉《一寸虫》确实是一本很好的教育书籍。开展测量活动也适合大班幼儿,于是我想在自己班上试试开展“一寸虫”数学活动,但又担心:一是自己好久没有开课了,缺乏自信;二是观摩的课是特级教师上的,我行吗?在陈老师的鼓励下,我开始写教案、准备教具,一次次改了又改。上课了,刚开始比较投入,到出示课件时出了“洋相”,图片放不出来,当时我慌了手脚,“是从头开始,还是活动停下来”,正在这时,吴老师灵机一动,上来帮我调好电脑,还好,我总算“一路顺风”把课上完。通过这次活动,

  有感之一是:感觉自己落伍了。特别在现代信息技能方面接受慢,远远不如青年教师。在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使用等方面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有感之二是:“一寸”是什么?孩子们对于“寸”、“尺”这些测量单位没什么概念,测量对于孩子来说,枯燥而难于掌握。《一寸虫》虽然是绘本,是语言学习的教材,但周联老师能注意挖掘并梳理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数学元素,开发优秀绘本的教育价值,同一绘本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活动,充分地发挥了绘本图书的教育价值,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后,在自己的活动设计前,我将更加注重对教材的分析,挖掘其教育价值,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有感之三是:对我们教师来说,学习新的知识来面对新的挑战,读书是不可缺少的。只有爱读书,才能有效的教好书,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更好的育人。读书可以帮助你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读书可以帮助你走向成功。

21、幼儿园优秀绘本故事《一寸虫》大班数学教案首尾相连的测量

  在活动中感知一寸的长度,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激发幼儿的测量兴趣,知道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设计意图

  《一寸虫》是由国际知名设计家、艺术家、图画作家李欧•李奥尼创作的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讲述了草丛中一条迷人可爱的一寸虫如何运用智慧来求得生存。这个故事带给幼儿的不仅仅是绘本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还巧妙地将测量的数学内容自然地浸透到故事情境中。《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中提到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

  本次数学活动以绘本《一寸虫》为载体,借助故事情境,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以故事情节发展为线索,让幼儿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三次操作(测量),运用多条一寸虫进行测量→运用一条一寸虫进行测量→经验拓展,运用多种测量工具进行测量,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互动学习获得正确的测量方法。

  一寸虫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虫,孩子对它的体态动作非常感兴趣,因此运用《一寸虫》这个绘本故事开展数学测量方面的学习,既迎合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孩子了解到智慧的力量,感受一寸虫的机智和勇敢,提升孩子的生活经验。

  活动目标

  1.感知一寸的长度,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2.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3.激发幼儿的测量兴趣,知道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智慧。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能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量出物体的长度并记录。

  难点:能使用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活动准备

  1.绘本《一寸虫》PPT课件

  2.幼儿两次操作的测量材料:彩泥制作的“一寸虫”,巨嘴鸟嘴巴的图片1张,知更鸟的尾巴、苍鹭的腿、蜂鸟的身体图片各若干张。

  3.软尺、直尺、水彩笔、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开展谈话激发幼儿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草丛里会住着谁?(毛毛虫、甲虫、蛇……)

  2.介绍一寸虫,预估一寸虫的长度。

  (1)草丛里有许多有生命的东西,还有谁呢?(ppt画面出现一寸虫)还有这条虫。这条小小的、绿绿的虫叫什么(PPT画面出现字)?一寸虫。

  (2)一寸表示一个东西的长度,一寸大概有多长?(手比划比划看看)

  一寸有这么长(出示一寸虫),这就是一寸。

  二、创设情境,幼儿进行第一次测量。

  一寸虫是一条小小的虫子,它在草丛里会遇到什么事情呢,我们来听听这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一寸虫)

  1.欣赏故事第一段,引发幼儿测量兴趣。

  在密密的树丛里,生活着一条小小的虫子,它是条一寸虫。它每天都穿行在树叶枝条之间,非常非常的自在。有一天(ppt画面)飞来一只(停顿)知更鸟。鸟很喜欢吃(停顿)虫子,于是它对一寸虫说:我要吃了你!一寸虫听了,赶紧说:“慢,我有量东西的本领,我对你有用处。”“哦”知更鸟说:“我最喜欢我的尾巴,如果你能量出它有多长,我就放了你,要不我就吃了你。于是一寸虫就开始量知更鸟的尾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独自用多条一寸虫测量知更鸟尾巴的长度。

  师:周老师在桌上也放了知更鸟的尾巴,还有一寸虫,请你们去帮帮一寸虫吧,运用“一寸虫”当测量工具,依次摆放一寸虫,看看用了几条一寸虫,算一算知更鸟的尾巴到底有多长。一会儿再来看看一寸虫量出来的有多长,我们和它量的一不一样。周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速度要快,能做到吗?准备—— 开始!

  3.展示交流:

  (1)师:你们量出知更鸟的尾巴有多长?结果跟一寸虫量的一样吗?(出示PPT三条虫子量的部分)

  (2)师:“一寸虫把身体的什么地方连接在一起了?”

  小结:有三条一寸虫,所以知更鸟的尾巴有三寸长。第一条一寸虫的尾巴对齐知更鸟的尾巴末端,第二条一寸虫的尾巴紧紧接着前一条一寸虫的头部,以此类推,这样才能量得准。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3)师:你们在量的时候用了三条一寸虫,可是在那密密的草丛里只有一条一寸虫,怎么量呢?

  4.教师讲解示范用一寸虫测量物体的方法:交代清楚测量的起点、终点,以及首尾相连的测量要点。

  师:(出示PPT,边讲解边示范)一寸虫把知更鸟尾巴末端作为起点,尾部对齐知更鸟尾巴末端向另一边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然后在头部做一次记号;下一次又把自己的尾部对齐记号往前爬,身体伸直定住不动,中间不能有间隔,爬一次作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我们把这种测量的方法叫做什么?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5.教师小结:测量物体的时候,尺子一端一定要对齐物体的起点,然后往终点的方向量,并在每一次测量的终点做上记号,下一次又从记号的地方又开始量,中间不能有间隔,量一次作一次记号,然后数记号有几个就是几寸长。

  三、讲述故事第二段,幼儿独自进行第二次测量。

  1.认识苍鹭、蜂鸟和巨嘴鸟,知道各种鸟儿需要测量的部位。(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

  (1)师:知更鸟放走了一寸虫,这个故事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好多鸟找来了,它们是谁?(巨嘴鸟、苍鹭、蜂鸟)

  (2)它们会请一寸虫量一量什么呢?点击PPT(苍鹭的腿、蜂鸟的身子、巨嘴鸟的嘴巴)

  2.幼儿实践操作:幼儿以个人为单位,只用一条一寸虫为鸟儿测量它喜爱的部位得长度。

  要求:请你独自一人,只用一条一寸虫,运用首尾相连的方法测量上述三种鸟的腿、全身和嘴巴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3.幼儿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

  提问:三种鸟量出来的结果分别是几寸呢?你是怎么测量的?(请幼儿示范测量方法,教师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4.教师小结:苍鹭的腿是5寸,蜂鸟的身子是2寸,巨嘴鸟的嘴巴是4寸。测量的时候,要从物体顶端开始,测量的工具要固定不动,每一次都记得在末端做记号,以此类推。

  四、巩固拓展、幼儿独自进行第三次测量。

  1.讨论:一寸虫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测量工具,小朋友的身体部位也可以,你们想用什么部位来当测量工具呢?(手掌、脚步、手臂等)你还见过其他的测量工具吗?(直尺、软尺或任意的物品如笔、棍、绳等。)

  2.幼儿自选测量工具,测量教室里任意物品的长度,并记录。

  3.幼儿交流测量的结果。

  师:你用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了什么?测量结果是多少?

  4.教师小结: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相同的;同一个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的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不同的测量工具测量同一件物品,测量的结果肯定是不同的;

  五、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把我们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当成尺子,去测量一下我们教室里、幼儿园里你最喜欢的物体的长度吧!

  活动总结

  大班数学测量活动《一寸虫》,以故事的形式进行导入,将绘本故事与多元课程结合在一起,用故事线索贯穿始终,通过故事内容引导幼儿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不断的学习、探索和提升,进而让孩子逐步掌握了测量技能,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伴随故事情节的发展,幼儿了解到了一寸的长度,同时以“一寸虫”朋友的身份,让幼儿将自己置身到故事情境之中,通过主动的探索掌握了测量的方法和技巧。并将所学的测量方法运用到生活当中,能在生活中选取不同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不同物体(如教师、桌子、身体、门、黑板、柜子等)的长度,在做中玩、玩中学,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利用绘本情节的发展为主线,让孩子们带着疑问去操作,从操作中寻找答案。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更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获得了发展,感受到了玩中学的乐趣。整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达到了目标。

  以上是本教案的全部内容,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转发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哦!

手机扫码阅读大班健康一拳一尺一寸教案
分享微信好友、朋友圈
标签: